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

合集下载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课标要求:(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二一九法令的内容;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究1861年改革在俄国近代化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总结俄国近代化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历史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视频、阅读图片、文字史料等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通过讨论、探究、比较、归纳掌握历史知识。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落后必然挨打,改革是必由之路。

理解“改革也是革命”的科学论断,认识近代化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深刻理解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

重点:“二一九法令”的内容和评价;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难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教学过程:上课前打开ppt,展示普京、梅德韦杰夫……亚历山大二世等俄罗斯领导人等图片,“让我们伴随着俄罗斯民歌《三套车》一起追忆俄罗斯的历任领导人”,渲染气氛。

导入新课:看着俄罗斯的历任领导人,你想到了什么?你知道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在世界上这么闻名吗?本节我们就来具体学习他的农奴制改革。

一、【预习成果展示】1、预习学案填写情况反馈:优秀小组:优秀个人:2、预习成果展示:(1)抢答——烘托气氛:农奴制改革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二一九法令的实质是什么?二一九法令对俄国最大的影响是什么?(2)必答:同桌互相检查落实“二一九法令”的政治、经济、组织方面的内容,老师抽查。

3、点拨自主探究和预习效果检测:近代化具体表现为:经济工业化、商品化政治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理性化、科学化社会生活城市化、文明化展示学习目标:(1)理解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俄国农奴制度改革》 导学案

《俄国农奴制度改革》 导学案

《俄国农奴制度改革》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俄国农奴制度的背景,包括其形成、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2、掌握俄国农奴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3、理解俄国农奴制度改革的影响和意义,包括对俄国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作用。

4、分析俄国农奴制度改革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俄国农奴制度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俄国农奴制度改革对俄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难点(1)如何全面、客观地评价俄国农奴制度改革。

(2)理解俄国农奴制度改革的不彻底性及其原因。

三、知识链接1、俄国农奴制度的发展历程俄国农奴制度始于 15 世纪末,在 17 世纪中期最终确立。

农奴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没有人身自由,遭受着沉重的剥削和压迫。

2、 19 世纪中叶俄国的社会状况19 世纪中叶,俄国的资本主义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同时,农民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动摇了沙皇的统治基础。

四、学习过程(一)俄国农奴制度改革的背景1、经济方面(1)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自由地从事工业生产,导致工厂缺乏自由劳动力。

(2)农奴制下的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需求。

2、政治方面(1)农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威胁着沙皇的统治。

(2)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废除农奴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3、思想方面(1)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一些进步人士呼吁废除农奴制度。

(2)十二月党人的起义,对沙皇的统治和农奴制度提出了挑战。

4、军事方面(1)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农奴制度的腐朽和落后。

(2)俄国在战争中的失利,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社会矛盾。

(二)俄国农奴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自由选择职业。

2、农奴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一块份地,但份地的大小和质量由地主决定。

3、为了管理改革后的农民,建立了村社制度。

(三)俄国农奴制度改革的影响1、积极影响(1)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资金。

俄国农奴制度改革教案设计

俄国农奴制度改革教案设计

俄国农奴制度改革教案设计教案标题:俄国农奴制度改革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了解俄国农奴制度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分析农奴制度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3. 探讨俄国农奴制度改革的原因和过程。

4. 评估农奴制度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描述俄国农奴制度的特点和对社会的影响。

2. 学生能够分析农奴制度改革的原因和过程。

3. 学生能够评估农奴制度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俄国农奴制度的特点和对社会的影响。

2. 农奴制度改革的原因和过程。

3. 农奴制度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学投影仪和幻灯片。

2. 俄国农奴制度相关的教材和资料。

3. 学生手册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俄国农奴制度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对农奴制度的了解和印象,引导学生思考农奴制度的问题。

知识讲解:1. 通过讲解幻灯片或板书,介绍俄国农奴制度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分析农奴制度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包括社会等级制度的形成、农业生产的限制、社会动荡的原因等。

