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重点整理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重点总结重点中的重点
第一节1、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①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②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③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④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2.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①战略规划: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使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
②组织规划。
③制度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
④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
⑤费用规划: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
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的控制。
3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管理活动系统的关系: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人力资源规划不仅具有先导性和战略性,而且在实施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和目标的过程中,他还能不断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措施,指导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4.工作岗位分析的概念:工作岗位分析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的过程。
5.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①在完成岗位调查取得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对岗位的名称,性质,任务,权责,程序,工作对象和工作资料,以及本岗位与相关岗位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方式等因素逐一进行比较,分析和描述,并作出必要的总结和概括。
②在界定了岗位的工作范围和内容以后,应根据岗位自身的特点,明确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提出本岗位员工所应具备的资格和条件。
③将上述岗位分析的研究成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加以表述,最终制定出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
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重点总结笔记
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重点笔记一、人力资源战略与组织管理1. 人力资源战略人力资源战略是指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所采取的长期性、系统性的策略。
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包含四个步骤,即确定企业战略目标、确定人力资源策略、制定人力资源实施计划、实施和监控人力资源策略。
在实施人力资源战略时,需要关注人力资源规划、组织设计、工作分析和绩效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需要关注企业文化的营造和员工培训等方面的工作。
2. 组织管理组织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目标,通过规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活动,对组织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进行科学的协调和控制,以达到最优的效果。
组织管理的核心是组织设计,好的组织设计能够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
在组织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组织结构的设计2.工作流程的设计3.工作分配的设计4.组织文化的建设二、薪酬管理和福利计划1. 薪酬管理薪酬管理是指企业在以一定的薪酬方式和福利计划作为激励手段,以达到企业目标。
薪酬管理包括员工薪酬构成、薪酬调节、薪酬测量、薪酬规划等内容。
在设计薪酬管理制度时,需要关注以下问题:1.薪酬与绩效的关系2.职位工资制度与效益工资制度的选择3.定薪与弹性薪酬的制定4.薪酬测量和调整的方式2. 福利计划福利计划是指企业通过提供各种形式的福利来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的获得感和归属感。
福利计划包括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医疗保健、假期制度、培训机会、生育保险等内容。
在设计福利计划时,需要关注以下问题:1.福利计划与薪酬制度的协调2.应当提供哪些福利3.福利提供的方式和标准三、员工关系和员工保障1. 员工关系员工关系是指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优秀的员工关系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在维护良好的员工关系时,需要关注以下问题:1.企业文化的建设2.公正公平的人际关系3.劳动纠纷的预防和处理2. 员工保障员工保障是指企业为了保障员工权益而提供的各种保障措施,包括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
人力资源三级复习提纲
人力资源三级复习提纲一、人力资源概念与职能1.人力资源的定义、特征和基本职能2.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和基本原则3.人力资源规划与组织设计4.人力资源招聘与选拔5.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发展6.人力资源绩效管理7.人力资源的薪酬管理8.人力资源的劳动关系管理二、人力资源规划与组织设计1.企业发展战略与人力资源的关系2.人力资源规划的意义和步骤3.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的衡量4.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5.组织结构的类型与特点6.岗位与职责的设计7.组织变革与重组的管理三、人力资源招聘与选拔1.人才招聘的流程和方法2.招聘渠道的选择与运作3.人才选拔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面试技巧与注意事项5.招聘与选拔的法律要求6.用人单位与招聘中介的合作四、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发展1.培训与发展的意义和目标2.培训需求分析与培训计划3.培训方式和方法的选择4.培训资源的开发与管理5.岗位培训与职业发展6.绩效反馈与员工发展五、人力资源绩效管理1.绩效管理的目的和原则2.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评价3.绩效考核方法和工具的选择4.绩效考核结果的处理与反馈5.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的关系6.