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单元文言文阅读第三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核心知识三课件新人教版
“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①。我之大
贤与②,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
拒人也?”
(《论语·子张》)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
[注]①矜(jīn):怜悯,怜恤,同情。②与:同“欤”,
语气词。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 析 ](1) 句 中 的 “ 贤 ”“ 善 ”,(2) 句 中 的 “美”“恶”均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名词作状语
名词一般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凡谓语前面的名
词如果不是主语,则必然活用作了状语。现代汉语里,普通
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普
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类 型
解说
示例
名词前面可 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 以加“如” 从。《( 过秦论》)句中的“云、 表示 字来解释,翻 响、景”本是名词,用来修 比喻 译为“像…… 饰动词“集、应、从”,做 那样地(似 状语,意思是“像云那样汇 的、一样)” 集”“像声响那样应和”“像
[解析](1)句中的前一个“衣”“冠”均为名词活用 为 动 词 , “ 穿 着 ”“ 戴 着 ” 。 (2) 注 意 “贵”“恶”“厚”“患”等词语的翻译。
[答案](1)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 的帽子,最后来慰问。 (2)当了大官,对人骄傲,百姓就要离开他;职位高而大权 独揽,国君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却不满足,祸患就会降 临到他那里。
2013届新课标高中语文总复习(第1轮)第2部分 第1章 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1)理解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 式,重在掌握文言句式的特点,把握它们 与现代汉语同类句式的不同点。如现代汉 语的语序习惯是“谓语+宾语”,所以将 文言文“宾语前置”(宾语+谓语)句式转 译为现代汉语时就要把次序调转过来。
例:下列句子不是倒置句式的一项是 ( A.沛公安在 B.时人莫之许也 C.何以战 D.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在做这类题时,我们须注意: (3)根据语境,理解语意,理解语句间的语 法、逻辑等关系,能准确补充省略内容。
判断文言句式的几种方法:
1.借助典范例句,分类辨识。这是一种事 半功倍的方法。不要死记一些抽象的格式, 而是要结合课文中的典范例句,比较其基本 格式及标志词,找出其共同特点,从而分类 辨识各类文言特殊句式。在考试时,将试题 选句与例句进行比较判断,从而做到举一反 三,提高效率。
课时训练(一)
31.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介词短语 后置句 3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 迁徙之徒也 判断句 33.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介词 短语后置句 34.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被动句 35.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被动句
课时训练(一) 3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判断句 37.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介宾短语后置句 38.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省略句,省主 语“今之众人” 39.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判断句 40.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句
判断文言句式的几种方法:上下文乃至全篇, 仔细体会语感,揣摩语意,并进行比较辨别, 从而准确判断其句式特点或活用现象。
判断文言句式的几种方法:
4.掌握句式特点和用法特点,准确翻译。 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往往要以把握常见 文言句式和理解词义为其基础。因此,掌握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等文言特殊句 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4-第三讲--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点二--词类活用汇总
词类活用的特点是临时性、语境性,离开了特定的语 言环境,活用义就消失了。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动词、形容 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 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四大类七种情况,偶尔涉及数词的 活用。具体见下表:
A.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 B.凶.其身 C.吾薄.富贵而厚于书 D.庶几全. 其乐而远其病也
解析:选__C__ A项,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兴,取悦。 B项,凶: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祸殃,祸害。 C项,薄: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轻微,看轻, 轻视。D项,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美, 保全。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 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 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 国,凶其身. 。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 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
.
