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伦敦和纽约在城市发展上的异同分析
国际大都市建设方案的对比与借鉴分析
国际大都市建设方案的对比与借鉴分析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候选者。
这些城市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通过建设方案来提升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国际大都市建设方案的对比与借鉴分析,探讨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以期为其他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首先,我们来看伦敦和纽约这两个国际大都市的建设方案。
伦敦作为英国的首都,一直以来都是全球金融和文化中心之一。
伦敦的建设方案注重保护历史遗产和文化传统,同时也注重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伦敦金融城的建设方案将传统的建筑与现代化的设施相结合,打造了一个独特而又现代化的金融中心。
此外,伦敦还注重改善城市的交通和环境问题,通过建设地铁和绿化带等方式,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比之下,纽约的建设方案更加注重城市的商业和创新发展。
纽约作为全球商业和金融中心,一直以来都是吸引人才和投资的热门城市。
纽约的建设方案主要集中在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商业环境。
例如,纽约的高楼大厦和商业中心的建设,使得纽约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商机的城市。
此外,纽约还注重发展创新产业,通过建设科技园区和孵化器等方式,吸引了大量的创业者和投资者。
除了伦敦和纽约,东京也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国际大都市。
东京作为日本的首都,一直以来都是亚洲的金融和商业中心。
东京的建设方案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
例如,东京通过建设地下商业街和公共交通系统,改善了市民的出行和购物环境。
此外,东京还注重发展社区和文化活动,通过建设公园和艺术中心等方式,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在对比这些国际大都市的建设方案时,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首先,它们都注重保护城市的历史遗产和文化传统。
这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独特性,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其次,它们都注重发展可持续的城市环境。
这不仅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最后,它们都注重发展创新产业和吸引人才。
三大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
三大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业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三大国际金融中心——纽约、伦敦和香港,也成为了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中心。
这三座城市的金融市场有着不同的特点,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优劣势。
首先,我们来看看伦敦。
伦敦金融市场开发历史悠久,具有大量的金融机构和人才,是欧洲大陆和亚洲金融市场的重要桥梁。
伦敦金融市场的立足点是其强大的市场化体系。
英国具有较高的市场透明度,相比于其他国家,英国迟迟没有引入资本管制,对外资进入的严格监管使得伦敦市场尤为活跃。
伦敦也是全球最大的外汇市场,贸易量超过了纽约和东京。
然后我们来看看纽约。
纽约金融市场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成熟的体系。
纽约金融市场不仅是美国的金融中心,也是全球最大的股票交易所。
1929年的华尔街股市崩盘过后,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行业法规和市场管理规则,保证了纽约证券交易所在多年间的相对稳定。
再来看看香港。
作为中国的特区,香港在不断扩大金融领域方面做得最好。
香港具有独特的东西方文化融合,同时达成了市场法规和机构环境等多个方面的统一,使得香港金融市场在东南亚地区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香港金融市场政策灵活,市场透明度高,同时还能受到内地市场的瞩目,这些特点让香港成为了多家跨国公司进军亚洲市场的首选地点。
三大国际金融中心各有千秋,且各自所处的时代和地域背景也不相同。
伦敦和纽约是西方的重要金融市场,而香港则更多地融合了东方的金融特点,其基础领域—亚洲市场,也是目前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领域。
孰优孰劣并不重要,它们三者间相互促进,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为全球资本流动和市场交易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流通互通空间。
我们期待,未来三大金融中心在世界经济的大格局下,共同成长、更加成熟。
比较伦敦和纽约在城市发展上的异同
比较伦敦和纽约在城市发展上的异同伦敦的城市发展城市是经济发展的自然产物,这是城市产生和发展的所遵循的一般规律。
大多数城市的产生和发展起都是建立在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得到较好发展的基础上的。
英国伦敦的发展都是基于这样的背景。
漫步伦敦老城区,游客很少会看到宽阔、豪华、现代化的门廊,但古典、高贵的气质却从屋檐上一处石头雕塑、窗口挂着的蕾丝窗帘、大厅里悬挂的水晶吊灯上流露出来。
一打听,你也许会突然发现,这里就是英国女王钟爱的用下午茶的最佳去处,那里曾经住过一个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公爵……似乎每一块砖头后面都藏着一个故事,无声地彰显出历史的厚重感。
和一些新兴国家的人痴迷于新设施不同,在英国似乎是历史越悠久的房子价值越高,老房子流露出的古典气息在很多人眼里恰恰是贵族身份的象征。
伦敦的面孔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种元素聚合而成的。
提到伦敦的怀旧风情,人们想到的不仅仅是老建筑,还有独具特色的交通工具和市政设施。
红色的电话亭、黑色老爷车样式的出租汽车,点缀在古老的街头巷尾之间是那样相得益彰。
根据这些造型设计的旅游纪念品,比如钥匙链、茶叶盒,也是深受旅游者喜爱的纪念品,如此独特的设计俨然已经成为了伦敦的符号。
伦敦全城没有摩天大楼,房屋大多只有四五层,高的十来层,最高的楼仅有二三十层,且寥寥无几。
除了古旧的建筑,伦敦拥有620多个文化设施,上百家公园和四通八达的交通。
伦敦市中心的街道狭窄、曲折,尽管交通拥堵一直是令市政府头疼的事情,但将老建筑推倒以拓宽马路并不在政府的计划之内。
车辆进入伦敦中心地带被严格控制,收取高昂的进城费,发达的地铁设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伦敦的交通压力。
去年,伦敦市政府曾经有计划仿效纽约在市中心建造多座摩天大楼,但是遭到多数民众的强烈反对,而他们反对的原因是担心这些摩天大楼会掩盖白金汉宫、大英博物馆的光芒,使这些历史建筑存在于现代化的阴影之下。
最终伦敦市政府不得不宣布放弃这项计划。
英国人并不羡慕生活在高楼大厦之中,享受久远历史带给自己生活的乐趣才是这个岛国民众的追求。
