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巴赫》教案
小溪巴赫说课稿
小溪巴赫说课稿
小溪巴赫说课稿
本单元主要是围绕着历史上的许多杰出人物,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等展开。
这些人大多是睿智超群,胸怀宽广,平凡可亲受人爱戴的。
通过探索他们的精神世界,使同学们感受到他们伟大的人格,得到激励。
《小溪巴赫》是关于伟大音乐家巴赫的一篇文章。
本堂课设定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聆听音乐、朗读课文等手段,感受巴赫,小溪,音乐三者之间的关系,抓住巴赫的德文名字是小溪的意思;巴赫的为人像小溪般;以及巴赫的.音乐与小溪有着某种相似处这三层联系来把握文章。
整堂课主要围绕着这三个问题展开。
文章通过巴赫的音乐来让我们感受他的伟大人格魅力。
但是考虑到学生们对于巴赫的了解并不多,仅凭文章中的内容,感受巴赫人格有一定难度,所以在理解巴赫的为人如小溪这一层时,我准备了大量的关于巴赫的生平资料,在这个过程中碰到了如何处理资料,选择与文章相关的内容,有针对性的来补充,以避免使资料过杂,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同学从这些资料中应该能很快感受到巴赫的为人,勤奋、坚强、执著、却又默默无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许多朗读的环节,我认为这样的散文应该通过多读来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韵味和作者所隐含的情感。
在学生朗读课文选段的时候,我选择了巴赫的音乐《爱的协奏曲》来
配乐,应该能够很好的调动他们的情绪。
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到课文内容中去。
小溪巴赫 Word 文档 (4)
《小溪巴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诵读与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巴赫及其音乐艺术的伟大之处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把握小溪、巴赫、巴赫的音乐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大家有没有尝试过用文字来描述音乐,有没有难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作者肖复兴曾经写了好几部关于因为的书,今天的课文就是其中的一篇。
让我们跟着肖复兴的文字一起走近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和他音乐——巴赫。
二、梳理文本。
1、理解作者对于巴赫感受的变化。
明确:一直想写→三缄其口(提问:为什么?爱因斯坦的话,作者对于巴赫的感受和文字之间还没有找到一个契合点)→确实不知道怎么写,但是实在想写→豁然开朗2、作者在犹犹豫豫了之后,为什么会一下子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明确:看到了巴赫的德文解释:小小溪水,涓涓细流却永不停止。
3、为什么这个题目能带给作者那么大的触动,以致于用了《小溪巴赫》这样一个题目来给他一直想写但是犹豫了很久之后才落笔的这段文字命名?“小溪”除了是巴赫德文解释外,还和和巴赫有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要放在一起来写?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条怎么样的小溪?提示:课文哪些部分直接描写小溪明确:课文第8、9、10三段直接描写了小溪。
朗读课文,与学生共同得出小溪的特点:(1)小溪不为人重视。
不为人重视的原因有:客观上有阻碍我们正视小溪存在的事物存在;主观上我们看不见它不是它不存在,而是我们眼睛有问题,是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它。
总得来说因为它的其貌不扬而为人所忽视。
(2)不为人重视的小溪却依然流淌,其流不绝提示:课文第10自然段4个“照样流淌”、“一如既往”、“渗透”、“湿润”等词,显示出小溪旺盛的生命力。
三:深入探究。
1、课文第11、12自然段写到“这才是小溪的性格和品格”;“这才是巴赫的性格和品格”。
“这”具体指什么?明确:巴赫的性格和品格一如小溪的性格和品格。
而真正有价值的音乐,即使看来再弱小只是潺潺的小溪,也是不仅埋没不了的,而且不会因时间的久远而苍老,相反却能常青常绿。
《小溪巴赫》教案(通用3篇)
《小溪巴赫》教案(通用3篇)《小溪巴赫》篇1学案目标1.结合文本阅读,积累部分常用词语、优美语句,加深对部分常见修辞格作用的理解等;(知识技能)2.体验阅读鉴赏、探究的过程,继续培养自主阅读现代散文的方法;(过程方法)3.认识巴赫及其音乐艺术的伟大之处,学习利用音乐艺术陶冶情操,热爱生活;(情感态度价值观)说明:这篇文章写作者对大音乐家巴赫其人、其音乐作品的独特感受,表现个人对他的敬仰,同时表达真正的艺术是不朽的。
本意主要是歌颂巴赫不以夺目的光彩示人的高尚品质,但作者是从他的音乐艺术的角度来写的,而又用小溪进行比喻,行文中将小溪、巴赫以及巴赫音乐三者融合在一起来写,这就使文章既含蓄又形象,读之韵味无穷,学案时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写法,如果先理清了写作思路就能很好地把握这一特点。
肖复兴的作品文笔细腻,意味隽永,流淌着作者浓郁的感情,本文更是如此,要让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细加品味和体会。
于漪老师说“教育就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学案本文,要引领学生走进巴赫的精神世界,感受他的高尚品格,从而获得终身收益的精神食粮。
本文内容不是很深奥,道理作者写得很明白,不需要教师做太多讲解,可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探究、体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过程的快乐。
学案重点与难点1.点:反复诵读,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并试着仿写。
2.点:理清思路,体会作者将小溪、巴赫以及巴赫音乐三者融合在一起的写法。
说明:文章是语言的艺术,语文课也一定要上言实践课,因为教师讲得再精彩,读得再流畅,写得再生动,也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学习,学生的能力还得在反反复复的听说读写实践中慢慢形成,逐步提高。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味文章的精义妙理,沉浸在文章优美的意境中。
让学生在读写背等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规范的语言,通过模仿和创造性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或表达方式,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学案过程学案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布置学生课前学习让学生朗读课文,要求:1.给每自然段标上序号。
《小溪巴赫》教案教学
《小溪巴赫》教案教学第一章:巴赫简介1.1 教学目标了解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生平背景掌握巴赫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认识巴赫的音乐风格特点1.2 教学内容生平介绍:出生、成长、学习、工作经历巴赫在音乐史上的地位:被誉为“西方音乐之父”巴赫的音乐风格:和声丰富、结构严谨、复调技巧高超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巴赫的生平图片和音乐作品教师讲解与学生互动,提问巴赫的音乐特点和影响1.4 课后作业学生自行查找巴赫的其他作品,了解其音乐风格写一篇关于巴赫的音乐评论,分享自己的感受第二章:小溪巴赫2.1 教学目标了解《小溪巴赫》的创作背景和意义掌握《小溪巴赫》的曲式结构和音乐主题感受《小溪巴赫》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2.2 教学内容《小溪巴赫》的创作背景:巴赫为宗教改革而作曲式结构:前奏曲、赋格、主题与变奏音乐主题:清新、宁静、庄严2.3 教学方法教师演奏或播放《小溪巴赫》音频,学生跟随哼唱分组讨论,分析《小溪巴赫》的曲式结构和音乐主题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小溪巴赫》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2.4 课后作业学生自主学习巴赫的其他宗教作品,比较《小溪巴赫》的特点绘制一幅反映《小溪巴赫》音乐风格的画作,可用钢琴谱或音乐符号表现第三章:《小溪巴赫》的演奏技巧3.1 