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初年文学家徐铉的诗词名句
春分日徐铉古诗翻译
春分日徐铉古诗翻译1. 介绍春分日徐铉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首经典诗歌。
这首诗以春分日为题材,描绘了大自然的变化和人们对春天的期望。
通过翻译这首古诗,我们可以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文化和诗歌创作的细节。
2. 徐铉简介徐铉是中国唐代(618年-907年)的一位著名诗人。
他的诗歌作品以描写自然风景和表达情感著称。
徐铉的诗歌具有深深的感情和精细的描绘,被誉为唐代诗坛的巨匠之一。
3. 徐铉的春分日古诗原文春分日,城市北。
楼台占碧,斜帆过湖。
江南好,风景三月新。
人间已沧海,只爱你初春。
4. 春分日古诗翻译4.1 春分日春分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在太阳经过黄经0°时,昼夜时间相等。
在这一天,徐铉的目光聚焦于北方的城市。
4.2 城市北这里描述的是城市的北部景色。
北方的风景常常和冷峻、壮丽的自然环境有关。
徐铉借此描绘出了一幅壮丽的画面。
4.3 楼台占碧楼台是城市建筑物的代表。
徐铉用“占碧”形容楼台,意味着高耸的建筑物在碧空中显得非常壮观。
这一形容词让人们感受到了城市的气势。
4.4 斜帆过湖这是一幅很美丽的画面,在湖面上,船只的帆篷随风飘动,给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感觉。
这也体现了徐铉对大自然的细腻描绘。
4.5 江南好江南地区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而闻名。
徐铉通过这两个字对江南表达赞美之情。
4.6 风景三月新在三月这个季节,大自然开始苏醒。
植物开始发芽,万物复苏。
徐铉用“新”字表达了这个季节的独特和生机盎然。
4.7 人间已沧海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人间沧海千帆过之事已有所了解的感慨。
人生短暂,但世界却是变幻莫测。
4.8 只爱你初春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初春的深深喜爱。
初春是万物萌发,一片生机勃勃的季节。
徐铉用“只爱你”来强调对初春的热爱和珍视。
5. 结论徐铉的这首春分日古诗展示了他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
通过对这首诗的翻译,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中国文人的情感表达和诗歌艺术的魅力。
徐铉的诗歌不仅描绘了壮丽的风景,还蕴含了他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北宋初期文学3
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第一节北宋初期诗歌的三大流派一、白体诗:1、徐铉(916—991)(xuàn):《宋史徐铉传》云:“铉性简淡寡欲,质直无矫饰,不喜释氏而好神怪,有以此献者,所求必如其请。
铉精小学,好李斯小篆,臻其妙,隶书亦工。
尝受诏与句(gōu)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1)徐铉的诗大多有一种索寞中略带怅惘的情愫,他把这种情愫写得很淡,语言也是清淡自然的,少有生涩的地方。
如《登甘露寺北望》:京口潮来曲岸平,海门风起浪花生。
人行沙上见日影,舟过江中闻橹声。
芳草远迷扬子渡,宿烟深映广陵城。
游人相思应如橘,相望须含两地情。
又如《九日落星山登高》:秋暮天髙稻穟成落星山上㑹諸賓黄花汎酒依流俗白髪滿頭思古人巖影晚看雲出岫湖光近見客垂綸風烟不改年長度終待林泉老此身(2)有若干首《柳枝辞》一类的拟民歌,虽不像民歌那样朴素俚俗,语言还是通畅浅易的。
如:老大逢春总恨春,绿杨荫里最愁人。
旧游一别无因见,嫩叶如眉处处新。
(3)诗精致细巧,对声律、字句和意象的选择,都比较讲究。
例如:《和明道人宿山寺》:聞道經行處山前與水陽磬聲深小院燈影迥髙房落宿依樓角歸雲擁殿廊羡師閒未得早起逐班行。
《临石步港》:碕岸隨縈帶微風起細漣緑陰三月後倒影亂峰前吹浪游鱗小黏苔碎石圓㑹將腰下組換取釣魚船。
《寄从兄宪兼示二弟》:别路呉將楚離憂弟與兄斷雲驚晚吹秋色滿孤城逺信鴻初下遙鄉月共明一枝棲未穩迴首望神京。
2、王禹偁:(1)作者介绍:《蔡宽夫诗话》说,宋初“士大夫皆宗乐天诗,故王黄州主盟一时”。
在宋初学白居易诗风的诗人群中,最重要而且不为白体所缚、能写出自己特色的是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巨野(今属山东)人,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当过翰林学士,三任知制诰,又三次受黜外放,晚年曾任黄州地方官,故又称“王黄州”。
有《小畜集》。
(2)作品创作:①社会诗篇:★出于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道义良知,王禹偁写下了一些反映民间疾苦的诗篇。
徐铉 徐锴世系表
徐铉徐锴世系表五代宋初著名的文字学家徐育宏【九十五世】彦章:周次子,字文楚,白雀一双聚其户牖论者以为隐德之感焉兄弟二人白头相对时人称其兄弟为双皓生子一:源、砺。
★引用:《庐陵徐氏宗谱》亦同。
◆引证:《徐延休公墓志铭》云:“曾祖讳源,祖讳徽,皆隐德不仕。
父讳延休,卫尉卿,赠左仆射,才高道直,有名于时。
”【九十六世】源:彦章公子,生子一:徽。
◆引证:《徐延休墓志铭》《南唐书》卷二三五《卢郢传》【九十七世】徽:源公子,皆隐德不仕。
