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及行为障碍

合集下载

青少年的三大心理障碍——学习、情绪和行为障碍

青少年的三大心理障碍——学习、情绪和行为障碍

青少年的三大心理障碍——学习、情绪和行为障碍所谓青少年的三大心理障碍,从医学的角度而言,并不是三种疾病,而是三组疾病。

同时,这三组疾病有时互为因果,成为影响青少年心理的“公害”。

(一)学习障碍1、定义:学习障碍又叫学习困难或学习技能发育障碍。

这类青少年往往表现为智力基本正常,但学业成绩明显落后。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学习困难包括了不同的问题,如根据发生时期分类,在10岁以前的学生,主要处于掌握技能阶段,因此,主要是基本学习技能获得性障碍,而后期出现的学业失败,则主要是学习动机损害和基本技能应用障碍。

2、发生原因:学习障碍的发生原因主要和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相关。

从环境因素来讲,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发生学习困难的青少年,大多家庭不和睦,矛盾冲突多;此外,对于父母教养态度不一致,娇纵溺爱,或过于严厉的孩子,都容易出现学习困难。

从心理因素来讲,国内有调查提示,87.8%的学习困难儿童都有精神卫生问题,比如情绪与行为问题、精神障碍、学习动机问题、学习认知问题等都是影响儿童的心理因素。

当然,也有部分青少年是由于神经心理功能出现了问题。

3、常见表现:1)阅读障碍:这类患者常在阅读理解时发生困难,省略、替代、歪曲或添加单词,不能回忆阅读的内容,或阅读时速度很慢等等。

老师的体会是这类青少年语文成绩差,数学的应用题差。

2)拼写障碍:这类患者主要表现为拼写技能显著受损。

其口头或书写单词的能力均受损,常常不能正确的拼读单词。

3)计算技能障碍:这类患者主要表现为经常难以理解数学术语或符号,不能辨认数字符号,难以进行标准数学运算等等。

伴随着上述问题的是患儿的情绪和行为问题,而家长有时感觉孩子反应挺快,也很聪明,而将孩子的问题归咎于“贪玩、不用功等”,致使延误了诊治。

4、案例:林,男,12岁,小学五年纪学生,因学习困难,主要是语文偏差就诊。

家长反应孩子数学还可以,主要是语文差,有时认字、造句、作文怎么教都教不好,也不喜欢朗读,即使朗读,也不是很流畅,似乎心不在焉的。

情绪行为障碍的核心问题

情绪行为障碍的核心问题

情绪行为障碍的核心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情绪调节困难:情绪行为障碍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对情绪的调节困难。

患者可能经常出现情绪波动较大、情绪反应过激或不适当的情况。

他们可能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表现出情绪爆发、冲动行为或情绪持续时间过长。

行为控制问题:情绪行为障碍的另一个核心问题是行为控制困难。

患者可能表现出冲动行为、攻击性行为、自伤行为等。

他们可能缺乏对自己行为的评估和控制能力,导致行为不受理性控制,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困扰和危害。

社交困难:情绪行为障碍还常常伴随着社交困难。

患者可能面临与他人的交往问题,如沟通困难、人际关系紧张、社交回避等。

他们可能因为情绪不稳定或行为异常而难以融入社交环境,导致孤立感和情感上的困扰。

自我认知问题:情绪行为障碍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自我认知问题。

患者可能对自己的情绪状态和行为表现存在认知偏差或认知失调。

他们可能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无法准确评估,缺乏对自己的客观认识,导致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感到困惑和无助。

这些核心问题对患者的生活功能和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需要综合治疗和支持来帮助他们改善情绪调节、行为控制、社交能力和自我认知,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特殊教育学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

特殊教育学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

特殊教育学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特殊教育是为那些在学习和发展方面存在困难或障碍的学生提供支持和教育的教育领域。

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是特殊教育中一类常见的学生群体。

这些学生在情绪控制和行为表现方面存在困难,需要额外的支持和指导。

心理特征是指个体在心理方面的表现和特点。

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经常无法集中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力,难以保持专注。

这对他们的学习和社交互动带来了困难。

2.冲动性和易激动: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往往缺乏自控能力,容易冲动行事。

他们的情绪容易波动,对小事情会过于激动,无法有效地处理情绪和压力。

3.自信心低下和自我意识过强: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通常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自卑和自责情绪较重。

与此同时,他们又常常过度关注自己的行为和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和赞许。

4.社交困难: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往往难以与他人建立正常的社交关系。

他们可能无法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要,缺乏同理心,难以适应社会环境和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为了帮助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克服这些心理特征,特殊教育师应采取以下策略:1.提供个性化支持和指导:特殊教育师应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

通过给予他们额外的关注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正确的价值观。

2.提供情绪管理技能培训:特殊教育师可以帮助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学习和掌握控制情绪的技巧,如深呼吸、积极思考和问题解决等。

这些技能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情绪和压力,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3.设置清晰和一致的规则和期望:特殊教育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并确保这些规则和期望在整个学校环境中得到一致执行。

这可以帮助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建立和维持适应性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4.加强社交技能训练:特殊教育师可以开展社交技能训练,帮助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提高他们的社交互动能力。

情绪与行为障碍

情绪与行为障碍

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的定义与发生率【案例一】小华为小学六年级男生,从一年级开始,经常跑出教室、很难安静坐在位置上;他常打架、咒骂同学,一旦玩耍受到拒绝,就会向人吐口水,甚至曾用利器伤人,在学校人际关系很差.父母表示从小在家里就十分任性,拒绝其要求时,会大发脾气、摔东西、用脏话漫骂。

