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入侵和中国的文化建设

合集下载

新时代文化自信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新时代文化自信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新时代文化自信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摘要】新时代文化自信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创新以及国际话语权的提升等机遇下,我们面临西方文化冲击与传统文化变迁等挑战。

加强文化自信教育和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是我们应对困难和问题的对策。

通过加强文化自信建设,我们可以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同时也迎接着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新时代文化自信、机遇、挑战、对策、中国文化传统、创新、国际话语权、西方文化冲击、传统文化变迁、困难、问题、文化自信教育、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加强、推动、走向世界、历史性。

1. 引言1.1 新时代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在新时代,文化自信被认为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

新时代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化自信是国家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程度,反映了国家在全球文化领域的实力和影响力。

只有具备强烈的文化自信,国家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赢得尊重和合作的机会。

文化自信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和传播。

文化自信不仅仅是一种外在表现,更是一种内在力量。

通过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我们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化自信是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一个具有强大文化自信的国家,必然拥有自主创新的能力,能够从自身文化传统中汲取智慧和灵感,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新时代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是国家对外交往的一种软实力,更是国家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本质要求。

只有不断加强文化自信建设,才能推动中国文化迈向世界,赢得更多的国际话语权和文化影响力。

1.2 新时代背景下文化自信的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文化自信的意义更显重要。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文化自信成为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因素。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化格局下中国民族文化和谐发展的构建

全球化格局下中国民族文化和谐发展的构建

国家 民族 事务 委 员会 主任李 德洙 同志指 出 :不 断加 大对 民族 文化 的保 护 力度 。要正 “ 确 处理 继承 、 改革 、 展 的关 系 , 现 代化 内容 体 现 民族 文化特 色 , 民族 文化 再现 时 代特 发 让 让
浪 潮 中。这就 意味着 当代 中国 民族 文化建设 面临 着巨 大的挑 战 与 冲击 。具体表 现 如下 : 第一 , 济全球 化背 景下 的文化 挑 战 日益 激 烈 识经济 时代 使 文化 的存 在形 态和传 经 知 播 渠道发 生 了前所 未有 的巨 变 。 当今 社会 的信 息革命 、 网络文 化 和传媒形 态也 引发 了文化
是 国际 战略安 全的一 个重 要发 展态 势 。 中 国在 民族 文 化建设 中提 出 了一个 严 峻 的课题 : 给
如何在世 界文化 多元 化发 展 过程 中 , 构建 社 会 主义 和谐 社 会 的宏伟 事 业 中把握 我 国文 在 化建设宗 旨, 为 目前 我 国 民族 文化 建设 中 的一个 亟待解 决 的问题 。 成


全 球化 对 中 国 民族 文 化 建 设 的冲 击
中国 的现代化 建设 进 程是 在一个 特 殊 的历 史 条件 下 实 现 的, 因而势 必要 面 临着 全球
化 和现代 化 的双重 机遇 与挑 战 。 表现 在文 化建 设过 程 中的 问题 : 一方 面要 求我 国清 除传统
文化 中的 消极腐朽 东 西 , 另一 方 面又要 防止 民族 文化 被淹 没 或 同化 在西 方殖 民主义 文化
弱, 而新 文化 的建设 和 发展 又经 历一 个 曲折 的过程 。尤其 是 改革 开放 以来 , 化建 设 呈 现 文
出蓬 勃 发展 局 面 , 是 , 但 由于我 国正 处 于社 会发 展 的转 型期 , 文化 建 设 在现 代 化 进 程 中不

由文化入侵浅析文化强国战略

由文化入侵浅析文化强国战略

由文化入侵浅析文化强国战略【摘要】文化强国的道路就是增强国家的软实力的道路,一个国家没有软实力就不可能在国际舞台上争得话语权,更不可能有国家安全可言。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的交融与文化的侵略几乎没有明显的界限,所以当一种强势文化的入侵,以文化交融的方式进入时,我们常常会缺少警惕,文化防范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让你的文化软实力强大到别人无法入侵,这才是真正的安全。

所以当今中国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增强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文化入侵,文化强国战略,文化软实力【引言】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文化强国”战略和国家整体战略是相互依存的。

“文化强国”战略包含在国家整体战略之中,没有“文化强国”战略不可能有完整的、使国家真正强大起来的整体战略。

因为,有了钱只能称作“富”,只有在有钱的基础上又有了发达、丰富、先进的文化,才能说是“强”了。

现在,我们只是达到了初步的富,还没有达到强,建设富强国家这篇“大文章”只做了一半,因此,需要制定和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来完成“大文章”的另一半。

【正文】一、对文化入侵现象的认识日本的动漫、音乐、美食、时装、广告等为代表的日本流行文化在中国日渐风行,并以强大的影响力成为中国城市流行文化的热点;美国的好莱坞大片、迪斯尼、肯德鸡、麦当劳、流行乐等也在中国迅速的流行;韩国的韩剧,小吃,等也让这个不大的国家在中国也火热了一回。

