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作者:李四方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7年第04期文言文是高中语文重要部分,也在高考中占有较大的分值。
从相关课堂调查情况得知,目前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依旧采用讲解式教学,单板僵硬,学生普遍兴趣不高。
如果语文教师能挖掘文言文中隐藏的美育资源开展审美教育,除了会改善教学情况,也会让学生加深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实现语文课程目标。
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审美教育。
一、巧妙设计导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教育学者曾指出:“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都精心构思新课导入,尽可能地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也促使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式接受知识逐渐过渡到主动探究、发现知识,在此过程中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故事诱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当讲解《苏武传》一课时:“两千年前在荒无人烟的北海边上,有一位老人手持仗节牧羊,他坚守忠贞不渝的爱国信念,在饥寒交迫的环境中艰难地生存着,我们能从他身上看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传统美德和高尚人格。
可以说他的气节令人肃然起敬,为了伟大祖国和远大理想不辱使命,义无反顾地奉献自己的生命,其高尚情操激励着千秋万代华夏子孙不断前行,他就是苏武”。
通过故事让学生感受主人公传递的民族精神,进而激发学生的感情波澜,让学生全神贯注地汲取课文知识。
情感是美的桥梁,是开展教学的重要纽带。
教师想要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就要走到学生心里。
如果一篇课文能同时引发教师和学生的共鸣,那么就能对其内涵的美进行最大限度的挖掘。
因此语文教师在审美教学过程中,应积极运用多种方式营造和谐、愉快、生动且感染力强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高效掌握知识。
二、自带感情诵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语文教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包罗万象的审美元素,有着巨大且丰富的资源体系。
教师该如何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发现美是急需解决的事情。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文言文审美教学方法浅析
文言文审美教学方法浅析【摘要】文言文审美教学方法在当今教育领域备受关注,本文主要从现状分析、特点解析、实践应用、案例分析和启示等方面展开讨论。
通过对文言文审美教学方法的综合分析,揭示其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本文以系统化的方式,探讨了文言文审美教学方法的特点和实践路径,结合案例分析展示了其在实际教学中的有效性。
通过对文言文审美教学方法的深入探讨,总结归纳出一些启示,为今后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望未来,文言文审美教学方法有望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为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语文能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文言文审美、教学方法、现状分析、特点解析、实践应用、案例分析、启示、总结、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文言文审美教学方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往往注重于语法的讲解和文辞的解析,缺少对审美情感的培养和引导。
学生们普遍对古文课程缺乏兴趣和热情,难以产生对文言文的真正喜爱和理解。
有必要对文言文审美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和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重视文言文审美教学的重要性,提出了许多新颖而有效的教学方法。
这些方法不仅注重于文言文文字的解读,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引导他们从中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和案例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文言文审美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效果,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1.2 研究意义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审美教学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言文审美教学方法的研究能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深入探讨文言文的审美特点和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文言文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使其在当代教育中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展。
文言文审美教学方法的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文学素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研究
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高中生对文化、语言、社会、生活等的认识与理解有了不同的需求和期待。
而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在高中文言文的教学中,审美教育应成为教育者的重点研究方向。
本文从审美与文言文教学的关系、审美教育的内涵与方法、审美教育的实施与效果四个方面,对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研究进行探讨。
一、审美与文言文教学的关系审美指的是一种对美的感受、欣赏、评价及创造的能力。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
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应是教育者重点探讨的问题。
审美对于文言文教学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审美可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与热爱,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地学习文言文。
其次,审美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与意义,促进知识的学习与传承。
最后,审美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度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文言文创作中迸发出更多的灵感与创意。
二、审美教育的内涵与方法审美教育的内涵包括情感、认识、知识和技能四个方面。
