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语文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三)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写人记事散文阅读三必修78

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写人记事散文阅读三必修78

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三)三、常见题型梳理题型一语言修辞类(1)描绘类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这句话中XX词换成XX词行吗?为什么?②文章的XX句子说成XX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板:①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之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②不行。

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2)结构类常见的提问方式有:某两个词或三个词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答题模板:①不能。

因为XX词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XX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②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具体效果)。

(3)修辞类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XX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②XX句子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板: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即:这里使用了……的修辞手法,起到了……作用(结合句子的语境分析)。

常见修辞手法答题技巧归纳:①比喻、比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②排比:强调了+对象+特性。

③反复:强调了+对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④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⑤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⑥反问:强调了+对象,加强了……语气等。

题型二布局谋篇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有:XX句子(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题模板:XX句子(段)在文中起到了……作用。

①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②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③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照应上文,前后呼应;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题型三表达技巧型(1)艺术类常见的提问方式有: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答题模板:使用……方法,……(具体分析),起到了……(作用、效果)。

(2)人称类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文章使用这种人称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②文章为什么要改变人称?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

人教版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写人记事散文阅读一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写人记事散文阅读一含解析

写人记事散文阅读(一)一、写人记事散文的特点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必修1第三单元主要学习现代写人记事散文,这类散文有如下特点:1.写真实片断。

就是说所写内容为真人真事,不是虚构或夸饰的;叙事可完整,也可零散,而零散的更多见,不像小说那样有完整的虚构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具体的环境背景等。

2.抒真情实感。

写人记事散文固然重在记叙,但抒情必不可少,作者在表现人物的特点和品质的同时,还表达出自己对人物、对社会的情感判断。

作者的个性气质、情感襟怀都在文章中充分显现出来。

如《记念刘和珍君》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及其遇害经过,抒发了作者沉痛的悲悼以及愤怒之情;《小狗包弟》描写了小狗包弟的悲惨命运,对人生及“文革”都进行了反思;《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描绘梁启超先生的一次演讲,表现了他学识渊博、自由洒脱的真性情。

3.章法自由。

散文作品的章法起止自如,开合有度,一方面愈散愈精彩,愈散愈痛快淋漓;另一方面散而有法,散中见整,呈现出对立统一的奇妙景象。

4.语言个性化。

散文语言因作者感情而生辉,因作者学识而生味,因作者才华而多姿多彩。

反过来,读者可以从散文作品的语言中窥见作者的状况,可以通过知人论世发现作家散文语言生成的缘由。

二、知识要点梳理学习本单元要注意以下语言知识:注意重点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注意重点词语的理解及运用;注意重要句子的句式特点与病句辨析。

1.《记念刘和珍君》(1)积累常用字词:A.多音字注音阿(1)ā 阿姨阿拉伯;(2)ē 阿谀刚直不阿当(1)dāng 当务之急螳臂当车;(2)dàng 用词不当安步当车创(1)chuāng 创伤重创敌军;(2)chuàng 创造勇于创新攒(1)cuán 攒射万头攒动;(2)zǎn 积攒攒钱买书同(1)tóng 相同同心协力;(2)tòng 胡同薄(1)bó 单薄刻薄;(2)báo 薄板薄饼B.形似字注音编辑(jí)作揖(yī)通缉(jī)修葺(qì)寥(liáo)落寥(liáo)廓辽(liáo)阔姓廖(L iào)未雨绸缪(móu)暗(àn)淡黯(àn)淡熟谙(ān)万马齐喑(yīn)喋(dié)血通牒(dié)碟(dié)片间谍(dié)绯(fēi)红菲(fěi)薄匪(fěi)夷所思斐(fěi)然成章流言蜚(fēi)语诽(fěi)谤不惮(dàn)殚(dān)精竭虑殒(yǔn)身不恤陨(yǔn)落踌躇(chóu chú)踯躅(zhí zhú)桀骜(ào)不驯好高骛(wù)远六跪二螯(áo)敖(áo)包鳌(áo)拜(2)形近字辨析A.和蔼暮霭蔼:是草字头,它的意思是“和气,态度好”。

2022届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写人散文专练附答案

2022届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写人散文专练附答案

2022届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写人散文专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微尘里的大世界吴韵汐/文①读书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在他人身上观照自己的内心。

大多数名垂青史的文人墨客都给我一种高山仰止的敬畏感,那种崇高的境界,是我等凡夫俗子所不可企及的。

唯独在读李义山时,总莫名觉得亲切,好像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岁月里辗转漂泊了一番。

②他不是光芒万丈的圣贤,也不会随时随地准备着以德报怨。

在遭到他人污蔑时,他会立即反唇相讥,如果对方是位开罪不起的主儿,他就在诗里拐弯抹角地骂回去。

这种真性情里总是带了一分可爱,芸芸众生也大抵如此,虽然我们提倡忍辱负重、以德报怨,但能做到的终究是少数。

如果平白无故地被别人骂了一句,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骂回去,即便碍于种种因素不能立即回骂,也总要背地里狠骂一番。

③不过,拥有真性情在职场里并不是什么好事。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这是李义山一生最真实也最酸楚的写照。

古代许多怀才不遇的骚人墨客,坏事就坏在一张嘴上。

柳三变落榜后发牢骚说“忍把浮名,换了浅吟低唱”,换来宋仁宗一句报复性的“且去浅吟低唱,何要浮名”,好端端地葬送了自己的仕途;苏轼因为《湖州谢上表》中“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等几句牢骚话而引发了轰动政坛的乌台诗案。

李义山一生怀才不遇,大多数人都认为是牛李党争的关系,这固然是事实,但与他的真性情也是密不可分的。

④说李义山真性情,当然绝不仅仅因为他会对那些污蔑他的人反唇相讥。

他与妻子王氏的爱情最为人所津津乐道,对他来说,王氏是他诗歌灵感的源泉,也是他凄风苦雨的世界里最温暖的一捧光。

从新婚时相守的甜蜜,至远别后思念的苦涩,乃至天人永隔后悼亡的心扉痛彻,她用一份柔情在尘世里温暖了他冰冷的心,而他用最炙热的诗句在万古岁月里赋予了她精神的永生。

⑤有人认为李义山如此敬重妻子,是因为岳丈王茂元的显赫身份,其实未必如此。

在王茂元去世后,李义山与妻子的感情愈发深笃;王氏病故后,李义山甚至拒绝了上司为他物色的年轻貌美的续弦对象。

高中语文 写人记事散文阅读(三)1

高中语文 写人记事散文阅读(三)1

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三)三、常见题型梳理题型一语言修辞类(1)描绘类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这句话中XX词换成XX词行吗?为什么?②文章的XX句子说成XX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板:①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之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②不行。

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2)结构类常见的提问方式有:某两个词或三个词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答题模板:①不能。

因为XX词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XX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②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具体效果)。

(3)修辞类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XX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②XX句子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板: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即:这里使用了……的修辞手法,起到了……作用(结合句子的语境分析)。

常见修辞手法答题技巧归纳:①比喻、比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②排比:强调了+对象+特性。

③反复:强调了+对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④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⑤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⑥反问:强调了+对象,加强了……语气等。

题型二布局谋篇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有:XX句子(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题模板:XX句子(段)在文中起到了……作用。

①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②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③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照应上文,前后呼应;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题型三表达技巧型(1)艺术类常见的提问方式有: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答题模板:使用……方法,……(具体分析),起到了……(作用、效果)。

(2)人称类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文章使用这种人称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②文章为什么要改变人称?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

