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过渡元素
三配位配合物
Cl Cu Cl Cu
Cl Cu Cl
四配位配合物, 常有平面正方形 D4h Td 和四面体两种构型。 一般非过渡元素的四配位化合物都是四面体构型。这是因为 采取四面体空间排列, 配体间能尽量远离, 静电排斥作用最小能 量最低。如FeCl4-及第Ⅱ副族的配合物。 过渡金属的四配位化合物究竟采用哪种构型需考虑下列两 种因素的影响。 (1) 配体之间的相互静电排斥作用; (2) 配位场稳定化能的影响(见后)。
五配位有两种基本构型 , 三角 双锥和四方锥, 它们分别属于D3h和 C4v对称群。此外,还存在变形的三 角双锥和变形的四方锥构型, 这种五配位配合物d1~d5组态的离 子较少,而组态为d8的粒子数为数最多。 这两种构型易于互相转化, 热力 学稳定性相近, 例如在Ni(CN)53-的结 晶化合物中, 两种构型共存。这是两 种构型具有相近能量的有力证明。 D3h C4v
2 三配位配合物(ML3) 这种配位数的金属配合物是比较少的。 已经确认的如 KCu(CN)2, 它是一 个聚合的阴离子, 其中每个Cu (I)原子 与两个C原子和一个N原子键合。 [Cu(Me3PS)3]Cl 中的Cu也是三配 位的。 在所有三配位的情况下, 金属原 子与三个直接配位的配位原子都是共 平面的, 有平面三角形的结构。 ◆并非化学式为MX3都是三配位的。 如, CuCl3是链状的, 为四配位, 其中 含有氯桥键, AuCl3也是四配位的, 确切的分子式为 Au2Cl6。
Oh群
变形的另一种型式是三方形畸 变, 包括了八面体沿三重对称轴的 缩短或伸长, 形成三方反棱柱体。
3.2 配位化合物的异构现象
配位化合物有两种类型的异构现象: 立体异构 化学结构异构
立体异构是化学式和原子排列次序都相同, 仅原子在空间的排 列不同的异构体。包括几何异构和光学异构。 化学结构异构是化学式相同, 原子排列次序不同的异构体。包 括电离异构、键合异构、配位异构、配位体异构、构型异构、 溶剂合异构和聚合异构;
第5章-过渡金属有机化学基础
配体 CO 用碳原子的一个 σ 轨道同过渡金属未 填充电子的空d轨道发生重叠,电子由碳原子流向 过渡金属,形成σ配位键,又称σ给予键 过渡金属填充电子的d轨道与CO的2π*反键轨 道重叠形成 π 反馈键,电子从过渡金属流向 CO, 形成π反馈键,又称π接受键
金属有机化学
这种 σ 给予与 π 接受的作用是协同的。当碳原 子向过渡金属供给电子时,CO上的电子云相对密 度降低,并有利于通过反馈键从过渡金属获得电 子。 这样的结果导致CO中的碳氧叁键被削弱,接 近于双键性质;而过渡金属与碳之间的键加强, 也接近于双键。 从羰基的红外光谱和原子间的键长数据验证 了这些结果 。
非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和过渡金属有机配合 物的合成方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如用非过渡金 属有机化合物对过渡金属盐的烃基化,可引入 M—C σ键配位的配体 利用氧化加成反应引入 M-Cσ 键或 M-Cπ 键的 配体只在合成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中才有
金属有机化学
5.3.1 钯有机配合物 1.合成钯有机配合物的初始原料 Pd(MeCN2)C12 、 Pd(PhCN)2C12 、 Pd(OAc)2 等是合成钯有机配合物的重要原料 氯化钯是合成钯配合物常用的初始原料,但 它在大多数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很小,不便使用。
金属有机化学
就是将氯化钯转变成一个既能溶入有机溶剂,配 位的乙腈或苯甲腈又容易解离的过渡性钯配合物, 便于随后的反应 将氯化钯和过量氯化钙溶入甲醇中加入烯丙 基 氯 , 通 入 CO 能 得 到 烯 丙 基 钯 配 合 物 (C3H5)2Pd2Cl2
金属有机化学
2.用配体置换反应合成二价钯有机配合物 配体置换反应是合成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的 重要方法之一 如Pd(acac)2就可以用Li2PdCl4和乙酰丙酮,在氢氧 化钠水溶液中,通过配体置换制备
过渡元素
通性
六、配合性 配合能力强,易形成一系列配合物, 配合能力强,易形成一系列配合物,因d轨道不满 轨道不满 而参加成键时易形成内轨型配合物。 而参加成键时易形成内轨型配合物。 它们的电负性较大, 它们的电负性较大,金属离子与配体间的相互作 用加强,形成较稳定的配合物。 用加强,形成较稳定的配合物。 中心离子半径在0.075~0.06nm范围内的配合物表 中心离子半径在 范围内的配合物表 现的较突出,主要表现在配位体交换慢,有些很慢。 现的较突出,主要表现在配位体交换慢,有些很慢。 在水溶液中长期放置: 在水溶液中长期放置 如:CrCl36H2O在水溶液中长期放置:
过渡元素
通 性 钛 分 族 钒 分 族 铬 分 族 锰 分 族 铁 系 元 素 铂 系 元 素 本 章 要 求
