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生理学基础系列课件之四(一)血液循环心脏电生理

合集下载

生理学ppt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

生理学ppt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

心肌细胞类型与特点
工作细胞(心房肌、心室肌)
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是心脏进行泵血活动的主要细胞。含 有丰富的肌原纤维和线粒体,但仅有少量的肌浆网。
自律细胞
具有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包括窦房结、房室交界、 房室束及其分支等部位的细胞。这类细胞的肌原纤维较少, 而缝隙连接数量较多,有利于电冲动的迅速传播。
01
02
03
04
维持生命活动
血液循环为全身各组织和器官 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保证机
体正常生理功能的进行。
调节机体功能
通过血液循环,神经和体液调 节因子得以迅速传播到全身, 对机体功能进行精确调节。
防御功能
血液中的白细胞和抗体等免疫 成分能够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
侵,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凝血功能
当血管受损时,血液能够在短 时间内凝固,防止大量失血。
组织液生成与回流机制
组织液生成
组织液是血浆从毛细血管壁滤过而形成的,其生成量主要取决于有效滤过压和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效滤过压是指 促进超滤的动力和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毛细血管通透性则受到血管活性物质和炎症反应等因素的影响。
组织液回流
组织液生成后,大部分经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吸收入血,小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组织液回流的动 力主要来自于毛细血管血压和组织液静水压之间的压力差,同时淋巴系统在组织液回流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血压低、血流量大
肺部血管阻力小,血压相对较低,但血流量大,以满足气体交换 பைடு நூலகம்需求。
血管壁薄、弹性差
肺部血管壁较薄,弹性纤维较少,因此血管弹性较差。
存在肺动脉高压现象
在某些情况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会出现肺动脉高压现象。

生理学课件 第四章 血液循环(一)

生理学课件 第四章 血液循环(一)

二、普肯野细胞的跨膜电位
1、与心室肌细胞的区别
① 2期电位历时较短
② 3期复极结束时膜电位所达到的最低值称为最大 复极电位
③ 4期膜电位不稳定,具有自动除极的能力
1
0mv
2
阈电位 最大复极电位
0
3
4
2、形成机制
0~3期:同心室肌细胞 4期:Na+内流逐渐增强,K+外流逐渐衰减,能够 自动发生除极化,达阈电位水平时爆发新的动作电 位。
➢ 一个段 ST段: QRS波群终点到T波起点,代表心室各部
分均处在去极化状态
1、心室肌动作电位与骨骼肌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是: A.前者去极化速度快 B.前者有较小的幅度
√ C.前者复极化时间短暂 D.前者动作电位时间持续较长
E.前者有超射现象 2、形成心室肌动作电位平台期的离子流包括: A. Na+内流,K+内流 B. Ca2+内流,K+外流 C. K+内流,Ca2+外流
产生一次新的AP 原因: 大部分Na+通道恢复到备用状态
3. 超常期: 时间:复极至-80mV → -90mV 特点:兴奋性高于正常,阈下刺激即可产生一个新
的AP 原因: Na+通道基本恢复到备用状态,且膜电位与
阈电位间差距小
注意: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虽能产生AP,但 因钠通道尚未完全恢复,所以产生的AP幅度 和速度较小,时程较短,兴奋的传导速率较慢。
心室肌 ( 1m/s ) 传导时间
心房内---房室交界---心室内 (0.06s) (0.1s) (0.06s)
➢ 房-室延搁 兴奋通过房室交界区时,传导速度显著减慢,使 兴奋在此延搁一段时间,称为房室延搁
➢ 房-室延搁的意义 使心房收缩完毕后心室才收缩,避免心房和心室 收缩重叠,有利于心室的充盈和射血。

生理学ppt-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

生理学ppt-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

‖‖‖


产生AP 绝对不应期 局部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


兴奋性正常 兴奋性无
兴奋性低 兴奋性高
有效不应期:0期至-60mV,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相对不应期:-60mV至-80mV,阈上刺激 可产
生AP,随膜电位增大,兴奋性回升。 超常期:-80mV至-90mV,阈下刺激即可引起兴奋,
心排出量= 搏出量 × 心率
24
心排出量不与体重成正比,而与体表面积 成正比。以单位体表面积(m2)计算的心 排出量称为心指数。
单位:L/(min﹒m2) 静息心指数:机体在安静和空腹状态下的
心指数。
25
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 百分比。
反映心室收缩泵血的能力。 健康成年人约为55%~65%。
第四章 血液循环
1
1.掌握:心率、心动周期的概念和心脏泵血的过 程;影响心排出量的因素;心肌细胞的 分类、心室肌细胞的生物电及其形成机 制;心肌的生理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动 脉血压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静脉血压 及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微循环的组成、 通路及其功能、调节;减压反射;全身 性体液调节。
2.熟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组织液生成与回 流;局部性体液调节;冠脉循环的特点。
特 音调低沉 点 持续较长
音调高清 持续较短
心室肌收缩和房 动脉瓣关闭;
成 室瓣关闭的振动;射血突停导致
因 射血大动脉扩张,大动脉和心室
产生旋涡
壁振动
音调低浊 音调低沉
持续较短 持续较长
心室充盈减慢,心房强烈
流速突变导致 收缩,挤
室壁及瓣膜振 血击撞室


