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病人物理降温的护理

合集下载

发热病人的护理

发热病人的护理

发热病人的护理关键信息1、护理目标:促进发热病人的康复,缓解不适症状,预防并发症。

2、护理人员职责:提供专业、耐心、细致的护理服务。

3、病人配合事项:遵守护理指导,如实反馈病情变化。

4、护理时间安排:根据病情确定护理频率和时长。

5、病情观察要点: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

6、护理措施:物理降温、药物治疗、饮食调理等。

7、应急预案:处理突发高热、抽搐等紧急情况。

1、护理目标11 降低体温,使发热病人的体温恢复正常范围。

12 缓解病人因发热引起的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不适症状。

13 维持病人的水、电解质平衡,保证身体正常代谢。

14 预防因发热导致的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等。

2、护理人员职责21 密切监测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每隔一定时间进行记录。

22 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包括精神状态、面色、皮肤情况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3 为病人提供舒适的护理环境,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温度、湿度适宜。

24 根据医嘱为病人进行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冷敷等,并正确操作。

25 按照医嘱给予病人药物治疗,确保用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6 指导病人正确饮食,鼓励多喝水,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

27 关心病人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减轻病人的焦虑和恐惧。

3、病人配合事项31 遵守护理人员的指导,按时接受体温测量、治疗等护理措施。

32 如实向护理人员反馈自己的病情变化,包括症状的加重或减轻、新出现的症状等。

33 保持良好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34 按照护理人员的建议进行饮食调整,不擅自进食不利于病情恢复的食物。

35 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进行心理调适,保持乐观的心态。

4、护理时间安排41 体温测量:在发热期间,每隔 2 4 小时测量一次体温,体温正常后可适当延长测量间隔。

42 物理降温时间:根据病人的体温情况,适时进行物理降温,每次物理降温时间一般为 20 30 分钟。

43 药物治疗时间:严格按照医嘱规定的时间给予药物,确保药物的疗效。

发烧老人如何物理降温

发烧老人如何物理降温

发烧⽼⼈如何物理降温 ⽼⼈⾃⾝抵抗⼒较年轻⼈来说较差,容易受到外界病毒的感染,因此很容易⽣病,容易感冒发烧。

那么⽼⼈发烧怎么办呢?下⾯就由⼩编为您介绍⽼⼈发烧怎么办。

⽼⼈发烧怎么办 1、及时就医⽤药 ⽼⼈发烧时要及时请医⽣诊治,按医⽣要求服药。

切勿⾃⼰服⽤退烧药。

⽼年⼈由于往往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常服⽤的药物⽐较多,如果擅⾃选择退烧药服⽤有可能引起药物间的相互作⽤,轻者使所服⽤的药物疗效降低,重则引起不良反应,使⾝体受到不必要的损害。

2、多多补充⽔分 发烧时机体代谢增⾼,体表温度⾼,带⾛体内不少⽔份,退热时出汗多,导致⽼⼈⾎液浓缩,⾎流缓慢,患者容易感到⼼跳⽆⼒,头晕。

给⽼⼈多喝⽔可以及时补充消耗和丢失的⽔分,稀释体内细菌毒素,加速排泄代谢废物,减少⼝⼲⾆燥、尿少、头晕的症状。

3、注意补充营养 发烧的⼈,⼀般胃⼝都⽐较差,此时,要想办法给⽼⼈做些容易消化⽽营养丰富的⾷物,如⼩⽶粥、⼤⽶粥、⾖浆、⾖腐脑、⽜奶、酸奶、藕粉、鸡蛋汤、酸汤⾯条、蒸蛋羹等,并注意少⾷多餐。

同时,要让⽼⼈多吃⼀些⽔果,增加营养素的摄⼊,以利于早⽇康复。

4、物理⽅法帮助降温 若体温⾼达39℃~40℃,且⼀时难以退烧时,可⽤凉⽔浸过的⽑⼱敷在头部,其实头部降温对⾝体降温影响不⼤,主要是让⼈感觉更清醒⼀点缓解不适。

同时可以⽤温⽔擦擦胸、背及腿部,使⽪肤浅表⾎管扩张,有助于降温。

与此类似的还有⽤酒精擦拭额头,⽤蒸发散热。

头部⽐较清爽的话⼈会精神点。

5、保证⾜够的睡眠 让⽼⼈保证好的睡眠质量,⽼⼈睡的床⼀定要尽可能的舒适,也最好穿宽松的⾐服,另外发烧⽼⼈的居室要定时开关窗,保证房间空⽓的良好流通,才能呼吸到新鲜的空⽓,不要在⽼⼈的房间吸烟,⽼⼈本⾝也不要吸烟,居室内最好安静⼀些。