通性
IIIB IVB VB VIB VIIB 21 Sc 22 Ti 23 V 24 Cr 25 Mn VIII 26 Fe 27 Co 28 Ni
45 Rh 46
第一过渡 系元素
钪 钛
Y
钛分族
3、加热煮沸Ti(SO4)2和TiOSO4 、加热煮沸 Ti(SO4)2+H2O===TiOSO4+H2SO4 TiOSO4+H2O===H2TiO3↓+H2SO4 4、分离煅烧 、 H2TiO3===TiO2+H2O 5、碳氯法 、
1000-1100K TiO2+2C+2Cl2======TiCl4+2CO
[Cr(H2O)4Cl2]+(绿色 绿色)+H2O [Cr(H2O)5Cl]2+(浅绿色 浅绿色)+Cl绿色 浅绿色 [Cr(H2O)5Cl]2++H2O [Cr(H2O)6]3+(蓝紫色 蓝紫色)+Cl蓝紫色
过渡元素
简介
综合介绍
信息介绍
性质特征
信息介绍
周期表中从IIIB族到VIII族的元素。共有三个系列的元素(钪到镍、钇到钯和镧到铂),电子逐个填入他 们的3d、4d和5d轨道。有时人们把过渡元素的范围扩大到包括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因此有时也把铜族元素包括 在过渡元素范围之内。锌族元素(IIB)形成稳定配位化合物的能力上与过渡元素很相似,因此也有人建议把锌 族元素归入过渡元素范围。各系列过渡元素的与阿兹半径自左而右缓慢递减,各族元素的半径自上而下略有增加, 但不像主族元素增加的那样显著。
制作模式
过渡金属大多有其独特的生产方法:电解法、金属热还原法、氢还原法和碘化物热分解法。 存在: 大多数过渡金属都是以氧化物或硫化物的形式存在于地壳中,只有金、银等几种单质可以稳定存在。
催化剂
过渡金属催化剂或是生命起源的关键
要解释生命如何在地球上出现这个悬而未决的大问题,就像是回答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悖论:诸如氨基酸和 核苷酸这样的基本生化物质,是如何在生物催化剂(蛋白质或核酶)出现之前而完成其构造的?在最新一期《生 物学通报》上,科学家发表论文指出,或是第三种类型的催化剂启动了深海热泉中的新陈代谢以及生命。
原子结构
原子构型
原子半径
原子构型
过渡元素原子电子构型的特点是它们的d轨道上的电子未充满(Pd例外),最外层仅有1~2个电子,它们的 价电子构型为(n-1)d1-9ns1-2(Pd为4d5s)。
过渡元素原子的价电子层结构和氧化态 注:划横线的表示比较常见、稳定的氧化态;带括号的表示不稳定的氧化态。 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能量变化是比较复杂的,由于在4s和3d、5s和4d、6s和5d轨道之间出现了能级交错 现象,能级之间的能量差值较小,所以在许多反应中,过渡元素的d电子可以部分或全部参加成键。
第五章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和过渡金属簇合物教材
Os(CO)5 Ir2(CO)8
Hf
Ta W(CO)6 Re2(CO)10
Pt
Au
Os3(CO)12 Ir4(CO)12
不稳定的羰基化合物如Ti(CO)6,Pb(CO)4,Pt(CO)4,Fe(CO)4,Ni(CO)3 等,可利用CO与金属原子在稀有气体基质中低温合成,这种技术称为基 质隔离法,在类似的条件下使稳定的羰基化合物发生光分解作用也能够制 备这类化合物。
17
§5.2 过渡金属羰基化合物
1. 概 述
过渡金属及其化合物与一氧化碳反应(直接或在还原剂存在
下),生成羰基化合物,一些典型的二元羰基化合物的合成:
Fe + 5CO
200℃ 高压
Fe(CO)5
250℃
OsO4 + 5CO 3.5 MPa Os(CO)5 + 2O2
115℃,7 MPa
2CrCl3 + 12CO + LiAlH4 乙醚 2Cr(CO)6 + LiCl + AlCl3 + Cl2 + H2
若只考虑价层电子,则金属价电子数加上配体σ电子数 的总和等于18的分子是稳定的,EAN规则亦称为18电子规则。
对于第二、第三系列过渡金属d8组态离子,它们的p轨 道能量较高,不能全部参加成键,以致生成平面正方形配合 物时16或14电子比18电子更稳定。
9
3. 配体分类和电子数计算
根据配体与金属键合的本质将配体分为:
挥发性
[LiMe]4 [BeMe2]x [AlMe3]2
21.96 39.08 72.09
四面体型聚合物
难熔
线型聚合物
在200℃升华
二聚物
在15.4 ℃熔化
第5章 过渡金属有机化学基础
R CC )R (IV
SO2 OC L Ir L Cl
R
L CO Cl Ir CO L
L Ir L Cl CO
图 5-5 Vaska配合物的氧化加成反应
• C-O键与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的氧化加成反应
Ni(cod)2 + OAc C3H5)NiOAc C3H5)2Ni + Ni(OAc)2
• 还原消除反应 还原消除反应是氧化加成的逆反应。发生还 原消除反应时,配合物的氧化态及有效原子序 数均下降 "2",形成A-B型的消除产物。
