2020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6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质量检测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0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6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质量检测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0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6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质量检测习题(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质量检测习题

一、选择题

1.我国跨入世界核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

A.原子弹和氢弹相继爆炸成功

B.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衡量一个国家空间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

A.是否拥有核潜艇

B.是否拥有人造地球卫星

C.是否拥有原子弹和氢弹

D.是否拥有宇宙飞船

3.20 世纪60 年代,世界政治形势复杂。为提高国防实力、保卫国家安全,我国成功研制出( )

A.原子弹和导弹

B.籼型杂交水稻

C.人造地球卫星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4.他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他领导众多科技人员, 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99 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被称为“两弹元勋”。文中的“他”是( )

A.钱学森

B.袁隆平

C.邓稼先

D.屠呦呦

5.(2019 湖南岳阳汨罗弼时片区期中联考)下图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的名称是(

)

A.长征一号

B.东方红一号

C.神舟一号

D.探索者一号

6.2003 年10 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安全返回,中国人实现了飞向太空历史性的跨越。这艘飞船是( )

A.东方红一号

B.亚洲一号

C.神舟五号

D.天宫一号

7.听到“东方魔稻”“杂交水稻之父”“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这些赞语, 你会想到的人物是( )

A.袁隆平

B.钱学森

C.焦裕禄

D.王进喜

8.“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这句话来赞扬一个人“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这个人就是我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 )

A.袁隆平

B.邓稼先

C.杨振宁

D.侯德榜

9.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之一发现青蒿素,对有效降低疟疾患者死亡率作出贡献。该获奖者是( )

A.李四光

B.袁隆平

C.屠呦呦

D.陈芳允

10.下面不属于新中国诞生后的文艺作品的是( )

A.《红岩》

B.《青春之歌》

C.《茶馆》

D.《狂人日记》

11.关于改革开放前人们在服装方面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

B.色彩和样式很单调

C.人们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

D.衣着丰富多彩

12.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用布票买衣服,购买的衣服越来越多

B.吃饭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C.人们的居住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

D.开私家汽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

13.(2017 福建福清期末)吃饭时拍个照片发个朋友圈,看到二维码扫一扫,目前微信已经成为人

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便捷的交流方式源于( )

A.航天技术的进步

B.网络技术的发展

C.新材料技术的应用

D.生物技术的突破

14.20 世纪末,人类进入高度信息化时代,其最重要的表现是( )

A.无绳电话的出现

B.知识爆炸时代的到来

C.电子图书和电子图书馆的产生

D.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15.下图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加的原因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改革开放的实行

16.据《河北日报》2013 年7 月24 日电:7 月23 日,由省委宣传部、省互联网信息办等 14 个部

门联合组织开展的“净化网络环境”专项活动正式启动。主要内容包括:集中开展网络环境净化,清理网络不良信息,

整治违法违规网站;实施阳光绿色上网工程,倡导网络文明新风,为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少年营造健康的网络生态。上

述材料说明互联网对于我们的生活而言,有什么重要的影响()

A.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

B.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内容

C.不利于我们社会的健康发展

D.方便了人们的信息沟通

17.以下四幅图片分别从衣、食、住、行四个角度反映我国人民的生活状况,其中不属于改革开放

后的是( )

18.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有( )

①人们思想价值观的变化②经济的发展

③政府政策的引导④科技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许多科学家为新中国的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请仿照示例,从邓稼先和袁隆平中选择一位人物进行介绍。

示例:钱学森是著名的火箭专家。他主持并参与了我国运载火箭等高尖端技术的研制工作。他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材料二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五年,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 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

——摘编自中共十九大报告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

2.阅读材料: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 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2004 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请回答:

(1)材料中袁隆平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什么?

(2)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

(3)依据材料分析,你认为袁隆平有哪些可贵品质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3.社会生活的发展与变迁。

材料一20 世纪50 年代至90 年代国家发放的票证

(1)仔细观察,找出票证上的重要信息,并写出其反映的特点。

票证上的信息反映的特点

材料二20 世纪70 年代,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

稻。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作出了巨大贡献。袁隆平著于1985 年的《杂交水稻简明教程》,经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后,

发行到 40 多个国家,成为全世界杂交水稻研究和生产的指导用书。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

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20 世纪90 年代后期,袁隆平开始“中国超级

杂交水稻”的研究。2018 年,袁隆平团队完成拜迪沙漠“海水稻”种植试验, 这是全球首次在热带

沙漠试验种植水稻取得成功。

(2)依据材料二,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符合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的,在括号内画“√”;违背材

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画“?”;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画“○”。

①杂交水稻技术为解决中国以及众多发展中国家的粮食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

②中国对杂交水稻技术严格保密和封锁。( )

③袁隆平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并享有较高的国际声望。( )