情感是指学生对美的感受与情感投入,认识是指学生对美的认识与理解,知识是指学生对美的文化知识的掌握,技能是指学生对美的创造与欣赏能力的提高。
这四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多感受文言文的美,例如通过背诵文言文经典诗文,欣赏传统文化艺术作品,感受文言文语言之美等。
同时,也应注重学生对文言文美学价值的认知,教授相关美学知识,如文言文的音韵、韵律、修辞等,让学生通过学习更加深入地了解文言文美学的内涵和特色。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创作能力,鼓励学生在文言文的表达中保留和体现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美学观点。
三、审美教育的实施与效果在实施审美教育时,应注重多种形式与手段的运用,如教学讲解、示范演示、学生互动等方式。
同时,还应开设以学习文言文为主题的活动,如韵律歌赋、歌咏比赛、诗歌演讲会等,让学生通过活动的形式,感受文言文的美,并加强与同学交流合作的能力。
文言也美丽——浅谈审美教育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渗透
语 言 是 文 章 的 基 本 材 料 .语 言 审 美 应 成 为语 文教 学 的 重 要 内容 。而 文 言 文 的发 展 有 着 数 千 年 的 历 史 ,不 乏 洋 溢 着
训 练 之 一 ,对 提 高 学 生 语 言 修 养 有 着 其 他 教 学 手段 不 可 替 代 的作 用 。好 的诵 读 绝 不 能像 钟 表 的 摆 轮 , 老 是 唱 一个 调 。 我 们 在 教 学 中 ,应 注 意 指 导 学 生 反 复 细致
的语 句或 段 落 ,让 学 生 体 会 文 中情 景 交 融 的 意境 ,引 领 他 们 自主 感 悟 ,倾 心 陶 醉。 “ 词 以 一字 为工 。 ” 赏 析 精 彩 语 段 就 是
要 引 导 学 生 品 赏 分 析 文 中极 富艺 术 表 现
如《 与朱元思书》 中读 “ 急湍甚箭 , 猛 浪若奔” . 我 们 眼 前 就 会 出现 江 水 波 浪 翻
、
品 。过 去 , 我 们 在 教
学 中 总 是 或 多 或 少 地存 在 灌 输 “ 知识” 的 现 象 ,把 自己 对 人 物 的 理 解 强 行 输 入 给 学生 , 更有 甚者 , 以教 参 为 唯 一 的 标 准 . 变教学为搬教参 , 根 本 没 有 自己 的 见 地 。 文 言 文 的 教 学 时 。我 们 的 目的之 一 是 让
勾勒. 将一幅天高气爽 、 色 彩 清 丽 的整 体 图 画 推 至读 者 面前 , 既 境 界 阔达 , 又 画面 清 新 。 教材 中许 多 类 似 优 美 的意 境 需 要
的形 象 较 多 。例 如 《 陈涉世家》 中的 陈胜 、
吴广 的形 象 , 就 很 值 得 细 细 品味 。 通 过 对 这 两 人在 紧 急 关 头 的 语 言 、行 为 的深 入 理解 与讨 论 ,学 生 才 能 深 入 准 确 把 握 他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作者:王晓静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第24期我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充满神奇的力量。
在教材中,我们随处可见非常优美的文言文,这些文章无论从语言上、形象上还是情感上,都充分表现着美。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文言文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让学生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千古佳作中领略中华文化美的内涵,汲取营养。
一、传承中国的古老文化,创立文言文教学的全新理念综观文言文的教学史,无论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还是“五四”至解放前,对文言文精华的教学一直处在较高水平,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如鲁迅、胡适、郭沫若等都有很深厚的文言文功底,还有许多人在古代文化、古典文学方面有不俗的成就。
当代的作家如余秋雨、琼瑶等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古代文化的影响,这正是我们当代教学值得重视和借鉴的地方。
所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新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自主审美,让他们徜徉于千古佳作的神奇而美妙的境界,流连于祖国文化深邃博大的海洋,才能真正使教学获得成功。
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让学生在文学作品中多些品味,在思想内容上多些感悟、多些升华,在形象上多些感动、多些向往,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在文言文教学中充分发掘美的因素任何一种美的存在,都不是空洞、虚无的,形式美和内容美总是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的。
历史我们留下了无数熠熠生辉的美丽篇章,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掘其美的要素,使其显现无穷的艺术魅力。
1.感悟自然之美所谓自然美,是指由一切自然物的颜色、形状、光泽、线条等产生的美,这种美能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遐想,产生审美愉悦。
杜甫的《登高》一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给我们勾画出一幅极其广阔深远的图景。
诗人仰望芒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腾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其状物之工,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我们在感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体味到作者诗句中传达出的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悲凉之情渐浓。
文言文审美教学略谈
文言文审美教学略谈前言文言文是中华文化中的珍贵遗产,是中学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除了学习文言文的语法、句式等知识,还必须重视文言文的审美教育。
文言文审美教育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体验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突破机械翻译,发现句子的美丽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是词语的翻译,理解每个字的意义以建立全局的语言意象。
然而,过于机械的翻译会让人过分关注词义,而忽略了排列和组合这些词语所发挥的审美作用。
因此,必须在翻译的基础上,通过鉴赏模式解读句子和段落,发现其中的美,充分理解和感受文言文的意境。
例如,以下是《红楼梦》的名句:“初出茅庐。
”这个句子是描述少年贾宝玉的求学经历,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这句话韵律优美,耳目一新,让人瞬间感受到少年时期的青涩和迷茫。
如果机械地翻译为“刚出来修行”,就可能会丧失这种美感。
了解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手法文言文的修辞手法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对文言文的修辞手法的学习和理解。
了解这些修辞手法,我们能够很好地理解文言文中的词、句和语段,发现其中的美。
比喻比喻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将陌生的事物与熟悉的事物相比,使人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其中,以人物、动物、花木、水景、山川、器物、光色等为比喻对象,比喻词中含义既要拟合事物本身的特征,又要贴合文本语言习惯和审美需求。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有一句“白发悲花落,青云照眼来”。