教学目标了解巴赫管风琴作品的演奏技巧掌握《小溪巴赫》的演奏要点和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演奏能力3.2 教学内容巴赫管风琴作品的演奏特点:触键、音色、力度等《小溪巴赫》的演奏要点:旋律、和声、节奏、动态变化巴赫管风琴演奏技巧的练习方法3.3 教学方法教师示范演奏《小溪巴赫》,学生跟随模仿分析巴赫管风琴作品的演奏技巧,讲解并练习分组练习,学生互相交流心得和演奏经验3.4 课后作业学生自主练习《小溪巴赫》,记录自己的演奏心得搜索巴赫管风琴演奏家的演奏视频,学习并欣赏第四章:《小溪巴赫》的审美价值4.1 教学目标理解《小溪巴赫》的审美价值掌握巴赫音乐作品的审美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4.2 教学内容《小溪巴赫》的审美价值:和谐、平衡、统一巴赫音乐作品的审美特点:对称、对比、层次分明西方古典音乐审美的发展历程4.3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小溪巴赫》的审美特点分析巴赫音乐作品的结构,讲解其审美价值欣赏巴赫其他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4.4 课后作业学生自主学习巴赫的其他音乐作品,体会其审美价值写一篇关于《小溪巴赫》的审美分析文章,分享自己的观点第五章:《小溪巴赫》的传承与影响5.1 教学目标了解《小溪巴赫》在音乐史上的传承与影响掌握巴赫音乐作品对后世作曲家的影响认识巴赫音乐在现代音乐生活中的地位5.2 教学内容《小溪巴赫》的传承:从巴赫时代至今的音乐发展巴赫音乐作品对后世作曲家的影响:古典、浪漫、现代音乐巴赫音乐在现代音乐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5.3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巴赫音乐作品的传承与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巴赫音乐在现代音乐中的应用欣赏巴赫音乐作品,分析其对后世音乐发展的贡献5.4 课后作业学生自主学习巴赫的其他音乐作品,了解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调查现代音乐生活中巴赫音乐的应用,如电影、广告等,分享自己的发现第六章:《小溪巴赫》的解析6.1 教学目标深入分析《小溪巴赫》的乐曲结构理解乐曲中的音乐符号和表达方式掌握乐曲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方法6.2 教学内容乐曲结构解析:前奏曲、赋格、主题与变奏的布局音乐符号解读:音符、节奏、动态、音区等表现技巧分析:触键、音色、力度、节奏等6.3 教学方法教师示范演奏,讲解乐曲结构和音乐符号学生跟随练习,体会乐曲的表现技巧分组讨论,分析乐曲的不同主题和变奏6.4 课后作业学生自主练习乐曲,记录自己的演奏心得搜索相关资料,了解《小溪巴赫》的背景和演奏技巧第七章:《小溪巴赫》的演奏示范7.1 教学目标学习著名钢琴家演奏《小溪巴赫》的视频分析不同演奏家的风格和特点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和欣赏能力7.2 教学内容播放不同演奏家的《小溪巴赫》演奏视频分析演奏家的风格、技巧和表达方式比较不同演奏家的艺术处理和演奏风格7.3 教学方法教师播放演奏视频,引导学生分析演奏家的特点学生跟随演奏,模仿演奏家的技巧和风格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欣赏体会和感受7.4 课后作业学生自主搜索其他演奏家的《小溪巴赫》演奏视频记录自己的欣赏心得和演奏体会写一篇关于不同演奏家风格比较的文章第八章:《小溪巴赫》的创意编曲8.1 教学目标学习《小溪巴赫》的创意编曲方法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进行乐曲编曲实践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和编曲技巧8.2 教学内容分析《小溪巴赫》的编曲特点和手法学习编曲的基本原则和技巧进行《小溪巴赫》的创意编曲实践8.3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编曲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编曲实践,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教师点评和指导,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8.4 课后作业学生自主进行《小溪巴赫》的创意编曲记录自己的创作心得和编曲体会提交自己的编曲作品,进行分享和交流第九章:《小溪巴赫》的音乐分析9.1 教学目标深入分析《小溪巴赫》的乐曲形式和结构理解乐曲中的主题发展和变奏手法掌握乐曲的和声分析和曲式结构9.2 教学内容乐曲形式分析:旋律、和声、节奏、动态等主题发展和变奏手法:主题的呈现、发展和变化曲式结构解析:前奏曲、赋格、主题与变奏的布局9.3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乐曲的形式和结构,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学生跟随练习,体会乐曲的主题发展和变奏手法分组讨论,分析乐曲的和声和曲式结构9.4 课后作业学生自主分析《小溪巴赫》的乐曲形式和结构记录自己的分析心得和体会写一篇关于《小溪巴赫》乐曲分析的文章第十章:《小溪巴赫》的综合表演10.1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所学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舞台表演经验展示《小溪巴赫》的音乐魅力和艺术效果10.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进行《小溪巴赫》的合奏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师点评和指导,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10.3 教学方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奏排练,指导学生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方法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展示自己的演奏能力和合作水平教师点评和指导,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10.4 课后作业学生自主进行《小溪巴赫》的合奏排练记录自己的表演心得和体会提交自己的表演作品,进行分享和交流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巴赫简介:理解巴赫的生平背景和音乐成就,对于理解他的作品风格具有重要意义。
《小溪巴赫》教案教学
《小溪巴赫》教案教学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小溪巴赫》这首歌曲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欣赏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1.2 教学内容介绍《小溪巴赫》这首歌曲的背景和作者巴赫播放《小溪巴赫》歌曲,让学生初步欣赏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和节奏1.3 教学方法采用播放音乐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第二章:旋律分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分析《小溪巴赫》歌曲的旋律特点培养学生对音乐旋律的感知和鉴赏能力2.2 教学内容分析《小溪巴赫》歌曲的旋律走向和节奏变化引导学生注意歌曲中的旋律重复和变化让学生尝试哼唱歌曲的旋律部分2.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哼唱和比较来感受旋律的特点第三章:歌词理解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小溪巴赫》歌曲的歌词意义培养学生对歌词内容的思考和表达能力3.2 教学内容解读《小溪巴赫》歌曲的歌词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歌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歌词的意义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第四章:音乐欣赏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深入欣赏《小溪巴赫》歌曲的音乐美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审美能力4.2 教学内容分析《小溪巴赫》歌曲的音乐元素,如和声、节奏、音色等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音乐变化和层次感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歌曲的音乐美感4.