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简史课件(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人墨本《法华经残卷》,楷书而存隶书气息、 得行书笔意,横笔轻起,捺笔重掷,在貌似谨严中 暗含灵便,此类"经生书",实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 的高度统一。此外,楼兰出土的大批残纸,如《李 柏文书》,不但使我们得以窥见晋人书法的真面貌, 而且为研究当时书风的演化提供了实证。
真书曹娥诔(lei)辞卷
四 民间书家大显身手的南北朝书法
石门颂 结字极为放纵舒展,体势瘦劲开张,意态飘逸自然。多用圆笔,起笔 逆锋,收笔回锋,中间运笔道劲沉着,故笔画古厚含蓄而富有弹性。 通篇看来,字随石势,参差错落,纵横开阖,洒脱自如,意趣横生。 《石门颂》为汉隶中奇纵恣肆一路的代表。
袁安碑 在书风上属于规范严谨 一类,篆法通婉流畅, 精细均匀,疏密得当, 加之刻工精细。继承了 正脉篆书传统。不失为 临习篆书的好范本。
北朝书法风范,同时显著于大 批造像、碑刻与墓志当中,其 面目之丰富,似又重复汉碑之 辉煌。初期碑刻,方劲斩截, 尚遗隶意,如《嵩高灵庙碑》, 结体自由,用笔无拘无束。
至若北朝诸墓志,则体态多 姿,各具风韵,《张玄墓志》、 《元桢墓志》、《元鉴墓志》、 《元演墓志》、《元慧墓志》、 《元祐墓志》、《元文墓志》、 《元定墓志》、《元勰墓志》、 《元显墓志》、《元详造像》、 《刁遵墓志》、《崔敬邕墓志》、 《元显俊墓志》、《吊比干文》、 《魏灵藏造像》、《郑长猷造 像》、《广川王祖母造像》、 《牛橛造像》、《孙秋生造像》 《杨大眼造像》、《高贞碑》、 《李谋墓志》、《于景墓志》、 《郑文公碑》等等,不胜枚举, 其中《元怀墓志》等,俨然已是 唐人楷书的景象。
褚遂良
雁塔圣教序
此碑是褚五十八岁时书, 最能代表其独特风格。意间 行草,疏瘦劲炼,雍容婉畅, 仪态万方,足具丰神。
孔子庙堂碑
《宣和书谱》:“虞则 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 骨,君子藏器,以虞为 优。”
薛稷 信行禅师碑
此碑明显的汲取理褚书的 特色,有一种清健娟秀的 风韵。尤其是竖法的微曲 轻勾,纯然是褚书的面目, 然于笔的起落间又流露出 自己的风格,不失为唐楷 佳品。
《石鼓文》(亦称《陈仓十碣》、《猎碣》、《雍邑刻 石》),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石刻书法,其书体介乎古籀与 秦篆之间,结体方整而宛通,风格浑穆而圆活,是由大篆 到小篆的转型期代表作。石鼓文在唐朝初年出土于陕西宝 鸡,韩愈曾作《石鼓歌》记之,因出土早,所以对后世影 响极大。
二 开创先河的秦汉书法
1 秦代
wenku.baidu.com
《毛公鼎》又名《音鼎》、《毛公音 鼎》,周宣王时代的青铜器,清代道 光末年出土于陕西岐山县,原器现收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共有32行497 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字数最多的青 铜器。 其铭文笔划匀实劲健,结体疏密有 度,美观大方,既体现出凝重的的气 质,又有着气韵的流通,它以其结体 方整稳固了文字造型的基本形式,以 偏旁错落有致形成巧妙的变化,于此 之中,又以圆转流畅的线条成为造型 的枢纽。这种突出的特点构成它端庄 遒劲的风采,在金文中堪称佳品。