• 还原消除经过一个非极性、非自由基的三中心过 渡态 。
图5-8 还原消除的三中心过渡态
由于还原消除反应按三中心过渡态机理 进行,发生消除反应的两个配体在过渡金 属有机配合物中必须处在顺位。
Ph2 P Me Pd P Me Ph2 DMSO, 80oC Me-Me
DMSO, 80oC NR Me Ph2P Pd P Ph2 Me
• 在反应过程中加入吸引电子的配体,如顺 丁烯二酸酐,丙烯腈等可加速还原消除反 应。
CN N Ni N Me N Me CN N Ni Me N Me CN CN N Ni CN + Me-Me
表5-3 有效原子序数的计算方法
• 5.3 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合成 • 5.4 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化学性质
(1),配体置换反应。(配位体的配位与解离) (2),氧化加成和还原消除反应。 (3),插入反应和消除(反插入)反应。 (4),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配体上的反应。
• 5.4.1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的配体置换反应 配位饱和的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的配体 置换是它们的重要化学性质,也是它们实 现催化作用的首要条件。原有配体被另一 个配体---反应底物置换,使底物进入配位 圈,改变了底物的化学键状态而得到活化, 并接着在配位圈内发生反应。 这是配位催化中第一种反应底物进入配 位圈的途径。
过渡元素
油状 绿色
MnO2+O2+O3
MnO42- +CO2 MnO2 + CO2 Mn2++CO2
由软锰矿制备KMnO4
软锰矿 粉碎
氧化剂
OH- △
K2MnO4 墨绿色
常用的氧化剂有O2、KNO3和KClO3。反应介质为KOH或K2CO3。
2MnO2+4KOH+O2 == 2K2MnO4+2H2O 3MnO2+6KOH+KClO3 == 3K2MnO4+KCl+3H2O MnO2+K2CO3+KNO3 == K2MnO4+KNO2+CO2↑
过渡元素的通性
具有部分填充d或f壳层电子的元素。 狭义:(n-1)d1~8ns1~2 ⅢB~Ⅷ 8列 10列
广义:(n-1)d1~10ns1~2 ⅢB~ⅡB
过渡元素全部为金属,其化合物颜色多、 变 价多、形成配合物多。
• (n-1)d1~10ns1~2 (Pd:4d105s0) • d电子数较多. • d电子可部分或全部成键. • d轨道未充满可接受孤电子
1.33V -0.41V -0.91V 2-————Cr3+————Cr2+————Cr
Ea
θ:
Cr2O7
酸性介质氧化性强,碱性介质还原性强
Cr2O7
酸 性 Cr3+ 介 质 MnO 4-+H+
Ag+
2- +ຫໍສະໝຸດ SO42-S2O82-
H2O2 碱 性 CrO2- 介 质 Br2
CrO42-+H2O
配位化合物的几何构型
2 三配位配合物(ML3) 这种配位数的金属配合物是比较少的。
已经确认的如 KCu(CN)2, 它是一 个聚合的阴离子, 其中每个Cu (I)原子 与两个C原子和一个N原子键合。
[Cu(Me3PS)3]Cl 中的Cu也是三配 位的。
在所有三配位的情况下, 金属原 子与三个直接配位的配位原子都是共 平面的, 有平面三角形的结构。
d8组态的过渡金属离子或原子一般是形成平面正方形配合物, 但具有d8组态的金属若因原子太小, 或配位体原子太大, 以致不可 能形成平面正方形时, 也可能形成四面体的构型。
4 五配位化合物(ML5)
五配位有两种基本构型, 三角 双锥和四方锥, 它们分别属于D3h和 C4v对称群。此外,还存在变形的三 角双锥和变形的四方锥构型,
3.2 配位化合物的异构现象
配位化合物有两种类型的异构现象: 立体异构 化学结构异构
立体异构是化学式和原子排列次序都相同, 仅原子在空间的排 列不同的异构体。包括几何异构和光学异构。 化学结构异构是化学式相同, 原子排列次序不同的异构体。包 括电离异构、键合异构、配位异构、配位体异构、构型异构、 溶剂合异构和聚合异构;
Cl
Cl
Pt
Cl
NH3
最典型的是Pt(NH3)2Cl2, 其中顺式结构的溶解度较大, 为 0.25 g/ 100g水, 偶极矩较大, 为橙黄色粉末, 有抗癌作用。反式难溶, 为
0.0366 g/100g, 亮黄色, 偶极矩为0, 无抗癌活性。
② 含有四个不同配体的[MABCD]配合物有三种异构体, 这是因 为B、C、D都可以是A的反位基团。
过渡金属离子是很好的中心形成体。这是因为: ①过渡金属离子的有效核电荷大; ②电子构型为9-17构型, 这种电子构型的极化能力和变形
过渡元素
铜的重要化合物 银的重要化合物 金的重要化合物