伦敦、纽约、东京经济转型的经验极其借鉴
伦敦、纽约、东京经济转型的经验极其借鉴一、三大都市经济转型的基本历程(一)伦敦伦敦有2000多年的建城史,在当代众多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中,只有伦敦经历了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四次长波,历经工业化进程的各个阶段,且重化工业阶段相对较长。
20世纪20~30年代,伦敦相继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包括电器机械、汽车、飞机工业等,从而大大推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的20多年,伦敦的制造业部门结构合理,工资相对较高,引进技术和工艺,专业化水平高。
在若干工业部门中,伦敦占有相当大的产出份额。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伦敦进入了从重化工阶段向后工业化阶段的经济转型,经历了大约20多年的时间。
在经济转型的初期(20世纪60年代后期),伦敦原来强大的制造业呈现明显的衰退,相当数量的工厂关闭(直接造成20万人失业),部分企业向伦敦之外的地区转移,制造业部门出现大量失业。
“导致伦敦制造业衰退的原因十分复杂,有些是西方老工业化国家共有的原因,如国际竞争的加强、工厂现代化投资不足导致生产能力下降、特定时期的汇率对制造业出口不利等;但更主要的是发展空间狭小、土地价格昂贵等因素,在产业生产急需大规模空间时,城市有限空间束缚了其扩张。
尽管伦敦的制造业整体处于下滑,但仍有一些相当强的高工资、高附加值的产业部门,比如印刷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通讯产业。
随着制造业的衰退,伦敦其他部门的就业岗位也在减少,比如建筑业、公用事业、运输和通信业、配送贸易等部门,在1973-1983年失去了21.8万个工作岗位。
伦敦的就业人口从1961年的430万人降到1985年的350万人,出现了整个社会就业减少的局面。
随着公司外迁和经济不景气,甚至还出现了城市人口减少的情况。
为此,伦敦的经济处于长达20多年的萧条之中。
但在制造业就业、以及整个社会的就业人口处于大量减少的情况下,伦敦的全部服务业就业稳定在260万人左右(1978~1985年)。
其中,有些服务部门的就业水平是下降的,特别是运输和通讯业;而银行、保险业等就业水平则是上升的。
国际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经验及_省略_区的启示_以纽约_伦敦和东京为例_叶振宇
量的国际金融机构, 办公面积达 1700 平方米, 占中心区面积的 60% 左右, 用地基本达到饱和状态, 并 已经开始由过去的过度集中转向 分散。
2008.9 19
城市发展战略
city
果从城市中观层面看, 东京的商务 区已经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一 个网络结构的发展空间。
2.政府行为成为生产性服务业 的空间分化的外部动力。
在东京成为国际城市的过程 中, 政府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二战后日本经济在政府主导的 发展规划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 就, 政府承担着许多原本可由私人 部 门 从 事 的 活 动 。同 时 , 国 家 权 力 的集中带来相关服务产业集聚, 如 金 融 保 险 、商 业 服 务 、教 育 咨 询 等 。 此外, 在历次规划中, 东京多次提 出在首都圈分散中枢管理的职能, 建立区域多中心城市复合体, 特别 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 陆续完善了
出, 且金融、国际商务、航运等国际 商业活动兴盛, 最终使伦敦率先成 为世界金融和航运中心, 尤其是 1870 年~1914 年期间, 伦敦的全球 经济中心地位达到顶峰。与纽约的 发展类似, 英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分 布的调整给伦敦生产性服务业的 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英国 的 制 造 业 从 20 世 纪 80 年 代 开 始 衰退, 就业人口迅速向服务业转 移, 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 才储备。
3.追求创新成为生产性服务业 持续发展的动力。
行业创新为伦敦的生产性服 务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一 方面表现为同类或相关行业的集 聚, 产业集聚有助于产业创新和技 术传播。据统计, 现有近 30 家世界 500 强企业总 部 设 在 伦 敦 , 全 世 界 知 名 金 融 机 构 、法 律 服 务 机 构 和 会 计服务机构都在伦敦设有全球总 部或区域性分支机构。伦敦集聚了 500 多家跨国银行和 800 多家保险 公司, 每年外汇成交总额超过 3 万 亿英镑, 国外上市公司达到 530 余 家, 是世界最大的国际外汇市场、 保险市场和证券市场之一。生产性
伦敦和纽约国际体育城市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伦敦和纽约国际体育城市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作者:刘理贤来源:《体育风尚》2020年第12期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对比法分析了英国伦敦和美国纽约这两座体育城市的建设,这两个城市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并且国际知名度较高,体育城市的建设也拥有不少经验,取得可观的成效,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可参考性。
本文从它们的发展历史、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果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将两者进行对比,最后结合我国具体情况,从这两个城市的建设经验中总结分析从而提出对中国建设体育城市的建议。
关键词:国际;体育城市;经验;启示城市的建设是一个复杂多元且长期的过程,现代城市的发展必然跟随社会发展的中心和主流趋势相关,随着体育的兴起和蓬勃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城市看到了体育带来的价值,开始走向体育城市的打造和建设,建设体育城市与国家及城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密不可分,同时也反作用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体育行业的发展带动着体育城市的建设渐渐列入发展规划当中,国外很多城市在体育行业的发展方面历史较为悠久,经验较为丰富,目前也有较为成功的案例,以伦敦和纽约为参考,分析这两个城市的体育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使我国在体育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上能够有所借鉴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发展背景伦敦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个举办过三次奥运会的城市;纽约是美国的第一大城市,经济发达、交通便利,这两个城市都早已完成了由早期工业城市向现代化经济都市和体育城市的转型。
