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收入的分配培训教材(PPT 56页)
合集下载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ppt课件
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坚持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我国的社会保障 综合探究 践行社会责任 促进社会进步
所有制 交换制度
做大蛋糕 分好蛋糕
预习提纲
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1、原因 (1)共享发展: (2)效率与公平: 2、措施 (1)根本措施: (2)制度保障: (3)两个同步: (4)初次分配: (5)再分配: (6)第三次分配: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1)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决定因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1)李佳琦事件和社会各界人群自曝出的工作情况及收入,反映了当前我国 收入分配存在着哪些具体问题?有何影响? (2)我国应该采取哪些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探究分享三·跟着李佳琦看收入
问题: ①居民收入差距大, 低收入人群比重大,中等收入人群比重低 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同步 ③劳动性收入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较低 ④财富积累、调节机制还不够完善
基本制度
环境
和
经济体制
经
背景
济
与
社
会
如何发展
如何分配
第一单元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 第一课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综合探究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分配尺度
坚持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我国的社会保障 综合探究 践行社会责任 促进社会进步
所有制 交换制度
做大蛋糕 分好蛋糕
预习提纲
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1、原因 (1)共享发展: (2)效率与公平: 2、措施 (1)根本措施: (2)制度保障: (3)两个同步: (4)初次分配: (5)再分配: (6)第三次分配: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1)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决定因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1)李佳琦事件和社会各界人群自曝出的工作情况及收入,反映了当前我国 收入分配存在着哪些具体问题?有何影响? (2)我国应该采取哪些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探究分享三·跟着李佳琦看收入
问题: ①居民收入差距大, 低收入人群比重大,中等收入人群比重低 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同步 ③劳动性收入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较低 ④财富积累、调节机制还不够完善
基本制度
环境
和
经济体制
经
背景
济
与
社
会
如何发展
如何分配
第一单元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 第一课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综合探究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分配尺度
《个人收入与分配》PPT课件
高考复习策略
1、对本单元的复习,从宏观来看,一定要 突出“分配”这一核心,围绕国家,个人,集 体三者的分配关系,认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这 一本质要求;在整合两课时的内容的时候,一 定要落脚在社会公平。(国家发挥财政和税收 的作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调节社会收入分 配,最终还是为了实现公平这一目标)。从微 观来看,需要结合高考考点,对知识进行逐一 梳理。
高考复习策略
2、对于本单元知识与其他单元知识的联系,处 理好以下几点:
(1)学习各种分配方式时,要注意与分配 在社会在生产中的作用相结合.
(2)学习效率与公平时,要注意收入,特别 是社会收入差距影响消费,效率影响社会生产, 要注意效率与公平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3)学习财政与税收的作用时,要注意与宏 观调控的手段和作用相结合。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考向储备
本单元围绕着收入的分配展开,具体围绕个人的分配 和国家收入的分配,即与前两个单元的生产问题,消费问 题相关,又与后面的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等问题相联, 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对于个人收入的分配,要依托 我国当前的分配制度,把握一对关系,两个概念与三项措 施,即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认识效率和公平两个概 念,明确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三种方式,维护和实现社会公 平的三项措施。对于国家收入的分配,要重点把握一项义 务,两个概念,两对关系,两个因素,三个特征,三种作 用,四项行为,即依法纳税的义务,财政与税收两个概念, 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税收与财政的关系财政收入的两 个因素,税收的三个特征,财政的三种作用,违反依法纳 税的四种行为。
(二)考向分析