其中,“白发悲花落”就是一种比喻,把人的衰老形象比拟成花儿凋谢,表现出一种哀怨之情。
同时,这句话所表达的意境也非常明显,是一种追求自由的梦想,让人产生共鸣。
夸张夸张是指在文言文中,通过夸张手法来表达一种感情或夸张事物的特征。
文言文中的夸张手法很多,比如“绝世”、“惊世”、“无疑”等等。
这些用语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也经常使用,但在文言文中更加严谨和恰当。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有一句“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香血涌金鞭”。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析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析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使用的一种书面语言形式,但是,由于文言文与现代书面语言形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学生在鉴赏文言文时存在较大的困难,学生无法领略文言文的美感。
因此,如何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化,感受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气息是当代教师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
一、重视文言文审美教育教师浮躁的教学心态不但影响文言文教学效率,同时可能削弱文言文教学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作用。
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总结文言文出题类型、整理知识点、强调诗文背诵重要性,那就无法开展文言文审美教学。
审美教育的缺乏主要是由于语文教师的素质教育意识不足。
由于高考在即,加上许多高中为了提高升学率,不断挤压教师的授课时间,希望在高一高二学完所有的内容,在高三进行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得分率。
许多教师为了让学生获得高分不得不开展功利性教学。
学科的魅力不仅仅是有用,而是有趣。
这种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探寻文言文中的美,导致文言文学习只给学生留下呆板的记忆,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审美教育,唤醒学生的内在动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新审视文言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将审美教育融入教学设计之中,最大程度地发挥文言文的审美价值。
如在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时,文章音韵和谐,对仗工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学生需要掌握作者聆听琵琶女的音乐时产生的所思所想,两人虽然素不相识,但是“同是天涯沦落人”;同时,琵琶的曲调一直在变换,先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再有“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最后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子整体流露出的情感仿佛是对现实社会的控诉。
二、用多种手段提高学生文言文审美能力高考作为高中教学的风向标,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注重往年试题的整理与归纳,考点即得分点,通常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使得文言文教学缺乏人文情怀,过于注重技巧而没有注重审美。
谈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谈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到:高中语文课程必须“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遗产,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值得我们后人去探究、借鉴和继承。
任何一种美的存在,都不会是空洞的、虚无的,形式之美和内容之美总是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的。
惟其如此,真正的美才经得起时间大河的冲刷。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史却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熠熠生辉千古不朽的美丽篇章。
任何一篇美文佳作,都是因其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而深入人心、脍炙人口、流传千古。
因此,我们从事教学活动,毫无疑问的是要充分发掘蕴含其中的美的要素,让文字之美、人物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放射出无穷的魅力,在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引导学生感受形式之美中国语言是世界上最古老而又最富生命力的语言。
自诗经以来,有“风骚”并举,有百家争鸣,有汉赋铺陈,有唐宋古文,更有那璀璨夺目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或韵或散,或律或绝,五彩斑斓,绚烂多姿。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对课文一些精彩的语段及词句作赏析、揣摩,体味文言词语的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
如《滕王阁序》是古文中的千古绝唱,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样文情并茂的佳句比比皆是。
如“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作者用灵活多变的笔法写尽了山容水态色彩变化之美。
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
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把读者带人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像这样的名句,不能一掠而过,而应细加欣赏品味,通过指导学生仔细揣摩作者在用词遣句方面的功力,体味文章的意境美,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审美想象和审美创新能力,提高语文素质。
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
可见“审美”教育已成为高中语文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
文言文积淀着先贤的思想认识、民族情感,拥有无法估量的审美潜能。
在教学中,如果注重发掘和利用蕴藏在文中的美育资源,进行审美教育,那么既能激发学生对课文思想内涵的认识,也会使文言文的教学课堂充盈着一种审美愉悦,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的实现。
那么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搭建审美之桥课本中的文言文,不论是语言还是思想内容都堪称经典,但语言表达、文化常识却给学生带来了阅读困难,挡住了欣赏美的脚步。
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的文言知识有选择地捕捉重要信息,在阅读中先推测,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验证或修正以达到准确的解读词语、句子。
