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规范允许偏差

合集下载

钢筋绑扎间距允许误差

钢筋绑扎间距允许误差

钢筋绑扎间距允许误差
摘要:
1.钢筋绑扎间距允许误差的概念
2.钢筋绑扎间距允许误差的规定
3.钢筋绑扎间距允许误差的测量方法
4.钢筋绑扎间距允许误差的实际应用
5.结论
正文:
钢筋绑扎间距允许误差是指在钢筋绑扎过程中,钢筋之间的间距可以有一定的偏差,这个偏差在一定范围内是允许的。

这个允许的偏差范围可以保证钢筋绑扎的质量,同时也能够提高工程的效率。

根据我国的相关规范,钢筋绑扎间距允许误差的规定如下:
1.钢筋绑扎间距的允许偏差为正负10mm;
2.钢筋绑扎的网眼尺寸允许偏差为20mm。

在实际操作中,测量钢筋绑扎间距允许误差的方法是使用钢尺连续测量三档,取偏差绝对值最大处。

在实际应用中,钢筋绑扎间距允许误差的规定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梁的施工中,为了防止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形而产生竖向裂缝,同时加强钢筋骨架的刚度,需要在梁的两侧沿梁高每隔200mm 处各设一根直径不小于10mm 的腰筋,两根腰筋之间用6 或8 的拉筋连系,拉筋间距一般为箍筋的2 倍。

这样可以保证钢筋绑扎的质量,同时也能够提高工程的效率。

总之,钢筋绑扎间距允许误差的规定是保证钢筋绑扎质量的重要规定,也是提高工程效率的重要措施。

钢筋验收标准规范

钢筋验收标准规范
25mm<C<35mm
+5
-2
C≤25 mm
+3
-1
注:表中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实测偏差不得超出允许偏差范围。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墩台模板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前后、左右距中心线尺寸
±10
测量检查每边不少于2处
2
表面平整度
3
1m靠尺检查不少于5处
3
相邻模板错台
1
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
5
1m靠尺不少于5处
5
简支梁
混凝土
每片混凝土梁一端两支承垫石顶面高差
3
测量检查
每孔混凝土梁一端两支承垫石顶面高差
4
6
简支钢梁
支承垫石顶面高程
5
7
支承垫石顶面高程
0
-10
8
预埋件和预留孔位置
5
备注:1.请严格按照以上表格施工。
2.如有疑问请咨询工程部。
交底人:审核人:签收:时间:
序号
名称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受力钢筋排距
±5
尺量,两端、中间各1处
2
同一排中受力钢筋间距
基础、板、墙
±20
柱、梁
±10
3
分布钢筋间距
±20
尺量,连续3处
4
箍筋间距
绑扎骨架
±20
焊接骨架
±10
5
弯起点位置(加工偏差±20mm包括在内)
30
尺量
6
钢筋保护层厚度C
C≥35 mm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0

钢筋直径偏差规范

钢筋直径偏差规范

钢筋直径偏差规范
钢筋直径允许偏差的规范是根据不同的规格来说的。

如果在建筑当中使用的是6个的钢筋,那么允许的偏差是±0.3毫米。

如果建筑当中使用的是8个的钢筋,允许的偏差是±0.3毫米。

如果建筑当中使用的是14的钢筋,允许偏差是0.4毫米。

建筑当中使用的钢筋规格,如果是20的直径,那则允许偏差为±0.5毫米。

如果主钢筋用的是28的直径或者32的直径,其偏差允许在±0.6毫米之内。

在大型建筑上面需要按照以上的允许范围去执行,但如果是自己家里施工,这些其实不需要太注重,差不多就行了。

如果钢筋的直径不同,那么它们允许偏差的规范也是不同的。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钢筋的直径在6~12毫米之间,那么它被允许偏差的范围就在0.3毫米到0.4毫米之间。

但如果钢筋的直径在16毫米到25毫米之间,那么允许偏差的范围就在0.5毫米上下。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如果钢筋的直径越大,那就代表着它允许偏差的范围也就越大。

钢筋是建筑行业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建筑材料,它直接关系着房屋的牢固程度,所以大家在购买钢筋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控制它的直径偏差。

