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肾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治疗的毕业设计论文
肾母细胞瘤病理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YANG -i XU a n,ZHAN G ng H u Lil, Xi o Ya Yi a, e l ta
( p rme t f P too y, De a t n ah lg A i ae u rHop tl o l td T mo s i ,Xija gMe i lU ies y, i a n n d c nvri i a t
sn e ph s if r nta i n. n 23 c s s n p ob a t m a t r e e 1 a e ih t r e p s f e e ta i gl a e d fe e ito I a e e hr l s o he e w r c s s w t h e ha e dif r n i ~ 5
Twe t h e a e t e hr bl s o r nayz d r t os e tv l . The ci c lma e i l n y t r e c s s wih n p o a t ma we e a l e e r p c i e y lnia t ra ,pa ho o y t lg
( 疆 医 科 大 学 附 属肿 瘤 医院 理 科 , C 室 ,新 疆 新 病 T 乌鲁木齐 80 1 ) 30 1
摘 要 : 的 探 讨 肾母 细 胞瘤 的病 理 及 影 像 学 特 征 。 方 法 对 2 目 3例 肾 母 细 胞 瘤 患 儿 的 临 床 、 理 及 影 像 学 病 表现 进 行 分 析 。 结 果 2 3例 肾母 细 胞 瘤 中 1 5例 肿 瘤 由未 分 化 的 胚 芽 组 织 、 胚 叶 性 问 质 和 上 皮 成 分 组 成 ; 问 5例
中图 分 类 号 : 3 . 1 R7 0 4 R7 0 2 ; 3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95 5 ( 0 1 0 — 7 20 1 0 — 5 1 2 1 ) 70 5 —4
肾母细胞瘤影象学检查与手术及病理对照
第10卷 第4期河南医学研究V ol.10 N o.42001年 12月HE NAN ME DICA L RESE ARCHDecember 2001收稿日期:2001206213;修订日期:2001211202作者简介:文建军(1966-),男,河南安阳人,外科医师,大专,从事小儿实体肿瘤研究。
文章编号:10042437X (2001)0420337203肾母细胞瘤影象学检查与手术及病理对照文建军1,杜长青2,文建国2(11河南省安阳县第二人民医院外科 河南安阳县 455112;2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 河南郑州 450052)摘要:目的:通过手术及病理检查相关分析了解B 超、CT 和静脉肾盂造影诊断小儿肾母细胞瘤的价值。
方法:对62例肾母细胞瘤影像学检查(B 超、CT 和静脉肾盂造影)结果与手术及病理检查进行对照分析。
患者年龄6月~8岁,平均2岁。
结果:研究显示B 超、CT 和静脉肾盂造影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15%(59/62),90%(9/10)和6316%(35/53)。
10例肾母细胞瘤被误诊为肾外肿物,病理检查发现肿瘤位于肾上极或肾下极;肾实质明显被推移但破坏较轻。
结论:与CT 和静脉肾盂造影相比B 超诊断肾母细胞瘤的符合率较高,应为诊断小儿肾脏肿瘤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肾母细胞瘤;影像学;儿童中图分类号:R73711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各种影像学诊断肾占位性病变的报道日趋增多,但多为肾癌及肾囊肿影像学研究[1~3]。
小儿肾母细胞瘤(Wilms ’tum or ,WT )的各种影像学检查与手术及病理对照研究报道不多[3~5]。
本文分析62例WT 的影像学检查与手术及病理对照结果,拟了解各种影像学检查的准确性,为临床提高WT 的诊断水平提供参考。
1 方法111 病人 62例WT ,男33例,女29例,年龄6月~8岁,平均2岁。
右侧30例,左侧32例。
有1例为马蹄肾合并WT 。
【病例】肾母细胞瘤1里CT影像表现
【病例】肾母细胞瘤1里CT影像表现临床资料:女性患儿,2岁,5天前摔倒后面色苍白就诊。
查体:神清,反应一般,皮肤、巩膜无黄染,右腹部触及10cm×10cm包块,表面光滑,无压痛,质地韧,移动性浊音阴性。
B超:肝母细胞瘤伴出血。
实验室检查:HB 59g/L,余无殊。
结果肾母细胞瘤讨论:肾母细胞瘤又称Wilms瘤起源于肾胚胎的初级间叶细胞,是小儿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小儿肾脏原发肿瘤的80%以上,本病发病高峰为l~4岁,75%在5岁以下,90%在7岁以前发病,新生儿罕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包块,少数患儿可有腹痛、肉眼血尿、低热等症状。
肿瘤生长迅速,恶性程度高,发生转移较早。
【CT表现】1. 瘤体较大,但较少跨越中线,多为类圆形,少数有分叶状,呈膨胀生长,大部分有完整包膜。
肿瘤易发生出血、坏死、囊变,较少出现钙化,钙化率低于15%。
2. 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其内有时可见扭曲变形的血管显影;残余的肾实质强化,表现为肿瘤周边的“新月形”或“环形”高密度影,与肿瘤分界清楚,是肾母细胞瘤的典型CT表现。
3. 肿瘤较少侵犯肾盂,晚期在肾静脉、下腔静脉内形成瘤栓比较常见。
【本例特点及鉴别】特点:①女性患儿2岁,右侧腹部扪及包块;②平扫右肾门水平可见一巨大肿块,密度不均,轮廓较光整,有包膜;③病灶内有囊变坏死,以及斑片状稍高密度影(疑似出血),未见钙化;④增强扫描肿瘤轻度不均匀强化,部分残肾被挤压呈新月状,与肿瘤分界清楚;⑤肿瘤内可见扭曲的血管,CTA显示肿瘤的血供来源于肾血管。
鉴别:鉴于本例血供来源于肾血管,明确为肾脏肿瘤,只需和小儿肾内的其他肿瘤鉴别。
①肾恶性杆状细胞瘤:占小儿恶性肾肿瘤的1%~2%,常累及肾门,并见肾包膜下积液。
②肾透明细胞肉瘤:占小儿恶性肾肿瘤的3%~5%,与本例鉴别较为困难,总之肾透明细胞肉瘤钙化较本例略多见,强化较本例明显些。
肾母细胞瘤影像表现
【影像学表现】