标 心室开始收缩 心室开始舒张 志 (心尖区) (动脉瓣区)

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医学PPT课件)

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医学PPT课件)
增大而增大
异长调节:通过改变心肌初长度引起心肌 收缩力改变的调节
(4)心室功能曲线(Starling曲线)
心肌初长度与主动张力间的关系
分析: A.初长度=2.0~2.2um
粗细肌丝最佳重叠 — 最适初长度
B. < 2.0~2.2um ? > 2.0~2.2um ?
(4)心室功能曲线(Starling曲线)
4、心音(heart sound)
1、定义:心肌收缩、瓣膜启闭、血液流速改变形
成涡流、血液撞击心室壁和大动脉壁
2、组成:每个心动周期中有4个心音
第三心音:部分健康儿童和青年人 第四心音:心房音(异常剧烈收缩)
特征
频率 振幅 时程
机制
S1
低 高 长 房室瓣关闭
S2
高 低 短 半月瓣关闭
意义Βιβλιοθήκη 标志心室收缩的开始 标志心室舒张的开始
N:55%~65%
意义:是评价心功能较为客观的标准
2.心脏做功量:内功、外功
心肌耗氧量
心脏的效率:外功占心脏总能量消耗的百分比
(1)每搏功:心室收缩一次做的功 =搏出量×射血压+血流动能(可忽略)
左室搏功=搏出量× 血流比重× (平均A压-左心房平均压)
(2)每分功:心室每分钟内收缩射血做的功 =每搏功×HR
反映房室瓣功能
反映半月瓣功能
二、心脏泵血功能评定
1.输出血量
(1)每搏输出量/搏出量 (stroke volume,SV): 一侧心室每收缩一次 所搏出的血量 安静时N:60~80ml 平均70ml
(2)每分输出量/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搏出量×HR 安静时N:4.5~6.0L 平均5.0L

生理学血液循环ppt课件完整版

生理学血液循环ppt课件完整版

组织细胞。
03
带走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和二
氧化碳。
04
维持内环境稳态,如调节体温
、pH值等。
05
传递激素、免疫物质等生物活
性物质。
06
血液循环系统组成
01
02
03
心脏
作为泵血器官,推动血液 在血管中流动。
血管
包括动脉、毛细血管和静 脉,分别负责输送血液至 全身、进行物质交换和回 收血液。
血液
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具 有运输、调节、防御等功 能。
05
血液循环过程详解
体循环途径和意义
体循环途径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分支 →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属支 →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体循环意义
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 组织器官,同时将代谢废物和二 氧化碳带回心脏。
肺循环途径和意义
肺循环途径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 静脉→左心房。
肺循环意义
自身调节的意义
自身调节是心血管系统的一种重要保护机制,它可以在一 定程度上缓冲神经和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剧烈影响, 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07
常见血液循环障碍疾病介 绍
高血压病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遗传基因
交感神经活性增强
高血压病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 血管内皮功能异常
心肌细胞可根据前、后负荷的变化自动调节收缩力,以保 持每搏输出量的相对稳定。
血管阻力的自身调节
血管平滑肌可根据局部血流和血压的变化自动调节血管口 径,从而改变血管阻力。
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在神经和体液因素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器官、组织的血流 量可随其代谢水平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调节称 为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生理学PPT:血液循环课件