钢筋验收标准规范

钢筋验收标准规范

钢筋验收标准规范1.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的规定。

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号名称序±10受力钢筋全长1尺量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2023±箍筋内净尺寸310%,且各不少于3 件。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按钢筋编号各抽检2.钢筋安装及钢筋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除设计和相关专业验收标准有特殊规定外,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名序号称5±受力钢筋排距1尺量,两端、中20±基础、板、墙间各1处同一排中受力钢筋间距210±柱、梁20±分布钢筋间距3尺量,连续±20 3 处绑扎骨架箍筋间距410±焊接骨架包括在内)20mm尺量弯起点位置(加工偏差±530+1035 mm≥C-5尺量,两端、中+5C钢筋保护层厚度25mm<C<35mm6间各2处-2+325 mm≤C-1注:表中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实测偏差不得超出允许偏差范围。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墩台模板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序号项目2 ±10处测量检查每边不少于前后、左右距中心线尺寸1 5 1m 靠尺检查不少于处表面平整度325 处尺量检查不少于相邻模板错台135 3±处尺量检查不少于空心墩壁厚4测量检查同一梁端两垫石高差250经纬仪测量墩台支承垫石顶面高程6-5纵横两向尺量检查预埋件和预留孔位置75混凝土墩台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项目序号20±墩台前后、左右边缘距设计中心线尺寸15±空心墩壁厚测量检查不少于52°2处桥墩平面扭角31m 靠尺不少于5 处表面平整度54每片混凝土梁一端两支承垫石顶面高差简支梁35每孔混凝土梁一端两支承垫石顶面高差混凝土4支承垫石顶面高程简支钢梁65测量检查0支承垫石顶面高程7-10预埋件和预留孔位置85备注:1.请严格按照以上表格施工。

钢筋工程允许偏差

钢筋工程允许偏差

钢筋工程允许偏差
在钢筋混凝土工程中,钢筋的安装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然而,在安装钢筋时,允许存在一定的偏差。

这些偏差可以是由于材料、工艺等因素引起的。

那么,钢筋工程允许的偏差是多少呢?
根据《建筑结构工程构造及验收规范》(GB50205-2001)的规定,钢筋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以下要求:
1. 直径和截面积偏差:钢筋的直径和截面积偏差应符合标准规
定的允许偏差。

2. 长度和直线度偏差:钢筋的长度和直线度偏差应符合以下要求:
(1) 钢筋的长度偏差应不大于其直径的1%或5mm,二者取较大值。

(2) 钢筋的直线度偏差应不大于其长度的1‰或20mm,二者取较大值。

3. 弯曲偏差:钢筋的弯曲偏差应符合以下要求:
(1) 钢筋的弯曲直径应符合标准规定的允许偏差。

(2) 钢筋的弯曲角度应符合标准规定的允许偏差。

(3) 钢筋的弯曲长度应符合标准规定的允许偏差。

4. 扭转偏差:钢筋的扭转偏差应符合以下要求:
(1) 钢筋的扭转直径应符合标准规定的允许偏差。

(2) 钢筋的扭转角度应符合标准规定的允许偏差。

(3) 钢筋的扭转长度应符合标准规定的允许偏差。

总之,在钢筋工程中,偏差的存在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必须控制
在允许范围内。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钢筋的质量和安全性,使得整个工程的质量得到保障。

受力钢筋允许偏差

受力钢筋允许偏差

受力钢筋允许偏差钢筋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房屋、桥梁、隧道等工程中。

在工程中,钢筋的受力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受力钢筋的偏差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受力钢筋允许偏差是指在工程中,钢筋的实际受力状态与设计要求的受力状态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个差异可以是由于施工过程中的误差或者材料本身的不均匀性引起的。

钢筋的允许偏差一般是通过相关标准或规范来规定的。

在我国,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和《建筑钢筋和预应力钢筋焊接技术规程》(JGJ117-2014)等相关规范的要求,钢筋的允许偏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钢筋的几何尺寸偏差:钢筋的直径、弯曲半径、弯曲角度等几何尺寸应满足规范要求。

