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石器实验报告数据处理部分

合集下载

矿山机械实验报告(6学时)

矿山机械实验报告(6学时)
19
1
1
2
序号
部件结构
1
3
功能
2
3
4
液压系统
5
电控系统
6
喷雾降尘系统
2
2)写出 YT27 型气腿式凿岩机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名称。
YT27 型气腿式凿岩机气
1.

2.

3.

4.

5.

6.

3)标出气动凿岩机转钎机构各部分名称。
1.
; 2.

3.
; 4.

5.
; 6.

7.

3
4)MQT-100/2.4S 型气腿式锚杆
四、 实验步骤
1、实验数据处理计算公式
(1)流量 Q 实验计算公式 Q 900d12 2gh (d1 d2 )4 1
式中, Q ——体积流量,m3/h; ——文丘里流量系数,取值 0.98; d1 ——文丘里孔口的直径,本实验取 0.02m; d2 ——文丘里喉管的直径,本实验取 0.01m; h ——U 型压差计的高度差读数,m。
扬程 H(m) 有 效 功 率 Ne
( 效W率)η(%)
13
(b)离心泵工作特性曲线绘制
14
2、离心泵串联实验
(a)离心泵串联实验数据记录
序号
压左
1
2
3
4
5
6
7
8
9
10
差 (mm)
计右
高 (mm)
差 差 h m (mm) m 真空表 1(MPa)
压力表 1(MPa)
功率表 1(W)
真空表 2(MPa)
二、 实验内容

矿石实验报告结果分析(3篇)

矿石实验报告结果分析(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测定矿石的密度,通过测量矿石的质量和体积,运用密度公式计算得出矿石的密度,从而了解矿石的物理特性。

二、实验器材1. 一小块矿石2. 天平和砝码3. 盛满水的溢水杯4. 细线三、实验原理密度的定义是单位体积的物质的质量,用公式表示为ρ=m/V,其中ρ为密度,m 为质量,V为体积。

本实验通过测量矿石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得出矿石的密度。

四、实验步骤1. 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2. 用天平称出待测矿石的质量m。

3. 用天平称出盛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m1。

4. 把矿石用细线系好,轻轻地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待溢出的水静止后,用天平称出盛满水的溢水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m2。

5. 根据步骤3和步骤4的数据,计算矿石排开水的质量m排=m1-m2。

6. 利用水的密度(ρ水=1g/cm³)和排开水的质量,计算矿石的体积V石=m排/ρ水。

7. 根据步骤2和步骤6的数据,计算矿石的密度ρ石=m/V石。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矿石质量m:50.2g盛满水的溢水杯总质量m1:100g盛满水的溢水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m2:85g2. 计算结果矿石排开水的质量m排=m1-m2=100g-85g=15g矿石体积V石=m排/ρ水=15g/1g/cm³=15cm³矿石密度ρ石=m/V石=50.2g/15cm³=3.36g/cm³3. 结果分析(1)实验结果:本次实验测得矿石的密度为3.36g/cm³,与理论值较为接近,说明实验方法可行。

(2)误差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误差:a. 天平的精度:实验中使用的是普通天平,精度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b. 溢水杯中水的体积:实验过程中,水的体积可能存在一定误差,从而影响排开水的质量。

c. 矿石体积的测量:实验中采用排水法测量矿石体积,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3)改进措施:a. 提高天平的精度:使用更高精度的天平,以减小测量误差。

矿山机械--实验报告

矿山机械--实验报告

《矿山机械》实验报告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成绩:日期:实验一掘进工作面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一、实验目的了解并掌握气动凿岩机、气动锚杆钻机,以及掘进机等的总体结构、相关参数和特点;弄清相关设备各部分的结构、组成,以及功能原理等内容。

二、实验内容1. 了解气动凿岩机、气动锚杆钻机、掘进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各部分的协同工作关系。

2. 观察气动凿岩机、气动锚杆钻机、掘进机的具体结构和组成。

3. 观察气动凿岩机、气动锚杆钻机、掘进机等的操作及动作,深入理解各装备的工作原理。

三、实验设备YT27型气腿式凿岩机(实物样机,参数见附表1)、MQT-100/2.4S型气腿式锚杆锚索钻机(实物样机,参数见附表2)、悬臂式纵轴掘进机(仿真物理样机)等。

四、实验步骤1. 认真阅读教材第一篇的相关内容,对凿岩机、掘进机,以及掘进相关锚、喷、支护等工艺及装备作大体了解。

2. 听取实验教师对掘进工作面主要设备的具体介绍。

3. 仔细观察综掘工作面主要设备的各种动作演示过程和各部分的结构形状、相互位置,如掘进机的截割头、悬臂、回转台、装运机构、行走机构、以及各液压缸的动过及位置,气腿式凿岩机的凿岩机机体(冲击配气及转钎机构)、注油器及气腿机的及结构、操作及动作,气腿式气动锚杆锚索钻机的气腿、齿轮式气动马达及操纵机构的结构及动作原理等。

4. 实验记录:1)标出纵轴式掘进机各部分名称,并写出其功用。

序号 部件结构 功能1 截割机构破碎煤岩;截割不同部位的煤岩,掘出所需形状和尺寸的断面.2 装载机构 将截割破碎下来的煤岩集中装载、转运到机器后面的转载机或其他运输设备中,运出工作面.3 行走机构 驱动悬臂式掘进机前进、后退和转弯并能在揭进作业时使机器向前推进.4 液压系统 用以提供压力油,控制悬臂上、下、左、右移动,驱动装运机构中间输送机、集料装置及行走机构的驱动轮,并进行液压保护.5 电控系统 向机器提供动力,驱动掘进机上的所有电动机,同时也对照明、故障显示、瓦斯报警等进行控制,并可实现电气保护.6喷雾降尘系统 降低掘进机在作业中产生的粉尘.1232)写出YT27型气腿式凿岩机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名称。