• 2. CT平扫 肿瘤继续生长可突破肾包膜,肾周脂肪组织受侵犯而 模糊不清,残存肾实质被肿瘤推压变形。
• 较大肿瘤可以跨越中线侵犯到对侧腹膜后间隙。
【影像学表现】
• 2.CT表现 肿瘤晚期,区域淋巴结及肺转移较常见,肺转移时应注 意观察心脏后方和后肋膈角处的肺转移灶。
【诊断与鉴别诊断】
• 肾母细胞瘤需要与肾母细胞瘤病、肾透明细胞肉瘤、肾横纹肌样 瘤、先天性中胚肾瘤、多发囊性肾瘤、肾细胞癌等鉴别,影像学 表现与肾母细胞瘤有许多相似特征,仅据影像学检查鉴别较为困 难,需组织学确诊。
• 晚期可在肾静脉、下腔静脉内甚至右心房内形成瘤栓,表现为静 脉、右心房内充盈缺损。
【影像学表现】
• 3. MRI肿瘤在T1WI上呈不均匀中等信号,其中出血呈高信号,坏 死囊变呈低信号。在T2WI上肿瘤呈不均匀高信号,信号强度I上显示血管内流空信号消失。同时可显 示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
• 本病预后与构成成分有关,病理上分为良好组织型(favorable • histologytype)和不良组织型(unfavorablehistologytype)两类; • 前者发生率高,包括上皮型、间叶型、胚芽型和混合型,预后较
好;后者瘤细胞有间变,也称间变型,细胞核大、分裂,染色深, 预后差,发生率较前者低。
【影像学表现】
• 1.X线 肾母细胞瘤发现时体积已很大,腹部平片可见一侧腹部致 密的肿块影像。
• 排泄性尿路造影显示相邻的肾盏、肾盂受压变形和破坏,如全肾 被肿瘤破坏,则常不显影。
【影像学表现】
• 2. CT平扫显示一侧腹膜后较大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密度低于正常 肾实质,其内常见坏死囊变出血灶,钙化少见。
肾母细胞瘤影像学诊断
肾母细胞瘤影像学诊断肾母细胞瘤影像学诊断一、引言肾母细胞瘤是一种儿童常见的肿瘤类型,其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肾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步骤。
二、影像学特征1-超声检查●肿瘤形态:肾母细胞瘤常呈囊实性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叶状边界。
●内部回声:肾母细胞瘤内部常可见到多个大小不等的囊性变。
●血流灌注:肿瘤内血流信号强度相对较高。
●弥漫性生长特征:肾母细胞瘤可呈弥漫性生长,且常侵犯周围血管和组织。
2-CT检查●肿瘤形态:肾母细胞瘤在CT影像上呈边缘清楚的实性结构,常具有多个不规则的内部分隔。
●强化特征:肾母细胞瘤在动态增强扫描中,瘤体实质部分呈现明显的强化,肿瘤的囊变部分不强化。
●淋巴结转移:肾母细胞瘤常可伴有腹腔淋巴结转移。
3-MRI检查●T1加权图像:肾母细胞瘤呈等或略高信号,可见明显的分叶状边界。
●T2加权图像:肾母细胞瘤内部可见明显的囊性变。
●强化特征:肾母细胞瘤在动态增强MRI中,瘤体实质部分呈现明显的强化,肿瘤的囊变部分不强化。
三、诊断步骤1-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重点询问患儿是否有腹部肿块或疼痛等症状,并进行相关体格检查。
2-超声检查:首先行超声检查来评估肿块的形态、内部回声和血流灌注情况。
3-CT或MRI检查:若超声检查提示肾母细胞瘤存在的可能性较大,则进行CT或MRI检查进一步确认肿瘤的形态和强化特征。
4-淋巴结转移评估:对于已确诊的肾母细胞瘤患者,需要通过CT或MRI评估腹腔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超声检查报告、CT或MRI检查报告等影像学资料。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肾母细胞瘤:一种儿童常见的肿瘤类型,起源于肾脏发育过程中的原始细胞。
2-影像学诊断:通过医学影像学技术,观察和分析肿瘤的形态、内部结构和强化特征等,以判断肿瘤类型和性质。
3-附件:指与主要文件或文档有直接关联的文件、资料或其他附属物。
成人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特征
PET/LT主要表现:病灶呈多发弥漫性、大小不等的低密度结节影,主要位于肝包膜附近,放射性呈轻中度摄取,延时呈高摄取。
有研究[5]报道显示,通过双时间点成像,延迟PET/CT成像有助于肝脏EHE的诊断,尤其对碘禁忌不能行CT、MRI增强患者诊断有帮助,PET既可以提供病灶部位的解剖结构,又可以提供功能代谢,同时一次性扫描完成全身检查,对其诊断、分期、疗效评价预后等作用优于CT、MRQ病例1中CT、MRI增强显示最大的肿瘤边缘呈环形进行性强化,病灶中心为低密度,边缘为高密度强化,呈“晕环征”,与转移瘤的“牛眼征”,难以在影像上区别,而行PET/LT检查提示病灶呈轻中度摄取,延时呈高摄取,符合肝EHE征像;同时全身其他部位扫描未见高摄取原发肿瘤病灶,基本可排除转移瘤。
病例2中CT、MRI增强显示肝内多发病灶呈弥漫性,边缘欠清,中心呈低密度,包膜呈环形强化,考虑为肝包虫病可能,而行PET/LT病灶部位摄取呈不间断环形增高,可排除肝包虫病,高度提示肝EHE诊断。
由此可见PET/LT在肝EHE诊断中较普通CT、MRI存在一定优势,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3.3诊据统计⑷肝EHE的初次正确率仅为25%,肝包虫病、转移瘤、胆管细胞癌等疾病与肝EHE在影像学较难鉴别。
随着PET/CT的应用广泛,虽其能提高术前诊断率,但也存在一定的误诊率,需与其~相似疾病相鉴别:1)转移瘤:转移瘤一般有恶性肿瘤病史,肝肿大并触及包块常提示为肝转移瘤,在PET/CT多数可发现原发性病变。
肝EHE病灶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周围可见晕征,放射性呈环形增高,延时像呈高代谢,两者相似。
存在一定的误诊可能性;2)胆管细胞癌:好发肝左叶,沿着胆管生长,大多数情况下在PET表现呈环状FDG摄取,虽与肝EHE表现相似,但胆管癌呈高摄取居多,伴存病灶远端肝内胆管扩张,而EHE患者呈轻中度摄取;3)肝包虫病:病灶边缘存在不同数量的小囊泡,18( FDG在病灶边缘摄取不是完全环绕,而是大部分为半环、结节样浓聚,小囊泡聚集区域呈摄取不高,可与之鉴别;4)肝癌:好发于40~50岁,男性多于女性,大多数肝癌PET/LT放射性摄取与肝实质一致,少数放射性增高,可与之鉴别。
肾母细胞瘤影像学诊断
肾母细胞瘤影像学诊断肾母细胞瘤影像学诊断影像学特点肾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可以通过多种影像学技术进行观察,包括超声、CT和MRI等。
