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的探索教学设计
师夷长技以制夷教学设计
第三课第三框师夷长技以制夷执教者:董文华教材内容:教材主要介绍了在面对西方入侵的危机时,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为了挽救国家危亡所作的努力。
代表人物是林则徐和魏源,典型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
教学要求和重点难点: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地主阶级中“开眼看世界”的开明人士的思想和希望,“自强求富”的洋务派的政治主张,在感受地主阶级的爱国情感的同时,认识到封建君主专制的腐朽和地主阶级不能拯救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危机。
重点是洋务运动的内容,难点是洋务运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师】大家好!探索历史,关注社会,让我们一起进入历史与社会课堂。
一、联系生活,导出问题【师出示】上初中后,同学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小学时学习不如你的同学,到了初中后可能比你学习好了,遇到这种情况你会如何做呢?【生】相互比较,取长补短。
【师出示并导入】鸦片战争后,面对以前不如自己的西方国家,当时的清朝人该怎么做呢?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历史的天空。
二、探究中国落后原因,小组汇报救国良策【师出示】想一想:为什么鸦片战争中,英军仅用50艘舰船、3000名船员和4000名陆军,只以500人伤亡的代价,就击败了清王朝几十万大军?【生】2—3学生先作浅层回答【师出示小组探究要求】1、小组合作,讨论分析中国战败的深层原因。
○查找、阅读资料,结合前面课文,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既从战争本身,又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作综合比较。
(查找资料,小组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筛选、综合信息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理性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历史思维的发展。
)2、讨论救国良策。
○如果你处在那个时代,你会怎样改变这些弊端?(学生可能会从包括政治制度在内的先进的科技及政治思想等方面进行比较,在选择中引导学生理解地主阶级的局限性,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
)【生】4—6个小组汇报探究结果【师小结并承转】在面对西方入侵的危机时,地主阶级中的开明知识分子为了挽救国家危亡作了努力与尝试。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师夷长技以制夷》教学设计 人教版
《师夷长技以制夷》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4-3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教学中要求学生分析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说出魏源、林则徐的主张;能说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所处的时代、目的、主张、主要内容、结果以及简单评价。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搜集整理有价值的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手段、学习方法的运用,师生互动,使学生能清晰把握、触摸历史的脉络。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林则徐、魏源忧国忧民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感受中国西学之路的艰辛。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记住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目的、主要内容、结果。
教学难点客观评价洋务运动。
四、学情分析1.八年级学生好奇心、表现欲、求知欲强烈。
2.八年级学生渴望成功,需要成功的体验,适当鼓励和创造展示平台,学生会觉得很快乐。
3.学生对有悬疑、有争议的历史事件特别感兴趣;恰当选取相关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4.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如能搜集整理简单的资料、阅读教材并作简单地归纳等等。
五、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完成本节课的学案。
2.分组探究早期学习西方的人物林则徐和魏源,讲述他们在向西方学习方面的突出贡献。
3.分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教育、近代外交、社会生活组,搜集相关资料,展示洋务运动的成果。
六、教学准备自制课件ppt。
七、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1.资料搜集整理2.小组合作探究3.问答与辩论4.小组竞赛等多种教法学法的综合运用。
八、教学时间安排1课时。
九、教学流程1.课堂导入直接出示课题“师夷长技以制夷”(板书),检查预习情况,师:解释“师夷长技以制夷”,分析师夷长技和制夷之间的联系。
生: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抵制西方。
师夷长技是手段,制夷是目的。
师:找出标题中的关键字。
生:“师”和“技”。
师:此二字就是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
师夷长技以制夷说课稿
师夷长技以制夷说课稿
《师夷长技以制夷》说课稿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今天上课的内容: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师夷长技以制夷》出自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第十课时。
主要介绍的是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
这场运动是鸦片战争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当时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强国之路的第一次尝试。
因此本课内容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主阶级中“开眼看世界”的开明人士的思想和希望“自强求富”的洋务派的主张,认识封建君主专制的腐朽和地主阶级不能拯救中国;能运用史实全面地分析历史事物产生的必然性;能辩证地分析各种历史现象。
同时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洋务运动的概况,洋务运动的影响则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手段: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运用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三、说学情: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概括、判断的能力,但这些能力还不够高,仍需教师的引导。
四、说教学程序:
提问导入:为什幺鸦片战争中国会战败?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设计了一组漫画来补充课本内容,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同时漫画的设计也能。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历史教案范文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历史精选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师夷长技”的背景、内容及影响,掌握维新变法的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概括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师夷长技”与维新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师夷长技”的背景、内容及影响;掌握维新变法的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师夷长技”与维新变法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师夷长技”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师夷长技”的内容及影响。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总结“师夷长技”对中国近代化的意义。
