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贵州和黄土高原听课教学案
第5课《黄土高原》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
第5课《黄土高原》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
技能目标:了解黄土高原的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黄土高原吗?它的自然环境有哪些特点?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黄土高原》;
二、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
师:课件出示黄土高原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黄土高原有哪些地理特征?为什么会出现水土流失?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丰富的自然资源: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
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黄土高原有哪些主要的矿产资源?我们如何实现在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保护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黄土高原》名师教案(第2课时)
《黄土高原》名师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运用图文资料说出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2)了解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和经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认识一个区域的环境问题,学会根据问题找到解决措施,进一步训练读图分析以及归纳整理的能力,认识到该区域的中心事物──“黄土”对其造成的一系列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黄土高原的学习,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教学难点】明确黄土高原治理的措施。
【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制作教学课件、准备上课用图、划分学习小组。
【课时安排】共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导入展示煤矿旅游的图片,形象感知黄土高原丰富的煤炭资源。
教师:你知道有“煤海”之称的山西省位于哪个地形区吗学生:黄土高原。
环节二:新知学习学习任务一: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活动1:了解“乌金高原”教师:为什么黄土高原有“乌金高原”之称学生: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煤炭资源尤为丰富,约占全国煤炭总储量的三分之二,而且煤种齐全、品质优良、埋藏浅,多露天煤矿,开采成本低,被称为“乌金高原”。
活动2:走近“乌金高原”教师引导读图:1.找出大同、阳泉、平朔、准格尔、东胜、神府等煤矿,说说它们分别位于哪些省级行政区域。
学生明确:大同、阳泉、平朔——山西省;准格尔、东胜——内蒙古自治区;神府——陕西省。
教师引导读图:2.找出经过黄土高原的主要铁路线,说说它们对当地的能源开发及经济发展有何促进作用。
学生:京包线、陇海线等铁路干线,对当地能源开发及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拓展延伸大秦铁路大秦铁路自山西省大同市至河北省秦皇岛市,纵贯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全长653千米,是中国西煤东运的主要通道之一,被称为“神州第一线”。
大秦铁路是中国新建的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重载运煤专线,1992年底全线通车,2002年运量达到一亿吨设计能力。
黄土高原教案黄土高原教案设计
黄土高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其环境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3. 黄土高原的特点4. 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5. 黄土高原的开发与治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及环境问题。
难点: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及其治理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黄土高原的地貌、生态环境等画面,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4.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提问学生对黄土高原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2. 讲授知识点:2.1 讲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2 阐述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2.3 介绍黄土高原的特点。
3. 分析环境问题:3.1 让学生观看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环境问题。
3.2 讲解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4. 讲解治理措施:4.1 介绍黄土高原的开发与治理政策。
4.2 分析治理措施的作用及其效果。
5. 小组讨论:5.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黄土高原治理的成功案例及其启示。
5.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6. 总结课程:6.1 教师总结黄土高原的特点、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6.2 强调黄土高原治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7. 布置作业:7.1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绘制黄土高原的地形图。
六、教学活动:1. 让学生通过网络或图书资源,收集有关黄土高原治理的案例,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水土保持展览馆或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黄土高原治理工作的理解。
3. 开展黄土高原环境保护主题活动,如植树造林、清洁河流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重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信息技术: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譬如还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课后去找寻答案。
他们可以利用网络等多种手段查找资料,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样,可给学生留一些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教学策略:导入新课播放自己制作的《黄土风貌》一、自然地理概况课堂活动1,引导学生读8-64、8-65图及PPT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的位置;(2).黄土高原的范围;(3).黄土高原包括的省级行政单位;(4).黄土高原的地形类型、地势特征及河流特征;(5).黄土高原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
