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 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卖油翁》公开课教案【9篇】

《卖油翁》公开课教案【9篇】

《卖油翁》公开课教案【优秀9篇】教学过程篇一一。

复习导入1、表演课本剧,还原现场。

2、点评:哪一组表演的好?为什么?二。

精读课文,深层理解。

1、本文是怎样刻画人物的?提示:○1.卖油翁看到陈尧咨射箭是怎么反应的?(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交流点拨: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动作、神态)○2.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本领是怎么评价的?交流点拨:"无他,但/手熟尔。

'○3.卖油翁凭什么这样评价陈尧咨的射箭本领?交流点拨:以我/酌油知之。

○4.卖油翁到底知道什么道理?交流点拨:熟能生巧的道理。

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课文是怎么刻画陈尧咨的交流点拨:(1)当卖油翁对他射箭"但微颔之'时,陈尧咨问道:"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的反应对一个自以为是的武夫来说,显然是受到了侮辱。

因此,用一个疑问句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再用一个反问句,我的射箭本领不是很高明吗?(2)当卖油翁又说"无他,但手熟尔。

'时,陈尧咨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箭不但不加赞赏,而且还出乎意料的贬低他:"无他,但手熟尔。

'一向狂妄的康肃公自然是要"忿然'的了。

(3)最后看到卖油翁的表演,不得不心服口服,"笑而遣之'。

2、从文中可以看出卖油翁是一个怎样的人?陈尧咨又是怎样的一个人?交流点拨:卖油翁:稳重、谦虚陈尧咨:骄傲、自负3、这个故事发生在康肃公陈尧咨年轻时候还是年老时候?你是怎么知道的?交流点拨:年轻时候。

因为从叙事中可看出他年轻气盛。

但从课文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知道,康肃公是他死后朝廷给他封的号"谥号',以示尊敬。

4、文中写了陈尧咨和卖油翁,但标题却叫《卖油翁》,干脆把标题改成《陈尧咨与卖油翁》好不好,为什么?交流点拨:不好。

因为事端是由卖油翁引起的,他如果不"释担/而立'不"睨之'"微颔',陈尧咨就不会发问;问题又是由他解决的-----以他酌油技术的精湛平息了陈尧咨的愤怒情绪。

卖油翁 教学设计(优秀8篇)

卖油翁 教学设计(优秀8篇)

卖油翁教学设计(优秀8篇)《卖油翁》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3、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重点难点1、重点:(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2、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尧咨自矜家圃睨之颔之酌油杓沥2、熟读课文。

3、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这是欧阳修所著的别集,共壹五3卷,附录5卷。

《归田录》是其中的一卷。

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欧阳修再次遭飞语中伤,自请外任,这一卷是在出知毫州时作的。

他在《归田录》序里说:"归田录者,录以备闲居之览也。

"是一部笔记小说。

欧阳修(100-1072),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溢号文忠。

是文坛诗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2、导语这将笔记小说通过和陈尧咨之间的一段小故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三、正课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2、请几个同学翻译课文,讲清重点词语的含义。

第一自然段:以此:因此。

尝:曾经。

俄之:之,指陈尧咨射箭。

而:表顺接,可不译。

其:指代陈尧咨。

十中八九:十箭射中八九箭。

翻译: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这点本领自我炫耀。

他曾经在自家的场地上射箭,有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没有离开,看到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第二自然段:尔安敢:尔,你。

乃:于是。

以钱覆其口:以,用。

其:指葫芦。

而钱而,但是。

因曰:因,于是。

翻译:陈尧咨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技不是很出色吗?"卖油的老头说:"没有什么,只不过手熟罢了。

《卖油翁》教案范文(精选5篇

《卖油翁》教案范文(精选5篇

《卖油翁》教案范文(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详细内容为《卖油翁》。

文章通过讲述卖油翁陈尧咨与教书先生之间的对话,展示了卖油翁精湛的酌油技艺和深刻的哲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卖油翁的形象,领会文章主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品质,树立尊重劳动、热爱生活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卖油翁形象,领会文章主旨。