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听觉感受和比较来欣赏音乐的美感第五章:创作与表演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音乐的创作和编排练习让学生尝试将《小溪巴赫》歌曲的部分旋律或歌词进行改编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和分享5.3 教学方法采用指导和示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作和表演练习第六章:音乐与文化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小溪巴赫》歌曲与文化背景的关系培养学生对音乐文化差异的认知和理解能力6.2 教学内容探讨《小溪巴赫》歌曲所属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特征分析歌曲中体现的文化元素和音乐传统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文化背景下音乐的表现和意义6.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作品第七章:音乐与情感7.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音乐与情感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通过音乐表达和感知情感的能力7.2 教学内容分析《小溪巴赫》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和音乐情感语言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情感变化和情感传达方式让学生尝试通过音乐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情7.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情感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情感分析和情感创作练习第八章:音乐与生活8.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将音乐融入日常生活的能力和意识8.2 教学内容探讨音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如背景音乐、节日音乐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音乐融入自己的生活和环境中让学生尝试利用音乐来改善生活质量和情感状态8.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音乐生活规划和音乐生活实践第九章:音乐评价与批判9.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对音乐作品进行评价与批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音乐审美能力9.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音乐评价的标准和批判方法组织学生对《小溪巴赫》歌曲进行评价与批判让学生通过评价与批判练习提升音乐鉴赏能力9.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音乐评价和批判练习第十章:课程总结与拓展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续学习和探索兴趣10.2 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课程的学习历程和成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音乐知识应用到其他领域提供拓展学习资源和活动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学习音乐10.3 教学方法采用总结和反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目标反思重点解析《小溪巴赫》的背景与作者巴赫旋律走向、节奏变化及音乐元素的分析歌词的意义解读与情感表达音乐与文化、情感、生活的关系音乐评价与批判的方法和标准将音乐知识应用到其他领域的拓展学习。
《小溪巴赫》教案
《小溪巴赫》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小溪巴赫》这首古典音乐作品。
2. 通过学习这首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作曲家巴赫及其作品的艺术价值。
二、教学重点:1. 感受《小溪巴赫》的旋律美和和声美。
2. 了解巴赫及其作品的艺术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对巴赫作品风格的把握。
2. 音乐术语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视频资料:《小溪巴赫》音乐作品。
2. 相关背景资料:巴赫的生平和作品简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巴赫的生平和作品,引发学生对《小溪巴赫》的兴趣。
2. 欣赏《小溪巴赫》:播放课件或视频资料,让学生完整聆听作品,感受其旋律美和和声美。
3. 分析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结构、和声等方面,讨论巴赫的创作特点。
4. 解读音乐术语:讲解作品中出现的音乐术语,如快板、慢板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5. 实践活动:让学生尝试哼唱作品主题,感受音乐的韵律和节奏。
7. 课后作业:学生自主查找巴赫的其他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加深对巴赫及其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小溪巴赫》的欣赏和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哼唱作品主题的准确性、节奏感等。
3. 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对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巴赫作品的欣赏水平进行评价。
七、教学反馈: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和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根据教学评价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巴赫的其他作品,如《马太受难曲》、《Brandenburg Concertos》等,扩展他们的音乐知识。
2. 推荐学生参加学校的音乐社团或音乐活动,提供更多实践和展示的机会。
小溪巴赫教案
小溪巴赫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文章主旨。
2、学会运用相似联想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整体感知、品味语言、练习等方法理解文章主旨,掌握相似联想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巴赫恬静、安详、圣洁的音乐极其作为伟大音乐家的魅力与风采,增加对伟人的景仰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小溪”意象的内涵,学会运用相似联想的写作方法。
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理解“小溪”、“巴赫”、“巴赫的音乐”三者融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1、请学生听一段巴赫的音乐。
(多媒体播放)〈1〉学生用一两句话描述所听到的音乐。
〈2〉讲述:似乎我们大家听了音乐,都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相同的音乐在肖复兴的笔下却描述得很美,奥秘在哪呢?我们一起去学习。
2、分析17、18节〈1〉配乐朗诵17、18节〈2〉提问:这两段共同写到一个什么景物?引导:这两段分别把小溪水放在不同的时间、空间里,和周围的景物构成优美的画面,它有什么特点?第一幅画面:“在宁静如水的夜晚”,教堂旁的小溪水。
学生讨论后归纳:静谧安详恬静第二幅画面:“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原野里的小溪水学生讨论后归纳:开阔、清新、飘逸、圣洁、暖人心脾过渡:这两幅画面多美啊,置身其中,能滤去尘世的喧嚣和躁热,让人灵魂得到安宁,感受到岁月的美。
