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之出则悌(一)
出则悌1教案
出则悌1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弟子规—出则悌1》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白,和兄弟姐妹相处的时候要互敬互爱。
2.做兄长的有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教学重点:1.使学生明白,和兄弟姐妹相处的时候要互敬互爱。
2.做兄长的有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教学内容:《弟子规》出则悌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
言语忍,忿自泯。
教学过程: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做兄姊的要友爱弟妹,弟妹则要恭敬兄姊,因为兄姊年龄较长经验丰富,比较懂得照顾弟妹,做弟妹的要尊重兄姐的指导与安排,兄弟姐妹之间能够和睦相处,父母内心就会感到宽心安慰,孝道就在其中了。
※提问一:有谁是家中的兄姊你们在家都如何照顾弟妹※故事一:紫荆树的故事。
(二)财物轻怨何生兄弟姊妹之间常常会因为财物分配不均而生怨恨,如果彼此能将财物看轻,那麼手足之间将会减少很多冲突,自然能和睦相处。
※故事二:郑濂碎梨※引申一:兄弟姊妹最常吵架的原因就是玩具,食物及钱财,爸妈买东西给小孩一定都要每人一份,否则彼此之间都会争吵不休,若大家能向郑濂学会如何与人分享,甚至将财物看轻,那就不会有争执。
(三)言语忍忿自泯兄弟之间言语要谨慎,互相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将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误会,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口实为祸福之门。
事例一:心理状态对人体状况的影响美国科学家爱尔曼做了一个简单的试验,把一支支玻璃管插入有冰水的容器,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下呼出的「气水」.当人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会变成水澄清透明;反之生气时的气水则有紫色沉殿.爱尔马把这种紫色的「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死了.由此可知人生气十分钟会耗费大量精力,相当於参加一次三千公尺的赛跑(大约学校操场二十圈),因此常常生气的人很难健康,长寿。
二、故事启蒙。
《弟子规之出则悌》完整版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
《出则悌》原文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
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
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
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
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
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
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
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
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
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
事诸兄,如事兄。
《出则悌》译文做兄长的应该善待弟弟,当弟弟的应该恭敬兄长。
兄友弟恭,父母心中就快乐。
孝道就在其中了。
兄弟之间少计较财物,就不会有怨恨。
说话时能包容忍让,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
生活中饮食、坐卧、行走,应谦虚礼让,长幼有序。
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
长辈有事呼唤他人,就应该立即替长辈传达,如果那人不在,自己应当主动帮忙。
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在长辈面前,要谦恭有礼,不可炫耀自己的才能。
路上遇见长辈,要赶紧走上前去行礼问好,如果长辈没和我们说话,就恭恭敬敬退后站立,等长辈离去。
不论骑马或乘车,遇到长辈就应该下马或下车问候,等待长辈大约离开百步的距离以后,自己才上马或上车离开。
长辈站立时,晚辈应陪立,不可以先坐下来。
如果长辈坐定,允许我们坐下时才可以坐下。