采矿学实验报告

采矿学实验报告
三、实验步骤
1. 用游标卡尺测量各个钢圆盘和岩样的直径与长度(为了便于区分,将钢圆盘从小到大编号为 1、2、3、4),并记录在数据表中。
2. 将 2 号钢圆盘装入岩心杯,并把岩心杯放入夹持器中,顺时针转动 T 形转柄,使之密封。打开样品阀及放空阀,确保岩心室气体为大气压。
3. 关样品阀及放空阀,开气源阀和供气阀。调节调压阀,将标准室气体压力调至某一值。待压力稳定后,关闭供气阀,并记录标准室气体压力。
式中: —体积应变值;
—轴向应变值;
—横向应变值。
3、弹性模量的计算
在轴向应力—应变曲线上,作原点O与抗压强度为50%点的连线,其斜率即为初始弹性模量:
式中:σ50-极限强度σc的50%的应力值(MPa);
-对应于σ50的轴向应变值。
4、泊松比(μ)的计算:
式中: ——应力为抗压强度的50%时的横向应变;
(3)贴片用的胶液,对于烘干试样,可采用一般胶合剂;对天然含水及饱水试样,需采用防潮胶液,并作防潮处理。
(4)待粘和胶液干固后,用等长金属隔离线与电阻片的引线焊接牢固。此时,电阻片的组织增加值不得超过0.5欧姆。
(5)将导线固定,并在其端作号码标记以便识别。
3、安点接线
将准备好的时间防止在压力机的压板中间,取另一电阻补偿时间置于试样附近,按半桥联线方式将仪A、B接线柱之间接测量片,B、C之间接温度补偿片。
二、实验仪器设备
1、制样设备:钻岩机、切石机、磨片机等;
2、测量平台;
3、压力机;
4、静态电阻应变仪;
5、惠斯顿电桥、万用表、兆欧表;
6、电阻片及贴片设备;
7、电线及焊接设备。
三、实验步骤
1、试样制备
(1)采用圆柱体作为标准试样,直径为5cm,高10cm。

填石路基试验段总结报告

填石路基试验段总结报告

填石路基试验段总结报告1.前言2.试验设计3.试验过程4.试验结果5.结论前言填石路基是公路建设中常用的路基形式之一,具有经济、环保等优势。

本试验旨在探究填石路基的适用性和可行性,为公路建设提供参考。

试验设计本试验选取了一段长达100米的路段,将其分为两组进行填石路基试验。

其中一组采用传统的填石路基方法,另一组采用加固处理的填石路基方法。

试验时间为3个月。

试验过程在试验过程中,我们对两组路基进行了多次观测和测量,包括路面平整度、路基稳定性、水分含量等方面的指标。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多次交通负荷试验,以模拟实际道路使用情况。

试验结果经过3个月的试验,我们得出了如下结论:加固处理的填石路基相比传统填石路基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平整度,同时在水分含量方面也有较好的表现。

在交通负荷试验中,加固处理的填石路基明显比传统填石路基更能承受压力。

结论本试验表明,加固处理的填石路基方法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可以为公路建设提供一种更加经济、环保、稳定的选择。

1.工程概况本工程是一项填筑工程,目的是为了改善土地利用,提高土地的承载能力。

工程地点位于市区,总面积为平方米,填筑高度为3米。

2.工期安排本工程计划工期为3个月,具体工作安排如下:第一个月,进行填料准备和机械配置;第二个月,进行填筑施工和碾压参数的测试;第三个月,进行试验成果分析和结论的确定。

3.施工依据本工程的施工依据为《土壤力学与基础工程》和《填筑工程技术规范》,并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4.试验目的本次试验的目的是测试填筑土的压实系数和碾压参数,为工程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5.资源配置5.1 人员配置本工程需要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和劳动力人员,共计20人。

5.2 机械配置本工程需要配置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等机械设备,共计5台。

5.3 试验仪器本工程需要使用压实度计、碾压试验仪等试验仪器,共计3台。

6.施工方法6.1 填料准备首先需要对填筑土进行筛分和加水处理,以达到所需的填筑密度。

物探数据处理实验报告

物探数据处理实验报告

本科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物探数据处理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学生姓名00000学生学号*************指导教师李勇实验地点5417实验成绩二〇一七年九月二〇一七年十月物探数据处理实验报告实验一1.1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将课本上给出的地质体情况,和计算参量的代数公式用c 语言通过程序表现出来。

在得知已知参量,例如形状大小、空间位置的情况下将其带入编写好的程序,从而得出地下板状体的物性值数据,并将所得数据其通过成图数据成图后在用反演原理与提前已知的异常体情况对比,判断所得结果的正误,并分析最终的实验结果。

