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松身五法

合集下载

怎样正确练习太极拳的松功方法

怎样正确练习太极拳的松功方法

怎样正确练习太极拳的松功方法要掌握好太极拳的松,就要掌握练习太极拳松的正确方法,这样对于练习太极拳是非常有利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怎样正确练习太极拳的松。

欢迎阅读!正确练习太极拳的松的方法第一,顶头悬也叫头部“松”。

就像是头顶有绳悬着一样,感觉自己头部有悬空的感觉,要找到让头坐到脖子架上,舍掉脖子肌肉的感觉。

在脖子僵硬时,“松”颈部肌肉,摆正头颅,把头放在颈椎架子上。

有这个位置,可让头颅不偏不倚,仿佛悬空,轻盈灵活。

练拳时,最容易紧张的还有脸部,而脸部的紧张还反映身体的僵硬,脸部真正做到“松”了,精神就能真正的“松”。

关键做法是头颅要放正,眼睛平视,下巴处分开两股力量沿着两脸颊骨下侧紧贴两耳后根上行至两耳正上方,再由双耳正上方上行至百会穴,练习时找到这两股力量并在百会穴汇集。

如此,就能很容易做到顶头悬,此时,不但能反观内听,且能耳听后方。

第二,松肩也叫沉肩。

要松肩,先体会胳膊的“松”感觉,两腿站直后弯腰,两臂自然下垂,感受此时的肩部、肘部、腕部的感觉,记住这种感觉,在练拳中始终保持这种感觉。

检查肩关节,想象着这两条胳膊不属于自己,而像两件身外物挂在肩上,手指就会慢慢有肿胀的感觉,如果微微把手指张开,感觉更强,如此长时间练习,就可以将胳膊“松”透。

在练习中,注意肩膀不能上提,注重上肢梢节的“松”,手指千万不要用力,寻找或者保持“松”透的感觉,即涨、热、麻的感觉,仿佛有细绳拴在手腕处,来牵动两臂上移,长期如此练习,胳膊松透指日可待。

经过上述方法练习,肩关节好“松”开,肩胛骨不容易“松”,但只要肩关节由着肘尖的动作方向外展,不久肩胛骨也会“松”开。

肩胛骨“松”开后,两手臂才能内劲贯通,含胸后形成拔背,含胸拔背、劲由脊发就是这个道理。

但如果肩胛骨没“松”开、内劲没贯通,而是仅仅用意念执著妄想,往往会引起后背、脖子僵硬,身体不能中正,练到肩胛骨“松”开后,自然一点即通、一说就明,这是初学者必须注意的一点。

太极拳的松身功法

太极拳的松身功法

练拳要分清虚实,以便于放松下肢。练拳要两股前节有力,劲起于脚。为了进一步练放松下肢,首先要练好拳式,锻炼下肢的支撑力。然后可以在虚实变换中锻炼放松下肢。下肢放松也要随呼 而放松胯-膝-脚腕-脚趾以及出腿时用脚趾把腿引伸节节放松。
内外相合,周身一家
初学入门有一个过程,先是练手或脚单一放松。有的拳式动作有锻炼手脚同时放松的方法。初练时是一心两用。要练上下相合,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不仅是外形动作上的“相合”,更 要注重意气的相合。这就是练意气上的内三合、外三合的门径,练成内外相合,周身一家,即一动一静都能放松周身,都有放松感,松身功即成。
端引放松和节节放松
转接动作“伸臂直腕”,在入门阶段练法上除应注意锻炼拳势动作的顺势转换和呼吸的变换外,更要注意锻炼放松,用意念引导放松。
“按掌”时意念是“双肩-肘-腕-掌”,由根到梢,节节松开,“弹指”时意念到指,放松到指,呼气尽。转吸气。这时下盘开始后坐,留住手指。意念“由指端引伸,放松双腕 -肘-肩。”由指端引伸,依次向肩(肩为根节)节节放松。按这样练有两个好处,一是容易放松身体,二是容易体验到松的感觉。不过要注意,拳要打得慢一些。
只有周身放松的状态下练拳,才能体验到放松感,能体验到放松感,而后能体验到气感。放松利于行气,行气通经是太极拳的入门功夫。杨澄甫说:"人身有经络,如地之有沟洫,沟洫不塞而水行,经络不闭而气通。用僵劲,气血不通,用意不用力,意之所至,气即至焉,久久练习,则可得真正内劲"。
太极拳的内劲由柔软松开而生,拳架愈柔软松开,内劲增长愈快;强硬不松会影响内劲增长。 练推手、散手要以放松为基础,周身松开,周身血脉贯通,内气方能周流全身,皮肤的敏感性增加,听劲灵敏,才能达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境界。太极拳技击要以柔克刚,发劲须沉着松静。 "

太极拳节节放松的具体要领

太极拳节节放松的具体要领

太极拳节节放松的具体要领太极拳节节放松的具体要领太极拳的松身,要求周身放松,正如《太极拳论》开篇第一句所说:“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