与长辈交谈,声音要柔和适中,但是回答的音量太小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
有事到长辈面前,应快步向前,等到告退时,要慢慢退出。
长辈问话时,应专注聆听,眼睛不可以东张西望。
对待叔叔伯伯等长辈,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对待同族兄长,要像对待自己的亲兄长一样友爱。
《弟子规》的《出则第》原文及释义
《弟子规》的《出则第》原文及释义《弟子规》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下面是《弟子规》的《出则第》原文及释义,欢迎参考!《出则弟》原文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出则弟】什么叫“出则弟”?就是离开家里,或者我们要外出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注意我们的行为。
请看第八条:【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从第八条开始,就讲到如何与人相处。
我们都晓得,一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自己独居。
既要与众相处,我们就不得不注意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的行为,我们一切的造作,都要特别的留心注意。
这里一开头就讲“兄道友,弟道恭”,在家里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跟兄弟姊妹和睦相处。
此地的“兄道友”,“道”就是做哥哥的如何来跟弟弟相处。
“弟道恭”,弟弟又应该如何来对待哥哥。
“兄道友”,这个“友”就是友爱。
做哥哥的要友爱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自己的兄长,还有姊妹,彼此都要互相的尊重。
有很多家长曾经这样抱怨过,他说孩子没有一天不吵架的,每天总是会打打闹闹。
我们晓得,虽然子弟在家里,他们是玩乐也好,是真的吵架也好,从小父母就要灌输他们观念,让他们知道兄弟姊妹就好像是树干、树枝一样,都是生活在一起的,如果吵架就是不孝;两个人怄气,也是不孝。
因此,如果兄弟姊妹有吵架的时候,身为父母的应该要晓以大义,如果能讲一些故事给他们听,可以说会更好。
历史上有很多这种孝悌的故事,譬如说唐朝的李绩。
李绩当时已经贵为像宰相那么大的一个臣子,当他年老的时候,他还不忘照顾他的姐姐,还为他的姐姐熬煮稀饭,不小心当中,一阵风吹来,火就把李绩的胡子给烧焦了。
弟子规(之出则悌)
弟子规及译文三、《弟子规》出则悌(原文及译文)《弟子规》中的“出则弟”是学生主修的第二门课。
出是指出了家门在社会、在国家中,悌是指兄弟的关系,就是在社会上要能够顺从长上,能够事兄长。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译文】:作哥哥的要爱护弟弟,作弟弟的要尊重哥哥。
兄弟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对父母的孝心也就包含在其中了。
如果彼此都把财务看的轻一些,不贪图钱财,兄弟之间就不会有怨仇。
说话时都能够互相忍让一点,多替对方着想,愤恨自然会消除。
不论在用餐、就座或行走时,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译文】:听到年长者叫人时,应立即替他去叫。
如果被叫的人不在,自己就立即到年长者那里去,看看有什么事情需要做。
称呼尊长,不可以直接叫他们的名字。
长辈见识多,阅历深,要多听他们说话,不要自己夸夸其谈,表现出很有才能的样子。
在路上遇到尊长时,要快步迎上前去行礼问候。
如果尊长一时还没说什么,就要退在一旁恭恭敬敬地站立,等候指示。
遇到尊长时,骑马时要下马,乘车时要下车。
等尊长走过百步以外后,自己才能上马或上车离开。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译文】:假如长辈站着,晚辈就不可以坐下。
长辈坐下以后,让你坐时,你才可以坐下。
在尊长面前,说话声音要低一些。
但若低到尊长听不清楚的程度,那也是不适宜的。
在见尊长时,要快步走上前去,告退时,要缓慢退出。
长辈问话的时候,要站起来回答,眼睛看着长辈,不要东张西望。
对待自己的叔叔伯伯和他人的父辈时,应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堂兄表兄和他人的兄长时,也应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
《弟子规》出则悌: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弟子规》出则悌:进必趋,退必迟。
问起对,视勿移。
见到长辈,我们要马上向前行礼、问安,向前的时候,要快步走上去,离开的时候、退下来了,要慢慢的退,如果做的相反了,这就不合理了。
你试想想,假如我们见到长辈、看见长辈走上前来,我们大摇大摆、慢慢地踱步上去向长辈行礼,同时跟长辈告辞的时候,突然之间就溜走了,这个让长辈会觉得这个人太怪了。
