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工艺设计毕业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工艺设计
第一节设计任务及要求
一、课程设计题目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工艺设计
三、课程设计基础资料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工艺设计(附件1)
四、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
(一)设计内容:根据任务书给定资料,完成一个小型污水处理厂的工艺设计。

2、设计图纸
图纸右下角为设计图签,注明图名、比例、学生班级、姓名等。

(1)污水处理厂总平面布置图1张(A3 CAD图)。

①要求以计算或选定尺寸按一定比例绘出全部处理构筑物、及附属建
筑物、道路、绿化、厂界。

厂区内构筑物布置要合理,可按功能划分成
几个区域(如:污水处理区、污泥处理区、办公及辅助区等)。

标注构
筑物外形尺寸、平面位置(可用相对坐标(x, y)表示,以某点的相对
坐标为零点);
②绘出各种管渠、阀门、检查井等(例如:污水管、排泥管、回流污
泥管、超越管、总事故管、空气管、上清液管、沼气管等)。

标注管径、
渠道尺寸、长度和坡度;
③在右上角绘出指北针;
④绘制管线等图例;
⑤列表说明图中构(建)筑物的名称、数量和尺寸;
⑥图纸布局要美观。

(3)污水处理厂高程布置图1张(A3 CAD图)。

①在污水与污泥处理流程中,要求沿污水、污泥在处理厂中流动的最
长路程绘制流程中各处理构筑物、连接管渠的剖面展开图(从污水进厂
的粗格栅起,至处理后的排水渠);
②图中要画出设计地面线、构筑物中水面线及标高,标注各构筑物的
顶部、底部及水面线标高,标注构筑物名称;
1
③图纸布局要美观。

第二章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说明
第一节设计规模的确定
1.1 设计题目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工艺设计
1.2 设计资料
(1)设计水量:100 000 Td;
(2)水质:
表1-1 设计水质表
(3)处理要求: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二级标准。

表1-2 排放水质表
(4)厂区条件:
①地势平坦,为300×300㎡一方形厂区;
②气象条件:常年平均气温13℃;
③工程地质:厂址周围工程地质良好,适合于修建城市污水处理厂,厂区平均海拔高程450m。

(5)进水条件:来水水头为无压;来水管底标高446m。

(6)排水条件:受纳水体为距离厂区围墙南侧50m有一河流,最高水位448m (50年一遇)。

工艺方案分析:
本项目污水处理的特点为:①污水以有机污染为主,BODCOD =0.75,可生化
性较好,重金属及其他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毒有害污染物一般不超标;②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指标BOD、COD、SS值为典型城市污水值。

针对以上特点,以及出水要求,现有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特点,以采用生化处理最为经济。

由于将来可能要求出水回用,处理工艺尚应硝化,考虑到NH
3
-N 出水浓度排放要求较低,不必完全脱氮。

根据国内外已运行的中、小型污水处理厂的调查,要达到确定的治理目标,可采用“A2O活性污泥法”。

一.设计规模
设计流量:
3.平均流量: Q

=10⨯104m3d=4166m3.配套电动机功率1.5 kw.
4.硝化液回流231%
五二沉池工艺设计
二沉池采用周进周出辐流式二沉池
㈠工艺原理:二沉池设在曝气池之后,是以沉淀去除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
泥,获得澄清的处理水为主要目的。

㈡、二沉池设计:设置2座,沉淀时间1.5h ,单池直径36 m,沉淀池总高5.35m.
六污泥处理
㈠、浓缩室:
污泥浓缩用于降低污泥空隙水。

浓缩后含水率为97%。

采用重力浓缩池处理污泥量472.76m3d.
浓缩池2座,池径D=12m,池高3.36 m,处理后的上清液回到反应池.
㈡、脱水间:采用YDP—1000带式压滤机,一用一备。

滤带宽1000 m m。

传动机采用YGT—4,功率3.0 kw,转速为100—1250rmin的滤带清洗水泵,清洗水压1.5 kgcm2.污泥经浓缩后含水96%,再经机械脱水及过滤介质形成滤液,而固体颗粒被截留在介质上,形成滤饼而脱水,脱水后含水率为70——80%,再经干化外运。