一般来说,钢筋的直径偏差不应超过规定值的正负5%,弯曲半径和弯曲角度的偏差也应符合规范要求。

2. 钢筋的位置偏差:钢筋在构件内的位置应与设计要求相符。

规范中对于钢筋的位置偏差有一定的限制,一般要求不得超过构件厚度的1/4或者规定的数值。

3. 钢筋的间距偏差:钢筋的间距是指钢筋之间的水平距离或者纵向距离。

规范中对于钢筋的间距偏差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不得超过规定的数值。

4. 钢筋的弯曲偏差:钢筋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弯曲时,其弯曲形状应符合规范的要求。

一般来说,规范对于钢筋的弯曲角度和弯曲形状都有一定的限制。

以上是钢筋允许偏差的一些主要方面,不同的工程对于钢筋的允许偏差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的要求需要根据相关规范和设计文件进行确定。

钢筋的允许偏差对于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钢筋的允许偏差过大,将会影响到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甚至可能导致结构的倒塌。

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钢筋的安装和加工,保证其允许偏差在合理范围内。

在施工过程中,还应注意对钢筋进行检查和验收,及时发现和处理钢筋的偏差问题。

如果发现钢筋的允许偏差超过规范要求,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正或更换,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钢筋保护层的允许偏差

钢筋保护层的允许偏差

钢筋保护层的允许偏差
标题:钢筋保护层的允许偏差
在建筑领域,钢筋保护层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有重要影响。

保护层可以保护钢筋免受腐蚀,提高结构的耐久性,同时还能保证结构的电气和热稳定性。

然而,保护层的厚度可能会因各种因素而产生偏差。

以下将讨论钢筋保护层的允许偏差。

1. 净厚度
钢筋保护层的净厚度是指在混凝土表面到钢筋表面的垂直距离。

根据相关规范,净厚度的允许偏差为负偏差,范围在-5mm到-15mm之间。

这意味着保护层的实际厚度不能超过设计的规定厚度。

2. 水平位置
钢筋保护层的水平位置是指钢筋在垂直于净厚度方向上的位置偏差。

根据相关规范,水平位置的允许偏差为±10mm。

这意味着在水平方向上,钢筋的位置可以有一定的移动,但不能超出这个范围。

3. 垂直度
钢筋保护层的垂直度是指保护层与垂直线的偏差。

根据相关规范,垂直度的允许偏差为±5mm。

垂直度的偏差会影响保护层厚度,因此在进行施工时需要特别注意。

总之,为了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必须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和位置。

在施工期间需要进行多次测量和调整,确保保护层的厚度和位置在允许的偏差范围内。

同时,也需要对混凝土的浇注工艺进行优化,以提高保护层的均匀性和平整度。

钢筋验收允许偏差表

钢筋验收允许偏差表

钢筋验收允许偏差表
钢筋验收允许偏差表是一份文件,旨在规范钢筋验收过程中的偏差容许范围。

钢筋是建筑物中的重要结构材料,因此,确保其质量和符合标准要求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我们提供以下钢筋验收允许偏差表供参考:
1. 钢筋的直径偏差:在验收过程中,钢筋的直径应与设计要求相符合。

通常,
钢筋的直径偏差允许在设计直径的±3%之间。

2. 钢筋的长度偏差:钢筋的长度偏差可能会影响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根据标
准规定,钢筋的长度偏差应在设计长度的±50mm之间。

3. 钢筋的弯曲度偏差:钢筋在安装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弯曲度。

根据验收
标准,钢筋的弯曲度偏差应在设计要求的限定范围内,常见的容许偏差为不超过钢筋直径的1%。

4. 钢筋的重量偏差:钢筋的重量是确保结构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验收规范,钢筋的重量偏差应在设计重量的±7%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仅是一般的允许偏差表范围,具体的工程项目可能会有所
不同。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验收,并记录验收结果。

钢筋的质量和合格率对于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因此,钢筋验
收过程中的偏差允许范围表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准确遵守允许偏差表中的要求,可以确保钢筋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从而保证建筑物的牢固和耐久性。

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表5.5.2

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表5.5.2

表5.5.2 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3 表中梁类、板类构件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点率应达到90%及以上,且不得有超过表中数值1.5倍的尺寸偏差。

