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一历史教案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

初一历史教案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

初一历史教案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开篇】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夏、商、周时期的农业经济到秦汉时期的手工业经济,再到唐宋时期的繁荣商业,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和文化遗产。

本节课我们将重点介绍初一历史教案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并从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商业经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 农业经济中国古代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导。

最早的农业经济可以追溯到夏朝时期,那时人们开始耕种农作物,收获食粮。

夏商周时期农业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人们通过灌溉、兴修渠道等方式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同时,农业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农具、陶器等工具,逐渐形成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面貌。

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

人们开始采取积肥、轮作等方式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使农作物的产量更高。

同时,农田的规模扩大,农业生产进一步专业化,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2. 手工业经济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经济在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

尤其从秦汉时期开始,手工业成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秦汉时期,铸铁技术的出现推动了冶铁业的发展,人们开始制造农具、兵器等实用品。

陶瓷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人们开始制造陶器、瓷器等。

此外,纺织业、丝绸业、造纸业等也在秦汉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随着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者开始形成独立的行业和组织,例如青铜器制作者、陶瓷匠、丝绸织工等。

这些行业逐渐形成了独立的产业链,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商业经济商业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中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商业经济的崛起离不开农业的发展和手工业的进步。

唐宋时期是中国商业经济的鼎盛时期。

人们开始进行商品交换,买卖日用品、奢侈品等,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唐宋时期的繁荣商业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在唐宋时期,人们逐渐出现了商人、师徒、户主等商业群体,商业和手工业的协同发展带动了经济的繁荣。

初中历史唐朝商业特点教案

初中历史唐朝商业特点教案

初中历史唐朝商业特点教案学科:历史教案主题:唐朝商业特点教学内容:唐朝商业的特点及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唐朝商业的特点,包括发展状况、交通运输、货币流通等方面;2. 掌握唐朝商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3. 能够分析唐朝商业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唐朝商业的特点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难点:分析唐朝商业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教学准备:教科书、图片、资料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图片展示唐朝时期的商业繁荣景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了解学生对唐朝商业的了解程度,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呈现(15分钟)1. 介绍唐朝商业的特点,包括发展状况、交通运输、货币流通等方面;2. 分析唐朝商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如促进城市发展、加强对外贸易等;3. 讨论唐朝商业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如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促进文化交流等。

三、实践(20分钟)1. 分组讨论唐朝商业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每组总结并汇报;2. 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唐朝商业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唐朝商业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经济发展,认识商业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写一份关于唐朝商业特点和影响的短文;2. 引导学生思考唐朝商业与现代商业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唐朝商业的特点与影响有了初步的了解,提高了他们对历史和经济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能够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意义和价值。

《古代的商业贸易》教学设计

《古代的商业贸易》教学设计

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课标要求】1.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

2.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教学目标】1.从时间脉络厘清古代中国商业贸易在秦汉、唐宋和明清时期的发展表现,认识古代商业贸易是逐步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多角度解释古代商业贸易发展的特点。

2.理清金融领域中货币、信贷、商业契约与商业贸易发展的关系,认识货币、信贷、商业契约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

3.了解古代中国,古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希腊等地区的商业贸易活动,运用史料分析各地商贸特点,从中外角度比较认识商业贸易的相互影响。

【时空坐标】【教学重难点】重点:古代商业贸易的特点,古代商业贸易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相互影响。

难点:古代中国及世界商贸的发展及相互影响。

【教学内容】【概念解释】▲飞钱:亦称"便换"、"便钱"。

唐宋的汇兑券。

唐宪宗元和元年( 806 )曾禁飞钱,可见飞钱产生在此之前。

当时钱币缺乏,各地禁钱出境,在京师的商人将钱交给各道驻京的进奏院、各军、各使或富商,取得凭证,回本道合券取钱,称为"一飞钱"。

元和七年曾规定商人在户部、度支、盐铁三司飞钱,每千钱加付百钱,商人不至,又改为免费对换。

宋太祖开宝三年(970)设便钱务,专门办理便换。

南宋初年便换业务还盛行。

后来使用纸币,便换业务衰落。

▲本票:是指发票人自己于到期日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的票据。

这种票据只涉及出票人和收款人两方。

出票人签发本票并自负付款义务。

本票一般应载明:"本票"字样,无条件支付承诺,收款人或其指定人(无收款人名字则以持票人为收款人),支付金额,签发日期和地点,付款日期和地点,发票人签名等等。

▲契约:最初是指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可以理解为"守信用"。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契约是指"依照法律订立的正式的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初中历史古代经济专题教案