二、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课堂活动2,引导学生读PPT资料及课本99页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特征;(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后果;(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治理措施;(5).治理黄土高原的成效。
三、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课堂活动3,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01页及PPT资料,填表传统生活方式现代生活方式食物结构民居交通方式通信方式四、独特黄土风情课堂活动4,引导学生读PPT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黄土高原有哪些独特的风土民情?五、课堂小结六、课堂练习检测评价:1.黄土高原与南方地区的重要界线是:( )A.淮河B.秦岭C.太行山D.大兴安岭2.黄河中下游含沙量大的重要原因是:( )A.注入的支流众多B.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区C.水流速度快D.流经黄土高原区3.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旱涝灾害B.台风C.寒潮D.地震4.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根本措施是( )A.平整土地B.修筑梯田C.深耕改土D.植树种草5.黄土高原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A.小麦和杂粮B.水稻和小米C.棉花和油菜D.核桃和棉花6.造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 )A.地表光秃,植被稀少B.黄土结构疏松,多裂隙C.降水集中于7、8月份D.人类不合理的开垦、采矿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这篇文章共2522字。
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精品资料8.5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精品资料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以黄土高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学情分析对于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特点,学生在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地形”“中国的气候”等的学习中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和传统生活质量提升,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有了初步的了解,为这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
对于认识区域的方法,学生通过第六章、第七章的学习已经有了初步地认识,为这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能力基础。
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地图,引导学生把黄土高原的主要河流、山脉、城市等地理事物的分布落实到地图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空间概念,提升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3.教材分析作为一个区域地理,黄土高原既有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共性,又有自己的个性。
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运用地形图等图文资料,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归纳区域特征的能力,进一步掌握认识和评价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
这一节培养的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也是后面内容学习的必备能力。
本节教材包括“自然地理概况”、“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3部分内容。
其中“自然地理环境”要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是重点。
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是重点。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
2.通过图文资料,简单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3.通过学习,体会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难点: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评价任务】1.运用“黄土高原地形分布图”,简单分析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和主要河流等。
2.结合图片和资料,简单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教案黄土高原教案设计
黄土高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形成原因、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
2. 难点: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黄土高原的相关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案、相关案例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1 展示黄土高原地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特点。
1.2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黄土高原吗?谁来说说黄土高原在哪里?2. 自主学习2.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
3. 课堂讨论3.1 提问: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是什么?4. 案例分析4.1 教师展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原因。
5. 课堂小结5.2 学生分享学习感悟,提出保护环境的决心。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1 提问:同学们还记得上一节课学到的黄土高原的相关知识吗?2. 课堂讨论2.1 提问: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3. 防治措施学习3.1 教师讲解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
3.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4. 实践活动4.1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份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保护计划。
5. 课堂小结5.2 学生分享学习感悟,提出保护环境的决心。
第三课时:1. 复习导入1.1 提问:同学们还记得黄土高原的相关知识吗?2. 课堂讨论2.1 提问: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如何解决?3. 案例分析3.1 教师展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原因。
4. 实践活动4.1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份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保护计划。
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精选3篇)