西方国家诸如“圣诞节”、“情人节”、“复活节”等节日也几乎代替中国的传统节日让中国人为之疯狂。

这些现象不禁让我们思考它们带给中国文化的冲击,这就是“文化侵略”。

“侵略”,指的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它国或另一民族的征服行为。

因此,文化入侵,我们可以定义为一个国家或民族对它国或另一民族通过文化改造和思想改造而达到的征服行为。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文化建设.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文化建设.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文化建设西方文化中有一对基本的二元对立,及信仰与理性的矛盾统一。

就中国文化来说, 不论是信仰还是理性都是存在的, 但与西方具有根本性的差异。

西方的信仰是建立在宗教仪式的基础上的, 其中最关键的是罪罚意识, 即充分认识到人类处在世界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力, 认识到人傲慢的行为和贪婪的本性所带来的破坏性,因而确立了七宗罪, 并指导人们践行赎罪的一生; 西方的理性是建立在人文精神的基础上的, 这种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主体性和主体作用, 肯定了人类改变世界的能力, 宣扬人们要践行拥有尊严的一生。

两种看似极其对立的观念同时存在于当代西方人深层的文化心理之中,并达到了某种平衡。

但是在中国文化中, 信仰与理性都带有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倾向性色彩。

第一,中国人的实用性色彩。

信仰是实用性的,在不用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状况下可以有变化性的选举, 完全可以放弃一种信仰而追求另一种。

中国人的信仰没有宗教基础, 一切社会生活都是靠经验性的伦理规范来维系的。

同时, 理性也是实用性的, 中国人以生活经验和道德规范作为判断一切的基本标准。

这种经验理性使中国人不注重逻辑性的探讨,从而缺少必要的科学头脑。

第二,则是群体性色彩。

对儒家的信仰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注重人伦关系, 强调人的社会性, 关注集体的共同价值。

与西方的人文主义相似, 中国人也追求人本主义, 但一个根本性的差异在于中国的人本实质上是“民本” ,强调的是人民群众的重要性而不是西方的个体人性。

近代以来, 封建主义的集体主义固有传统尚未被资本主义思想启蒙所推翻, 社会主义思想的传入由于其中对集体价值的宣传而在中国人的心理中形成了认同, 因此群体认同感始终贯穿着国人的理性思考。

近代以来, 中国文化发展进程是十分曲折和混乱的。

随着西方列强军事和经济上的入侵, 中国文化界逐渐嫌弃戏谑的热潮, 西方思想文化开始与几千年来的中国固有封建主义传统激烈交锋, 新文化运动时起到到顶峰。

西来的个人主义文化不断对封建集体主义进行打击和批判,科学、民主等概念逐渐被知识界所接受。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安全_西方_省略_权主义对中国文化安全的冲击和挑战_赵英臣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安全_西方_省略_权主义对中国文化安全的冲击和挑战_赵英臣

#政治学#行政学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安全)))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对中国文化安全的冲击和挑战赵英臣(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摘要] 所谓文化安全,其基本内涵是指作为国家主权组成部分的文化主权和文化尊严神圣不可侵犯,个性化的文化传统和文化选择应该而且必须得到尊重。

全球化的进程中始终伴随着文化渗透、价值变迁、制度转移等现象,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对我国文化安全带来强烈的冲击和挑战。

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需要强化自己的主体文化和国家精神,守望好自己的文化疆域,维护好自己的文化安全,才能在融入世界中不迷失自己。

[关键词] 全球化;西方文化霸权主义;文化安全[中图分类号]D513 1文献标识码2A 1文章编号21005-3492(2004)06-0035-04 收稿日期:2004-08-22作者简介:赵英臣(1977-),男,山东烟台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博士,主要研究全球化与中国战略抉择。

在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往的全球化总是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西方文明的全球化0。

因此,伴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西方的文化霸权主义问题在国际社会中也愈发凸显出来。

所谓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就是西方国家把其物质生活方式、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一种普世的行为准则加以推行,赋予自己在文化上的支配地位。

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在意识形态领域,鼓吹以/人权高于主权0为核心的/新干涉主义0,宣扬其社会制度和基本价值观,对与其价值观不同的国家进行攻击和责难;在大众文化领域,通过各种现代传播手段,如:电影、电视、广播、国际互联网、书籍、刊物、广告等,进行其文化产品的倾销,公开或隐蔽地推销其社会政治理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人特别是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文化消费倾向。

另外,西方国家还利用自己所具有的信息技术优势和对传播媒体垄断,将非西方文化作为异端进行打压,把自己的文化作为衡量一切文化的尺度和标准。

对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化安全问题成因的探索

对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化安全问题成因的探索

对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化安全问题成因的探索【摘要】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西方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的断裂以及文化消失的可能性。