以下是肾母细胞瘤的常见影像学特点:1. 肿块:肾母细胞瘤通常呈现为肾脏内的一个实性肿块,大小可以不同。
在超声影像中,肿块呈现为高回声区域,与周围正常肾脏组织相比较明显。
2. 范德堡现象:肾母细胞瘤在超声影像中常呈现为内含有大量富血供的血管,形成所谓的范德堡现象。
这是肿瘤恶性程度的一个指标。
3. 异常血流:超声多普勒可以观察到肾母细胞瘤内的异常血流信号,表现为异常的血液运动模式,如高速度、低阻力等。
4. CT表现:CT扫描可以显示肾母细胞瘤的更详细的解剖结构。
肾母细胞瘤通常呈现为强化的实性肿块,增强扫描后肿瘤呈现出更明显的强化。
CT还可以观察到肿瘤的边缘特点,如分叶状、充血等。
5. MRI表现:MRI同样可以显示肾母细胞瘤的详细解剖结构,并提供更多的成像信息。
在MRI影像中,肾母细胞瘤通常呈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的实性肿块,增强扫描后肿瘤呈现出轻度到明显的强化。
诊断方法肾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需要综合分析上述影像学特点,并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以下是常见的肾母细胞瘤诊断方法:1. 超声检查:超声是肾母细胞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直观地观察到肿块的形态和血流情况。
2. CT扫描:CT扫描可以提供更精细的解剖结构和对肿瘤的强化特点进行观察,是确诊肾母细胞瘤的主要手段之一。
3. MRI扫描:MRI扫描可以提供更多的成像信息,对于肿瘤的部位和范围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4. 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是最可靠的肾母细胞瘤诊断方法,可以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后的组织学检查来确定肿瘤的性质和分级。
结论肾母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肿瘤,影像学在肾母细胞瘤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超声、CT和MRI等影像学技术可以观察到肾母细胞瘤的形态、血流和强化特点。
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初步进行肾母细胞瘤的诊断。
肾母细胞瘤病理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肾母细胞瘤病理及影像学特征分析杨丽丽;许晓燕;张银华;房新志【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34)7【摘要】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的病理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3例肾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23例肾母细胞瘤中15例肿瘤由未分化的胚芽组织、间胚叶性间质和上皮成分组成;5例肿瘤由2种成分组成,3例肿瘤由1种成分组成.CT表现大部分见圆形或椭圆形较大肿物,包膜完整.部分有钙化灶.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强化,肿瘤实质部、囊肿壁及其纤维间隔有强化,残余肾实质呈新月形边缘强化征.B超检查肾脏外形增大,上极探及实性回声肿物.结论对病理及影像学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提高肾母细胞瘤的诊断率,避免误诊错治.【总页数】4页(P752-755)【作者】杨丽丽;许晓燕;张银华;房新志【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CT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21;R730.41【相关文献】1.卵巢二元碰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分析 [J], 倪丽欣;夏玲燕;贾传海;丁庆国;黄丽娜;邱佳明;马华纯2.节细胞神经纤维瘤1例影像学与病理学特征分析 [J], 徐佳;李贵春;彭斌峰;苏铁3.节细胞神经纤维瘤1例影像学与病理学特征分析 [J], 徐佳;李贵春;彭斌峰;苏铁4.头颈部淋巴瘤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和病理特征分析 [J], 毛雅琪5.胸膜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分析 [J], 叶茗珊;刘梦秋;李君君;邓克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肾母细胞瘤影像学诊断
肾母细胞瘤影像学诊断肾母细胞瘤影像学诊断文档范本:一、引言肾母细胞瘤(Wilms瘤)是一种儿童常见的肾实质肿瘤,通常发生在1岁至5岁的儿童。
影像学诊断在肾母细胞瘤的早期诊断、定性、分期和治疗方案的制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肾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和技术。
二、影像学检查1.腹部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检查是肾母细胞瘤的主要影像学方法之一。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评估肿瘤的大小、形态、边界和内部结构,并检测有无肾静脉和血管内扩散的侵犯。
此外,超声检查还能帮助鉴别肿瘤是为囊性、实性还是混合性。
2.CT扫描CT扫描是肾母细胞瘤的常用检查方法之一。
CT扫描可提供关于肿瘤的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和内部结构的详细信息。
此外,CT 扫描还能检测有无肿瘤侵犯肾血管和邻近器官的情况,并用于评估淋巴结的侵犯。
3.核磁共振成像(MRI)MRI是诊断肾母细胞瘤的有力工具之一。
MRI可以提供更清晰的组织对比度,帮助定性肿瘤的类型和评估肿瘤的边界和侵犯范围。
此外,MRI还能检测肿瘤是否侵犯肾静脉、邻近器官和淋巴结,并评估肿瘤血供情况。