讨论与分析: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农奴制度改革的原因和过程。

2. 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进行全班讨论和比较。

案例研究:1. 提供一些农奴制度改革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效果。

2. 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对农奴和地主的影响,以及对俄国社会结构的改变。

评估:1. 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考察他们对农奴制度和改革的理解。

2. 进行小组或个人展示,让学生评估农奴制度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总结:1. 总结农奴制度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强调其在俄国历史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思考并讨论农奴制度改革对其他国家和社会的启示。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或研究资料,深入了解农奴制度改革的更多细节。

2. 提供学生自主研究或小组项目的机会,让他们深入探究农奴制度改革对俄国历史的长远影响。

岳麓版《重大改革回眸》教学案: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

岳麓版《重大改革回眸》教学案: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一、课标要求: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农奴制危机和要求变革的呼声;阐明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

概述“解放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2、过程与方法:通过播放视频材料,结合教材,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从内因、外因加上主观因素等方面分析,理解俄国为什么进行农奴制改革,以及为何采取改革的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必由之路,改革是落后国家通向现代化的一座桥梁。

这是历史给我们的昭示。

三、考点:北俄国农奴制改革四、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评价难点: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评价五、教学方法:导学+问题意识六、教学课时:2课时导入新课:1814年,以俄国为首的反法联军打败了拿破仑,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以“解放者”的身份骑着白马进入巴黎。

而四十年后,俄国却在1855年的克里木战争中战败,向英、法和土耳其俯首。

沙皇俄国何以从令人望而生畏的霸主变成了不堪一击的泥足巨人?俄国向何处去?讲授过程:一背景1、军事:(直接原因)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更加暴露了俄国农奴制的腐朽落后。

探究:克里木战争的借口是什么?过程如何?实质是什么?1、战争借口:2、经过:1854——1856 英法加入土耳其语俄国在克里木半岛3、实质:俄国与英法争夺土耳其遗产的斗争4、结果:俄战败签订《巴黎条约》5、影响:暴露农奴制的落后2、经济:(根本原因):俄国落后腐朽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探究:俄国落后腐朽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农业、工业落后3、思想舆论:19世纪,俄国出现要求变革农奴制的呼声:十二月党人起义:主张废除农奴制,实行立宪君主制;知识分子群体的思想启蒙:4、政治: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俄国农奴制5、外部:受欧美工业革命冲击。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教案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教案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教案教案标题: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俄国农奴制的历史背景和特点;2. 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和影响;3. 探讨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罗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适用对象: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内容:1. 俄国农奴制的形成和发展a. 了解农奴制的定义和基本特征b. 探讨俄国农奴制的历史背景和起源c. 分析农奴制对俄罗斯社会和经济的影响2. 影响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因素a. 研究欧洲启蒙思想对农奴制改革的影响b. 探讨农奴制改革在俄国社会中引起的不满和反抗c. 了解农奴制改革的经济和政治动因3.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过程和影响a. 分析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政策和举措b. 探讨农奴解放的影响和后果c. 评价农奴制改革对俄罗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意义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究农奴制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和影响。

2. 视频观看:观看相关历史纪录片,了解俄国农奴制的实际情况和改革过程。

3. 辩论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讨论农奴制改革对俄罗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教学资源:1. 教科书:提供相关的历史资料和背景知识。

2. 视频资源:选择与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历史纪录片。

3. 互联网资源:提供学生进行研究和资料查找的途径。

评估方式:1. 小组讨论表现评估:根据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贡献程度进行评估。

2. 辩论表现评估:根据学生在辩论活动中的表现和论据的合理性进行评估。

3. 书面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的短文,评估学生对该主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拓展活动:1. 研究其他国家的农奴制度和改革经验,进行比较分析。

2.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农奴制改革时期的不同社会群体的观点和立场。

教学反思:在教授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教案中,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辩论和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农奴制改革对俄罗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案设计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案设计