绩效管理与组织文化的建设六、人力资源的薪酬管理1.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目标2.薪酬制度的设计与评价3.薪酬管理的程序与流程4.各类薪酬与福利的管理5.弹性薪酬与绩效激励6.薪酬管理与员工关系的维护七、人力资源的劳动关系管理1.劳动关系的定义和特点2.劳动法律法规与劳动合同管理3.劳动争议处理与解决4.劳动关系的调节与协调5.劳动力供给与用工形式6.劳动力市场与人才竞争力以上是人力资源三级考试的复习提纲,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掌握,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职能与方法,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并成功通过人力资源三级考试。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重点整理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二级重点★一级重点原则公式方法程序)一、人力资源规划:1.概念:广义:企业所有各类各种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与战术计划的统一▲狭义: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从规划的期限上看,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长期规划(5年以上的计划)和短期计划(1年及以内的计划),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期规划。
2.内容:战略规划、组织规划、制度规划、人员规划、费用规划★ 3.与其他规划的关系:企业规划的目的是使企业的各种资源(人、财、物)彼此协调并实现内部供求平衡。
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规划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划。
4.与企业管理活动系统的关系:人力资源规划又被称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纽带。
企业工作岗位分析、劳动定员定额等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是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前提。
二、企业组织机构:1.企业组织机构分为两个层次:经营体制(企业高层组织,负责宏观)和职能体制(负责微观)▲2.设置的原则:任务目标原则;分工协作原则;统一领导、权力制衡原则;权责对应原则;精简及有效跨度原则(管理跨度也称管理幅度,是指一个管理者直接指挥的下属人员数);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则★3.类型:(1)直线制:①又称军队式结构,最简单的集权式组织结构形式,适用于规模较小或业务活动简单、稳定的企业(家族式企业)②优点:结构简单,指挥系统清晰、统一;责权关系明确;横向联系少,内部协调容易;信息沟通迅速,解决问题及时,管理效率高缺点:组织结构缺乏弹性;组织内部缺乏横向交流;缺乏专业化分工,不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经营管理事务仅依赖于少数几个人,要求企业领导人必须是经营管理全才,尤其是在企业规模扩大时,管理工作会超过个人能力所能承受的限度,不利于集中精力研究企业管理的重大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重点总结.docx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重点总结(小抄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第一节1、⑴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和战术计划的统一。
⑵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①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②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③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④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2.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①战略规划: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使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
②组织规划。
③制度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
④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
⑤费用规划: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
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的控制。
3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管理活动系统的关系: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人力资源规划不仅具有先导性和战略性,而且在实施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和目标的过程中,他还能不断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措施,指导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4.工作岗位分析的概念:工作岗位分析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的过程。
5.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①在完成岗位调查取得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对岗位的名称,性质,任务,权责,程序,工作对象和工作资料,以及本岗位与相关岗位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方式等因素逐一进行比较,分析和描述,并作出必要的总结和概括。
②在界定了岗位的工作范围和内容以后,应根据岗位自身的特点,明确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提出本岗位员工所应具备的资格和条件。
三级人力资源大纲知识点必背