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 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 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 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一、名词用作状语 有时名词放在谓语前面,表示对谓语的修饰、限制,
这时名词往往活用作状语。
常见类型 ①表比喻
译释 像……一样
例句
相应成语
天下[云]集 [响]应, 赢粮而[景] 从 。 风起云涌
②表态度 当成……一样 吾得[兄]事 之
常见类型 译释 ③表工具 用……
和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第一课时一、文言句式的概述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
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
二、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
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归有光《项脊轩志》)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判论战》) 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苏洵《六国论》)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司马迁《鸿门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司马光《赤壁之战》)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代词,这样) (苏轼《石钟山记》)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直接表示判断。
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例如:刘豫州王室之胃。
(司马光《赤壁之战》)提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和用法
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和用法所谓特殊句式,是指与现代汉语有差异的古代汉语常用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省略句、倒装句,还有一些固定结构。
古汉语复句也应注意,它所用的关联词语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而且经常用“意合法”,稍不注意,就可能把关系搞错。
前些年对这方面内容的考查较多的是单项命,近几年这方面内容的考查主要体现在文言文的整体阅读中。
可以说,虽在考纲及考试说明中已删除了这一考点,但文言文整体阅读与文言翻译考点复习离开了对文言句式的把握就无以落实。
一、典型例句解析(一)判断句:辨析判断句要记住一般判断句的格式和一些常用的表判断的词语。
判断句的类型: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
指出下列句中表示判断的词语标志或其他标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老师啊,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2、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者------)柳敬亭,是扬州泰州人。
3、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
(------也)这是地势高低不同的原因。
4、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
5、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为)马超、韩遂还在关西,是曹操的后患。
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应当立为太子的,是公子扶苏。
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则)这就是岳阳楼的壮观景象。
8、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
(者也)(五人)就是现在在墓中堆叠在一起的(那五个人)。
9、梁父即楚将项燕。
(即)梁父就是楚江项燕。
10、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这实在是事关存亡的危急时刻啊。
11、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皆)这三个人,都是贫穷的读书人。
12、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者------也,必)夺取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
13、刘备,天下枭雄。
(无标志,靠语意判断)刘备,是天下的大英雄。
14、秦,虎狼之国,(无标志的判断句)不可信。
(不,表否定判断)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
15、人非生而知之者。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岳阳楼记》)
三、定语后置
常见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格式: 1、“中心词+定语+者”格式。 2、“中心词+之+定语+者”格式。 3、“中心词+而+定语+者”格式。 4、“中心词+之+定语”格式。
张衡传》)
注意:介词结构“以……”多置于动词前作状语。 寿毕,请以剑舞。 (《鸿门宴》)
倒装句
一、谓语前置 二、宾语前置 1、动词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前。 用“之”把宾语提前,加重语气。 ④ 用“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表示动作对象的单一性和强调宾语,往往用 “唯(惟)……是……”和“唯(惟)……之……”等格式。“是”是提宾的标 志,不译。
之良将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天下者,高祖天下。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二、“者”“也”都不用,“……,……”式。
刘备,天下枭雄。 荀卿,赵人。 夫鲁,齐晋之唇。 秦,虎狼之国。
(《赤壁之战》)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左传•襄公八年》)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郑伯克段于鄢》)
④用“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表示动作对象的 单一性和强调宾语,往往用“唯(惟)…… 是……”和“唯(惟)……之……”等格式。 “是”是提宾的标志,不译。
唯余马首是瞻。
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 年》)
(《冯婉真》) (《左传•宣公十五
1、动词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前。 用“之”把宾语提前,加重语气。
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和用法
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和用法古代汉语的句式变化没有现代汉语那么复杂,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如下:1.判断句式文言判断句最显著特点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而是用名词、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其典型句式是:……者,……也。
"者"表提顿,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也"表判断的语气。
如: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亚父者,范增也。
"者""也"不一定都出现。
如:③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
④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者""也"都可不用。
如:⑤刘备天下枭雄。
⑥秦,虎狼之国。
还有在句末连用"者也"表判断的,如:⑦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者也"连用表示加强肯定语气。
"是"作判断词,在汉以后。
如:同窗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2.被动句式文言文的被动句式多是借助介词表被动的(介词"见"、"于"、"为"、"为……所"等)。
如: ①予犹记 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用"被"表被动。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③信而见疑。
④吾属今为之虏矣!⑤若属皆且为所虏。
⑥……竞为秦所灭。
这里需指出"见笑"、"见恕"、"见谅"这类词中的"见"不表被动,而表示对说话人"我"怎样。
如"冀君实或见恕也"。
有些句子的被动意思是以主动句形式出现的,有的称之为"意念被动句",理解时,不要搞错。
如:⑦江都围急。
(江都被围困,形势紧急)⑧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下列各句, 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 何为而至于此? 句式 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A A.君何以知燕王 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B.夫子何哂由也 夫子何哂由也? A.君何以知燕王? C.夫晋 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 夫晋, 何故而至此?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 翻译句子: 翻译句子: 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答案:从县令升为靠近京都的大郡长官, 答案:从县令升为靠近京都的大郡长官, 是近代未有过的事。 是近代未有过的事。
中心词 + 定语 + 者 1.士有自京师来着 1.士有自京师来着 2.客有吹洞箫者 2.客有吹洞箫者 中心词 + 之 + 定语 + 者 【变异】 变异】 1.石 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2.马 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 项( B ) A.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 陈胜者,阳城人也。 B. 陈胜者,阳城人也。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 冠以送之。 冠以送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 C)
(B)
二、被动句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主要有两大类型: 主要有两大类型: 有标志的和 有标志的和无标志的
练一练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 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而身死国灭, 天下笑。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吾属今为之虏矣。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为所 ④重为乡党所笑。 乡党所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第三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核心知识二
可 译 为 “ 大 概 …… 吧 ”“ 恐 怕 …… 吧 ”“ 该 不 是……吧”“能……吗(兼表反问)”等。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他们观赏景物 而触发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2)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每天的饮食 该不会减少吧?)