④袁隆平不断突破自我,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 )

材料三20 世纪80 年代,西装日渐普及。“西服热”也带动了夹克衫、风衣等其他西式服装

的流行。女性们穿上了西装套裙,连衣裙、健美裤深得广大女性喜爱。服饰已经不仅仅是满足御寒等

需要的工具。

20 世纪 90 年代,国际时尚登陆中国市场越来越迅捷。男性西装逐渐跟上了国际潮流,更加合体。一步裙、超短裙等女装很快流行。1991 年(人口约 11.6 亿)我国服装产量跃为 55

亿件,人均新衣近 5 件。与此同时,中国服装界出现了寻找和恢复本民族服饰文化的意识,新旧世纪

之交悄然兴起“唐装”热,掀起了中国传统服饰时尚的盖头。

——摘编自胡月等《百年衣裳:20 世纪中国服装流变》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居民服装潮流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4.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必由之路,是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方,是历史前

进的内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代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起步并首先取得突破的。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以包产

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推广开来。

材料二对外开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基

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

放格局。

(1)我国农村率先进行“包干到户”的地方是哪里?什么时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本在我国农村普遍实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3)请写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哪些?(至少列举两项)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20 世纪80 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传统的“四大件”是城乡的最高追求;80 年代以后,彩电、洗衣机、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材料三1973 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南优2 号”,此后又成功培育

出“超级杂交水稻”。自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至 2001 年,增产粮食 40 亿吨,创造经济效益4000 多亿元。袁隆平曾针对全球性粮食危机问题,这样说过:“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指出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我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们物质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

(3)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请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过去,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现在,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商店里的名牌服装争奇斗艳,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材料二过去,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现在,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吃饭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请回答:

(1)两则材料中的“过去”和“现在”的时间界限是什么?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人们哪种生

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2)材料一中出现“蓝(灰)色的海洋”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商店里的名牌服装争奇斗艳,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3)材料二中“现在”的情况说明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 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与分析能力。原子弹与氢弹先后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跨入了世界核先进

国家的行列。

2.答案B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否拥有人造地球卫星是衡量一个国家空间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3.答案 A 依据所学可知,20 世纪60 年代,为提高国防实力、保卫国家安全,我国成功研制出原子弹和

导弹,故A 符合题意。此题选A。

4.答案 C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原子弹”。根据所学可知,四个选项中的人物与原子弹的研制相关的是邓

稼先。此题选C。

5.答案 B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0 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

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故选B。

6.答案 C 本题考查知识点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切入点为“2003 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2003 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故选择C 项。

7.答案 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袁隆平,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20 世纪70 年代,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

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故选择A 项。

8.答案 A 本题考查知识点袁隆平,考查学生对中国近现代科学家重要事迹的了解和辨析能力。由题干

信息“稻菽千重浪”“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培育成功

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能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故选择A 项。

9.答案 C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屠呦呦获得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故选C 项。

10.答案 D 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诞生后的文艺作品。1956 年“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剧》、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那一时期的出色作品。《狂人日记》是鲁迅在新文化运动中创作的,故选 D。

11.答案 D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12.答案 A 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能满足人们生活需要,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

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 人们的

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故选择 A 项。

13.答案 B 中国的互联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

率越来越高。题干中这种便捷的交流方式源于网络技术的发展,故选择 B 项。

14.答案 D 20 世纪末,人类进入高度信息化时代,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

世界,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故选择 D 项。

15.答案 D 抓住图中的关键时间“1978 年”,这一年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使中国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

化,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也迅速增加。故选择 D 项。

16.答案 A 由材料中“清理网络不良信息”“为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少年营造健康的网络生

态”,可知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故选择 A 项。

17.答案 A 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图片提取信息的能力。从图 A 中人物的穿着可以看出此图反映

了改革开放前的情景。

18.答案 D 从人们生活方式发生的变化中看原因,科技的发展、政府政策的引导、人民思想价值观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都属于“原因”。故选择 D 项。

二、非选择题

1.答案(1)任选一位,写出人物的主要成就和人们给予的评价。

例如:袁隆平是著名的农业专家,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从国内生产总值、基础设施建设、重大科技成果和对外贸易投资等方面概括。(答出

任意 3 点即可)

解析(1)依据示例和所学知识,写出人物的主要成就和人们给予的评价。袁隆平是著名的农业专家,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邓稼先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为核武器的研制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2)依据材料,从国内生产总值、基础设施建设、重大科技成果和对外贸易投资等方面概括。

2.答案(1)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杂交水稻之父”。

(2)有道理。邓小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粮食产量;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产量高,使农民增产增收。

(3)勇于探索、自主创新、刻苦钻研、淡泊名利、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等。

解析第(1)问,结合教材知识进行解答。第(2)问,分别从邓小平、袁隆平的主要贡献及产生的影响角度进行分析、归纳。第(3)问,结合材料中颁奖词的内容进行分析、体会。