要做到周身俱要轻灵,除了从头顶、脊椎,到尾闾的主躯干要放松,掌、腕、肘、肩、背、腰、胯、膝和脚上下九节,也要节节放松。

当然,太极拳所说的松,是舒松、自然,而不是松懈。

1头部头要虚领顶劲,有上悬意念,不可歪斜摇摆;目要自然平视,始终要注视对方,引领自己发力的方向,并用余光顾盼全局。

既不可闭目,也不可怒目,神宜内敛;口微闭,忌切齿,舌抵上颚,运动中所生津液,须徐徐咽下。

2颈颈要自然松竖。

只有虚领顶劲,颈才能自然松竖,既不僵硬,又不软塌。

3肩肩要松沉。

肩关节的松开,至关重要。

只有肩关节能松开,上肢动脉才能通畅,血液方可直达指梢;只有肩关节能松开,才能使整个手臂的运动,松柔圆活,腰发之劲方可直达指梢。

4肘肘要自然弯曲下垂。

要做到既不贴肋,又不离肋。

肘不贴肋,是便于肘部的技击;肘不离肋,是便于保护两肋。

5腕腕要松活,不可僵硬。

腕关节最为灵活,要随手臂伸缩、升降,灵活旋转,所谓“运劲如抽丝”。

推掌时,要注意腕部微微沉实吐力,掌指也随之微微展直,谓之“坐腕”。

6手手变化最多,有掌、拳和钩三种。

掌宜自然舒展,出掌和收掌时,注意旋转和缠劲,注意掌心内含外凸的虚实变化,以及发力时的坐腕立掌。

握拳也要松柔,柔中寓刚。

虽松,分之不能开;虽柔击之不能散。

钩手,通常是由掌变钩,手腕自然下垂,五指蜷曲,拇指贴于食指梢节。

7胸胸要舒松微含,谓之“含胸”,以利腹式呼吸,既不可外凸,也不可内扣。

注意,含胸不在胸,仅是两臂微微内合,胸肌松弛,使胸腔舒展,横隔肌下降8背背要舒展伸拔,不可弓驼,谓之“拔背”。

能含胸,自然能拔背。

当胸略内含时,背部肌肉自然下沉,脊骨随之鼓起上提。

含胸拔背,有利于腰发之劲,通于背脊,形于手指。

9腰腰要做到松、沉、直。

松,就是腰以上肢体放松,为了气不上浮;沉,为了下盘稳当,转动灵活,腰胯微微松沉,有助于沉气;直,为了立身中正,俗话说:“低头弯腰,学艺不高”。

太极拳放松的要领

太极拳放松的要领

太极拳放松的要领太极拳放松的要领太极拳放松的要领1、头部头部要正直,头顶百会穴(在两头角中间)要有轻轻上提之意,如有绳索悬起,练拳时顶劲始终不可丢失。

古典拳论总结为“虚领顶劲神贯顶”。

眼自然平视,眼神要照顾主要手足的移动。

耳尖有上提之意,耳要静听身后。

训练视觉、听觉。

鼻自然呼吸,发劲的一刹那因鼻呼气不够用时,可以微张口,口鼻同时呼气。

口唇轻闭,牙齿轻合,舌放平,舌尖轻舐上腭,津液要咽下;下颌微向里收。

面容要自然严肃,但勿露紧张或粗暴之状。

当中的细节要领,在于大家呼吸时去慢慢体会,注意吞吐均匀。

颈项要自然竖直,随目光、动向而灵活转动,颈项后面两条大筋间的“哑门穴”与下面“长强穴”(位于尾闾骨附近)相呼应。

作为“身弓”以腰脊为“弓把”的两把弓梢,以增加其调节度和爆发力,对推手时的缠绕蓄发、运用自如极有关系。

太极拳放松的要领2、肩臂部两肩平正松沉,不可耸起,不可后张,微向前蜷以助“含胸”,能加强合力。

肘关节要下垂并微有外撑之意,有助于“绷劲”和合力作用。

肘关节微屈,“肘不贴肋”,腋下留有一立拳地位,便于推手时两膊有回旋余地。

同时,身体也要保持中正,不能歪斜或做多余的动作。

腕关节要求柔活而有韧性地运转,并要“坐腕”(拓腕),成势时沉着下塌,并有定向,促使手掌徐徐贯足内劲,腕关节柔活有韧性,能发挥擒拿和解脱擒拿而反擒拿的作用。

推手中,当控制对方劲路时也必须“坐腕”,才能“搭手和落榫”(落榫是比喻木工以斧击榫,榫头即吃住,牢不可移),放劲干脆。

太极拳放松的要领3、胸背部胸要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内缩。

背要舒展,肌肉松沉,两肩中间脊骨(大椎)要随顶劲上领而向上鼓起,使这部分皮肤有绷紧的感觉,称作“拔背”或“气贴背”。

胸背合称为“含胸拔背”,有外向前合之意,与合力放劲有关。

脊柱要节节松沉直竖,虚虚对准。

腹部要有松静外向前合之意。

随吸气小腹微内收,随呼气小腹微外凸(气沉丹田),不可一味“气沉丹田”,以免日久形成大肚子。

黄性贤之太极松身五法

黄性贤之太极松身五法

黄性贤之太极松身五法预备式两足立正,身正,两目向前平视,顶头悬,胸微含,两肩微沉,肘微弓,舌卷而轻抵上颚,重心落右腿,左腿跟微起,向左平开宽与肩齐,腰向右转,再向左转,把右脚尖扣回转正。

练习时要注意气沉丹田,背部有如贴墙,腰微堵,两髋骨微抱丹田,收尾闾,收小腹,两膝微屈而不过足尖,足趾似抓非抓,立定时头要正直,凝神定意,,眼向前平视,如默对长空,眼神宜敛,而耳注于息,舌卷上颚,合口并唇,呼吸自然,气如流水般,自胸前整片松落,沉于丹田,而由足内侧达于脚底,两肘同时微弓,两腕背亦向前微弓,掌心向下微展,指尖微起向前,不张不并,自然而沉涨之感,直达指尖,此为混元站功,如练松身五法,或太极拳功架前先练习十五至三十分钟,对养生及增长太极内劲,甚有助益。

第一法:转腰松胯两膝微沉,以意导气,身手上升,两膝微直,两臂分向两侧举起平伸开展,两肩微沉不动。

两肘微弯,弯曲以能容纳四个手指,两腕与肩平高,两掌心向下,十指尖微垂,腰胯向下微沉,牵引两臂,同时松肩坠肘,由两侧下荡,坐实左足,腰胯向右旋转45度,左手掌心朝内,随势甩至右上前胸,同时,右手掌背随势甩至身后尾闾,腰胯回正,两臂荡回,由下荡向两侧上方,腰胯微沉,牵引两臂由两侧下荡,坐实右腿,同时腰胯向左旋转45度,右手掌心向内,随势甩至左上前胸,同时,左手掌背随势甩至身后尾闾,腰转时保持中正,以腰为主宰,膝以下不动。

