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合集下载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第பைடு நூலகம்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一般过程
第一节 公共事业管理问题及其确认【见书221】
第九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责任与伦理
一、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构成
公共事业管理伦理,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作为特定的社会化角色在进行公共事业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在相当程度上源于政府组织伦理和非政府组织伦理,并具有特定的内容构成。
二、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具体内涵
第一、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
第二、以公众为本提供服务
第三、严格遵守和执行法律
第四、勇于承担公共责任
第五、高尚的敬业精神
三、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价值和建设
★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和准则,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在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加强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建设,是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效能,达成公共事业管理目标必须重要工作。
6加快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法制建设,实现依法进行公共事业体制的建设和管理
二“非政府组织与公共事业管理
见书[131]
第五章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方式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
一:公共事业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1、基本内涵
它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而正在形成、发展的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是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特征:社会性、综合性、约束性、政治性
(3)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公共权力运行:产生、分配、控制
三、公共事业管理的含义
基本内涵: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1.什么是公共事业?特指那些面向全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活动.2.为什么政府要管理公共事业?公共事业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公共事业的特性决定了政府的管理主体地位,市场运作的缺陷决定了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必须积极有为,政府管理公共事业有其优点和长处.3.如何认识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特征?公共事业应该是涉及国家长远利益的微利事业,是社会生活中必要的基本服务,一定会具备基础性和公共性。

目标是服务是全体社会人员,一定是不以营利为目标,从整体出发,有具体目标,以提高社会水平和质量为宗旨的来看,一定会具备专业性。

公共事业管理围绕公共事业自身的特征基本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各种公共需要。

公共事业管理主体是政府部门,是公共权力部门,所以一定的强制性,非营利性和服务性,这些特征。

4.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如何管理公共事业?履行好职能,综合运用方法5.政府组织有何特征和体制优势?特征:公共性强制性普遍性执行性规模性体制优势:为社会提供有效的制度,提供公共物品,解决外部性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和垄断问题.解决社会问题,促进和保障社会公平,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应对紧急事件.6.政府失灵有哪些具体表现?1、公共政策的偏差与失效2、政府部门的膨胀3、低效率4、寻租行为7.事业组织有何体制优势和局限性?体制优势:相对独立性非营利性低成本高质量专业性接近性灵活性在培养互助精神,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等方面更具优势。

局限性:筹款不足志愿活动的狭隘性志愿组织的家长作风志愿组织的业余性8.市场体制在发展公共事业中有何优势和局限性?优势:有效配置各类资源,加快市场主体优胜劣汰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市场主体间的联系,实现信息共享推动科学技术创新调节收入分配,促使市场参与者理性决策促进人的发展局限性:市场无法有效的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市场无法消除外部效应市场无法消除信息不对称市场无法消除垄断市场经济无法保证收入分配公平和公正市场经济无法解决宏观总量平衡问题,无法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健康的发展市场调节无法克服自身所导致的某些消极后果市场无法使经济资源达到最优配置。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公共事业管理
第一章 导 论
一、公共管理概述 二、公共事业管理概述 三、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问题
什么是管理?谈谈你对公共事业管理的 认识。 管理的要素是哪些?
一、公共管理概述
1、公共管理定义 社会公共组织以及其他组织为推进社会整 体协调发展,增进社会共同利益实现对社 会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 2、公共管理的构成要素:
3、影响公共事业管理主体行为的环境因素 政治、法律环境:权力决定与行为制约 经济、技术环境:能力与效率 文化、国际环境:行为、方法、资金来源
二、公共事业管理的计划形成过程


战 略 规 划 政 程 规 工 预 章 作 制 计 策 序 度 划 算
公共事业管理的 计划形成过程: 问题---目标----列 举方案----评估方 案----选择方案---辅助计划---计划 书
二、公共事业管理的计划形成过程
1、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确认 (1)社会问题的特点:公共性和可变性 (2)确认方法:直接调查、间接调查 (3)注意因素: 问题是不是假象或提法不当?针对问题 提问 问题对不同立场的人的影响是什么?
2、与公共事业相关的公共政策的确定 (1)公共政策:具有一定公共权威的政府组织, 为解决社会公共问题作出的长期行动安排。 (2)相关问题转化为公共政策问题的条件: A:问题本身:a确定为明显的、需要非解决不 可的社会问题 b、客观情势 c、 强烈公众要求 d、影响程度 B:转化条件:a、政治领袖 b、利益集团 c、 危机特殊事件 d、抗议活动 e、大众传播媒介 C:转化为政策议程 (3)制定过程:
2、柔性方法:说服、解释、劝说等管理的方法。 (1)传播方法:通过双向信息交流公共事业管理主 体与公众建立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关系以实现管 理目标的方法。 (2)感情方法:通过舆论宣传、公开激励、表彰先 进、树立典型等方法激发公众对公共事业活动的情 感,促进公共目标实现的方法。 (3)心理方法:通过营造一定有助于公共事业管理 目标实现的社会心理气氛,激发公众良好的心理定 势。 3、两种方法运用的趋势: 系统化,民主化,高科技化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一、名词解释1、事业单位: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行业,以一定的方式向社会公众提供一定形式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以改善社会公众的生活,经费主要由国家财政拨给,受国家机关尤其是政府部门领导的社会组织。