第二篇污水厂设计计算说明书
第一章一级处理
第一节粗格栅
一.设计参数
设计流量 Q
max
=124000m3d=1.44m3s
.格栅倾角⨯70
α=
格栅间隙净宽 b=50mm
单位栅渣量 0.03m3栅渣103m3污水
二.设计计算
1.栅条间隙数:14565.8
242.76 60
=
2.设栅前水深
=35个
3. 栅槽宽度:
B=S (n-1)+bn
=()0.23510.0535⨯-+⨯ =8.55m
4. 每日渣量W=QW=3.6⨯104⨯0.03⨯10-3 =1.08m 3d>0.2m 3d 宜采用机械清渣
5. 栅前槽高度
工作台台面高出栅前最高设计水位0.5m 故 H 1=1+0.5=1.5m 5. 过栅水头损失
因栅条断面为圆形,形状系数为 1.79β=
=(Q
=94个
1. 栅槽宽度
B=S (n-1)+bn =()0.029410.0194⨯-+⨯ =2.8m 2. 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
设进水渠道宽B1=0.8m ,其渐宽部分展开角度 α1=20
L1=
112B B tg α-=2.80.8
220
tg -=2.83m 3. 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渐宽部分长度
L 2=L 12=2.83
2
=1.415M
4. 过栅水头损失h1
因为栅条为圆形截面,取形状系数 1.79β=
H1=S b β⎛⎫ ⎪⎝⎭43(V 22g)(sin α)k =1.79⨯0.020.05⎛⎫ ⎪⎝⎭
43
⨯1(sin 70)329.8⨯⨯ =0.7m
5. 栅前槽总高度H 1
取超高h 2=0.5m H 1=
水平流速 V=0.2ms 有效水深 一. 设计计算 1. 池体设计计算 (1)池子总有效体积
V=Q max ⨯t ⨯60=1.44⨯2⨯60=172.8m 3
(2) 池子平面面积
A 1=V h
=172.8
2=86.4m 2
(3) 水流断面积:
A2=
max Q V =1.44
0.2
=7.2m2 (4) 池总宽B=2A h =7.2
2
=3.6m 取B=3.8m
沉沙池分两个如图所示:
池宽1.9m,池底坡度0.5,超高0.6m 全池总高
(5) 每格沉沙池实际进水断面面积
A ′=1.9 1.9 1.1520.52+⎛⎫
⨯+⨯ ⎪⎝⎭
A ′=4.57m
(6) 池长 L=
2
V
A
=172.87.2=24m (7) 每格沉沙池沉沙容量V 。

V 。

=0.60.7524⨯⨯=10.8m 3
2. 曝气系统设计计算
每立方米污水每小时曝气量q=0.2m 3(m 3
污水⋅ 3. 排沙量计算:
设含砂量为 20m 3106m 3污水 .每两天排砂一次
V 。

′=20⨯10-6⨯1.442
⨯3600⨯24⨯2 V 。

′=2.84m 3<10.8m 3
采用机械清渣。

第二节 提升泵房
1、水泵选择
设计水量124000m 3d ,选择用6台潜污泵(4用2备)
3max 51671292/44Q Q m h
==单=
型轴流式潜水电泵选择所需扬程为1003500.6-QZ m
⑴、容积 按一台泵最大流量时6min 的出流量设计,则集水池的有效容积
3
121=6×601210=m V ⑵、面积 取有效水深m H 3=,则面积
213.40=3121
==
m H Q F
m
m m m B L m m l F B m 2.42.15.4×10=×5.403.4=10
3
.40==
10,实际水深为保护水深为集水池平面尺寸,取,则宽度集水池长度取
⑶、泵位及安装:潜水电泵直接置于集水池内,电泵检修采用移动吊架。

第三节 沉砂池
沉砂池的作用是从污水中去除砂子、煤渣等比重较大的颗粒,保证后续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

