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金属材料中各种化学成分对性能的影响
不锈钢材质分析报告
不锈钢材质分析报告1. 引言不锈钢是一种常用的金属材料,具有耐腐蚀、耐高温、美观等特点,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一种不锈钢材质进行分析,包括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等方面的研究。
2. 化学成分分析不锈钢的化学成分直接影响其性能特点。
经过化学分析,本次样品的化学成分如下表所示:元素C(%)Si(%)Mn(%)P(%)S(%)Cr(%)Ni(%)Mo(%)含量0.05 0.50 1.20 0.045 0.030 17.00 9.00 2.00从表中可以看出,该不锈钢样品的主要合金元素为铬(Cr)和镍(Ni),分别含量为17.00%和9.00%。
此外,还含有少量的钼(Mo)。
这些元素的加入使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3. 物理性能测试为了进一步了解该不锈钢材质的物理性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测试。
3.1 密度测试使用密度计对样品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该不锈钢的密度为7.93 g/cm³。
密度是材料常用的物理性能指标之一,可以反映出材料的质量和致密程度。
3.2 硬度测试采用洛氏硬度计对样品进行硬度测试,得到的硬度值为210 HB。
硬度是衡量材料硬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不锈钢这样的结构材料而言,硬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其抗压强度和耐磨性能。
3.3 抗拉强度测试使用万能试验机对样品进行拉伸测试,得到的抗拉强度为550 MPa。
抗拉强度是材料抵抗拉伸破坏的能力,是衡量材料强度的重要参数之一。
3.4 冲击性能测试采用冲击试验机对样品进行冲击测试,得到的冲击韧性为80 J。
冲击性能是衡量材料抵抗外界冲击载荷的能力,对于不锈钢这样的结构材料而言,良好的冲击性能可以提高其使用寿命。
4. 表面处理分析不锈钢材质的表面处理对其外观和耐腐蚀性能有重要影响。
经过观察和检测,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表面光滑度:经过抛光处理,不锈钢材质表面较为光滑,无明显的凹凸痕迹。
2.表面氧化层:经过观察,样品表面无明显的氧化层,表面光洁度较高,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
焊接材料的化学成分对性能的影响
焊接材料的化学成分对性能的影响焊接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技术,它通过熔化金属材料,使两个或多个金属零件连接在一起。
而焊接材料的化学成分对焊接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焊接材料的选择、化学成分对焊接性能的影响以及焊接材料的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对焊接工艺的成功至关重要。
焊接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到所焊接金属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以及所需的焊接强度等因素。
一般来说,焊接材料应与被焊接金属具有相似的化学成分,以确保焊缝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此外,焊接材料的力学性能也应与被焊接金属相匹配,以避免焊缝出现应力集中和开裂等问题。
其次,焊接材料的化学成分对焊接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焊接材料通常由金属合金组成,其中包含了多种元素。
这些元素的含量和比例会影响焊接材料的熔点、热导率、机械性能等特性。
例如,添加一定比例的钼元素可以提高焊接材料的熔点和强度,同时降低其热导率,从而提高焊接接头的耐高温性能。
另外,焊接材料中的碳含量也会对焊接性能产生影响。
高碳含量会导致焊缝易产生裂纹,而低碳含量则可能导致焊缝强度不足。
此外,焊接材料中的杂质元素也会对焊接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杂质元素的存在会降低焊接材料的纯度,增加焊缝的脆性和气孔率。
因此,在选择焊接材料时,应尽量选择纯度高、杂质含量低的材料,以保证焊接接头的质量。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艺的发展,焊接材料的研究也将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例如,近年来,一些新型焊接材料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这些新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更好的耐腐蚀性能以及更低的热膨胀系数等优点,可以满足更严苛的焊接要求。
此外,一些先进的焊接技术,如激光焊接、电子束焊接等,也为焊接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挑战。
总之,焊接材料的化学成分对焊接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合理控制其化学成分以及降低杂质含量,可以提高焊接接头的强度、耐腐蚀性能和耐高温性能。
未来,焊接材料的研究将继续深入,为焊接工艺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完整版)常用金属材料中各种化学成分对性能的影响
常用金属材料中各种化学成分对性能的影响1.生铁:生铁中除铁外,还含有碳、硅、锰、磷和硫等元素。
这些元素对生铁的性能均有一定的影响。
碳(C):在生铁中以两种形态存在,一种是游离碳(石墨),主要存在于铸造生铁中,另一种是化合碳(碳化铁),主要存在于炼钢生铁中,碳化铁硬而脆,塑性低,含量适当可提高生铁的强度和硬度,含量过多,则使生铁难于削切加工,这就是炼钢生铁切削性能差的原因。
石墨很软,强度低,它的存在能增加生铁的铸造性能。
硅(Si):能促使生铁中所含的碳分离为石墨状,能去氧,还能减少铸件的气眼,能提高熔化生铁的流动性,降低铸件的收缩量,但含硅过多,也会使生铁变硬变脆。
锰(Mn):能溶于铁素体和渗碳体。
在高炉炼制生铁时,含锰量适当,可提高生铁的铸造性能和削切性能,在高炉里锰还可以和有害杂质硫形成硫化锰,进入炉渣。
磷(P):属于有害元素,但磷可使铁水的流动性增加,这是因为硫减低了生铁熔点,所以在有的制品内往往含磷量较高。
然而磷的存在又使铁增加硬脆性,优良的生铁含磷量应少,有时为了要增加流动性,含磷量可达1.2%。
硫(S):在生铁中是有害元素,它促使铁与碳的结合,使铁硬脆,并与铁化合成低熔点的硫化铁,使生铁产生热脆性和减低铁液的流动性,顾含硫高的生铁不适于铸造细件。
铸造生铁中硫的含量规定最多不得超过0.06%(车轮生铁除外)。
2.钢:2.1元素在钢中的作用2.1.1 常存杂质元素对钢材性能的影响钢除含碳以外,还含有少量锰(Mn)、硅(Si)、硫(S)、磷(P)、氧(O)、氮(N)和氢(H)等元素。
这些元素并非为改善钢材质量有意加入的,而是由矿石及冶炼过程中带入的,故称为杂质元素。
这些杂质对钢性能是有一定影响,为了保证钢材的质量,在国家标准中对各类钢的化学成分都作了严格的规定。
