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6.3黄土高原教案1(新版)商务星球版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教案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0d3d09f18583d049645956.png)
【课题】八下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找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2.利用图文材料,了解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特征,知道黄土高原的成因。
3.利用地图和水土流失小实验,说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4.在地图上找出黄土高原的主要煤矿,并了解黄土高原能源基地的开发和建设。
【教学模式】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读图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问题引导法【教具准备】地图册、多媒体课件、地理助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材料一:远古时期中国境内分布许多氏族部落。
距今四、五千年时西北部的黄帝联合炎帝打败蚩尤,进入中原。
黄帝及其后代尧、舜、禹统一了百越等许多氏族部落,在黄河中游两岸繁衍。
材料二:黄帝陵位于延安境内黄陵县城北的桥山之巅,距县城1 公里左右。
数千年来,每逢清明时节,海内外炎黄子孙纷纷从各地来到这里祭陵,以寄托念祖之情。
以上两段材料都是讲述了哪个地区?(学生:黄土高原)那就让我们走进现在的黄土高原,看一看曾经的天堂。
(展示现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有窑洞的村落,学生对于强烈的差异产生错愕感)提供材料,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黄土高原,看到一个和自己经验不同的景象,激发兴趣。
展示学习目标一、位置范围1、看课本18页彩图,完成《助学》第10页第1题的两问。
并在课本上将界线和主要省份圈划下来。
2、能够认出四种黄土地貌景观,并能概括说出景观特点。
通过彩图和特点总结构建出平面图的形状,加深认识和理解。
一、学生读图回答问题,鼓励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1、(1)位置:由大小两图看以黄土高原大致在中国中部,黄河中上游地区。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1.doc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1.doc](https://img.taocdn.com/s3/m/fa7df0c7227916888586d786.png)
《第三节黄土高原》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现状。
2. 初步学会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3. 了解黄土高原环境破坏的严重后果——脆弱的生态环境。
4. 治理黄土高原的措施。
5•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合作的意识,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对黄土高原进行生态建设的方法探讨过程中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生态建设。
教学难点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黄土高原的能源资源。
3、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课前搜集有关黄土高原方面的资料,也可制作成课件。
班级内已有投影仪、投影幕布、电脑。
教师查找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前提出问题:录像反映的是哪一地形区的自然景观?看后,你有哪些感受?教师总结: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的真实写照,更是它与众不同的所在,今天就让我们师生共同学习这一特殊的地形区一一黄土高原。
板书: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一一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你们对黄土高原有哪些了解呢?下面就让我们进行信息交流” O(投影)信息交流:黄土高原知多少总结:学生讲解、介绍的内容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教师在最后的总结归纳强调以下内容:(投影)地图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
黄土的厚度超过100米。
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是陕西省、山西省及甘肃省的一部分。
黄十.高原的形成:兴趣。
同时,对学生的精彩回答要给予艺术性的中肯评价。
每个地理小组将课前查找到的有关黄土高原的资料制作成课件,图文并茂地介绍。
(每个小组成员将搜集到的资料汇总后制作成课件或者以演讲方式介绍)这一教学环节设计的基础为小组学习法(每个小组的汇报资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八年级地理下册 6.3 黄土高原复习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6.3 黄土高原复习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https://img.taocdn.com/s3/m/b377591e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e6.png)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生疏黄土高原的过渡性。
2、通过阅读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图,了解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特征,知道塬、墚、峁、川的形成缘由及其特征。
3、能利用图文资料,解释黄土高原形成的主要缘由。
4、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峻的缘由,并争辩由此导致的严峻后果及治理措施。
二、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缘由;三、教学难点1、造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难频繁的自然和人为缘由。
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措施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试验验证法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老师:配乐朗诵黄土高原的介绍,同时配以图片呈现。
提出问题:老师刚刚描述了我国哪个地形区?由此导入本课——黄土高原。
(设计意图:图片和文字介绍呈现了黄土高原自古至今的生态环境变化以及风土人情,并配上本地区所特有民歌——信天游。
一方面是为了创设情境,激发同学的爱好;另一方面是初步感知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为本节课学习其成因、水土流失严峻打下基础)【讲授新课】一、全球最大的黄土区同学们朗读屏幕呈现的学习目标。
1、生疏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出示图片)黄土高原位置和范围图(1)请同学到讲台前,边指图边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总结归纳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区,位于太行山脉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2)老师在屏幕上出示黄土高原包含的省级行政区域轮廓,同学说出名称及简称。
师生总结归纳:黄土高原包括:青海、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山西、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南省等7省。
(3)(出示图片)干湿地区分布图、农耕区和牧区分布图。
同学认真观看屏幕上呈现的图片,通过问题的引导总结出黄土高原地处潮湿半潮湿区向干旱半干旱区过渡、农耕区向牧区过渡的地带。
八年级地理下册6.3黄土高原教案1(新版)商务星球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6.3黄土高原教案1(新版)商务星球版](https://img.taocdn.com/s3/m/90b6fa2e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43.png)
八年级地理下册6.3黄土高原教案1(新版)商务星球版黄土高原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理解其自然环境的过渡性。
2、读图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特征,通过图文资料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3、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知道这里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4、了解黄土高原的名胜古迹和黄土风情,并能举例说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黄土高原的学习,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教学思路:黄土高原是教材中涉及到的第一个跨省区域,同时也是教材重点分析的一个地形区:本文首先通过地图、文字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及其地理环境的过渡性;然后通过图片感受地表景观特征及成因,并通过活动视频动画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是如何形成的;最后介绍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欣赏黄土高原的名胜古迹和“黄土风情”。
