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6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质量检测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0春人教部编历史八(下)第6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期末练习附答案

2020春人教部编历史八(下)第6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期末练习附答案八下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一、选择题1、1965年,美国有报道认为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
该突破可能是( )A.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C.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D.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2、如今的中国正一步步地实现着“中国梦”、“强国梦”、从“神五”到“神十”的成功发射,证明了我国在下列哪一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A.原子能技术B.海洋技术C.生物工程D.航天技术3、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
1991年,山西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的流通。
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C.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D.农村改革率先在山西开始8、4、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胜利地掌握了核技术的事件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C.第一颗导弹飞行正常D.第一次实现了导弹和原子弹的结合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表所示内容中对应错误的是( )6、1964年10月,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
”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7、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
这反映了( )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我国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消费水平C.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8、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说:“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测试题(含解析)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1.“两弹一星”代表了我国先进的科技成就,其中“两弹”是指()A. 原子弹和氢弹B. 核弹和导弹C. 炮弹和炸弹D. 原子弹和导弹2.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的是A. 邓稼先B. 杨振宁C. 侯德榜D. 华罗庚3.“这次成功的实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这里的“这次成功的实验”应是指中国()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C.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D.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4.我国空间技术跻身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C. 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实验D.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轨道5.下列成就中,按取得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中葡两国举行澳门交接仪式②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③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A. ③②④①B. ②③④①C. ②④③①D. ③④①②6.1957年-1966年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取得的成就是()①石油全部自给②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④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
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④7.“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
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科技成就的是()。
A. 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B.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C.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D. 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8.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却解决了世界约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这得益于与人民温饱问题最密切相关的“政策”和“科技成果”,分别是()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计算机网络的普及B. 一国两制、成功发射“东方红1号”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籼型杂交水稻D. 设立经济特区、籼型杂交水稻9.2017年9月28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领衔的技术团队培育出的最新一批“海水稻”迎来测评,最高亩产达620.95公斤。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单元测试题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20世纪60年代前期,我国周边的形势十分严峻。
1961年,美国在中国台湾海峡举行了以入侵中国大陆为目标的核战争演习。
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把核导弹瞄准中国。
在此背景下,我国首先取得重大突破并跻身世界前列的科研领域是( )A.原子能技术 B.空间技术 C.信息技术 D.生物技术2.邓小平曾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这些东西”指( )A.大庆油田B.籼型杂交水稻C.“两弹一星”D.青蒿素3.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有一批科学家“从人间蒸发”了,就连家人也不了解他们的情况。
直到1964年,中国的西北戈壁发出了震惊世界的轰鸣,这一批科学家才开始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邓稼先作为这批科学家中的一员,他的卓越贡献主要是( )A.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B.发现青蒿素C.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D.成功研制“两弹”4.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标志着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事件是( )A.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C.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D.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5.下图中飞船的成功发射( )A.实现了我国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的梦想B.标志着我国开始掌握飞船发射技术C.标志着我国有了可以用于实战的导弹D.使我国成为第一个可以把人送上太空的国家6.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是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
