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考试重点样本

合集下载

城镇规划与设计考试重点

城镇规划与设计考试重点

城镇规划与设计考试要点第一章1、居民点是由居住生活、生产、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等多体系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人们因共同生活与经济活动而聚集的定居场所。

1.12、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1.13、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而设立的直辖市、市和镇。

1.1填空题4、根据我国建设部《2003年城市建设统计公报》,2003年末,全国设市城市660座,城市人口33805万人,城市面积39.9万km2其中建成区面积2.8万km2 ,城市范围内人口密度为847人/km2。

1.15、我国城市等级1.1城市等级人口规模(万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100 50~100 20~50 <206、集镇的规模,目前一般的情况为2000人左右,有的3000~5000人,个别的达8000人左右。

7、小城镇定义:作为介于(狭义)城市与农村居民点之间过渡型居民点的一种,小城镇专指行政建制“镇”或“乡的镇区部分。

1.1名词解释8、城镇类型(填空题)○1综合性城镇、○2工矿城镇、○3卫星城镇9、城镇的基本特点(简答题)1.1○1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数量大,规模小,分布广而不均匀○3在经济上具有城市和农村相结合的特点、○4人口构成复杂,不同用地穿插○5基础设施落后10、城镇规划:是城镇在一定时间内的发展计划,是城镇政府为实现城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镇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协调城镇布局和各项建设而制定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是城镇建设与管理的依据。

(名词解释)1.2第二章1、区域概况的内容;资源条件、农业、周围居民点概况、对外交通联系2.1选择题2、自然条件的内容地质、地形、水文和水文地质情况、气象资料。

2.1选择题3、随着城镇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化,按照3岁以下的分为托儿所年龄组,4~6岁分为幼儿组,7~12岁分为小学组,13~18岁分为中学组。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1用地面积:规划地块划定的面积,以公顷计。

征地面积:土地部门为了征地划定的征地红线围合而成的面积。

用地面积≤征地面积2用地性质:是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各类用地所规定的使用用途。

4土地使用控制:指对建设内容、位置、面积、边界作出规定。

内容为:土地使用性质、兼容性、边界、面积。

5建筑红线是指建筑用地相互之间的用地分界线6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公用设施)用地与建筑用地之间的用地分界线。

7建筑密度:建筑占地面积与规划地块面积之比。

8容积率:规划地块内建筑总面积与规划地块面积之比。

旷地率:开放空间占总建筑面积的百分比。

建筑密度:指建筑物正投影占地块面积的比率。

天空暴露面:建筑从一定高度的斜面。

9人口容量:规划地块内每公顷用地的居住人口数。

10绿地率:地块内绿地面积与规划地块面积之比,以百分比计11停车泊位数:规划地块内规定的停车车位数量,包机动车位数和非机动车车位数。

12交通出入口方位及数量:规划地块内允许设置出入口的方向、位置和数量13交通运行组织:规定规划地块内允许通行的车辆类型,作出合理的交通运行组织。

14装卸场地规定:对规划地块内货物装卸场地位置和面积的规定15建筑控制高度:由室外明沟面或散水坡面量至建筑物主体最高点的垂直距离。

16建筑后退:城市建设中,建筑相对于规划地块边界和各种规划的后退距离。

包括退线距离和退界距离两种。

退线距离是指建筑物后退各种规划控制线的距离,退界距离是指建筑物后退用地边界线的距离。

17建筑间距:为满足日照、消防、卫生、安全和建筑保护等要求而规定的与相邻建筑之间的距离。

18六线的组成红线:道路用地和地块用地边界线绿线: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黑线:高压线用地的控制界线黄线: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橙线:轨道交通19控制土地开发强度有哪些指标:人口容量、建筑密度、绿地率、容积率等。

