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以及所得税费用的比较
新旧所得税会计准则差异比较
新旧所得税会计准则差异比较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1-248-01摘要本文通过对比新旧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比较,阐述了新准则的意义影响,以便读者更好的掌握和了解新准则。
关键词所得税差异影响一、新旧准则的比较新准则主要在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及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规范,与旧准则相比会计重心由原来以损益表为重心转向以资产负债表为重心,从而使计税差异、会计处理方法发生变化,表现为:1.计税差异不同新准则以资产负债表为重心,计税差异源于会计准则和税法确认的资产或负债金额不一致。
新准则引入资产、负债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概念,即某项资产或负债账面价值与其按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如流动负债中包括账面价值为100元的预收利息,税法规定利息收入按收付实现制征税,但其计税基础是0,二者暂时性差异为100。
旧准则以损益表为重心,计税差异源于会计准则和税法对收入和费用确认与计量在口径和时间上的不一致,按会计准则确定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税法确定的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产生于当期以后不转回处理,如发生的超标准招待费和公益救济性捐赠等;时间性差异发生于某一时期以后可转回,如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和广告费等。
2.会计处理方法不同新准则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即所得税跨会计期间核算:在资产负债表日先按税法规定对会计利润调整,按调整后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交所得税;再按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确定的暂时性差异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所得税负债再计算所得税费用。
公式为: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税率+(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旧准则中企业可选应付税款法,也可选纳税影响会计法中的递延法或债务法。
应付税款法不要求所得税跨期间核算,不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影响,将税前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造成的纳税影响额计入当期损益,不递延到以后各期,当期所得税费用等于应交所得税。
会计科目容易混淆的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企业发生或收到的现金折扣等。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企业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工会经费、待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董事会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研究费用、排污费以及企业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
营业税,是对在中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所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
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2、征税范围差异:①、营业税,征税范围包括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三种;②、增值税,征税范围包括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等四种。
3、征收部门及收入分配差异:①、增值税,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税收收入中75%为中央财政收入,25%为地方收入。
进口环节的增值税由海关负责征收,税收收入全部为中央财政收入。
②、营业税,有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交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归地方。
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经营利润应交纳的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核算企业负担的所得税,是损益类科目;这一般不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而是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之和,即为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费用与成本其实都是企业日常活动的利益流出,本质上两者是一回事,不能说成本有收入补偿,费用就是单纯消耗,因为只要是花费都是为了赚钱。
不同的是核算方法不同,成本(指营业成本)是在收入确认时配比确认的,如果收入没有实现,成本就不能结转;费用没有这方面的问题,期间费用的发生和确认是以发生时点为依据的,当月发生当月确认,当天发生当天确认,没有跨期一说。
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以及所得税费用的比较【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以及所得税费用的比较【会计实务经验之谈】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不是直接等于企业所直接交纳的所得税,它是由两个部分组成——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alt=““ src=“/jtym/Files/20146209816601.jpg”>一、当期所得税的计算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应交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当期适用税率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暂时性差异变动额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按会计准则确认费用但税收不允许税前扣除的费用-税法规定不征税的收入±会计费用与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金额之间的差额±会计收入与税法规定应计入纳税所得的收入之间的差额±其他需要调整的因素具体调增调减的说明●按会计准则确认费用但税收不允许税前扣除的费用——如违反各种法律规定的罚款、非广告性赞助支出、非公益性捐赠支出等永久性差异(+)。
●税法规定不征税的收入(-)。
●会计费用与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金额之间的差额:永久性差异——超过扣除标准的招待费支出(+)、超过扣除标准的利息支出(+)、超过扣除标准的职工薪酬(+)等。
暂时性差异——会计折旧与税收折旧的差异(±)、会计摊销与税收摊销的差异(±)、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产品质量保证费用(+)等。
●会计收入与税法规定应计入纳税所得的收入之间的差额——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所确认收入的差异(-)等。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小编寄语:不要指望一张证书就能使你走向人生巅峰。
