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呼吸与运动

合集下载

《运动与呼吸导学案》

《运动与呼吸导学案》

《运动与呼吸》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能够了解运动与呼吸之间的干系,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在运动中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和耐力。

一、导入1. 引入话题:请同砚们回想一下上次运动时的呼吸方式,你们有没有感到呼吸困难或者不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2.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运动和呼吸之间有什么样的干系吗?正确的呼吸方法对我们的身体有何好处?二、呼吸与运动的干系1. 讲解:呼吸是维持生命的基本功能,而运动时我们的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来供给运动肌肉,因此正确的呼吸方法对运动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分析:运动时,我们应该采用深呼吸的方式,让氧气更多地进入肺部,然后再通过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从而提高运动效果和减少疲劳感。

三、正确的呼吸方法1. 示范:老师示范正确的深呼吸方法,让同砚们跟随一起练习。

2. 练习:分组练习深呼吸方法,每组同砚轮流练习并互相指导。

3. 总结: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先吸气,然后逐步呼气,保持呼吸均匀和深沉。

四、运动中的呼吸技巧1. 讲解:在不同的运动项目中,呼吸技巧也会有所不同,比如缓跑时应该采用鼻呼口吸的方法,游泳时应该控制呼吸频率等。

2. 实践:同砚们可以进行简单的运动练习,老师指导他们如何正确呼吸来提高运动效果。

3. 总结:在运动中掌握正确的呼吸技巧,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适应运动强度,减少疲劳感,提高运动效果。

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到了运动与呼吸之间的干系,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希望同砚们在以后的运动中能够注意呼吸,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和耐力。

六、作业1. 回家练习正确的深呼吸方法,每天坚持练习10分钟。

2. 思考:你在以后的运动中会如何运用正确的呼吸技巧来提高自己的运动表现?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内容,希望同砚们能够认真进修,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提高自己在运动中的表现。

祝大家运动愉快!。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运动调节知识梳理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运动调节知识梳理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运动调节知识梳理一、植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与调节1. 光周期与植物生长:植物对于不同的光周期表现出不同的生长特征,如长日植物和短日植物的反应不同。

2. 向阳性与向阴性:植物对于光线的偏向性特征,表现为向阳性和向阴性。

3. 地性与地居性:植物对于地壤类型的反应特征,如地性植物和地居植物的适应能力不同。

二、动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与调节1. 对光线的反应与调节:动物对于光线的反应主要通过视觉感受,如黑暗条件下的生物钟调节。

2. 对温度的反应与调节:动物对于温度变化的反应主要通过体温调节,如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的适应能力不同。

3. 对水分的反应与调节:动物对于水分变化的反应主要通过饮水和汗腺分泌调节,如适应水资源丰富或缺乏的环境。

三、人类的运动调节机制1. 骨骼肌与运动的关系:骨骼肌是人体主要的运动器官,通过肌肉收缩与放松来实现身体的运动。

2. 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通过大脑和脊髓的神经传递,协调和控制身体的运动功能。

3. 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内脏器官的运动活动,如心跳、呼吸和消化等。

四、运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 提高心肺功能: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质。

2. 促进血液循环: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血管的通畅。

3. 塑造健康体型:运动可以帮助塑造健康的体型,增加肌肉含量。

4. 改善心理健康:运动可以缓解压力,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五、运动中的安全问题与预防措施1. 适当热身和舒展:运动前进行适当的热身和舒展活动,预防运动损伤。

2. 注意运动环境和装备:选择安全的运动环境和使用合适的运动装备。

3. 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和体质,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

以上为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运动调节知识的梳理,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和调节机制,以及运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和安全注意事项。

运动生理学重点总结

运动生理学重点总结

运动生理学重点总结第一章骨骼肌的功能一、名词解释1.肌小节:两条Z线之间的结构,是肌纤维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神经—肌肉接头:兴奋由神经传到肌肉的结构装置。

3.运动单位:一个X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

二、简答题1. 简述肌肉兴奋收缩偶联的过程?答:肌细胞膜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之间的中介过程:(1)肌膜产生AP(动作电位),由横管传到三联管;(2)肌浆网中Ca2+的释放,使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终池内的Ca2+顺浓度梯度进入肌浆,触发肌丝滑行,肌细胞收缩;(3)肌质网对Ca2+的再回收,肌肉舒张。

2.简述骨骼肌收缩舒展的分子结构?答:兴奋——收缩耦联;肌丝滑行;骨骼肌舒张机制。

3.简述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及相互间的区别?答:收缩形式:(1)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

(2)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

(3)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时,肌力小于阻力,长度变长的收缩。

(4)超等长收缩——骨骼肌工作时光做离心式拉长,继而做向心式收缩的一种复合式收缩形式。

区别:同一块肌肉,在收缩速度相同的情况下,离心收缩可产生最大的肌力。

缩短收缩对机体主要起加速作用,拉长起减速作用,等长收缩起、、固定姿势作用。

4.简述肌纤维的分类及特点?答:(1)按收缩速度分类:快肌纤维、慢肌纤维(2)按肌纤维的颜色:白肌纤维、红肌纤维如果结合收缩速度来分:快缩白、快缩红、慢缩红(3)按肌肉收缩及代谢特点:快缩---糖酵解型、快缩氧化---糖酵解型、慢缩氧化型形态特点:快肌纤维直径较粗,含较多收缩蛋白,肌浆网也较发达。