初中历史古代经济专题教案

初中历史古代经济专题教案
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将能够了解古代经济的特点和发展情况,理解古代经济在社会
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1. 古代经济的基本特点
2. 古代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
3. 古代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理解古代经济的复杂性和发展规律
2. 掌握古代各国的经济特点和发展情况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 等教学工具
2. 课堂讨论问题和案例分析材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用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或图片引入古代经济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二、基础知识讲解(15分钟)
1. 讲解古代经济的基本特点,如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的发展情况。

2. 分析古代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比如古埃及的农业经济、古希腊的商业经济等。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
以乡村经济、手工业生产和贸易活动为例,让学生用课本中的知识,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
析和讨论,加深对古代经济的理解。

四、综合拓展(10分钟)
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设计古代经济的商业路线图或制作古代经济模型,进一步巩固所
学知识。

五、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关作业,如撰写一篇关于古代经济的小论文或做相关研究报告。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代经济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例和情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代经济的发展特点和影响。

必修二专题一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说课】

必修二专题一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说课】
1.李元宝那么富有,他的小小愿望为什么不能实现? 2.李元宝若想去扬州做生意,他该如何解决货款支 付问题?
走进古代商人的传奇人生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流程
1.李元宝生活的长安城有何特征? 2.他若想去广州与更多的外国商人做买卖发大财, 他可能要经过什么机构的批准?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到隋唐之际的商业发展特 征、表现,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
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
古代商人的地位变肯化嫁趋与势商如人”何的?现象。
商人地位的变化反映了古代商业发展的哪些特点?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流程
感悟古代商人的杰出贡献
材料1: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 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丝绸之路让中 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佛教、基 督教和伊斯兰教沿着丝绸之路迅速崛起 并传遍整个世界;成吉思汗的铁骑一路 向西,在带来战争的同时促进了东西方 文明的交融;大英帝国通过搜利丝绸之 路上的财富,铸就了日不落的辉煌。
李元宝的后代在商业方面能看到哪些他祖辈无法看
到的东西?
走进古代商人的传奇人生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宋元时期 商业发展的时代特征、表现,增强 学生的时空观念,发展学生的史料 实证素养。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流程
走进古代商人的传奇人生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入情境, 了解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 及对外政策,进一步强化学生 的时空观念。至此,也化解了 本课难点。
确立依据:高一学生空观念素养有待 提升
突破方法:自主学习、情境创设、史料分析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高一学生 优势:思维活跃,参与性强, 学生基础较好,可塑性强。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福州屏东中学教学笔记年月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历史的起点,也是关键。

能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历史思维,决定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好坏。

由于我市初中历史采取开卷考的形式,导致学生对历史往往存在这样一些印象:历史是‚副科‛;是死记硬背,与现实联系不大;是无用之学……由于初中的基础不扎实,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

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但这一体例对教学有以下几点不利:⑴知识系统不完整,同一阶段不同历史现象的联系不紧密;⑵专题之间的跳跃性大,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⑶专题性的历史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加大;⑷各模块教材之间历史知识的重复。

针对这些挑战,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⑴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

在有限的时间里,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

⑵反复推敲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

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

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带水。

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

⑶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

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

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

⑷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

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

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铭刻在心。

⑸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交流—互动‛。

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活动。

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要交替进行。

⑹每次上课后,要及时记下自己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

要作‚教学日记‛,随时总结经验,自觉进行反思。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总体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总体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总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掌握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和特点。

2. 了解和分析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状况。

3. 能够比较中国古代和其他国家古代经济的差异和联系。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经济的定义和特点。