说明:5.5.2 本条规定了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

梁、板类构件上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位置对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等有重要影响。

由于上部纵向受力钢筋移位而引发的事故通常较为严重,应加以避免。

本条通过保护层厚度偏差的要求,对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差的合格点率要求规定为90%及以上。

对其他部位,表中所列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合格点率要求仍为80%及以上。

钢筋重量偏差允许范围

钢筋重量偏差允许范围

钢筋重量偏差允许范围钢筋重量偏差允许范围是指在钢筋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材料、工艺、检测等多种因素对钢筋的重量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为了保证钢筋的质量,国家规定了钢筋重量偏差的允许范围。

一般来说,钢筋重量偏差允许范围为:1、热轧钢筋按规格的重量偏差不大于±3%;2、冷轧钢筋按规格的重量偏差不大于±4.5%;3、直径≤12mm 的钢筋按规格的重量偏差不大于±2.5%;4、直径>12mm 的钢筋按规格的重量偏差不大于±3%。

上述是钢筋重量偏差允许范围的总体概括,以下将详细介绍其中每一项的具体要求:一、热轧钢筋按规格的重量偏差不大于±3%1、每件钢筋的重量偏差不大于±3%;2、每批次钢筋的重量平均偏差不大于±2%;3、每批次钢筋的重量最大偏差不大于标准规定的最大偏差,即不大于±3%。

二、冷轧钢筋按规格的重量偏差不大于±4.5%1、每件钢筋的重量偏差不大于±4.5%;2、每批次钢筋的重量平均偏差不大于±3%;3、每批次钢筋的重量最大偏差不大于标准规定的最大偏差,即不大于±4.5%。

三、直径≤12mm 的钢筋按规格的重量偏差不大于±2.5%1、每件钢筋的重量偏差不大于±2.5%;2、每批次钢筋的重量平均偏差不大于±2%;3、每批次钢筋的重量最大偏差不大于标准规定的最大偏差,即不大于±2.5%。

四、直径>12mm 的钢筋按规格的重量偏差不大于±3%1、每件钢筋的重量偏差不大于±3%;2、每批次钢筋的重量平均偏差不大于±2.5%;3、每批次钢筋的重量最大偏差不大于标准规定的最大偏差,即不大于±3%。

总之,钢筋重量偏差允许范围是比较严格的,装配时要特别注意,不能使用超过允许范围的钢筋,以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能。

直螺纹钢筋直径允许偏差

直螺纹钢筋直径允许偏差

直螺纹钢筋直径允许偏差
根据国家标准《GB/T 6725-2017 定尺冷拔无缝钢管》和
《GB/T 6728-2017 冷拔低合金无缝钢管》的规定,直螺纹钢筋直径允许偏差如下:
1. 直径允许偏差
- 直径≤10mm的直螺纹钢筋,允许偏差为±0.30mm;
- 直径>10mm的直螺纹钢筋,允许偏差为±0.50mm。

2. 控制直径
- 对直径为8mm、10mm、12mm、14mm、16mm的直螺纹钢筋,其控制直径(即钢筋最小直径)应不小于标称直径的0.05倍;
- 对直径为18mm、20mm、22mm的直螺纹钢筋,其控制直径应不小于标称直径的0.03倍。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规定仅适用于国家标准规范下的直螺纹钢筋。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地区和不同标准可能会有所差异,具体以当地相关标准和规范为准。

钢筋过磅误差标准

钢筋过磅误差标准

钢筋过磅误差标准
钢筋过磅误差标准通常由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具体数值可能因地区和应用领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钢筋过磅误差标准:
1. 国家标准:在中国,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2018)规定了钢筋的重量偏差允许值。

对于直径为6mm-
12mm 的钢筋,重量偏差应不超过±7%;对于直径为14mm-20mm 的钢筋,重量偏差应不超过±5%;对于直径大于22mm 的钢筋,重量偏差应不超过±4%。

2. 行业标准:不同行业可能有自己的标准,如建筑行业、机械行业等。

这些标准可能会对钢筋的过磅误差有更具体的规定。

3. 客户要求:在某些情况下,客户可能对钢筋的过磅误差有特殊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应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过磅。