2、公共事业:特指那些面向全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3、公共事业组织:依照一定的原则(或有关政策、法规,或有关法律),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并凭借其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公共组织。

4、公共组织: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历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管理公共事务为基本职能。

5、公共事业管理:指政府对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要目的的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6、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非排他性的货物。

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非排他性是指使用者不能被排除在对该物品的消费之外。

7、公共事业监督管理:就是指管理系统内外监督主体通过一定的政策、规则、制度、法律、法规等,运用制度化和法制化的手段对公共事业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管理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保证组织作业和工作制度全面、准确、有效的执行,根据其活动是否符合法律和政策的要求,进行积极的鼓励、促进或消极的限制、禁止,以使系统各环节的管理活动更加规范合理,从而推进组织目标的达成。

8、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指与高等教育有关的组织制度、机构设置、隶属关系、职权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

公共事业管理项目:是指公共事业组织为实现其宗旨和战略目标,通过申请、设计实施、评估等程序,合理配置资源从而完成的一项专门任务。

(老师让记的)9、公共事业管理项目:是指政府、社会事业团体或社会福利机构等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直接或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物品,以从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公共生活质量、提高社会科学文化水平和人民素质而进行的组织和配置社会资源的一次性活动。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一.公共性:在一定的社会区域内,一种共同性而非私有性,一种共同性而非排他性,一种共性而非差异性。

二.公共需要:具有公共性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共同体所具有的带有共同性共享性的需要
三.公共问题:具有广泛性,复合性和不可分型等特征的社会问题,是关系到一个社会或一个地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和
切身利益的问题,是属于公共领域的个公共性问题
四.公共事务:涉及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
五.、公共事务的特征:公共性劳务性非营利性和阶级性
六.公共事业: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而正在形成,发展的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是
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为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家经济
建设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关系到社会全体的公众基本生活质
量和共同利益,并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七.公共事业的特征:公共性非盈性规模性。

八.公共事业产品
1,公共产品:指那些按照私人市场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

2,公共产品的特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萨缪尔森)
3公共产品的分类: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
4准公共产品:介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一种商品
5特点: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的不充分性。

6外部性:指外部收入
7准公共产品的分类:
具有非竞争性且非排他性不充分的准公共产品
具有非排他性且非竞争性不充分的准公共产品
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都不充分的准公共产品
九公共事业产品的基本性质。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课件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课件
私人企业也是公共事业 管理的重要主体之一, 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
02
私人企业通过提供公共 服务、参与基础设施建 设、开发公共资源等方 式参与公共事业管理。
03
私人企业需要遵循法律 法规和政策规定,确保 公共事业的公平、公正
和可持续发展。
社会团体
社会团体是公共事业管理的重要 主体之一,包括社区组织、志愿
特点
公共性、服务性、公益性、复杂性、 稳定性。
公共事业管理的重要性
1 2
3
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
公共事业管理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 率,满足公众需求。
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
公共事业管理通过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维护社会公平 和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教育、医疗等领 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社会变革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
0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公共事业管理需要关注老年人的需求
,提供适应老年人需要的服务和设施。
城市化进程
02
城市化进程加速,公共事业管理需要应对城市人口增长带来的
03
社会变革背景下,公共事业管理需要关注社会公平与正义,保
全球化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
跨国合作
全球化背景下,公共事业管理需 要加强跨国合作,共同应对全球 性挑战,如气候变化、跨国污染 等。
资源共享
全球化使得资源流动更加便捷, 公共事业管理需要充分利用全球 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文化交流
全球化促进了文化交流,公共事 业管理需要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 的需求和价值观,提供更加包容 和多元化的服务。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1. 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都是公共事业在背后默默支撑的,比如说你早晨喝的那杯水,街道上的灯光,还有那些能让人心安的公共交通。