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在西方国家兴起,资本主义工业化启程,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增加,商品交易逐渐增多,市场也变得更加活跃,为后期体育市场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工业化城市的人们个人财富增多,生活方式也更加丰富,体育活动、赛事开始增多,开始出现体育俱乐部等组织,体育产业发展迅速。
美国在19世纪后期就提出了“步行的城市”这一发展概念,体育意识开始形成;到20世纪40年代,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时代,发展重心由第二产业即制造业转向第三产业即服务业;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城市急需新的发展动力来复兴;80年代,像伦敦、纽约这样的工业化且需要新兴动力的城市开始由体育产业作为实现城市的转型和新一轮发展的主要动力,开始在城市内或郊区建设体育场馆,组建体育俱乐部,由体育产业作为实现城市的转型和新一轮发展的主要动力,开始作为第三产业驱动的新型城市发展。
国际金融中心金融发展稳健性分析——以上海、北京、深圳、纽约和伦敦为例
国际金融中心金融发展稳健性分析——以上海、北京、深圳、纽约和伦敦为例国际金融中心金融发展稳健性分析——以上海、北京、深圳、纽约和伦敦为例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的金融中心日益涌现,发展变得日益重要。
国际金融中心作为国家金融体系的核心,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和繁荣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上海、北京、深圳、纽约和伦敦这五个具有代表性的金融中心为例,对它们的金融发展稳健性进行分析,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与共同点。
一、上海金融中心的发展稳健性分析: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惊人的金融发展成就。
上海的金融中心建设得到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有着良好的国际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集聚效应。
然而,上海目前的金融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金融监管环境亟待完善和金融风险防范不够健全等方面。
二、北京金融中心的发展稳健性分析: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北京近年来也在积极发展金融业。
北京的金融中心具有政府资源优势和人才聚集优势,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的金融创新中心之一。
然而,北京作为新兴的金融中心,其金融发展还较为初级,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市场尚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深圳金融中心的发展稳健性分析:深圳近年来以其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在金融中心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深圳的金融中心发展具有自由度高、包容性强等特点,并且得到了国家政策的积极支持。
然而,深圳的金融中心建设还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发展不够成熟和金融风险管控需要加强等。
四、纽约金融中心的发展稳健性分析: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纽约具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
纽约的金融中心发展稳健性较高,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规模和质量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
然而,纽约金融中心也存在监管标准过高、金融风险扩散风险、金融创新速度过快等问题。
五、伦敦金融中心的发展稳健性分析:作为英国的金融中心,伦敦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规模庞大,金融监管机构健全。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集群化发展模式与形成机理——基于伦敦和纽约的比较
现代 服务 业促 进城 市要 素 、产 品和信 息 的流 动 ,成 为各 产业 关 系的重 要 “ 滑剂 ” _ 全 球最 著名 的两 润 。] 2
个 国际化 大都 市— —纽 约 和伦 敦—— 都 形成 了高度 发达 的现 代 服务业 集群 ,推动 着城 市功 能 的升级 和 城市 经济 的 繁 荣 。由 于 城 市 定 位 和 发 展 模 式 的不 同 ,纽 约 、伦敦 两个 大都 市现 代服 务业 集群 形 成 的 途 径与机 制 各不 相 同 ,发 展类 型 和结构 特征 也存 在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 0 0 0 5 0 7 0 3 ; 上 海 市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7 7 2 3 ,7 8 2 7 )
( 0 0 J 0 0 ;上 海市 重点 学科建设 项 目 ( 8 2 ;上海 财 经大 学 “ 一五” “ 1 B 1B B 1 ) B O) 十 21 工程” 三期 重 点学科建 设项 目
经济 理论与 经济 管理
21 0 0年第 1 O期
现 代 生 产 性 服 务 业 的 集群 化 发 展 模 式 与 形 成 机 理
— —
基 于 伦敦 和 纽 约 的 比较
郭 岚 ,农 卫 东。 ,张祥 建 。
(1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20 2 ;2 000 .广西师 范大学,桂林 510 ;3 上海财经大学,上 海 203 ) 40 0 . 04 3
中国国际大都 市现代 生产 性服务 业集群 发展 的策 略建议 。
[ 关键 词] 生产性服 务 业;集群 化 ;发展模 式 ;形 成机 理
[ 中图分类 号]F 1 [ 7 8 文献标 识码 ]A [ 章编 号] 1 0 —5 6 ( 0 0 0 0 6 -0 文 0 0 9 X 2 1 )1 - 0 0 7
为什么第一大的外汇市场不是纽约
为什么第一大的外汇市场不是纽约,而是伦敦?1. 伦敦作为世界上最悠久的国际金融中心,伦敦外汇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全世界最早的。
早在一次大战之前,伦敦外汇市场已初具规模。
而纽约外汇市场的成立晚于伦敦外汇市场2. 1979年10月,英国全面取消了外汇管制,伦敦外汇市场迅速发展起来。
在伦敦金融城中聚集了约600家银行,几乎所有的国际性大银行都在此设有分支机构,大大活跃了伦敦市场的交易。
3.由于伦敦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处两大时区交汇处,连接着亚洲和北美市场,亚洲接近收市时伦敦正好开市,而此时,纽约正是一个工作日的开始,所以这段时间交投异常活跃,伦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汇交易中心,对整个外汇市场走势有着重要的影响。
4. 伦敦外汇市场拥有先进的现代化电子通讯网络。
伦敦外汇市场虽然是一个世界性的外汇中心,但它与欧洲大陆某些国家的外汇固定在一定的场所进行交易有所不同,伦敦外汇市场并没有具体的交易场所。
在伦敦外汇市场,获得批准的外汇经纪商(包括清算银行、商业银行、外国银行设在伦敦的分支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之间有十分完整的电讯网络设备,凭借着专用的对讲电话和灵敏的电子装置,迅速灵活地处理着各种即期和远期外汇买卖业务。