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阔读者提供更好的效劳,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 .内容由一线名师原创,立意新,图片精,是非常强的一手资料 .导入: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公国逐渐开展为东北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领导其他公国摆脱了蒙古人的统治,使俄罗斯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一、改革的背景1.克里木战争- -直接原因自18世纪下半叶起,俄国在近东势力急速开展,力图攻占或与列强瓜分日趋衰落的土耳其帝国,控制黑海海峡,实现俄国南出地中海的宿愿.土耳其处在欧亚非三大洲的交界的地方 ,地理位置颇为重要;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及附近的达达尼尔海峡及博斯普鲁斯海峡有经济上及战略上的价值 .君士坦丁堡是东西方贸易往来必经之处 ,也是控制黑海与东地中海的咽喉 .因此 ,欧洲列强都想控制海峡和君士坦丁堡 .这就与在近东有重大(政|治)经济利益的英、法两国发生冲突.战争的导火线是争夺"圣地〞.所谓圣地问题就是法国支持的天主教僧侣与以俄国为靠山的东正教僧侣争夺耶路撒冷和伯利恒教堂的管辖权.1853年2月,沙皇尼古拉一世反对土耳其将伯利恒教堂交天主教僧侣掌管,要求土耳其苏丹成认沙皇有权保护所有在苏丹统治下的信奉东正教的臣民.5月,土耳其在英国怂恿下,拒绝|与沙皇缔约.俄国遂同土耳其断交,并于7月3日以保护东正教居利为由,占领土耳其的附庸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两公国.10 月4 日,土耳其在英、法支持下对俄宣战.在战争中,俄国的士兵英勇善战,但形势却令人绝|望;俄国士兵使用的步枪的射程只有西方军队士兵步枪射程的1/3;俄国士兵要用帆船对付英法国|家的汽船;由于克里米亚没有铁路,俄国士兵不得不用马车来拉军需品,不得不在抵达前线之前步行数百里.联军却在克里米亚占领区修筑了铁路,能及时地补充作战物资.除此之外,俄军还缺乏必需的医疗器械和药品,甚至|没有作战地图.军官也利用战乱侵吞公款、贪污军需物品.因而,恩格斯在谈到这次战争时写道:"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性质:俄国与英法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结果,俄国失败,签订?巴黎和约? ,?巴黎和约?和约禁止俄国在黑海拥有舰队和海军基地;俄国将比萨拉比亚南部和多瑙河口交给摩尔多瓦公国,将卡尔斯归还给土耳其.随着克里木战争的失败,俄国失去了欧洲的霸权地位,法国再度成为欧洲的头号军事强国.克里木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失败的的原因主要是俄国社会经济的落后,而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又是农奴制的存在.可以说,俄国是被英法资本主义打败的.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沙皇制度不仅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同时也使国内阶级|矛盾进一步加剧.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农民苦不堪言.政府加重农民的赋税以充军费,使得农民在旧的不满上又添了新的不满.结果,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农民运动. (1856 -1860年 ,俄国共爆发了近290次农民起义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震撼了贵族地主的统治.沙皇政府不得不成认, "必须立即进行改革,没有时间再耽误了〞.2.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开展- -根本原因15C下半叶-19C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根底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奴被地主所占有,无偿为地主耕种土地和从事徭役,地主对农奴拥有家长式的"保护〞责任,甚至|可以买卖农奴在农奴制下,俄国农业耕作的方式很原始,农奴使用古老的木犁耕作.农奴大都目不识丁,生活十分贫困.乡居地主愚昧粗鲁,不求进取,整日浑浑噩噩、无所事事.材料1:比拟19世纪中叶俄国与西欧国|家经济开展状况材料2:俄国自彼得一世改革以来,一直注重面向西方,开展近代工业,19世纪初,俄国的生铁产量曾一度高居世|界首|位.讨论: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制度的落后已经成为俄国经济快速开展的严重障碍.探究:为什么说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开展?指导学生从资本主义开展的五个条件分析.自由劳动力:缺乏;市场:人民购置力低,国内市场狭小,国际竞争力弱,国际市场也狭小;原料:农业经营落后,不能提供充足的原料来源;资金:经济水平低,投入工业的资金不充足;技术:工业水平低,成为西欧原料供给地.政权:19C中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俄国还处于手工工场阶段.想一想:农奴制在经济上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开展,在(政|治)上是否对俄国新生阶级|力量的开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这里的"新生阶级|力量〞是指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农奴制下资本主义开展的薄弱导致这两大阶级|的开展也很薄弱,力量不够壮大,因此也都无力承当自下而上的革命任务,也因此可以断定,当19世纪中期的俄国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时,只能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来解决危机.A "十二月(dang)人〞的改革主张十二月(dang)人起义,要求推翻沙皇专制,废除农奴制度,但以失败告终,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出现分化.B进步知识分子的改革主张赫尔岑:号召俄国一切进步力量为农民解放和实现民主而斗争车尔尼雪夫斯基:非常憎恨沙皇专制制度认为农民革命是获得解放的唯一途径,也就是要推翻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十二月(dang)人的思想与这些知识分子的思想一样吗?