3.其……欤?
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且
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诉于齐矣。吾因深结韩之
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受重利而得尊名也。”王曰:
“善!”乃阴许韩使而遣之。韩因恃齐,五战不胜,而东委
国于齐。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
1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韩请救于齐。齐威王召大臣而谋曰:“蚤救孰与晚 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 听命于韩也。 译文:____________
2.然则
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 急。《六国论》(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 国的欲望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土地越多,秦国侵略诸侯 就越急迫。)
3.向使
可译为“假如”“如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 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如果当初韩、魏、赵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齐人不亲 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动身赴秦,赵国的良将还活着,那么 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能够与秦国相较量,或许不能轻易判 定。)
(2)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离骚》(人生 各有些自己的兴趣,我独爱美习以为常。)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作者:唐建国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09年第12期【考点阐释】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但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
如高中课文《石钟山记》里有个句子“古之人不余欺也”,这句话如果直接按照字面意思来翻译就是“古代的人不是我欺骗的”,这个意思显然是不合逻辑的。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失误,就在于没有弄明白这是一个倒装句,即宾语前置,宾语“余”提到了谓语动词“欺”的前面。
这类型的句式在文言文阅读中相当多,因此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对于读懂其内容就显得很重要了。
因而我们在学习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时就必须了解和掌握这些语言表达上的差异。
《考试大纲》明确要求考生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五个方面的内容。
“理解”的意思不是让考生去死记这些术语,而是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理解这些形式,并在阅读与翻译中加以运用。
近几年高考中都未单独对其设题,通常都是结合翻译来考查的。
因此考生对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句式的理解应该有足够的认识,这是复习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时不可忽视的一个考点。
【技法指导】一、熟知类型,胸有成竹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考生对文言文阅读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高考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前提。
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四种。
对于这几种句式的特点和基本类型,考生要做到默然于心。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常见句式有两种情况。
其一,“者”“也”系列构成的。
主要包括两种形式:1.“者”“也”组合,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2.单用“者”或“也”,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其二,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如“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臣本布衣”等。
3-2-3第三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原来我在年少的时候,也曾经喜好这两样 东西。家里所有的都担心失去,别人拥有 的(书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不久就 自我嘲笑说:我看轻富贵却看重书画,看 轻生死却看重书画,难道不也是厚薄轻重 颠倒错误,丧失自己的本心吗?从这以后 就不再那样喜好了。看见喜欢的书画虽然 常常想再收藏它,然而被人取走了,也不 再感到可惜。就像烟云从眼前闪过,百鸟 的鸣叫从耳边掠过,难道不愉快地接受? 但是一旦消失,也就不再记挂。于是书画 二物就常常带给我快乐而不会成为祸害。
高考对文言句式和用法的考查,大都放在 具体语境中进行动态考查,极少单独命题。 复习时要充分利用高考的典型试题,准确 把握本考点的设题方式和考查标准。要在 对具体的文言语句的理解中学习文言句式 和用法,不要死记硬背。 1.借助课文中的典范例句,举一反三 《考试大纲》规定的词类活用和几种特殊 句式,在我们课文中有大量的典范例句, 借助于这些典范例句,明了其基本格式及 标志词语,在平时的训练中善于将考题与 这些例句进行比较、判断,便能逐步形成
4.掌握相关知识,总结规律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等现象,在 语言发展史上已形成了各自的规律,识记 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文言阅读材 料。
前面已讲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 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和倒装句。在古文 中,这些句式大都会有相对固定的“格式” 或有一定的语言标志。例如:判断句有 “„„者,„„也”式、“„„者,„„” 式、“„„也„„„”式,还有用 “乃”“即”“则”“为” “皆”“耳”“非”等表示判断的。被动 句有“于”字式、“为”字式、“见”字 式、“为„„所„„”式等。倒装句也有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 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 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 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 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 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 十二日记。 (本文有删节) 注:①锻炼:打铁。
第三讲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二)被动句 ——看清关键词,翻译成“被”的意思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 主语是谓语动词 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被动句主 要有以下形式:
①亟命召公主入宫,立之阶下,不之视。 ②岂有小郎病,不往省视,乃观戏乎?