考试只是检测知识掌握的一个手段,不是目的。
千万不要再考试通过之后,放松学习。
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怎么确定
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怎么确定企业核算所得税,主要是为了确定当期应缴所得税以及利润表中应确认的所得税费⽤。
在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由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部分组成。
⼀、当期所得税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的交易和事项,应缴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额,即应缴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应以适⽤的税收法规为基础计算确定,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不同的,应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按照适⽤税收法规的要求进⾏调整,计算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按照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税率计算确定当期应缴所得税。
如果有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相关税收优惠规定减征、免征和抵免的应纳税额,还应作相应扣减。
计算公式为:当期应缴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其中,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有不同的表述⽅法:公式1:应纳税所得额=每⼀纳税年度的收⼊总额-不征税收⼊-免税收⼊-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公式2: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额=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纳税调整额±暂时性差异纳税调整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项⽬⾦额-纳税调整减少项⽬⾦额⼆、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来确定,递延所得税负债,核算企业在未来期间应缴纳的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核算企业在未来期间可以抵减的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初余额)三、所得税费⽤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例】某股份公司2007年2⽉注册成⽴,系增值税⼀般纳税⼈,执⾏企业会计准则。
适⽤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2007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为-4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亏损”科⽬余额10万元。
2008年度有关纳税资料如下:1.销售产品取得不含税销售额7800万元,债券利息收⼊180万元,其中国债利息收⼊50万元;销售成本3900万元,缴纳增值税530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53万元。
杜兴强:高级财务会计
差额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25
一、基本概念
收益表的递延法与债务法
1、递延法
(1)强调“配比”概念,因此是以“利润表”(收 益表、损益表)为导向的。 (2)采用的是“历史税率”,且不对税率变动产生 的影响进行调整。
2、债务法
强调的是财务报表在评估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现金 流量方面的有用性,因此是以资产负债表为导向的。
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 -[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12
五、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 税负债
当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会 产生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此时若企业在估计 未来期间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 用该差异时,就应该以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为 限,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将增加企业的应 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所以应作为递延所 得税负债加以确认。
32
五、收益表债务法和递延法的简 单比较
本期转回前期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 额时,在由于税率变化而需要对之前的 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 调整时,可以按照如下的公式进行简化 计算“应该调整的递延税款资产或负债” 金额:
n T2 T 1 累计的递延税款 T t 1 1
33
六、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收益表递 延法和债务法下的特殊问题
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1400万元 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0
8
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
负债的计税基础,等于负债的账面价值 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 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1、预收账款
企业所得税核算方法解析
与应付税款 法不同 。 递延法区分 了时间性差异和永 久性差异 , 并将确 认的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 的影 响金额计入递 延税款的借 方 或贷方 。 同时确认所得税费用或抵减所得税费用。但是由于递延法 所确认 的时间性差异不随税率 的变化 或新税 的开征而调整 。因此 在递延法下 。 虽然实现 了所得 税费用与 当期收入 的配比 。 但是资 产 负债表上递 延税款 的余额只 是损益计 算过程 中一个配 比的结 果 , 并不代表企业真 实的收款 权利或付款义务。这 就与 当前资产 负债
维普资讯
【 摘要 】本 文对不 同所得税会 计处理 方法的理论 基础 作 了介
绍, 并比较 了它们之 间的差异 。在此 基础上 , 重点 对新所得税会计 准则所采用的资产 负债表债务 法进 行 了详细 的解析 ,特别对 资产
负债债务 法运 用过程 中需要 注意的特殊 问题作 了说 明。
得税 。第二步则较为复杂 , 它需要确 定递 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
到 目 为止 , 前 有关所得税会计处理 的方法总共 有四种 。 即应付 税款 法 、 延法 、 润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债务法。 递 利
比较而 言 , 付税 款法 最简 单 . 应 在我 国会计 实践 中运 用最 广
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部分
