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自然观
近代机械论自然观内涵

近代机械论自然观内涵
近代机械论自然观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机械论自然观注重对自然界的客观分析和描述。
机械论将自然界视为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机械系统,通过对其各个组成部分的分析,揭示自然界发生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2. 机械论自然观认为自然界的运动是可被理性把握的。
机械论将自然界的运动看作是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结果,认为这种运动可以通过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解释。
3. 机械论自然观强调机械力的作用和机械定律的普遍性。
机械论认为机械力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力量形式,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可以归结为机械力的作用和机械定律的运作。
4. 机械论自然观强调机械运动的因果性和可预测性。
机械论认为自然界的运动是由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运动的结果可以通过运动的起因加以预测。
近代机械论自然观的内涵也有其局限性。
机械论忽视了生命、灵性和意识等非物质的存在和作用,对自然界的整体性、有机性和多样性等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此外,机械论将自然界理解为一个被完全可知和可控制的系统,忽视了一些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因此,在现代科学发展中,人们对机械论自然观进行了扩展和修正,引入了系统论、量子力学等理论来更好地解释和描述自然界。
3近代自然观

第一章 自然观的发展
13
伽利略是近代实验
科学的奠基者之一,其
主要著作:《关于托勒
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
系的对话》(1632)。
它是近代天文学文献的 最伟大的著作之一。
(公元1564——1642年)
第一章 自然观的发展
14
伽利略根据大量的实验事实和理论分析,取 得了许多重大科学成果,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 惯性定律、相对性原理、摆的等时性原理及抛射
第一章 自然观的发展
2
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社会条件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十字军东征, 11 世纪时,欧洲开始了为时
200年的十字军东征。这次远征形式上是打着夺回 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的宗教旗号,实质上是在摆 脱穷困、掠夺财富、扩大教会势力等诸多因素支 配下的侵略战争。 1291 年,十字军东征失败,但 它给整个欧洲带来影响远没有结束。
第一章 自然观的发展 7
二、近代前期自然科学的成就
1543 年 , 波 兰 天 文 学家哥白尼发表了 《天体运行论》一书, 提出了日心说,他认 为,太阳是宇宙的中 心,行星都围绕着太 阳运转,地球是绕太 阳运转的一颗普通的 行星。
( 1473——1543年)
第一章 自然观的发展 8
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被教会奉为信条的地心说,
表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
物理学、天文学和宇宙学
第一章 自然观的发展 6
宗教改革
16 世纪德国人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 纲》,发起了宗教改革运动,并很快席卷全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反对罗马教皇对各国教 会的控制,否认教皇有解释教义的绝对权威, 主张教徒个人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并根据 自己的心理体验来解释《圣经》不必由神父 作中介。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方向是一致 的,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向封建专制制度的 解放运动。
2近代机械论自然观

伽利略
• 伽利略的科学方法
以系统的实验和观察推翻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纯 属思辨的传统的自然观,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 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因此,他被称为“近代科 学之父”。他的工作,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 基础。 伽利略的数学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一般来说, 分三个步骤:①先提取出从现象中获得的直观认识的 主要部分,用最简单的数学形式表示出来,以建立量 的概念;②再由此式用数学方法导出另一易于实验证 实的数量关系;③然后通过实验证实这种数量关系。 他对落体匀加速运动规律的研究便是最好的说明。
的天文学家、太阳中心 说的创始人、近代天文 学的奠基人。他也是一 位多才多艺、学识渊博 的巨人是一位杰出的医 生、社会活动家、数学 家、经济学家和画家。
天文学革命
• 天文学的革命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开端
哥白尼首先向教会权威和神学世界观挑战。哥白尼 经过三十多年对日、月、星辰运动的观察与计算,提出 “太阳中心说”,并写成《天体运行论》一书。他指出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不过是围绕太阳运行并能自转 的一颗普通行星而已。推翻了中世纪流行的托勒密的 “地球中心说”,揭穿了所谓“上帝赋予地球特殊地位” 的说法,摧毁了上帝创造世界的谬论,也是自然科学开 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标志。因此,发表《天体运行论》 的1543年被当作近代科学的开端。它认为地球是宇宙的 中央,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运行。