教师也应提醒学生注意文化常识,下发资料或给予讲解,消除阅读障碍。
二、激发审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为了发现美,感知美、理解美和创造美,而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
1.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学生通过参与、聆听美文朗诵比赛,通过自导自演课本剧,深刻感受了文中美的形象,爱上了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的文言文。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学习文言文时,为了拉近学生与文章的距离,进而唤起他们的审美需求,教师可适当利用音乐、图片、动画、影像等现代化教育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将审美信息从静态的文字转变为一种可视可听的感知对象。
学生通过观看电影《孔子》,了解孔子“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宁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定决心。
激起了学生对孔子的崇拜、赞赏,也调动了学生阅读《论语》的极大兴趣。
三、缩短审美距离文言作品的写作年代和语言习惯毕竟距离学生久远,但思想内涵却与今天的文化精神紧密相连。
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析的开题报告
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现代社会中,文学艺术为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更多元化的审美体验。
而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文学艺术教育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对美的渴求,而且可以塑造学生的人文品格,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
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
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其语言表达、思维方式、群体心理等方面的特点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索,从而实现对文言文审美教育的有效推进。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探索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问题,深入剖析审美教育的内涵、范畴和实现途径,进一步分析文言文古文的特点、价值和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影响。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审美教育的内涵和范畴:审美教育的定义、目标、重点内容、各类审美形式、与文言文教育的联系等相关问题的探讨。
2. 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方法,了解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对策。
3. 古文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影响:介绍文言文古文的特点、价值,分析它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影响,从而深化对文言文教育的认识,促进其有效实施。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文献查阅、实地观察等多种方法进行探讨,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
三、预期成果和可行性分析通过本研究,我们预期能够对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问题进行深入探索,深化对审美教育的认识,制定更具实际可行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综合素质。
本研究的可行性较高。
首先,在中学课程标准中,文言文教育已经被列入必修课程之列,而审美教育也已被纳入其中,这表明审美教育已经成为中学文言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
其次,本研究采用的方法和研究领域已有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可供参考,因此本研究将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四、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本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在于:1. 加强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践研究,形成较为完善的文言文教育体系和审美教育实施方案,促进中学文言文教育水平的提高。
浅析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语文教学具有审美教育功能,教师要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审美感知。
文言文作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审美意识的培养上有着自身的优势。
其自身的语言美、意境美,能让学生感悟到美的事物,文言文存在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本文中,笔者就注重探究了在文言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意识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审美意识;方法语文教学具有审美教育功能,教师要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审美感知。
文言文作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审美意识的培养上有着自身的优势。
其自身的语言美、意境美,能让学生感悟到美的事物,文言文存在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在文言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意识的方法进行归纳探究。
一、突出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掌握,酝酿情感的教学情境在语文文言文的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白文章的大意,了解整个文章的结构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审美意识,让学生发现美的基础因素。
试想一下,如果学生对文章根本都不了解那就无法谈起对文章的赏析了,更不会发现美和欣赏美了。
针对文言文教学来说,学生审美意识的提升最为重要的是能够在课堂上抓住一个情字,让学生内心的情感随着文章文字背后的情感展现来带动和同化。
因为美是需要以情感为寄托的,需要情感这个纽带。
为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的把自身、学生及文章的作者三者的情感紧密的联系起来,并且做好及时的沟通与融合,创造出一种有节奏、有形象既和谐又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审美共鸣。
比如教师在讲授李密的文章《陈情表》时,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创设既定的教学场景。
