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理论之赋权视角

合集下载

社会工作理论-赋权实践

社会工作理论-赋权实践






4、小组活动的时间频率和会面次数应由成员间的 协定和相互便利性决定 5、成员应赞成并维护有关小组操作和记录体系的 各项规则 6、明确社工的角色 7、小组针对的是小组成员的共同问题,并非服务 使用者的个人困扰


1、赋权取向的社会服务组织要创造一种正式的机 制让案主参与组织的决策 2、赋权取向的社会服务组织要与项目受益人形成 一种伙伴关系以设计和评估项目 3、赋权取向的社会服务组织要清晰地提供跨越种 族、性别、阶层、文化和性取向障碍的政策和程序 以实现有效的服务输送 4、赋权取向的社会服务组织要形成一种员工之间、 案主与员工之间没有权力差异的决策实践模式 5、赋权取向的社会服务组织要促进员工之间形成 团队与合作




4、问题定义、签订合约:明确案主和社工的任务; 将多种压制包含其中,一起面对问题; 5、共同解决问题:案主承担赋权的责任,社工通 过感同身受进行协助;表现出对压制带来的威胁的 理解;共享对于问题的反思、意识;互动;对压迫 问题的批判性实践;明确个人、社区的优势 6、遗留:处理因结案而导致的感觉;巩固成就; 与社区联结;辨识权力收获; 7、评估:种族与性别敏感;评鉴压制、优势的影 响;不要过分关注简单且可测量的目标



1、前计划阶段:发现一个适合协同工作(coworking可为服务使用者带来更丰富的体验,提供 更多的支持)的团队、咨询支持以及对赋权原则达 成一致 2、起始阶段:以服务使用者合作伙伴的身份加入, 通过开放计划与服务使用者共同计划小组活动 3、针对行动进行小组准备阶段:帮助小组探讨哪 些问题是需要解决的,这些问题为什么存在以及我 们应如何进行变革
赋权实践
20160031121王雪娇

赋权理论研究综述

赋权理论研究综述
(三)、艾滋病患者互助小组................................................................................ 28 1、案例背景.........................................................................................................28 2、问题及需求.....................................................................................................29 3、小组赋权.........................................................................................................29 4、赋权途径.........................................................................................................30
13二赋权取向社会工作模型141价值基础162介入认可173理论基础174工作者和案主相互关系的指引185实践架构192222四赋权理论的研究与应用2222一农村扶贫工作231案例背景232问题原因分析233社工介入24二城市残障人福利实践261研究背景262提出问题263残障人权能感27三艾滋病患者互助小组281案例背景282问题及需求293小组赋权294赋权途径30四赋权的其他应用301情感赋权302环境保护意识赋权323消费者赋权323333五赋权理论的反思3333一赋权理论与社会工作其他理论的矛盾与配搭33二赋权理论与个人道德抉择的关系363737六小结33773838七参考书目33882赋权理论综述赋权理论综述赋赋权权理理论论综综述述赋权研究一直是社会工作专业中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

赋权-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

赋权-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

赋权-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赋权理论(THEORIES OF EMPOWERMENT)是根植于社会工作传统,成长于20世纪60年代的社会维护观点、市民权利和妇女运动,加上草根组织运动的孕育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实务取向;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这一理论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逐渐活跃起来。

该理论的价值取向与社会工作一贯追求的目标基本吻合,而且以该理论为指导的实践模式亦表现出明显的可行性和建设性。

本科时期的社会工作课程中讲到“赋权”,多是指社会工作者在提供专业介入服务时把一系列权力下放给案主,让其自己做决定。

但随着专业知识的积累,对“赋权”有了更多的认识,但都不系统。

我认真阅读了《Contemporary Human Behavior theory ——a critical perspective for social work》中的赋权理论(THEORIES OF EMPOWERMENT),并参考了其它相关书籍,对赋权理论有了以下几方面的认识和体会思考。

一、赋权理论相关内容赋权理论帮助我们在如何解决面对压迫时有关社会正义、人类优势和适应等议题上提供了理论基础,它不仅促进人们对现实生活条件的认识,也推动人们进行行为的改变。

赋权理论不会指责受助者没有能力去获取资源和权力;相反,它关注到人们因为社会不公、歧视和压迫使自己的需要无法满足,遭遇失败。

所以赋权的目标,在于通过削弱影响个体决定权、行动权的社会性或个别性障碍,增强个体运用权力的能力与自信,或者从环境中向个体注入一定的权力等方式,去帮助人们获得对自己生活的决定权和行动权,从而实现个人的抱负和幸福。