生子一:延禄、延休。
◆引证:《徐延休墓志铭》《南唐书》卷二三五《卢郢传》【九十八世】延禄:徽长子,迁南城狭岭。
◆引证:《徐延休墓志铭》《南唐书》卷二三五《卢郢传》延休:徽次子,出生在会稽人(今浙江省绍兴市),遂家迁广陵。
字德文,风度淹雅,故唐乾符中进士。
初,郡守督事多遣小吏巡县,延休棰而遣之。
刺史王彦章服其刚正,贻书谢过。
任光禄卿、江都少尹、卫尉卿等职,死后赠左仆射。
卒于吴睿帝顺义三年(923),延休夫妇死后被葬于洪州。
娶包氏,生子二:铉、锴。
◆引证:《南唐书》卷二三五《卢郢传》。
徐铉对此的解释是:“先君顷岁戎乘,尝涖斯邦。
依然棠树之人,自是桐乡之邑,乃以庚申岁迁奉松槚,卜兆于鸾冈之阳,敢言折臂之祥,愿占维桑之地。
”【九十九世】铉:延休长子,会稽人。
讳铉,字鼎臣,生于卒于宋太宗赵炅淳化三年壬辰(917)。
正妻王畹字国香,卒于宋太祖开宝元年(992),享年五十岁。
生一子:夷直。
还有一个小妾卢氏,生三女。
大女儿叫徐神华,嫁吴淑,早亡;二女儿叫徐林华,嫁高慎交;小女儿叫十七娘,才淑过人,可惜不到十五岁就夭折了。
◆引证:《南唐书》卷二三《卢郢传》。
锴:延休次子,会稽人。
字楚金,父仕南唐官至右内史舍人。
生于吴武义二年(921),卒于南唐开宝七年(975)七月卒,年五十五。
据《默记》卷中的记载,有一个儿子名叫徐十郎。
◆引证:陆游《南唐书》卷五《徐锴传》载,宋史》卷四四一《徐铉传》皆谓徐锴“四岁而孤”吴睿帝顺义三年(923)。
徐铉及其诗歌研究
和之作 。
二. 徐铉诗歌 分类 关于 徐铉 的研 究资料 十分 有 限 ,对其 诗歌 的分类做 的也不 是 十分 的全 面 ,因此本论文 想对徐 铉 的诗歌重 新进行 一次分类 。
《 全宋诗 》 共 收录徐 铉诗歌 四百余
首, 其 中酬唱诗 约有二百 首 , 占全 诗 的二分之 一 。如 《 赠王 贞素先
轩万 国来 , 汉仪周礼 尽堪哈 。 光浮
云 盖青龙转 , 香透椒 花 自兽 开。 庆
赐应 时均亿兆 , 卜 年从此数 京垓 。
群 臣共 感文 明运 ,况是 天言 诫懋
( -) 送 别诗
’
只有像 大多数 的文人 一样用 诗歌 来宣 泄心 中的痛苦 。
( 三) 咏物诗
( 四) 题壁 诗
题 壁诗历史 悠久 , 始于 两汉 , 却盛 行于唐宋 。徐铉 的题壁诗 在 二 十首 左右 , 有《 题 雷公 井 》 、 《 题
咏物 诗是徐 铉诗歌 创作 中成
环 境优 美 、 空 气 清新 、 远离 喧 嚣 、
生活安 逸 ,然后 表达 了对
当前学 术界专 门针对徐 铉 的 研 究还不 多 ,且 大多都是对 其生 平 以及他参 与校对 的《 说 文解字 》 的研究 。对 于徐铉及 其诗歌 方面 的研 究 , 显得十分不 足 。 因此 本文 希 望从 徐铉其人 、 徐铉诗歌 分类 、 徐铉 诗歌 的艺 术特色 、徐铉 诗歌 与 五代 宋初诗 坛 的关 系这 四个 方
者先是 向朋友描 述 “ 白鹤庙 ” 这里
与编 撰 了 《 太 平 御览 》 、 《 太平 广
小雪时节诗词二十首赏析
小雪时节诗词二十首赏析一、《小雪》(唐·戴叔伦)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译文:雪花伴随着风儿飞舞,怎么也看不厌,它们纷纷扬扬,似乎要把山林都覆盖住。
忧愁的人正坐在书房的窗户下,一片雪花飘来,便增添一分寒意。
诗人简介:戴叔伦是唐代中期著名的诗人,他经历过仕途的起伏,对人生有着较为深刻的感悟。
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小雪时节,可能是诗人在某个冬日的闲暇时光,观察到雪花飘落的景象后有感而发。
赏析:前两句写雪花随风飘舞,“不厌看”体现出诗人对雪的喜爱与欣赏,在这纷扰的世间,雪景成为他心灵的慰藉。
后两句将视角转到愁人,当时的戴叔伦或许在生活或仕途上遭遇了一些困扰,所以看到雪花带来的寒冷,更增添了内心的孤寂与惆怅。
这种以景衬情的手法,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也让读者更能体会到诗人在困境中对人生无常的喟叹,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深刻思考。
二、《和萧郎中小雪日作》(唐·徐铉)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
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
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
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
译文:在征西的府邸中,太阳已经西斜,独自试用新的火炉自己煮茶。
篱笆边的菊花全都低垂着覆盖在水面上,塞外的鸿雁飞向远方与晚霞相连。
在寂静寥落中度过小雪时节,斑驳的白发又增添了一些。
算起来这流逝的岁月让人无奈之处,还是不要用诗句去祈求上苍让自己容颜永驻了。
诗人简介:徐铉是南唐至北宋初年的文学家、书法家,在南唐时曾担任官职,南唐灭亡后入宋。
他的文学造诣颇高,诗词风格清新淡雅。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徐铉在小雪日与友人萧郎中相和之作,当时他的生活处于一种过渡阶段,既有对过去南唐生活的怀念,又要适应新的环境。
赏析:诗中描绘了小雪日西斜煮茶的闲适场景,这既是他当时生活状态的一种体现,也反映出他在历经朝代更迭后的平静与淡然。
然而,“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又流露出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身命运变化的思索。
宋初诗文