这篇文章无论是从写作的构思、文字的表达和情感的宣泄都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文章朗朗上口,彰显了我国古代散文特有的文学魅力,向人们展示了世间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极致,强烈地叩响了人们的心灵。
浅议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议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高中文言文的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重点都放在文言文字、词、句的翻译上,重视字字解释,句句翻译。
虽然准确的理解文言文的字、词、句是课堂教学基础和目标,但如果只重视目标是不够的,无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更达不到新课标提倡的“重视民族传统文化和培养学生审美情操”的最终要求。
所以,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应该融合审美教育,使学生在课堂上受到美的熏陶,课后自觉养成审美意识,体会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教学;审美教育生活中处处有美的存在,教学是一种体验生活美的过程,尤其是语文,丰富的文字,精彩的表达,处处能够体现美的意识。
所以,在高中文言文的教学中,应该融入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是文言文教学中的关键。
通过进行审美教育深层次的挖掘出文言文的审美因素,把理性的文字内容和感性的体会,抽象的概念和鲜活的形象进行有机的结合,有效地使传授知识和体验美感达到统一。
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了解与掌握,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审美教育是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因此,要特别重视。
在进行文言文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的熏陶感染,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学会体验美、发现美、创造美。
所以,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教学发展的趋势。
把审美教育融入高中文言文的教学中,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任。
在高中文言文的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能够做到感知美、发现美、追求美以及创造美,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并体会我国传统博大精深的文化,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1、指导学生品味语言美,诱发审美想象文言文语言体现着我国汉语言最古老最深邃的魅力,凝练、精准和形象的语言非常有表现张力,意境深远,韵味无穷,往往简短的几字就能够把偌大的情境展现在读者,使读者产生无限美好的境象。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析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析
高中文言文教学作为高中语文的重要部分,如何有效地把审美教育融入其中,是教育工作者与广大家长都热切期待的话题。
审美教育教学,首先要从教育理念上明确,认识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审美教育首先要有良好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敬畏之心,去尊重与欣赏艺术美的审美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此外,审美教育还要注重有效表达,引导学生会观察、细节发散思考等,从而获得文言表达之美。
当然,审美教育也要注重认知与情感的整合,使学生能够在审美活动中体会和探索出文言文审美的乐趣,进而发展出完善的审美观。
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尤其要注重作文教学的突出。
作文是语文文言文审美教育的重要支点,课外的作文练习是学生掌握审美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文言文细节性、结构性,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进而在作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能力。
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取讲解性活动,以文言文作家的思想观点为基础,展开审美教育活动,从而促进审美教育。
此外,还可以以实物鉴赏、手抄报审美活动、给学生安排参观活动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拓展审美视野,进一步深化审美教育,让学生有更好的审美能力与习惯。
总之,审美教育应当成为高中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从广度、深度上加强审美教育,倡导审美,引导学生理解审美,收获审美之美,培养学生终身审美能力。
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1)
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作者:李凌云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23期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指出:美感有普遍性,超越性,在教育上要特别重视美育。
高中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千古名篇,承载着极其璀璨的人文精神,无论在文化传承还是审美熏陶、语言习得还是人格塑造上,都有着无法估量的教育潜能。
因此,笔者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在多年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重视学生审美锻炼的引导,让学生在感悟体验美的同时,学会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
一.在诵读中感受艺术美指导诵读,感受艺术美。
诵读必先注于目,出于口,再入于耳,了然于心,从心理过程看,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有利于学生感知语言的优美和谐,感受作品的艺术境界,体味作者的情感世界。
诵读既是理解文意的有效方法,也是体验情感的重要途径。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断句能力。
朗读文言文时,除了按文章标点作出恰当停顿外,还应处理好句中词语间的组合关系,通过相应的停歇体现出内部层次,使句子的结构、意义、语气和语调和谐统一起来。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否,很多时候就看对句读和重音的处理如何。
判断句读,读准重音,不仅能显现文章的形象美、韵律美和逻辑美,更能读出课文的情感来。
例如学习《赤壁赋》时,完全可运用诵读教学法。
开始可通过齐读课文,感受文中的感情基调。
研读第一段前,先启发学生总结作者飘逸淡雅,怡然自得的"乐",再让学生带着这种理解自由诵读并试着背诵第一段。
这时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教师可身先士卒,声情并茂地背诵全文。
最后让学生在众多脍炙人口的句子中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把它背出来,在背诵中体会作者情感的跌宕起伏,并谈谈喜欢该句的原因。