20规划编制单元划分三级划分:管理单元——街坊区块——地块二、填空控规的指标体系包括控制内容和控制方法两个层面。

城市规划原理 考试要点

城市规划原理 考试要点

填空1城市三要素:人口,大量人口聚集。

产业:工业商业,行政政府所在地2城市发展:没有固定居住点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固定居民点的产生第二从劳动大分工城市形成3用城镇人口占中人口的比重来度量城镇化水平发展阶段起步《30%,加速30%《》60%,稳定》60%,。

S曲线4交通的本质和目的:高效率、高效益、低费用、低公害、可持续发展。

5卫星城镇发展卧城到半独立的卫星城再到基本完全独立的新城6 60岁以上达到10%或65岁以上达到7%为老年型人口,男女正常的性别比例为102~1077城市规划的编织层次一城市发展战略层面的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城市分区规划。

二建设控制引导层面的详细规划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8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六线: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城市蓝线水库河道:城市黄线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绿线绿化:城市紫线历史文物:城市橙线城市公共设施。

道路红线规划道路的路福边界线道路宽度有路幅宽度和道路9宽度两种含义,路幅宽度是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宽度的总和。

10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1成组成团2成街成坊3整体式。

空间组合1对比2韵律和节奏3比例和尺度4色彩5绿化6道路7建筑小品11千人指标,即每千居民拥有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12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1居住区中心2位于居住区的主要出入口3沿居住区的主要道路13城市空间由建筑物、道路、广场、绿地和地面环境设施,重点是城市中心、广场、街道、公共绿地、城市滨水区。

二名词解释1城市定义:城市是以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积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城镇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进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级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规划是为实现一定目标而预先安排行为步骤并不断付出实践的过程。

3城市规划:实现一定社会时期内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

合理利用城市用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及各项建设的综合布置和全面安排。

城市规划考试重点

城市规划考试重点

1、什么是都市?古代都市和现代都市有哪些区别?都市应当是非农业人口聚居地,是一定地区范围内旳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旳中心。

古代都市是城与市旳简朴叠加,现代都市规模更大,功能更多,构造更复杂。

2、我国大、中、小都市旳划分原则?答: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都市规模,合剪发展中等都市和小都市旳方针。

人口超过100万为超大都市,超过50万为大都市,20~50万为中等都市,20万如下为小都市。

3、都市发展旳动力是什么?都市为何会发展?4、都市化分为那几种过程?都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旳初期阶段。

人口向都市迅速汇集旳中期加速阶段。

进入高速都市化后来城镇人口比重旳增长又趋缓慢甚至停滞旳后期阶段。

5、为何说目前国际上已习惯于把一种国家旳都市化水平作为衡量该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程度旳标志之一?6、简述都市规划旳含义与特点。

答:含义为——对一定期期内都市旳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运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旳综合布署,详细安排和实行管理。

特点为——综合性,政策性,前瞻性,系统性,长期性,法制行和强制性。

8、自然条件包括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对都市会产生哪些影响?自然条件包括:1)自然资源条件如矿场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等。

2)自然地理条件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3)地质水文条件有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

影响:首先,大自然为都市旳发展和建设提供必不可少旳土地、水、矿物、生物等自然资源;另首先,都市所在旳地理位置、地址、地貌、气候、水文多种自然条件,决定了都市建设发展旳基础,制约着都市旳性质、规模以及空间形态和内部构造,影响着都市旳生产方式与生活习俗。

9、风向对都市旳布局产生哪些影响?1)风向影响都市用地布局。

风向对都市布局导致影响重要表目前居住区与工业区旳相对位置和布局上。

2)风向影响都市道路交通构造。

在都市规划布局中还应从善改善都市小气候旳角度重点考虑都市交通旳组织、道路构造与走向以及都市绿地步行系统旳合理规划。

城市规划概论考试重点

城市规划概论考试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考点)注:考试题型为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画图题第一篇1.“城”是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