氧化物与氢氧化物 在Cu2+离子的溶液中加入强碱,即生成淡蓝色的氢 氧化铜Cu(OH)2絮状沉淀: Cu2+ + 2OH- == Cu(OH)2↓ Cu(OH)2受热分解变成黑色的氧化铜CuO: Cu(OH)2 ===== CuO + H2O Cu(OH)2微显两性,既能溶于酸,也能溶于浓NaOH: Cu(OH)2 + H2SO4 == CuSO4 + 2H2O Cu(OH)2 + 2OH-(浓) == [Cu(OH)4]2-
单质铜的化学性质 在电位顺序中,铜在氢之后,所以铜不能与稀 盐酸或稀硫酸作用放出氢气。但铜容易被硝酸或热 浓硫酸等氧化性酸氧化而溶解: 3Cu + 8HNO3(稀) == 3Cu(NO3)2 + 2NO↑+4H2O Cu + 4HNO3(浓) == Cu(NO3)2 + 2NO2↑+ 2H2O Cu + 2H2SO4(浓) ===== CuSO4 + SO2↑+ 2H2O
Ag2O是氧化剂,它容易被CO或H2O2还原: Ag2O + CO = 2Ag + CO2 Ag2O和MnO2、Co2O3、CuO的混合物能在室温 下,将CO迅速氧化成CO2,因此常用于防毒面 具中。
硝酸银 硝酸银AgNO3 是最重要的可溶性的银盐,是一 种重要的化学试剂,它的制法是:将银溶于硝酸, 然后蒸发并结晶即可得到无色透明的斜方晶体 AgNO3: Ag + 2HNO3(浓) = AgNO3 + NO2↑ + H2O 3Ag + 4HNO3(稀) = 3AgNO3 + NO↑ + 2H2O
过渡元素实验报告
过渡元素实验报告过渡元素实验报告引言:过渡元素是化学中的一类重要元素,它们的特性在化学反应和物质性质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过渡元素进行一系列实验,探索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实验一:钴的催化作用钴是一种重要的过渡元素,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
我们通过将钴粉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其对过氧化氢的催化作用。
实验结果显示,加入钴粉后,过氧化氢迅速分解,产生氧气气泡。
这表明钴具有催化剂的作用,能够加速氧化反应的进行。
这一性质使得钴在工业上广泛应用于催化剂的制备。
实验二:铁的氧化反应铁是一种常见的过渡元素,在氧气存在下容易发生氧化反应。
我们将铁片暴露在空气中,观察其表面是否会出现锈迹。
实验结果显示,经过一段时间后,铁片表面出现了红棕色的锈迹。
这是由于铁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铁。
这一反应对于铁的腐蚀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且在工程材料的选择中需要考虑到铁的抗氧化性。
实验三:镍的电化学性质镍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池中的过渡元素。
我们通过将镍丝浸泡在硫酸镍溶液中,观察其在电解质中的电化学性质。
实验结果显示,镍丝在电解质中发生了氧化反应,同时释放出电子。
这表明镍具有良好的电导性和电化学稳定性,适合用于电池的制备。
实验四:铬的颜色变化铬是一种过渡元素,具有多种氧化态。
我们通过在硫酸铬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硫酸,观察其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当硫酸浓度较低时,溶液呈现出绿色;而当硫酸浓度较高时,溶液呈现出橙红色。
这是由于铬在不同氧化态下具有不同的颜色。
这一性质使得铬在化妆品和染料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过渡元素的性质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钴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铁容易发生氧化反应,镍适合用于电池制备,而铬在不同氧化态下呈现不同的颜色。
这些性质和应用使得过渡元素在化学和工业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我们可以进一步挖掘过渡元素的潜力,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过渡元素
σ成键
Re3+ ↑ ↑ ↑ ↑ —— dz2 dxy dyz dxz dx2-y2
π成键
点击,观看动画
δ键
σ
Re3+
δ
π
↑ ↑ ↑ ↑ —— dz2 dxy dyz dxz dx2-y2 | 头 碰 头 | 面 对 面 | 肩 并 肩
d 区元素的化学性质
氧化还原性 酸碱性 配位性 稳定性 各元素特异性
在标准态下的任何温度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 mol K mol 加入C: △H=-72.1 kJ· -1 △S=220 J· -1· -1,
任何温度均自发,实际温度1173~1273K。
(2)直接用C还原可行否?