4. 课堂讲解:详细介绍维新变法的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5. 史料分析:分析“师夷长技”与维新变法之间的联系。
6. 总结提升: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师夷长技”与维新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爱。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六章:“师夷长技”的实践与影响学习洋务运动中的代表性技术和工程,如江南制造局、北洋舰队等。
探讨“师夷长技”对近代中国经济、军事、教育等领域的影响。
2. 第七章:维新变法的兴起详细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主要改革措施。
分析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如变法图强、君主立宪等。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历史教案范文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历史精选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以及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寻求变革的历程。
(2)掌握“师夷长技”的思想内涵,以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3)掌握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师夷长技”思想的形成背景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2)运用比较法,分析维新变法与传统变革的区别,认识维新变法的先进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师夷长技”思想的形成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2)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 教学难点:(1)“师夷长技”思想在实践中的局限性。
(2)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引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寻求变革的历程。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师夷长技”的思想内涵,分析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3. 合作探讨:4. 课堂讲解:讲解“师夷长技”思想在实践中的局限性,以及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
5. 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对“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的认识,以及对自己所学知识的感悟。
四、课后作业:1. 请简要概述“师夷长技”思想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2. 分析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
3. 结合所学,谈谈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地图和多媒体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师夷长技”和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
2. 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不期的改革措施,突出维新变法的特点和意义。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学设计
《从划帀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学设计■杨立萍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人类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的革命运动无不是以思想解 放为前提的。
中国近代史上每一次重大的飞跃都与先进的中国人在思想领域的探索息息相关。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强调高中 历史教学要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地 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空间,帮助学生健 康发展,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要有利于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 践能力。
一、教学理念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特别强调 普通高中历史课要依据历史学科的特 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尤其是 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并 使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增强历史洞察力 和历史使命感,要遵循高中历史教学 的规律,关注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现实 生活,培养学生“古为今用”的时代责 任感。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是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和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人 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18年7月甘肃 第2次印刷,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 教科书历史3必修第五单元近代中国 的思想解放潮流中的第十四课。
第十四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 变法》介绍了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 人从睡梦中惊醒,向西方学习救国救 民的渐进过程。
深刻体会近代中国人 学习西方的艰难历程及其与救亡图存 的紧密关系,体验先进人物的忧国救 民情感;认识人生价值的实现不仅取 决于个人志向和奋斗,也受社会条件 制约。
今天,社会主义制度为人生价值 的实现提供广阔的空间,青年学子奋 斗进取的精神应该发扬光大。
所以本 课内容有很大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和 个人励志功能。
(二)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分析本课抽象的思想观点较多,对于 抽象思维能力还有所欠缺的高一新生 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教 师要通过创设情境、设计问题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 过归纳和演绎的方法,通过合作交流 的方法,自主探究英国民主政治发展 的艰难历程,从而提高历史思维的能 力,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案师夷长技以制夷