5. 伦敦外汇市场日交易量要大于纽约外汇市场。
由于伦敦时段承接东京和纽约两大交易时段,且由于伦敦是全球关键性的金融中心[1],该时段所进行的外汇交易量十分巨大。
这导致市场上的流动性较高,且潜在的交易费用更低。
6. 伦敦外汇市场主要交易币种多于纽约外汇市场。
伦敦外汇市场的外汇交易分为即期交易和远期交易。
汇率报价采用间接标价法,交易货币种类众多,最多达80多种,经常性的有三、四十种。
主要的交易币种有美元、欧元、瑞士法郎和日元,其中以美元兑换英镑的交易规模最大。
纽约外汇市场与伦敦外汇市场同时营业的时间是全球外汇交易加坡外汇市场和香港外汇市场等。
,其中以银行间的批发市场为主。
交易的币种主要是美元与日元两种货币,交易额占交易总额的80%以上,其他货币交易额比较少。
比较全球主要金融中心
比较全球主要金融中心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市场也日益壮大。
在世界范围内,各国的金融中心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本文将比较全球主要金融中心,包括纽约、伦敦、东京、香港和新加坡,分析它们的发展历程、特点和竞争优势。
纽约作为美国的金融中心,被全球认可为金融业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它拥有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等众多重要金融机构和交易所,是全球最大的股票交易市场。
纽约市也是美国最大的银行和保险业的中心,承担着国家经济的核心职能。
此外,纽约还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外汇交易市场,吸引了大量的国际金融机构和投资者。
纽约金融中心的繁荣得益于美国持续的经济实力和金融市场的规模。
伦敦是欧洲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具有悠久的金融历史和雄厚的金融实力。
伦敦的金融城是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中心之一,集聚了许多国际银行、保险公司和资产管理机构。
伦敦证券交易所是欧洲最大的股票交易市场,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和交易商。
此外,伦敦还是全球最大的外汇交易中心之一,每天的外汇交易额超过3万亿美元。
伦敦金融中心受益于英国的政治稳定和法律体系的完善,以及其作为欧洲金融枢纽的地位。
东京在亚洲金融中心中占据重要地位。
作为日本的首都和经济中心,东京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并吸引了众多国际金融机构的设立。
东京证券交易所是日本最大的股票交易市场,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股票交易所之一。
东京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保险市场之一,吸引着国内外保险公司的竞相发展。
在外汇交易方面,东京市场的外汇交易量也居于全球前列。
东京金融中心的繁荣归功于日本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金融市场的开放性。
香港是中国的金融中心之一,作为特别行政区,它拥有独立的金融市场和法律体系。
香港证券交易所是亚洲最大的股票交易所之一,吸引了众多的境内外公司上市。
香港金融市场还以其国际化和创新性而著称,吸引了许多国际金融机构的设立和投资。
此外,香港的外汇市场也非常活跃,是全球最重要的外汇交易中心之一。
香港金融中心得益于中国庞大的市场和香港自身的独特优势,成为国际投资者的首选。
金融中心:纽约-伦敦轴心发展简史
⾦融中⼼:纽约-伦敦轴⼼发展简史?摘要纵观历史,纽约和伦敦的发展息息相关,两座城市的发展⼀直由强劲的共性和互补性⽀撑。
正是这种互补的作⽤,推动纽约和伦敦最终形成了世界性的⾦融中⼼。
美国曾经是⼤英帝国的⼀个分⽀,独⽴战争之后,两国依然保持了密切的经济⽂化交流,纽约在成为国际⾦融中⼼的过程中伦敦起到了关键的带动作⽤。
在经历了贯穿19 世纪上半叶的竞争后,纽约最终赢得了国内⾦融霸主的地位。
因为良好的区位,纽约成为欧洲和美国其它地区之间的贸易中介,后来⼜进⼀步成为英国资本进⼊美国经济的门户和枢纽。
如同伦敦促成了纽约的崛起并成为国际⾦融中⼼,19 世纪的美国企业在推动伦敦成为全球⾦融中⼼的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
英国的商业银⾏,如Baring Brothers和Brown, Shipley & Co 对纽约⾦融地位的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
于是,在⼤西洋两岸的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了⼀个以纽约-伦敦为轴⼼的跨国⾦融中⼼体系。
那些没有意识到纽约-伦敦轴中⼼地位的财团,如罗斯柴尔德家族,被另⼀些财团如摩根⼤通等逐渐超越,这部分⽬光远⼤的财团在纽约-伦敦⾦融轴⼼中建⽴了⾃⼰的业务并从中获得了巨⼤⾦融利益。
尽管美国经济的扩张、第⼀次世界⼤战以及⼤英帝国实⼒的逐渐下降给伦敦的地位带来冲击,但纽约始终没有代替伦敦成为全球的⾦融中⼼。
即使在两次世界⼤战期间,两个中⼼之间的合作是强烈的,因为美国试图帮助英国恢复⾦本位制,通过维持低利率和⼈为地抬⾼美元英镑汇率。
根据Michie 的研究,这实际上助长了美国的放贷热潮,紧随其后的是⼤崩盘和⼤萧条,放慢了纽约作为⼀个⾦融中⼼的成长。
在⼤西洋的另⼀边,锲⽽不舍的恢复⾦本位制的努⼒,在服务伦敦⾦融城的同时却对英国制造也带来负⾯影响。
随着1933 年⼤危机之后的⾦融监管加强,罗斯福新政,1944 年布雷顿森林会议之后,IMF 和世界银⾏相继成⽴,世界⾦融的“权⼒” 从华尔街转移到了华盛顿。
世界经典城市更新案例
世界经典城市更新案例【最新版】目录1.概述2.世界经典城市更新案例介绍2.1 纽约2.2 伦敦2.3 巴黎2.4 东京2.5 北京3.案例分析3.1 纽约:高线公园3.2 伦敦:国王十字街区3.3 巴黎:巴黎圣母院3.4 东京:代代木公园3.5 北京:故宫博物院4.结论正文1.概述城市更新是现代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历史文化保护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城市都进行了成功的城市更新项目,这些项目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功能性,还提升了城市的文化价值和居民的幸福感。
本文将介绍五个世界经典城市更新案例,分别是纽约、伦敦、巴黎、东京和北京。
2.世界经典城市更新案例介绍2.1 纽约纽约是美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
纽约的城市更新项目非常成功,其中最著名的是高线公园。
高线公园是一个位于曼哈顿的线性公园,它利用了废弃的高架铁路轨道,将其改造成一个具有创意和文化气息的公共空间。
2.2 伦敦伦敦是英国的首都,也是欧洲最重要的金融和商业中心之一。
伦敦的城市更新项目非常成功,其中最著名的是国王十字街区。
国王十字街区是一个位于伦敦市中心的商业和住宅区,它通过重建和更新,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综合体。
2.3 巴黎巴黎是法国的首都,也是欧洲最重要的文化和艺术中心之一。
巴黎的城市更新项目非常成功,其中最著名的是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位于巴黎市中心的哥特式教堂,它经历了多次火灾和重建,最近一次重建是在 2019 年,这次重建将巴黎圣母院修复到了原来的状态。
2.4 东京东京是日本的首都,也是亚洲最重要的金融和商业中心之一。
东京的城市更新项目非常成功,其中最著名的是代代木公园。
代代木公园是一个位于东京市中心的公园,它通过重建和更新,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公园。