【案例二】小斯是一位个子较小、文静的幼儿园大班学生.她是领养女,母亲是护士,父亲是医生。

起初,老师没有特别注意小斯的文静性格,反而认为这是她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表现,觉得她个好孩子.但是某日,老师注意到,小斯在自由活动时一个人蜷缩在教室的角落里,接近她时,她慢慢地跑开,不愿意和老师讲话。

老师开始更多注意小斯,发现小斯在课内和课外活动时都不跟小朋友说话。

她从不主动和大人说话,别人和她说话时,都是用单词和短语回答。

她经常搓自己的手,咬指甲,低着头,凝视前方。

目前有许多不同的术语来描述这类学生,如:严重情绪障碍、情绪与行为障碍、严重情绪困扰、性格及行为异常、情绪及行为异常、情绪障碍、情绪及行为困难、行为障碍、道德行为偏差、思想行为与心理偏差、适应困难、行为问题等。

这类学生泛指持续地表现外向性的攻击、反抗、冲动、过动等行为,或内向性的退缩、畏惧、焦虑、忧郁等行为,或其它的行为问题,以至于造成个人在生活、学业、人际关系和工作等方面的显著困难,而需提供特殊教育或相关服务协助者。

一、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的定义什么是有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学生?目前国内外并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有的将情绪和行为障碍分开,分别下定义。

已有的定义大多只是进行了一些描述性的界定。

有的从医学的角度,认为这是一种心理疾病;有的从教育学的角度,认为这是一种可矫正的情绪不稳和行为不良.近十多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从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矫治有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学生,强调发挥他们的潜能并体现可教育性。

(一)美国的定义美国在2004障碍者教育法(PL101—476,The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简称IDEA,2004)中对这类儿童和青少年作了以下的定义:1. 无法学习又不能以智力、知觉、或健康因素加以说明者。

第九章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特殊教育概论 教学课件课件

第九章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特殊教育概论 教学课件课件

七、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教育
一、学习环境 (一)融合的普通班级 (二)资源教室与特殊班 (三)工读学校
七、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教育
二、教学策略 (一)药物治疗 (二)心理治疗
七、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教育
1.精神分析疗法 经典的精神分析治疗主要是通过自由 联想、梦的分析、防御机制的分析以及移 情的分析来理解病人内心的冲突,借助解 释这种方式帮助病人领悟他内心潜意识的 冲突,从而将潜意识转化为意识。一旦潜 意识的内心冲突被意识,由此导致的症状 就有可能被控制或消失。
我国的定义
(二)情绪和行为障碍学生是指行为表现与一般 学生应有的行为明显偏离,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 影响教育的、明显而持续的行为特点的学生。 学习能力不足,但不能用智力、感觉和躯体的原 因加以解释 不能与同龄人和教师建立或保持良好的关系。 对正常环境缺乏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弥漫性不愉快心境或抑郁。 容易出现与个人学习困难有关的生理症状或恐惧 反应。
四、情绪与行为障碍产生的原因
(二)脑损伤 1.感染性疾病 2.化学性毒物 3.物理损伤 4.营养问题
四、情绪与行为障碍产生的原因
(三)生化失衡 生化失衡指人体内出现有毒物质,以及维生 素或矿物质不足或过量而导致的儿童情绪反应异 常。 (四)内分泌障碍或其他严重生理疾病 如甲状腺分泌异常。严重的心、肺、肝、肾 等脏器功能不全,脑炎、低血糖等都会引起情绪 障碍。另外一些心因性疾病也会引起情绪与行为 异常。
四、情绪与行为障碍产生的原因
• 长期以来,人们认识到基因会影响到儿童的生理 特征。只是在近期以来,人们才弄清楚,基因还 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特征。许多研究结果都表明, 基因的变化可能是导致人的行为改变的一个重要 因素。染色体的变异可能引起严重的行为问题。 有两种类型的情绪行为障碍与基因很牢固地联系 在一起: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虽然基因所传递 的准确的生物特征现在仍然未知,但是有一点很 清楚,精神分裂症是由于大脑神经化学因素的失 衡造成的。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特征及诊断与鉴别标准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特征及诊断与鉴别标准
青少年期
青少年期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可能 表现出抑郁、自杀意念、自伤等症 状,同时可能出现酒精或药物滥用 问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不同性别的鉴别
男孩
男孩的情绪与行为障碍表现可能 更为外向和冲动,例如攻击性行 为和破坏性行为。
女孩
女孩的情绪与行为障碍表现可能 更为内向和情感问题为主,例如 焦虑、抑郁等。
04
治疗与干预
心理测验
诊断与鉴别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心理测验工具 ,对儿童进行全面的评估。
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和心理测验结果,结合 诊断标准,对儿童进行诊断,并鉴别与其 他精神疾病的区别。
诊断工具
DSM-5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用于情绪和行为障碍的诊断 与鉴别。
ICD-10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诊断标准,同样适用于情绪和行为障碍的诊断 与鉴别。
心理教育
向儿童和家长传授情绪管 理和应对技巧,增强自我 调节能力。
社会支持与家庭干预
提供社会资源
为家庭提供相关社会服务,如心 理咨询、教育辅导等。
加强家庭教育
家长应学习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沟 通技巧,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社区支持
鼓励社区开展相关活动,提供儿 童成长所需的设施和服务。
THANK YOU
成熟。
情感理解困难
难以理解复杂情感或社 会性情感,如羞耻、内
疚等。
行为特征
01
02
03
04
攻击性行为
无故打人、骂人、毁物等。
破坏性行为
故意破坏物品、公共设施等。
自我伤害行为
自残、自杀未遂等。
强迫性行为
反复进行无意义的动作,如反 复洗手、检查门窗是否关好等