需要注意的是,钢筋过磅误差标准的具体数值可能因地区、行业和客户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进行钢筋过磅时,应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规定,以确保过磅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 绑扎钢筋网
目 长、宽 网眼尺寸
允许偏差 (mm)
±10
检验方法 钢尺检查
±20
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
绑扎钢筋骨架
长 宽、高
±10 ±5
钢尺检查 钢尺检查
间距 排距
±10 ±5
钢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 取最大值
受力钢筋
保护层 厚度
基础 柱、梁 板、墙、壳
±10 ±5 ±3
钢尺检查 钢尺检查 钢尺检查
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
±20
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
钢筋弯起点位置
20
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检查
预埋件
中心线位置 水平高差
5 +3,0
钢尺检查 钢尺和塞尺检查
注:1 检查预埋件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2 表中梁类、板类构件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点率应达到90%及以 上,且不得有超过表中数值1.5倍的尺寸偏差。

钢筋间距允许偏差规范

钢筋间距允许偏差规范

钢筋间距允许偏差规范钢筋是结构工程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它的正确布置是保证结构工程安全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讨论《钢筋间距允许偏差规范》,用以维护钢筋明确的间距、尺寸等指标的特性。

钢筋的安装要求有着严格的间距要求,因此对钢筋间距的控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钢筋间距的控制需要充分考量各种因素,包括钢筋规格、上下钢筋单元清楚距离和横向钢束间距等。

偏差规范是钢筋间距的一种解决方案,可以帮助钢筋安装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以便获得良好的结构效果。

钢筋间距允许偏差规范基于国家有关标准,根据钢筋规格和上下钢筋单元清楚距离做钢筋间距允许偏差,主要目的是确保钢筋布置精确、紧凑,钢筋间距严格控制,以便达到良好的结构效果。

一般来说,钢筋间距允许偏差规范满足以下要求:(1)钢筋受力状态:按照合理的钢筋受力状态,以充分发挥钢筋的强度和刚度特性,使钢筋单位面积受力不超过安全限制值。

(2)钢筋间距:按照设计要求,严格控制钢筋间距,以确保结构工程的安全性。

(3)偏差限度:确定钢筋施工对角线错位比率范围,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据此,在实际工程中,采用偏差规范法以确保钢筋正确安装,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确定好钢筋的间距和尺寸。

2、检查钢筋的间距标注,确定钢筋安装的尺寸。

3、按规范对钢筋的安装进行标注,并记录偏差处理方案。

4、将钢筋安装在预留的位置,确认钢筋的安装尺寸,然后按偏差规范处理偏差。

5、检查加固工程,确保安装尺寸符合偏差规范的要求。

以上便是《钢筋间距允许偏差规范》的相关内容,钢筋间距的控制对于结构工程的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严格按照钢筋间距允许偏差规范进行安装,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通过系统地控制钢筋间距,可以建立更加安全有效的结构工程。

钢筋规范允许偏差

钢筋规范允许偏差

1)公称直径范围及推荐直径钢筋的公称直径范围为6~25mm,标准推荐的钢筋公称直径为6、8、10、12、14、16、18、20、22、25、32、40、50mm;内径为5.8、7.7、9.6、11.5、13.4、15.4、17.3、19.3、21.3、24.2、31.0、38.7、48.52)带肋钢盘的表面形状(见附图)及尺寸允许偏差、带肋钢筋横肋应符合下列基本规定:横肋与钢盘轴线的夹角β不应小于45度,当该夹角不大于70度时,钢筋相对两面上横肋的方向应相反;横肋与间距l不得大于钢筋公称直径的0.7倍;横肋侧面与钢筋表面的夹角α不得小于45度;钢筋相对两面上横肋末端之间的间隙(包括纵肋宽度)总和不应大于钢筋公称周长的20%;当钢筋公称直径不大于12mm时,相对肋面积不应小于0.055;•公称直径为14mm和16mm,相对肋面积不应小于0.060;公称直径大于16mm时,相对肋面积不应小于0.065。