2.5 北京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亚洲最重要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之一。
北京的城市更新项目非常成功,其中最著名的是故宫博物院。
世界经典城市更新案例
世界经典城市更新案例(原创版)目录1.概述2.世界经典城市更新案例2.1 纽约2.2 伦敦2.3 巴黎2.4 东京2.5 北京3.结论正文1.概述城市更新是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城市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世界各地经典城市更新案例,以期为我国城市更新提供借鉴和启示。
2.世界经典城市更新案例2.1 纽约纽约作为美国最大的城市,其城市更新项目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纽约的城市更新注重保护历史建筑与创新设计相结合,例如曼哈顿的时报广场和布鲁克林区的威廉斯堡。
这些地区的更新项目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同时,引入了现代设计元素,提升了城市品质。
2.2 伦敦伦敦的城市更新项目着重于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例如,伦敦东区的码头区改造项目,通过重建基础设施、改善交通和增加公共空间,将曾经的工业废墟转变为现代化的商业和居住区。
2.3 巴黎巴黎的城市更新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提升城市环境为重点。
巴黎市政府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保护了老城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巴黎圣母院和卢浮宫等。
此外,巴黎还通过增设绿地和公共空间,提升了城市环境质量。
2.4 东京东京的城市更新项目以高效利用土地和提高城市功能为特点。
例如,东京的涩谷地区通过重建和改造,充分利用了地下空间,提高了交通效率,同时增加了商业和文化设施。
2.5 北京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城市更新项目具有很高的代表性。
例如,798 艺术区的改造,将曾经的工业厂房转变为现代艺术和创意产业的聚集地,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质。
3.结论通过分析世界各地的经典城市更新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城市更新项目不仅需要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还需要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提高城市功能。
城市功能形态结构的城市案例
城市功能形态结构的城市案例城市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人们居住的地方,还承载着各种功能和活动。
城市功能形态结构是指城市内不同功能区域的分布和组织方式。
不同城市的功能形态结构因其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异而各不相同。
本文将以几个城市为例,探讨它们的功能形态结构。
首先,我们来看伦敦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伦敦是英国的首都,也是全球金融中心之一。
伦敦的城市功能形态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中心-辐射状分布。
市中心的金融区是全市的经济中心,集中了众多的银行、金融机构和国际公司。
金融区周围是商业区,有大型购物中心和办公楼。
而住宅区则主要分布在市中心的周边地区,城市的交通网络十分发达,人们可以方便地从住宅区前往市中心工作和购物。
此外,伦敦还有许多历史文化景点,如大英博物馆、伦敦塔等,这些景点分布在整个城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另一个例子是东京,日本的首都。
东京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也是全球的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之一。
东京的城市功能形态结构呈现出多中心的特点。
东京有许多商业中心,如银座、新宿和涩谷,每个商业中心都有大型购物中心、酒店、餐饮等设施,吸引了大量的商业活动和人流。
此外,东京还有许多文化和娱乐设施,如博物馆、剧院和游乐园,这些设施分布在城市各个区域,丰富了居民和游客的生活。
再来看一个不同类型的城市,例如新加坡。
新加坡是一个小国家,但却是亚洲的金融、商业和航运中心。
新加坡的城市功能形态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分区特点。
新加坡的市中心是金融和商业区,拥有高楼大厦和豪华酒店,集中了许多国际公司和金融机构。
住宅区则主要分布在市中心的周边地区,由于土地有限,新加坡的住宅区以高楼大厦和公寓为主。
此外,新加坡还有许多高科技产业园区和科研机构,这些园区分布在城市的不同地区,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如印度的孟买。
孟买是印度的经济和商业中心,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全球五大都市圈的特点、做法及经验
全球五大都市圈的特点、做法及经验摘要:本文通过简略比较和探讨已趋向成熟的国外五大都市圈的发展特点、经验及其做法,有助于我们认清都市圈发育的一般规律和国内大都市圈所处发展阶段和存在不足,从而为我国大都市圈的培育发展提供有效范例和借鉴。
关键词:国外都市圈比较启示目前,国际公认以纽约、伦敦、东京、巴黎、芝加哥为核心的国外五大都市圈,以其人口规模宏大、地域广阔、经济和要素集聚度高、国际交往能力强,汇聚当今世界最大财富和最先进生产力,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城市经济和全球经济竞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纽约都市圈——产业分工布局最完善、最有序的大都市圈(一)基本概况及特点纽约都市圈位于美国经济最发达的东海岸,北起缅因州,南至弗吉尼亚州,跨越了10个州,包括纽约、波士顿、华盛顿、费城、巴尔的摩等5个大城市,以及40个10万人以上的中小城市,总面积13.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到65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20%,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
纽约都市圈以曼哈顿岛为核心,然后逐渐向外蔓延和扩散,在空间结构上形成了四个圈层:一是核心圈,主要包括曼哈顿地区,是典型的中央商务区(CBD),是纽约的城市商务活动中心和高档功能集聚区域,也是整个纽约都市圈的核心部分和美国经济的“心脏”,曼哈顿岛总面积58平方公里。
二是纽约市(城区),主要包括纽约市辖的曼哈顿、皇后、斯塔腾岛、布朗克斯、布鲁克林等五个自治区,总面积约830平方公里。
三是纽约大都市区,是指由纽约市区及其周边若干郊区相连接、经济联系紧密的区域所组成,其中的郊区不属于城市当局管辖,但与城市经济高度联系,是主要的通勤区域,属于纽约大都市圈的内圈,总面积为10202平方公里。
四是纽约大都市圈,即上述所界定的“跨越10个州、包括五大中心城市”的空间范围,包括纽约大都市区加上纽约大都市圈的外圈,总面积为13.8万平方公里①。
纽约都市圈是美国经济的核心地带,也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功能最完善的大都市圈。
纽约上东区相当于伦敦哪里?伦敦纽约各城区怎么类比?看巴菲特怎么说...