作者为什么想到这两幅画面而不是汹涌澎湃、万马奔腾的场面?由音乐特点决定。
那么景物小溪的特点就与音乐的特点相似。
〈3〉相似联想。
提问:听着音乐想到具有相似特点的景物,这种由此物想到彼物的写法叫什么?相似联想:指由于某一事的触发,引起对性质或形态相类似的其他事物的联想。
(ppt)提问:作者运用相似联想,将感觉器官相沟通,你们能找原文说明吗?明确:听觉与视觉、嗅觉、触觉相沟通。
(通感修辞手法)视觉:看到小溪水嗅觉:野花芬芳触觉:暖暖的地气……小结:作者运用相似联想把听觉与视觉、嗅觉、触觉相沟通,调动多感官带领我们走进巴赫的音乐世界。
把文字化作音符,让我们读完之后有余音袅袅、绕梁三日之感。
小溪巴赫教案4
小溪巴赫教案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把握作者借小溪的形象对巴赫及其音乐进行评价的写作手法;理解小溪、巴赫、巴赫的音乐三者融合而有序的行文特征2.过程与方法:掌握由关键词句入手划分层次,进而深入探究的文本解读方法,体验沉浸文本梳理内在逻辑关系的阅读理解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艺术家高贵的精神世界,学习巴赫内敛、坚韧、沉静和执着的高尚品格[教学重点]梳理文本内在逻辑条理,学习借助小溪形象表述对巴赫评价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感受小溪、巴赫以及巴赫的音乐三者有序融合中的内在联系,读出作者借用小溪形象虚写巴赫品格的独具匠心[教学过程]一、导入,激发兴趣二、初读,走近文本,整体感知1.本文的创作经历了怎样的过程?13段关键字词→欲言又止→原因分析2.既然“不知道该怎么写”,为何下文又能尽情抒写?引出本文中心意象:小溪3.小溪、巴赫、巴赫的音乐存在怎样的联系?1)巴赫“是”小溪(第4段:巴赫德文的意思是指小小溪水)2)巴赫“像”小溪(515段:巴赫、巴赫的音乐与小溪有相似之处)三、细读,沉浸文本,体悟内蕴1.巴赫的音乐与小溪的相似之处?小溪:虽然只是涓涓细流,容易被忽略,却永不停止地流淌,生命力旺盛巴赫的音乐:虽然曾经被忽视,价值却终究埋没不了,能够常青常绿(偶然背后是必然)2.巴赫与小溪的相似之处?1)概括小溪特点:虽然弱小,却不畏环境艰险,不受岁月磨蚀,独立、恒定、温润2)细读文本,借助作者对小溪的描摹——A.猜测巴赫的生平经历——历经磨难,一生坎坷(略作补充)B.处在这样的境遇中,巴赫具有着怎样的“性格和品格”?要点:沉静内敛、坚韧执着、不管境遇如何,始终能以坚韧、清静的姿态坚持创作、执着追求3)结合第10段,品味作者诗化的语言风格3.小溪、巴赫、巴赫音乐三者完全融合1)品读1315段2)质疑:巴赫的生平遭遇、性格品格如此震撼人心,作者在文本中为何只是借小溪的形象加以虚化,而不明写?A.结合总评句:“他的音乐影响了三百年来人们的艺术世界,也影响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本文侧重于写巴赫在精神与艺术两方面给人们带来的影响B.虚化的过程中,自然融合进巴赫对于音乐的热爱与执著,融合进巴赫在音乐事业上的遭遇与成就,阐明品格与艺术的关系,从而使文章中心更明确,使小溪、巴赫及巴赫音乐三者的融合更紧密C.写法新颖、内蕴丰厚巧妙地找到中心意象“小溪”,通过对小溪丰富文化内涵的挖掘,对巴赫及其音乐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感悟,两条线索齐头并进,有机交融,从而引领读者走进巴赫的精神世界,走进巴赫的音乐圣殿4.既是如此伟大的人物,如此伟大的音乐,当初为何会被埋没?结合第9段概括:或无意或有意的忽略分析:1)鉴赏能力的低下;2)看待问题的思维存在误区:受社会环境、风气的影响,随大流,没有主见,5.品读1618段:进一步借景渲染音乐之美,让人陶醉,引人遐想1)注意人称的变化2)注意通感的运用定义:“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钱钟书)举例:“微风过处,送来屡屡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分析:嗅觉移植为听觉,借歌声的时有时无、隐隐约约表现荷香若有若无、清幽淡雅文中:作者运用通感的修辞,将对巴赫音乐的听觉感受转化成形象可感的视觉体验,生动地表现巴赫音乐的纯洁通透、脱俗绝尘,倾诉对巴赫的颂赞之情6.课堂小结四、再读,回顾课堂,完成作业1.作者是怎样把小溪、巴赫及巴赫的音乐三者融合在一起的?(课后练一)2.仿写练习:模仿文章末尾三段(注意:仿写的要求、中心意象的选取、痛感手法的运用),写一段你所喜爱的音乐(课后练三)[附]一、巴赫生平:巴赫于1685年3月21日出生在今日德国中部杜林根森林地带的爱森纳赫虽然这是一个小城镇,可它的市民却酷爱音乐据说该市古代的城门上竟刻着“音乐常在我们的市镇中照耀”的字样并且中世纪的吟歌者经常手执竖琴,在这里吟唱诗歌并举行歌唱比赛瓦格纳曾据此写了著名歌剧《唐豪塞》而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也在此将《圣经》译成德语巴赫家族是地地道道的音乐世家,他的家庭早在他来世前许多年就已经在音乐界赫赫有名了他父亲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手,祖父的兄弟中有两位是具有天赋的作曲家,叔伯兄弟姐妹中有几位是颇受尊敬的音乐家对于具有极高音乐天赋的小巴赫来说,在这样的家庭成长原是十分幸运的,然而命运之神却偏要找些麻烦:他9岁丧母,10岁丧父,只得靠大哥继续抚养尽管家里存放着大量音乐资料,可专横的兄长就是不允许他翻阅学习,无论他怎样苦苦恳求也无济于事小巴赫只得趁哥哥离家外出与深夜熟睡之际,在月光下偷偷地把心爱的曲谱一笔一划地抄下来,历时长达半年之久,因而大大损坏了他的视力他的晚年在双目失明中痛苦地度过,直至去世一个年仅10岁且丧失双亲的孩子居然是以这种方式来向自己的家庭索取宝贵的知识,多么可悲而又可敬啊!奇怪的是,如此高尚而执着的追求竟打动不了他的兄长——当他发现了弟弟的秘密时,立却暴跳如雷,不仅无情地没收了小巴赫的全部心血,而且还严厉地惩罚了他,毫无自省与怜悯之心巴赫15岁时,终于只身离家,走上了独立生活的道路他靠美妙的歌喉与出色的古钢琴、小提琴、管风琴的演奏技艺,被吕奈堡圣·米歇尔教堂附设的唱诗班录取,同时进入神学校学习这里的图书馆藏有丰富的古典音乐作品,巴赫一头钻进去,像块巨大的海绵,全力汲取、融合着欧洲各种流派的艺术成就,开阔了自己的音乐视野为了练琴,他常常彻夜不眠,通宵达旦每逢假日,他都要步行数十里去汉堡聆听名家的演奏回顾巴赫的成长道路,我们可以发现,他曾向许多有名的音乐家请教,但却从未得到过一位正式的老师长期的指导正因如此,他才如同一只辛勤的蜜蜂,到处寻找与吮吸营养,成尽辛劳,在所不惜后来,当有人问起他的艺术是怎样才达到如此完美的境地时,他简单而严肃地回答:如果谁像我这样下一番苦功,他也会达到同样的境地1702年他从圣·米歇尔毕业,翌年在一家室内乐队当一名小提琴手在随后的二十年中,他干过许多行当巴赫在一生中主要是以一位卓越的风琴家而闻名,虽然他还是一位作曲家、教师以及乐队指挥1723年巴赫三十八岁时开始在莱比锡的圣·托马斯教堂任歌咏班领唱,他在余生的二十七年中一直担任此角18世纪上半叶的德国处于一种封建贵族割据的分裂状态,一个城堡便有一国诸侯,领土不大的德国居然被瓜分在352个各自独立的小国大大小小的领主们为了炫耀自己的权势与豪华,一般都设有歌剧团和宫廷乐队民间艺术家们为求生存,大都沦为宫廷或教会的乐工、奴仆(当时的德国,无论在宫廷还是教堂,都把乐师当作与勤杂工、看门人、厨师等完全相同的奴仆来看待),巴赫自然也在动难逃尽管他辗转各地,频繁地更换工作地点,但始终未能摆脱卑微的仆役地位巴赫从未居过高位,不过总能养家糊口,他在有生之年远不如莫扎特和贝多芬(甚至不如弗朗兹·李斯特和弗雷德里克·萧邦)那样驰名并不是巴赫所有的雇主都能赏识他的才能莱比锡教会希望能聘到一位“第一流音乐家”,只是他们未能雇上最初认定的两位人选,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才让巴赫担任歌咏班领唱一职!但在几年以前,他要辞去魏玛公爵庭中的风琴手和首席小提琴手的职务,另谋新职,公爵对此耿耿于怀,结果将他投入狱中巴赫度过了三个多星期的铁窗生活,公爵终于慈悲大发,将他释放德国大剧作家、政论家莱辛曾经这样讲道:“天才即使不是生在极端贫困的阶层,也是生在生活非常艰苦的阶层里老天好像臆要在这样的阶层里比其他阶层里出更多的天才似的确是如此在巴赫的一生中,贫困与死亡像一对可怕的魔影紧紧相随他不仅从未享有富裕舒适的生活,而且从9岁起就因父母相继去世而开始感受到死的阴郁,长大成人作父亲后,又眼睁睁地将自己孩子中的11个送进坟墓(他先后两次结婚,共生有20个孩子)巴赫二十一岁时同他的叔伯二妹结为伉俪,他们一共生了七个孩子,但是当巴赫三十五岁时妻子不幸夭折翌年他鸾凤再续,可是他的第二个妻子非但不能帮助抚养头七个孩子,反而又给他生了十三个巴赫死后只留下九个儿女,其中有四个成为真正著名的音乐家这的确是一个音乐天才之家!