快肌纤维有较大的神经元支配,神经纤维较粗,且传导速度较快。

慢肌纤维的毛细血管网较丰富。

慢肌纤维有较多的肌红蛋白,所以颜色呈红色。

慢肌纤维有较多的线粒体,且体积较大。

代谢特征:慢肌纤维中氧化酶活性高,有氧代谢能力强。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呼吸和消化》练习题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呼吸和消化》练习题

2.1感受我们的呼吸练习题一、填空。

(1)吸气,是含有的空气由鼻子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的过程。

此时胸腔,腹部。

(2)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到气管,再由或呼出的过程。

此时胸腔,腹部。

(3)我们呼吸时吸入的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

(4)一呼一吸算次呼吸。

二、选择。

(1)下列器官不参与呼吸的是()。

A.肺部B.胃C.气管(2)鱼用()呼吸。

A.鳃部B.嘴部C.鳞片(3)()是维持生命的必需气体。

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三、实验探究3右图是演示呼吸运动的模型图,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结构名称:A. B.C. D.(2)当用手往上顶橡皮膜D时,小气球变瘪表示过程,拉下橡皮膜D时,小气球鼓起表示过程。

四、培优训练下图是肺吸气和呼气时的示意图,请在图中的括号中标注“吸气"或“呼气”。

(1)当吸气时,胸部和肋骨向运动;当呼气时,胸部和肋骨向运动。

也就是说,当吸气时,由胸骨和肋骨等围成的胸腔容积;呼气时,胸腔容积。

(2)当吸气时,腹部;呼气时,腹部。

原因是的下降和上升。

参考答案:1.(1)氧气肺扩张收缩(2)肺口腔鼻收缩放松(3)氧气二氧化碳(4)一2.(1)B (2)A (3)B3.(1)气管肺胸腔膈肌(2)呼气吸气4. 吸气呼气(1)外下内上变大变小(2)扩张收缩膈肌2.2 呼吸与健康生活练习题一、填空题。

(1)通过分析探讨哪些活动会影响我们每分钟呼吸的次数,运动都会我们的呼吸次数,呼吸次数的增加对我们的健康是有的。

(2)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

(3)人体通过呼气和吸气这种呼吸运动,不断进行着与外界的交换。

(4)我们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吸入进人血液,呼出排出体外。

(5)与平静状态相比,运动后呼吸次数都会。

(6)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这一课时进行的记录。

从上面的数据中,我发现每分钟呼吸次数是最少的,每分钟呼吸次数是最多的。

二、选择题。

第二章 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第二章 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三)轴和面 轴和面是描述人体器官的形态,尤其是关节运动时 常用术语。垂直轴、矢状轴和冠状轴;根据上述三种 轴,可设计出人体互相垂直的三种面,即矢状面、 冠状面和水平面。
1.轴 (1)垂直轴:为上下方向的垂线。 (2)矢状轴:为前后方向的水平线。 (3)冠状轴:为左右方向的水平线。 2.面 (1)矢状面:是沿矢状轴方向所做的切面,它是将人体 分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如该切面恰通过人体的 正中线,则称为正中矢状面。
• 第一节 运动系
运动系统由骨、关 节和骨肌三部分构成, 约占成人体重的60%~ 70%。全身各骨借关节 相连成骨骼,构成人体 的支架,赋予人体基本 形态、支持体重和保护 内脏。骨骼肌附着于骨, 在神经系统支配下有序 地收缩和舒张,牵拉骨 产生运动。
1.颅骨 颅骨共23块,借骨缝或关节形成脑颅 和面颅两部分。其中,脑颅骨共8块,包括 成对的颞(niè)骨和顶骨,单块的额骨、筛 骨、蝶骨和枕骨,它们彼此借骨缝连结围成 颅腔。
新生儿颅的各骨未完全发育,骨与骨之间的 间隙由结缔组织膜封闭,称颅囟(xìn)(图 2-6).如额骨与顶骨间有菱形的额囟(前囟), 顶骨与枕骨间有三角形的枕囟(后囟)。正 常情况下,额囟在出生后1~2岁、枕囟则在 出生后6个月内闭合。
面颅骨共15块,包括成对的上颌骨、颧骨、 泪骨、鼻骨、腭骨和下鼻甲骨,单块的犁骨、
四、泌尿系统
由肾、输尿管、膀胱、尿道 组成。主要功能是排除机体 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水。
(2)冠状面或额状面:是沿冠状轴方向所做的切面,它 是将人体分为前、后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切面。
(3)水平面或横切面:为沿水平线所做的横切面,它将 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并与上述两个切面相垂直。
需要注意的是,器官的切面一般不以人体的长轴为

《运动与呼吸导学案》

《运动与呼吸导学案》

《运动与呼吸》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2. 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
3. 提高运动时的呼吸效率。

二、导学内容:
1. 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 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呼吸系统会加快呼吸频率,以满足氧气需求;
- 运动还能增强呼吸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提高肺活量和呼吸效率。

2. 正确的呼吸方式:
- 深呼吸:通过深呼吸,让更多的氧气进入肺部,提高氧气的吸见效率;
- 腹式呼吸:用腹部呼吸,可以让肺部充分膨胀,增加肺活量;
- 控制呼吸频率:在运动中保持均匀的呼吸频率,避免过快或过缓的呼吸节奏。