哎,你想啊,这些看似理所当然的事儿,实际上可都是公共事业管理的成果呢。

公共事业管理,简单说就是管理这些公共服务,让它们更高效、更公平地服务于我们这些小老百姓。

就像个大管家,帮我们打理生活的方方面面。

1.1 公共事业的重要性说到公共事业,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没有它,咱们的生活简直就像无头苍蝇,东一头西一头,完全乱了套。

比如,想象一下,如果没有靠谱的垃圾收集服务,街道上那可真是脏得让人想哭。

公共事业不仅仅是让生活变得方便,更是在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就像俗话说的“民以食为天”,公共事业则是“民以便为天”,只有一切都运转顺畅,咱们才能舒舒服服地生活。

1.2 公共事业的类型那么,公共事业都包括哪些呢?其实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简直是琳琅满目。

比如,交通、教育、卫生、环境保护等,简直就是一个大杂烩。

再具体点儿,像公交、地铁这些出行工具,医院里的医护服务,学校里的教育资源,这些都是公共事业管理的范畴。

每一个小细节,都是大系统中的一部分,缺一不可。

2. 公共事业管理的挑战当然啦,公共事业管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路上可有不少坎儿呢。

比如,资源分配问题就是个大难题。

大家都想要好的服务,但资源总是有限,这就像是你想买最新款的手机,却又钱包瘪瘪的,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相关部门得在各个需求之间找到平衡,既要让每个人都能满意,又不能让自己的“钱包”空空如也。

2.1 制定的难度再说到制定,这可是个技术活儿。

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需求,像是老年人需要医疗服务,年轻人则希望有更好的教育机会,这可真是个“调和”的艺术。

要是制定不当,那可真是“说曹操曹操到”,后续问题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让人头疼不已。

2.2 公共参与的重要性还有一点不可忽视,就是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大家都参与进来,公共事业才能更好地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简介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对公共事业的组织、管理和运营进行规划、协调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方式。

公共事业是指为满足公众普遍需求而提供的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如能源、交通、水务、通信等。

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是提供高效、稳定、可持续的公共服务,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改善公民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挑战,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公共事业管理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形式,与商业企业管理有所区别。

公共事业管理需要考虑公益性、普遍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因此在组织、运营和监督上需要更多的政府参与和公众参与。

公共事业管理的核心是要以公众利益为导向,提供公正、公平、高质量的服务。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规划、协调、监督和评估。

首先,公共事业管理需要制定长期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路线图。

其次,要协调各个部门和利益相关方的合作,确保公共事业的协调发展。

同时,公共事业管理还需要进行监督和评估工作,以确保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公共事业管理的重要性公共事业管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公共事业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例如,能源、交通和水务等公共事业的良好运营可以提升经济效率,促进产业发展。

其次,公共事业管理可以保障公众的基本需求,提高公民生活质量。

通过提供稳定、可靠的公共服务,公共事业管理可以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促进社会和谐。

公共事业管理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公共事业是资源消耗较大的领域,对环境和生态系统有一定影响。

因此,公共事业管理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推动绿色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面临的挑战公共事业管理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公共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投资和资源支持。

但是,公共事业的投资回报周期长,且盈利性较低,因此吸引私人资本的投资存在困难。

其次,公共事业的管理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协调各方利益的矛盾和冲突是一项复杂的任务。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一、名词解释1.责任: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承担和履行的职责。

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必须承担其管理行为的后果的要求。

2.排他性:排斥他人消费的可能性——使用权或拥有权的垄断性。

3.非排他性:指某一物品不能排斥其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或排斥成本过高,难以实施排斥行为。

4.竞争性:指某一物品供某人消费后即无法再让他人享用,如果增加消费者,则必须增加物品数量,从而增加物品生产成本。

边际生产成本不为零。

5.非竞争性:指某一物品供某人消费之后,还可以由其他人消费,并且其他人的消费不会降低该人对此物品的消费所获得的效用。

边际生产成本为零。

(路灯/海上灯塔)边际拥有成本为零;可分割性。

6.公共事业:特定的社会组织及其成员以满足社会群体需要和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向社会提供准公共物品和某些公共物品,为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公共生活创造有利条件而进行的活动或事物。

7.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方式对提供准公共物品的社会事务进行协调,从而实现提高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公众生活质量,保证实现社会公益目标的活动过程。

8.民办非企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9.事业单位:国家为了社会公益事业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10.社会团体:公民或者单位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展开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11.市场失灵: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状态。