教学重点设计: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点。
教学难点设计: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证据。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设计: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把直观演示,分组讨论学习,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充分发挥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也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黄土高原特色图片及歌曲<<黄土高坡>>(2分钟)播放时提出要求:认真看仔细听。
同学们,这反映的是我国哪一地形区的自然景观?(生:黄土高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土高原——这一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展示课题:第一课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创设情境】有关黄土高原你知道些什么?除此之外你还想了解黄土高原的哪些内容?(生:畅所欲言)【设计意图】请一部分学生谈一谈他们的所知,可以达到知识的共享。
谈想了解的内容,激发求知的欲望师:同学们想了解的太多了,现就跟随课文去学习,先看学习目标。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黄土高原》说课稿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黄土高原》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fdeb54f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79.png)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黄土高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黄土高原》是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当地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和问题有一定的探究能力。
但他们对黄土高原的认识相对较浅,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和治理措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直观展示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生态环境等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3.课堂讲解:运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治理措施,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保护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6.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3《黄土高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6.3《黄土高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c2fd058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d9.png)
6.3《黄土高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历史文化以及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认识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在地理实践力方面,通过组织学生实地考察黄土高原或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亲身体验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在人地协调观方面,引导学生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区域认知方面,通过对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内容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对黄土高原区域的整体认识。
在综合思维方面,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措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综合认知水平。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学习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前几章的内容后,学生对中国的地理环境有了基本的了解,掌握了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地理素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现象。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地理学科充满好奇,特别是对于黄土高原这样的特殊地理区域,他们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图片、阅读资料等方式获取信息。
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倾向于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合作来学习,喜欢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时,学生可能会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感到困惑,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8b810da2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ef.png)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黄土高原,这是地理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黄土高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它的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提高对黄土高原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中国的地理区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黄土高原的特殊地貌特征、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并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黄土高原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的特点,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黄土高原的特殊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的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直观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黄土高原的特点。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黄土高原的相关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素材。
3.学习任务单:制定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地理下册6.3黄土高原(第1课时)教学课件(新版)商务星球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6.3黄土高原(第1课时)教学课件(新版)商务星球版](https://img.taocdn.com/s3/m/fdf96df56294dd88d0d26b4c.png)
黄土高原的黄土覆盖 厚度一般在100米左右, 最厚可在300米以上。黄 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都
居世界之冠。
新知1
全球最大的黄土区
风成说
新知1
全球最大的黄土区
黄土“风成说”证据 第一条证据“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 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 第二条证据“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