2.埃及公元前252023为修建金字塔而建造的卡洪城是奴隶制的典型城市。

城为长方形,用墙分为两部分,墙西为贫民居住区,挤满250多个小屋;墙东路北为贵族居住区,面积与贫民区相同,有10~到11个大院,墙东路南为中档阶层的居住区。

3.P 007 卡洪城平面图(绘)4.城乡化的含义:城乡化这一概念最简朴的解释就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过程,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人口职业的转变,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长。

②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革命后,工业不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工业化的发展也带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村的多雨人口转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

③土地及地区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低密度的居住形式转变为较集中成片的,密度较高的居住形式,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

城市拥有比较集中的用地和较高的人口密度,便于建设较完备的基础设施,涉及铺装的路面、上下水道,其他公用设施,可以有较多的文化设施,这与农村的生活质量相比有很大的提高。

城乡化也成为城市化,由于城市与镇均是城市型的居民点,均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其区别仅是文字使用的习惯或其规模的不同。

城乡化水平指城乡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5.城乡化发展的S型曲线(绘)P 013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乡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干达成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加速阶段——当城乡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高阶段。

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长,城乡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间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成60%或以上。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毕,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

城市规划考试重点

城市规划考试重点

1、城市产生的基本过程:物资交换形式是以物易物开始的。

随着交换量的增加及交换次数的频繁,逐渐出现了专门从事交易的商人,交换的场所也有临时的地点改为固定的市。

由于原始部落中生产水平的提高,生活需求的多样化劳动分工的加强,逐渐出现一些专门的手工业者。

上也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这就是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

原来的居民点也发生了分化,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和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城市。

即:生产方式的改进,生产力不断提高1,生活水平提高生活需求的多样化专门的手工业者2,生产品有了剩余物与物的交换(量的增加及次数的频繁)专门从事交易的商人。

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居民点的分化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和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城市。

2、城市化的问题城市化概念:城市化是乡村变成城市的一种复杂的过程。

归纳城市化的含义为: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先后开始的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转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的现象。

包括人口(农村-城镇)、地域(农村-城市)、产业(农业-非农产业)的转变也包括空间形态转化、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在农村的扩散、基础设施现代化、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更新、环境的改善等。

城市化的发展动力: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城市化的表现特征: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它行业的比重不断变化;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城市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城市化水平的度量:pu = U/P pu —城市化水平U —城镇人口P —总人口城市化带来的问题:1)现代城市问题城市环境污染空气、垃圾、污水、噪音、电磁波居住环境不好住宅密度过高,舒适性差交通状况堪忧堵塞、停车、事故城市灾害严重地震、火灾、洪水城市舒适性问题绿色、公共空间、传统文脉、城市景观社会问题很多就业、刑事犯罪2)城市问题的综合性工程技术问题,历史、艺术问题,社会经济问题。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考试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部分1、日照间距: 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

(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5、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1、建筑平均层数: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面积的总和12、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全)城市规划相关知识考试复习要点

(全)城市规划相关知识考试复习要点

相关知识1第一篇建筑学一、熟悉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1、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与交通联系P3-4+ 空间组成包括:主要使用部分(教室、实验室)、交通联系部分(走廊、门厅)、次要使用部分(厕所、仓库)三类空间。

+ 交通联系部分: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空间形式。

+ 水平交通:简单交通、主要交通兼顾他项功能、综合功能的廊道。

+ 垂直交通:楼梯、坡道、电梯、自动扶梯。

*楼梯梯段连续踏步数不多于18级、不少于3级;*坡道一般8%—15%,常用10%—12%,残疾人使用的坡道为12%;*8层左右的多层建筑中电梯与楼梯同样重要,宜靠近布置,以利协调使用; *以电梯为主要交通的建筑物或建筑物内,电梯不少于2台;*电梯应位于核心位置,不宜在转角处紧邻布置,单侧排列不超过4台,双侧不超过8台;*自动扶梯一般为30度。