12.政府失灵:政府由于对非公共物品市场的不当干预而最终导致市场价格扭曲、市场秩序紊乱,或由于对公共物品配置的非公开、非公平和非公正行为,而最终导致政府形象与信誉丧失的现象。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当代公共事业产品的提供方式:
(1)公共提供。主要是纯公共产品,如 气象、基础科学研究、农业技术的研究 和推广、大型水平设施、社会科学研究 等。 (2)市场提供。主要是准公共产品,如 水、电、煤气、城市公共交通等,以及 电信、邮政、铁路运输等。 (3)混合提供。主要有教育、卫生、医 疗、体育、出版、广播、文化等。
公共组织的特征:
(1)公共组织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 目标。 (2)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的明确限制并 具有权威性。 (3)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 (4)公共组织的活动具有政治性。 (5)公共组织的目标形式上清楚但实际中 模糊,且组织行为结果评判较困难。 (6)公共组织具有一定的独占性。
公共权力的基本形式: (1)强制性权力 (2)非强制性权力
一、广泛性 二、复杂性 三、差异性
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分类: 一、以层次为标准,可分为宏观公共事业 管理环境、中观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和微 观公共事业管理环境。 二、以国别区域为标准,可分为国际公共 事业管理环境和国内公共事业管理环境。 三、以作用和影响为标准,可分为积极公 共事业管理环境(良性环境)和消极公共 事业管理环境(恶性环境)。 四、以内容为标准,可分为政治环境、经 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等。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在其本质 上,是指在公共事业管理过 程中存在或可供选择的政府 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的 处理方式或者说是政府与市 场、政府与社会的分工方式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决定因 素:
(1)公共需求。公共需求是决 定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发展演变 的根本因素。 (2)主体意识 (3)政府能力 (4)社会发育程度
公共产品的分类:
(1)纯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是指完全具 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的产品,如国 防、行政管理、基础科学研究、社会科学 研究、立法、司法、环境保护等。 (2)准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是介于纯公 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公共产品。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一公共需要的特征一,公共需要社会成员在生产,工作,生活和发展过程中的共同需要,二,公共需要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三,公共需要是发展变化的四,公共需要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二,公共事业与公共事务的联系与区别联系:他们的联系表现为,在公共管理上都涉及公共权力的运用,公共利益,公共政策,公共服务等问题都具有公共性,非盈利性和强制性的特点,尽管其中程度有所不同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内容上广义的公共事务涵盖了公共事业,狭义的公共事务主要只体现政府政治统治职能的活动,通常更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阶级性,而公共事业主要指体现政府社会管理智能的活动,更突出社会性。

三公共事业的特征一公共性,二非营利性,三专业性,四基础性四,公共组织的含义组织可以分为公共组织和非公共组织两大类,公共组织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他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管理公共事务为基本职能,政府是典型的公共组织五,非公共组织的含义非公共组织一般不以公共利益为目,组织目标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平等的参与市场活动的组织,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是典型的非公共组织。

六,政府的含义政府一般指执行国家权力进行政治统治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

七,市场组织的含义市场组织一般指以营利为目的,通过生产活动和市场交换,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非公共组织八,市场体制的职能优势一,有效配置资源,二,优化经济结构,三,推动科技创新,四,调节收入分配,五,促进人的发展九,公共事业人力资源,除具备一般人力资源的共性外,还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一主体智能性,二领域约束性,三价值公益性,四影响扩张性,五功能持久性十绩效考核的含义绩效考核可以说是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绩效考核是一个按照事先确定的工作目标和发展目标及其衡量标准考察员工实际完成的绩效情况的过程11民主测评法的含义民主测评法是公共事业组织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根据设定好的测评表格,由参与测评人员对全部考核对象的考核等次分别做出评价。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一章导论学习要点:公共事业的内涵与特征公共事业管理界定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管理的关系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的研究对象、方法及意义(一)公共事业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概念公共事业与公共需要、公共问题和公共事务密不可分,同时,由于当代中国的公共事业是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过程中,随着社会公共需要和公共问题不断增长和变化所促成的传统事业内涵和范围的扩大和公共性的凸显或公众公共性的觉醒而形成的,因而它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概念。

(二)分析和认识公共事业的逻辑起点相当程度上,特定的公共需要、公共问题和公共事务是分析和认识公共事业的逻辑点(三)公共事业的基本内涵和特征1、基本内涵它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而正在形成、发展的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是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2、基本特征:公共性:从活动目标、权力来源、涉及对象来看。

非营利性:公平与效率规模性:规模效应(四)公共事业产品性质分析1、社会总产品的分类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私人产品:俱乐部产品和纯私人产品2 .公共产品的内涵和特征公共产品的概念:纯粹的公共产品或劳务是指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或劳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或劳务消费的减少。

——(Paul A. Samueson)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的,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

(也称为公共商品、公共物品或公共品)特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1)非排他性非排他性是与排他性相对应相对应的。