D
)
D.①④
位置范围 全球最大的黄土区 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及成因 水土流失严重
黄 土 高 原 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生机焕发的黄土地
学习目标 1
学习目标 2
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区域地理位置及范围。
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能够在地图上识别黄土高原区域的
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分析黄土高原内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及危害,知道造成
学习目标 3
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了解黄土高原主要的矿产资源及其分布,对本区经济发
学习目标 4
展的促进作用。 了解黄土高原地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区域环境保护与资 源开发的成功经验。
学习目标 5
信天游
新位 置
新知1
全球最大的黄土区
读图6-3-1
1.找出太行山脉、 秦岭、乌鞘岭、长城,
说说黄土高原的大致
范围。 2.找出黄土高原所
跨的省级行政区。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三节 黄土高原(第1课时)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课 程 标 准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5.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6.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 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黄土高原》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a227dbb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54.png)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黄土高原》是八年级下册地理课程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基本情况,理解其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地理基础知识,对于生态环境问题也有一定的认识。
但黄土高原地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可能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和问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问题。
2.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方法。
3.培养学生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黄土高原地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的具体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其特点和问题。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
3.实践操作法:通过实地考察或者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黄土高原的图片、视频、案例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实地考察或者模拟实验的材料和工具。
3.准备黄土高原的相关地图和图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问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貌、气候、土壤等方面。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等。
3.操练(1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方法。
可以选取一些具体的治理案例,让学生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和启示。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方法。
同时,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八年级地理下册 6.3 黄土高原(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商务星球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6.3 黄土高原(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商务星球版](https://img.taocdn.com/s3/m/0d85b85d6c175f0e7cd13751.png)
视频导入《安塞腰鼓》,屏幕上播放安塞腰鼓视频画面。
PPT展示目标导学
出示小组活动任务:读图6-3-1,完1、2小题鼓励学生讲解答案
教师对图上知识进行梳理,老师提问,学生上讲台指图
让学生自学P19内容,找出黄土高原的地势地貌特征,
教师出示PPT地貌图片让学生识图区别各种地貌。
教师进一步讲解各种地貌形成原因,解释川的形成。
师总结:由此可看出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北方,且属于季风区。引导学生进入本节教学。
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分析问题的自学能力,实现授之以渔。
竞争激励机制可以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去学习,激发学生们的自生学习潜能,使学生进一步认黄土高原,为后面教学做好铺垫。
限时3分钟完成课堂检测,组长监督检查。
限时3分记忆本节主要知识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老师提问:大家知道这是表演的什么吗?
学生心情澎湃,齐声回答:安塞腰鼓。
师:看见这种激情壮阔的场面,相信同学们应该想到了今天我们学习的地区?
生:黄土高原。
师:黄土高原是属于四大地理区域哪个地区?
生:北方地区。
教师总结
PPT展示黄土高原恶性循环示意图,进行知识拓展展
PPT展示本节课堂检测题。
总结本节主要知识点,提醒学生要加强课堂记忆
学生心情激昂澎湃,齐声回答
学生速读学习目标
学生小组讨论,意见统一后自行讲解
学生积极踊跃。
学生回答积极,争先恐后竞争上台指图
学生渴望讲解机会,小组讨论激烈。
学生大声说出地貌
名称
引导学生进行解释
借助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问题直观的展示给同学们,学生易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讲解进一步拓展知识,让学生深入了解黄土高原。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黄土高原》说课稿1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黄土高原》说课稿1](https://img.taocdn.com/s3/m/e684bd34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4f.png)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黄土高原》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黄土高原》这一节是地理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教材从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资源利用、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培养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地理概况,对中国的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黄土高原这一地区的特殊性和独特性,可能还缺乏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黄土高原的问题,提高学生对黄土高原的认识水平。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资源利用、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对黄土高原的认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资源利用、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黄土高原的特殊性和独特性,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黄土高原的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黄土高原的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黄土高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展示: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展示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资源利用、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3.