多逊善,而薄张佖。太宗尝问多逊所为,昉 颇为辨释。太宗曰:“多逊尝毁卿不直一 钱。”昉曰:“臣不敢诬。”张洎草昉罢相 制,深攻其短。而张佖时时造其第,或以问 佖,佖曰:“我为廷尉,独李公未尝以私事 见干。今虽退,可见也。”佖官至给事中。 子宗谔。——《东都事略》卷32
徐铉,字鼎臣,扬州广陵人也。十岁能属
第三节 西昆体诗人
西昆体:因《西昆酬唱集》而得名。宋初, 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于宫庭内编纂《册 府元龟》,他们把在编书之余所写的酬唱诗 结集为《西昆酬唱集》。其诗多崇尚晚唐诗 人李商隐,以运用故实,雕章丽句著称,一 时影响很大,代表了宋初诗坛的倾向,被诗 家称西昆体。
欧阳修《六一诗话》:“盖自杨、刘唱 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 一变,谓之昆体,由是唐贤诸诗集几废而不 行。”
畬田词五首(其一)
大家齐力劚孱颜,耳听田歌手莫闲。 各愿种成千百索,豆萁禾穗满青山。
自注:“山田不知其畎亩,但以百尺绳量之, 曰:某家今年种得若干索,以为田数”。
畬田词五首(其四)
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力耕岂有偏? 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
感流亡
谪居岁云暮,晨起厨无烟。赖有可爱日,悬在 南荣边:高舂已数丈,和暖如春天。门临商于路, 有客憩檐前:老翁与病妪,头鬓皆皤然;呱呱三儿 泣,恂恂一夫鳏。道粮无斗粟,路费无百钱;聚头 未有食,颜色颇饥寒。……我闻斯人语,倚户独长 叹:尔为流亡客,我为冗散官;在官无俸禄,奉亲 乏甘鲜。因思筮仕来,倏忽过十年;峨冠蠹黔首, 旅进长素餐。文翰皆徒尔,放逐固宜然。家贫与亲 老,睹尔聊自宽。
(二)梅与“水”、“月”,一个经典组合,水、 月为梅花表德。
(三)以隐士心性咏梅,开创咏梅重在品格意趣的 新境界。
立秋?古诗词赏析
立秋•古诗词赏析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
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
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
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
"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秋季开始,暑去凉来立秋· 古诗词赏析本期作者:青谷、颜如、圣诞节、白岚、洪梓萱、幽月青痕立秋《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一只鹤的诗情》赏析:青谷嗬,一看就是满满的正能量!有人评价说,写得锦绣诗篇的知识分子,在强权面前退让低头是常态,但他一生宦海浮沉、屡遭贬斥,却不改铮铮傲骨,从不低头。
这就是刘禹锡,是唐朝诗人中一个异类。
出身官宦,少年成名的他,有过顺风顺水的年景。
而三十来岁根基不深,跻身朝廷中枢、参与革新集团失败后,终其一生,再没有回到政治权利的中心。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正是他第一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写下的。
一反古来悲秋旧调,言秋日胜过盎然之春。
满满正能量,原是从现实忧患、压抑与愤懑的“负能量”中提取而出!就如一只鹤,凌云上碧霄。
读他的诗,一无空泛喧嚎,而是在越挫越奋的坚毅中,奔腾着内心强大者无所畏惧的乐观精神。
比如“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学阮公体三首》),又如“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浪淘沙词九首》)……都内蕴着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高扬气概,一种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高蹈怀抱。
说到底,一个人内心真正的强大,是能够从永恒生命力中获取无尽的动能。
一鹤凌云,是孤独自由的象征;独立自由的精神,是最高的乐观精神。
北宋古诗词《点绛唇·感兴》原文译文赏析
北宋古诗词《点绛唇·感兴》原文译文赏析《点绛唇·感兴》宋代:王禹偁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
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
此时凝睇。
谁会凭栏意。
(栏通:阑)【译文】雨绵绵,恨意难消,云层层,愁绪堆积,江南景色,依旧被称为上好美丽。
水边村落,湖畔渔市,袅袅升起一缕孤零零的炊烟,那么淡,那么细。
一行长途跋涉的鸿雁,在那水天相连的遥远的天际,远远望去,款款飞行,好似列队首尾连缀。
回想平生事业,此时此刻,凝视征鸿,谁理会我凭栏远眺的含意!【赏析】此词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也是作者的传世之作。
这首词是王禹偁任长州知州时的作品。
起首一句“雨恨云愁”,借景抒情,借情写景。
云、雨并无喜怒哀乐,但词人觉得,那江南的雨,绵绵不尽,分明是恨意难消;那灰色的云块,层层堆积,分明是郁积着愁闷。
即使是这弥漫着恨和愁的云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旧是美丽的。