睡眠治疗的修复⼒量胜过⼀切药物和保健品。

6、注意卫⽣ 服药后可能会出汗,这时盖得不要太厚,以免出汗过多⽽引起虚脱。

出汗以后要及时擦⼲,并及时更换内⾐,防⽌着凉。

临床护理-物理降温

临床护理-物理降温

6、拭浴后30min测量体温并记录,如体温降 至39℃以下,可取下头部冰袋。
7、乙醇刺激性强,不宜用于血液病病人及 新生儿
四、冷水灌肠
冷水灌肠:体温高达40℃的病人,可用4℃的生 理盐水100-150ml灌肠,也能起到降温作用。
冰水灌肠法:用经冰箱冷藏24小时后的生理 盐水灌肠。主要用于高热(如乙脑、中暑高 热)患者的降温。
五、电扇吹风
电扇吹风能加速体热的散发,但风向不 能对准病人的某一部位,否则局部会受凉, 可以吹偏风或用摇头电扇吹风。风力不能 过大,时间不能过长,适用于体质较好的 体温过高的病人。
六、环境降温
在高பைடு நூலகம்季节,在做物理降温时对环境也 要降温,如在地面泼凉水,用凉水拖地板, 加强通风换气,使空气温度下降,有条件 的可开空调。
小儿、老年人、身体衰弱的病人; 敏感皮肤或对酒精过敏者; 轻度皮肤病患者; 方法:同乙醇擦浴法
三、乙醇擦浴法
【目的】 降温
治疗盘内放治疗碗(内盛25%~35%乙醇 100~200ml,温度27~37℃)、小毛巾2块、 大毛巾、冰袋(套布套)、热水袋、清洁 衣裤、便器及屏风。 配法:95%酒精50ml,加水100ml即可。
8、拍拭毕,用大毛巾拭干皮肤盖好盖被。 同法拍拭对侧,每侧下肢各拍拭3min,更 换裤子,取下热水袋。
9、撤去屏风,整理床单位及用物。
注意事项
1、乙醇温度应接近体温,避免过冷刺激。 2、擦浴时,以拍拭方式进行,不用摩擦方 式。擦拭腋窝、肘窝、腹股沟、腘窝等血 管丰富处,应适当延长时间,以利增加散 热。 3、禁擦拭后颈,胸前区、腹部和足心等处, 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4、擦拭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病人情况,如 出现寒战、面色苍白、脉搏及呼吸异常, 应立即停止,并及时与医生联系。 5、安全拭浴全过程不要超过20min,避免着 凉

常见发热病人的护理

常见发热病人的护理

常见发热病人的护理对于常见发热病人的护理,包括以下方面:1.观察体温:及时记录体温,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监测体温变化,特别是高热病人,应密切观察体温的升高和变化趋势,掌握病情发展情况。

2.调整环境温度:保持病房的适宜温度,通风良好。

对于高热病人,可使用散热器、冷毛巾等帮助降温。

3.保持水分平衡: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根据病情和个体需要,提供足够的液体摄入量。

4.保持清洁卫生:病人在发热期间出汗较多,应及时为其清洗身体、更换干净衣物和床单。

保持病房、床铺的清洁卫生,营造舒适的环境。

5.保持营养均衡:提供易于消化的饮食,分配多次少量,以避免病人进食过多。

对于不能进食或食欲不佳的病人,可酌情补充营养支持,如静脉注射氨基酸等。

6.休息和睡眠:提供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避免病人过度疲劳。

合理安排活动和访客,减少干扰,保持良好的休息环境。

7.症状缓解:根据病人的症状,给予相应的缓解措施。

如发热病人可使用物理降温方法(如冷敷、擦身、冷水浸泡等);咳嗽、咳痰病人可辅助痰液排出,如喝足够水分、多喝热饮、体位引流、咳嗽按摩等;头痛病人可提供安静的环境,减少刺激。

8.防止感染传播:采取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如勤洗手、佩戴口罩、戴手套、隔离病人等。

教育病人及家属正确咳嗽、打喷嚏的方法,避免感染传播。

9.做好心理护理:关注病人的心理状态,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安慰。

与病人交流,鼓励他们表达内心的情感。

提供正面的心理支持,增加病人的信心和抵抗力。

10.监测并处理并发症:定期观察并监测并发症的出现,如呼吸困难、心率不齐、血压波动等。

对于发现的并发症,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如给予氧气、用药治疗等。

综上所述,对于发热病人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并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提供恰当的护理措施,促进病人痊愈。

促进高热患者舒适的护理措施(四篇)

促进高热患者舒适的护理措施(四篇)

促进高热患者舒适的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1.收集患者资料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全身状况、文化程度,对高热知识的了解程度,评估发热的原因,排除影响体温的生理因素。

2.降温高热刚开始时,患者可能出现寒战,此时不要急于采取退热措施,而应注意保暖,调节室温,补充衣着。

寒战后体温可迅速上升,不及时采取退热措施可发生惊厥、抽搐等脑细胞损害的表现。

高热患者体温一般在39℃以上时,应予物理降温或化学降温。

30min 后必须再次测量体温,将结果记录于体温单上。

(1)物理降温物理降温主要有冰袋、冰帽、冷湿敷、乙醇擦浴、温水擦浴、冰水灌肠以及针灸等,应根据病情加以选择。

①头部冷敷:将毛巾浸于冰水或冷水中,拧至半干(以不滴水为度)或冰袋(具体作法:从冰箱中取出冰块放入冷水中,冲去棱角后装入热水袋或用专用冰袋中,连水带冰装1/____袋,排出空气盖紧盖口即可)敷于额部,5~____分钟更换____次。

