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脚楼的分析

合集下载

重庆吊脚楼建筑设计依据分析

重庆吊脚楼建筑设计依据分析

建筑设计依据的分析——之重庆吊脚楼重庆的吊脚楼是巴渝的文化遗产。

如今,大片的吊脚楼已不复存在,吊脚楼作为山城特色的巴渝民居已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吊脚楼文化,是繁华城市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吊脚楼是一种古风建筑,反映的是最真实,最百姓话的风格。

吊脚楼作为重庆地区独有的传统民居形式,最早可追溯到东汉以前。

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

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

吊脚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

吊脚楼的形式多种多样,其类型有以下几种:1单吊式,这是最普遍的一种形式,有人称之为"一头吊"或"钥匙头"。

它的特点是,只正屋一边的厢房伸出悬空,下面用木柱相撑。

2双吊式,又称为"双头吊"或"撮箕口",它是单吊式的发展,即在正房的两头皆有吊出的厢房。

3四合水式,这种形式的吊脚楼又是在双吊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特点是,将正屋两头厢房吊脚楼部分的上部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四合院。

4二屋吊式,这种形式是在单吊和双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在一般吊脚楼上再加一层。

单吊双吊均适用。

5平地起吊式,这种形式的吊脚楼也是在单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单吊、双吊皆有。

它的主要特征是,建在平坝中,按地形根本不需要吊脚,却偏偏将厢房抬起,用木柱支撑。

特殊的地理条件使得重庆的建筑往往沿着山坡依次建造,巧妙地利用坡地及高差,争取建筑空间,形成了重庆一种富有本地文化特色的民居建筑形式——吊脚楼。

重庆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冬暖夏热,春早秋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湿润;云雾多,日照少,风力小。

气候特征可归纳为“高温、高湿、多雨、风缓”。

为了适应这个气候,建筑底层架空体现了吊脚楼对气候特征的适应性,采取底层架空形式能很好地解决潮热气候下对房屋的隔湿和通风的要求,在经济可行的条件下做到了居住的舒适性。

苗寨建筑特点作文

苗寨建筑特点作文

苗寨建筑特点作文
《苗寨建筑吊脚楼+风雨桥》
吊脚楼是苗寨特有的建筑,一般分三层,第一层用来摆放农具与饲养家畜,第二层用于生活居住,第三层则用来存放粮食与生活用品。

里面的建筑全是木质结构,清一色的原木质地,有的崭新,有的古旧,青黑色的石瓦错落有致的在房顶堆叠。

建在白水河上的风雨桥一共有七座。

回望西江千年的历史,除了“风雨”二字,似乎找不到更合适的词去总结与诠释。

最初建造这样的桥梁主要是为了遮风挡雨,方便居民的生活,以及改善整个村寨的风水条件。

所以,整个西江苗寨,连接各村寨的七座桥梁,前前后后都冠以“风雨”之名。

木桥不用一钉一铆,全以榫卯连接,看似脆弱,实则坚固——相互间的融合与连接是可以形成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的,也契合了苗族人刚柔相济的性格特征。

只可惜洪水是它的克星,为了抵抗洪水,后来西江所修的风雨桥都采用了水泥和木材混合的结构。

西江苗寨吊脚楼美学特征的物质影响因素分析

西江苗寨吊脚楼美学特征的物质影响因素分析
三、 建造场地 西江苗族先 民选 择了西江这块土地定居 , 并且一直居住至今 , 是 有一定的原 因的。其 中最主要 的就是西江地势地貌符合苗族的风水 理念。首先, 苗民们居住 的西江东北山坡 , 坡度不高 , 从两侧下山, 一


自然 环 境
西江苗族所在地为一处断层谷地 , 谷地两侧山地并不对 称 , 相对 高度达数百米 。西南侧 山高坡陡 ; 东北侧坡度稍缓 , 干户吊脚楼则主 要建于 此侧 ;东 南侧是贯穿苗族的 白水河长期侧 向侵蚀塑 造成 的一 边直接通向小盆地 , 便于耕作 ; 另一边紧靠 白水河 . 可以方便人 畜用 个山间盆地 , 盆地面积不大 , 苗寨 居民世代在这里进行耕 作 , 自给 自 水的获取 。 其次 , 村寨集中于东北坡 , 山下平地被充分利用于农田; 并 足。 苗民 以大米为主主食 , 同时还有土豆 、 糯米等副食 , 因此需要足够 且 , 西江苗族 的集 中度极高 。 几乎没有离开东北坡单独建屋居住 的苗 的水 田进行耕作 , 才能满足全寨 居民的饮食需求 。但是 , 西江地势崎 民, 这种群居村寨格局可以有效抵抗一些 自然灾害 , 于宗教聚居 也便 岖, 谷地起伏较大 , 适宜作为农 田的沿河 平地面 积较小 , 苗民们只能 和群体活动 , 牢固血缘和族群关系。 再次 , 从苗寨全局来看 , 村寨背靠 将住宅修建在靠近白水河的山坡 上 ,并且顺着地势 的起伏呈现不 同 山, 象征敦厚实在 ; 被河水环 绕 , 象征人丁兴旺 ; 山种树保寨增加 山 后 的建筑变化。 西江苗民充分发挥了干栏 式建筑 的特点 , 巧妙运用吊脚 脉灵气 ; 河水下游修建风雨桥象征水龙被截住 , 以聚财源 。 作者简介 : 邝翼 星(9 6 )男 , 州大学 20 级人文学院美学 18一 , 贵 09 楼 的建 造 优 势 。 二、 建造材料 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 向: 影视美学。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气候适应性分析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气候适应性分析