TiO2+2C == Ti(s)+2CO(g)
热力学是可行的,但温度高:Ti + C == TiC
d→p π反馈键。
协同成键作用加强了金属与N2分子的作用力,但却削弱 了N2分子内部的键,相当于活化了N2分子。过渡金属双氮配
合物的出现为常温、常压下固氮提供了途径 。
2. 一氧化氮配合物(亚硝酰配合物)
NO作为配位体(NO+为亚硝酰离子) 与过渡金属原子通常 有三种键合方式: 直线型端基配位、 弯曲型端基配位和桥基配 位。
x
点击,观看动画
给予Ni的sp3杂化轨道
一方面,CO把一对电子填入Ni的sp3杂化轨道中形成σ键, 一方面又以空的π2p*轨道接受来自Ni d轨道的电子,形成π键, 从而增加配合物的稳定性,但削弱了CO内部成键,活化CO了 分子。
2. 羰基簇合物
过渡元素能和CO形成许多羰基簇合物。 羰基簇合物中金属原子多为低氧化态并具有适宜的d轨道。 双核和多核羰基簇合物中金属原子与羰基的结合方式有: 端基(1个CO和1个成簇原子相连);边桥基(1个CO与2个成 簇原子相连);面桥基(1个CO与3个成簇原子相连)。
过渡元素
变 浅
VO43- 淡黄 NbO43-无色 TaO43-无色
CrO42-黄色 MoO42-淡黄 WO42-淡黄
MnO4-紫红色 TcO4-淡红 ReO4-淡红
变 浅
(d)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存在不同氧化态时,这种
混合价态的化合物常常呈现颜色,而且该化合物的颜色比
相应的单一价态化合物的颜色深
例如:
普鲁士兰 黄血盐 赤血盐
(2)物质显色的若干规律(常温,太阳光)
(a)绝大多数具有d1-9电子组态的过渡元素和f1-13
电子组态的稀土元素的化合物都有颜色
f 区
Ce3+ Pr3+
Nd3+
Pm3+ Sm3+ Eu3+ Gd3+
Tb3+
Dy3+
Ho3+
Er3+
Tm3+ Yb3+
无色 黄绿 红紫 粉红 淡黄 粉红 无色 粉红 淡黄 黄色 桃色 淡绿 无色
原子 半径 pm 181 160 143 136 136 133 135 138 144 149
第一电离 能
氧化值
kJ·mol-1 606.4 3
642.6 2, 3, 4
642.3 2, 3, 4, 5
691.2 0, 2, 3, 4, 5, 6
708.2 0, 4, 5, 6, 7
707.6 0, 3, 4, 5, 6, 7, 8
元素周期表分区
一、过渡元素的通性
1、过渡元素的氧化态 2、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3、过渡元素单质的性质 4、过渡元素离子的颜色 5、过渡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磁性 6、过渡元素易形成配合物 7、形成多碱、多酸
一、过渡元素的通性
1、过渡元素的氧化态
(1)大多数过渡元素有可变的氧化数
(2)第一过渡系,随原子序数增加,氧化态升高, 高氧化态趋于稳定,当d电子超过5时,3d轨道趋向 稳定,低氧化态趋于稳定;
高中化学竞赛中过渡元素的讲解
过渡元素(一)要求(1)从电子层结构的特点理解d区元素的通性。
(2)了解钛、钒、铬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了解钼、钨的重要化合物。
(3)掌握Mn(Ⅱ)、Mn(Ⅳ)、Mn(Ⅵ)、Mn(Ⅶ)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以及各氧化态锰之间相互转化关系。
(4)掌握铁、钴、镍的化合物在反应性上的差异。
熟悉铁、钴、镍的重要配合物。
(5)了解铂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一) 过渡元素通性过渡元素一般是指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中d轨道或f轨道仅部分填充的元素。
因此过渡元素实际上包括d区元素和f区元素。
本章主要讨论d区元素。
d区元素价电子构型为(n-1)d1~8ns1~2(Pd 4d10和Pt 5d96s1例外), 最外两层电子均未填满。
由此构成了d区元素如下通性:(1)单质相似性最外层电子一般不超过2个,较易失去,所以它们都是金属。
又因为d区元素有较大的有效核电荷,d电子有一定的成键能力,所以它们一般有较小的原子半径、较大的密度、较高的熔点和良好的导电导热性。
例如Os的密度(22.488 g∙cm−3),W的熔点(3380 o C,Cr的硬度都是金属中最大的。
d区元素化学活泼性也较接近。
(2)有可变氧化态因(n-1)d轨道和ns轨道的能量相近,d电子可以全部或部分参与成键,所以除ⅢB族只有+3氧化态外,其他各族都有可变的氧化态。
氧化态变化趋势是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逐渐升高,然后降低;同一族从上到下高氧化态趋于稳定。
例如MnO4−有强氧化性,而ReO4−无氧化性。
例1对同一族元素来说,随周期数增加,为什么主族元素低氧化态趋于稳定而过渡元素高氧化态趋于稳定?主族元素(主要表现在ⅢA,ⅣA,ⅤA族)随周期数增加,低氧化态趋于稳定的原因一般归因于“惰性电子对效应”。
为什么过渡元素随周期数增加高氧化态趋于稳定呢? 仔细研究一下过渡元素的电离能可发现:I1和I2往往是第二、第三过渡系列比第一过渡系列的大,但从I3开始,往往第二、第三过渡系列比第一过渡系列的小。
化学中的过渡元素
化学中的过渡元素
过渡元素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3到12族元素的总称,它们在化学性质上表现
出许多独特的特征。
过渡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常常扮演催化剂的角色,对催化反应具有重要影响。
在自然界中,过渡元素广泛存在于矿物、岩石和生物体系中。
过渡元素的特性
1.电子结构复杂:过渡元素的原子内电子结构相对较为复杂,其中的
电子填充到d轨道中,形成不同的电子排布。
2.多价态:过渡元素常常呈现不同的氧化态,由于d轨道的电子容易
失去或获得,使其能在不同的氧化态之间转变。
3.催化活性:过渡元素常常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对于许多化学反
应中的反应速率有显著影响。
过渡元素的应用
1.合金制备:过渡元素常用于合金的制备中,如钛合金、钨合金等,
合金常常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耐高温性能。
2.催化剂:过渡元素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中的催化剂制备,如铂、钯、
铁等元素在氢化反应、氧化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生物体系:过渡元素在生物体系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如铁元素在
血液中的氧气运输、锌元素在酶活性中的作用等。
过渡元素的周期表分布
过渡元素在周期表中主要分布在3到12族之间,包括铁系、铬系、锰系、镍
系等,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各有不同,但都具有过渡元素的共同特征。
总之,过渡元素在化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多样的化学性质和广泛的应用使
其成为化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希望通过对过渡元素的研究和应用,能够推动化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第五章 过渡元素
例如:Cr2O3呈绿色.当把少量的Cr2O3掺入刚 玉Al2O3中,由于Cr2O3和Al2O3结构相似, Cr3+置换Al3+时, Cr3+周围6个O原子的配 位不变,但因为Al3+比Cr3+略小一些,配位 场强弱产生变化,呈现红色,称为红宝石.