+ 人流组织分为平面和立体,人流疏散分为紧急和正常。

+ 室内空间组织:走道式、单元式、穿套式、大空间穿插与分割等组织形式。

+ 室外空间组合:建筑(群)及其附属建筑、室外场地、道路、广场、绿化、小品、道路入口等2、公共建筑的群体组合P11-12+ 要点:A 总体联系方便紧凑合理;B 室外空间组合完整统一;C 室外空间效果丰富多样。

……+ 空间组合类型:分散式布局和中心式布局的群体组合。

3、住宅建筑的类型及设计P14、16、17、18、19+ 层数类型:低层(1—3)、多层(4—6)、中高层(7—9)、高层(10—30层) 区位类型:炎热地区、严寒地区和坡地住宅性质类型:单一和底层公建式住宅。

构造类型:一般式和工业化住宅+ 多层住宅的平面类型:梯间式、外廊式、内廊式、集中式(点式) + 工业化住宅的模数构件法:单元、套型、基本间、部件定型法。

4、工业建筑P20+ 总平面设计特点(与他类建筑比较): A 简单流线与复杂流线的差别;B 简单环境影响与复杂环境影响的差别;C 单一尺度与多尺度的差别;D 多学科与多工种的密切配合。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1 现代城镇的本质特征产业结构、人口数量和职能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人口为主体的居民点,在产业构成上不同于村庄;相对于村庄,城镇一般聚居更多的人口;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和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城镇一般还具有如下特征:城镇一般拥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景观上不同于村庄,城镇一般拥有相对于村庄更为完备的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

2 城镇化水平的概念及城镇化进程的表现特征(12)城镇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现特征:城镇化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城镇化水平高,不仅建立在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3 诺瑟姆曲线的主要内容(13):在总结总结欧美城镇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把城镇化的轨迹概括为拉长的S形曲线,并将城镇化划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城镇化水平<30%加速阶段:城镇化水平30~60%稳定阶段:城镇化水平>60%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4 田园城市(Garden city)理论的主要观点(28)(PPT)霍华德把城市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联系城乡的关系,提出适应现代工业的城市规划问题,对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城市绿化的重要性等问题都提出了见解,对城市规划学科的建立起了重要的作用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与一般意义上的花园城市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般的花园城市是指在城市中增添了一些花坛和绿地,而霍华德所说的"garden"是指城市周边的农田和园地,通过这些田园控制城市用地的无限扩张(书)城市无限制发展与城市土地投机是资本主义城市灾难的根源,建议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并将城市土地归于城市的统一机构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是由于城市吸引人口“磁性”所致,如果把这些磁性进行有意识的移植和控制,城市就不会盲目膨胀,如果将城市土地统一归城市机构,就会消灭土地投机,而土地升值所获得的利润,应该归城市机构所支配;城市经费可从房租中获得,城市是会发展的,当其发展到规定人口,便可在离它不远的地方,另建一个相同的城市5 卫星城镇规划理念及其发展阶段(29)建立卫星城旨在控制大城市的过度扩展,疏散过分集中的人口和工业,在大城市外围建立既有就业岗位,又有教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具有相对独立性,但是在行政管理﹑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上同它所依托的大城市有较密切的联系,与城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以农或绿带隔离,但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发展阶段:卧城,居民的工作和文化生活仍在主城;半独立的卫星城镇,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公共设施,居民可就地工作;独立于主城的新城,具有就业机会,其中心也是现代化的;多中心敞开式的城市结构用高速交通线把卫星城和主城联系起来,主城的功能扩散到卫星城中去6 (雅典宪章)的主要内容城市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1)建议居住区要用城市中最好的地段,规定城市中不同地段采用不同的人口密度。

《城市规划概论》考试复习大纲重点总结

《城市规划概论》考试复习大纲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1城市: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居民点: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3卫星城(卫星城镇):在大城市市区外围兴建的、与市区既有一定距离又相互间密切联系的城市.4城市化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5城市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6城市性质定义: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7城市规模定义: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

8城市对外交通主要运输方式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

9城市道路系统:城市范围内由不同功能、等级、区位的道路,以及不同形式的交叉口和停车场。

10建筑红线: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靠邻街面的界线。

11道路红线: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12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