根据近年来高考的命题规律和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复习 备考应注意如下重点问题:
1.从分配制度角度,说明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 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原因及按生产要素分配的重要意义。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PPT课件
解析 A、D项属初次分配范畴;银行存贷款利
率调整不属于分配范畴,B项应排除;C项举措
既是再分配范畴,又通过收入分配的调节促进
社会公平,因此当选。
第23页/共69页
命题角度2 效率与公平原则。 [预测题型:选择题、主观题]
【例2】(2009·广东)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经济 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村有30亩河滩地,因常发洪水被各承 包农户撂荒。村委会协调将其转包给一养蟹人, 农户获得每亩100元补偿款。养蟹人每年净收益8 万元。合同到期后,农户见有利可图要求收回土 地,但农户无养蟹技术,好处无从实现。经村委 会调解,养蟹人每年每亩再补偿100元。养蟹人 之所以让步续约,是因为若不承包,收益为零, 现每年只是减少收益3 000元。一年后,农户获 得更多的土地补偿并参与蟹场生产,收入增加。 养蟹人与农户关系改善,经营成本下降,且蟹的 消费量上升,养蟹人净收益反而增加了1 000元。
对科技人员支付工资外,还采取科技成果入股
的激励方式,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企业效益
不断提高,这说明
()
①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②分配
关系的调整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③科技人
员的脑力劳动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④科技人员的
收入取决于科技成果的使用价值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第11页/共69页
第22页/共69页
命题角度1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预测题型:选择题、主观题] 【例1】(2009·江苏)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
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下列体现“再分配更
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 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 C)
B.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
C.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个人收入的分配培训课件(ppt 59张)
No Image
基 础 知 识 回 扣
No Image
No Image
时 政 热 点 聚 焦
核 心 考 点 突 破
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考纲展示
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No Image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重难突破 正确认识各种分配方式
(1)分配形式在经济生活中体现
No Image
核 心 考 点 突 破
类别 按劳分配 按 按劳动
生 要素分配 产 按资本 要 要素分配 素 按技术 分 要素分配 按管理 配 要素分配
对应形式 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
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 贴收入 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本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 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
考点一分配制度 考点透析 1.生产决定分配
核 心 考 点 突 破
No Image
No Image
【温馨提示】 生产决定分配,所以维护公平的根本 措施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返回目录
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1)按劳分配为主体
①适用范围:公有制经济。
核 心 考 点 突 破
No Image
No Image
核 心 考 点 突 破
分配 依据
分配 方式 分配 目的 相同 点
①都适应了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要求。 ②是由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 经济制度所决定的。③都能够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推动生 产力发展
基 础 知 识 回 扣
No Image
No Image
时 政 热 点 聚 焦
核 心 考 点 突 破
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考纲展示
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No Image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重难突破 正确认识各种分配方式
(1)分配形式在经济生活中体现
No Image
核 心 考 点 突 破
类别 按劳分配 按 按劳动
生 要素分配 产 按资本 要 要素分配 素 按技术 分 要素分配 按管理 配 要素分配
对应形式 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