第44卷第16期山西建筑Vol. 44 No. 162 0 18 年6 月SHANXI ARCHITECTURE Jun. 2018•规划•建筑•文章编号:1009-6825 (2018)16-0001 -02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气候适应性分析★邵丽丽何瞞(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以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为研究对象,使用建筑气候分析软件Climate Consultant对当地气象数据进行分析,提出适宜的最 佳气候适应的建筑设计策略组合,重点论述了吊脚楼在夏季和冬季的气候适应性策略和其实际的建筑设计方法,最终得到基于气 候影响的苗族吊脚楼设计策略和技术方法。

关键词:吊脚楼,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识码:A1西江千户苗寨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西江千户苗寨(北纬26。

49\东经108。

17〇是我国最大的苗族聚集村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海拔833 m。

苗寨所在的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东南高,西北低。

当地气候因地势的高低呈现出复杂的多样性。

根据中国气象数据网提供的《中国地面累年值月值数据集》(1981年一2010年)和美国太空总署NASA网站提供的气象资料(1983年一2205年)汇总后的西江千户苗寨气象参数,从表1可以看到,西江苗寨累年月平均温度在4.7丈~24.5丈,全年高温区集中在6月~8月,累月平均最高温度29.4丈。

全年低温区集中在12月〜次年2月,累月平均最低气温2丈。

全年均值太阳辐射量为3.14 kWh/(m2 •d),全年相对湿度较大,80%左右。

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年平均风速2. 87 m s。

黔东南地区属于亚热带的山地湿润性季风气候,在我国GB 50178—93建筑气候区划标准中属于夏热冬冷气候区。

针对以上气候特点,可以得出苗寨单体建筑吊脚楼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除湿防湿、夏季隔热和自然通风、冬季保温。

表1西江千户苗寨气象参数表月份累年月平均气温/°c累年月平均最r=]~i温/c累年月平均最低气温/c累年月平均相对湿度/%累年平均月降水量mm累年月最多降水量mm累年月最多风向(含静风)累年月10高平均风速m/s累年月平均地表太阳辐射量k W/f m2 •d) 4.78.7 2.08134.970.9 2.3 1.82 6.911. 1 4. 18046. 1124.3 2.5 2.2310. 815.57.67960. 8133. 1 2.6 2. 8416.121. 112.679115.3231.917 2.5 3.4519.924. 816.380191.0358.317 2.3 3.7622.627. 119.482261.0468.017 2. 1 3. 8724.529. 121.379188.0533. 817 2.2 4.5823. 829.420.281134.6301.417 1.9 4.3920.726.516.98185.6265.017 2.2 3.71016.321.213. 18187.9249.917 2.3 2. 81111.717.08.38053. 8217.317 2.3 2.512 6.911.9 3.57825.779.1 2.2 2.2全年平均15.420.312. 180. 1107. 1252. 817 2.3 3. 12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的建筑特征苗寨主体沿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而建,由西南向东北层层 抬高,单体吊脚楼成排连建。

吊脚楼的力学知识点总结

吊脚楼的力学知识点总结

吊脚楼的力学知识点总结1. 吊脚楼的结构形式吊脚楼一般由悬空部分、支撑结构和地面部分组成。

悬空部分是指建筑悬挂在空中的部分,它通常由梁、柱或墙构成。

支撑结构是指支撑悬空部分的结构体系,它可以是悬索、支撑柱或其他形式的支撑结构。

地面部分是指建筑与地面接触的部分,它可以是独立的建筑体,也可以是与悬空部分相连的结构体系。

2. 吊脚楼的设计原理吊脚楼的设计原理是在保证建筑稳定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地面的侵占。

它通常采用悬挑结构或悬索结构,通过支撑结构将建筑悬挂在空中,从而实现对地面空间的最优利用。

在设计吊脚楼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建筑的重量、支撑结构的稳定性、悬挑部分的受力情况等。

3. 吊脚楼的稳定性分析吊脚楼的稳定性分析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需要考虑建筑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和单个构件的受力情况。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对支撑结构所受的荷载、悬挑部分的受力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