3)长度及允许偏差a、长度:钢筋通常按定尺长度交货,具体交货长度应在合同中注明;•钢筋以盘卷交货时,每盘应是一条钢筋,允许每批有5%•的盘数(不足两盘时可有两盘)由两条钢筋组成。

其盘重及盘径由供需双方协商规定。

b、长度允许偏差:钢筋按定尺交货时的长度允许偏差不得大于+50mm。

c、弯曲度和端部:直条钢筋的弯曲变应不影响正常使用,总弯曲度不大于钢筋总长度的40%;钢筋端部应剪切正直,局部变形应不影响使用。

4)重量允许偏差:直径6~12mm为±7%,14~20mm为±5%,22~50mm为±4%。

d-钢筋内径;α-横肋斜角;h-横肋高度;β-横肋与轴线夹角;h1-纵肋高度;θ-纵肋斜角;a-纵肋顶宽;l-横肋间距;b-横肋顶宽2.热轧光圆钢筋尺寸、外形:1). 钢筋的公称直径范围为8mm~20mm,推荐的钢筋公称直径为8、10、12、14、16、18、20mm.2). 钢筋的公称直径、横截面积列于下表:公称直径公称截面面积公称质量(mm)(mm2)(kg/m)8 50.27 0.39510 78.54 0.61712 113.1 0.88814 153.9 1.2116 201.1 1.5818 254.5 2.0020 314.2 2.473). 钢筋的直径允许偏差:A级精度+0.40mm B级精度+0.30mm C级精度+0.15mm 4). 通常长度:钢筋按直条交货时,其通常长度为3.5m~12mm,其中长度为3.5m至小于6 m 之间的钢筋不得超过每批质量的3%。

钢筋直径允许偏差

钢筋直径允许偏差

钢筋直径允许偏差目前关于钢筋原材的标准规范,已经有了新标准分别为《GB 1499.1-2008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和《GB1499.2-2007)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二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GB 1499.1-2008中热轧光圆钢筋允许偏差GB 1499.2-2008中热轧带肋钢筋允许偏差螺纹钢公称直径、公称尺寸、允许误差标准如何理解?公称直径:与钢筋的横截面积相等对应的圆钢直径,简单的说就是钢筋的横截面积换算出圆形面积对应的直径)。

公称尺寸就是指产品的具体标准尺寸(就是具体的能够测量的尺寸,带肋钢筋的内径、肋高、肋距等)。

允许误差正规叫做:允许偏差,是指在公称尺寸的基础上的尺寸波动范围(标准中有规定)。

举例:公称直径的为φ10mm的钢筋。

内径公称尺寸就是9.6mm,允许偏差为正负0.4mm;横肋高公称尺寸1.0mm,允许偏差正负0.4mm;间距公称尺寸7.0mm,允许偏差为正负0.5mm。

GB 1449.2-2007(16)(钢筋混凝土用带肋钢筋)中有明确的规定。

带肋钢筋横肋应符合下列基本规定:横肋与钢盘轴线的夹角β不应小于45度,当该夹角不大于70度时,钢筋相对两面上横肋的方向应相反;横肋与间距l不得大于钢筋公称直径的0.7倍;横肋侧面与钢筋表面的夹角α不得小于45度;钢筋相对两面上横肋末端之间的间隙(包括纵肋宽度)总和不应大于钢筋公称周长的20%;当钢筋公称直径不大于12mm时,相对肋面积不应小于0.055;•公称直径为14mm 和16mm,相对肋面积不应小于0.060;公称直径大于16mm时,相对肋面积不应小于0.065。

3)长度及允许偏差a、长度:钢筋通常按定尺长度交货,具体交货长度应在合同中注明;•钢筋以盘卷交货时,每盘应是一条钢筋,允许每批有5%•的盘数(不足两盘时可有两盘)由两条钢筋组成。

其盘重及盘径由供需双方协商规定。

b、长度允许偏差:钢筋按定尺交货时的长度允许偏差不得大于+50mm。

受力钢筋排距的允许偏差

受力钢筋排距的允许偏差

受力钢筋排距的允许偏差钢筋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在混凝土结构中起到增强和抵抗拉压力的作用。