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 贴收入 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本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 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
考点一分配制度 考点透析 1.生产决定分配
核 心 考 点 突 破
No Image
No Image
【温馨提示】 生产决定分配,所以维护公平的根本 措施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返回目录
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1)按劳分配为主体
①适用范围:公有制经济。
核 心 考 点 突 破
No Image
No Image
核 心 考 点 突 破
分配 依据
分配 方式 分配 目的 相同 点
①都适应了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要求。 ②是由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 经济制度所决定的。③都能够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推动生 产力发展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课件(共22张ppt)
疑难解析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1)初次分配一般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 下,初次分配关系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 税收进行调节和规范,不直接干预。 (2)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政策、 法律等对收入要素进行再次调解的过程。主要通过税收、财政 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等调节手段进行。 (3)只有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才能 促进国民收入合理分配,最终既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又有利于 促进社会和谐。
用经济生活中促进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如 何应对流动人口的期盼。
答案: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 资标准,提高流动人口的收入。通过再分配更好实现 社会公平。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 中的物质保障作用。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 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让流动人口均等享受基本公 共服务。(考生若答出“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等举措,可酌情给分)
练习测试
1.(2018年高考江苏卷政治10)最低工资制度旨在保 护低收入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最低工资应高于劳 动力市场供需平衡时的工资水平。2017年,我国有22 个地区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 下,如图2中(P代表劳动力价格,Q代表劳动力数量 ,D、S分别代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P1、P2分别 表示变化前后的劳动力价格)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 是
自主学习
三.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 ,它表 示资源的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 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 下,效率与公平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 的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 的 。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性:效率与公平分别强 调不同的方面,效率强调按贡献大小拉开收入差距; 公平强调年高考上海卷13).2016年4月,国务院印发 通知,对专利成果收益分配、科研人员兼职收入、科研 成果入股分红、科研人员成立公司等方面作出规定。为 落实这些激励性规定,最需要完善的分配方式是 A.按劳动要素分配 C.按技术要素分配 B.按资本要素分配 D.按惯例要素分配
个人收入分配培训课件
合理规划个税的方法与策略
了解税法政策
了解国家的税收政策和法规,包括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扣除、优惠和 豁免等规定。
合理规划税收
通过合理规划个人的投资、消费和 储蓄等方式,来降低应纳税额和税 收负担。
利用税收优惠
利用国家提供的税收优惠政策和措 施,如退休账户、健康保险等,来 减少应纳税额。
定期审查和调整
个人收入分配培训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个人收入分配概述 • 个人收入分配的制度与政策 • 个人收入分配的实践与技巧 • 个人收入分配的优化与改进建议 • 个人收入分配的风险与防范 • 个人收入分配的案例分析
01
个人收入分配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个人收入分配是指将一定时期的个人总收入按照一定的方式 和标准分配给个人或家庭,是社会再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要性
个人收入分配关系到每个人的经济权益和生活水平,也关系 到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个人收入分配的来源与构成
来源
个人收入分配的来源主要包括劳动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