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精选3篇)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一、课标分析根据中图版初中地理新课标的要求,本节需要掌握黄土高原的位置、地貌景观等知识。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实验法、读图法等多种方法。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五节,本节作为区域地理分析的常用实例,在历年历版本的初高中教材中均有涉及。
在本书中,黄土高原作为第一个区域分析的实例,为后面几节的区域分析做好了铺垫。
同时本节又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重要内容,在历次考试中均占有重要位置。
三、学情分析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学生们已经基本掌握对城市、对省份的分析,本节是区域分析的第一节,学生可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区域知识。
对于本节的具体知识,由于学生在之前并没有接触过有关水土流失的知识,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本节课上需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从容达到学习目的。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文字背诵通过率达到85%以上;在无教师指导前提下对给出的地图能够进行黄土高原的辨认以及黄土高原四至的判断。
2、对于黄土高原的三种地貌景观的名称及其特点识记率达到80%以上;达到能够自主分析相关地貌形成的原因的高级理解程度。
(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提高自身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原因,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培养自身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3、通过实验分析法,模拟黄土高原三种地貌的形成机制,尝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锻炼自身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地理初二下湘教版“壮美高原”——贵州学案
地理初二下湘教版“壮美高原”——贵州教案第三节“壮美高原”——贵州省【一】情形切入问题感知好玩的:以岩溶、瀑布为主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是贵州省的两大旅行资源优势。
贵州岩溶总面积12 万余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70%以上,是地球上亚热带岩溶面积的 1/4 。
有以溶洞奇景而著称的织金洞、贵阳南郊公园 ( 又称地下公园 ) 、镇宁犀牛洞、安顺龙宫、兴义飞龙洞、黄果树风景区的溶洞群等。
石膏剑、卷曲石等更加世所稀有。
还有很多溶洞以有先人类旧址或建有溶洞电站、溶洞工厂而著称。
岩溶还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石林,蔚为壮观。
白水江、打帮河、霸陵河、王二河等有上千个瀑布,此中黄果树瀑布居全国之首,其邻近斜坡塘、滴水滩、冲坑等爆布亦颇具气概。
贵阳红枫湖、花溪、黔东南潕河等都以风光奇秀著称。
有的已列入国家要点风景名胜区。
绚烂多姿的民族风情极有旅行吸引力,苗族游方、彝族歌舞、侗族拦路歌、布依族酒歌与铜鼓等都极有魅力,“三月三”、“四月八”、“火把节”、“六月六”、“龙船节”等都是民族的嘉会,轻歌曼舞令人沉醉,华美衣饰令人头晕眼花,民族建筑令人称奇。
“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等是重要的革命纪念地。
好吃的:乡铃肉圆、酸辣海参锅巴、肠旺面、豆腐圆子、糕粑、恋爱豆腐果、遵义羊肉粉、毕节汤圆、铜仁绿豆粉等。
漂亮的:各民族的民族歌舞和说唱艺术、黔剧、贵州花灯、侗戏、布依戏等。
在我国西南地域,有一个省,境内陆形几乎所有是高原地形,地表曲折不平,有“地无三尺平”之说,你知道它是哪一个省,为何会“地无三尺平”呢?【二】自主学习总结概括贵州省的自然环境1、地形:地处贵州高原,喀斯专门形广布,地表曲折不平,有“地无三尺平”之说。
2、天气:平和润湿,冬无寒冷,夏无炎暑,阴雨天多,有“天无三日晴”之说。
3、旅行资源丰富:喀斯专门形广布,石奇洞美。
贵州的城市主要城市有:贵阳、六盘水、遵义。
【三】研究比如潜能开发【例题】贵州省“地无三尺平”的原由是A、地表黄土覆盖,水土流失严重B、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C、喀斯专门形广布,流水侵害作用激烈D、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各样地形兼顾【思路剖析】我国山地多,平川少,大部分地区地形曲折不平,但各地区原由其实不同样。
《黄土高原》教案设计
《黄土高原》教案设计教案设计:《黄土高原》介绍:教案名称:《黄土高原》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和生态环境,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地貌特征以及对农业和环境的影响,并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一、背景知识介绍(300字)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为广泛的地区之一。
黄土高原地域辽阔,地势较为平坦,土壤呈现黄褐色,故得名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的形成与古老的黄土堆积有关,主要形成于新生代晚期,在漫长的地质作用下呈现出独特的地貌特征。
二、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500字)1. 地理位置和范围:黄土高原横跨中国多个省份,包括陕西、山西、山东、河南、甘肃等。
占地面积广泛,地理位置独特。
2. 地势特征:黄土高原整体呈平坦状,相对海拔高度较低,地势逐渐下降呈带状。
地形平缓,山脉不多,以丘陵和台地为主。
3. 地貌特征:黄土高原地貌丰富多样,包括丘陵、峡谷、沟壑等。
洪积平原和古土壤遗迹等也是黄土高原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4. 气候条件:黄土高原气候干旱,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较少。
三、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500字)1. 植被分布:黄土高原植被类型丰富,包括草原、灌丛和林区等。
然而,受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植被退化现象普遍存在。
2. 土壤特点:黄土高原土壤肥力较低,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黄土特殊的结构和成分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有深远影响。
3. 水资源和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地区缺乏地表水资源,水土流失问题严重。
大量水土流失不仅影响农田产量,也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
四、黄土高原对农业和环境的影响(200字)1. 农业:黄土高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域,主要种植作物包括小麦、玉米、土豆等。
然而,黄土高原的特殊地理和气候条件给农业生产带来困扰,如水土流失的加剧和土地质量下降等。
2. 环境: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
黄土高原 教案
黄土高原教案教案标题:黄土高原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的介绍,让学生了解该地区的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植被分布以及人类活动对该地区的影响。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目标:1. 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和气候条件。