2
金文
周代,金文为主要的书体存在形 式与书法表现形式。金文,又名钟鼎 文,是钟鼎等器物上铸造的款识文字, 或阴或阳。 金文在商殷晚期(公元前14-11世 纪)业已成熟,如《戍嗣子鼎》、 《宰甫鼎》、《司母戊方鼎》。 西周中期,长篇金文更为普遍, 孝王时期的《大克鼎》,其大篆书也 更显圆匀挺秀。至西周晚期,如:厉 王时期的《散氏盘》,宣王时期的 《毛公鼎》、《虢季子白盘》,金文 抵其颠峰,古奥浑朴,凝重大度,肥 瘦自若,容与徘徊。
五 书学鼎盛的唐代
隋代楷书,承传北朝墓志之精华,脱略更多的锋棱而 日趋温雅,若《龙藏寺》、《董美人》、《贺若宜》、 《苏孝慈》、《龙华寺》、《昭仁寺》、《孟显达》等, 已开唐人楷书之先。隋人章草书《出师颂》,今见者有写 本和拓本,其用笔简率中兼得老到。隋智永《真草千字 文》,则承前启后,为真草范本。
中国书法简史 (上)
中国书法,艺苑菁华, 历数千年,史迹流衍,面目 多端,难以尽举。兹仅依时 序,分作十段:商周、秦汉、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宋、元、明、清、民国,略 撮其意。
一 为中国书法奠定基础的 先秦书法
1 甲骨文
甲骨文,是目前可以见到的最早的 成熟书法。1899年王懿荣在一种称为 “龙骨”的中药材上面,偶然发现一 些刻画符号。“龙骨”,就是龟壳, 而上面的刻画符号,后来经考古学家 和古文字学家证明,就是“甲骨文”。 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墟,是距 今约三千四百年前的商代遗物。后来 经过不断挖掘,出土甲骨片达十万枚 之多;而上面的刻画符号,也总计达 4500个,其中1700个被逐一破译和解 释出来。甲骨文内容大多为"卜辞",乃 记载占卜吉凶之事件。
礼器碑
自宋至今著录最多, 是一件书法艺术性很高 的作品,历来被推为隶 书极则。书风细劲雄健, 端严而峻逸,方整秀丽 兼而有之。碑之后半部 及碑阴是其最精彩部分。 艺术价值极高。一向被 认为是汉碑中精典之作。
乙瑛碑
此碑结体方 骨肉亭匀, 整,骨肉亭匀, 波磔分明, 波磔分明,法 度严谨, 度严谨,用笔 方圆兼备, 方圆兼备,平 正中有秀逸之 气;是汉隶成 熟期的典型作 品,属方整平 正一路, 正一路,
《美人董氏墓志铭》 隋开皇 十七年刻,清嘉庆道光年间在陕西 西安出土。撰文者为蜀王杨秀,隋 文帝第三子,董美人为其爱妃,病 逝时年方十九,杨秀撰文以表哀悼, 此墓志书法上承北魏书体,下开唐 朝新风,布局平正疏朗,字体端严 妍美,骨秀肌丰。
智永 真草千字文 《真草千字文》法度谨严, 一笔不茍, 其草书则各字 分立,运笔精熟,飘逸之中 犹存古意,其书温润秀劲兼 而有之。宋米芾《海岳名言》 评曰:“智永临集千文,秀 润圆劲,八面具备”。
篆隶之外,作为隶书之捷、今草之源的章草书, 成熟于东汉,代表作有史游《急就章》和张芝 《八月帖》、《秋凉平善帖》等。而且,后世 的所有书体,如草书、楷书、行书等,几乎全 部孕育于这一时期,
三 完成书体演变的魏晋书法