——伏尔泰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一种单纯用古典力学解 释一切自然现象的观点。它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 事物都完全服从机械因果律。 • 笛卡尔——动物是机器 • 霍布斯——世界是一部巨大的机器,人体是一部精巧
的小机器。 机器”
• 拉美特利——人是由血液的力量开动的“钟表或自动
近代自然观的内容

近代自然观主要是指在15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期间,随着欧洲社会的大变革,科学技术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人类关于自然的知识第一次得到了系统的、科学的总结,形成了以牛顿力学为中心的科学体系。
这一时期的自然观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促使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它将自然界视为一个由各种机械部件组成的系统,这些部件按照一定的自然法则相互作用。
2.科学实验的重视:科学实验成为认识自然的重要手段,它在很多方面优于一般的观察和生产实践活动。
科学实验的提倡和应用,促进了科学形态的变化,出现了实验科学。
3.自然界的客观性:近代自然观强调自然界的客观存在,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且能为人的感觉和
意识所反映。
4.自然界的层次结构:现代科学表明,自然界具有无穷的连续系列的层次结构,每一层次又是这个系列的不连续的“关节点”,并表现为各种不同的物质形态。
5.无限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任何物质形态都处于不停顿的运动变化之中,自然界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6.相互作用:自然界是各种事物相互作用的整体,也是各种作用过程的集合体。
自然界通过要素本身相互作用以及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整体的功能和特性。
7.人与自然的关系:近代自然观也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类
不是自然界的单纯旁观者,而是自然过程的积极参与者,人与自然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近代自然观的主要内容,它们对后来的科学发展和哲学思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区别和联系

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
然观的区别和联系
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三种不同的哲学观点,它们在对自然世界的理解和解释上存在着一些区别和联系。
古代朴素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由神灵或某种超自然力量所支配的,自然现象是神意的体现,人类应该顺应自然,不可抗拒。
此类观点出现在古代的许多宗教和哲学中,如希腊神话、儒家、道家等等。
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则认为自然界是由一系列的本质属性所支配的,自然现象可以被理性地解释和描述,人类可以通过理性和科学方法探寻和改造自然。
这种观点出现在17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中,如笛卡尔、洛克等人对自然的理性化和机械化的认识。
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则认为自然是一个无限发展的复杂系统,其发展过程是由物质、运动、变化和矛盾的辩证运动所支配的,自然现象是物质运动的结果,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
这种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一种以辩证法为基础的自然观。
三种自然观之间的联系是:古代朴素自然观是人类对自然的最初和最基本的认识和理解,为后来的自然观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历史渊源;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反映出了人类对自然理性化和机械化的认识,在工业化和科技革命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则是对人类对自然最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它是对前两种自然观的超越和完善,是更加科学、合理和全面的自然观。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进步意义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进步意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发展对人类认识自然、推动科学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本构成要素,物质之间相互作用、变化和发展都是机械式的,具有进步意义。
本文将从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概念入手,阐述它的历史地位和进步意义,以及对人类认识自然和推动科学进步的贡献。
一、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概念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一种哲学思想,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本构成要素,物质之间相互作用、变化和发展都是机械式的。
在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中,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一切自然现象的基础。
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机械力的作用来实现的,这种机械力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人类意识的影响。