下列重大科学技术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①第一艘载人飞船成功升空②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④第一艘无人飞船发射成功A.④①②③ B.②①③④ C.③②④① D.②③④①7.“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部编新人教版历史八下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测试题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测试题一、选择题1.“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向一次成功的试验现场发的贺电,这次成功的试验是指( )A、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B、1966年10月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C、1967年6月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D、1964年10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 我国空间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C.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轨道3.邓小平曾经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这些东西”指的是( B )A.汽车和飞机B.“两弹一星”C.设立经济特区D.籼型杂交水稻4. 中国的科技人员为“两弹一星”的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杰出代表有( )①邓稼先②钱学森王进喜④杨利伟⑤李四光A、①②B、①②⑤C、②④⑤D、①③④5. 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科技的力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我国为发展高新技术实施了()A.“星球大战”计划B.“尤里卡计划”C.“希望工程”D.“863计划”6.右图是新中国50年代至70年代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①时期的科技发展得益于三大改造的完成B.②时期取得的成就是“一五”计划的成果C.④时期取得的成果是“两弹一星”D.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得益于改革开放7. 2003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安全返回,中国人实现了飞向太空历史性的跨越。
这艘飞船是()A.“东方红一号”B.“亚洲一号”C.“神舟”五号D.“天宫”一号8.“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开放之初,中国打开大门,吸引全球资金与技术到中国去;现在,中国打开大门,带着资金和自主技术向世界走来。
2020年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同步试卷(含答案)

第六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09年9月,邓稼先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他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中国的()A.“两弹元勋”B.“杂交水稻之父”C.“铁人”D.“炮兵英才”2.1964年10月,我国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D.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继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C.“东方红”卫星邀游太空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4.1973年,他培育出的“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他“粮食安全保障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授予他“拯救世界饥饿奖”。
他是()A.邓小平B.焦裕禄C.邓稼先D.袁隆平5.1986年,四位老科学家联合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科技的建议,经邓小平同志亲自批示,中国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从这一年开始实施。
这项计划被称为()A.第一个五年计划B.“两弹一星”计划C.863计划D.信息网络计划6.863计划实施以来,上万名科学家在各个不同的领域协同合作,大力攻关,很快使我国高技术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景海鹏、刘旺和女航天员刘洋在这个过程中也有着突出的贡献,他们为之奉献的领域是()A.能源技术B.信息技术C.载人航天技术D.海洋高技术7.2003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安全返回,中国人实现了飞向太空历史性的跨越。
这艘飞船是()A.“东方红一号”B.“亚洲一号”C.“神舟”五号D.“天宫”一号8.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大成就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C.籼型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9.从图1到图2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考古学家在陕西西安、甘肃天水和敦煌等地多次发现了西汉时期的麻纸,有的纸上面还有文字和地图,但这种纸质地粗糙,使用不便。
这说明()A.我国造纸技术臻于成熟 B.西汉早期已经发明了纸C.当时使用的是“蔡侯纸” D.纸成为最主要书写材料2.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搭配,不正确的是()A.华佗──麻沸散 B.张仲景──《伤寒杂病论》C.蔡伦──改进造纸术 D.祖冲之──“五禽戏”3.我国为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状况而实施的工程是()A.南水北调 B.青藏铁路 C.西气东输 D.西电东送4.根据以下提示,判断出与之有关的人物应该是()提示一:200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之一:2010年荣登“2010中国心灵富豪榜首富榜”。
提示二:毕生梦想:消除饥饿。
突出贡献:育成“东方魔稻”提示三: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004年获世界粮食奖A.焦裕禄B.王进喜C.袁隆平D.王淦昌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成就举世瞩目。
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文革”时期的是()A.“解放牌”汽车 B.第一颗原子弹 C.银河计算机 D.籼型杂交水稻6.“1959年,一批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突然从公众的视线里消失了,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这个谜底直到5年之后,才随着大西北戈壁荒原上升起的蘑菇云得以揭开。
”这个“谜底”是我国研制()A.战略核潜艇 B.人造地球卫星 C.氢弹 D.原子弹7.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大成就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的完成D.“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8.追溯历史,下列科技成果中,表明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无人飞船“神舟1号”发射成功C.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D.“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9.人们通常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生称为“坐堂医生”,用来纪念东汉名医张仲景。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测试卷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奥本海默是美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被誉为“原子弹之父”。
要了解中国研制原子弹的情况,必须查看下列哪个人物的传记()A.王进喜B.邓稼先C.焦裕禄D.雷锋2.“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它来称赞下图所示农业科学家,赞扬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2004年,这位科学家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
下列有关这位科学家的评述,正确的是()①这位科学家是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②他的成果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③他的成就证明中国是现代科技最发达的国家④他的成功说明科学研究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A.①②③B.①②4C.①③④D.①②③④3.“中国正在奋起直追,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
”这一“事实”指()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C.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并成功返回4.在伦敦观看奥运会的马小虎同学要将一篇几千字的作文稿送到北京某报纸编辑部,请你为小张想一个最快捷的办法()A.寄挂号信B.发电子邮件C.邮局特快专递D.班车托运5.我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
标志着从无到有的成果是A.东方红1号B.“神舟一号”C.“神舟六号”D.“嫦娥一号”6.1996年,苏格兰科学家克隆了绵羊“多莉”,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成功地克隆哺乳动物。
现在,克隆基因已经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词,它们与哪一科技领域相关()A.生物技术B.信息技术C.新材料D.海洋高技术7.“安得广厦千万间”是世人的一种期盼。