在钢筋的安装过程中,排距的允许偏差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本文将就受力钢筋排距的允许偏差进行探讨。

什么是受力钢筋排距的允许偏差呢?排距是指钢筋之间的距离,而允许偏差则是指实际排距与设计要求排距之间的差异。

在建筑工程中,由于施工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做到每个钢筋的排距都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因此需要制定一定的允许偏差范围。

那么允许偏差的范围是如何确定的呢?一般来说,允许偏差的范围是根据相关的设计标准和规范进行确定的。

在我国,目前使用的是《建筑结构工程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中的规定。

根据该规范的要求,对于受力钢筋的排距允许偏差,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钢筋直径的偏差:钢筋直径的偏差是指实际直径与标准直径之间的差异。

根据规范的要求,钢筋直径的偏差应控制在正负5%以内。

2. 钢筋排距的偏差:钢筋排距的偏差是指实际排距与设计要求排距之间的差异。

根据规范的要求,钢筋排距的偏差应控制在正负10%以内。

3. 钢筋弯曲度的偏差:钢筋弯曲度的偏差是指实际弯曲度与设计要求弯曲度之间的差异。

根据规范的要求,钢筋弯曲度的偏差应控制在正负3d(d为钢筋直径)以内。

4. 钢筋之间的位置偏差:钢筋之间的位置偏差是指相邻钢筋之间的距离差异。

根据规范的要求,钢筋之间的位置偏差应控制在正负10mm以内。

以上是《建筑结构工程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中对受力钢筋排距允许偏差的一般要求。

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设计条件,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钢筋的排距符合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钢筋排距的允许偏差不仅会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还会对整个建筑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在进行钢筋施工时,必须严格控制允许偏差的范围,确保施工质量。

受力钢筋排距的允许偏差是建筑工程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公称直径范围及推荐直径
钢筋的公称直径范围为6~25mm,标准推荐的钢筋公称直径为6、8、10、12、14、16、18、20、22、25、32、40、50mm;内径为5.8、7.7、9.6、11.5、13.4、15.4、17.3、19.3、21.3、24.2、31.0、38.7、
48.5
2)带肋钢盘的表面形状(见附图)及尺寸允许偏差、
带肋钢筋横肋应符合下列基本规定:
横肋与钢盘轴线的夹角β不应小于45度,当该夹角不大于70度时,钢筋相对两面上横肋的方向应相反;
横肋与间距l不得大于钢筋公称直径的0.7倍;
横肋侧面与钢筋表面的夹角α不得小于45度;
钢筋相对两面上横肋末端之间的间隙(包括纵肋宽度)总和不应大于钢筋公称周长的20%;
当钢筋公称直径不大于12mm时,相对肋面积不应小于0.055;•公称直径为14mm和16mm,相对肋面积不应小于0.060;公称直径大于16mm时,相对肋面积不应小于0.065。

3)长度及允许偏差
a、长度:钢筋通常按定尺长度交货,具体交货长度应在合同中注明;•钢筋以盘卷交货时,每盘应是一条钢筋,允许每批有5%•的盘数(不足两盘时可有两盘)由两条钢筋组成。

其盘重及盘径由供需双方协商规定。

b、长度允许偏差:钢筋按定尺交货时的长度允许偏差不得大于+50mm。

c、弯曲度和端部:直条钢筋的弯曲变应不影响正常使用,总弯曲度不大于钢筋总长度的40%;钢筋端部应剪切正直,局部变形应不影响使用。

4)重量允许偏差:直径6~12mm为±7%,14~20mm为±5%,22~50mm为±4%。

d-钢筋内径;α-横肋斜角;h-横肋高度;β-横肋与轴线夹角;
h1-纵肋高度;θ-纵肋斜角;a-纵肋顶宽;l-横肋间距;b-横肋顶宽
2.热轧光圆钢筋尺寸、外形:
1). 钢筋的公称直径范围为8mm~20mm,推荐的钢筋公称直径为8、10、12、14、16、18、20mm.
2). 钢筋的公称直径、横截面积列于下表:
公称直径公称截面面积公称质量
(mm)(mm2)(kg/m)
8 50.27 0.3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