2. 掌握黄土高原的植被分布和生态环境。
3. 了解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如水土流失、沙尘暴等。
4.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和气候条件。
2. 黄土高原的植被分布和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1. 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和PPT等相关教学资源。
2. 黄土高原的地理资料和研究成果。
3. 环境保护相关的案例和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该地区的好奇心,并提出问题:“你知道黄土高原是什么地方吗?它有什么特点?”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PPT或黑板,讲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和气候条件,并展示相关地图和图片,让学生对黄土高原有更直观的了解。
Step 3:小组合作探究(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黄土高原的植被分布图进行分析和讨论。
学生需要回答以下问题:黄土高原的植被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为什么?植被的分布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Step 4:案例分析(15分钟)通过展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和沙尘暴等案例,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应该如何保护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Step 5:展示和总结(10分钟)请学生展示他们小组的研究成果,并进行总结。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每个人都可以从哪些小事做起?Step 6:拓展延伸(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黄土高原为话题,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短文,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黄土高原教案
黄土高原教案以下是一份以黄土高原为主题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特征。
2. 使学生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难点:理解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地图等。
四、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它有着独特的地理风貌,大家猜猜是哪里呀?生:不知道呀。
师:那老师给点提示,它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那里的土是黄色的。
生:哦,我知道了,是黄土高原。
师:对啦,那我们先来看看黄土高原在我国的什么位置啊。
(展示地图)生:在北方。
师:没错,那大家知道黄土高原都包括哪些地方吗?生:不太清楚。
师:来,看这里,有山西、陕西、甘肃等一些地方。
那黄土高原都有啥特点呢?生:土是黄色的。
师:哈哈,这是一个特点,还有呢,比如它的地貌。
生:有很多沟沟壑壑。
师:对呀,那同学们知道为啥会这样吗?生:是不是水土流失呀?师:真聪明!那水土流失是咋造成的呢?生:是因为下雨吗?师:下雨只是一部分原因,还有其他的哦,比如这里的植被比较少。
那水土流失有啥危害呀?生:土地就不肥沃了。
师:对,还有呢?生:河流会变浑浊。
师:很好,那怎么治理水土流失呢?生:多种树。
师: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还有其他的措施呢,比如合理安排农业活动。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但在讲解一些复杂概念时,还需要更加详细和深入,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今后要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提高教学效果。
2023_2024学年湘教版八下地理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
2023_2024学年湘教版八下地理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教材以我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黄土高原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区域发展特点。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既注重知识的传授,也强调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黄土高原地区的特点及其发展问题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深入了解。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黄土高原地区的认知较少,需要借助教材和教师的讲解来拓宽视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区域发展特点,掌握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地理环境,关注区域发展的意识,提高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区域发展特点。
2.难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及其实施策略。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课外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基本情况。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的发展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区发展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4.互动提问: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八下地理教材。
2.课件:制作本节课的PPT课件,内容包括图片、文字、动画等。
3.案例资料:收集一些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区发展案例,以便进行分析。
4.提问问题:提前准备好课堂提问的问题,以引导学生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个地理区域。
提问:同学们对黄土高原有什么了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完整word版)《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黄土高原》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地理地点,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由,认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点,剖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原由。
(二)过程与方法:1、经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地点 , 描绘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育学生的读图、剖析图的能力。