生理学PPT:血液循环课件
驱动血液在相应腔室之间流动的主要动力是压力梯度, 而产生压力梯度的主要原因是心室的收缩和舒张。瓣膜起 到良好的配合作用,引导血液向固定方向流动。
(三)右心活动的特征
唯一明显的区别是右心室的压力升高水平比左室低得多。
(四)心房在心脏泵血功能中的作用
临时接纳和储存血液---心室收缩期
血液从静脉返回心室的一个通道---全心舒张期(心室 舒张早、中期)
有效充盈的条件下
P=QR
三、动脉血压和脉搏(Arterial blood pressure and arterial pulse) (一)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
3期:K+负载的外向电流( Ik + ) 4期: Na+ - K+ pump、 Na+ -Ca2+pump
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肌收缩的特点 1.对细胞外Ca2+的依赖性—— “钙触发钙释放” 2. “全或无”式的收缩
一、心动周期( cardiac cycle) 心脏从一次收缩的开始到下一次收缩开始前,称为一个心 动周期。 心缩期和心舒期 (Systolic period and diastolic period ) 心动周期的长短与心率有关。(如图) 二、心脏泵血过程
(三)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共同特点:AP复极完毕后不稳定,能自动地发生去极化 电变化,一旦达到TP水平,就产生新的AP。
1.sinoatrial node(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形成机制
动作电位如图
形成机制如图
2.浦肯野细胞的动作电位 如图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一)兴奋性
1.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1)绝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absolute and effective

血液循环—心脏生理(生理学课件)

血液循环—心脏生理(生理学课件)

心室舒张 充盈
等容舒张期:心室开始舒张 → 室内压↓ (约0.08s) →室内压<动脉压→动脉瓣关闭
室内压>房内压→房室瓣仍关闭
心室射血期:心室肌继续舒张 →室内压↓↓ →室内压<房内压
(约0.42s ) →房室瓣开放 →血液自心房充盈入心室
第一节 心脏生理
1. 心脏泵血过程
心脏泵血过程示意图
第一节 心脏生理
1
心脏生理
2
血管生理
3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心脏生理
1. 心脏泵血过程
心脏泵 血过程
心室收缩 射血
等容收缩期:心室开始收缩 → 室内压↑ (约0.05s) →室内压>房内压→房室瓣关闭
室内压<动脉压→动脉瓣仍关闭
心室射血期:心室肌继续收缩 →室内压↑↑ →室内压>动脉压
(约0.25s ) →动脉瓣开放 →心室射血入动脉
动脉瓣关闭 房室瓣关闭
房室瓣关闭 动脉瓣开放
动脉瓣关闭 房室瓣关闭
动脉瓣关闭 房室瓣开放
停滞于心室 心室→动脉 停滞于心房 心房→心室
不变 缩小 不变 增大

心动周期各期中心腔压力对比、瓣膜与血流变化规律
分期
时间 室内压变化与各部压力对比 瓣膜开闭
血流方向 心室容积
心室 收缩期
等容 收缩期
射血期
0.05S 0.25S
心室 舒张期
等容 舒张期
充盈期
0.08S 0.42S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血液循环—心脏生理(生理学课件)

血液循环—心脏生理(生理学课件)
心肌的生理特性
学习目标:
熟悉心肌的生理特性及影响因素。
自律性 心肌细胞能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 电

兴奋性 心肌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


传导性 指心肌细胞之间传导兴奋的能力

收缩性 机械特性
心脏的生理特性
心脏的生理学特性
组织 窦房结 房室结 左右束支 浦肯野氏纤维
心室肌
表 心脏不同部位自律性高低
2.心室内传导快,心室同步收缩利于 射血
传导性
房-室延搁
心脏的生理特性
(四)
收缩性
收缩性
心肌细胞的机械特性—收缩性
1
不发生强直收缩,节律性收缩和舒张,有利于心
脏射血。
“全或无”式的收缩:保持收缩与舒张的交替
2
进行的节律性活动,保证心脏射血和充盈过程
的正常进行。
3
依赖细胞外液的Ca2+:细胞外液Ca2+浓度高,
等长自身调节:心肌收缩能力对心射血功能的调节只依赖自身内在功
能改变,与心肌纤维初长度无关。
4.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 超过180次/分或低于40次/分,搏出量减少。 心率<40/min → 心输出量↓(心室充盈已达极限)
心动周期
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即一次心 跳。是心脏机械活动的基本单元。
心率
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60~100次/分 (平均75次/分)
心律
心脏跳动的节律。
心脏的射血功能
心脏的射血功能
心房、心室的活动规律
两心房收缩在先;两心室收缩在后。
若心率 = 75次/分, 一个心动周期 = 60/75 = 0.8秒

生理学课件PPT第4章血液循环

生理学课件PPT第4章血液循环

生理学课件PPT第4章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概述•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目录•血液的成分与功能•血液循环的调节与控制•血液循环与疾病的关系01血液循环概述定义功能组成血液循环由心脏、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和血液组成。