1.2实验原理下图1-1为实验原理示意图。

图1-1 二维板模型利用如下公式进行c语言程序的实现:1.3实验参数中点横坐标x0(m):1000 中点深度坐标z0(m):1000 板高度(m):400 板长度(m):200 磁化强度:2000 二维板角度:45、90 磁化角度:90 测点k:100}1.4 实验结果图示图1-2 磁异常X分量图1-3 磁异常Z分量图1-4 重力异常1.5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结果图可知,通过观察x方向的磁分量可以看出:图中存在着明显的两个相互对称的正负异常,可知在地质体的上部积累了一定的负磁荷,而在地质体的下部积累了同样大小的正磁荷,实验中磁化角度取90度,二维板倾角取不同的角度。

通过观察z方向上的磁异常可知:地质体呈现出中部正异常的对称图形,总体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

通过观察重力异常的图像可知:得出的结果基本与已知相符,所以通过重力异常、磁场x方向异常、磁场z方向异常数据曲线,就可对所求数据做相应的分析。

实验二2.1 实验目的通过给定的已知相关物性参数,建立截面为多边形的水平柱体模型,带入所编写好的c 语言程序中得到对应的正演结果。

主要考查了c 语言程序进编程,和对所得结果的理解,分析,判断能力。

2.2 实验原理图2-1为实验原理图图2-1 多边形截面水平柱体截面形状根据下列公式进行编程得到实验数据,作图分析。

物探实验报告

物探实验报告

此次实习是工程物理勘探实习,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很好的完成了这次试验。

此次实习内容是电法勘探实验,主要有折射波法、电阻率成像、对称四极剖面等。

本次实习地点在本校校门西侧树林,通过实习我们大致了解该地区的地下地质情况。

1.电法勘探实验(对称四极剖面)1.1实验目的:了解对称四极装置的原理;了解对称四极装置的工作布置及观测方法;了解对称四级装置在高阻体和低阻体上的视电阻率异常特征。

1.2实验原理:电剖面法是用以研究地电断面横向电性变化的一类方法。

一般采用固定的电极距并使电极装置沿剖面移动,在各个测点观测电位差和电流强度,计算视电阻率值,这样便可得到在一定深度范围内视电阻率沿剖面的变化。

电剖面法的装置形式一般有:二极装置、三极装置、联合剖面装置、对称四极装置、偶极装置、中间梯度装置等。

电剖面法常用剖面图和平面剖面图对所测断面进行定性解释。

a m o n b如上图为对称四极装置:am=nb,取mn的中点o为测量记录点,装置视电阻率为: ?sab?kab?umni其中,装置系数kab为:kab??am?anmn如果am=mn=nb,则装置称为wenner装置。

对称四极装置布极特点:对称四极剖面法的供电电极距,主要是根据工作地区基岩顶板的平均埋藏深度或疏松覆盖层的平均厚度来确定。

为了在同一条剖面上研究两种不同深度上的电性特征,通常采用两种供电电极距(a1b1和a2b2 )。

a2a1mnb1b2(所谓“复合对称四极剖面法”)的电极距与覆盖层的平均厚度(h)关系如下:a1b1?(2~4)ha2b2?(6~10)h而测量电极距mn应满足mn?13ab本次实验仅使用对称四极装置,不涉及复合对称四极装置。

对称四极装置通常用于了解基岩起伏,不同岩性接触面和古河道等。

基特点是曲线形态简单、易识别、异常幅度小,受表土不均匀和地形影响小、效率高。

1.3实验仪器:dzd-6多功能直流电测系统。

dzd-6多功能直流电测系统由dzd-6主机、供电电极、测量电极、直流电源、传导导线和导线线架等组成。

制作投石机总结报告范文(3篇)

制作投石机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投石机作为一种古老的攻城武器,其原理和结构在我国古代军事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我校组织了一次以“制作投石机”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制作投石机,深入了解投石机的原理和结构,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项目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投石机的历史、原理和结构;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4.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

三、项目实施过程1. 项目启动在项目启动阶段,教师向学生介绍了投石机的历史背景、原理和结构,并讲解了本次项目的目标和要求。

学生分组讨论,明确各自的任务和分工。

2. 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结合自己的创意,开始绘制投石机的草图。

在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投石机的稳定性、发射距离和准确性等因素。

3. 制作阶段在制作阶段,学生按照设计图纸,使用木板、铁钉等材料制作投石机的基本框架。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使用各种工具,如锯子、锤子、钻子等。

4. 调试阶段在调试阶段,学生根据实际操作,对投石机进行优化调整,使其具备更好的性能。

这一阶段,学生需要掌握杠杆原理、力学知识等,以提高投石机的发射距离和准确性。

5. 比赛阶段在比赛阶段,学生分组进行投石机比赛,以发射距离和准确性作为评判标准。

比赛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完成任务。

四、项目成果1. 学生成功制作出多台性能优良的投石机;2. 学生对投石机的原理和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3. 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得到了显著提高;4. 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得到了激发。

五、项目反思1. 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 在设计阶段,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高投石机的性能;3.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安全,确保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受伤害;4. 在比赛阶段,教师应组织公平、公正的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石子堆体积测量实验报告(3篇)

石子堆体积测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石子堆体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悉使用激光雷达和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体积测量的操作流程。

3. 提高对测量结果准确性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石子堆体积测量主要采用激光雷达和计算机视觉技术。

激光雷达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接收反射回来的激光信号,根据激光的传播时间和光的速度计算出目标物体与测量仪之间的距离,进而获取目标物体的三维点云数据。

计算机视觉技术则通过图像采集和图像处理,实现对物体体积的测量。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激光雷达:用于获取石子堆的三维点云数据。