青少年的三大心理障碍学习情绪和行为障碍

青少年的三大心理障碍学习情绪和行为障碍

青少年的三大心理障碍学习情绪和行为障碍青少年的三大心理障碍:学习、情绪和行为障碍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人格形成和塑造的时期。

然而,青少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其中包括学习、情绪和行为障碍。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三大心理障碍,了解其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学习障碍学习障碍是指个体在学习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包括阅读困难、写作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

这些问题常常给青少年带来沮丧和挫败感,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自我价值感。

1. 阅读困难:青少年面临的阅读困难主要包括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的问题。

他们可能会遇到词汇量不足、阅读理解困难等挑战。

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辅导和培训来提高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

2. 写作障碍:青少年的写作能力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一些青少年可能会面临写作障碍,如组织不当、语法错误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写作练习和反馈来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

3. 注意力不集中:集中注意力是学习的基本要素之一。

青少年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容易分心和失去兴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专注训练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来培养他们的注意力。

二、情绪障碍情绪障碍是指个体在情绪管理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包括焦虑、抑郁和情绪波动等。

这些问题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社交关系造成严重的影响。

1. 焦虑:许多青少年在面对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时会感到焦虑。

长期的焦虑可能导致身体不适和学习能力下降。

对于焦虑问题,可以采取放松技巧和情绪管理训练来帮助青少年缓解焦虑情绪。

2. 抑郁:抑郁是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他们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丧失兴趣和自卑等症状。

在处理抑郁问题时,应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关爱,并鼓励他们参加运动和社交活动来改善情绪状态。

3. 情绪波动:青少年时期的情绪波动常常使他们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易怒和情绪失控成为常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青少年可以学习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和积极心态的培养。

儿童青少年常见的情绪和行为障碍的特点

儿童青少年常见的情绪和行为障碍的特点

儿童青少年常见的情绪和行为障碍的特点哎呀,今天咱们聊聊儿童青少年常见的情绪和行为障碍,这个话题可真是绕不开啊。

想想现在的小孩儿们,压力可大了,学习、社交、家庭琐事,真是一大堆。

而且有些小朋友在这些方面碰到了困难,真是让人心疼得要命。

比如说,焦虑症,就像一只藏在角落里的小老鼠,时不时跑出来捣乱。

小朋友们本来该快乐地玩耍,却总是心里紧张,像是考试时脑袋里一片空白,根本想不起来要写什么,真是让人心里揪得慌。

抑郁症也是常见的,像个阴云密布的天气,让孩子们失去了往日的阳光。

你想想,有些小孩儿明明有很多朋友,却总觉得孤单,像是在大海里游泳,四周都是水,却感觉无处可去,真的很无奈。

他们的情绪像过山车一样,上上下下,忽高忽低,开心的时候特别亮眼,烦恼的时候却让人心痛。

再说说多动症吧。

这可真是个让人哭笑不得的事儿。

孩子们就像是插上了翅膀的小鸟,根本停不下来,总是在这里跳那里跑。

课堂上听老师讲课,一会儿就开始捣腾铅笔,一会儿又想去窗外看看。

这种情况,老师和家长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真是操碎了心啊。

不过,他们其实不是故意的,只是肚子里有一股子使不完的劲儿,想要探索这个世界。

再有就是社交障碍。

哎,这就像是在一场盛大的舞会中,有些孩子却只能在角落里默默观望。

明明想交朋友,却不知道怎么开口,心里那个急啊,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可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是多么渴望被理解,渴望有一个朋友能够拉他们一把。

就像春天的花朵,想要盛开却被冰雪压住,难受得不得了。

不过,说到这些问题,咱们得知道,了解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像我们大人,不能光顾着说“你怎么又这样了”,而是要尝试去理解他们的感受。

给他们一点空间,像大海一样包容,慢慢引导他们走出困境。

这需要耐心,像慢慢酿酒一样,越陈越香。

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可不能忽视,毕竟身心健康才能事事顺心,咱们得学会倾听,像一位耐心的园丁,让每一朵花都能自由生长。

跟孩子们沟通的时候,尽量别让他们感到被审判,像是在法庭上接受审问。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复习资料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一、美国《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对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定义。

情绪障碍儿童可能具备以下一种或者多种特征,并持续较长的时间,程度较为严重,已对学生的学业和生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1.既不是由智力、感官残疾,也不是由其他健康条件引起的学习低能。

2.不能与同龄人、伙伴、家长、教师建立或维持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

3.在正常的环境条件下,也会出现过度的情绪困扰和令人难以接受的行为方式。

4.长期伴有不愉快的心境和抑郁、沮丧、压抑感。

5.在个人和学校的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有出现生理症状或恐惧倾向。

上述描述特别强调了如下三种情况:一是长时间情绪与行为异常;二是达到一定的严重性;三是学校适应困难,学业不良。

二、情绪与行为障碍的特征有哪些?两个维度,三个方面。

维度是外倾型和内倾型。

方面是学业方面、人际交往方面和智力方面。

1.外倾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征通常表现为固执,好斗,爱挑衅,也包括反社会行为,也被描述为对抗挑衅型行为障碍。

2. 内倾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征内倾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明显表现是社会性退缩、沮丧、自卑和焦虑,甚至陷入深度的抑郁。

3. 学业成绩美国特殊教育领域相关的研究认为,大多数鉴定为有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儿童,从小学开始在学业成绩水平上就表现出低于同龄儿童1年或1年以上,其中,有些儿童在阅读和数学方面都有明显的学习困难,大部分至少遇到一种确定的学习障碍。

4. 社会技能和人际关系多项研究都显示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比正常的同龄人更少对他人有同情心,更少参与课程活动,更少与朋友联系,因此也很难建立起高质量的友谊。