赋权理论的核心概念有赋权(empowerment)、权力(power)、无权(powerlessness)和社会分层(stratification)。

Empowerment,有学者翻译为赋权或增权,是指个人或团体获得权力、资源和掌握自己生活的过程。

赋权理论不仅注重赋权的过程,而且也不断为被剥夺权利的个人或团体创造更多的机会去获得权力和资源。

赋权视角

赋权视角
社会工作理论 第十二章 赋权视角
赋权视角
赋权:帮助个人、家庭、团体和社区提高他们个 人的、人际的、社会经济的和政治的能力,从而达到 改善自己的状况的目的过程。(社会工作词典)
一、理论脉络
Solomon的赋权理论 Freire的受压迫者的教育学理论 习得性无助理论与赋权 Maluccio的赋权理论 Lee的赋权理论 Anderson的赋权理论
三、实践框架
Solomon的实践原则: 1. 所有的压制对于生活而言都是破坏性的,社工和案主
都应该挑战之。 2. 社工应该对压制的情景拥有一个整体的视角。 3. 人们赋权自己,社工进行协助。自我赋权原则超越了
Maluccio的赋权理论
赋权视角中的自主、个人责任、自我实现理念与认知理论、人文主 义视角具有、一定的关系,因为他们都强调并承认发展案主的力量或 能力对于这个过程的重要性。 由于付钱强调对案主与其所在环境的互动能力的重要性,它与生态 系统理论其实也是相互关联的。然而,对这种能力的重视,又属于认 知理论范畴,这个能力包含着一个归因的过程,即人们如何知觉并解 释有关环境的信息。 赋权视角对案主自身力量的关注与人文主义关注人们自身界定与环 境互动过程的能力极为相近,但赋权更加强调权力的分化、阶层的不 平等和压迫性体制。
习得性无助理论与赋权
➢Barber认为习得性理论与赋权有着密切联系,并且为赋权理论的发展提供了 很多研究性支持。 ➢Leligman 的习得性无助理论是建立在对动物与人的实验的基础之上的,认为, 如果人们有过无力改变自己面临的问题的这种经验,那么他们在其他情境中学习 哟用行为方式的能力能产生有用的结果。因此,他们在其他情境中学习有用行为 方式的能力将受到损害,他们的学习动机就可能丧失,他们在思考、学习过程中 可能变得更加焦急而沮丧。 ➢终生无权势的人们背负着沉重的习得性无助感。 ➢Barber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要做到环境丰富化,改善这些人所在的 生活环境,让他们体验到可以住到自己的生活,达致成功的生活经验。

赋权理论研究综述

赋权理论研究综述
赋权理论(empowerment theory)是根植于社会工作传统,成长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社会维护观点、市民权利和妇女运动,加上草根组织运动的孕育而形 成的一种实务工作取向。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对这一理论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探 索逐渐活跃起来。该理论的价值取向与社会工作一贯追求的目标基本吻合,而且 以该理论为指导的实践模式亦表现出明显的可行性和建设性。②
六、小结......................................................................................................................37
七、参考书目..............................................................................................................38
二、赋权理论及实践的演进........................................................................................9
三、赋权理论取向的社会工作..................................................................................13
王和 社会发展学院 社会工作 2008 级
10081160122 文军
2010 年 6 月 28 日
1
目录
一、赋权理论的概念框架............................................................................................3

社会工作理论之赋权视角共31页文档

社会工作理论之赋权视角共31页文档
上。——叔本华
谢谢!
31
社会工作理论之赋权视角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妇女社会工作赋权方法

妇女社会工作赋权方法

妇女社会工作赋权方法引言妇女社会工作赋权是一种旨在提高女性地位和权益的方法。

在传统社会中,女性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地位往往较低。

因此,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妇女社会工作赋权旨在消除这种不平等现象,促进性别平等和社会进步。

妇女社会工作赋权的重要性提高妇女意识和自信心通过社会工作赋权,妇女能够参与决策过程,并对属于自己的权益进行维护。

这种参与有助于妇女意识的提高,使她们获得更多的自信心,并促使她们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打破性别刻板印象社会工作赋权有助于打破性别刻板印象,使人们能够更客观地看待妇女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能力。

通过强调妇女的实际贡献和才能,人们的观念得以改变,逐渐消除了性别歧视的现象。

提升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妇女社会工作赋权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妇女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参与能够带来新的思维和观点,推动创新和变革,促进社会的进步。

妇女社会工作赋权的方法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为妇女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是实现妇女社会工作赋权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教育,妇女能够获得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同时,培训也能够帮助妇女了解自己的权益和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改革法律和政策改革法律和政策是推动妇女社会工作赋权的关键一步。

通过修订和制定性别平等相关的法律和政策,确保妇女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同时,政府还可以制定措施,鼓励妇女参与决策过程,提高她们的代表性。

加强性别教育和宣传加强性别教育和宣传有助于推动妇女社会工作赋权。

通过开展性别教育活动,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性别平等的重要性,并提高对妇女权益的关注。

宣传活动可以通过媒体、网络和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扩大影响力,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建立支持和帮助机构建立支持和帮助机构是为妇女社会工作赋权提供帮助和支持的重要手段。

这些机构可以提供法律援助、心理健康支持和职业发展指导等服务,帮助妇女应对挑战和困境,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

结论妇女社会工作赋权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任务,它能够提高妇女地位和权益,推动性别平等和社会进步。

赋权理论增权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之中的反思

赋权理论增权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之中的反思

赋权理论增权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之中的反思对于赋权理论的反思1、赋权理论与社会工作其他理论的矛盾与配搭赋权理论的基本价值及目的,不是力求把案主提升到专业水平,也不是引导案主达致专业人员早先独立描述的目标,而是企图发动与维持和案主及案主群的一种互动,这种互动将会鼓励案主及案主群一步步地为自己界定一个目标,相信他们这样做是有价值的并可以达到这个目标,与此同时,在相互之间以及和提供技术与情感支持的专业指导者之间保持互惠性的联系。

这种价值取向与社会工作一贯追求的目标基本吻合,而且以该理论为指导的实践模式亦表现出明显的可行性和建设性。

时至今日,在后现代的语境和权力观下,赋权这一概念吸引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当然,任何理论都不是完美的,赋权理论同样如此。

赋权集中关注的是发展案主的能力,而不是寻求压制性社会的直接改变。

因此,它可能将促进社会变迁的责任归置于案主身上。

而对于案主来说,他们的力量可能得到增强,但依然需要面对巨大的社会障碍。

对赋权的实践规定,也没有明确指出该如何处理那些根本缺乏足够能力去主导自己生活的无权势的案主。

因此,社工可能会错误地认为所有的个案都能达到高度的赋权。

必须说明的是,赋权理论也有实用范围的限制。

赋权理论面临的另一个困难在于赋权对象与更大的社会生活与社会网络的关系问题。

一个已经“赋权”的个体,可能仅仅从他们所在的被压制的生活环境中的其他同样被压制个体那里获得权力与资源,去改变自己的弱势状态,而没有从更大、更广阔的社会结构中去寻找权力与资源。