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部分,其中,当期所得税是指当期应交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纳税调整增加额主要包括税法规定允许扣除项目中企业已计入当期费用但超过税法规定扣除准的金额(如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费/职工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公益性捐赠支出/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等),以及企业已计入当期损失但税法规定不允许扣除项目的金额(如滞纳金/罚金/罚款)。
纳税调整减少额主要包括按税法规定允许弥补的亏损和准予弥补的亏损和准予免税的项目,如前五年内未弥补亏损和国债利息收等。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X所得税税率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据实扣除;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14%部分准予扣除;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2%的部分准予扣除;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 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结转以后纳税年度扣除。
企业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计算确定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之和,即为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所得税费用。
即: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利润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支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营外收入:是指企业确认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
不是企业经营资金耗费所产生的,实际上是经济利益的净流入,不需要与有关的费用进行配比。
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政府补助利得﹑盘盈利得﹑捐赠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等。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置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盘亏罚款支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罚款支出﹑非货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等。
两种债务法所得税会计比较探析
二、 应用 实例
得 出递延所得税资产 、 递延所得税 负债余额 , 映其对 未来的 反
影 响。
2对收益 的理解不同。 . 利润表债务法依据 收入费用观定义 收益 , 认为收益是产 出价值超过投 入价值 的差额 , 调收益是 强 收入 与费用 的配 比, 其经济实质是 已实现的经营收益 , 润表 利 债务法下 ,收益= “ 收入一 费用 ” 。资产负债表是依据资产负债观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依据 资产负债表 ,从 逐一分析资产和 负债项 目着 手,确定 资产 和负债项 目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
间的累计暂 时性差异 ,再用 累计 暂时性 差异乘以适用税率作
为递延所得税 资产 ( 负债 ) 的累计余额 , 进而根 据 当期应 交所 得 税加减递延所得 税资产 ( 负债 ) 的期末期 初差额 , 倒挤 出当 期 的所得税费用 。计算公式是 : 当期 所得税费用= 当期应纳税 款+ 期末递延所得税 负债一 ( 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 ) ( 一 期末递延 所得税资产— 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 , 资产负债表项 目(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 负债 ) 是直接
7 6
采用利润表 债务法计算如表 1: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如表2 : 两种债务法下账务处理见表3 : 例2 假设该 环保设备为接受外单位 捐赠 , 《 : 按 企业所得税
பைடு நூலகம்
税前扣除办法》 4 第2条规定 接受 捐赠 的固定资产 、 无形资产不
维普资讯
为2 %。 5
概念 , 全面收益包括 已实现 的经营 收益 和未 实现的资产利得 , 资产 负债 表债 务法下 ,收益= “ 期末净资产一 初净资产一 期 本期 所有者新投入资本+ 本期 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 。用资产 负债观 定义收益有助于对企业在 报告 日的财务状况和未来现金 流量 做出恰当评价 , 提高预测的价值 。 3 . 递延的概念不 同。利润表债务法采用“ 递延税 款” 其借 ,
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怎么算
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怎么算企业核算所得税,主要是为了确定当期应缴所得税以及利润表中应确认的所得税费用。
在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由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部分组成。
一、当期所得税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缴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应缴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应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计算确定,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不同的,应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按照适用税收法规的要求进行调整,计算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按照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税率计算确定当期应缴所得税。
如果有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相关税收优惠规定减征、免征和抵免的应纳税额,还应作相应扣减。
计算公式为:当期应缴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其中,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有不同的表述方法:公式1:应纳税所得额=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公式2: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额=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纳税调整额±暂时性差异纳税调整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项目金额-纳税调整减少项目金额二、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来确定,递延所得税负债,核算企业在未来期间应缴纳的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核算企业在未来期间可以抵减的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三、所得税费用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例】某股份公司xx年2月注册成立,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xx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为-4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亏损”科目余额10万元。