13工业用地定义:城市中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堆场、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包括其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的建设用地.第一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并于1990年4月1日实施2新石器时代:固定居民点形成。

金属时代:城市出现.3兴建“卫星城镇”的目的:在于防止大城市市区人口规模的过度膨胀,旨在吸引大城市市区人口前往居住,并吸引从外地准备进入大城市市区的人口。

4古代城市发展特征:城市发展缓慢,持续时间长;城市结构简单,规模小;城市职能简单,更多的是政治军事职能;城市化水平低。

城市成长主要采取有机生长方式,规划成长很少)5古埃及—“卡洪城” “卡洪城”是古埃及一种特殊的城市,它是为修建金字塔的工匠、奴隶提供生活居住设施的聚居地。

城市规划考试重点2

城市规划考试重点2

城市规划考试重点2第七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1. 先进国家现代交通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利用天然河湖水系,开凿一定数量运河;建设铁路,以铁路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汽车、航空以及管道运输发展;发展综合运输。

2. 现代城市特征是:高效益和高效率。

3. 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4. 效率则主要是指城市运转,其重要组成之一就是城市交通。

5. 现代交通发展趋向特点:交通工具高速、大型、远程化;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结合;城市内外交通延续与相互渗透;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系统以及步行系统分离;城市交通组织立体化;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组织。

6. 城市交通对城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影响:对城市形成和发展影响;对城市规模影响;对城市布局影响。

7. 国民经济四大生产部门(农业、采掘、加工、交通运输)之一。

8. 城市道路交通有以下主要特征:在吸引点之间车辆行人交通虽错综交织,但从其运输对象来说可以分为客流与货流两类,各有其特点;各类交通流动线路、流动数量随时间而变化,而且具有一定规律性;城市道路交通由于交通工具(方式)不同,而对道路系统提出不同要求;城市道路交通(车流人流)交叉组织是城市道路系统规划重点,对于提高道路通过能力至关重要;静态交通是城市道路交通组成部分,必须在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中统一考虑。

9. 城市道路系统布置基本要求:在合理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组织完整道路系统;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道路;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要求;要满足辐射各种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要求。

10.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正处于发展阶段,在规划中,除大城市设有快速道外,大部分城市道路都按三级划分,采取下述规划指标:主干道,主要联系城市中主要工矿企业,主要交通枢纽和全市性公共场所等,为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一般红线宽度为30――45m;次干道,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辅助交通路线,一般红线宽度为25--40m;支路,是各街坊之间联系道路,一般红线宽度为12――15m左右。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成绩分布:平时成绩考勤:10%,调研报告:20% ,考试名词解释,选择题,减答题,问答题关于城市设计、人口即两次调研考试重点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1、城镇化定义:农业人口和农业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非农业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2、城镇化水平定义: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3、世界城镇化历史进程及特征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尚低,城镇化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

由于经济势力明显增强,城镇化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

随着城市中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4、国内外城镇化规律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1、周礼.考工记A、记述周代王城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B、将等级制度贯穿其中城市规划独特的艺术观——礼乐思想观念的建立2、管子.度地篇关于居民选址要求:“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管子认为“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从思想上完全打破了周礼单一模式的束缚3、周易A、创立“象天法地”象征主义规划方法B、“形胜环境”规划观念的形成C、“象”“数”关系重要性的建立3、建筑十书A、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所写B、西方古代保留至今唯一完整的古典建筑书籍4、希波丹姆模式古希腊时期希波丹姆提出A、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广场是市民集聚的空间,城市以广场为中心。

反映古希腊时期市民民主文化民主与平等B、希波丹姆模式的完整体现:米利都城5、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结合城建史复习A田园城市B卫星城镇C雅典宪章D马丘比丘宪章E有机疏散理论F永续发展理论G带形城市6、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城市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信息网络化,全球城镇化第三章城乡规划体制1、“一书两证”即建设工程选址意向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我国城乡规划编制法定体系: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其中城镇体系规划包括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又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规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19、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9、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20、服务半径: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21、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