有胃寒、寒战的病人不宜使用冷敷。

注意后背、前胸区、腹部和足底等部位切勿冷敷,以免引起胸闷、腹泻等不良反应②擦浴法:用温水毛巾或蘸41~43℃酒精反复擦拭前额、颈部、腋窝、肘窝、腹股沟等体表大血管分布较密集的区域,擦拭至皮肤潮红为止,擦洗后及时用干毛巾擦干水珠,降温同时,应在足心置热水袋,头部敷冰袋。

③泡澡:将病人置于温水浴槽内,用软毛巾或海绵轻轻擦抹全身15~____分钟,使血管扩张达到散热目的。

(2)化学降温化学降温主要指应用退热药,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减少产热,加速散热。

体温过高时(成人≥38.5℃,小孩≥39.0℃),应遵医嘱给予降温药如:复方阿斯匹林(APC)、美林等。

但应避免用药过量或在短期内反复用药以免发生虚脱。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高热病人每4h测____次体温,绘制于体温单上,观察其热型及临床过程,观察呼吸、血压的变化及一些伴随症状。

在患者大量出汗或退热时,应注意有无虚脱现象。

二、饮食护理1.营养的补充:家人应对病人加强营养,多吃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清淡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如挂面、蔬菜粥、牛奶、豆浆等,并少量多餐,以增强抵抗力。

发热病人的护理

发热病人的护理

发热病人的护理发热是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使机体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观察要点】1、监测体温变化体温超过38.5.C,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30~60分钟后复测体温。

2、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了解血常规、血容比、血清电解质等变化。

在病人大量出汗、食欲不佳及呕吐时,应密切观察有无脱水现象。

3、观察末梢循环情况高热而四肢末梢厥冷、发绀等提示病情加重。

4、并发症观察注意有无抽搐、休克等情况的发生。

【护理要点】1、安置病人卧床休息,有谵妄、意识障碍时应加床档,注意安全.2、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3、遵医嘱正确应用抗生素,保证按时、足量、现用现配.4、提供高维生素、高热量、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

5、每日酌情口腔护理2~3次或进食前后漱口。

6、注意皮肤清洁卫生,穿棉质内衣,保持干燥.7、注意病人心理变化、及时疏导,保持病人心情愉快,处于接受治疗护理最佳状态.【指导要点】1、指导病人食用易消化、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的饮食,多饮水。

2、指导病人穿着宽松、棉质、透气的衣服,以利于排汗。

3、指导病人了解发热的处理方法。

4、告诉病人忌自行滥用退热药及消炎药。

休克病人的护理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病理性症候群,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

【观察要点】1、严密观察病人意识状态,是否有兴奋、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反应迟钝、昏迷等表现。

2、密切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心率、血压、瞳孔、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有无呼吸浅快、脉搏细速、心率增快、脉压减小<20mmHg、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或较前下降20~30mmHg、氧饱和度下降等表现。

3、密切观察病人皮肤温度、色泽,有无出汗、苍白、皮肤湿冷、花斑、紫绀等表现。

4、观察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肺毛楔压(PCWP)的变化。

中枢性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方法

中枢性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方法

中枢性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方法中枢性高热是由下丘脑、脑干及上颈髓病变或损害,体温调节中枢受损而导致的发热,体温骤升至40℃以上,持续数小时、数日。

高热可使脑血流量、脑组织氧代谢增加,造成颅内高压,加重脑细胞损害,使机体代谢增加,加速器官衰竭,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消化道出血等一系列并发症。

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不但能取得较好的降温效果,而且对防止或减轻多器官功能损害极为重要。

物理降温是用于中枢性高热患者降低体温的重要方法。

物理降温通过促进皮肤的散热,使散热大于产热来达到降温目的。

1 目的1.1为高热患者降温。

1.2患者实施局部消肿,减轻充血和出血,限制炎症扩散,减轻疼痛。

1.3为患者实施头部降温,防止脑水肿,并可降低脑细胞的代谢,减少其需氧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