十二月(dang)人,废除农奴制,实行立宪君主制在内外交困形势下上台的亚力山大二世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 ,他认为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 ,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强制在俄国发起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为什么是自上而下进行 ?1859-1861年的农民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没有合流 ,自上而下的消灭农奴制的革命以失败告终 .但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和克里木战争俄国战败 ,迫使沙皇俄国走上了自上而的改革道路 .二、改革的经过- -自上而下的改革⒈时间、人物:1861年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⒉改革文献:?1861年2月19日宣言?、?农民改革法令? .⒊改革目的:缓和社会矛盾,挽救统治危机,重振大国威望.⒋主要内容:⑴(政|治)上,废除农奴制度,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⑵经济上:规定土地仍然归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⑶组织上:建立"村社〞加强对农民管理.农民由过去受个别地主支配转变为受地方政权控制.⒌改革评价:⑴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⑵进步性:①使广阔农奴获得自由,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开展和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②促使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转折点) .⑶局限性:改革保存了农奴制的剩余,也没有改变沙皇专制主义的本质①保存大量封建剩余,严重影响资本主义开展速度,使之日后具有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特点.②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改革后的农民仍然被束缚在土地上,仍然受地主的剥剥和奴役.三、1861年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⒈(政|治)近代化- -(政|治)体制改革((政|治)、司法和军事)⒉经济近代化- -资本主义经济的开展⑴特点:资本主义的迅速开展与农奴制剩余相交织.总体水平仍远远落后于欧美.⑵工业:①19世纪末完成工业革命.②纺织业最|为兴旺;石油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巴库成为重要石油产地.③形成新的工业区,铁路建设开展快.⑶农业: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⑷原因:①改革增加了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国内市场,提供了资金.②吸收两次工业革命成果,借鉴西欧技术.③政府制定促进工业开展的政策.【探究一】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军队惨遭失败的原因有哪些?⑴直接原因- -俄国军队装备落后,(弹|药)粮食供给缺乏,作战准备不充分,军心不齐;⑵根本原因- -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在经济上、军事上远远落后于资本主义的英、法等西欧国|家.【探究二】促使俄国统治者决心废除农奴制的原因有哪些?⑴国内:农奴制危机深重,农民运动和民主革命思潮席卷全国,动摇沙皇的统治,引起统治者震动;⑵国际:克里米亚战争的惨败使统治者惊醒,希望通过改革使俄国强大,以便与西欧国|家竞争.【探究三】沙皇政府在(政|治)上进行资产阶级|性质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在不触动封建统治根本的前提下,对上层建筑进行调整以适应资本主义开展要求,本质上还是为了维护沙皇封建统治的稳定.【探究四】为什么说改革具有两面性? 根本原因是什么?⑴两面性:①改革的内容具有资产阶级|性质- -对封建生产关系进行了革新.农奴变为自由劳动力,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等,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都带有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②改革具有不彻底性- -沙皇专制仍在继续:农奴制剩余还在保存;没有完全变封建生产关系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仍然是对立的两大阶级| .⑵根本原因:这次改革仅仅是一场改进,始终代表着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高中历史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1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1岳麓版选修1