有机化合物的电子光谱
① *跃迁 饱和烃,非生色基. ②n *跃迁 饱和烃的氧、卤素、硫等衍生物. ③n *跃迁 双键上连有含孤对电子的杂原子S,O,N等, ④ *跃迁 含有双键或三键基团的化合物,
VO43-
CrO42-
MnO4-
2.金属对配体的电荷迁移(M→L,金属氧化跃迁) 此类电子跃迁发生在金属很容易被氧化,配体 又容易被还原的配合物中。 金属通常是低氧化态,配体则必须有低能量的 空轨道; 金属越容易被氧化,跃迁越易进行,吸收的能 量越低。 3.不同价态的金属对金属的电荷迁移(M→M)
4 .基态光谱项的确定
基谱项:能量最低的谱项。 例: (1)求氧原子的基谱项; (2)求V(Z=23)基态时基谱支项。
原子光谱项对应能级的相对大小
Hund规则: (1)原子在同一组态时,S值最大者最稳定; (2) S值相同时, L值最大者最稳定; (3)L和S值相同时,电子少于和等于半充满 时,J值小,能量低;电子多于半充满时,J 值大,能量低。
色彩绚丽的矿石,宝石,涂料和颜料等,其中 许多是由过渡金属化合物形成的,在化合 物中,过渡金属离子处于不同的配位场,由 于配位的几何形式不同,配位场的强弱不 同,轨道或能级分裂的状况及能级中电子 的排布不同,电子在能级间跃迁所产生的 颜色就有差别.同样一种元素的原子,在不 同的条件下产生不同的颜色.
5.1.2 轻重过渡元素性质的比较
过渡元素的位置
过渡元素的位置在网页设计中,过渡元素的位置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合理设置元素的位置,可以有效提升用户体验,增加页面的视觉吸引力和易用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过渡元素位置的设计原则和实践经验。
1. 元素位置的基本原则1.1 对齐方式元素的对齐方式直接影响整体页面的美观程度。
常见的对齐方式包括左对齐、居中对齐、右对齐等。
在设计网页时,应根据元素之间的关系和页面的整体风格选择合适的对齐方式。
1.2 间距设置合适的间距设置能够增强元素之间的视觉分隔感,提升页面的整体美感。
通常情况下,元素之间的间距应该一致,避免出现视觉上的混乱感。
2. 提升用户体验的位置设计2.1 主要内容优先重要的内容应当放置在页面的显著位置,使用户能够快速获取需要的信息。
通常情况下,主要内容应当放置在页面的上部或靠近页面中心的位置。
2.2 交互元素位置交互元素如按钮、链接等应当设计在用户操作的便捷位置。
例如,按钮应当设计在用户最容易点击的位置,以提高用户的操作体验。
3. 实践经验分享3.1 响应式设计在进行元素位置设计时,应考虑不同设备屏幕尺寸的适配。
采用响应式设计的方式,可以确保在不同设备上都能够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
3.2 A/B 测验通过A/B 测验可以验证不同元素位置对用户行为和体验的影响。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A/B 测验获取用户反馈,进一步优化元素位置。
结语通过合理设置过渡元素的位置,可以提升网页的整体美观度和用户体验。
设计师在进行页面设计时,应当根据设计原则和实践经验,合理设置元素的位置,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浏览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配位场光谱(d -d光谱) 2.电荷迁移光谱 M-L 3.配位体光谱
配合物的紫外及可见光谱 1.根据下列配合物的中心离子价层电子分 布,估计下列配合物哪个是有颜色的, 哪个是无色的。 (1)[Zn(NH3)4]2+ (2)[Ni(en)3]2+ (3)[Mg(EDTA)]2-
2.为何无水 CuSO4粉末是白色的, CuSO4·5H2O晶体是蓝色的, Cu(NH3)4SO4·H2O是深蓝色的? 3.请解释[Mn(H2O)6]2+、MnO2、MnO4三者颜色不同的原因。
2 S 1
3 .光谱项的确定 由电子组态确定光谱项
(1)不等价电子的光谱项 不等价电子: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中至少有一个 不相同的电子. 方法:找出原子的角量子数L和自旋量子数S的可能 值,将两者组合在一起,就得到光谱项。 例如: ss组态(2s13s1) sp组态(2s12p1) pp组态p1p1 pd组态
5.3 f过渡元素化合物的电子光谱 5.3.1镧系元素的电子光谱 f –f跃迁、 f –d跃迁、电荷迁移光谱 1 . f –f 跃迁光谱
谱项多,分布范围广(紫外至红外) 吸收光谱的谱带窄而尖,基本上是线状光谱, 谱线强度较d–d跃迁弱。
2 . f –d跃迁光谱
4fn 4fn-15d1 3 .电荷迁移光谱
值的大小既与配体有关,也与中心离子有关,
(b)当配体固定时, 值随中心离子而改变。中 心 离子的电荷愈高时, 值也愈大。 例:配合物 (1) [Fe(H2O)6]3+ (2) Fe(H2O)6]2+ (3) [FeF6]4- 的跃迁频率大小顺序?