2 开窗通风法患者体温在39℃以下,可将病室的门窗打开,通风换气或者打开电风扇或者空调机使室温下降,从而使患者体温自行调节,达到降温的目的。

3 冰袋冰囊降温法3.1评估3.1.1 患者的年龄、病情、体温等情况。

3.1.2 患者局部皮肤状况。

3.1.3 病人的心理状态。

3.2注意事项3.2.1 部位: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及腘窝等血管丰富处。

3.2.2 时间:每次放置时间不超过30分钟,以免局部冻伤或产生继发效应。

长时间使用者,休息60分钟后再使用,给予局部组织复原时间。

3.2.3 注意观察局部皮肤变化,每10分钟查看一次局部皮肤颜色,病人局部皮肤无发紫、麻木及冻伤发生。

3.2.4 使用冰袋降温要经常更换部位,防止冻伤。

腋下冰袋降温后,腋温的测量不宜在50分钟内进行。

3.2.5 使用过程中,检查冰块融化情况,及时更换与添加。

冰袋完整、无漏水,布套干燥。

4 温水擦浴法温水擦浴一般应使用低于患者皮肤温度的温水,即32-34℃的温水进行擦浴,这样可以很快将患者的皮肤温度传到散发。

在温水擦浴前最好先在患者头部放置冰袋,这样有助于降温,又可防止由于擦浴时表皮血管收缩,血液集中到头部引起充血。

正确的物理降温方法和注意事项

正确的物理降温方法和注意事项

正确的物理降温方法和注意事项1:洗温水澡发热是身体产热增加或散热减少的结果。

要退热,增加散热很重要。

皮肤散热是主要的散热途径,增加皮肤血流就可增加散热。

温水浴可使全身的皮肤血管扩张,散热更加容易。

而温水浴前后通过裸露皮肤以及潮湿的皮肤水分蒸发都达到很好的散热效果。

具体方法就是给宝宝洗温水澡,把宝宝放在浴盆里,水温不超过宝宝的体温就可以,将室内环境温度控制在26℃~27℃,边洗边陪宝宝玩,如果水凉了,可以继续加温水。

时间可以家长自己掌握,原则上不宜太长,每隔半个小时给宝宝测一下体温,如果已经降到38.5℃以下,就可以结束了。

如果在洗澡的过程中,发现宝宝有点疲累,即使没降到38.5℃,也应该适时结束。

当然这种方法适合精神状态好的宝宝,如果宝宝精神状态不好,或者有过高热惊厥史,不建议采用这些方法,因为温水浴很耗费体力,不适合此类发烧。

方法2:多摄入液体人体散热主要通过皮肤发汗、排尿、排便、呼吸等生理过程完成。

西药中的退热药(泰诺林、美林等)退热的原理是通过药物作用,使孩子出汗,从而通过发汗带走体温,达到降温的目的。

如果体内水分不足,无论是发汗还是排便都会减少,退热的效果可能就会受限。

所以在宝宝发烧期间尤其是吃了退热药后让宝宝补充足够的水分是退烧的必要前提。

方法3:温湿敷这种方法也是通过使血管扩张、皮肤裸露、表皮水分蒸发,来增加体表皮肤散热的机会,从而达到降温退烧的目的。

具体方法就是就是用温水毛巾擦拭全身,将毛巾浸泡在温水中片刻,水温控制在32℃~34℃之间,然后将毛巾捞出,拧至半干,擦拭宝宝全身,特别是褶皱多的地方,比如颈部、腋窝下面、腹股沟处等。

这样持续做0.5~1小时,体温降到38.5℃就可以结束了。

【物理降温】包括有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冰块、冰盐水、冰帽、医用化学袋降温、灌肠、冰液体静脉输入等方法。

【注意事项】:1、对冷敏感的病人不宜使用任何物理方法降温,因各种冷刺激都会使病人出现寒颤,横纹肌产热增加而影响降温效果。

高热病人物理降温方法及常见原因分析

高热病人物理降温方法及常见原因分析

高热病人物理降温的常见失败原因分析【关键词】物理降温;发热;护理体温调节中枢控制正常人的体温在一定范围且呈稳定状态当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导致体温升高达39℃以上称为高热。

【1】故选择恰当的降温方法,使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护理及治疗很重要。

物理降温是采用物理的方法使体温下降,是最简单有效的降温方法,是基础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日常护理工作中物理降温效果并不理想,现阶段常见失败原因如下:1. 护理编制短缺护士工作任务较重;我国医院病床与护士的比例是按照1∶0.4配备的,尽管如此,很多医院仍达不到这个标准。

病房无护工及护理员,使本来不足的护士还承担着大量非护理工作。

长期过度的心力和体力消耗使护士的身心健康受到很大影响,同时也影响到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

【2】对于对于高热病人的物理降温,大部分会交由患者家属处理,故患者及其家属的知识水平高低,护理人员的健康指导是否详细等因素,即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降温效果。

2.方法使用不恰当物理降温属于生理性范畴,是最简便而安全的降温方法,但必须在医院就诊后,排除了麻疹、伤寒等严重感染及器质性病变后,方可使用物理降温。

【3】控制室温法也是简便安全用于发热初期的一种方法,夏季可用空调电扇降低环境温度必要时松解包被或撤减被褥让其自然降温但每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每次10分钟如降温效果不理想再改其它措施此方法是对高热新生儿首选的降温措施[4]3.擦拭不彻底物理降温要求彻底擦拭,增加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部位的擦拭时间,以助散热每个部位擦拭3分钟左右,且要擦拭到皮肤发红为止,以使血管扩张,促进汗腺分泌。

严格掌握禁忌擦拭的部位,禁忌擦拭胸前区,腹部,后颈部,足心部,因这些部位对冷敏感,易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腹泻等不良反映。

注意为病人保暖。

[5]每个部位的擦拭时间、按摩手法对降温效果都有很大的影响。

有些护士常会以工作忙,而把些项工作交给家属去做,家属在操作时,往往只是随意擦拭,并未按规范去做,如忽略了头部冷敷、足部热敷等,从而使物理降温效果很不理物理降温时,头部冷敷足底置热水袋可减轻脑组织充血,促进散热,增加舒适感,边擦拭边按摩体表大血管可使血管扩张,达到散热目的。