三级人力资源大纲知识点必背一、组织与管理1.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2.组织管理与组织变革3.组织文化与组织氛围4.组织沟通与组织协调5.组织行为与组织效能二、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1.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概念与意义2.人力资源规划的方法与工具3.人力资源需求与人力资源供给的关系4.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过程5.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对接三、人力资源招聘与激励1.招聘与选拔的基本概念和流程2.岗位分析与岗位描述3.招聘渠道与招聘策略4.激励理论与激励方法5.薪酬设计与绩效考核四、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1.培训与开发的基本概念与流程2.培训需求分析与培训计划制定3.培训方式与培训方法4.培训效果评估与培训成本控制5.组织学习与员工发展五、人力资源绩效管理1.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与流程2.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3.绩效评价方式与方法4.薪酬绩效管理与激励5.绩效管理与员工发展六、员工关系与劳动法律法规1.劳动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与用途2.劳动合同与劳动关系管理3.员工权益与福利管理4.员工关系的处理与调解5.员工关系与企业社会责任七、人力资源信息管理1.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的概念与目标2.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构建与管理3.人力资源数据的收集与管理4.人力资源信息分析与决策支持5.信息安全与保密八、国际人力资源管理1.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背景与意义2.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与方法3.跨文化管理与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4.国际劳动力市场与国际劳动力流动5.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九、人力资源管理的伦理与道德1.人力资源管理的道德概念与原则2.人力资源管理的伦理风险与应对3.企业社会责任与人力资源管理4.反腐倡廉与职业道德建设5.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职业道德素养以上是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的知识点必背内容,希望对你参加考试有所帮助。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知识点汇总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知识点汇总引言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是对人力资源管理师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的评价。
通过该考试可以证明自己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业水平,提升个人职业竞争力。
本文将对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的知识点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一、人力资源规划1. 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为了适应组织目标和战略,根据组织未来的需求,对人才资源进行系统性的分析、预测和合理配置的过程。
2. 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和意义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是实现组织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有机衔接,从而提高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
人力资源规划的意义在于为组织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能够在适当的时候提供合适的人才,避免组织人力资源短缺或过剩。
3. 人力资源规划的步骤•了解组织战略和业务目标•分析组织现有的人力资源情况•预测未来人力资源需求•制定人力资源补充和开发计划•实施人力资源计划•监控和评估人力资源规划的效果4. 人力资源需求和预测方法•定量方法:基于历史数据和统计模型进行预测,如人力资源需求量和供给量的趋势分析法、人力资源需求与经济活动关联分析法等。
•定性方法:基于专家判断和主观评估进行预测,如Delphi法、头脑风暴法等。
二、招聘与选拔1. 招聘的概念和目标招聘是组织通过各种渠道吸引合适的人才加入组织的过程。
招聘的目标是获取具备组织所需能力和素质的人才,为组织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竞争优势。
2. 招聘策略和方法•招聘策略:根据组织的需求和情况确定招聘的目标和重点,如内部招聘、外部招聘、校园招聘等。
•招聘方法:包括招聘渠道的选择和招聘方式的设计,如招聘网站、社交媒体、猎头公司等。
3. 选拔的概念和方法选拔是通过对招聘者进行评估和筛选,确定其是否适合组织岗位的过程。
选拔方法包括面试、能力测试、实际操作测试等。
4. 招聘与选拔的注意事项•合法性:招聘与选拔过程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歧视应聘者。
•公平性:应保证招聘与选拔过程的公平性,避免内部关系和非职业因素的干扰。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复习资料重点整理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第一节企业组织结构图的绘制一、人力资源规划(一)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广义: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计划与战术计划的统一。
狭义: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可分为:长期规划(≥5年)、中期计划(1~5年)和短期计划(≤1年)(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三)战略规划(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计划);组织规划(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制度规划(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人员规划;费用规划(三)人力资源规划与其它企业规划的关系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规划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划。
(四)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管理活动系统的关系资源规划具有先导性和战略性,能不断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措施,指导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纽带。
企业工作岗位分析、劳动定员定额等的基础工作是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前提。
二、企业组织机构的概念企业组织机构是保障其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所设置各类只能与业务部门的总称。
整个组织机构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由经营决策者、风险承担者和收益分享者构成经营主体和规定其相互关系的经营制度所组成的企业高层组织,即经营体制。
第二层是由负责筹集和优化资源的配置、产品研发、生产等及日常管理职能的机构及其相关的制度,即职能体制。
管理单位之间形成的管理层次,是有形部分,即为“体”;管理制度是无形部分,即为“制”。
三、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六项)(一)任务目标原则;(二)分工协作原则;(三)统一领导、权利制衡原则;(四)权责对应原则;(五)精简及有效跨度原则(10人左右);(六)稳定性与适用性相结合原则。
四、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类型具有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等多种形式。