3.答案(1)①面票、缝纫机券

②北京市、上海市

③限定地域

④限定数量

(2)√?○√

(3)特点:款式(或样式)多样;着装追求美观、个性;紧跟国际潮流,与国际接轨;传统服饰文化的

回归。(任答两点)

原因: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来时尚的引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

(任答两点)

解析(1)依据材料一图片信息可知,两张票证分别是北京市粮食局的面票、上海市百货

公司的缝纫机券,从票证上寻找信息填写表格。(2)①符合材料所表达的意思,故在括号内画

“√”。②违背材料所表达的意思,故在括号内画“?”。③材料没有涉及,故在括号内画

“○”。④符合材料所表达的意思,故在括号内画“√”。(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信息回答; 第二

小问依据所学可知,原因是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来时尚的引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民族传

统文化的重视。

4.答案(1)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983 年。

(2)由沿海到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3)内容: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

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

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

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意义: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4)人民的衣食住行用条件明显改善;民主法制建设不断进步;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取

得重大突破;等等。

解析(1)据所学可知,我国农村率先进行“包干到户”的地方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到1983 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本在我国农村普遍实行。(2)由材料二中“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

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可知,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由沿海到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 年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冲破

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

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4)

本问是开放性试题,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5.答案(1)由物资紧缺、凭票限购到物质丰富、鼓励消费;生活水平提高,追求质量或物质生活的科技含量增加。

(2)科技改变生活;改革开放。(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3)例:互联网的普及;说明:网购巨大的成交量,拉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其他言之成理的

答案也可)

解析(1)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概括答案。(2)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使我们的物质生活发生翻天

覆地的变化。(3)结合身边的变化回答。

6.答案(1)以改革开放为界限。材料一反映的是衣的变化,材料二反映的是食的变化。

(2)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物资的丰富和思想观念的解放。

(3)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日常生活的变化,材料一反映的是衣的变化,材料二反映的是食的变化。改革

开放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不仅数量有限, 色

彩和样式也很单调。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

彩起来。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

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优质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

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 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 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3.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 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乡镇企业。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 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 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②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③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④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史料展示: 材料一: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教案:第6课

固镇三中集体备课专用稿纸 主备人:薛力 时间2014.2.26 地点305室召集人薛力 课题6课探索建设社会 主义的道路 课时 1 课时 (总第课时) 科任教师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先进人物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整合教材全程分析、讨论探索。认识“大跃进”时期的壁画,了解“左”倾错误实质;通过先进人物图片,感受他们崇高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产生失误后,党和人民有能力自我纠正,并经过艰苦努力取得新成就 重难点重点: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示目标(2分钟) 1)、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一节课学过的内容: 1 建国初期的“三大改造”在哪些行业里进行? 2“三大改造”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2)、出示学习目标: 1. 知道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 线的提出。 2.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国民经济 的全面调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3.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培养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8分钟左右) 1)、出示自学提纲: 1. 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时间、主要任务、意义是什 么? 2 .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 开端? 3. 严重失误的表现、主要标志、失误的原因、党是如 何纠正的? 4 .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有哪些? 5.我们应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 2)、按自学提纲自学。自学时,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 注,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探究。 3)、教师检查学情,指导学生自学,并适当点拨。 三.、合作探究,建构知识(15--20分钟) 1、组内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在组内互相交流。 组内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质疑时提出,听其他学 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教研活动记录自主备课记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名校名师整理)

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名校名师整理) 5.1.1 明清帝国的兴替 1. 明朝(1368-1644) 2. 清朝(1616-1636-1912): 5.1.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 明清典型民族政策:明:防御政策(增修长城); 清:怀柔政策(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喇嘛庙、册封达赖、班禅等); 2. 明至清前期,中央政府加强边疆地区管理措施: ②意义:维护国家统一,奠定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5.1.3 农耕文明的繁盛 明至清前期,我国农耕文明达到鼎盛 农业 ① 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技术的进步,如“多熟制”种植制度,农业 的形成,大量新品种的培育等 ②引进、推广大量新品种(如甘薯、玉米); 手工业 ①工具、技术、产品质量、行业种类、规模、产量超过前代,棉纺织业(松江)、制瓷业(景德镇)特别发达;(了解即可)②民间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③明朝中后期,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商业 ①工商业市镇兴起;②商帮形成(徽商、晋商)③海外贸易活跃(表现:商品大量出口;白银大量流入) 设置台湾府( 意义:加强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联系 (女真) 17世纪初 1636 1644