发热病人护理

发热病人护理

发热病人的护理(一)发热的定义:是指致热原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

正常人体温一般为36-37摄氏度。

(二)发热的程度低热:37.1-38摄氏度,多见于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中度热:38.1-39摄氏度,多见于急性感染高热:39.1-41摄氏度,见于急性感染超高热:41摄氏度以上,如中暑(三)常见热型1、稽留热:体温高达39摄氏度以上,波动幅度小于1摄氏度,见于伤寒肺炎。

2、间歇热:体温骤升39摄氏度以上,而后降至正常以下,经一个间歇后再规律的交叉出现,见疟疾。

3、弛张热:体温在39摄氏度以上,波动幅度大于2-3摄氏度,而最低温度始终高于正常温度,见败血症。

4、不规则热:一日间体温变化极不规则且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感、瘤病人发热。

(四)发热的临床过程(1)体温上升期:此期主要表现为皮肤苍白,干燥畏寒或寒战口唇发绀自觉外界非常寒冷。

(2)高热持续期:是体温达高峰并保持一定水平的时期,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灼热、呼吸加速加强、头痛烦躁和口渴等。

此时可有少量出汗,此期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

(3)体温下降期:由于机体的自卫作用达到了目的,致热原已被清除或同病人接受了解热药物治疗,从而导致体温逐渐下降达到正常的水平(五)发热的伴随症状寒战、淋巴结肿大、关节肿痛、意识障碍等(六)发热的护理1、降温的护理(1)物理降温:a局部冷疗法:冰袋或冰囊,还可以用冰帽或冰槽b身冷疗法:温水擦浴或乙醇擦浴。

准备32-34摄氏度的温水或25﹪-35﹪的乙醇c 灌肠法:溶液温度28-32摄氏度中暑时用4摄氏度的0.9﹪NS。

方法同大量不保留灌肠法,但降温灌肠时要保留30分钟排便30分钟后测量体温d 静脉降温法:将病人常规输入液体置于冰箱待液体温度升至0-10摄氏度时取出用棉套保温,按静脉输液法输入其效果显著,效率高达100﹪,多用于下丘脑功能紊乱所致的中枢型高热,体温升高快,降温效果差者。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一、发热病人的护理:1.高热期间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

2.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变化,体温38.5℃(腋窝温度)以上者,每4小时测量一次;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使用药物降温,30min后复测体温,并记录。

体温在37.5℃以下,连续3日后改为每日测量体温1次。

3.注意观察发热规律、特点及伴随症状,有无大量出汗、虚脱、抽搐、血压下降、神志改变等症状。

4.发热期间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易消化饮食,保证足够热量。

鼓励病人多进食、多吃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保证每日液体入量达3000ml 以上。

5.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的整洁、干燥,保护骨隆突受压部位,防止压疮。

高热患者在退热过程中往往大量出汗,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被,保持全身皮肤的清洁,防止着凉。

6.保持患者口腔清洁,进食前后漱口,必要时给予口腔护理。

口腔有炎症、溃疡出血或不能漱口者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口腔2—3次,溃疡处涂以冰硼散或锡类散,口唇干裂者涂以甘油或石腊油。

7.安全护理:高热患者出现躁动不安、谵妄时,需注意防止坠床、舌咬伤,必要时使用护栏、约束带固定患者。

8.心理护理:注意病人的心理变换,及时疏导,保持病人心情愉快,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9.高热原因待查、疑有传染病时,先行一般隔离,确诊后按传染病处理。