南齐诗人谢朓《入朝曲》写道:“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王禹偁用“依旧”二字,表明自己是仅承旧说,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上片煞拍写的是:蒙蒙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
但如此佳丽的景色,却未能使词人欢快愉悦,因为“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古人心目中,由飞鸿引起的感想有许多。
如“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
这里,词人遥见冲天远去的大雁,触发的是“平生事”的联想,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
王禹偁中进士后,只当了长洲知县。
这小小的芝麻官,无法实现他胸中的大志,于是他恨无知音,愁无双翼,不能像“征鸿”一样展翅高飞。
最后,王词将“平生事”凝聚对“天际征鸿”的睇视之中,显得含蓄深沉,言而不尽。
这首词艺术风格上一改宋初小令雍容典雅、柔靡无力的格局,显示出别具一格的面目。
词中交替运用比拟手法和衬托手法,层层深入,含吐不露,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饰,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羊”有关的成语:羊肠鸟道
发表时间: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5-02-11 来源:郑州日报 字体:[大][中][小][打印][关闭]
【羊肠鸟道】语出佛教禅宗史书《五灯会元·谷隐聪禅师法嗣》:“至四明山心,独居十余载,虎豹为邻,尝曰:‘羊肠鸟道无人到,寂寞去中一个人’。尔后,道俗闻风而至,遂成禅林。”也作“鸟道羊肠”,《五灯会元·睡龙溥禅师法嗣》有曰:“世人休说行路难,鸟道羊肠咫尺间。”原意是说只有飞鸟才能通过的曲折狭险的山路。现多作“羊肠小道”。
【羊质虎皮】语出汉代文学家杨雄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中也说道:“袁绍吐血身亡,后人有诗曰:‘空抬俊杰三千客,漫有英雄百万兵;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也作“虎皮羊质”,北宋初年文学家徐铉所著的《马徐公年七十六行状》中就有“貂冠蝉冕,虎皮羊质”之说。原意是羊虽然披上虎皮,但本性仍然怯弱。(袁文良)
【羊狠狼贪】语出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唐代文学家韩愈在《郓州溪堂诗序》中也说:“孰为邦蟊,节根之螟;羊狠狼贪,以口覆城。”清代文人欧阳巨源在《〈官场现形记〉序》中又说:“羊狠狼贪之技,他人所不忍出者,而官出之。”原指为人凶狠,争权夺势。后多用来比喻贪官污吏剥削欺压百姓。
北宋诗
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入诗
《师厚云虱古未有诗邀予赋之》 贫衣弊易垢,易垢少虱难。群处裳带中, 旋升裘领端。藏迹讵可索,食血以自安。人 世犹俯仰,尔生何足观。
《七月十六日赴庾直有怀》 白日落我前,明月随我后,流光如有情, 徘徊上高柳。高柳对寝亭,风影乱疏牖,我 马卧其傍,我仆倦搘肘。寂寂重门扃,独念 家中妇,乳下两小儿,夜夜啼向母。问爷若 个边,天性已见厚。不嗟羁枕孤,不愧栖禽 偶,内有子相忆,外有月相守。何似长征人, 沙尘听刁斗。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 远嫁单于国。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虽 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 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狂风日暮起,飘 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 嗟。
二、梅尧臣
生平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人,
因吟适情性,稍欲到平淡。(《依韵和晏相
公》) 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读邵不疑学 士诗卷》)
诗歌内容
反映民生疾苦。
反映当时的重大政治事件和政治斗争。 将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引入了诗歌领域。
民生疾苦:《汝坟贫女》
时再点弓手,老幼俱集。大雨甚寒,道 死者百馀人,自壤河至昆明老牛陂,僵尸相 继。 汝坟贫家女,行哭音凄怆。自言有老父, 孤独无丁壮。郡吏来何暴,县官不敢抗。督 遣勿稽留,龙钟去携杖。勤勤嘱四邻,幸愿 相依傍。适闻闾里归,问讯疑犹强。果然寒 雨中,僵死壤河上。弱质无以托,横尸无以 葬。生女不如男,虽存何所当!拊膺呼苍天, 生死将奈向?
政治事件和斗争:《猛虎行》 《论衡》:“比兽之角可以为城,举尾以为旌。”
山木暮苍苍,风凄茅叶黄,有虎始离穴, 熊罴安敢当。掉尾为旗纛,磨牙为剑铓,猛 气吞赤豹,雄威蹑封狼。不贪犬与豕,不窥 藩与墙,当途食人肉,所获乃堂堂。食人既 我分,安得为不祥,糜鹿岂非命,其类宁不 伤。满野设罝网,竞以充圆方,而欲我无杀, 奈何饥馁肠。
徐铉及其诗歌研究
徐铉及其诗歌研究作者:方智来源:《文学教育》 2014年第5期内容摘要:徐铉是五代宋初过渡诗人中颇有声名的一位诗人,而学术界对徐铉及其诗歌的研究非常少。