腰动,手要贴着身体跟着动,腰停手也停,腰胯向右转45度时,要使鼻尖与左手腕对准右膝盖与右足尖,左肘尖向下对正左膝盖及左足尖,尾闾向下,对正左后足跟。

腰向右转,重心落于左脚,左脚涌泉穴有沉入地之感,右脚变虚,可轻松抬起。

两肩微沉松开,有如骨头挂在肩上。

垂肘左右摆荡,手腕不过肩,两肩关节韧带有如橡皮筋,荡转自如,劲由脚底生直透劳宫。

第二法:合气松身本法分为身体向下降,然后上升两个动作。

(一)身体下降动作:身手上升,两膝微直,两手腕向两侧荡开上举与肩平高,手心向下,腰胯向下微沉,定住上身不动,用腰胯牵引两手分向左右绕圈,然后由下向上收。

黄性贤太极松身五法(视频解说词)

黄性贤太极松身五法(视频解说词)

黄性贤太极松身五法(视频解说词)太极松身五法乃是太极拳名家黄性贤素习鹤拳扎下良好基础,后又根据其师五绝老人郑曼青所传授的杨家秘诀拳经、拳理,潜心研究,深得其心法,尤其对松、沉、柔,细心体悟,所编写的太极拳基本功法。

它透过了气沉丹田以及转腰松胯、合气松身、摆臂松肩、弯腰松筋和坐腿松膝之五松,来解决练习太极拳最难解决之“气沉丹田”、“松”与“柔”、“沉”的问题。

而气沉丹田及松、柔、沉正是要练成太极内劲的重要入手功夫与关键所在。

前贤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太极松身五法正是最好最基本的练功法,是进入太极殿堂的“敲门砖”,是学练太极拳的基础,也是易学有效的健身运动和防身自卫术。

太极松身五法的动作要全身松透,丹田吐纳,气沉丹田,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切记全身用意不用力,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尤其注意其根在脚,全身重量除第二及第四式外,只许放在一只脚上,主宰于腰,不独手与脚要随腰而转动,自头顶到踵与眼神都须随腰而动。

要使能气沉丹田,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运身时,能以意送气,达于丹田,不使上浮。

要注意手、脚虚实分清,腰脊敛气,胯须松直,练至相当火候后,因其腰、臂如柳枝摆荡,渐渐能体会到“气宜鼓荡”,即以丹田之气与空气互相摩荡,渐觉往来回旋似有压力,久之愈觉压力甚大,此即所谓虚则实之,但如与有大力之人比手,则反视若与空气相搏,此即所谓的实者虚之。

能达此境界,便觉妙用无穷。

故松身五法乃是内修外练一次完成,乃是道家艺术。

动作熟习功深后对太极拳功夫甚有裨益。

预备式两足立正,身正,两目向前平视,顶头悬,胸微含,两肩微沉,肘微弓,舌卷而轻抵上颚,重心落右腿,左腿跟微起,向左平开宽与肩齐,腰向右转,再向左转,把右脚尖扣回转正。

练习时要注意气沉丹田,背部有如贴墙,腰微堵,两髋骨微抱丹田,收尾闾,收小腹,两膝微屈而不过足尖,足趾似抓非抓,立定时头要正直,凝神定意,,眼向前平视,如默对长空,眼神宜敛,而耳注于息,舌卷上颚,合口并唇,呼吸自然,气如流水般,自胸前整片松落,沉于丹田,而由足内侧达于脚底,两肘同时微弓,两腕背亦向前微弓,掌心向下微展,指尖微起向前,不张不并,自然而沉涨之感,直达指尖,此为混元站功,如练松身五法,或太极拳功架前先练习十五至三十分钟,对养生及增长太极内劲,甚有助益。

太极拳松功的练习方法

太极拳松功的练习方法

太极拳松功的练习方法太极拳松功的练习方法太极松功非三五天的功夫,是一辈子追求的,下面整理了一些太极拳松功的练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翻硬币将一枚一元的硬币洗净,放在身边。

闲时把玩。

方法:1、用拇指、食指的指肚轻轻捏住硬币,然后,食指内收,用拇指的指肚粘住硬币向食指指背(指甲下)翻去,中指内收,用中指肚粘住硬币,中、食两指缝轻夹硬币,舒展手掌;2、内收中、食指,将硬币收回的同时,用拇指肚,轻轻的粘住硬币向中指指背(指甲下)翻去,无名指内收,用无名指肚粘住硬币,中、无名两指缝轻夹硬币,舒展手掌;3、内收中、无名指,将硬币收回的同时,用拇指肚,轻轻的粘住硬币向无名指指背(指甲下)翻去,小指内收,用小指肚粘住硬币,小、无名两指缝轻夹硬币,舒展手掌;4、内收小、无名指,将硬币收回的同时,用拇指肚,轻轻的粘住硬币向食指指指背(指甲下)翻去....重复如1-4作用:便于打通手三阴、手三阳经络便于劲贯指尖便于练就“信手拈来”的高深太极节拿法注:这些小功法,看似平常,久练奥妙无穷。

为历代拳家藏箱之物。

有缘人等,好自为之!(二)转碗碟平时吃完饭或喝茶,可以用掌敷在碗沿或杯口,悬空,轮动五指,慢慢的将碗碟平转,不要倾覆碗碟(保持水平),可右转、也可左转。

左手也如此。

初练时,当心打碎碗碟。

久之,空碗中可盛9分水,转动时,不要让水流出。

功效:同(一)另,能分清手腕虚实。

与人搭手,尺寸分毫皆知。

(三)解绳找一根筷子粗的绳(最好是牛皮绳),长50-60CM左右,随身可带,方便得很。

每天出门打上20个结,空时将结一一解开。

解绳方法:左右手拇指、食指解5个结;左右手拇指、中指解5个结;左右手拇指、无名指解5个结;左右手拇指、小指解5个结。

久之,可将绳结越打越紧。

注意:不能用指甲,要用指肚解结!功效:同(一)另,能加强指劲。

与人搭手,尺寸分毫,尽在掌握,切膜拿点,随心所悦。

(四)领手指每当双手空闲,可以徒手操练手指。

方法:舒展手掌,先由拇指开始按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循序依次屈指成空心拳,而后在舒展手掌的同时,按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拇指的次序再屈指成空心拳。

太极拳的松身功法

太极拳的松身功法

太极拳的松身功法放松在健身和技击方面的作用放松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练拳应在周身放松的状态下进行。