含d电子轨道壳层的主量子数愈大, 值也愈大。当 周期数增大时,同族同价的第二系列过渡金属离子 比第一系列的 值增大约40~50%,而第三系列 过渡 金属离子比第二系列的 值增大约20~25%
第五章 过渡元素化学
5.1过渡元素概述 5.1.1 d过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IIIB IVB VB VIB VIIB
Sc Ti V Cr Mn
VIIIB
IB IIB
Fe Co Ni Cu Zn
Y
La
Zr
Hf
Nb
Ta
Mo Tc Ru Rh Pd Ag Cd
W Re Os Ir Pt Au Hg
1.从IIIB族到第VIII族是过渡元素 2.从IIIB族到第IB族是过渡元素 3.从IVB族到第IB族是过渡元素 4.从IIIB族到第IIB族是过渡元素
c
~ hcv
5.2.5 一些dn组态配合物的 d-d光谱 1. d1组态
2. d9组态
3. d2组态
4. d8组态
4. d5组态
多重度不同的谱项之间的跃迁是自旋禁阻 的,但由于自旋-轨道角动量的偶合会改变 谱项的能量,使谱项发生混合,从而产生 跃迁。但这种自旋禁阻的跃迁具有低的跃 迁几率,吸收强度比自旋允许跃迁的吸收 强度要弱大约100倍。
色彩绚丽的矿石,宝石,涂料和颜料等,其中 许多是由过渡金属化合物形成的,在化合 物中,过渡金属离子处于不同的配位场,由 于配位的几何形式不同,配位场的强弱不 同,轨道或能级分裂的状况及能级中电子 的排布不同,电子在能级间跃迁所产生的 颜色就有差别.同样一种元素的原子,在不 同的条件下产生不同的颜色.
4 .基态光谱项的确定
基谱项:能量最低的谱项。 例: (1)求氧原子的基谱项; (2)求V(Z=23)基态时基谱支项。
原子光谱项对应能级的相对大小
Hund规则: (1)原子在同一组态时,S值最大者最稳定; (2) S值相同时, L值最大者最稳定; (3)L和S值相同时,电子少于和等于半充满 时,J值小,能量低;电子多于半充满时,J 值大,能量低。
5.2.6电荷迁移光谱 配合物中心离子和配体间发生电子跃迁而 产生的光谱,CT光谱。 CT光谱是一类轨道允许、自旋允许的跃迁, 强度很大 ,摩尔消光系数最大可达104-105, 比d-d光谱的强度大1001000倍。
1.配体对金属的电荷迁移(L→M,金属还原跃迁) 在高氧化态的中心离子[Mn(VII), Cr(VI), Fe(VI), Fe(III)等和还原性强的配体(O2-,SCN-,Cl-,Br-,I等)之间可发生此类电子跃迁. 这种跃迁相当于金属被还原,配体被氧化, 如: Fe3++SCNFe2+SCN
5.2.3自由离子光谱项在配体场中的分裂
1.配位场谱项 若dn组态的自由离子处于一个非球形对称的配体 场中,大多数的光谱项又会进一步发生分裂,分裂 后产生的新能级称为配位场谱项.
