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白露 二十四节气介绍

合集下载

24节气中的白露是什么意思

24节气中的白露是什么意思

24节气中的白露是什么意思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阳历9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65°时为
白露。

白露的出现标志着秋季的正式到来,也意味着天气逐渐转凉,秋风开始吹拂,白露时节阳光照射到大地上,产生水气凝结成露,然后滴落在树叶、瓜果上,给大自然披上一层银装,因此得名“白露”。

在农村,白露时节正是收获的季节。

田地里的庄稼已经成熟,农民们忙着收割
和加工粮食,为未来的冬季做准备。

白露时节还是果实成熟丰收的时候,树上的果树挂满了果实,各种水果陆续上市,市场上充满了各种香甜可口的水果。

此时,人们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赐予的丰盛收成。

在传统文化中,白露也有着一定的意义。

白露时节正是白露病的高发期,人们
要注意保暖,加强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同时,白露时节也是季节变换的重要节点,人们需要调整自己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适应新的季节。

同时,白露也象征着事物的成熟与收获,提醒人们珍惜时间,把握机遇,不断提升自己,追求更好的未来。

总的来说,白露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有着丰富的意义和象征,除了标志着季
节的变化,还寓意着收获、健康和成熟。

人们在白露时节应当珍惜当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保持身心健康,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愿我们都能在白露时节,与家人朋友共享丰收的喜悦,迎接新的生活和挑战。

白露节气传统文化

白露节气传统文化

白露节气传统文化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其渊源深厚且文化习俗丰富。

白露交节于公历的9月7日到9日之间,是干支历酉月开始。

一、白露的渊源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秋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

它反映了自然界气温的显著变化,是热与凉的分水岭。

白露之名,源于此时天气转凉,夜间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因而得名“白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白露的解释为:“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这一节气在公历上通常出现在每年的9月7日至9日之间。

二、白露的物候现象白露时节,自然界的物候现象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即“三候”:鸿雁来:白露时节,鸿雁等候鸟开始从北方飞往南方,为过冬做准备。

玄鸟归:玄鸟即燕子,此时也开始从北方飞回南方,回到它们繁殖的故乡。

群鸟养羞:“羞”同“馐”,意为美食。

白露后,天气转凉,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三、白露的文化习俗白露节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各地形成了丰富的文化习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收清露:白露时节,人们有收集露水的习俗。

据《本草纲目》记载,露水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如延年益寿、治疗消渴等。

因此,人们会在清晨时分用盘子等容器收集露水,用于泡茶或入药。

2.饮白露茶:白露茶是指在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

此时的茶叶经过夏季的酷热后,口感更加醇厚,深受茶客喜爱。

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

3.吃龙眼:在福建福州等地,有白露吃龙眼的习俗。

人们认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可以大补身体,因为龙眼具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等多种功效。

4.吃鸭子:在一些地区,人们有在白露时节吃鸭子的习惯,认为鸭肉性寒,可以清热去燥,适合秋季食用。

5.祭禹王:在太湖等地,白露时节有祭禹王的习俗。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白露节气介绍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白露节气介绍
“羞”“馐”通用。
诗《白露》
“衰荷滚玉闪晶光,一 夜西风一夜凉。雁阵声 声蚊欲静,枣红点点桂
流香。”
叁 白露农事习俗
白露农事习俗
节气习俗
节气习俗
节气习俗
我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 的习俗, “百花上露,令人好颜 色”。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 别的一种“仪式”。
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 白露时节,这里都要举行祭禹王的 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 祭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
PART 02
十样白
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 去风气(关节炎)。 这“十样白”是10种带“白”字的草药
PART 0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吃番薯
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饭后不会发胃酸 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白露农事习俗
节气习俗
春捂秋冻是一条经典的养生保健要诀。当然,秋冻并非人人皆宜。如糖尿病 患者局部供血较差,如果血管一下子受到冷空气刺激,很容易发生血管痉挛, 使血流量进一步减少,易引起组织坏死和糖尿病足,再加上糖尿病和心脑血 管疾病常常伴发,冷空气刺激更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导致心梗等后果。 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秋冻。 除此之外,像体质较弱的老人和儿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慢性支气管炎患 者、哮喘病患者和关节炎患者都不适合“秋冻”。
白露节气起源
而为“鸣所现露
气露白。云象是
始,露”的。“
寒秋”据:此白
也属的《“时露
”金诠月凉的”
。,释令风天节
——