八、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课前展示学习目标问:这是前段时间热播的穿越剧,同学们知道女主角穿越到了哪个朝代吗?生:清师:对,清是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那个四阿哥雍正以及他的后代乾隆和道光,是如何看待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呢?请同学们看材料。
学生:读材料思考,师总结师:看了这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想法?狂妄自大,愚昧无知。
皇帝是这样,当时唯皇帝命是从的臣民也是愚昧无知,对外部世界缺乏了解,以天朝上国自居。
【讲授新课:】师:过渡:然而正是这么一个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王朝,却在鸦片战争中彻底输给了他们认为的蛮夷之邦——英夷,最终被迫屈辱求和。
展示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内容给学生看,激发学生的愤慨洋务运动的背景1、民族危机---鸦片战争的失败(板书)师:如此屈辱的条约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冲击,引起了人们的反思,正如这本书中记载的.鸦片战争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象就是西洋人坚船的迅速,利炮的声势……两千年来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头脑里开始动摇了。
”——陈旭麓(lu)《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师:两千年来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头脑里开始动摇了。
你觉得他们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生:想要了解西方,向西方学习等2、新思想的萌发师:承转:对!一些开明的知识分子开始主动关注外部世界,了解西方各国情况。
林则徐和魏源就是其中的两个典型代表。
(1)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师:设问:你知道林则徐为什么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吗?他做了什么事?请看课本P69第二段回答。
生:在禁烟和抗英斗争期间组织人员搜集、翻译外文书报,购买西方的船只和大炮并加以仿制。
师总结:林则徐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2)魏源和《海国图志》展示材料:“不善师(拜师,学习)外夷者,外夷制(控制,对付,制约)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夷:指蛮夷,当时清朝把西方国家称之为蛮夷 ) “夷之长技(指西方列强的先进工业,武器)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详细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详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开眼看世界1。
背景2。
代表人物及主张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
目的2。
洋务派和顽固派的论争3。
洋务思想及结局三、维新变法思想1。
早期维新思想2。
维新思想代表人物及主要主张3。
维新思想的结局重点:“师夷”与“制夷”的关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所处的历史背景。
【教学方法】本节课可采取提问、史料阅读、编排历史剧、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以及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课前布置作业:(1)课前预习,分组讨论。
(2)探究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3)制作封建顽固势力与维新派论战内容对照表,编排辩论历史剧。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师: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上一单元学过的内容。
出示:19世纪初西欧自然科学成果图片。
师:三这些都是反映19世纪初期欧洲情况的图片,通过观看,我们体会到此时欧洲情况如何?回答:自然科学、工业革命等师:此时的欧洲国家正在迅速崛起,自然科学飞速发展,已经完成工业革命,那么同一时期的中国是怎样的情况呢?回答:政治:腐败;经济:自然经济;军事:军备废弛;对外:闭关锁国等师:通过前面的比较不难看出,中西方之间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就必然会导致什么现象出现呢?答:西方列强侵华(鸦片战争)师:对,鸦片战争隆隆炮声,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洋枪洋炮的震撼下,开始感受到中国的落后,于是他们“开眼看世界”,在中国掀起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初中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师夷长技以制夷》名师教学设计 人教版
《师夷长技以制夷》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4-3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教学中要求学生分析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说出魏源、林则徐的主张;能说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所处的时代、目的、主张、主要内容、结果以及简单评价。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搜集整理有价值的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手段、学习方法的运用,师生互动,使学生能清晰把握、触摸历史的脉络。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林则徐、魏源忧国忧民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感受中国西学之路的艰辛。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记住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目的、主要内容、结果。
教学难点客观评价洋务运动。
四、学情分析1.八年级学生好奇心、表现欲、求知欲强烈。
2.八年级学生渴望成功,需要成功的体验,适当鼓励和创造展示平台,学生会觉得很快乐。
3.学生对有悬疑、有争议的历史事件特别感兴趣;恰当选取相关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4.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如能搜集整理简单的资料、阅读教材并作简单地归纳等等。
五、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完成本节课的学案。
2.分组探究早期学习西方的人物林则徐和魏源,讲述他们在向西方学习方面的突出贡献。
3.分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教育、近代外交、社会生活组,搜集相关资料,展示洋务运动的成果。
六、教学准备自制课件ppt。
七、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1.资料搜集整理2.小组合作探究3.问答与辩论4.小组竞赛等多种教法学法的综合运用。
八、教学时间安排1课时。
九、教学流程1.课堂导入直接出示课题“师夷长技以制夷”(板书),检查预习情况,师:解释“师夷长技以制夷”,分析师夷长技和制夷之间的联系。
生: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抵制西方。
师夷长技是手段,制夷是目的。
师:找出标题中的关键字。
生:“师”和“技”。
师:此二字就是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历史教案范文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历史精选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师夷长技”的背景、内容及影响,理解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意义。