通过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方面的考虑,来确保吊脚楼的稳定性。

4. 吊脚楼的施工难点吊脚楼的施工难点主要体现在悬挂结构、支撑结构和地基处理方面。

悬挂结构需要在不同高度进行悬挂,需要考虑构件的受力和连接的问题。

支撑结构需要保证稳定性和承载力,同时要考虑如何将支撑结构与建筑地基进行有效连接。

地基处理方面需要考虑地基承载能力和变形情况,确保地基能够稳定支撑整个建筑。

5. 吊脚楼的应用和发展吊脚楼在世界各地都有出现,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面空间不足的问题。

它既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又可以发挥一定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工程材料的进步,吊脚楼的设计和施工越来越受到重视,有望在城市建设和旅游开发中得到进一步的应用和发展。

总之,吊脚楼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其设计原理、稳定性分析、施工难点和应用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通过对其力学知识点的深入了解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吊脚楼的设计和施工,从而实现其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希望本文可以对吊脚楼的研究和应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民族建筑-土家族吊脚楼

民族建筑-土家族吊脚楼

创新与发展
01
创新设计理念
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融入 现代建筑设计理念,使土家族吊 脚楼更具时代感和实用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2
探索新型材料和技 术
运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手段, 提高土家族吊脚楼的建造质量和 安全性,同时保持传统风貌。
03
促进产业发展
发展与土家族吊脚楼相关的文化 产业和旅游产业,推动当地经济 发展和就业。
注重采光与通风
窗户的设置充分考虑采光 和通风,保证室内光线充 足且空气流通。
装饰与艺术
木雕工艺
民族元素
木雕是土家族吊脚楼的重要装饰手法, 主要应用于梁柱、门窗等部位。
吊脚楼的装饰中常融入土家族的传统 元素,如土司文化、神话传说等。
彩绘装饰
墙面常以彩绘进行装饰,绘制山水、 花鸟等传统图案,增添视觉效果。
保护与传承
1 2
保护传统建筑技艺
通过传承人制度、技艺培训等方式,确保土家族 吊脚楼的传统建筑技艺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建立档案和数据库
对现存的土家族吊脚楼进行普查、登记和建档, 建立完整的数据库,以便于管理和研究。
3
推广传统建筑文化
通过展览、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土家 族吊脚楼传统建筑文化的认识和重视。
农耕为主
土家族人以农耕为生,吊脚楼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农耕生产和生活 的需求,如设置农具和粮食储存空间等。
手工技艺
土家族人擅长手工技艺,如编织、刺绣、木工等,吊脚楼内部装饰 和家具制作体现了他们的技艺水平。
热情好客
土家族人热情好客,喜欢在吊脚楼里举行宴会和聚会,与亲朋好友 分享美食和欢乐。
节日习俗
赶年节
旅游开发与利用
完善旅游设施

吊脚楼的分析

吊脚楼的分析

吊脚楼结构形成与气候关系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重庆、贵州等)、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

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

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

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

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

吊脚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

这类吊脚楼比“栏杆”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吊脚楼的形成有历史的原因,也有自然的原因。

据建筑学家说,苗族吊脚楼是干栏式建筑在山地条件下富有特色的创造,属于歇山式穿斗挑梁木架干栏式楼房。

从历史来看,苗族的建筑文化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苗族祖先蚩尤所在的九黎部落集团肇始于环太湖地区,他们参与了环太湖地区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创造。

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考古发现证实了苗族先民的民居就是干栏式建筑。

最重要的是生态表现贵州多陡坡、峭壁、悬崖、坡地,常年多雾,吊脚楼是结合地形、适应气候的典型建筑作品。

贵州吊脚楼建筑平面灵活自由,依坡而建,体型错落多变,建筑对内对外较为开敞,建筑全部或部分高架于地面之上的建筑方式,非常有利于通风,避免了地面潮气侵入室内。

吊脚楼源于干栏建筑,但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干栏建筑。

纯干栏建筑的基本条件是底层全部架空,但西南地区山高崖陡,可种植粮食的田地稀贵,当地人采用在斜坡上建造房屋,挖填部分土石方作为房屋前、后部地基,后地基作为建筑的地面承重部分,前地基上用木构架做穿斗式掉层的吊脚楼,产生的建筑底层前部地面上升为楼层,与后部地面齐平,这样半楼半地样式的吊脚楼由此形成。