3. 运动时的呼吸技巧:
- 在有氧运动中,保持均匀的呼吸频率,配合运动节奏;
- 在力量训练中,注意用力的时候呼气,放松的时候吸气,避免屏住呼吸;
- 在跑步等高强度运动中,可以采用节奏呼吸法,根据步伐来控制呼吸频率。

三、导学方法:
1. 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了解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2. 进行呼吸练习,练习深呼吸和腹式呼吸;
3. 进行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注意呼吸技巧;
4. 跑步时尝试节奏呼吸法,感受呼吸与运动的配合。

四、导学反馈:
1. 运动后观察呼吸频率和深度是否有改善;
2. 运动时感受呼吸技巧的作用;
3. 总结运动中的呼吸经验,分享给同砚。

通过本次导学,置信同砚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运动与呼吸的干系,提高呼吸效率,享受健康的运动生活。

《运动与呼吸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

《运动与呼吸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

《运动与呼吸》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运动与呼吸之间的关系,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增强身体的运动能力。

一、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视频资料、实验器材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运动服装和运动鞋。

二、导入1. 引入话题:请学生回想一下平时运动时的呼吸情况,有没有感觉到呼吸急促或不顺畅的时候?2. 观看视频:播放一个与运动和呼吸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对这个话题的兴趣。

三、学习重点1. 了解呼吸的基本原理:呼吸是人类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了解呼吸的作用和过程。

2. 了解运动与呼吸的关系:运动时呼吸的频率和深度会发生变化,探讨为什么运动会让人呼吸急促。

3. 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学习深呼吸、腹式呼吸等呼吸技巧,提高运动时的呼吸效率。

四、实践操作1. 实验展示: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在运动时使用不同的呼吸方法,比较各种呼吸方法对身体的影响。

2. 运动训练: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训练,教授正确的呼吸技巧,并观察学生的呼吸状况。

五、课堂讨论1. 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讨论在不同种类的运动中,应该如何呼吸才能更有效地提升运动能力。

2. 共享结论:每个小组汇总讨论的结果,由组长汇报给全班,共同总结正确的呼吸方法。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运动与呼吸之间的关系,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运动中注重呼吸,提高体能,增强健康。

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运动与呼吸之间的关系,掌握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2. 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在运动中保持良好的呼吸习惯。

3. 意识到呼吸对健康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呼吸意识。

二、导学内容1. 运动与呼吸的关系2. 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3. 正确的呼吸方法三、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动时呼吸?为什么我们在运动时会喘气?2. 学习:介绍运动与呼吸的关系,运动时氧气需求增加,肺活量增加、呼吸频率加快;运动中心发出指令,导致呼吸加快。

王步标版运动生理学 第二章 呼吸与运动

王步标版运动生理学 第二章 呼吸与运动
O2 O2 CO2 CO2
O2
O2 CO2
CO2 CO2 CO2 CO2 CO2 CO2 CO2 CO2
O2 O2
肺泡毛 细血管
2、组织换气
CO2 O2 O2 O2 O2 O2
CO2 O2 O2 O2 O2 O2
组织毛细血管
O2 CO2
CO2 CO2 CO2 CO2 CO2 CO2 CO2 CO2
O2 O2
• 当代谢产物中有大量酸性物质时,它们与HCO3作用,生成 H2CO3,后者分解为CO2和H2O,使血中PCO2上升,导致呼吸 运动加强,CO2排出量增加,因而血浆中pH值的变化不大;
• 当体内碱性物质增多时,与H2CO3作用使血中NaHCO3等盐浓度 的增高,于是H2CO3浓度和PCO2降低,导致呼吸减弱,呼吸的 减弱又使H2CO3浓度逐渐回升,维持了其与NaHCO3的正常比值 ,因此对血浆PH值的影响也较小。
问:肺泡通气量=? 每分通气量=? 通气效率=?
B 深而慢的呼吸意义: 增加肺泡通气量,提高肺通气效率;
呼吸肌不易疲劳
21
(四)用于肺通气的耗氧量 安静时占2.4%,运动时增加,可占10%以 上,高达120ml.min-1。
22
二、肺换气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和动力
1、气体交换的方式:自由扩散。 2、气体交换的动力——气体分压差和性质。 ※ 分压:是指混合气中各组成气体所具有的压力
血-脑屏障,但通过CO2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 液:CO2+H2O→H2CO3→H++HCO3- 发挥刺激作 用的。
由于血液中H+不易通
过血脑屏障,故血液
pH值的变化对中枢化
学感受器直接作用不大。
中枢化学感受器也不感

2024运动与呼吸说课稿范文

2024运动与呼吸说课稿范文

2024运动与呼吸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2024运动与呼吸》,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2024运动与呼吸》是人教版小学生物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身体健康和生命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生物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运动与呼吸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运动与呼吸的关系,掌握运动对呼吸的影响和呼吸对身体的作用。

②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探究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运动和保持健康的意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运动与呼吸的关系,能够描述运动对呼吸的影响和呼吸对身体的作用。

难点是: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探究的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针对本课的特点,我采用的教法是: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学法是:探究学习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探究的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和图片,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同时,我也准备了一些相关的课件和教辅材料,以便于学生的复习和巩固。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将通过问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思考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例如:你们平时运动的时候会感觉到呼吸怎样的吗?运动前和运动后的呼吸有什么不同?这样可以引发学生对这个话题的思考,并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环节二、实验与观察我将设置一个简单的实验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和认识运动对呼吸的影响和呼吸对身体的作用。