2.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的成语和句式,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注释、词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卖油翁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民间技艺。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词典,理解生词,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究:(1)分析卖油翁的形象特点,讨论卖油翁的技艺如何展现。

(2)讨论文章的主旨,理解卖油翁所传达的哲理。

4. 例题讲解:讲解文章中的成语和句式,如“熟能生巧”、“因地制宜”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成语和句式进行造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卖油翁的故事。

(2)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成语和句式,写一段话。

2. 答案:(1)卖油翁陈尧咨,酌油技艺高超,令教书先生叹为观止。

(2)示例:经过长时间的练习,他的钢琴演奏已经达到了熟能生巧的地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民间技艺,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卖油翁形象特点的分析。

2. 文章主旨的理解。

3. 成语和句式的运用。

4. 实践情景引入的教学方法。

《卖油翁》教案范文(精选5篇

《卖油翁》教案范文(精选5篇

《卖油翁》教案范文(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详细内容为《卖油翁》。

本篇文章通过讲述卖油翁陈尧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地运用“一钱歌”解决纠纷的故事,展示了古代市井人物的智慧和品质。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重点词汇、成语和文言文句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领悟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培养自己的思维品质和道德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人物形象的分析,文言文句式的学习。

2.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一钱歌”的寓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智慧与品质的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味,理解课文内容。

3. 精讲课文:(1)分析课文: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故事情节。

(2)人物形象分析: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卖油翁的形象特点,如机智、善良、正直等。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一钱歌”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一钱歌”的寓意,解决实际问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分析卖油翁的形象特点,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种品质的认识。

2. 答案:(1)故事复述:略。

(2)卖油翁形象特点分析:卖油翁机智、善良、正直,他运用智慧解决了纠纷,体现了古代市井人物的品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讲解、人物分析和实践练习,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提高了文言文阅读能力。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古代市井人物的智慧故事,进行分享。

(2)举办“我是卖油翁”的主题班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如何运用智慧解决问题。

《卖油翁》教案优秀9篇

《卖油翁》教案优秀9篇

《卖油翁》教案优秀9篇
【知识目标】
1、了解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常识。

2、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

3、能根据注释理解文章大意,复述故事情节。

4、感受两个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

【情感目标】
由人及己,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并引导学生领悟文言的魅力。

【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口译能力,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德育渗透】
体会课文中描写的人物的品质,虚心请教,不骄傲不自满。

【重点难点】
重点:①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②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①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②理解本文揭示的道理及由课文生发的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互动设计】
1、通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精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3、理解课文揭示的道理,组织学生讨论。

4、学生自导自演,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展示。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步骤】
一、导入设计:
师问:哪位同学能说出以“百”字开头,形容人箭法非常高明的成语?
生答: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师引:“射”是古人常说的“六艺”之一,也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一种
技能。

但在那时却有一个人不以为然,甚至不屑一顾,这个人是谁呢?(生:卖油翁)今天我们就学习《卖油翁》这篇课文,一同来看个究竟。

《卖油翁》教学设计(优秀8篇)

《卖油翁》教学设计(优秀8篇)

《卖油翁》教学设计(优秀8篇)《卖油翁》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片短小精悍的小故事,包含着丰富深刻的道理,短小精悍的文章,蕴含着熟能生巧的含义,学习本文要注意揣摩作者的用词准确,要运用发散思维,认真品味文章的多次面的内容。

【学情分析】这是一篇较浅显的文言文,而学生也不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经过一年的训练,已经能够运用自如地借助工具书对不熟悉的文言文做到畅通文意,但对于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现象掌握还不够,需要系统介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生字,注音,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实、虚词,译全文;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难重点】(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2)实、虚词理解掌握(3)详略得当的'写法【教法与学法】教学这篇名作,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教学中采用诵读、讨论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激情增趣,领会情感,学懂课文。