①亟命召公主入宫,立之阶下,不之视。 译文: (皇上)立即命人召唤公主进宫,让她站 (在)台阶下,不正 眼看她。 ②岂有小郎病,不往省视,乃观戏乎? 译文:哪里有小叔子得病,不前往探视 (他 ), (你)却去看戏的道 理!
③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译文:只是叶子相似,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 因是什么呢?是水土条件不相同啊。
要点一 文言文句式 8 大类型 判断句 | 被动句 | 省略句 | 主谓倒装句 | 宾语前置句 | 定语 后置句 | 状语后置句 | 固定句式 (一)判断句 ——分清类别,添加成含有“是”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 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三)省略句 ——分析上下文,补充成完整的句子 文言文语句中根据习惯,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 有承前省、蒙后省、承宾省、对话省以及概括性省略等。省略句主要 有五种形式:
仁哉文王!轻千里之国而请解炮烙 之刑。智哉文王!出千里之地而得天下 之心。
仁哉文王!轻千里之国而请解炮烙之刑。智哉文王!出千里之地 而得天下之心。 译文: 文王真仁慈啊! 不看重方圆千里的土地而请求废除炮烙之 刑。文王真聪明啊!献出方圆千里的土地而得到天下的人心。
7.“„„孰与 (若 )„„”
表示比较和选择取舍的固定结构。
只表示比较时可译为“与„„相比,谁(哪一样)„„”。表示比较之 后进行选择取舍时可译为“哪比得上”, 这种情况还可以与选择连词 “与其”配合使用,译为“与其„„不如„„”。如: 吾孰与 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 译文: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章文言文阅读专题突破:第三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含断句)(安徽专用)
文言文阅读
命题特点 纵观近几年安徽卷的文言句式的考查,
命题呈现以下特点:
1.常考的“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有:判
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
与词类活用。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文言文阅读
2.考查类型有两类:一类是理解文言 词语(涉及词类活用);一类是翻译文言
句子(涉及特殊句式和用法)。
3.词类活用主要考查某些实词在特定 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 法功能。
就是一个纯真自然的人,所以,都让我们
做个本真的自我吧!
栏目 引
第三章
文言文阅读
皖考点击•直击高考
考纲要求
2012年安徽《考试说明》要求:理解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 层级为B级。“不同的句式”主要有判断 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 句式等。“不同的用法”主要指词类活
用。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文言文阅读
3.“……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 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
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
记》)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文言文阅读
4.“……者也.” 在句末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 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 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
文言文阅读
(2)否定句中 ,代词作宾语 ,宾语前置 .这类句 子有两点要注意 : 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 “未”、“毋”、“无”、“莫”等否定 词 );二是代词作宾语 .如 : 恐年岁之不吾 与 .[《离骚(节选 )》 ] . 未之 有也 .(《孟子》 ) . 正常语序应该是“恐年岁之不与吾”、 “未有之也” .