放松在养生练法和技击练法上都很重要。

身心放松利于心静。

体松、心静是练太极拳的基本身心状态,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才能培养内气,增长内劲。

只有周身放松的状态下练拳,才能体验到放松感,能体验到放松感,而后能体验到气感。

放松利于行气,行气通经是太极拳的入门功夫。

杨澄甫说:"人身有经络,如地之有沟洫,沟洫不塞而水行,经络不闭而气通。

用僵劲,气血不通,用意不用力,意之所至,气即至焉,久久练习,则可得真正内劲"。

太极拳的内劲由柔软松开而生,拳架愈柔软松开,内劲增长愈快;强硬不松会影响内劲增长。

练推手、散手要以放松为基础,周身松开,周身血脉贯通,内气方能周流全身,皮肤的敏感性增加,听劲灵敏,才能达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境界。

太极拳技击要以柔克刚,发劲须沉着松静。

"腹内松静气腾然",松、静才能聚气、行气。

放松利于血脉贯通,利于行气通经。

中医认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行气通经,血脉贯通,气血周流,可以疗疾、健身,可以养生。

放松包括放松思想和放松身体。

现代医学理论认为,放松可以消除精神的紧张和身体的疲劳,增进新陈代谢的机能,调节呼吸、血液循环、消化系统,减缓衰老进程,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身体放松和思想放松练养生太极拳既要身体放松也要思想放松。

放松思想是意动,放松身体是内动。

思想放松:练太极拳要放松思想,就是暂时放下世事而专注于练拳。

练拳应知要领、应遵照要领而不拘泥于要领,养生太极拳一切姿势动作都任其自然,练太极拳要注重意气而不执著意气。

身体放松:放松身体就是要松开周身肌肉、肌腱和骨关节,通称松八段九节。

九节指下三节胯、膝、脚腕,中三节腰椎、脊椎、颈椎,上三节肩、肘、手腕。

八段泛指九大关节之间的肌肉、肌腱。

吴图南说过:"练功首先要练松功,这松功可难了,要由脚趾、脚腕、膝盖、腰、肩、上臂、小臂、手腕、手指、脖颈的七个颈椎,除了头颅之外全要松开。

太极拳松透身心步骤

太极拳松透身心步骤

太极拳松透身心步骤太极拳松透身心步骤练太极拳能获得祛病强身、延年益寿、优化生命、开发智慧等功效,其奥妙就在一个“松”上。

那么,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分享太极拳松透身心步骤,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松开:对拉拔长意在先松开就是把身体所有关节松开。

杨澄甫说:“松,要全身筋骨松开,不可有丝毫紧张,所谓柔腰百折若无骨,只有筋耳,筋能松开,其余尚有不松之理乎!”这说明,松透身心的第一层功夫就是松开全身的各个主要关节,其目的,就是把身躯、四肢,这些人身体的五根棍子变成“柔若无骨”的状态。

基于这样的认识,有人把太极拳松开身体的内容称之为“九松”,其实,具体来说,不仅仅是“九松”,应至少把手指、手腕、肘、肩、颈、头部、脊柱、肋、腰、胯、膝、踝、脚趾等部位都松开。

从武学学派来看,虽然都讲松,但各派还是有一些侧重的。

作为练太极拳者,松腰最为重要。

杨澄甫在《太极十要》一文中,把“松腰”列为其中的重要一条(第三条)。

为帮助练太极拳者松开身体,笔者在教拳实践中,根据太极拳对拉拔长、圆伸一体的原理,结合师传内容,编了一套比较全面的松身法。

这套松身法可作为抻筋拔骨的养生方法,亦可作为热身操,在练太极拳架前练一练、热热身。

这套松身法,由松手指、肘、肩部开始,先让上肢实现“大关节蛇形,小关节蛹动”,然后再松其他关节。

松散:内外均匀体舒适太极拳要求松散。

松散就是从上到下、由里至外同时放松,这样能不偏不倚,符合太极拳理。

太极拳就是调和阴阳,使之归于中和,中和就是内外均匀舒适,没有一丝一毫的拘谨、紧张。

如何做到松散,不管是行拳走架还是专项的基本功训练,都要通过自我暗示的办法、想象的办法、周身上下内外没有任何压力的办法来实现。

内功太极拳中有一个重要的练法叫“三道圈”,它的目的就是用来练松散的。

也可以通过“一石激起千层浪”来理解松散,这状态是有向下落的意思又有向外散的状态。

如何理解,可以体验坐电梯突然下落又有些往外膨胀、飘忽的感觉。

著名作家毕淑敏形容松散像烟灰下落,当烟灰一抖的时候,烟灰既往下落,又往外散,这个状态就叫松散。

太极拳“松”法四种

太极拳“松”法四种

太极拳“松”法四种一、站桩法传统太极拳家,无不重视太极的桩功,因为太极桩功第一阶段就是求松,刚开始主要是颈肩、胸背、腰腹及胯等部位的肌肉、筋膜和关节的放松,到后来可节节贯串,一松到脚。

太极桩的站法也非常多,主要介绍静态的无极桩、太极桩、三圆桩、虚实桩,动态的开合桩、升降桩、摇摆桩、踩桩等。

站桩时,要意贯涌泉,脚趾不可抓地,脚跟不得用力。

以上站桩方法对身体放松均有帮助,但有专业的老师指导效果会更好。

二、走步、行拳及推手法无论是走步、行拳、还是推手,实质都运动当中找放松,放松当中找和谐,和谐当中找完美,都是阴阳的转换,动静的变化。

其过程自然都可以练习放松、协调以及变化,只是在不同状态下,松的运动方式不同而已。

如静态桩是身体在静止状态下,求松保平衡,以松促结构;动态桩的走步、行拳是身体在运动状态下,求平衡保松,以松促圆整;推手是身体在接受外力状态下,以协调保中正,以圆整促和谐。

三、滚肘法练习滚肘时,两腿前后站立,两肘曲于体前,小臂边旋边滚,两手可外旋,也可以内旋。

滚动时,肘的滚动不得自动,应按脚、踝、膝、胯、腰、肩、肘、腕、手的顺序练习,开始要慢练,随熟练程度可逐渐加快滚动的速度,切记以脚为根,胯为转盘,立身中正。

四、动作模仿法《黄帝内经》著:“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俯也。

”《太极拳论》云:“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可见,太极其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故有生活无处不太极之说。