选型:平流式沉砂池 设计参数:
设计流量
33
max 5167/ 1.44/Q m h m s ==,设计水力停留时间60t s = 水平流速0.3/v m s =
1、长度:0.36018L vt m ==⨯=
2、水流断面面积:
2
max 1.44
/ 4.80.3V A Q v m ==
=
3、池总宽度:
2 4.8
/ 4.81B A h m ==
=
有效水深m h 12=
4、沉砂斗容积:
3
max 66
86400 1.4430286400
10 1.3410V Z Q X T V m K ∙∙⨯⨯⨯⨯=
=∙⨯=5.57
T =2d ,X =30m 3106m 3
5、每个沉砂斗的容积(V 0) 设每一分格有2格沉砂斗,则
3
0 5.57 1.422V m ==⨯
6、沉砂斗各部分尺寸:
设贮砂斗底宽b 1=0.5m ;斗壁与水平面的倾角60°,贮砂斗高h ’3=1.0m
m
b tg h b 65.1=+°60'2=1
3
2
7、贮砂斗容积:(V 1)
3
2221213127.1)5.0×65.1+5.0+65.1(×0.1×31=)++('31=m S S S S h V = 1、8、沉砂室高度:( /96/520n B b ===
2、校核长宽比 27
5.44
5L b ==> (符合要求)
3、污泥部分所需总容积V 已知进水SS 浓度0c =300mgL
初沉池效率设计50%,则出水SS 浓度0(10.5)300(10.5)150c c =⨯-=⨯-=
设污泥含水率97%,两次排泥时间间隔T=2d ,污泥容重3
/1m t r =
3
max 066
0()86400100 1.44(300150)864002100
927(100)10 1.34(10097)10Z Q c c T V m K ρ-⨯⨯⨯⨯-⨯⨯⨯=
=⨯-⨯⨯-⨯=
4、每格池污泥所需容积V ’ 3
'927/2046V m == 10、污泥斗容积V 1,
3
89.373.125
.052''14m tg b b h =⨯-=⨯-=
β
32
112412.33)25.05.0525(389.3)(''31m b bb b h V =+⨯+⨯=++⨯⨯=
11、 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污泥容积V 2
1270.50.327.8L m =++= m L 52=
4'(270.35)0.10.31h m =⨯-⨯=
3122427.85
(
)'()0.31522L L V h b m ++=⨯⨯==25.42
12、 污泥斗和梯形部分容积 33
1233.225.4258.6222V V m m +=+=>
13、 沉淀池总高度H
12344'''0.330.50.31 3.897.5H h h h h h m =++++=++++= 取8m
第二章 AAO 工艺
第一节 设计参数
设计参数
1、设计最大流量 Q=100 000m 3d
2、设计进水水质 COD=300mgL ;BOD 5(S 0)=200mgL ;SS=300mgL ;NH 3-N=30mgL ;TP=4mgL
3、设计出水水质 COD=100mgL ;BOD 5(S e )=30mgL ;SS=30mgL ;NH 3-N=25mgL ;TP=3mgL
4、设计计算,采用A 2O 生物除磷工艺
⑴、BOD 5污泥负荷N=0.25kgBOD 5(kgMLSS ·d) ⑵、回流污泥浓度X R =8000mgL ⑶、污泥回流比R=100% ⑷、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1
80004000111R R X X R =
=⨯=++
⑸、反应池容积V
3
0QS 100000200
NX 0.254000V m ⨯=
=⨯=20000
⑹、反应池总水力停留时间
V 200000.2 4.8Q 100000t d h =
===
⑺、各段水力停留时间和容积
厌氧:缺氧:好氧=1:1:3
厌氧池水力停留时间0.2 4.8t h =⨯厌=0.96,池容3
0.220000V m =⨯厌=4000;
缺氧池水力停留时间
0.2 4.8t h
=⨯缺=0.96,池容
3
0.220000V m =⨯缺=4000;
好氧池水力停留时间0.6 4.8t h =⨯好=2.88,池容30.62000012000V m =⨯好=
⑻、厌氧段总磷负荷01000004
0.025/40004000
Q TP kgTN kgMLSS d XV ∙⨯=
=∙⨯厌=
⑼、反应池主要尺寸
反应池总容积3
20000V m =
设反应池2组,单组池容3
/220000/210000V V m ===单
有效水深m h 0.4=
单组有效面积
2V 100002500h 4.0S m =
=单
单=
采用5廊道式推流式反应池,廊道宽m b 5.7=
单组反应池长度
2500
66.757.5S L m B =
=
=⨯单
校核:9.10.4/5.7/==h b (满足2~1/=h b )
/66.7/7.58.9L b == (满足105/~=b L )
取超高为1.0m ,则反应池总高m H 0.50.10.4==+ ⑽、反应池进、出水系统计算
① 进水管
单组反应池进水管设计流量3
1
/2100000/2864000.58/Q Q m s ==⨯= 管道流速 1.2/v m s =
管道过水断面面积2
1/0.58/1.20.48A Q V m ===
管径
0.78d m
=
=
取出水管管径DN800mm
校核管道流速
20.580 1.15/0.8()2Q v m s A π
=
==
② 回流污泥渠道。