路径血液从左心室出发,经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全身各组织器官,通过毛细血管网进行物质交换后,经静脉回流至右心房,再经右心室泵入肺动脉,进入肺循环进行气体交换,最后经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完成一个循环周期。

血液循环的生理意义血液循环为全身各组织器官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维持细胞正常代谢和功能。

通过血液循环将体内热量带到体表散发,维持体温恒定。

血液中的免疫细胞和抗体可抵御病原体入侵,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通过血液循环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等,保持内环境稳定。

维持生命活动调节体温防御功能维持内环境稳态02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心脏位于胸腔中纵隔内,约2/3位于身体正中线左侧,1/3位于右侧。

心脏呈倒置的圆锥形,前后略扁,心尖指向左前下方,心底朝向右后上方。

心脏表面有三条沟,分别为冠状沟、前室间沟和后室间沟,是心脏表面的重要标志。

心脏的位置与形态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分别由房间隔和室间隔分隔开。

心脏内有四个瓣膜,分别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它们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心脏由四个腔室组成,分别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心脏的内部结构心脏的功能与工作原理03血管的结构与功能动脉静脉毛细血管030201血管的分类与分布血管的结构特点01020304内皮细胞基膜中膜外膜物质交换维持血压调节血流量血液运输血管的功能与调节04血液的成分与功能占血液总量的55%左右,主要成分是水、蛋白质、糖类、脂肪、无机盐等,呈现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

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占血液总量的40%-45%,主要负责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呈现红色、双凹圆盘状。

占血液总量的1%-2%,主要负责免疫防御,呈现无色、球形或不规则形状。

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

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

血流调节
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机制,影响血管 平滑肌的舒缩状态,从而调节血流量 和血压。
心血管反射
心血管反射是指心血管系统对各种刺 激的反应,通过调节心率和血管舒缩 状态来维持血压稳定。
微循环和淋巴系统
微循环的概念
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 的主要场所。
微循环的结构与功能
营养物质交换和代谢
营养物质交换的过程
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从血液中扩散进入组织细胞内,供细胞代谢和功能活动 所需,同时将细胞的代谢产物排出到血液中。
代谢的调节
营养物质交换和代谢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如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这 些因素通过影响细胞膜通透性和代谢酶的活性,调节营养物质交换和代谢过程。
心脏泵血机制
心脏泵血是通过心室的收缩和舒张 实现的,当心室收缩时,室内压升 高,将血液泵出;当心室舒张时, 室内压降低,血液回流。
心输出量和心率
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是指心脏每分钟泵出的 血液量,是衡量心脏功能的重要 指标。心输出量等于心率与每搏
输出量的乘积。
心率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在60100次/分之间。心率的变化受到 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
止血和血栓形成
止血
当身体受到损伤时,血液会从伤口流出,止血过程即启动,以防止血液流失过多。
血栓形成
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动脉粥样硬化,血液中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会聚集形成血栓,阻止血液流通。
抗凝和纤溶系统
抗凝
抗凝系统的作用是防止血液过度凝结,通过产生抗凝血酶和蛋白质C等物质来抑制凝血 因子。
纤溶
纤溶系统的作用是溶解已经形成的血栓,通过产生纤溶酶和纤溶酶原激活物等物质来溶 解血栓。

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第四章 血液循环第1节 心脏生理

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第四章 血液循环第1节 心脏生理

(二)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1、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1)RP (2)AP
0期
去极化期
1期
快速复极初期
2期
平台期(工作细胞 AP特点)
3期
快速复极末期
4期
静息期
(3)形成机制
RP:钾平衡电位 AP:

0期
钠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
疑 困
2期
钙通道开放,钙离子内流 钾外流
3期
钾离子外流
相对不应期
膜电位-60mv~-80mv 钠通道大部分复活。
超常期
膜电位-80mv~-90mv 钠通道复活,接近阈电位
特点
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自学
2.决定和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 RP水平 阈电位水平
(二)心肌细胞的收缩性
1.对钙离子的依赖性
2.同步收缩
3.不发生强直收缩: 因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心脏的潜在起搏点: 窦性心律、异位起搏点、异位节律
定义
指心肌细胞在没有外来因素作用下,能够自动地 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正常起搏 点
自学
2.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 最大舒张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
(四)心肌的传导性
传导速度
浦 (4氏m/1纤s.兴)维奋传播途径和特点