5. 智力大多数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智力在通常情况下比正常儿童要低。

1 / 8三、什么是工读教育?(名词解释)工读教育是一种以犯罪儿童青少年为施教对象的特殊教育。

四、试述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

分类标分类等分类描一般没有明显的外倾行为,情绪不稳定,多愁善感,害羞轻爱乱发脾气,还可能伴有焦虑型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有较严重的不良情绪与行为表现。

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案例分析

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案例分析

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案例分析案例描述:小明是一名六岁的男孩,平时喜欢独自玩耍,不愿与其他儿童互动。

他经常表现出暴躁、易怒、情绪不稳定的行为,对维持规则和自我控制感到困难。

他经常在家中和学校中故意破坏物品,并对他人进行攻击,例如打击、踢或咬人。

他还经常打断他人的谈话,并不遵守成年人的指示。

小明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了伤害,并对自己的行为不感到内疚。

这些问题导致小明在学校中遭受了同龄人的排斥和教师们的不满。

小明的案例表明他可能患有情绪和行为障碍,可能是具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双相情感障碍(BPD)特征的儿童。

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小明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控能力,且喜好孤独。

这些特征与ADHD的症状类似,这可能是他的一部分问题所在。

2.双相情感障碍:小明情绪不稳定,易怒,暴躁,并对他人进行攻击。

这些特征与BPD 的症状类似,这可能也是他的一部分问题所在。

干预措施:针对小明的情绪和行为障碍,可以采取以下干预措施:1.组织多学科评估:2.药物治疗:如果诊断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或双相情感障碍,医生可能会考虑药物治疗。

金针菇、甲基苯丙胺(Adderall)等药物可用于控制过度活动和改善集中注意力。

3.心理疗法:认知行为疗法(CBT)和行为疗法可以帮助小明改变负面思维和行为模式。

这将有助于他学会控制情绪、处理挫折、改进社交技巧以及遵守规则。

4.家庭参与和支持:小明的家庭应参与治疗过程,并学习如何与他建立积极互动。

家长在家庭中的规则和纪律上给予支持,并提供安全、结构良好、稳定的环境。

5.学校支持:学校可以为小明提供特殊教育和行为支持服务,通过个别辅导或小组辅导帮助他改进学习和社交技能。

同时,学校教师可以使用积极行为增强措施和奖励系统来激励小明。

结论:对于情绪和行为障碍的儿童,专业评估和早期干预是非常关键的。

通过综合采用药物治疗、心理疗法、家庭参与和学校支持等多元化的干预措施,可以帮助儿童改善情绪和行为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交技能。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 第十三章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 第十三章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老师发现他平均每天打人30余次。针 对凡凡打人的不良行为,老师采取给 他讲道理、树榜样、奖励他不打人等 处理对策,但均无效果。
二、学习训练
➢1. 每当凡凡动手打小朋友时,在他身边的 老师便说:“凡凡不许打人。因为你打了 人,现在罚你做20次起立和坐下的动作。”
➢ 2. 然后老师便拉住凡凡的手,走到教室后 面。老师按着凡凡的肩膀要他坐下,然后 再让他起来,同时老师嘴里还喊道“坐 下”“起来”,让凡凡共做20次坐下和起
➢基本矫正了吮吸手指的行为 ➢较好的完成了脱离强化的程序,较顺
利的进入自然状态。 ➢一个月以后,在进行跟踪观察,未再
发现吴雨有吮吸手指的行为。
案例二:用惩罚原理矫正凡凡随 意打人的不良行为
➢一、个案简况
➢5岁的凡凡是一个精神发育迟滞的孩子。凡 凡经常挑衅或殴打其他小朋友,而且凡凡 出手较重,班里的小朋友们都不愿意跟他 玩。平常目光呆滞,反应缓慢。每次打完 小朋友,凡凡便仰脸哈哈大笑。
➢两周后,老师停止实行惩罚法。刚开始的 四天,凡凡打人的次数还保留在地频率上, 后来打人的频率又开始回升。
➢到了第八天,老师重新实行惩罚法,并同 时对凡凡安静地坐着玩玩具进行正强化。
➢这样实行了两周,凡凡打人的次数平均3天 发生1次,可以说凡凡频繁的打人行为已基 本控制住了。
➢1. 矫治前准备 ➢(1)选择积极强化物 ➢(2)设计教育内容 ➢(3)争取家长配合
2. 行为改变过程
➢第一周,引导幼儿进入角色 ➢第二周,寻找合适机会实行强化刺激。 ➢第三周、第四周,创设情境把矫治工作推
向高潮。 ➢第五周、第六周,巩固、发展矫治治疗成
果。 ➢第七周,帮助幼儿获得最高奖励。
三、训练效果
➢有目的地利用积极强化物来提高行为的出 现率的行为改变原理叫做积极强化原理, 简称积极强化