4.核素扫描核素扫描在肾母细胞瘤的诊断中起到辅助作用。
核素扫描可以评估肿瘤的代谢活性、血供情况和蔓延范围。
5.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是一种有创性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肾母细胞瘤的血供情况和侵犯肾血管的程度。
三、影像学诊断1.肾母细胞瘤的形态特征在超声、CT和MRI图像上,肾母细胞瘤通常呈团块状或分叶状,边界清晰。
肿瘤内部可见囊性、实质性或混合性改变。
肿瘤常位于肾的中央或上极位置。
2.肿瘤的大小和分期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评估肿瘤的大小,并根据国际肿瘤分期系统(SIOP)将其分为I~IV期。
分期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和预后。
3.肿瘤的侵犯范围影像学检查还能评估肿瘤是否侵犯肾血管、肾静脉、邻近器官和淋巴结。
侵犯范围的评估对手术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四、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肾母细胞瘤的超声、CT、MRI和核素扫描图像,用于进一步辅助诊断和研究。
肾母细胞瘤影像学诊断
肾母细胞瘤影像学诊断肾母细胞瘤影像学诊断一、概述肾母细胞瘤是一种儿童肾脏肿瘤,通常发生于3岁以下的儿童,罕见于成人。
影像学诊断在肾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肾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方法。
二、影像学技术⒈超声检查肾母细胞瘤的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筛查方法,可以初步发现肿瘤的存在及其大致位置。
常见的超声表现包括肿块呈不规则囊实性,边界模糊,内部有多发的回声增强区。
⒉ CT扫描CT扫描是肾母细胞瘤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肿瘤形态学及内部结构的信息。
肾母细胞瘤在CT扫描上表现为肾实质内结节状或肿块状肿瘤,密度不均匀,可见出血、坏死、钙化等改变。
增强扫描后肿瘤呈均匀或轻度不均匀强化。
⒊ MRI扫描MRI具有优越的软组织对比效果,尤其适用于儿童的肾脏病变。
肾母细胞瘤在MRI上表现为肾实质内信号不均匀的肿块,T1加权显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显像上呈高信号。
肿瘤可以有出血、坏死、囊变等变化。
三、影像学诊断⒈肾母细胞瘤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包括肾实质内结节状或肿块状肿瘤,边界不清,密度或信号不均匀,可见出血、坏死、囊变等改变。
⒉肾母细胞瘤常见的影像学征象还包括肾脏肿大、侵犯邻近组织或脏器、淋巴结转移等。
⒊影像学诊断肾母细胞瘤时应与其他肾脏肿瘤和肾脏先天性疾病相鉴别。
四、诊断流程⒈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常规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初步疑似肾母细胞瘤。
⒉进一步进行增强CT或MRI等特殊影像学检查,以确定肿瘤的形态学特点和内部结构。
⒊根据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资料,结合实验室检查,最终明确诊断肾母细胞瘤。
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包括相关影像学图片和病例分析报告。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肾母细胞瘤(Wilms tumor):一种儿童肾脏肿瘤,是最常见的儿童恶性肿瘤之一。
⒉影像学诊断(Imaging diagnosis):通过各种影像学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断和评估的过程。
⒊超声检查(Ultrasonography):一种利用超声波技术进行内部器官检查的方法。
肾母细胞瘤影像学诊断
肾母细胞瘤影像学诊断肾母细胞瘤影像学诊断一、背景介绍1.1 概述1.2 定义1.3 流行病学1.4 病因及发病机制二、临床表现2.1 儿童期肾母细胞瘤2.1.1 典型症状2.1.2 不典型症状2.2 成人期肾母细胞瘤2.2.1 典型症状2.2.2 不典型症状三、常规影像学表现3.1 腹部X线检查3.2 腹部超声检查3.3 CT检查3.4 MRI检查四、特殊影像学表现4.1 动态增强CT4.2 磁共振成像(MRI)4.3 化学位移饱和转移序列(DWI)成像4.4 PET-CT检查五、分期及分级5.1 肾器官分期5.2 肿瘤病因学分期5.3 肿瘤分级六、鉴别诊断及相关疾病6.1 神经母细胞瘤6.2 泌尿系统其他肿瘤6.3 其他肿瘤转移至肾脏6.4 其他原发性肾脏肿瘤七、附带检查及辅助检查7.1 血液学检查7.2 尿液学检查7.3 生物学标志物检测7.4 组织学检查八、治疗策略8.1 手术治疗8.1.1 肾部分切除术 8.1.2 肾全切除术8.2 化疗8.3 放疗8.4 靶向治疗九、预后评估与随访9.1 预后评估因素9.1.1 年龄9.1.2 肿瘤分期及分级 9.1.3 组织学类型9.2 随访策略9.2.1 定期影像学检查9.2.2 心理支持与康复关怀十、附件本文档涉及相关文献和影像资料,详见附件。
十一、法律名词及注释11.1 肾母细胞瘤:是一种儿童多发性肿瘤,常见于婴幼儿,来源于肾母细胞。
11.2 CT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利用X射线进行断层扫描和图像重建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11.3 MRI检查:磁共振成像,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对人体进行成像的一种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
11.4 PET-CT检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结合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11.5 分期: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扩散情况,将肿瘤分为不同的阶段,以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