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历史地位和进步意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发展对人类认识自然、推动科学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指导下,人们开始对自然界进行深入的研究,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1.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推动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本构成要素,物质之间相互作用、变化和发展都是机械式的。
这种认识使得人们开始对自然界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例如,牛顿通过对自然界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牛顿力学,为人们认识自然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2.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使得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深入,同时也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在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指导下,人们开始研究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例如,现代科学的发展离不开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指导。
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对人类认识自然和推动科学进步的贡献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同时也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对人类认识自然和推动科学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然辩证法古代朴素、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

目录
• 古代朴素自然观 • 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 • 古代朴素与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的比较 • 现代科学自然观的形成与发展 • 对未来自然观的展望
01 古代朴素自然观
古代朴素自然观的定义
古代朴素自然观是一种基于直观经验和观察的原始自然观念,它没有经过系统的 理论化和科学化,而是以朴素、直观的方式描述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
04 现代科学自然观的形成与 发展
现代科学自然观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现代科学自然观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 为手段,以实证的方法揭示自然界的 本质和规律的观念体系。
特点
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强调自然界的 客观性和物质性,追求对自然规律的 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认识。
现代科学自然观的形成过程
文艺复兴时期
随着科学方法的兴起,人们开始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重 视实证和经验,逐渐形成了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 究方法。
这种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由一种或几种基本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通过相互作用 和变化形成各种自然现象。
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
直观性
古代朴素自然观主要是基于人们 的日常经验和观察,没有经过严 格的科学实验和证明。
简单性
古代朴素自然观倾向于用简单的 概念和原理来解释自然现象,而 不是用复杂的机制和原理。
整体性
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
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由各种机械运动所构成的,各种自然现象都可以通过力学原理来解 释。人们应该通过科学实验来揭示自然界的规律和原理,并通过技术手段来改造和利用自然。这种自 然观强调对自然界内部结构和机制的深入理解,但往往忽略了整体性和和谐性。
对比两者的优缺点
古代朴素自然观的优点
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
第一讲古代与近代自然观

4、述评
恩格斯指出:“在希腊哲学的 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 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因 此,如果理论自然科学想要追溯自 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 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 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
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386页)
二、16世纪、17世纪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古代自然科学和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1、古代自然科学状况 2、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3、中国古代自然观 4、述评
3、中国古代自然观