排他性是指排斥他人消费的可能性,即如你在使用一件产品时别人就不能用,或当你能完全拥有一件产品时,别人就不能拥有。

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也称为消费上的非排斥性,是指一个人在消费这类产品时,无法排除其他人也同时消费这类产品,而且即使你不愿意消费这一产品,你也没有办法排斥。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事业的基本内涵及特征一、事业与公共事业二、公共事业的基本内涵及特征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的界定一、公共事业管理的概念二、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管理的联系与区别三、公共事业管理学科产生的时代背景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及研究内容一、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介绍二、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内容第四节公共事业管理的理论基础一、公共选择理论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三、多中心治理理论四、马克斯·韦伯的科层官僚理论第五节公共事业管理研究方法及意义一、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方法二、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意义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职能与方法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职能概述一、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的内涵、性质与目标二、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的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事业的基本内涵及特征一、事业与公共事业二、公共事业的基本内涵及特征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的界定一、公共事业管理的概念二、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管理的联系与区别三、公共事业管理学科产生的时代背景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及研究内容一、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介绍二、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内容第四节公共事业管理的理论基础一、公共选择理论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三、多中心治理理论四、马克斯·韦伯的科层官僚理论第五节公共事业管理研究方法及意义一、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方法二、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意义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职能与方法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职能概述一、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的内涵、性质与目标二、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的内容……第四章公共事业绩效管理第五章公共事业管理的权力与监控第六章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政府角色第七章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非营利组织与事业单位第八章公共事业中的公共物品管理第九章公共事业部门战略管理第十章公共事业管理的治理模式创新第十一章西方国家公共事业管理第十二章中国公共事业管理的改革与发展第十三章公共事业部门管理第十四章社区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一、名词~1、公共事业(P28):是一个特定的概念,特指那些面向全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它主要包括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

2、公共事业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促进社会整体利益和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即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

3、公共物品(P6):是指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或劳务,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标准。

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

非排他性是指使用者不能被排除在对该物品的消费之外。

4、事业单位(P5):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行业,以一定的方式向社会公众提供一定形式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以改善社会公众的生活,经费主要由国家财政拨给,受国家机关尤其是政府部门领导的社会组织。

5、非政府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从事社会管理或服务的组织,与政府、企业相对应的社会组织,一般指除政府部门和企业(市场部门)之外的一切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

6、政府组织(P31):现代意义的政府一般指执行国家权力,进行政治统治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

政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政府和国家机构在性质上是同一的,是国家的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等公共机关的总和;狭义政府则专指国家行政机关。

在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政府组织基本上是狭义政府,指直接拥有公共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物品、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公共组织。

市场组织:一般指以营利为目的,通过生产活动和市场交换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非公共组织。

7、?(公共)事业组织(P37):依照一定的规则(或有关政策、法规,或有关法律),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并凭借其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公共组织。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一、 公共事业的定义:是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并且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活动。

从社会产品的角度看,公共事业涉及的事以准公共产品为主并包括纯公共产品乃至某些俱乐部产品的活动。

二、公共事业与公共事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在于:从公共事务的角度看,公共事务科分为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即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共事业所包含的的基本内容主要是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

因而公共事业属于社会公共事务的范畴,公共事务涵盖了公共事业。

区别在于:广义的公共事务由于还涉及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因而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和阶级性;而从传统的事业向公共事业的转型中,基于原有事业的基本内涵和价值取向,公共事业主要涉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即基本上是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具有更为强烈的社会性和服务性。

三、公共事业的基本特征:公共性非营利性规模性四、公共事业环境:是公共管理主体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或说是直接或间接作用或影响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及其活动方式、活动过程的外部要素的总和。

特征:广泛性、复杂性、差异性生态环境:是指公共事业管理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

文化环境:是指 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置身于其中的一定的社会思想意识、文化心态和观念形态的总和,它是一定区域内社会成员在社会化过程中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意识形态。

政治环境:是指一定政治体系中与公共组织并列且对公共组织产生作用的诸种政治因素的总和。

经济环境:就是公共事业管理所处的经济背景,是制约和影响公共事业管理一切经济因素的总和。

五、 公共管理环境与公共事业管理之间的关系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与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关系,主要包含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两个方面(一)、辩证关系:所谓的辩证关系就是指公共事业管理环境是公共事业管理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决定、制约公共事业管理总体上看,表现为公共事业管理的根本性质、原则和职能内容,实际上是由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决定的,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方式、决策等都要受到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制约。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第一章结论1.公共需要的特征:1.公共需要是社会成员在生产、工作、生活和发展过程中的共同需要;2.公共需要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3.公共需要是发展变化的;4.公共需要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2.公共事业的含义:特指那些面向全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3.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和特征: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特征:基本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各种公共需要;具有一定的强制性;非营利性;服务性。