(一)直线制(军队式结构)是一种最简单的集权式组织结构形式。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基础知识必考知识点总结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基础知识必考知识点总
结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是针对人力资源领域专业人员的一项职业资格认证,其基础知识部分涵盖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概念、理论和实践。
以下是一些必考的知识点总结:
1.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目标、功能以及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2. 人力资源规划:掌握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包括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供给预测、平衡策略等。
3. 招聘与配置:熟悉招聘流程、选拔方法、面试技巧以及员工配置的原则和策略。
4. 培训与开发:了解员工培训的类型、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以及职业生涯规划。
5. 绩效管理:掌握绩效考核的目的、方法、流程,以及绩效反馈和绩效改进计划的制定。
6. 薪酬福利管理:理解薪酬体系的设计原则、薪酬结构、福利政策以及激励机制。
7. 劳动关系管理:熟悉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以及劳动争议的处理。
8. 社会保险与劳动保障:了解社会保险的种类、参保范围、缴费比例
以及劳动保护的相关规定。
9.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掌握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功能、应用以及信息
安全知识。
10. 法律法规:熟悉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
11. 职业道德与素养:理解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和行为规范。
12. 人力资源战略与创新:掌握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实施以及人力
资源管理的创新趋势。
这些知识点是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的基础,考生需要对这些内容
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以便在实际工作中有效地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
理论和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重点总结(小抄)---已排版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第一节1、⑴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和战术计划的统一。
⑵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①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②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③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④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2.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①战略规划: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使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
②组织规划。
③制度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
④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
⑤费用规划: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
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的控制。
3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管理活动系统的关系: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人力资源规划不仅具有先导性和战略性,而且在实施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和目标的过程中,他还能不断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措施,指导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4.工作岗位分析的概念:工作岗位分析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的过程。
5.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①在完成岗位调查取得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对岗位的名称,性质,任务,权责,程序,工作对象和工作资料,以及本岗位与相关岗位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方式等因素逐一进行比较,分析和描述,并作出必要的总结和概括。
②在界定了岗位的工作范围和内容以后,应根据岗位自身的特点,明确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提出本岗位员工所应具备的资格和条件。
③将上述岗位分析的研究成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加以表述,最终制定出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重点整理
人力资源三级重点整理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1.人力资源规划的内涵:广义: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与战术计划的统一.狭义: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臵,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长期规划(5年以上)中期规划(1年到5年)短期规划(少于1年)2.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1)战略规划:对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关键性规划。
2)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组织信息,组织结构,组织设计,组织机构,组织调查,诊断,评价)3)制度规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
4)人员规划: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供需平衡)5)费用规划: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预算,核算,审算,结算,费用控制)3.工作岗位分析的概念:工作岗位分析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的过程。