单组反应池回流污泥渠道设计流量Q R
3100000
10.58/286400R Q R Q m s
=⨯=⨯=⨯ 渠道流速0.8/v m s = 取回流污泥管管径DN800mm
③ 进水井
反应池进水孔尺寸: 进水孔过流量
32100000(1)(11)/2286400Q Q R m s =+⨯
=+⨯⨯=1.15
孔口流速0.9/v m s =
孔口过水断面积
21.150.9Q A m v =
==1.28
孔口尺寸取 1.21m m ϕ⨯ 进水竖井平面尺寸m m 5.25.2⨯
④ 出水堰及出水竖井。

按矩形堰流量公式:
2
32
3
3866.1242.0bH bH g Q ==
33(1) 2.316/2Q
Q R R m s
=++=内
式中 m b 5.7=——堰宽,
H ——堰上水头高,
m
0.302H m
==
出水孔过流量
3
43 2.316/Q Q m s == 孔口流速0.9/v m s =
孔口过水断面积
22.316 2.570.9Q A m v =
==
孔口尺寸取 2.5 1.5m m ϕ⨯ 进水竖井平面尺寸m m 0.25.2⨯
⑤ 出水管。

单组反应池出水管设计流量
353 1.15/Q Q m s ==
管道流速 1.2/v m s =
管道过水断面积
25 1.150.9581.2Q A m v =
==
管径
d m =
=
1.105
取出水管管径DN1200mm
校核管道流速
521.15 1.02/1.2()2Q v m s A π=
==
⑾、曝气系统设计计算
① 设计需氧量AOR 。

AOR =(去除BOD 5需氧量-剩余污泥中BODu 氧当量)+(NH 3-N 硝化需氧量-剩余污泥中NH 3-N 的氧当量)-反硝化脱氮产氧量 碳化需氧量D 1
0120.2350.235
()100000(0.20.03)
1.42 1.421880.8/11X
Q S S D P kgO d e e -⨯-⨯-⨯-=
--⨯--==22219.3硝
化需要量D 2
2024.6() 4.612.44.6100000(3025)0.001 4.612.41880.82300869.1/e X
D Q N N P kgO d =--⨯⨯⨯⨯-⨯-⨯⨯-%=%==1430.9反硝化脱氮产生的氧量
d kgO N D T /99.17072.59786.286.223=⨯== 总需要量
1232222219.31430.91707.99//AOR D D D kgO d kgO h =+-=+-=21942.21=914.26最大需要量与平均需氧量之比为1.4,则
22max 1.4 1.421942.21//AOR R kgO d kgO h ==⨯=30719.09=1279.96
去除1kgBOD 5的需氧量
25
021942.21
1.29/()100000(0.20.03)AOR kgO kgBOD Q S S =-⨯-=