束支 (2m/s)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离子转运及收缩曲线
4.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概念及产生原因
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到下一次窦房结兴奋传来之前,受到人工刺激或异位起搏点传 来的刺激,可提前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称期前兴奋和期前收缩。在期前收缩之 后常出现一个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代偿性间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基础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一节 心脏生理
01 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
1.掌握心的泵血功能及影响因素; 2.理解心肌的生理特性; 3.了解心的传导系统; 4.了解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血液循环示意图
01 02 03
血管-管道系统 心脏-动力器官
一02、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心肌细胞的分类
❖非自律细胞:收缩功能(工作细胞) ❖根据自律性有无
虽然我几十年以来 分分秒秒都在工作, 但是却不会累
(二)兴奋性
3.期前收缩
【1】期前收缩: 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到达之前,心室受到一次“额外”的刺激,可使 心肌产生一次提前的兴奋和收缩,称为期前收缩,临床上称为“早搏” 【2】代偿间歇: 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段较长时间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 性间歇。
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和神经细胞的形成机制类似。
神经细胞: RP静息电位:k+外流而形成 AP动作电位:上升支——Na+内流形成
下降支——K+外流形成 后降支——钠泵激活使细胞
内外离子回到最初水平
(二)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工作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神经细胞
工作细胞
(二)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工作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03 课后作业
背诵作业
1.心肌兴奋性的特点和其生理意义是什么? 2.心脏传导系统中最慢的是哪里?有何生 理意义? 3.按顺序介绍心脏的传导系统组成部分。源自 THANKS(三)传导性
1.定义 指心肌细胞之间传导兴奋的能力。 2.传导系统
❖2.心脏传导系统
(三)传导性
3.传导速度 【最快】浦肯野纤维网:使左右心室同步兴奋 【最慢】房室交界处:房室延搁——使心房心室不同步收缩,有利于 心室充盈和射血。
❖2.心脏传导系统
(四)收缩性
特点
1.不发生强直收缩 2.“全或无”式收缩 3.依赖细胞外液中的Ca2+ 4.“绞拧”作用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自律性 兴奋性 传导性 收缩性 性
电生理学特性
机械特性
(一)自律性
1.定义 组织或细胞在没有外来因素作用下,能够自动地发生节 律性兴奋的特性,简称自律性。
2.正常 3.异常
窦房结P细胞自律性最高,浦肯野纤维最低。 窦房结为正常起搏点——窦性心律;其他为潜在起搏点
潜在起搏点 可以引起 异位心律
❖自律细胞:产生传播兴奋,控制心脏节律 ❖根据动作电位去 ❖快反应细胞(快钠通道)
极化速率快慢 ❖慢反应细胞(慢钙通道)
(一)心肌细胞的分类
❖快反应非自律细胞:心室肌/心房肌细胞 ❖快反应自律细胞: 房室束及浦肯野细胞 ❖慢反应自律细胞: 窦房结P细胞等 ❖慢反应非自律细胞:房室交界处细胞
(二)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二)兴奋性
1.定义 指心肌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动作电位)的能力。 2.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有效不应期:不会产生兴奋 相对不应期:兴奋性低于正常 超常期: 兴奋性高于正常
(二)兴奋性
1.定义 指心肌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动作电位)的能力。 2.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特点: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 期。这一特点使心肌不会发生强直收缩,而是保持了收缩与舒张交 替的节律性活动,以保证实现泵血功能。
0期:去极化期 -慢速Ca2+内流
或是快速的Na +内流
3期:复极化期- K+外流 4期:自动去极化期- Na+
内流
工作细胞
自律细胞
(二)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2.自律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4期自动去极化是自律细胞产生自动节律性兴奋的基础
0期去极化慢 4期自动去极化快 窦房结
P细胞
浦肯野 细胞
0期去极化快 4期自动去极化慢
❖(1)RP:-90mV
❖(2)AP:
0期:去极化期-Na+内流 1期:快速复极初期-K+外流
2期:平台期- Ca2+内流,
同时K+外流
3期:快速复极末期-K+外流
4期:静息期- Na+-K+泵
和Na+-Ca2+泵
(二)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2.自律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4期自动去极化是自律细胞产生自动节律性兴奋的基础
(三)心电图
心电图来源
心脏内兴奋产生和传播的电变化,可以通过 组织和体液传至体表。
定义: 将心电图机测量电极放在体表一 定位置,可以记录电变化的波形,称为心 电图 ECG.
24h动态心电图。.
(三)心电图
心电图波形
P波 -------- 左、右心房的去极化过程 P-R间期---- 兴奋从心房传到心室需要的时间 QRS波群----左、右心室去极化过程 S-T段----- 心室肌细胞全部处于兴奋 T波-------- 两心室复极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