小学科学呼吸与运动(习题课件)学年四年级上册科学

小学科学呼吸与运动(习题课件)学年四年级上册科学

小学科学呼吸与运动(习题课件)学年四年级上册科学呼吸和运动是生命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通过学年四年级上册科学课程,学生将了解到人体的呼吸机制和运动原理,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提供一些小学科学习题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呼吸和运动的相关知识。

1. 请简要描述人体的呼吸机制和过程。

呼吸是人体获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人体的呼吸主要通过呼吸系统来完成。

当我们呼吸时,空气首先通过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然后进入肺部。

氧气通过肺泡被吸收到血液中,而二氧化碳则通过相反的路径从血液中排出体外。

呼吸还包括呼吸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以及呼吸频率和深度的调节。

2. 为什么我们需要呼吸?呼吸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通过呼吸,我们可以摄取氧气供给身体各个器官和细胞,以满足它们的能量需求。

同时,呼吸也能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气,保持身体的酸碱平衡。

呼吸还有助于调节体温,并参与到许多身体功能的协调中。

3. 人体的运动是如何实现的?人体的运动是由肌肉和骨骼系统协同完成的。

当我们想要进行某种运动时,大脑会向肌肉发送指令,肌肉随之收缩或放松,从而推动骨骼实现运动。

骨骼系统提供了人体的支撑和运动结构,并通过关节使得肌肉之间能够协调和协同工作。

4. 为什么运动对身体健康重要?运动对身体健康有许多益处。

首先,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和骨骼的力量,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维持。

其次,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心脏和肺部的工作效率。

此外,运动能够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体能和耐力,减轻身体上的压力和疲劳感,促进良好的睡眠质量。

5. 运动时如何保护自己?在进行任何形式的运动时,保护自己的安全至关重要。

首先,要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和场地,并穿着合适的运动装备和鞋子。

其次,要注意热身运动,以减少肌肉拉伤和其他运动损伤的风险。

在运动中要注意正确的姿势和动作,避免用力过度或扭伤关节。

最后,在高温环境下运动时要及时补充水分,防止中暑和脱水。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二章运动系统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二章运动系统

新 生 儿 颅 上 面 观
四肢骨
上、下肢骨的组成基本相同,分为此在形态上也有其不 同。上肢骨骼形体轻巧,关节松弛,附属结构少,运动灵 活;下肢主要功能是支撑体重,便于行走,因而其骨骼形 体坚实粗壮,关节结构稳定性强,连接紧密。
4、上肢骨及其连结: (1)上肢骨: 组成:分为上肢带骨和自由上 肢骨。 上肢带骨:① 锁骨 ② 肩胛骨; 自由上肢骨: ① 肱骨;② 尺骨;③ 桡骨; ④手骨;
2、骨的构造:
骨由骨组织和骨膜构成,骨内有骨髓腔, 内含骨髓。 骨组织是一种结缔组织,其特点是有大量 的细胞间质,并使骨组织成为一种坚硬而有一 定韧性的结缔组织。 骨组织中含有大量的钙和磷。
骨组织由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 骨细胞分4种: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
骨细胞。
骨组织的细胞间质习惯上称为骨基质,简称骨质。
(2)上肢骨的连结: 肩关节: 肘关节:肱骨下端和尺骨、
桡骨的上端构成的肘关节。
肱骨图
桡骨和尺骨图
5、下肢骨及其连结:
(1)下肢骨:由下肢带骨及自由下肢骨组成。 下肢带骨:髋骨。 自由下肢骨:① 股骨 ② 髌骨 ③ 胫骨④ 腓骨⑤ 足骨 (2)下肢骨的主要连结方式: a、髋关节:由髋骨的髋臼与股骨头的构成。
间骨板是位于骨单位之间的一些平行骨
板,是原有骨单位或内、外环骨板更新改建
过程中的残留部分。
骨的解剖结构
骨髓:
① 红骨髓:胎儿幼儿骨髓腔及松质内部都
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② 黄骨髓:5岁后,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
被脂肪组织代替,成为黄骨髓。
骨膜:是一层纤维结缔组织膜,紧贴于关节面
以外的骨面上。
① 外膜:外表面。 ② 内膜:腔面。
骨质:

小学科学第17课《运动和呼吸》(教案)

小学科学第17课《运动和呼吸》(教案)

小学科学第17课《运动和呼吸》(教案)运动和呼吸(教案)引言: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本文将就小学科学第17课《运动和呼吸》进行教案设计。

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运动与呼吸的关系,提高他们在观察、思考和实践中的能力,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运动对呼吸的影响,并能够简单描述运动和呼吸的关系;学生了解人体在运动时的呼吸频率和深度会加快。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和了解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学生能够借助模型和实验装置展示呼吸的过程;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和记录。

二、教学重点:1. 运动与呼吸之间的关系;2. 人体在运动时的呼吸频率和深度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5分钟):通过简单的问答活动,引出关于运动和呼吸的问题,并让学生描述自己平时运动时呼吸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运动时会感到气喘吁吁?这和呼吸有什么关系?2. 学习和探究(30分钟):1)呼吸频率与运动的关系:a. 学生小组合作,观察运动带来的呼吸变化。