4.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和手段:职能:(计划、组织、协调、控制)职能,计划是公共事业管理的首要职能;手段:(法律、行政、经济、宣传和教育、技术)手段。

法律手段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及类似法律性质的各种社会规范调关系,对社会各方面事务进行控制、指导和监督的管理方法。

法律手段具有阶级性和利益性、规范性和约束性、权威性和强制性、概括性和明确性、稳定性和平等性,能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行为规范;行政手段是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力,运用命令、指示、政策、规定、条例等直接对管理对象发生影响的管理方法。

行政手段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垂直性、直接性。

经济手段是政府依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价值工具、物质利益去影响人们行为的管理方法。

经济手段特点:利益性、调节性、间接性和非强制性。

经济手段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等,可分为宏观经济(财政、金融手段)和微观经济(工资、资金和罚款)手段两方面。

宣传教育手段是指通过对被管理者进行灌输和说服教育,启发其觉悟,从而使其自觉地按照管理者的意志行动的管理方法。

特点: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鲜明的阶级性、启发性和间接性、广泛性和多样性、长期性和反复性。

作用表现:可确保社会主义方向;能够保证正确贯彻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有助于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实现管理上标有利于其他管理手段充分发挥作用。

03331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03331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第一节公共事业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学第二章公共事业组织第一节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第二节公共事业组织的概念和特性第三节公共事业组织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之一第四节政府与公共事业管理第三章公共事业管理职能与过程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过程第四章公共事业项目管理第一节公共事业项目管理概述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过程第三节公共事业项目管理范畴第五章公共事业财务管理第一节公共事业财务管理概述第二节公共事业组织财务管理的目标与原则第三节公共事业组织财务管理的法规体系第四节公共事业组织财务管理的内容第六章公共事业资产管理第一节公共事业组织国有资产第二节我国公共事业组织国有资产管理现状第三节公共事业组织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第七章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第一节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第二节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第三节公共事业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第四节公共事业人力资源培养与培训第五节志愿者招募与管理第八章公共事业组织战略管理第一节公共事业组织战略管理概述第二节公共事业组织战略管理的过程第三节我国公共事业组织战略管理第九章公共事业绩效与评价第一节公共事业绩效与绩效管理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的绩效评估第十章公共事业部门管理第一节科技事业管理第二节教育事业管理第三节文化事业管理第四节卫生事业管理第五节体育事业管理关的以科、教、文、卫、体等为基础内容的行为或部门,及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促进社会整体利益和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即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进行调节控制的过“公共事务”这一概念18世纪就在西现的是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受益对象是全体社会公众,虽然社会公众的具体范围不一定相同,但既为公共事务,也就意味着一个社会中的全体公众都可以享受这种利益。

公共性是公共事务最突出和基本的特征。

第二,劳务性。

即以政府为核心的社会公共组织通过所承担的公共事务而向公民提供的主要是服务,即劳务,或者称为劳务产品。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公共事业管理第一章:导论一、公共事业的基本内涵(一)公共事业:公共事业是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是向公众提供特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由公共组织负责提高全社会公民生活质量的活动。

1、公共性:一个社会或地区大多数人共同的、共有的愿望和要求。

代表各个阶级的共同利益。

2、公共需求:是人类社会共同体所具有的带有共同性、共享性保证公众基本生活的需要。

与每个人利益相关,但个人不能享受其消费独占权。

表现为六个方面:第一,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安全秩序的需要。

第二,维护经济秩序和市场交易秩序的需要。

第三,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共设施与公共管理的需要。

第四,建立社会保障与救济体系,扶助社会弱势群体的需要。

第五,公众对人权、自由等公民权利的需要。

第六,公共资源与公共财产管理的需要。

3、公共问题:是指具有广泛性、复合性、不可分性等特征的社会问题,关系到社会成员切身利益和生活质量的问题,属于公共领域的共同性问题。

(农民工、留守儿童、农村空心化)4、公共事务: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

体现社会整体和长远的利益。

(二)市场经济与公共事业发展1、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一种手段。

社会发展使环境、资源、人口等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事务纳入了公共事业。

信息管理、信息服务成为社会公共事务。

(1)体制改革使原来由企业承担的社会职能逐步分离,由社会统一进行管理和分配。

例如:城市社区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

(2)随着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权力意识、自主意识、利益保护意识、政治参与意识及能力都增强了,对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要求日益提高,合理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形成,公民主体意识的确立以及相应的行为方式的建立,使传统的政府事业向社会大众自己的公共事业发展。