2. 摄像头:用于采集石子堆的图像信息。

3. 计算机视觉软件:用于图像处理和体积计算。

4. 石子堆:实验对象。

四、实验步骤1. 将石子堆放置在实验场地上,确保石子堆周围环境安全、稳定。

2. 使用激光雷达对石子堆进行扫描,获取石子堆的三维点云数据。

3. 使用摄像头对石子堆进行图像采集,获取石子堆的二维图像信息。

4. 将三维点云数据和二维图像信息导入计算机视觉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和体积计算。

5. 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评估测量准确性和误差来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激光雷达扫描获取的石子堆三维点云数据,可以清晰地显示石子堆的形态和尺寸。

2. 通过计算机视觉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可以得到石子堆的二维图像信息,进一步用于体积计算。

3. 将三维点云数据和二维图像信息结合,通过计算机视觉软件进行体积计算,得到石子堆的体积。

4. 分析测量结果,评估测量准确性和误差来源。

误差来源主要包括激光雷达扫描误差、图像采集误差和计算机视觉处理误差。

六、实验结论1. 激光雷达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石子堆体积测量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2. 通过实验,掌握了石子堆体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了对测量结果准确性的认识。

3. 实验结果表明,激光雷达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石子堆体积测量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确保激光雷达和摄像头设备正常运行。

重力抛石机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重力抛石机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重力抛石机的研究性学习报告xx年xx月xx日contents •研究背景和意义•重力抛石机的历史与发展•重力抛石机的原理与构造•重力抛石机的设计与优化•重力抛石机的性能测试与分析•重力抛石机的应用前景与展望•研究结论与展望目录01研究背景和意义古代战争中抛石机的应用重力抛石机的发展历程重力抛石机在当代的应用价值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探究重力抛石机的原理与构造分析重力抛石机在战争中的优缺点探讨重力抛石机对古代战争的影响及贡献02重力抛石机的历史与发展抛石机的起源抛石机最早的形态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投石器,通常由木棍、绳子和石头组成,用于投掷石头进行攻击。

罗马帝国的抛石机罗马帝国时期,抛石机开始被广泛应用于战争,并发展出了多种不同类型。

其中,最大型的抛石机能够投掷巨大的石块,对敌方城墙和防御工事造成巨大破坏。

中世纪的改进在中世纪,随着战争技术的发展,抛石机不断得到改进,增加了轮子、杠杆和绞盘等装置,使其移动更加灵活,投掷距离更远。

工程与救援01现代重力抛石机在工程和救援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地震、泥石流等灾害发生后,重力抛石机可以快速将救援物资和设备投送到受灾区域。

娱乐与体育02在娱乐和体育领域,重力抛石机也有着创新的应用。

例如,一些主题公园和游乐场设有重力抛石机游乐设施,让游客体验投掷的乐趣。

科学研究03在地球科学、天文学等领域,重力抛石机的原理也被广泛应用于投射物件的实验和研究。

03重力抛石机的原理与构造重力抛石机的原理是基于重力加速度的原理,通过杠杆原理将重力转化为抛石机的动力,实现抛石机的投射。

重力抛石机是一种利用杠杆原理将重物重力转化为抛石机投射力的机械装置。

重力抛石机的原理重力抛石机的构造主要由支架、平衡锤、抛石臂、投掷臂和石头等组成。

支架是重力抛石机的支撑结构,一般采用坚固的木材或金属材料制成。

平衡锤是一个重物,通过杠杆原理与投掷臂相连,以实现重力转化为投射力的作用。

抛石臂是连接平衡锤和投掷臂的杠杆,它通过杠杆原理将重力转化为投掷臂的投射力。

测试投石机的效果的实验方法

测试投石机的效果的实验方法

测试投石机的效果的实验方法Tes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a trebuchet in a controlled experiment requires careful planning and execution. The first step in designing the experiment is to establish clear goals and hypotheses. By clearly defining what you hope to achieve and what you expect to observe, you can ensure that the experiment is focused and meaningful. Additionally, establishing a hypothesis will provide a basis for evaluating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and determining whether the trebuchet is effective in achieving its intended purpose.进行一项有控制的实验来测试投石机的效果需要仔细的规划和执行。

设计实验的第一步是确立明确的目标和假设。

通过清楚地定义你希望实现的目标和预期观察到的结果,你可以确保实验的重点和意义。

此外,建立假设将为评估实验结果提供一个基础,并确定投石机是否有效地实现了其预期的目的。

Once the goals and hypotheses have been established, the next step is to design the experimental procedure. Thi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variables that will be tested, the equipment that will be used, and the measurements that will be taken. In the case of testing a trebuchet, variables such as the weight of the projectile, the angle ofrelease, and the amount of force applied to the counterweight could all impac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rebuchet. By carefully controlling these variables and standardizing the experimental procedure, you can ensure that the results are reliable and meaningful.一旦确立了目标和假设,下一步就是设计实验程序。

投石器实验报告数据处理部分

投石器实验报告数据处理部分

1.1运用doe部分析因设计生成实验表格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数据如下:1.2我们运用响应曲面回归分析:-------------------------------------------------------------------------- 距离(cm)与 A, B, C 。