这样设计,既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又体现了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新课改理念,以当今语文课堂少有的朗朗书声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真。
教师范读,应"情动于中,而声发于外",充分运用语音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把声调美、韵律美、情感美等美育因素表现出来,使学生入情入境。
文言文教学中要强化审美教育
语言之美 、 人物之美 、 情感之美 、 思 想 之 美 放 射 出无 穷 的魅 力 . 发挥审美功能。 1 . 感 受 形 式 美 。文 言 是 一 种 有 着几 千 年 历 史 渊 源 的 语 言 . 积 淀 着 丰 富 的 中华 文 明 。 “ 风骚 ” 并举 、 百家争鸣、 汉赋铺陈 、 唐 宋古 文 、 唐诗 、 宋词 、 元 曲、 明清小说 , 或韵或散 , 或 律或绝 , 或 写实 朴素 , 或 比拟夸 张 , 或气势磅 礴 , 或娟 秀优美 , 或 情 景 交 融, 或直抒胸臆 , 其 语 言 文 体 之 美 五 彩 斑斓 、 绚烂多姿。 所 以在 教学 中, 首 先 要 了解 文 体 特 点 , 挖 掘语 言 特 色 , 熟读成诵 , 引导 学生感悟形式之美。
●匪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邱 海 龙
( 阜 宁县 明达 初 级 中 学 , 江苏 阜 宁 2 2 4 4 0 0 )
文 . - 仁 _ _ j 文 教 学 中 要 强 化 审 美 教 育
许多语文老师抱怨文言文教学花时多 . 效果却不好 . 所以 产 生 文 言 文 难 教 的 困惑 。 仔 细分 析 文 言 文 教 学 , 确 实存 在 以下 三个问题 : 一 是 只注 重 语 法 教 学 而忽 略文 字美 的 赏 析 : 二是 只 注 重 分 析 文 章 思 路 而 忽 视 内容 美 的 领 悟 :三 是 只 注 重 固定 化 的 人 物 定 位 而 淡 化 形 象 美 的 感 悟 。 这 样 的文 言 文 教 学 过 于 程 式化 , 局 限于 对 字 词 句 的 把 握 , 忽 略 文 言 文 的审 美 功 能 . 使 学 生难于把握 思想内容 , 难于理解人 物形象 . 并受 到感动 . 从 而 削弱教学效果 , 影 响 学 生 对 文 言 文 的 正确 认 识 和学 习热 情 . 打 击 教 师 的 教 学 积 极性 。 因此 , 我 们要 重视文 言文 教学 中的审 美教 育 , 挖掘 其 中 蕴 涵 的 丰 富 的 审 美 因素 , 让 学 生 从 千 古 佳 作 中 领 略 到 中 国文 化 的 内涵 。 汲取 营养 , 古 为今 用 。 这 对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 提升人文素 养 , 增 加文化积淀 , 培养健康 人格 , 都 将 起 到 积 极 作用 。 挖 掘 审美 因素 历 史是 一 面镜 子 , 以人 为 镜 , 可以知得失 ; 以古 为镜 , 可以 知兴替。 历 史 为 我 们 留 下 了无 数 熠 熠 生 辉 的篇 章 , 都 因其 内容 与 形式 的完 美 结 合 而 流 传 千 古 。 以先 秦 散 文 为 例 : 我 们 可 凭 借 历 史散 文 , 了解先秦时期惊心动魄的历史 , 感 受 诸 侯 之 间 纵 横 捭 阖 的 斗争 。 我 们仿 佛 看 到 了 深 明 大 义 的 爱 国英 雄 烛 之 武 正 在 巧妙 地劝 说 秦 穆 公 , 说得他连连点头 , 最 终 使 得 郑 国避 免 了 场灾难 ; 越王勾践 卧薪尝胆 , 最 终 雪 耻仇 恨 , 奏 响 了 一 曲 催 人 奋进 的人 生 奋 斗 之 歌 ; 邹 忌 从 国家 利 益 出发 . 巧妙地说服 了 齐 威王 , 使 他 采 纳 了 自 己的 意 见 , 齐 国从 此 逐 步 强 大 … … 让 历 史 变得 精彩 生 动 ,这 是先 秦 历 史散 文璀 璨 夺 目的 重 要 原 因 之 因此 , 我 们 在 教 学 中要 充 分 发 掘 蕴 含 其 中 的美 的要 素 . 让
浅谈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浅谈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木心先生说“缺乏审美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
”人要活的鲜活,必不可少的是审美能力。
审美力的缺乏不是天生的缺陷,而是缺少后天的培养。
因此,在学校教育中,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然而,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文言文教学面临重重困境。
不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兴趣缺缺。
究其原因,一方面,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出现了偏差,为应付考试,文言文教学重在对文言文知识点的把握,淡化了文言文中的审美教育。
另一方面,过于程序化和单一形式的文言文的教学中,文言文之美被割裂、被舍弃,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
加上初中生文言文基础比较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枯燥地学习和繁琐的知识背记,过分消耗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无法从中体验到文言文之美。
因此加强文言文教学应有的功能——让学生从千古佳作中领略祖国文化美的意蕴,汲取营养, 古为今用,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尤为重要。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管是内容抑或形式,都充满着无尽又神奇的美。
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作品,文词兼美,含有极为丰富的美育内容,正是中学生培养审美力的沃土。
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做到寓教于美,寓教于乐。
1.文言文教学应该充满审美的愉悦丰子恺先生说:“人欲有五:食欲、色欲、知欲、德欲、美欲。
”可见,审美的欲求,追求美的愿望是人的天性,如耳朵喜欢倾听优美的旋律,味蕾喜欢品尝鲜美的滋味……在文言文课堂中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美欲,调动学生的各方面的感知能力,多方面的感知美。
在美和文字之间架起桥梁,让它们相融相通。
对学生来说,文言文不应该是艰涩难懂的文字,而应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的天籁之音;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缤纷色彩;是“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惊喜奇遇……美是听觉得享受,是视觉的冲击,是触觉的感受……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正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使用,都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披文入情,带着审美的愉悦投入到此情、此景、此境中,挖掘其中的美。
文言文中的审美教学
文言文中的审美教学(网友来稿)二、充分发掘文言文教学的美的因素任何一种美的存在,都不会是空洞的、虚无的,形式之美和内容之美总是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的。
惟其如此,真正的美才经得起时间大河的冲刷。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史却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熠熠生辉千古不朽的美丽篇章。
任何一篇美文佳作,都是因其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而深入人心、脍炙人口、流传千古。
因此,我们从事教学活动,毫无疑问的是要充分发掘蕴含其中的美的要素,让文字之美、人物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放射出无穷的魅力,在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采撷形式美的花朵中国语言是世界上最古老而又最富生命力的语言。