1)硫硫来源于炼钢的矿石与燃料焦炭。
它是钢中的一种有害元素。
硫以硫化铁(FeS)的形态存在于钢中,FeS和 Fe 形成低熔点(985℃)化合物。
钢的主要化学成分
钢的主要化学成分钢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制造、交通运输等领域。
钢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铁、碳、锰、硅等元素。
本文将对钢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介绍,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钢材的特性和用途。
铁是钢的主要成分,其含量通常在98%以上。
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是许多工业产品的主要原材料。
在钢中,铁的含量决定了钢的基本性质,如硬度、强度和韧性。
碳是另一个重要的钢的成分,其含量通常在0.2%至 2.1%之间。
碳的含量决定了钢的硬度和强度。
当碳含量较低时,钢比较软,适合用于制造弯曲和拉伸的零部件;当碳含量较高时,钢比较硬,适合用于制造切削和磨损的零件。
锰是钢中的另一个重要元素,其含量通常在0.3%至1.65%之间。
锰可以提高钢的硬度和抗拉强度,同时还可以提高钢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因此,含锰量适中的钢常用于制造耐磨零件和耐腐蚀零件。
硅是钢中的另一个常见元素,其含量通常在0.15%至0.3%之间。
硅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同时还可以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和耐腐蚀性。
因此,含硅量适中的钢常用于制造高强度和耐热零件。
除了上述几种元素外,钢中还可能含有少量的磷、硫、铬、镍等元素。
这些元素可以对钢的性能产生影响,如提高钢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
因此,在制造钢材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用途和要求,合理控制各种元素的含量,以获得满足需求的钢材产品。
总的来说,钢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铁、碳、锰、硅等元素,它们共同决定了钢的性能和用途。
通过合理控制各种元素的含量,可以获得硬度、强度、韧性等不同性能的钢材,满足不同领域的需要。
钢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该加强对钢材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推动钢铁产业的发展。
各化学元素对钢材的影响
各化学元素对钢材的影响钢材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制造和其他领域的重要材料。
化学元素可以通过添加或与钢材中的化学成分相互作用来改变钢材的性能和特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元素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1.碳(C):碳是钢材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含碳量的增加可以提高钢材的硬度和强度,但同时也会降低其可塑性和冲击韧性。
高碳钢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适合用于制造刀具和弹簧等应用。
2.硅(Si):硅的添加可以提高钢材的抗腐蚀性和磁性。
硅还有助于钢材的脱氧作用,减少对氧气的敏感性。
硅含量较高的钢材常用于制造电力设备和变压器。
3.锰(Mn):锰的添加可以提高钢材的强度和韧性,并增加其耐磨性和耐蚀性。
锰含量较高的钢材常用于制造铁路轨道和重型机械设备。
4.硫(S)和磷(P):硫和磷是常见的非金属杂质元素,其含量对钢材性能有负面影响。
高硫和高磷含量会导致钢材变脆,降低其可塑性和韧性。
因此,在钢材生产过程中对硫和磷的含量进行控制非常重要。
5.铬(Cr):铬的添加可以提高钢材的耐腐蚀性和耐热性。
铬与钢中的碳形成的氧化物膜可以防止钢材与大气中的氧气接触,从而减少钢材的腐蚀。
高铬钢常用于制造不锈钢。
6.镍(Ni):镍的添加可以提高钢材的韧性和强度,同时也增加了钢材的耐腐蚀性。
镍含量较高的钢材常用于制造耐高温和耐腐蚀的材料,如合金钢和不锈钢。
7.钼(Mo):钼的添加可以提高钢材的强度和耐热性。
钼对钢材的影响类似于镍,但效果更加显著。
钼含量较高的钢材常用于制造高温设备和工具。
8.铝(Al):铝的添加可以改善钢材的氧化抗性和耐蚀性,并降低钢材的密度。
铝还可以提高钢材的强度和硬度,用于制造航空和汽车零件。
9.钛(Ti):钛的添加可以提高钢材的强度和耐腐蚀性。
钛含量较高的钢材常用于制造航空和化工设备。
10.硼(B):硼的添加可以提高钢材的硬度和强度,并改善其机械性能。
硼含量较高的钢材常用于制造切削工具和弹簧。
总之,化学元素对钢材性能的影响是多样且复杂的。
可焊性的影响因素
可焊性的影响因素可焊性是指金属材料在焊接过程中的焊接性能,主要包括焊缝的质量、连接的强度以及焊接过程中材料的变形等。
可焊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材料的化学成分:材料的化学成分对可焊性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含有大量氧化物的材料容易在焊接过程中产生氧化层,阻碍了焊缝的形成;含硫和含磷杂质的材料容易产生气孔,降低焊接接头的强度。
2.材料的热导率和热容量:材料的热导率和热容量决定了焊接过程中的热传导速度和热影响区的大小。
热导率高的材料,热传导速度快,容易产生温度梯度过大的问题;热容量大的材料,吸收的热量多,容易引起材料的热膨胀和变形。
3.材料的热稳定性:材料的热稳定性指的是材料在高温下的性能稳定性。
热稳定性差的材料容易在焊接过程中发生相变、晶界溶解和晶粒长大等现象,使焊接接头易产生裂纹和变形。
4.材料的晶粒度和晶界特征:材料的晶粒度和晶界特征对可焊性也有较大的影响。
晶粒度小且均匀的材料,晶界的强度高,抗拉强度和焊接接头的强度会相对较高;晶粒度大和非均匀的材料,晶界的强度低,容易在焊接过程中发生晶界断裂和晶粒生长,导致焊接接头的强度降低。
5.材料的冷热变形性能:材料的冷热变形性能对焊接过程中的变形量和残余应力有很大的影响。
冷热变形性能好的材料,在焊接过程中的变形量较小,残余应力较低,能够保持较好的工件形状和尺寸稳定性。
6.焊接工艺参数:焊接工艺参数对可焊性也有很大的影响。
包括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焊接角度等。
不同的焊接工艺参数会产生不同的热输入和冷却速率,从而影响焊缝的形成和焊接接头的质量。
7.表面预处理:材料的表面预处理对可焊性也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焊接过程中,如果材料表面存在油污、氧化物或其他杂质,会阻碍焊缝的形成和焊接接头的强度。
综上所述,可焊性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材料的化学成分、热导率和热容量、热稳定性、晶粒度和晶界特征、冷热变形性能、焊接工艺参数和表面预处理等。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够保证焊接接头的质量和强度。
钢材化学成分分析标准