经由了隶书为主宰的两汉, 书法至魏晋,是一个空前的丰 收季节,至此,所有书体全面 问世,尤其是草书、楷书、行 书的独立门户。此一时期的书 体变化也最为复杂多端,几种 书体大规模地交轨并行,而不 是单线发展。也可以说,在书 法的实用与艺术这两个主要因 子中,艺术因子空前活跃。
《峄山刻石》 为秦始皇登临峄 山时命李斯记颂 其德所立,唐时 已毁,现存者为 宋人转刻(称 《长安本》), 该篆书圆转遒正, 与《碣石颂》、 《会稽刻石》、 《泰山刻石》一 样,为标准秦篆, 是后世小篆之祖。
2 汉代
至东汉,隶书炉火纯青,彼时树碑之风甚烈,加之写手之层次多端,遂使各 地碑刻隶书面目丰富无比。《张迁碑》、《张寿碑》、《曹全碑》、《鲜于 璜碑》、《礼器碑》、《史晨碑》、《孔庙碑》、《朝侯小子残石》、《杨 叔恭残碑》、《熹平残碑》、《乙瑛碑》、《衡方碑》、《夏承碑》、《张 景碑》、《石门颂》、《西狭颂》、《孔庙碑》、《西岳华山庙碑》、《封 龙山颂》、《韩仁铭》等等,或朴拙或秀巧,或方刚或圆柔,或含蓄或张扬, 各臻妙绝。这些隶书虽然都是以称作"蚕头燕尾"的波笔捺脚为主要造型标志, 但能各具特征特色,拉开距离,这不能不令人惊叹于汉人的艺术创造力。隶 书仅就一种书体而言,在东汉获得了中国书法史上空前绝后的鼎盛期。
秦代墨迹,今可见者有《青川木 牍》、《侯马盟书》、《云梦睡 虎地秦简》等。竹木简牍和帛书, 告别了钟鼎器物的依托,使书法 以墨迹的形式系统地出现了;而 且,这些墨迹书体,已经由长而 扁,由圆而方,开始了隶变之先 声。
秦始皇统一六国,实 施"书同文",制定规范 统一的书体,即"小篆"。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 元前221年)的《秦诏 版》、《秦铜量铭》, 为统一度量衡的诏书, 其书法通篇气息规整, 而单字欹正多姿、大 小随意,笔画之间则 多呈平行态势。
《大克鼎》是西周中期 孝王时代的重要青铜器之 一,1980年出土于陕西扶 风,原器现藏于上海博物 馆。《大克鼎》是西周中 期金文书法的代表,刻有 28行290字,用笔厚重尖 挺,字形较方整,字与字 之间有凸出的界格把它们 分开,行列整齐,具有雍 容典雅之美,与同时出土 的《小克鼎》相比,文字 的装饰性比较浓重。
书法史上所谓的"二王"帖学派系,即出自东晋的王羲之与王 献之。王羲之有章草《豹奴帖》、《十七日帖》、《寒切帖》, 小楷《黄庭经》、《乐毅论》、《东方朔画赞》;王献之有章草 《七月二日帖》,小楷《洛神赋》、王僧虔《太子舍人帖》。 "二王"最有创新意义和存在价值的,是其流美飘逸的行草书, 如王羲之的《初月帖》、《丧乱帖》、《二谢帖》、《快雪时晴 帖》、《姨母帖》、《得示帖》、《游目帖》以及被誉为"天下第 " 一行书"的《兰亭序帖》(唐人模本)等,而王献之则有《鸭头丸 帖》、《中秋帖》 、《二十九日帖》等。此外,王珣《伯远帖》, 亦有"二王"法度(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 合称"三希")。
南北朝最突出的成绩是楷书, 主要见于墓志碑刻当中。此一时期 上续汉魏之隶意碑风,下开隋唐之 楷体书韵。南朝名书家有羊欣、王 僧虔、陶弘景、肖子云等。北朝名 书家有崔浩、郑昭道、赵文渊等。
南朝墓志《爨龙颜碑》、《刘怀民墓志》、《肖胆碑》等, 方圆并济,已在碑体书中露出楷书灵秀之风。梁时《瘗鹤铭》 石刻,楷书而有行书、隶书笔意,开张纵逸,有摩崖气度。