本文旨在探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成因,分析其根本原因,并提出应对之策。

全球化的浪潮带来了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对中国传统文化构成一定的压力,导致中国文化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我们需要加强中国文化的自信心,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应对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安全问题,推动中国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保持文化的独特性和活力,实现中国文化的持续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文化安全、挑战、冲击、传承、自信心、传统文化、全球化时代、根本原因、消失、保护、传统文化、中国文化传统、断裂、中国文化自信心1. 引言1.1 全球化对中国文化安全的影响全球化对中国文化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全球化使得中国文化面临着来自外部文化的冲击和竞争,通过全球化传播的西方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了挑战;全球化导致了文化传播的加速和碎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中可能面临着被扭曲、演绎或消解的风险;全球化也带来了跨文化的互动和融合,中国文化在全球化时代需要更多地与外部文化开放互动,但同时也需要保持自身独特性和传统特色。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中国文化安全问题愈发凸显出来,如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保护和传承好中国文化传统,成为当前中国文化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通过深入研究全球化给中国文化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我们能更好地找到解决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1.2 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现状一是文化输出不足。

在全球化时代,中国的文化输出仍然相对落后,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并不为人所熟知。

与西方强大的文化输出相比,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较弱,导致中国文化难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有效传播。

二是文化自信不足。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一些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怀疑甚至失落的情绪。

大国崛起及中国文化安全

大国崛起及中国文化安全

大国崛起及中国文化安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国崛起不仅仅意味着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强大,更涉及到文化安全。

在大国崛起过程中,保护和弘扬本国文化,确保自身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立性,对于一个国家的文化安全至关重要。

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传统的国家来说,加强中国文化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大国崛起会带来文化输出和文化入侵的双重压力。

随着中国经济和政治地位的提升,中国文化也逐渐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中国的电影、音乐、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传播力逐渐扩大。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西方文化体系的冲击和吸纳,甚至会出现对中国文化的歪曲和模糊。

许多大国崛起的例子显示,文化输出和文化入侵可以使国家的文化传统受到威胁,乃至消亡。

因此,中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自己文化的独立性和多样性。

其次,大国崛起需要加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通过文化交流和传播而能够吸引和影响其他国家的能力。

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能够增强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争夺国际舞台话语权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拥有丰富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资源,但要使之成为给予外国征服者以思想上的抵制、自立自强甚至自己的文化逆袭的力量,仍需要下大力气提升自身的文化软实力。

第三,大国崛起需要注重本土文化保护和传承。

中国拥有深厚的文化传统,但在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面临着挑战和困境。

一些传统的艺术形式、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需要重视保护和传承。

大国崛起不应只关注经济发展,而是要综合发展,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以确保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立性。

最后,大国崛起需要主动参与和引领全球文化事务。

中国应该积极主动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其他国家共享文化成果,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影响力的文化领袖。

同时,我们也要主动引领全球文化事务,让中国的文化声音在国际舞台上更加响亮,以推动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总之,大国崛起和中国文化安全是密不可分的。

防止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侵略(优质论文)

防止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侵略(优质论文)

防止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侵略摘要:在国际交往频繁、经济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流动、科学技术和文化创新空前活跃、思维方式与文化价值观念转换的新形势下,在我国文化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有的甚至影响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国家安全。

相对经济而言,如果说当前社会发展是我们的“短腿”,意识形态如何抵御“西化”,文化领域如何抵御渗透,则是我们的“软肋”[1]。

论文关键词:渗透,维护,创新,主流文化,文化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股股的“西洋风”也开始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不仅汉语里多了很多的音译词,如“摩登”,“可乐”等等。

过西洋节也成了卷过上下所追逐的时尚风气,就拿眼下的圣诞节来说,各家店铺把小店装饰的五彩斑斓,各种搞促销活动接踵而至,各大高校呢,就开始准备各式各样精彩的活动,情侣们纷纷上街,学生们欢天喜地。

这些现象通通都反映了西方文化强大的渗透力。

一、目前我国文化领域面临的隐忧1.西方文化对我国的文化渗透愈演愈烈随着世界交通、电信等行业的飞速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愈来愈亲密,交流愈来愈频繁,国际格局也向多极化发展。

我国在加入WTO 之后,西方发达国家在基本缓解军事政治对抗、致力于经济科技合作的情况下,对我国展开全方位、多角度的文化渗透。

目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打着“民主”、“自由”、“人权”、“改革”等旗号,利用各种能利用的资源和手段,极力推行以“西方中心主义”为基础的各种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宣传西方的价值观念、社会心理和行为方式。

说不清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英语和西方文化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我国对外开放,要吸收世界先进的文明,不得不学习英语,这好象是不学好英语就不能体现出国际水平。