xx年度有关纳税资料如下:1.销售产品取得不含税销售额7800万元,债券利息收入180万元,其中国债利息收入50万元;销售成本3900万元,缴纳增值税530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53万元。
2006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
账面价值:200万元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予以抵扣的金额
200-200=0
暂时性差异=200
笑一笑
老师告诉我们,中国产煤最多的地方是辽宁省 抚顺,产铁最多是辽宁省鞍山, 所以抚顺被称为中 国的“煤都”,鞍山称为“铁都”。 某次考试,试卷题目为:中国的煤都是 , 中国的铁都是 。 小明回答:中国的煤都是黑的,中国的铁都是硬的。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四)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200-20=180万元 计税基础=200-40=160万元 账面价值>计税基础,构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如 其适用税率为25%,应确认5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负 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一)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原则: 一、企业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 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 税资产。但是,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交易中因资产或负债的 初始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不予确认: (一)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
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九)
预计负债
例1:企业因销售产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于当期确认了100 万元的预计 负债,计入当期损益。按照税法规定,有关产品售后服务等与取得经营 收入直接相关的费用于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列支。假定企业在确认预计 负债的当期未发生售后服务费用。
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100万元
(一) 企业合并(增加或冲减商誉、营业外收入)
(二) 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事项。 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者事项相关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 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一)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中级会计师考试辅导《中级会计实务》第十五章第三节讲义
中级会计师考试辅导《中级会计实务》第十五章第三节讲义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主要涉及四个账户:应交税费、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所得税费用等。
一、当期所得税(当期应交纳的所得税)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应交所得税●当期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按照税收法规的要求进行调整得到的。
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二、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对于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应确认为暂时性差异,分录通常为: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所得税费用注意:此时,当期所得税费用减少,故这种情况又称为递延所得税收益;或作分录:借:所得税费用贷:递延所得税负债注意:此时,当期所得税费用增加,故这种情况又称为递延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当期发生额,但不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及企业合并(商誉)的所得税影响。
用公式表示即为:递延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递延所得税负债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
注意:如果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应计入所有者权益,则其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及其变化也应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不构成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三、所得税费用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由两个部分组成: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例题19·计算题】丁公司20×8年度利润表中利润总额为12 000 000元,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存在期初余额。
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如何确定
【tips】本税法知识是由梁志飞老师精心收编整理!
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如何确定
企业核算所得税,主要是为了确定当期应缴所得税以及利润表中应确认的所得税费用。
在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由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部分组成。
一、当期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缴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应缴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应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计算确定,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不同的,应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按照适用税收法规的要求进行调整,计算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按照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税率计算确定当期应缴所得税。
如果有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相关税收优惠规定减征、免征和抵免的应纳税额,还应作相应扣减。