2、经过读图剖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由,并议论由此致使的严重的结果,进一步培育训练学生的读图剖析及概括整理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经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因素之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复杂关系,进而培育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连续发展观。
二、教课要点与难点(一)教课要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由。
(二)教课难点: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由。
三、教课方法:导学法、讲话法、实验演示法、叙述法相联合。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课过程教课步骤师生活动设计企图播放《黄土高原》的着感情走入入新一段无声像,同配放歌曲“我“黄土高恋的故”.原”。
今日我一同来学跨省地区,也是我生活的地区—黄土高原一、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区(板)活一:同学合屏幕上的片及文 P66 及文培育学生的字,达成,①在地上找出黄土高察、剖析、原的地点和范:黄土高原起太能力授新行山,西至鞘岭,南至秦岭,北抵城。
包含:西省、山西省、甘省部和宁夏自治区大多数地域;②认识黄土高原的形成原由,“ 成”;③描绘黄土高原的景特点:“黄土”黄土覆盖得厚的平川,又称“黄土平台”。
周围流水切割,面广平,面一般在数平方千米以上,侵作用轻微,是优秀的耕种地域。
“黄土梁” 条状的黄土高地,⋯⋯面一般比平展。
“黄土” 部⋯⋯。
依据“ 成”黄土是平均覆盖在在的黄土高原地域,却又什么形成沟壑横的情景?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二、重的水土流失(板)支离破裂、沟壑横是黄土高原的最真的写照。
水土利用自手流失,世界上最重的地域之践去一。
《黄土高原地区》教案设计
《黄土高原地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掌握黄土高原的形成、演变和生态环境问题。
了解黄土高原地区的文化、民俗和经济发展状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实地考察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运用比较法,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评价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的热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黄土高原的形成、演变和生态环境问题。
黄土高原地区的文化、民俗和经济发展状况。
2.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黄土高原地区》相关教材或资料。
2. 教学工具:投影仪、幻灯片、地图、图片、实地考察工具等。
3. 教学场地:教室、多媒体室、实地考察地点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地区。
提问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教学内容展示:使用幻灯片或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讲解黄土高原的形成、演变和生态环境问题。
介绍黄土高原地区的文化、民俗和经济发展状况。
3. 学生参与活动:学生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黄土高原的地貌和生态环境。
学生分享实地考察的体会和感受,反思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情况。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4. 学生反思日记:评估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反思。
六、教学延伸活动:1. 小组研究项目: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提出解决方案。
黄土高原教案
黄土高原教案黄土高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点和生态环境。
2.了解黄土高原的资源和经济开发情况。
3.了解黄土高原的农业特点和农业生产方式。
4.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
2.黄土高原的资源和经济开发情况。
3.黄土高原的农业特点和农业生产方式。
三、教学难点:1.黄土高原的地貌特点和生态环境。
2.黄土高原的农业特点和农业生产方式。
四、教学过程:1.预习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
2.新课讲解(15分钟):通过课件和讲解,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点和生态环境,并介绍黄土高原的资源和经济开发情况。
3.合作探究(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课本和互联网资源,让学生自主探究黄土高原的农业特点和农业生产方式。
4.集体讨论(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分享他们的探究成果,并对黄土高原的农业特点和农业生产方式进行总结和归纳。
5.巩固练习(10分钟):组织学生完成一份小练习,确保学生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点、资源开发和农业生产方式有一定的掌握。
6.课堂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并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五、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展示: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
2.合作探究:将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
3.讨论总结:通过集体讨论,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教学工具:1.电脑及投影仪。
2.图片和视频资源。
3.课本和互联网资源。
七、教学评价:1.观察能力: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学生能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
2.合作能力:学生能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合作完成任务。
3.创新能力: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和集体讨论,总结和归纳黄土高原的农业特点和农业生产方式。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本节教材是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五节内容,是前面区域地理的延伸和应用。
教材的编排:首先是突出黄土高原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其次注重人与环境的关系是本节的突出特点。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特点及学生认知水平,我设计了以下三维目标:1.能运用地图能说出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发展特点等。
2.提高读图析图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3.使学生形成积极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并树立科学发展观理念。
【教学重难点】1.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2.重点: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比较法【教学工具】多媒体,学案,地图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导入欢迎孩子们来到今天的地理课堂,在开始新课之前咱们来做一个猜一猜小游戏,出示几段文字材料。