本论文从四个方面对徐铉及其诗歌进行了初步探究:在徐铉其人部分中初步探讨了徐铉的生平与交游情况;在诗歌分类部分中将其诗歌分为酬唱诗、送别诗、咏物诗、题壁诗、其他等五类;在诗歌艺术特征方面,指出其诗歌对仗工整、善用典故、平淡流易、清新自然等特征。
在整个五代宋初的诗坛上,徐铉是连接唐末五代与宋初诗坛的重要过渡。
关键词:徐铉五代宋初诗歌艺术徐铉,字鼎臣,扬州广陵人,五代宋初的文学家、书法家和诗人。
历任吴、南唐、北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
《全宋诗》录其四百二十一首诗,本文所引徐铉诗歌皆出自《全宋诗》。
当前学术界专门针对徐铉的研究还不多,且大多都是对其生平以及他参与校对的《说文解字》的研究。
对于徐铉及其诗歌方面的研究,显得十分不足。
因此本文希望从徐铉其人、徐铉诗歌分类、徐铉诗歌的艺术特色、徐铉诗歌与五代宋初诗坛的关系这四个方面对徐铉及其诗歌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
一.徐铉其人徐铉,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
生于后梁贞明二年(916),卒于宋淳化二年(991)。
徐铉历仕吴、南唐和北宋三朝。
其少有才名,入仕甚早。
十六岁时,徐铉由门荫入仕,为吴秘书郎,直宣徽北院,掌文翰。
吴天祚三年,吴主禅位,李昪登基,南唐建立,先主以徐铉为知制诰。
开宝八年,李煜降宋,南唐灭国,徐铉随后主一同入宋。
作为降臣,徐铉在仕宋期间自然不能进入权力的核心集团。
在此期间,他工作的重心更多地是在文化方面。
先后参与编撰了《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江南录》、《文苑英华》等著作,还与句中正等一起校对了《说文解字》。
淳化二年,庐州女僧道安诬陷徐铉与姜氏女通奸,虽查无实据,但徐铉依旧被贬邠州。
此次被贬对徐铉的打击尤为严重,身心俱疲的徐铉来到环境恶劣的邠州没多久,便溘然长逝。
时年七十六岁。
二.徐铉诗歌分类关于徐铉的研究资料十分有限,对其诗歌的分类做的也不是十分的全面,因此本论文想对徐铉的诗歌重新进行一次分类。
铉字开头的诗句
铉字开头的诗句你知道吗,在古代诗词的浩瀚海洋里,每个字都像是一颗独特的星星。
“铉”这个字啊,一看到它,我就感觉有一种古朴而神秘的气息扑面而来。
就好像是走进了一个古老的庭院,周围的一切都带着岁月的痕迹,而“铉”字就是庭院里那把有着独特花纹的老锁,等待着我们用诗句的钥匙去开启它背后的故事。
我就想到了一些可能带“铉”字的诗句情境。
比如说,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一位诗人站在一座古老的宫殿前,那宫殿的大门上有着巨大的门铉,在月光下闪烁着幽冷的光。
他可能就会吟出这样的诗句:“铉挂宫门冷,月照阶石幽。
”这里的铉啊,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门铉,它代表着那座宫殿曾经的辉煌和如今的落寞。
那门铉挂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也许曾经有无数的王公大臣从这门铉下走过,而现在只剩下这冷冷的月光陪伴着它。
再想象一下,有一位游子,他多年后回到故乡,看到故乡那破旧的房屋,门上的铉已经生锈。
他心中满是感慨,也许会写出“铉锈家扉旧,心悲岁月长。
”这铉锈了,就像他离开故乡的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很多东西。
那锈迹斑斑的铉,摸上去可能是粗糙的,就像他此刻心里那种复杂而酸涩的感觉,有对故乡变化的无奈,也有对往昔回忆的眷恋。
还有啊,在一个热闹的集市旁边,有一座小寺庙。
寺庙的大门上有一个小小的铉,周围是来来往往的人群。
这时候一个和尚站在门口,看着这尘世的喧嚣,也许会有感而发:“铉守禅门静,市闹心自宁。
”这个铉就像是和尚心中坚守的那份宁静,虽然周围是喧闹的集市,但他的心就像那被铉守护的寺庙一样,平静而安详。
虽然我们可能没有找到特别著名的以“铉”字开头的诗句,但通过我们自己的想象和创造,这些带有“铉”字的诗句也仿佛有了生命力。
它们不再是冰冷的文字组合,而是一个个充满情感和画面感的小故事。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一样,有时候那些不被大众所熟知的东西,往往有着独特的魅力,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赋予它们意义。
每一个字都像是一个小世界,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能在这个小世界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诗意。
大徐本的名词解释
大徐本的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啥是大徐本不?大徐本啊,那可真是个超级重要的东西呢!就好比是一把打开古老知识大门的钥匙。
咱就说,要是没有大徐本,那好多珍贵的文字奥秘咱不就没法知晓啦!
大徐本其实就是指北宋初年的文字学家徐铉校订的版本。
徐铉那可
是相当厉害的人物呀!他花费了大量心血在这个校订工作上。
你想想,这就像是一位超级侦探,在文字的世界里仔细寻找线索,努力让一切
变得清晰明了。
比如说,以前的可能存在一些模糊不清或者错误的地方,大徐本就
把这些问题都给修正啦!就好像一件有点瑕疵的宝贝,经过徐铉的精
心雕琢,变得更加完美无瑕了。
我记得有一次和朋友聊天,说到大徐本,朋友一脸茫然,我就给他
详细解释。
我跟他说:“你看啊,大徐本就像是一座文字的灯塔,给我
们指引方向呢!”朋友听了恍然大悟。
而且哦,大徐本对于后世的文字研究影响那可太大了!它就像是一
颗火种,点燃了无数人对文字探究的热情。
没有它,我们怎么能更好
地理解古代文字的魅力呢?