22、修建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23、“雷德朋”系统雷德朋体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绿地、住宅与人行道有机地配置在一起,道路网布置成曲线;行人和机动车在一个平面上隔离;建筑密度低,住宅成组配置成团,形成口袋形;相应配置公共建筑,将商业中心布置在住宅区中间,使住宅区的各部分通往中心的距离都相等。

24、户室比户室比又叫户型比,它是指各种户型在总户数中所占的百分比,反映到住宅设计上,就是体现在一定数量住宅建筑中,各种不同套型住宅总套数的比重25、住宅街坊是指在小城尺度的城市街坊中,一栋或者多栋住宅楼沿周边布置,对外形成公共街道,对内形成内院,集居住,商业多功能与一身的居住体。

与其他模式的住宅相比,它更强调空间的围合以及功能的混合。

26、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27、停车率:即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区总户数的比率停车率=居民停车位数/居住总户数28、住宅建筑毛密度:即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

城市规划期末考试重点

城市规划期末考试重点

城市规划期末考试重点第一章1城市发展的过程:固定居民点---------为了防御增加围墙------------城市雏形2 人类社会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分工(标志)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3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4最初城市的定义:城市是有着交换职能的居民点5城市的发展经过了两个阶段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或者前工业时期与工业化时代,也可称为古代的城市和现代的城市6 古代城市的四个影响因素1)防御要求:人类最初的居民点,就具有防御的要求2)社会形态发展对城市的布局产生影响如:曹魏邺城,埃及卡洪城3)政治体制对城市产生影响教堂4)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经济制度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形态中国古代:地主所有制城市是政治经济中心欧洲古代:封建领主制,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明代–闭关锁国发展重点是内地演讲和的城市和地区性的中心城市7 农业的产生称为第一次产业革命....,.使人类社会出现了定居的居民点。

近代的工业革命成为第二次产业革命,是城市产生巨大的变化。

表现为:城市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聚焦、城市布局变化(出现城市仓储用地、商务贸易活动地区、道路系统发生改变、城市类型增加)、环境产生了巨大变化(人工环境、环境污染)、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城市的聚集以及高质量的城市生活89过程。

它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职业的转变: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2)产业结构转变: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增加,第一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10城市化水平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化水平11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此消彼长,不断变化(3)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4)城市化水平也是一个经济发达程度的及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表现,城市化水平越高其国民生产总值也就越高,居民生活水平也就越高12城市化的历史进程(1)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2)中期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达到70%以上(3)稳定时期——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结束,农村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重工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4)S型曲线70%30%13我国城市化整体到达水平及所处的位置我国城市化进程比西方晚,在19世纪后半期开始,速度很慢,发展也不平衡,东南沿海较快而内地大部分地区仍处在农业社会改革开放以后,速度加快。

城市规划原理 考试重点内容

城市规划原理   考试重点内容
25.上位规划城市规划是对一定地域空间的规划.依法制定的上一层次规划的控制力大于下一次规划,城市规划的制定必须以上一次的规划为依据.
26.我国城市规划运作实施"一书两证"制度.即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27.当各方面冲突最小化到一定程度,这样的城市可以称之为"永续城市"."永续城市"构成"和谐城市"的基本面,也就是社会,环境和经济各自发展不相冲突.当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从不冲突上升到互相和协同,实现了人与人的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以及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这样的城市可以称之为"和谐城市".(P73看一看)
2.一般城市规划分为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两个层面
从行政层面区分,我国城乡规划可分为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
3.城市发展战略层面的规划主要是研究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原则,战略部署等重大问题,表达的是城市政府对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方向的抑制,当然在一个民主法治社会,这一战略必须建立在市民参与和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
18.古希腊城市=哲学思想+几何与数学+城市的公共空间(文化核心)
19.城市文化结构三种类型:物质环境(城市空间布局,自然景观,建筑风格,街道肌理,城市标志物等)制度环境(各种法律法规)人文环境(包括个人自身的基本活动,社会活动,精神活动等)
20.收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访谈法,问卷法,现场调查法。
第三篇城乡空间规划
7.城市工地的归属:第一章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农民集体所有制,除农民集体所有外,属于全民所有制国家所有的土地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第二章第八条规定:城市市区的土地属国家所有。第九条规定: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单位或个人使用。------《中。土地管理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一、城市的形成第一次劳动分工: 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农业从畜牧业分出第二次劳动分工: 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