钢材化学成分分析标准钢材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等领域。
钢材的化学成分对其性能和用途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钢材的化学成分进行准确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钢材化学成分分析标准是指对钢材中各种元素含量进行测试和分析的标准,其目的是确保钢材的质量和性能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
首先,钢材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碳(C)、硅(Si)、锰(Mn)、磷(P)、硫(S)等元素。
其中,碳是钢材的主要合金元素,其含量对钢材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等性能有重要影响。
硅、锰等元素的含量也会影响钢材的机械性能和耐蚀性能。
因此,钢材化学成分分析标准需要对这些元素的含量进行严格的检测和分析。
其次,钢材化学成分分析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证钢材的质量和性能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
在钢材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需要对钢材的化学成分进行严格控制,以确保钢材的质量稳定和可靠。
只有通过严格的化学成分分析,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钢材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保证钢材的质量和性能符合标准要求。
此外,钢材化学成分分析标准还涉及到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化学分析方法包括湿法分析和干法分析等,需要根据钢材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和性质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同时,还需要使用精密的化学分析仪器设备,如原子吸收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等,以确保对钢材化学成分的准确测定。
总的来说,钢材化学成分分析标准对于保证钢材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严格的化学成分分析,才能确保钢材的质量稳定和可靠,满足不同领域的使用要求。
因此,钢材生产和加工企业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化学成分分析标准,加强对钢材化学成分的检测和控制,提高钢材质量和竞争力。
在实际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钢材化学成分分析标准,以适应不同领域对钢材质量和性能要求的变化。
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标准提升,才能更好地推动钢材产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因此,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重视钢材化学成分分析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共同推动钢材产业的健康发展。
化学成分对罐盖用5182 合金烘烤性能影响的研究
0前言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同时为了降低成本,客户对罐盖料薄型化的需求已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啤酒、可乐汽水饮料市场如青岛、百威、雪津、百事可乐等厂商为了降低成本已经开始大批量使用薄型易开盖。
制罐行业如皇冠、联合、波尔、宝钢、中粮等五大集团公司的5182罐盖铝材厚度已从0.24~0.27mm过渡到0.208~0.224 mm。
据不完全测算,目前国内铝罐需求量已经达到80kt/a。
在未来几年,如果现有的5182罐盖将全部由0.27mm过渡到0.208~0.224mm,预计市场需求量将在180kt/a以上,到2022年需求量将达到120kt[1]。
但薄型的罐盖料绝大部分仍只能依赖进口。
与0.24~0.27mm厚的5182罐盖料相比,0.208~ 0.224mm厚的薄型罐盖料对材料的性能要求更高。
如0.24~0.27mm厚的5182罐盖料烘烤后的屈服强度要求达到295~340MPa,延伸率要求6%,而0.208~0.224mm厚的5182罐盖料烘烤后的屈服强度则要求为330~360MPa,同时,延伸率要求提高至7%。
性能的提高对5182罐盖料的微观组织如基体固溶量、金属间化合物、晶粒、织构分布、组织均匀性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提高薄型5182铝合金罐盖料强度的目的主要还是依靠增加Mg、Mn、Cu等强化元素的含量同时控制一定的冷轧变形率来实现[2-3]。
为了研究罐盖用5182铝合金中主要合金成分对罐盖料性能的影响,本文设计了不同合金成分的铸锭,再将铸锭按照现行生产工艺进行了均匀化处理、热轧和冷轧,通过对冷轧板微观组织分析、力学性能测试确定各化学成分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同时,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获得了合金元素对性能影响的回归方程,并计算出Cr、Cu、Mn、Mg元素成分波动导致性能的变化。
1试验方案设计了7组合金成分,按照设计的合金成分进行了200公斤级DC铸造,实际铸锭成分如表1所示。
化学成分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化学元素对钢的性能的影响1、碳(C):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当碳量超过0.23%时,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因此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20%。
碳量高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在露天料场的高碳钢就易锈蚀;此外,碳能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
碳是决定钢材性能的最重要元素。
碳对钢材性能的影响如图6-3所示:当钢中含碳量在0.8%以下时,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材的强度和硬度提高,而塑性和韧性降低;但当含碳量在 1.0%以上时,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材的强度反而下降。
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材的焊接性能变差(含碳量大于0.3%的钢材,可焊性显著下降),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增大,耐大气锈蚀性下降。