由于本文故事性强,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学起来定会觉得兴味甚浓,疏通文意决非难事。

本课采用的教法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注重他们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和积累。

对内容通过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学习,逐步完成本课既定的教学目标。

而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充当的角色是:一是组织者,把握其学习的整体走向;二是引导者,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三是一本百科知识全书,给学生提供必需的知识。

这样,本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

在本课中,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勤动手、勤动口、勤动脑,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学生采取的具体学法有:1、平等交流法。

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在本课中,它包含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完成目标时所需的学习方法和时间,对课文知识点的理解和质疑等。

《卖油翁》教案(精选15篇)

《卖油翁》教案(精选15篇)

《卖油翁》教案(精选15篇)《卖油翁》教案篇1课前预习:对照注释或查字典给下面的字注音并试读课文三遍。

咨(zī)矜(jīn)圃(pǔ)睨(ní)颔(hàn)忿({fèn}酌(zhuó)斫(zhu6)一、导入新课。

我国有句俗话:“行行出状元”。

常用来称赞各行各业中的能工巧匠。

在过去的几千年当中,这类能工巧匠多得无法统计,但由于他们处在社会的下层,为人所轻,不仅事迹湮没无闻,连姓名也不可考。

这篇课文所写的卖油翁就是其中一例。

二、正音、学生试读、教师范读。

三、解词。

①矜:骄傲。

问:陈尧咨为什么骄傲?(善射,当世无双。

)②尝:曾经。

问:这句话如果译成“曾经在家里的场地练习射箭”,有什么不好?(跟上文不怎么衔接)按现代语习惯该怎么说呢?(把“曾经”改为“有一天”,意思完全相同。

)提示:要注意古今的不同表达方式。

③圃:场地。

问:字典上是怎么注释的?(菜园、:果园)提示:这里说“场地”,是将原来的意义加以扩大。

④释:放。

“如释重负”的“释”,也是放下之义。

⑤睨:斜着眼看。

问:口语怎么说?(斜眼看、瞟)⑥发:即“發”,最早的意义是把箭射出去。

⑦颔:注意字典上有两个义项:下巴颏;点头。

这里用第二义。

⑧“但(惟)……尔”;这种句式用来表示限制的口气,相当于“只是……罢了。

”⑨酌:本来的意义是斟酒,这里扩大为倒(油)。

四、诵读练习。

具体的步骤是:(1)齐读两遍,大致了解文章的理路,达到“口熟”;(2)分段练习背诵并做诵读指导;(3)检查背诵。

教师:古人写叙事小品常要借机发表一点感想或评论,本文有这样的评论吗?(最后一句)别看只有这么一句话,道理却不,我们暂且可以不管,首先把文中所述的故事背下来。

学生齐诵。

教师:故事中只有两个人物,干脆把题目改成《陈尧咨和卖油翁》,行吗?(不行)为什么?(事端是卖油翁引起的,他如果不“释担而立”,不露出轻视的表情,陈尧咨就不会发问;又是由他解决的——以酌油技术平息了陈尧咨的愤怒情绪。

《卖油翁》教案合集五篇

《卖油翁》教案合集五篇

《卖油翁》教案合集五篇《卖油翁》教案合集五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卖油翁》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卖油翁》教案篇1教学目的:一、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激励学生为实现四化勤学苦练。

二、学习通过具体记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三、懂得文言虚词“而”的连接作用及其他用法。

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步骤:一、检查旧课。

背诵《卖炭翁》。

二、作者介绍。

1.复习欧阳修的七绝《丰乐亭游春》。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2.欧阳修(10CR--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吉州永丰人。

他是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是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成就卓著的作家。