考点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B.格式:中心词+之+定语+者 例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中心语+之+定语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D.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语后面。 格式:中心语+数量定语 例如“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④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 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 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陈治中骑着跛驴,当时还是平民,看到吕先生风采神韵高洁简淡, 就问道:“莫不是吕徽之吧?”
“得非· · · · · · 乎”是常见的固定结构,可以翻译为“莫不是· · · · · · 吧”。类似 机构还有“得无· · · · · · 乎”,可翻译为“恐怕· · · · · · 吧”或者“是不是· · · · · · 呢
C.对话省。 (曹刿)对曰:“(此)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从速。”
D.自称省。 逮(臣)奉圣朝,沐浴清化。(《陈情表》)
2〃省略谓语
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 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 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 例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 竭。
4〃省略介词
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
例如: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鸿门 宴》) 译为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
总之,文言文特殊句式是指与现代汉语的句式 特点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熟悉和了解这些不同 于现代汉语的文言文句式特点,有助于文言文 的阅读和理解。
随堂练习
第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 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 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 语。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劝学》)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 词前作状语。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
特 殊 句 式
师, 未有 问而不告 , 求而 不得者 也。③呼 尔而与之 , 行道 之人弗受 。④蚓 无爪 牙之利 , 筋骨 之强 。⑤ 愿
早 定 大计 , 用 众 人 之 议 也 。 莫
1判晰 句 。 .
文言文中的判 断句一般是 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
谓 语 来 表示 判 断 的 , 于 和 现 代 汉 语 中 一 样 要 用 判 至
U
考试指导
4 7
理 解 与 现 代 汉 语 不 同 的 句 式 和 用 法
安徽省霍 邱二 中 何长武
【 能力要求 】
“ 理解 与现代汉语 不 同的句式和用 法” 这 一能 ,
力 要 求 包 括 两 方 面 的 内 容 : 是 与 现 代 汉 语 不 同 的 一
b有标志 的判 断句 。主要包括 以下几种 : .
( 1句 中 , 1) 是诉讼 费三千余元 , 还是经济 损失和
诉讼 费总共三千余元 ?
七、 不合事理 ( 逻辑错误 )
(2 地 震 发 生 之 后 , 地 政 府 及 解 放 军 部 队 全 1) 当
力救助 , 目前灾区群众 已住进 了临时账蓬 , 防止余震
考试指导 4 8
人。
一
刀俎 , 为鱼 肉。② 不知 木兰是 女郎。需要 注意 的 我 是, 文言文中的“ 作代词时 , 表示判断 。 是” 不 () 非 ”未 ” 弗” 无 ” 莫 ” 4 用“ “ “ “ “ 等表 示否定 的判
断 。 如 : 六 国破 灭 , 兵 不 利 。② 有 司 、 士 为 之 ① 非 博
的内容 , 就必然会 出现一形 多义现 象。一种 语言形 式表示多种意义 , 那么就犯 了歧 义的错误 , 这种错误 类型多与成分残缺 , 成分多余或用词不当有关 。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考纲规定 的“ 不同句式” 形式上有何标识特征 ,词 “ 类 活用 ” 有何条件不是非常清楚 , 从而导致误判。 : 如
下 列 加点 词 的意 义 和 用 法 都 不 相 同 的 一 组 是 (o o年 广东卷 ) 2l
键 的得分点是两个 “ 一足” 。要 准确理解 ,必须根据
上 下文 。原文写鲁哀公听说乐正 ( 乐官之长 )夔 ( 人
了 。据此可 区分 。答案 :所 以说 “ 夔一个人足够了 , 不是 ‘ 只有一 只脚 ”。 夔 ’ 例 2 :时侃为散吏 ,访荐为主簿 ,相与结 友 ,以
D 我 师乘 之而入 ,宋 忠匿于厕/ . 斩孙泰于 阵 ,余
众悉降
本题 B项都有“ ”C项 都有 “ 为 , 为……所” 但不一 , 定都表示“ 被动” “ 。 宜为报仇 ”的 “ 为”本为介词并且 后 面省 略宾 语 “ ” “ ( ) 之 , 为 之 ”即 “ ( ) 给 他 ,替 ( ) 他 ”之意。有些考生 不仔细推敲 ,粗 心地将 “ ” 为
且 暂 未对 “ 语后 置 ” “ 状 定语 后 置 ”等 提 出要求 。 ( )注重 “ 2 理解 和运用 ” 。广东省只在 2 0 以选择 0 8年
“ ”后 省略 了动词 “ 柙 装着 ” 。答案 :在 这种 情况下 , 鲁 国国君就没有杀 ( 仲) 管 ,而是把他 活着捆绑起 来 ,
当成被动句标志词语 ,结果丢分 。答案 :B 。
2 判 断错 误 。 .