• 孔子的自然观:孔子自然哲学观特别注重 “天人合一”。《论语· 阳货》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 孔子关于天人关系的独特观点是他的“三 畏说”。《论语· 季氏》云:“君子有三畏:畏 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他把“畏天命” 放在了最前面,其实就是要求人们敬畏自然 的意思。
• 《易传· 系辞下》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就 是指没有天地的好生之德,人类无法立足于 自然界。《礼记· 中庸》也说:“万物并育而不 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孔子在这里已经 把人与自然的发展变化看成相互的和谐运 动和平衡发展的过程了,这与现代生态伦理 学的基本主张十分接近。
4、述评
首先,古希腊自然科学状况决定了当时 的自然观是朴素的:①直观性。②猜测性。 ③神秘性。④思辨性(如芝诺“飞矢不 动”“阿喀琉斯追不上龟”)。⑤整体性(如 Aristotle四因说)。
思考题
• 试析近代机械自然形成的科学技术基础, 并指出与古代朴素的自然观和辩证法的自 然观相比,它具有哪些优缺点。
1、古代自然科学状况 2、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3、述评
2、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从三个方面对自然进行思考:首先, 本体:从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 西米尼到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等等, 试图对具体个别事物来描述万物的本原。 既有经验的具体,又有抽象的思辨。
近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

近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
近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是一种以人类为中心的观点,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主宰,自然是为人类服务的。
这种自然观的核心观点是人类的利益和需求是最重要的,自然只是人类实现其目的的工具。
它强调人类的优越性和特殊性,认为人类具有独特的智慧和能力,可以理解和控制自然。
在这种自然观的影响下,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往往是以人类的利益为出发点,而不考虑自然的自身价值和生态平衡。
这种做法导致了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生态系统的失衡,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然而,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总之,近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我们需要反思这种自然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近代唯物主义自然观2

经典力学成就
开普勒:“宇宙的立法者”。提出开普勒三定律。 伽利略: “地上的力学”。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惯 性定律和抛物体运动定律。 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吸取前人和同时代 人成果的基础上,对哥白尼学说、开普勒三大定律、伽 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等加以综合,系统地制定了古典力 学的基本原理,使经典力学进入了全盛时期。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什么是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背景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内容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意义与局限兴起于16世纪是一种单纯用古典力学解释一切自然现象的观点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什么是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背景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内容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意义与局限
局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意义:
1、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 2、摒弃了旧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猜测、思辨特性,开创了立足于可 靠的科学理论基础上。 3、确立观察实验、实证、还原、分析、理想化、数学化、因果性、简 单性、决定论等科学原则和方法。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既有积极的意义又有本身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应该 用辩证的角度看问题呦。
实验的发展
达·芬奇认为知识起源于实践,只有从实践出发,通过 实践去探索科学的奥秘。他提出的这一方法,后来得到 了伽利略(主要是定量研究)的发展,开创了近代实验 自然科学,后由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从理论上加 以总结(定性研究),形成归纳逻辑,成为近代自然科 学的最基本方法。
四.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意义与局限
行业PPT模板:www.1p pt.co m/ hang ye /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www.1p pt.co m/ 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www.1ppt.c om/excel/ PPT课件下载:www.1p pt.co m/ kejian/ 试卷下载:www.1ppt.c om/shiti /