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1教学目标(本课时包括本单元第1课和第2课的内容)1、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19世纪中期俄国的社会状况,理解农奴制的存在是导致俄国全面落后的根源,认识俄国改革农奴制的必要性。

(2)通过对改革的酝酿过程的了解,认识亚历山大二世推进改革的特点。

(3)识记解放农奴法令,理解废奴法令的作用。

(4)对“二一九法令”的内容及其实施予以全面评价。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俄、法在19世纪的两次较量,创设情境,分析探究19世纪中叶的俄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方面的困难来认识及农奴制对俄国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作用。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讨论,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内容及其作用。

(3)通过材料的分析,帮助学生全面评价“二一九法令”,认识改革的进步与局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落后的制度是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2)改革是清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落后制度的重要手段,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学情分析高二文科班学生对于历史事物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以及比较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已具备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而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于分析改革的一般方法基本掌握。

因此,对于高二的学生除了仍然要加强以上这些能力的提高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重点难点重点: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内容的认识及其评价。

难点:(1)农奴制对俄国社会发展的阻碍(2)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俄国农奴制改革导入: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加快发展步伐,德、意、俄、美、日等国开展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资本主义发展:------原始积累、劳动力、市场、技术“我们这与文明这场斗争做了什么准备吗?以辽阔的疆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显然无济于事。

当我们谈论反击拿破仑的那场光荣之战时,已经忘却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停滞不前。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精选文档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精选文档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精选文档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农奴制危机和要求变革的呼声;阐明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

2、概述“解放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结合教材,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从内因、外因加上主观因素等方面分析,理解俄国为什么进行农奴制改革,以及为何采取改革的方式。

教学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克里木战争对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评价。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问题探究教学设计导入新课:俄国发展的道路总是起起落落,在19世纪中期,俄国已经被严重的危机所笼罩,俄国又一次站在了发展道路的十字路口。

那么到底存在哪些危机呢?讲授新课:一、改革的背景(一) 克里木战争——加剧统治危机1、时间:1853-1856年2、交战双方:俄国—英法土3、性质:非正义的战争。

或者这样说更贴切: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英、法之间的战争。

4、目的:转移国内的矛盾;扩大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567、影响:A: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彻底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加剧了农奴制的危机。

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856-1860年,俄国共爆发了近290次农民起义。

B: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

C:使俄国扩张方向转向中国,中亚。

关于这场战争,恩格斯精辟地论述道:“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民族进行的绝望的搏斗。

”探究一:为什么说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的一场绝望的搏斗?这场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哪些问题?会引发哪些结果?(1)因为社会制度和经济水平的落后使俄国全无获胜的希望。

(2)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落后的根源又在于腐朽的农奴制。

(3)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农民起义不断。

岳麓版选修1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word学案

岳麓版选修1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word学案

第12 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命制:审核:时间:课前自学案【课标要求】1.简述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知识链接】1.联系必修一第三单元和必修二第二单元内容,思考19 世纪中叶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状况。

2.联系必修一20 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理解十月革命的根源以及开创的新的现代化道路。

3. 俄国的崛起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

俄罗斯国家的摇篮是基辅罗斯。

它建立于9 世纪下半叶,其间形成了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个民族。

十二世纪,基辅罗斯分裂成十多个彼此混战的独立小国,13 世纪中期,蒙古人的金帐汗国征服罗斯的大部分地区。

公元15世纪末,莫斯科大公国建立了。

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沙皇”,俄语中“沙皇”的意思就是“恺撒”,国号称俄国。

1689 年彼得一世亲政。

其在位期间,俄国国号正式改为俄罗斯帝国。

1861年2月俄国废除农权制。

1917年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922 年12 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简称苏联。

1991 年12月21 日,阿拉木图宣言签署,标志苏联解体。

1992 年恢复了历史上的名称俄罗斯。

4. 俄国的农奴制概念:是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

特点: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

确立发展:俄国农奴制的形成和巩固,与俄国劳动力资源稀缺有关。

在彼得大帝时期,农民不堪地主剥削时往往会选择逃走。

为了维持统治,统治者只能用强迫的方式把农民像奴隶一样束缚在土地上。

15 世纪末16世纪初,伴随着统一的俄罗斯国家的建立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逐渐形成;17 世纪中期俄国《法律大全》的颁布,农奴制正式确立;18 世纪以后,历代沙皇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农奴数量,强化农奴制。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 学案(含答案)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 学案(含答案)

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含答案)第第12课课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目标导航1.了解俄国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说明改革的必要性。

重点2.从近代化的角度把握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一.克里木战争和变革的呼声1.克里木战争1战争目的俄国与英.法瓜分和争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遗产”的斗争。