2、硅(Si):在炼钢过程中加硅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所以镇静钢含有0.15-0.30%的硅。
如果钢中含硅量超过0.50-0.60%,硅就算合金元素。
硅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故广泛用于作弹簧钢。
在调质结构钢中加入1.0-1.2%的硅,强度可提高15-20%。
硅和钼、钨、铬等结合,有提高抗腐蚀性和抗氧化的作用,可制造耐热钢。
含硅1-4%的低碳钢,具有极高的导磁率,用于电器工业做矽钢片。
硅量增加,会降低钢的焊接性能。
3、锰(Mn):在炼钢过程中,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一般钢中含锰0.30-0.50%。
在碳素钢中加入0.70%以上时就算“锰钢”,较一般钢量的钢不但有足够的韧性,且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提高钢的淬性,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如16Mn钢比A3屈服点高40%。
含锰11-14%的钢有极高的耐磨性,用于挖土机铲斗,球磨机衬板等。
锰量增高,减弱钢的抗腐蚀能力,降低焊接性能。
4、磷(P):在一般情况下,磷是钢中有害元素,增加钢的冷脆性,使焊接性能变坏,降低塑性,使冷弯性能变坏。
因此通常要求钢中含磷量小于0.045%,优质钢要求更低些。
5、硫(S):硫在通常情况下也是有害元素。
论金属材料组织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论金属材料组织结构对性能的影响摘要:在机械加工过程中,金属材料应用十分广泛,而金属材料的自身性能,则是会受到内部组织结构的影响。
现有的金属材料数量、种类较多,内部结构也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更好的利用金属材料,就必须充分了解其结构对性能的影响,对于提高金属材料的有效利用率而言至关重要。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金属材料组织结构对性能的影响,以期为今后开展的相关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金属材料;组织结构;性能;影响机械加工本身就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金属材料的性能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加工结果。
这也就需要加工企业必须充分了解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判断其性能,而后将其合理化运用,保证应用效率。
因此,联系实际分析金属材料组织结构对性能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1.金属材料概述在机械加工生产操作中,金属材料主要起着保障作用,成品质量情况也会受到金属材料的影响。
从现下的金属使用情况来看,金属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别:(1)黑金金属,是指钢铁材料,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十分频繁,在工业生产操作中,应用也较为广泛,具体有铁、铬以及它们的金属合金,在全球范围内,这种金属的产量时十分丰富,占金属开采总量的90%,主要包括90%含铁量的工业纯铁、2%~4%以下的碳含量铸铁、含碳量小于2%的碳钢,不锈钢、高温合金钢中,也包含黑色金属;(2)有色金属,是除铁、锰与铬三种金属以外的所有金属,随着自然资源的不断开发,有色金属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主要应用于特殊范围、特殊用品的生产,加工制作难度较高,是一种较为珍贵的物质;(3)特种金属,属于稀有金属,生活中不常见,比如纳米晶、准晶等,具有一定特殊性,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1]。
1.金属材料组织结构对性能的影响分析1.对力学性能的影响从力学性能角度出发,主要可以从晶粒大小、铁的同素异构转变特性两个层面着手进行。
首先,晶粒大小所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金属塑性成形上,现下工业生产中,通常会将晶粒平均面积、平均直径作为晶粒大小的衡量标准,晶粒度级别越高,晶粒大小就会越细,一定体积内晶界就会增加,会出现不同位相的晶粒,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抗压能力就会相应提升,对于一般类型的金属材料,晶粒越小,强度、硬度、塑性、人性就会更高,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存在很多细化晶粒的方法,如添加形核剂、机械振动等,都是较为常见且有效的方法[2]。
红铜化学成分
红铜化学成分红铜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经济价值。
它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铜和少量的杂质元素。
本文将以红铜的化学成分为标题,详细介绍红铜的化学成分及其对红铜性质和应用的影响。
红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铜(Cu)和少量的杂质元素。
纯度较高的红铜通常含铜量在99%以上,剩余的1%则包括了各种杂质元素。
这些杂质元素可能是由于原材料中的杂质或在红铜制备过程中的掺杂所致。
红铜的主要成分铜赋予了它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
铜是一种优良的导电材料,具有很高的电导率和热导率。
因此,红铜常被用作电线、电缆、电子器件等导电元件的材料。
此外,红铜还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可加工性,能够方便地进行拉伸、冲压、焊接等加工工艺,可用于制造各种形状的零件和器件。
除了铜,红铜的化学成分中还包含少量的杂质元素,如锡(Sn)、铅(Pb)、锌(Zn)等。
这些杂质元素的含量通常是微量级的,但它们对红铜的性能和应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添加少量的锡可以提高红铜的硬度和强度,使其适用于制作耐磨零件和机械结构;而添加少量的铅可以改善红铜的切削性能,使其更适合用于制造铜合金刀具。
红铜中的锌元素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锌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可以与铜形成固溶体,形成黄铜(即含锌的铜合金)。
黄铜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和可塑性,广泛应用于制造各种机械零件、装饰品等。
锌的含量对黄铜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含锌量的黄铜具有不同的强度和硬度。
除了上述元素外,红铜中还可能含有其他杂质元素,如镍(Ni)、磷(P)等。
这些杂质元素的含量通常较低,但它们对红铜的性能和应用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例如,镍的添加可以提高红铜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使其适用于海洋环境和化工设备;磷的添加可以改善红铜的可塑性和焊接性能,使其更易于加工和连接。