七至气气

十,,后
白“二白正特
,水候露如有
白土集降《的
者湿解,礼一
露气》寒记种

白露小知识

白露小知识

白露小知识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公历9月7日或9月8日左右。

夏季即将结束,进入初秋的时节。

在中国古代,白露标志着夏热逐渐消退,天气逐渐凉爽,一年的收获即将到来。

在这个节气里,有一些有趣的小知识和习俗,下面将为大家介绍。

一、白露的意义和起源白露是儒家学说中的传统节气之一,也是自然界中一种特殊现象的称谓。

白露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文人所抒发的感慨,并且与农事息息相关。

在古代农耕社会中,农民们通过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时节并采取相应的农事措施。

白露正好展示了温度逐渐降低、湿度逐渐增加的特点,预示着秋天即将到来。

二、白露的天文意义在天文学中,白露是指太阳黄经达到165°时的节气点。

黄经是指太阳相对于春分点的黄道经度,表示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

当太阳黄经达到165°时,就是白露节气。

三、白露的气候特点白露时节,南北方地区温差逐渐增大,气温明显下降。

北方地区开始出现雾和露水现象,形成小水珠附着在植物表面,在初早晨时分被光线映照而呈现出银白色光芒的景象,这就是白露的由来。

同时,在南方地区,由于湿度增大和气温下降,空气中相对湿度超过了饱和度,水汽凝结成液态水滴悬浮在空中形成雾。

四、与白露相关的习俗百虫糯米糕百虫糯米糕是江南地区传统的白露食品。

根据传说,在白露节气这一天,各种害虫开始滋生繁殖,并且它们会对人类生活带来不便和危害。

为了祈求平安和驱虫辟邪,在这一天人们会制作糯米糕,并将其切成小块悬挂在窗户或门口处。

秋分饭白露过后不久就是秋分节气了,在这个时间段人们开始忙于秋收工作。

而在农田劳作之前,他们需要吃一顿好饭来充实精力。

所以习俗中有“开秋赏菊、半夏迎新”的说法,人们会享用丰盛自制的美食,以庆祝这个阶段的丰收。

喝菊花茶由于菊花具有解毒健胃、清热利湿等功效,在白露节气时喝菊花茶已经成为很多地方的习俗。

人们相信喝菊花茶可以清除体内湿邪,保护脾胃健康。

五、避免秋季早晚温差随着白露过后温度逐渐下降,请注意加强保暖措施以防感冒和其他疾病。

二十四节气白露介绍大全

二十四节气白露介绍大全

二十四节气白露介绍大全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这个节气表示孟秋季节的结束和仲秋季节的开头,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

为了便利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下面给大家共享关于二十四节气白露介绍大全_白鹭该如何养生,欢迎阅读!白露的天气返回顶部植物开头有露水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暖空气渐渐退避三舍。

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肯定范围的降温幅度。

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

此时,中国北方地区降水明显削减,秋高气爽,比较干燥。

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此时期,第一场秋雨往往可以缓解前期的缺水状况,但是假如冷空气与台风相见,或冷暖空气概均力敌,双方较量进退维艰时,形成的暴雨或低温连阴雨对秋季作物生长不利。

西南地区东部、华南和华西地区也往往消失连阴雨天气。

东南沿海,特殊是华南沿海还可能会有热带天气系统(台风)造成的大暴雨。

另外,此时部分地区还有可能消失秋旱、森林火险、初霜等天气。

假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华西地区、华南地区的夏旱,得不到秋雨的滋润,都可能形成夏秋连旱。

有谚语形容:“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

春旱盖仓房,秋旱断种粮。

”北方部分地区,如西北的陕西、山西、甘肃、华北等地,秋季降水原来偏少,假如消失严峻秋旱不仅影响秋季作物收成,还延误秋播作物的播种和出苗生长,影响来年收成。

另外,伴随秋旱,特殊是山地林区,空气干燥、风力加大,森林火险开头进入秋季高发期。

八月十五雁门开,雁儿头上带霜来”。

霜冻是由于冷空气的入侵,日平均气温在0℃以上,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农作物细胞之间的水分结冰,并不断汲取细胞内部的水分,形成细胞脱水,导致农作物枯萎或死亡的灾难。

有时虽然植物表面没有白霜,但由于地表温度在0℃以下,农作物依旧受到冻害,称作黑霜,也是霜冻的一种类型。

白鹭养生所谓“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这个节气,养生可大有讲究:1、早晚添衣,不行贪凉“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中医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也就是说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了。

二十四节气白露的意思

二十四节气白露的意思

二十四节气白露的意思
白露是中国农历正确计算月份和时令变化的关键,它也是中国十二个节气之一,在农历八月十四。

中国古代先民根据地球公转选择24个节气,这24个节气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把自然、农耕、国家、宇宙与时间联系起来的生活情怀,其中白露节气象征着天开始凉爽,也是收获的季节。

白露是九月二十九日到十月十五日这段时间里,每天的最低温度到了四项元素的最大值,且在这段时间里早晨的露水滴在太阳升起之前也会凝结成细小的白色水珠,由此得名“白露”。