这人走得这么急,可能是两种原因,一种是不是很讨厌这个长辈,第二是不是很畏惧这个长辈,总让长辈有这样的一种忧虑,所以这都是不符合礼节,所以应该做到“进必趋,退必迟”。
‘进必趋,退必迟’,就好比我们在一起聚会的时候,当会议结束,或者有人要进出,当长辈要进出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先赶在前面,为长辈开门关门;等他进了以后,再把门关起来。
如果有离开的时候,散会要离开的时候,一定先礼让长辈先走,做晚辈的就跟在后面。
‘问起对,视勿移’。
这里就谈到与人对话的时候,我们的眼睛,我们的视线,应该看向哪里。
当长辈跟你讲话的时候,你不能害羞,头低低的,应该眼睛目视着长辈,不能眼睛看别的地方,这是不礼貌的。
与人对谈的时候往往都是看你的眸子,看你的眼神。
眼神正,就表示你这个人为人正直。
眼神不对、飘浮,也可以看得出来你内心是轻浮、是不正之人。
所以“问起对,视勿移”,这个“对”就是对答,当长辈问我们的时候,我们的回答,我们的回应,要注意我们的目光不可以随便的飘移,应该要注视着对方,注视着长者。
除了对长辈如此,我们日常交往,在谈吐当中,我们也要特别注意到“视勿移”这一点,这是一种相当重要的礼仪。
平时要有一种主敬存诚的修养,修一种真诚心、一种恭敬心,上对得起父母天地,下对得起朋友、对得起一切人。
古人讲,“诚于中而形于外。
”他内心里真诚恭敬,那么自然言语态度就镇静、就稳重、就安详。
这种人我们说,他的气质很高雅啊,跟他交往,觉得很舒服,受他的气质的熏陶,也能够提升,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弟子规出则悌全文
弟子规出则悌全文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经典之一,讲述的是如何培养有品德的小孩子。
其中的“悌”方面,是指尽孝尽忠,并且与家人、朋友、师长等建立和谐关系。
一、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二、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三、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四、出必告,反必面,事无大小,欲先言。
五、路有馆,宿即息,意中人,不可惜。
六、出门行,远必备,旅有患,名曰贼。
七、见所好,勿为非,听言谨,识疾病。
八、立遵义,坐遵礼,言遵信,业遵准。
以上便是《弟子规》中关于“悌”的部分内容。
我们应该时刻谨记,孝顺父母是最基本的道德,在家庭中要多关心家人的需要,与人交往要带着善意,才能获得亲情、友情和师生情的美好关系。
《弟子规》出则弟全文 弟子规出则悌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出则弟全文弟子规出则悌全文及解释弟子规全文一、弟子规弟子规,即《弟子规范》,是中国传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篇教材。
它以明代朱熹先生所著的《论语集注》为基础,总结了古代文人学者对于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等基本道德准则的认识和教导。
下面是《弟子规》的全文: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弟,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又学文。
性与场,事不两立。
苟非群,焉能久立?<兄弟惟慎,始可如臧六孔子之提壶入室也。
成名事事须称职,宜友乖,宜己拂。
替人说,己无能。
当人问时,己既默。
天生万物以养人,人生四得:有辱则后,有雠则让,有币则寿,有庆则谦。
能此四者,生而不辱,长而不衰。
二、弟子规解释1. 孝弟首要的是孝顺父母和尊敬师长。
这是一种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价值观,认为孝道是一切品德的基础。
2. 谨信谨慎地对待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求言行举止始终如一,信守承诺,不轻易破约。
3. 泛爱众,亲仁广泛地关爱他人,亲近善良、仁爱的人。
这一条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关心,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学习如何待人处世。
4. 行有余力,又学文除了学好文化知识以外,还要有充足的精力去从事公益事业,帮助他人,奉献社会。
5. 性与场,事不两立要求修身养性,正直待人。
在各种场合下都要保持良好的品行和操守,无论处在任何环境,都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6. 兄弟惟慎对待兄弟姐妹关系要特别慎重,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7. 宜友乖,宜己拂选择朋友要慎重,不选择不良朋友,同时自己也要克制坏习惯,不被不好的影响所左右。
8. 替人说,己无能在适当的情况下为他人说话,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品德,同时不要自夸自大。