第二讲 自然观——近代前期自然科学与自然观

主旨:
①、物质观 ②、时空观 ③、运动观 ④、因果观 ⑤、相互作用观 ⑥、人类统治自然
①、物质观
认为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最小的粒子 ——原子, 原于是构成物质世界的最小基石,它是不变的、 不可分的,具有广延、硬 度、不可入性和惯性 等性质,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 用下,按力学规律形成的,因而也具有原子的基 本性质。例如一个物体的质量就是它所包含的原 子的质量的总和,由于原子的质量是不变的,所 以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这种原子论的物质观是经典力学世界图景的理论 基础。
行星按距太阳由近至远的排列为水星、金星、 地球、火星、木星、士星,最外层是恒星天
• 意义:
–《天体运行论》是自然科学宣布其独 立的革命行为,是近代革命的先声。
a)反对宗教神学:反对被宗教化了的 “托勒密体系” c)对宇宙观、自然观的进步有重要意 义
(2).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年) 近代物理学之父 • 创造新的科学实验传统
物理学:三定律(惯性定律、f=ma、作 用力与反作用力)
光学:太阳光谱,粒子说(胡克)
• 总结了天体力学和地面力学的成就,为 经典力学规定了一套基本概念,提出了 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而使经 典力学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实现 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大综合。
• 如果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 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①、唯物主义
• 承认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按照规 律运动的
②、形而上学
恩格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虽然在相当 广泛的、各依对象的性质而大小不同的领域中 是正当的,甚至必要的,可是它每一次都迟早 要达到一个界限,一超过这个界限,它就要成 为片面的、狭隘的、抽象的,并且陷入不可解 决的矛盾,因为它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忘了 它们的相互联系;看到它们的存在,忘了它们 的产生和消失;看到它们的静止,忘了它们的 运动;因为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指16-18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学派,以形而上学的方式理解和解释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
代表人物有培根、霍布斯、洛克、拉美特利、笛卡尔、高尔吉亚、霍尔巴赫、拉普拉斯等。
主要观点包括:
1. 自然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具有广延性。
2. 自然界中只存在机械因果关系,没有其他类型的因果关系。
3. 机械力是唯一的因果力,自然界中一切变化都由机械力所决定。
4. 自然界中一切事物都可以被分解为更小的部分,这些部分之间没有质的区别。
5. 宇宙可以被看作一个巨大的机器,各个天体之间的作用可以通过机械力来解释。
6. 人类思维和意识也可以被解释为机械过程。
7. 人类社会是由自然规律所决定的,社会现象也可以被解释为机械过程。
这种自然观在当时被广泛接受,对于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自然现象的复杂性增加,这种自然观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出来。
近代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三、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 重大贡献和局限性
(六)以实验分析和归纳为主的科学方法
与培根同时代的笛卡尔创立了以数学为 基础,以演绎为核心的科学与结论,在科学 界和哲学界都有很大影响。但是,他片面强 调演绎法,低估了归纳法,从一个极端走到 另一个极端。这种片面性是机械唯物主义思 维方法的另一种反映。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 基本观点及其形成原因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这个时代自然科学 家和唯物主义哲学家共同的思想结晶。作为一 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它克服了古代自然观所存 在的缺陷,具有较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在对 自然界细节的认识上高于古代。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形成原因
(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1、物质和运动观点 2、机器的自然图景 3、严格的机械决定论
近代自然科学和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近代自然科学
(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中世纪后期世俗大学(巴黎大学、波 伦亚大学、牛津大学布拉格大学、维 也纳大学、科隆大学、)的出现、亚 里士多德著作(《形而上学》、《物 理学》、 《动物学》)的再发现(和 被歪曲)、罗吉尔·培根奏响的思想解 放号角(13世纪)。
理。 3、实验—数学方法的建立及广泛采用。
(望远镜、理想实验)
(四) 经 典 力 学 体 系 的 创 立
从1543年到18世纪,自然科学最 光辉的成就是牛顿所创立经典力学 体系。它实现了以力学为中心的科 学知识的第一次大综合。
自然辩证法概论简答题

自然辩证法概论1、 试论西方近代自然观的主要内容、缺陷和启发。
西方近代自然观,也就是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家和唯物主义哲学家共同的思想结晶,也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的第二个历史形态。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其本特点是:整个自然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均匀的空间和时间中的位移,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运动是由于外力的推动。