白露之后,当气温降低到一定的温度时,作物的生长开始进入中期,夜晚的气温也变得越来越冷,冬天也渐渐将到来,尤其是在北方更加明显,所以这段时间又叫做“小冬节气”,农民们也在这段时间里加紧耕种。

白露节气的到来,让人们感受到了季节的变化,夏季的末尾也即将到来,今年辛苦劳动的果实也即将准备收获,不断努力耕耘,收获的果实才能迎来。

白露是分别夏秋,痛苦收获,自然界和心理的转变的一个重要的节气,既纪念着往
昔的劳动,也宣告着新的时光的开始。

它最终宣扬着劳而收获的主题,鼓励大家要把
精力集中在工作上,以便取得更好的成绩。

总之,白露节气是中国古老传统和美妙传说中最特别的节日,到了“白露”,收获的季节来临之际,也希望可以让人们感受到收获的满足,迎接着新的开始。

二十四节气白露的习俗介绍

二十四节气白露的习俗介绍

二十四节气白露的习俗介绍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 165 度时为白露。

此时,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加大,清晨的露水日益加厚,在草叶上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称为“白露”。

在这个节气里,各地有着丰富多样的习俗,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变化的观察和适应,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收清露是白露时节颇具仪式感的一项习俗。

在过去,民间认为白露的露水有神奇的功效,因此会在清晨收集露水。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

”据说,用白露时节的露水来泡茶或者酿酒,口感独特,且有益健康。

在古人的想象中,露水是纯净的象征,收集清露也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白露茶也是这个节气的特色之一。

经过了夏季的酷热,白露时节的茶树生长得极好,此时采摘的茶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的甘醇清香。

老茶客们对白露茶情有独钟,他们认为在这个时节品尝新茶,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馈赠和季节的韵味。

泡上一杯白露茶,看着茶叶在杯中舒展,闻着那股淡淡的茶香,仿佛能将秋日的宁静与惬意都融入其中。

在饮食方面,白露时节有吃龙眼、喝米酒等习俗。

龙眼在这个时候口感最佳,营养丰富。

据说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能让人变得更加眼明手快。

而在一些地区,人们会酿造米酒来庆祝白露的到来。

米酒用糯米、酒曲等原料酿制而成,口感醇厚,香气扑鼻。

在丰收的季节里,与亲朋好友共饮一杯自家酿制的米酒,是一种温馨而又充满欢乐的场景。

除了吃喝,白露时节还有一些与祭祀和祈福相关的习俗。

在福建福州,有个传统叫“白露必吃龙眼”。

当地人认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能让人一整年都身体健康。

在浙江温州等地,人们会在白露时节举行祭禹王的活动。

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因治水有功而受到人们的敬仰。

祭祀禹王表达了人们对大禹的怀念和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祈愿。

在白露时节,民间还有谚语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介绍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介绍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介绍白露,是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之一,其含义是秋季进一步深入、白天与夜晚温差加大。

在农历的九月初二或初三,太阳到达黄经165°时,就是白露节气的时候。

白露标志着秋季逐渐正式到来,饱受炎热侵扰的夏季将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下面将对白露节气的一些特征和相关习俗进行介绍。

白露之名取自自然界一种现象——到了白露节气,地面上的热气渐渐消散,早晨时分,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露水,使得草木叶片、花瓣等表面布满了晶莹的露珠,好似白霜覆盖一般,因此得名白露。

这一时节,气温也由夏季的高温逐渐下降,人们渐渐感受到了秋天的凉爽。

白露这个节气的主要特点是清晨时分的露水。

白露时节,夜晚凉爽,但白天依然阳光明媚,气温适宜,适合人们出行和户外活动。

农事方面,白露时节正值初秋,对于农作物的收割和种植都是重要的时期。

在田间地头,农民们会出动,忙于收割成熟的水稻和玉米等农作物,为了确保收获的品质,他们会选择在露水干净而新鲜的早晨进行收割,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持了作物的新鲜度。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白露时节也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习俗。

这个时候,人们会踏入秋季的厨房,开始制作许多美味的饮食,如糖葫芦、柿饼、葡萄干等,这些食物既可口又有益健康。

此外,在民俗习惯方面,人们还会开展一系列与白露有关的活动。

比如,一些地方会举办祭祀仪式,向神灵祈求凉爽的秋天和丰收的好运;一些地区则会在公园举办赏月、品茶等文化活动,让人们在秋天的气息中感受幸福和快乐。

此外,在中医学里,白露时节也是人们健康养生的重要时刻。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白露时节阳气渐收,阴气逐渐增长,此时要注意保养身体,增强体质。