情绪与行为障碍概念的界定

情绪与行为障碍概念的界定
(1)既不是由智力、感官残疾,也不是由其他健康条 件引起的学习低能。
(2)不能与同龄人、伙伴、家长、教师建立或维持令 人满意的人际关系。
(3)在正常的环境条件下,也会出现过度的情绪困扰 和令人难以接受的行为方式。
(4)长期伴有不愉快的心境和抑郁、沮丧、压抑感。 (5)在个人和学校的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有出现生理 病症或恐惧的倾向。
情绪与行为障碍概念的界定
我国的对此概念的界定: 朴永馨先生主编的《特殊教育词典》中对行为障 碍的界定是:“主要发生在儿童及少年期的行为偏离。 表现有:①不良行为动作。如吮吸手指或衣物,咬指 (趾)甲或其他物品、手淫、拔头发等;②退缩行为。 表现出胆小、害怕、孤独、退缩、不愿到陌生的环境 中去,也不愿与其他儿童交往,常一人独处,与玩具 相伴,但没有精神异常;③生理心理性行为异常。如 遗尿症、遗粪症(4~5岁后仍不能控制大小便)、厌 食、夜惊、噩梦、口吃等;④习惯性品行问题或违法 行为;如经常说谎、逃学、偷窃、打美国行为障碍儿童研究理事会(Council for Children with Behavior Disorder,CCBD)提出 的定义:
(1)情绪与行为障碍表现出的症状。 (2)情绪与行为障碍可能与其他几方面的障碍 并存。 (3)情绪与行为障碍可能伴随精神分裂症、情 绪失调、焦虑症,其他行为或者适应方面相类似 的失调。
【有关争议】
1.社会适应不良儿童是否符合接受特殊教育以及 相关服务的条件;
2.社会适应失调是否属于情绪与行为障碍。
关于情绪与行为障碍的称谓
曾经的称谓:社会适应不良儿童、行为失调 儿童、严重的情绪困扰儿童、严重情绪困扰的问 题儿童等等。
情绪与行为障碍概念的界定
美国《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The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et,简称I-DEA)的阐述:

情绪行为障碍

情绪行为障碍
2.心理原因 包含认知、情感、个性方面
3.社会原因 包含家庭、学校和社会方面
情绪行为障碍
第10页
五、常见儿童情绪障碍
一、焦虑症
以焦虑情绪为主神经症, 主要包
含广泛性焦虑和惊慌障碍。共同点
是存在担心或害怕焦虑情绪和躯体
症状, 如出汗、叹气式呼吸、心跳
加速等
情绪行为障碍
第11页
(一)广泛性焦虑
担心内容较自由化, 如
情绪行为障碍
第39页
情绪行为障碍
第6页
三、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心理特征
(一)认知不协调 1.认知过程与内容不协调, 包含思维缺失 和认知偏差 2.认知成份与认知方式不协调 3.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不协调
(二)负性情感体验强烈 挫折感不停增强
(三)自我中心倾向显著
情绪行为障碍
第7页
思维缺失, 是指在认知活动中 对问题分析了解, 思维所占比率 较少, 记忆不能为思维提供充分 信息, 感知信息在认知决议中所 占比率较大, 造成理智缺失现象。
情绪行为障碍
情绪行为障碍
第1页
情绪影响行为?
行为改变情绪?
情绪行为障碍
第2页
一、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概述
概念: 情绪行为障碍 儿童指他们行为在没有智力障 碍和精神失常情况下与其所处 社会情境及社会评价相违反, 在行为上显著地异于常态,且 妨碍个人对正常社会生活适应。
情绪行为障碍
第3页
详细含义
1.既不是由智力、感官残疾, 也 不是由健康条件引发学习低能; 2.不能与同龄人、搭档、家长、 老师建立或维持令人满意人际 关系;
情绪行为障碍
第20页
临床表现
1.强迫思想: 对烦恼和无意义经历重复怀 疑、思索、意向和想象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特征及诊断与鉴别标准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特征及诊断与鉴别标准

(2)对周围环境中有压力的事件,表现出非暂时性 的过激反应。
(3)在两种不同的环境中表现出一致的障碍,至少 其中之一是在学校。
(4)对普通教育的直接干预的反应效果很差,或者 说普通教育的干预对这种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充分的。
B、情绪或行为障碍可能与其它几方面的障碍并存。 C、情绪与行为障碍可能伴随精神分裂症,情绪失调,
1.控制能力较弱、常发脾气,对外在事物表现出漠 不关心、经常喜怒无常,且不合情境及时宜,以自 伤、攻击、破坏做最直接的表现;
2.常会重复做一些不自觉而可能有象征意义的举动, 如:摇头、抓发、摆身、扭衣角等,这些自我刺激 的举动,渐渐会成为习惯性的动作很难加以控制;
3.大多数的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可能发现攻击和退 缩行为;
2.独来独往,不加入同伴的游戏; 3.大多数的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通常不受同伴的欢
迎。 4.在家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到外面却闭嘴不说话。 5.只对特定的人开口说话。
Hale Waihona Puke (三)言语表达方面大多数的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表达能力欠缺,经 常说些与情境无关的事情,常会用显著尖锐或特别 低沉的音调讲话。
(四)日常生活方面
服务者。
二、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心理和行为特征 (一)智力和成就方面
1.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智力中等(90左右),只 有少数智商在中等以上;
2.缺乏理性和灵活的思维、恰当的判断和选择; 3.自我认识能力差,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不
能正确评估自己; 4.有能力,但学业成绩差。
(二)人际关系方面
1.多数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互动能力欠佳、经常发 脾气、攻击他人,所以无法与周围的人建立较妥善 的互动关系;
(三)我国的定义
2006年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将这 一类人群部分地归入了精神残疾,并将精神残疾定 义为:精神残疾,是指各类精神障碍持续一年以上 未痊愈,由于病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影响 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情绪与行为障碍