2.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和特点。

3.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和特点。

4.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特点。

5. 比较中国古代和其他国家古代经济的异同。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发学生对古代经济的兴趣和思考。

2. 知识点讲解:讲解中国古代经济的定义和特点。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状况。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古代经济与现代经济的关系。

第二课时1. 导入:复上节课的内容,调动学生的记忆。

2. 知识点讲解:讲解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和特点。

3. 观察实物:展示农具、农作物等实物,让学生观察并发表看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古代农业的重要性和影响。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古代农业与现代农业的联系。

第三课时1. 导入:复上节课的内容,提醒学生关注古代农业的重要性。

2. 知识点讲解:讲解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和特点。

3. 观察实物:展示古代手工工艺品等实物,让学生观察并发表看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古代手工业的重要性和影响。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手工业与现代工业的发展。

第四课时1. 导入:复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手工业对经济的影响。

2. 知识点讲解:讲解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特点。

3. 观察实物:展示古代商业工具、商标等实物,让学生观察并发表看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古代商业的特点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商业与现代商业的联系。

第五课时1. 导入:复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古代经济的特点。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人民版必修二教案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人民版必修二教案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人民版必修二教案一、古代商业经济发展简史中国的商业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时期。

商业活动在夏商周时期逐步发展,商业日益繁荣,到春秋战国时期,货币已经流通,商业活动愈加繁荣。

秦朝统一中国后,推行货币统一标准,促进商业经济的发展。

汉代开始出现了丝绸之路,商业活动逐渐走向繁荣,唐代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舟车交通通畅,加强了不同地域之间的联系,对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宋代商业经济再次发展,出现了金融、保险、票据等现象,为商业活动提供了保障和方便。

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商业的出现,商业经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古代商业经济主要内容1.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在古代,交通运输方式主要以河流和陆地两种为主。

商人常常选择从河流的上游运输货物到下游,最后使货物流通于各地。

而从陆地运输则需要人和马匹来完成,运输的时候十分困难,特别是在天气不好的时候。

2.货币的创制和流通货币是商业经济发展的核心所在。

在商业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货币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

最早的货币形式是贝壳和布匹,随后是青铜、银、金等金属铸造的货币。

汉朝时期,开始流通刀币,唐代开始流通铜钱,到了宋代,就出现了纸币,并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

3.商业贸易方式的变化古代商业贸易方式主要是赊销和换市。

赊销是指货主先把货物给商人,商人把货物卖出后,再把钱给货主。

换市是指商人把自己的货物和别人的货物交换。

随着金融贸易的发展,又出现了贴款和现汇的交易方式。

4.商会的出现商会是为了共同经营和管理商业事务的组织形式。

商会一般是由同行业的商人组成,共同管理商品的质量和价格,共同担负风险和损失。

商会对商业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古代商业经济的影响商业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史上占据一个重要的地位。

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商业经济的兴起,促进了交通运输、货币的流通,也加速了人们的思想交流、文化升华。

教学设计1: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教学设计1: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重点把握商贸活动的特点和贸易通道的变迁。

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机等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2.时空观念:从时空角度,对比分析中外信贷、货币、商业契机的发展情况;分析世界各地商贸发展的特点。

3.历史解释:运用史料分析世界各地商贸发展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商贸活动的特点和贸易通道的变迁;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的概念及作用。

难点:古代中国及世界商业的发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课本前言部分进行导入:中国北宋时期的商业十分发达,杭州、苏州、洛阳、成都、广州等都是当时著名的商品集散地。

北宋都城东京更是全国的商业和交通中心,人口不下百万,店铺林立,货物山积,不但有全国各地的产品,而且还有来自高丽、占城、大食等地的外国货物。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的商业繁荣景象。

那么同学们知道古代中国其他朝代的商业情况吗?丝绸之路是如何发展起来的?知道古代埃及、希腊、罗马以及其他世界古国商贸发展的情况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代的商业贸易。

【新课讲授】【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学习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1.商业贸易的起源(1)含义:指专门从事商品收购、调运、储存和销售等经济活动的部门,是商品交换的表现形式。