2、社会公共事务及其特征:是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体现社会整体和长远的利益。

特征:(1)公共性(2)基础性(3)长远性(4)劳务性A、直接劳务性-公安、司法B、间接性-国防、立法C公共工程-桥梁、水利设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1 单项选择(1)公共性是公共事业最突出和基本的特征。

(2)公共产品也称公共商品,公共物品或共品,就是用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和劳务。

(3)纯公共产品是指完全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的产品,如:国防,行政管理,基础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立法,司法,环境保护等。

(4)公共事业的基本特征:公众性,公用性,公益性和非营利性。

(也可多选)(5)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公共事业管理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分支学科。

(6)对管理实践进行总结,概括和抽象,以获得新的公共事业管理理论的方法就是实践抽象法。

(7)公共事业管理中,案例分析法主要是给人们提供一种真实的或假定的公共事业管理场景,要求人们去思考和寻求答案。

(8)所谓实验法,是指通过设计情境,控制条件,观察和分析对象活动以掌握因果关系,认识和把握对象本质和规律的研究方法。

(9)以层次为标准,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管理环境。

(10)自然环境包括土壤、气候、地理位置等,社会人文环境包括人口的数量、年龄构成,人口的知识和文化程度、生理状况、社会科学、技术状况等。

(11)政治文化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政治意识形态、社会政治思想或政治思潮、社会政治心理。

(也可能填空)(12)公共政治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公共政治认知因素;公共政治行为倾向因素;公共政治评价因素;(13)所谓政府职能,就是政府依法对社会生活诸领域进行管理的职能和功能。

(14)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和核心。

(15)非政府组织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

(16)所谓营利性社会中介组织,是指以营利为目标从事社会管理或服务工作的中介组织,如:职业介绍所、证券交易所、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

(17)所谓非营利性社会中介组织,即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从事社会管理或服务的中介组织,如:各种志愿者组织、失业救济基金会、环保协会、以及非营利的教育、卫生、科学、文化机构等。

(18)事业单位经费由国家财政供给。

(19)以公众为本是公共事业管理公共性本质特征最集中的反映。

(20)以性质为标准进行划分,可把公共事业管理目标分为定性目标和定量目标两种形式。

(21)计划职能是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的首要职能。

(22)元政策,是指用以指导和规范政府公共政策行为的一套理念和方法的总和。

(23)微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在基层公共事业领域中不断完善公共服务。

(24)刚性方法的主要形式有:法律管理方法、行政管理方法和经济方法。

(也可能多选)(25)公共事业管理的法律方法具有以下特征:普遍的约束性、严格的强制性、明确的规范性和相对的稳定性。

(26)柔性方法的主要形式:传播方法、情感方法、心理方法。

(27)当代公共事业管理的刚性方法和柔性方法都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它们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运用呈现出系统化、民主化和柔性化的特点。

(28)在公共事业管理的整个战略管理中,战略规划不仅是一个基本内容,也是整个管理的核心环节。

(29)直接调查法的不足就是调查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30)最常见的直接调查方法有以下三种: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法。

(31)间接调查法称为案头资料分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献法。

(33)保守预算法,即以最大限度的潜在困难为基础进行估算。

(34)拟订公共项目运作方案的基本原则:可行性原则、详尽性原则、互不兼容原则。

(35)合理性标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提出的决策标准。

(36)公共事业管理运作方案的失效可能贯穿于整个实施过程,分为早期失效、偶然失效和耗损失效。

(可能简答)(37)耗损失效是指方案的贯彻进入后期出现的失效。

(38)气象、基础科学研究、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大型水平设施、社会科学研究等都属于公共提供。

(39)水、点、煤气、城市公共交通等都属于市场提供。

,(40)煤气、水、电、电讯、公共交通等常常采取公共生产和市场提供。

(41)公共事业管理费用中的公共支出有以下原则:公平原则、效益原则、稳定原则。

(42)1989年发布实施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

(43)项目融资首先在美国出现。

(44)企业资金进入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的方式:BOT方式即建设——经营——转让;BOOT方式即建设——拥有——经营——转让;BOO方式即建设——拥有——经营。

(45)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公共性。

(46)上级的行政命令、议会的立法、法院的判决,以及政府对非政府组织是否执行有关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提供的有关法律、法规等都属于对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进行构建的正式途径。

(47)职业规范、公共利益、道德、利益集团、公民参与和大众传媒等都是属于对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进行构建的非正式途径。

(48)科层制的首创者是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

(49)我国《行政诉讼法》于1990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50)政府的行政赔偿也称为行政侵权赔偿。

(51)1994年5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正式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标志着我国正式全面实施政府侵权赔偿责任制度。