② 标准需氧量
采用鼓风曝气,微孔曝气器。

曝气器敷设于池底,距池底0.2m ,淹没深度3.8m ,氧转移效率E A =20%,计算温度T=25℃。

(20)
(20)
5
()2221942.219.17
() 1.2040.82(0.950.9099.122) 1.204//s T sm T L AOR C SOR C C kgO d kgO h
αβρ-⨯⨯=
=
-⨯⨯⨯⨯-⨯=37123.63=1546.81
相应最大时标准需氧量
max 221.451973.08/2165.54/SOR SOR kgO d kgO h ===
好氧反应池平均时供气量
31546.81
100100/0.30.320s A SOR G m h E =
⨯⨯⨯==25780.17
最大时供气量
3max 1.436092.23/s s G G m h ==
③ 所需空气压力p
m h h h h h p 9.45.04.08.32.04321=+++=∆++++=
式中 阻力之和—供凤管到沿程与局部—m h h 2.021=+
—曝气器淹没水头—=m h 8.33 —曝气器阻力—m h 4.04=
—富裕水头—m h 5.0=∆
④ 曝气器数量计算(以单组反应池计算)
按供氧能力计算所需曝气器数量。

max 12165.54
()220.14c SOR h q =
=⨯⨯=7735个
⑤ 供风管道计算
供风干管道采用环状布置。

流量33max 11
36092.23/ 5.01/22S s Q G m h m s
==⨯==18046.12
流速s m v /10=
管径
0.80d m =
==
取干管管径微DN800mm
单侧供气(向单侧廊道供气)支管
33max 136092.236015.4/ 1.67/326S G Q m h m s
⨯===单=
流速s m v /10=
管径
0.46d m =
=
取支管管径为DN500mm 双侧供气
32/S S Q Q m s
双单==3.34
流速s m v /10=
管径
0.65d m =
=
取支管管径DN=700mm
⑿、厌氧池设备选择(以单组反应池计算) 厌氧池设导流墙,将厌氧池分成5格。

每格内设潜水搅拌机1台,所需功率按3
/5m W 池容计算。

厌氧池有效容积3
507.56V m ⨯⨯厌==2250
混合全池污水所需功率为52250W ⨯=11250
⑿、污泥回流设备 污泥回流比%100=R
污泥回流量
33
11000000000/4166.7/R Q RQ m d m h ==⨯==10 设回流污泥泵房1座,内设6台潜污泵(4用2备)
单泵流量311
4166.71041.67/44R R Q Q m h
⨯单===
水泵扬程根据竖向流程确定。

⒀、混合液回流设备 ① 混合液回流泵 混合液回流比

=内200R
混合液回流量
33210000000000/8333.4/R Q R Q m d m h
==⨯=内=2
设混合液回流泵房4座,每座泵房内设6台潜污泵(4用2备)
单泵流量311
8333.41041.67/248R R Q Q m h
⨯⨯单===
② 混合液回流管。

混合液回流管设计
362/22Q Q
Q R m s =⨯内
==1.158
泵房进水管设计流速采用 1.2/v m s =
管道过水断面积
26 1.1580.9651.2Q A m v =
==
管径
d m
=
=
1.11
取泵房进水管管径DN1200mm
校核管道流速
62
2
1.158
1.03/1.24
4
Q v m s
d π
π
=
=
⨯=
③ 泵房压力出水总管设计流量
376 1.158/Q Q m s == 设计流速采用 1.5/v m s =
27 1.158
0.7721.5
0.991000Q A m v d m
DN mm
=
=
管道过水断面积===管径取泵房压力出水管管径
第二节 二沉池
设计参数
为了使沉淀池内水流更稳、进出水配水更均匀、存排泥更方便,常采用圆形辐流式二沉池。

二沉池为中心进水,周边出水,幅流式沉淀池,共4座。

二沉池面积按表面负荷法计算,水力停留时间t=2.5h ,表面负荷为 1.5m 3(m 2• ①.池体有效水深m qt H 75.35.25.11==⨯=
②.混合液浓度 L mg X /3000
=,回流污泥浓度为L mg Xr /6000= 为保证污泥回流浓度,二沉池的存泥时间不宜小于2h ,h Tw 0.4=
二沉池污泥区所需存泥容积V w
3
(1)4(11)4166.73000
11116.830006000w w r T R QX V m X X +⨯+⨯⨯=
==++
采用机械刮吸泥机连续排泥,设泥斗的高度H 2为0.5m 。