提问:猜一猜,描述的是哪一个地形区呢生:踊跃回答黄土高原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土高原,去探究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视频中出现的居民差别比较大,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参与兴趣自主学习一: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地表形态根据课本 99 页地图完成自主学习部分,学生代表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强调沟壑纵横的书写。
用自己的手来认识黄土高原的三种地貌景观。
承转: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是怎样形成的呢?和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有关。
黄土高原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接下来咱们一起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和图片,设计问题,合作预习,提高课堂效率。
探究活动一: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从黄土结构、气候、地形地势、植被四方面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出示合作探究中需要的材料,提示性探究,找小组代表回答。
找其他小组补充。
也可以找学生上台根据黑板材料分析过程。
而且要做到手到,眼到,嘴到,心到!小组讨论展示错误是更好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演示激发学生的兴趣。
(不要担心学生出错)总结师:逆向提问生:踊跃回答再次强调知识点转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既然水土流失这么严重,应该怎么做呢?合作探究二: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应该怎样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呢?出示合作探究中需要的材料,找小组代表回答。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湘教版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湘教版引言:黄土高原是中国的一个特殊地区,位于中国的北方。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系统,黄土高原的教学设计在湘教版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本文将探讨黄土高原教学设计在湘教版中的优势和挑战,并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适合该地区学生的教学内容。
一、黄土高原的特点和挑战黄土高原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土地多为黄土,水资源相对匮乏。
气候多为干旱,年降水量较少,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由于这些特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土地易受侵蚀,植被生长较为困难。
这些特点带来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的一些挑战。
首先,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开展教学活动。
其次,由于气候干旱,需要教师合理安排课程和活动,以适应学生在不同季节的学习需求。
最后,黄土高原地区土地贫瘠,教师需要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黄土高原教学设计的优势尽管黄土高原的教学环境存在一些挑战,但它也带来了一些独特的优势。
首先,黄土高原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来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土壤等自然特点。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黄土高原的生态系统,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其次,黄土高原地区丰富的文化底蕴也为教师提供了很多教学素材。
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习俗、风土人情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和认同感。
三、黄土高原教学设计的建议为了更好地设计适合黄土高原地区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整合课程内容与地方特色:通过将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特点与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创造性的教学方法:由于黄土高原地区自然资源的有限性,教师可以采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实地考察和探究性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3. 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黄土高原地区的气候条件较为恶劣,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贵州、第五节黄土高原(总1课时)
复习目标:1、运用地图,描述贵州、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
2、结合材料分析贵州、黄土高原的自然灾害、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3、结合实例分析贵州的资源利用方式
复习重点:贵州、黄土高原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及主要的措施
预习学案:
学习任务一《贵州省》:阅读教材P93页文字及图,把你认为重要的的或不理解的知识标记出来掌握贵州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特征。
1、地形地势:贵州地处_________高原东部,地势________,地形以、_________
为主,地表崎岖。
2、气候:贵州属_____ __气候,冬暖夏凉,湿润多雨。
3、河流:主要有乌江、北盘江、赤水河等,_________资源开发具有显着优势。
4、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汞、重晶石、磷、铝土等。
5、 _________地貌广泛发育,暗河众多,给水资源利用带来困难。
学习任务二《贵州省》:阅读教材P94-95页文字及图,把你认为重要的的或不理解的知识标记出来,理解贵州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及主要的措施
1、自然灾害:、冰冻、冰雹等灾害性天气。
2、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导致基岩大面积裸露而出现_______化现象,每逢暴雨,有些地区会引发_______、等地质灾害。
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3、贵州生态环境恢复措施:等。
学习任务三《贵州省》::阅读教材P96页文字,把你认为重要的的或不理解的知识标记出来,掌握贵州的资源利用方式及经济发展经验。
1、合理利用资源:建设了一大批水利基础设施。
2、能源利用:加大基地建设力度,依托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一批大型煤电基地。
与此同时,贵州充分发挥"水火互济"优势,优先发展_________电,深度开发_________电。
3、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_________瀑布是中国著名的大瀑布。
_________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溶洞。
另外,贵州是一片红色热土,留下了红军长征时期大量革命文物与遗址。
试举例:(2个)