巴赫晚年为医治眼睛曾两次作了手术,结果不仅未能重见光明,反而摧垮了身体,终于在1750年7月28日离开了人间二、关于圣桑:法国作曲家这是一位音乐神童,而且堪称空前绝后:他刚刚两岁半,就开始学习钢琴;三岁生日刚过,他就写出了第一首钢琴小品;七岁时,他已经正式从师学习作曲了;十岁的圣桑,已经开了个正式演奏会,这时的他竟然能够不看谱就背奏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中的任意一首他还是一个能够“一心二用”的人,例如他经常一边搞配器,一边同别人闲聊,两不耽误奇怪的是,圣桑曾去争取罗马奖两次,但两次都失败了他竟然输给了今天已几乎被人们全部忘记的一些音乐家们……三、关于音乐的名言警句:音乐表达的是无法用语言描述,却又不可能对其保持沉默的东西——维克多·雨果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柏拉图最好的音乐是这种音乐,它能够使最优秀、最有教养的人快乐,特别是使那个在品德和修养上最为卓越的一个人快乐——柏拉图当我坐在那架破旧古钢琴旁边的时候,我对最幸福的国王也不羡慕——海顿音乐是思维着的声音——雨果音乐家必须不断地反身自省,培养自己最内在的东西,以便使它转向外界——歌德音乐家的艺术不在于直接描绘形象,而在于把心灵置于这些对象能够在心灵里创造的情绪中去——卢梭音乐是心灵的迸发它不象化学那样能进行实验分析对伟大的音乐来说只有一种真正的特性,那就是感情——柏辽兹不同生活接触,就不能为生活创作不锻炼自己的人格,无由产生伟大的作品—聂耳作曲家在创作一个作品时是全力以赴的他轮番地经历了相信、怀疑、热心、绝望、欣喜和痛苦——比才一首我喜爱的乐曲,所传给我的思想和意义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门德尔松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更好得多——门德尔松音乐之目的有二,一是以纯净之和声愉悦人的感官,二是令人感动或激发人的热情——罗杰·诺斯人们认为:我的艺术创作是轻而易举得来的这是错误的没有人像我那样在作曲上花费了如此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没有一位大师的作品我没有再三地研究过——莫扎特我深信:质朴和真实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美的原则——格鲁克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贝多芬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海顿音乐常使死亡迟延——伊索。
《小溪巴赫》教案
《小溪巴赫》教案高中语文组张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作者借助意象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
品味本文轻灵、诗化的语言风格,体会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2、过程能力与方法体验散文阅读鉴赏、探究的过程,培养自主阅读现代散文的方法学会抓关键句来理解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巴赫及其音乐艺术的伟大之处,学习利用音乐艺术陶冶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小溪”意象的内涵,即小溪和巴赫的联系。
难点:学习作者将“小溪”、巴赫、巴赫的音乐相融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四、教学课时:1、5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播放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这首充满诗意委婉动听的小提琴曲是德国小提琴家威廉汉姆编写的,此曲一经上演便立即闻名遐迩,广受大众欢迎,但真正的作者,并不是威廉汉姆,追溯渊源,其始祖原来是一个世纪以前的德国作曲家巴赫。
多少年来,这首《G弦上的咏叹调》以其纯朴典雅的旋律加上G弦特有的浑厚、丰满音色,成为不朽的杰作。
我们常说“文如其人”“诗品如人品”,同样的,一个音乐作品也同作曲家的品格息息相关,那么巴赫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作品何以成为不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巴赫,感受巴赫的音乐以及他的人格魅力。
(二)分析课文1、《小溪巴赫》这个题目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明确:小溪一样的巴赫。
巴赫像小溪,巴赫音乐像小溪。
2、为什么说巴赫和巴赫的音乐像小溪一样呢,(1)小溪的特点和巴赫音乐的特点、巴赫性格的特点分别是靠了哪些句子联接起来的,(以上设计说明:捕捉筛选重要信息,抓住关键句子、关键段落来品味进而去理解内容,是学生应具备的阅读能力之一,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明确:“这才是小溪的性格和品格。
这才是巴赫的性格和品格”;“ 这就够了,这就是小溪的伟大之处。
”接着让我们抓住这些关键性的句子一起来看看巴赫和小溪到底有怎样的联系呢,(2)分析“这就是小溪的意义吧,”,这指的是什么,(散读5、6段)明确:小溪:弱小、潺潺、不起眼,却埋没不了、常绿常青,永葆活力。
小溪巴赫(课文导读)
小溪巴赫【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借助意象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品味本文轻灵、诗化的语言风格。
2、感受巴赫恬静、安详、圣洁的音乐。
【课文导读】肖复兴在《关于音乐》一文中这样写道:“描写音乐,其实是件蠢事,这不仅在于难,从根本上说是不可能的。
音乐本来就是始于词尽之处,圣桑的这句名言是绝对正确的,如果语言和文字能够起到音乐的作用,音乐也许就不会在人间产生了。
但十多年来,我一直在做着这样的傻事。
”确实,要用文字来描绘“始于词尽之处”的音乐,或是描绘一个伟大音乐家的魅力与风采,是极为困难的,但是在《小溪巴赫》一文中,肖复兴却用轻灵、诗化、富于音乐美的文字,引领读者走进了巴赫那恬静、安详、圣洁、恒久的音乐世界,使读者体会到了作者与巴赫音乐的情感交流与心灵感应,以及作者寄寓其中深深的怀念与景仰之情。
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在文章开头两节,作者就将自己欲写又止的心情和盘托出,“一直想写一些巴赫”,“许多次拿起笔”等语句既写出了巴赫对作者的巨大吸引力,又折射出作者对巴赫音乐的熟知和思考之深。
紧接着他用爱因斯坦评巴赫的话进一步地为自己的想法找到了依据。
在文章的第二节中,作者提到了巴赫“伟大”、“浩瀚”的音乐成就,这是用共识引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以巴赫音乐的伟大、浩瀚来衬托其匀称、安详、恬静、旷日持久的美——即贯穿全文的“小溪”意象的内涵。
从第四节到第十五节是本文的主体部分。
一次偶然的机会,作者得到了巴赫名字的德文意思是指小小溪水,就这样,本文的中心意象“小溪”出现了,它的出现让作者豁然开朗,开拓了一条通往巴赫音乐世界的大道。
第四节到第八节重点写了小溪的意义,“涓涓细流”却“永不停止”。
作者化虚为实,将真正有价值的音乐比作了潺潺流淌的小溪,表明尽管巴赫音乐的价值一开始无人发现而被埋没,但终将穿越时空,化作永恒。
如在第六节中,作者将小溪(巴赫音乐)同出土文物作了对比,同陈年老酒作了类比,用比拟等形象化的手法写出巴赫音乐的不朽价值与旺盛的生命力。
(完整word)小溪巴赫教案(公开课)
《小溪巴赫》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借助意象塑造人物的写作手法。
2、学会从关键句入手分析文章的深刻含义。
3、认识巴赫及其音乐艺术的伟大之处.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小溪”意象的内涵,即小溪和巴赫以及其音乐的联系。
难点:学习作者将“小溪”、巴赫、巴赫的音乐相融的写作手法.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我们每一位同学一定都有自己喜欢的音乐.不知有没有同学愿意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他所喜爱的音乐或音乐家?(请几位学生谈谈他所喜爱的一位音乐家及其音乐作品,着重谈音乐带给他的感受,为什么喜欢2—3名同学)感谢刚才的几位同学,那么接下来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它将会引领我们去到的是另外一位音乐大师的殿堂,这位大师的名字叫巴赫。
关于巴赫,有没有哪位同学对他有所了解能来为我们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的(1人)?★教师补充关于巴赫的生平:被称为“西方音乐之父”的约翰·塞巴斯提安·巴赫,1685年出生于德国图林根省的爱森那赫市,生活在这个小城镇的人们非常热爱音乐,据说在它的古代城门上刻写着“音乐常在我们的市镇上回响"几个字。
巴赫出身于一个受人尊敬的音乐世家。
两百年来,巴赫家族先后出现了五十多位音乐家,以至于巴赫的姓氏在当地简直成了音乐家的同义语了.巴赫一生都孜孜不倦致力于音乐创作,写出了大量各种类型的作品。
这些代表作品有《小步舞曲》《勃兰登堡协奏曲》《g弦上的咏叹调》等。
1750年,巴赫在莱比锡逝世,但当时他的死没有引起显著的社会反响.巴赫的作品,大部分也是在他去世后才广为人知。
★肖复兴,当代著名作家,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