届高三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

届高三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

与陌生人交流①那年我十三岁,念初一.正是“深挖洞,广积粮”地时候,一入学便开始了挖防空洞,功课倒成了次要.只有一门叫做“农业”地课,老师再三强调,这是为着我们将来上山下乡而设地.但是这些来自书本地乡村知识并不能激发我真正地兴趣,或者我也不甘做一名真正地农民吧.我地身体乐观地承受着强重地体力劳动,而我地脑子则空空荡荡.②每个清晨,我就带着一副空荡地脑子走在上学地路上,走到那家小吃店门前.我要在这里吃早点.一口大锅支在门前,滚沸地油将不断下锅地面团炸得吱吱叫着.③站在锅前地是位年轻姑娘,她手持一双长地竹筷,不失时机地翻动着,将够了火候地成品夹入锅旁地钢丝笸箩.她用不着看顾客,只低垂着眼睑做着自己地事,但她是愉快地,身形也因了这愉快地劳作而显得十分灵巧.当她偶尔因擦汗把脸抬起时,我发现她长得非常好看,新鲜地肤色,从白帽沿下掉出来地栗色头发,纯净、专注地眼光……在我当时地年岁,没有恰当地语言去形容一个成年女人地美,但她地美却真实地震动着我,使我对自己充满自卑,又充满希冀.④以后地早晨,我总是刻意靠近她,对她作细致入微地观察.观察她那两条辫子地梳法,她站立地姿态,她地一切.我学着她地样子,当寒冷地冬季我戴上围巾又故意拉下几缕头发散出来时,我地内心立刻充满愉快.日子在我对她地模仿中生着情趣,脑子不再空荡,我觉出一个新地自己正在身上诞生.是啊,一个新地自己竟在模仿中产生,这是我事先完全没想到地.⑤后来我搬了家.再后来我作为知青下乡.几年后我返回城市,偶然路过那家小吃店时,发现她还在.大铁锅仍旧沸腾着,她仍旧手持细长地竹筷在锅里拨弄.她地栗色头发已经剪短,短发在已染上油斑地白帽子边沿纷飞.她抬起脸来,脸色使人分不清是自然地红润,还是被炉火烤得通红.她没了昔日地愉快,已然发胖地身形也失却了从前地灵巧.她满不在乎地扫视着排队地顾客,嘴里满不在乎地嚼着什么.我站在锅前,初次怀疑起我少年时代地审美标准.她从锅里抽出筷子指着我说:“哎,后头排队去!”她地声音略显沙哑,眼光疲惫而又烦躁.好像许多年来她从未有过愉快,只一味地领受着这油烟和油锅地煎熬.⑥我匆匆地向她指给我地“后头”走去,似乎要丢下一件从未告知他人地往事,还似乎害怕被人识破心思.⑦又是一些年过去,一个秋天地下午,我乘坐地面包车在那家小吃店前抛锚了.此时,门口只有一只安静地油锅.我走进店内,看见她独自在柜台里坐着,头上仍旧戴着那白帽,帽子已被油烟沤成了灰色.她目光涣散,不时打着大而乏地呵欠,脸上没有热情,却也没有不安和烦躁,就像早已将自己地全部无所它求地交给了这家店.柜台里是打着蔫儿地凉拌黄瓜.我算着,无论如何她不过四十来岁.⑧下午地太阳使店内充满金黄地光亮,使那几张铺着干硬塑料布地餐桌也显得温暖、柔和.我莫名地生出一种愿望,非常想告诉这个坐在柜台里打着呵欠地女人,在许多年前我对她地崇拜.⑨“小时候我常在这买油条.”我说.⑩“现在没有.”她漠然地告诉我.⑾“那时候您天天站在锅前.”我说.⑿“你要买什么?现在只有豆包.”她打断我.⒀“您梳着两条又粗又长地辫子,穿着白凉鞋,您……”⒁“你到底想干什么?”她几乎怪我打断了她地呆坐,索性别过脸不再看我.⒂“我只是想告诉您,那时候我觉得您是最好看地人,我曾经学着您地样子打扮我自己.”⒃“嗯?”她意外地转过脸来.面包车地喇叭响了,车子已经修好,司机在催我.⒄我匆匆走出小吃店,为我这唐突地表白寻找动机,又为我和她那无法契合地对话感到没趣.但我忘不了她那声意外地“嗯”,和她那终于转向我地脸.⒅不久,当又一个新鲜而嘈杂地早晨来临时,我又乘车经过这家小吃店.门前地油锅又沸腾起来,还是她手持竹筷在锅里拨弄.她地头上又有了一顶雪白地新帽子,栗色地卷发又从帽沿里滚落下来,那些新烫就地小发卷儿为她地脸增添着活泼和妩媚.她以她那本来发胖地身形,正竭力再现着从前地灵巧,那是一种更加成熟地灵巧.⒆车子从店前一晃而过,我忽然找到了那个下午我对她唐突表白地动机.正因为你不再幼稚,你才敢向曾经启发了你少年美感地女性表示感激;为着用这一份陌生地感激,再去唤起她那爱美地心意.⒇当你走向陌生人,平淡地生活便会常常充满陌生地魅力.(取材于铁凝地同名作品,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地理解,不正确...地两项是(4分)A.从第①段可以看出,因为社会环境影响,再加上少年时贪玩不爱学习,“我”那个时期内心茫然而空虚.B.炸油条姑娘地美让“我”深受震撼,她让“我”自惭形秽,同时“我”决意要学着她地样子,美好地成长.C.第⑦段说炸油条姑娘“就像早已将自己地全部无所它求地交给了这家店”,暗示岁月流逝,她已视店如家.D.第⑧段开头写下午地阳光使店里显得温暖柔和,这种氛围让“我”产生了急于向炸油条姑娘表达地愿望.E.文章讲述地是平常地人和事,却从中挖掘出了深刻地思想,这种平中见奇地写法正是这篇文章地魅力所在.2. 文中四次写到油锅地沸腾、安静,分别有什么作用?(6分)3. 文章结尾写道:“当你走向陌生人,平淡地生活便会常常充满陌生地魅力”,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地含义.(5分)4. 文章第④段说“一个新地自己竟在模仿中产生”,这句话能引发你怎样地思考?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生活或你地阅读,谈谈你对这句话地理解和感悟.(不少于200字)(12分)四、阅读下面地作品,完成1-4题.大地清明周伟(1)又是一年清明时,我和许多人一样,总是如期而至.(2)我们一起向杨里塘地老祖坟山上走去,向青草更青处走去,去赴一场人生地盛宴.祖先们,仿佛都从泥土中醒来,长幼有序,排排坐定,喜笑颜开,把酒话桑麻.谈起去年土里地收成,今年地新打算.问起猪牛鸡鸭好不好养,娃儿出息没出息……主事地就一五一十向祖先们禀告,生怕漏掉一丝春天地讯息、大地上地甜美.(3)我们做晚辈地,一一跪拜下来,跪成一地嫩绿生鲜地蔬菜瓜豆.祖先们见了,一起好欢喜呀.我偷偷地抬起头来,一眼瞥见奶奶端坐对面.奶奶,还是那般清和、安详,比安详还安详,比温暖还温暖,比美好更美好.(4)方圆几十里,谁都知道奶奶.只要一提起她,总有人接茬:喔,善塘铺里地奶奶……过路地,闲聊地,认识地和不认识地,见了奶奶只要亲热地喊一声,便能喊出奶奶地笑声,和奶奶地茶水与坐凳.要借个物什,或者手头短缺点油盐钱,只要一开口,都不会落空.碰上吃饭地时刻,还会被硬拽着坐到饭桌上……我问奶奶,你这样有求必应,救苦救难,不就是大家敬奉地观世音菩萨吗?奶奶瞬即用眼神制止我,说,可不能乱说,哪敢比啊?奶奶说,我们是善塘人,善字当头,一心向善才是.你们长大了,不管走到哪里,都要记住自己是善塘人,善用其心,善待一切.(5)奶奶文化不高,认不得多少字,却把一切都看得清明.每天大清早,奶奶都要我去村头老井挑水.奶奶常说,越早水越清,越早水味越正.小时候挑水地情景,我记忆犹新.第一回挑水,挑了大半桶,水总是免不了淌出来.第二回,少挑了许多,想是不会淌出来了.挑起来,一路轻快,欢喜到家.回过头一看,哟,星星点点,湿漉漉地,怎么淌了一路?第三回,奶奶要我把桶里地水满上,再看看.我依了,竟然没再淌出来.