自诗经以来,有”风骚”并举,有百家争鸣,有汉赋铺陈,有唐宋古文,更有那璀璨夺目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或韵或散,或律或绝,五彩斑斓,绚烂多姿。
步入其间,令人恍如置身至境,目其迷也。
文言文的发展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在这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跃动着各种各样的优美文体,语言之美,恰似那清流,那急湍,滋养过多少中华儿女,当然也应该滋养当今的华夏子孙。
新编高中语文试用教材,在总共140篇课文中让文言文占据了40%的分量,其对文言文的重视是空前的。
第一册就有三个单元,分别是先秦历史散文、先秦诸子散文、两汉魏晋散文,第二册有三个单元,分别是唐代散文、宋代散文、明清散文。
这些入选篇目,均是真正的”古文观止”,历史人文色彩极为浓重。
从语言特色来看,这些文章,或音韵谐调,或整散结合,或写实朴素,或比拟夸张,或气势磅礴,或娟秀优美,或情景交融,或直抒胸臆,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在教学中,把准文体特点,挖掘语言特色,引领学生自主感悟,倾心陶醉,那才是真正抓住了文言文教学的文中三味。
2、进入人物美的长廊人格美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审美与审丑的过程中,为人物的言行神思而喜怒哀乐,在共鸣中得到审美的愉悦,使灵魂受到荡涤与洗礼,这是文言文教学应有的作用,也是其魅力所在。
尤其是历史散文中,多有这样的人物形象。
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艺术
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艺术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艺术摘要: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及认知特征,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蕴藏的美,让学生去品味、去欣赏,接受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文章能够流传千古的独特魅力,切实落实新课改的理念。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审美艺术文言作为历史存留物,与今天的读者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学生要读懂它、了解它,必须在教师引导下进行。
传统型文言文教学都是从字、词、句的解释着手,再到段落、整体。
这教学方法注重文言文根底知识的积累,但对文本所蕴涵的思想文化内涵、艺术表现手法、审美情感等内容切重视不够。
因此,为了落实新课改,在实际的文言文教学中应重视审美教育方面的引导,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一、教师在教学中要设法激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审美欲望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感觉到美,才会全身心投入到所学内容中去。
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必须充满审美的愉悦,必须能引领学生徜徉于千古佳作的神奇美妙的境界,流连于祖国文化深厚迷人的海洋,才能真正使教学获得成功。
其实,审美愉悦并不神秘,它不是不可思疑、不可理解的东西,因为文言名篇中大多有审美的因素存在,这些因素,沉积千年,历久弥笃,它们正在散发着浓郁的清香、迷人的光荣,正在期待着更多的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所以,作为语文教师的重任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激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审美欲望,把学生引导到文言文阅读的道路上来。
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设法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的无穷魅力新课程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文言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无论诗词、小说,还是历史散文,都从各个方面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努力挖掘这些美,引导学生鉴赏这些美,使学生在祖国文化瑰宝面前受到强烈的震撼,到达感情上的共鸣、思想上的体验,从而使学生形成感受美、鉴赏美、以至创造美的能力。
语文教学论文文言文教学论文: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论文文言文教学论文: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及认知特征,引导学生带着自己鲜活的感觉、情感、经验和认识等,进入语言所创造的美的世界,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知觉能力、审美情感体验能力、审美想像能力和审美领悟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心理素质和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言文;审美教育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文言文是一朵魅力四射、历久弥香的奇葩。
它熔铸着中华民族的精魂。
这些文言文无论在文化传承还是审美熏陶,无论是在语言习得还是道德塑养上,都充满着神奇的美的力量,有着无法估量的教学潜能。
笔者认为,在实际的文言文教学中应重视审美教育方面的引导,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在文言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笔者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体会,以就教于各位同仁。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审美欲望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感觉到美,才会全身心投入到所学内容中去。
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学中首先要创设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
美需要以情感为媒介,教学更需要以情感为纽带。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这条纽带抛向学生,把作者、教师、学生的情感世界连通起来,创造出一种和谐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
如在教学《三峡》一文时,本人课前在网上搜集了大量的三峡景观图片,并结合课文内容,根据景象的变换,配上了不同的背景音乐。
上课伊始我便播放了这一多媒体课件,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学生很快就陶醉其中,学习兴趣盎然。
教学情境的设置应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可通过多种途径,如图画,音乐、幻灯片、电影、录相等为学生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情感和兴趣。
还可以借助教师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的语言,将学生带入美的体验之中,让他们愉悦地感受美好的联想,从而获得性情的陶冶、思想的升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摘要:通过对语文课堂文言文教学的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发掘蕴含其中审美的要素。