课文选自《音乐笔记》一书,这本书收集了肖复兴十多年来所写的所有有关音乐的篇章.(二)、分析课文(25分钟)1、请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题目来作为本文的标题?(默读3分钟,回答2分钟,5分)(请一位同学起来回答,并说说文中的哪些句子启发了你从标题中读出了这么多的含义,学生读出句子,其他学生在书上划出。
《小溪巴赫》说课稿
《小溪巴赫》说课稿《小溪巴赫》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精心的《小溪巴赫》说课稿,欢送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通过品味语言,理解和领会小溪与巴赫及巴赫音乐之间的内在联系;2、结合文本阅读,积累局部常用词语、优美语句,加深对局部常见修辞格作用的理解等过程能力与方法:通过聆听音乐,朗读课文,感受巴赫,小溪,音乐三者之间的关系,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巴赫及其音乐艺术的伟大之处,学习利用音乐艺术陶冶情操,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和领会小溪与巴赫及巴赫音乐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难点:理清思路,体会将小溪、巴赫以及巴赫音乐三者融合在一起的写法。
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音乐是心灵的回响,是情感的共鸣,从依偎在母亲怀抱里或是睡在摇篮里听母亲哼催眠曲开始,音乐就悄悄地渗进了我们的心脑和血肉,伴随着我们生命的旅途。
我相信同学们生活中也都离不了音乐。
不过或许大家更钟情于流行音乐,而对于古典音乐恐怕就很少有人问津了。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古典音乐,播放巴赫的《G 弦上的咏叹调》,请同学交流听后感。
师:这首充满诗意委婉动听的小提琴曲是德国小提琴家威廉汉姆编写的,此曲一经上演便立即闻名遐迩,广受群众欢送,但真正的作者,追溯渊源,是一个世纪以前的德国作曲家巴赫。
多少年来,这首《G弦上的咏叹调》以其纯朴典雅的旋律加上G弦特有的浑厚、饱满音色,成为不朽的杰作。
音乐就像文学一样,我们常说“文如其人”,音乐作品中同样我们也可以找到作者的影子。
那么巴赫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何以创作出如此这般的音乐,并且至今不衰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巴赫,感受巴赫的音乐以及他的人格魅力。
二、分析作者的写作缘由1、从课文的开首几节我们知道,今天我们有幸在这里能够一起赏读到肖复兴的这篇文章也是经过曲折的。
一开始作者想写巴赫却又三缄其口是为什么?明确:古话说得好,大音稀声,大象稀形,大爱无言。
《小溪巴赫》教案教学
《小溪巴赫》教案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小溪巴赫》这首古典音乐作品。
2. 通过聆听和分析,使学生对巴赫的音乐风格和技巧有一定的认识。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欣赏和分析《小溪巴赫》的音乐特点。
2. 了解巴赫的音乐风格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巴赫音乐中的复调手法。
2. 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欣赏和理解。
四、教学准备:1. 准备音乐作品《小溪巴赫》的音频或视频材料。
2. 准备相关巴赫的音乐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巴赫的音乐背景和作品《小溪巴赫》。
2. 聆听:播放《小溪巴赫》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全程聆听。
3. 分析: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复调手法、旋律线条等音乐特点。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小溪巴赫》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巴赫的音乐风格和技巧。
6. 拓展:推荐学生欣赏巴赫的其他作品,加深对巴赫音乐的了解。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聆听和讨论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
2. 收集学生对《小溪巴赫》的音乐特点和巴赫音乐风格的分析意见。
3. 评估学生对巴赫音乐的拓展欣赏能力。
七、教学反馈:1. 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 对于学生在分析巴赫音乐时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进步。
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巴赫音乐作品的演出或创作活动,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实践能力。
2. 邀请音乐专家或艺术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巴赫及其音乐。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质量。
十、教学计划:1.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内容和活动。
2. 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十一、教学评估(续):1. 评估学生在音乐创作或演出活动中的表现,观察他们是否能运用巴赫的音乐风格和技巧。
【教案】华东师大版高中语文高一下学期《小溪巴赫》教学设计
《小溪巴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清思路,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体会作者将人物与意象融合,也就是将小溪、巴赫以及巴赫的音乐三者融合在一起的写法。
2、认识巴赫以及他的音乐的伟大之处,感受音乐之美陶冶情操的特点,并激发学生坚持不懈、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通过理清脉络,领会作者将小溪、巴赫及巴赫音乐三者融为一体的特定涵义。
三、教学难点1、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巴赫及其作品的伟大之处,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过程1、导入(1)课前播放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这首曲子创作于近三百年前,并且在一个世纪后才流行起来。
传说在宫廷舞会上,巴赫的大提琴被做了手脚,除了G弦之外,所有的弦都断裂了。
当大家准备看巴赫出糗的时候,巴赫,仅仅只用了一根G弦,就即兴演奏了一首《咏叹调》,这首曲子就是今天所说的《G弦上的咏叹调》。
穿越百年,G弦特有的浑厚、丰满音色,以及作品中的淳朴典雅,不仅感受不出一丝焦虑、愤怒,相反的,它让我们体会到的是巴赫的恬静、安详与不朽。
我们常说“文如其人”、“诗品如人品”,同样,一部音乐作品与作曲家的品格也是息息相关的。
今天,我们将走近巴赫,感受巴赫的不朽篇章以及他的人格魅力。
2、整体感知(1)请同学默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A:作者对于巴赫以及他的作品的态度是怎么样的?(板书:敬仰、赞美等。
)B:既然巴赫对于作者有着那么大的吸引力,作者一开始有没有动笔写巴赫?(没有,用现在流行的话说:肖复兴头几回想些巴赫的时候,其实他是拒绝的,你不能让他写他就写。
)C、他为什么不写?(巴赫及他的作品在音乐的角度上说太伟大,太浩瀚了,无以言说,难以描述。
)D、既然如此,他后来为什么又鼓励自己说,试一试吧?(Bach意思是指小小溪水。
)E、文中说“似乎这个德文的原意一下子解读开巴赫的一切,我对他豁然开朗。
”也就是说通过“小溪”一词,一下子开拓了作者通向巴赫音乐世界的大道,那么,“小溪”与巴赫究竟存在着怎么样一种内在联系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起细读文本。
《小溪巴赫》教案教学
《小溪巴赫》教案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溪巴赫》这首曲子的背景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通过学习《小溪巴赫》,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简介《小溪巴赫》的作者巴赫以及他的音乐成就。
2. 解析《小溪巴赫》的曲式结构、和声特点和旋律特色。