从这方面看,这些年,在国内英语形式完全比国语要强盛的多。

家长,学子把狭隘的目光只盯在英语上去看,而国语则变为了一种附属品,英语的考级就象成了度量人才的一个标准。

我们被笼罩在英语文化之中,升学、上大学、出国、找工作、评职称等等,都要先通过英语水平测试。

古文运动名词解释

古文运动名词解释

古文运动名词解释
古文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界的一场现代文化运动。

这场运动呼吁恢复和发扬古代文化的精神和传统,以对抗西方文化的影响,并为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寻找文化自信和国家复兴的道路。

古文运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和目标:
1. 反对白话文:古文运动强调将古代文言文作为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使用古文书写文学作品和文化讨论,以对抗白话文的散漫和粗俗。

2. 重视经典:古文运动主张重视和研究古代文学经典,如《诗经》、《论语》等,认为这些文化遗产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培养和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 抵制外来文化:古文运动抵制西方现代文化的入侵,认为西方文化的冲击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因此要求恢复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抵挡西方文化的侵袭。

4. 提倡文化自信:古文运动主张中国文化应该有自己的自信和自主性,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中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独立思考,坚守本土文化的核心价值。

5. 弘扬民族精神:古文运动致力于挖掘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家国情怀,强调家庭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注重社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培养。

古文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使中国文化界重新审视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并纠正了一些西方现代化进程中带来的消极影响。

古文运动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文化自信和精神支撑。

然而,古文运动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一些学者认为,古文运动过于偏重于对传统文化的崇拜,忽略了现实社会的需求和变化。

他们认为,现代文化应该是包容和开放的,同时兼顾传统和现代的优点,以满足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和文化发展。

警惕西方文化的入侵

警惕西方文化的入侵

文化殖民是西方强大国家实施新殖民主义的一种手段,抑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

强大国家以之达到军事占领、政治统治所能达到的目标——经济依附,弱小国家因之而处于被剥削、被压迫、被支配的地位。

中国要实现国家崛起、民族复兴的大业,就必须注意防止经济依附与文化殖民,实现经济的独立富强以及文化的自觉自信。

一、新殖民主义与文化殖民文化是积淀在民族最深处的文明成果,是民族国家薪火相传的基因,不同的民族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个性。

二战后,美国等西方国家,一方面以政治、军事等“硬实力”强迫弱小国家接受他们的文化;另一方面借助传媒、投资、商品等“软实力”,将其宗教信仰、消费观念、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撒播到其他国家,借以消灭其他民族国家文化自主性,同化其他民族国家文化,这就是文化殖民。

文化影响思维,思维影响政策,政策影响态势。

持续持久的文化殖民令弱小国家广泛而深刻地对强大国家产生依恋、崇拜和奴性,从而使弱小国家在思想观念上心甘情愿地处于服从与被支配地位。

西方国家的文化殖民通常包裹在商品、资本中,也掺杂在国际文化传播、合作与交流中。

正如罗素所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

但是,西方国家利用文化交流,经久不息地实施文化入侵,美学者弗兰克•宁柯维奇在其《文化外交》中指出:文化手段成为美国穿越障碍的一种更加重要的强大渗透工具。

二战以来,美国推行文化霸权、文化入侵、文化殖民可谓不遗余力。

英国年轻女编辑弗朗西丝•斯托纳•桑德斯在《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一书中指出,在文化殖民过程中,美国中央情报局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将美国包装加工成为文化大国,且利用经济、政治乃至军事等各种手段把这种强势文化兜售给世界,与此同时竭力诋毁、抹杀竞争对手(敌手)的文化。

教育文化是美国“对外政策的第四维”。

多年来,美国通过组建营运各种基金会(如福特基金会、索罗斯基金会等)为弱小国家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信奉自由主义的人才,这些人才成为美国的文化牧师,成为美国意识形态的宣传队、播种机,甚或直接成为美国的经济杀手,把“自由经济”、“比较优势”等理论传播到其他国家,把“华盛顿共识”政策落实到弱小国家。

