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晨读》阅读训练及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小题。

晨读

长白山

一座大山下,有三间茅草屋。

东屋住着明子爷爷,西屋住着明子爷爷的两个孙子:成龙、成虎。

结束了一个美梦,明子爷爷醒了。

明子爷爷知道,已经是早晨4点。这不是钟表告诉明子爷爷的,而是明子爷爷的生物钟发挥了作用。

明子爷爷梦见成龙在黑板上写着什么,孩子们都在认真看;梦见成虎戴着眼镜在纸上画着什么,一个领导模样的人在旁边笑。

明子爷爷在梦里说,俩孙子都出息了。

明子爷爷勇敢地把头从被窝里伸出来,一股寒气拍打着明子爷爷的额头、脸和没有几根毛发的头皮,甚至花白的胡子上还结了冰碴儿。

明子爷爷虽然老胳膊老腿了,但还是挺麻利地穿上了厚厚的棉衣棉裤。下了炕,明子爷爷就顺顺当当径直去了西屋。

明子爷爷对自己的房子太熟悉了,哪里是房门,哪里是锅台,哪里是炉子,他都了如指掌,摸黑都能准确找到,不差分毫,仿佛是白天一样。

其实,对于明子爷爷而言,白天和黑天没有什么两样,因为他双眼失明。

这是日本人报复的结果。

那年,他两个点射,就让两个日本人报废了。然后,一枚炮弹落到他跟前,他就昏过去了,醒来时,眼前一片漆黑,于是,漆黑就成了他的常态。

明子爷爷摸进了西屋,他先是把炉灰从炉子里取出来,然后,又在炉子里铺上豆秸,再在豆秸上铺木柈子。当他摸木柈子时,心抖了一下,想:柈子不多了,得让队长帮忙弄些木头来了。

明子爷爷小心地将豆秸点燃,炉子里的火被屋外的狂风吸得呼呼地响,顿时,屋子里就有了热意。

明子爷爷乐了,是乐在心里。

他想,再等会儿,屋子热了,就叫成龙、成虎起来读书。

昨天,俩孙子读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明子爷爷在心里又温习了一遍,自己觉得自己已经不是一个只会开枪打日本人的武人,而是一个腹有诗书的文化人了。

想到这儿,明子爷爷心里美美的,有孙子真好啊。

成龙、成虎并不是明子爷爷的亲孙子,而是他抱养的弃儿。

八年前,明子爷爷上山去砍柴,听到婴儿的哭声。循着声音走过去,他摸到了成龙。那时,成龙还不叫成龙,是因为成龙的身边卧着一条小蛇,于是,就叫成龙了。

七年前,他又捡回了成虎。因为一将成虎抱回屋,明子爷爷家的猫就舔他的脸,于是,明子爷爷就给他取了这个名字。

刚抱来成龙那会儿,有人就嘲笑他:把自己养活就不错了,还养什么弃儿。

明子爷爷大怒,少放屁!

屋子里已是热浪滚滚,明子爷爷想,该让孙子起来了。

于是,他喊,成龙、成虎起来念书!

他想,两个孙子一定会像往日那样说,好!爷爷!

但现实却与他的想象完全相反。

明子爷爷想,这个岁数正是贪睡的年龄!但转念想,不对,之前可不是这个样子啊!成

龙、成虎起来!

又是一阵可怕的沉默!

明子爷爷赶紧走到炕边伸手一摸,被子紧紧贴着炕席:俩孙子干吗去了呢?“咕咚”“咕咚”,是木头撞击僵硬大地的声音。

紧接着,门“嘎吱”开了,一股冷风随之进了屋子。然后,就是稚嫩的声音:爷爷,我们该背诗了!

成龙、成虎,你们去弄烧柴了吗?

爷爷,今天,我们背骆宾王的《咏鹅》。来,我们念一句,您跟着念一句:

“鹅,鹅,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曲项向天歌。”

沧桑和稚嫩的声音混合在一起,从茅草屋中传出,温暖着屋外寒冷的空气。

(有删改)

5.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如“炉子里的火被屋外的狂风吸得呼呼地响”,交代了人物所处的生活环境非常艰苦。

B. 小说运用多种叙述方式,叙写了老人的美梦、失明的原因、孙子的由来,使得小说内容充实,结构富于变化。

C. 成龙、成虎早早出门拾柴,为明子爷爷分担家务,反映了他们小小年纪就能体会到生活的艰辛,懂事早、成长快。

D. 小说用含蓄深沉的语言,叙写了明子爷爷与孙子三人之间那种超越血缘关系的亲情,字里行间流动着人性的温情。

6. 小说是如何围绕“晨读”来展开情节的?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7. 明子爷爷在叫孙子起来读书的过程中,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5. D“小说用含蓄深沉的语言”错误,从全文看这篇小说的语言朴实无华,并非“含蓄深沉”。

6. 开头写爷爷的美梦,梦见俩孙子都成了有出息的人,梦的实现需要“晨读”。中间写爷爷早起生火取暖,等屋子热后再叫孙子起来“晨读”。爷爷温习孙子读过的《悯农》,觉得自己变成文化人了,是“晨读”的作用。结尾写爷爷和孙子一起背诵《咏鹅》,琅琅书声温暖了屋里屋外,使“晨读”富有生机蕴含希望,升华了主旨。

7. 等待屋子暖和,不让孙子挨冻,回忆昨日晨读,感到快乐。没有得到孙子及时回应,认为孙子贪睡,表示理解。发现孙子没在炕上,感到疑惑,进而惊慌、紧张。听到孙子打柴回家的声音,感到欣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