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黄土高原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45597dd0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36.png)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黄土高原》是八年级下册地理学科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经济发展和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本章内容较为丰富,旨在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和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黄土高原的地貌成因、生态环境问题等方面,学生可能较难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和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经济发展和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经济发展和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黄土高原地貌的形成原因、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黄土高原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区,分析其地貌特征、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案例等教学素材。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准备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引发学生的兴趣。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黄土高原》word教案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黄土高原》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654cda915f804d2a16c19c.png)
( ( ( (【课题】八下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三节黄土高原(1 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找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域。
2.利用图文材料,了解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特征,知道黄土高原的成因。
3.利用水土流失小实验,说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其危害。
4.在地图上找出黄土高原的主要煤矿,并了解黄土高原能源基地的开发和建设。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情境导入]:用多媒体投影 展示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 沟万壑的自然景观图片导入新课。
在播放图片的同时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图片反映的是哪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直观形象的图片引入,准 确的把黄土 高原的特点带给学生,极导入新课一个地形区的自然景观,看后,你有哪些感受?在学生回答后,教师顺势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第三节 黄土高原古塬新绿 安塞腰鼓学生观看投影中的图片。
学生能准确地回答出这是黄土高原存在极其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衔接与过渡黄土高原的名字我们是非常熟悉的,大家知道他在什么地方吗?我们首先 来看看黄土高原在哪儿?[投影展图]:教师依次投影展 示三张图(1)黄土高原在全国的位置。
2)黄土高原范围读图求知和地形。
3)黄土高原省级行政图,让学生从三个图中分别 得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读图指导]: 1)在黄土高原在全国的位置图上得出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 ____ 部位。
p18图6-3-1黄土 高原在全国位置 先得出黄 土高原在全国的位置及 距海远近,再 由地形图及 省区图得出 黄土高原具(2)在黄土高原范围和地形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中部, 体 的 位 置 和图中先用笔描出黄土高原的 范围线,然后找出太行山,秦 岭、乌鞘岭、长城,说出黄土高原的大致范围。
3)在黄土 不靠近海洋。
p18图6-3-1黄土 范围。
2020-2021学年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6.3 黄土高原第一课时 教案
![2020-2021学年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6.3 黄土高原第一课时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f0426bc77da26924c5b00e.png)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黄土高原一. 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全球最大的黄土区——黄土高原。
2. 使学生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3. 通过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使学生认识到和谐的人地关系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三. 教学方法:1. 讲练结合法2. 启发式教学法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景观图片: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黄土川,以及歌曲《黄土高坡》引入黄土高原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一. 全球最大的黄土区:1. 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放课件黄土高原范围和地形《1》黄土高原的位置:黄河中上游地区。
《2》黄土高原的范围: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3》特点: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4》黄土地貌景观: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黄土川。
《5》让学生阅读19页阅读教材,关于黄土高原黄土的来源,使学生掌握风吹来的高原—黄土高原,风成说得到了多数学者的认同。
《6》黄土高原的过渡性:湿润半湿润区向干旱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农耕区向牧区的过渡地带。
二. 水土流失严重1. 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 原因:长期的水土流失。
3. 水土流失的原因:A: 自然原因:土质疏松,降水集中。
B : 人为原因:乱砍乱伐,过度放牧,陡坡耕种。
4. 处理教材20页活动题:通过师生活动得出结论:水土流失的强度与《1》植被疏密《2》降水强度《3》坡度大小等因素有关。
5.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1》带走了大量肥沃的表层土,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农作物产量降低。
《2》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黄河含沙量增加,并在下游淤积,抬升河床,形成地上河,威胁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黄土高原黄土的来源,黄土高原的过渡性,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及造成这种地表形态的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以及水土流失给黄土高原带来的危害,下去之后希望同学们对这些内容加以复习巩固,并认真预习下一节我们要讲的内容---黄土高原的第二课时。
八年级地理下册 6.3 黄土高原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新版)商务星球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 6.3 黄土高原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新版)商务星球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45b4ef14791711cd791755.png)
二、小组合作学习——黄土风情
教师:小明在游玩的过程中拍摄了许多有趣的照片,淘气的小明想考考大家,你认识以下这些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吗?并给大家做一下解释。
三、小组活动——我来当老师
教师:小明在黄土高原住了几天回来后一直对黄土高原的窑洞念念不忘,非要他的爸爸给他建一个窑洞,你觉得小明的要求合理吗?如果你是小明的爸爸你会怎么说服小明呢?