浅谈外国的文化入侵

浅谈外国的文化入侵
《蜡笔小新》是在我国知名度很高的日本动画,小孩子开始模仿片中主 角小新那样的放肆妄为和矫揉造作。作为于此年龄段相匹配的我国儿 童传统教育“尊师长、懂礼仪”,却没有得到大力的宣传弘扬。日本动 画片《机器猫》在我国更是家喻户晓,片中对话提出“战争本无正义和 非正义之分,只是人们强加的区分而已。”这不仅反映出日本右翼人 士至今仍没有彻底反省二战时的罪恶,更使得这样的观念以更为隐蔽 的方式得到了传播。与大规模高调的文化侵略不同,这种隐蔽的嵌入 式观念输出对国人有更为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对青少年,这种影响的 巨大负面效果是难以估量的。2011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届六中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 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 教育和治理,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显然部分
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积极主动的推动中 华文化走向世界。
手机货币网 YKwPWYx1edJ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外国文化产品所表现出的价值观与我国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是有悖 的。文化领域的开放、多元化,文化交流的独立性,并不是不需要引导 的,对于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的宣传和推广是我国长远发展建设所需要 ,也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民主法治建设发展,需要人们有更高的文化素养。文化是一定的 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经济和政治以重大影 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指导推动物质文明的发展。在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首的外国所营造 的这种文化氛围中开展我国各方的建设,显然是不合适的。从我国加 入WTO以来,我国大大加快了与国际接轨的速度,西方发达国家的生 活方式在我国呈蔓延式推广,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这些典型的 西方生活符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十分普遍。这些跨国公司 在为我们带来了高效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是在输出其文化和价 值观。文化与政治相交融,外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正在借助其经 济实力而推行文化渗透甚至文化入侵和,通过文化这种国际竞争的 软实力推行霸权主义。 面对外来文化,我们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对各国文化给予尊重,同 时要培养辨别外来文化中腐朽落后部分的能力,并坚决抵制。对 于外来文化中的优秀经典,健康向上的内容要广泛了解虚心学习 。作为我国未来几十年发展的中坚力量,肩负着重要时代使命,更 需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我们要继承弘扬我

如何看待西方文化侵略

如何看待西方文化侵略

侵略手段的隐蔽性
从最初国人知道圣诞节到感恩节、情人节、愚人节,到父亲 节、母亲节,外国节日慢慢闯进了中国人的生活。习俗传统 尤其是节日是文化创生和发展的一个个断节点,是不同文化 的象征符。外国节日雨后春笋一般,闯进了我们的视线,习 俗传统尤其是节日是文化创生和发展的一个个断点,是不同 文化的象征符。所以西方节日的背后是整个西方文化。当下 很多中国人喜欢过西方节日,在有些地方圣诞节的热闹程度 甚至不亚于春节。
(四)侵略手段的隐蔽性 (五)侵略状态的弥散性 (六)侵略影响的根本性
侵略目的的公开性
以美国的对外文化侵略为例, 美国基辛格同仁公司作为美国政府 的重要智囊团,其总裁直言不讳地 宣称:“美国应该确保:如果世界 向统一语言方向发展,那么这种语 言就应该是英语;如果世界向统一 的电信、安全和质量标准发展,那 么这些标准就应该是美国的标准; 如果世界逐渐被电视、广播和音乐 联系在一起,那么节目的编排就应 该是美国的;如果世界正形成共同 的价值观,那么这些价值观就应该 是符合美国人意愿的价值观”。通 过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的输出,通过对外进行全方位的长 期的意识形态渗透, “使美国的 文化成为世界的“主流文化”, “在全世界担负起领导的责任”。
侵略影响的根本性
相对经济和军事的侵略,文化的侵略更 为根本。当前,西方文化侵略的本质就 是要从根本上蚕食中华民族存在的基础, 动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使我们 “国将不国,族将不族”。在《文化与 帝国主义》一书中萨义德曾经说过,文 化还是“一个社会最好的知识和思想的 储藏库”。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文化 成为各种各样政治和意识形态相互交锋 的舞台。” 西方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在教育方面主要体 现在。(1)进一步强化了教育目的西方化 倾向(2)冲击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实效 性(3)导致了中国教育研究对西方话语权 依附。(4)冲击着教育的外部环境,构成 教育的一个不稳定因素。其中,强制性的 英语学习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国人对 英语的重视,在某种程度已经超过了我们 对汉语教育的重视。当今的中国学生有多 少人能够写出一篇象样的华文美章来?

中国近代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文化发展历程: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一、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

其文化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和艰辛,也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创新能力。

从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与融入,再到新文化运动与文化变革,以及革命与建设中的文化发展,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历程可谓波澜壮阔。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

这些传统文化在近代也延续下来,并成为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基础。

例如,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念,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等思想,以及佛教思想中的“因果报应”、“慈悲为怀”等观念,都在中国近代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三、西方文化的冲击与融入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文化开始进入中国。

这种文化的冲击对中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一方面,西方文化的进入打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封闭性,促进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另一方面,西方文化的冲击也使中国传统文化面临严峻的挑战。

西方的科学、民主、法治等观念逐渐被引入中国,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新文化运动与文化变革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旨在学习西方的科学、民主、人权等观念,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提倡科学、民主,反对迷信、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这些主张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和创新。

五、革命与建设中的文化发展革命和建设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重要主题。

在革命和建设中,中国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文化。

在建设时期,中国秉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推动了文学、艺术、科技等领域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国的影响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国的影响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国的影响摘要:西方大多数国家在进行了工业革命之后,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还处于以农业为主要发展模式的东方国家自然成了西方列强的扩张范围内。