9. 当人问时,己既默不要随意透露他人的隐私,也不要轻易说出一些无意义的话。
10. 天生万物以养人,人生四得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宇宙万物都是为了养活人类而存在的。
提倡在生活中要保持谦逊和感恩之心。
以上是《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
该文档总字数:264字。
《弟子规》出则悌: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弟子规》出则悌:路遇长,疾趋揖。
长无言,退恭立。
这是说:我们走在路上,遇到了长辈,应该赶紧走上前,跟他鞠躬作揖,这是对尊长的恭敬,对他行礼。
那么这里关键是讲一个疾,疾是快速的意思。
趋是走上前。
看到长辈来了,这个长辈可能是自己的父母、或者是老师、或者是领导,见到了赶紧快步上前行礼,那么这是恭敬啊。
你想想,见到了长辈,还慢吞吞的、大摇大摆走上去,这种形象就已经充满了傲慢了,那谁会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被人批评指责呢?傲慢的人。
所以像傲慢的、高傲的人,反而被贬低了。
谦虚的人、恭敬的人,反而大家赞叹,把他捧起来了。
遇到了长辈,行礼之后,长辈如果没有话了,我们就应该退立一边,或者是在家里、在学校、在公司、在机关单位都是如此,长辈进来了,我们赶紧上前行礼,长辈如果没有要讲话的意思,我们要懂得察言观色、处处留心,见到长辈有时不想讲话,我们就要恭恭敬敬的退立在旁边,看看长辈需要做什么,我们能帮助什么,不要在旁边讲话,影响长辈,这就是谦敬。
‘长无言,退恭立’。
如果长辈没有跟我们讲话,我们就退后一点,礼让长者先过去。
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礼节,有很多人感慨,我们现在都不讲人情了。
是呀,现在我们住在楼房之中,我们都说水泥森林,跟以前比起来,我们现在的社会,淳朴的这种景况已经很少了。
小的时候我在农村长大,很多人家,他们即使家里没有人,也不用锁门,不用关门,因为根本就不怕有小偷,左邻右舍也会互相的关心,几乎邻人没有一个不认识的。
所以在这种守望相助之下,社会治安非常的良好。
在路上,看到邻居我们都会打招呼,她也会叫我们的名字,最少都会打个招呼,偶尔还会寒喧几句。
我们想想,现在这种情况几乎是没有。
所以,有的人隔壁住了谁?不晓得。
对面住了谁?也不清楚。
因为我们现在不懂得尊长,也不懂得邻人相互的照应,所以彼此当然不认识;不认识,感觉就没有那一份亲切。
这也就是说:在闲暇之余我们要经常串串门,提升一下邻里之间的关系。
弟子规(入则孝 出则悌 谨 诵读版)
谨:之一
朝起早,夜眠迟。 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 便溺回,辄净手。
谨:之二
臵冠服,有定位。 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 上循分,下称家。
谨:之三
对饮食,勿拣择。 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 饮酒醉,最为丑。
谨:之四
事勿忙,忙多错。 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 邪僻事,绝勿问。
苟私藏 亲心伤
入则孝 :之四
亲所好 亲所恶 身有伤 德有伤 力为具 谨为去 贻亲忧 贻亲羞
入则孝 :之五
亲爱我 亲憎我 亲有过 怡吾色 孝何难 孝方贤 谏使更 柔吾声
入则孝 :之六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Hale Waihona Puke 出则悌 :之一兄道友 兄弟睦 财物轻 言语忍 弟道恭 孝在中 怨何生 忿自泯
出则悌 :之二
或饮食 长者先 长呼人 人不在 或坐走 幼者后 即代叫 己即到
出则悌 :之三
称尊长 对尊长 路遇长 长无言 勿呼名 勿见能 疾趋揖 退恭立
出则悌 :之四
长者立 长者坐 尊长前 低不闻 幼勿坐 命乃坐 声要低 却非宜
出则悌 :之五
进必趋 问起对 事诸父 事诸兄 退必迟 视勿移 如事父 如事兄
总叙 入则孝、出则悌 谨
总叙
弟子规 首孝悌 泛爱众 有余力 圣人训 次谨信 而亲仁 则学文
入则孝 :之一
父母呼 父母命 父母教 父母责 应勿缓 行勿懒 须敬听 须顺承
入则孝 :之二
冬则温 晨则省 出必告 居有常 夏则凊 昏则定 反必面 业无变
入则孝 :之三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谨:之五
将入门,问孰存。 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 吾与我,不分明。
《弟子规》讲解(出则弟篇)
可现在人不是这样:客人坐车准备 离开时,主人关车门会夹住他的脚或衣 服,好像急不可待地想他快走;或者, 客人刚上了车,回头想打个招呼,主人 早就回去了。这些都是不恭敬的行为。 古人常讲:“敬人者,人恒敬之。”所 以,若不注意待人的态度,渐渐地,自 己也不会受到别人尊敬。
这个动作看似微不足道,却能反映 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德行。