3. 分析《小溪巴赫》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4. 学习《小溪巴赫》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方法。
5. 欣赏《小溪巴赫》的经典演绎版本。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巴赫及其音乐成就,解析《小溪巴赫》的曲式结构、和声特点和旋律特色,学习演奏技巧和表现方法。
2. 教学难点:《小溪巴赫》的曲式结构、和声特点和旋律特色的深入理解,演奏技巧和表现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巴赫及其音乐成就,解析《小溪巴赫》的曲式结构、和声特点和旋律特色。
2. 示范法:演奏《小溪巴赫》,展示演奏技巧和表现方法。
3. 欣赏法:播放经典演绎版本,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4. 实践法:学生实际演奏《小溪巴赫》,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巴赫的照片、简历、《小溪巴赫》的乐谱、演奏视频等。
2. 教学乐器:钢琴、小提琴等。
3. 音响设备:播放器、音响等。
4. 练习册:供学生课后练习使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小溪巴赫》的演奏视频,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2. 新课导入:介绍巴赫及其音乐成就,引发学生对《小溪巴赫》的兴趣。
3. 讲解乐谱:解析《小溪巴赫》的曲式结构、和声特点和旋律特色,让学生熟悉乐曲的结构和内容。
4. 演奏示范:教师演奏《小溪巴赫》,展示演奏技巧和表现方法。
5.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部分乐谱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 整体演练:学生全体演奏《小溪巴赫》,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七、课后作业:1. 练习乐谱:学生回家后练习《小溪巴赫》的乐谱,加强演奏技巧的掌握。
2. 写心得体会:让学生写下对本节课学习的感受和体会,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小溪巴赫》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溪巴赫》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现当代散文篇幅短小、人文意蕴丰富、语言自然灵动,最能体现人文特征、提升人格、陶冶情操,也最能考查个人体验、感悟和鉴赏水平。
因此,现当代散文在高考中占重要地位。
新课标中阅读与鉴赏的目标是:让学生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能调动自己生活的感受和知识积累获得独特情感体验;探索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完善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比较阅读。
分析课文与补充材料之间的不同,引出作者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让学生在两篇文章的比较中初步感受意象运用的妙处(提示:联系学过的课文《合欢树》)。
二、教学过程1.结合文本,分析“小溪”意象所包含的深刻内涵。
小组讨论:请在文中画出描写小溪的语句,概括小溪的特点或品格。
小溪:静静在流、永不停息、常绿常青、滋养万物。
2.结合小溪品格、课文内容,分析巴赫的品格(及其音乐的特点)。
小组讨论:画出描写巴赫的语句。
由小溪品格入手,联系巴赫生平,概括巴赫的性格和品格。
补充巴赫坎坷的人生经历:贫困潦倒、死亡相伴、牢狱之灾、拒绝创作歌剧。
巴赫:默默无闻、沉静坚韧、执着追求、生命力强、滋养后人。
(教师板书)3.理解小溪和巴赫及巴赫音乐的关系。
理解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借小溪喻巴赫,化虚为实。
补充巴赫的音乐成就,由此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这样的音乐巨人,作者把其比作小溪,更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他生前的默默无闻、他生前的坎坷经历、他执着坚毅的性格。
4.配乐朗诵第14-18小节,感受巴赫的伟大,巴赫音乐的安详恬静、沁润心灵。
5.引入他人对巴赫的评价。
发散思维,展开想象,思考巴赫还可以用什么意象来抒写。
三、总结本文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借小溪喻巴赫。
但人类的创造是无穷的,肖复兴的文章是可以超越的,愿大家用自己的智慧与灵动的笔触,去抒写你心中的巴赫。
【教学反思】巴赫的音乐是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可以浸润灵魂,可以在烦躁的世界留下一片安宁。
《小溪巴赫》精品语文教案
《小溪巴赫》语文教案《小溪巴赫》精品语文教案《小溪巴赫》精品语文教案《小溪巴赫》上海市扬子中学刘世欣教学目标:通过品味语言,理解和领会小溪与巴赫及巴赫音乐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作者将人物与意象融合的写作手法;领会作者通感手法的运用,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理解小溪,巴赫及巴赫音乐三者融合的特定涵义。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语言,领会作者是如何将小溪,巴赫及巴赫音乐融合在一起的。
教学设想:深入文本,先从整体上感知全文,然后从文章的核心段落入手,借助对关键字词语句的把握,带领学生慢慢理解小溪之于巴赫及巴赫音乐的涵义,寻找三者之间的联系,再从单元学习的角度理解编者,作者,小溪,巴赫及巴赫音乐的关系。
推进课堂教学的途径主要是默读,讨论,朗读,细品。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整体感知解题:“小溪巴赫”的含义?二.分析课文,疏理结构1.阅读第十段,猜想巴赫的生平经历,性格及音乐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用资料印证学生的猜想)① 一生经历:坎坷不平,历经磨难(学生先回答,然后老师用幻灯片展示资料)贫困死亡(9岁父母双亡,作父亲后有11个孩子相继死去,与富裕舒适的生活绝缘)月光抄谱(因为专横的哥哥的阻挠,在月光下偷偷抄谱)牢狱之灾(因为辞职而惹怒公爵,被投入监狱,三个多星期以后才被释放)②性格特点:“不会恣肆狂放,激情万丈得让人震撼。
”——不会抱怨,不会大声疾呼,向命运宣战“不会一曝十寒,不会繁枝容易纷纷落,不会无边落木萧萧下”——不会消沉,失意“而总是一如既往地水珠细小却清静地往前流淌”——内向沉静,意志坚韧③音乐特点:“它拥有这巴洛克特有的稳定、匀称、安详、恬静、圣洁和旷日持久的美。
”“它只是你的眼泪,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珍珠项链般地挂在你的脖颈上,或悄悄地湿润着你的心房。
”用幻灯片展示别人对巴赫音乐的评论“巴赫创作的目的并不是为后代人,甚至也不是为他那个时代的德国,他的抱负没有越出他那个城市、甚至他那个教堂的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溪巴赫科目:语文课型:精读备课人:高建龙审核人:高一语文组班级::姓名:使用时间::年月日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作者借助意象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
品味本文轻灵、诗化的语言风格,体会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2、过程能力与方法体验散文阅读鉴赏、探究的过程,培养自主阅读现代散文的方法学会抓关键句来理解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巴赫及其音乐艺术的伟大之处,学习利用音乐艺术陶冶情操。
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小溪”意象的内涵,即小溪和巴赫的联系。
2、难点:学习作者将“小溪”、巴赫、巴赫的音乐相融的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印发自学材料《巴赫不是小溪》,了解巴赫生平。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1. 教师导入:播放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这首充满诗意委婉动听的小提琴曲是德国小提琴家威廉汉姆编写的,此曲一经上演便立即闻名遐迩,广受大众欢迎,但真正的作者,并不是威廉汉姆,追溯渊源,其始祖原来是一个世纪以前的德国作曲家巴赫。
多少年来,这首《G 弦上的咏叹调》以其纯朴典雅的旋律加上G弦特有的浑厚、丰满音色,成为不朽的杰作。