③.二沉池缓冲区高度H 3=0.5m ,超高为H 4=0.3m ,沉淀池坡度落差H 5=0.63m 二沉池边总高度93.463.03.05.05.00.34321=++++=+++=h h h h H m ④.校核径深比
二沉池直径与水深比为93
.938.29==H D ,符合要求
1) 进水系统计算
①.进水管计算 单池设计污水流量3/2 1.158/40.2895/Q Q m s
==单=
进水管设计流量
s
m R Q Q /579.0)11(2895.0)1(3=+⨯=+单进=
选取管径DN1000mm , 流速
s m D Q v /73.01579
.0442
2
==

⨯⨯=
ππ
坡降为 1000i=1.83
②.进水竖井
进水竖井采用D 2=1.5m ,流速为0.1~0.2ms
出水口尺寸0.45×1.5m ²,共6个,沿井壁均匀分布。

出水口流速s m v /257.065.145.0/04.1=⨯⨯= ③.稳流筒计算
取筒中流速s m v s /03.0=
稳流筒过流面积2
3.1903.0/579.0/m v Q A s ===进
稳流筒直径
m A
D D 18.514.33
.1945.1422
23=⨯+
=+

2) 出水部分设计 a .单池设计流量
3/4/40.2895/Q Q m s
=单==1.158
b .环形集水槽内流量
s
m Q q /1448.02/2895.02/3==单集=
c .环形集水槽设计
采用周边集水槽,单侧集水,每池只有一个总出水口,安全系数k 取1.2
集水槽宽度
m
q k b 45.0)(9.04.0=集∙⨯= 取m b 50.0=
集水槽起点水深为m b h 375.075.0==起 集水槽终点水深为m b h 625.025.1==终
槽深取0.7m ,采用双侧集水环形集水槽计算,取槽宽b=0.8m ,槽中流速s m v /6.0=
槽内终点水深m vb q h 30.08.06.0/1448.0/4=⨯== 槽内起点水深
32
4
433/2h h hk h +=
m
gb aq h k 103.0)0.181.9/(1033.00.1/322322=⨯⨯⨯==
m
h h h h k 364.022.0/103.0222.0/2332343
2
43=⨯+=+=
校核:当水流增加一倍时,q=0.2896 m ³s ,v ´=0.8ms
36.00.18.0/2896.0/4=⨯==vb q h
0.12k h m
==
m
h h h h k 311.030.0/12.0230.0/2332343
2
43=⨯+=+=
设计取环形槽内水深为0.6m ,集水槽总高为0.6+0.3(超高)=0.9m ,采用90°三角堰。

d .出水溢流堰的设计
采用出水三角堰(90°),堰上水头(三角口底部至上游水面的高度)H 1=0.05m(H 2O). 每个三角堰的流量s m H q /0008213.005.0343.0343.1347.247
.211=⨯==
三角堰个数
)
(1760008213.0/1448.0/11个单===q Q n
三角堰中心距(单侧出水)
m n b D n L L 52.0176/)4.028.29(14.3/)2(/111==⨯-⨯=-=π 3) 排泥部分设计 ①. 单池污泥量
总污泥量为回流污泥量加剩余污泥量
回流污泥量3
4166.71/R
Q QR m h ==⨯=4166.7 剩余污泥量
332041.8/85.1/S Q m d m h == 34166.785.14251.8/R S Q Q Q m h +=+=总=
3/41062.95/Q Q m h
=总单=
②. 集泥槽沿整个池径为两边集泥
330.40.412/21062.95/2531.5/0.148/0.90.90.1480.40.750.750.40.31.25 1.250.40.5q Q m h m s
b q m h b m h b m
======⨯===⨯==⨯=单其设计泥量为集泥槽宽起点泥深=终点泥深
第三节 消毒接触池
V
t 、接触池容积寸,设计接触池各部分尺接触时间1min 30=
3max 51670.52583.5V Q t m =⨯==
31242583.5/4646n V m ===、采用矩形隔板式接触池4座,每座池容积
m b m h 8.10.23==,单格宽、接触池水深
m L m L 6.1298.172'4.328.118=⨯=⨯=,水流长度=则池长 )(44.326
.129格每座接触池的分格数=
=
4、加氯间 ⑴、加氯量
按每立方米投加5g 计,则
3
510000010500W kg -=⨯⨯= ⑵、加氯设备 选用6台REGAL-2100型负压加氯机(4用2备),单台加氯量为
10kg ,宽度 4.8F B m
l ==
5 4.81.2 3.7L B m m
m m ⨯⨯集泥池平面尺寸=集泥池底部保护水深为,实际水深为
2、 泵位及安装
排污泵直接置于集水池内,排污泵检修采用移动吊架。