下表反映了我国人均居住条件的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A.三大改造的完成B.人民公社化运动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8.下列对“863计划”的理解,正确的是()①该计划由863项科研项目组成②该计划是由四位老科学家提议实施并由邓小平作出批示③该计划经过数百名专家论证④该计划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⑤“863计划”的倡导者是王淦昌、王大珩、邓稼先、杨嘉墀、陈芳允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③④9.鼠标轻轻一点,世界尽在眼前,神气的网络拉近了我们与世界的距离。
统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测试卷(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检测内容: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电影《横空出世》中有这样一个镜头:1964年10月,在我国西部地区,随着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
该镜头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嫦娥一号发射成功B.神舟一号发射成功C.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D.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继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C.东方红一号卫星遨游太空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3.2003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安全返回,中国人实现了飞向太空的历史性跨越。
这艘飞船是()A.东方红一号B.亚洲一号C.神舟五号D.天宫一号4. 我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源于她在研制新型抗疟疾药上的创新()A.青霉素B.红霉素D.紫霉素5.下图是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纪念邮票,其中篆书印章的汉字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请你判断,纪念的内容应属于()A.经济建设方面B.国防科技方面C.民族宗教方面D.文学艺术方面6.一位美国学者在《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写道:“他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
”这位美国学者评价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A.邓稼先B.华罗庚C.袁隆平D.钱学森7.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文化成就举世瞩目。
下列科技文化成就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取得的有()①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②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③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④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部编版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8.下图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功勋奖章,下列人物中获得这枚奖章的是()A.邓稼先B.王进喜C.焦裕禄D.袁隆平9.下列流行的歌谣,属于改革开放前的是()A.吃不愁,住无忧,无事花钱去旅游B.吃安全,重营养,绿色食品重健康C.乘火车,坐飞机,出门办事不发愁D.中山装,铁饭碗,粮食布匹凭票买10.从1955年发行最早的全国粮票至1993年终止流通,近40年来,中国共发行14000多种全国粮票(先后印制共计9套)、地方粮票和军用粮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6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第6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单元检测试卷1.“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
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者……”这是组委会给2007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颁奖词。
“两弹一星”中的“两弹”是指()A.原子弹、氢弹B.原子能、核弹C.氢弹、导弹D.核弹、导弹2.“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为实现“毕生的梦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而培育出“东方魔稻”,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A.钱学森B.屠呦呦C.邓稼先D.袁隆平3.改革开放前,人们曾使用过五花八门的粮票、油票和布票,反映了当时我国()A. 经济落后,物资匮乏B. 计划生育,控制人口C. 市场经济,政府把控D. 打击投机,平抑物价4.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新时代”是指()图一过去购物凭票证图二今日商品任意买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人民公社化时代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表所示表格中的内容对应错误的是()6.2013 年“神舟十号”发射成功,山东烟台籍的王亚平是本次航天发射任务中的唯一女航天员。
高兴之余,同学们,请你指出我国航天事业喜报频传的原因有哪些?()①推行“科教兴国”战略②科技人员钻研、探索③综合国力的提高④国家的大力支持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下列科技成就中,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在文革期间排除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③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③④8.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近期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1.7%)4.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46.7%)9.1个百分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单元测试题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1964年10月,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
”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2.2019年4月24日,我们迎来了第四个“中国航天日”。
这一天的设定和右图内容相关。
下列有关右图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这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B.它成功发射于1964年C.它的名称为“东方红一号”D.它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3.如2018年5月,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带领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团队对在迪拜热带沙漠种植的水稻进行测产。
最高亩产超过500公斤。
这是全球首次在热带沙漠实验种植水稻取得成功,为沙漠地区提升粮食自给能力、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改善沙漢地区生态环境再添“中国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还有①火药②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③神舟系列飞船④青蒿素⑤籼型杂交水稻⑥莫言获诺贝尔奖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⑥D.②③④⑤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虽历经曲折,却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国庆十周年电影展览中,共展出35部电影,其中大部分为1956年拍摄,被称为“难忘的1956年”。
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双百”方针的提出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文艺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D.文艺界出现繁荣局面5.右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纪念邮票,其中篆书印章的汉字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请你判断,其纪念的内容应属于( )A.经济建设方面 B.国防科技方面 C.民族宗教方面 D.文学艺术方面6.1964年10月,境外媒体报道:“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测试试题(含答案)

(3)香港、澳门回归有何意义?