如果这样,在一个社会或政治资源有限的地方,赋权过程不仅不能将受压迫的无权势者团结起来,还可能导致他们的相互倾轧。

正是由于以上的缺憾,赋权理论受到诸如系统生态理论、标签理论、行为主义甚至是马克思主义等理论的批评非议。

系统生态理论把人与生活环境看作是由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各种元素组成的系统整体,协调、均衡是系统运行与维持的基本条件,也是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需条件。

我国社会工作赋权理论研究综述

我国社会工作赋权理论研究综述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21, 10(4), 1036-1041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21 in Hans. /journal/asshttps:///10.12677/ass.2021.104139我国社会工作赋权理论研究综述王悦,崔娟广西科技大学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广西柳州收稿日期:2021年3月29日;录用日期:2021年4月21日;发布日期:2021年4月28日摘要社会工作作为一项专业的助人活动,起源于西方,使很多受边缘化群体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

为解决我国弱势群体的困境,我国也逐渐开展专业社会工作,帮助服务对象摆脱困境。

随着社会工作不断发展进步,在专业工作应用中使用较为广泛的赋权理论也更加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

赋权理论强调对个体或群体赋权可以使得服务对象获取生活必需的资源,提高控制生活的能力,消除无权感。

我国赋权理论的研究大多是以赋权理论核心概念研究、介入群体研究等方面作为切入点进行赋权理论的应用研究,通过对赋权理论的研究进行梳理,系统地介绍我国学者对社会工作赋权理论的研究现状,为促进社会工作赋权理论在我国的良性发展提供思路,促进我国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与完善。

关键词赋权,本土化,社会工作A Summary of Research on EmpowermentTheory of Social Work in ChinaYue Wang, Juan CuiSchool of Art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uzhou GuangxiReceived: Mar. 29th, 2021; accepted: Apr. 21st, 2021; published: Apr. 28th, 2021AbstractAs a professional helping activity, social work originated in the West and has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many marginalized group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light of the disadvantaged groups in China, professional social work has been gradually carried out to help the clients get rid of the王悦,崔娟pligh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ocial work, the more widely used em-powerment theories in professional work applications have also received more attention from experts and scholars. Empowerment theory emphasizes that empowering individuals or groups can enable service targets to obtain resources necessary for life, improve the ability to control life, and eliminate the sense of powerlessness. Most of the research on empowerment theory in China is based on the core concept of empowerment theory, intervention group research and other as-pects as the starting point for the application of empowerment theory. Through combing the re-search on empowerment theory, it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Chinese scholars’ social work. The research status of empowerment theory provides ideas for promoting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empowerment theory,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on of professional social work in China.KeywordsEmpowerment, Localization, Social Work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赋权理论也译作增能理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

赋权视角案例分析

赋权视角案例分析

群体面对权利的问题,面对自身的生存状况,开始认识到自身的生活受
到怎样的影响,创造机会表达自己的心声,让更多的人看到外来工群体 的生存状况,同时提升外来工群体的自信心、群体认同感和归属感,寻
求群体支持,建立支持网络。这几个方面的工作都是这个群体自我意识
的觉察、互助合作开拓资源与机会、脱离受压迫的环境与改变社会的具 体体现,也就是赋权视角社会工作的具体体。
4、赋权的继续进行
小组动力持续深入,加入社群教育的内容。 戏剧《大院》编排的工作过程,使整个工作团队对与小组一起工作 有了全新的体会和经验,工作思路清晰,社会工作者决定利用讨论带出 一些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作为下一步戏的内容。制定了工作流程:利 用参与式分享生命故事的方法,选择话题,运用一人一故事的形式把故 事表演出来,在选择话题的过程中进行社群教育。同时将大家共同关心 的话题变成剧本,剧本主要由小组成员撰写和共同改写,工作人员只起 到协调作用,这个阶段剧本的思路和想法更多是小组成员提供的,这与 工作团队之前的工作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当2014年10月份,戏剧小组的流动妇女们登上正式的舞台,从容地 演出大院的时候,真正显示出了赋权所产生的效果,那就是发掘她们的 主体意识和自己决定生活的能力,充分相信她们控制自己生活的能力。 回溯整个戏剧小组的过程,社会工作者由主导变成协同伙伴的时候,平 等合作的基础才开始建立,参与者主动做事的环境才开始营造出来。赋 权的过程是缓慢的,但是有迹可循的。
总体来看,这部分群体相对空闲时间较男性更多,有条件参与。
第二,中年妇女背负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其对于城市打工生活 有着深刻的理解,特别对流动生活对家庭的影响更有体会。而她们也最
需要有机会,有条件缓解这种双重压力。
第三,社区里面的女性较男性更加愿意走出来参与到文化活动当中, 更加愿意彼此之间结成更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的支持。在文化活动中 更加愿意开放自己,享受活动的乐趣。

赋权理论研究综述

赋权理论研究综述
(一)、赋权的途径与模式.................................................................................... 13 1、两大模式:.....................................................................................................13 2、三个层次:.....................................................................................................13
六、小结......................................................................................................................37
七、参考书目..............................................................................................................38
二、赋权理论及实践的演进........................................................................................9
三、赋权理论取向的社会工作..................................................................................13
(二)、赋权取向社会工作模型............................................................................ 14 1、价值基础.........................................................................................................16 2、介入认可.........................................................................................................17 3、理论基础.........................................................................................................17 4、工作者和案主相互关系的指引.....................................................................18 5、实践架构.........................................................................................................19