【师】请同学们结合思维导图学习商业贸易的起源。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古代中国商业贸易的发展概况,完成下面表格。

2.商业贸易的发展(1)古代中国商业贸易的发展①物品交换的场所:市【师】同学们思考:“城”和“市”的不同之处在哪?提示:城:用作防卫而围起来的墙垣,多为政治中心,是人类文明时代的标注之一。

市:城市中特定的交易场所,多为经济中心,在物物交换中诞生。

【师】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体会古代中国商业贸易情况。

②发展【师】同学们观察图片,图片展示的是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的商业贸易图,请同学们通过图片结合表格,分析古代世界商业贸易的发展概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11《古代中国》教案教学设计精编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11《古代中国》教案教学设计精编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11《古代中国》教案教学设计精编教学目标- 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

- 掌握古代中国各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文化成就。

-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内容1. 古代中国的历史分期和主要朝代2. 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3.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科技发展4.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等媒体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他们对古代中国历史的兴趣。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你知道古代中国有哪些特点和成就吗?步骤二:知识讲解根据教材内容,逐个介绍古代中国的历史分期和主要朝代,以及各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文化成就。

可以使用图表、地图、文字说明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点。

步骤三:讨论互动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古代中国各个时期的经济特点和变化。

步骤四:探究实践设计一些小组活动或实践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了解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科技发展。

比如,可以让学生模拟制作一种传统手工艺品,体验中国古代的工艺技巧。

步骤五:知识巩固通过讲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组织和运作方式。

可以结合案例分析或角色扮演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评价- 结合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和实践任务,进行学生的个人表现评价。

- 布置适当的作业,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定期组织综合评价,包括小测验、期中期末考试等形式。

教学拓展-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阅读相关书籍或进行实地考察等形式,增加他们对古代中国的实际认识。

以上是《古代中国》教案教学设计精编的内容,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第9课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9课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高中历史课程《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古代商路、贸易和文化交流的观点及其在古代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2. 掌握古代贸易路线、重要城市和商品的信息。

3. 通过对古代贸易的探究,培养历史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诠释等核心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历史材料,分析古代商路、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影响。

2.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贸易对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互动干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古代商路、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历史图片和地图。

2. 准备相关历史文献资料,供学生阅读和讨论。

3. 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了解相关基础知识。

4.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以便生动展示古代商路、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情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古代商路和贸易的实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之间的干系,以及它们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同时,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在古代社会中,商路和贸易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影响社会和文化的。

2. 介绍商路和贸易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近代的海上贸易路线,介绍商路和贸易的发展历程。

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了解商路和贸易的发展背景和历史意义。

3. 探究商路和贸易对文化交流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商路和贸易如何增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古代贸易物品,如瓷器、丝绸、茶叶等,让学生了解这些物品在传播过程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

同时,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商路和贸易如何影响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融合和交流。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所在地区与古代商路、贸易的干系,以及这些干系对当地文化的影响。

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商路和贸易对当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5. 教室互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商路、贸易和文化交流的看法和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和引导。

唐朝的商业初中历史教案

唐朝的商业初中历史教案

唐朝的商业初中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的商业繁荣,掌握唐朝商业的特点和发展状况。

教学重点:掌握唐朝商业的特点和规模。

教学难点:理解唐朝商业与经济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材、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唐朝商业的发展状况和特点。

2. 引入话题:让学生回想一下唐代时期的商业繁荣的情景,想象当时的市场场景,商贩们的生意兴隆。

二、学习内容(15分钟)
1. 展示唐代商业的特点和规模的图片资料,让学生观察图片,描述唐代商业的繁荣场景。

2. 讲解唐代商业的特点:集市、贸易、商贩、手工业等。

3. 讲解唐代商业的规模:货币、物品的交易,商业路线的发展。

三、讨论和思考(15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唐代商业与经济的关系,商业繁荣对唐朝经济的影响。

2. 找出唐代商业的优点和特点,以及商业繁荣的原因。

四、总结和复习(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唐朝商业的特点和规模。

2. 督促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作业(5分钟)
1.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唐代商业的短文,包括唐代商业的特点和规模。