情绪与行为障碍

情绪与行为障碍的治疗方法
总之,情绪与行为障碍是一种常见
01
的心理问题,其症状复杂多样且可
能涉及多个因素
为了有效地治疗这些障碍,我们需
02
要综合考虑个体的生物、心理和社
会环境,并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通过寻求专业的帮助和支持,我们
03
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情绪与行
为障碍并恢复健康的生活
-
THANKS
环境因素:如家庭环境、社会支持和工作环境等可能影响个体的情绪和行为。 例如,家庭暴力、父母离异或工作压力可能导致个体出现情绪与行为障碍
3
情绪与行为障碍的治疗方法
情绪与行为障碍的治疗方法
针对不同的情绪与行为障碍,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心理咨询:如认知行为疗法(CBT)和心理动力疗法等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 绪和行为,并学习有效的应对策略 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等可以缓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症状。但需要在医 生的指导下使用,以免产生药物依赖或其他不良反应 生物治疗:如电击疗法(ECT)和经颅磁刺激(TMS)等可以用于治疗严重的抑郁症和其他 情绪障碍。这些方法通常在药物和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时使用 生活方式调整:如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和适量的运动等可以帮助个体改善心理健康。 此外,学习放松技巧(如冥想和深呼吸)也可以缓解焦虑和压力 社会支持:寻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情绪与行为障碍。同时, 加入支持小组或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也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情绪与行为障碍的症状 行为问题
情绪与行为障碍的症状
行为问题包括攻击性行为、破坏 财物、不合作、逃避责任等。这 些行为问题可能与情绪问题有关 ,也可能由其他因素引起,如缺 乏应对技能或家庭环境不良

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案例分析

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案例分析

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案例分析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案例分析一、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概念什么是有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儿童?目前国内外并未有一个统一而严格的定义,有的将情绪和行为障碍分开,分别下定义。

已有的定义大多只是进行了一些描述性的界定。

有的从医学的角度,认为这是一种心理疾病;有的从教育学的角度,认为这是一种可矫正的情绪不稳和行为不良。

而本文发所讲的也主要是从教育角度来讲,一般指18岁以前的儿童和少年的各种行为和情绪异常。

二、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一)从教育角度有学者将其分为:(1)人际关系问题(2)行为规范问题(3)抑郁情绪问题(4)焦虑情绪问题(5)偏畸习癖(二)按严重程度美国学者克里拉森将其分为三类:(1)轻度:对个人以及他人不会造成太大的困扰,能与别人维持一定程度的和谐关系,对生活、学习有轻度的影响;(2)中度:在情绪上感受到极大的痛苦,生活、学习及人际关系也深受其影响;(3)重度:如同生活在另一个世界,很难从事学习和处理日常事务,往往需要在隔离的环境,需要专门人员长期做辅导。

(三)从情绪和行为的控制程度可分为:(1)超控制型:过分控制自己的行为,表现出害羞、孤独、焦虑胆怯等行为特征;(2)低控制型:主要表现出多动、侵犯、攻击、将自己的挫折转嫁到别人身上,情绪波动大。

三、情绪和行为儿童障碍的心里特征(一)认知不协调(1)认知过程和内容部协调,包括思维缺失和认知偏差(2)认知成分和认知方式不协调(3)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不协调(二)负性情感体验强烈(三)自我中心倾向明显四、学业特点和行为特征(一)学业特点1.大部分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认知能力是正常的,但是大多数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在学习方面是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

当学习跟不上,没有人帮助时,他们往往产生“习得无助”的绝望心态,情绪消极、抑郁、焦虑、恐惧。

2.焦虑表现:对外界事情反应过度敏感,会因一点小事烦躁不安,甚至出现恶心、心慌、头晕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征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征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征情绪与行为障碍(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Disorders, EBD)是指儿童和青少年在情绪和行为方面存在严重的障碍,这些障碍对他们的学习和人际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

下面将探讨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征。

儿童的情绪问题表现为焦虑、抑郁、愤怒等。

他们可能经常感到焦虑和不安,容易紧张和担心。

他们可能表现出病理性的担心和恐惧,对新的或陌生的事物感到不安。

抑郁情绪会影响他们的兴趣和乐趣,导致他们对学业和社交活动失去兴趣。

此外,儿童可能经常出现暴怒和情绪爆发。

他们可能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发脾气或对他人进行攻击。

除了情绪问题,行为障碍儿童可能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的行为。

他们可能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分心。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学校中表现出学习困难,无法完成任务。

儿童也可能表现出冲动的行为,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他们可能会在没有思考后果的情况下做出决策和行动。

挑衅和抵抗性行为是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另一个特征。

他们可能对他人表示敌意,拒绝遵守规则和指导。

他们可能会挑衅和反抗教师和其他学生。

这种行为可能会影响他们与他人的关系,并导致他们在学校中受到惩罚。

自伤行为是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另一个特征。

他们可能以自我伤害的方式来应对负面情绪。

这种行为可能包括自残、切腕或咬自己。

自伤行为可能是他们试图寻找情感释放和情感控制的方式。

攻击行为是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另一个常见特征。

他们可能对他人施以暴力,包括其他儿童、教师和家庭成员。

这种行为可能是他们试图控制他们环境的一种方式,或者是他们对自己情绪的不良处理方式。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征可能因个体而异,每个孩子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

因此,早期识别和干预是至关重要的。

儿童需要适当的支持和指导,以帮助他们改善情绪和行为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和人际关系能力。