11.6 分级:根据肿瘤组织学类型和恶性程度,将肿瘤分为不同的等级,以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
肾母细胞瘤影像学诊断
肾母细胞瘤影像学诊断肾母细胞瘤影像学诊断一、引言肾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儿童肿瘤,起源于肾上皮细胞。
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对于肾母细胞瘤的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肾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要点。
二、临床背景肾母细胞瘤一般发生在儿童期,常表现为肿块、腹痛、血尿等症状。
在临床实践中,根据患者的症状及体征进行初步评估,进一步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三、影像学表现⒈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最常用的初步筛查方法,可以发现肿块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界等信息。
肾母细胞瘤常表现为肾脏内固定的、异常回声明显的肿块,有时可见到钙化灶。
⒉CT扫描CT扫描能提供更精确的肾脏解剖及肿块的边缘清晰度。
肾母细胞瘤常呈现为实性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可见到出血灶或坏死区。
肿瘤常具有明显的强化,强化方式多为均匀或轻度不均匀强化。
⒊MRI检查MRI检查在鉴别诊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肾母细胞瘤在T1加权像上呈等或略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等或略高信号,增强后可见肿瘤明显强化。
此外,MRI还能提供更具体的血管及淋巴结的评估。
四、诊断要点⒈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结果,对怀疑肾母细胞瘤的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⒉超声检查是初步筛查方法,能发现肿块的基本特征,但不能提供详细的组织学信息。
⒊CT扫描是常用的检查方法,能提供详细的肿瘤特征及强化情况。
⒋MRI检查在鉴别诊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提供更准确的肿瘤定位及组织学信息。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肾母细胞瘤的超声、CT和MRI影像。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⒈肾母细胞瘤:一种发生在儿童期的肾脏肿瘤,起源于肾上皮细胞。
⒉超声检查:利用超声波进行人体组织和器官的检查和诊断的方法。
⒊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通过多个方向的X射线图像融合得到身体结构的横断面图像。
⒋MRI检查:磁共振成像,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产生详细的身体结构图像。
⒌强化:影像学中指使用特定的造影剂使组织或器官的信号增强。
肾母细胞瘤的病理报告(1)
肾母细胞瘤的病理报告(1)【关键词】肾母细胞瘤病理肾母细胞瘤是起源于胚胎性生肾组织或结缔组织的肿瘤,以23岁儿童最多见。
肿瘤多为单发性,位于肾脏一极,小如儿头,呈类圆形。
肿瘤表面光滑,有纤维包膜覆盖,与肾组织有分界。
由于肿瘤生长速度快,常使正常肾组织破坏或萎缩。
转移途径以血行为主,可转移至肺、肝脏及骨骼等处,部分患者的肾静脉内有瘤栓形成。
临床要点肾母细胞瘤常出现腹部包块。
多数病孩在无意中被发现。
肿块质地坚硬,表面有结节。
血尿并不严重,甚至可不出现。
腰痛亦常常被忽视。
晚期患者则有持续性腰痛,并可出现消瘦、贫血、不规则低热等症状。
现将我院4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为1~8岁。
临床表现以发现腹部包头伴疼痛者3例,另一例腹部包块巨大伴肉眼血尿。
辅助检查4例均做肾脏超声显示肾内肿物,有2例血沉明显加快。
2 病理检查肉眼所见:3例有较完整的包膜,呈卵圆形,平均直径8~15cm不等,表面尚光滑,部分呈结节样,另1例送检破碎瘤组织。
肿物切面大多为灰白色,均质状,质较脆,可见粘液样物质及出血、坏死、小囊腔形成。
镜下所见:瘤组织由三种成分组成,即胚胎性未分化的间叶组织,具有一定分化的间叶组织和上皮性组织。
间叶成分细胞呈弥漫分布或团块状排列,细胞境界不清,核呈圆形或梭形,核大而深染,核膜模糊,核分裂像易见;上皮成分细胞排列成巢状,索状和腺样结构,并有各种阶段的肾小球和肾小管雏型,瘤细胞排列紧密,核呈卵圆形深染,少数管腔不明显,类似菊形团样结构。
4例肿瘤实质中均可见到不同程度的出血、坏死,瘤体边缘的肾组织大都萎缩,其中3例包膜有浸润。
病理诊断:肾母细胞瘤。
3 病理变化肉眼①肾内巨大球形肿物,多单发,边界清楚,质柔软。
②切面湿润灰白,鱼肉状,可有出血、坏死及囊性变。
镜下①肿瘤主要有三种基本成分:未分化的胚芽组织、间胚叶间质和上皮成分。
②不同的肿瘤中,三种成分比例不同,可以一种成分为主,形成单形态类型肿瘤。
弥漫增生性肾母细胞瘤病1例
[4] Fargen KM,Opalach KJ,Wakefield D,et al.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solitary fibrous tumor: a review of clinical,imaging and pathologic findings among all reported cases from 1996 to 2010 [J]. Clin Neurol Neurosurg,2011,113( 9) : 703-710.
[5] Clarencon F,Bonneville F,Rousseau A,et al. Intracranial solitary fibrous tumor: imaging findings [J]. Eur J Radiol,2011, 80( 2) : 387-394.