妇女社会工作赋权方法

妇女社会工作赋权方法

妇女社会工作赋权方法妇女社会工作赋权方法引言:妇女社会工作赋权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旨在提升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益。

通过赋予妇女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我们可以实现性别平等和社会公正。

本文将介绍一些全面详细的方法,以促进妇女社会工作的赋权。

一、法律和政策制定1. 制定平等就业法律:确保妇女在就业机会、薪酬和晋升方面享有平等待遇。

这些法律应该明确禁止性别歧视,并设立举报机制来保护受到不公正对待的妇女。

2. 实施家庭暴力保护法:建立完善的家庭暴力保护机构,提供庇护所、法律援助和心理辅导等服务,以保护受到家庭暴力侵害的妇女。

3. 推行性别教育:通过教育系统,加强对性别平等意识和尊重的培养。

同时,在学校教材中增加关于妇女成就和贡献的内容,以改变传统观念。

二、教育和职业培训1. 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确保妇女能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包括基础教育、职业培训和高等教育。

政府应提供经济支持,以帮助贫困家庭的妇女获得教育。

2. 推动女性领导力发展:鼓励妇女参与学生组织、社团和政治活动,培养领导能力。

同时,提供专门的培训计划,帮助妇女在职场上取得成功。

3. 促进职业发展机会:建立公平的招聘和晋升制度,打破性别壁垒。

同时,提供技能培训和创业支持,帮助妇女在各个行业中获得更多机会。

三、经济赋权1. 支持妇女创业:提供贷款、补贴和指导,鼓励妇女创业。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基金来支持妇女创业项目,并提供相关资源和网络。

2. 促进合理薪酬:推动企业实施公平的薪酬制度,确保妇女获得与男性同等的工资。

政府可以设立监管机构,监督企业的薪酬政策。

3. 提供社会保障和福利: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医疗保险、养老金和失业救济等。

这样可以减轻妇女在家庭负担方面的压力,提升她们在经济上的独立性。

四、社会意识和文化改变1. 提倡性别平等观念:通过媒体、广告和宣传活动,传播性别平等的理念。

同时,加强对性别歧视言论和行为的批评和惩罚。

2. 改变传统观念:加强对传统观念的批判和反思,推动家庭责任的分享。

社会工作的专业性

社会工作的专业性

社会工作的专业性社会工作的专业性社会工作的专业性的基本层次,分为社会工作价值伦理、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以及社会工作理论体系。

社会工作的专业性是围绕着社会工作的目标而展开的,下面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1.社会工作的专业性核心是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如果我们考察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历程,那么就能看到,社会工作的目标是“已确定的”,即让人进步和幸福。

这里的“人”包括“个体”和“社会”两个方面。

社会工作的目标也是社会工作得以诞生的条件。

在“上帝已死”的时代里(这个时代还未结束),尽管人们还不能充分解决“进步”与“幸福”、“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问题,但是,这个目标就足以让社会工作的诞生提供合法性。

社会工作的价值与伦理是社会工作目标的合理性要求,有助于让社会工作者认识并忠诚与社会工作的目标,从而巩固社会工作得以存在的条件。

1.1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的信仰首先,社会工作价值观是什么呢?本文借鉴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对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作如下描述: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由社会工作的实践所生产,并能再生产出新的社会工作实践。

从作为“个人”的社会工作者的层次上看,社会工作者依照自身已经形成的关于“真、假”的世界观、关于“善、恶”的社会人生观以及关于“美、丑”的审美观,进入社会工作实践。

通过社会工作实践,社会工作者对自己的世界观、社会人生观和审美观不断进行检验、修正和反思,从而在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推动下从事社会工作实践,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外显”其社会工作价值观。

“外显”意味着社会工作者自己意识到自己所持的社会工作价值观,从而促使社会工作者再生产其社会工作实践。

从作为“ 组织”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层次上看,组织通过对某些已经“外显”的社会工作价值观进行选择,并结合自身的条件形成组织所信仰的社会工作价值观。

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将“外显”的社会工作价值观赋予“组织”成员,让全体成员意识到它,并以此作为实践依据。

社区工作中的赋权理论的解释是什么?

社区工作中的赋权理论的解释是什么?

社区工作中的赋权理论的解释是什么?社会工作是以帮助人们克服阻碍其成长和发展的个人或环境的障碍,促进个体自身发展为目的的,所以在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赋权是重要的目标之一。

在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社工要以赋权为导向,相信任何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技巧、理解与能力,必须充分认识他们的存在,而非只是看到加注在案主身上的负面标签;社会必须相信案主有自己改变自己的能力,他们有能力去增加他们的优势并由此而为社会的整体利益作贡献。

因此社工在对个案问题进行介入时,要帮助案主明确其所处的环境,发现他们所想要的东西,使案主认识到自己的潜能,从而自己学会运用资源,真正掌握权力,掌握自己的生活。

总体上讲,综合各个学者的观点,赋权可以看作是实现一个目标或一种心理状态的发展过程和介入方式。

它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实践。

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要以赋权理论为导向,促进赋权理论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发展和在帮助弱势群体获得资源和权力方面真正发挥作用,实现弱势群体的赋权。

三、赋权理论结合社会工作的思考赋权理论有其丰富的内涵,赋权不仅是社会工作的目标之一,也是社会工作实践的关键所在。

那么,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案主的赋权呢?赋权是否就是“赋予”案主权力呢?读完《赋权理论》,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两个问题作了以下的思考。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要真正实现案主的赋权,笔者认为社工必须了解案主的赋权体现在个人赋权和社会赋权两个层面的内容以及两者的关系,从而,在介入案例时,社工才能帮助案主、使其个人赋权和社会赋权得到真正实现,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案主赋权。