二、过敏性休克的护理(一)、护理评估了解原发疾病,评估引起休克的原因。

对神志、精神状态、生命体征、组织灌注、尿量等进行评估。

根据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评估休克程度。

心理反应:有无恐惧、焦虑、紧张及烦躁不安。

(二)、护理问题体液不足与失血、失液、体液分布异常有关。

组织灌流量改变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有关。

气体交换受损与肺组织灌流量不足、肺水肿有关。

有受伤的危险与脑细胞缺氧导致的意识障碍有关。

有感染的危险与侵入性操作、免疫功能降低、组织损伤、营养不良有关。

潜在并发症: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

(三)、护理措施一般护理(1)就地抢救,保持环境安静。

发热病人的护理

发热病人的护理
时间不定,多见于流行性感冒,癌 性发热等。
一、物理降温
1、冷敷降温:将冰块砸碎,装入热水袋中,在 冰块放至袋中约1/2时,加入少量凉水,以填 充冰块间的空隙,排除袋中的空气,拧紧袋 口,检查有无漏水,冰袋放置的位置一般在 前额、头顶或体表大血管处(如:液下、腹 股沟等处),每次放置时间不超过20分钟, 经常观察用冷皮肤的变化,以免出现局部冻 伤或用冷毛巾放置前额,双侧腋窝、腘窝等 大血管处,每3—5分钟更换一次,禁忌的部 位有:心前区,以防引起放射性心率减慢, 心房心室纤颤,房室传导阻滞,腹部,防止 腹泻,足底,以防放射性末梢血管收缩而影 响散热或引起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
7、注意观察末梢循环情况,高 热时出现四肢厥冷,发绀等提 示病情加重,应立即通知医生。
8、心理护理:注意观察发热各 阶段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与患 者沟通,保持愉悦的心情,使患 者处于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最佳状 态。
9、了解病人的血常规辅助检查 等变化,在病人大量出冷汗、 食欲不佳及呕吐时,应密切观 察有无脱水现象。
3、酒精擦浴:此法能使局部血管扩张,酒精 在皮肤上迅速蒸发时,吸收和带走机体大量 的热,酒精具有刺激皮肤血管扩张的作用, 从而达到降温的作用,酒精擦浴的浓度为3050℃,温度30℃左右,擦浴时应注意动作轻 柔,以拍试方法进行不可摩擦方式,因摩擦 生热,在血管丰富处,应适当延长时间,以 利散热,擦浴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病人如出现 体温骤降、寒战、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等情 况,应立即停止擦浴,盖上被子保暖,降温 勿过急过度,一般降至38℃即可,不要擦腹 部以免腹部受刺激后产生疼痛与腹泻,皮肤 有出血点的部位禁忌酒精擦浴。
确的时间内、给予准确的病人,为此、 必须切实做到三查十对。
3、“三查”指操作前、操作中、 操作后均须进行查对。

NICU病人冰毯的使用及护理

NICU病人冰毯的使用及护理

护理
▪ 每次吸痰前吸纯氧1min~2min,并叩击背部;吸痰后听诊肺部,评 价吸痰效果,吸纯氧1min~2min。
▪ 使用冰毯时严密监测呼吸、血氧饱和度及病人气道情况,如有呼 吸、潮气量、气道等异常要及时排除(更改呼吸机模式、呼吸参数 等)。加强呼吸机的设置及监测,及时记录。
护理
2.6 加强家属教育 ▪ ICU管理有其特殊之处,家属只有相对固定的探视时间,病人应用
▪ 降温完成后要及时撤掉冰毯,避免冷、硬的冰毯对皮肤造成损伤。 患者足部置热水袋,以增加患者的舒适感[7]。
护理
2.5 呼吸监测 ▪ 大部分NICU病人应用呼吸机治疗,肺功能减退,由于气管切开、
使用低温及冬眠药物、中枢镇静剂使呼吸功能受到抑制,呼吸次 数和气体交换能力降低,大大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 因此,确保有效供氧和预防肺部感染至关重要,应保持呼吸道通 畅和湿润,不可过分刺激气管,防止迷走神经兴奋引起气管痉挛, 常给予雾化吸入、湿化气道。
冰毯时往往家属不在旁边。 ▪ 因此,护士要告知家属,让其了解使用冰毯的意义及可能出现的
并发症及发生不良反应的处理,得到家属的认可,对家属的疑问 及时给予回答,保证病人安全应用冰毯。
使用
3.1 正确使用冰毯仪 ▪ 为保证机器正常运转,使用冰毯仪前应检查蓄水器的水位是否达
到绿色标志线,未达到要加水至正常线水平。确保管道各接头连 接紧密,毯子无漏水或破损。冰毯要平铺于床垫上,防止皱折导 致管道扭曲而机器无法工作。
NICU病人冰 毯的使用及 护理
副标题
前言
▪ 冰毯作为新一代的降温仪器,利用半导体制冷原理,通过主机工作 与冰毯内的水进行循环交换,促使冷却的毯面接触皮肤进行散热, 达到降温目的[1] 。

发热病人相关的治疗看护管理

发热病人相关的治疗看护管理

3补充营养和水分:给予 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 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 质食物。鼓励少吃多餐, 以补充高热的所消耗的能 量,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鼓励患者多饮水,以每日 2500~3000ml为宜,以补 充高热消耗的大量水分, 并促进毒素和代谢产物的
排出。
4促进患者舒适:(1)高热者需卧床休息, 低热者可酌情减少活动,适当休息。(2)口 腔护理,发热时由于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 干燥,且抵抗力下降,有利于病原体生长、繁 殖,易出现口腔感染。(3)皮肤护理,退热 期,往往大量出汗,应随时擦干汗液,更换衣 服和床单,防止受凉,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 对长期持续高热者,应协助其改变体位,防止 压疮、肺炎,等并发症出现。
发热的临床分级
根据发热程度可划分为
低热:37.0~37.9 ⁰C 热
见于活动性肺结核、风湿 多见于急性感染
中等热:38.0~38.9 ⁰C
高热:39.0~40.0 ⁰C 超高热:41.0 ⁰C以上
见于急性感染 如中暑
根据发热过程及表现可划分为三个期 (1)体温上升期:此期特点是产 热大于散热。 患者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皮肤 苍白、干燥无汗、畏寒,甚至寒战。 体温上升有骤升(见于肺炎球菌肺 炎、疟疾等)渐升(见于伤寒等)
发热病人相关的治 疗看护管理
基本概念
体温,也称体核温度,是指身体内部胸腔、
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