他团结和培养了许多著名作者,领导了北宋古文运动。

以往所说“唐宋八大家”,就有六大家属于这个时期的这批作家里的。

八大家是:唐的韩愈、柳宗元、宋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拭和苏辙。

韩、苏、王的绝句我们曾学过一些。

欧阳修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一生写了大量散文作品。

他的文章简洁明畅,说理透辟,状物抒情挥洒自如,语言精练而不奇顺,文辞婉转曲折,具有潇洒的风格和浓厚的抒情气息。

下学期我们要学习他的名篇《醉翁亭记》,更可领略其妙处。

本文仅135字,可算散文中的小品,选自《归田录》。

该书是一部记载朝廷轶事和士大夫诙谐之言的书。

请同学试答:本文主要记叙了怎样的一件事?写了哪几个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怎样一个道理?三、领读全文,注意句读,注意句中停顿。

四、讲读第1节。

第1节写一射一看。

思考:1.故事中先出现的陈尧咨这个人物有何特点?(射者)2.卖油翁是在怎样场景中出现的?动作、神态如何?(静中有动)3.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逐字逐句讲解。

指点:(1)把句中省略的主语补上。

(2)“以”、“于”、“而”、“但”、“之”、“中”等词的词性词义辨清楚。

卖油翁教案设计(精选6篇)

卖油翁教案设计(精选6篇)

卖油翁教案设计(精选6篇)卖油翁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及重点编排课本剧,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使学生认识“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课型及课时1、教读课2、一课时媒体设计多媒体投影仪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哪位同学能说出两个以“百”字开头,形容人箭法非常高明的成语?(“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射”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一种技能,是古人常说的六艺之一。

这“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的技能。

这就难怪康肃公陈尧咨因善射而自我炫耀了。

但“卖油翁”却不以为然,我们来共同学习《卖油翁》这篇短文,看看这是为什么。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教学新课(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二)、整体感知教师范读一遍课文,然后让学生。

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

除注解以外,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要求学生当场发问,教师当堂解决。

教师重点点拨的字词①矜:骄傲。

②尝:曾经。

③圃:场地。

④释:放。

成语“如释重负”的“释”,也是放下之义。

⑤睨:斜着眼看。

⑥发:最早的意义是把箭射出去。

⑦颔:注意字典上有两个义项:下巴颏;点头。

这里用第二义。

⑧“但(惟)……尔”;这种句式用来表示限制的口气,相当于“只是……罢了。

”⑨酌:本来的意义是斟酒,这里扩大为倒(油)。

(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1、让学生复述故事。

(复述时不许看书,避免学生搞机械的翻译。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作创造性的复述。

复述完毕,教师可作适当的评点。

)2、思考讨论:故事中只有两个人物:陈尧咨和卖油翁。

我们干脆把题目《卖油翁》改成《陈尧咨和卖油翁》,行吗?明确:不行。

事端是卖油翁引起的,他如果不“释担而立”,不露出轻视的表情,陈尧咨就不会发问;又是由他解决的——以酌油技术平息了陈尧咨的愤怒情绪。

卖油翁的酌油表演,明显技高一筹,作者是详写;陈尧咨的射技,作者以“发矢十中_”一笔带过,是略写。

再者,卖油翁身怀绝技,谦虚沉着;陈尧咨却因“善射”而自我炫耀,趾高气扬。

《卖油翁》教案5篇

《卖油翁》教案5篇

《卖油翁》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具体章节为《卖油翁》。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成分分析、文章结构解析、主题思想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并运用新学的词汇。

2. 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主题思想的提炼和写作技巧的分析。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熟能生巧”的道理,进而引出本课《卖油翁》。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并找出生字词。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其用法。

4. 句子成分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句子成分,提高学生对句子结构的认识。

5. 文章结构解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6. 主题思想探讨: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熟能生巧”,并联系实际生活,体会这一道理的重要性。

7.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例题,进行讲解。

8. 随堂练习:布置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卖油翁》2. 生字词:列出生字词,注明词性和释义。