作为孩子,从小要对长辈有尊重心。 但现在的孩子不是这样,家里不管来了 长辈还是客人,他都“目中无人”;而 长大之后,不管在什么单位,对领导、 同事也不理不睬,
他的前途必定堪忧。所以,
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很有必要。
孟子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分为五个层次:“父子有亲,君臣 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 有信。”这五种人伦,涵摄了人类 所有关系的准则。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走路时遇见长辈,要主动上前去行 礼问候。长辈有什么吩咐就依言奉行, 没有吩咐就退到一旁恭恭敬敬地站着, 让长辈先走过去。
古人的传统值得我们深思。如果人 人能对师长如是恭敬,那么试想,这个 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反之,假如人 人都不能行持,又会变成什么情形?尤 其是现在的年轻人,路上碰到长辈,根 本不知恭敬问询,甚至还会瞪他一眼。 所以,该如何做,大家
一个人若常常自我炫耀,尤其在老
师、长辈面前,宣扬自己如何出色,是 不符合道德修养的。因为这种言行所表 现出来的,就是傲慢。所以,我们平时 要观察自己的言行举止,否则很容易自 以为是。
此外,对尊长说话也要用最恭敬的
词。在古代,古人对长辈说话也多用 “请”,但如今,只有在一些星级宾馆 或大餐厅,才听得到“您请坐”、“您 请用”,在其他场合里,“请”字几乎 销声匿迹了。“请”字用得越少,说明 人的素质越差,对秉持传统礼节越不重 视。如果我们自己都不重视老祖宗的传 统,而让这些礼节在社会人群中消失, 这是非常悲哀的。
《弟子规》出则悌: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弟子规》出则悌:长者立,幼勿坐。
长者坐,命乃坐。
这是和讲长辈在一起的时候,像父母、师长、领导,他们如果是站着,我们绝不可以坐着,因为这样子就表现出来非常的不礼貌,应该让长辈来坐。
即使是长辈不坐,我们也不能坐。
那么当长辈坐下来了,这个时候就听长辈的吩咐,他吩咐我们一起坐,就可以坐下来了。
那么,这个时候也要懂得,不要逆着长辈,为了显示自己对长辈的恭敬心,长辈叫我们坐,我们还不坐,那这个时候又是失礼了,古人讲“恭敬不如从命”。
什么叫恭敬呢?听话,这才是恭敬啊,不要有自己的意思,所以随顺长辈,叫我们坐我们就坐。
那么如果不叫我们坐,那我们就要奉侍在长辈旁边,服务于长辈。
这种礼节,实际上大家都很熟知,而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很多人都忘掉了。
这里也是教导我们在行仪上面,我们应该重视社交礼节。
我们经常参加一些聚会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感受,譬如说有一些带小孩子到现场,如果小孩没有受到约束,他往往会在会场里头乱跑,非常没有礼貌,也没有礼节。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就是从小父母没有约束他。
当有长者有长辈在场的时候,做晚辈的应该要懂得进退应对。
要推动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自己要做到,自己要在人群当中表现一个有伦理道德、有礼仪规范的行为,做这样的表率,这是教育大家效果最好的。
对于我们一个学习传统文化的人来讲,要言行合一,边说边做、边做边说,为社会做好的模范。
所以此地这一条就告诉我们,长者如果没有坐下来,“幼勿坐”,所有的晚辈统统不能坐下来;这里主人没有坐,所有的客人也不能坐下来。
所以这里就讲到‘长者立,幼勿坐’,做为晚辈的就不能坐下来。
‘长者坐’,长者已经跟大家说:大家请坐!晚辈才可以做下来,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交礼节。
出则悌全文及翻译
出则悌全文及翻译《弟子规》出则悌全文解释:1、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做兄长的要关爱弟弟,做弟弟的要尊敬兄长。
兄弟之间和睦友爱,孝道也就包含在其中了。
2、财物轻,怨何生。
言语忍,忿自泯。
在关涉利益的财物方面看得比较轻,哪里还会产生怨气呢?在言语交谈方面说得有度有礼,怨愤自然会消失无踪。
3、或饮食,或坐走。
长者先,幼者后。
吃喝用饭的时候,或是坐下行走的时候,都要让长辈在前,由长辈先开始,让晚辈在后,由晚辈后进行。
4、长呼人,即代叫。
人不在,己即到。
长辈呼唤人,应立即代替长辈传唤,要是那人恰好不在,那自己应立即到长辈面前告知,并询问长辈自己能否帮忙。
5、称尊长,勿呼名。
对尊长,勿见能。
称呼尊敬的长辈,不能直呼其名讳;在尊敬的长辈面前,不要显摆自己的本领。
6、路遇长,疾趋揖。
长无言,退恭立。
在路上碰见长辈,要快速地走上前去作揖致礼,长辈如果没有说什么以示训诫,那便在行礼完毕后后退几步,在一旁恭敬地站着。
7、骑下马,乘下车。
过犹待,百步余。
遇见长辈的时候,如果在骑马那就应该下马,如果在乘坐马车那就该下车,等长辈经过了依然要在原地等候目送,直到长辈离自己百多步的距离以后才继续自己的行程。
8、长者立,幼勿坐。
长者坐,命乃坐。
长辈站着的时候,晚辈不能坐着。