正常体温(腋温):(36.0~37.0 ⁰C )
体温的生理变化:体温可随昼夜、年龄、 性别、活动、药物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现生理变化,但其变 化的范围很小,一般不超过0.5~1.0⁰C。

体温过高,又称发热, 是指任何原因引起产热过多、 散热减少、体温调节障碍、 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使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 升高,并超过正常范围,称 体温过高。 一般情况下,当腋温超 过37 ⁰C或者一昼夜体温波动 在1 ⁰C以上可称为体温过高。

物理降温PPT课件

物理降温PPT课件

物理降温方法
冷湿敷法
适用于体温在38.1——39.0℃ 注意事项:冷敷前,局部应涂凡士林,保护皮肤; 冷敷时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颜色,以免冻伤。
物理降温方法
灌肠降温
灌肠液:
降温:28 ℃~32 ℃等渗盐水;中暑4 ℃等 渗盐水
方法:保留30分钟后排出,排便后30分钟 测体温
物理降温方法
静脉降温
酒精擦浴
操作注意事项
擦浴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酒精擦浴降温的目的、作 用、方法。
擦浴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如发生寒战、面色 苍白、脉速、呼吸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擦浴,立即通 知医生联系,并为患者保暖,保护患者隐私。
酒精擦浴
操作注意事项
禁忌部位:
枕后、耳廓、阴囊处:以防冻伤 心前区:以防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心房或 心室纤颤、房室传导阻滞 腹部:以防腹泻 足底:以防反射性末梢血管收缩影响散热或 引起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
如中枢性高热多用于40以上的高热病人高热患者最简易有效安全的降温方法酒精擦浴companylogo酒精擦浴酒精挥发性吸收带走大量的热量companylogo评估companylogo酒精擦浴禁忌症4321血液循环障碍血液病新生儿对酒精过敏常见于大面积组织受损全身微循环障碍休克周围血管病变动脉硬化等因循环不良组织营养不足使用冷疗进一步使血管收缩加重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而变性坏死
(2) 髂骨→大腿外侧→足背→腹股沟→大腿内侧→内踝→臀下→大腿 后侧→腘窝→足跟,同法擦拭外侧,擦干后协助穿好裤子。
(3)擦至腋窝、肘窝、腹股沟、腘窝等体表大血管处用力擦拭并延长时 间,以促进散热
酒精擦浴
➢时间:每侧部位3min(< 20min) ➢观察:寒颤、面色苍白、脉搏、呼吸异常 ➢浴毕:取下热水袋 ➢记录:部位、时间、效果、反应 ➢测温:浴后30min测体温,若< 39℃,取下冰袋

宝宝物理降温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宝宝物理降温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宝宝物理降温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宝宝物理降温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发烧是宝宝常见症状之一,特别是对于婴幼儿来说更是高发人群,因此面对宝宝发烧,家长常常搞到手足无措,很多妈妈一发现宝宝发烧就带去医院治疗,其实宝宝发烧是可以进行一些物理降温。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宝宝物理降温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宝宝物理降温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篇11、宝宝物理降温的方法1.1、多喝水:多给孩子喝水,补充体液,这是最基本的降温方法,而且非常有效,适合于所有发热的宝宝。

输液之所以被大多数家长认为效果好,和静脉补充体液有很大关系。

一些孩子发热的时候由于嗓子不舒服等各种原因不愿意喝水,这个时候喝水是最重要的事。

1.2、温水擦身:用温水擦拭全身是一种很好的降温方法,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水的温度32℃~34℃比较适宜。

