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导论题目+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
1、按照海所处的位置可将其分为陆间海、内海和边缘海,据此则东海属于边缘海,渤海属于内海,地中海属于陆间海海。
2、一只船在极地融冰区通过时, 船只不能前进或进速甚为缓慢,这就是”死水”现象.其原因是在淡咸水的界面上产生内波。
3、海水的沸点和冰点与盐度有关,即随盐度的增大,沸点升高而冰点下降。
4、源地和形成机制相近,具有相对均匀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及大体一致的变化趋势,而与周围海水存在明显差异的宏大水体称为水团,温-盐特性作为分析水团的主要指标。
《
5、根据经典性观点,现代陆架上主要分布着三种沉积物:现代沉积、残留沉积、准残留沉积。
6、海水中由氮、磷、硅等元素组成的某些盐类,是海洋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盐,通常称为植物营养盐。
7、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公转所产生的公转惯性离心力与月球引力的合力称为引潮力。
8、海洋生物通过同化作用生产有机物的能力称为海洋生产力。
9、海洋中水的收入主要靠降水、径流和融冰;支出主要有蒸发
;
和结冰
10、大洋西岸流线密集、流速大;而大洋东岸稀疏、流速小,这种现象被称为洋流西向强化。
11、深水波的群速为波速的一半;浅水波的群速与波速相等,群速也可视为波动能量的传递速度。
12、根据潮汐静力理论,在赤道上永远出现正规半日潮;当月赤纬不等于0时,两极高纬地区出现正规日潮;当月赤纬不等于0时,在其他纬度上出现日不等现象,越靠近赤道,半日潮的成分越大,反之,越靠近南、北极日潮的成分越显著。
二、名词解释
(
1、饱和水汽压: 水分子由水面逃出和同时回到水中的过程达到动态平衡时,水面上水汽所具有的压力称为饱和水汽压
2、两极同源:主要是指同一属中两个极为相近的种类分别分布在南、北半球高纬度海域,而不出现于低纬度海域。
3、地转流:在不考虑海水的湍应力和其它能够影响海水流动的因素时,在水平压强梯度力作用下运动的海水,当其水平压强梯度力与科氏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的定常流动称为地转流
4、科氏力:由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作用于运动物体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或科氏力
5、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产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它们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
@
三、简答题
1、简述影响海水对CO2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答:一是海水的静态容量,即达到平衡后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多少,即热力学平衡问题;
二是动力学问题,即大气-海洋之间二氧化碳交换速度有多快;
三是海水铅直混合速率。
:
2、简述上升流产生的几种机制。
答:泵吸作用形成的升降流2.地形作用形成的上升流3.非风生的各种中尺度涡也能引起升降流4.β螺旋效应5.气旋与反气旋
3、简述声在海洋中传播与哪些
海洋参数有关系
答:在一定的范围内海洋中的
声传播与海水的温度、盐度和
压力有关,具体如下:
(1)、随温度的升高,声速加
快;
—
(2)、随盐度的升高,声速加
快;
(3)、随压力增大,声速加快。
4、简要回答大气的垂直分层情
况及其温度变化的大致趋势。
5、海洋内波的特征有哪些
》
答:内波和海面波同属一种波动,但是其物理性质有很大不同:
1.内波为斜压波,是由于密度差别而引起的。在跃层附近,内波最强,可以引起跃层巨大起伏;表面波是正压波,它对跃层影响只是整体铅直移动。
2.表面波恢复力为重力,内波恢复力弱化重力g’=g(1-ρ1/ ρ2).内波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仅为表面波的1‰~3 ‰,因此内波波幅比表面波大.
3.内波的相速与其群速在传播方向上几乎相差90°,而表面波相速与其群速在传播方向上一致.
4.内波在铅直方向存在复杂的震动结构,其对应的波致流场也是如此.表面波则不具备这个特性.
…
四、作图题
1、用图简要说明全球海洋表面
经向温度、盐度和密度变化情
况。(5分)
2、用图简要说明经向全球气压
带以及气压带之间的风向,并
简要注明理论上在气压带之间表层洋流的流向。(10分)
,
五、论述题
1、根据所学知识简要阐述大陆漂移、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的内在联系与主要区别。
答:大陆漂移是指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是统一的大陆,其周围是围绕泛大陆的全球统一海洋——泛大洋。中生代以后,联合古陆解体、分裂,其碎块——即现代的各大陆块逐渐漂移到今日所处的位置。
海底扩张:大洋中脊轴部裂谷带是地幔物质涌升的出口,涌出的地幔物质逐渐冷凝形成新洋底,新洋底同时推动先期形成的较老洋底逐渐向两侧扩展推移,这就是海底扩张。
}
板块构造:地球最上部被划分为岩石圈和软流圈。软流圈在缓慢而长期的作用力下,会呈现出塑性或缓慢流动的性质。因此岩石圈可以漂浮在软流圈之上作侧向运动。地球表层刚性的岩石圈并非“铁板一块”,它被一系列构造活动带分割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球面装板块,每一个构造块体就叫岩石圈板块,简称板块。
联系:大陆漂移为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做了铺垫,其对全球板块形状的分析具有其合理性,为板块的划分提供了依据。
大陆漂移,其发展形成解释了板块的运动机制,为板块的划分提供了依据。
板块构造的提出时建立在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的基础之上,反过来又能较好地解释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的所有问题。
区别:大陆漂移仅关注于地球各个大洲的情况,其依据主要是海岸形态学、地质构造、古气候和古生物地理分布等。其漂移机制解释不清。
)
海底扩张的依据是大洋中脊体系及其中央裂谷带的形成机制及特征;联合古陆的重建、拼合和愈来愈多的大陆漂移的其他证据;海洋沉积物自中脊轴部向两侧依次变厚的事实;海洋地壳的年轻性等;而且其关注的仅是大洋底,对于板块之间的其他情形解释不清。
板块构造的驱动机制认为其来自地球内部,板块构造学说能够比较成功地解释几乎所有的地质现象,特别是全球性的构造特征和形成机理。
2、东西边界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上层西边界流是指大洋西侧沿大陆坡从低纬向高纬的流,包括太平洋的黑潮与东澳流,大西洋的湾流与巴西流以及印度洋的莫桑比克流等。与近岸海水相比,具有赤道流的高温、高盐、高水色和透明度大等特征。
东边界流有太平洋的加利福尼亚流、秘鲁流,大西洋的加那利流。本格拉流以及印度洋的西澳流。由于他们都是从高纬流向低纬,因此都是寒流,同时都处在大洋东边界,故称东边界流。与西边界流相比,他们的流幅宽广、流速小,而且影响深度也浅。另外,由于东边界流是来自高纬海区的寒流,其水色低,透明度小,形成大气的冷下坠面,造成其上方的大气层结稳定,有利于海雾的形成,因此干旱少雨。与西边界流区具有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的特点形成明显的差异。-
3、简述海洋中的N循环。
答:海洋不同形式的氮化合物,在海
洋生物,特别是某些特殊微生物的作
用下,经历着一系列复杂的转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