2. 使学生掌握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历史意义。
3.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论证史实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4. 引导学生认识“师夷长技”与维新变法之间的联系,理解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1. “师夷长技”的背景与内容:鸦片战争后,清朝面临列强侵略,有识之士开始反思,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以强国富民。
2. “师夷长技”的影响:引发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为后来的维新变法奠定了基础。
3. 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梁启超等主张变法救亡图存。
4. 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推行洋务运动,提倡科学、民主、法治,改革教育、军事等。
5. 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6. 维新变法的历史意义: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清朝面临的民族危机。
2. 讲述“师夷长技”的背景与内容,分析其影响。
3. 过渡到维新变法运动,讲述其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
4. 分析维新变法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师夷长技”与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内容、影响等。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师夷长技”与维新变法之间的联系。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
4. 史料教学法: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史料,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讨论、作业等。
2. 考试成绩:考查学生对“师夷长技”与维新变法的知识掌握程度。
3. 综合素质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史料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近代史》等相关教材。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地主阶级探索 复习教案--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房山学校教案2021 至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第1册科目:历史年级:高三任课教师:任课班级:历史3.4.5课题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二轮复习——地主阶级探索课型复习课授课日期2.21—2.25教学目标1.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3.认识社会各阶层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4.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5.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学重点 1.认识先进中国人抗争与探索的重大历史事件2.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 1.社会各阶层为挽救危局意义及局限性2.三民主义及辛亥革命评价评价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总体归纳近代史的分期及特点课堂展示:问题串:1. 怎样理解李鸿章的话,中国,出路在何方?材料:“中国遇到了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中国处在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李鸿章学生根据所学,与老师一起完成所有PPT的内容,最后完成如图所示的框架。
学生总结回答:近代中国西方列强侵略中国领土总结:1.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2.1858《瑷珲条约》割占割占的60多万平方公里3.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的40万平方公里总体感知认识近代史,认识七本框架。
学生通过问题回顾列强侵华史史实,与本节课进行衔接。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2.先进中国人进行了那些探索?3.分阶段复习先进中国人先后起来挽救国家危亡教师提问:先进中国人进行了哪些探索?请同学们按阶级答题现在请同学们将以上3张PPT的内容浓缩在一张时间轴上,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一、开眼看世界教师出示材料。
学生依据材料梳理“开眼看世界”知识材料一:背景类4.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的44万平方公里5.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和以后五个议定书割占7万平方公里学生回答: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五四运动中共一大中共二大中共三大国民大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材料二:背景类鸦片战争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象就是西洋人坚船的迅速,利炮的声势……在两年多时间里,中国调动了10多万军队,先后有1名总督、2名提督、7名总兵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
高中历史_第十四课 以“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指导意见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感受林则徐等有识之士敢于面对现实、冲破藩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开拓精神和创新勇气;增强爱国意识和现代化意识。
三维目标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教学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课前准备提早一周左右,请学生收集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以及当时反对派的史料,重点收集其代表言论,史学界对他们的评论。
课堂教学设计导入: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观看一组图片。
我们当代人绘制的一幅《世界地图》。
它反映出我们当代人对世界的认识。
结合我们所学的地理、历史知识,哪位同学可以描述下我们当今的世界状况?圆球形——七大洲(欧亚非、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四大洋——美洲有个强大的美国、欧洲有一系列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落后一些的非洲;俄罗斯,日本,中国;中国古人心目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明末1613年章潢《四海华夷总图》哪位同学可以描述一下?有什么样的特征?方——大地是方的,大地之外环绕着一圈海,大海之中点缀着一些岛屿;中国在哪儿?——华夏,大地的中心,文明程度最高,天朝上国——附属国——蛮夷之地。
“天下”简化图——以华夏为中心,华尊夷卑的观念充斥其中。
这种认识本身就表明:我们对外部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茫然无知,而且我们还一直自以为是,坚持华尊夷卑。
那么此时的世界又是什么样的,观看视频《大国崛起》认识此时的西方正在迅速崛起,尤其是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已成为井底之蛙,落后于世界潮流。