人们在生活中会根据这个节气的特点,饮食起居合理调整,如多摄取养生食材,如苹果、柿子、葡萄、核桃等,以补充身体所需,预防秋季常见的疾病。

总之,白露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秋季正式来临。

这个时刻,大自然的景色、人们的生活都发生了变化。

在白露这个节气里,我们正式告别炎热的夏天,迎来初秋的凉爽。

白露节气简介资料

白露节气简介资料

白露节气简介
白露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落在公历的9月7或8日,它标志着秋季
已经来临,时间也进入了白昼减少,夜晚增加的时期。

起源
白露节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农耕社会,当时的人们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以便确定农作物的种植和收割时间。

在白露节气之前,人们会清理农田,为秋季的种植工作做好准备。

气候特点
在白露节气期间,气温开始逐渐降低,气候渐渐转凉。

尤其洞庭湖地区,白露
节气时常出现较大范围的秋雨,人们称之为“白露秋雨”。

节庆习俗
白露节气是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人们在这个节气通常会进行一些祭祀、祈
愿和庆祝活动。

赏菊
白露节气时节,菊花已经开放,人们喜欢赏菊。

在南方,赏菊已经形成了独特
的文化,人们喜欢将菊花插在盆中摆放,并在房间中种植,形成别具特色的景观。

采茶
白露节气时,中国南方的部分地区很多茶园会开展采茶活动,人们可以亲手体
验摘茶、制茶的过程,也可以品尝到新鲜采摘的嫩茶。

中秋节
白露节气与中秋节有一定的关联,中秋节通常在白露节气附近。

中秋节是中国
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喜欢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这个节日,如赏月、吃月饼、赏菊等。

饮食禁忌
白露节气对饮食也有一定的影响。

据传统医学理论,白露时节人体易发生寒邪,所以在饮食上应该注意:
•适量补充营养
•多食温补的食品,如糯米饭、姜汤、热粥等
•少食寒性食品,如生冷食物、生果、生菜等
结语
白露节气是一个重要的民俗节日,它标志着秋季的到来,是中国传统节令之一。

人们在这个节气里会进行各种庆祝、祈愿活动,也应该注意饮食禁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白露简介——起源和意义

白露简介——起源和意义

白露简介-起源和意义提纲:一、白露的起源和意义二、白露的气象特征三、白露时节人们的生活和农事活动四、白露与环境保护内容:白露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9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65°时开始。

它标志着秋季的正式开始,意味着气温逐渐下降,天气变得凉爽。

一、白露的起源和意义白露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9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65°时开始。

它标志着秋季的正式开始,意味着气温逐渐下降,天气变得凉爽。

白露节气在中国古代农耕社会非常重要,因为它标志着收获季节的到来。

在白露之后,作物渐渐成熟,人们开始进行丰收工作。

同时,白露也是一个传统习俗丰富的节气,人们会在此时前往田间地头感谢大自然的恩赐,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

总而言之,白露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在气候和农耕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白露的气象特征白露出现的时间通常是在每年的9月7日或8日,当太阳到达黄经165°时开始。

它标志着秋季正式开始,也代表着夏热的逐渐消退和秋凉的到来。

白露时节,气温逐渐下降,早晚的寒意渐浓,而白天的温度也相对回落。

这种天气变化给人们带来了明显的感受:衣物逐渐增多,尤其是在清晨和晚上,人们已经能够感觉到一丝湿气。

此外,白露时节的雨水增多,往往伴随着大风和阵雨的天气现象。

白露时节与其他节气之间的过渡也很明显。

在白露之前,立秋的时候还能感受到夏天的余热,气温较高,而白露之后,随着秋分节气的到来,温度进一步下降,昼夜温差也逐渐增大。

因此,白露可以看作是由夏季向秋季过渡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湿度和天气变化的明显节点。

三、白露时节人们的生活和农事活动1. 白露时期的天气变化对人们的生活影响- 气温逐渐下降,人们开始穿上长袖衣物,早晚需要注意保暖。

- 天气湿润,人们容易感到潮湿,需注意预防呼吸道疾病。

2. 白露时期的农作物收获和播种- 白露时节是一年中的重要收获季节,许多农作物如稻谷、苹果等都可开始收获。

白露二十四节气介绍PPT课件

白露二十四节气介绍PPT课件

一白月露
第贰部分
夜露是从
凉秋故今
白露 · 三候 一分乡 夜 夜夜明白
,

白露 · 三候
温便但白由
差很太昼于 拉快阳有天

大下一阳气 露
。降落光逐
,山尚渐
昼气热转
夜温,凉

白露 · 三候
一候 ·鸿雁来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此时节昼夜温差最大,天气正式转凉。白露身不露,那除了保暖外,我们来盘点 白露的那些古往今来的习俗。 Nhomakorabea 第肆部分
白露 · 文学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此时节昼夜温差最大,天气正式转凉。白露身不 露,那除了保暖外,我们来盘点白露的那些古往今来的习俗。
,
一白月露 夜露是从 凉秋故今 一 分乡 夜 夜夜明白