第二课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5.2.1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5.2.2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注:四大名著:《三国演义》,元末明初,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小说;《水浒传》,元末明初,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西游记》,明朝中期,一部长篇神话小说;《红楼梦》,清朝,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5.2.2 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 1. 晚明科技发展的原因: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繁荣,促进科技的发展; 3. 科技特点: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开始显露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 4. 整体表现:与西方相比,已远为逊色,中国与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 第三课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5.3.1 皇权膨胀 明清时期,皇权高度膨胀,帝王与大臣之间完全是主奴、主仆关系: 1.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考试试卷第1套真题)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下列对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概括,最恰当的是() A . 帝国的繁盛 B . 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C . 近代的曙光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与发展 2. 作者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以幽默的语言讲述了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读者。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是() A . 废分封立郡县 B . 设特务机构锦衣卫 C . 郑和下西洋 D . 戚继光抗倭 3.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是 A . 宋朝 B . 元朝 C . 明朝 D . 清朝 4. 从文物中获取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当我们研究中国古代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地区关系时,可以从下列哪件文物中获得有效信息() A . 司母戊鼎 B . 金瓶(金奔巴瓶) C . 锦衣卫印 D . 开元通宝钱 5.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下列对我国古代长城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地位 ②是清朝民族政策的重要载体 ③保护了中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④是为了防范北方游牧民族进攻而修建的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6. 某地考古发现的古墓随葬品中,有丝织品、景德镇瓷瓶、唐三彩马、甘薯残渣等。请推断这座古墓的朝代是() A . 唐朝 B . 宋朝 C . 元朝 D . 明朝 7. 关于明清小说广为流传的原因,下列不正确的是() A . 市民、农民文化素质高 B . 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 C . 适合广大平民欣赏趣味 D . 工商业发达,市镇繁荣 8. 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到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所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 . 社会秩序动荡 B . 边疆防御巩固 C . 专制皇权强化 D . 地方权力膨胀 9. 十五世纪时,欧洲人十分渴望到东方发财,哥伦布偏偏“背道而驰”,坚持认为向西方也可以到达东方,支持他这一信念最重要的因素是() A . 他相信天主教旨意 B . 他相信地圆学说 C .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D . 他拥有航海地图 10. 下图是一幅世界名画。画中的主人公正对你微笑,人物眼神温柔、宁静,充满着期待和生命力。下列选项与这幅名画匹配的是() A . 《神曲》——但丁 B . 《大卫》——米开朗基罗 C . 《蒙娜丽莎》——达·芬奇 D . 《英雄交响曲》——贝多芬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几次失误和成就,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先进人物。 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教训。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 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党做了哪些工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图片展示: 中共八大主席台 (一)中共八大——良好的开端 2.教师讲述:中共八大的基本情况。 1956年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提示:中共八大的决策完全符合国情,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体现了人民的利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也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所以,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4.教师过渡:中共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些,所以在1958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展示总路线内容: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总路线? 提示:一方面它指明了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另一方面片面强调“快”,正是这种不顾客观经济规律的“快”,导致了“左”倾错误的泛滥。 3.史料展示: 材料:为使钢产量翻一番,全国各地共组织9000万人上山找矿建小高炉,用土法炼钢。大搞“小(小高炉)土(土办法)群(群众运动)”。到1958年底,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产量指标完成,但只有800万吨合格,有300万吨钢无法使用,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其他行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4.学生分组讨论:①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大跃进”在工业上的表现是什么?②在这一生产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错误是什么?③这样的做法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提示1:以钢为纲,全国掀起疯狂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提示2: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提示3: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5.史料展示: 这个人们所不敢想的早稻高产纪录,是充分发挥共产主义风格大胆革新的成果。……插秧的密度,实际上已经很难用多少棵来计算了,因为整块田的稻子都是一根紧靠一根的。在验收时,人们曾选一平方尺的面积进行实测,据实测结果推算,平均每亩约有七百六十八万穗。把鸡蛋随便地放在覆盖着稻穗的田上面滚动,鸡蛋始终不会掉到田里去。可见这块田密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人民日报》1958年8月13日 6.根据材料,教师讲述:“大跃进”在农业上的表现是对农作物产量的估计严重浮夸。人民群众和很多党员干部不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看待和处理问题。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损失,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了挽回损失,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7.提出问题:探索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提示:原因:①对国情分析不够,认识不足;②缺乏建设经验;③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 ④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启示: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目标导学二:“文化大革命” (一)“文革”的开始 1.史料展示: 材料一:1966年5月1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五一六通知》。通知指出“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高举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大旗,夺取他们在这些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 材料二: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编制:审核:班级:姓名:时间:编号: 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标要求】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学习目标】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时间、历史意义。2、理解十一届三中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3、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学习难点】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召开的内在联系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上来,实行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 的新时期。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工作在全国展开。 【合作探究】 讨论:说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哪些重大影响。 【课堂小结】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内容、意义) 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①1980年②成果③意义) 【当堂检测】 填一填: 1、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引起全国上下不满的方针是。 2、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和政府实行的政策是 3、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 4、新时期比较完善的宪法是年颁布的第四部《》。 5、1980年,党中央为___________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选择题: 1、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三大D十四大 2、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A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B阶级斗争上来C工人队伍的整顿上来C解决工人下岗问题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 3.知道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学习重点】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几次失误和成就 【学习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 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分析了当时国内的,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 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变为先进的。 2.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 3.严重失误:“________”和__________运动。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至1961 年,我国的发生严重困难。 4.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____________。 5.中共中央提出“”的八字方针。 6.1966年,“”全面发动起来。年,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文革”。 7.“文革”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8.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基础。 9.大庆石油工人“铁人”、党的好干部、解放军好战士。 10.193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 造地球卫星;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 二、合作探究 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六单元