学校和家庭应提供支持和资源,以满足这些孩子的特殊需求,并确保他们获得适当的教育和治疗。

其他特指的行为和情绪障碍的健康宣教

其他特指的行为和情绪障碍的健康宣教

04
常见症状
情绪波动大,容易激动或抑郁
行为异常,如攻击性行为、自残行为等
社交障碍,如害怕与人交流、回避社交场合等
认知障碍,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
行为和情绪障碍的预防
_
2
家庭环境
家庭氛围:和谐、温馨、有爱的家庭氛围有助于预防行为和情绪障碍
亲子沟通:家长应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关心和支持
2
人际关系疗法:通过改善患者的人际关系来改善情绪和行为
3
药物治疗:使用药物来改善患者的情绪和行为
4
康复训练
康复目标:提高患者的生活技能、社交能力、情绪调节能力等
康复环境:提供安全、舒适、支持性的康复环境
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定期评估和调整
康复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行为疗法等
行为和情绪障碍的健康宣教
_
4
宣传途径
社交媒体: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线下活动:举办线下活动,如讲座、健康讲座等
2
宣传资料:制作宣传资料,如宣传册、海报等
3
合作机构:与医疗机构、学校等合作,进行宣传和推广
4
宣教内容
强调预防行为和情绪障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04
03
其他:包括进食障碍、睡眠障碍、强迫症等
05
情绪障碍:包括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症等
02
精神分裂症:包括精神分裂症、妄想症、幻觉症等
04
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类似疾病的患者
01
环境因素: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的定义与发生率【案例一】小华为小学六年级男生,从一年级开始,经常跑出教室、很难安静坐在位置上;他常打架、咒骂同学,一旦玩耍受到拒绝,就会向人吐口水,甚至曾用利器伤人,在学校人际关系很差。

父母表示从小在家里就十分任性,拒绝其要求时,会大发脾气、摔东西、用脏话漫骂。

【案例二】小斯是一位个子较小、文静的幼儿园大班学生。

她是领养女,母亲是护士,父亲是医生。

起初,老师没有特别注意小斯的文静性格,反而认为这是她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表现,觉得她个好孩子。

但是某日,老师注意到,小斯在自由活动时一个人蜷缩在教室的角落里,接近她时,她慢慢地跑开,不愿意和老师讲话。

老师开始更多注意小斯,发现小斯在课内和课外活动时都不跟小朋友说话。

她从不主动和大人说话,别人和她说话时,都是用单词和短语回答。

她经常搓自己的手,咬指甲,低着头,凝视前方。

目前有许多不同的术语来描述这类学生,如:严重情绪障碍、情绪与行为障碍、严重情绪困扰、性格及行为异常、情绪及行为异常、情绪障碍、情绪及行为困难、行为障碍、道德行为偏差、思想行为与心理偏差、适应困难、行为问题等。

这类学生泛指持续地表现外向性的攻击、反抗、冲动、过动等行为,或内向性的退缩、畏惧、焦虑、忧郁等行为,或其它的行为问题,以至于造成个人在生活、学业、人际关系和工作等方面的显著困难,而需提供特殊教育或相关服务协助者。

一、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的定义什么是有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学生?目前国内外并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有的将情绪和行为障碍分开,分别下定义。

已有的定义大多只是进行了一些描述性的界定。

有的从医学的角度,认为这是一种心理疾病;有的从教育学的角度,认为这是一种可矫正的情绪不稳和行为不良。

近十多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从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矫治有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学生,强调发挥他们的潜能并体现可教育性。

(一)美国的定义美国在2004障碍者教育法(PL101-476,The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简称 IDEA,2004)中对这类儿童和青少年作了以下的定义:1. 无法学习又不能以智力、知觉、或健康因素加以说明者。

2. 无法与同侪和教师建立或保持满意的人际关系。

3. 在正常的情况下,有不恰当的行为或情感。

4. 常表现不愉快的情绪或沮丧。

5. 常因个人或学校的问题而感觉身体不适、疼痛或害怕。

6. 情绪困扰包括精神分裂症儿童,但不包括社会适应不良儿童,除非被认定具有严重的情绪困扰。

(二)台湾的定义根据2012年台湾教育部颁布的身心障碍及资赋优异学生鉴定标准的定义:情绪行为障碍学生,指长期情绪或行为反应显著异常,严重影响生活适应者;其障碍并非因智能、感官或健康等因素直接造成之结果。

情绪障碍学生之症状包括精神性疾患、情感性疾患、畏惧性疾患、焦虑性疾患、注意力缺陷过动症、或有其它持续性之情绪或问题行为。

(三)我国大陆地区我国对情绪与行为障碍的界定多从人格障碍出发,也参照了美国和苏联的界定,从情绪与行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来讲,更倾向于从行为的外在表现来进行界定。

例如,由朴永馨主编的《特殊教育词典》中对行为障碍的界定是:“主要发生在儿童及少年期的行为偏离”。

主要表现有:① 不良行为动作。

如吮吸手指或衣物,咬指(趾)甲或其它物品、手淫、拔头发等;② 退缩行为。

表现出胆小、害怕、孤独、退缩、不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也不愿与其它儿童交往,常一人独处,与玩具相伴,但没有精神异常;③ 生理心理性行为异常。

如遗尿症、遗粪症(4~5岁后仍不能控制大小便),厌食、夜惊、噩梦、口吃等;④ 习惯性品行问题或违法行为:如经常说谎、逃学、偷窃、打架、破坏财物等。

其原因与个体素质、环境和社会影响,特别是家庭教养方式有关,宜早期发现,进行心理治疗和教育矫正,必要时需辅以药物治疗。

二、情绪行为障碍学生的出现率由于国内外对情绪与行为障碍的鉴定标准不尽相同,所以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的出现率也是不确定的。

据卡利南和爱泼斯坦采用“三分之一法则”的调查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任何一学年中,大约会有33%的学生会发生让教师能觉察到的一般性的情绪与行为问题,但其中只有3%~5%的学生有比较严重的情绪与行为障碍问题并需要接受特殊教育。

也有一些特殊教育的研究者和工作者估计,在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中,都可能有1%~7%之间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情绪与行为障碍问题,需要进行辅导(Sugai,Sprague,Horner & Walker,2000)。