我们中国人是如何一步步从华尊夷卑的天下体系中摆脱出来,又怎样一点点积累形成对西方完整而深入的认识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的学习设计 - 副本
第14课“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环节一:辅助环节(1分钟)【课程标准】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学习目标】--笔记1.了解和掌握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2.理解”中体西用“的内涵2、掌握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民主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基本活动环节二:自主学习(10分钟)任务一:阅读教材第一子目“看眼看世界”了解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3分钟,提问)提示:背景、特点任务二:阅读教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了解其产生的背景、目的、时间和结果(3分钟,提问回答)提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内涵参照《优化设计》第52页任务三:阅读教材第三子目“维新变法”了解维新思想产生的背景、思想主张及影响(3分钟,提问回答)环节三:后教点播(10分钟)1、早期维新思想与康梁维新思想的区别早期维新思想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没有付诸行动。
康梁维新思想不仅提出了改革的具体方案,还为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历史依据,使变法思想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与挽救民族危亡相结合,迅速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易错提醒]抵抗派与洋务派都主张“师夷长技”,但二者之间在学习的目的、内容等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别,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其目的是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
而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其目的是效仿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具体措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抵抗列强的经济侵略,维护清朝统治。
2、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
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欤?——郑观应《盛世危言》虽说“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
获奖选登 《师夷长技以制夷》教学设计
2009年广东省初中历史与社会说课(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作品《师夷长技以制夷》教学设计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石厦中学 甘立杰一、课程标准4-3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教学中要求学生分析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说出魏源、林则徐的主张;能说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所处的时代、目的、主张、主要内容、结果以及简单评价。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搜集整理有价值的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手段、学习方法的运用,师生互动,使学生能清晰把握、触摸历史的脉络。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林则徐、魏源忧国忧民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感受中国西学之路的艰辛。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记住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目的、主要内容、结果。
教学难点客观评价洋务运动。
四、学情分析1.八年级学生好奇心、表现欲、求知欲强烈。
2.八年级学生渴望成功,需要成功的体验,适当鼓励和创造展示平台,学生会觉得很快乐。
3.学生对有悬疑、有争议的历史事件特别感兴趣;恰当选取相关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4.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如能搜集整理简单的资料、阅读教材并作简单地归纳等等。
五、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完成本节课的学案。
2.分组探究早期学习西方的人物林则徐和魏源,讲述他们在向西方学习方面的突出贡献。
3.分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教育、近代外交、社会生活组,搜集相关资料,展示洋务运动的成果。
六、教学准备自制课件ppt。
七、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1.资料搜集整理 2.小组合作探究 3.问答与辩论 4.小组竞赛等多种教法学法的综合运用。
八、教学时间安排1课时。
九、教学流程1.课堂导入直接出示课题“师夷长技以制夷”(板书),检查预习情况,师:解释“师夷长技以制夷”,分析师夷长技和制夷之间的联系。
生: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抵制西方。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学设计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学设计(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并在此基础上探究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2)通过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情境m体验-探究-感悟"教学模式.鉴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必修一和必修二模块中有关政治和经济史的内容,所以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创设具体的情景,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逐步探究.在此模式下,体验互动,学生分组活动:课前,将学生分成四个调查小组:第一组m地主阶级抵抗派、第二组m洋务派、第三组m早期维新派、第四组m康梁派小组,各自收集相关人物的有关材料,包括他们的观点和具体行为,最后选派中心发言人总结陈词(形式不限).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调查,收集资料,参与互动,锻炼学生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肯定学生的成果,并加以适当补充.(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艰难历程及其与救亡图存的紧密联系,体验先进人物的忧国忧民的思想,MBT shoes,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2)使学生认识人生价值的实现不仅取决于个人志向和奋斗,也受社会条件的制约,今天社会主义制度为我们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奋斗进取的精神不能改变.