白露 · 文学
的那大夜今外转此“

那除,凉来,凉时白 些了天一的我。节露

古保气夜习们白昼秋
圆圆的露珠
露水在诗人眼里别有一番风味,唐代诗人 韦应物的诗《咏露珠》,对露珠作了精彩 的描绘:“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将 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可是为什么露珠总是是圆的,不是方的, 也不是三角形呢?我们一起做一个实验来 探讨其中的秘密把~
白露 ·科学
硬币滴水:
【实验准备】滴管一支、一元硬币一枚、清水一杯 【实验过程】用滴管在一元硬币表面滴水,持续几次观察水在硬币上的形状。仔细观察会发现每次滴
,
一白月露 夜露是从 凉秋故今 一 分乡 夜 夜夜明白

白露·时节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白露时节,夏季风逐渐被冬季风代替,地面多偏北风,气温下降快,是一年 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候。

传统二十四节气白露节气介绍

传统二十四节气白露节气介绍

华北地区
此时也是秋收大忙季节,各种大秋作物已 经成熟,开始进行收获;秋收的同时,还 得抓紧送粪、翻耕、平整土地等,及早做 好种麦的准备工作。
西北、西南地区
西北地区开始播种冬小麦。 西南地区到了白露时节,到处呈现忙碌的 景象,水稻和谷子得抓紧时间收割。晚秋 作物如玉米、甘薯等得加强田间管理,促 使其早熟,避免低温霜冻造成危害。
白露的农事
华中地区
黄淮、江淮 及华南等地
黄淮、江淮 及华南等地
抓紧时间收割迟、中水稻,夏玉 米也开始收获了,棉花也分批采 摘,晚玉米得加强水的管理。抓 紧时间平整土地,为种麦做准备。
要抓住气温较高的有利时机浅水 勤灌。白露期间,华南日照较处 暑骤减,且降雨多具有强度小、 雨日多、常连绵的特点。
农谚有"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 银"的说法。要采取相应农技措 施,减轻或避免秋雨危害,同时 注意防治稻瘟病、菌核病等病害。
传统二十四节气之白露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 • 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 • 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
不饥,肌肉悦泽。 • 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 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
白露的习俗
白露的习俗
习俗三:吃番薯
红薯富含蛋白质及多种矿物质, 含糖量达到15%~20%。有保 护心脏等功效,民间认为白露 吃番薯可使饭后不会发胃酸。
习俗四:啜米酒
湖南资兴的兴宁、三都、蓼江 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每年白 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 人必喝"土酒"。苏和浙江也有。
习俗五:祭禹王
生活在江苏太湖畔的老百姓会 在白露时节祭禹王。禹王是传 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 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

白露的含义是什么-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白露的含义是什么-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白露的含义是什么-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白露-二十四节气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

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说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二十四节气表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月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白露是八月的头一个节气。

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

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

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

因为白天的温度虽然仍达三十几度,可是夜晚之后,就下降到二十几度,两者之间的温度差达十多度。

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

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

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

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

”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此外,华南二十四节气的气候中,白露有着气温迅速下降、绵雨开始、日照骤减的明显特点,深刻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

华南常年白露期间的平均气温比处暑要低3℃左右,大部地区候(5天)平均气温先后降至22℃以下。

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时序开始进入秋季。

华南秋雨多出现于白露至霜降前,以岷江、青衣江中下游地区最多,华南中部相对较少。

“滥了白露,天天走溜路”的农谚,虽然不能以白露这一天是否有雨水来作天气预报,但是,一般白露节前后确实常有一段连阴雨天气;而且,自此华南降雨多具有强度小、雨日多、常连绵的特点了。

与此相应,华南白露期间日照较处暑骤减一半左右,递减趋势一直持续到冬季。

二十四节气白露介绍

二十四节气白露介绍

白露养生
食|注意营养养肺润燥
白露时节的饮食应当以健脾润燥为主,宜吃 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宜吃营养丰富、容易 消化的平补食品。
白露养生
住|夜晚睡卧不可贪凉
白露时节的饮食应当以健脾润燥为 主,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宜 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
白露养生
行|外出锻炼要动静结合
➢ 白露节气的养生重点是加强身体 锻炼。虽然秋天比较适合户外运 动,但白露季节选择运动项目应 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 恒。。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 手攀青枫树,足蹋黄芦草
惨澹老容颜,冷落秋怀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万里何时来,烟波白浩浩
白露诗词
《杂诗》 (魏晋·左思)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 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 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 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04
白露诗词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干支历申月的 结束与酉月的起始,“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
白露诗词
沚阻人蒹 。且,葭
右在采 。水采 溯之, 游涘白 从。露 之溯未 ,洄已 宛从。 在之所 水,谓 中道伊
坻阻人蒹 。且,葭
跻在萋 。水萋 溯之, 游湄白 从。露 之溯未 ,洄晞 宛从。 在之所 水,谓 中道伊
央阻人蒹《 。且,葭蒹
长在苍葭 。水苍》
溯一,出 游方白自 从。露《 之溯为诗 ,洄霜经 宛从。国 在之所风
水,谓秦 中道伊风