(52)政府组织伦理通常也称为行政伦理。

(53)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是政府组织伦理的最基本的要求。

(54)作为一个管理工具,绩效管理最重要的莫过于在公共部门的管理中引入了成本——效益机制。

(55)公共部门的绩效指标一般有四个基本方面,即4E经济(Economic)、效率(Efficiency)、效果(Effectiveness)、公平(Equity). (56)标杆管理又称基准比较。

(57)简单“前——后”对比分析法是最基本的前后比较法。

2 多项选择(1)社会公共事务的特征:公共性、劳务性、非营利性、阶级性。

(2)公共产品的特点: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也可能简答)(3)公共组织的类型: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和准政府组织。

(4)公共权利的特征:社会性、政治性、综合性、约束性。

(5)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主要具有的特征:广泛性、复杂性、差异性。

(6)政府基本职能具有以下特性:整体性、适应性、差异性、统一性。

(7)非政府组织的基本特征: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自愿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

(8)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公众为本原则、服务原则、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市场化原则。

(也可能简答)(9)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的基本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控制作用、协调作用。

(也可能简答)(10)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控制职能。

(也可能简答)(11)从公共政策的实践来看可将公共政策大体分为元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

(12)公共政策的特征:权威性、阶级性、普遍性、层次性、丰富性。

(13)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导向功能、调节功能、分配功能。

(14)将公共事业管理部门的战略管理分为:环境分析、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估。

(15)在项目计划中常见的时间预算法有三种:乐观预算法、中性预算法、保守预算法。

(16)公共项目运作方案的选择有以下几种方式:多中选一、合多为一、重新拟订、暂缓抉择。

(17)公共事业产品的提供方式:公共提供、市场提供、混合提供。

(18)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来源收入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溢余、社会捐赠、政府拨款。

(19)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行政控制机制的内容包括:公共组织自身的责任机制、行政监督检查、行政监督、审计行政复议。

3 填空(1)美国学者 P-萨缪尔逊提出了被各国学者公认的确认公共产品的两个标准:即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2)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的基本含义:边际生产成本为零;边际拥挤成本为零。

(3)公共产品一般可以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4)准公共产品外部收益的两种表现形式:生产的正外部性;消费的正外部性。

(5)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对公共事业的作用有一定的区别:内部环境更侧重于影响公共事业管理的运行过程本身;而外部环境则主要制约公共事业管理的运行方向。

(6)所谓公共事业管理的生态环境,就是指公共事业管理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

(7)公众的政治文化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政治意识形态、社会政治思想或政治思潮、社会政治心理。

(8)现阶段,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系统是由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具有准政府性质的事业单位构成。

(9)政府的基本属性:具有阶级性和社会性。

(10)在公共项目运作方案中决策者所依据的判断标准最主要的是满意标准和合理性标准。

(11)实际上,公共财产包括公共产品和公共收入两部分。

(12)整个公共事业管理费用的资金,可一分为公共支出和非公共支出两大类别。

(13)公共消耗支出中比较重要的项目是国防支出、教育支出和公共保健支出,其中后两项就属于公共事业费用支出。

(14)公共事业管理费用中的非政府组织资金投入原则:非营利性原则和安全原则。

(15)公共事业管理社会评价的基本指标是效率、效果和公共职责的履行。

4 名词解释(1)社会公共事务,是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

(一方面是指体现全体公民的长远利益,另一方面也是体现显示中的全局利益,因而是全体公民十分关注的事务。

)(2)公共事业,就是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即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

(3)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致力于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

(4)非政府组织,即非营利的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且是非官方的,即组织本身并不具有行政权力的公共组织。

(5)公共事业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促进社会整体利益和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即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进行调节控制的过程,或对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由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构成,并以准公共产品为主的产品生产和提供的调节和控制过程。

(6)事业单位,是指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没有生产收入,所需经费由国库支出,不实行经济核算,主要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服务的社会组织。

(7)元政策,是指用以指导和规范政府公共政策行为的一套理念和方法的总和。

(8)刚性方法,就是公共事业管理机构凭借其所拥有的特定权力,对公共事业对象所实施的强制性管理手段。

(9)柔性方法,主要是公共事业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采用说服、信息传播、解释、劝说等软的方式来进行管理的方法。

(10)公共事业管理的经济方法,是指国家利用一定的经济手段影响公共事业活动参与者的经济利益,以保证公共事业的发展按国家意识进行的一种管理方法。

(11)公共事业管理部门的战略规划,是该组织在分析环境和把握环境所存在的威胁与机会的基础上,产生组织战略的过程,是一个一体化决策系统的形式产生并发出连贯协调的结果的正规化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