第二学期第六单元测试卷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说明: 1、全卷四大题,共6页,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 2、答卷前,考生必须将姓名、校名按要求填写在密封线左边的方格内,不准在试卷上作 任何标志。 3、答题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 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25题,50分。 1、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俄国 2、根据爱迪生的发明来判断,他属于 A、地理大发现时代 B、蒸汽时代 C、电气时代 D、电子时代 3、因为汽车制造的成本大大降低,汽车开始进入普通家庭,这主要得益于 A、汽车工业的规模扩大 B、汽车制造由机器化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 C、流水作业 D、降低了汽车制造厂工人工资 4、看下图,对比19世纪的柏林大学与15世纪的巴黎大学,从下设科系的不同中,可以看出19世纪重视 15世纪巴黎大学下设的四个系19世纪柏林工业大学下设的四个系文科法科医学科神学机械冶金化学造船 A、社会科学 B、医学 C、自然科学 D、神学 5、1840年前后的英国,以机器生产为主的工厂基本取代了 A、工人劳动 B、手工作坊 C、手工工场 D、家庭作坊 6、奥运会由希腊城邦之间的运动会,发展成为世界性的现代奥运盛会,说明了 A、古希腊文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B、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体育运动 C、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成为一个整体,各地之间的文化体育交流更加广泛 D、各地区之间人们的爱好越来越广泛 7、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是 A、印度 B、中国 C、日本 D、海地 8、19世纪末,占领殖民地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荷兰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练习册答案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练习册答案 一、单项选择 1.1948年三大战役中首先展开的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下列战役中,被陈毅称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 是指()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3.1949年初,傅作义率部接受和平改编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三大战役中“关门打狗”的战役是指()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5.在辽沈战役中,被比做“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的一条扁担”是指() A.营口 B.沈阳 C.长春 D.锦州 6.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7.三大战役中,东北野战军参加的有() ①辽沈战役② 渡江战役③淮海战役④平津战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是在____________之后 ()

A.辽沈战役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淮海战役 9.下列对淮海战役的表述中,不准确的是() A.是由中原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合力实行的战役 B.是以俆州为中心展开的战役 C.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 D.为人民解放军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 10.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由*参与指挥的战役是 () ①平型关大捷②百团大战③辽沈战役④淮海战役⑤平津战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二、简答题 11.结合课本《辽沈战役示意图》,分析辽沈战役关键是什么战役?这个战役胜利后达到了什么战略意图?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对全国战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12.淮海战役由哪两支野战军参战?主要领导人有谁?这个战役围绕哪一中心城市展开?根据战役过程你能概括一下主要采用什么战术?淮海战役的胜利对全国战局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13.平津战役制定“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是在什么基础上制定的?该原则是如何实现的?傅作义的贡献是什么?平津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何在? 答案:1.A 2.B 3.C 4.A 5.D 6.B 7.B 8.C 9.A 10.D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学习目标: 1、掌握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主要任务及意义;归纳探索中出现的失误;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出现的英雄人物的事迹。 2、分析失误出现的原因及危害并思考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学习重点:中共八大的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学习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课前布置) 二、合作交流 (一)组织学生回顾前一节课学过的内容: 1 建国初期的“三大改造”在哪些行业里进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2“三大改造”的历史作用是什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三大改造”的后期,存在着哪些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后遗症。)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所以,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党和政府自己纠正失误,调整国民经济,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组织(二)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 1中共为什么要召开八大?(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此,中共在当年9月召开八大,开始探索。) 2 八大确定了什么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3 为什么说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三大改造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私人生产资料转变为合作社集体所有,资产阶级大多数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八大对上述国情作出正确判断,把主要力量用来发展生产力,完全符合实际需要,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 4 1958年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什么?(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5 怎样评价1958年的“总路线”?(它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因大家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教师指出:三大改造后期就已经出现了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现象,这时人们的思想情绪更加狂热起来,终于导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6 根据插图《“大跃进”时的壁画》和相关课文讨论:这些严重失误表现怎样?(党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全国出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画中诗句里,“肥猪赛大象”属于浮夸,“全社杀一口”的“社”指人民公社,“足够吃半年”是社员共同吃“大锅饭”,属于“共产”风。) 7 根据“动脑筋”:你怎么看“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种宣传是错误的,违背了客观规律。)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教学模式介绍: 新课程理念坚持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发现式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 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 设计思路说明: 根据教材的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三大目标导学: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文化大革命-建设成就,逐一进行讲解,以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教材,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讲解到探索失误带来启示的时候可以运用发现式教学,在目标导学环节后,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的内容。其主要涉及了三大改造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等错误。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可以昭示过去启迪未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 (2)知道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文革”的发起和结束、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经济建设的成就,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