总之啊,大徐本是文字领域里不可忽视的重要存在,它的价值简直
无法估量!它是我们探索文字奥秘的得力助手,是我们连接古代智慧
的重要桥梁!你现在是不是对大徐本有更深刻的了解啦?。
徐铉的诗歌分期探究
徐铱, 字鼎臣, 广陵人。历仕吴、 、 南唐 北宋三朝, 是
五代宋初文坛上著名 的文学家 。徐铱诗文现存于《 骑省 集》 三十卷 中, 中前二十卷为人宋前所作 , 其 后十卷为 人宋后所作。从总体上看 , 人宋前后仅是徐兹诗歌中的 一个分期 而已。在前二十卷 中 , 根据其贬官出京及再次
李3 中期 开始 , F 统治集 团 内部党争不 断 , 南唐政权 开 始走 向衰败 。但五代文人漠视 国家命 运 、 逃避社会 现 实 、压抑 诗 歌境 界 的弊 习并 没 有 一 味地 在徐 铱 身 上重 现 。这是 由于一方面 , 徐铱是五代作家 中较为突 出的崇 尚儒道的文人 , 诗论文论 皆主张“ 守王道”重教化 , 、 另 外保大七年 (949 ) , 徐铱 因窃议学士薛宗义所 草军 书用 事谬误 , 触怜 以宋齐丘 为首 的当朝权 贵 , 被贬为泰州 司 户椽。 十一年(953)秋又被贬舒州声这段贬官生活, 对徐 铱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诗歌开始涉及一定的现 实生活 , 表达出诗人 的政治思想 。 此时诗歌 的重点从 “ 乡” 离 转为“ 去国” 。离开金陵 ,
诗 。” 即人所 积郁 的感情需要通 过诗歌 加 以重 现 。徐铱 这时 的诗歌创作 实践着他 的理论主张 ,因而诗 中深寓 着孤独感 伤 的个 人情感 。 二 、 官离京 (949- 956 ) 贬 这一 时期 的诗 歌 多存 于卷 三及 卷 四前半卷 。
8
创作背景上 , 朝廷唱和之风兴盛 。唐后主和宋太 宗都喜好文学, 他们创作了大量的诗词 , 君臣、 臣臣间 极 尽 唱和之 能事 。另外 , 徐铱在这 两段 时期 的个 人仕 途 生 活较 为顺 畅 。保 大 后 期 进 中书舍 人 ,开 宝 二 年 (969 ) 春拜 尚书左A , l 历礼部侍 郎 、 翰林学士 、 御史大夫 等。降宋后 , 太宗“ 素知公文学优赡……拜给事中”历 , 右散骑常侍, 紫光禄大夫 , 封东海郡国开国侯③ 这两段 。 时期徐兹作 为文坛领袖 , 尽显其 渊博学识 与深厚才力 。 创作题材上 ,安逸的生活促使徐铱诗歌内容进一
和萧郎中小雪日作(徐铉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和萧郎中小雪日作
唐代:徐铉
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
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
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
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
标签
小雪
译文
①苍华:管理头发之神。
注释
诗写在日暮的征西府中,诗人正试着用新炉煮茶,篱边残菊卧倒在池水中,塞外的鸿雁向着晚霞远去;
在寂寞无聊中打发“小雪”这空虚的日子,谁知双鬓又多了几许花白,这叫人无奈的逝水年华啊,真让人惆怅不已。
关于作者
徐铉(916年—991年)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
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
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
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
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
工于书,好李斯小篆。
与弟徐锴有文名,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
唐代徐铉七律诗选
唐代徐铉七律诗选徐铉(916年—991年)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
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
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
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
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
工于书,好李斯小篆。
与弟徐锴有文名,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
唐代徐铉七言八句律诗96首01徐铉《山路花》不共垂杨映绮寮,倚山临路自娇饶。
游人过去知香远,谷鸟飞来见影摇。
半隔烟岚遥隐隐,可堪风雨暮萧萧。
城中春色还如此,几处笙歌按舞腰。
02徐铉《除夜》寒灯耿耿漏迟迟,送故迎新了不欺。
往事并随残曆日,春风宁识旧容仪。
预惭岁酒难先饮,更对乡傩羡小儿。
吟罢明朝赠知己,便须题作去年诗。
03徐铉《赠维扬故人》东京少长认维桑,书剑谁教入帝乡。
一事无成空放逐,故人相见重凄凉。
楼台寂寞官河晚,人物稀疏驿路长。
莫怪临风惆怅久,十年春色忆维扬。
04徐铉《进雪诗》欲使新正识有年,故飘轻絮伴春还。