计算公式为:
当期应缴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其中,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有不同的表述方法:
公式1:应纳税所得额=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公式2: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额=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纳税调整额±暂时性差异纳税调整额=会计利润+纳税调。
一文理清企业所得税的税会差异
一文理清企业所得税的税会差异本文旨在用最通俗的表述和案例,让读者一次性看懂什么是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暂时性差异、永久性差异、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并在财税工作中举一反三地应用。
一、应纳税所得额相较农业税、关税、印花税等历史悠久的税种,企业所得税(Corporate Income Tax)的出现不算早。
它的计算方法,说简单,也挺简单,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公司利润为基数,乘以税率即可得到应纳税额。
说复杂,也挺复杂,三两篇文章肯定讲不完,因为会计和税法两种视角下,对利润的认定存在差异,涉及到的调整事项非常多,实务中遇到的情形也各种错综复杂。
为了让不熟悉它的人最直观地明白怎么算所得税,我们来搭建一个简易模型,帮助理解其中的细节。
主题干:A公司202X年收入100万,成本60万,费用10万。
适用所得税税率25%。
应纳税所得额,就是税法视角认定的利润额。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A 公司202X年的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均为【(100-60-10)=30】万元,应纳税额为【30*25%=7.5】万元。
(接主题干)A公司202X年的100万收入当中,有4万元是国债利息收入。
国债利息收入是免征企业所得税的。
因此,尽管税前会计利润仍是30万元不变,但应纳税所得额需调减4万元,变成【30-4=26】万元。
这是因为国家鼓励购买国债,税法规定国债利息收入不需要交所得税,这是一个纳税调整项。
那么第二个基础概念呼之欲出:税会差异的存在,是由于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的不同导致的。
公司财务报表说“我今年赚了30万利润”,税务局说“公司购买国债是为国家做贡献,对应的利息收入不用交税”。
这就是税会差异的众多表现形式之一。
再来看下一个例子:(接主题干)A公司202X年的10万元费用当中,有4万元是坏账信用损失。
针对应收款项计提的坏账信用损失,是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估计事项。
怎么评估,计提金额多少,虽然准则中有规定,但受主观判断的影响仍然较大。
当期所得税与递延所得税的区别
当期所得税与递延所得税的区别一、递延所得税形成的原因二、什么是当期所得税三、什么是递延所得税四、所得税费用一、递延所得税形成的原因新的会计准则统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从而使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之间存在差异,其中的暂时性差异,就形成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
举例:甲企业2013年末购入一项管理用无形资产,成本500万元。
会计上采用直线法计提摊销,税法角度计税时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摊销,使用年限5年,净残值0,并与会计相同。
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假设该企业2014年度利润总额100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
会计角度(2014年度)折旧额500÷5=100(万元)所得税1000×25%=250(万元)期末账面价值400万元税法角度(2014年度)折旧额500×40%=200(万元)所得税(1000-100)×25%=225(万元)计税基础300万元借:所得税费用25(250-225)贷:递延所得税负债25二、当期所得税1、定义: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当期应交所得税。
2、计算公式如下:当期所得税(即应交所得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率【提示】当期所得税不是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而是当期确认的应交所得税。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过程即:调整公式以会计利润为起点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三、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与所得税费用有关的(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与所得税费用有关的(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当期与所得税费用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当期与所得税费用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当期与所得税费用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当期与所得税费用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四、所得税费用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不是直接等于企业所直接交纳的所得税,它是由两个部分组成——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部分
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部分所得税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必然产生的一种财务成本,它是指企业按照国家税法规定,根据利润或收入计算出来的税费。
所得税费用在财务会计报表中作为一项重要的成本费用进行披露和计提。
这里所指的所得税费用包括两个部分,即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
一、当期所得税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在当期利润发生后根据国家税法规定所应缴纳的税费。
根据税法规定,企业应根据实际经营利润额计算当期所得税,并在财务会计报表中计提。
当期所得税的计算是依据企业所在国家的税法规定,具体计算方法因国家而异。
在财务报表中,当期所得税通常以“所得税费用”或“所得税开支”等名词进行表述。
该项费用通常显示在利润表的“税前利润”和“净利润”之间。
计算当期所得税的方法也需根据企业所在地税法规定,一般会考虑税率、抵扣、减免等税收政策的影响。
二、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应纳所得税与实际交纳所得税之间的差异产生的税费。
这种差异主要由两方面原因引起:一是企业在财务会计报表中与税法计税存在差异;二是企业在确认应计收益和计提费用时,按照财务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有所不同。
递延所得税根据税法规定需计入财务会计报表中的负债或资产科目中。
一般来说,递延所得税费用需按照企业当前未实现的税收减少额计算。
递延所得税资产则按照企业当前尚未计入利润表的税收增加额进行计算。
递延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为:递延所得税费用 = (临时性差异 ×税率)+ 可抵扣或可减免的递延所得税从财务报表的角度来看,递延所得税费用会以“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等名词进行表述。
在财务报表中,递延所得税费用通常显示于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或资产类科目中。