个人赋权,就是社工要下放权力(一般指选择权和决定权)给案主,让案主自己掌握自己的行为,做出选择,使案主对个人决定具有更多的控制权,然后让案主学习新的方法,采用那些可以给他们带来更满意、更有收获的结果的行为。

笔者认为这与社会工作七大原则中的案主自决原则相似。

它们都强调案主有对自己行为做出选择和决定的权力,社会工作者必须尊重,在案主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的基础上,社工协助案主去解决问题。

社会工作赋权名词解释

社会工作赋权名词解释

社会工作赋权名词解释
社会工作赋权是指将权力和决策的责任从专业人士转移到社会
工作对象身上的过程。

赋权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社会工作对象的自主权和参与度,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并影响与自身相关的决策和事务。

社会工作赋权的核心理念是将社会工作对象视为主体而非客体,重视他们的需求、意愿和权益。

通过赋权,社会工作对象能够参与制定服务计划、决策服务方向和进行评估。

这种参与不仅能够帮助社会工作对象更好地满足自身需求,还能提高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增强社会认同感。

社会工作赋权不仅仅是将决策权交给社会工作对象,更是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以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行使权力。

这包括提供信息和知识,培养社会工作对象的能力和技能,以及建立支持网络和合作伙伴关系。

赋权还需要倡导公共机构和社会工作机构改变工作方式和策略,以真正尊重和支持社会工作对象的权利和需求。

社会工作赋权的实施需要社会工作者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他们需要倾听和尊重社会工作对象的声音,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决策能力。

同时,社会工作者还需要与其他相关利益相关者合作,共同推动社会工作赋权的实施。

总之,社会工作赋权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工作理念和实践方法。

通过赋权,社会工作对象能够参与决策和事务,并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和创造力。

这有助于实现社会公正和促进社会工作对象的自我发展和社会融入。

社工督导

社工督导

• (二)个案研究
•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对2个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督导完整 过程进行深度研究,本人每月前往每家机构2次,各进行24次地研 究。本研究的对象(社会工作督导过程)具有普遍性,而本研究的研 究者 (具有高校教师和机构督导者复式角色 )及理论视角 ( 赋权视角 ) 具有独特性,运用个案研究方法,试图通过对普遍性研究对象的分 析,建构出创新性实践模型,因此个案研究是比较适切的选择。

(一)辨识受督导者无力感
• 赋权视角假设每一个人都可能身处于不同程度的无力感中,因 此赋权应当了解个人无力感的来源,改善无力感情形。赋权取向社 会工作督导的第一步为辨识受督导者的无力感,督导者通过与受督 导者的互动,对受督导者的不同去权状态及去权经验进行识别。
1.辨识个人内心感受的去权状态


第一,由于个人特质导致的去权状态。个人特质如性别、年龄、 身心障碍、性取向等,可能引起不平等对待,从而成为造成去权状 态的重要因素,导致受督导者无力感。
三、研究方法
• (一)行动研究

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中的自我参与模式,自2012年9月至2013 年8月,作为督导者,将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融入到针对2家公 益机构的48次社会工作督导实务当中 ;同时,又从实务行为中抽离 出来,对督导行动进行反思,催化对行动的细微分析,促成对内隐 知识的明朗化。行动研究是一种赋权取向的研究范式,研究本身就 是一种行动,通过研究过程培育参与的受督导者。
赋权视野下的社会工作督导研究
邹礼 俞煜旻 蒙培境 张鑫宇
赋权视角
• Solomon界定赋权:社工针对案主所采取的一系列互动的过程,旨在减少给予 污名群体的成员的负面评价而形成的无力感。它涉及辨识导致这一问题的权力 障碍和旨在减少间接权力障碍的影响和减少在和减少直接权力障碍的运作的特 定策略的发展时间。

赋权视角下的中国媒介与后现代女性主义

赋权视角下的中国媒介与后现代女性主义

72赋权视角下的中国媒介与后现代女性主义陈 皓(安康学院,陕西 安康 725700)摘 要:近年来中国媒介对于现代女性的独立自主形象的塑造深入人心,与现实社会中对“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的女性个人发展、婚恋观的压力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网络媒体塑造了对于女性较友好的舆论环境,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女性话语权的提升。

但从赋权视角来看,女性主义所倡导的平权不仅仅是话语权的单方面,因此,后现代女性主义认为,为了提升女性地位,一要模糊性别概念,二要去标签化,三要发挥女性优势。

关键词:赋权;后现代女性主义;媒介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8)12-0072-01赋权理论最早是Solomon 在一本关于黑人赋权的著作中提出来的。

他关注的是黑人这个少数民族群体,因为缺乏资源而产生无力感,最终导致社会化失败,带来社会评价的负面性。

[1]在社会工作实践中,赋权被用于帮助一些弱势群体获得资源,消除无力感,提高自助的技能,获得更多的能力和更高的社会地位等。

赋权理论被引入女性主义主要是因为当代女性主义运动和女性主义思潮的发展。

女性主义在现代的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慢慢进入“温柔的女权主义”。

直至20世纪90年代,性别概念出现危机,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潮崛起。

后现代女性主义以一种解构的方式,挑战传统性别二元化的区分,认为社会性别不应该只是简单的男性和女性的区别,应该承认更多的生理上和社会心理上的性别,因此,性别多元化的概念被提出。