民居吊脚楼分析

民居吊脚楼分析

04
吊脚楼在现代社会的应 用与影响
保护与传承
吊脚楼作为传统建筑形式,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应得到保护和传承。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吊脚楼的关注和保护,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确保其 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鼓励民间组织和个人参与吊脚楼的保护工作,通过开展相关活动和宣传,提高公众 对吊脚楼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性。
创新设计理念
将创新理念融入吊脚楼的设计中, 推动民居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保护与发展平衡
在保护吊脚楼传统特色的同时,实现其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发展。
市场需求与认同
提高吊脚楼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认同度,拓展其发展空间。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争取政府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为吊脚楼的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 件。
旅游开发与利用
吊脚楼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资 源,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将吊脚 楼融入当地旅游开发中,可以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注意保 护吊脚楼的原貌和历史价值, 避免过度商业化和破坏。
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与启示
吊脚楼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对 现代建筑设计具有很大的启示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民居吊脚楼分析
目录 CONTENT
• 吊脚楼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 吊脚楼的建筑特色 • 吊脚楼的生活功能 • 吊脚楼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影响 • 吊脚楼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吊脚楼的历史与文化背 景
起源与演变
起源
吊脚楼起源于古代干栏式建筑, 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逐渐 演变为具有地域特色的民居形式 。
装饰艺术与细节处理
雕刻与彩绘
吊脚楼的装饰艺术丰富多 样,常采用木雕、石雕等 工艺,同时运用彩绘手法, 增加建筑的艺术美感。

吊脚楼分析

吊脚楼分析

吊脚楼分布所属热工设计分区

吊脚楼主要分 布在夏热冬冷 地区,所以必 须满足夏季防 热要求,适当 兼顾冬季保温
吊脚楼分布区气候特点
吊脚楼多分布 于湘西、鄂西、贵 州地区。属中亚热 带季风湿润气候, 具有明显的大陆性 气候特征:气照、 无霜期等均有显著 差别。光照条件较 差,降雨日数较多, 相对湿度较大。
吊脚楼民居建筑 节能分析
民居分析——吊脚楼
吊脚楼分布区: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 族(贵州等)、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 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多分布于湘西、鄂西、贵州 地区。吊角楼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 “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 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 吊角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不同于一般全部都悬 空的干栏,所以称吊角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 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 支撑。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燥, 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吊脚楼 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 “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这类吊脚楼比“栏 干”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 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吊脚楼主要材料当地盛产的为杉木,杉木树体高大,纹理通直,结 构细致,材质轻软,加工容易,不翘不裂,耐腐防虫,耐磨性强,而且 具有芳香气味,适宜当地气候。 杉木导热系数
杉木导温系数
杉木导热系数及导温系数低,保持室内的冬暖夏凉
绿色节能技术的运用——沼气

沼气是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而生 成的一种混合气体。人畜粪便、秸秆、污水等各种有机物在 密闭的沼气池内,在厌氧(没有氧气)条件下发酵,类繁多 的沼气发酵微生物分解转化,从而产生沼气。沼气是一种混 合气体,可以燃烧。沼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一般含甲烷 50~70%,其余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氮、氢和硫化氢等。其 特性与天然气相似。沼气除直接燃烧用于炊事、烘干农副产 品、供暖、照明和气焊等外,还可作内燃机的燃料以及生产 甲醇、福尔马林、四氯化碳等化工原料。经沼气装置发酵后 排出的料液和沉渣,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可用作肥料和 饲料。

苗族建筑元素的构成分析

苗族建筑元素的构成分析

苗族建筑元素的构成分析在贵州高原山高坡陡的环境下,如果还继续沿用底层全架空的干阑房,势必要占田地,苗族人民为了解决这一居住在山坡山的难题,采取了在斜坡上开挖部分的土石方、垫平房屋后部,然后用穿斗式木构架在前部作调整,了半楼半地的“吊脚楼”;这种形式的房屋在结构、通风、采光、占地等许多方面,都优于其它建筑,因此,得以沿用至今。

独特的“半边楼”ﻭﻭ苗族干阑民居俗称吊脚楼,当地人称之为“楼房、半边楼”,盛行于贵州的黔南和黔南地区。

其建筑形式有两种:一为建筑在平地的吊脚楼;一种是在斜坡上的吊脚楼,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半边楼”,是苗族干阑的典型,即半干阑。

“半边楼”又以黔南XX县最为代表性,建造的水平比较高,也比较快,且分布非常集中,是其它地区所不及的。

在贵州的大山里,山地斜坡比较多,最适合建筑吊脚楼,因为费工少,而且效率也比较高。

所谓“半边楼”,就是将房屋的一部分架空,另一部分搁置于坡崖上,有的部分也可以以石头垫起,高差1到2步。

建筑多为一字形,以3间和3间带岩角为多。

苗族所谓的“岩角”就是大致约半个开间大小,设于端部,近似于偏厦,上部屋顶接正面屋坡转至山面,因以得名.半边楼一般架立于陡坡之上,前坎后崖,房屋侧面设置道路.底层都设于半楼部分,有单独的侧门与外界联系,同样内部也有一角附崖设置蹬道与居住层连接。

居住层中间为堂屋和退堂,前边为卧室,后面为火塘、厨房。

这种半边楼不像全干阑建筑,将生活完全架离地面,而是将生活层中很重要的一半,如火塘,厨房和储藏间安置在夯土上,而卧室一般都放置在架高的木板上,使整个卧室不论在采光和通风上,都比其它的干阑建筑更有优势。