每个小组记录3位同学分别在安静状态和运动状态时的呼吸频率(每分钟呼吸次数)。

b.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由学生自主总结,得出结论:运动时,呼吸频率会明显加快。

2)呼吸深度与运动的关系:a. 学生小组合作,在运动状态时分别记录同学呼出的空气量(以吹瓶中升起的水面高度为指标)。

b.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由学生自主总结,得出结论:运动时,呼吸深度会加大。

3)总结和展示:a. 教师组织学生汇总观察数据,将数据投影到黑板上,让学生对比观察结果,找出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与运动的关系。

b. 教师将呼吸模型展示给学生,阐述运动与呼吸之间的关系。

3. 运用与拓展(30分钟):1)模型制作:a. 学生个别或小组合作,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结果,使用废旧纸盒、吸管、气球等材料制作呼吸模型。

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4、5节导学案课 题第二章第二章 § 2.4 2.4 生物是怎样呼吸的生物是怎样呼吸的生物是怎样呼吸的§§ 2.5 2.5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1.掌握生物呼吸的过程;掌握生物呼吸的过程;掌握生物呼吸的过程;2.2.掌握光合作用的原理。

掌握光合作用的原理。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1.1.掌握生物呼吸的过程;掌握生物呼吸的过程;掌握生物呼吸的过程;2.2.掌握光合作用的原理。

掌握光合作用的原理。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讲练结合讲练结合学习内容与过程【知识点梳理】§2.4 生物是怎样呼吸的的1.1.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分析图表可得:人呼吸时,会使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分析图表可得:人呼吸时,会使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说明: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说明: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2. 2. 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呼吸道呼吸道 呼吸系统肺(主要呼吸器官):分为左右两肺,其基本结构为肺泡。

肺泡数量很:分为左右两肺,其基本结构为肺泡。

肺泡数量很 ,壁,壁 由一层____________细胞构成,周围布满细胞构成,周围布满 和 。

鼻腔鼻腔 咽:空气与食物的共同通道咽:空气与食物的共同通道 喉:内有喉:内有 ,振动可发声,振动可发声 鼻毛:阻挡空气中的鼻毛:阻挡空气中的 和 黏膜:黏膜: 、 空气,其中空气,其中 细胞可感受气味刺激细胞可感受气味刺激 气管、支气管:保持气体畅通,内有黏膜能分泌粘液。

3. 3. 人的呼吸运动:人的呼吸运动:(包括(包括 和和 两个过程,两个过程,依靠依靠 肌和肌和肌和 肌的活动产生的。

肌的活动产生的。

) 吸气时,肺泡内气压吸气时,肺泡内气压 外界大气压;呼气时,肺泡内气压外界大气压;呼气时,肺泡内气压外界大气压;呼气时,肺泡内气压 外界大气压外界大气压外界大气压4. 4.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肺泡肺泡肺泡 血液血液血液 通过气体分子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通过气体分子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 运动实现的。

运动生理学习题20131225

运动生理学习题20131225

第一章肌肉的活动一、名词解释1.运动单位:一个脊髓α-运动神经元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的最基本的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2.兴奋-收缩偶联:在以膜的点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中介过程把二者联系起来,这一过程叫兴奋—收缩偶联。

3.等张收缩:在整个收缩过程中负荷是恒定的,由于关节角度的变化,引起肌肉收缩力与负荷不相等,收缩速度也变化。

4.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范围内肌肉所产生的张力始终与负荷相同,肌肉能以恒定速度进行收缩。

5.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时,肌肉虽然积极收缩,但长度并没变化,这种收缩称为等长收缩。

6.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力时,肌肉虽积极地收缩但仍然被拉长了,这种收缩称为拉长收缩。

二、选择题1、实现肌细胞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单位( C)。

A. 肌纤维,B.肌原纤维,C.肌小节,D.肌球蛋白。

2、依据滑行理论,骨骼肌收缩表现为( B)。

A.明带缩短,H带不变,B.明带缩短,H带变窄或消失,C.暗带缩短,H消失,D.暗带长度不变,H带不变。

3、位于肌浆网两端的终末池是(B )。

A.实现肌纤维内外物质交换的场所,B.Ca2+的贮库,C. Ca2+和Mg2+的贮库,D.Na+的释放库。

4、与慢肌纤维相比,属快肌纤维的形态特征是(C )。

A.肌纤维直径粗,毛细血管丰富,B.肌纤维直径粗,线粒体数目多,C.肌纤维直径粗,肌浆网发达,D.肌纤维直径细,线位体数目少。

5、与快肌纤维相比,属慢肌纤维的形态特征是(B )。

A.肌纤维直径较大,受大α神经元支配,B.肌纤维直径较小,毛细血管的密度高,C.肌纤维直径大,线粒体数量多,D.肌纤维直径较小,肌浆网发达。

6、属于慢肌纤维代谢特征的是(C )。

A.糖原含量低,糖酵解能力高,B.糖酵解能力低,乳酸脱氢酶的活性高,C.糖酵解能力低,氧化脂肪能力高,D.糖原含量高,有氧氧化能力强。

健康管理师二级章节考点精粹:第二章 第六节 呼吸系统

健康管理师二级章节考点精粹:第二章 第六节 呼吸系统

2017年健康管理师二级章节考点精粹:第二章第六节第二章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第六节呼吸系统●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为呼吸。

●呼吸过程通过3个环节完成:①肺呼吸又称外呼吸,是指外界空气与肺泡气之间(肺通气),以及肺泡气与肺毛细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换气)。