纽约上东区相当于伦敦哪里?伦敦纽约各城区怎么类比?看巴菲特怎么说...l纽约和伦敦,纽约,分别是英国和美国两个举足轻重的大城市,还都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
如果比较一下这两座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会有什么发现?最近,巴菲特的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在收购了伦敦的高端地产中介Kay & Co之后,推出了一份研究报告。
公司以自己在纽约和伦敦的房地产数据为依据,发现,美国租客的生意占了整个公司生意的40%,而在1000万英镑以上的房产买家中,有近四分之一是租客。
目前,约有34,000名英国人租住在纽约,英国民众在纽约买豪宅的时候,最想知道纽约的哪个街区最像伦敦他们居住的地方。
与此同时,约有63,920名美国人居住在伦敦,而他们更倾向于曼哈顿的那种房产类型。
一,数据对比公共绿地方面,纽约的城市绿地面积占27%,伦敦的城市绿地面积占33%,高于纽约。
米其林餐厅方面,纽约共有76家米其林餐厅,而伦敦有68家。
在大宗交易方面,过去12个月,纽约的交易额为239,958,000美元,而伦敦为56,000,000英镑。
房产均价方面,过去12个月,纽约为63.725万美元,英国为47.1504万英镑。
人均年收入方面,纽约为75,673美元(约为61,885英镑),伦敦为35,488英镑。
二,伦敦和纽约区域的对应巴菲特的这家地产公司,直面的是伦敦和纽约的高端客户。
他们在两个城市买房的时候,通常只对自己生活的这一边熟悉。
那么他们问到最大的问题就是,伦敦的XXX,大概相当于纽约的哪里? 或者纽约的XXX,大概相当于伦敦的哪里?于是,考虑到房价,生活方式,人口特征等,他们给伦敦和纽约等区配一下对。
如下图所示:纽约和伦敦的相似地区,及过去一年的房产均价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纽约和伦敦有相似之处的地区:1.伦敦Notting Hill和纽约West Village对比伦敦Notting Hill绿树成荫的道路和纽约West Village弯弯曲曲的鹅卵石街道,不难发现这两个住宅区的魅力。
《全球城市:纽约、伦敦、东京》札记
《全球城市:纽约、伦敦、东京》阅读札记目录一、内容概要 (2)二、纽约 (2)1. 城市概况 (4)2. 经济发展 (5)3. 文化特色 (6)4. 城市规划与建设 (7)5. 交通与基础设施 (8)6. 社会问题与挑战 (10)三、伦敦 (11)1. 城市概况 (12)2. 经济发展 (14)3. 文化特色 (15)4. 城市规划与建设 (17)5. 交通与基础设施 (18)6. 社会问题与挑战 (20)四、东京 (21)1. 城市概况 (22)2. 经济发展 (23)3. 文化特色 (24)4. 城市规划与建设 (25)5. 交通与基础设施 (27)6. 社会问题与挑战 (28)五、比较分析 (30)1. 经济发展比较 (31)2. 文化特色比较 (32)3. 城市规划与建设比较 (34)4. 交通与基础设施比较 (36)5. 社会问题与挑战比较 (37)六、结论与启示 (38)一、内容概要该报告首先介绍了纽约、伦敦和东京的城市背景,包括它们的历史发展、地理位置和文化底蕴。
然后分别从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交通、环境等方面对这三座城市进行深入探讨。
报告中详细分析了纽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伦敦在科技创新和多元文化方面的优势,以及东京在科技产业、动漫产业和文化传承方面的独特地位。
还对这三座城市在应对全球挑战,如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和社会公正等方面所采取的策略进行了阐述。
这份阅读札记的重点在于揭示全球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以及这些城市如何在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通过对比研究这三座城市的成功经验和挑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全球城市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
报告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帮助我们理解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通过城市规划和发展策略来推动城市的繁荣和进步。
二、纽约在众多世界级大都市中,纽约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多元文化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作为美国的文化、金融和商业中心,纽约无疑是全球最具活力和创新力的城市之一。
纽约和伦敦的区别英文作文
纽约和伦敦的区别英文作文New York City and London are two of the most iconic and influential cities in the world, each with its own unique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While both cities are major global financial centers and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world stage, they also have distinct differences that set them apart from each other. In this essay, we will explore the various aspects that differentiate New York City and London, including their historical background, cultural diversity, urban development, and societal perspectives.To begin with, it is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 of both cities, as this provides valuable context for their current differences. New York City, often referred to as the 'Big Apple,' has a richhistory shaped by waves of immigration, economic growth, and cultural diversity. From its early days as a Dutch trading post to its rise as a global financial capital, New York City has been a melting pot of cultures and ideas, attracting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On the other hand, London, with its origins dating back to Roman times, has a long and storied history as the capital of the United Kingdom. It has been a center of political power, trade, and culture for centuries, leaving a lasting impact on the world.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se cities has influenced their infrastructure, architecture, and social fabric, contributing to their distinct identities.When considering the cultural diversity of New York City and London, it becomes evident that both cities are home to a wide range of ethnicities, languages, and traditions. New York City, in particular, is celebrated for its status as a cultural melting pot, where people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coexist and contribute to the vibrant tapestry of the city. From the bustling streets of Chinatown to the vibrant neighborhoods of Harlem, the city is a microcosm of the world, offering a glimpse into the diversity of human experience. Conversely, London's cultural landscape is shaped by its colonial history and global influence, with a significant population of immigrants from former British colonies and beyond. The city's neighborhoods reflect this diversity, with distinct enclavessuch as Little India in Southall and the Bangladeshi community in Brick Lane. Both cities embrace multiculturalism, but the composition of their diverse populations differs, influencing the cultural dynamics of each city.In terms of urban development, New York City and London have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growth and change over the years, leading to distinct urban landscapes and architectural styles. New York City is known for its iconic skyline, dominated by towering skyscrapers that symbolize its status as a global financial hub. The city's grid layout, bustling streets, and diverse neighborhoods contribute to its energetic and fast-paced environment. In contrast, London's urban development is characterized by a mix of historic landmarks, modern high-rises, and green spaces, creating a unique blend of old and new. The city's emphasis on preserving its historic architecture and promoting sustainable urban design sets it apart from New York City's more contemporary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These differences in urban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e shape the physical and visual identity of each city, influencing the way people experience and interact with their surroundings.When examining the societal perspectives and attitudes in New York City and London, 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the cultural norms, social dynamic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each city. New York City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its fast-paced lifestyle, ambitious work culture, and diverse social scene. The city's residents are known for their resilience, entrepreneurial spirit, and commitment to innovation, contributing to its reputation as a city of opportunity and ambition. London, on the other hand, is renowned for its rich cultural heritage, emphasis on tradition, and commitment to social welfare. The city's residents value the arts, education, and public services, fostering a sense of community and civic engagement. While both cities offer uniqu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eir societal perspectives and values shape the overall experience of living in each place.In conclusi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New York City and London encompass a wide range of factors, including historical development, cultural diversity, urban planning, and societal perspectives. While both cities share common traits asglobal financial centers and cultural melting pots, their distinct identi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contribute to their global influence and appeal. By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ng the unique qualities of each city, we can gain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complexities of urban life and the diverse experiences of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Ultimatel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New York City and London highlight the richness and diversity of human civilization, offering a compelling narrative of two cities that have left an indelible mark on the world stage.。
纽约和伦敦相比,谁的生活品质更高?