3. 句子成分分析:示例句子,标注成分。

4. 文章结构:用流程图形式展示文章结构。

5. 主题思想:熟能生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用新学的词语造句。

(3)结合课文,谈谈你对“熟能生巧”的理解。

答案:(1)学生自评,教师点评。

(2)示例:他勤学苦练,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学生自由发挥,言之有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如何,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是否准确。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与本文主题相关的文章,进一步体会“熟能生巧”的道理。

《卖油翁》教案4篇

《卖油翁》教案4篇

Some things, slowly forgetting, may not be relief.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卖油翁》教案4篇《卖油翁》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能使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2、理解并掌握常用虚词“之”“以”“而”的用法。

3、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4、感悟“熟能生巧”的道理,及一个人应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实词、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课文导入我国有句俗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卖油翁》教学设计》。

”这句话常用来称赞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

在过去的几千年当中,这类的能工巧匠多得无法统计。

在欧阳修笔下一位貌似平常,却身怀绝技的老人——卖油翁。

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作者:2、作者简介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吉州永丰人。

他是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是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成就卓著的作家。

他团结和培养了许多著名作者,领导了北宋的运动。

以往所说“唐宋八大家”,就有六大家属于这个时期的这批作家里的。

(知道唐宋八大家吧?)这八大家是:唐的韩愈、柳宗元,宋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和苏辙。

韩、苏、王的绝句我们曾学过一些。

欧阳修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一生写了大量散文作品。

他的__简洁明畅,说理透辟,状物抒情挥洒自如,语言精练而不奇顺,文辞婉转曲折,具有潇洒的风格和浓厚的抒情气息。

今后我们还要学习他的名篇《醉翁亭记》,更可领略其妙处。

__仅135字,可算散文中的小品,选自《归田录》。

该书是一部记载朝廷轶事和士大夫诙谐之言的书。

下面,我们就来结识欧阳修笔下的这位貌似平常,却身怀绝技的老人——卖油翁。

3、检查预习咨zī矜 jīn 圃pǔ睨nì失shǐ《卖油翁》教案篇2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掌握文学常识及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1.训练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卖油翁》教案3篇

《卖油翁》教案3篇

《卖油翁》教案3篇《卖油翁》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能使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2、理解并掌握常用虚词“之”“以”“而”的用法。

3、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4、感悟“熟能生巧”的道理,及一个人应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实词、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课文导入我国有句俗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卖油翁》教学设计》。

”这句话常用来称赞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

在过去的几千年当中,这类的能工巧匠多得无法统计。

在欧阳修笔下一位貌似平常,却身怀绝技的老人——卖油翁。

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作者:2、作者简介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吉州永丰人。

他是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是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成就卓著的作家。

他团结和培养了许多著名作者,领导了北宋的运动。

以往所说“唐宋八大家”,就有六大家属于这个时期的这批作家里的。

(知道唐宋八大家吧?)这八大家是:唐的韩愈、柳宗元,宋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和苏辙。

韩、苏、王的绝句我们曾学过一些。

欧阳修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一生写了大量散文作品。

他的__简洁明畅,说理透辟,状物抒情挥洒自如,语言精练而不奇顺,文辞婉转曲折,具有潇洒的风格和浓厚的抒情气息。

今后我们还要学习他的名篇《醉翁亭记》,更可领略其妙处。

__仅135字,可算散文中的小品,选自《归田录》。

该书是一部记载朝廷轶事和士大夫诙谐之言的书。

下面,我们就来结识欧阳修笔下的这位貌似平常,却身怀绝技的老人——卖油翁。

3、检查预习咨zī矜 jīn 圃pǔ睨nì失shǐ《卖油翁》教案篇2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各行各业的“状元”都是巧匠能工,他们娴熟的技艺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呢?请看我们今天要学的这则故事《卖油翁》,陈康肃公和卖油老人的故事会告诉我们这个道理——熟能生巧,每个人都没有值得骄傲的资本,因为山外有山,所以只能精益求精。