西方列强的入侵自然给被侵略国家带来了沉重的损伤,让这些国家的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但是我们同样要看到入侵对弱后国家带来的积极影响,促使这些国家不断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殖民主义的入侵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关键词:侵略发展影响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在西方开始,西方列强为了满足自身的发展,把矛头指向了亚洲。

而此时的中国仍旧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得中国远落后于其他国家。

于是我国受到了列强们一次又一次的冲击,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是外国人的罪孽,是我们的耻辱,但这却间接地打开了中国发展的大门,促进了中国的发展。

一、对思想文化的影响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进行文化渗透,企图在精神上屈服中国人民,在心理上压迫中国人民,来削弱中国人民的反抗意识和革命精神。

但是,被列强驯服而成为汉奸的只有极少数人,而始料未及的是大多数人在这样的压迫下其革命斗争意识更为强烈。

这些新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大量汲取西方的思想文化,从中获得启迪,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

正是列强的入侵,让清政府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清醒过来,严酷的历史现实,引起了有志之士的反省。

大刀长矛抵挡不住坚船利炮的轰击,古老的思想文化也抵挡不住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先进的知识分子深刻地明白了只有发展才能救中国的道理。

殖民主义的入侵敲醒了中国人,使得思想文化有了巨大的改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帝国主义通过对外入侵的方式打开了被侵略国家的大门,而被侵略国家不得不妥协退让,与侵略国进行不平等的贸易。

西方列强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取种种特权,扩大其商品的输出,掠夺财富。

这看上去无疑对被侵略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在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格局被打破,中国被卷入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西方文化入侵和中国的文化建设PPT课件

西方文化入侵和中国的文化建设PPT课件
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 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选择
改革开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文化中的消极因素
1、物质上的贫穷与落后 2、精神世界的不确定性
1、小农经济 2、封建专制体制
机会 主义
权威 主义
表现
面子 主义
人治社会,注重形式, 缺乏诚信,缺乏内在 约束,两极人格
个 人 主 义 思 潮
新 自 由 主 义 思 潮
实 用 主 义 思 潮
消 费 主 义 思 潮
后 现 代 主 义 思 潮
功 利 主 义 思 潮
拜 金 主 义 思 潮
中国文化传统价值观的传承与发展
正确认识中国文化传统价值观与现代化及与西方文化价值观,坚持中庸 之道,兼收并蓄
• 仁爱,群体观念,和谐,礼貌友善、温良忠厚和认真刻苦;提高文化认同感 • 正视西方文化中重法制,重理智,尊重自由、平等,敢于创新、自立的价值取向;也应
政治制度中国近现代三次大的文化选择中国文化中的消极因素表现权威主1小农经济2封建与制体1人类社会的丌确定性2社会经济发展的丌均衡1物质上的贫穷不落后2精神世界的丌确定性1贫圈子意识和关系意识2合作贿赂走后门人治社会注重形式缺乏诚信缺乏内在约束两极人格西方文化古希腊古罗马希伯莱阿拉伯文化基督教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技术革命思想启蒙正确认识中国文化传统价值观不现代化及不西方文化价值观坚持中庸之道兼收并蓄正视西方文化中重法制重理智尊重自由平等敢亍创新自立的价值取向
完全西化
继续保持传统
洋务派--张之洞 提出的“中学为 体,西学为用”, 学习西方科学技 术。 维新派—学习 西方资产阶级政 治制度
胡适将“全盘西 化”的提法改为 “充分世界化”, 主张要充分吸收 西方文化,要对 中国文化进行全 盘改造。

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

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

消极影响: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导致中国的大量资金外流,加剧了 中币短缺。
南京条约中的赔款:清政府 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其中600万银元赔偿被焚鸦 片,1200万银元赔偿英国 军费,300万银元偿还商人 债务。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 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 年百元应加利息5银元。
2.帝国主义贷款给中国军阀官僚,造成军阀混乱,中国局 势动荡不安,使中国经济建设不能平安正常进行。 3.军国主义列强在在中国设立工厂,开采矿山,修筑铁路。 利用特权,与中国民族企业争夺市场,中国近代化趋势 在压迫和束缚下发展艰难。
积极影响:
1.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推 动作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使中外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 主要矛盾。 2.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逐步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 经济,先进生产技术,经济制度,经营管理方法和科技人员, 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和可能。 3.推进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西方学习,探索积极救民的真理, 大力宣扬资产阶级思想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客观上又推动了 中国经济的工业化。 举例:洋务运动 意义:使中国出 现了第一批近代 企业,在客观上 为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的产生和发 展起到了促进作 用。 兴办轮船、铁路、电报、采 矿、纺织等各种民用企业。
西方列强的文化渗透
(1)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为其殖民统治服务 的侵略活动; (2)外国教会在中国内地霸占地产,遍设教 堂; (3)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4)宣传殖民主义奴化思想。
消极影响:
•传统的中国文化受到了 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 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体 系被冲击的七零八碎。 国学衰落,西学盛行。 •中国的老百姓处在一种 水深火热的战乱中,让 人们对希望的出现产生 了负面影响,造成人民 的麻木,受奴性的加强。