②气体在血液内的运输,通过血液循环报把O2及时地运送到组织细胞;又把组织细胞产生的CO2运送到肺以排除体外。

③细胞呼吸又称为内呼吸,除血液或内环境与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外,还包括细胞内的生物氧化过程。

一、呼吸系统的基本结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

肺是外呼吸气体交换的场所,习惯上称为呼吸器官。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由鼻咽喉器官及其分支所组成。

临床通常把鼻咽喉乘坐上呼吸道,把气管、支气管及其在肺内的分支称作下呼吸道。

·肺的导管部:支气管包括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

无气体交换功能,仅为气体出入的管道。

每一细支气管及其分支和肺泡组织形成一个肺小叶。

(乙酰胆碱、组胺、肾上腺素特别是丙肾上腺素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为临床戒除支气管痉挛常用药物)·肺的呼吸部:有肺泡构成,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地方。

呼吸性细支气管也有气体交换功能。

成人肺泡有3-4亿个,总面积可达100m2.肺泡壁主要有Ⅰ型和Ⅱ型构成,其中Ⅰ型占大多数,它完成气体交换功能。

肺泡壁上的Ⅱ型细胞又称分泌细胞,它分泌表面活性物质(脂蛋白)具有减小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使肺泡趋向缩小,阻碍肺通气(减小吸气阻力)。

二、肺通气:1、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运动●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出入肺是由于非内外存在着气体的压差。

肺本身不饿能够主动地扩张和缩小,它的张缩靠胸廓运动。

①呼吸运动:呼吸肌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胸廓扩大和缩小,称为呼吸运动。

它是肺通气的动力。

·在呼气末或吸气末,肺内压=大气压(肺内压力和大气压相等)·人工呼吸的基本原理:用手节律性的压迫胸廓,造成胸廓的被动扩大和回缩而维持肺通气。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3单元 第2章 第1节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模拟呼吸运动)教案 (新版)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3单元 第2章 第1节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模拟呼吸运动)教案 (新版)济南版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模拟呼吸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呼吸运动的过程与原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

使学生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和尝试解决难点的探索精神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夯实基础(3分钟)1、呼吸系统的构成?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2、肺有利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1)多:肺泡的数目很多;(2)外: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3)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通过。

3、为什么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鼻里有鼻毛可以过滤气体,起到清洁气体的作用;鼻内还有黏膜可以分泌黏液,对气体有湿润的作用;鼻内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气体。

因此,用学生对照着《助学》上的自我感知部分,复习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学生记忆并互相检查。

复习巩固上节课的知识不仅是为了记忆与掌握,更为了这节课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5分钟)通常情况下,当我们紧张、焦虑、或恐惧时最先想到的怎样调整自己的情绪?(深呼吸)请同学们跟着我做,将手摁在自己的胸骨或肋骨处,进行深呼吸,仔细体会呼吸时胸廓的变化?(吸气时,胸廓扩大。

呼气时,胸廓缩小)为什么我们深呼吸时胸廓会这样变化呢?胸廓的这种变化跟呼吸有什么关系呢?还有,呼吸到底是怎样产生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学生认真比较水手得病前后的情况后,思考原因由小故事引入课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生活与生物学知识联系在一起,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一、呼吸运动的概念和胸廓的结构呼吸运动就是胸廓引起的:总结呼吸运动概念: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完成吸气和呼气,这就是呼吸运动。

那么胸廓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让学生联系生活,并积极投入课堂,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引导探究 层层推进 (13分钟)教师出示图片讲解胸廓结构图。

《运动与呼吸》导学案

《运动与呼吸》导学案

《运动与呼吸》导学案第一课时导语:本次导学案将围绕运动与呼吸这一主题展开学习,通过了解运动对呼吸的影响,探讨如何正确呼吸来提高运动效果。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运动与呼吸之间的奥秘吧!一、简介运动和呼吸是人体生理活动中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

当我们进行运动时,呼吸系统会自动调节,使氧气充分输送到肌肉组织,同时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

正确的呼吸可以提高运动效果,减少疲劳,促进身体健康。

二、运动对呼吸的影响1. 运动时呼吸加快:当我们进行剧烈运动时,肌肉需要更多的氧气来供应,所以呼吸会加快,以增加氧气的吸入量。

2. 深呼吸促进燃烧脂肪:在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中,深呼吸可以帮助血液中的氧气充足,提高脂肪燃烧效率。

3. 锻炼肺活量:长期坚持有氧运动可以增强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三、如何正确呼吸1. 深呼吸:在运动前、中、后都要保持深呼吸,以增加氧气的吸入量,减少疲劳。

2. 合理控制呼吸频率:在不同强度的运动中,要根据自身条件合理调节呼吸频率,以保持运动的持续性和效果。

3. 注意舒缓呼吸:在做高强度运动时,要学会控制呼吸,避免过度呼吸导致胸闷、头晕等不适症状。

四、活动设计1. 观看视频:观看有关运动与呼吸的相关视频,了解专家建议的正确呼吸方式。

2. 活动实践:进行一些简单的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等,注意呼吸技巧,并记录运动前后的感受。

3. 分享交流:与同学分享自己在运动中的呼吸体会,互相学习提高。

五、总结通过本次学习,我们了解到了运动与呼吸之间的联系,正确的呼吸方式可以提高运动效果,促进健康。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呼吸,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享受健康的生活!愿大家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心态,不断提升自己的运动水平和生活质量。