2020历史与社会作业本八年级下册答案

2020历史与社会作业本八年级下册答案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 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 1.意大利小作坊工厂 2。A 3.B 4.填表: 生产 方式规模大小产量高低是否分工合作业主是否参加劳动是否雇佣工人 小作坊小低否是否 手工工场大高是否是 5.手工工场生产效率更高,手工工场中出现了不同于封建社会的新生产关系。 6.大力发展工商业,推行有利于商人的政策,如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下令取消关卡,接纳有技术的外国工匠,在政府中重用商人,让他们直接参与财政政策的制订等。 7.贸易 8.D 9.②③①④ 10.连线: 工匠手工场主资产阶级 贵族商人 农民雇佣工人无产阶级 11.连线: 贵族有钱没地位开始经营工商业

商人没钱有特权地位步步提升 农民没钱没地位勉强维持生活 雇佣工人 12.(1)哥伦布赞美金子,莎士比亚批判金子,一褒一贬。() 金子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金子不但能提升人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而且金子是动力,促使人们努力工作,发展生产力。比如开辟新航路、促动对外贸易等。另一方面,很多人把追求金子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使那个社会出现了很多丑恶的拜金现象。()略。 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 1.14 意大利思想新兴资产阶级宗教愚昧 2.德国 3.马丁路德新教德国罗马教会 4.理性启蒙运动 5.B 6.B 7.A 8.A 9.文艺复兴前,人们畏惧大自然,在自然现象面前,人类难以有 什么作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人们对自然是理解也发 生了变化,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认为只要理解自然,掌握自然 的规律,就能够征服自然,让自然界为人类造福。 10.(1)面对事实,追求真理,永远向前,持续进取。(2)发 展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指出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因为宇宙是无 限的。 11.C 12。D 13。C 14. 领域人物国别贡献 文学 艺术达芬奇意大利《蒙娜丽莎》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课题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课题研究生本教育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识目标①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②1958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④探索建议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就⑤邓稼先、王进喜 等先进模范人物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以及邓稼先、王进喜等先进模范人物, 培学生的快速阅读、查找、识图和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寻找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分组学习,加 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分析材料和图片,正确评价历史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和严重失误的学习, 使学生认识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教学难点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课题研究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多媒体演示:机床、喷气式飞机、红 旗轿车、武汉长江大桥、川藏公路、 青藏公路、新藏公路 看到这幅图片同学们能回想起我们学 过的哪些知识? 1.三大改造都改造了哪三个方面? 2.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及标志? 过渡: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 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么党和人民 是如何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呢? 请同学翻书到第6课。 现在给大家3分钟时间认真阅读教材 并尽快找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问 题。 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中共八大召开的时 间?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是什 么? 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 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制定的 这一任务是否符合中国的国情、世界 学生看图思 考 中共八大把 经济发展放 在首位。中共 八大制定的 任务是符合 当时国情。中 共八大解决 对学生的回 答,巧用表 扬,最大限 度地调动孩 子学习的积 极主动性, 让他们扬起 自信的风 帆,学会学 习,学会生 活。 让学生 进入情境,调 动他们的兴 趣,来更好的 复习旧知识 巩固学 过的旧知识 与新知识做 到自然的链 接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 5-1工商业的兴起 手工工场出现的时间和地点:最早出现于14世纪的意大利,后来扩展到西欧其他国家 织者和管理者,不再进行全过程的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进一步促进了贸易的发展。生产力变化: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工厂生产关系变化:1.作坊主——富商(既是手工工场主又是商人)——早期资产阶级 2.失地农民——雇佣工人——早期工人阶级 手工工场时代,是由农耕文明时代向工业文明时代过渡和准备阶段。手工工场时期,农业仍然是主要产业。5-2冲破思想的牢笼