2. 检查课堂纪律,确保学生合理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唐朝商业的发展状况和特点,培养了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也提高了他们的历史素养。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思考,让学生学会合作、独立思考,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教学设计)高二历史(统编版选必2)

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教学设计)高二历史(统编版选必2)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以下要点:
1.古代商业贸易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影响。
2.古代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贸易路线及其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3.商业贸易与社会经济、政治、科技、宗教等因素的相互关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古代商业贸易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我特此布置以下作业:
b.古代商业贸易对城市化、手工业发展和农业改进的影响。
c.从现代全球化视角看待古代商业贸易,探讨其对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启示。
5.结合所学知识,以“假如我是古代一位商人”为主题,编写一个关于古代商业贸易的故事,要求故事中包含商业贸易路线、贸易方式、贸易商品等内容。
1.古代商业贸易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
2.古代陆路和海路贸易路线有何不同?它们在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
3.从历史角度分析,古代商业贸易与政治、科技、宗教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问题,鼓励他们结合所学知识和史料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3.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古代商业贸易城市,如长安、洛阳、广州等,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查阅史料、地图等资料,制作一份关于该城市在古代商业贸易中的地位、发展历程、贸易特点等方面的PPT,并进行课堂分享。
4.针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a.古代商业贸易与政治、科技、宗教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3.分析古代商业贸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学习商业贸易对城市兴起、手工业发展、农业改进等方面的作用,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商业贸易在推动古代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比东西方古代商业贸易的实例,引导学生探讨不同地区商业贸易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七年级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七年级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识记宋朝我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的成就。

②掌握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③思考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①思考和概括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看图了解中心的位置,理解经济重心的南移。

②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

②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旺;南方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的发展的原因【教学方法】合作、讨论、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预习完成导学案一、导入说到江南,人们都说,江南是一个水乡,是一个如梦似画的地方。

今天的江南发展仍然迅速,往前追溯,我们要回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刚开发,那么,江南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开发,发展到宋代,这个时候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今天,让我们走进宋代,了解宋代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南方经济的发展。

二、自主学习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1.农业的发展2.手工业的兴盛3.商业贸易的繁荣(1)商业都市繁荣的表现(2)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3)纸币出现的标志,原因和作用宋代经济发展的结果1.经济重心南移,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完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三、学生展示1. 农业的发展▲粮食作物①垦田面积扩大;②耕作技术提高(复种技术,秧马)③越南传入的占城稻不断推广④南方的水稻在北方得到推广;⑤南方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⑥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粮仓(“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

▲经济作物①南方普遍种植茶树;②棉花种植区由南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在历史教学中彰显家国情怀——以《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的教学为例

在历史教学中彰显家国情怀——以《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的教学为例

论坛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灵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中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核心素养要体现怎样的育人目标?如何彰显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以前上的一节教研课,人教版《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的教学设计、实践、反思为例来探讨“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彰显家国情怀”。

一、课前设计的思路《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这一课内容,课标的要求是:了解古代商业发展;概述古代“市”的发展历程;了解古代商业都会的崛起。

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经济是枯燥的,况且这节内容多,时间跨度大,从远古到明清,学生不太容易掌握。

虽然高一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他们在理解、分析、概括及比较等思维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如何把课上“活”,让学生感兴趣,容易懂,且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为此我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设计导学案,要求学生在预习中把“自主学习”部分的表格填好,上课重点讨论探究部分的问题;整合教材内容,结合教材上的思考题;丰富材料的运用,包括文字、图片、视频;联系社会现实,注重家国情怀的彰显。

二、明确主题,整合内容什么是主题?《现代汉语词典》对主题所下的定义是“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

所以就一堂历史课而言,主题就是一堂课的灵魂,也就是一堂课的教学立意。

一堂好的历史课不是要求具有思想性吗?不是要求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涟漪吗?就历史课堂内容而言,主题就是某一内容的核心主线,通过它,可以把很多历史事件都串在一起,让学生更能明白事件的前因后果,让学生获得更深刻的历史认知和历史思考,彰显历史教学价值,让学生形成理性感悟。