6、 污泥浓缩池
初沉池污泥含水率大约95% 设计参数
320/6/971830/()W Q m d C g L T h
M kg m d =∙设计流量=426污泥浓度浓缩后含水率%浓缩时间=浓缩池固体通量=浓缩池数量2座
浓缩池池型:圆形辐流式
1、单浓缩池尺寸
2123/242623.3182130
1 2.312424692.70.30.3W W A Q C M m D m
TQ h m A h m h m ==⨯=
==⨯⨯==⑴、面积==⑵、直径⑶、总高度工作高度取超高,缓冲层高度,则总高度
m h h h H 91.2=3.0+3.0+31.2=++=321
2、浓缩后污泥体积
3、
312
(1)8521W Q P V m P -=
=-
采用周边驱动单臂旋转式刮泥机。

7、 贮泥池 1、污泥量
333/97%
300/95%
852(197%)300(195%)
507/192%m d m d Q m d
⨯-+⨯-=-剩余污泥量852,含水率初沉污泥量,含水率污泥总量= 2、贮泥池容积
设计贮泥池周期1d ,则贮泥池容积
35071V Qt m ==⨯=507
3、贮泥池尺寸
24/126.766.3H m S V H m D m
===取池深=,则贮泥池面积设计圆形贮泥池2座,直径
4、搅拌设备
为防止污泥在贮泥池终沉淀,贮泥池内设置搅拌设备。

设置液下搅拌机2台,功率10kw 。

8、 脱水间 1、压滤机
33/18507/(218)7.04/15m d
h Q m h DY =⨯=过滤流量507设置4台压滤机,每台每天工作,则每台压滤机处理量选择型带式压滤脱水机
2、加药量计算
3/m d PAM
设计流量507絮凝剂
投加量以干固体的0.4%计
=.
⨯⨯+⨯⨯=
W t
0.4%(8523%3005%)60%0.098
㈡污水厂平面布置(见布置图)
1.布置紧凑,流线清楚。

2.生活活动区,污水区、污泥区,界线分明从大门进去为综合楼宿舍,食堂等,形成入口的生活区,该区位于主导风向的上风向,距离格栅、污泥区很远,加强绿化,环境较好。

3.污泥区位于下风向且在厂区的最下角,消化池距离构建筑物较远,不影响其它设施。

4.生产辅助区距需检修用电等较多的构筑较近,方便了工作人员。

5.厂区内道路设计考虑工作人员可以顺利到达任何处。

6.设有后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栅渣,沉砂、泥饼等由后门运走,而不走前门,避免了影响大门处生活区的环境清洁。

7.采用A20法,对溶解氧的控制要求高,所以处理构筑物用暗管连接。

8.绿化率较高。

第六节高程布置
高程布置结果
为了降低运行费用和便于维护管理,污水在处理构筑物之间的流动以按重力流考虑为宜。

高程布置时,使接触池的水面与地面相平,然后根据水头损失通过水力计算推前构筑物各控制标高。

计算结果如下: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指导教师评阅书
评阅教师评阅书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特别注明引用的内容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并表示感谢。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本人签名):年月日
学位论文出版授权书
本人及导师完全同意《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以下简称“章程”),愿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表和以电子、网络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数据库》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意按“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论文密级:
□公开□保密(___年__月至__年__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作者签名:_______ 导师签名:_______
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独创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
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滨州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