如何看待西方列强入侵中国

如何看待西方列强入侵中国

如何看待西方列强入侵中国
西方列强入侵中国是中国近代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对于中国的发展与变革
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间涉及到的种种历史背景和事件,也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和回忆的。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中国的封建社会和西方列强的资本主义社会是有着根本差异的。

在19世纪上半叶,西方列强进入中国,推行“民主”、“自由”、“人权”等理念来打
击中国封建社会的势力,说到底,还是要占据中国的资源,成为资本主义的殖民地。

其次,需要指出的是,西方列强通过侵略中国,对中国的文化和传统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诸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新学”等思想,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影响,是让人不
得不思考的。

而且,在医学、教育、科学技术等方面也带来了带来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再次,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也成为中国民族主义的源头。

那个时候,中国的民族意识
慢慢觉醒,人们开始认识到,只有强大中国才有尊严,才有未来。

因此,中国的先进人士
开始穷尽各种办法,推进现代化建设,提高中国国家的实力。

当然,在对待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历史时,我们也需要客观地看待问题,不能只盲目
地抨击他们。

我们应该看到,西方列强对于中国的开放引进给中国带来了一定的现代化建设,不同的文化交流也有所促进。

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打破了中国的封闭和保守,让
中国逐渐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变化。

总体来说,西方列强入侵中国,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

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
的一面。

而对于我们现在来说,重要的是从这段历史中学习东西,发现问题,思考未来,
不要总是把目光停留在表面,而是用更深层次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文化自信下的中国文化安全建设探索

文化自信下的中国文化安全建设探索

339文化纵横文化自信下的中国文化安全建设探索在全球化大格局下,科技发达的今日,各国的沟通交流变得日益普遍与便捷。

基于不尽相同的国情,各国在文化安全方面也采取了不同的防护或改善措施。

“文化安全”一词,含义广泛。

早期约瑟夫·奈(Jepseph Nye )基于国家的文化、政治思想和政策提出“软实力”概念。

[1]沈洪波提出,文化安全实际上“保持了本民族文化的独立、生存和发展,在国际交流中保持强大的民族精神动力”。

[2]徐龙建将其定义为“能够确保国家文化主权不被威胁的一种文化状态。

”[3]本文旨在分析多个典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安全范围所作的具体建设,总结与借鉴,寻找适合中国自身的文化安全建设的道路。

文化安全面临之挑战随着全世界文化交流的增多,美国和俄罗斯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发达及发展中国家,其所面临的文化安全挑战和潜在危机值得我国了解与借鉴。

美国。

美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多宗教国家。

被形容为“大熔炉”的美利坚合众国,多种文化之间的平等已成为其文化安全面临的首要挑战。

作为一个多种族国家,美国一直存在着种族歧视这一问题。

虽然《独立宣言》中“人生而平等”为众人所熟知,但“白人至上”的类似传统观念至今仍然扎根于部分白人心中。

亚裔在职场等地方的不公平机会;白人警察无故拦下黑人车辆骚扰排查,这些素材皆常见于美国的电影和电视剧情节之中。

美国的文化霸权及歧视现象在国家内部普遍存在,从而使得其他种族文化遭到排挤,多元文化间冲突不断产生。

俄罗斯。

苏联解体给俄罗斯之后的文化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沉痛打击。

俄罗斯独立最初,西方文化不断入侵,加上国内经济低潮,文化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在俄罗斯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和西方文化三股潮流的交锋中,年轻人受到西方文化中颓废文化的影响,对俄罗斯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下降到最低程度”[4]。

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的平台,从文化方面影响俄罗斯人民的思想与意识,对俄罗斯的文化安全一次次的造成重大威胁。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中国反侵略文化和思想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中国反侵略文化和思想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中国反侵略文化和思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惨痛历史,中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和痛苦。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始终坚定反侵略、反殖民主义的立场,形成了强烈的反侵略文化和思想,这对于中国人民的抵抗和反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中华民族的守卫意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但是中国人民的抵御、反击却是最光辉的一页。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了保家卫国的重要性,强烈的守卫意识在中国民间广泛传播。

民间广泛流传的“苦寒三月,沿街哭喊”、“不毒不杀,不为首相”的抵抗口号,反映了广大人民强烈的反侵略情绪和反殖民主义信仰。

二、国家意识与民族意识的双重熔炉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的国家意识与民族意识得到双重熔炼。

中国人民在这场战争面临的不仅是外来侵略者的威胁,更是一个内忧外患的局面。

中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他们认为中国是一个富饶强大的国家,需要用自己的力量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利。