根据对课标及教学内容的理解,我确定这节课的主题是“市”在历代的发展。

主题确定后,教学的重难点也就明确了。

鉴于这节课内容时间跨度大,内容多且杂,我就打破原有的教材框架,把商业都会的内容整合到“市”的发展里面来,使主题更加突出。

高一历史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教案

高一历史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教案

高一历史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演变过程。

2. 能力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兴趣,并提升他们的历史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和演变过程。

2. 掌握与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相关的重要概念和名词。

三、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基本特征- 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 城乡经济区域差异- 行业分工与手工业的发展- 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2.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时期的生产方式- 农耕社会的形成与繁荣- 周秦时期的封建经济- 隋唐时期的农业发展和商业繁荣- 宋代的手工业和市场经济3.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影响因素- 地理环境的影响- 统治者的政策和措施- 科技进步和文化交流四、教学方法和学时安排:1.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探究式教学、讨论与互动。

2. 学时安排:- 第一学时:导入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15分钟)- 第二学时:讲解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20分钟)- 第三学时:案例分析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影响因素(25分钟)- 第四学时:讨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对现代社会的启示(20分钟)五、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历史教材《中国古代史》2. 多媒体课件:包含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图片、图表等素材。

3. 案例资料:提供不同时期的经济案例。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的准确性。

2.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 作业评价:布置与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相关的作业,如阅读理解、思考题等。

七、教学延伸:1. 请学生针对某个时期的中国古代社会经济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研究报告。

2. 鼓励学生参观博物馆和古迹,亲身感受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知和自信心。

教学设计3: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教学设计3: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教学目标】1.准确、全面地解释商业贸易的概念。

2.分析古代中国商业贸易在秦汉、唐宋和明清时期的发展表现,认识古代商业贸易是逐步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

3.理清金融领域中货币、信贷、商业契约与商业贸易发展的关系,认识货币、信贷、商业契约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

4.多角度解释古代商业贸易发展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古代商业贸易的特点,古代商业贸易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相互影响。

教学难点:了解商业贸易中的概念,如货币、信贷和商业契约等。

【教学过程】导入:接财神是古老的传统节日习俗。

因为中国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教学设计意图:以拜财神为切入点,利用身材的生活活动,引起学生的共鸣。

新课讲授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学习任务一:概括商业贸易的概念。

教师活动:引导分析学生活动:分析、思考、交流问题设计1:请根据材料,概括商业贸易的概念。

结论:随着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人们通过交换,各取所需,互补余缺,使货物得以流通的一类经济活动。

学习任务二: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看古代商业贸易的发展。

教师活动:引导分析学生活动:分析、思考、交流展示图片:教师通过列举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中国商朝贸易范围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并得出结论:古代商业贸易多源发生,最初只是地方性行为,限于区域内贸易。

过渡: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起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在这条大动脉上,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商品、资源、成果等实现共享。

古丝绸之路创造了地区大发展大繁荣。

学生活动:分析、思考、交流问题设计2:观察汉代陆上丝绸之路地图,准确描绘出汉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具体路线。

学生得出结论并展示:汉代以长安为起点,经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阳关,越过大月氏(公元前2世纪中亚地区的游牧部族)到达安息(伊朗高原与两河流域),由安息到欧洲大秦(罗马)。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教学设计)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教学设计)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新课改的课程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定教、以学施教、以学评教,保持教、学、评的一致性。

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笔者尝试用材料合作探究以及活动探究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和PPT的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学会分析,学生回答并总结,然后互评的方式落实本课知识点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证据意识和运用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

主要讲述了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概况,重要的贸易通道,商业贸易的重要工具——货币、借贷、商业契约。

第一部分是关于古代商业贸易的起源问题,古代商业贸易活动与贸易通道,旨在了解古代中国、埃及、希腊、罗马等区域的商业贸易活动及特点,知道丝绸之路、奥斯曼土耳其等跨区域的贸易交流渠道。