关键词:语文课堂文言文教学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文中华美的词藻,寓意深刻的话语,无不让学生感受文学的优美,并在这美的愉悦中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一篇篇文言文作品时,只有让学生身临其境,才能有真情实感的体会。
品味文言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感受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感悟作者抒发的真挚情感,从而认知事物,陶冶性情,体验生活,感悟人生。
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活动中,毫无疑问的是要充分发掘蕴含其中的极其丰富的美学内容。
所以说,审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落实,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 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审美体验
文言文教学应该充满审美的快乐,只有引领学生徜徉于千古佳作神奇美妙的意境,沉醉于祖国文化深厚迷人的海洋,才能真正使语文教学获得成功。
但审美体验从来都不是被动的接受,因为只有摆脱非我的束缚,审美价值才具有其本质的特征。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教师的引导就可以淡化、抛弃。
怎样进行引导,这是我们应该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具体的说,我认为,可以有说、读、评等方法。
说:即说背景、说生平、说相关材料、说自己的感受等。
“说”不是可有可无的环节,它因事生情,能生动导入,能激发情感,能深入内在。
读:即阅读、朗读、范读、诵读。
“读”是文言文审美教学中最为关键的方法,它应该贯穿课堂教学的整个环节。
逐字逐句的仔细阅读,抑扬顿挫的表情朗读,思情并茂的朗朗诵读,可以在读中把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思想美等融为一体,融会贯通。
评:即教师对学生的观点、看法进行评讲评点,或学生之间互相点评。
在这里,教师的评讲尤为重要。
它对学生的审美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我们进行的文言文教学活动,采用哪些方法,都必须在学生阅读、鉴赏、审美的主动下、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活动,只要这样做,才能让学生真正行动起来,才能达到古诗文教学的目的。
2 积极合理的转化,进入审美意境
寻找文章和学生心灵感触的共鸣点,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从而产生与作品的情感共鸣。
一堂文言文的学习,语文教师首先要做得并不是手把手的教会学生文章怎么翻译成现代汉语,而是如何开启学生的“慧眼”,即用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让学生自发进入古文所创设的美妙意境。
在学习之前,要渲染审美意境的气氛。
教师要用生动感人的语言、妙趣横生的人事、形象逼真的动作等创建审美情境,渲染审美氛围,营造出特有的审美情境。
这种情境的氛围既能够使学生处于情感感染之中,引起共鸣,又能够在和谐愉悦中受到陶冶审美的欲望。
3 进行审美感知,激起审美情感的欲望
文言文的一个重要的美学特征在于它的朗读。
要用心诵读,尽量消除文言语法习惯的障碍,获得最纯正的情感体验。
乐在其中、味在其中,情更在其中。
首先要字音准确,然后掌握音调、语气、停顿等诵读技巧,特别是读出文章的内在节奏,达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艺术感受,这样就不知不觉间就和作者心灵相通了。
如《阿房宫赋》中作者工笔重彩,精描细绘,状声摹形,引人入胜。
阿房宫之丰姿盛态可谓跃然纸上,而杜牧文字的跌宕和明丽的风格也一览无余。
从外在的形式上感知后,需要的是审美的理解。
当进入情境之后,就要具体的来感知审美形象和审美情感。
如在《与妻书》中,成功地表现了林觉民“崇高的人格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一个大义p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其特点是以情动人,以美感人。
所以激发审美情感,从感性直观上升到理性领悟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4 充分发掘蕴含其中审美的要素
人格美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审美与审丑的过程中,为人物的言行神思而喜怒哀乐,在共鸣中得到审美的愉悦,使灵魂受到洗礼,这是文言文教学应有的作用,也是其魅力所在。
例如:《鸿门宴》中的刘邦、项羽的形象,就很值得细细品味。
通过在紧急关头这两人的语言、动作、神情的深入理解与讨论,学生才能深入准确把握他们的性格特征,情感得到陶冶,审美得到提高。
在这种分析中,学生的审美活动是不受拘束的,因而也是生动的、活泼的、有趣的。
文言文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让学生进入人物美的长廊,我们要做的是引领者,而决是搬运工。
学生能感受到蔺相如的深明大义、智勇兼备,信陵君的礼贤下士、顾全大局,周瑜的多谋善断、儒将风度,曹操的自负谋略、奸诈多疑……所有这些,无不充满着浓厚的人文气息,无不让人心往神驰。
此时,我们的教学,就已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进行文言文的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阅读,领会蕴涵在文章中的情感美,接受情感美的陶冶。
让学生通过阅读去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与作品同喜同悲、共乐共怒,更进一步,在对人物的生平事迹、写作背景、写作缘起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之后,更深入地感动于情感之美,产生共鸣。
杜牧构思《阿房宫赋》,为的是告诫后来者,不要“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意识;梁启超写成《少年中国说》,
激荡着“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的爱国激情……这些情感之美,无不闪烁着动人的光芒!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就是让学生的情感与文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充分发掘文言文作品中的思想之美,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透过这些经典的文言作品我们看到了隐藏在其背后的生命意识、宽容意识、责任意识和超越意识等等。
在文章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屈原在实现理想中所表现出来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的不懈;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淡泊情怀;还体会到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超然个性;辛弃疾的“沙场秋点兵”的豪情壮志。
文言文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审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达力;可以使学生获得审美所必需的文化知识、文学修养;可以启迪人的智慧,影响人的精神世界;可以使语文教学充满美的情趣,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因此,文言文教学的审美教育,不但是美育的重要手段,而且还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