感谢大家参与本次学习,期待下次的相聚!第二课时一、导入1. 教师用“你们知道运动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吗?”来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

2. 通过举手回答的方式,让学生们分享自己对运动的看法和体会,激发他们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余气量:尽最大力呼气后,仍存留在肺内不能呼出的
气体量,称为余气量。正常成人的余气量为1000~1500毫升。
• 。
2.肺容量
• 深吸气量:潮气量与补吸气量之和,是衡量最大通气潜 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 功能余气量:是指平静呼气末仍存留在肺内的气体量。 • 生理意义是缓冲呼吸过程中肺泡内气体氧分压和二氧化 碳分压的变化幅度,保证气体交换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有利于肺换气。
• 肺总容量:是指肺内所能容纳的最大气体量。它是肺活 量和余气量之和。
时间肺活量
容量容量变化的记录曲线
(三)肺通气量
1.每分通气量 概念:单位时间内吸入或呼出的气量总量称为肺通气量。 正常值
影响因素:
每分通气量随年龄、性别、代谢水平而不同。剧烈运动时每分 通气量可增80~150升或更多。
2、最大通气(VEmax)
运动时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潮气量:500m1→2000ml 呼吸频率:12~18次/min→40~60次/min 肺通气量:可增加到100L· min-1以上
在一定范围内肺通气量的增加与运动强度呈线性相关
2.运动过程中肺通气量的时相性变化
快速增长期、缓慢增长期、稳定期、快速下降期、缓慢下降期。 机制:快速增长期和快速下降期是神经调节机制 缓慢增长期和缓慢下降期是体液调节机制
(四)用于肺通气的耗氧量
呼吸肌在实现肺通气时需要耗氧,安静时消耗的氧 量很少,占安静时整个人体耗氧的2.4%。但在运动时, 呼吸加深加快,呼吸肌用于肺通气的耗氧量明显升高。 在大强度运动时人体呼吸肌耗氧占总耗氧量的10%以上。 如果运动中呼吸节律不规则,耗氧量会更多。新运动员 在运动过程中可因呼吸节律紊乱导致呼吸肌疲劳,使肺 通气量减少而影响运动成绩。
三、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一)化学感受器 接受血液和脑脊液中化学物质刺激的感受 器称为化学感受器。 (1)外周化学感受器: 位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的颈动脉体在主动 脉体 + 适宜刺激 对PO2 PCO2 、【H 】 高
度敏感
(2)中枢化学感受器
位置: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
适宜刺激:对 H 高度敏感。因血液中 H 不易透过 血脑屏障,但通过CO2易透过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2.肺容量
• 肺活量(VC):是指在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 出的气体量。男性约为3500毫升,女性约为2500毫升, 运动员可达7000ML。反应肺通气的能力
• 时间肺活量(TVC):在最大吸气之后,以尽快的速度完成 呼气,计算第1、2、3秒末的呼出气体量占肺活量的百分 数,分别称为第1、2、3秒的时间肺活量。能反映肺的弹 性变化以及气道是否通畅等情况。
3.肺通气量与运动强度
在一定范围内肺通气量的增加与运动强度呈线 性关系,超过某一运动强度会失去这种线性关系。
通气阈:在递增负
荷运动中,用肺通 气变化的拐点来测 定乳酸阈。

(二)换气功能对运动的反应
1、O2扩散速度加快 2.气体交换面积增大(呼吸膜面积、组织处气体 交换面积增大) 3、氧扩散容量增大 4、肌肉的氧利用率提高 氧扩散容量增:是指生物膜两侧的氧分压差 1mmHg每分钟可扩散的氧量,此值大,说明气 效率高
在最大限度地做深而快的呼吸时,每分钟所能吸入或呼出 的最大气量,称为最大通气量或最大随意通气量。 通气贮备百分比=(最大通气量-安静时每分通气量)最大通 气量×100%
3、肺泡通气量
(1)解剖无效腔从鼻腔到终末细支气管这一段呼吸道。 解剖无效腔的容量约为150ml (2)肺泡通气量 概念 是指每分钟吸入肺泡能实际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二)氧离曲线
呈“S”形
1.氧解离曲线的特征与意义
(40~10mmHg)
2、影响氧率曲线的因素
① pH和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 ② 温度的影响 ③ 2,3-二磷酸甘油酸的影响 ④ 一氧化碳(CO)的影响
当血液的pH降低和二氧化碳分压升高、2.3-二磷酸 甘油酸增多时,使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降低,氧 解离曲线右下移,从而使血红蛋白释放出更多的氧 气,反之则亲和力提高,氧离曲线左移,使血液结 合更多的氧气
弹性阻力:胸廓与肺的弹性阻力,约占总阻力的70%。 非弹性阻力:气道阻力和组织的粘滞性阻力
(二)肺容积和肺容量
1、肺容积
• (1)潮气量:安静状态下,每次吸入或吸出的气体量才成
为潮气量,正常成年人约500ML,与年龄、性别、体表面积等 因素有关。 • (2)补吸气量: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体量, 称为补吸气量。正常成人的1500~2000ML。运动训练可使补 吸气量增加。 • (3)补呼气量:平静呼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称为补呼气量。正常成人的补呼气量为900~1200毫升。
人在缺氧、登山、长 时间运动、贫血等情 况下,该物质增多。
(2)温度的影响
温度升高可促使HbO2解离增加
(3)2,3-二磷酸甘油酸的影响
2,3-二磷酸甘油酸增多,可降低Hb与氧的亲和 力,有利于养的释放。
与Hb有很强的亲和 力,可和02竞争性 的与Hb结合
(4)其
他因素的影响
CO降低甚至剥夺Hb与02的亲合,而且也妨碍02的 解离,造成低氧血症,即煤气中毒。 在运动过程中,由于肌肉代谢增强,CO2和H+ 产生增多,体温上升,PC02升高,PH值降低,2,3二磷酸苷油酸也增多,这些都会导致氧解离增加,以 满足机体代谢增强对O2需求的增加。