[6] 郝丽,邴晶,谭晓天. 椎管内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 1 例 [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5,31( 1) : 160. ( 收稿日期: 2017-10-31) ( 本文编辑: 时季成)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病; 体层摄影术,X 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 R737. 21; R814. 1( 2019) 03 - 0518 - 02
患儿 男,11 个月 17 天。因发现腹部无痛性肿物 1 周 入院,无发热、血尿等不适。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良好,生长 发育正常,腹部膨隆。无类似家族遗传病史。腹部 CT 示: 双肾体积明显增大,大小分别约 12. 6cm × 10. 8cm × 6. 9cm ( 左) 、12. 1cm × 8. 5cm × 7. 4cm( 右) ,轮廓大致正常,内可见 多发弥漫性大小不等的软组织结节及肿块影,边界不清,增 强扫描部分病变呈不均质强化,强化程度明显弱于肾实质, 结节及肿块之间及周边可见残存的正常强化肾实质,残存的 正常肾实质明显受压变薄,肾集合系统受压变形,局部可见 轻度扩张,其内未见充盈缺损征象。腹腔和腹膜后未见肿大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神经母细胞瘤是原始神经嵴细胞的恶性肿瘤。
起源于交感神经系统及肾上腺髓质。
【病理】神经母细胞瘤外形不规则,表面呈结节状,外被血管丰富的结缔组织形成的假包膜。
切面呈灰白色的髓样组织,间有出血、坏死及钙化。
镜下,未分化型,小圆形,核深染的母细胞呈密集分布;低分化型瘤细胞较大,核染色浅呈菊花状排列,菊花形团中心有神经纤维,前者多见于新生儿,后者多见于婴幼儿。
电镜下肿瘤细胞内存在神经分泌颗粒聚积在细胞浆内的儿茶酚胺,及具微管的神经突起为本病的特征。
有些肿瘤混有细胞浆丰富的神经节细胞,构成神经节母细胞瘤,如完全由神经节细胞组成,则为神经节细胞瘤,多见于肾上腺以外的部位。
神经节母细胞瘤,恶性程度高,迅速生长,突破包膜,向周围发展,早期出现血道和淋巴道转移。
但不论原发或继发性肿瘤,均有自发或经治疗诱导转变为神经节细胞瘤,或自行消退的现像。
【临床概况】临床表现,由于原发瘤部位不同及分泌儿茶酚胺等原因,症状和体征各异。
腹部肿瘤,近半数病人表现为固定、坚硬、分叶状肿块,位一侧上腹部或中线部位,可伴腹胀,腹痛,50%患儿初诊时已有转移症状,如头部包块,眼球突出,贫血,骨关节疼痛,肝大,表浅淋巴结肿大及发热,多汗,体弱等。
少数病人有高血压,心悸,腹泻。
血管活性肠肽综合征或婴儿肌痉挛性脑病。
部分病例有家族史,以及染色体异常。
【肿瘤分期】临床对腹部神经母细胞瘤大多采用儿童肿瘤小组Evans 等提出的分期并加以修改:I期:肿瘤限于原发器官或组织。
II期:肿瘤扩散在原发器官或组织以外,但不超过中线。
有同侧区域淋巴结转移。
中线部位肿瘤有一侧淋巴结受侵。
侵入椎管。
III期:肿瘤超过中线,有双侧淋巴结转移。
中线部位肿瘤有双侧扩散或双侧淋巴结侵犯。
侵犯大血管。
IV期:远处转移至骨骼,骨髓,软组织,实质脏器,中枢神经系统或远处淋巴结。
IV-S期:I或II期原发瘤伴肝、皮肤或骨髓中之一处或多处转移。
凡是同位素扫描或骨骼照片有转移征象者不属此期(1岁以内婴儿)。
成人型肾母细胞瘤1例
250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9月 第4卷第18期1 病例资料患者男,39岁,因右肾腰痛2天伴血尿来院就诊。
患者15年前出现右肾囊肿,于6年前行肾囊肿穿刺一次(穿刺前直径约4cm),穿刺前后无血尿腰痛等不适症状,病理不详。
影像学检查:CT 示右肾上极见一类圆形囊实性占位,大小约11.0×8.5cm,形态不规则,边缘较清楚,内可见直径约10.0cm 的囊性病灶,壁呈环形连续性钙化,边缘可见斑片状稍高密度影,平扫CT 值约9~42HU,增强扫描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CT 值约12~78HU,囊性部分无明显强化,病灶累及肾盂,肾盂略扩张(图1~3所示)。
右肾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可见斑片状液体密度影,肾周、后腹膜多发肿大淋巴结。
实验室检查:铁蛋白417.7ng/ml,尿常规:红细胞216.0/μl,白细胞197.4/μl,细菌673.1/μl。
肿瘤标记物无异常。
图1图2图3图1 CT 平扫见右肾囊实性肿物,内见囊性成分,边缘可见环形钙化;图2~3 增强扫描实质期、排泄期可见实性成分不均匀轻中度强化,囊性成分壁结节轻度强化,中心未见明显强化。
2 手术过程患者于全麻下行“右肾肿瘤根治性切除术+下腔静脉取栓+淋巴结清扫术”,术中探查见右肾中上极占位,与肝脏、腰大肌等周围组织粘连严重。
术中诊断:右肾恶性肿瘤。
遂予以行上述手术。
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送复苏室。
镜下见肿瘤细胞呈乳头状排列,浸润性生长,细胞异型明显,细胞呈高柱状,核重叠,染色质细腻,核分裂象可见,肿瘤大部分坏死。
病理诊断:(右肾)恶性肿瘤,结合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首先考虑成人肾母细胞瘤(上皮成分为主)。
TFE3(-), PAX8(+), CK(pan)(+), Vimentin(+), CK7(-), CD10(-), E-cadherin (+), P504S (-), CD15(-), TTF-1(-), CD56(+), WT1(+), EMA(±), CK20(-), P53(-), Desmin(-), CK19(+), CK(34βE12)(-)。
成人型肾母细胞瘤影像学诊断(附7例报告)
成人型肾母细胞瘤影像学诊断(附7例报告)
袁海霞;黄备建;周易;王文平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
【年(卷),期】2005(012)004
【摘要】目的:评价成人型肾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成人型肾母细胞瘤影像学资料.结果:7例二维超声表现为囊实性或实质回声光团;3例彩超显示2例为肿块内丰富血流,内为高速高阻动脉频谱;4例CT 显示平扫密度不均匀,增强动脉期不均匀强化;1例MRI显示T1加权稍高信号,T2加权明显高信号.结论:各种影像学诊断方法结合有利于成人肾母细胞瘤的术前诊断.【总页数】2页(P697-698)