构成
个人收入分配的构成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 对劳动者报酬的分配,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基础上,通过国家财政、税收等 手段进行的再分配。
低收入人群的个案分析
案例一
赵女士是一位全职妈妈,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她如何制定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计划,以 应对日常生活开销和突发状况?
案例二
刘先生是一位实习员工,他的收入有限。他如何合理分配个人收入,以实现储蓄和投资的 目标?
案例三
张先生是一位退休老人,他的养老金收入有限。他如何规划个人收入分配,以保证生活质 量?
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福利资源,以确保这些资源能 够发挥最大的效益。
《个人收入和分配》课件
提供高收入人群关于养老金规划 和税务优化的专业建议。
个人理财策略与建议
定期储蓄
说明为什么定期储蓄是个人理财的基础,并提 供一些建立储蓄习惯的建议。
资场投资工具, 并探讨如何选择和管理投资组合。
风险投资
介绍风险投资的潜在回报和风险,并提供投资 决策的准则。
不良理财案例警示
通过社会保障、福利和补贴等方式对个人收入进行重新分配。
个人收入格局的变化
1 个人收入差距
探讨个人收入差距的增长趋势和影响因素。
2 个人收入增长率
了解个人收入增长的模式和变化原因。
3 个人收入的影响因素
探索个人技能、教育水平和行业选择等影响个人收入的因素。
个人投资理财
投资理财的目的
了解为什么个人应该进行投资 理财,以实现财务独立和资产 增长。
投资理财的原则
掌握投资理财的基本原则,包 括风险管理和多样化投资。
投资理财的方式
介绍股市、债券、房地产和大 宗商品等常见的投资理财方式。
个人理财案例
收入不高的人如何理财
分享低收入人群如何制定合理的 预算计划和储蓄策略。
收入中等的人如何理财
探索中等收入群体如何进行投资 组合的规划和风险管理。
收入较高的人如何理财
个人收入和分配
在这个PPT课件中,我们将探讨个人收入和分配的重要性,了解个人收入的构 成和分配方式,以及个人投资理财的策略和建议。
什么是个人收入
定义个人收入
个人收入是个人从各个来源获取到的经济和非 经济报酬。
工资性收入
工资、奖金和津贴等与工作相关的报酬。
经营性收入
个体经营者或企业主通过经营活动获得的收入。
分享投资理财中的常见陷阱和错误,并提供避 免不良理财行为的建议。
个人理财策略与建议
定期储蓄
说明为什么定期储蓄是个人理财的基础,并提 供一些建立储蓄习惯的建议。
资场投资工具, 并探讨如何选择和管理投资组合。
风险投资
介绍风险投资的潜在回报和风险,并提供投资 决策的准则。
不良理财案例警示
通过社会保障、福利和补贴等方式对个人收入进行重新分配。
个人收入格局的变化
1 个人收入差距
探讨个人收入差距的增长趋势和影响因素。
2 个人收入增长率
了解个人收入增长的模式和变化原因。
3 个人收入的影响因素
探索个人技能、教育水平和行业选择等影响个人收入的因素。
个人投资理财
投资理财的目的
了解为什么个人应该进行投资 理财,以实现财务独立和资产 增长。
投资理财的原则
掌握投资理财的基本原则,包 括风险管理和多样化投资。
投资理财的方式
介绍股市、债券、房地产和大 宗商品等常见的投资理财方式。
个人理财案例
收入不高的人如何理财
分享低收入人群如何制定合理的 预算计划和储蓄策略。
收入中等的人如何理财
探索中等收入群体如何进行投资 组合的规划和风险管理。
收入较高的人如何理财
个人收入和分配
在这个PPT课件中,我们将探讨个人收入和分配的重要性,了解个人收入的构 成和分配方式,以及个人投资理财的策略和建议。
什么是个人收入
定义个人收入
个人收入是个人从各个来源获取到的经济和非 经济报酬。
工资性收入
工资、奖金和津贴等与工作相关的报酬。
经营性收入
个体经营者或企业主通过经营活动获得的收入。
分享投资理财中的常见陷阱和错误,并提供避 免不良理财行为的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小
结
笔记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 (一)原因: P58、60 1、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根本原因) 2、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直接原因) 3、这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P60
(5)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会拉开收入差距,但不意
味着导致两极分化
巩固训练:
1.王某一家五口人,月收入23000元。其中, 王某之父是国有企业工程师,月收入6000元; 王某之母是外商独资企业的技术员,月收入 4000元;王某本人是私营企业的小老板,月投 资利润收入7000元;王某之妻是一外资企业的 会计,月收入3000元。王某之妹开了一个小商 店,月收入3000元。 (1)上述收入,各属于哪种分配方式获得的收入? (2)上述材料体现了我现阶段实行什么样的分 配制度?
科技成果与农民的结合问题,大力鼓励科
技人员以资金入股、技术参股、有偿服务
等形式,与农民群众尤其是专业大户、龙
头企业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实行风险共
担、利益共享。据此回答7—8题。
D 7.科技人员的资金入股、技术参股属于
A.按劳分配
B 按资本分配
C.按管理要素分配 D 按生产要素分配
8.鼓励科技人员以资金入股、技术参股 A.有利于让一切知识、技术、资本的活力竞相
按生产要素分配
情境探究一
为什么受 伤的总是 我?
某国有企业车间
我是高级技工, 工资自然比他们 高。
我总是超额完 成生产任务, 收入还不错哦
小张 老王
小李
初级技工 月工资2千元
高级技工 月工资3千元
初级技工 月工资2.5千元
思考:他们的工资收入属于哪种分配
方式?他们的工资收入为什么高低不一?
归纳总结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
(3)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
易错训练:
1、科技人员的分配形式一定是按技术要素 分配吗? 2、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有何不同? 3、劳动收入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吗? 4、凡是工资收入都是按劳分配收入吗?