第二部分是关于商业贸易中的相关工具、途径和方法,如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

因此本课教学内容应注意:古代商业贸易活动与社会生活是多源发生,呈现全球化趋势。

各地区的商业贸易活动与社会活动是逐步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

三、学情分析1.学生在高一已学过《中外历史纲要》的相关课程,对古代商业贸易的历史有简单的知识积累,这就为自主学习奠定了一定基础。

但对于商业贸易中的概念,如货币、信贷和商业契约等与经济学、金融学相关的知识知之甚少。

2.教材内容比较广泛,知识点繁多而琐碎,基本概念点到为止,不利于学生的深度学习。

策略:1.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史料,提升学生兴趣,并适当补充相关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内容的主旨。

2.按照时空规律利用直观形象的表格和时间轴的方式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

四、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目标 家国情怀 了解古代商业贸易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古代中国的贸易通道陆路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认识中华民族在古代中西世界贸易中所做的贡献,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教 材 分 析重点 认识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以及认识古代商业发展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设计太白中学王丹【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民版必修2专题一的第三课,本课内容包含三目,第一目“富商大贾周流天下”通过古代的商品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具体实例,来说明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

第二目:“市”的发展,说明市这一商品形式由最初的受到严格规范,到宋代突破时空限制,摆脱管理的直接监视,有利于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第三目介绍了中国古代作为商业中心的都市的发展和繁华情况。

本课内容,在时间上跨度较大,知识点较多。

预计新授课1课时,习题讲解1课时。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在时间上跨度较大,知识点较多,但高一学生经过一学期学习,对历史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认识,具备了一定的史料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结合当今商品经济的发展,引导学生理解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概况。

【三维目标】内容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知识能力1.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和转运贸易的基本情况。

概述古代中国各朝代“市”的形成与发展、商业都会的兴盛呈现出来的商业发展的概貌。

2.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3.描述古代商业发展的一些经典场景。

感受商业的流动性与活跃性。

4.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文献史料的能力以及对历史知识的迁移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联系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增强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信心。

【教学过程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PPT展示图片史料资料,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注意及时对学生的表现予以客观恰当的评价。

【教学重难点】重点:概述古代中国在“市”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

难点:理解古代中国在“市”的对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商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对等的深层次原因【课前问题预设】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2.概述古代中国各朝代“市”的形成与发展;商业都会的兴盛呈现出来的商业发展的概貌。

3.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导入: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经商,商业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断地发展;电视剧《大清徽商》全方位的展示了在清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背景下,一代徽商的曲折历程和人生命运,该剧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慷慨悲凉的营商人生,曲折哀怨的情感历程,全景式地展现了一代徽商顽强奋斗的人生足迹,向观众铺陈了一部浓缩的晚晴社会文化史、商业史,呈现一幅流动的社会生活画卷和凄婉的命运历程悲歌。

请思考:中国明清之际形成了两大著名的商帮,除徽帮外还有哪一个?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状况如何?教学过程: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1. 请同学们依据课本17-18页第一目《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完成下面表格内容.答案要简练规范,语言通顺。

后面发言者不能重复前面已说过的答案。

(预设问题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先由学生展示,肯定学生的答案,大家讨论的很好,思维也很活跃,同学们刚才的回答,可以总结为以下答案,教师辅以幻灯片点拨小结)2.教师重点强调:宋元的商业: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出现了会馆和商帮3.教师解析: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为什么在这一政策下商业还能发展起来?参考答案:(1)封建制度建立后,商业作为封建经济的一部分和必要补充,必定得到发展。

(2)重农抑商政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必定带动为农业服务的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这是不以统治者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经济规律。

(3)封建统治者追求奢侈生化的需要,客观上有利于政治中心商业的发展。

这个问题一直以来就是一个难点,怎样突破这个难点,采用的手段很重要,我采用让学生结合史料并进行讨论的方式,这可以让学生集思广益,也有利于难点的突破。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对本框题琐碎、零散的内容,形成整体认识,系统理解不同时期商业发展的情况,以便于学生整体感悟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虽然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干扰,但是商业还是不断发展,尤其要进一步分析宋朝时期商业发展的情况,通过史料和教材内容整合,突破这个重点知识。

另外还要注意到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和表现,理解到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商业还在进一步发展,且资本主义萌芽也在缓慢发展。