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 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

二、城镇化1、城镇化的含义: 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也人口和城市农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包括: 人口职业的转变, 产业结构的转变,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2、城镇化水平是指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镇化分为起步, 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起步阶段: 生产水平尚低, 城镇化的速度较慢, 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 高出生率, 高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加速阶段: 当城镇化超过30%时, 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 经济实力明显增加, 城镇化的速度加快, 在不长的时期内,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或以上( 高出生率, 低死亡率, 高自然增长率)稳定阶段: 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 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 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低出生率, 低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一、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 方九里, 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二、各朝都城1、秦: 相天法地, 强调方位, 以天体星象坐标为依据, 布局灵活具体。

规模宏大。

2、汉长安: 宫殿与市民居住生活区在空间上分隔, 强调皇权, 周礼制的规划思想理念得到全面的体现。

3、三国(邺城): 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方法, 继承战国时期以宫城为中心的规划思想4、唐( 长安) : 以宫城为中心, ”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

里坊制在唐长安进一步发展, 布局符合周礼考工记。

( 唐长安由宇文恺负责制定规划)5、宋: 里坊制逐渐被废除, 出现开放的街巷制度。

三、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1、希波丹姆模式: 古希腊城邦时期出现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 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2、城市以广场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

寻求集合图像与数之间的和谐以及秩序的美。

3、《建筑十书》古罗马维特鲁威的著作。

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唯一最完整的古典建筑典籍。

4、田园城市: 英国霍华德提出。

意义: 提出发展极限的概念; 有机平衡的原则; 动态管理的观点。

5、卫星城市: 昂温提出。

这些卫星城镇独立性较强, 城内有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6、柯布西耶: 主张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建筑高度, 想高层发展, 增加人口密度。

市中心空地, 绿化要多, 并增加道路宽度和停车场, 以及车辆与住宅的直接联系, 减少街道交叉口, 活组织分层的立体交通。

7、《雅典宪章》: 提出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座位一个整体来研究, 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行。

8、邻里单位: 要求在交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 使每一个邻里单位称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

9、《马丘比丘宪章》: 重视人与人的联系。

第三章城市规划体制一、城乡规划法1、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包括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专项法和相关法。

2、”一书两证”制度: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二、中国现行城乡规划技术系统1、城市总体规划是战略性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是实施性规划。

2、城乡规划分为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

第六章经济与产业第一产业: 利用自然力为主, 生产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能够消费的产品或工业原料的部门。

第二产业: 对第一产业进行加工的部门, 包括残矿业、执照也、店里、燃气及水的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 服务业第七章人口与社会自然增长率=( 本年出生人口数-本年死亡人口数) /年平均人数机械增长率=( 本年嵌入人口数-本年迁出人口数) /年平均人数第十章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一、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工作特点1、基本内容: 依据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根据区域规划等上层次空间规划的要求, 在充分研究城市的自然和生态、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条件的基础上, 制定城市发展战略, 预测城市发展规模, 选择城市用地的布局和发展方向, 按照工程技术和环境的要求, 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设施, 并提出近期控制应道措施。

2、特点: 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 是法制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具有地方性; 是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 具有实践性。

二、城市规划的层面及其主要内容1、总规纲要的主要内容: 市域城镇体系纲要; 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 分析城市智能, 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 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研究中心城市城区空间增长边界, 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 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 提出简历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2、中心城区规划的主要内容:(1)分析确定城市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