2战争进程1853年,俄国以保护生活在土耳其的东正教徒为名,对土耳其发动战争。

1854年,法国和英国加入土耳其一方作战,战争转到俄国的克里木半岛进行。

英法联军攻占俄国黑海舰队基地塞瓦斯托波尔,俄军战败。

1856年,俄国被迫接受苛刻的巴黎和约。

3影响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当时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4失败根源落后的农奴制。

农奴制下,农奴劳动积极性低。

农奴被地主所占有,无偿为地主耕种土地和从事徭役;地主对农奴拥有家长式的“保护”责任,甚至可以买卖农奴。

农奴制下,农业耕作方式原始,农奴使用古老的木犁,生活贫困;地主不愿意添置农具,不求进取。

19世纪中期,农奴制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严重阻碍了俄国工业的发展。

2.变革的呼声1二月党人1825年12月,一些进步的贵族青年军官发动起义,主张废除农奴制,实行立宪君主制。

2“知识分子”群体以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为代表,揭露和抨击沙皇专制和农奴制,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

3亚历山大二世的准备主持成立“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发起酝酿农奴制改革的“大讨论”。

思维点拨1克里木战争是一场局部的国际性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讲,各有其如意算盘,但战争结局是俄国战败,说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法之间是无法抗衡的,战争加剧了俄国社会矛盾,证明了农奴制改革的必要性。

2农奴制是一种腐朽.落后的制度,已成为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影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废除农奴制,尽快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俄国才有出路。

二.“解放”法令1.措施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解放”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最新整理)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最新整理)
——亚历山大二世(1856 年) 材料二: 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 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1861 年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
材料三: “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
——1861 年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
从材料可以看出: (1)沙皇已经认识到人民的力量,不得不采取措施,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2)借助舆论化解封建地主的不满和反抗,希望得到地主的支持,从而减少改 革的阻力。 (3)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改革的酝酿:成立“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 为什么俄国最终选择了改革方式变革社会? (1)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面临着及其严峻的形势。他意识到,只有通过改革,废 除农奴制,才能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 威望。 (2)当时俄国资产阶级十分软弱,对沙皇政府有较大的依赖性; (3)无产阶级也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二、“二一九”法令(解放法令) 1.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1)、时间:1861 年 3 月 3 日 (2)、核心内容:废除农奴制 (3)、具体措施: 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享有公民权利,可以签订契约、提起诉讼、自由结 婚、经商、做工和合法拥有财产,地主再也不能把他们当成私有财产任意买卖、 赠送和抵押; 作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经济上: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赎买土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 12 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 12 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农奴制危机和要求变革的呼声;阐明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 2、概述“解放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从内因、外因加上主观因素等方面分析, 理解俄国为什么进行农奴制改革,以及为何采取改革的方式。 教学重点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克里木战争对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对俄国 1861 年改革的评价。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问题探究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精选文档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精选文档

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农奴制危机和要求变革的呼声;阐明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

2、概述“解放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结合教材,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从内因、外因加上主观因素等方面分析,理解俄国为什么进行农奴制改革,以及为何采取改革的方式。

教学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克里木战争对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评价。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问题探究教学设计导入新课:俄国发展的道路总是起起落落,在19世纪中期,俄国已经被严重的危机所笼罩,俄国又一次站在了发展道路的十字路口。

那么到底存在哪些危机呢?讲授新课:一、改革的背景(一) 克里木战争——加剧统治危机1、时间:1853-1856年2、交战双方:俄国—英法土3、性质:非正义的战争。

或者这样说更贴切: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英、法之间的战争。

4、目的:转移国内的矛盾;扩大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567、影响:A: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彻底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加剧了农奴制的危机。

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856-1860年,俄国共爆发了近290次农民起义。

B: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

C:使俄国扩张方向转向中国,中亚。

关于这场战争,恩格斯精辟地论述道:“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民族进行的绝望的搏斗。

”探究一:为什么说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的一场绝望的搏斗?这场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哪些问题?会引发哪些结果?(1)因为社会制度和经济水平的落后使俄国全无获胜的希望。