从前,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发明了工具,服务于人类,同时为更好地使用工具会采取不同动作,诸如撑船、打铁、磨豆腐、摇辘、推磨、拉风箱等等动作。

但做好这些动作的前提,要先将身体放松,才能有效发挥身体阴阳转换而迸发出的自然力,也就是先天之力。

所以,笔者认为,合理模仿以上动作,对太极拳习练者的身体放松,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另外,贴墙蹲起、孩儿蹲身、打盘等方法,对练习放松均行之有效。

总之,太极之松,其实就是逐步去除身体僵劲的过程,是内心的一种安静与平和。

太极松身五法

太极松身五法

太極鬆身五法
太極鬆身五法乃是太極拳名家黃性賢創設,素習鶴拳,扎下良好基礎。

後又根據其師「五絕老人」鄭曼青所傳的楊家祕訣、拳經、拳理潛心研究,深得其心法,尤其對鬆、沈、柔、細心體悟所創編的太極拳基本功法。

他透過了氣沈丹田,以及轉腰鬆胯、合氣鬆身、擺臂鬆肩、彎腰鬆筋和坐腿鬆膝之「五鬆」,來解決習練太極內勁的最要入手工夫與關鍵所在。

黄性賢大师說:「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太極鬆身五法正是最好、最基本的練功法,是進入太極拳殿堂的「敲門磚」,是內修外練一次完成,乃是道家藝術,是學練太極拳的基礎,也是易學有效的健身運動,和防身自衛術。

习练太极拳,怎样松腰松胯?

习练太极拳,怎样松腰松胯?

习练太极拳,怎样松腰松胯?松腰松胯是太极拳⼊门的最基本要求和考量标准,能做到松腰松胯也就跨⼊太极拳的⼤门了,松腰松胯是太极拳最重要的⼀步!腰胯松不下来全⾝都是拙⼒。

(⼀)怎样松腰?①想松腰⾸先要先学会松命门很多⼈习练太极拳时,松腰松错了位置,⽤软肋松代替腰松。

命门是⼗⼆正经和奇经⼋脉的交汇处,是吸收能量与消耗能量的集散中⼼,所以要松腰必须先学会松命门,命门⽳位于两肾之间,属督脉,有⽣命之门,先天之根本的含义,命门⽳与任脉的神厥⽳(肚脐)⼜前后对称,与腰的带脉⼜缠绕⼀周。

【国强太极院】的⽼师第⼀天教基本功,就是站桩,⼀般会⽤⼿去摸摸你的命门,那是⽼师看看你的命门的坑是什么情况,正常⼈命门那都有个坑,站桩就是⼀个填坑的过程,这样你的⾝⼸才能练出来,才能形成上下的整劲,有坑的,⼀定不是⾼⼿。

(由七仙⼥⽼师做⽰范,李国强⽼师讲解站着松腰松命门)松命门实际上并不复杂,也很简单,其根本在于腰部能否放松,所以浅显的说,松腰与松命门是⼀个东西。

其实,我们的腰部放松⽅法⼈⼈都会,我们每天都在做,只不过你没注意罢了。

⽐如,当我们坐下休息时,我们的腰部是最放松的,此时,命门很⾃然的处于松的状态,故习练太极拳有如坐在凳⼦上⾏拳之说。

(七仙⼥⽼师在指导学员坐着松腰松命门)②想松腰还要学会提裆裹腹先要明确提裆裹腹中的提裆对男⼥拳友的要求是有分别的,⼀般要求男提睾丸,⼥提会阴,在提裆的同时向肚脐翻裹,有点这个符号>的意思,所以叫提裆裹腹。

有⼈说卷尾闾,说提肛,都不够确切,当提裆裹(⼩)腹做正确后,卷尾闾,提肛的感觉⾃然就出来了,卷尾闾也就有了,这和单纯的提肛或卷尾闾是两回事。

卷尾闾实质上会感到尾巴⾻向前卷,就象字母J。

能把松开命门和提裆裹腹⼆合为⼀,那么腰就松开了。

(⼆)怎样松胯?很多⼈习练太极拳时,松胯松错了位置,⽤膝松代替胯松,造成向下受⼒的⽀点在膝盖,造成膝盖受损。

胯为⼤腿根部,左右各⼀,胯⾻由髂⾻、坐⾻和耻⾻组成,它与尾⾻、骶⾻共同组成⾻盆,起着⽀撑脊柱和上体的作⽤。

黄性贤之太极松身五法

黄性贤之太极松身五法

黄性贤之太极松身五法(视频解说词)2008-11-28 22:26太极松身五法视频——/v_playlist/f332913o1p1.html太极松身五法乃是太极拳名家黄性贤素习鹤拳扎下良好基础,后又根据其师五绝老人郑曼青所传授的杨家秘诀拳经、拳理,潜心研究,深得其心法,尤其对松、沉、柔,细心体悟,所编写的太极拳基本功法。

它透过了气沉丹田以及转腰松胯、合气松身、摆臂松肩、弯腰松筋和坐腿松膝之五松,来解决练习太极拳最难解决之“气沉丹田”、“松”与“柔”、“沉”的问题。

而气沉丹田及松、柔、沉正是要练成太极内劲的重要入手功夫与关键所在。

前贤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太极松身五法正是最好最基本的练功法,是进入太极殿堂的“敲门砖”,是学练太极拳的基础,也是易学有效的健身运动和防身自卫术。

太极松身五法的动作要全身松透,丹田吐纳,气沉丹田,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切记全身用意不用力,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尤其注意其根在脚,全身重量除第二及第四式外,只许放在一只脚上,主宰于腰,不独手与脚要随腰而转动,自头顶到踵与眼神都须随腰而动。

要使能气沉丹田,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运身时,能以意送气,达于丹田,不使上浮。

要注意手、脚虚实分清,腰脊敛气,胯须松直,练至相当火候后,因其腰、臂如柳枝摆荡,渐渐能体会到“气宜鼓荡”,即以丹田之气与空气互相摩荡,渐觉往来回旋似有压力,久之愈觉压力甚大,此即所谓虚则实之,但如与有大力之人比手,则反视若与空气相搏,此即所谓的实者虚之。