el能级图 把自由离子的所有光谱项以及在不同配位场强度作 用下所产生的各配位场谱项的能量都标在同一图上, 并把自由离子基谱项的能量值定做零,以便比较。
5.1.2 轻重过渡元素性质的比较
轻过渡元素的价轨道是3d,重过渡元素的价轨道 是4d和5d,相比发现(图5-1): (1) 3d价轨道没有径向节面; (2) 3d价轨道径向分布经过极大值后,衰减比 较快,即余尾现象小; (3) 3d轨道能量受电荷的影响比4d和5d大。
1.电离能(图5-2)
(1)第三过渡系的IE1比其它两个过渡系的要高, 因为第三过渡系经过f区,核电荷增大很多,而 4f电子对核的屏蔽作用又很小,致使6s电子的 钻穿效应增强,能量降低难以电离。 (2)每一族元素的IE3自上而下递降,因为当原 子形成M2+离子后,3d轨道能量降低得比4d,5d 的多; (3)同一系列M2+离子的IE3在d6组态(Fe,Ru,Os) 时突然下降,是受洪特规则的影响,和p区元 素在p4组态出现的情况类似。
3.光谱和磁性
镧系和锕系元素有类似于d-d跃迁光谱的f-f跃迁光 谱,但镧系元素的f-f光谱在谱项的数目、谱带的 强度和宽度等方面与d过渡元素有所不同。 磁性计算公式不同。
5.2 d过渡元素化合物的电子光谱 电子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价电子吸收了 能量从低能级跃迁至高能级而产生的,常 位于紫外和可见光区。
(1)d-d跃迁光谱一般出现在可见光区,配合物 吸收光的颜色为光谱色,观察到的是它的补色; (2)具有对称中心的分子或离子,其d-d跃迁是 禁阻的, d-d光谱不会很强,摩尔消光系数一般 在5~50 间; 没有对称中心的分子或离子,其d-d光谱有较高的 强度,摩尔消光系数一般在100~1000 间; (3) d-d光谱的吸收带一般较宽,而且常常不对 称,原因有三:
5.2.2 原子和自由离子的能态 1 .原子量子数
原子的能态是由一套原子量子数L,S,J来描述。
L:原子的轨道角动量量子数
S: 原子的自旋量子数 J:原子的总角动量量子数
2 .原子光谱项和光谱支项
原子光谱项:用原子一个能态的量子数的组合表 示原子的该能态,即: 光谱项
2 S 1
L
LJ
L=0, 1 , 2, 3,4, 5…. S, P, D, F, G, H… 光谱支项:
3.磁性
轻过渡系元素可形成高自旋或低自旋配合物,而重 过渡系元素主要倾向于形成低自旋配合物。原因:
4.形成M-M金属键的倾向
轻过渡系元素形成含有M-M金属键的原子簇化合 物的倾向小,而重过渡系元素形成的簇化合物较 为广泛。 原因: 4d、5d轨道伸展空间比3d轨道大,成键原 子间轨道易于重叠。
5.配位数
VO43-
CrO42-
MnO4-
2.金属对配体的电荷迁移(M→L,金属氧化跃迁) 此类电子跃迁发生在金属很容易被氧化,配体 又容易被还原的配合物中。 金属通常是低氧化态,配体则必须有低能量的 空轨道; 金属越容易被氧化,跃迁越易进行,吸收的能 量越低。 3.不同价态的金属对金属的电荷迁移(M→M)
但它和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不同,它不停留在 产物上,而是立即恢复原体系,所吸收的能量 以热的形式释放出来。
配体的还原能力越强,电子发生此类跃迁 所需的能量就会越小;
金属的氧化态越高, d轨道能量低,且d电子数 少,电子排斥作用小,跃迁能量小,谱带向长 波方向移动;
对于同周期不同族的金属离子,在周期表中愈 靠右,接受电子的倾向愈大,吸收谱带向长波 方向移动:
2.氧化态
轻过渡系的低氧化态较稳定;而重过渡系则多以高 氧化态存在。各族过渡元素的氧化态,自上而下低 氧化态稳定性减小,高氧化态稳定性增强,与p区 元素情况相反。 原因: (1)第一过渡系的IE3高, 3d电子难于失去; (2) 3d轨道受电荷影响大,当原子处于高价时, 3d轨道不利于和配体的价轨道重叠成键。
a. -.2.1 d轨道能级在配体场中的分裂
总结大量的光谱实验数据和理论研究的结果,得到下 列经验规律: (a) 当中心离子固定时, 值随配体而改变,大致次 序为: I-< Br -< Cl-< SCN-< F-< OH- ~ NO2 ~ HCOO-< C2O42-< H2O< EDTA< 吡啶~NH3<乙二胺~二乙三胺 <SO32- <联吡啶<邻蒽菲<NO2- <CN-
例如:Cr2O3呈绿色.当把少量的Cr2O3掺入刚 玉Al2O3中,由于Cr2O3和Al2O3结构相似, Cr3+置换Al3+时, Cr3+周围6个O原子的配 位不变,但因为Al3+比Cr3+略小一些,配位 场强弱产生变化,呈现红色,称为红宝石.
有机化合物的电子光谱
① *跃迁 饱和烃,非生色基. ②n *跃迁 饱和烃的氧、卤素、硫等衍生物. ③n *跃迁 双键上连有含孤对电子的杂原子S,O,N等, ④ *跃迁 含有双键或三键基团的化合物,
5.2.4电子跃迁的选律
选律:电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所遵从 的规律。 (1)自旋禁阻跃迁 不同自旋多重项之间的跃迁是禁阻的 ,S=0 (2)轨道禁阻跃迁 相同角量子数的能级之间的跃迁是禁阻的 , L=0。 ug 跃迁是允许的 (3) 原子轨道对称性 uu 跃迁是禁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