红铜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铜和少量的杂质元素。
铜赋予了红铜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使其成为重要的导电材料。
而杂质元素的添加则能够调节红铜的硬度、强度、耐腐蚀性等性能,使其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各种元素对铸造的影响
各种元素对铸铁组织性能的影响1.C碳是铸铁的基本组元,在铸铁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游离碳石墨的形式存在,另一种是以化合碳渗碳体的形式存在,也正是碳在铸铁中的这种存在形式可把铸铁分成许多类型可把铸铁分成许多类型,在灰铸铁中,碳的质量分数控制在 2.7%-3.8%的范围内,碳主要以片状石墨形式存在,高碳灰铸铁的金相组织为铁素体和粗大的片状石墨,机械强度和硬度较低,但挠度较好;低碳灰铸铁的金相组织为珠光体和细小的片状石墨,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硬度,但挠度较差。
由于灰铸铁的成分位于共晶点附近,因此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
对于亚共晶范围的灰铸铁,增加碳含量能提高流动性,反之,对于过共晶范围的灰铸铁,只有降低碳含量才能提高流动性。
在QT中含C 量高,析出的石墨数量多,石墨球数多,球径尺寸小,圆整度增加。
提高含C量可以减小缩松体积,减小缩松面积,使铸件致密。
但是含C量过高则降低缩松作用不明显,反而出现严重的石墨漂浮,且为保证球化所需要的残余Mg量要增多。
2.Si硅是铸铁的常存五元素之一,能减少碳在液态和固态铁中的溶解度,促进石墨的析出,因此是促进石墨化的元素,其作用为碳的1/3 左右,故增加硅量会增加石墨的数量,也会使石墨粗大;反之,减少硅量,会使石墨细小。
在灰铸铁中,硅的质量分数控制在 1.1%-2.7%的范围内,一般碳硅含量低可获得较高的机械强度和硬度,但流动性稍差;反之,碳硅含量高,流动性好,机械强度和硬度较低。
当薄壁铸件出现白口时,可提高碳硅含量使之变灰;当厚壁铸件出现粗大的石墨时,应适当降低碳硅含量,并达到提高机械强度和硬度的目的。
Si是Fe-C合金中能够封闭r区的元素,Si使共析点的含C 量降低。
Si提高共析转变温度,且在QT中使铁素体增加的作用比HT要大。
HT中 C、Si 都是强烈促进石墨化的元素。
提高碳当量促使石墨片变粗、数量增多,强度和硬度下降。
降低碳当量可以减少石墨数量、细化石墨、增加初析奥氏体枝晶数量,从而是提高灰铸铁力学性能常采取的措施。
钢的化学成分及对性能的影响
N
氮能提高钢的强度,低温韧性和焊接性,增加时效敏感性。
稀土
RE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稀土元素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57-71的15个镧系元素。这些元素都是金属,但他们的氧化物很象“土”,所以习惯上称稀土。钢中加入稀土,可以改变钢中夹杂物的组成、形态、分布和性质,从而改善了钢的各种性能,如韧性、焊接性,冷加工性能。在犁铧钢中加入稀土,可提高耐磨性。
在炼钢过程中加硅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所以镇静钢含有-%的硅。如果钢中含硅量超过硅就算合金元素。硅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故广泛用于作弹簧钢。在调质结构钢中加入-%的硅,强度可提高15-20%。硅和钼、钨、铬等结合,有提高抗腐蚀性和抗氧化的作用,可制造耐热钢。含硅1-4%的低碳钢,具有极高的导磁率,用于电器工业做矽钢片。硅量增加,会降低钢的焊接性能。
铬
Cr
在结构钢和工具钢中,铬能显著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同时降低塑性和韧性。铬又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因而是不锈钢,耐热钢的重要合金元素。
镍
Ni
镍能提高钢的强度,而又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镍对酸碱有较高的耐腐蚀能力,在高温下有防锈和耐热能力。但由于镍是较稀缺的资源,故应尽量采用其他合金元素代用镍铬钢。
钒
V
钒是钢的优良脱氧剂。钢中加%的钒可细化组织晶粒,提高强度和韧性。钒与碳形成的碳化物,在高温高压下可提高抗氢腐蚀能力。
铌
Nb
铌能细化晶粒和降低钢的过热敏感性及回火脆性,提高强度,但塑性和韧性有所下降。在普通低合金钢中加铌,可提高抗大气腐蚀及高温下抗氢、氮、氨腐蚀能力。铌可改善焊接性能。在奥氏体不锈钢中加铌,可防止晶间腐蚀现象。
铝
Al
铝是钢中常用的脱氧剂。钢中加入少量的铝,可细化晶粒,提高冲击韧性,如作深冲薄板的08Al钢。铝还具有抗氧化性和抗腐蚀性能,铝与铬、硅合用,可显著提高钢的高温不起皮性能和耐高温腐蚀的能力。铝的缺点是影响钢的热加工性能、焊接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
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及其对性能的影响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金属材料逐渐成为人们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金属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电子技术、航天航空、建筑装饰等众多领域。
而关于金属材料性能的来源,其晶体结构则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一、晶体结构的概念晶体结构是指各种晶体中原子、分子、离子等元素的排列方式。
晶体结构通常表现为重复的周期性结构,而这种周期性结构是由一种或多种元素在平衡状态下所具有的电子排列方式所决定的。
晶体中的原子结合在一起构成晶体单元,而这些单元以一定规律进行着重复排列。
这种规则性排列不仅是晶体的基本组成,同时也是晶体固有的特点之一。
二、晶体结构的分类晶体结构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按照晶体的元素组成来看,晶体可以分为单质晶体和化合物晶体。
单质晶体就是仅由一种元素构成,如铁、铜等;化合物晶体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如NaCl、Al2O3等。
按照晶体的结构类型来看,晶体可以分为离子晶体、共价晶体、金属晶体和分子晶体。
离子晶体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在其结构中以离子键相连接;共价晶体则是由共价键连接起来的;金属晶体是由金属原子通过金属键相连接而成的;分子晶体的结构由多个分子通过分子间力相连接而形成。
三、晶体结构的影响因素晶体结构的不同,主要是由其元素组成和排列方式决定的。
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原子大小和电荷电性:原子的大小和电荷电性会影响晶体中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到晶体的结构形态。
2.元素的性质:不同的元素在形成晶体时,其元素特性也会影响晶体的结构性质,如硬度、熔点、密度等。