学习任务四:用5分钟阅读教材P99-P100文字及图8-65, 把你认为重要的的或不理解的知识标记出来,并完成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环境现状
1、读“黄土高原”图(1)写出黄土高原的范围:
北起南至西抵东到
(2)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形的名称。
A______(山脉)B________(山脉)C________(河流)
(3)写出下列数字代表的省会城市的名称。
①_________②_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____
(4)黄土高原从四大区域位置看,位于_____地区;
从阶梯位置看,位于第_____级阶梯。
(5)黄土高原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
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黄土高原的地表形
态,黄土高原上的地貌包
括、、三种类型。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自然:
人为:
预习诊断
1.在交通运输不发达的年代,贵州流传着"袖珍小马有能耐,火车没有汽车快"的说法,这是因为() A.云贵高原地形破碎,山道崎岖 B.云贵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垠
C.云贵高原土质疏松,沟壑纵横
D.云贵高原山巌白雪皑皑,冰川广布
2.有关贵州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云贵高原西部
B.煤炭和水能资源丰富
C.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D.高原多,地形平坦
3.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
B.植被遭到人为破坏
C.黄土土质疏松
D.降水集中,多暴雨
4.小贝的家乡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陕西,当地常常能听到高亢、豪放、激越的秦腔,但往往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这可能是因为黄土高原( )
A.冰川广布,雪峰连绵
B.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C.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D.山岭众乡,山高谷
拓展训练
1、(2018.泰安中考题)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读下面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1)图1中甲、乙、丙处是我国的三大高原,分
别属于我国的三大地理区域,其中,甲高原所属区
域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乙高原存在的最主
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
(2)读图1可知,图示区域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是____________。
(3)在丙高原无论干农活,还是去
赶集,背篓是农民常备的用具(图2)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贵州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生物物种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7·潍坊学业考)“山坡坡栽树崖畔畔青,黄土高坡有了好风景,黄沙那个不起尘少见,林果绕村绿满山。
”经过几十年的治理,黄土高原由“黄”变“绿”,现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苹果产区。
下图是黄土高原地貌类型图, 图中表示黄土梁地貌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黄土高原示意图和榆林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材料二榆林市泉家沟位于黄土高原,境内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
1979年,被确立为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实验区。
经过多年努力,当地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见表),水土流失得到遏制。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1)从气候和生产活动角度,各举一例说明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泉家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二,说明泉家沟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前后土地利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对遏制水土流
失有什么积极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中,除合理安排农业活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外,还有哪些可行的措施,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限时作业
班级姓名得分
1. 贵州省的主要气候特点是()
A.终年高温多雨 B.冬暖夏凉,湿润多雨 C.全年寒冷干燥 D.降水稀少,温差大
2.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人,至则无用,放之山下。
"请从地理的角度分析"至则无用"的原因()
A.贵州人口稀少,资源缺乏,无产品可运
B.贵州有老虎,驴经常被吃掉
C.贵州地形崎岖,道路狭窄,不适合驴拉车行驶
D.贵州人,不喜欢吃驴肉
3."关于贵州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贵州省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B. 贵州是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
C. 贵州旅游资源丰富,著名的壶口瀑布就是其中之一
D. 贵州石漠化的形成只是自然原因造成的,与人类无关
4. 我国建造的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已在贵州省某地落成启用,该
地为喀斯特洼坑,雨水易渗漏,结合右图,回答“中国天眼”选址
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①光照较好,空气稀薄清新②环境优美,吸引高科技人才
③人烟稀少,电磁波干扰小④地形独特,建设工程量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D.③④
5. “三天无雨苗发黄,千点急雨土冲光,山洪暴发遭大殃。
”此句俗语描述的地理事象与下列地区相对应的是()
A.四川盆地B.长江三角洲 C.黄土高原D.华北平原
2.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表干沟万壑,湖泊星罗棋布②全部退耕植树种草,减少水土流失③陡坡地退耕要与发展多种经营相结合④窑洞和信天游是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读黄土高原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对图中地形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地形平坦
B.波状起伏
C.黄土广布,沟壑纵横
D.地形崎岖,多喀斯特地形
(2).对当地生态环境保护不利的活动是()
A.在①处营造防护林
B.在②处(缓坡)兴修梯田
C.在③处打坝淤地
D.在④处(陡坡)开垦
(3). 近年来,曾经“苦瘠甲于天下”的黄土高原正日益焕发新的生机。
请列举治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生物措施:。
8.黄土高原每年向外输出大量能源,下列能源输出方式中,对我国东部地区环境最有利的是()A.通过公路向东部输出煤炭 B.通过铁路向东部输出煤炭
C.通过发电向东部输出电力 D.通过管道向东部输出天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