1、(07海南)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多种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居于主体
地位。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对
笔记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 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地位)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识记) 注意点: (1)实行范围-- (2)分配尺度-- (3)分配什么-- (4)分配结果--
(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重要组成部分)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P59 2、按生产要素分配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劳动报酬增长是比较快的,但与经济 效益的提高、与GDP的增长,特别是与资本要素收入的增长相 比,则是偏慢的。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计算,劳动报酬在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总额中的比重是下降的,1992年至1999年, 劳动报酬比重保持在51.5%—54.6%之间,但2000年以后明显 下降,尤其是2002年以后以每年两个百分点下降,2004年降至 47.2%,13年下降了7.4个百分点。由于同期城乡劳动力总量仍 在增长,劳动力就业人员的绝对量在这13年间增长了14%,所 以居民的平均劳动报酬实际上是下降的。
归纳总结
2、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 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1)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
根本原因
(2)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
直接原因
(非按劳分配) 其他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主体)
按个体劳动者劳 动成果分配
笔记
(1)生产要素——劳动、资本、技术、管理、信息
土地…(要能区分各个生产要素)
(2)意义——P60
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从三点:生产力、
多种所有制、市场经济发展 )
解题注意(1)先判断企业的性质。
(2)科技人员的收入要具体分析
(3)按劳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劳动收入
(4)能判断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
进发 A
B.是对个体劳动者合法收入的尊重 C.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 地位 D.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唯一措施
观点一:公平 就是消灭差别,有 差别就不公平。人 人平均、不存在差 别才是公平。
观点大辨析
观点二:公平不在于没 有差别,而在于差别是否合理。 如果差别给人以激励,使经济 具有活力和效率,又不影响社 会稳定,就是公平。
①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②由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
的
③由我国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④由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的劳动特点决定
的 A.①
B.①②
D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调整和完善分 配制度,形成按劳 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分配形式趋向多元 化,其依据在于( C) A.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B.我国居民消费方式的多样化 C.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 济制度 D.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我国 的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 存。分配关系与所有制结构相适应表明
B
A.决定分配关系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 B.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C.没有分配就没有生产 D.个人收入高低与生产力发展无关
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按劳分
配为主体,这是
3、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1)制度保证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 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 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初次分配是指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
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 门内部按三个方面进行分配,一是以税金和利 润的形式上缴给国家,形成国家的收入;二是 以工资等方式分配给生产部门中的劳动者;三 是企业(集体)自留部分。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 配,形成了国家、企业(集体)和生产部门中劳 动者个人的收入。
①按资本要素分配:突出强调“投资收益”,如私营 企业主的税后利润,股票红利、股息,储蓄和债券的 利息等; ②按土地要素分配:如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③按劳动要素分配:是劳动者所得,如私营企业、外 资企业中的职工工资、奖金和津贴
④按技术要素分配:突出强调“技术贡献”,技术入 股、专利费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探索新知
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实行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呢?
探索研究
决定
生产
分配
决定 我国的生产力状况
分配制度
多层次 不平衡 水平低
按劳分配为主 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
探索研究
生产力
决定
生产关系
所有制结构 人与人关系 分配方式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
决定
决定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在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以外的个人 分配方式主要包括 ( C)
①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②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③私营企业主的投资经营活动所获得的 收入 ④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和津贴 ⑤股息、利息、债券收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
新华网载文指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解决
初级技工
思考:他们工资外的收入属哪种收入分配 方式?