4.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名称,工作条件,地点,范围,对象,资料)1)科学界定时间,空间范围。
系统分析岗位内在活动的内容。
逐一比较岗位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方式等因素。
2)明确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如知识水平,工作经验,道德标准,心里素质,身体状况等方面的资格和条件。
3)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加以表述,最终制定出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
5.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1)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2)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3)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4)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5)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薪酬只制度的重要步骤6.工作岗位分析信息的主要来源1)书面资料(现职人员的资料记录和岗位责任说明)2)任职者的报告(访谈、工作日志)3)同事的报告(上级、下属)4)直接观察下属,顾客,用户7.岗位规范的概念岗位规范也称劳动规范,岗位规则,岗位标准,它是对组织中各类岗位某一专项事物或对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质要求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重点总结.doc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第一节1、⑴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和战术计划的统一。
⑵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①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②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③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④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2.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①战略规划: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使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
②组织规划。
③制度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
④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
⑤费用规划: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
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的控制。
3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管理活动系统的关系: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人力资源规划不仅具有先导性和战略性,而且在实施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和目标的过程中,他还能不断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措施,指导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4.工作岗位分析的概念:工作岗位分析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的过程。
5.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①在完成岗位调查取得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对岗位的名称,性质,任务,权责,程序,工作对象和工作资料,以及本岗位与相关岗位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方式等因素逐一进行比较,分析和描述,并作出必要的总结和概括。
②在界定了岗位的工作范围和内容以后,应根据岗位自身的特点,明确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提出本岗位员工所应具备的资格和条件。
③将上述岗位分析的研究成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加以表述,最终制定出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知识点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知识点一、组织行为组织行为是指组织内部成员的行为模式、态度和习惯,以及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效的组织行为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促进组织的发展和创新。
1.1组织设计:包括组织结构、权责关系、工作流程等,旨在实现组织目标和使员工发挥最佳水平。
1.2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内部的共同价值观、信念、行为规范等,对员工行为和工作氛围产生重要影响。
1.3组织变革管理:指组织内部变革带来的挑战和困难,以及如何推动变革的实施过程。
1.4领导力与管理:指组织内部带领和管理员工的能力和方法,包括激发员工潜力、促进沟通合作等。
二、员工薪酬薪酬管理是指按照员工的工作表现、能力和市场价值确定薪资,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2.1薪酬制度设计:包括工资结构、绩效考核制度、激励机制等,以激励员工获得更好的工作业绩。
2.2薪酬调整:根据员工的能力、工作经验和市场行情合理调整薪资,维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竞争力。
2.3福利待遇:包括社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提供员工基本的福利待遇,吸引、留住和激励优秀员工。
三、员工培训与发展员工培训与发展是指为员工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训,帮助员工提升能力和满足职业发展的需要。
3.1培训需求分析:根据岗位要求和员工能力现状,确定员工的培训需求,合理安排培训计划。
3.2培训方法与工具:包括培训课程、讲师、培训材料等,利用不同的培训方法和工具提高培训效果。
3.3岗位职业能力发展:通过岗位轮岗、岗位拓展等方式,提升员工的综合能力和职业发展通道。
四、员工关系员工关系管理是指维护组织与员工之间的良好关系,促进员工的参与、沟通和合作。
4.1劳动法律法规:了解国家和地方的劳动法律法规,遵守法规的要求,维护员工权益。
4.2劳动关系处理:包括员工投诉处理、纠纷调解、劳动争议处理等,解决员工与组织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4.3员工参与与沟通:建立有效的员工参与机制,加强组织与员工之间的沟通。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重点总结重点中的重点