据2005年教育部关工委提供的数据显示,在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困扰。

目前我国学生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在6%~22%之间。

北京地区的抽查显示,1993年学生行为问题的比率为10.9%,2003年则增加到18.2%。

专家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学生过度沉溺于恐怖片、武侠片,计算机游戏甚至色情片,导致出现性格缺陷;家长过高的期望值,使学生身心负担过重;家庭经济突变,给孩子带来不安定的情绪;有的父母离异或者死亡,使子女缺乏关爱,情感冷漠等。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20年以前全球儿童精神障碍会增长50%,成为最主要的五个致病、致残和致死原因。

鉴于此,2011年的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定为“快乐心情健康行为——关注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

情绪与行为障碍的成因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的情绪与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极其复杂,包括个人的生物学特点、认知能力、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不利因素等。

情绪与行为问题可能是某一种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有时一种因素可能引起多种情绪与行为问题。

(一)生物学理论和生理因素长期以来,人们认识到基因会影响到学生的生理特征。

只是近期,人们才弄清楚,基因还会影响到他们的情绪和行为特征。

许多研究结果显示,基因的遗传可能是导致个人的情绪和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

关于脑外伤、神经功能和内分泌异常的一些研究显示,某些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的脑电波和一般学生相比有异常现象。

例如注意缺陷多动症,就是由于脑功能失常、前庭系统反应异常、感觉统合功能失调,引起孩子多动、注意力缺陷以及冲动,进而引发情绪和行为问题。

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情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严重的情绪与行为障碍可能伴有脑功能失调;2. 有些多动症可能与脑功能失调有关;3. 大多数的情绪与行为障碍不是由脑功能失调引起的;4. 并不是脑功能失调都会产生情绪与行为问题。

此外,严重的营养失调也可能导致情绪与行为问题。

例如,维生素的严重缺乏会影响情绪的稳定性。

其它病理因素,如高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等也可能导致情绪与行为问题。

随着科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情绪与行为问题的生理方面的病因被发现,并且发现可以通过药物对它们进行有效的控制。

例如,忧郁症、焦虑症、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等,均可以利用药物有效地进行控制和改善。

(二)心理学理论与心理因素不同的心理学派对导致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心理因素有不同的解释。

1. 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精神分析学派从性压抑、性发展障碍的角度来解释情绪与行为障碍形成的原因。

荣格认为性欲和性的冲动会导致反社会行为。

阿德勒认为早期不良的教育会影响情绪和行为的发展。

弗洛伊德学派霍尼、弗洛姆、沙利文、埃里克森等从愿望与满足的矛盾和冲突方面来解释形成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心理因素,认为情绪与行为问题是由本人素质、家庭、环境等因素交织而成的。

例如,布朗纳指出,儿童、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问题的成因是:(1)由于儿童时期受到了精神和心灵上的损害而产生异常的愿望,并引起深刻的体验;(2)在家庭、学校、交友方面产生强烈的不适应而形成的感受;(3)由于内心的压抑所造成的不幸感。

总之,精神分析学派从动力学说和挫折理论出发来解释情绪与行为问题形成的原因。

2.行为主义的观点行为主义者依据条件反射学说和社会学习理论,来解释导致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心理因素,认为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形成是由于建立了某种错误的条件反射和某种错误的社会学习方法。

行为主义者主要采用行为矫正,即采用正负强化,通过奖惩的方式来矫正错误的行为方式并建立正确的行为方式。

近几十年来,行为主义者向意识心理学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妥协,对古典行为主义进行了一定的修正和发展。

例如,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认为,“良心”的培养也是一种条件反射,必须从小形成。

社会化的关键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形成一系列社会规范所能接受的条件反射,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

个体如果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未能顺利与成功地建立这些条件反射,就有可能产生行为与情绪问题。

此外,行为主义者还从行为环境,即行为与心理物理场的因果关系方面,来解释情绪与行为问题。

行为环境理论认为,人所反映的不是一种单纯的客观环境,而是含有意识成分的行为环境。

由于个人的年龄、性别、教养、经验不同,处在某一相同的客观环境中,也会有不同的认识,从而产生不同的行为方式。

因此,行为环境理论主张从改变环境入手来解决情绪与行为问题。

3.认知理论的观点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来解释情绪与行为问题。

他认为,两个对立的认知推断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认知之中时,常会产生不舒适感和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认知成分之间的相互矛盾,如果长时间不能解决,便会产生情绪与行为问题。

这一理论认为,随着认知失调的不断增加,个体要求减少和消除心理失调的张力就越来越大。

因此,要通过教育来减少不协调的认知成分,增加协调的认知成分,有时必须建立某种强制型的认知结构才能引起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改变。

(三)社会学理论与社会因素1.家庭环境影响到学生情绪和行为障碍的家庭因素有如下几种:(1)家庭不完整。

由于父母离异或父母早逝等其它原因造成的不完整家庭,不能很好地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有时也造成经济困难,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2)家长本身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家长如果有酗酒、赌博、吸毒、行凶、偷窃等劣行,势必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3)家庭成员之间感情冷漠。

这类家庭最主要的特征是缺乏家庭温暖,家庭成员之间在感情上缺乏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这样,学生感情上的需要得不到相应的满足,从而影响情感的发展和良好的行为模式的建立。

(4)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溺爱会影响学生行为控制能力的发展,过于苛刻和严厉则会增加学生的焦虑,形成双重人格。

(5)贫困。

贫困条件下,身心发展可能会受到资源不足的影响,同时贫困也可能导致家庭不完整、家长的情绪问题及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可以说上述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共同对学生行为和情绪问题产生影响。

2.学校环境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学生由于自身的特点,大多较难与同伴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有的因为经常打架斗殴、辱骂同学、违反纪律受到学校的处分,开始厌恶集体和学校生活。

其负向的行为往往会导致与同学、老师的关系紧张,进而又促进其行为和情绪问题的恶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