《卖油翁》教案(精选5篇

《卖油翁》教案(精选5篇

《卖油翁》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卖油翁》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文章《卖油翁》的含义;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意图;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式;学习文章的描写方法,体会其艺术特色;解读卖油翁与陈尧佐的对话,理解其中蕴含的哲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式;学会文章的描写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卖油翁与陈尧佐对话中蕴含的哲理。

2. 教学重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式的学习与运用;文章描写方法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词汇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描绘古代市井生活的画面,引导学生关注画面中的卖油翁,进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了解文章大意,划分段落。

(2)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式,并尝试理解其意义。

(3)思考卖油翁与陈尧佐对话中蕴含的哲理。

3. 合作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自主学习中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如:(1)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式的用法。

(2)文章描写方法的分析。

5. 随堂练习(1)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味。

(2)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卖油翁》2. 主要内容:(1)课文大意及段落划分(2)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式(3)文章描写方法(4)卖油翁与陈尧佐对话中蕴含的哲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根据课文内容,分析卖油翁的形象特点。

(3)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写一篇以“街头小贩”为题材的短文。

2. 答案:(1)课文内容理解题: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回答。

幼儿园优质课-《卖油翁》教案汇编六篇

幼儿园优质课-《卖油翁》教案汇编六篇

《卖油翁》教案汇编六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卖油翁》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卖油翁》教案篇1课前预习:对照注释或查字典给下面的字注音并试读课文三遍。

咨(zī)矜(jīn)圃(pǔ)睨(ní)颔(hàn)忿({fèn}酌(zhuó)斫(zhu6)一、导入新课。

我国有句俗话:“行行出状元”。

常用来称赞各行各业中的能工巧匠。

在过去的几千年当中,这类能工巧匠多得无法统计,但由于他们处在社会的下层,为人所轻,不仅事迹湮没无闻,连姓名也不可考。

这篇课文所写的卖油翁就是其中一例。

二、正音、学生试读、教师范读。

三、解词。

①矜:骄傲。

问:陈尧咨为什么骄傲?(善射,当世无双。

)②尝:曾经。

问:这句话如果译成“曾经在家里的场地练习射箭”,有什么不好?(跟上文不怎么衔接)按现代语习惯该怎么说呢?(把“曾经”改为“有一天”,意思完全相同。

)提示:要注意古今的不同表达方式。

③圃:场地。

问:字典上是怎么注释的?(菜园、:果园)提示:这里说“场地”,是将原来的意义加以扩大。

④释:放。

成语“如释重负”的“释”,也是放下之义。

⑤睨:斜着眼看。

问:口语怎么说?(斜眼看、瞟)⑥发:即“發”,最早的意义是把箭射出去。

⑦颔:注意字典上有两个义项:下巴颏;点头。

这里用第二义。

⑧“但(惟)……尔”;这种句式用来表示限制的口气,相当于“只是……罢了。

”⑨酌:本来的意义是斟酒,这里扩大为倒(油)。

四、诵读练习。

具体的步骤是:(1)齐读两遍,大致了解文章的理路,达到“口熟”;(2)分段练习背诵并做诵读指导;(3)检查背诵。

教师:古人写叙事小品常要借机发表一点感想或评论,本文有这样的评论吗?(最后一句)别看只有这么一句话,道理却不,我们暂且可以不管,首先把文中所述的故事背下来。

《卖油翁》教案5篇

《卖油翁》教案5篇

《卖油翁》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具体内容为《卖油翁》。

课文讲述了一个卖油的老翁,通过其精准的倒油技艺,向世人传达了实践出真知、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成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言文翻译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实践出真知、熟能生巧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勤奋精神和敬业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文言文翻译,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实践出真知、熟能生巧的道理的传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技能。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成语,分享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4. 例题讲解:教师讲解文言文翻译方法,引导学生翻译课文中的难点句子。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的翻译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卖油翁》2. 重点内容:实践出真知熟能生巧成语:熟能生巧、倒油技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课文中的难点句子。