纽约和伦敦相比,谁的生活品质更高?城市氛围不同伦敦与纽约相比,伦敦的大多数地方都很安静,城市的建筑密度较低,给人的感觉非常像一个庞大的郊区,更像一个小镇和村庄的集合体。
当你走在伦敦都市的街道上,你既喜欢这种安静又讨厌那种空荡的感觉。
纽约却过度商业化了。
伦敦的道路规划非常混乱,不像纽约的道路那样分布的规整、系统。
初次到伦敦的人外出时很容易迷路,尤其是在蜿蜒曲折的住宅群中。
伦敦更干净伦敦的街道环境更干净,也有更多的绿化植被。
虽然纽约也有一些很棒的公园,例如中央公园,但大多数时间,公园里都挤满了人。
而且,伦敦的城市绿化面积要比纽约大得多。
在伦敦的街上几乎看不到垃圾溢出的垃圾桶和成堆的垃圾袋,因为在地上乱扔垃圾的行为在伦敦人眼里是很不受欢迎的。
相反,在纽约马路的人行横道上会经常见到许多废弃的纸巾和食品包装纸,有些纽约人会将乱扔垃圾的行为当作一种个性进行炫耀。
蟑螂和老鼠在纽约的公寓里也很常见。
伦敦的地铁环境要比纽约更干净、卫生,也没有像纽约地铁那样的怪味和刺耳的金属轰鸣声。
伦敦地铁的座位上有坐垫,会给你留下干净、明亮、文明的印象。
纽约的地铁站和地铁车厢内部很脏,有些地铁站的卫生状况令人作呕。
因为,有些纽约的地铁站里挤满了长期定居在此的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不同的历史底蕴我个人认为,伦敦的艺术文化远没有纽约那么商业化,而且更具创新性。
纽约的设计师和艺术家考虑的是什么时候能卖出去,伦敦的艺术家们会想着怎样创造出概念上的新事物。
伦敦有很多世界级的免费博物馆,都是英国崛起和衰落的历史记录。
纽约也有几个世界级的博物馆,但大多数都是收费的。
在我看来,纽约的历史底蕴比不上伦敦,伦敦在这方面要好得多。
不同的生活成本纽约和伦敦的生活成本非常相似,纽约的物价比伦敦稍微贵一点。
在住房方面,纽约的房租要比伦敦高,纽约市中心的一套单身公寓的租金大约在三千美元(约为1.89万元人民币)一月,伦敦市中心类似公寓的租金大约在1700英镑(约1.49万元人民币)每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伦敦和纽约在城市发展上的异同伦敦的城市发展城市是经济发展的自然产物,这是城市产生和发展的所遵循的一般规律。
大多数城市的产生和发展起都是建立在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得到较好发展的基础上的。
英国伦敦的发展都是基于这样的背景。
漫步伦敦老城区,游客很少会看到宽阔、豪华、现代化的门廊,但古典、高贵的气质却从屋檐上一处石头雕塑、窗口挂着的蕾丝窗帘、大厅里悬挂的水晶吊灯上流露出来。
一打听,你也许会突然发现,这里就是英国女王钟爱的用下午茶的最佳去处,那里曾经住过一个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公爵……似乎每一块砖头后面都藏着一个故事,无声地彰显出历史的厚重感。
和一些新兴国家的人痴迷于新设施不同,在英国似乎是历史越悠久的房子价值越高,老房子流露出的古典气息在很多人眼里恰恰是贵族身份的象征。
伦敦的面孔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种元素聚合而成的。
提到伦敦的怀旧风情,人们想到的不仅仅是老建筑,还有独具特色的交通工具和市政设施。
红色的电话亭、黑色老爷车样式的出租汽车,点缀在古老的街头巷尾之间是那样相得益彰。
根据这些造型设计的旅游纪念品,比如钥匙链、茶叶盒,也是深受旅游者喜爱的纪念品,如此独特的设计俨然已经成为了伦敦的符号。
伦敦全城没有摩天大楼,房屋大多只有四五层,高的十来层,最高的楼仅有二三十层,且寥寥无几。
除了古旧的建筑,伦敦拥有620多个文化设施,上百家公园和四通八达的交通。
伦敦市中心的街道狭窄、曲折,尽管交通拥堵一直是令市政府头疼的事情,但将老建筑推倒以拓宽马路并不在政府的计划之内。
车辆进入伦敦中心地带被严格控制,收取高昂的进城费,发达的地铁设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伦敦的交通压力。
去年,伦敦市政府曾经有计划仿效纽约在市中心建造多座摩天大楼,但是遭到多数民众的强烈反对,而他们反对的原因是担心这些摩天大楼会掩盖白金汉宫、大英博物馆的光芒,使这些历史建筑存在于现代化的阴影之下。
最终伦敦市政府不得不宣布放弃这项计划。
英国人并不羡慕生活在高楼大厦之中,享受久远历史带给自己生活的乐趣才是这个岛国民众的追求。
伦敦也并不是没有现代建筑,站在泰晤士河边沿河望去,吸引了众多游人的摩天轮“伦敦眼”、全钢结构的“千年桥”、螺旋式外观的瑞士再保险公司总部大楼等摩登建筑就会映入你的眼帘。
但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这些摩登建筑的建造并没有以牺牲老建筑为前提,伦敦整个城市的风骨并没有因为少数新建筑的加入而被破坏。
就以泰晤士河边的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为例,这里可以与巴黎的蓬皮杜中心相媲美,可以说是世界现代艺术展出的顶级场馆之一。
就博物馆的这个定位来看,修建一个摩登建筑似乎无可厚非,但伦敦的泰特博物馆却是由一座有74年历史的废旧发电厂厂房改建的,这座始建于1933年的电厂曾承担了伦敦近两成的电力供应,却因为排放出过多温室气体而长期遭受指责。
1982年,这座电厂终于被关闭,但是伦敦人并没有轻易放弃这座旧电厂,而将它改建成了一座多功能展览馆,举办摇滚音乐会,艺术展览以及社交晚会,它成了当地居民的休闲场所。
前不久,伦敦的金融区实现了整个无线上网,为了不破坏城市景观,无线网络的“节点”都隐藏在灯柱、标志牌和红绿灯旁边。
伦敦向世界大城市展示了这样一个理念:传统与现代化并不是格格不入。
伦敦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
受工业革命的影响,英国经济一度迅速发展,伦敦的工厂不断增加,城区迅速扩大,农民进城务工增多,与此同时,城市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缺等问题日益凸显。
因为污染严重,格林尼治天文台无法进行观测只好搬迁,很多文学作品都对当时的伦敦进行了描写和批判。
随之而来的二战更加改变了伦敦的传统结构。
上世纪大部分时期,伦敦城区人口在下降,工厂迁出市区,大片港区废弃,最严重的问题是城区的不平衡发展,造成社会矛盾激化。
穷人集中居住在东区,那里住房破旧、犯罪率高、投资短缺。
半个多世纪来,伦敦一直在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
政府先是在那里建了一些高楼,却并没有达到吸引私人投资的目的,反而破坏了那里的社区谐调。
近年来的城市复兴策略完全改变了思路,把那些衰败的社区看成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那里的土地、居民的技术和知识都有开发利用的价值。
政府对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加大投资,对私人资本的进入实行优惠政策,并把这些地区的复兴策略与整个城市的发展规划协调起来,融为一体。
前工业化时代纽约是连接欧美的普通港口城市,工业革命后纽约成为了美国最大的贸易口岸和商业银行中心,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它又成为美国的经营决策管理中心,最后发展为今天世界全球金融中心。