归纳总结
(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非按劳分配)
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前提:在个体经济中
个人收入=劳动成果—成本—税款
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2、按生产要素分配:
生产要素的含义:生产不同的产品需要各种各样要
素的投入,这些用于生产的要素就称为生产要素。(劳 动、资本、技术、管理、信息、土地…)
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 收益分配
3、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P60
试试身手 判断
1、小张是外资企业的普通职工,月工资1000元( 劳动 ) 2、小李是该外资企业(管理硕士)的经理,年薪15万(管理 ) 3、铃木购买股票,一年从该企业获得收入500万美元( 资本 ) 4、小赵开了一家超市,雇工30人,一年纯利润12万( 资本 ) 5、小王老家的房子租给一商人,房租一年4000元(土地 ) 6、某股民炒股票赚了3万元( 资本 ) 7、黄教授向某农民提供一条致富信息,收费200元( 信息 ) 8、小孙是卖服装的个体户, 一年净赚2.5万( 个体劳动所得 )
9、老刘承包了责任田,种植大棚蔬菜,年收入2万元(按劳分配)
解题注意:
1、公有制经济中的按劳分配包括: ①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 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②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 奖金、津贴 ③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承包土地的收 益
解题注意:
2、按生产要素分配:(区分)
——对社会的积极意义
公有制
60%
①公有制占主体
②就 业劳 地位 动者 最多
按劳分配占主体
情境探究三
最近我家开了 个小商店收入 比我工资还高
该国有企业车间的成员们有 了工资外的收入了。
我利用双休日为一 家私营企业当技术 顾问, 报酬很丰厚
我买了一支股 票,每股升了 两元。
小张 老王
小李
初级技工
高级技工
⑤按管理要素分配:强调的是企业中的经理等管理者 的年薪及奖励
按劳 分配 为主 体, 多种 分配 方式 并存
1、按劳分 配为主体
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必然性 意义
为什么
对“主体”的理解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2、多种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结
笔记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 (一)原因: P58、60 1、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根本原因) 2、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直接原因) 3、这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P60
(5)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会拉开收入差距,但不意
味着导致两极分化
巩固训练:
1.王某一家五口人,月收入23000元。其中, 王某之父是国有企业工程师,月收入6000元; 王某之母是外商独资企业的技术员,月收入 4000元;王某本人是私营企业的小老板,月投 资利润收入7000元;王某之妻是一外资企业的 会计,月收入3000元。王某之妹开了一个小商 店,月收入3000元。 (1)上述收入,各属于哪种分配方式获得的收入? (2)上述材料体现了我现阶段实行什么样的分 配制度?
科技成果与农民的结合问题,大力鼓励科
技人员以资金入股、技术参股、有偿服务
等形式,与农民群众尤其是专业大户、龙
头企业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实行风险共
担、利益共享。据此回答7—8题。
D 7.科技人员的资金入股、技术参股属于
A.按劳分配
B 按资本分配
C.按管理要素分配 D 按生产要素分配
8.鼓励科技人员以资金入股、技术参股 A.有利于让一切知识、技术、资本的活力竞相
按生产要素分配
情境探究一
为什么受 伤的总是 我?
某国有企业车间
我是高级技工, 工资自然比他们 高。
我总是超额完 成生产任务, 收入还不错哦
小张 老王
小李
初级技工 月工资2千元
高级技工 月工资3千元
初级技工 月工资2.5千元
思考:他们的工资收入属于哪种分配
方式?他们的工资收入为什么高低不一?
归纳总结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
(3)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
易错训练:
1、科技人员的分配形式一定是按技术要素 分配吗? 2、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有何不同? 3、劳动收入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吗? 4、凡是工资收入都是按劳分配收入吗?
1、(07海南)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多种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居于主体
地位。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对
笔记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 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地位)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识记) 注意点: (1)实行范围-- (2)分配尺度-- (3)分配什么-- (4)分配结果--
(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重要组成部分)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P59 2、按生产要素分配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劳动报酬增长是比较快的,但与经济 效益的提高、与GDP的增长,特别是与资本要素收入的增长相 比,则是偏慢的。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计算,劳动报酬在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总额中的比重是下降的,1992年至1999年, 劳动报酬比重保持在51.5%—54.6%之间,但2000年以后明显 下降,尤其是2002年以后以每年两个百分点下降,2004年降至 47.2%,13年下降了7.4个百分点。由于同期城乡劳动力总量仍 在增长,劳动力就业人员的绝对量在这13年间增长了14%,所 以居民的平均劳动报酬实际上是下降的。
归纳总结
2、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 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1)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
根本原因
(2)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
直接原因
(非按劳分配) 其他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主体)
按个体劳动者劳 动成果分配
笔记
(1)生产要素——劳动、资本、技术、管理、信息
土地…(要能区分各个生产要素)
(2)意义——P60
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从三点:生产力、
多种所有制、市场经济发展 )
解题注意(1)先判断企业的性质。
(2)科技人员的收入要具体分析
(3)按劳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劳动收入