代表、观点、影响: 伏尔泰:启蒙运动的旗手,提倡天赋人权;卢梭:人民主权思想;孟德斯鸠:三权分立 狄德罗:百科全书派1、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和理论准备。2、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3、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4、激励了中日等国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5-3世界开始走向整体1、首先发现新大陆的是航海家哥伦布,美洲原有的居民是印第安人,是黄色人种,首先发现西欧通往印度的航线是达·伽马,首先完成环球航行是麦哲伦。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是荷兰人。 2、新航路开辟的原因:①15世纪末,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广泛发展和交换的不断扩大,使黄金成为商品贸易中最重要的支付手段,东方各国的黄金成了西欧人梦寐以求的东西。②但这时奥斯曼帝国控制着东西方贸易要道,阻隔了西欧各国通往东方的传统商路;那些炽烈追求东方财富(黄金、珠宝、香料、丝绸等)的西欧各国贵族和新兴商人,急切需要探求一条直接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海上航路。③地处欧洲西南部濒临大西洋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因较早开始了海外冒险和殖民活动,掌握了较先进的航海知识和造船技术,拥有了一定的财力,成为开辟新航路的起航地。总的来说,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是:追求财富获得利益;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3、产生的影响:正面: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为人们迁徙提供了方便,促成了新的民族产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总之,世界开始走向整体。负面:欧洲国家对美洲、非洲、亚洲进行殖民扩张,掠夺土地和财富;毁灭印第安文明;贩卖黑奴。总之,造成了亚、非、拉美长期的落后与贫穷。 4、率先进行殖民掠夺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强占殖民地最多的国家是英国。 5-4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革命爆发背景:查理一世为了加强王权采取的措施,不仅招致了广大民众的普遍不满,更使国王同议会中的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矛盾迅速激化,从而导致了查理一世为了加强王权采取的措施,不仅招致了广大民众的普遍不满,更使国王同议会中的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矛盾迅速激化,从而导致了革命的爆发。2. 经过:1、1640年,查理一世企图解散议会2、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3、1649年,议会军在克伦威尔的领导下取得胜利。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4、1688年,宫廷政变(光荣革命)5、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3.结果: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由议会限制王权的政体)4.历史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开始的标志)美国独立战争:(1.背景:英国殖民当局对北美13个殖民地进行殖民统治和压迫,北美人民要求独立。2.经过:1、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2、序幕: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3、建国: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美利坚合众国正式诞生。4、胜利:1781年,美国人民在华盛顿的带领下最终打败了英国军队,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5、1787年制定美国宪法,确定了美国的共和政体和三权分立原则。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3结果:总统共和制4.历史意义:美国独立战争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路易十四和路易十六的君主专制统治 2.经过:巴黎人民三次武装起义1、1789年7月14日,攻克巴士底狱,掀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并颁布了《人权宣言》2、1792年,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优秀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模式介绍: 新课程理念坚持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发现式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 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 设计思路说明: 通过结合现代经济发展的态势,推出紧跟时代步伐,邓小平时代必然加入市场经济因素的必要性,引出当时的经济体制改革。 根据教材的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三大块: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一进行讲解,以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教材,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讲解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可以运用发现式教学,在目标导学环节后,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 《经济体制改革》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了解农村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教学难点】 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美国周刊》邓小平封面 教师提问:这是1979年1月1日的期刊,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 工业文明的来临 第一课 工商业的兴起 一、 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 1、 手工工场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 2、 中国手工工场出现在明清时期 3、 手工工场的特点: (1) 出现了雇佣劳动,工场主不再亲自参加生产 (2) 工人多,分工合作 (3) 生产规模大,产量高 4、 手工工场的发展和社会影响: (1) 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2) 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3) 促进了社会阶级、社会结构的变化 二、 商人的地位变了 1、 商人地位的变化 (1) 身份的变化:他们既是手工工场主,又是商人 (2) 经济地位的变化:经济实力超过了王公贵族 (3) 政治地位的变化:商人可以担任市长 2、 新诞生的社会阶层 手工工场主——早期资本家 雇佣工人——工人阶级的前身 3、 没落的阶层——贵族 第二课 冲破思想的牢笼 一、 文艺复兴运动 1、 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2、 主要代表 (1) 达.芬奇:意大利艺术家,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代表作品:《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2) 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代表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3) 但丁:意大利作家,代表作品《神曲》 4、 人文精神——以人为本,将人尊奉为世界的中心 三、 欧洲的宗教改革 1、 赎罪券——罗马天主教会为聚敛钱财而兜售