第一节1、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①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②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③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④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2.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①战略规划: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使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
②组织规划。
③制度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
④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
⑤费用规划: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
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的控制.3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管理活动系统的关系: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人力资源规划不仅具有先导性和战略性,而且在实施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和目标的过程中,他还能不断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措施,指导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4。
工作岗位分析的概念:工作岗位分析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的过程.5.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①在完成岗位调查取得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对岗位的名称,性质,任务,权责,程序,工作对象和工作资料,以及本岗位与相关岗位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方式等因素逐一进行比较,分析和描述,并作出必要的总结和概括.②在界定了岗位的工作范围和内容以后,应根据岗位自身的特点,明确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提出本岗位员工所应具备的资格和条件。
③将上述岗位分析的研究成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加以表述,最终制定出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重点
1、简述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
答:(1)岗位分析为企业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
(2)岗位分析为员工考核、晋升提供了依据。
(3)岗位分析是企业改进岗位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4)岗位分析是企业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计划,进行人才预测的重要前提。
(5)岗位分析是岗位评价的基础,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
因此,可以说岗位分析为企业建立较为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提供了前提条件。
2、简述工作扩大化与工作丰富化的区别。
答:工作扩大化与工作丰富化虽然都属于改进工作岗位设计的重要方法,但两者存在明显差异,工作扩大化是通过增加任务,改变岗位任务结构,使完成任务的形式、手段发生变更;而工作丰富化是为员工提供获得身心发展和趋向成熟的机会,充实工作内容,促进岗位工作任务的完成,促进员工的综合素质逐步提高、全面发展。
3、简述工作岗位分析准备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
答:(1)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总目标、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基本数据和资料。
(2)设计岗位的调查方案,明确岗位调查的目的,确定调查的对象和单位,确定调查项目,确定调查表格和填写说明,明确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3)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说明该工作方位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使有关员工对岗位分析有良好的思想准备。
(4)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任务、程序,分解成若干工作单元和环节,以便逐渐完成。
(5)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掌握调查的内容,熟悉具体的实施步骤和调查方法,必要时可先对若干个重点岗位进行初步调查分析,以便取得岗位调查的经验。
4、简述企业定员管理的作用。
答:(1)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
(2)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的基础。
(3)科学合理的定员是企业内部各类员工调配的主要依据。
(4)先进合理的劳动定员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
5、简述企业定员的原则。
答:(1)定员必须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1.人力资源规划—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2.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1战略规划。
即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致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
2组织规划。
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设计与调整,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
3制度规划。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
4人员规划。
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
5费用规划。
人力资源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
3.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在企业企业中,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有它的名称、工作条件、工作地点、工作范围、工作对象以及所使用的工作资料。
1在完成岗位调查取得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首先要对岗位存在的时间、空间范围作出科学的界定,然后再对岗位内在活动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即对岗位的名称、性质、任务、权责、程序、工作对象和工作资料,以及本岗位与相关岗位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方式等因素逐一进行比较、分析和描述,并作出必要的总结和概括。