长辈坐下了,晚辈得了长辈的吩咐准许才能坐下。
9、尊长前,声要低。
低不闻,却非宜。
在尊敬的长辈面前,说话的声音要低沉,不能喧闹,但也不能低弱到听不见的程度,那样反而不适宜。
10、进必趋,退必迟。
问起对,视勿移。
前去面见长辈时,一定要快步走向前;跟长辈告退时,一定要慢慢地往后退下。
长辈问话,一定要站起来恭敬地回答,视线不能随意转动、飘忽不定。
11、事诸父,如事父。
事诸兄,如事兄。
对待别人的父辈叔伯要像对待自己的父辈叔伯一样;对待别人的兄弟姐妹,要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
弟子规出则弟
弟子规出则弟弟子规出则弟出则悌《弟子规》“出则悌”部分,主要说的是家中兄弟姐妹相处之道,以及如何和长辈在一起的规矩。
在这些规范中,训练孩子们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自然容易融入团体,为大家所接纳。
这里的“出”是指家庭之外,“悌”包含兄友弟恭,包含尊敬长辈的礼节态度。
如果一个人在家里和兄弟姐妹之间能够友爱,能够以礼相待,那么他出去外面与人相交就会做到和谐、和睦;相反如果他在家中与兄弟姐妹吵吵闹闹,不守礼节,那么出去外面自然不可能守规矩。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做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姊,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
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
有一个父亲,他的孩子脾气特别不好,他为了教导他的孩子,他就跟他说:你现在假如发一次脾气,就到我们家后院那个木柱上面钉一个铁钉。
那孩子一发脾气就去了,拿一支铁钉把它钉上去,一开始一天钉五、六支;结果钉了几天,那个孩子吓了一跳,密密麻麻,他突然感受到说,我的脾气居然坏成这样!这个孩子一发现,就开始收敛,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不发脾气了。
他的父亲跟他说:你只要今天不发脾气,就去把铁钉拔一颗下来。
他儿子拔得很有成就感,拔拔拔,突然有一天拔完了,他很高兴,就跑去跟他父亲报告:我都拔完了。
他父亲不急不徐把他带到这个木柱前面,他说:虽然你的铁钉都拔光了,但是留下了多少的坑洞!能不能回到原来的样子?回不到!所以“利刃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到时候你再怎么对不起,也不见得能回到原来的一种关系了。
所以,我们了解到就要更谨慎,下次要发脾气的时候,要马上“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良好的生活教育,要从小培养,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
入则孝出则悌全文解释
入则孝出则悌全文解释
意思是为人弟为人子的人进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顺从兄长。
出自儒家经典《弟子规》,全句为:“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他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
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扩展资料:
《弟子规》的语言风格简明而不失文学意蕴,语言形式易懂而不失深刻内涵。
《弟子规》用这种言语疏导的方法,在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同时,又便于儿童通过朗诵背诵就获得道德理论知识,明白人生的道理,对道德产生初步的了解,从而达到道德认识的启蒙作用。
弟子规出则悌一
张
良 纳履
谢谢
现实生活中你可能与骑 马无缘,但是你肯定搭
过公车!!!
老 弱 病 残 席
【长者立,幼勿坐,长 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 不闻,却非宜;】
【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命乃坐:命令坐才坐下。 趋: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起:站起来。
尊长前,声要低
长 者 立 , 幼 勿 坐
问起对,视勿移 近 必 趋 , 退 必 迟
看电视时:
现在正在播放你最最喜爱的世界杯。
看得津津有味时,弟弟拿着包乐事
薯片进来了,夺过你手中的遥控器,
换成了他百看不厌的《喜洋洋与灰
太狼》,而在这之前,你已经陪他
看过了7遍。
在这种情况下,你会
吗?
或 饮 食 , 或 坐 走
长
者
先
, 幼
【温公爱兄】
者
后
路 遇 长 , 疾 趋 揖 骑 下 马 , 乘 下 车
弟子规出则悌一
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 言部外笔画:7,总笔画:10 形声,从心,弟声。 本义:敬爱兄长,亦泛指敬重长上。
在你看来,具备 什么样的品质才 是守“悌”的人?