【作者】袁海霞;黄备建;周易;王文平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超声科,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超声科,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超声科,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超声科,上海,20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
【相关文献】
1.Ⅰ型成人型胆总管囊肿的外科治疗(附12例报告) [J], 吴玉祥;刘逸;揭志刚
2.成人肾母细胞瘤影像学诊断一例报告 [J], 张高尚;李良才
3.成人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的腹腔镜治疗体会(附32例报告) [J], 史南;
熊林;李威;何耿;黄尉;刘贤志
4.巨大成人型肾母细胞瘤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冯宁翰;眭元庚;吴宏飞;王增军;王小宁;王聪;许斌;王巍;顾民;张炜;华立新
5.成人型Moyamoya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研究(附14例报告) [J], 吴雪华;毕国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童肾母细胞瘤的X线影像检查及其评价:附30例报告
儿童肾母细胞瘤的X线影像检查及其评价:附30例报告张修石;李淑杰
【期刊名称】《实用肿瘤学杂志》
【年(卷),期】1995(9)2
【摘要】肾母细胞瘤是婴幼儿童常见的恶性肾肿瘤,影像诊断是本病的重要诊断手段。
本文报告了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该病患例,就其术前几种X线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做一比较。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12岁,
【总页数】2页(P63-64)
【作者】张修石;李淑杰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110.4
【相关文献】
1.学龄期儿童胃镜检查临床分析(附152例临床报告) [J], 乐庆胜;刘小蓉
2.儿童肾母细胞瘤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附40例病例报告 [J], 田振囡;胡杨
3.取环前后抗缪勒氏管激素检测结合经阴道超声检查评价卵巢储备功能:附40例报告 [J], 廖辉雄
4.儿童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内镜检查:附86例报告 [J], 朱乃明
5.结肠镜检查对儿童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治(附188例报告) [J], 尹寿宏;郑敬文;孙晓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肾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治疗专业医学影像技术班级 09统招影像姓名陈宏强学号 25 指导教师二○一二年1摘要肾母细胞瘤又称肾胚胎瘤、Wilms瘤,起源于未分化的后肾胚基,可形成肾的各种成分。
肾母细胞瘤占15岁以下小儿恶性泌尿生殖系肿瘤的80%以上,约占小儿实体瘤的8%。
统计国内6所儿科医院2133例恶性实体瘤中,有肾母细胞瘤503例(24%),诊断时年龄为1~5岁占75%,年龄最高峰是1~3岁,平均年龄是3.1岁。
90%病例诊断时年龄小于7岁,罕见于成人及新生儿。
男女性别及左右侧别相差不多,双侧占1.4%~10.3%,诊断时平均年龄是15个月。
腹部肿块是最常见的症状,约75%患者均以腹部肿块或腹胀就诊。
由于肿块在较小的时候不影响患儿营养及健康情况,也无其他症状,故多因家长在给小儿沐浴或更衣时被偶然发现,且常因此不被家长重视而延误治疗。
后期肿瘤增大,小儿受巨大肿瘤压迫,可有气促、食欲不振、消瘦、烦躁不安现象。
肉眼血尿少见,但镜下血尿可高达25%。
25%至63%的患者可有高血压的表现。
极少数肾母细胞瘤自发破溃,临床上与急腹症表现相似。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的B超、CT、MRI 的影像学综合表现。
方法:对8例患者分别进行上述检查,观察病灶大小,边缘、内部结构及增强情况。
结果:各项检查结果有相同之处,但显示程度和细微结构有所差异。
结论:通过医学影像均能对上述各项检查均能对此病作出诊断,MR最具诊断价值。
综合各项资料能明显提高诊断正确率。
本文着重介绍了肾母细胞瘤的形成原因及最新的医学治疗方案。
关键词肾母细胞瘤医学影像C T MR I 治疗方案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肾母细胞瘤的临床病例分析11.1 (1)1.2..................................................................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2)第2章............................................肾母细胞瘤的医学影像表现32.1 (3)2.2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4)2.4 (5)2.5 (6)第3章 .......................................................肾母细胞瘤鉴别诊断 63.1 (7)3.2 (7)3.2.1....... (8)3.2.2 (9)3.2.3................................................................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4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5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6. (11)3.2.7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4章....................................................肾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 (14)第一章肾母细胞瘤的临床病例分析肾母细胞瘤(n e p h r o b l a s t o m s简称N B)又称W i l m’s瘤,是一种复杂的胚胎性肾肿瘤,占所有肾肿瘤的6%,约占儿童恶性肿瘤的20%。
本病的诊断一般来讲不难,在检查手段不断发展的今天,确诊率明显提高。