能达此境界,便觉妙用无穷。

故松身五法乃是内修外练一次完成,乃是道家艺术。

动作熟习功深后对太极拳功夫甚有裨益。

预备式两足立正,身正,两目向前平视,顶头悬,胸微含,两肩微沉,肘微弓,舌卷而轻抵上颚,重心落右腿,左腿跟微起,向左平开宽与肩齐,腰向右转,再向左转,把右脚尖扣回转正。

练习时要注意气沉丹田,背部有如贴墙,腰微堵,两髋骨微抱丹田,收尾闾,收小腹,两膝微屈而不过足尖,足趾似抓非抓,立定时头要正直,凝神定意,,眼向前平视,如默对长空,眼神宜敛,而耳注于息,舌卷上颚,合口并唇,呼吸自然,气如流水般,自胸前整片松落,沉于丹田,而由足内侧达于脚底,两肘同时微弓,两腕背亦向前微弓,掌心向下微展,指尖微起向前,不张不并,自然而沉涨之感,直达指尖,此为混元站功,如练松身五法,或太极拳功架前先练习十五至三十分钟,对养生及增长太极内劲,甚有助益。

第876期太极拳入门先学松,五大...

第876期太极拳入门先学松,五大...

第876期太极拳入门先学松,五大...在各位拳友学习五大部位放松的方法之前,请先看看这一个练拳心法“骨升肉降”,这是放松的根本,并非松懈,松为求柔求整,如果失去这个主要目的,那么你的松就是错误的!“骨升肉降”是指习练者骨架挺拔上撑的同时肉体松柔下坠的感觉。

人属于地球生物,肉体自然会受地球引力而下沉,人之所以能够站立,全靠骨骼向上的支撑,所以说“骨升肉降”是人类克服地球引力进行运动的必然。

然而在练拳中是否能具有“骨升肉降”的感觉却是另外一回事,只有当你的身心真正放松下来后才能体会这种感觉。

……“骨升肉降”还揭示了行拳时骨与肉之间的关系:骨肉分离。

“骨肉分离”是行拳时骨升、肉降、关节松的感觉,如同脱骨扒鸡,只要将鸡骨架提起来一抖,鸡肉就会离骨脱落。

拥有这种感觉,说明你的肌肉没有紧裹在骨骼上,已经处于放松态。

肉体的下沉标志着“松”,——骨架的挺拔标志着“刚”——找到“骨升肉降”的感觉,就为开启太极拳“刚柔相济”的大门找到了金钥匙。

在行拳中,我们还要做到“三松三竖”:松肩竖颈,松胯竖脊,松踝竖腿,借以使“骨升肉降”的感觉保持贯穿套路始终。

太极拳入门先学松五大主要部位放松方法分享松头:顶头悬:将颈部肌肉放松,颈椎自然舒直,头部因为肌肉舒松开而自然坐于颈椎上。

头顶似有绳悬,头部有微微的悬空感。

找到那个可以让头做到脖子这个架子上,扒掉舍掉脖子上的肌肉。

在做不到真正的顶头悬之前,脖子很容易僵硬,在体会到脖子僵硬的时候放松肌肉,摆正头颅,利用地球引力,把头放在颈椎这个架子上。

有这么个位置,可以让头颅不偏不倚,仿佛悬空,轻盈灵活。

找到这个位置。

要点:头颅放正,此时眼睛平视,舍掉脖子上的肌肉。

脸部:放松眼眉之间,眼皮、嘴。

要求:放松到抬抬眼皮好像都不大容易。

原因:练拳时最容易紧张的还有脸部,而脸部的紧张还反映身体的僵硬,只有脸部真正做到放松了,你的精神才能真放松,能够沉浸在反观内听。

松肩:(重点谈谈松肩)要松肩,首先要将胳膊松透。

太极松身功三法

太极松身功三法

太极松身功三法松身功法松身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所在。

松身就是利用内动功法让全身的肌肉、肌腱、和关节放松。

现将几种比较有效的松功介绍给朋友,可试着练练。

一、无极桩法无极桩法简单有效,习练方便。

1.预备放宽衣带,摒除杂念,心平气和,自然站立。

2.姿势(1)两足平衡分开,与肩同宽,两足跟同在一条横线上,前足掌可略内扣,不可成外八形,膝关节微曲。

(2)两手自然下垂手指手指松开,中指轻轻贴在风市穴(两大腿的裤子骨缝处)。

肩肘要松。

(3)身体稍微前倾,下颌微收,头徐徐抬起,成虚领顶劲之意。

两眼平视,眼帘自然下垂,口闭,舌尖轻贴上颚。

(4)背要拔,忌曲。

胸略内涵内收,忌挺、忌硬。

腰胯要松,裆要虚要圆,臀部要微向前压。

腹部不可用力,微向后收。

(5)整个身体微向前倾,两足心(涌泉穴)连线中点和会阴穴、百会穴对准成一线。

3.呼吸开始时,先由口呼出一口气,然后用鼻自然吸,以柔和、细缓、均匀、深长为好,不可用力,不要听出声音。

4.思想要清静,不可胡思乱想,要意守丹田,两目内视肚脐内,但不可用力,以免精神过度紧张;又不能散漫不守,以达到微微意守,若即若离的境界为佳。

二、吐纳法提至极,沉至极方能松至极。

方法如下:1. 如无极桩站法,调息三五次,平心定意。

2. 双手两侧平举,阳掌平抬,臂勿僵。

吸气。

3. 双手继续上举,掌心相对指朝上,臂直。

吸气。

4. 两掌内沉下翻,两掌指相对,曲臂同时缓缓下沉,意念将手含之气灌入百会,同时双腿微曲。

周身放松。

呼气。

气导入涌泉。

5. 两掌外翻,掌指仍然相对,掌心朝上直臂缓缓上举,抬头仰视双手,两腿同时直立与手同步。

吸气。

6. 两掌内翻掌心朝下,缓缓朝下。

边下边朝两侧分开,在体侧坐腕垂臂掌心向下按,臂垂直后松腕,自然垂于体侧。

呼气。

7. 如此往复若干次。

三、熊经鸟伸法熊经鸟伸是一个古老的养生引导术。

一张一弛间,化解体内的僵劲,放松身心。

1. 如无极桩式。

2. 熊经:模仿熊冬眠状态。

1) .两足并立,双手掌心向上指相对向上在腹前提起,吸气。

练太极判断自己是否松下来的小窍门,非常简单,分享给大家!