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设计(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设计(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
致谢
时间飞逝,大学的学习生活很快就要过去,在这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收获了很多,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和一直关心帮助我的人分不开的。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开设这个课题,为本人日后从事计算机方面的工作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本次毕业设计大概持续了半年,现在终于到结尾了。

本次毕业设计是对我大学四年学习下来最好的检验。

经过这次毕业设计,我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等方方面面都有很大的进步。

这期间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在此我表示由衷的感谢。

没有他们的帮助,我将无法顺利完成这次设计。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知道郭谦功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在我的论文书写及设计过程中给了我大量的帮助和指导,为我理清了设计思路和操作方法,并对我所做的课题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方案。

郭谦功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作风和诲人不倦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他身上,我学到了许多能受益终生的东西。

再次对周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其次,我要感谢大学四年中所有的任课老师和辅导员在学习期间对我的严格要求,感谢他们对我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帮助,使我了解了许多专业知识和为人的道理,能够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有继续奋斗的力量。

另外,我还要感谢大学四年和我一起走过的同学朋友对我的关心与支持,与他们一起学习、生活,让我在大学期间生活的很充实,给我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关系和理解,如果没有他们在我的学习生涯中的无私奉献和默默支持,我将无法顺利完成今天的学业。

四年的大学生活就快走入尾声,我们的校园生活就要划上句号,心中是无尽的难舍与眷恋。

从这里走出,对我的人生来说,将是踏上一个新的征程,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回首四年,取得了些许成绩,生活中有快乐也有艰辛。

感谢老师四年来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对我成长的关心和爱护。

学友情深,情同兄妹。

四年的风风雨雨,我们一同走过,充满着关爱,给我留下了值得珍藏的最美好的记忆。

在我的十几年求学历程里,离不开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是他们辛勤的劳作,无私的付出,为我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我才能顺利完成完成学业,感激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抚养与培育。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老师、和研究生助教***老师。

是他们在我毕业的最后关头给了我们巨大的帮助与鼓励,给了我很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此表示衷心的感激。

老师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深厚的理论水平都使我收益匪浅。

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给与我很大的帮助,使我得到不少的提高这对于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种巨大的帮助,感谢他耐心的辅导。

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老师们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帮助解决了不少的难点,使得论文能够及时完成,这里一并表示真诚的感谢。

致谢
这次论文的完成,不止是我自己的努力,同时也有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以及那些无私奉献的前辈,正所谓你知道的越多的时候你才发现你知道的越少,通过这次论文,我想我成长了很多,不只是磨练了我的知识厚度,也使我更加确定了我今后的目标:为今后的计算机事业奋斗。

在此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老师,感谢您的指导,才让我有了今天这篇论文,您不仅是我的论文导师,也是我人生的导师,谢谢您!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四年的相处,虽然我未必记得住每分每秒,但是我记得每一个有你们的精彩瞬间,我相信通过大学的历练,我们都已经长大,变成一个有担当,有能力的新时代青年,感谢你们的陪伴,感谢有你们,这篇论文也有你们的功劳,我想毕业不是我们的相处的结束,它是我们更好相处的开头,祝福你们!我也要感谢父母,这是他们给我的,所有的一切;感谢母校,尽管您不以我为荣,但我一直会以我是一名农大人为荣。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学习了很多新知识,也对很多以前的东西有了更深的记忆与理解。

漫漫求学路,过程很快乐。

我要感谢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的老师,我从他们那里学到了许多珍贵的知识和做人处事的道理,以及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令我受益良多。

同时还要感谢学院给了我一个可以认真学习,天天向上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即将结束*大学习生活,我感谢****大学提供了一次在农大接受教育的机会,感谢院校老师的无私教导。

感谢各位老师审阅我的论文。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