3.晶面的朝向和排列方式:晶面的朝向和排列方式也会对晶体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它们直接影响着晶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温度压力等环境因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晶体中的原子结合方式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对晶体的性质产生重要的影响。
常用金属材料中各种化学成分对性能的影响
常用金属材料中各种化学成分对性能的影响1.碳钢:碳钢中最主要的化学成分是碳,其含量在0.08%至1.2%之间。
碳的含量越高,碳钢的强度越大,但韧性较低。
碳钢中还含有其他元素,如锰、硅、磷和硫等。
锰可以提高碳钢的强度和韧性,硅可以提高耐磨性,磷和硫的含量较高会使钢材质量下降,降低其可焊性。
2.不锈钢:不锈钢中含有铬、镍和其他合金元素,主要目的是提供抗腐蚀性能。
铬是不锈钢最主要的合金元素,通过形成铬氧化物保护膜来防止钢材被氧化腐蚀。
镍提高了不锈钢的强度和韧性,同时也增加了抗腐蚀性能。
其他合金元素如钼、钛和铜等可以进一步提高不锈钢的机械性能和耐蚀性能。
3.铝合金:铝合金中含有铝以外的元素,如铜、锌、镁、锰和硅等。
这些元素的添加可以改变铝合金的性能。
铜可以提高铝合金的强度和耐蚀性,但降低了其可焊性。
锌可以增加铝合金的抗腐蚀性能和硬度。
镁能够显著提高铝合金的强度和韧性,同时也降低了其耐蚀性。
锰和硅的添加可以提高铝合金的耐蚀性和硬度。
4.铜: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可塑性。
纯铜具有较低的强度,但可以通过合金化来提高其力学性能。
通常,铜合金中添加的元素包括锡、锌、镍和铝等。
锡的添加可以提高铜的抗腐蚀性能和强度。
锌可以提高铜的硬度和强度。
镍可以增加铜的抗腐蚀性能和塑性。
铝的添加可以提高铜的强度和硬度。
5.镁合金:镁合金中含有较高比例的镁元素,其含量可达到90%以上。
镁合金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良好的机械性能。
常见的合金元素包括铝、锌、锰和稀土元素等。
铝的添加可以提高镁合金的强度和韧性,同时增加其耐腐蚀性能。
锌可以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和硬度。
锰的添加可以提高镁合金的强度。
总之,常用金属材料中的化学成分对其性能影响深远。
通过控制化学成分的含量以及合金化可以调整金属材料的强度、韧性、耐腐蚀性和其他机械性能。
这些信息对于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以及进行材料设计和工程应用至关重要。
常用金属材料化学成分及机械性能
常用金属材料化学成分及机械性能1.铁(Fe):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是铁,通常含有一些碳(C)、硅(Si)、磷(P)和锰(Mn)等杂质。
机械性能: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但韧性较差。
2.铝(Al):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是铝,也含有小量的硅(Si)、铜(Cu)、锌(Zn)、镁(Mg)等杂质。
机械性能:具有较轻的重量、良好的导热性和电导性。
机械强度较低,但韧性较好。
3.镁(Mg):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是镁,也含有小量的铝(Al)、锌(Zn)等杂质。
机械性能:具有较轻的重量、良好的导热性和电导性。
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刚性。
4.铜(Cu):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是铜,也含有小量的锌(Zn)、镍(Ni)等杂质。
机械性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机械强度较高,但韧性较差。
5.钛(Ti):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是钛,也含有小量的铁(Fe)、氧(O)、碳(C)等杂质。
机械性能:具有较低的密度、良好的耐腐蚀性和高强度,但加工困难。
6.锌(Zn):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是锌,也含有小量的铝(Al)、铜(Cu)、铅(Pb)等杂质。
机械性能: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可塑性。
机械强度较低。
以上仅为常用金属材料的一部分,不同材料的具体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还会有所差异。
此外,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会受到热处理、合金化等因素的影响,进一步改善材料的性能。
在工程应用中,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至关重要。
对于特殊要求的应用,还可以通过调整配方或利用特殊加工工艺来改善材料性能。
材料化学成分
材料化学成分
材料化学成分是指材料中所含有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组成,它对材料的性能和用途具有重要影响。
材料的成分可以通过化学分析等方法来确定,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影响。
金属材料是工程材料中最常见的一类,其成分主要是金属元素。
常见的金属材料包括铁、铜、铝、锌等。
铁是最常用的金属材料,其主要成分是铁元素,同时含有少量的碳、硅、锰等元素。
这些元素的含量和比例会影响铁的硬度、强度、塑性等性能,因此在制备不同用途的铁材料时,需要根据具体要求来调整成分。
非金属材料也是工程材料中重要的一类,其成分主要是非金属元素和化合物。
例如,陶瓷材料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等化合物,它们的成分和比例会影响陶瓷材料的硬度、耐磨性、耐高温性等性能。
此外,塑料材料的成分主要是聚合物,不同种类的塑料材料含有不同的聚合物成分,这些成分会影响塑料的强度、韧性、耐腐蚀性等性能。
在材料加工和制备过程中,控制材料的成分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的成分可以使材料具有良好的性能,而不合理的成分则可能导致材料性能下降甚至失效。
因此,了解材料的化学成分对于材料的设计、选择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材料的化学成分对其性能和用途具有重要影响,合理控制和调整成分可以使材料具有良好的性能,从而满足不同的工程需求。
因此,在材料的设计、选择和应用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其化学成分的影响,以确保材料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可靠的使用效果。
不同元素成分对螺纹钢力学性能影响
不同化学元素成分及含量对螺纹钢力学性能的影响1、碳(C):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当碳量0.23%超过时,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因此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20%。