其中,响应曲面回归:距离(cm)与A, B, C .其中,不能估计B*B ,C*C并且已经删除。

分析是使用已编码单位进行的。

我们得到如下回归方程:距离(cm)的估计回归系数系数标项系数准误T P常量233.67 21.03 11.112 0.000A 109.00 18.21 5.985 0.000B 45.25 18.21 2.485 0.035C 44.25 18.21 2.430 0.038A*A -32.17 27.82 -1.156 0.277S = 51.5109 PRESS = 93039.8R-Sq = 84.55% R-Sq(预测)= 39.79% R-Sq(调整)= 77.68%距离(cm)的方差分析来源自由度Seq SS Adj SS Adj MS F P回归 4 130641 130641 32660.1 12.31 0.001线性 3 127093 127093 42364.3 15.97 0.001A 1 95048 95048 95048.0 35.82 0.000B 1 16380 16380 16380.5 6.17 0.035C 1 15665 15665 15664.5 5.90 0.038平方 1 3548 3548 3547.5 1.34 0.277A*A 1 3548 3548 3547.5 1.34 0.277残差误差9 23880 23880 2653.4失拟 4 22911 22911 5727.7 29.54 0.001纯误差 5 969 969 193.9合计13 154521距离(cm)的异常观测值拟合值标准化观测值标准序距离(cm)拟合值标准误残差残差2 2 89.000 182.000 36.424 -93.000 -2.55 R14 14 490.000 400.000 36.424 90.000 2.47 R R 表示此观测值含有大的标准化残差距离(cm)的估计回归系数,使用未编码单位的数据项系数常量233.667A 109.000B 45.2500C 44.2500A*A -32.1667其中残差图如下:-------------------------------------------------------------------------------------------------------------------------------- 结论:响应曲面分析得到的结果非常不理想! 首先拟合方程的系数只有84.55%,说明这个拟合方程本身就非常不准确;其次,B*B 、C*C的交互影响不知道什么原因估计不了。

重力抛石机地研究性学习报告材料

重力抛石机地研究性学习报告材料

重力抛石机的研究性学习报告选题背景:重力抛石机是冷兵器时代的远程大型进攻武器,曾经改变过战争的胜负,同时也因战争的胜负而改变了历史。

重力抛石的制作包含有很丰富的物理力学知识和制作技术,是一项值得在中学中开展探究的项目。

其中涉及到物体能量转化、斜抛射程理论,圆周运动向心力与摩擦力,数学几何中角度问题相关联,也涉及到通用技术的结构稳定性与实践制作活动,是一项手脑并用,难度适中的探究项目。

研究目的:通用对抛石机的研究,(1)了解抛石机的历史;(2)了解抛石机的原理;(3)探究影响抛石机射程的因素;(4)学会利用工具制作出模型;(5)学以致用,将学过的物理、数学知识用于指导研究和制作,并且学习更多新的知识。

研究的基本思路收集资料、文献整理、理论探究与计算、改变变量进行讨论并总结影响抛石机设计的基本规律、设计图纸、实际制作、调试与改进、总结反思。

附件:研究报告、作品、制作过程设计图、照片、视频。

研究报告抛石机有重力抛石机和弹力抛石机,我们所探究与制作的是重力抛石机,或称配重抛石机。

抛石机的历史与图片:(略去文字1000字,图片15张)材料与工具:材料:5mm×300mm 竹签20支(网购于福建,平均每支8分,共1.60元)深沟轴承2套,内径4mm ,外径9mm (网购于浙江慈溪,每套0.8元,共1.60元)锦纶鞋线0.5mm (网购于广州越秀区,20m ,共1.00元)玻璃弹珠(网购于上海,每个0.10元),配重物350ml 饮料瓶自备砂纸(装饰材料店,每张0.40元)29mm 回形针一枚,A4复印纸4张(网购于深圳,共0.10元)乳白胶全体学生共用(平均每组0.20元)废旧雨伞布。

共计成本:5.00元工具:美工刀、尖嘴钳、刻度尺,小钢锯。

(学校提供)抛石机的物理原理抛石机应用了物理学中的杠杆、能量转化、斜抛物体运动、圆周运动向心力与摩擦的知识,在探究抛石机射程问题时还要应用数学知识,并且制作抛石机支架时,要考虑支架的稳定性和结构的坚固性。

1-14 投石机试验(春苗教育)

1-14 投石机试验(春苗教育)

- 进行Project条件 制定/实验费用限定为 ₩2,500,000 ㅇ 台当制作费 : ₩100,000 ㅇ 1回实验费用 : ₩10,000(필요시 진행)
- 投石机应具备发射 1.8m ~ 3.8m的能力
优讲借鉴
5
Rev 7.0
投石机样式
测定现基准
球的种类
4
A
3
2
B
1
橡皮筋数 (1~2)
不换投石机的Setting条件按照现有条件进行 (时间: 30分) 但, 角度170,橡皮筋1个固定 ㅇ 产出物 #1 : Cp 及 Ppk - 产出Cp, Ppk : 投石20次 => 5名各发射4次 - 为了提高 Cp的改善活动(Cp 1.0 以上)( 时间 : 60分) ㅇ 产出物 #2 : 导出对Cp有影响的潜在因子 - 活用详细 Process Map, C-E Diagram, FDM,QFD,FMEA
运用什么样的实验战略? 投石距离的预想Model 因子的最适条件 设定目标(Target)及规格 : 0.1m 计算Cp, Ppk (投石30次) 分析管理图 (必要时) 지출 비용 (필요시)
优讲借鉴
8
Rev 7.0
进行顺序(DMAIC.DMADV)
Define阶段 问题记述
-투석기 가방을 KIT화 되어있음(실습기优讲자借재鉴LIST로 확인)
3
Rev 7.0
역할 분담
각조에서는 팀원을 선정하여 Project가 과제가 진행
될수 있도록한다
조장
과제 발표,조별평가, Project Leader
사수
투석기 대회시 사수로 역할 (매우중요)
측정
각조에서 투석기 발사시 거리 측정