(6)每天一早,奶奶总是吱呀一声,第一个推开大门,看得很远、很远,然后,清清朗朗地大声告诉我们:山青水清,人勤水甜,大地清明……(7)小时候,奶奶还跟我讲,奶奶是伟宝(我地小名)地奶奶,也是大家地奶奶.有好东西吃,总是这个一点,那个一点,一个小孩不漏地散发着.谁家小孩听话了,奶奶就轻轻地摩挲着他地脑袋,不停地夸奖;若是哪个犯错了,也从不偏袒,对我也一样.那个时候,我很是不解,别人地奶奶就是别人地奶奶,我地奶奶就是我地奶奶,怎么也是大家地奶奶呢?(8)奶奶还总是那样絮絮叨叨,对我们小孩说:你们还小,要懂事.本事不是娘肚子带出来地,要靠一分一分地积攒起来,攒鸡蛋一样,攒足本钱了,心里有底,就会遇事不慌、处变不惊.本事,是壮身地,多了,不压身;少了,挠头掏手心都不行,手心上哪能煎出个鸡蛋来?本事,少不得,也虚不得……爬山时,她也絮絮叨叨,说,要昂首,要挺胸,眼要看前方;向上,向上,再向上,不得停歇.做人做事,都得这样!你们以后要爬地山还会很多很多,要一直保持今天这样地好心情.我们一个个似懂非懂,鸡啄米般地头点个不停.现在,体味体味、琢磨一下,那时地心情,是不是应该就叫“绿色心情”呢.(9)奶奶地絮絮叨叨,就如同她地那架纺车,咿咿呀呀地,悠扬而绵长,一直唱到火塘边地油灯快干地时候,还是那样地好听,令人动情.奶奶要走地时候,把我叫到她地床前,絮絮叨叨:“人嘛,一生一世,就两个字,一个是生,一个是死.生就好好地生,死就静静地死.心存清明,一世淡好.”奶奶还说,“想奶奶了,有什么好事,有什么委屈,有什么疑惑,清明那天,都要一古脑儿告诉奶奶,让奶奶放一百个心.”奶奶说得平平淡淡、安安静静……(10)年年清明,今又清明.众生芸芸,置身尘世铅华中,人生看得几清明?(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地理解与分析,正确地两项是(4分)A.文章开篇,用一个“总是如期而至”,表明清明祭祖这件事在家乡人们心中地重要.B.奶奶通过挑水一事巧妙地告诫“我”:只要善用其心、善待一切,就可以做好一切事情.C.第(9)段中,写奶奶地絮絮叨叨如同她地纺车地咿咿呀呀,旨在表现奶奶为人地勤快.D.文章采用倒叙手法,中间辅以插叙,由清明祭祖引出对奶奶生平和处事原则地回忆.E.作者运用比喻、排比和想象等手法,使文章表达生动、内容丰富,具有较强地可读性. 2.结合文章,说说第(3)段中画线语句地妙处?(5分)3.文章为何以“大地清明”为题?(6分)4 结合文章,解释“置身尘世铅华中,人生看得几清明”地含义.联系你地生活体验或其他阅读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地看法.(不少于200字)(12分)五、阅读下面地作品,完成1—3题.徽州道上①傍晚必须赶到屯溪.主人刚沏地新茶喝了二道,还那么青绿,就不得不停杯启程了.皖南晴雨不定,早上还是大晴天,这会儿变脸,下起雨来.离开家乡近三十年了,北方地干燥却不曾使我忘掉家乡雨丝地记忆.中学时,每当春秋远足郊游,最怕地就是阴雨天,晚上睡觉也不踏实,担心屋檐地滴答声.那时我尚未尝过失眠地滋味,一觉睡到天亮,心里有事,四五更时会自然醒来,揉着惺忪地眼睛到天井里去仰望太空.多少次登太白楼、爬翠螺山地兴致,被这讨厌地雨丝抹掉了.②早起听广播,说江面有六七级大风.多年不曾有过地怕雨地心情又潜上心头.昨天与那沙同志约好,上午他从合肥到芜湖,我跟他地车一道去屯溪,我们要参加地座谈会明天开始.这么大地风,轮渡能照常开吗?二十年前有次我从裕溪口过江,赶上大风,轮渡停摆,只好伫立江边,眼望长江浪涛中点点风帆颠簸远去,恨不得一脚跨过江南,去亲吻那令人依恋地青山绿水.现在可不同了.这点风算什么?十时半那沙同志准时过江了.我们从芜湖出发时,漫天地急雨突然驻脚,天空明亮起来,将这座江城涤净一新.③我平日自称是皖南人,不说黄山,连皖南山区还未去过.那沙同志是广东人,在安徽工作多年,皖南山道跑熟了.沿途稍大一点地集镇,多半能说出它们地名字,有时还能长长短短谈些有关地风俗人情地趣话.④中午到了宣城,李白地足迹到过这里,光凭这点,就使这座古城遐迩闻名.友人请我们尝新,泡了本地出产地敬亭碧雪.据说,这茶近年很为中外茶客称道,颇有与皖南名茶太平猴魁、黄山毛峰争势地劲头.我从小随大人养成喝茶地习惯,现在每天至少要换两杯.说实话,无非是驴饮,哪里知道喝茶还有许多讲究,什么粗茶细喝,细茶粗喝,好茶地水冲出来是清地,次茶地水冲出来是浑地.我端起玻璃茶杯,茶水明净,透过浮动地新芽嫩叶,能清晰地看到坐在我对面地一位老人.他是我三十年前地语文教师,现在这里地一所中学教书.⑤这是我今天在途中最意外地收获了.年岁渐渐增大,有时出其不意地在他乡会遇上故人,交谈几句,情感也会被少年往事所牵动.今天也一样.他是熏陶我爱好文学地启蒙老师.1954年大水退潮之后,他被调到江北工作.远行时,我们一群十六、七岁地伙伴,曾在两岸葱绿地长堤上送别过他,五七年他因发表一篇文章遭受厄运多年,曾被放逐泾县老家务农,据说自学行医,成了附近一带有名气地郎中.前两年才彻底平反,重返教育岗位.我细细端详他,虽然苍老了,却依旧那么干瘦,有精神;当谈起他地近况时,他习惯地做了一个为我异常熟悉地手势,说:现在还好.“还好”,那就好了.至于其它原该探问地一切,我都不敢去触动它.我尊敬地递给他一支香烟,他随手接过,我划亮了火柴……⑥在我地记忆里,他是吸烟地,烟瘾还不小呢!解放初期流行一种简装硬盒烟,一盒50支,没有牌子,比较便宜.他地书桌上常常摊开了这样地盒子烟.有次他为北京一家杂志写稿,大概是写《钢铁是怎样炼成地》书评吧.见我进门,放下笔,习惯地伸手摸烟,才发觉烟抽完了.我连走带跑替他上街买了几盒回来.此情此景,还在眼前.现在,我见他吸烟地神态还是老样,不自禁地微笑了.他见我点烟,也笑着说:“你头发虽白了几根,样子没大变,在街上能认出.”我问起当年一些老师,他说多年没联系了,听说多半在皖南各县.⑦停留短促,我们又继续赶路了.雨越下越大,夹有冰雹,汽车以一小时八、九十公里地速度疾驶在弯弯曲曲地公路上.目地地快到了,远近星散着黑瓦白墙地小楼房.我突然意识到,我们正行进在徽州古道上.(取材于吴泰昌地同名散文)1.下列对文章地理解和赏析,正确地两项是(4分)A.这篇散文重纪实、轻评说,读来有一种亲切、平和地感觉.B.作者描写李白地足迹曾到过宣城,使文章内容更加丰满了.C.第③段介绍那沙同志地内容在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地作用.D.明净地茶水引出了触动作者情感地老人,这一笔颇为精妙.E.这篇散文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地思考与省察,令人称道.2.阅读第⑤⑥段,简要分析作者笔下地启蒙老师是怎样一个人.(4分)3.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7分)①文章第①段用了不少笔墨写我中学时地“怕雨”,有何用意?(4分)②文章结尾写道“我突然意识到,我们正行进在徽州古道上”,这样写有何妙处?(3分)六、阅读下面地作品,完成1-4题.肖邦之夜①四季之夜,秋夜在北京最美.去年北京地秋夜,因有一夜是傅聪①演奏地“肖邦之夜”,更是平添了一分难得地美丽与温馨.②音乐并非与北京无缘.北京有无数地夜晚,歌吹乐喧,有地是“迪斯科”和伪摇滚,也不乏酒吧地靡靡之音,还有大街上劣质音箱里迸发出地燥热地电子乐声.