学者开始对性别的社会建构本身产生怀疑,认为性别不是天生的,性别是可以改变的。

后现代女性主义对传统性别观念的解构以及对于男权社会的挑战,让女性主义的思潮深入人心,带来了更开放的性别视角和新的思路。

在此思潮之下,后现代女性主义势头正猛,中国社会近些年来对于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的表达,树立并成就了许多“高收入、高学历、高智商”的女性,也让更多的普通女性有了自己的奋斗目标。

社会工作赋权理论社会工作相关理论

社会工作赋权理论社会工作相关理论

社会工作赋权理论社会工作相关理论目录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 (2)二、社会学习理论 ........................................................ ........................................................... .. (2)三、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 . (2)四、镜中我理论 ........................................................ ........................................................... . (2)五、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 (2)六、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 . (2)七: 九型人格理论......................................................... ........................................................... .. (3)八、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 ........................................................ (3)九、社会支持网络 ........................................................ ........................................................... .. (4)(一)发展 ........................................................ ........................................................... .. (4)(二)基本假设 ........................................................ ........................................................... (4)(三)定义 ........................................................ ........................................................... .. (4)(四)分类 ........................................................ ........................................................... .. (4)(五)功能 ................................................................................................................... .. (4)(六)社会支持程度之影响因素 ........................................................ . (4)(七)应用 ........................................................ ........................................................... .. (4)十、优势视角理论 ........................................................ ........................................................... (4)(一)、优势视角的原则(saleebey) ................................................ .. (5)(二)、优势词典 ........................................................ ........................................................... .. (6)(三)、病态视角的假设 ........................................................ (6)(四) 、优势视角的核心信念 ........................................................ .. (7)十一、生态系统理论 ........................................................ ........................................................... .. 7十二、社会化理论 ........................................................ ........................................................... .. (8)十三、活动理论 ........................................................ ........................................................... (8)十四、弗诺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 . (8)(一)、意识与潜意识 ........................................................ (8)(二)、人格结构理论 ........................................................ (8)(三)、性本能理论 ........................................................ . (9)(四)、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 (9)(五)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 .. (9)十五、社会系统理论 ........................................................ ........................................................... .. 10十六、场论......................................................... ........................................................... .. (11)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所提出。

社会工作理论之赋权视角

社会工作理论之赋权视角

• Solomon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都要经历这样的发展:在 早期的家庭生活中获得的良好经验带给他们参与社会互动 的信心与能力,而这样的信心与能力增强了他们协调人际 关系、充分运用社会制度去进一步提高自己能力的能力, 而这些能力的拥有有利于接受并良好扮演重要的社会角色 。 • 而对很多受压制的人群而言,他们可能面临一系列的权力 障碍,包括间接性的和直接性的。 • 间接性权力障碍的影响:负面的早期生活经验会减少人们 参与社会互动的信心,从而影响人们的人际关系协调和社 会制度的运用,并进而直接制约人们对重要社会角色的承 担。 • 直接性权力障碍的负面影响:劣质的服务可能导致糟糕的 健康状况,并阻碍个人的发展;教育过程中的歧视可能限 制人们的学习机会,也可能妨碍人们对重要社会角色的扮 演。
如何解决?
• Baber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在于做到 环境丰富化(environmental enrichment) ,改善这些人所在的生活环境,让他们体 验到可以主导自己的生活,达致成功的生 活经验。
二、概念框架
• 赋权 • “社工针对案主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的过程 ……旨在减少基于污名群体的成员的负面 评价而形成的无力感。它涉及辨识导致这 一问题的权力障碍和旨在减少间接权力障 碍的影响和减少直接权力障碍的运作的特 定策略的发展实施。” (Solomon,1976)
压制的表现形式
• • • • 案主正在经历怎样的压制; 资源歧视或资源获取的障碍; 有关性的议题(比如性侵犯、虐妻); 何种权力的不平等体现了这样的压制。
无权力感或权力不足的领域
• 案主缺乏什么知识、态度、意识或资源; • 权力的缺乏可能是个人层次的、人际层次 的或政治层次的。
聚焦于优势
• • • • • • • • 回顾前面的7个领域,描述案主的优势。 什么样的应对是效果良好的? 有怎样的自我优势? 怎样的具有文化特色的应对是有益的? 案主可以动员怎样的人际资源? 案主所在社区的优势何在? 环境提供了什么机会? 为了反对压制和获取需要的权力,案主承担了什么责任 ? 案主采取了什么措施? 案主怎样表现其争取赋权的潜能? 案主是否对意识觉醒有兴趣?

赋权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对城市孤寡老人养老的介入

赋权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对城市孤寡老人养老的介入

赋权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对城市孤寡老人养老的介入摘要: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城市中的孤寡老人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正面临严峻的养老困难,迫切需要社会工作的介入。

文章基于赋权理论的视角,介绍了赋权的内涵和城市孤寡老人养老失权现状,并提出从个体层面、人际交往层面和社会参与层面,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改善孤寡老人失权的现状,帮忙解决其养老困难。

中国论文网/3/view-12758919.htm关键词:赋权理论;社会工作;城市孤寡老人养老人口老龄化形势的加剧是我国面临的突出社会问题,我国在养老服务、养老保障等方面面临严峻挑战,城市中的孤寡老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弱势群体。

孤寡老人主要是指无子女、丧偶、失独等情况下独居的老人,现有城市中的养老政策很难有效满足这一弱势群体的养老需求,针对这一现象,社会工作通过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能帮助解决城市孤寡老人的养老问题。

一、赋权理论的内涵赋权,又称为“增权”,是社会工作的重要概念,通常是指针对社会中的失权群体,社工运用专业的工作方法和技巧来增加案主获得资源和改变现状的能力,目的是减少或消除案主的消极权能感。