投石器软硬件编程实训报告

投石器软硬件编程实训报告

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嵌入式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开展了投石器软硬件编程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过程,掌握编程技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对本次实训的详细报告。

二、实训目标1. 熟悉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基本流程。

2. 掌握C语言编程,能够编写嵌入式程序。

3. 熟悉STM32微控制器的硬件结构和功能。

4. 学会使用开发工具,如Keil、IAR等。

5. 培养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训内容1. 嵌入式系统概述首先,我们对嵌入式系统进行了简要介绍,包括其定义、特点、应用领域等。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嵌入式系统是一种嵌入式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实时性强等特点。

2. STM32微控制器接下来,我们学习了STM32微控制器的硬件结构和功能。

STM32是一款高性能、低功耗的ARM Cortex-M内核微控制器,具有丰富的片上外设资源。

我们了解了STM32的引脚分布、工作原理以及如何进行编程。

3. C语言编程C语言是嵌入式系统开发中常用的编程语言。

我们学习了C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控制结构、函数等。

通过编写简单的程序,我们掌握了C语言编程的基本技巧。

4. 开发工具使用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Keil和IAR等开发工具的使用。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代码编写、编译、调试等工作。

我们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进行嵌入式系统开发。

5. 投石器设计根据实训要求,我们设计了一款投石器。

该投石器主要由STM32微控制器、电机驱动模块、传感器模块等组成。

我们首先进行了硬件选型,然后编写了相应的程序,实现了投石器的自动控制。

四、实训过程1. 硬件选型根据实训要求,我们选择了STM32F103系列微控制器作为主控芯片。

此外,我们还选用了电机驱动模块、传感器模块、电源模块等。

这些硬件组件构成了投石器的核心部分。

物探数据实习报告

物探数据实习报告

目录1 实习目的及要求 (3)1.1 实习目的 (3)1.2 实习要求 (3)1.3实习内容及安排 (3)2 直流电阻率法 (3)2.1 直接反演法 (3)2.1.1 基本原理 (3)2.1.2 数据处理 (3)2.1.3 实测数据分析解释 (6)2.2 最小二乘法反演 (6)2.2.1 基本原理 (6)2.2.2 数据处理 (7)2.2.3 实测数据分析解释 (8)2.3 对称四极测深 (9)2.3.1 基本原理 (9)2.3.2 数据处理 (9)2.3.3 实测数据分析解释 (9)2.4 高密度电阻率法 (9)2.4.1 基本原理 (9)2.4.2 数据处理 (10)2.4.3 实测数据分析解释 (12)3 电磁法 (12)3.1大地电磁测深Bostic反演 (12)3.1.1 基本原理 (12)3.1.2 数据处理 (12)3.1.3 实测数据分析解释 (15)3.2 EH4电磁测深 (15)3.2.1 基本原理 (15)3.2.2 数据处理 (15)3.2.3 实测数据分析解释 (16)4 地震勘探 (17)4.1 折射波法 (17)4.1.1 基本原理 (17)4.1.2 数据处理 (17)4.1.3 实测数据分析解释 (19)4.2 反射波多次覆盖方法 (20)4.2.1 基本原理 (20)4.2.2 数据处理 (20)4.2.3 实测数据分析解释 (23)4.3 面波法 (23)4.3.1基本理论 (23)4.3.2 数据处理 (23)4.3.3 面波地质绘图 (25)4.3.4 实测数据分析解释 (26)4.4 地震映像法 (26)4.4.1 基本原理 (26)4.4.2 数据处理 (26)4.4.3 实测数据分析解释 (27)5 磁法勘探 (27)5.1 基本原理 (27)5.2 数据处理 (28)5.3 实测数据分析解释 (28)6 实习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填石路基试验段总结e

填石路基试验段总结e

填石路基试验段总结为确定石方填筑的正确压实方法,按照标准要求松铺厚度施工,并得出施工机具的组合、压实遍数,为以后填石路基施工提供现场质量控制依据,我工程部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标准?的要求,于2021年3月5日进行了石方路基试验段的施工于3月31日完成,现将试验成果总结如下。

一、试验段概况石方路基试验段选在K50+100~K50+380,填料采用大茅坡隧道洞渣,岩质为中风化、微风化粉砂岩夹薄层石英砂岩,属较软、较破碎岩石。

二、投入机械设备、检测仪器情况投入机械设备及检测设备见表1、表2表1 路基施工主要机械设备表表2 主要试验、测量设备表三、人员安排和分工石方路基试验段由路基一队完成,工程总工孙开武全面负责,李开武负责机械人员的调配、协调,工程部长李端负责试验段的技术工作,质检员徐江负责质量检验、检查,测量人员覃世创、曹立明、王丹负责测量放线、松铺系数、沉降量的检测工作,试验员胡大伟负责孔隙率的检测工作,平安人员张雷、梅清次负责现场平安监督检查。

表3 施工管理及试验检查人员四、石方路基试验段施工1、施工前的准备石方路基试验段施工前试验室完成了相关的土工试验。

我部技术人员熟识了施工设计图,仔细阅读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2、石方路基试验段工艺流程图石方路基试验段施工工艺流程见下页。