每次擦拭的时间10分钟以上。

擦拭的重点部位在皮肤皱褶的地方,例如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等处。

对于高热或者大点的孩子可以采用温水浴,水温比体温稍低就可以,温度太低孩子不容易接受。

1.3、使用退热贴:退热贴面积很小,退热效果有限,对于高热的孩子来说可能会感觉舒服一些,只是一种辅助措施。

冰敷由于太冷,可能会引起孩子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阻碍散热。

特别是伴随有畏寒、寒战的患儿更不能用冰敷。

2、物理降温的注意事项2.1、降温贴不宜半岁以下宝宝使用不要用于6个月以下的宝宝,因为宝宝不会转动身体,会造成局部过冷而冻伤或导致体温过低。

2.2、高烧不适用物理降温家长需要注意,物理降温不适合于38.5度以上的高烧。

2.3、酒精适用类型酒精擦浴适合于发热较高的患儿,但是注意对麻疹等出疹性疾病不宜采用酒精擦浴。

3、为什么要用物理降温婴幼儿体温中枢发育尚未完善,遭遇呼吸道感染、过敏、接种反应等都会出现宝宝体温升高的情况,但又不能乱用药。

其实发烧是一种机体免疫系统对抗感染性疾病的保护性症状,并非一种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敷降温法
• 适用于体温在38.0——38.9℃
用法:将小毛巾折叠数层,放在冷水或
冰水中浸湿,稍拧干,敷额头。最好两条毛 巾交替使用,每隔3—5分钟换一次,连续敷 15—20分钟。还可同时在腋下、颈部、大腿 根部用
冰帽机降温法
• 指征:适用于脑损伤、脑水肿的患者
观察要点:肛温33℃,不低于30℃, 以防心室纤颤等并发症
心前区---心率减慢 腹部---腹痛腹泻 足底 –冠状动脉收缩
继发效应
• 用冷超过一定时间,产生与生理效应相反 的作用,这种现象称为继发效应 • 如冷疗可使血管收缩,但持续用冷30-45分 钟后,则血管扩张,同样用热持续30-60分 钟后,则血管收缩,这是机体避免长时间 用冷或用热造成对组织的损伤而引起的防 御反应。
物理降温的定义
物理降温是采用物理的方法使体温下降,是 基础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温的定义
机体温度分为体核温度和体表温度。
体温也称体核温度,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
具有相对稳定且较皮肤温度高的特点。
皮肤温度也称体表温度,指皮肤表面的温度,可受环境温度和
衣着情况的影响且低于体核温度。
体温降至38.5℃左右时,即停止输入
物理降温的 注意事项?
物理降温的注意事项
1、对冷敏感的病人应用温水擦浴,不宜使用 其他任何物理方法降温。 2、不论采用何种降温方法,都应同时在足心 置热水袋,可减轻脑组织充血,促进散 热,增加舒适。 3、对有出血倾向皮疹、皮下出血点及伴有皮 肤性损害的病人禁用酒精擦浴,特别是白 血病患者,酒精擦浴往往会导致出血症状 加重。
物理降温的方法
•局部
冰袋和冰囊降温法
冷湿敷法
• 全身
酒精温水擦浴 灌肠降温法 控温毯降温法 静脉降温法
冰帽机降温法
冰袋和冰囊降温法
• 适用于体温在39 ℃以上
部位:
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及腘窝
持续时间:每次不超过30分钟中间间隔1小时。 观察指标
为什么? : 10分钟查看一次局部皮肤颜色
禁忌部位: 枕后耳廓阴囊—冻伤
灌肠降温
指征:温水擦浴和乙醇擦浴都不能降温的
患者
材料:一般可选用28 ℃~32 ℃等渗盐水,中暑可选4
℃等渗盐水
方法:保留30分钟后排出,排便后30分钟测体

静脉降温
• 指征:下丘脑功能紊乱所致的中枢性高热 方法:常规液体(置于冰箱)
温度(0~10℃)用棉套保温 速度(30~40d/min)一般是以每小时降低1℃ 为宜,穿刺部位以上肢为主 每15min监测体温
当补液,注意电解质紊乱。
高热:39.1——41.0℃,需物理或化学降温,加强补液,注意电解质紊乱,注
意观察神志。高于40℃必须保护中枢系统。
超高热:41℃以上,而人体最高的耐受温度为40.6—41.4℃。肛温持续超过
41℃,可造成永久性的脑损伤;高热持续在42℃以上2h即可出现休克及严重 并发症,随时有死亡可能。
酒精和温水擦浴
• 多用于40℃以上的高热病人
酒精浓度:
离心方向擦拭 25%-35%
温度: 水温32~34℃ 部位: 腋窝、肘窝、手心、
腹股沟、腘窝
禁忌症:有出血倾向、皮疹、
皮下出血点及伴有皮肤性损害病人 禁酒精擦浴 •热水袋置足底 •以促进足底血管扩张而减轻头部充血 •,并使患者感到舒适 冰袋置头部 以助降温并防、腹部、后颈部和足底 等处,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5、采用物理降温措施30分钟后测量体温,同 时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及神 志的变化。 6、使用冰块降温要经常更换部位,防止冻伤 。腋下冰袋降温后,腋温的测量不宜在50 分钟内进行。
思考:
人类何以维持体温恒定的呢?
原来是人体的产热和散热 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 结果。
比一比
产 热 量 16%

产 热 量 56% 18%
90%
10%
1%

8%
肌肉皮肤 内脏
1%
其他
内脏 肌肉皮肤 其他
人体在安静时各个 器官的产热情况
人体在运动时各个 器官的产热情况
对比一下:对比上面的两幅图,我们可以发 现安静时与运动时的主要的产热器官分别是 什么?
散热器官 :皮肤
• 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人体90%以上的热量 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 • 直接散热:皮肤血管 间接散热:汗液
因 降此 温, 方选 法择 有 效 的
物理降温的目的
为高热患者降温。
用于局部消肿,减轻充血和出血, 限制炎症扩散,减轻疼痛。
为患者实施头部降温,防止脑水肿,并可降 低脑细胞的代谢,减少其需氧量,提高脑细 胞对缺氧的耐受性。
正常体温
部位 平均温度 37.0℃ 37.5℃ 36.5℃ 正常范围 (36.3~37.2) (36.5~37.7)
口温
肛温
腋温
(36.0~37.0)
发热分级及危险性
35
6
37
8
9
40
1
2
3
低热:37.3——38.0℃。无需特殊处理,可仅饮用温水,开窗通风
中等热:38.1——39.0℃,通常情况下未必需要用到物理或化学降温,需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