于是,自然界、宇宙被设想成一架处于自然之外的神操纵的庞大机器。
人与自然是分离对立的,处于自然之外,是与自然不同的存在者。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点是机械的自然图景和严格的机械决定论。
缺陷: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有:首先,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机械性,抹杀了物质的多样性性质。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以机械的眼光来看待自械性,将宇宙看作机器,按照某种规定的机械设置构成,具有严格的机械程序。
在医学上,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用机械运动来解释生命活动。
其次,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隔断了自然界事物之间的联系。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绝对不变,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并将永远如此; 万事万物只是在时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只看到了物质的区别、存在、静止,忽视了物质运动的联系、产生、发展,形成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再次,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不彻底性,最终走向了唯心主义。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特点,割裂了自然界事物之间的联系,导致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分离,最终自然科学家不得不借用上帝来说明机械自然图景和机器创作者的关系,从而陷人了唯心主义和神学的目的论。
启发:看事物应该一分为二,对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也应该如此。
它作为历史上相继的自然观形态的一种形态或一种阶段,不仅自身有着复杂的历史演化, 在产生初期促使人类摆脱了封建神学的束缚,而且对于西方近、现代的自然科学、哲学、宗教及其它社会科学的发生、发展, 甚至对于西方社会文化总体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近代机械论自然观

近代机械论自然观引言近代机械论自然观是指在近代科学革命及工业革命的背景下,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的一种观点。
这一观点认为自然界的运行可以类比为复杂的机械装置,通过研究自然界中的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可以揭示出自然界的规律和机制。
近代机械论自然观的提出和发展对于科学研究和工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机械论自然观的起源机械论自然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科学革命。
在这个时期,众多科学家开始以实验证据为基础进行研究,摒弃过去的观念和信仰,寻求自然界运行的理性解释。
伽利略·伽利莱的运动学理论和艾萨克·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为机械论自然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伽利略通过研究物体运动的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即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
这一观点打破了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状态”观念,认为自然界中的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
牛顿进一步发展了伽利略的运动学理论,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揭示出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力的作用。
机械论自然观的核心思想机械论自然观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自然界是一个巨大的机械装置,物体之间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可以类比为机械装置的工作原理。
根据这一观点,科学家们开始研究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试图揭示自然界的规律和机制。
机械论自然观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可计算性。
机械论自然观认为,自然界的运行可以通过数学计算来描述和预测。
牛顿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理论提供了准确的数学模型,使得科学家们能够通过计算来预测物体的运动轨迹和相互作用。
这一思想为科学研究的发展和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方法。
机械论自然观的应用近代机械论自然观的提出对科学研究和工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基于机械论自然观的科学方法成为科学研究的主要手段,科学家们开始以实验证据为基础进行研究,通过观察、实验、计算等方法来揭示自然界的规律和机制。
机械论自然观的应用还体现在工业生产中。
工业革命的推进需要许多机械和设备来增加生产效率,而机械论自然观的发展为工程师们提供了设计和制造这些机械的理论基础。
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主要科学基础

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主要科学基础在讨论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时,我们不妨先聊聊“自然”这个词。