2在界定了岗位的工作范围和内容以后,应根据岗位自身的特点,明确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提出本岗位员工所具备的,诸如知识水平、工作经验、道德标准、心理品质、身体状况等方面的资格和条件.3将上述岗位分析的研究成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加以表述,最终制定出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力资源三级重点整理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1.人力资源规划的内涵:广义: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与战术计划的统一.狭义: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长期规划(5年以上)中期规划(1年到5年)短期规划(少于1年)2.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1)战略规划:对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关键性规划。
2)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组织信息,组织结构,组织设计,组织机构,组织调查,诊断,评价)3)制度规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
4)人员规划: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供需平衡)5)费用规划: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预算,核算,审算,结算,费用控制)3.工作岗位分析的概念工作岗位分析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的过程。
4.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名称,工作条件,地点,范围,对象,资料)1)科学界定时间,空间范围。
系统分析岗位内在活动的内容。
逐一比较岗位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方式等因素。
2)明确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如知识水平,工作经验,道德标准,心里素质,身体状况等方面的资格和条件。
3)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加以表述,最终制定出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5.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1)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2)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3)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4)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5)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6.工作岗位分析信息的主要来源1)书面资料(现职人员的资料记录和岗位责任说明)2)任职者的报告(访谈、工作日志)3)同事的报告(上级、下属)4)直接观察——下属,顾客,用户7.岗位规范的概念岗位规范也称劳动规范,岗位规则,岗位标准,它是对组织中各类岗位某一专项事物或对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质要求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8.岗位规范的主要内容1)岗位劳动规则(时间,组织,岗位,协作,行为)2)定员定额标准(编制定员标准,各类岗位人员标准,时间定额,产量定额,双重定额标准)3)岗位培训规范(对本岗位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与开发所作的具体规定)4)岗位员工规范(任职资格,知识水平,工作经验,文化程度,专业技能,心理素质,胜任能力等做统一规定)9.岗位规范的结构模式(格式)1)管理岗位知识能力规范(职责,知识,能力,经历)2)管理岗位培训规范1.指导性培训计划:总体性规划(培训目的、对象、时间、项目、课程的设置与课时分配、培训方式、考核方式)2.参考性培训大纲和推荐教材:大纲要明确教学目的,内容,要求,教学方式,方法,推荐教材讲求针对和实用3.生产岗位技术业务能力规范:传统的国有企业使用的统一劳动规应知范。
(应知,应会,工作实例)4.生产岗位操作规范(岗位的职责和主要任务、岗位各项任务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以及完成期限、完成各项任务的程序和操作方法、与相关岗位的协调配合程度、其他种类的岗位规范如管理岗位考核,生产岗位考核)10.工作说明书的概念工作说明书是组织对各类岗位的性质和特征、工作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本岗位人员任职的资格条件等事项所作的统一规定11.工作说明书的内容1)基本资料(岗位名称、岗位等级、岗位编码、定员标准、直接上下级、分析日期)2)岗位职责。
主要包括职责概述和职责范围3)监督与岗位关系。
说明本岗位与其他岗位之间在横向与纵向上的联系4)工作内容和要求。
要是岗位职责的具体化,即对本岗位所要从事的主要工作事项作出说明5)工作权限。
为了确保工作的正常开展,必须赋予每个岗位不同的权限,但权限必须工作责任相协调,相一致6)劳动条件和环境。
它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工作所涉及的各种物质条件。
7)工作时间。
包含工作时间长度的规定和工作轮班制的设计等两方面内容8)资历。
由工作经验和学历条件两个方面构成9)身体条件。
结合岗位的性质、任务对员工的身体条件做出规定,包括体格和体力两项具体的要求10)心理品质要求。
岗位心理吕质及能力等方面要求,应紧密结合本岗位的性质和特点深入进行分析,并作出具体的规定11)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求12)绩效考评,从品质、行为和绩效等多个方面对员工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评价12.岗位规范与工作说明书的区别(P18)1.所涉及的内容不同。
工作说明书是以岗位“事”和“物”为中心,而岗位规范所覆盖的范围、所涉及的内容要比工和说明广泛得多,只是其有些内容与工作说明书的内容有所交叉。
2.所突出的主题不同。
岗位说明书是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解决“什么样的人才能胜任本岗位的工作”的问题;工作说明书不仅要解决岗位说明书的问题,还要回答“该岗位是一个什么岗位?这个岗位做什么?在什么地点和环境条件下做?”3.具体的结构形式不同。
工作说明书不受标准化原则的限制,可繁可简,结构形式多样化;岗位规范一般由企业职能部门按企业标准化原则,统一制定并发布执行的。
13.起草和修改工作说明书的具体步骤1)系统全面的岗位调查,起草工作说明初稿2)分析专家(各部门经理,主管及相关管理人员)分别召开有关工作说明的专题研讨会,对工作说明书的订正、修改提出具体意见14.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一.准备阶段1)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总目标、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各种基本数据和资料。
2)设计岗位调查方案。
