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生物材料的预处理和细胞破碎及固液分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酶解法去除不溶性多糖
不溶性多糖会增大溶液黏度,使固液分离困难,可加入淀粉酶进行水 解,将发酵液中多余淀粉水解。
二、高价金属离子的去除
对提取和成品质量影响较大。 (一)离子交换法
通过阳离子树脂
如四环素发酵液通过122型树脂,除去Fe3+ ,同时也吸附色素, 提高滤液质量。
聚丙烯酸类阴离子絮凝剂和聚苯乙烯类衍生物。 无机高分子聚合物也是较好的一类絮凝剂,如聚合铝盐和聚合铁盐
等。 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如壳聚糖和葡聚糖等聚糖类,还有明胶、
骨胶、海藻酸钠等。 微生物絮凝剂是近年来研究和开发的新型絮凝剂,它是一类由微生
物产生的具有絮凝细胞功能的物质。主要成分是糖蛋白、粘多糖、 纤维素及核酸等高分子物质。微生物絮凝剂和天然絮凝剂与化学合 成的絮凝剂相比,最大的优点是安全,无毒和不污染环境。
某些化学试剂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沉淀,如三氯乙酸、水 杨酸、苦味酸等
(四)加入凝聚剂(小分子)
可使细胞、细胞碎片及蛋白质等胶体颗粒去除。 凝聚:在某些电解质作用下,使胶体粒子的扩散双电层
的排斥电位降低,破坏了胶体系统的分散状态,而使 胶体粒子聚集的过程。
胶体稳定的因素:电荷、水化层 电解质能中和电荷、破坏水化层 与蛋白质盐析的机理相同。
第二章 生物材料的预处理 和细胞破碎及固液分离
概述
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在合适的培养基,PH值, 温度和通气搅拌(或厌气)等发酵条件下进行生长 和合成生物活性物质,因为在其培养(发酵)液中 包含了菌(细胞)体,胞内外代谢产物,胞内的细 胞物质及剩余的培养基残分等。
不管人们所需要的产物是胞内的还是胞外的或 是菌体本身,都首先要进行培养液的预处理和菌体 回收,只有将固,液分离开,才能从澄清的滤液中 采用物理、化学的方法提取代谢产物,或从细胞出 发进行破碎、碎片分离和提取胞内产物。
三、提取工艺对滤液质量的要求
不同工艺路线对滤液要求不同 离子交换法:无机离子、灰分要求低 溶剂萃取法:要求蛋白质含量较低,减轻乳化 直接沉淀法:对滤液质量要求高,需反复过滤,
结晶前还要脱色处理。如四环类抗生素。
第二节 生物材料的预处理
预处理的目的
(1)改变发酵液的物理性质,以利于固液分离。
(五)加入絮凝剂(高分子)
絮凝剂: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具长链 线状结构,易溶于水,有大量的活性基团。
吸附胶粒,产生架桥连接,形成粗大的絮凝团,有助于 过滤。
可与凝聚剂配合使用,提高絮凝效果。
影响因素:(1)分子量:链越长,吸附架桥效果越好,但自身在水 中溶解度也降低。
(2)用量:增加用量,有助于架桥,但过多会引起吸附饱和,降低 絮凝效果。
二、稳定性
分离提取时,生物活性物质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可被细胞本身的 酶所破坏,或为微生物所分解,还可能在制备时受到pH值、酸、 碱、温度、金属离子、盐、机械搅拌等的作用。
如青霉素稳定性较差,发酵液酸化pH需控制在 4.8~5.2,并且低温。
多粘菌素E稳定性较好,可在pH2.0、95℃处理,可 提高过滤速度。
主要方法:加热、凝聚和絮凝。
(2)去除发酵液中部分杂质(可溶性胶状物质和无机盐等),以利于后 续各步操作。
可溶性胶状物质:杂蛋白、核酸、不溶性多糖等,可使 溶液黏度增加,影响固液分离速度及后续操作(如堵 塞层析柱头)。
一、菌丝体和蛋白质的处理
(一)等电点沉淀
等电点时蛋白质溶解度最小(调pH)
(二)变性沉淀
变性蛋白质的溶解度较小,而产生沉淀
加热:使蛋白质变性、凝聚,同时降低液体黏度,加快 过滤速度
链霉素生产中,采用调pH至酸性(pH3.0),加热至 70℃,维持半个小时的方法来去除蛋白质,能使过滤速 度增大10-100倍,滤液粘度可降低1/6。
柠檬酸发酵液,采用加热至80℃以上,使蛋白质变性凝
(三)加各种沉淀剂沉淀
发酵液的带电现象
发酵液中的细胞、菌体或蛋白质等胶体粒子的 表面,一般都带有电荷,带电的原因很多,主 要是吸附溶液中的离子或自身基团的电离。通 常发酵液中细胞或菌体带有负电荷,由于静电 引力的作用使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粒于(即正 离子)被吸附在其周围,在界面上形成了双电 层。
但是这些正离子还受到使它们均匀分布开去的 热运动的影响,具有离开胶粒表面的趋势,在 这两种相反作用的影响下,双电层就分裂成两 部分,在相距胶核表面约一个离子半径的stern 平面以内,正离子被紧密束缚在胶核表面,称 为吸附层或stern层;在stern平面以外,剩余 的正离子则在溶液中扩散开去,距离越远,浓 度越小,最后达到主体溶液的平均浓度,称为 扩散层。这样就形成了扩散双电层的结构模型。
(3)PH值:影响电离度,从而影响链的伸展形态。
(4)搅拌速度和时间 :适当搅拌,可使絮凝剂迅速分散,但过快会 打碎絮凝团。
常用的絮凝剂
聚丙烯酰胺(po1yacry1amide)类和聚乙烯亚胺 (polyethyleneimine)衍生物,根据活性基团在水中解离情况不 同,可分为非离子型、阴离子型(含有羧基)和阳离子型(含有胺 基)三类。由于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具有用量少,一般以ppm计量, 絮凝体粗大,分离效果好,絮凝速度快以及种类多等优点,所以适 用范围广。
凝聚和絮凝:均是破坏发酵液中胶体的稳定性, 增大颗粒尺寸,增大颗粒的沉降或浮选速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吸附
加入反应剂,相互反应生成沉淀,能吸附蛋白质和 菌体等胶粒,同时起助滤剂作用。
如四环素发酵液中加入黄血盐和硫酸锌,生成亚铁氰化锌钾 K2Zn3[Fe(CN)5]2的胶状沉淀,能将杂蛋白和菌体黏附而除 去。
在枯草杆菌发酵液中,常加入氯化钙和磷酸氢二钠,这两者本 身生成庞大的凝胶,把蛋白质、菌体及其它不溶性粒子吸
发酵(培养)结束后,首先将菌体或细胞、固态培养基等固态悬 浮颗粒与可溶性组分分离,即固液分离。
如固态悬浮颗粒较粗大,可直接进行。 如固态悬浮颗粒较细小,应先进行预处理。 如产物在胞内,还应先进行细胞破碎。
第一节 确定预处理方法的基本条件
一、了解生物活性物质存在的部位
胞外:细胞产生后,分泌到培养液中 胞内:游离在胞浆中、结合在质膜上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