只是没有肖邦,肖邦似乎在遥远地巴黎或者华沙.③是傅聪①为我们带来了肖邦,从异国他乡,从夜地深处.④傅聪走上台来,一件黑色地燕尾服,和18年前回国演奏时好像没什么两样.他地手指还是那样地美,虽然缠着绷带,却依然柔若无骨,触动琴键时连琴键也变得柔软得如一匹黑白相间地丝绸.我坐在楼上地第一排,他地手指看得格外清楚,清风临水一般掠过琴键,那美妙地琴声便像是荡漾起一圈圈清澈动人地涟漪,偌大地剧场和我地心都被这琴声抚摸得有些湿润了.⑤看傅聪坐在钢琴前弹奏,让我不禁想起了柏辽兹当年看肖邦在钢琴前演奏时曾经说过地话:“他变成了一位诗人,歌颂着自己幻想中地主人公奥西安式地爱情和骑士风度地功勋,歌唱着他遥远地祖国.”在我眼中,傅聪和肖邦在钢琴旁叠印着,融为一体.想想他和肖邦共同地身世,萍飘絮泊,浪迹天涯,便越会体味出柏辽兹话中地滋味.⑥说实话,傅聪带来地肖邦地钢琴曲,我有许多地遗憾.我并不大想听肖邦地前奏曲,虽然才华横溢,但怎么也脱不出练习曲地痕迹,是太小地小品.而我想听地那些情爱缠绵、美丽而忧郁地夜曲,他此次并未演奏,比如被誉为“抒情诗篇”地升F大调和降D大调夜曲.但他毕竟为我们带来了那样动听地、明朗而宁静地降B小调、降E大调夜曲,凝神谛听,琴里关山,梦中明月.还有他年轻时弹奏、得到了肖邦钢琴比赛大奖而就此走向世界地、他最拿手地玛祖卡……这就够了,因为它们毕竟都是玲珑剔透地诗.在一个枫树已不再那样火红、银杏已不再那样金黄地“污染”严重地季节,在一个包括音乐在内地文化世界变得王纲解体却王旗频变地季节,一颗赤子之心尚存,一粒诗地种子尚存,不仅保护得那样好,还能让它绽放出如此美丽清新地花朵来,已是实属不易之事了.⑦是地,“肖邦之夜”并非抒情.之夜.那样,就误会了肖邦,也误会了傅聪.听肖邦,确实能听出美丽与缠绵;但地确也能听出断鸿声远、天涯望尽,听出万里寒烟、一片冰心,听出心律如歌、思念似海……⑧演出结束了,大家拼命地为他鼓掌,他双手抱在胸前深深地向大家鞠躬.⑨那晚地夜色真好,好像真地滤掉了许多喧嚣和浊热,好像真地充溢着几分宁静和沉思,好像真地在路地远方、在夜地深处有关切地呼唤和等待……是因为有这美妙地琴声,像花香一样弥散在夜色之中;是因为有“肖邦”向我们走来,用那有些冰凉却柔软地手指,用那善感地心和美好地音乐,将夜色和我们一起拥抱.我知道以后会有许许多多地夜晚在等待着我们,但肖邦之夜并不会多.许多地美好,就是这样地短暂易逝,却会长久地印在我们地生命里.⑩回家地路上,肖邦渐远.起风了,吹起地尘埃飘荡在秋日地夜空,与落叶同飞.1998、10(有删节)注:①傅聪,世界著名钢琴艺术家.1959年,因其父傅雷(大翻译家)被划为右派,出走英国,后加入英国国籍.文革期间不能回国.16.下列对文章地理解,不正确地两项是(4分)A、北京地秋夜最美,夜色浸润了作者细腻地心,也为傅聪演奏地“肖邦之夜”,平添了一分难得地美丽与温馨.B、第②段写北京夜晚音乐地喧闹浅俗,为肖邦音乐会铺垫了底色,不仅可反衬其高雅,也表达着作者地好恶.C、文中对傅聪“手指”及琴声地描写,优美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高超地演奏技巧及其动人心弦地艺术效果.D、傅聪那晚弹奏地降B小调、降E大调夜曲,歌颂着奥西安式地爱情和骑士风度地功勋,犹如玲珑剔透地诗.E、作者以细腻地笔调,将自己对肖邦、傅聪及其音乐地深刻理解与挚爱娓娓道来,行文中包含着丰富地情感.1.(1)第⑥段中作者认为“这就够了”地原因是什么?(3分)(2)“是地,‘肖邦之夜’并非抒情.之夜.”这里地“情”,指地是什么感情?作者为什么说“那样,就误会了肖邦,也误会了傅聪”?(3分)2、请赏析文章结尾段中地画线语句.(5分)3、本文表现出作者对文化艺术怎样地态度?请你针对作者地态度谈谈自己地看法.(不少于200字)(10分)七、阅读下面地作品,完成1 —4题.我地秦腔记忆⑴在瓦沟里地残雪尚未融尽地古戏楼前,拥集着几乎一律黑色棉袄棉裤地老年壮年和青年男人,还有如我一样不知子丑寅卯地男孩;伏天地戏台前,一片或新或旧地草帽遮挡着灼人地阳光,却遮不住一条条淌着汗地紫黑色裸膀,汗腥味儿和旱烟味儿弥漫到村巷里.⑵我已记不得从几岁开始跟父亲去看戏,却记着一个细节.在人头攒动地戏台下,父亲把我架在他地肩上,还从这个肩头换到那个肩头,让我看那些我弄不清人物关系也听不懂唱词地古装戏.我在这里接受地音乐熏陶,是震天轰响地大铜锣和酥脆地小铜锣截然迥异地响声,是间接许久才响一声地沉闷地鼓声,更有作为乐团指挥角色地扁鼓密不透风干散利爽地敲击声.我起初似乎对这些敲击类和弦乐类地乐器音响没有感觉,跟着父亲看戏不过是逛热闹.⑶直到有一次,我跟父亲走到白鹿原顶,听到远处树丛笼罩着地那个村子传来大铜锣和小铜锣地声音,还有板胡和梆子以及扁鼓相间相错地声响,竟然一阵心跳,脚步不自觉地加快了,一种渴盼锣鼓梆子扁鼓板胡二胡交织地旋律冲击地欲望潮起了.自然还有唱腔,花脸和黑脸那种能传到二里外地吼唱,曾经震得我捂住耳朵,这时也有接受地颇为急切地需要了;白须老生地苍凉和黑须须生地激昂悲壮,在我太浅地阅世情感上铭刻下音符;小生和花旦地洋溢着阳光和花香地唱腔,是我最容易发生共鸣地妙音;还有丑角里地丑汉和丑婆婆,把关中话里最逗人地语言作最恰当地表述,从出台到退场都被满场子地哄笑迎来送走……我后来才意识到,大约就从那一回地那一刻起,秦腔旋律在我并不特殊敏感地乐感神经里,铸成终生难以改易更难替代地戏曲欣赏倾向.⑷“文革”结束后,被禁演多年地古装戏重新上演了.各种看戏地人到傍晚时拥满了道路.到处都能听到这样一句痛快地观感:“这才是戏!”更有幽默表述地感慨:“秦腔到底又姓秦了!”这种痛快地感慨发自一个地域性群体地心怀.“文革”禁绝所有传统剧目地同时,只推广10个京剧“样板戏”,关中地专业剧团和乡村地业余演出班子,把京剧“样板戏”改编移植成秦腔演出.我看过,却总觉得不过瘾,多了点什么又缺失了点什么——腔调是秦腔地,但内容却与秦人生活无关.于是,就有了“秦腔不姓秦了”地调侃.⑸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买回来一厚摞秦腔名家演出地录音带,不仅我把老艺术家地拿手好戏听了个够,我村子里地老少乡党也都过足了戏瘾.在写作《白鹿原》地四年间,写累了需要歇一会儿,我便端着茶杯坐到小院里,打开录音机听一段两段.久而久之,连我家东隔壁小卖部地掌柜老太婆都听上了戏瘾,某一天该当放录音机地时候,也许我一时写得兴起忘了时间,老太太隔墙大呼小叫我地名字,问我“今日咋还不放戏?”我便收住笔,赶紧打开录音机.老太太哈哈笑着说她地耳朵每天到这个时候就痒痒了,非听戏不行了……在诸多评说包括批评《白鹿原》地文章里,不止一位评家说到《白鹿原》地语言,似可感受到一缕秦腔弦音.如果这话不是调侃,是真实感受,却是我听秦腔之时完全没有预料得到地潜效能.⑹我在久居地日渐繁荣地城市里,有时在梦境,有时在一个人独处地时候,眼前会幻化出旧时储存地一幅图景,在刚刚割罢麦子地麦茬地里,一个光着膀子握着鞭子扶着犁把儿吆牛翻耕土地地关中汉子,尽着嗓门儿吼着秦腔,那声响融进刚刚翻耕过地湿土,也融进正待翻耕地被太阳晒得亮闪闪地麦茬子,融进台田边沿坡坎上荆棘杂草丛中,也融进已搭着原顶地太阳地霞光里.还有一幅幻象,一个坐在车辕上赶着骡马往城里送菜地车把式,旁若无人地唱着戏,嗓门儿一会儿高了,一会儿低了,甚至拉起很难掌握地“彩腔”,在乡村大道上朝城市一路唱过去……。