(2)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落后的根源又在于腐朽的农奴制。

(3)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农民起义不断。

沙皇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二)农奴制危机农奴制的建立及特点: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

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3-岳麓版

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3-岳麓版

《第12课俄国的农奴制改革》课标分析历史课程标准: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根据新课标的标准,本课时的课程目标:了解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的表现和克里米亚战争暴露的俄国农奴制危机,认识俄国通过改革摆脱落后局面的迫切性。

概述“二一九法令”关于农奴身份、份地和农民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认识“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重点: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⒉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难点:⒈理解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束缚、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

⒉如何评价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第12课,用时为1课时。

本章内容大约用4课时完成。

本单元共四节课的内容,分别概述了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以及中国的戊戌变法。

19世纪中期后,欧美国家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拉大了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并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把殖民扩张的触角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对于还处于农业文明阶段的亚非拉国家来说,他们面临的不仅是武力的侵略,还有工业文明的冲击。

他们的出路应该是进行变革,向西方学习,实现社会的转型。

即使身处欧洲的俄国也不例外。

在这场世界性的改革浪潮中,日本取得了成功。

中国的改革尤为艰难,仁人志士抛洒热血,也无力回天。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19世纪中叶的俄国,仍然实行农奴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矛盾日益激化。

俄国农奴制是俄国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新思潮的涌动是俄国工业发展要求冲破农奴制束缚的表现,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外因。

改革是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亚历山大二世顺应了历史潮流,在这场改革中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应该予以肯定。

高中历史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一体案人教版选修一

高中历史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一体案人教版选修一

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一体案山东济阳一中王亭祥一.高考考什么---课程标准要求〔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二.自主学习提纲三.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知识俄国的农奴制改革背景政治:农民起义不断,社会矛盾尖锐经济:农奴制阻碍了俄国农业和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军事: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思想:“十二月党人〞起义和新“知识分子〞群体变革思想的推动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目的根本:巩固统治,维护沙皇专制政权直接: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时间 1861年俄历二月十九日〔公历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一系列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史称“二一九法令〞内容①二一九法令:农民获得人身自由权; 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份地,但付清赎金之前需须负担一些临时义务; 加强了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管理②司法改革:全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废除旧的等级法院;仿效英法实行公开陪审制.③地方自治选举产生:农村建立地方自治局; 城市建立城市杜马影响积极政治:沙皇专制政权逐步变成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经济: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促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进了俄国工业资本主义有了迅速发展。

地位: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过渡局限①改革没有改变沙皇专制主义的本质,沙皇只是在形势所逼下作了一些“让步〞②它以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必然给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③社会矛盾依然尖锐,农民暴动和起义不断性质: 由沙皇政府和贵族地主阶级主持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四.课中及课后习题答案课中思考题:2、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为什么是自上而下进行的?A、俄国工业发展较晚;B、封建性〔农奴制度残余〕和依赖性〔外国资本〕较明显;C、生产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与其它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D、当时俄国没有形成足以推翻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的革命力量;E、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改革成为大势所趋,亲自主持并强制在俄国发起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它仅仅局限于经济基础而未涉及上层建筑领域,沙皇专制的封建政治体制没有变更。

初三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

初三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

初三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分析农奴制改革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史料、图片等,引导学生了解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组织学生讨论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运用比较分析法,对比俄国农奴制改革与其他国家的改革,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体会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2. 难点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俄国农奴生活的图片,提问学生对俄国农奴制的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分析俄国农奴制的弊端,如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激化社会矛盾等。

讲述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促使俄国进行改革。

介绍俄国国内的社会思潮和改革呼声。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讲解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赎买土地等改革措施。

分析这些措施对农民、地主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农奴制改革的性质和历史意义引导学生分析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既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又是沙皇政府的自救运动。

探讨农奴制改革对俄国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重大意义,如推动资本主义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成功因素和不足之处”。

引导学生思考“从俄国农奴制改革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5.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

查阅资料,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后的社会发展情况,写短文。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1)——新课程导学
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一)背景: 1、克里木战争的失败。