但综合影像资料很少,尤其是M R报道更少。
本文就该病的C T、M R I、超声表现及诊断要点作一探讨。
1.1一般材料本文8例患儿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收治入院,均经C T、B 超及MR I检查,后经手术、穿刺或尸解病理予以证实。
年龄8月—11岁,男5例、女3例,肿瘤发生在左侧6例,右侧2例。
1.2 方法CT检查用机为西门子公司PIUS4C型螺旋CT机,采用自膈顶向下连续扫描至双肾或肿块下方,层厚/层距10/10m m或10/5m m,静脉注射碘造影剂(2M L/K g),B超使用日立E U B—4型。
M R I采用P H I L I P S G Y R O S C A N N T1.0。
T S E序列,压脂(S P I R)层厚/层距8/0.8m m。
1.3结果CT扫描肿块密度多不均匀,C T值10—30H U,略低于正常肾密度,肿瘤内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影,还可见高密度钙化影及脂肪密度影。
注射造影剂后肿瘤边缘及残肾强化明显,肿瘤实质强化较轻。
2例见肿瘤侵犯肾门血管,肾周围脂肪间隙消失,后腹淋巴结肿大。
B超检查因肿瘤内部结构不同,而出现高低不同回声,回声不均匀。
钙化病灶出现高回声光斑,后部出现声影。
又可见肾积水、腹水、瘤栓及肝转移。
MRI 检查肿瘤信号明显不均匀,T2WI以高信号为主,囊变部分呈更高信号,T1WI以低信号为主,囊变信号更低,出血灶为较高信号,MR I显示正常肾与受累肾组织界限分辨较清,对肾肿瘤的邻近关系显示强于C T 及B超,淋巴结肿大、瘤栓、脂肪侵润均得到满意图像。
讨论肾母细胞瘤系恶性胚胎性混合瘤,可发生于肾的任何部位,大多于肾内生长,极少数发生在肾外。
临床表现为腹部无痛血尿、高血压、尿血、消瘦等症状,N B起源于后肾胚芽,病理典型组织图象由肾胚芽上皮细胞及肉瘤样间质细胞二者构成,即在分化不成熟的肉瘤样间质中混杂一些发育不全(胚胎性)的肾小球和(或)肾小管。
此外,N B还含有骨、软骨、神经组织和横纹肌等多种分化的组织,因而影像表现复杂多样。
囊性部分分化性N B是较特殊的类型,以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肿为特征,晚期N B侵润并穿破肾包膜,直接扩散到肝或其他器官者死亡率高,侵犯淋巴结及肾静脉或下腔静脉者约50%有发生远处(肺、肝)转移的危险。
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内形成的瘤栓,可脱落引起肺功能栓塞至猝死。
影像学检查N B各有所长,应用中应相互补充,B超价廉、经济、快捷、安全、无损伤,可将之作为诊断N B和术后随访的首选方法。
缺陷是对骨转移、肾功能囊性鉴别有困难。
C T分辨力高、瘤栓检出率高,尤其对出血及钙化鉴别有其长处。
M R I以其组织分辨率高、多方位成像而使定性、定位准确,对肾组织及肿瘤内部结构及出血、坏死、液化、囊变等极具鉴别意义。
N B主要与肾癌、多房性囊性肾瘤、多囊肾、畸胎瘤及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鉴别。
关于N B的预后,影响因素很多,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与预后关系密切,血管受侵、淋巴结肿大及远处转移预后好,肿瘤大小、部位及是否有钙化与预后相关性差。
第二章肾母细胞瘤的医学影像表现肾母细胞瘤(Wilms'tumor)是最常见的腹部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小儿腹部肿瘤中占首位。
肿瘤主要发生在生后最初5年内,特别多见于2~4岁。
左右侧发病数相近,3~10%为双侧性,或同时或相继发生。
男女性别几无差别,但多数报告中男性略多于女性。
个别病例发生于成人。
1899年德国医师Max Wilms首先报告此病,后以该氏姓氏命名而为人们所熟知。
近代称为肾母细胞瘤(Nephroblastoma),因从胚胎发生上由后肾发展而成,且肿瘤由极其类似肾母细胞的成份所组成。
形成2.1肾母细胞瘤是怎么形成的,酸性体质与肾母细胞瘤的关系2.1.1肾母细胞瘤发病的原因一是来自母体,其实由于父母的体质不是特别好,造成精子和卵子结合后,胎儿发肓不正常,胎儿在母体里就酸碱就不平衡,最后导致身体的免疫力低下。
出生以后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正常细胞容易突变,而在酸化体液里,这种突变的细胞会迅速繁殖,最后形成肿瘤。
2.1.2与肾母细胞瘤有关的先天畸形包括:①W AGR (Wilms tumor, aniridia, genital anomalies, mental retardation)综合征,表现为Wilms瘤、无虹膜、生殖泌尿道畸形和智力迟钝。
病人常发生染色体11p13的缺失;②Denys-Drash综合征,特点为性腺不发育、肾脏病变并导致肾功能衰竭为特点。
遗传学异常主要是WT-1基因的突变;③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特征为器官肥大、偏身肥大、肾上腺皮质细胞肥大,并容易发生Wilms瘤和软组织肉瘤,常出现染色体11p15.5的缺失。
WAGR综合征和Denys-Drash 综合征与Wilms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两者均与位于11p13的抑癌基因WT1(Wilms’ tumor associated gene -1)的缺失或突变有关。
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病人具有11p15的缺失,许多散发性肾母细胞瘤也具有11p15的杂合性缺失,而11p13位点未被累及。
因而推测在11p15具有另一个与肾母细胞瘤有关的基因WT2,但有等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2.2肾母细胞瘤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特点及临床表现2.2.1肾母细胞瘤的组织学特点是具有不同发育阶段的肾小球或肾小管样结构,细胞成份具有三相性,包括胚基幼稚细胞、上皮样细胞和间叶组织的细胞,反映了组织发生的不同阶段。
肾母细胞瘤的发生可能是由于间叶的胚基细胞向后肾组织分化障碍,并且持续增殖造成的。
2.2.2病理变化肾母细胞瘤多表现为单个实性肿物,体积常较大,边界清楚,可有假包膜形成。
少数病例为双侧和多灶性。
肿瘤质软,切面鱼肉状,灰白或灰红色,可有灶状出血、坏死或囊性变,有的可见少量骨或软骨。
组织学特征是具有幼稚的肾小球或肾小管样结构。
细胞成分包括间叶组织的细胞、上皮样细胞和幼稚细胞三种。
上皮样细胞体积小,圆形、多边或立方形,可形成小管或小球样结构,并可出现鳞状上皮分化。
间叶细胞多为纤维性或粘液性,细胞较小,梭形或星状,可出现横纹肌、软骨、骨或脂肪等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