我们常说“文如其人”“诗品如人品”,同样的,一个音乐作品也同作曲家的品格息息相关,那么巴赫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作品何以成为不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巴赫,感受巴赫的音乐以及他的人格魅力。
2. 学生自学《巴赫不是小溪》,了解巴赫生平。
二、新课教学(一)自学互帮1、学生朗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利用工具书,积累字词(音、形、义)(学生写在互帮显示板上,交流、订正、补充)。
如:三缄其口钩稽仆仆干涸一曝十寒肆意狂放脖颈静谧安详氤氲3、请同学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1)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明确:主要写了巴赫的音乐尤其是其精神对后世的影响,表现了巴赫不以夺目的光彩示人的谦逊、质朴的品格。
(2)表达了坐着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巴赫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4、《小溪巴赫》这个题目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明确:小溪一样的巴赫。
巴赫像小溪,巴赫的音乐像小溪。
5、为什么说巴赫和巴赫的音乐像小溪一样呢?(1)小溪的特点和巴赫音乐的特点、巴赫性格的特点分别是用哪些句子联接起来的?(捕捉筛选重要信息,抓住关键句子、关键段落来品味进而去理解内容,是学生应具备的阅读能力之一,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明确:“这才是小溪的性格和品格。
这才是巴赫的性格和品格”;“这就够了,这就是小溪的伟大之处。
”接着让我们抓住这些关键性的句子一起来看看巴赫和小溪到底有怎样的联系呢?(2)分析“这就是小溪的意义吧?”,“这”指的是什么?(散读5、6段)明确:小溪:弱小、潺潺、不起眼,却埋没不了、常绿常青,永葆活力。
小溪即巴赫及巴赫的音乐,由此我们可见巴赫的音乐如同小溪一样具有怎样的特点?明确:巴赫的音乐年代越久,魅力越强。
巴赫的音乐一开始不为人注意,但后来其魅力却成为不朽。
(真正有价值的音乐,即使看来再弱小只是潺潺的小溪,也是不仅埋没不了的,而且不会因时间的久远而苍老,相反却能常青常绿。
)补充材料:巴赫生前一贫如洗,身后功成名就。
这正应证了一句俗语“是金子总会发光的”(3)分析“这才是小溪的性格和品格”、“这才是巴赫的性格和品格”?(齐读8、9、10)小溪具有怎样的的性格和品格?明确:小溪:生命力旺盛;永不干涸;被人忽视,却不在意外界是否关注;拥有稳定、匀称、安详、恬静和旷日持久的美,能持久地感动人,能渗透进心灵和岁月。
小溪的性格和品格,也是巴赫的性格和品格。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巴赫的艰辛生活,看看他的性格、品格是否和小溪一样。
补充材料——巴赫的艰辛生活:贫困死亡(9岁父母双亡,作父亲后有11个孩子相继死去,与富裕舒适的生活绝缘)、月光抄谱(因为专横的哥哥的阻挠,在月光下偷偷抄谱)、牢狱之灾(因为辞职而惹怒公爵,被投入监狱,三个多星期以后才被释放)巴赫具有怎样的性格和品格呢?明确:生命力强、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沉静、坚韧、不张扬、不炫耀、默默无闻、执着追求。
巴赫的一生是平静的,没有显赫的地位,过着贫穷而落魄的生活。
也许正是因为来自生活和灵魂的平静才使得巴赫的音乐在平静和谦和中蕴涵了惊人的力量。
巴赫的一生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明确:(设计说明:在语文学科中要适时渗透生命教育,通过此环节的活动可以使学生走进巴赫的精神世界,学习他在曲折的人生经历中能拥有坚强意志、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对理想执著追求的可贵品格。
)(4)分析“这就够了,这就是小溪的伟大之处。
”小溪的伟大即巴赫的伟大,巴赫伟大在哪里?(读13、14)明确:滋养后人;因信念而一如既往。
补充历代音乐家评论巴赫。
(二)释疑讲解(三)思维构建肖复兴说,巴赫是小溪。
贝多芬说,巴赫不是小溪,是大海。
这两种理解矛盾吗?你更倾向哪种说法。
明确:前者从文学角度,谈巴赫、巴赫音乐的价值和品格。
后者从音乐角度,谈巴赫音乐博大、精深,滋养后人不管是大海还是小溪。
巴赫的精神正应验了2500年前古哲人、道家创始人老子哲学:上善若水。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几于道”的“几”是“非常接近、达到、合符”的意思,可以理解成“达到、符合自然法则”。
而“几于道”又与前面的“上善”(最美好的品格)前后呼应。
整句话的意思是:最美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应像水一样。
水滋养万物、造福万物却与世无争;水总是处于人们所不愿处的地方洁身自好,故达到美好境界,符合自然法则。
(滋养外物、曲折前行、谦卑平和)。
更容易理解标题“小溪巴赫”。
(四)课堂总结作者写小溪始终围绕着巴赫其人、音乐,写巴赫其人、音乐又始终离不开小溪,而巴赫的品格又通过他的音乐体现。
这样三者就密切融合在一起。
作者用小溪作比喻来写巴赫,使巴赫音乐的价值以及他的高尚品质都得到了形象生动的展现,使作品闪耀着动人的艺术感染力。
用巴赫的音乐来展现他的品格,也最具有说服力。
“小溪”便是巴赫和他的音乐的完美写照。
板书设计:小溪:旺盛的生命力,永不停留,易被忽视,圣洁旷日持久的美巴赫似巴赫:低调,勤奋,默默无闻,执着,坚韧小溪巴赫的音乐:常青常绿,滋养后代三、作业(一)巩固训练仔细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说说下列句子中“这”字的含义。
“这就是小溪的意义吧?”“这才是小溪的性格和品格。
这才是巴赫的性格和品格。
”“这就够了,这就是小溪的伟大之处。
”2、找出文中采用对比和类比手法的语句,分析它们的作用。
(二)最小作业量贝多芬之谜音乐的作用并不止于创造悦耳的乐式①,它还能表达感情。
你可以津津有味地欣赏一首巴赫的序曲,好像观赏精美的波斯地毯一样,可是乐趣也只限于此。
莫扎特则不然,听了他的《唐璜》前奏曲②,你不可能不怀有一种复杂的心情。
它充满了魔鬼式的欢乐,但又使你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去迎接可怖的世界末日。
听莫扎特的《天神交响乐》最后一章,你会觉得那是狂欢的音乐,响亮的鼓声如醉如狂,从头到尾交织着一种不寻常的悲伤之美。
莫扎特的乐章又是乐式设计的杰作。
贝多芬所做的,是把音乐完全用作表现心情的手段,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
也正是这一点,使得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不得不把他当做一个疯人。
不错,他一生非常保守地使用旧的乐式,但是他给它们注入惊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产生于一定思想、信念的那种最高的激情,结果不仅打乱了旧乐式的对称,而且常常使人听不出在感情的风暴下竟还有什么乐式存在了。
他的《英雄交响乐》一开始使用了一个乐式(这是从莫扎特幼年的一个前奏曲里借来的),跟着又使用了另外几个漂亮的乐式。
这些乐式被赋予了巨大的力量,所以到了乐章的中段,这些乐式就全被不客气地打散了。
于是,在只追求乐式的音乐家看来,贝多芬是发了疯了。
他这么做,只是因为他觉得非如此不可,而且还要求你也觉得非如此不可呢。
这就是贝多芬之谜。
他有能力设计最好的乐式;他能写出使你终身受用不尽的乐式;他能挑出那些最枯燥无味的旋律,把它展开得那样引人,使你听上一百次也每次都能发现新东西:一句话,你可以拿所有用来形容以乐式见长的作曲家的话来形容他,但是他的病症,也就是不同于别人之处在于那激动人心的品质。
他能使我们激动,用他那奔放的感情左右我们。
一位法国作曲家听了贝多芬的音乐觉得不舒服,说:“我爱听了能使我入睡的音乐。
”是的,贝多芬的音乐是使你清醒的音乐,而当你想独自一个静一会儿的时候,你就怕听他的音乐。
懂了这个,你就从18世纪前进了一步,也从旧式的跳舞音乐前进了一步,不仅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也能懂得贝多芬以后最有深度的音乐了。
1、贝多芬,_________ 国伟大的音乐家。
著名作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中提到的“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所指的一类人是什么人?3、最后一段中,作者所说的“最有深度的音乐”是指那些音乐?4、作者认为贝多芬的音乐成为一个“谜”的原因是什么?(不超过32个字)5、怎样理解那位法国作曲家听了贝多芬的音乐觉得不舒服和他所说的话?6、简要说明巴赫、贝多芬、莫扎特的音乐有什么不同?(三)知者加速学习作者借助意象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选择一个意象,写一个你身边的人,字数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