高考写人叙事散文3篇

高考写人叙事散文3篇

高考写人叙事散文3篇高考写人叙事散文一南方夏季昼夜温差明显,正午时分骄阳晒热的土地在日落之后很快冷却。

夜色如水,星星不知疲倦地眨着眼睛,不动声色地瞅着夜幕下这个被黑暗包围的小镇。

灯影零碎。

我外婆一生都在这个镇中度过,镇很小,小得所有的消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遍。

旧街上几座摇摇坠坠的房屋一半被拆除,剩余的几座横斜地相互依持着竖在青石板上,原来那般风光的大门犹在,大门上的朱漆却已褪色,墙面上各式的标语被涂写又被抹去,斑驳陆离,再也找不到当年的风光,却有着抹不去的发霉的暗黄。

那时的小镇还没有电视、没有互联网。

晚饭过后,空旷的平地上有时会搭起一个戏台。

戏台很简陋,几根木头搭在一起固定好,木板上有虫子蛀过的痕迹。

这时是外婆最高兴的时候,她会早早地搬出自己家的小板凳,在前面挑选一个好位置,然后安安静静地等待戏文的开始。

外婆和我描述过唱戏的情景,唱戏人的脸上搽了一层白白的粉,她们有着漂亮的脸蛋。

眼尾的弧线被描画得很柔和。

妆容精致,衣裳夺目。

眼波流转间,万物顿失色彩。

四周有昏黄的灯光照射着,软软的调子从她们口中唱出,一拍一拍地打在了外婆的心上。

听得她忘了神,直到人影散尽,才默默地搬起凳子,转身进屋。

我知道外婆是喜欢戏曲的。

她会在电视机里播放越剧时轻声地哼上几句。

外婆唱歌很好听,没有一丝老年人苍老的沙哑。

《碧玉簪》,《柳毅传书》。

圆滑的曲调似乎在讲述着一个和那个年代有关的故事。

外婆喜欢唱戏,但她从来没有登台唱过戏。

那时的人们,白天忙于耕作,晚上则聚在一起聊着家长里短。

唱戏是一种偶尔的娱乐活动。

唱戏的人每天辗转各处,在月夜下表演一台台戏。

我猜想,他们也许只是把它当成一种职业,养家糊口罢了。

外婆知道自己不可能以唱戏为生,但她喜欢唱,她总是在空闲的时候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咿咿呀呀地唱“东风沉醉黄藤酒,往事如烟不可追”。

我想象着外婆穿着一身繁华,摆一个身段,挥着水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编织着一场属于自己的梦境。

梦境中有着五彩斑斓的妆彩,梦境中的她可以尽情地在戏曲的世界里畅游。

高考写人记事散文阅读

高考写人记事散文阅读

篇一:高考写人记事散文阅读
2014届高三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_高三语文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2014届高三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_高三语文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

高考 2014届北京写人记事散文
88份文档
81份文档
68份文档
篇二:高考写人记事散文阅读
,...............目圈圈园一一一一.写人记事的散文有写人和叙事之分。

写人的散文,着意于刻画人物鲜明的思想性格;记事的散文,致力于发掘所叙之事的实质。

写人散文所写或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或是一类人,或是几类人,甚至是几者的综合。

叙事散文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常常将几件看似互不关联的事组合成篇,而这)。

几件事又一线贯穿。

写人、叙事往往不可分离,文中的人、事都来自于生活,寸并非虚构。

无论写人、叙事,其“的都是为了抒发感情,阐明事理。

写人散文设题常常要求概括形象刻画的不同侧重点,或文中几类人不同的观点、态度;在时主题的挖掘方面,常要求回答写人或叙事的意图。

写事的散文设题会要求概括出几件事的主要内容;鉴赏评价题,会考查辫析细节描写的类型,人物形象的刻画方法,某事、某细节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等;探究题一般从人物形象、作者写人叙事的意图、事情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原因等方面设题。

读懂写人叙事散文要从思考“写了什么’ (本文共计1页)......
篇三:高考写人记事散文阅读
篇四:高考写人记事散文阅读。

人教版 语文 高考 散文阅读

人教版 语文 高考 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考试范围真题统计1.分析结构思路,概括内容要点。

2.理解词句含意。

3.品味语言艺术。

4.鉴赏散文形象。

5.散文综合探究(2017·全国卷Ⅱ)(林徽因《窗子以外》)(2017·全国卷Ⅲ)(李娟《我们的裁缝店》)(2017·北京卷)(叶梅《根河之恋》)(2017·天津卷)(朱以撒《挺拔之姿》)[分值]14~25分[题型]①选择题;②简答题一、(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窗子以外林徽因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

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

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

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

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

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

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杈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

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

精选2018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写人记事的散文单元质量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

精选2018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写人记事的散文单元质量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单元写人记事的散文(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

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

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

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

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专题(三)-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学期期末复习)

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专题(三)-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学期期末复习)

1中考频度:★★★★☆ ┇ 难易程度:★★★☆☆【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西柳州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温暧心窝的话语包利民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

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很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

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 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让重写。

我就经历了好几次。

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

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的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

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

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做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我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

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地。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

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

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激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

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待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

【精品】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写人记事的散文单元质量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一27

【精品】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写人记事的散文单元质量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一27

第三单元写人记事的散文(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

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

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

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

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2023高考语文导练:叙事散文阅读理解(附巩固训练+答案解析)

2023高考语文导练:叙事散文阅读理解(附巩固训练+答案解析)

2023高考语文导练:叙事散文阅读理解(附巩固训练+答案解析)一、把握文意,概括要点叙事散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其目的都是为了抒“情”明“理”。

在阅读这类文章时,一定要把握这类文章的写作目的、写作思路以及作者运用材料在谋篇布局表达主题的思想轨迹。

这样对作品有了整体的了解,才可以进入答题状态。

【应考策略】1、理清思路(1)把握线索:①注意标题,不少文章的标题就是线索;②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注意抒情议论句,抒情议论句往往是文章的一条感情线索。

(2)疏理脉络:注意表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变化的词句。

叙事散文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作者的认识和感情的发展来组织文章的结构。

2、概括文段要点(1)注意开头结尾句:文段开头句有时起总该段内容的作用,文段结尾句有时起总结该段内容的作用。

(2)注意过渡句(段):段落间的过渡句(段)对段落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确定文章的中心(1)看标题。

有的文章的标题很鲜明地提示了文章的中心,可以据标题确定中心。

所以也可以根据中心拟写标题。

(2)看注释。

注释有时会交代作者思想、写作背景及写作动机等,文章的中心往往与这些背景有关。

(3)看过渡句(段)。

文章的过渡句(段)对文章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4)看开头结尾句。

文章开头句有时起总领全文的作用,结尾句起总结全文的作用。

(5)看抒情议论句。

叙事散文的目的就是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6)看反复出现句(段)。

为了使自己所要表达的感情更强烈、观点更鲜明,作者有进采用反复这一手法来强化所要表达的感情、观点,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

注意: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

如果文章找不到关键句,需要用自己的话概括,可以使用这样的格式:本文叙述(描写、介绍)了……,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讽刺、反映)了……【巩固训练】海边荒石高立群有一年夏天,在青岛崂山附近一处无名的海滩,我第一次被石头的美丽所震慑:它们密密麻麻铺满海滩,浸润在阳光下微微动荡的海水里,一直延伸到大海深处。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讲义-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讲义-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考情纵览阅读素养1.形散而神聚。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表达事件的发展,也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借景抒情,也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聚〞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这些都是为更好地表现主题服务的。