播放《黄土高原风土人情》的图片导入新课
了解黄
一、自主学习——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特点
自主学习找出问题答案;
土高原概况
领略黄土高原景观
探究黄土高原形成学说
黄土地貌解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探究
小明同学回校以后,想为同学们做一个关于黄土高原的讲座,请各位同学利用所学知识并结合课本18页,从位置与X围、地形、气候、河流和土壤等五个方面为小明拟定一份讲演稿。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教学方法
分析归纳法 讨论探究法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将学生分成每组6人(若干个小组)
学生准备
搜集黄土高原的有关资料
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课前环保宣言
教师:现在旅游业越来越发达家住某某的小明利用假期的时间到黄土高原游玩了一番,以下是他在游玩过程中的一些所见所闻。多媒体展示小明在旅行过程中拍摄的部分照片;
让我们一块走进档案馆来听听专家的看法,请大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人为原因探究:
阅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新闻报道资料找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人为原因;
七、满目疮痍的黄土高原——观看黄土高原保护宣传片
八、课堂巩固提升
巩固练习;
小组展示:
请各组上台指图(黄土高原地形图、黄土高原政区图、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讲解为小明准备的演讲稿内容;
八年级地理下册 6.3黄土高原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6.3黄土高原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https://img.taocdn.com/s3/m/67bb3824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6.png)
黄土高原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精确定位黄土高原在祖国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培育同学的读图、分析图的力量;生疏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通过资料学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难频繁的自然和人为缘由,了解黄土高原丰富到能源矿产。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峻的缘由,并争辩由此导致的严峻的后果,进一步培育训练同学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同学生疏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简单关系,从而培育同学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进展观。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峻的缘由。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3. 黄土高原生态建设取得到成果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缘由。
教学策略
接受“课堂实践活动”的教学形式,在活动中教会同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培育同学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具预备
Power point课件、相应教学视频。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黄土高原》 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黄土高原》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078651e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3d.png)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黄土高原》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治理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我国这一特殊的地理区域有更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一定的探究能力。
但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治理措施等方面可能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治理措施。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
3.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地貌特征。
2.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黄土高原的相关知识。
2.运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生态环境问题。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了解生态环境治理的措施及其效果。
4.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等方面的图片、视频等。
2.案例资料: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的成功案例。
3.地图:黄土高原的区域地图。
4.教学用具: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地理区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等基本知识。
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让学生对其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等,让学生了解这些问题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然后介绍治理措施,如植树造林、修建梯田等,并分析这些措施的效果。
2020-2021学年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6.3 黄土高原 教案
![2020-2021学年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6.3 黄土高原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e912ba25c52cc58ad6be6d.png)
黄土高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2、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
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
【学习难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的成因。
【教学方法】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谈谈你印象中的黄土高原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回答(略)展示黄土高原若干图片(教师解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黄土高原。
讲授新课我们学习地理区域时首先要了解什么?(学生回答)首先了解它的位置和范围。
[板书]一、位置与范围展示黄土高原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师:请同学们读图6-3-1完成题1、找出太行山脉、秦岭、乌鞘岭、长城,说说黄土高原的大致范围。
请学生到达屏幕前指出他们的位置,然后找学生描述黄土高原的大致范围。
(学生回答)太行山脉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师:那它具体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域有哪些呢?请同学们完成题2、找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域。
(师:注意其行政中心是否在本区域内)山西、陕西的大部分,以及甘肃、宁夏、内蒙古、河南的一部分。