(2)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3)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 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

(4)确定村镇发展与控制的原则和措施; 确定需要发展、限制发展和不再保留的村庄, 提出村镇建设控制标准。

(5)安排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和其它用地。

(6)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 确定建设用地规模, 划定建设用地范围。

(7)确定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 提出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人口容量等)。

(8)确定市级和区级中心的位置和规模, 提出主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9)确定交通发展战略和城市公共交通的总体布局, 落实公交优先政策, 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

(10)确定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 划定各种功能绿地的保护范围(绿线), 划定河湖水面的保护范围(蓝线), 确定岸线使用原则。

(11)确定历史文化保护及地方传统特色保护的内容和要求, 划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范围(紫线), 确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范围; 研究确定特色风貌保护重点区域及保护措施。

(12)研究住房需求, 确定住房政策、建设标准和居住用地布局; 重点确定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住房等满足中低收人人群住房需求的居住用地布局及标准。

(13)确定电信、供水、排水、供电、燃气、供热、环卫发展目标及重大设施总体布局。

(14)确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 提出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15)确定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 提出防洪、消防、人防、抗震、地质灾害防护等规划原则和建设方针。

(16)划定旧区范围, 确定旧区有机更新的原则和方法, 提出改进旧区生产、生活环境的标准和要求。

(17)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18)确定空间发展时序, 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政策建议。

3、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 ①确定近期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 确定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和布局。

②确定近期交通发展策略, 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

③确定各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公益设施的建设规模和选址。

④确定近期居住用地安排和布局。

⑤确定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名胜区等的保护措施, 城市河湖水系、绿化、环境等保护、整治和建设措施。

⑥确定控制和引导城市近期发展的原则和措施。

4、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1) 详细规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限, 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2) 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 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车、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3) 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要求4) 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5) 根据规划容量, 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限6) 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5、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各地块的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是强制性内容。

6、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①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②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 布置总平面图;③对住宅、医院、学校和托幼等建筑进行日照分析;④根据交通影响分析, 提出交通组织方案和设计;⑤市政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管线综合;⑥竖向规划设计;⑦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 分析投资效益。

第十一章城市用地分类及其实用性评价一、土地分类( 详见复印资料)二、自然环境条件分析:1、由于地域的差异, 自然条件的相殊; 有些自然要素的影响, 需要超越所在的局部地域, 从更大的区域范围来评价其利弊; 各种自然环境要素之间, 有的有着相互制约活抵消的关系, 有的则相互配合加剧了某种作用。

2、工业用地选址: 位于最大风频的下风向, 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相对风向是, 平行布局。

3、热岛效应: 由于建筑密集, 绿地、水面偏少, 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散发大量的热量, 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要高的现象。

三、用地评定的分类一类用地: 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 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二类用地: 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 该晒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

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分布有一定的限制。

三类用地: 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第十二章城乡区域规划一、区域与城市区域与城市的关系: 城市区域经济社会活动的核心, 是经济社会活动的聚集体。

省事是区域的核心, 区域是城市的基础二、都市区规划1、大都市区概念: 宝货一个高密度的人口核心地区和围绕这个核心的具有高度经济与社会融合的相邻社区, 即以某一个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 包括周围相邻地域单元的城市化地区。

2、大都市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①大都市区发展的背景; ②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需求; ③空间构成要素及空间发展条件; ④空间结构规划; ⑤综合交通网络规划; ⑥基础设施规划; ⑦生态系统规划; ⑧大都市区规划实施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措施。

三、城市群规划1、主要目的: 提供关于城市和空间发展战略的框架, 旨在打破打破行政界限的舒服, 从更大的空间范围协调城市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发展, 协调城乡建设与人口分布, 资源开发, 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的关系, 使区域经整合后具有更强大的竞争力。

2、主要内容: ①城市群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策略; ②城市群空间组织; 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