总结所得税费用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一种财务成本,它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部分。
当期所得税是企业根据当期利润按照国家税法规定计算的税费,递延所得税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税法与财务会计准则差异产生的税费。
递延所得税基础之税会差异
递延所得税基础之税会差异会计与税收之间的差异递延所得税也就是所得税会计,这个所得税会计在新的会计准则里也称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对会计与税收之间产生的差异,如何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列报做了具体的规定。
本系列基于会计知识体系与税法法规体系不一致的情况。
会计准则主要是为投资者,债权人服务的,而税法主要是为国家服务的,两者所服务的目标不一样,就会导致双方在收入的确认、成本费用、列支和扣除等方面产生差异。
这种差异是一种什么样的差异?如何对这个差异产生的资产和负债进行确认和计量?这是所得税会计准则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接下来首先会介绍税会差异中产生的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的区别。
在暂时性差异里又分为时间性差异和其他暂时性差异,那么它们的区别又在哪?再然后,对于暂时性差异,在会计核算上会产生一个所谓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又是怎么进行会计核算的?(*铂略注:关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请参考相关系列报告)这张关于会计税收之间产生的差异归纳表里,首先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是因为会计跟税收在确认收入和成本费用口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只影响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无需确认递延所得税。
而暂时性差异,是分时间性差异和其他暂时性差异的。
时间性的差异里,归纳为确认时间不同造成的差异;影响若干期的应纳税所得额,这就跟永久性差异不一样了,永久性差异只影响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而时间性差异要影响若干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因此它通常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
对于其他暂时性差异,这种差异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意思是不计入利润总额。
其他暂时性差异还包括企业合并等。
其他暂时性差异跟时间性差异有一个很重要的不同,其他暂时性差异不影响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但相似之处是,它也要确认递延所得税的问题。
这张表还有一个汇总,就是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中的时间性差异都是影响利润总额的,或者是影响应纳税所得额的,所以涉及到当期的纳税调整,而只有其他暂时性差异都不涉及到当期的纳税调整问题。
税收处理不同造成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6,000,000 2,160,000 200,000
3,640,000 2,700,000 1,000,000
6,000,000 1,200,000
举例说明负债的计税基础及差异
举例:A公司于2006年12月20日收到客户一笔预
付款1000万元,不符合收入,作为预收账款核算
[ ] 借:银行存款 1000 贷:预收账款 1000
。假定按税法规定,该项款
项应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交纳所得税。那么,
未来全部可以抵扣
举例说明负债的计税基础及差异
①该项预收账款2006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账面价值 =1000万元
举例:2006年1月1日,A公司将房屋建筑物转为对外出租, 成本300万元,预计使用20年。转为投资性房地产之前,已使 用4年。直线法计提折旧,净残值为零。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 续计量。2006年12月31日,公允价值为360万元。
分析:①账面价值=360万元
[ 公允价值]
②税收计税基础=300 -300 ÷20 ×5=225万元
账面价值=300-30×2-20=220(万元)
计税基础=300-300×20%-240×20%=192(万)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 账面价>计税基础 ]
递延所得税负债
举例说明资产的计税基础及差异
举例:2005年购入固定资产300万元,会计估计10年。税 法规定20年,会计与税法均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净残值为0, 2006年按12个月计提折旧。
借:销售费用 贷:预计负债
税法规定:实际发生时税前抵扣
举例说明负债的计税基础及差异
举例:甲企业2006年因销售产品承诺提供3年售后服务, 在当年任务表中确认200万元销售费用,当年未发生任何保修 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不是直接等于企业所直接交纳的所得税,它是由两个部分组成——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
一、当期所得税的计算
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应交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当期适用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暂时性差异变动额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
+按会计准则确认费用但税收不允许税前扣除的费用
-税法规定不征税的收入
±会计费用与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金额之间的差额
±会计收入与税法规定应计入纳税所得的收入之间的差额
±其他需要调整的因素
具体调增调减的说明
●按会计准则确认费用但税收不允许税前扣除的费用——如违反各种法律规定的罚款、非广告性赞助支出、非公益性捐赠支出等永久性差异(+)。
●税法规定不征税的收入(-)。
●会计费用与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金额之间的差额:
永久性差异——超过扣除标准的招待费支出(+)、超过扣除标准的利息支出(+)、超过扣除标准的职工薪酬(+)等。
暂时性差异——会计折旧与税收折旧的差异(±)、会计摊销与税收摊销的差异(±)、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产品质量保证费用(+)等。
●会计收入与税法规定应计入纳税所得的收入之间的差额——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所确认收入的差异(-)等。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二、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金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初余额)
◆需注意:如果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由该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变化亦应计入所有者权益,不构成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三、所得税费用
利润表中应予确认的所得税费用为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者之和。
即: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