练太极判断自己是否松下来的小窍门,非常简单,分享给大家!

练太极判断自己是否松下来的小窍门,非常简单,分享给大家!杨澄甫说:“一个松字,最为难能,如果真能松净,余者未事耳!”又曰:“松要全身筋骨松开,不可有丝毫紧张,所谓柔腰百折若无骨,只有筋耳,筋能松开,其余尚有不松之理乎!”所以,松开是练太极拳第一阶段。

首先要在思想意识上松。

心松,神意内含以存静养,大脑松净长空,灵慧方能生长。

松应该是一生的追求,如有一点不松,一节不松,想达到松通、灵、空是不可能的。

不但筋、骨、肉松,人的五脏六腑都应该松。

分享一下对松的体悟。

初学太极的放松阶段,最要紧的是把握好既能松得下来,又要松而不懈的要领。

拿太极起势来说,一上来就要学会松下来,但又不能松松垮垮。

这个度如何才能把握好呢?关键一点,就是要在立身中正的大原则下尽量地放松自己的身体。

因为立身中正了,才会不仰不俯,不歪不斜。

同时,胸部放松,背部略张,双肩有意识的向外撑,但是又要放松下垂,腋下如虚含着一个鸡蛋,这样慢慢地感觉上身往下一点点松了下来。

这样的松,就会有松而不懈的感觉。

第二步要找到松沉的感觉。

这里最重要的是掌握松沉与虚灵顶劲的矛盾关系。

没有虚灵顶劲相配合的松沉,那就不是真正的松沉,而是死沉。

真正的松沉一定要有向下沉与向上领的对拉拔长。

具体做法就是,胯以下往下沉,胯以上往上升。

........................................................................................................第三步,要找到松透的感觉。

松透要求人体的每一块肌肉都要松透,每一个毛孔都要放松。

此时,会有一种松空的感觉,整个人会融化在大自然当中。

........................................................................................................最后,想与大家分享一个检测自己是否松下来了的一个小窍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松身五法
太极松身五法乃是太极拳名家黄性贤素习鹤拳扎下良好基础,后又根据其师五绝老人郑曼青所传授的杨家秘诀拳经、拳理,潜心研究,深得其心法,尤其对松、沉、柔,细心体悟,所编写的太极拳基本功法。

它透过了气沉丹田以及转腰松胯、合气松身、摆臂松肩、弯腰松筋和坐腿松膝之五松,来解决练习太极拳最难解决之“气沉丹田”、“松”与“柔”、“沉”的问题。

而气沉丹田及松、柔、沉正是要练成太极内劲的重要入手功夫与关键所在。

前贤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太极松身五法正是最好最基本的练功法,是进入太极殿堂的“敲门砖”,是学练太极拳的基础,也是易学有效的健身运动和防身自卫术。

太极松身五法的动作要全身松透,丹田吐纳,气沉丹田,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切记全身用意不用力,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尤其注意其根在脚,全身重量除第二及第四式外,只许放在一只脚上,主宰于腰,不独手与脚要随腰而转动,自头顶到踵与眼神都须随腰而动。

要使能气沉丹田,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运身时,能以意送气,达于丹田,不使上浮。

要注意手、脚虚实分清,腰脊敛气,胯须松直,练至相当火候后,因其腰、臂如柳枝摆荡,渐渐能体会到“气宜鼓荡”,即以丹田之气与空气互相摩荡,渐觉往来回旋似有压力,久之愈觉压力甚大,此即所谓虚则实之,但如与有大力之人比手,则反视若与空气相搏,此即所谓的实者虚之。

能达此境界,便觉妙用无穷。

故松身五法乃是内修外练一次完成,乃是道家艺术。

动作熟习功深后对太极拳功夫甚有裨益。

预备式
两足立正,身正,两目向前平视,顶头悬,胸微含,两肩微沉,肘微弓,舌卷而轻抵上颚,重心落右腿,左腿跟微起,向左平开宽与肩齐,腰向右转,再向左转,把右脚尖扣回转正。

练习时要注意气沉丹田,背部有如贴墙,腰微堵,两髋骨微抱丹田,收尾闾,收小腹,两膝微屈而不过足尖,足趾似抓非抓,立定时头要正直,凝神定意,,眼向前平视,如默对长空,眼神宜敛,而耳注于息,舌卷上颚,合口并唇,呼吸自然,气如流水般,自胸前整片松落,沉于丹田,而由足内侧达于脚底,两肘同时微弓,两腕背亦向前微弓,掌心向下微展,指尖微起向前,不张不并,自然而沉涨之感,直达指尖,此为混元站功,如练松身五法,或太极拳功架前先练习十五至三十分钟,对养生及增长太极内劲,甚有助益。

第一法:转腰松胯
两膝微沉,以意导气,身手上升,两膝微直,两臂分向两侧举起平伸开展,两肩微沉不动。

两肘微弯,弯曲以能容纳四个手指,两腕与肩平高,两掌心向下,十指尖微垂,腰胯向下微沉,牵引两臂,同时松肩坠肘,由两侧下荡,坐实左足,腰胯向右旋转45度,左手掌心朝内,随势甩至右上前胸,同时,右手掌背随势甩至身后尾闾,腰胯回正,两臂荡回,由下荡向两侧上方,腰胯微沉,牵引两臂由两侧下荡,坐实右腿,同时腰胯向左旋转45度,右手掌心向内,随势甩至左上前胸,同时,左手掌背随势甩至身后尾闾,腰转时保持中正,以腰为主宰,膝以下不动。