··
白露诗词
《白露》(唐:杜甫)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二十四节气——白露介绍

二十四节气——白露介绍

二十四节气——白露习俗介绍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于公历9月7-9日交节。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

节气至此,天气逐渐转凉,水汽在地面或地物上凝结而为露,故名白露。

时至白露,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接管,冷空气逐渐活跃而致使气温下降,天气开始转凉。

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称之为白露。

白露期间,台湾和闽南渔民开始捕获大黄鱼和其他鱼类。

白露的习俗酿白露酒资兴兴宁、三都、蓼江一带地形山峦起伏,滨邻水面,空气潮湿,蚊虫活动早,疟疾发病高。

人们于是形成在白露喝“百露酒”以驱除蚊蝇、防寒祛湿的风俗。

制百露酒一般在夏季麦收之后,入缸埋藏于地下(称为埋酒),经30-90天取出,澄清后加入糖和蛋清,搅拌均匀后密封贮存。

白露这天,秋高气爽,丹桂飘香,交上的“酒透”最易被酒精泡透,以招待客人。

祭禹王白露时节也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

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

每年正月初八、清明、谷雨、白露时节,太湖人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以清明、白露时的规模为最大,历时能长达一个多月。

饮白露茶白露茶就是在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

白露茶泡出来的味道不苦不涩,甘醇爽口,一些茶友就爱喝上它了。

吃番薯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四季清吉平安。

番薯是少有的“碱性食品”,可以减肥宽肠、填脾健胃、益气通乳、壮阳补肾等。

所以民间把红薯称为“土人参”。

吃龙眼福州有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

民间的意思是,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

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养血、清热解毒、通肠胃、驱风邪之功效。

除此之外,龙眼最好晒干后当成桂圆干使用,可以益脾开胃、壮阳益气、滋补身体;还可以做成龙眼杞枣汤、龙眼炖蛋等补品。

饮“白露米酒”湖南兴仁县有“百日秋深酒飘香,遍野金黄稻穗黄”的说法。

在白露这一天,当地家家户户都开始酿酒,这酒是特意为祭祖化水神而制的,这种风俗已经流传多年。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介绍PPT课件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介绍PPT课件



所谓三候,指节气,一候为五天,三候十五天为一个节气。

一候鸿雁来 | 鸿雁自北而来南也,不谓南乡,非其居耳;

二候玄鸟归 |玄鸟自南而往北也,燕乃北方之鸟,故曰归;
三候群鸟养羞 | 三兽以上为群,群者,众也,养羞者, 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

白露节气气候特征
气 象 特 征
上到样到一“ 了晚的二年白 白上气十中露 色遇温八早秋 的冷条九晚分 珠形件度温夜 子成下、差, 。露,晚最一
点是加强身体锻炼,但外出锻炼要注意动静结合。

白露诗词欣赏
诗 词 欣 赏
《白露》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衰荷》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乾。 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诗 词 欣 赏
《宿烟含白露》
析析有新意,微微曙色幽。 露含疏月净,光与晓烟浮。 迥野遥凝素,空林望已秋。 著霜寒未结,凝叶滴还流。 比玉偏清洁,如珠讵可收。 裴回阡陌上,瞻想但淹留。

苏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还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旧
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酿酒,用以待客,
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带到城市。

令 民
吃鳗鱼

白露时期的鳗鱼(鳗鲡)最为肥美,是品尝的最佳时
节,因此苏州有“白露鳗鲡霜降蟹”之说。
白 露 养 生
衣|“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
露 节 气 开 始 , 按 气 候 学 划 分 四
气 象 特 征
发气另否南秋这
期干外则方高一
。燥,会的气时

二十四节气的简单介绍

二十四节气的简单介绍

二十四节气的简单介绍二十四节气名称: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的介绍:1.立春:表示严冬已逝,春季到来,气温回升,万物复苏。

2.雨水:由于气温转暖,冰消雪化,雨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3.惊蛰:蛰的本意为藏,动物冬眠称“入蛰”。

古人认为冬眠的昆虫被春雷惊醒,故称惊蛰。

4.春分:这一天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故曰“春分”。

昼夜长度各半,冷热均衡,一些越冬作物开始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5.清明:含有天气晴朗、草木萌发之意。

此时气温渐暖,草木发芽,大地返青,也是春耕春种的好时节。

6.谷雨:由于雨水增多,滋润田野,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故有“雨生百谷”之说。