27.请根据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造纸术的发明②印刷术的发明③指南针的发明④火药的发明。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11.世界科技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已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1986年,我国为加快高技术的发展,开始实施
A.“863计划”B.“希望工程”
C.“科教兴国”战略D.西部大开发战略
12.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科技成就是
9.这是 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当选人物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这位当选者是
A.钱三强B.袁隆平C.杨利伟D.屠呦呦
10.中国人在传统节日、婚礼、庆典、庙会等场合,特别是在春节期间,对下图所示的燃放物使用得特别多,在中国古代,对这种燃放物的生产起了直接促进作用的是
18.《后汉书》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弊布、鱼网以为纸。”史料中的“纸”最早出现于
A.东周时期B.秦朝时期C.西汉时期D.东汉时期
19.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时间是
A.1955年6月:1963年10月B.1962年10月;1965年6月
C.1963年6月;1966年10月D.1964年10月;1967年6月
②不但吃好,还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概念也深入人心
③交通工具多样,如地铁、出租车、私家车、飞机、轮船
④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休闲生活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④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一、选择题1.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感言: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医药的成功范例……如果死啃老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中医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
在这里,屠呦呦告诉人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秉持的态度是A.否定传统,学习西方B.取其精华,推陈出新C.脱离传统,彻底创新D.全部继承,发扬光大2.对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生活新气象,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B.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C.住房的室内装修居住环境有明显改善D.开私家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3.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
从此,伴随城镇居民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的时期的来临。
这个来临的“新时期”是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D.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4.2018年4月20日,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升空,这是我国空间货运系统的首次飞行试验。
14年前,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艘载人飞船是产A.神舟一号B.神舟五号C.神舟六号D.“东方红”一号5.我国是世界上能造核武器、自行研制发射人造卫星的第五个国家,标志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是A.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C.1966年,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进行D.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6.863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主要是为了:A.民展现代农业,解决温饱问题B.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新技术C.发展基础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D.研制“两弹一星”,增强国防实力7.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以下科技发明属于宋代的是①发明活字印刷术②改进造纸术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8.近年来,华为、中兴、航天科工、中芯国际等一批创新型企业脱颖而出,领跑“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加速转变,使中国向“品牌大国”稳步迈进。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同步试题(含答案)

B.人们在忆苦思甜
C.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D.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4.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方向,抢占科学技术前沿目标,集中精干力量,突破并掌握一批关键技术,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我国政府提出了
A.“科教兴国”战略B.改革开放政策
A.袁隆平B.邓稼先C.钱学森D.黄伯云
20.下列经济建设成就不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取得的是( )
A.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21.“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份颁奖词赞誉的是
A.钱学森B.邓稼先C.屠呦呦D.袁隆平
22.袁隆平培育出的杂交稻产生的影响,最主要是
A.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B.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C.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
D.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23.出生扬州高邮,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文学家是谁?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构成我国“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兵种不包括( )
A.地地战略导弹部队B.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
C.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D.海军陆战队
2.“习马会”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回首海峡两岸关系之路,双方首次打破隔绝状态开始于
(1)20世纪50年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的声音”主要指什么?
主题二:中国力量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展示了中国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质量检测习题一、选择题1.我国跨入世界核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A.原子弹和氢弹相继爆炸成功B.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D.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衡量一个国家空间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A.是否拥有核潜艇B.是否拥有人造地球卫星C.是否拥有原子弹和氢弹D.是否拥有宇宙飞船3.20 世纪60 年代,世界政治形势复杂。
为提高国防实力、保卫国家安全,我国成功研制出( )A.原子弹和导弹B.籼型杂交水稻C.人造地球卫星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4.他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他领导众多科技人员, 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99 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他被称为“两弹元勋”。
文中的“他”是( )A.钱学森B.袁隆平C.邓稼先D.屠呦呦5.(2019 湖南岳阳汨罗弼时片区期中联考)下图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的名称是()A.长征一号B.东方红一号C.神舟一号D.探索者一号6.2003 年10 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安全返回,中国人实现了飞向太空历史性的跨越。
这艘飞船是( )A.东方红一号B.亚洲一号C.神舟五号D.天宫一号7.听到“东方魔稻”“杂交水稻之父”“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这些赞语, 你会想到的人物是( )A.袁隆平B.钱学森C.焦裕禄D.王进喜8.“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
”人们常用这句话来赞扬一个人“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这个人就是我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 )A.袁隆平B.邓稼先C.杨振宁D.侯德榜9.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之一发现青蒿素,对有效降低疟疾患者死亡率作出贡献。