欧阳询、虞世南、禇遂 良、薛稷,合称"初唐四杰"。 初唐楷书范本,碑刻有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化度 寺》、《皇甫诞》,虞世南 《孔子庙堂》,禇遂良《雁塔 圣教序》、《孟法师》,薛稷 《信行禅师》以及欧阳通的 《道因法师》等,而欧阳询行 书《卜商读书帖》、《梦奠 帖》、《张翰思鲈帖》等,墨 本已可珍,尤可揣摩笔法。
王珣 伯远帖 《伯远帖》行书纸本,因首 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 名。此帖为晋代真迹,王珣 书,故列希珍之宝。此帖行 书,笔力遒劲,态致萧散, 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书 风,是帖明末在新安吴新宇 处,后归吴廷,曾刻入《馀 清斋帖》,至清代时归入内 府,并与王羲之《快雪时晴 帖》、王献之《中秋帖》同 列为三希堂法帖之一,现藏 北京故宫博物院。
王羲之 丧乱帖 《丧乱帖》反映了 丧乱时期痛苦不安的 情绪,因无意于书, 故书法越见自然。用 笔结字与《兰亭序》 比较,略带古意,有 些专家推断此种体式 的字应更近王羲之书 法的本来面貌,所以 成为研究王羲之书风 的重要材料。
《中秋帖》被人称为 “一笔书”之祖,世传张芝 “一笔书”到晋代仅有王献 之独得其法。畅快淋漓的笔 法叹为观止。
爨龙颜碑 此碑笔画浑劲,结体跌宕恣肆,变化 极为丰富,含韵于朴,寓巧于拙。在众多 碑刻中不失自己的独特面貌。康有为《广 艺舟双楫》中列神品三种,此为三种之首。 谓为“雄强茂美之宗”。
瘗鹤铭
刻于南朝·梁(传)天监十三年(514年),陶弘景书。楷书摩崖。存 90余字。原刻在镇江焦山西麓石壁上.其书法意态雍容,格调高雅, 堪称逸品,是艺术性术高,影响极大的著名碑刻。
天发神谶碑
此碑又名《天玺纪功碑》、 《三断碑》。篆书,三国·吴天 玺元年(276)立。碑原在江苏江 宁,已毁。传为华核文、皇象 书。清嘉庆十年(1805)毁于火。 此碑非篆非隶,下笔多呈方棱, 收笔多作尖形。转折方圆并用, 形象奇异瑰伟。其笔法及体势, 在书法史上可说是前无先例, 后无继者。
曹魏钟繇《宣示表》、《荐季直表》,为楷书经典的开山之作。
盛唐,书家群起,风格纷呈。 李邕行楷书平中见奇,优游不迫,若《叶有道》、《岳麓寺》、《云 麾将军》、《法华寺》等皆是。 张旭草书一出,彻底变革了“二王”草书的理路,纵横跌宕,若《肚 痛帖》、《古诗四帖》皆是,遂有“颠张”、“草圣”之誉。 颜真卿楷书熔铸古今,若《多宝塔》、《东方朔画赞》、《麻姑仙坛 记》、《颜勤礼》、《颜氏家庙》、《告身帖》等,雄浑豪迈,一幅盛唐气 象;至如其行草书墨迹,有著名的“三稿”--《祭侄文稿》、《祭伯稿》、 《争座位》,以及《刘中使》、《湖州帖》、《送刘太冲》等,以楷法为基, 收放得宜,法度森严,为后世推崇,其中《祭侄稿》更被誉为“天下第二行 书”。 怀素狂草书,下笔连绵不绝,鼓荡而下,若《自叙帖》、《食鱼帖》、 《苦笋帖》,与张旭比肩,合称“颠张狂素”,至如其《圣母帖》、《小草 千字文》,则冲和雍雅,尚有几分章草馀意,可窥其草法变化之来源。 孙过庭墨迹《书谱》,既是草书法帖,又是空前的书论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