碳量高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在露天料场的高碳钢就易锈蚀;此外,碳能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
2、硅(Si):在炼钢过程中加硅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所以镇静钢含有0.15-0.30%的硅。
如果钢中含硅量超过0.50-0.60%,硅就算合金元素。
硅能显着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故广泛用于作弹簧钢。
在调质结构钢中加入1.0-1.2%的硅,强度可提高15-20%。
硅和钼、钨、铬等结合,有提高抗腐蚀性和抗氧化的作用,可制造耐热钢。
含硅1-4%的低碳钢,具有极高的导磁率,用于电器工业做矽钢片。
硅量增加,会降低钢的焊接性能。
3、锰(Mn):在炼钢过程中,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一般钢中含锰0.30-0.50%。
在碳素钢中加入0.70%以上时就算“锰钢”,较一般含量的钢不但有足够的韧性,且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提高钢的淬性,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如16Mn钢比A3屈服点高40%。
含锰11-14%的钢有极高的耐磨性,用于挖土机铲斗,球磨机衬板等。
锰量增高,减弱钢的抗腐蚀能力,降低焊接性能。
4、磷(P):在一般情况下,磷是钢中有害元素,增加钢的冷脆性,使焊接性能变坏,降低塑性,使冷弯性能变坏。
因此通常要求钢中含磷量小于0.045%,优质钢要求更低些。
5、硫(S):硫在通常情况下也是有害元素。
使钢产生热脆性,降低钢的延展性和韧性,在锻造和轧制时造成裂纹。
硫对焊接性能也不利,降低耐腐蚀性。
所以通常要求硫含量小于0.055%,优质钢要求小于0.040%。
在钢中加入0.08-0.20%的硫,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通常称易切削钢。
6、铬(Cr):在结构钢和工具钢中,铬能显着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同时降低塑性和韧性。
球墨铸铁的化学成分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球墨铸铁的化学成分及其对性能的影响(一)球墨铸铁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碳(C)、硅(Si)、锰(Mn)、硫(S)、磷(P)五种元素。
对于一些对组织及性能有特殊要求的铸件,还包括少量的合金元素。
为保证石墨球化,球墨铸铁中还须含有微量的残留球化元素。
以下就球墨铸铁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对性能的影响做详细的阐述:1.碳的作用和影响:碳是球墨铸铁的基本元素,碳高有助于石墨化。
由于石墨呈球状后石墨对机械性能的影响已减小到最低程度,球墨铸铁的含碳量一般较高,在3.5~3.9%之间,碳当量在4.1~4.7%之间。
铸件壁薄、球化元素残留量大或孕育不充分时取上限;反之,取下限。
将碳当量选择在共晶点附近不仅可以改善铁液的流动性,对于球墨铸铁而言,碳当量的提高还会由于提高了铸铁凝固时的石墨化膨胀提高铁液的自补缩能力。
但是,碳含量过高,会引起石墨漂浮。
2.硅的作用和影响在球墨铸铁中,硅是第二个有重要影响的元素,它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小白口倾向,增加铁素体量,而且具有细化共晶团,提高石墨球圆整度的作用。
但是,硅提高铸铁的韧脆性转变温度,降低冲击韧性,因此硅含量不宜过高,尤其是当铸铁中锰和磷含量较高时,更需要严格控制硅的含量。
3.硫的作用和影响硫是一种反球化元素,它与镁、稀土等球化元素有很强的亲合力,硫的存在会大量消耗铁液中的球化元素,形成镁和稀土的硫化物,引起夹渣、气孔等铸造缺陷。
球墨铸铁中硫的含量一般要求小于0.06%。
4.磷的作用和影响磷是一种有害元素。
它在铸铁中溶解度极低,当其含量小于0.05%时,固溶于基体中,对力学性能几乎没有影响。
当含量大于0.05%时,磷极易偏析于共晶团边界,形成二元、三元或复合磷共晶,降低铸铁的韧性。
磷提高铸铁的韧脆性转变温度,当含磷量增加时,韧脆性转变温度就会提高。
5.锰的作用和影响球墨铸铁中锰的作用就主要表现在增加珠光体的稳定性,帮助形成炭化锰、炭化铁。
这些碳化物偏析于晶界,对球墨铸铁的韧性影响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金属材料中各种化学成分对性能的影响1.生铁:生铁中除铁外,还含有碳、硅、锰、磷和硫等元素。
这些元素对生铁的性能均有一定的影响。
碳(C):在生铁中以两种形态存在,一种是游离碳(石墨),主要存在于铸造生铁中,另一种是化合碳(碳化铁),主要存在于炼钢生铁中,碳化铁硬而脆,塑性低,含量适当可提高生铁的强度和硬度,含量过多,则使生铁难于削切加工,这就是炼钢生铁切削性能差的原因。
石墨很软,强度低,它的存在能增加生铁的铸造性能。
硅(Si):能促使生铁中所含的碳分离为石墨状,能去氧,还能减少铸件的气眼,能提高熔化生铁的流动性,降低铸件的收缩量,但含硅过多,也会使生铁变硬变脆。
锰(Mn):能溶于铁素体和渗碳体。
在高炉炼制生铁时,含锰量适当,可提高生铁的铸造性能和削切性能,在高炉里锰还可以和有害杂质硫形成硫化锰,进入炉渣。
磷(P):属于有害元素,但磷可使铁水的流动性增加,这是因为硫减低了生铁熔点,所以在有的制品内往往含磷量较高。
然而磷的存在又使铁增加硬脆性,优良的生铁含磷量应少,有时为了要增加流动性,含磷量可达1.2%。
硫(S):在生铁中是有害元素,它促使铁与碳的结合,使铁硬脆,并与铁化合成低熔点的硫化铁,使生铁产生热脆性和减低铁液的流动性,顾含硫高的生铁不适于铸造细件。
铸造生铁中硫的含量规定最多不得超过0.06%(车轮生铁除外)。
2.钢:2.1元素在钢中的作用2.1.1 常存杂质元素对钢材性能的影响钢除含碳以外,还含有少量锰(Mn)、硅(Si)、硫(S)、磷(P)、氧(O)、氮(N)和氢(H)等元素。
这些元素并非为改善钢材质量有意加入的,而是由矿石及冶炼过程中带入的,故称为杂质元素。
这些杂质对钢性能是有一定影响,为了保证钢材的质量,在国家标准中对各类钢的化学成分都作了严格的规定。
1)硫硫来源于炼钢的矿石与燃料焦炭。
它是钢中的一种有害元素。
硫以硫化铁(FeS)的形态存在于钢中,FeS和 Fe 形成低熔点(985℃)化合物。
而钢材的热加工温度一般在1150~1200℃以上,所以当钢材热加工时,由于 FeS 化合物的过早熔化而导致工件开裂,这种现象称为“热脆”。
含硫量愈高,热脆现象愈严重,故必须对钢中含硫量进行控制。
高级优质钢:S<0.02%~0.03%;优质钢:S <0.03%~0.045%;普通钢:S<0.055%~0.7%以下。
2)磷磷是由矿石带入钢中的,一般说磷也是有害元素。
磷虽能使钢材的强度、硬度增高,但引起塑性、冲击韧性显著降低。
特别是在低温时,它使钢材显著变脆,这种现象称"冷脆"。
冷脆使钢材的冷加工及焊接性变坏,含磷愈高,冷脆性愈大,故钢中对含磷量控制较严。
高级优质钢: P <0.025%;优质钢: P<0.04%;普通钢: P <0.085%。
3)锰锰是炼钢时作为脱氧剂加入钢中的。
由于锰可以与硫形成高熔点(1600℃)的 MnS ,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硫的有害作用。