阁楼层为贮藏及谷仓,大多不设间隔,有的为半开敞,有的为全开敞,就算四周封闭,前后也开着窗,这样就使整个阁楼空气很流通,风干和贮藏粮食也就更为合理。

可以说,半边楼是全干阑在山地创造的独特形式,较之全干阑住宅有更多的优势.ﻭﻭ坡屋顶ﻭﻭ屋顶是苗族民居的一大特点。

老龄化背景下贵州苗寨吊脚楼适老性分析——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

老龄化背景下贵州苗寨吊脚楼适老性分析——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

•建筑论坛与建筑设计9老龄化背景下贵州苗寨吊脚楼适老性分析——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李雪敏,王江萍,任亚鹏(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老年人的居住问题较为突出,同时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作为我国传统的特色民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及空间研究价值,因*匕长期被忽视的吊脚楼建筑适老性分析是文章的研究重点。

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①,从苗寨老年人的视角,对其居住的吊脚楼外部环境及内部空间营造两个方面进行适老性分析,得出:(1)整体外部空间环境舒适宜人,但道路路况影响老年人生活;(2)结构形式防潮性好,但楼梯存在一定危险;(3)平面布局适宜老年人居住;(4)材质健康环保,造型独特,但需考虑火灾隐患。

并对应提出应相关改造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适老性;【中图分类号】X241研究背景与目的从1999年开始,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21世纪后,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表示,截至2017年年末,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58亿,老龄化人口占比约11.5%o西江苗寨位于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镇内,行政面积38.59kn?,目前共有1330户,5414人,苗族人口占全村的99.5%,是我国目前最大的苗族村落⑴。

截至2017年4月,该苗寨60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接近20%左右,景区内80岁以上老人83人,每月有政府对其发放老年补贴。

随着西江旅游业的发展,改变了西江劳动力外流的情况,以东引片区为例,2017年就地就业户数达91%,当地年轻人多数留在本地居住[2]o苗族老年人多数和子女同住,分家后,父母一般与最小的儿子居住;少部分跟随外出工作的子女一同居住,因此从家庭结构上来看,该苗寨独居老人数量相对较少,多以小家庭结构居住,人口一般为4~7人。

当地除了部分新建的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外,吊脚楼是其最主要的住居形式,寨中老年人多居住于传统吊脚楼当中。

吊脚楼分析

吊脚楼分析

湘西地区月平均气温表
吊脚楼功能及建筑性能分析
吊脚楼采用穿斗式结构,楼上住人,楼下架空,山区气候潮湿多雨 而且炎热,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 物,被现代建筑学家认为是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
通风采光分析图
吊脚楼材料分析
吊脚楼主要材料当地盛产的为杉木,杉木树体高大,纹理通直,结 构细致,材质轻软,加工容易,不翘不裂,耐腐防虫,耐磨性强,而且 具有芳香气味,适宜当地气候。 杉木居分析——吊脚楼 吊脚楼 民居分析
吊脚楼分布区: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 族(贵州等)、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 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多分布于湘西、鄂西、贵州 地区。吊角楼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 “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 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 吊角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不同于一般全部都悬 空的干栏,所以称吊角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 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 支撑。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燥, 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吊脚楼 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 “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这类吊脚楼比“栏 干”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 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吊脚楼分布区气候特点
吊脚楼多分布 于湘西、鄂西、贵 州地区。属中亚热 带季风湿润气候, 具有明显的大陆性 气候特征:气候温 和,冬无严寒,夏 无酷暑,四季分明。 气温、降水、日照、 无霜期等均有显著 差别。光照条件较 差,降雨日数较多, 相对湿度较大。
吊脚楼分布区气温变化
湘西地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温、降水、 日照、无霜期等均有显著差别。

吊脚楼(分析报告)

吊脚楼(分析报告)

• 【文化内涵】

吊脚楼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除具有土家族民居建筑注
重龙脉,依势而建和人神共处的神化现象外,还有着十分突
出的空间宇宙化观念。土家族的吊脚楼不仅单方面处于宇宙
自然的怀抱中,宇宙也同时处于宇宙自然的怀抱之中。这种
容纳宇宙的空间观念在土家族上梁仪式歌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上一步,望宝梁,一轮太极在中央,一元行始呈瑞祥。上
龛”,两侧为卧室、厨房,猪牛圈都在屋侧房后。
• 湖南省通道侗族的住房,仍保留了百越民族“干阑”式建筑的特色, 多为三屋以上的干阑式木楼,底层为猪牛等养牲杂屋,楼上住人,木
楼都有走廊伸出,并装饰有栏杆,栏杆边备有固定式长凳供人休息,
俗称“吊脚楼”。这种木楼,有高达五六层的,结构谨严,不许用一 颗钉子,全系卯榫嵌合,显示了侗族建筑工艺的高超。
土家吊脚楼窗花雕刻艺术是衡量建筑工艺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有浮雕、镂空雕等多种雕刻工艺,雕刻手法细腻,内涵丰富多彩。有 的象征地位、有的祈求吉祥、有的表现农耕、有的反映生活、有的教 育子孙、有的记录风情。飞禽走兽、花鸟虫鱼、歌舞竞技、神话传说, 栩栩如生,蓄意深刻。
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 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吊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 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这类吊脚楼比“栏干”较成功地摆 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吊脚楼
– 【简介】 – 【特点】 – 【结构】 – 【形式】 – 【文化内涵】 – 【苗族吊脚楼】 – 【侗族吊脚楼】 – 【土家族吊脚楼】 – 【瑶族吊脚楼】
【简介】
*吊脚楼