(3)三、重点和难点(4)1重点:"师夷"与"制夷"的关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5)2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是难点,之所以将其确立为难点,主要是因为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必修一和必修二模块的知识,它和列强侵华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一难点主要通过教材和相关材料让学生活动探究,教师总结.(6)四、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组织课堂教学(7)五、设计思路(8)第五单元的主题是"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中国文化伴随着列强的炮火,西学的浪潮和清王室的衰微,同政治、经济一样,艰难地走上近代化的征程.在探索的过程中,人们每前进一步,都会经历新旧文化的强烈交锋.(9)本课的学习力图让学生掌握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艰难历程.由于前面必修Ⅰ、Ⅱ对相关政治、经济的学习,因而学起来难度不大,故本课的教学更多地采取展示资料、问题探究、情境再现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进行学习,最后达到感悟升华,对本课内容形成总结的认识.(10)六、教学过程(11)【创设情境.新课导入】:播放幻灯:两种文明的碰撞(12)对比中西方近代前夕的历史,浮现出这样的画面mm(13)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14)农业文明的夕阳与工业文明的朝霞(15)当东方人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陶醉在田园牧歌式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头已经响声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16)材料一1559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官员在《会典》书籍上查不出有意大利这个地方,就坚决否认世界上有意大利.幸而《会典》上有大西洋国,于是利玛窦只好自封为大西洋国民.(17)材料二因为许多洋人不肯向中国官员下跪,于是许多中国人便认定洋人的腿弯不了,倒下就站不起来.(18)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19)说明当时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无知,不了解世界形势的发展.(20)伴随着列强的炮火、西学的浪潮和传统文化的衰微,中国文化同其政治、经济一样,艰难地迈上了近代化的征程.(21)在长达100多年的探索过程中,人们每前进一步,都会经历新旧文化的激烈交锋.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交汇、碰撞.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摆脱隔绝状况,逐渐踏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文化历程.(22)学生齐读:龚自珍《己亥杂诗》(23)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24)投影课题(25)碰撞嬗变抉择突破(26)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戊戌变法(27)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一败涂地,颜面尽失,不得已向蛮夷之邦mm英夷,屈辱求和.这场战争给古老的中国带来巨大的冲击,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在严峻的现实面前,率先惊醒,开始摆脱与西方隔绝的状态,逐渐走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历程.(28)【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嬗变篇一、西学东渐师夷制夷(29) 1.开眼看世界的背景(30)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新思潮的萌发和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联系起来,从整体上把握和加深对近代思想开始发展原因的理解.(31)2、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看到了什么(32)学生回答后,教师[多媒体呈现]林则徐《四洲志》相关资料.(33)体验互动,学生分组活动:第一组m地主阶级抵抗派(34)议题: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35)《四洲志》和《各国律例》;仿制船炮,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林则徐提倡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开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36)温家宝总理曾经引用林则徐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反映了林则徐一心为国家安危,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无私无畏精神.(37)魏源的照片,《海国图志》的图片及相关资料.(38)课堂设问:材料表达了作者怎样一种思想这一新思想含义是什么(39)设问意图:通过对材料的阅读,掌握林则徐、魏源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思想主张及影响.(40)教师总结: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有识之士被西方的洋枪洋炮惊醒,开始睁眼开世界."开眼看世界"是近代西学东渐的第一步,重要代表人物是林则徐和魏源等人.他们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研究、介绍世界知识,这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41)3、意义(影响)(42)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43)你觉得早期先进的中国人冲破藩篱,睁开眼睛,看到的是怎样的世界全面吗(44)mm他们看到了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不全面.(45)结论:当长期闭目塞听的中国人睁开眼睛看清世界的时候,他们看到的世界是:中国的制度是先进的,西方的技术是先进的.所以睡眼腥松的中国人面前的世界是模糊的.(46)过渡:(47)但中国的统治者仍然夜郎自大,(48)这种观点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响应.(49)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hh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50)蒋廷黻《中国近代史》(51)"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后,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如李鸿章说:(52)"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hh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hh"(53)从而过渡到下一个环节.(54)抉择篇(55)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56)(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57)1、背景(58)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经济侵略加剧,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清朝政局内忧外患.(59)1、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洋务派又是如何向西方学习的有何阻力结果如何(60)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61)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立国的根本,西方的近代文化是巩固根本的手段,实质:在不动摇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的目的.(62) 3.