锰具有很好的脱氧能力,能够与钢中的FeO成为MnO进入炉渣,从而改善钢的品质,特别是降低钢的脆性,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
因此,锰在钢中是一种有益元素。
一般认为,钢中含锰量在0.5%~0.8%以下时,把锰看成是常存杂质。
技术条件中规定,优质碳素结构钢中,正常含锰量是0.5%~0.8%;而较高含锰量的结构钢中,其量可达0.7%~1.2%。
4)硅硅也是炼钢时作为脱氧剂而加入钢中的元素。
硅与钢水中的FeO能结成密度较小的硅酸盐炉渣而被除去,因此硅是一种有益的元素。
硅在钢中溶于铁素体内使钢的强度、硬度增加,塑性、韧性降低。
镇静钢中的含硅量通常在0.1%~0.37%,沸腾钢中只含有0.03%~0.07%。
由于钢中硅含量一般不超过0.5%,对钢性能影响不大。
5)氧氧在钢中是有害元素。
它是在炼钢过程中自然进入钢中的,尽管在炼钢末期要加入锰、硅、铁和铝进行脱氧,但不可能除尽。
氧在钢中以FeO、MnO、SiO2、Al2O3等夹杂形式,使钢的强度、塑性降低。
尤其是对疲劳强度、冲击韧性等有严重影响。
6)氮铁素体溶解氮的能力很低。
当钢中溶有过饱和的氮,在放置较长一段时间后或随后在200~300℃加热就会发生氮以氮化物形式的析出,并使钢的硬度、强度提高,塑性下降,发生时效。
钢液中加入Al、Ti或V进行固氮处理,使氮固定在AlN、TiN或VN中,可消除时效倾向。
7)氢钢中溶有氢会引起钢的氢脆、白点等缺陷。
白点常在轧制的厚板、大锻件中发现,在纵断面中可看到圆形或椭圆形的白色斑点;在横断面上则是细长的发丝状裂纹。
锻件中有了白点,使用时会发生突然断裂,造成不测事故。
因此,化工容器用钢,不允许有白点存在。
氢产生白点冷裂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高温奥氏体冷至较低温时,氢在钢中的溶解度急剧降低。
当冷却较快时,氢原子来不及扩散到钢的表面而逸出,就在钢中的一些缺陷处由原子状态的氢变成分子状态的氢。
氢分子在不能扩散的条件下在局部地区产生很大压力,这压力超过了钢的强度极限而在该处形成裂纹,即白点。
2.1.2为了合金化而加入的合金元素,最常用的有硅、锰、铬、镍、钼、钨、钒,钛,铌、硼、铝等。
现分别说明它们在钢中的作用。
1)硅①提高钢中固溶体的强度和冷加工硬化程度使钢的韧性和塑性降低;②硅能显著地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和屈强比;③耐腐蚀性。
硅的质量分数为15%一20%的高硅铸铁,是很好的耐酸材料。
含有硅的钢在氧化气氛中加热时,表面也将形成一层SiO2薄膜,从而提高钢在高温时的抗氧化性。
缺点:使钢的焊接性能恶化。
2)锰①锰能提高钢的淬透性。
②锰对提高低碳和中碳珠光体钢的强度有显著的作用。
③锰对钢的高温瞬时强度有所提高。
缺点:①含锰较高时,有较明显的回火脆性现象;②锰有促进晶粒长大的作用,因此锰钢对过热较敏感t在热处理工艺上必须注意。
这种缺点可用加入细化晶粒元素如钼、钒、钛等来克服:③当锰的质量分数超过1%时,会使钢的焊接性能变坏,④锰会使钢的耐锈蚀性能降低。
3)铬在钢中的作用①铬可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
②铬可提高钢的高温机械性能。
③使钢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和抗氧化性④阻止石墨化⑤提高淬透性。
缺点:①铬是显著提高钢的脆性转变温度②铬能促进钢的回火脆性。
4)镍在钢中的作用①可提高钢的强度而不显著降低其韧性;②镍可降低钢的脆性转变温度,即可提高钢的低温韧性;③改善钢的加工性和可焊性;④镍可以提高钢的抗腐蚀能力,不仅能耐酸,而且能抗碱和大气的腐蚀。
5)钼在钢中的作用①钼对铁素体有固溶强化作用。
②提高钢热强性③抗氢侵蚀的作用。
④提高钢的淬透性。
缺点:钼的主要不良作用是它能使低合金钼钢发生石墨化的倾向。
6)钨在钢中的作用①提高强度②提高钢的高温强度。
③提高钢的抗氢性能。
④是使钢具有热硬性。
因此钨是高速工具钢中的主要合金元素。
7)钒在钢中的作用①热强性。
②钒能显著地改善普通低碳低合金钢的焊接性能。
8)钛在钢中的作用①钛能改善钢的热强性,提高钢的抗蠕变性能及高温持久强度;②并能提高钢在高温高压氢气中的稳定性。
使钢在高压下对氢的稳定性高达600℃以上,在珠光体低合金钢中,钛可阻止钼钢在高温下的石墨化现象。
因此,钛是锅炉高温元件所用的热强钢中的重要合金元素之一。
9)铌在钢中的作用①铌和碳、氮、氧都有极强的结合力,并与之形成相应的极为稳定的化合物,因而能细化晶粒,降低钢的过热敏感性和回火脆性。
②有极好的抗氢性能。
③铌能提高钢的热强性10)硼在钢中的作用;①提高钢的淬透性。
②提高钢的高温强度。
强化晶界的作用。
11)铝在钢中的作用①用作炼钢时的脱氧定氮剂,细化晶粒,抑制低碳钢的时效,改善钢在低温时的韧性,特别是降低了钢的脆性转变温度;②提高钢的抗氧化性能。
曾对铁铝合金的抗氧化性进行了较多的研究;4%AI 即可改变氧化皮的结构,加入6%A1可使钢在980C以下具有抗氧化性。
当铝和铬配合并用时,其抗氧化性能有更大的提高。
例如,含铁50%一55%、铬30%一35%、铝10%一15%的合金,在1 400C 高温时,仍具有相当好的抗氧化性。
由于铝的这一作用,近年来,常把铝作为合金元素加入耐热钢中。
③此外,铝还能提高对硫化氢和V2O5,的抗腐蚀性。
缺点:①脱氧时如用铝量过多,将促进钢的石墨化倾向。
②当含铝较高时.其高温强度和韧性较低。
2.2合金元素对钢的主要工艺性能的影响:钢的主要工艺性能有:冷态成型性、切削性、焊接性能、热处理工艺性、铸造性能等2.2.1 合金元素对钢的冷态成型性的影响冷态成型性:冷态成型包括许多不同的冷成型工艺,如深冲、拉延成型和弯曲等。
其冷态成型工艺性能优劣涉及被变形材料的成分、组织和冷变形工艺参量(模具形状、变形量、变形速度、润滑条件等)。
与冷态成型性有关的材料性能参量有:①低的屈服强度②高的延伸率③高的均匀伸长率④高的加工硬化率(n值),⑤高的深冲性参量(r值)⑥适当而均匀的晶粒度;⑦控制夹杂物的形状和分布;⑧游离渗碳体的数量和分布。
1)冷轧薄钢板:碳:碳含量增加会使拉延能力变坏,因此绝大部分钢板都采用低碳钢。
锰:锰的影响和碳相似,但适当的含量可以减轻硫的不良作用。
磷、硅:磷和硅溶于铁素体引起强化并略影响塑性,降低拉延性能。
2)热轧钢板选用冲压用热轧钢板时,既要考虑强度要求,也要考虑冲压性能。
碳:碳是对热轧钢板冲压性能影响最大的元素。
对于冲压用的热轧钢板,一般不宜以增加碳的办法来提高强度,应采用添加合金元素来提高钢的强度。
硫:硫在钢中形成硫化物夹杂,在轧制中拉长,分割金属基体降低塑性,影响冲压性能。
2.2.2 合金元素对钢的切削加工性的影响非金属夹杂物是决定钢的切削性的主要因素。
非金属夹杂物的类型、大小、形状、分布和体积百分数不同,对切削性的影响也不同。
为了达到改善钢的切削性的目的,这些非金属夹杂物必须满足下列四个条件:①在切削运动平面上,夹杂物必须作为应力集中源,从而引起裂纹和脆化切屑的作用。
②夹杂物必须具有一定的塑性,而不致切断金属的塑性流变,从而损害刃具的表面。
③夹杂物必须在刃具的前面与切屑之间形成热量传播的障碍。
④夹杂物必须具有光滑的表面,而不能在刃具的侧面作为磨料。
钢的切削性的提高主要还是通过加入易削添加剂,例如S、P、Pb、Bi、Ca、Se(硒)、Te(碲)等。
●硫是了解最清楚和广泛应用的易削添加剂。
当钢中含足够量的Mn时,S的加入将形成MnS夹杂物。
加S的碳钢可以提高切削速度25%或更高,它取决于钢的成分和S的加入量。
约1%体积份额的MnS, 可以使高速钢刃具的磨损速率迅速下降。
MnS夹杂物在切削剪切区作为应力集中源,可以起裂纹源的作用,并随后引起切屑断裂。
因此,随着MnS 体积份额的增加,切屑破断能力得到改善。
MnS 夹杂物还可能在切屑刃具表面沉积为MnS薄层,这种薄层可以降低刃具与切屑的摩擦,导致切削温度和切屑力的降低,并减少刃具的磨损或成为热量传播的障碍,从而延长刃具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