也叫“吊楼”,
为苗族(贵州等)、

川渝地区吊脚楼分析

川渝地区吊脚楼分析

排扇结构图
单架排扇及联系构件
四架排扇形成3间
厢房由吊脚支撑楼板,垂 柱支承走廊,并盖以“歇 山顶”,这种厢房被称为 “龛子”。走廊上部设披 檐与挑檐相接,在挡雨通 风的同时也带来了美感。 龛子屋顶采用传统的“反 宇向阳”坡屋面,对通风 采光都十分有利,因此, 此处多为晾晒衣服。被褥 的地方
房屋结构透视图
川渝吊脚楼起源:
重庆吊脚楼是古代巴族人留下来的
民居建筑 , 是对干栏建筑的继承和发展 , 是适应地理和气候特征的独特的干栏建
筑。 重庆是山城 ,地无三尺平 ,修建吊脚 楼可以有效地利用地形 ,节约土地 ,减少 施工困难 ,特别是在峡谷中 , 往往只能修 建吊脚楼 ,因此重庆沿江的民居多采用既 保持为避免架空带来的头重脚轻之 感,吊脚楼通常采用屋顶反翘 、 屋面举折和飞檐使吊脚楼 安定踏实之中赋予飞升飘逸之 势;而出檐深远的檐下通过设置 柱廊与过亭 , 既保护了墙体 , 也给过往的行人和邻里串门提 供了避雨遮阳的去处 ,成为“ 灰空间 ” ; 立面上整齐的柱 列框架与悬空的层层干栏纵横 有序 , 成为立面构图。
布局特点一:
依山傍水 环境融合
从整体上看 , 山崖成为建筑 空间的界面 , 吊脚楼的建筑哲学 不强调规制的约束 ,而是强调依附 于自然 、 顺应于自然 ,强调建筑 造型与山地空间环境之间的自然平 衡。
布局特点二:
灵活多变 不拘一格
对应重庆山地高低错落, 吊脚楼分布是随坡就坎 , 随 弯就曲 , 依昔地形等高线曲 折展开。
龛子实景
二.吊脚楼之构造
——土家族吊脚楼分析
吊脚楼的形式
单吊式 最普遍的一种形式。特点是,只正屋一边的厢房伸出悬空,下面用木柱相撑。 双吊式 又称为"双头吊"或"撮箕口",它是单吊式的发展,即在正房的两头皆有吊出的厢房。 四合水式 在双吊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点是,将正屋两头厢房吊脚楼部分的上部连成一 体,形成一个四合院。两厢房的楼下即为大门,这种四合院进大门后还必须上几步 石阶,才能进到正屋。 二屋吊式 在一般吊脚楼上再加一层。单吊双吊均适用。 平地起吊式 建在平坝中,按地形本不需要吊脚,却偏偏将厢房抬起,用木柱支撑。 支撑用木柱所落地面和正屋地面平齐,使厢房高于正屋。

吊脚楼分析

吊脚楼分析
吊脚楼的通风当夏季炎热的时候如果窗户全打开就会有很凉爽的穿堂风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建筑的舒适性杉木导热系数杉木导温系数吊脚楼主要材料当地盛产的为杉木杉木树体高大纹理通直结构细致材质轻软加工容易不翘不裂耐腐防虫耐磨性强而且具有芳香气味适宜当地气候
吊脚楼民居建筑 节能分析
民居分析——吊脚楼
吊脚楼分布区: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 族(贵州等)、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 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多分布于湘西、鄂西、贵州 地区。吊角楼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 “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 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 吊角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不同于一般全部都悬 空的干栏,所以称吊角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 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 支撑。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燥, 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吊脚楼 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 “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这类吊脚楼比“栏 干”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 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通风采光分析图
吊脚楼的遮阳

吊脚楼的屋顶是 斜屋顶,并且全 覆盖了瓦片,这 样既能抵御雨水, 又能很好的隔热 (并且屋顶与二 层屋面有很大空 间,又进一步提 高了建筑的隔热 性能)。
吊脚楼的通风