抉择:"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洋务运动(63)(模块链接:必修2第2单元第1课第29页)(64)洋务运动内容:创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等.(65)4、"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有着怎样的历史地位?(66)n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在洋务派倡导下出现了,(67)n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新式学校,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68)但是,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使洋务派"自强"的迷梦破灭,"中体西用"的思想也失去原有的意义.(69)体验互动,学生分组活动:第二组m洋务派(70)议题:悲情李鸿章(71)阅读材料:(72)"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等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73)(74)请回答:(1)材料中的破屋子指的是什么(75)(2)裱糊匠指的是哪些人(76)(3)裱糊匠们用什么"材料"东贴西补(77)(4)你认为"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的因素是什么(78)叙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地主阶级进行道路选择的前提,也就是说他们总想把西方先进的军事、经济技术来稼接到落后的社会制度上来,这种努力是注定会失败的.从而过渡到维新变法.(79)突破篇三、突破中体维新变法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上层是如何向西方学习的维新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三)维新变法思想1、早期维新思想①背景: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是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传入,是早期维新思想的来源.[多媒体呈现]郑观应《盛世危言》:"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hh育才于学堂,论证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hh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郑观应体验互动,学生分组活动:第三组m早期维新派议题:早期维新派为何会从支持洋务派到与之分道扬镳?在洋务运动已经暴露出种种弊端,洋务派仍坚持"中体西用"也不面对现实,早期维新派则从"中体西用"转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辨析洋务派与早期维新派的差异.教师强调:在深化认识洋务思想及洋务运动利弊得失的基础上,早期维新派必然要从洋务派中分裂出来.早期维新派在思想启蒙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之后,影响更深远更猛烈的维新思潮将西学东渐推向新的高潮.归纳: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及主张背景①洋务运动的展开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代表人物经济思想文化思想政治思想评价:早期维新思想代表着一种舆论和思潮的萌发,为维新变法思想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局限性:一是没有完整的理论,二是没有付诸行动.过渡:早期维新派提出的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2.改革政体的尝试mm康梁的维新思想师生齐读:《日落紫禁城》,以烘托课堂气氛.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历史在这里沉思世纪末的落日,王朝的落日,文明的落日.不经意间,眼角里滑落一行浊泪悲哀!抑或是感动!设问:有哪些核心因素推动了维新运动的深入发展?得出结论: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刺激过渡:岁月如逝,到了19世纪90年代,中国似乎清醒了,因为他们看到的世界比原来清淅多了.由此,假如你是19世纪末期的一位资产阶级爱国者,你觉得怎样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mm既要政治变革,又要救亡图强.两者结合起来.看看康梁谭领导的维新运动吧.2、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是如何将维新思想付诸行动的有何阻力结果如何康有为:开设学堂(万木草堂),撰写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宣扬维新思想.【思考】顽固派指责康有为采用"移花接木"的办法来宣传变法维新,你对此如何评价?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把西方政治学说蒙上一层儒学的外衣.其目的是利用儒家的权威来宣传变法的合理性,从而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它既反映了康有为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挑战的精神,及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也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而导致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探究:梁启超的维新思想周邦虽旧,其命维新《诗经》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mm梁启超《变法通议》梁启超:宣传民权思想和君主立宪制,科举改革探究:严复的思想:系统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和进化论.《天演论》出版以后,不上几年,便风行全国,竟作了中学生的读物了.hh在中国屡次战败之后,在庚子辛丑耻辱之后,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等术语都渐渐成了一班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还有许多人爱用这种名词做自己或儿女的名字.mm胡适学生主导体验互动,学生分组活动:第四组m康梁派小组,课前分组合作,自学课文,归纳维新派观点及作用;搜集相关资料,制作论战内容对照表,编排辩论历史剧,虚拟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的场面.创设情境:时间:1898年1月24日下午三点;地点:总理衙门西花厅;人物: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封建顽固势力(李鸿章、荣禄).在引导学生归纳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各自观点及其对封建思想的冲击、近代思想解放的贡献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制作论战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表演小剧目形式在课堂上展开辩论.小品:荣禄"问话"康有为(四位同学扮演)媒体展示:《荣禄"问话"康有为》画面道具:三张椅子,一张桌子,三个茶杯旁白:光绪决定召见康有为后,1898年1月的一天,康有为先被请到总理衙门"问话",出席问话的有光绪的教师翁同龠(he)、军机大臣荣禄(边讲边指着扮演的同学做介绍)(翁、荣依次坐好)学生A:康有为到!康:(学生B扮,依次作礼):"叩见荣大人,叩见翁大人,"翁:(学生C):"康先生坐"荣禄:(学生D)(气势汹汹对康说):"你老是变呀变的,你知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翁:"大人请息怒,让他慢慢说吧."康:"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的领土的,今天,祖宗的领土都保不住了,祖宗那法还有什么用呢"祖宗之法"必须随时因革,无百年不变之法"翁:"言之有理!"荣:"什么言之有理,一派胡言乱语,宁可亡国,不可变法"康:"荣大人这话欠妥了,就拿总理衙门来说,祖宗的法里并没有,是最近这些年要跟洋人打交道,才新设立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得跟着变!