赋权并不是简单地“赋予”案主某种权力,而是通过挖掘或激发案主的潜能达到改变现状、提升自我的目的。

一般而言,赋权主要指赋予三种权力:个人权力,即得到某种想要的东西的能力;社会权力,即影响他人如何思考、感受、行动或信任的能力;政治权力,即在社会系统如家庭、组织、社区和社会中影响资源分配的能力[1]。

赋权通常分为三个层面:个体层面的赋权、人际交往层面的赋权和社会参与层面的赋权。

个体层面的赋权强调个人自身能力的提高,指个体控制自身的生活能力和对所处环境的融合与影响能力。

人际交往层面的赋权强调的是人生活在一个大的社会交流网中,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要借助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来提升各自的能力和权力。

社会参与层面的赋权则强调社会群体的整体性活动对社会政策的影响,这一层面的权力需要通过社会政策的改变来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解决?
• Baber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在于做到 环境丰富化(environmental enrichment) ,改善这些人所在的生活环境,让他们体 验到可以主导自己的生活,达致成功的生 活经验。
二、概念框架
• 赋权 • “社工针对案主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的过程 ……旨在减少基于污名群体的成员的负面 评价而形成的无力感。它涉及辨识导致这 一问题的权力障碍和旨在减少间接权力障 碍的影响和减少直接权力障碍的运作的特 定策略的发展实施。” (Solomon,1976)
生活转变