3、测量放线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导线点、水准点〔SK3-1:X=3301385.002,Y=498792.164,H=801.205;SK3-2:X=33013:45.229,Y=498702.551,H=829.812;SK3-3:X=3301047.109,Y=,H=814.802〕,恢复了K50+100~K50+380段路基中桩、边桩,并在中桩标出相应的里程桩号,路基填筑宽度比设计宽度每侧增加≥50cm。

根据现场车辆装载情况路基中线方格网采用5×5m(可根据现场车辆装载情况进行调整)。

石材实践报告

石材实践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石材实践报告篇一:社会实践报告-石材厂调研报告江西财经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模板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报告名称:关于江西省武宁县旅游区居民经济现状的调查分析学院:班级:指导教师:郭海峰学生姓名:学号:时间:20XX年7月至9月地点: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二○一四年七月十五日—1—目录1调查目的和意义................................................. ..41.1学术意义................................................. ..41.2理论意义................................................. ..41.3现实意义................................................. ..42调查过程................................................. .. (5)2.1资料查找................................................. ..52.2实地考察................................................. .72.3拜访当地政府 (8)2.4拜访当地专家 (9)3基本情况与分析................................................. ..93.1地理位置基本情况与分析 (9)3.2产业的基本情况与分析 (10)3.3大致情况分析 (11)3.4具体情况分析 (12)4评价建议或对策................................................. .13—2——3—摘要:关键词:1调查目的和意义1.1学术意义通过对中小城镇的旅游区的调研,以及旅游区内居民生活经济状况的调查,能够综合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发展状况,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状况综合理论分析的发展。

《投石器结构的简单设计》说课稿

《投石器结构的简单设计》说课稿

《投石器结构的简单设计》说课稿1.教材分析本课是通用技术组开发的校本课程内容。

老师要考虑以投石器结构设计制作为重点,来带动整节的教学内容,在结构设计项目的选择上既要源于同学生活,又相对简约,能表达教学目标要求。

在课标中提到同学设计制作的关键阶段都要安排在课堂内进行,便于老师掌控、指导和督促。

本节主要是引导同学将已学过的物理知识、设计知识、方法有机联系,并应用到结构设计中,在设计分析中表达出结构的稳定性、强度等理论知识。

《投石器结构的简约设计》这节课,一是为了让同学能在实例中更好地理解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这也是简约结构设计方案构思的第一步;二是尽力给同学设计构思的时间,并能进行构思方案的展示、简述与答辩。

这有利于同学对结构设计要素的理解。

2.教学目标结合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设计一个简约结构应考虑的主要因素,能确定一个简约对象进行结构设计,并绘制图样,做出模型和原型。

本课时在总体目标之下,设计如下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1、以实例形式让同学自己总结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2、以投石器结构设计为项目学习简约结构设计的过程和方法,并绘制设计草图,培育同学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设计对象简约结构并能进行简约设计的技能。

⑵过程和方法1、通过同学分组,全体参加设计竞赛,激发同学设计爱好竞争意识;2、通过同学亲历创新型、性格化投石器结构设计的过程,把握杠杆原理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掌控简约结构设计的过程和基本方法;3、利用头脑风暴法,即同学对分组设计构思方案的展示阐述与答辩刺激同学积极思维,激发创新、竞争意识,加深对结构设计应考虑的各要素的理解。

⑶情感性与价值观1、让同学体验结构设计的乐趣,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2、激发同学勇于创新、敢于竞争的意识;3、培育同学勤俭节省、废物利用的好习惯。

3.教学重点:杠杆原理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和方法4.教学难点:设计对象的结构设计分析二、说教法1、指导同学学会“案例式”、“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运用doe部分析因设计生成实验表格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数据如下:1.2我们运用响应曲面回归分析:-------------------------------------------------------------------------- 距离(cm)与 A, B, C 。

其中,响应曲面回归:距离(cm)与A, B, C .其中,不能估计B*B ,C*C并且已经删除。

分析是使用已编码单位进行的。

我们得到如下回归方程:距离(cm)的估计回归系数系数标项系数准误T P常量233.67 21.03 11.112 0.000A 109.00 18.21 5.985 0.000B 45.25 18.21 2.485 0.035C 44.25 18.21 2.430 0.038A*A -32.17 27.82 -1.156 0.277S = 51.5109 PRESS = 93039.8R-Sq = 84.55% R-Sq(预测)= 39.79% R-Sq(调整)= 77.68%距离(cm)的方差分析来源自由度Seq SS Adj SS Adj MS F P回归 4 130641 130641 32660.1 12.31 0.001线性 3 127093 127093 42364.3 15.97 0.001A 1 95048 95048 95048.0 35.82 0.000B 1 16380 16380 16380.5 6.17 0.035C 1 15665 15665 15664.5 5.90 0.038平方 1 3548 3548 3547.5 1.34 0.277A*A 1 3548 3548 3547.5 1.34 0.277残差误差9 23880 23880 2653.4失拟 4 22911 22911 5727.7 29.54 0.001纯误差 5 969 969 193.9合计13 154521距离(cm)的异常观测值拟合值标准化观测值标准序距离(cm)拟合值标准误残差残差2 2 89.000 182.000 36.424 -93.000 -2.55 R14 14 490.000 400.000 36.424 90.000 2.47 R R 表示此观测值含有大的标准化残差距离(cm)的估计回归系数,使用未编码单位的数据项系数常量233.667A 109.000B 45.2500C 44.2500A*A -32.1667其中残差图如下:-------------------------------------------------------------------------------------------------------------------------------- 结论:响应曲面分析得到的结果非常不理想! 首先拟合方程的系数只有84.55%,说明这个拟合方程本身就非常不准确;其次,B*B 、C*C的交互影响不知道什么原因估计不了。