进入脑脊液:
-
• 由于血液中的氢离子不易 通过血脑屏障,所以血液 pH的改变对中枢化学感 受器作用不大。中枢化学 感受器也不感受缺氧的刺 激。
(二)二氧化碳对呼吸的调节
二氧化碳是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生理刺激 在一定范围内,吸入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而呼 吸加强,肺通气量增加。当吸入气中的二氧化碳超 过10%时呼吸减弱,当达到20%时出现呼吸中枢麻 痹,导致呼吸抑制。 调节途径:外周和中枢两条途径。中枢途径起重要 作用。
2、影响氧率曲线的因素
(1)pH与PCO2
波尔效应:在同样的氧分压下,当血液的pH降低和二 氧化碳分压升高时,使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降低。 酸度对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的影响。
生理意义:促进养的运输,肺换气中使肺静脉血的载 量增加,组织换气中有利于组织对氧的摄取和利用。
在肌肉运动时,对满 足肌肉对氧的需求十 分有利。
呼吸在体内维持酸碱平衡中的作用:通过改
变呼吸运动的强弱来调节肺通气量,从而调节血浆 中H2CO3的含量,使血浆中的碳酸氢钠与碳酸的比 值保持正常。
第三节 呼吸的调节
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1、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肺缩小所引 起的反射性呼吸变化 2、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指呼吸肌本 体感受器传入冲动所引起的反射性呼吸 变化。 3、防御性呼吸反射:如咳嗽反射、喷嚏 反射
(五)二氧化碳分压、氢离子和氧分压在调节呼吸中的 相互作用
第四 节呼吸对运动和训练的反应与适应
一、呼吸对运动的反应
(一)肺通气功能对运动的反应
(一)肺通气功能对运动的反应
运动时,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耗氧量和二氧化 碳产生量随之增多,呼吸机能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以适应运动时机体代谢增强的需要
第四 节呼吸对运动和训练的反应与适应 1、运动时肺通气量与潮气量和呼吸频率
(2)胸膜腔内压:是指胸膜腔内的压力。
胸膜腔内压力为负压 ,胸内负压
胸内负压=大气压-------肺回缩里 吸气时胸内负压增大,呼气时胸内负压减小
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第一是维持肺的扩张状态,有利于肺
泡的气体交换,有利于肺泡的气体交换;第二实习期是负压 加大,使心房、静脉胸导管扩张,压力降低,这有利于促进 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 2.肺通气的阻力
二、呼吸对训练的适应
1.理解和解释下列术语
肺活量 肺换气 时间肺活量 最大通气量 肺泡通气量 氧扩散容量 通气/血流比值 呼吸当量
2.试分析肺通气的动力。 3.胸内负压是怎样形成的?有何生理意义? 4.试述气体交换的过程及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5.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深慢呼吸比浅快呼吸效果好? 6.试述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过程。 7.试述氧解离曲线的特征及生理意义。 8.试分析运动对氧解离曲线的影响。 9.试述运动时肺通气的变化及调节。 10.运动训练对肺通气功能和肺换气功能有何影响?
在剧烈运动时,血流量增加3倍以上,氧利 用率也提高3倍以上,因此毛细血管血液向肌细 胞供应的氧比安静时高9倍,氧利用率接近100%。 氧利用率可作为评定训练程度的指标之一。
三、呼吸与酸碱平衡
二氧化碳在血液运输过程中,形成了碳酸 (H2CO3)和碳酸氢钠(NaHCO3),二者是血液中重 要的缓冲物质。通常碳酸氢钠与碳酸的比值为20/1。 血液中的PH值即可保持在7.35-7.45。
二、肺换气
肺泡与肺泡毛 细血管之间的 气体交换
f肺换气
组织换气
毛细血管与组 织液之间的气 体交换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和动力
1. 气体交换的方式:自由扩散 2. 气体交换的动力:肺泡气和肺泡毛细血管血液之间各气 体的分压差
看 过
(二)气体交换的过程
看 过
(三)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1.气体扩散速度 与气体的分压差、温度、扩散 面积及气体的溶解度成正比,与气体的分子量的 平方根和扩散距离成反比。 2.呼吸膜的通透性和面积 呈正相关 3.通气/血流比值:指每分肺泡通气量与每分肺 泡毛细血管血流量的比值。约为0.84最匹配 4.局部器官血流量:血流量越大,越有利于换气 5.温度:与温度成正比
第二节 气体的运输
气体直接溶解于 血浆中
一、运输型式
1、物理溶解: 特征: ① 量小,起桥梁作用 ② 溶解量与分压成正比 2、化学结合:主要运输形式 特征:量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