1.明确调查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和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4.确定调查表格和填表说明5.确定调查的时间、地点、方法3) 做要员工思想工作,使有关员工对岗位分析有良好的心理准备4)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任务、程序、分解成若干工作单元和环节,以便逐项完成5)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掌握调查内容,熟悉具体的实施步骤和调查方法二.调查阶段调查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调查方案,对岗位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
在调查中,灵活运用访谈、问卷、观察、小组集体讨论等方法,广泛深入地搜集有关岗位的各种数据资料。
对各项调查事项的重要度、发生频率详细记录。
三.总结阶段本阶段是岗位分析的最后环节。
它首先对岗位调查的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最后,再采用文字图表等形式,作出全面的归纳和总结。
对岗位的特征和要求作出全面深入的考察,充分揭示其主要任务结构和关键影响因素,并在系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撰写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力资源管理的规章制度15.工作岗位存在的前提(影响因素)1)相关的技术状态,这是从事劳动活动所使用的设备工具的影响。
2)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的状况,这里包括劳动者从事劳动活动的大环境,厂区厂房、办公大厦写字间等。
3)服务或是加工的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影响。
4)本部门对岗位任务和目标的定位,主管对本岗位工作的分配指派,以及领导行为的影响。
5)本岗位不同时段,不同经历任职者思想意识,主观判断,个人意志等方面,对岗位工作任务和目标所产生的反作用。
6)企业生产业务系统的决策,对岗位工作目标和活动的定位与调整的影响。
7)工业工程师、劳动定额师等职能性技术专家对岗位设计的影响。
8)软环境条件的影响:企业文化、传统、价值观、人际关系15.设置岗位时应考虑并处理好的1.根据企业发展的总体发展战略的要求2.在组织结构模式和组织机构设置科学合理的前提下,所有岗位工作责任和目标是否具体、明确?是否足以保证组织的总任务和总目标的实现3.岗位设置的总数目是否符合最低数量的要求4.站在组织总体系统的高度上俯视每个岗位,观察各个岗位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是否发货积极作用5.对每个岗位进行剖析,是否体现了科学化,合理化,系统化16.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原则明确任务目标的原则合理分工协作的原则责权利相对应的原则17.改进岗位设计的基本内容工作扩大化:横向扩大化,纵向扩大化,增加任务扩大岗位任务结构,是完成任务的内容,形式,手段发生变更工作丰富化:充实工作内容,增加岗位技术和技能含量。
考虑5个方面的内容:1)任务的多样化实现一专多能2)明确任务意义3)任务的整体性4)赋予必要的自主权5)注重信息的沟通与反馈岗位工作的满负荷:每个岗位的工作量应该饱满,有限的劳动时间应当得到充分利用。
这是进行岗位设计的一项最基本的原则和要求。
岗位的工时制度:对企业它影响工时利用的状况,劳动生产率,整体经济效益,对员工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合理地安排员工的工作轮班和作业时间。
劳动环境的优化:物质因素:1)工作地的组织2)照明与色彩3)设备、仪表的操纵器的配置自然因素:空气,温度,湿度,噪声,厂区绿化(生理,心理,人体工程,工效,环境学等知识)18.改进工作岗位设计的意义1)企业劳动分工与写作的需要2)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出的需要3)劳动者在安全,健康,舒适的条件下从事劳动活动在生理上,心理上的需要工作岗位分析的中心任务是要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实现“位得其人,人尽其才,适才适所,人事相宜”19.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方法1)传统的方法研究技术(实证方法)检测和消除岗位员工费时费力的操作,克服停工,等待工时浪费的现象,有效促进岗位工作的满负荷。
步骤:1)选择研究对象2)直接观察方法记录全部事实3)分析观察事物的事实4)通过分析,研究实用经济有效的新方法5)贯彻新方法方法研究具体应用的技术:1.程序分析:将人力物力耗费降到最低限度,以提高岗位工作的综合的方法作业程序图:能全面显示出在生产过程中原料投入,检验及全部作业的顺序。
作用:为剔除、合并、简化、重排操作程序提供依据可用于核算半成品、在制品的单位成本为原材料、配件、半成品的购进,供应,保管提供了依据可为岗位劳动定额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流程图:更详细,常被用于分析研究某种产品,某一零部件或一项工作任务的加工制作过程。
单柱型、多栏型线图:充分揭示了产品的实际制作过程,能清晰显示出物料流动的轨迹人-机程序图多作业程序图:研究多个岗位分工与写作关系操作人程序图:适用于工作地固定,操作重复性强,加工批量大的工作程序,不受工作地点变更的影响,随时采用,简便可靠,可用于测时写实,制定时间定额标准,促进手工操作合理化,制定作业指导书提供依据。
2.动作研究动作经济原理:1)人体的利用2) 工作地布置和工作条件的改善3)有关工具和设备的设计现代工效学的方法:人-机-环境2)现代工效学的方法●工效学——研究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的工作规律、工作方法、工作程序、细微动作、作业环境、疲劳规律、人机匹配以及在工程技术总体中人机关系的一门科学●设计出“人—机—环境”系统,更能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达到保障劳动者在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环境下作业,不断地提高生产或工作效率的目的●现代工效学的基本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以人为主体,结合设备、工具、材料、工作地、劳动环境条件等因素,系统地进行分析,在一定的外部空间环境下,妥善地处理好人—机矛盾,寻找最佳的方法3)其他方法其他可以借鉴的方法:最具现实意义的是工业工程所阐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IE 的功能的具体功能表现为规划,设计,评价,创新20.企业定员的基本概念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按一定素质要求,对企业配备各类人员所预先规定的限额企业制定用人标准要加强企业定编,定岗,定员,定额工作,促进企业劳动组织的科学化人员编制按照社会实体单位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行政编制,企业编制,军事编制劳动定员与劳动定额的区别:内涵相同(数量质量界限)计量单位不同(只有量的差别)实施和应用范围不同21.企业定员管理的作用1)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2)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的基础3)科学合理的定员是企业内部各类员工调配的主要依据4)先进合理的劳动定员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22.企业定员的基本原则1)定员必须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位依据2)定员必须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3)各类人员比例关系要协调4)要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5)要创造一个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环境6)定员标准适时修订23.核定用人数量的基本方法1)按劳动效率定员根据生产任务和工人的劳动效率,以及出勤率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