近看琼树笼银阙,远想瑶池带玉关。
润逐麳麰铺绿野,暖随杯酒上朱颜。
朝来花萼楼中宴,数曲赓歌雅颂间。
05徐铉《送彭秀才》贾生去国已三年,短褐闲行皖水边。
尽日野云生舍下,有时京信到门前。
无人与和投湘赋,愧子来浮访戴船。
满袖新诗好回去,莫随骚客醉林泉。
06徐铉《寄钟谟》看看潘鬓二毛生,昨日林梢又转莺。
欲对春风忘世虑,敢言尊酒召时英。
假中西阁应无事,筵上南威幸有情。
不得车公终不乐,已教红袖出门迎。
07徐铉《题白鹤庙》平生心事向玄关,一入仙乡似旧山。
白鹤唳空晴眇眇,丹沙流涧暮潺潺。
尝嗟多病嫌中药,拟问真经乞小还。
满洞烟霞互陵乱,何峰台榭是萧闲。
08徐铉《重游木兰亭》缭绕长堤带碧浔,昔年游此尚青衿。
兰桡破浪城阴直,玉勒穿花苑树深。
宦路尘埃成久别,仙家风景有谁寻?那知年长多情后,重凭栏干一独吟。
09徐铉《又和八日》微云疏雨淡新秋,晓梦依稀十二楼。
故作别离应有以,拟延更漏共无由。
古诗 春分日 徐铉 诗意
《春分日》是宋代诗人徐铉创作的一首古诗,用以描绘春分这一天的景象和诗人的感慨;下面是《春分日》全文:
春分日
徐铉
日月星辰共作祥,闰余成岁协天行。
暖律初回,淑景新呈,物华人庆。
徐铉在诗中提到春分这一天,阳光、月光、星辰共同呈现出祥和的景象,诗人将闰年闰余与岁星运行协调,表达出对自然界规律的赞美。
同时,诗中描述了春天的阳光、温暖气息以及万物复苏的喜悦。
诗中“暖律初回,淑景新呈,物华人庆”,意为春天的阳光温暖回归,美好的景色再次呈现,万物复苏,人们为此感到欢庆。
诗人以春分为背景,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以及对自然界和谐之美的赞美。
整首诗歌以春分为主题,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美好景象的喜爱和感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规律的尊重和热爱。
徐钧的诗词
徐钧的诗词白起【宋】徐钧投降赵卒本求生,坑后谁人不死争。
三召三辞宁自刎,邯郸料不再长平。
范雎【宋】徐钧绨袍恋恋亦何为,相国难忘箦卷尸。
有怨必酬恩必报,凭君说与魏齐知。
吕不韦【宋】徐钧谋立储君进孕姬,巨商贩鬻巧观时。
十年富贵随轻覆,奇货元来祸更奇。
李斯【宋】徐钧燃除六籍忍坑儒,本欲愚人卒自愚。
若使当时甘被逐,东门牵犬叹应无。
嫪毐【宋】徐钧诈腐为阉几十春,朝欢暮狎宠无伦。
休分长信并文信,假父如今又象真。
赵高【宋】徐钧阉奴久矣擅秦权,鹿马欺君亦势然。
辄向望夷行弑逆,此身不杀是无天。
项羽【宋】徐钧猴冠不肯王关中,衣锦思归意气雄。
一曲虞歌数行泪,悬知无面见江东。
范增【宋】徐钧项王暴不减强秦,一语箴规总未闻。
白首尚嫌君不忍,料知增更忍于君。
汉高祖【宋】徐钧商后誓师因亳众,周王致业述豳风。
不阶尺土一人柄,谁似皮冠一沛公。
武帝【宋】徐钧一曲秋风已悔心,此机开导竟无人。
后来不下轮台诏,黩武求仙又一秦。
吕后【宋】徐钧父识英雄婿沛公,家因骄横血兵锋。
始知善相元非善,不是兴宗是覆宗。
孝武陈皇后【宋】徐钧阿娇宠极爱还衰,何用黄金买赋为。
覆水欲收宁复得,此情惟有谪仙知。
钩弋夫人【宋】徐钧名门尧母将传嗣,取鉴吕皇预杀身。
燕翼贻谋宜有道,如何知义不知仁。
王昭君【宋】徐钧画工虽巧岂堪凭,妍丑何如一见真。
自是君王先错计,爱将耳目寄他人。
张良【宋】徐钧博浪椎挥四海惊,虎狼虽暴已无秦。
兴刘灭项犹馀事,岂是萧韩行辈人。
萧何【宋】徐钧相国人誇佐沛公,收图运饷守关中。
不知用蜀为根本,此是兴王第一功。
【宋】徐钧霸上孤军势莫支,鸿门一剑事尤危。
射阳不与留侯旧,楚汉兴亡未可知。
郦食其【宋】徐钧掉舌降齐七十城,休因掩袭恨遭烹。
淮阴请假终基祸,得似高梁数世荣。
纪信【宋】徐钧诳楚言降乐受烹,重围得脱汉基成。
论封无爵死无传,幸有唐碑为发明。
周勃【宋】徐钧功成无罪付廷平,借援东朝始得生。
若使当时逢吕后,诛夷又是一韩彭。
【宋】徐钧抗议争封独犯颜,周陈只合共持难。
关于李后主亡国的上下五千年故事
关于李后主亡国的上下五千年故事 李后主亡国指在公元975年宋军破⾦陵,南唐后主李煜在开封⾁袒出降,被北宋军所俘沦为下囚,以及南唐灭亡的这段历史。
具体的事情经过是怎么样的呢?下⾯我们⼀起来看看吧。
李后主亡国 宋太祖稳定了内部,雄⼼勃勃,准备出兵统⼀全国。
当时,五代时期的“⼗国”,留下来的北⽅有北汉,南⽅还有南唐、吴越、后蜀、南汉、南平等。
要统⼀全国,该先从哪⾥下⼿呢?先打北汉,还是先打南⽅呢?宋太祖想了⼏天,还是决定不下来。
⼀天夜⾥,风雪交加。
赵普正在家⾥烤⽕取暖,忽然听得门外⼀阵敲门声。
赵普⼼⾥奇怪,这么寒冷的夜⾥,还有谁会来找他?他打开门⼀看,只见⼀个⼈披着⽃篷,在雪地⾥站着。
赵普定睛⼀看,⼤吃⼀惊,原来来的竟是宋太祖。
赵普连忙把宋太祖请进屋⾥,拨红了炭⽕,在炭⽕上炖上⾁,叫他⽼妻拿出酒来招待。
赵普问:“雪下得这么⼤,陛下为什么还要出来?” 宋太祖说:“我想起⼀件事,反正睡不着,就来找你商量⼀下” 赵普想了⼀会,说:“如果我们先打下北汉,就会受到辽朝的威胁。
还不如先削平南⽅,回过头来再打北汉。
⼩⼩北汉,不过像弹丸⼀样⼤,晚⼀点收拾也跑不了。
” 宋太祖笑着说:“我们想到⼀起去了。
” 宋太祖和赵普决定了先南后北的计划以后,约摸花了⼗年时间,先后出兵消灭了南平、后蜀、南汉。
这样,南⽅的割据政权只留下南唐和吴越两国。
南唐是“⼗国”中最⼤的⼀个割据政权,那⾥⼟地肥沃,没有像中原那样遭到战争的破坏,所以经济繁荣,国⼒富裕。
但是,南唐的国主都是政治上⼗分昏庸⽆能的⼈,后来弄得国⼒渐渐衰弱下来。
最后的⼀个国主李煜(⾳yù),历史上称南唐后主,是⼀个著名的词⼈,对诗词、⾳乐、书画,⼗分精通,可就是不懂得处理国事。