在你自己的周围, 能找到守“悌” 的人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之出则悌(一)
【问题引路】
同学们,或许你也有自己的兄弟姐妹。
平时的生活中,你们之间是如何相处的呢?作为弟弟妹妹,你会恭恭敬敬地对待自己的哥哥姐姐吗?作为哥哥姐姐,你会以身作则,倡导和睦,保护弟弟妹妹吗?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弟子规》出则悌的第一部分,一起去感受古人兄弟和睦、相亲相爱的做法。
【诵读声声】
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为你解读】
“出则悌”是指在家庭以外,要学习“悌”。
教导我们
离开家,或者我们要外出的时候,应该注意自身的行为。
一个人在家里对兄弟能够友爱、以礼相待,他到外面与人相交,当然也应该具有这样的处事态度。
“出则悌”第一部分讲的是,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要懂得恭敬哥哥姐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相处而减少冲突。
作为哥哥姐姐的要帮助弟弟妹妹,并和弟弟妹妹们和睦相处;作为弟弟妹妹的要懂得尊重哥哥
姐姐,并对哥哥姐姐有礼貌。
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互相尊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在这里,“兄道友”的“友”有3层含义:
第一,亲爱,友爱。
简单地说,父母给小哥俩买了一件玩具,递给了哥哥,哥哥一看弟弟手空着,也很想玩,就递给了弟弟,说:“你先玩吧。
”这就是与自己的弟弟表达亲爱、友爱之情。
第二,帮助,协助。
未成年时,哥哥姐姐要在生活中、学习上帮助弟弟妹妹;成年后,有的本事大些,运气好些,有的本事小些,运气差些,本事大运气好些的哥哥姐姐如果能提供帮助则要尽可能地帮助、提携(xié)本事小,运气差些的弟弟妹妹。
第三,和顺。
一般来说,兄弟姐妹的年龄相差不大,相处过程中难免产生矛盾,引起事端。
作为年龄稍长一方的哥哥姐姐有调解弟弟妹妹们矛盾、平息事端的责任,绝不能作为大的,带头挑事、闹事。
假如说弟弟妹妹们因矛盾吵起来了,作为大的,要首先站出来制止。
尤其是作为家中老大,父母在世时,老大是父母的左膀右臂;父母过世后,老大则是“一家之主”。
中国有句古话“父不在,长兄为父”,老大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弟道恭”的“恭”是恭敬,有礼貌的意思。
哥哥姐姐虽是同辈人,年龄相差一般也不大,但也不能缺乏对他们应
有的尊敬,不把哥哥姐姐当回事。
《荀子?君道》中说:“请问怎样做一个哥哥?”回答是:“要仁慈地爱护弟弟妹妹,帮助弟弟妹妹,并不让弟弟妹妹们产生矛盾。
”“请问怎样做一个弟弟?”回答是:“要恭敬哥哥姐姐,不要顶撞他们,并且不要太随便了。
”兄弟姐妹同为父母所生,情同手足,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故能尽悌道也就是尽孝道。
为兄之道之友爱故事一
南朝宋时宰相徐湛之小时候和弟弟徐淳之一起乘车外出,可是乘车时驾车的牛突然奔跑起来,周围的人看见后纷纷赶来搭救他们,徐湛之让搭救他们的人先把弟弟抱下车,然后才是他,众人纷纷赞叹他虽然人小却很有见识,关心弟弟。
在这里,徐湛之担当起了保护、照顾弟弟的责任,心里爱着、关心着弟弟。
这样的哥哥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为兄之道之友爱故事二
古时候,有两个兄弟各自带着一个行李箱出远门。
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将兄弟俩都压得喘不过气来。
他们只好左手累了换右手,右手累了又换左手,不断地坚持着。
但无论如何换手,两只手都被重重的行李箱拉得红肿疼痛。
忽然,大哥停了下来,在路边买了一根扁担,将两个行李箱一左一右挂在扁担上。
他挑起两个箱子上路,反倒觉得轻松了很多。
很多兄弟姐妹和睦的家庭就是这样的,兄弟姐妹之间互相帮助,不但不是给自己增加了负担,而是在互相帮助之中减轻了负担。
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
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4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
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
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
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正方反方】
有人说兄弟吵架了,要据理力争,谁也不让谁;有人说兄弟吵架时,即使有理也要忍让,毕竟和睦才是最重要的。
你同意哪种观点呢?为什么?
【小小实践】
同学们,你有弟弟妹妹吗?在家里你打算如何去保护、照顾他们呢?作为弟弟妹妹,你又打算如何去尊敬自已的哥哥姐姐呢?赶紧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