女妻侃 子瞻。 (0 8年广东卷 ) 20 本题有 3 个考点 :一是 “ 妻”活用为动词 ;二是 固定结构 “ 相与 ”的意义 ;三是省 略第 3 、4句 主语
“ ”承前省略 ,动词 “ ”后省略宾语 “ ” 访 荐 侃 。考生 丢分原 因在 于不会利用 语境 ,导致 “ ”字词性 误 妻 判 、省 略成分不能全部正确补出。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点解读】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规定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力量层级为B,属于理解力量层级。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主要包括推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句式。
所谓理解是指能辨认出这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知道它们与现代汉语的区分;所谓用法就是指能够用现代汉语的句式精确地翻译出这些文言句式。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辨认还是翻译,考查的都是考生阅读文言文的力量。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是文言文阅读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对考生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要求。
所以这一学问点始终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也是高考考查文言文的重点。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学问点的难点在于:考生常常接触现代汉语,已经习惯了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有的不能辨别出文言文中的句式和现代汉语的不同;而有的考生则误以为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到处不同。
这两种错误的观念影响了考生对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的比较和区分。
因此,只有精确辨认出两种句式的不同才能精确理解文言文。
【考势猜测】通过对2023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语文试题中,对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内容考查状况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命题规律:1.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仍旧是考查文言文阅读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全国及各省市18套高考语文试题中,有13套试题不同程度地考查了这一学问点,可见命题者对这一学问点的重视程度。
2.对这一学问点的考查主要通过翻译来实现。
在这18套语文试题中,没有一套是采纳选择题方式来考查这一学问点,都是将这一学问点设置于文言文翻译中,通过对文言文翻译的考查,来检查考生对这一学问点的把握状况。
3.在这18套试题中,考查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共20次,其中倒装句7次,省略句7次,推断句3次,被动句3次,可以看出,考查主要以倒装句和省略句为主。
依据2023年的命题规律,笔者在此对2023年该考点的命题趋势作出猜测:1.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仍旧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
文言文阅读之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文言文阅读之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点解读】《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科“考试内容”部分有关“古代诗文阅读”的考试范围包括“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
“不同的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
“不同用法”指的是词类活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
重点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
近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在“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上,已不见单独设题,体现了文言文阅读重在整体理解的宗旨。
我们虽然不必像以前那样花很多精力去细抠各类文言句式,但绝不表示这个考点不重要。
准确地把握文言句式,有助于译文、译句的“信”与“达”。
文言文阅读的晓畅与否,当然要取决于我们对字词的把握,也要看我们对相关文言句式的辨析。
这些知识遍布文言文中,阅读时难以逾越和回避,况且作为保留题型的文言文翻译,命题所选文句每每从词语、句式及其用法的代表性上考虑。
故在文言句式及其用法上,我们是不能掉以轻心的,应予以足够地重视。
【例题精析】《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试卷》(新课标I)孙傅,字伯野,海州人。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
苟不已,则以死继之。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
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朔廷。
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第一课时一、文言句式的概述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
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
二、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
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归有光《项脊轩志》)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判论战》) 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苏洵《六国论》)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司马迁《鸿门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司马光《赤壁之战》)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代词,这样) (苏轼《石钟山记》)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直接表示判断。
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例如:刘豫州王室之胃。
(司马光《赤壁之战》)提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文言文阅读之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文言文阅读之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点解读】《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科“考试内容”部分有关“古代诗文阅读”的考试范围包括“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