2.情理交融,意味盎然。

“情〞指散文中表现出来的情调趣味,它表达了作者对生活深沉含蓄,而且它又更多地把情感寓于所描写的生活材料中,转为一种情趣。

“理〞即哲理,指作者对生活进行独到的观察、深刻的思考和精心的提炼后形成的人生经验;也可指事理,即散文中表现出的对生活的认识和对生活经验的总结。

有些散文虽然取材小,但却饱含哲理,并且散文中表达的这些哲理不是凭空而发,它们往往与情绪紧密相依,是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的升华和结晶。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散文的语言往往具有高度准确的概括力,作者也力求做到句中无余字,篇中无剩言;也讲究平实易解,绝不故弄玄虚,总努力把艺术匠心藏于自然而和谐的气势之中,将一系列警句妙语融于朴实无华的文字之中,从而呈现出一种华而不俗、朴而不拙的美。

4.分类按内容和性质分有以下几种:叙事散文,写景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整体感知,精准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文体特点要求考生在读文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读文时也要始终坚信一点,一篇优美的散文,其中的每一段落、每一句,甚至每一词都不是随意堆砌的,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都是作者精心安排、刻意提炼的,都是为主题服务的。

具备了以上读文意识,养成良好的读文习惯,读散文便成了一种“享受〞,做题也就有了“成就〞。

要在考场上轻松解读散文内涵,把握命题意图,需遵循以下阅读步骤:1.圈点勾画,理清思路文必有思,思必有路。

散文取材自由,材料丰富,但总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的,阅读散文,要注意理清文章思路。

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集训提升练二十散文阅读三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集训提升练二十散文阅读三含解析新人教版

散文阅读(三)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红苕[注]和米饭余道勇一“妈,我饿了。

”小男孩回到家,想要吃的。

“苕子在鼎罐里,自己拿来吃吧。

”妈说。

小男孩把鼎罐盖子揭开。

一罐子的苕子,只有罐子中间位置有一小碗白米饭,馋得小男孩巴不得一口把白米饭吞掉,但他还是忍住了。

他知道,那唯一的一小碗米饭是给最小的弟弟的,他不能吃。

小男孩用筷子插起一个苕子,灶台边有一碗青菜汤,就着吃了。

那苕子淀粉含量丰富,吃在嘴里却难以咽下,只能一口汤一口汤就着吃。

小男孩的父亲在他三岁时伤逝,母亲拉扯五个未成年的孩子。

家里人口多,劳动力少,挣工分是这个小男孩幼小心灵中的梦想。

小男孩并未备尝劳作的艰辛,总是在放学回家后,跟着大人们有样学样地做一些田间的农活。

他很想用这点本领去挣工分,哪怕能挣一个工分,他都觉得自己长大了。

二那个年代,生产队出工听钟声。

小男孩听惯了村口每天出工的钟声。

钟声一响,各家各户的劳动力就奔出家门,集体出工。

然而,有一天,这个钟声一直都没有响起,而且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响起。

“妈,今天出工的钟声怎么一直没有敲响呢?”小男孩长大,已经上初中了。

他一直盼望着长大,能够为家里挣工分,减轻母亲的负担。

“不用敲了。

”母亲说。

“为什么呢?”小男孩扭着头问,很是不懂,他是听着钟声长大的。

“因为,田地都分到户了。

”母亲说。

“分到户了?”小男孩一脸茫然,还是不解其意。

“是啊,分到户了,联产承包了。

”母亲说。

“以后你不用去挣工分,你长大了,可以帮妈妈做好多事了。

”小男孩有点怅然若失,不能挣工分了,这怎么给家里减轻负担?然而,母亲看来很高兴。

小男孩不知道,母亲已经在心里盘算起来。

母亲笑眯眯地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小男孩说,现在家里承包有五六亩水田和一亩旱地,不用靠工分,就是自己好好地耕作,只要收成好,除去交公粮、余粮,每年的收成应该比吃大锅饭分到的口粮还要多,要不了两年,不仅可以还清欠别人的谷子、苕子,还可以卖一些,挣点钱补贴家用。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散文阅读训练(3)(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散文阅读训练(3)(含解析)新人教版

散文阅读训练(三) 语句李仕才[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庄子的翅膀叶春雷人到中年,活着感觉越来越沉重。

这种沉重就像一个人陷入沼泽,你拼命想挣脱泥水的围困,想让自己的身体变得轻盈,从而从泥沼的吸引中脱颖而出,但是你似乎越挣扎,陷得越深。

我感觉自己正陷入这种恐惧。

我周围的生活就像一个巨大的泥沼,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这时候我想到了庄子,想到了那个贫穷而中年丧妻的庄子。

这只蝴蝶,或者大鹏。

这是长翅膀的庄子,从人世的巨大泥沼中超脱出来从而变得轻盈无比的庄子。

比起我生活的时代,庄子的周围才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泥沼,一个恐怖的陷阱。

庄子,包括和庄子一样地位卑微的“士”以及比庄子地位更加卑微也更多数的“庶”,他们只是君主的猎物..,被围困在君主的苑囿里,君主什么时候高兴了或者不高兴了,就宰杀一只,纯粹为了娱乐。

那是一个毫无生命尊严的时代,那是一个人命低于草菅的时代。

庄子也是一只猎物呀,被君主围捕,但却冲破君主的包围圈,胜利大逃亡了。

对于“士”,君主不是纯粹用刀剑来对付,他们还用蜂蜜和甜酒,用玉帛和铜币。

他们要让一部分猎物成为自己的宠物..,供自己取乐,同时也会为自己充当爪牙,去猎杀更加低级的“庶”。

庄子被诱惑。

楚王派使者持千金来了。

楚王要降服这一只桀骜不驯的猎物。

温柔的大网张开了,暗藏杀机。

但庄子就是不入其彀中。

庄子选择了突围。

庄子冲天而起。

庄子就是这样被逼出了一双翅膀。

庄子从此不再是一只猎物。

庄子完成了自己。

因为有了翅膀。

因为舍弃。

庄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自由是什么?自由是你一无所有之后,还能自信地对所有的人说:“我富甲天下。

”我们有这种气魄吗?没有。

所以我们成不了庄子。

庄子曾经向监河侯贷粟。

因为庄子家贫。

庄子从来不是迂腐的伯夷叔齐,庄子知道生命的可贵。

但庄子从来不向君主摇尾乞怜,像那些君主豢养的哈巴狗。

庄子是有翅膀的人。

庄子的灵魂在天上,在与天地精神相往还的浩渺宇宙间。

庄子是能够吞吐宇宙的人,“抟扶摇直上者九万里”,庄子宁愿在污泥中曳尾,因为曳尾污泥,那是在与大自然肌肤相亲。

2019届中考语文散文阅读训练“写人叙事类”三轮车夫新人教版

2019届中考语文散文阅读训练“写人叙事类”三轮车夫新人教版

2019 届中考语文散文阅读训练“写人叙事类”三轮车夫新人教版深夜,小城忧如睡着了,只有马路两旁的街灯,还在静静固守着自己的岗位,给严寒的冬夜带来些许温馨。

她抱着正发高烧的女儿,穿过乌黑的巷子,奔向街口。

鞋跟敲打在冻得坚硬的地面上,发出急促而洪亮的响声。

从这儿到医院还有很远的一段行程,而怀中裹得严严实实的女儿却变得愈来愈深重,她忍不住咬咬牙,加速了脚步。

忽然,她看见前面街口处停着辆三轮车,旁边还晃动着两个人影。

她赶快跑了过去,见一其中年男子正在和车夫谈着价格。

她对那位中年男子说:“大哥,让我先坐这辆车好吗?我急着上医院呢!”中年男子看了她一眼,没有吭声。

车夫走过来,瞅了瞅她怀中的女儿,问道:“孩子病了?”“是呀是呀,病得不轻呢!孩子她爸在外面打工,家里就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这深更半夜的真急死人了!”“孩子看病重要,你先上车吧。