该获奖者是( )A.李四光B.袁隆平C.屠呦呦D.陈芳允10.下面不属于新中国诞生后的文艺作品的是( )A.《红岩》B.《青春之歌》C.《茶馆》D.《狂人日记》11.关于改革开放前人们在服装方面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B.色彩和样式很单调C.人们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D.衣着丰富多彩12.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用布票买衣服,购买的衣服越来越多B.吃饭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C.人们的居住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D.开私家汽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13.(2017 福建福清期末)吃饭时拍个照片发个朋友圈,看到二维码扫一扫,目前微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便捷的交流方式源于( )A.航天技术的进步B.网络技术的发展C.新材料技术的应用D.生物技术的突破14.20 世纪末,人类进入高度信息化时代,其最重要的表现是( )A.无绳电话的出现B.知识爆炸时代的到来C.电子图书和电子图书馆的产生D.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15.下图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加的原因是( )A.新中国的成立B.三大改造的完成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改革开放的实行16.据《河北日报》2013 年7 月24 日电:7 月23 日,由省委宣传部、省互联网信息办等 14 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的“净化网络环境”专项活动正式启动。
主要内容包括:集中开展网络环境净化,清理网络不良信息,整治违法违规网站;实施阳光绿色上网工程,倡导网络文明新风,为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少年营造健康的网络生态。
上述材料说明互联网对于我们的生活而言,有什么重要的影响()A.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B.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内容C.不利于我们社会的健康发展D.方便了人们的信息沟通17.以下四幅图片分别从衣、食、住、行四个角度反映我国人民的生活状况,其中不属于改革开放后的是( )18.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有( )①人们思想价值观的变化②经济的发展③政府政策的引导④科技的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许多科学家为新中国的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请仿照示例,从邓稼先和袁隆平中选择一位人物进行介绍。
示例:钱学森是著名的火箭专家。
他主持并参与了我国运载火箭等高尖端技术的研制工作。
他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材料二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五年,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 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
——摘编自中共十九大报告(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
2.阅读材料: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 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2004 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请回答:(1)材料中袁隆平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什么?(2)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3)依据材料分析,你认为袁隆平有哪些可贵品质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3.社会生活的发展与变迁。
材料一20 世纪50 年代至90 年代国家发放的票证(1)仔细观察,找出票证上的重要信息,并写出其反映的特点。
票证上的信息反映的特点材料二20 世纪70 年代,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袁隆平著于1985 年的《杂交水稻简明教程》,经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后,发行到 40 多个国家,成为全世界杂交水稻研究和生产的指导用书。
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20 世纪90 年代后期,袁隆平开始“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
2018 年,袁隆平团队完成拜迪沙漠“海水稻”种植试验, 这是全球首次在热带沙漠试验种植水稻取得成功。
(2)依据材料二,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符合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的,在括号内画“√”;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画“✕”;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画“○”。
①杂交水稻技术为解决中国以及众多发展中国家的粮食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 )②中国对杂交水稻技术严格保密和封锁。
( )③袁隆平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并享有较高的国际声望。
( )④袁隆平不断突破自我,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
( )材料三20 世纪80 年代,西装日渐普及。
“西服热”也带动了夹克衫、风衣等其他西式服装的流行。
女性们穿上了西装套裙,连衣裙、健美裤深得广大女性喜爱。
服饰已经不仅仅是满足御寒等需要的工具。
20 世纪 90 年代,国际时尚登陆中国市场越来越迅捷。
男性西装逐渐跟上了国际潮流,更加合体。
一步裙、超短裙等女装很快流行。
1991 年(人口约 11.6 亿)我国服装产量跃为 55亿件,人均新衣近 5 件。
与此同时,中国服装界出现了寻找和恢复本民族服饰文化的意识,新旧世纪之交悄然兴起“唐装”热,掀起了中国传统服饰时尚的盖头。
——摘编自胡月等《百年衣裳:20 世纪中国服装流变》(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居民服装潮流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4.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必由之路,是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方,是历史前进的内在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代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起步并首先取得突破的。
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推广开来。
材料二对外开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我国农村率先进行“包干到户”的地方是哪里?什么时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本在我国农村普遍实行?(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3)请写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哪些?(至少列举两项)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20 世纪80 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传统的“四大件”是城乡的最高追求;80 年代以后,彩电、洗衣机、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材料三1973 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南优2 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
自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至 2001 年,增产粮食 40 亿吨,创造经济效益4000 多亿元。
袁隆平曾针对全球性粮食危机问题,这样说过:“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指出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我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们物质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
(3)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请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过去,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
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
现在,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商店里的名牌服装争奇斗艳,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材料二过去,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现在,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人们吃饭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请回答:(1)两则材料中的“过去”和“现在”的时间界限是什么?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人们哪种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2)材料一中出现“蓝(灰)色的海洋”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商店里的名牌服装争奇斗艳,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的前提条件是什么?(3)材料二中“现在”的情况说明了什么问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 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与分析能力。
原子弹与氢弹先后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跨入了世界核先进国家的行列。
2.答案B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否拥有人造地球卫星是衡量一个国家空间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3.答案 A 依据所学可知,20 世纪60 年代,为提高国防实力、保卫国家安全,我国成功研制出原子弹和导弹,故A 符合题意。
此题选A。
4.答案 C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原子弹”。
根据所学可知,四个选项中的人物与原子弹的研制相关的是邓稼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