2、 “教皇的奶牛”——德国 3、 宗教改革: 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拉开了宗教改革序幕,主张:宗教信仰人人平等 4、 宗教改革使欧洲各国摆脱了罗马教会的控制,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四、 近代科学的诞生 1、英国科学家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2、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创立“日心说”,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 3、 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宇宙无限,没有中心 4、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天空中的哥伦布” 5、 英国科学家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五、 启蒙运动 17、18世纪 法国 1、 宗旨:宣扬自由、平等、民主,反对宗教愚昧和封建专制,张扬理性的力量。 2、 主要代表 (1) 伏尔泰 法国思想家、启蒙运动的旗手,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2) 罗梭 法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提倡人民主权思想 (3) 法国的《百科全书》派 宣扬科学和理性,反对迷信和专制 第三课 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一、 新航路的开辟 1、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 欧洲工商业的快速发展,欧洲人对贵金属的狂热追求 (2) 《马可.波罗游记》激起欧洲人追求财富的强烈愿望 (3) 东西方传统商路被阻断,欧洲人迫切需要开辟新商路 2、 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1) 西欧人已能制造适合远航的大船 (2) 积累了丰富先进的航海技术 (3) 罗盘针已普遍应用于航海事业 (4) 人们开始相信地圆学说 3、 新航路的开辟 1487—1488 迪亚士(葡) 葡萄牙—非洲好望角 1492—1502 哥伦布(意) 西班牙—美洲大陆 1497—1498 达伽马(葡) 葡萄牙 印度 1519—1522 麦哲伦(葡) 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

2020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20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1)1945年10月24日成立联合国。宗旨是:为了维护人类 的持久和平,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2)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如存有 霸权主义、局部战争等。联合国应该在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促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第二 课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1.十九工业化 2.罗斯福民主 3.《国民公约》 4.苏维埃社会主 义共和国联盟 5.B 6.A 7.D 8.B 9.B 10.D 11.A 12.B 13.B 14.(1)沙皇政权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忽视了国内的革命力 量的发展;国内经济出现危机,矛盾激化,人民强烈要求*沙皇的统治。(2)十月革命的胜利,不但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对整个人类 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5.胡佛的经济政策是完全的自由市场经济,生产是企业的事,政 府不干预经济;罗斯福的经济政策是全面增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16.B 17.A 18.C 19.(1)轻视工业和贸易,对西方的先进的科学技术不关心。(2)1922年,土耳其在凯末尔的领导下,与侵略者展开武装斗争,赶走了 外国侵略者,获得了独立。 20.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规定最低工资和工时的标准;承认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和雇主集体谈判;以 工代赈,解决失业问题。 第三课民族复兴的新道路 1.自由、平等、博爱 2.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 3.十月革命

4.1921、7 上海(嘉兴)共产主义 5.*列强消灭军阀实现全国 统一 6.A 7.B 8.B 9.A 10.D 11.A 12.B 13. 1926年红军长征贺胜桥战役 1927年北伐战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935年秋收起义遵义会议 14.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而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 建的革命运动。联系: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备。 15.革命道路: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代表人物: 毛泽东。 16.(A);(ABCD);(E) 17.A 18.B 19.D 20.(1)俄国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这为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备。(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 国历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走上了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道路,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21.陈独秀:1915年,在创办《新青年》杂志,倡导民主、科学,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展开;在北京建立共产主义小组,指导北方地区 的建党工作;在1921年7月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 中央局书记,后领导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地区的工作。 22.(1)A是湘鄂边革命根据地,B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C是闽 浙赣革命根据地。(2)位于各省的交界处,往往敌人的力量比较薄弱,革命的基础比较好,有利于革命队伍的存有与发展;共产党领导的革 命政权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第四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掌握思想解放运动的简要过程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意义;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和正确评价毛泽东等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 (二)能力目标 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联系“文化大革命”的基本史实和二十多年改革开放所取的伟大成绩,深刻理解这次伟大的历史转折,提高历史感悟能力; 分析真理标准讨论是如何突破“两个凡是”的禁锢从而掀起思想解放运动,培养历史分析的思维能力; 综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理解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培养历史综合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认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我党的根本思想路线,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培养不迷信权威、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和健康情感。 从拨乱反正的史实中,认识我党具有正视现实、改正错误、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品格,激发爱党情怀。 通过正确评价毛泽东的是非功过和历史地位,培养客观冷静,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人物的理性精神。

二、教学要点 (一)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难点:如何掀起这场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的是非功过和历史地位。 三、过程和方法 1、以大家熟悉的音乐入手,采用诱导的方式导入新课。 2、对课文内容进行分述,再详细解释相关知识点。 3、利用图片资料和电教手段播放电影和新闻中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准备 1、“文化大革命”视频片段 2、视频资料“两个凡是” 3、视频资料《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书影 4、视频资料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讲话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图片、影响资料 6、视频歌曲《走进新时代》 7、中共中央给刘少奇开追悼会的影视资料 8、视频歌曲《社会主义好》 四、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 1、【教师活动】:教师播放“文化大革命”动乱视频片段 2、【教师活动】: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毛泽东亲自发动、被两个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的政治运动。这场历时十年的内乱给党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元,民主法制被践踏无遗,整个社会出现严重混乱的局面。1976年10月6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