“不同的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
“不同用法”指的是词类活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
重点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
近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在“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上,已不见单独设题,体现了文言文阅读重在整体理解的宗旨。
我们虽然不必像以前那样花很多精力去细抠各类文言句式,但绝不表示这个考点不重要。
准确地把握文言句式,有助于译文、译句的“信”与“达”。
文言文阅读的晓畅与否,当然要取决于我们对字词的把握,也要看我们对相关文言句式的辨析。
这些知识遍布文言文中,阅读时难以逾越和回避,况且作为保留题型的文言文翻译,命题所选文句每每从词语、句式及其用法的代表性上考虑。
故在文言句式及其用法上,我们是不能掉以轻心的,应予以足够地重视。
【例题精析】《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试卷》(新课标I)孙傅,字伯野,海州人。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
苟不已,则以死继之。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
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朔廷。
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学习目标】1.了解文言特殊句式及其用法。
2.能准确特殊文言句式。
【备考导航】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指的是: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省略句和词类活用。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主要结合理解文意和文句翻译来考查。
文言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语法构造、语法形式不同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包括谓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
词类活用是指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
这一考点在高考中一般不单独设题,但是阅读理解时会涉及这方面的知识。
如果对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标志不熟悉、不理解,就会造成阅读理解的困难和翻译的不准确。
因此,考生对这一考点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近年来,各地高考试题对本考点均有考查。
【复习指南】1.判断句(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
即“……者,……也。
”(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即“……者,……。
”(3)主语后面不同“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
即“……,……也。
”(4)用动词“为”表判断。
(5)用“乃”、“则”等副词表肯定判断,用“非”表否定判断。
(6)用“是”作判断动词(与现代汉语同)。
2.被动句(1)用介词“于”表被动(2)在动词前面用“见”表被动(3)在动词前面用“受”表被动(4)在动词前面加“为”表被动(5)用“为……所”式表被动(6)用介词“被”表被动3.宾语前置句(1)动词宾语前置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且宾语置于动词前。
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置于动词前。
③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2)介词宾语前置①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前。
②介词“以”的宾语往往前置。
③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4.省略句(1)省略主语,可分为“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等形式。
(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包括省略动词宾语和介词宾语。
(4)省略兼语:“使、命、令”。
(5)省略补语中的介词,常常省略“于”。
5.词类活用。
古汉语有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
有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动词用作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理解词类活用对掌握实词是大有好处的,但不必死记硬背。
在平时学习、诵读过程中,即可把握这种语言现象,关键要用心去理解。
【典例探究】(2012·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见市编资料P48)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
固贫甚,然独好周人急。
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
人殆之,不肯舍。
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
闻君义甚高,愿假榻。
”疑许诺,延就坐,汛室,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
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
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
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
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原自取之。
”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志其数而封识之。
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
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至。
及二子至,疑同发棺取囊,按籍而还之。
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以号。
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无缓急,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
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踰月,始辞去,不取其报。
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疑读书为文亦可观,尝以儒举,辞不就,然其行最著。
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
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取材于宋濂《文宪集·李疑传》)注:①执业:指捧书求其,犹言受业。
②汛室:汛,洒水。
汛室,指打扫房间。