)二、“市”的发展1.请同学们依据第二目《“市”的发展》,独立完成下面表格,整合好知识点,答案要简练通顺。

后面发言者不能重复前面已说过的答案。

(预设问题2,概述古代中国各朝代“市”的形成与发展;)(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市场的限制逐渐被取消和新兴市镇的兴起,说到根本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教师辅以幻灯片点拨小结)2.教师重点强调:南北朝时期“草市”出现的地点;唐代的夜市,宋代的市突破了原本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不再受管理的直接监管。

明清时期的商业街。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对本框题琐碎、零散的内容,形成整体认识,系统理解不同时期“市”发展的情况,以便于学生整体感悟“市”这一商品形式由最初的受到严格规范,到宋代突破时空限制,摆脱管理的直接监视,有利于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三、商业都会的崛起1.请同学们依据课本17-18页第三目《商业都会的崛起》,独立完成下面表格,答案要简练通顺。

后面发言者不能重复前面已说过的答案(预设问题2,商业都会的兴盛呈现出来的商业发展的概貌。

)(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答案。

教师辅以幻灯片点拨小结)2.教师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市场和城市部分),概括古代城市发展有什么规律?参考答案:(1)由最初的政治中心、军事中心向政治、经济中心转化(2)由军事重镇或者工商业的发展兴起新兴城市,加强了城市的生产性、商业性功能,城市的功能趋向多样化。

(3)唐朝以后,南方商业城市明显多于北方。

(设计意图:本目在时间上跨度较大,知识点较多。

帮助学生对本框题琐碎、零散的内容,形成整体认识,系统理解了解中国古代作为商业中心的都市的发展和繁华情况。

)四、本课小结:1.通过本课知识学习,请同学们总结制约商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商人的命运地位如何?参考答案:(1)社会政治局面是否稳定农业、手工业是否发达政府的决策和政策是否合理内外交通是否便利等(2)商人地位总体来说比较低下,商人的命运受到以上条件的制约和影响.2.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比较全面。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本课内容进一步讨论我国古代商业发展有什么特点?(从商人地位、发展历程、与农业关系、城市功能变化、对外贸易变化等方面分析)(预设问题3.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参考答案:(1)起源早,历史悠久(2)国内外贸易发达,由受控制到摆脱直接监督(3)市场形式多样,货币种类丰富(4)商业发展推动力城市繁荣(5)商人群体活跃,但地位低下,是农耕经济的补充未占主导地位。

(设计意图:之所以在本课小结中设计这几个问题,是考虑到这几个问题与整篇课文有着紧密的联系,课文叙述的史实中隐含着这这些问题,所以最后小结时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个理论认识的提升,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前后呼应看问题的方法。

)五、课堂反馈1、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原因是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C、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2.下列有关汉代长安市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与居住区隔开②有专门官员管理③又叫草市④开市闭市有严格时间规定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3.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 B.州县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D.州治、县治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4.中国古代社会“凡民有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

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

这说明( )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D.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设计意图:当堂反馈,帮助教师考察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掌握情况,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与方法。

)六、课下作业:(1.2题ppt展示在作业本上作答,3题在练习册作答)1、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电影《天仙配》歌词材料二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材料三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用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

……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

(2)材料二是如何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答案:(1)基本模式:小农经济。

(2)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

现象: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业资本活跃。

原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

(4)正确处理好农、工、商业的关系,重视商业的作用;要遵循诚信为本的经商之道,要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等。

2.(2010年高考节选)材料二 (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

——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2)材料二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 (2分)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2分)答案:(1)加强市场管理。

(2)市场立法规范了商品市场,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3. 学习资源12页“基础巩固知能提高”,113页课时作业。

七、教学设计反思: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氛围活跃,能完成课前预设部分的问题,整体效果良好,表现出一定的概括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但对于高一学生来说,由于时空跨越较大,这个设计中教师解析部分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

另外,需督促学生提前预习,方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八、教学板书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北宋:交子明清:会馆与商帮二、“市”的发展草市夜市宋:突破限制三、商业都会的崛起宋汴京清苏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