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强,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早一日变计,早一日转机"翁:"听了康先生一番话,胜读士年书啊,老夫茅塞顿开呀!"荣:"哼!我看没有老太爷的话,你就是孙悟空,也变不了!走着瞧吧!"旁白:这次问话后,翁同龠向光绪作了汇报,几天后,光绪在颐和园勤政殿第一次召见了康有为.(媒体:光绪召见康有为画面)指屏幕告诉同学们:这就是在颐和园勤政殿,当时光绪召见康有为的情景.这次和康有为见面后,光绪终于下定决心,实行变法.设计意图:以情境的再现引起学生的兴趣.3、维新变法思想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有何作用?这次变法虽然很快就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课堂小结强调:西学东渐是一个不断探索、艰难渐进的过程,就各阶段而言,这些主要观点都有一定进步性,对当时的西学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有时代的局限性,因而,我们应科学地对待.感悟历史.情感升华过渡:自鸦片战争以来到20世纪初期这一历史阶段中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追求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与繁荣,向西方学习,寻求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因本课内容复杂,很难在一节课中面面俱到,因此我选择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提到的较感兴趣的几个问题,同时这些问题和教材联系比较紧密,此问题的提出能引导学生对本课重难点知识的把握:1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个主题:中国向何处去?一个方向:向西方学习,向现代化过渡三个阶段:①学器物(林则徐、魏源;洋务派)②学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③学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陈旭麓: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墙里开花墙外香】1841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了著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海国图志》可以算是中国最早的全面介绍世界各国地理、历史以及科技、经济发展状况的书籍,它使得中国人对世界的认知终于有了一次质的改变.魏源也成为引领国人放眼世界为数不多的几位先行者之一.但是这本书在中国当时没什么影响,反而传到日本去了.日本人从这本书了解到现在的世界是什么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这本书翻刻了25版,这本书对日本后来的明治维新,起了很大的思想启蒙作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变强大了,反过来侵略了中国,这确实是个历史的悲剧啊.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mm《大国崛起》周兴旺先生说:"魏源扮演了两大角色:他是黄昏时的猫头鹰,理性地预告了天黑后的凄凉;他是黎明前的云雀,清脆地预告了天亮后的雾霭今年是魏源逝世150周年,岳麓出版社准备再版魏源和《海国图志》.如果你是岳麓出版社的发行人员,结合今天对魏源和《海国图志》的了解,以及你对新思想的理解,请你用一句最精炼的语言为《海国图志》写一句宣传词.教师示范:开新思想之先河,前无古人;创师外夷之长技,后有来者备课反思:本教学设计是基于近代思想史专题、运用我在新课程中探索的"情境-体验-探究-感悟"教学模式的尝试.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四个实施步骤,重新整合教材内容,使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掌握中国近代思想史发展的脉络和演进规律,掌握学习思想文化史的方法,把握"救亡图存"与"近代化"之间的关系,为本单元后两课内容乃至整个文化史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课设计注重对历史材料的运用,着重于学生的主体参与与探究活动,以充足的史实材料作铺垫,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并尝试指导学生以编排历史剧的形式进行角色扮演,组织课堂辩论.期望学生在此过程中提高辨析能力,锻炼思维能力,培养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力和组织策划能力,同时深刻理解、切实体验历史.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必修1、必修2和必修3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和融会贯通的学习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附历史必修三师生互动体验课堂小组活动记录表小组名称:小组长:记录员:总结发言人:议题:日期:组员姓名活动记录小组观点总结教师点评注:本教学设计参考了吕准能老师的教学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的探索
教学要求: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地主阶级中“开眼看世界”的开明人士的思想和希望“自强求富”的洋务派的政治主张,在感受地主阶级的爱国情感的同时,认识到封建君主专制的腐朽和地主阶级不能拯救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危机。
重点是洋务运动的内容,难点是洋务运动的影响。
导入
案例1:林则徐和魏源的主张。
讲林则徐故事,阅读材料,比较林则徐和魏源对待西方的态度同前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林则徐是很多学生都有所了解的,可让学生来讲述林则徐的故事,一可增添课堂气氛;二可作为分析问题的背景材料。
教学中应侧重分析变化的原因,从中感受到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二)案例2:洋务运动。
你认为,外国列强有哪些是比我们先进的?如果你是地主阶级的开明一员,又会选择哪些来学习呢?
阅读课文,说说图片《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留美儿童》、《同文馆》等。
学生在阅读课文并应用相关信息解读丰富的图片信息,能发挥多媒体优势,增添学习趣味,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合作探究
阅读课本68页小字说说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
当西方各国先后建立主义制度,进行革命,发展经济,壮大国力的时候,清王朝,仍沉浸在古代的辉煌中,朝廷、国家经济实力贫弱,与资本主义列强的强大的军事优势相比,自然处于的地位。
自主学习
1、开眼看世界
――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提出“”,主张学习西方的长处,以抵抗西方的侵略
【合作探究:林则徐和魏源对待西方的态度和前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不同之处:闭关锁国时期、西方国家;鸦片战争后学习西方先进的。
产生变化的原因:在于鸦片战争失败的残酷现实,使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才能制夷,只有学习西方先进和政治思想,倡导实行社会变革,中国才有出路。
自主学习
2、洋务运动:
(1)时间:19世纪年代――年代
(2)代表人物:、、――地主阶级洋务派
(4)口号:、
(3)内容:
A、以“”为口号,创办工业,训练。
建
立、、三只海军。
B、以“求富”为口号,创办轮船、铁路、电报、采矿、纺织等工业。
1872年,是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民用企业,也是中国近代第一家新式航运企业
C、兴办新式,派遣,培养洋务人才
1862年在北京设立,是中国最早的新式学堂
1861年设立,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正式外交机构
(4)破产:,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合作探究
洋务派是否实现了他们的目标?洋务运动发挥了什么作用?。
作用:经济上:
人才上:
作业:作业本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