想象一下,阳光明媚的早晨,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微风拂过脸颊,真是让人心旷神怡。
自然,听起来简单,其实可深奥了。
古人看自然,就像看书一样,每一页都有新发现。
你有没有发现,科学家们总是在不停地解锁自然的秘密?好比打游戏一样,越玩越有趣,越往后走,关卡越难。
近代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就像这个游戏的设计者,试图把看似杂乱无章的自然现象整理成一个逻辑清晰的体系,哎,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比如,牛顿这位老兄,他可真是个传奇人物。
他的万有引力定律就像是一剂强心针,把人们的目光从天上的星星拉到了地面。
牛顿告诉我们,苹果掉下来是因为地球的引力。
这不就是个简单易懂的道理吗?但是,背后藏着的可都是科学家的辛勤汗水。
想象一下,牛顿坐在树下,手里拿着个苹果,思考着“为什么苹果总是朝下掉?”这简直就是“为何如此”的思考模式,让人感慨万千。
没错,牛顿用简单的自然现象,揭示了深刻的物理法则,这就像把看似平常的生活,翻转成了哲学的思考。
再说说笛卡尔,他的“我思故我在”可真是让人印象深刻。
笛卡尔那时候的科学就像是一部大片,刺激又精彩。
他试图把思维和物质区分开来,结果让很多人眼前一亮。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笛卡尔,我们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哲学思潮了。
那个时代的科学家们,正像是正在探险的勇士,带着满腔热情,冲向未知的领域。
这种勇气,真的值得我们钦佩啊。
然后,亚里士多德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对自然的观察简直可以用“耳聪目明”来形容。
他的自然观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事物的本质。
这种对世界的好奇心,正是科学探索的起点。
我们都知道,古人没有现代的科技,但他们依然能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一些非常重要的结论。
比如,亚里士多德就对动物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简直可以说是“当时的生物学家”。
这种探索精神,在今天依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
说到这里,自然观的演变不就是一场思想的接力赛吗?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科学家,他们像接力棒一样,把知识传递下去。
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和辩证
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自然观认为自然界中万物都有神灵守护,人类应该尊重
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类将自身视为自然的一部分,通过与自然
的交流来认识自己和世界。
例如中国道家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认为自然界中存在着超越人类认知的神秘力量,这些力量无法被人类的理性解释。
例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
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人类理性无法理解的神秘存在。
而辩证唯物主义则认为自然是一个无限多样性的物质世界,物质
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元素。
自然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万物的发展都是
由内在的矛盾推动而来。
人类是自然界中最有意识地改变自然的物种,但人类的认识只是对自然的一种片面认识,需要不断地通过实践和认
识来不断完善。
总之,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都
代表着对自然世界的不同理解和认识,每种观念都对我们认识世界的
方式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近代自然观的特点

近代自然观的特点
近代自然观的特点:
1、以牛顿力学为主的科学基础。
2、以分析、归纳为主的研究方法。
3、以静态自然为主的认识对象。
屏弃了古代朴素唯物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
强调经验的和实证的方法。
主张用分析还原的方法去研究对象,把对象分析还原为它的终极组成因素,然后在思想上把这些因素重建为一个整体,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的否认使得自然科学得以冲破神学唯心主义的羁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世俗化,追求财富; 自然“祛魅”,成为物的集 合
知识观念的变化
从“美德即知识”到“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生产方式的变革
从经验式方式到实验式方式
“经验性”试错和改错:
• 第一,它的发生不是目的,只是另 一种目的性行为的“溢出”; • 第二,它的发生是偶然的; • 第三,由于依附于另一种目的性行 为,它的发生“没有成本”。
一、近代自然观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思想的解放
“奥康剃刀”
威廉.奥康主张用“奥康剃刀” 将不必要的实体清除掉,这要求人 们抛弃烦琐的神学论证,而将目光 转向自然,重视直接感官的对象。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运动打破了宗 教神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高扬 人性,反对神性,由对宗教的信 仰转向对自然知识的追求。
(2)反对亚里士多德目的论。不 问运动“为何”发生,而是问 “如何”发生。从在解释运动时 采用模糊的目的论范畴跳到关于 时、空的确定数学关系。
(3)为了方便数学处理,区分了 “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 前者是真实的,是科学研究的对象。
(4)开创了把数学推演和观察 实验结合起来的数学—实验方法。 奠定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三、近代自然观的基本观念