北宋建国后,李煜每年向北宋进贡⼤量⾦银财宝,想维持他的地位。
后来,他看到宋太祖接连消灭了周围三个⼩国,才着慌起来,赶快派使者给宋太祖送去⼀封信,表⽰愿意取消南唐国号,⾃⼰改称“江南国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宋初年文学家徐铉的诗词名句
1.七夕雨初霁,行人正忆家。
江天望河汉,水馆折莲花。
——徐铉《驿中七夕》
2.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
——徐铉《和萧郎中小雪日作》
3.一宿秋风未觉凉,数声宫漏日犹长。
——徐铉《立秋后一日与朱舍人同直》
4.忆在庐山始识君,当时惟拟共眠云。
——徐铉《送周郎中还司》
5.今夜银河万里秋,人言织女嫁牵牛。
——徐铉《陈侍郎宅观花烛》
6.佩声寥亮和金奏,烛影荧煌映玉钩。
——徐铉《陈侍郎宅观花烛》
7.寒灯耿耿漏迟迟,送故迎新了不欺。
——徐铉《除夜》
8.长和菊花酒,高宴奉西清。
——徐铉《茱萸诗》
9.常年寒食在京华,今岁清明在海涯。
——徐铉《寒食成判官垂访因赠》
10.似含情态愁秋雨,暗减馨香借菊丛。
——徐铉《题殷舍人宅木芙蓉》
11.今日园林过寒食,马蹄犹拟入门行。
——徐铉《从兄龙武将军没于边戍,过旧营宅作》
12.一杯寒食酒,珍重送君行。
——徐铉《送钱副使黎阳发运》
扩展阅读:生平事迹
先世会稽人,后迁居广陵。
父延休,官江都少尹。
徐铉十岁能属文,宅居栖霞寺侧。
初事南唐,历官御史大夫、率更令、右散骑常侍,官至吏部尚书。
宋开宝七年(974年),赵匡胤令大将曹彬伐南唐。
徐铉曾二度奉李煜之命使宋,谋求和平,告太祖曰:“煜事陛下,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太祖道:“汝以为父子分两家,可乎?”铉不能对。
十一月,徐铉、周惟简再次入奏,徐铉道:“李煜因病未任朝谒,非敢拒诏也,乞缓兵以全一邦之命。
”其言极恳切,与太祖辩,反复再三,声气愈厉。
赵匡胤辩不过,拔剑而起,怒斥徐铉:“不须多言!江南国主何罪之有?只是一姓天下,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徐铉不敢再言。
南唐亡后,随李煜入观宋太祖,命为率更令。
累官至散骑常侍。
博学多才,有一只象毙命,取胆不获。
铉曰:“于前左足求之。
”果得。
召问铉,对曰:“象胆随四时在足,今方二月,故知之。
”徐铉曾奉旨与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解字》,于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完成并雕版流布,世称“大徐本”,又曾编纂《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等。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徐炫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叹息:“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
徐铉退而告之,宋太宗闻之大怒,赐李煜自尽。
淳化二年(991年),遭庐州女僧道安诬,被贬谪为静难行军司马(属邠州)。
邠州苦寒,终不御毛褐,致冷疾(风寒),八月二十六日“晨起,方冠带,遽索笔手疏,约束后事,又别署曰:‘道者,天
地之母。
’书讫而卒,年七十六。
”
扩展阅读:宋史文载
徐铉,字鼎臣,扬州广陵人。
十岁能属文,不妄游处,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
仕吴为校书郎,又仕南唐李昪父子,试知制诰,与宰相宋齐丘不协。
时有得军中书檄者,铉及弟锴评其援引不当。
檄乃汤悦所作,悦与齐丘诬铉、锴泄机事,铉坐贬泰州司户掾,锴贬为乌江尉,俄复旧官。
时景命内臣车延规、傅宏营屯田于常、楚州,处事苛细,人不堪命,致盗贼群起。
命铉乘传巡抚。
铉至楚州,奏罢屯田,延规等惧,逃罪,铉捕之急,权近侧目。
及捕得贼首,即斩之不俟报,坐专杀流舒州。
周世宗南征,景徙铉饶州,俄召为太子右谕德,复知制诰,迁中书舍人。
景死,事其子煜为礼部侍郎,通署中书省事,历尚书在丞、兵部侍郎、翰林学士、御史大夫、吏部尚书。
宋师围金陵,煜遣铉求缓兵。
时煜将朱令赟将兵十余万自上江来援,煜以铉既行,欲止令赟勿令东下。
铉曰:“此行未保必能济难,江南所恃者援兵尔,奈何止之!”煜曰:“方求和解而复决战,岂利于汝乎?”铉曰“要以社稷为计,岂顾一介之使,置之度外可也。
”煜泣而遣之。
及至,虽不能缓兵,而入见辞归,礼遇皆与常时同。
及随煜入觐,太祖责之,声甚厉。
铉对曰:“臣为江南大臣,国亡罪当死,不当问其他。
”太祖叹曰:“忠臣也!事我当如李氏。
”命为太子率更令。
太平兴国初,李昉独直翰林,铉直学士院。
从征太原,军中书诏填委,铉援笔无滞,辞理精当,时论能之。
师还,加给事中。
八年,出为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
淳化二年,庐州女僧道安诬铉奸私事,道安坐不实抵罪,铉亦贬静难行军司马。
初,铉至京师,见被毛褐者辄哂之,邠州苦寒,终不御毛褐,致冷疾。
一日晨起方冠带,遽索笔手疏,约束后事,又别署曰:“道者,天地之母。
”书讫而卒,年七十六。
铉无子,门人郑文宝护其丧至汴,胡仲容归其葬于南昌之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