• • • •
当前的发展议题,包括就其年龄和角色而 言,案主处于生命周期的何处; 当前出现的正常变化或例外的情形; 地位和角色议题,近期的危机事件; 如果案主是儿童或青少年,应了解其发展 史; 报告问题的历史。
健康和精神健康
• • • • 描述案主的样貌,澄清影响其生活的过去、当前或持续 的问题,包括慢性和急性生理疾病; 生理的或心理的挑战; 机体、生化和神经问题,例如发展性障碍、主要精神疾 病、药物滥用以及疾病史,其他情绪问题,例如焦虑障 碍、抑郁反应和情境性障碍。 对于所有的生理或精神疾病,要注意诊断的时间和地点 、住院的历史、使用过的药物。 看是否有任何的具有文化特色的回应压力和疾病的方式 。 也应该将自我功能包括在评估过程中。
• 脉络化(contextualization) • 意味着重点关注案主自己对自身作为一个“社会 人”的理解,而不是一心沉迷于社工的假设或建 构。社工要鼓励案主将自己的生活经历与社会结 构或社会进程进行关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 ,辨识自己处境之后的社会政治因素。 • 这样,建立在案主现实状况基础上的对话就可能 得以进行,在这个对话中,案主的表达、说明、 对自己感受的反思以及对生活的理解需要得到充 分的鼓励,这称为案主走向赋权的重要起点。
三、实践框架
• Lee(2001)的10个实践原则: 1. 所有的压制对于生活而言都是破坏性的,社工和案主都 应挑战之。 2. 社工应该对压制的情境拥有一个整体的视角。 3. 人们赋权自己,社工进行协助。自我赋权原则超越了案 主自决原则,它强调案主在赋权过程中的权力和责任。 4. 具有共同基础的人需要相互赋权。这个原则聚焦于赋权 过程中的集体权力,社工要经由群体而协助案主的赋权 。 5. 社工应该与案主建立互惠和相互的关系。社工应该重视 每个人的独一无二性以及人们抵制不幸和压制的手段。
赋权组织应该遵循以下10个特点 (Hardina,2005)
1. 赋权取向的社会服务组织要创造一种正式的机制让案主参与组织的决 策; 2. 要与项目受益人形成一种伙伴关系以设计和评估项目; 3. 要清晰地提供跨越种族、性别、阶层、文化和性取向障碍的政策和程 序,以实现有效的服务输送; 4. 要形成一种员工之间、案主与员工之间没有权力差异的决策实践模式 ; 5. 要促进员工之间形成团队和合作; 6. 要采取策略以促进工作人员的心理赋权; 7. 其高层要有认同员工和服务受益人的赋权的意识; 8. 要采取策略以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9. 鼓励员工倡导以改善政策和服务; 10. 要致力于提升自己的政治权力以及项目受益人的政治影响。
赋权的目标
• 将自己看作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的因果行动者(causal agent); • 将社工看作拥有案主可以利用的知识和技巧的人; • 将社工看作解决问题的朋友和伙伴; • 将权力结构看作复杂而部分开放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 外部作用的影响。 • 这样,社工可以消除案主身上的起源于负面评价的各种消 极反应,让他们能够在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的过程中发挥 一定的作用,同时发现并消除影响案主的障碍,发现并实 施有利于有效解决问题的支持性措施(Solomon,1976) 。
压制的表现形式
• • • • 案主正在经历怎样的压制; 资源歧视或资源获取的障碍; 有关性的议题(比如性侵犯、虐妻); 何种权力的不平等体现了这样的压制。
无权力感或权力不足的领域
• 案主缺乏什么知识、态度、意识或资源; • 权力的缺乏可能是个人层次的、人际层次 的或政治层次的。
聚焦于优势
• • • • • • • • 回顾前面的7个领域,描述案主的优势。 什么样的应对是效果良好的? 有怎样的自我优势? 怎样的具有文化特色的应对是有益的? 案主可以动员怎样的人际资源? 案主所在社区的优势何在? 环境提供了什么机会? 为了反对压制和获取需要的权力,案主承担了什么责任 ? 案主采取了什么措施? 案主怎样表现其争取赋权的潜能? 案主是否对意识觉醒有兴趣?
评估
1. 2. 3. 4. 5. 6. 7. 8. 9. 10. 基本信息。 生活转变。 健康和精神健康。 人际模式。 环境。 压制的表现形式。 无权力感或权力不足的领域。 聚焦于优势。 评估过程。 工作协议。
基本信息
• • • • • • • • 案主的基本描述; 关系状况,是否生活在一起; 双亲; 需要照顾的小孩; 社会经济地位,包括工作和收入来源; 宗教; 种族/民族/文化背景; 健康或精神问题,尤其是吸毒与否;报告问题的 描eligman)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 。 • 1975 年塞里格曼 (Seligman) 用人当受试者 , 结果使人也产生了习得性无助。
启示
• Seligman认为,如果人们有过无力改变自己面临的问题的 这种经验,那么,他们就可能形成这样的心理预期,即自 己的行动很少能产生有用的结果。 • 因此,他们在其他情境中学习有用行为方式的能力将受到 损害,他们的学习动机就可能丧失,他们在思考、学习过 程中可能变得更加焦急而沮丧。 • 这个研究结果清楚有力地支持了Solomon的有关无力感的 看法。终生无权势的人们背负着沉重的习得性无助感。
• 权力(power)
• 权力不仅具有压迫性,也具有解放性。个人可以 使用通过政治权力争斗获得的影响力去争取资源 、解决冲突。 • 无力感就是基于这样的因素:经济无保障、政治 上的失语、无法企及信心、缺乏批评和抽象思维 、生理和心理压力感。
• 从赋权视角而言,认识到案主及其案主系统的权 力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赋权视角
社会工作理论
一、理论脉络
• 先驱性论著《黑人赋权:压制性社区的社 会工作》。Solomon(1976)。
• “缺乏技巧、知识和(或)物质资源以及情绪管 理能力,以致无法令自己满意地有效扮演重要的 社会角色”(Solomon,1976)。而这样的无力感 却引来负面评价,这些负面评价不仅存在于歧视 少数民族的实践、组织和事件中,也存在与贬抑 、蔑视他们的语言中”。(Payne,2005)
• Solomon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都要经历这样的发展:在 早期的家庭生活中获得的良好经验带给他们参与社会互动 的信心与能力,而这样的信心与能力增强了他们协调人际 关系、充分运用社会制度去进一步提高自己能力的能力, 而这些能力的拥有有利于接受并良好扮演重要的社会角色 。 • 而对很多受压制的人群而言,他们可能面临一系列的权力 障碍,包括间接性的和直接性的。 • 间接性权力障碍的影响:负面的早期生活经验会减少人们 参与社会互动的信心,从而影响人们的人际关系协调和社 会制度的运用,并进而直接制约人们对重要社会角色的承 担。 • 直接性权力障碍的负面影响:劣质的服务可能导致糟糕的 健康状况,并阻碍个人的发展;教育过程中的歧视可能限 制人们的学习机会,也可能妨碍人们对重要社会角色的扮 演。
赋权具有三个相互关联的维度:
1. 更具积极意义和潜能的自我感的发展;
2. 建构知识和能力,以更批判性地理解个人 环境的社会和政治现实之网;
3. 形成资源和策略,以实现个人和集体的目 标。
赋权可以在三个层次进行:
• 个人层次,个人感觉到自己有能力去影响 或解决问题; • 人际层次,个人与他人合作促成问题解决 的经验; • 政治层次,能够促成政策或政治层面的改 变(Lee,2001)。
• • •
评估过程
• 社工和案主一起参与评估,并检视前述8个 领域的客观和主观的事实。 • 什么是问题的本质?
• 基于这一评估,我们从何处着手? • 要做什么?
思考:贡献和局限
END
• 1. 2. 3. 4. •
对美国社会工作者赋权观的研究显示,在社工 眼中,赋权涉及以下几个概念: 对自身生活的控制; 对自己解决重要问题的能力的信心; 认识并发展自身行动能力的能力; 在作出决定与具体行动过程中对可能的选择与 自己独立性的意识与使用。 这一研究有力地支持了意识唤醒可能导致赋权 的研究预设。
社工要鼓励案主以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社工应该维持这样一个聚焦:即人是胜利者而非受害者 。 8. 社工应该维持社会变迁的聚焦。 9. 赋权实践中,社工与案主是一种双向的合作关系:相互 关系、互惠关系、共享关系、平权关系。 10. 干预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案主与社工建立合 作关系,满足案主立即性的需要,包括连接案主所需的 资源、开始提供意识觉醒、寻找和申请资源。第二层面 :教导技巧和知识,并评估案主的权力动态机制,包括 各类小组或团体活动。第三层面:集体行动,旨在形成 集体、参与倡导或进行社会活动。 6. 7.
• 赋权就是一种教育性活动,经由对话与合 作,案主参与到一定的实践之中,体验并 采取行动去应对由自己的行动引致的现实 ,而这种体验与应对本身又会进一步影响 以后的行动。因此,这样的实践是反思性 的(Payne,2005)。
与赋权理论相关的其他理论
• 习得性无助理论 • 人本主义 • 认知理论……


人际模式
• 与重要他人和支持网络的关系与沟通模式 ,特别是弄清案主生活中的家庭成员和支 持网络是谁; 评估关系的性质,如果可能,与重要他人 见面; 注意问题和优势; 社工与案主关系的反思也要包含其中。

• •
环境
• 环境包括物理的和社会经济的。 • 描述物理环境,包括社区、邻里、住户单 位和家庭气氛; • 案主的工作环境包含在内也是有益的; • 环境是否提供了足够的资源和支持; • 描述环境的回应性和特质; • 问题是否与这样的环境有关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