6.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君义甚高,愿假.榻假:借用B.景淳竟.死竟:居然C.反赆.以货,遗归赆:赠送D.人用是多.疑名多:称赞【答案】B【解析】此处“竟”应该是表示结果的副词“终于”“最终”“终究”,而并不表示出乎意料,因此不可能是“竟然”。
7.下列各组词语句中。
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人莫舍.我B 然.独好周人急吾宁舍.之而受祸然.其行最著C 恐为.他人得D 何以.为报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妻卧草中以.号【答案】D【解析】A两个“舍”都是动词“收容”“安置”的意思。
B两个“然”都是转折连词“然而”“但是”。
C两个“为”都是表被动的介词“被”。
D前“以”是表反问的“何以……为”结构的一部分,“何以报为”就是“要回报干什么呢”的意思,后“以”表修饰。
尽管前“以”不好翻译,但后“以”用法比较明确,用代入比较法即可知道两“以”不同。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仗踵疑门,告曰——拄杖走到张疑门前,对他说B. 不少见颜面——没有稍微路出一点不情愿的脸色C. 志其数而封识之——记录了(钱财)的数量,并封起来做了标记D. 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把封起来装有金银的包裹寄送给景淳家【答案】D【解析】“寄其里人家”译为“寄送给景淳家”有误。
从下文可知,李疑是写信让范景淳的两个儿子来取包裹的,因此之前肯定没有寄送包裹的事情。
此处的“寄”是“寄存”的意思,“其里人家”指的是李疑的邻居家。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A.李疑教书为业,生活清贫,却深明大义,急人之急,却不取回报。
B.范景淳深受感动,并且感恩图报,一定要把自己的钱财送给恩人。
C.李疑不顾自己可能受祸,坚持照顾一位孕妇,但此人却不知感恩。
D文章作者有感于世俗的唯利是图,鼓励人们向善,因此写了本文。
【答案】C【解析】文中说“不取其报”是说李疑不要这个妇人报答,不是“此人不知感恩”。
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5分)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头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如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取材于《战国策·秦策》)【答案】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
扁鹊请除之。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
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
如此知秦国之政也。
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解析】上下文意思并不难懂,可以直接凭意思和修辞等断句。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除之未必已也”的“也”字断到下半句,断成“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就错了。
此外并无难点。
【要点精讲】一、文言句式的翻译应注意的几点1.辨清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五种:即①用“者”或“也”表示判断,如“……者,……也”“……,……也”“……,……者也”;②用副词“乃”“则”“即”“皆”“耳”表示判断;③用“为”“是”表示判断;④用否定词“非”“莫”“无”等表示否定的判断;⑤直接表示判断。
在具体翻译此类题时,判断句一定要翻译成判断句的格式,这往往是该类句的一个赋分点。
2.找出省略成分成分省略是文言文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省略的成分通常是主语、宾语、介词宾语等。
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也有的省略成分必须翻译出来才能使语意完整。
常见的省略旬主要有四种:①省略主语;②省略谓语;③省略宾语;④省略介词。
在翻译省略句时,要将省略句的成分补出来,省略的成分也是高考文言文翻译中的一个赋分点。
3.认清宾语前置宾语前置的翻译一定要将倒装语序调整为正常语序,然后再进行翻译。
尤其是宾语前置句子的三种情况要注意识别:①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时,宾语往往提前;②疑问句中代词做宾语(谁、胡、何、安、焉等)时,宾语往往也提前;③有宾语前置标志词“之”或固定句式“唯……是……”等标志时,宾语往往前置。
4.理解定语后置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但在文言文中,除此情况外,也可放在中心词后。
定语后置虽然没有在《考试大纲》中单独列出,但考题上经常出现,因此这也是掌握文言文句式的一个重要方面。
常见的定语后置有如下形式:①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形式;②后置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加“之”后,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之十定语+者”的形式;③后置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加“而”后,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语+而+定语十者”的形式;④后置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加“之”,构成“中心语+之+定语”的形式。
5.找出被动标志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很少用“被”字表示。
常见文言文被动句式主要有四种,即①用“于”“受……于……”表被动;②用“见”或“见……于……”表被动;③用“为”“为…·一所……”表被动;④用“被”表被动。
解答此类题,要注意在翻译时一定要体现出被动关系,这种被动关系往往是一个赋分点。
6.积累固定结构常见的固定结构还有:“何以……为?(表反问语气,译为‘为什么……’)”“奈……何?(表示用来询问的,‘拿……怎么办’)”“得无……乎?(表示怀疑与揣测语气,译为‘恐怕……吧’)”等。
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按照固定的格式翻译才能得分。
二、准确翻译文言句式的方法1.调序法即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在对译的基础上,将特殊句式调整过来,使译句畅达。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于朝廷”是介词短语后置,译时移到“战胜”之前,译为“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2.转述法用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来表述使用了某种修辞格的词语。
例如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滕王阁序》)分析“雾”“星”都是比喻用法,要译为“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3.补充法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
例如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分析这一句不但省略了主语,还省略了谓语,翻译时必须补出。
本句可译为“不行!(那些人)只是没(跑)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
4.变通法变通法主要用在文言文特殊的文言现象中,比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互文同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