1853年,俄国以为名,对发动战争。

1854年法国和英国加入一方作战。

战争很快转到克里木半岛,被称为克里木战争。

1856年,俄国被迫接受《》。

和约禁止俄国在拥有舰队和海军基地;俄国将和交给摩尔多瓦公国,将归还给土耳其。

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当时俄国的落后。

2、农奴制的危机。

主要表现在:被地主占有,无偿为地主耕种和从事徭役,地主队农奴拥有的“保护”责任,甚至可以买卖农奴,(农奴没有人身自由使资本主义缺乏自由劳动力);原始,地主不愿投入以更新农具,农奴生活十分贫困(生产工具和方式落后)。

总之,到19世纪中期,农奴制限制的流动,也严重阻碍了的发展。

3、要求变革的呼声:
(1)十二月党人起义。

1825年俄历12月,俄国一些进步的发动了反对和的起义,起义者被称为“十二月党人”,他们主张废除,实行。

(2)知识分子群体和文学作品的抨击。

19世纪中期,以赫尔岑和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对和进行了揭露和抨击,要求。

4、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决心改革:
目的:1855年,新沙皇感受到变革的压力,认识到
已成大势所趋,因此强制在俄国发起了改革运动。

准备:新沙皇亲自主持成立了讨论方案;发起大讨论等。

最终强制在俄国发起了的改革。

(二)改革的内容:
1、“解放”法令:
内容:(1)政治上,宣布废除农奴制,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从此成为政府的臣民,不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

(2)经济上,农民可以通过获得一半土地,另外一半土地归地主所有,而且有权决定。

评价:农奴获得了解放,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为背负沉重的债务;他们摆脱了地主的奴役,却受到的束缚。

这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掠夺。

这样,更严重的农民起义爆发了,激进知识分子也对改革深感失望。

2、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
原因:由于地主的地方统治权和对农民的司法权消失,为配合解放法令,又进行了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改革。

内容:(1)司法改革:“解放”法令实施后,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全面建立。

章程规定废除,所有人都在同一法院依照同一法律,遵照同一司法程序受审;同时仿效英法实行,建立;
符合条件的本地居民可以成为,随即选取;只有受过高等司法教育的人才能出任。

(2)地方自治:同时推行了地方自治改革,在农村建立,在城市建立,都由产生。

主要负责地方的文化、、卫生等公共事务。

作用:司法改革使得政府官员的有所增强。

但司法改革实际进展缓慢。

普通群众不具备法律意识。

地方自治机关对发展本地区的做出了贡献。

但地方自治改革并没有触动原来的政府机构,只是在它之外又增加了一套机构,政府当局和城市杜马摩擦和冲突时有发生。

(三)改革的评价:
第一,进步性: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农奴制改革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

(1)性质:具有明显的资产阶级性质。

它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方面实行的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

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农奴制的废除是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里程碑,它直接地影响到俄国历史的发展。

(2)地位: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改革使俄国的生产关系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此后,俄国的资本主义有了更为顺利的发展。

(3)作用:改革使广大获得人身自由,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第二,局限性: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并没有完成。

(1)这次改革没有改变沙皇专制主义的本质,沙皇只是在形势所逼下作了一些“让步”。

(2)从农奴获得“解放”的实际情况看,改革具有残暴的掠夺性和欺骗性。

(3)不彻底性。

改革后,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仍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这使俄国历史日后具有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特点。

二、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1、背景:
(1)日俄战争: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其性质是一场为了争夺朝鲜、中国东北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它再次动摇了沙皇政府的根基。

(2)1905年革命:沙皇镇压圣彼得堡工人游行,制造了“”事件,引起军队骚动,“”号军舰水兵起义,革命风潮激荡全国。

沙皇政府认为最严重的危机是;为在农村建立稳定的社会基础,保护贵族地主的利益,需要扶持一大批富农。

2、内容:1906年斯托雷平开始推行改革,规定农民可以带着退出村社,独立的农民还可以的份地。

3、评价:
积极:土地改革促成了被称做“”的经济大发展,一战前俄国成为“”和世界最大的。

消极:由于改革根本不顾及贫苦农民的利益,导致社会矛盾愈发激烈。

斯托雷平的口号就是“”,改革使富农愈富,贫农愈贫,全国大多数农民失去了对沙皇政府的信任。

俄国处于革命的前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