3、科学可以准确预言和控制自然 “给我广延和运动,我就能 构造出世界”(笛卡儿)
拉普拉斯:只要我们知道宇宙中一切 物质微粒在某一时刻的速度和位置,就 能根据牛顿经典力学规律通过解微分方 程推算出宇宙所发生的一切情况,包括 过去和未来的全部情形。
四、对近代自然观的评价 1、正面积极作用
第一,人类思想的又一次伟大解放 第二,大大加深对自然的认识深度 与广度,为科学赢得巨大荣誉
第三,确立了数学加实验的研究方法
对医学模式的影响
实验(解剖)成为医学认识的基础 量化思想推进了医学测量的发展
机器隐喻成为医学思维的主要方式 分析还原方法是近代以来医学研究的 主导研究方法
分析还原的方法
“把我正在考虑的难题分成尽可能多和 必要的部分,以便把它最好地加以解 决。”(笛卡儿,《方法谈》)
3、开普勒:天空立法者
• 开普勒(J· Kepler,1571—1630): • 《新天文学》 • 《哥白尼天文学概论》
• 行星运动三定律;打破天体圆周 匀速运动的观念。
抛弃了希腊和早期文艺复兴的 天然运动的概念,认为物理学中不 应该存在“灵魂”的概念,而应以 “力”代替之。也即是说,应以 “机械能产生量变”的观念,代替 “活力能量引起质变”的观念。
四、对近代自然观的评价 2、局限
第一,混淆了不同运动的性质 第二,复杂系统简单化,割裂了联系 第三,静止的世界图景 第四,必然决定论取消了偶然性
第五,形成了理性至上和科学主义倾向
宗教改革
从卡诺沙事件(1075)到阿维农 之囚(1309-1377),以至《君士坦丁 献土 》 (15世纪)的揭穿,教权 的影响逐渐式微。 经过马丁· 路德 “宗教改革”改革(16世纪), 宗 教势力对人们的束缚大大削弱。
一、近代自然观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3、社会心理或价值观的转变
对财富的追求及控制自然的野心
伽俐略的贡献:
(1)恢复毕达哥拉斯传统。 认为自然是一部用数学语言写 成的大书,所以必须用数学的 方式对其加以把握。
•
哲学“是写在那不断地呈现于我们 眼前的巨大之书上,这本书就是自然; 但是只有当我们已经学会了用来书写 它的语言和文字,我们才能理解它。 这个语言就是数学,这些文字就是三 角形、圆和其他几何图形。”
• 自然和自然的法则在黑暗中隐藏 • 上帝说,让牛顿去吧 • 于是一切都已照亮
•
——亚历山大.蒲柏
•
宣告科学救世主的来临, 开普勒已驱散了凯旋门上的阴云。 于是, 圣经自此编成。 这是人的圣经, 他看到了柏拉图曾敬重的上帝, 这个人就叫做牛顿。 他来了,他揭示出最高的原则, 永恒、普适、唯一,就像上帝自身。 万物都肃静下来,听他说道:吸引, 这个词正是那造物的字音。
• (1)外因论 • (2)力的概念的泛化 • (3)量变论 • (4)必然决定论 • (5)四条方法论原则:简单性、 齐一性、普遍性、归纳性
• 简单性:只诉诸真实充足的原因 • 齐一性:同果同因 • 普遍性:事物的基本力学性质是 • 普遍的 • 归纳性:坚持由归纳和经验得出 • 现象的原因
•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就 数学而言,只有欧几里德的《几 何原本》可媲美,就对物理的洞 察卓识和对思想上的影响而言, 只有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可以 比肩”(贝尔纳)
机械的大量使用 “印刷机和风车、杠杆、水泵和滑轮, 钟表与独轮车,以及矿工和工程师大量使 用的机械 ,构成了每日生活的特征,每一 个人都懂得机械的本质,创造和使用这类 东西的经验已经开始成为欧洲人一般意识 中的一部分” (荷林伍德《自然的观念》 )
对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
在工业社会里,人们完全依赖于非可再生能 源,最后把非可再生能源看成是自然的象征、缩 影和模型,形成了机械论自然观。它是已经形成 的存在,不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非再生能源中 ,时间失去了它与事物自然发展的联系;它可以 被精确计算,对其做精确的定量分析;部分同整 体的性质完全相同,部分之和等于整体。这些特 点是机械论流行的基础。
“实验性”试错和改错:
• 第一,本身构成一种目的性行为,它是一种 有意识的“设计”活动。 • 第二,“实验性”试错和改错往往只有具有 特定能力的人才能完成。 • 第三,“实验性”试错和改错不再依附于其 他活动,它所要求的资金、时间、人力和材 料等投入失去了转嫁的可能。因此,“实验 性”试错和改错“需要成本”。
三、近代自然观的基本观念
1、自然在时空观念和总体性质上构 成了一幅机器图景。
“自然图景是一种受精确的数学法则 支配的完善的机器”(笛卡儿)
空间:构成
时间:既成
性质:简单、祛魅
三、近代自然观的基本观念
2、人可以完全客观的认识自然
上帝眼光——“人是一个庞大的数学体系
的不相干的渺小旁观者(象关闭在暗室中的 人那样),而这个体系的符合机械原理的有 规则的运动,便构成了自然界”(丹皮尔)
按照他的思想,实际意味动,天体之 间不存在等级分化。
2、伽利略的开创性工作
•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 • 《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 话》 • 《关于两种新科学的对话》
• 经典动力学;落体运动;抛体运动; 惯性定律;实验与数学结合;天文望 远镜。
4、牛顿的综合
4、牛顿的综合
• • • • 牛顿(I· Newton,1642—1727)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光学》 总结了天体力学和地面力学的成就,为经典 力学规定了一套基本概念,提出了运动三定 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而使经典力学成为一 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 次大综合。
专题二:近代自然观
从16世纪左右文艺复兴开始,西方社会 开始进入所谓的近代。这个时期的社会生活 发生了重大改变,相应地在自然观上也发生 了重大变化。
把握近代自然观的基本思路:
一个类比:上帝—自然
钟表匠—钟表
一条主线:以毕达哥拉斯的精神反对亚里 士多德的目的论
一、近代自然观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1、社会物质生产的巨大发展
知识生产方式变革带来的变化:
• • • • 知识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知识生产非神圣化; 知识生产方法中心化; 知识生产专业化。
二、近代科学的主要发展
1、哥白尼 •哥白尼(N· Copernicus),《天体运行 论》 (1543),日心说。 •否定了上帝把地球置于宇宙中心的宗 教教条,标志了近代自然科学从宗教神 学中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