腰动,手要贴着身体跟着动,腰停手也停,腰胯向右转45度时,要使鼻尖与左手腕对准右膝盖与右足尖,左肘尖向下对正左膝盖及左足尖,尾闾向下,对正左后足跟。

腰向右转,重心落于左脚,左脚涌泉穴有沉入地之感,右脚变虚,可轻松抬起。

两肩微沉松开,有如骨头挂在肩上。

垂肘左右摆荡,手腕不过肩,两肩关节韧带有如橡皮筋,荡转自如,劲由脚底生直透劳宫。

第二法:合气松身
本法分为身体向下降,然后上升两个动作。

(一)身体下降动作:身手上升,两膝微直,两手腕向两侧荡开上举与肩平高,手心向下,腰胯向下微沉,定住上身不动,用腰胯牵引两手分向左右绕圈,然后由下向上收。

两手左内右外,抱成十字手,交叉于胸前。

腰胯向下微沉,两手同时甩势分开,由两侧向上荡起,恢复两腕向上与肩平高。

腰胯又向下微沉,两手再分开向左右绕圈,然后由下向上收,两手左外右内抱成十字手,交叉于胸前。

腰胯再向下微沉,两手随势甩开,由两侧向上荡起,两腕与肩平高,此时坐姿,两膝微曲。

(二)身体上升动作。

身体上升方向与下降相反。

与下降时相同,上身不动,左内右外,两手交叉相合。

身体向上微动,两手荡开,身体又向上微动,左外右内两手交叉相合,身再向上微动两手开,此时恢复身体下降开始姿势。

以上动作身体先下后上,两手一开一合,上下各做二十次。

在口令“下、二、三、
四,上、二、三、四”进行,动作时尾闾在中正,胸微松含,使气沉丹田,虚灵顶劲,轻松自然,上身及两肩不要晃动,身势升降要直上直下,没有虚实,唯升降,腰带手动,动作不可显形露象,如潮水般,如下、二、三、四,上、二、三、四,上下为内变,中间劲由脚底生,绵绵不断,似流水般直透劳宫,不能断劲。

第三法:摆臂松肩
开始时,头不动,眼神注视前方一固定点不动,腰脊微左转,重心落左脚,左手臂随势前荡平伸,至手指尖与鼻尖平高,掌心向下。

左手臂随势向下荡垂,掌心向下(后),腰脊微微向左后带转,重心落右脚。

右肩随势微沉,右肘微垂。

将右前手随势向下荡回,同时左手随势前荡平伸至中指尖与鼻尖平高,再腰脊向左带转,左肩随势微沉,左肘微垂抽带回来,同时右手随势荡起,此式左右两手交互前后上下甩荡第四法:
身体微沉,双手前按,两掌左握拳,右开掌,左内右外合抱,沉肩坠肘,两拇指相对并扰,慢慢收回胸前。

两拇指对正咽喉,再慢慢松开双掌,掌心朝上,两臂下坠,身体随之下沉,如此反复做两次。

做第三次时,双手抚在小腹前,然后意开、气开、手开时,身体微微上升,手向两侧开展到两肩,收拢至耳际,再至口,然后身微沉,膝微曲,双手前按。

左拳右掌,左内右外向前合抱时,即向上开掌,掌心正对胸前,再双手合掌,收至胸前再启开无名指,小指,手心向外,拇指,食指,中指相并,缓缓向前推出,沉肩垂肘,身体慢慢下沉至膝与胯平高,双肘与两膝相触,双掌贴地,掌心向下,伸直两腿,弯腰,眼看两腿夹间之后,两臂如挂肩上般以腰带动手,向前后摆动十次;再将肩部松开,以腰带动手摆晃双手使两臂分别向上下松动十次;头不动,腰带动手如钟摆般向两足左右两侧成弧形摆动十次,两手中指尖接触两足中指尖,同时,身体下蹲至膝与胯平双手附在两足外侧,眼朝下,身体缓缓上升,先收尾闾,收腰,再含胸拔背,再松肩,然后顶头悬。

如有身患心脏病及高血压者,仅可做上半部,弯腰及以后动作可省略不做。

以免脑充血。

开时由下运起,中开中发。

此式因弯腰且双手松垂,可加强脊椎骨节拉开伸缩,以及胯,膝,踝,肩,肘,腕关节之韧带拉松,对松肩及预防突腹,肥胖最有助益,弯腰下蹲起来时,先收尾闾,再收腰,再含胸,而松肩,头正,周身节节贯串。

意气由涌泉而腿而腰,而脊椎上达泥丸,及两手劳宫穴。

第五法:坐腿松膝
全身松沉,曲膝坐马步,重心落右腿,左足尖内扣,转身向右,坐实左足。

右足尖随腰胯转向右前方,成为坐左腿,身势微沉,尾闾对正后足跟下沉,前膝成微弓,重心仍在后腿,再以坐腿之内劲,运送身体向前缓进,成右弓腿,向前时膝盖不超过足尖,重心渐移右前弓腿,后腿劲送尽时,再由弓腿之内劲将身体缓缓向后坐回左腿,后坐时,尾闾不超过脚跟,重心完全落左后腿,弓腿,坐腿,一弓一坐为一次共三次。

坐实左后腿,右足尖前伸微翘,随即将右足掌贴地向后收回,足尖点地,再向前伸腿,右足掌贴在向前推出,足尖微翘,足跟点地,右腿来回收放共做三次。

重心落左腿,右足尖内扣,再坐实右腿,转身向左,左足尖随腰胯转向左前方,成为坐实右足,身势微沉,尾闾对正后足跟下沉,前膝成微弓,重心仍在后腿,再以坐腿之内劲,运送身体向前缓进,成左弓腿,向前时膝盖不超过足尖,重心渐移左前弓腿,后腿劲送尽时,再由弓腿之内劲将身体缓缓向后坐回右腿,后坐时,尾闾不超过脚跟,重心完全落右后腿,弓腿,坐腿,一弓一坐为一次共三次。

坐实右后腿,左足尖前伸微翘,随即将左足掌贴地向后收回,足尖点地,再向前伸腿,左足掌贴在向前推出,足尖微翘,足跟点地,左腿来回收放共做三次。

坐实右腿,左脚尖微翘向内扣,身体右转,重心慢慢移至左腿,右脚跟提起内转,然后再提起右脚向左脚并拢成预备姿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