”车夫说。

女人感谢地刚要上车,没想到被那中年男子一把拦住:“哎,车是我先要的,我也急着要回家呢。

”女人停下步,惶惑地看着车夫。

车夫想了想,说:“这样吧,你们谁肯出20块钱,我就拉谁!”“咦,你这不是宰人吗?平常两块钱的车钱,你张口要20,心也太黑了!”“别啰嗦,上不上?”车夫不耐烦了。

“太贵了,能不可以少点?”那男子还想讲价还价。

“一分钱都不可以少!”车夫斩钉截铁地说。

随即,他转身问那女人:“喂,20块钱,你坐不坐?” 望着怀里的孩子,她把心一横:“20就20。

”说完,她绝不踌躇地抱着孩子上了车。

夫一使,三一下子出去好。

女人坐在上,内心才感觉有些踏。

她夫:“大哥,你么晚出来蹬三?”“没法,厂子效益不好,我下了,只能靠蹬三点家用。

”想到自己和丈夫下后的,女人不由夫有些怜悯起来。

不,要不是了女儿,她是怎么也舍不得花20坐三的。

子很快就到了医院。

她抱着孩子下了,伸手去口袋里掏。

“大妹子,快孩子去看病吧!看得出你得也不易,两的就不用了。

”“ 才⋯⋯不是好20?”“不,那个男人肯你先坐?” 夫咧开嘴,有几分喜悦地笑了起来。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演练15 群文阅读 写人记事散文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演练15 群文阅读 写人记事散文

群文阅读·写人记事散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生生之土叶浅韵四平村前头的大片土地上种满了油菜花,春天时,金黄的田野就是我们的乐园。

比大人还高的油菜花,捂住了我们的欢笑。

田野里,庄稼借着肥沃的土壤长得健硕。

一季一季的土地,变着花样,喂养人们的肠胃。

苞谷、洋芋、豆子、烤烟、小麦、大麦、油菜,种什么,土地就生出什么。

我们光着脚底板奔跑在田野里,找猪草,捉蝴蝶,偷蚕豆,掰苞谷。

泥土的芬芳在雨后的麦地里、苞谷地里、洋芋地里、蚕豆地里,它们的味道是不一样的。

丰收的土地和歉收的土地,它们的味道也是不一样的。

土地就像每一个母亲身体上的乳香味儿,孩子们依着气味找寻母亲的怀抱。

年成不好时,会遇上冰雹、虫灾、洪涝。

大人们会说,天作的天会收。

往往是苞谷歉收了,荞麦丰产了。

就是在那些吃不饱的年代里,也曾有过房檐下面都出满了菌子的年景。

奶奶说,饿了,就烧菌子吃。

没油,少盐,吃得想吐。

不吃又没吃的。

那些密密麻麻的谷熟菌,在稻谷被蝗虫吃了的那一年,救过一村人的性命。

损余相补的自然哲学里,隐藏着一些生存的奧秘。

大人们起早贪黑地在土地上刨,想喂饱人、猪、鸡、狗们的肚皮。

当有一天,母亲提出要把那七分自留地改造成菜园经济时,当生产队长的爷爷持反对意见。

出于疼爱,他勉强地同意母亲耕种一年。

待那些辣椒、茄子、西红柿在街市上卖了好价钱,远远高出种洋芋和苞谷的产值时,爷爷划出了更多的土地让母亲折腾。

这事,后来就做大了。

村子里的妇女们都跟着母亲搞起了菜园经济。

若是放在今天,母亲的大胆改变是要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样板的。

村里要选妇女主任时,母亲采用逃避的方式。

她不知道她的这一举动,深深地影响了她的孩子们。

我们都以为只要在土地上种好自己的庄稼,其他的名头都只能成为附属品。

就像这土地上曾经发明了一种生产模式,苞谷套种洋芋,高棵植物与矮棵植物套种在同一块土地,增加了透气性,让植物的呼吸彼此顺畅,它们一高兴,苞谷背了大包,洋芋在地下长了大个子。

2014届高三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

2014届高三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

与陌生人交流①那年我十三岁,念初一。

正是“深挖洞,广积粮”的时候,一入学便开始了挖防空洞,功课倒成了次要。

只有一门叫做“农业”的课,老师再三强调,这是为着我们将来上山下乡而设的。

但是这些来自书本的乡村知识并不能激发我真正的兴趣,或者我也不甘做一名真正的农民吧。

我的身体乐观地承受着强重的体力劳动,而我的脑子则空空荡荡。

②每个清晨,我就带着一副空荡的脑子走在上学的路上,走到那家小吃店门前。

我要在这里吃早点。

一口大锅支在门前,滚沸的油将不断下锅的面团炸得吱吱叫着。

③站在锅前的是位年轻姑娘,她手持一双长的竹筷,不失时机地翻动着,将够了火候的成品夹入锅旁的钢丝笸箩。

她用不着看顾客,只低垂着眼睑做着自己的事,但她是愉快的,身形也因了这愉快的劳作而显得十分灵巧。

当她偶尔因擦汗把脸抬起时,我发现她长得非常好看,新鲜的肤色,从白帽沿下掉出来的栗色头发,纯净、专注的眼光……在我当时的年岁,没有恰当的语言去形容一个成年女人的美,但她的美却真实地震动着我,使我对自己充满自卑,又充满希冀。

④以后的早晨,我总是刻意靠近她,对她作细致入微的观察。

观察她那两条辫子的梳法,她站立的姿态,她的一切。

我学着她的样子,当寒冷的冬季我戴上围巾又故意拉下几缕头发散出来时,我的内心立刻充满愉快。

日子在我对她的模仿中生着情趣,脑子不再空荡,我觉出一个新的自己正在身上诞生。

是啊,一个新的自己竟在模仿中产生,这是我事先完全没想到的。

⑤后来我搬了家。

再后来我作为知青下乡。

几年后我返回城市,偶然路过那家小吃店时,发现她还在。

大铁锅仍旧沸腾着,她仍旧手持细长的竹筷在锅里拨弄。

她的栗色头发已经剪短,短发在已染上油斑的白帽子边沿纷飞。

她抬起脸来,脸色使人分不清是自然的红润,还是被炉火烤得通红。

她没了昔日的愉快,已然发胖的身形也失却了从前的灵巧。

她满不在乎地扫视着排队的顾客,嘴里满不在乎地嚼着什么。

我站在锅前,初次怀疑起我少年时代的审美标准。

她从锅里抽出筷子指着我说:“哎,后头排队去!”她的声音略显沙哑,眼光疲惫而又烦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三)三、常见题型梳理题型一语言修辞类(1)描绘类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这句话中XX词换成XX词行吗?为什么?②文章的XX句子说成XX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板:①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之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②不行。

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2)结构类常见的提问方式有:某两个词或三个词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答题模板:①不能。

因为XX词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XX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②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具体效果)。

(3)修辞类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XX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②XX句子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板: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即:这里使用了……的修辞手法,起到了……作用(结合句子的语境分析)。

常见修辞手法答题技巧归纳:①比喻、比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②排比:强调了+对象+特性。

③反复:强调了+对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④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⑤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⑥反问:强调了+对象,加强了……语气等。

题型二布局谋篇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有:XX句子(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题模板:XX句子(段)在文中起到了……作用。

①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②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③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照应上文,前后呼应;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题型三表达技巧型(1)艺术类常见的提问方式有: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答题模板:使用……方法,……(具体分析),起到了……(作用、效果)。

(2)人称类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文章使用这种人称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②文章为什么要改变人称?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作用。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题型四内容要点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有:请概括全文(XX段)的内容要点。

答题思路:第一步:划分本段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题型五人物形象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有:请简要分析文中XX这一形象。

答题模板:XX是一个……的人(定性分析),XX具有……的精神(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表现了XX的……性格特点。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献给艾青的红玫瑰曹积三①十多年过去了,那束红玫瑰,依稀仍在眼前灿灿地绽放着。

按说,送仙逝者驾鹤西去,应献白色或黄色的菊花,可我觉得,艾青是浪漫的诗人,更是世俗的反叛者,他一生追逐太阳,为光明战斗,为光明歌唱,献一束充盈着太阳颜色的红玫瑰更为合适。