1.2 我们再次使用广义回归来分析数据。

得出结果如下:广义回归分析: 距离(cm)与 A, B, C* 注 * 无法估计 B*B,它已被删除。

* 注 * 无法估计 C*C,它已被删除。

回归方程距离(cm) = 231.444 + 100.563 A + 38.6875 B + 50.1875 C - 36.8819 A*A +29.1875 A*B + 32.6875 A*C + 4.0625 B*C + 30.0625 A*B*C使用了 21 个案例,19 个案例包含缺失值系数项系数系数标准误 T P常量 231.444 7.7786 29.7540 0.000A 100.563 7.1451 14.0743 0.000B 38.688 7.1451 5.4145 0.000C 50.187 7.1451 7.0240 0.000A*A -36.882 10.5622 -3.4919 0.004A*B 29.187 7.1451 4.0850 0.002A*C 32.688 7.1451 4.5748 0.001B*C 4.062 7.1451 0.5686 0.580A*B*C 30.062 7.1451 4.2074 0.001模型汇总S = 23.3358 R-Sq = 97.21% R-Sq(调整) = 95.35%PRESS = * R-Sq(预测) = *%方差分析来源自由度 Seq SS Adj SS Adj MS F P 回归 8 227713 227713 28464 52.270 0.000000A 1 116349 107870 107870 198.087 0.000000B 1 23711 15965 15965 29.317 0.000156C 1 38708 26867 26867 49.337 0.000014 A*A 1 9558 6640 6640 12.193 0.004448 A*B 1 13024 9087 9087 16.687 0.001513 A*C 1 15820 11397 11397 20.929 0.000638 B*C 1 903 176 176 0.323 0.580132 A*B*C 1 9640 9640 9640 17.702 0.001216 误差 12 6535 6535 545合计 20 234248异常观测值的拟合和诊断拟合值观测值距离(cm)拟合值标准误残差标准化残差8 112 112 23.3358 -0 * X9 296 246 16.5009 50 3.03014 R14 41 41 23.3358 -0 * X 16 128 128 23.3358 0 * X 19 276 276 23.3358 0 * X 29 196 246 16.5009 -50 -3.03014 RR 表示此观测值含有大的标准化残差X 表示受 X 值影响很大的观测值。

距离(cm)残差图结论:广义回归的相关系数已经达到了97%多,拟合度较好,残差图较之之前也理想多了。

然后却有较多异常值,我们分析异常出现的原因是测量时候的操作和测量失误。

操作员在放手的时候,可能对投石器臂施加了一点压力,而这点在试验中很难避免;其次测量员在测量球砸中的距离时可能产生较大偏差,因为球的速度极快,落脚点又较小,很容易产生偏差;最后,也是我们实验中的重大失误,没有很好固定住投石器,导致每次试验中投石器会出现一定的晃动,这对球投出去的距离有非常大的影响。

1.4剔除异常值,进行广义回归广义回归分析: 距离(cm)与 A, B, C回归方程(cm) = 232.207 - 16.2436 A - 18.8547 B + 8.84825 C + 0.25827 A*A +0.501459 A*B - 2.60973 A*C + 0.592714 B*B - 4.36696 B*C -31.1512 C*C + 0.508654 A*B*C系数项系数系数标准误 T P常量 232.207 24.9050 9.32371 0.000A -16.244 7.0580 -2.30144 0.026B -18.855 7.1736 -2.62833 0.012C 8.848 25.3164 0.34951 0.728A*A 0.258 0.3966 0.65118 0.518B*B 0.593 0.3106 1.90820 0.063C*C -31.151 32.1245 -0.96970 0.338A*B 0.501 0.4378 1.14550 0.258A*C -2.610 4.2169 -0.61888 0.539B*C -4.367 6.1007 -0.71581 0.478A*B*C 0.509 0.6475 0.78555 0.437模型汇总S = 65.0323 R-Sq = 72.03% R-Sq(调整) = 65.37%PRESS = 291448 R-Sq(预测) = 54.10%方差分析来源自由度 Seq SS Adj SS Adj MS F P回归 10 457344 457344 45734.4 10.814 0.000000A 1 214288 22400 22400.4 5.297 0.026397B 1 124211 29216 29215.7 6.908 0.011933C 1 18185 517 516.6 0.122 0.728456A*A 1 26318 1793 1793.3 0.424 0.518476B*B 1 41678 15400 15399.5 3.641 0.063216C*C 1 8977 3977 3976.8 0.940 0.337746A*B 1 20552 5549 5549.4 1.312 0.258486A*C 1 525 1620 1619.8 0.383 0.539340B*C 1 1 2167 2167.0 0.512 0.478069A*B*C 1 2610 2610 2609.8 0.617 0.436542误差 42 177626 177626 4229.2失拟 17 176657 176657 10391.6 268.008 0.000000纯误差 25 969 969 38.8合计 52 634970异常观测值的拟合和诊断拟合值观测值距离(cm)拟合值标准误残差标准化残差41 89 205.377 32.7380 -116.377 -2.07109 R 43 128 253.840 38.8174 -125.840 -2.41181 R52 296 164.930 32.7212 131.070 2.33218 R53 490 169.690 24.6535 320.310 5.32270 R R 表示此观测值含有大的标准化残差距离(cm)残差图结论:剔除异常值后,拟合系数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