从一个普通的港口城市,发展为全球性城市,纽约的发展道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有其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概括而言,纽约成为全球性城市走的是一条主要依靠自身城市经济发展,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并不失其文化特色的发展道路。
1纽约成为全球性城市的道路分析1.1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纽约的主要部分是位于哈德逊河口的曼哈顿岛,纽约是靠着它的港口才诞生和生存下来的。
位于美国大西洋沿岸中部的纽约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良港之一,它具有深、宽、隐蔽、潮差小、冬季不冻、易于船只靠岸等优点。
纽约不仅有优越的港口,其内河航运也是无与伦比的:哈德逊河是一条地质上非常特殊的河流,涨潮时海水可涌至上游150英里处的奥尔巴尼。
沿哈德逊河便可抵达经济迅速发展的纽约州北部和新英格兰西部。
纽约市的地理位置大致居大西洋沿岸城市之中间点,从地理区位理论来讲,有利于形成经济中心。
在欧洲与美洲的联系上,它又类似一个桥头堡的位置,有助于利用欧洲的先进生产力,因而地理优势明显。
同时,纽约港港阔水深,终年不冻,海岸线也长达近600英里。
有利的地理条件便利了外贸往来。
“到1860年,全国进口贸易的2/3,出口贸易的1/3均经由纽约完成。
”[1]相比之下,费城缺少良港;波士顿港口条件虽好,但内陆土地贫瘠,不宜农耕,当地农产品不足以维系大量城市人口和提供出口或工业原料,惟有集中在捕鱼业和造船业。
所以,纽约充分利用了它港口城市的特点,和其内陆广阔的腹地,作为主要交通航运的枢纽,迅速发展了经济。
伊利运河开通以后,纽约的腹地又得以扩展到了北美著名的五大湖水域及其周围广阔富饶的农业区。
随着欧洲商品、移民的影响和输入,加以铁路的修筑,纽约更成为了联结美国东西部地区的商业枢纽。
这样纽约以及邻近的港口城市,便成为美国最发达、工业化最早、城市化最高的地区。
日益壮大的贸易和工业,又带动了金融的发展,使纽约很快就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
1.2坚忍不拔的人文精神纽约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成为全球性的城市与其坚忍不拔的人文精神也是息息相关的。
独立战争后,英美交恶,经济往来时断时续,但纽约仍设法大量吸引英国资本,与英国商界保持密切联系。
1812-1814年第二次英美战争后,英国商人大量倾销剩余工业品到美国,以减少战争损失。
纽约是主要倾销点,这反而强化了纽约与英国商人的联系,纽约商人与英国商业金融中心利物浦、伦敦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
因为大多数进出口贸易需要用贷款交易,纽约与英国金融界的关系相应得到强化。
有强大的英国资本为依托,纽约可以向其他内陆地区展开贷款业务,为日后成为美国金融中心奠定了基础。
当然,精明的纽约商人也与南部各港口保持着密切的往来,所以在大西洋沿岸贸易中一直居主导地位。
“在19世纪中期,纽约就像一只织起美国经济网络的蜘蛛,它从各地进口各种货物,又把这些货物销售到其他或远或近的地区”。
[2]几乎在同时,纽约商人又首创了商品批发业。
传统的贸易方式中间商很多,手续繁杂,而商品批发业则不同,英国厂主可直接把产品的运输、销售委托给纽约批发商。
纽约商人又首创了定期班轮货运服务。
1818年,一运输公司组建“黑球班轮”,共4个班次,来往于纽约和利物浦之间。
它明确规定,不论天气情况如何,不论货物多少,都保证正点开船。
这种做法在开始阶段有亏损,但是它正点守时,保证信誉,赢得了人们的信赖,渐渐步入正轨,获得成功。
“黑球轮班”使大西洋贸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各地商人可预定班轮舱位,定期发货而不必将货物堆放在码头等待船只了。
今天,定期班轮已经成为世界航运业的通行准则。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区域经济结构日益发生带有根本性的变化,西部和南部的新兴地区相继崛起,形成所谓的“阳光带”;相形之下,东北部和中西部却被人们冠之以“冰雪带”。
位于“冰雪带”纽约的经济地位也日益衰落。
二十世纪70年代后期,人们对纽约的未来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纽约1970年后的衰落趋势就是纽约未来的趋向,认为纽约会从此一蹶不振。
但是以市长科克为首的乐观派则看准了1975年财政危机后曼哈顿的复兴迹象:剧院等服务业开始复苏,办公室租金在上升,全市范围的就业状况有所好转。
他们相信依靠公立大学体系可以提高纽约劳动力的质量,并希望在80年代期间出现知识型产业的复兴。
于是,纽约市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生产服务业,并复兴其传统的制造业,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最终,纽约顺利完成了产业结构的转变,适应了后工业社会的发展以及国际大环境的需要,成为了全球性的城市。
1.3合理的产业结构分布合理的产业结构分布是纽约成为全球性城市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全球性城市中的重要性,世界各国的学者都非常重视”[3]。
“世界经济的变化最直接的反应就在于它重组了城市的经济和改变了城市的生存形态”[4]。
在过去300年的不同历史时期,纽约市先后成为美国的贸易中心、轻工业制造中心以及大公司所在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服务业迅速替代了传统的制造业成为纽约市的支柱产业,50%的工业部门被新兴的金融、商贸服务业取代。
“在1977年至1997年间,钢铁行业的从业人数从120万下降到了73万,下降了40%;交通设备行业的从业人数则从190万人下降到167万;而纺织业和服装业则由230万人下降到145万,下降了36%。
但与此同时,服务业的人数则有很大幅度的增长,从230万人增长到810万人,上升了250个百分点。
”[5]而以信息、金融服务业为基础的服务业构成了纽约市的经济基础,新旧产业的交替改变纽约市的城市结构,也给纽约市的经济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就业人口来看,纽约市就业人口为353万。
可以说纽约市是美国最大的就业市场,但是在过去的10年里纽约市仍然是全美国失业率最高的城市之一。
原因在于各个企业对于二十世纪80年代过分膨胀的人员进行缩减,以及许多非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兴起改变了对于整个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一度作为生产性工作、蓝领服务工作已经转变为电脑及相关技术工作,这就形成了对专业技术服务工作的广泛需求。
”[6]社会对技术型的工人需求更为强烈一些,“相对而言,技术型工人更容易适应新的技术领域,并且他们也更加灵活,更容易在不同行业间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