7.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视为气温升高的开端。

此时万物生长旺盛,欣欣向荣。

8.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籽料已经开始灌浆饱满,但尚未成熟,故称“小满”。

9.芒种:芒,指某些禾本植物籽实的外壳上长的针状物。

芒种指小麦等有芒作物即将成熟,可以采收留种了,也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10.夏至:是全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也说明即将进入炎热的夏季。

11.小暑:属于“三伏”中的初伏,天气炎热、蒸闷。

气温虽高,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故称小暑。

12.大暑:正值“中伏”前后,也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

13.立秋:预示着秋季即将开始,天气逐渐转凉。

不过暑气并未尽散,还有气温较热的“秋老虎”之说。

14.处暑:代表暑天即将结束,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

15.白露:由于昼夜温差加大,水汽在草木上凝结成白色露珠,故称白露。

16.秋分:与春分相同,昼夜几乎等长,处于整个秋天的中间。

17.寒露:冷空气渐强,雨季结束,气温由凉转冷,开始出现露水,早晨和夜间会有地冷露凝的现象。

二十四节气中白露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中白露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中白露的含义白露的含义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是白露,九月的头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之一。

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称之为露。

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初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说时值白露节气,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准备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千果粮食以备过冬。

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预兆。

在此节气白天的温度仍有三十几度,每到夜晚之后,会下降到二十几度,两者之间的温度差甚大。

人们能明显地感觉到已远离炎热的夏天,凉爽的秋天已经来到了。

夏至时阳气达到顶点,物极必反,此时阴气兴起。

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

”其意思是说,处暑依然炎热,需要每天用一盆水洗澡,十八天之后,到了白露,就不能赤膊裸体了,以防着凉。

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

”意思是说,白露前后假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我国大部分地区在白露时节秋高气爽,风轻云淡。

春夏的辛勤劳作,历经风风雨雨,送走了高温酷暑季节,迎来了气候宜人的收获季节。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此时夏季风渐渐被冬季风所代替,多吹偏北风,冷空气南下频率加快,又因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少了,强度减弱了,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因而气温下降速度也在逐步加快。

清凉的秋风自北向南已吹到淮北大地,成都、贵阳以西,日平均气温也降到22℃以下。

此外,华南广大地区在此节气有气温快速下降、连绵阴雨、日照骤减的显著特征,很明显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

白露期间华南地区的平均气温比处暑要低3℃左右,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先后降到22℃以下。

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尺度,时序开始到了秋季。

华南秋雨多降于白露至霜降前,以眠江、青衣江中下游地区最大,华南中部相对较小。

有“滥了白露,天天走溜路”的谚语,虽不能以白露这一天是不是有雨水来作为天气预报,但是,往往白露节前后确实常有一段连阴雨天气;并且,自此华南降雨多具有强度小、雨日多、常连绵的特征了。

小学主题班会 二十四节气 白露节气

小学主题班会 二十四节气 白露节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白露
二十四节气白露介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一般在每年的9月7日或者8白露时节,天气渐渐转凉,清晨时分,地面和叶子上布满了晶莹剔透的露珠,那是夜间水汽凝结而成,因此得名白露。
气象学表明,此时节气渐入深秋,白日阳光尚且温暖,但太阳一落山,气温便迅速下降。夜间,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形成细小的水滴。
太湖沿岸每年举行四次大禹祭祀,分别在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其中以春秋两祭,即清明和白露最为隆重。
百合具有补肺、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莲子则入心、脾、肾经,可养心安神、健脾、补肾。将莲子、百合和粳米一同煮制,加入适量冰糖,即可制成清甜滋补的养生粥。 温热食用,可益气滋阴、润肺安神。
白露时节,秋燥易生,人们常感口干咽燥、咳嗽。菊花味甘苦,性凉,具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解毒消炎等功效,能有效缓解秋燥引起的呼吸系统不适。 茶饮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西南地区东部、华南和华西地区也常常出现连绵阴雨天气。 东南沿海,尤其是华南沿海地区,可能受到热带天气系统的影响。
(台风)造成的大暴雨。
白露节气开始,直至农历十月,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夜间水汽凝结在茶树和茶叶上,形成露水,因此这段时间采摘的茶叶被称为“白露茶”。
节气各地风俗
在福建福州,白露节气吃龙眼是当地一项独特的习俗。人们相信,白露时节的龙眼最为滋补,是品尝龙眼最佳的时节。
南湖晚秋
唐·白居易
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
昼夜温差渐渐拉大,白天虽有午后高温,但早晨和夜间已能感受到丝丝凉意。从白露节气开始,按照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各地陆续进入秋季。这时,中国各地昼夜温差可达
8℃—16℃因此,白露是全年温差较大的节气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露》
(唐:杜甫)
《衰荷》
(唐·白居易)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白露凋花花不残,
凉风吹叶叶初乾 无人解爱萧条境 更绕衰丛一匝看。
《蒹葭》
出自《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宿烟含白露》
唐 :孙頠
析析有新意,微微曙色幽。 露含疏月净,光与晓烟浮。 迥野遥凝素,空林望已秋。 著霜寒未结,凝叶滴还流。
玉阶生白露 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 玲珑望秋月
比玉偏清洁,如珠讵可收。
裴回阡陌上,瞻想但淹留。
第三候
三候群鸟养羞
三兽以上为群,群者,
众也,养羞者, 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
所谓三候,指节气,一候为五天,三候十五天为一个节气。 意思是说白露时节,鸿和雁开始列队从北向南飞, 燕子等候鸟开始集体朝南迁徙,寻找过冬的乐土,百鸟开始储存干果以备过冬。
白露秋分夜
一夜凉一夜
白露是一年中早晚温差最大的季节,白天能达到二十八
这一时节,我国北方地区降水明显减少,秋高气爽,比较干燥。 南方的伏旱、夏旱则需要一定的雨水,否则会形成夏秋连旱。 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来说,第一场秋雨可以缓解前期的缺水情况,但如果冷空气与台风相汇,冷 暖空气势均力敌,所形成的暴雨或低温连阴雨对秋季作物生长也是不利的。 另外,伴随秋旱,特别是山地林区,空气干燥风力加大,森林火险开始进入高发期。
九度、晚上只有十几度。在这样的气温条件下,白天形
成的湿热之气到晚上遇冷形成露珠结于草木,好像挂上 了白色的珠子。
进入白露时节,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多吹偏北
风,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 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 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故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