运用成语“熟能生巧”写一个句子。

2. 答案:难点句子翻译答案。

示例:小李经过长时间的练习,终于掌握了弹钢琴的技巧,真是熟能生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成语故事,了解成语背后的道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文言文翻译,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过程: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3. 作业设计:翻译课文中的难点句子,运用成语写句子。

《卖油翁》教学设计(精选9篇)

《卖油翁》教学设计(精选9篇)

《卖油翁》教学设计(精选9篇)《卖油翁》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卖油翁》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卖油翁》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及重点]编排课本剧,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使学生认识“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课型及课时]1.教读课2.一课时[媒体设计]多媒体投影仪[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哪位同学能说出两个以“百”字开头,形容人箭法非常高明的成语?(“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射”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一种技能,是古人常说的六艺之一。

这“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的技能。

这就难怪康肃公陈尧咨因善射而自我炫耀了。

但“卖油翁”却不以为然,我们来共同学习《卖油翁》这篇短文,看看这是为什么。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教学新课(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略)(二)、整体感知教师范读一遍课文,然后让学生。

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

除注解以外,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要求学生当场发问,教师当堂解决。

教师重点点拨的字词①矜:骄傲。

②尝:曾经。

③圃:场地。

④释:放。

成语“如释重负”的“释”,也是放下之义。

⑤睨:斜着眼看。

⑥发:最早的意义是把箭射出去。

⑦颔:注意字典上有两个义项:下巴颏;点头。

这里用第二义。

⑧“但(惟)……尔”;这种句式用来表示限制的口气,相当于“只是……罢了。

”⑨酌:本来的意义是斟酒,这里扩大为倒(油)。

(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1.让学生复述故事。

(复述时不许看书,避免学生搞机械的翻译。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作创造性的复述。

复述完毕,教师可作适当的评点。

)2.思考讨论:故事中只有两个人物:陈尧咨和卖油翁。

我们干脆把题目《卖油翁》改成《陈尧咨和卖油翁》,行吗?明确:不行。

事端是卖油翁引起的,他如果不“释担而立”,不露出轻视的表情,陈尧咨就不会发问;又是由他解决的——以酌油技术平息了陈尧咨的愤怒情绪。

有关《卖油翁》教案4篇

有关《卖油翁》教案4篇

有关《卖油翁》教案4篇《卖油翁》教案篇1教学目的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3.体会用词的精确与传神。

重点难点1.重点:〔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2.难点:体会用词的精确与传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尧咨自矜家圃睨之颔之酌油杓沥2.熟读课文。

3.查字典,看解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这是欧阳修所著的别集,共153卷,附录5卷。

《归田录》是其中的一卷。

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欧阳修再次遭飞语中伤,自请外任,这一卷是在出知毫州时作的。

他在《归田录》序里说:"归田录者,录以备闲居之览也。

"是一部笔记小说。

欧阳修〔100-1072〕,北宋有名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溢号文忠。

是文坛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2.导语这将笔记小说通过卖油翁和陈尧咨之间的一段小故事,说明白"熟能生巧"的道理。

三、正课1.朗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2请几个同学翻译课文,讲清重点词语的含义。

第一自然段:以此:因此。

尝:曾经。

俄之:之,指陈尧咨射箭。

而:表顺接,可不译。

其:指代陈尧咨。

十中八九:十箭射中八九箭。

翻译: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这点本事自我炫耀。

他曾经在自家的场地上射箭,有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没有离开,看到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其次自然段:尔安敢:尔,你。

乃:于是。

以钱覆其口:以,用。

其:指葫芦。

而钱而,但是。

因曰:因,于是。

翻译:陈尧咨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技不是很杰出吗?"卖油的老头说:"没有什么,只不过手熟罢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卖油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之”在课文中的指代对象。