三、爱国主义情怀深入人心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深入人心。

在这场战争中,民间涌现出许多爱国英雄,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血汗为祖国和民族崛起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著名的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反侵略、反殖民主义的典型表现,这个运动号召广泛,组织有力,为中国人民反击外来侵略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和支持。

四、弘扬民族文化争取自主权利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弘扬民族文化,争取自主权利。

中国人民认识到自主权利的重要性,他们开始积极抵制外来文化的入侵,大力弘扬本土文化。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的文化特点和民族脊梁得到了广泛表达和建设,中国民族文化也开始焕发出自己的光彩和生命力。

五、全民族反侵略意识的提高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的全民族反侵略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中国人民认识到只有全民族团结起来,才能有效地抵御外来侵略者。

中国人民开始积极宣传反侵略思想和文化,加强抵御力量的建设,提升自己的文化和军事实力,为对抗外来侵略者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技术革命 思想启蒙
西方文化的积极因素
人 民科平本竞开 主学等主争拓 精精意义精精 神神识思神神

西方文化的消极因素
个 人 主 义 思 潮
新 自 由 主 义 思 潮
实 用 主 义 思 潮
消 费 主 义 思 潮
后 现 代 主 义 思 潮
功 利 主 义 思 潮
拜 金 主 义 思 潮
继续保持传统
洋务派--张之洞 提出的“中学为 体,西学为用”, 学习西方科学技 术。 维新派—学习 西方资产阶级政 治制度
胡适将“全盘西 化”的提法改为 “充分世界化”, 主张要充分吸收 西方文化,要对 中国文化进行全 盘改造。
张君励就认为: “复兴儒学是 中国文化现代 化的根本途径”
“西体中用”
李泽厚:“要用现 代化的‘西体’--从科技、生产力、 经营管理体制到本 体意识来努力改造 ‘中学’,转换中 国传统的文化心理 结构,有意识地改 变这个沉淀”
• 理想竞争制度 • 一是人与自然
应当提倡正当、 之间关系的和
理性、有限度
谐制度建设;
和有秩序的竞 • 二是人与人之 争;3而.不要是加不大制度创新间力关度系。的和谐
正当、非理性、 制度建设;
无限制和无秩 序的竞争。
• 三是人与自身, 即人的肉体与
灵魂之间关系
的和谐制度建
设。
• 社会的秩序之 源和稳定之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文化传统价值观的传承与发展
正确认识中国文化传统价值观与现代化及与西方文化价值观,坚持中庸 之道,兼收并蓄
• 仁爱,群体观念,和谐,礼貌友善、温良忠厚和认真刻苦;提高文化认同感 • 正视西方文化中重法制,重理智,尊重自由、平等,敢于创新、自立的价值取向;也应
摒弃极端个人主义、重利轻义、追求享乐和高消费、审美低俗化等消极倾向 • 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大文化民族主义
1、物质上的贫穷与落后 2、精神世界的不确定性
1、小农经济 2、封建专制体制
机会 主义
权威 主义
表现
面子 主义
人治社会,注重形式,
缺乏诚信,缺乏内在 约束,两极人格
平均 主义
1、人类社会的不确定性 2、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血缘 主义
1、贫圈子意识和关系意识 2、合作,贿赂,走后门
西方文化
古希腊、古罗马、希伯莱 阿拉伯文化、基督教文化
如何应对
西方文化入侵 中国的文化建设
前言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要想不被全球文化 一体化的洪流所吞没,要想抵制一种外来文化的侵入, 最好的办法不是闭门抵制,而是开门接纳,吸取其他 文化的精华。必须本着对其他文化“兼收并蓄”、对 本族文化批判性继承的态度不断创新发展。
中西方文化如何结合
“中体西用” 完全西化
中国近现代三次大的文化选择
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面向西方的文化选择
洋务派:军事、科技
维新派:政治制度
五四运动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面向俄国文化选择
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 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选择
改革开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文化中的消极因素
政府加强立法保护
• 文化习俗、文化遗产 • 加强宣传,支持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
加大制度创新力度
• 重视教育,解放思想,提倡敬畏意识 • 加大文化创新力度
制度创新要满足四个条件
人本性
竞争性
和谐性
公平性
• 制度应体现以 人为本的原则, 应尽可能为最 大多数人谋利, 制度的着眼点 应是人本身的 自由全面发展, 应更体现人性 化的要求,应 对弱者实现人 道主义关怀。
• 制度应当为每 一个主体提供 平等的发展机 会,而不能有 例外和特权存 在。
结语
面对来自西方文化的冲击,我们 一方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提高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大力 发扬本民族优秀文化;
另一方面,面对西方文化,我们 要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使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断 发展进步,并不断地适应社会发展 的需要。
只有这样,才能在日趋复杂的文 化背景下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也只有这样才能防止以传播文化为 名的意识形态的渗透!
谢谢观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