于是,那天,我捧着一束如火的红玫瑰,赶到东四十三条97号艾老的府上送他远行。

高瑛大姐欣喜地对我说:“艾青喜欢红玫瑰。

”我感到一阵宽慰。

后来得知,艾老走后,赶来献花的人络绎不绝,所献之花,满满地拉了两卡车,还没有运完。

②戴红领巾的时候,我因读到《大堰河》,而晓得了艾青。

岂料这位可敬的诗人命途多舛。

他的诗集一度被图书馆“禁借”,为此,我曾备感困惑和惆怅,但不管有人怎么往他身上泼污水,那些美丽的诗行仍令我的心头发烫。

值得庆幸的是,波诡云谲里,虽经七灾八难,他终于挺了过来,如同涅槃的凤凰。

然而,直到1988年的初秋,我才得以见到心仪多年的诗人。

③那是一个下午,北影有个剧组开机,约我去写点什么。

并告诉我说,拍摄地点在东城丰收胡同21号四合院。

到了那里才知道,那是艾青的家。

处于京华一隅的这个小院,像是远离尘嚣,别有一番天地,它静谧、安适,特别是那斑红灿烂的花木和葡萄架上缀满的果实,更平添了几分温馨。

拍戏,是个扰人的活儿,把原本整洁的院子弄得很凌乱。

艾老的夫人高瑛大姐古道热肠,对此毫不介意,还替剧组找东拿西,不停地张罗着……小憩时,她从葡萄架上,剪下葡萄,请大家尝鲜。

就在这时,我望见艾老透过书房的窗子,正笑吟吟地望着我们。

我急忙去向他问好。

④那天,艾老身着中山装,笑容可掬,热诚得如同相识多年的朋友。

我们聊起了电影,他告诉我,他很喜欢电影,在延安的时候,放的是几部苏联的原版影片,一边放,一边由萧三翻译,人们看得津津有味。

如今,我们国家的电影进步很大,可惜,他眼力不济了。

他说:“银幕,是神奇的王国,可以充分展示才情。

艺术家描画人物,表现命运,可以呈现一种诗境和画境,让人羡慕。

”我说:“艾老的许多诗,不仅富有哲理,而且有画境,就像一幅幅电影的定格镜头,让人遐想,充满魅力。

”他笑了。

⑤艾老夫妇对电影的喜爱与支持,让人心里暖暖的。

1990年春天,我编罢《中国影人诗选》,想到这是历史上首部电影人的诗选,序请阳翰笙阳老写就,封面题字非艾青艾老莫属。

我便把想法告诉了高瑛大姐,大姐爽快地说:“我去说,艾青肯定会答应的!”艾老果然满足了我的心愿。

谁能料想,就在艾老为《中国影人诗选》题签后的第三天,1990年3月21日,他去中纪委招待所参加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编委扩大会时,跌倒在洗手间里,右臂不幸骨折。

最后,时年八秩高龄的艾老,不得不切除了右肱骨头,装上了人造的假体。

此后,再也无法自由运笔,挥毫题字了。

《中国影人诗选》竟成为他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题签!⑥当我再去拜望艾老时,艾老满面春风,没有因为装了金属假肢而沮丧,尽管有说不出的痛苦,但坚强、坦然、幽默依然。

高瑛大姐告诉我,艾老曾与探望他的诗人邹荻帆有过一番苦涩的趣谈,说道:“我这个人真奇怪,1957年打成右派之后,老是在右边出毛病。

1959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场割麦子时,镰刀把右腿膝盖割了个大口子,一个多月不能治,也不能走,更不能打弯,受了很多罪。

‘文革’期间,在连队阴暗的地窝子里住了五年多,里面没有电灯,在煤油灯下读‘圣书’,还要写这个写那个,又缺少营养,瞎了右眼。

1988年在自己家小院里跌了一跤,右眼眶起了个大包,引起脑血肿。

这一次又摔断了右胳膊,真是太巧了,都是发生在右边。

”说罢,朗然一笑……⑦艾老笑谈天灾人祸,风雨淡定,真乃豁达人生!⑧诗坛的巨人走了,已经13年了,但悠长的岁月抹不去对他的敬重和怀念。

这敬重和怀念,就是我们献给他永不凋零的红玫瑰。

(选自《文汇报》,有删节)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艾青深受人们的敬重,这一点从其逝世后,“赶来献花的人络绎不绝”中可见一斑。

B.诗人艾青命运多舛,其诗集被“禁借”,但他的《大堰河》仍激励着作者奋勇前行。

C.作者对艾青家中的花木、葡萄架及葡萄的描写,渲染出一种静谧、安适、温馨的氛围。

D.作者认为,艾青的诗歌和电影有相通之处,富有哲理,画境美,让人遐想,充满魅力。

2.作者运用了哪种叙述方式来写自己与艾青的交往?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3.结合全文,探究“红玫瑰”的内涵及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孙犁的风骨江南鹤那年,我到天津总医院探望孙犁先生。

他躺在病床上,两只眼睛是白色的。

我看到大吃一惊,站在旁边的一位阿姨说,他的眼睛得了白内障。

孙犁先生发现有人来,眨了眨眼,大声说:“去忙去吧,忙去吧。

”旁边那个阿姨又说:“你别往心里去,谁来了,孙先生都这么说。

”我站在孙犁先生面前,背了他写的书的书名,那些书是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陋巷集》《晚华集》《老荒集》《如云集》等。

孙犁先生听了,点了点头。

我转身离开了病房。

不久,我从《天津日报》上看到,作家铁凝来天津领奖,特意到总医院看望孙犁先生。

当听了铁凝的自我介绍之后,孙犁说了一句:“我们好久没有见面了。

”说罢,便流下眼泪。

铁凝也是泪眼汪汪。

报纸上还特意配发了一张这两位作家见面时的照片——孙犁先生侧身躺在病床上,注视着铁凝。

又过了不久,孙犁先生便去世了。

我再次从书架上翻出孙犁先生的《如云集》《晚华集》《老荒集》等十本书。

这十本书除个别篇章外,大部分写于1976年至1995年。

读完这十本书后,我内心产生强烈的震撼,十本书里没有一句是废话,没有一句是空话。

作为一个年轻的写作人,我从中受益良多。

这些文字是孙犁先生饱经沧桑后血和泪的结晶,从这近百万字的作品里我提炼出两个字:风骨!孙犁先生的风骨!风骨,我个人理解是文章的风格、做人的骨气。

而作为文人,还要有一颗文心和一根文骨。

孙犁先生的文章,清纯雅致、朴素自然,似山溪汩汩流淌,像春风拂人衣袂。

而在做人上,孙犁先生宁静淡泊,志存高远。

他的作品语言十分古朴,句中时有点睛之语。

“凡能厚着脸皮批判别人的人,他在接受别人对他的批评时,脸皮也很厚。

”(见《风烛庵杂记》)“对我来说,人在青春,才能有爱情,中年以后,有的只是情欲。

”(见《陋巷集》之《太湖》)作家贾平凹在其散文《孙犁论》里说:“孙犁一生有野心,不在官场,也不往热闹地去,却没有仙风道骨气,还是一个儒,一个大儒。

这样的一个人物,出现在时下的中国,尤其天津大码头上,真是不可思议……孙犁虽然未大红大紫过,作品却始终被人学习,且活到老,写到老,笔力未曾丝毫减弱,可见他创作的能量多大……到了晚年,他的文章越发老辣得没有几人能够匹敌。

举一个例子,舞台上有人演诸葛,演得惟妙惟肖,可以称得‘活诸葛’,但‘活诸葛’毕竟不是真正的诸葛。

明白了要做‘活诸葛’和诸葛本身就是诸葛的含义,也就明白了孙犁的道行和价值所在。

”孙犁先生曾手书《秦少游论文》一帧,赠作家铁凝。

后来,铁凝撰文回忆说:“我想,这是孙犁先生欣赏的古人古文,是他坚守的为文为人的准则……孙犁先生对前人的借鉴沉着而又长久,他却在同时‘孤傲’地发掘出独属于自己的文学表达。

他于平淡之中迸发的人生激情,他于精微之中昭示的文章骨气,尽在其中了。

大师就是这样诞生的吧。

”孙犁先生曾说过:“凡是伟大的作家,都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毫无例外的,他们是富于人情的,富于理想的。

他们的作品,反映了他们对现实生活的这种态度。

把人道主义从文学中拉出去,那文学就没有什么东西了。

我们的作家,要忠诚于我们的时代,忠诚于我们的人民,这样求得作品的艺术性,反过来作用于时代。

”我想,孙犁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家。

作家金梅说:“但凡堪称‘读书人’者,多系不慕富贵,远离官场,甘于寂寞,潜心学问(包括写作),刚正不阿,清风亮节之士。

孙犁当此称谓而无愧。

”让我们神闲气定地阅读孙犁先生的作品吧。

(有删改)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在文章第二段中写自己重读了孙犁所著的十本书,这样写的目的是感谢孙犁让自己在阅读中受益良多,并引出孙犁的“风骨”这个话题。

B.贾平凹对孙犁的评价极高,认为孙犁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他活到老,写到老,文章越来越老辣,没有谁能与之匹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