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 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
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
这里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 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
吃 龙 眼
白露之前的龙眼个个大颗, 核小甜味口感好。当地人认为, 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 老话讲,不管是不是真正大补,有吃了就是补, 所以福州人也延续了这一传统习俗。
白露气候
从白露节气开始,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时序开始 进入到秋天。我国华南地区的平均气温比处暑要低3℃左 右,大部地区平均气温先后降至22℃以下。这时,我国 各地的平均日较差(昼夜温差)低可以达到8℃以下,高 则16℃以上。其中,新疆大部和内蒙古东北部部分地区 的昼夜温差最为明显,达到16℃以上,昼夜温差很大。
吃鳗鱼
白露时期的鳗鱼(鳗鲡)最为肥美,是品尝的
最佳时节,因此苏州有“白露鳗鲡霜降蟹”之
说。吃鲜鳗鱼熬白萝卜,鳗鱼营养丰富,白萝 卜有“消谷和中,去邪热气”的作用,二者同 煮,相得益彰。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早晚及时添加衣服,注 意腹部保暖,以护肾气。

白露节气的由来 白露节气气候特征 白露节气节令民俗 白露节养生
白露节诗词欣赏
白露节气的由来 白露节气气候特征 白露节气节令民俗 白露节养生
白露节诗词欣赏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每年的9月8日前后,当太阳到 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标志着孟秋时 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 此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据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
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在《孝纬经》中也云:“处暑后十 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其实,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 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 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 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 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登北楼》
——吴则礼
落景孤云共,清商戍角和。 苍烟淡伊洛,白露湿关河。 牧马随鸿雁,行人击骆驼。 暮年余习在,犹欲听边歌。
《南湖晚秋》
——唐·白居易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 手攀青枫树,足蹋黄芦草。 惨澹老容颜,冷落秋怀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玉阶怨》
【唐】李白
饮白露茶
爱喝茶的老南京都十分青睐“白露茶”。 白露茶经泡, 且不干涩或味苦,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 尤受老茶客喜爱。
饮白露酒
苏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还有自酿白露米酒
的习俗,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
家家酿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带到 城市。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 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白露的介绍
第一候
一候鸿雁来 鸿雁自北而来南也 不谓南乡,非其居耳;
所谓三候,指节气,一候为五天,三候十五天为一个节气。 意思是说白露时节,鸿和雁开始列队从北向南飞, 燕子等候鸟开始集体朝南迁徙,寻找过冬的乐土,百鸟开始储存干果以备过冬。
第二候
二候玄鸟归 玄鸟自南而往北也 燕乃北方之鸟,故曰归;
所谓三候,指节气,一候为五天,三候十五天为一个节气。 意思是说白露时节,鸿和雁开始列队从北向南飞, 燕子等候鸟开始集体朝南迁徙,寻找过冬的乐土,百鸟开始储存干果以备过冬。

白露以后,天气转凉,白露时节的饮食应当以健脾润燥为主,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如梨,虽然白天的气温仍可达三十多度,但夜晚仍会较凉,日夜气 温差较大,夜晚睡卧不可贪凉。

秋天气候宜人,是一年中难得锻炼身体的好季节。而白露节气的养生重点是加强身体锻炼,但 外出锻炼要注意动静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