当夏季炎热的 时候,如果窗 户全打开,就 会有很凉爽的 穿堂风,这样 就大大提高了 建筑的舒适性
吊脚楼材料分析
吊脚楼分布所属热工设计分区

吊脚楼主要分 布在夏热冬冷 地区,所以必 须满足夏季防 热要求,适当 兼顾冬季保温
吊脚楼分布区气候特点
吊脚楼多分布 于湘西、鄂西、贵 州地区。属中亚热 带季风湿润气候, 具有明显的大陆性 气候特征:气候温 和,冬无严寒,夏 无酷暑,四季分明。 气温、降水、日照、 无霜期等均有显著 差别。光照条件较 差,降雨日数较多, 相对湿度较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吊脚楼结构形成与气候关系
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重庆、贵州等)、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

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

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

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

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

吊脚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

这类吊脚楼比“栏杆”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吊脚楼的形成有历史的原因,也有自然的原因。

据建筑学家说,苗族吊脚楼是干栏式建筑在山地条件下富有特色的创造,属于歇山式穿斗挑梁木架干栏式楼房。

从历史来看,苗族的建筑文化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苗族祖先蚩尤所在的九黎部落集团肇始于环太湖地区,他们参与了环太湖地区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创造。

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考古发现证实了苗族先民的民居就是干栏式建筑。

最重要的是生态表现贵州多陡坡、峭壁、悬崖、坡地,常年多雾,吊脚楼是结合地形、适应气候的典型建筑作品。

贵州吊脚楼建筑平面
灵活自由,依坡而建,体型错落多变,建筑对内对外较为开敞,建筑全部或部分高架于地面之上的建筑方式,非常有利于通风,避免了地面潮气侵入室内。

吊脚楼源于干栏建筑,但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干栏建筑。

纯干栏建筑的基本条件是底层全部架空,但西南地区山高崖陡,可种植粮食的田地稀贵,当地人采用在斜坡上建造房屋,挖填部分土石方作为房屋前、后部地基,后地基作为建筑的地面承重部分,前地基上用木构架做穿斗式掉层的吊脚楼,产生的建筑底层前部地面上升为楼层,与后部地面齐平,这样半楼半地样式的吊脚楼由此形成。

这种建筑样式适合各种坡度变化,缓坡地段,平面前移,楼面部分增大,地面部分减小,可以扩展楼底层空间,陡坡地段建筑结构相反,吊脚楼的楼地面比例亦随之调整,非常适合于不规则、起伏变化的山地地形。

这种造型的房屋在占地、采光、通风、日照等诸多方面,非常适合西南地区的环境特征,历经沿袭,千年不衰。

吊脚楼内部结构功能一般为三段式划分:顶层作为储藏粮食用,因为通风,在温室潮热的气候条件下使粮食不易霉变,而且也使建筑的脊下木质构不会因潮湿而污损。

底层一般作为堆放杂物用,有的地方甚至把底层作为饲养动物的场地,既通风良好,又保证二层空间的干燥。

二层为家人生活起居层,在功能上很重要,它是全家活动和休息纳凉之用,作为款待亲朋乡友、谈天说地、观山望景之所。

这种“三段式”功能分布,使吊脚楼在虚实对比上,相得益彰:一、三层较虚,二层较实。

二层作为主要生活起居层,人的主要活动全部集中于此,与一、三层比较起来,较为封闭,产生了厚重感和沉实感。

一、二、
三层,无论虚实,在外观及内涵来看,合理、实用、适度。

而在房屋结构的处理上,采取在两旁立帖中加柱和增加楼板的厚度,增强房屋的承重能力及稳固性。

“降温、除湿、防雨、通风”是贵州地区的气候条件对民居的要求,吊脚楼取材于当地特有的松杉、杂木、山石、黄土,辅助泥、茅草、秸秆,依地形立以木桩,上置楼板为屋基,将前半间房屋托起,后半间凿崖为坪。

房屋结构大致有穿斗式,捆绑式和土石墙搁檩式。

木结构穿斗用料细巧,捆绑多用竹木,以竹篾、棕绳扎牢。

围护结构多为竹编夹壁墙,双面或单面抹灰,构架采用较小杉木,直接在柱头上接承攘密栽成排架。

墙壁围以木板、石板或竹笆抹以泥灰而成。

屋顶材料也极为丰富,小青瓦、树皮瓦、泥顶、草顶等,所有建筑用材都就地取用,通气性能好,高湿度季节室内地坪不会结露,成为“可呼吸”的墙体和屋顶。

克服气候与自然环境压力,促生了贵州吊脚楼民居的建筑样式,也造就了贵州吊脚楼民居建筑形貌的个性、独特的造型美。

二、贵州吊脚楼民居建筑的“造型美”变化多姿的贵州吊脚楼建筑依山就势,顺应地形不损坏原始地貌,与地形地貌有机地融为一体。

“或悬虚构屋,取‘天平地不平’之势;克服气候与自然环境压力,促生了贵州吊脚楼民居的建筑样式,也造就了贵州吊脚楼民居建筑形貌的个性、独特的造型美。

二、贵州吊脚楼民居建筑的“造型美”变化多姿的贵州吊脚楼建筑依山就势,顺应地形不损坏原始地貌,与地形地貌有机地融为一体“或悬虚构屋,取‘天平地不平’之势;克服气候与自
然环境压力,促生了贵州吊脚楼民居的建筑样式,也造就了贵州吊脚楼民居建筑形貌的个性、独特的造型美。