掌握“咨、矜、睨、颔、忿”等5个字。

2.过程与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传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懂得熟能生巧、精益求精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词义、句义,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式。

【教学准备】
录音机和示范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哪位同学能说出两个以“百”字开头,形容人箭法非常高明的成语?(“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射”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一种技能,是古人常说的六艺之一。

这“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的技能。

这就难怪康肃公陈尧咨因善射而自我炫耀了。

但“卖油翁”却不以为然,我们来共同学习《卖油翁》这篇短文,看看这是为什么。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检查预习
1.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人他是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是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成就卓著的作家。

他团结和培养了许多著名的文人,领导了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

“唐宋八大家”: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和苏辙。

2.检查生字预习
注音:尧咨(zī)自矜(jīn)家圃(pǔ)睨之(nì)颔之(hán)忿然(fèn)酌油(zhuó)
3.听录音,注意句读,注意句中停顿。

4.齐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1.学生提出预习中存在翻译方面的疑难问题,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2.注意积累以下重要字词:
以此:因此。

尝:曾经。

十中八九:十箭射中八九箭。

尔安敢:尔,你;安,怎么。

乃:于是。

以钱覆其口:以,用。

3.复述课文
4.思考回答:记叙了怎样的一件事?写了哪几个人?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明确:记叙卖油翁自钱孔沥油。

卖油翁和陈尧咨。

熟能生巧。

四、课文研讨
1.默读课文,思考:陈尧咨的心理经历了一个怎样变化的过程?陈尧咨这个人物有何特点?
明确:课文先简要介绍陈尧咨因善射而矜持,对卖油翁“睨之”“但微颔之”的不以为然的态度自是不满,质问声中“自矜”之太跃然纸上。

而卖油翁从容对答,点出“无他,但手熟尔”。

但陈尧咨一时还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认为是“轻吾射”,“忿然”一词表现了陈尧咨的骄横之态。

而卖油翁现身说法“以我酌油知之”,当场献技,在事实面前陈尧咨无话可说,只好尴尬地笑着让卖油翁走了。

善射;自矜(在讲到“当世无双”时可以用“举世无双”、“首屈一指”、“无与伦比”进行对比。


2.哪些语句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卖油翁的过人之处又有哪些?
明确:卖油翁“睨之”“但微颔之”的不以为然的态度。

通过对其酌油动作的描写“取”“置”“覆”“酌”“沥”和“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的结果,突出其高超的酌油本领。

3.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陈尧咨与卖油翁两人的不同语气。

五、拓展延伸:课外文言文阅读:宣王好射(10分)
齐宣王好射,说①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

其尝所用不过三石②。

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③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④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

而终身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吕氏春秋》) 【注释】①说:同“悦”。

②三石(dàn):石,重量单位,一石为120斤。

③关:同“弯”,指拉满弓。

中关,指弓只拉了一半的弧度。

④其:副词。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4分)
①齐宣王好.射()②左右皆试引.之()
③此不下.九石()④非王,其孰能用是.()
2.补出下面句子省略的成分。

(2分)
①以()示左右②()中关而止
3.翻译“而终身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
4.从不同的角度看,本文可以告诉我们不同的道理,请说出其中之一。

(2分)
答案:(一)宣王好射(10分)
1.①喜欢②拉③少于④代指弓
2.弓、左右
3.但他却一辈子都以为自己用的是九石的弓,难道不是很可悲的吗?
4.从齐宣王的角度看,说明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能一味听取别人的奉承之言;从手下的角度看,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辞。

总结:课文运用传神的语言、神态描写刻画了两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叙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或学生谈学习收获)
【作业布置】
复习巩固课文翻译
【板书设计】
陈尧咨卖油翁
(略)(详)
技艺:善射(十之八九)善酌(堪称绝技)
态度:自矜(浮躁自傲)手熟(从容沉静)
中心:熟能生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