(4)能判断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
进发 A
B.是对个体劳动者合法收入的尊重 C.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 地位 D.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唯一措施
观点一:公平 就是消灭差别,有 差别就不公平。人 人平均、不存在差 别才是公平。
观点大辨析
观点二:公平不在于没 有差别,而在于差别是否合理。 如果差别给人以激励,使经济 具有活力和效率,又不影响社 会稳定,就是公平。
①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②由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
的
③由我国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④由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的劳动特点决定
的 A.①
B.①②
D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调整和完善分 配制度,形成按劳 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分配形式趋向多元 化,其依据在于( C) A.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B.我国居民消费方式的多样化 C.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 济制度 D.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我国 的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 存。分配关系与所有制结构相适应表明
B
A.决定分配关系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 B.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C.没有分配就没有生产 D.个人收入高低与生产力发展无关
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按劳分
配为主体,这是
3、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1)制度保证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 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 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初次分配是指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
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 门内部按三个方面进行分配,一是以税金和利 润的形式上缴给国家,形成国家的收入;二是 以工资等方式分配给生产部门中的劳动者;三 是企业(集体)自留部分。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 配,形成了国家、企业(集体)和生产部门中劳 动者个人的收入。
①按资本要素分配:突出强调“投资收益”,如私营 企业主的税后利润,股票红利、股息,储蓄和债券的 利息等; ②按土地要素分配:如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③按劳动要素分配:是劳动者所得,如私营企业、外 资企业中的职工工资、奖金和津贴
④按技术要素分配:突出强调“技术贡献”,技术入 股、专利费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探索新知
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实行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呢?
探索研究
决定
生产
分配
决定 我国的生产力状况
分配制度
多层次 不平衡 水平低
按劳分配为主 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
探索研究
生产力
决定
生产关系
所有制结构 人与人关系 分配方式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
决定
决定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在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以外的个人 分配方式主要包括 ( C)
①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②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③私营企业主的投资经营活动所获得的 收入 ④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和津贴 ⑤股息、利息、债券收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
新华网载文指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解决
初级技工
思考:他们工资外的收入属哪种收入分配 方式?
归纳总结
(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非按劳分配)
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前提:在个体经济中
个人收入=劳动成果—成本—税款
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2、按生产要素分配:
生产要素的含义:生产不同的产品需要各种各样要
素的投入,这些用于生产的要素就称为生产要素。(劳 动、资本、技术、管理、信息、土地…)
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 收益分配
3、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P60
试试身手 判断
1、小张是外资企业的普通职工,月工资1000元( 劳动 ) 2、小李是该外资企业(管理硕士)的经理,年薪15万(管理 ) 3、铃木购买股票,一年从该企业获得收入500万美元( 资本 ) 4、小赵开了一家超市,雇工30人,一年纯利润12万( 资本 ) 5、小王老家的房子租给一商人,房租一年4000元(土地 ) 6、某股民炒股票赚了3万元( 资本 ) 7、黄教授向某农民提供一条致富信息,收费200元( 信息 ) 8、小孙是卖服装的个体户, 一年净赚2.5万( 个体劳动所得 )
9、老刘承包了责任田,种植大棚蔬菜,年收入2万元(按劳分配)
解题注意:
1、公有制经济中的按劳分配包括: ①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 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②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 奖金、津贴 ③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承包土地的收 益
解题注意:
2、按生产要素分配:(区分)
——对社会的积极意义
公有制
60%
①公有制占主体
②就 业劳 地位 动者 最多
按劳分配占主体
情境探究三
最近我家开了 个小商店收入 比我工资还高
该国有企业车间的成员们有 了工资外的收入了。
我利用双休日为一 家私营企业当技术 顾问, 报酬很丰厚
我买了一支股 票,每股升了 两元。
小张 老王
小李
初级技工
高级技工
⑤按管理要素分配:强调的是企业中的经理等管理者 的年薪及奖励
按劳 分配 为主 体, 多种 分配 方式 并存
1、按劳分 配为主体
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必然性 意义
为什么
对“主体”的理解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2、多种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