变化多姿的贵州吊脚楼建筑依山就势,顺应地形不损坏原始地貌,与地形地貌有机地融为一体。

“或悬虚构屋,取‘天平地不平’之势;或陡壁悬挑,‘借天不借地”;或利用边角,加设披顶;因地就势,增建梭屋”山地地形的狭窄险峻,经过巧妙利用而成就了吊脚楼建筑造型的出挑错落之美。

采用歇山式或悬山式屋顶,屋坡不大,却出檐深远,为了减轻视觉上的头重脚轻之嫌,屋顶的正脊在覆盖脊瓦时,两山头加瓦起翘,横向观察成为弧线,彰显了吊脚楼的流动与轻盈。

“悬虚构屋”,底层吊脚架空,运用虚实对比,突出其“虚”,使本来造型轻巧的建筑,远远望去好像漂浮山间;采用穿斗式纯木结构的吊脚楼,不用一钉一铆,梁、柱、枋、板、椽、榫都是木材加工,屋顶覆盖小青瓦,外墙和隔断墙面采用竹编夹壁墙,两边用泥包裹,既减轻重量,节约空间,又能起到隔热保温效果,所用材料都是天然生成,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乡村气息浓郁。

在外露的青灰色瓦顶、棕色穿斗式屋架梁柱构件和本白色的墙面,使得建筑体的整个色彩较浅,色调和谐,在视觉上清新淡雅。

沿地形高低差层层布置而形成层楼盛宇的吊脚楼群落,依山就势,采取分街筑台、临坎吊脚等方式,形成起伏变化、表现力很强的轮廓线条和特有的建筑群体风貌,总体空间丰富。

依山的吊角楼,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节约土地,造价较廉;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或用来堆放杂物。

房屋规模一般人家为一栋4排扇3间屋或6排扇5间屋,中
等人家5柱2骑、5柱4骑,大户人家则7柱4骑、四合天井大院。

4排扇3间屋结构者,中间为堂屋,左右两边称为饶间,作居住、做饭之用。

饶间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卧室。

吊脚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

有的吊脚楼为三层建筑,除了屋顶盖瓦以外,上上下下全部用杉木建造。

屋柱用大杉木凿眼,柱与柱之间用大小不一的杉木斜穿直套连在一起,尽管不用一个铁钉也十分坚固。

房子四周还有吊楼,楼檐翘角上翻如展翼欲飞。

房子四壁用杉木板开槽密镶,讲究的里里外外都涂上桐油又干净又亮堂。

底层不宜住人,是用来饲养家禽,放置农具和重物的。

第二层是饮食起居的地方,内设卧室,外人一般都不入内。

卧室的外面是堂屋,那里设有火塘,一家人就围着火塘吃饭,这里宽敞方便。

由于有窗,所以明亮,光线充足通风也好,家人多在此做手工活和休息,也是接待客人的地方。

堂屋的另一侧有一道与其相连的宽宽的走廊,廊外设有半人高的栏杆,内有一大排长凳,家人常居于此休息,节日期间妈妈也是在此打扮女儿。

第三层透风干燥,十分宽敞,除作居室外,还隔出小间用作储粮和存物。

吊脚楼的形式多种多样,其类型有以下几种:
单吊式,这是最普遍的一种形式,有人称之为"一头吊"或"钥匙头"。

它的特点是,只正屋一边的厢房伸出悬空,下面用木柱相撑。

双吊式,又称为"双头吊"或"撮箕口",它是单吊式的发展,即在正房的两头皆有吊出的厢房。

单吊式和双吊式并不以地域的不同而形成,主要看经济条件和家庭需要而定,单吊式和双吊式常常共处一地。

四合水式,这种形式的吊脚楼又是在双吊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特点是,将正屋两头厢房吊脚楼部分的上部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四合院。

两厢房的楼下即为大门,这种四合院进大门后还必须上几步石阶,才能进到正屋。

二屋吊式,这种形式是在单吊和双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在一般吊脚楼上再加一层。

单吊双吊均适用。

平地起吊式,这种形式的吊脚楼也是在单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单吊、双吊皆有。

它的主要特征是,建在平坝中,按地形本不需要吊脚,却偏偏将厢房抬起,用木柱支撑。

支撑用木柱所落地面和正屋地面平齐,使厢房高于正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