学习地理区域我们还要了解什么?(学生回答)(板书)二、自然环境那自然环境包括哪些方面呢?(学生回答)1、气候PPT展示中国气候分布图,让学生读出黄土高原的气候类型。
生: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以什么气候为主?生:温带季风气候师:黄土高原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所以称黄土高原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PPT展示我国干湿区分布图,并在图上显示黄土高原轮廓,问黄土高原所在的干湿区是?生: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师:黄土高原地处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的地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土高原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理解其自然环境的过渡性。
2、读图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特征,通过图文资料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3、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知道这里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4、了解黄土高原的名胜古迹和黄土风情,并能举例说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黄土高原的学习,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教学思路:
黄土高原是教材中涉及到的第一个跨省区域,同时也是教材重点分析的一个地形区:
本文首先通过地图、文字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及其地理环境的过渡性;然后通过图片感受地表景观特征及成因,并通过活动视频动画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是如何形成的;最后介绍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欣赏黄土高原的名胜古迹和“黄土风情”。
教学重点设计: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点。
教学难点设计: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证据。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设计: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把直观演示,分组讨论学习,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充分发挥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也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黄土高原特色图片及歌曲<<黄土高坡>>(2分钟)
播放时提出要求:认真看仔细听。
同学们,这反映的是我国哪一地形区的自然景观?(生:黄土高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土高原——这一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展示课题:第一课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创设情境】
有关黄土高原你知道些什么?除此之外你还想了解黄土高原的哪些内容?(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
请一部分学生谈一谈他们的所知,可以达到知识的共享。
谈想了解的内容,激发求知的欲望
师:同学们想了解的太多了,现就跟随课文去学习,先看学习目标。
【出示目标】:学生读,做到心中有数。
【学习新课】
我们学习地理最离不开的是什么?(生:地图)对我们就看图识高原。
【设计意图】
通过问答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最基本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投影图片】:《黄土高原地形》
1.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脉、乌鞘岭、秦岭、长城,并让学生在课本上把它们勾画出来。
2归纳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
3.说一说黄土高原所跨的行政区(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山西省、等的大部分),并利用课件的动画加深认识。
【问题牵引】: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继续看图来了解它有何特殊性?
【投影展示】
(1)《中国三级阶梯分布图》从地形看:从向过渡;
(2)《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从气候的干湿区类型看:从向过渡。
(3)《中国畜牧业分布图》从农业生产类型看:从向过渡。
【学生归纳】:从地形、气候、植被以及农业生产方面表现出特殊的过渡性。
【设计意图】
通过不同图片的展示,指导学生读图,完成填空,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投影展示】:《黄土高原景观图》
让学生对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成因。
【投影展示】
学生观看关于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黄土林、黄土柱的景观图片,
【得出结论】
黄土塬: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强烈地切割;
黄土墚:顶部狭窄,两侧被沟谷分隔成的长条状高地;
黄土峁:黄土墚进一步被冲刷、分割,形成彼此孤立的黄土丘
【引发思考】
塬、墚、峁几种黄土地貌之间在成因上有什么联系?面对这些又有何感受?
【学生回答】
请几位同学说一说他们的答案,适时进行环境教育。
【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增强学生对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总结概括的能力。
让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投影展示】
通过图片感受黄土的世界,了解是怎样形成的?
三、【投影展示】:黄土高原形成的几种学说
【活动方略】:读课文的资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投影展示】:科学家发现的四种现象
【创设情境】:让学生讨论后,选几位代表谈一谈自己观点。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引发学生思考,为“风成说”找到依据。
【投影展示】:《黄土高原“风成说”》中风的威力
【视频展示】: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
【动画展示】:黄土下落的过程
【设计意图】:利用声音、视频、动画把同学们的观点进行验证和解释。
四、【课件展示】:文明的摇篮
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就出现了农耕文明,成为我国农耕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
【课件展示】《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
【视频展示】:《五色土》中央的黄土和农业的关系。
【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知道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课件展示】
黄土高原地区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独特的地理环境,则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课件展示】
《黄土高原地区名胜古迹的分布》、《黄帝陵的轩辕庙》、《佛宫寺释迦塔》、《黄河壶口瀑布》、《龙门石窟外景》、《云冈石窟外景》、《平遥古城》、《秦始皇陵兵马俑》
【设计意图】
通过听着具有黄土风情的信天游,欣赏着名胜古迹图片,让学生知道黄土高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众多的名胜古迹,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盘点收获】
1. 位置和范围:
2.沟壑纵横的地表景观:
3. 文明的摇篮:
六、【随堂练习,加深印象】
课件出示:练习题
备注:通过课堂教学后进行反思,改进不足,不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