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书本古诗集合+译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古诗三首》
古诗拓展
描写传统节日的名句。 春节: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苏轼《守岁》 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清明节: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端午节: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其三)》 七夕: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 中秋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9
古诗三首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重点)
3.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中描写的节日情景。(重点) 4.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中国传统文 化的博大精深。(难点)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 (今属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改革家、 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少年时,他随父到南 北各地游历,了解民间疾苦。1070年,王安石被 任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他不顾大 官僚地主的反对推行新法,后受到保守派的攻击, 被迫辞官,之后新法被废除。 王安石一生写了不少深刻反映人民疾苦和社会问 题的诗文,他常常运用散文的句法写诗,诗歌遒 劲清新,修辞凝练,对后来宋诗的发展有很大影 响。主要作品有《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 《元日》等。元日》写于他拜相推行新政时。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清明:我国传统节日,有扫墓、踏 青等习俗。 纷纷:多而杂乱。 欲断魂(hún):形容伤感极深, 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借问:请问,询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的行 人个个落魄断魂。询问当地之人哪里可以买酒消 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
释诗题
重阳节:九月九日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这一天要举行各种活动,如:登高、插茱萸、 赏菊、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等,认为可以避灾。
知诗人
王安石,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给后人留下1540多 首诗歌,800多篇散文的丰富文化遗产。
知诗人
杜牧,唐代晚期的著名诗人。人们把他和杜甫并 提,称他为“小杜”,称杜甫“老杜”。他写诗 喜欢评今论古,抒发军事、政治见解,有不少描 写山水风光的小诗。
我说你答
我独自一人在他乡做客,每遇到美好的节日, 我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忆思亲。
我知道家乡的亲人都登高远眺,到处插着茱萸, 只少了我一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业布置
1.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很多,如端午 节、乞巧节、中秋节等,节日里的习俗、情感 也被不同时代的诗人记录下来,请搜集相关的 古诗,感受传统节日的深厚文化和独特习俗。
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精读引领课
《古诗三首》
古诗三首
元日
清明
九月九日忆 山东兄弟
释诗题
元日:在古代,人们把农历正月初一叫作 “元日”,即春节。古人过年要燃爆竹、饮屠 苏、换新桃。
释诗题
清明:一般是指阳历的4月4日或5日。据历史记载,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 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 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 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 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 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 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 的来源。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 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 推的习俗,变成了一家人团聚、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的日子。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译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译文及赏析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
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赏析】第一首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
“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
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
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
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
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
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
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
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
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
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
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下册必背古诗18首详细讲解及欣赏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下册必背古诗18首三年级上册(9首) (1)1、所见 (1)2、夜书所见 (2)3、赠刘景文 (3)4、山行 (4)5、望洞庭 (5)6、饮湖上初晴后雨 (6)7、望天门山 (7)8、早发白帝城 (8)9、采莲曲 (9)三年级下册(9首) (10)1、三衢道中 (10)2、惠崇《春江晓景》 (11)3、绝句 (12)4、忆江南(其一) (13)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3)6、清明 (14)7、元日 (15)8、滁州西涧 (16)9、大林寺桃花 (17)三年级上册(9首)1、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唱歌,静悄悄地站立在树旁。
【注释】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荡;回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yuè):指道旁成荫的树。
欲:想要。
捕:捉。
鸣:叫。
立:站立。
【简析】袁枚热爱生活,辞官后侨居江宁。
其主张抒写性情,所写多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
诗人在旅途的路上看见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
这一幕触发了诗人的诗兴,就写下了这一首“所见”。
2、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注释】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
【简析】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
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江上秋风瑟瑟寒,梧叶萧萧吹心冷。
诗中一个“送”字令人仿佛听到寒气砭骨之声。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
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 萸只少我一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如果诗人单单是想到亲人们的欢乐,倒可以 缓解诗人的思乡之情,但是,诗人在最后写到 “遍插茱萸少一人”,原来诗人想到的不是欢 乐,而是自己没有在家乡和亲人们欢度佳节, 所以亲人在插茱萸时也会发现少了一个人,这 样亲人们肯定会思念我的。这就曲折有致,出 乎常情。
9.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认识作者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 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 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 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创作背景
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写下。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 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 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佳节:美好的节日。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zhūyú):是指吴茱萸。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 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诗人在这 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 字,可见诗人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 外越是孤独,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 越强烈。
评析
诗人一开始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 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 人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 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 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 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及日积月累(注释、译文)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及日积月累(注释、译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及日积月累(注释、译文)在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古代的诗歌,这些诗歌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审美意识。
今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些古诗,并给出相应的注释和译文。
1.《春晓》杜牧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春天的早晨,人们因为睡得太沉,没有察觉到天亮了。
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清脆啼鸣声。
昨晚的风雨声还在耳边萦绕,花儿掉落的声音告诉我们,春天转眼间过去了多少。
译文:春天的早晨,沉睡不知天已亮,四处都是鸟鸣声。
夜来的风雨声,花儿纷纷落下,这一切又预示着春天即将过去。
2.《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床前明亮的月光,好像是地上的霜。
抬起头望着那明亮的月亮,不禁会低下头来思念故乡。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疑似地上铺满了白霜。
抬头望着那明亮的月亮,又不禁低下头来怀念故乡。
3.《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白天因为太阳的西沉而结束,黄河的水流入大海。
如果想要看得更远,就要再往上走一层楼。
译文:白天的阳光渐渐退去,黄河的水流向大海。
如果想要远眺万里山河美景,就要继续向上攀登一层楼。
4.《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鹅,鹅,鹅,它们的脖子弯成了天空的形状,高声歌唱。
它们的白羽毛漂浮在绿色的水中,红色的脚掌轻轻拨动着清澈的波浪。
译文:鹅,鹅,鹅,曲颈向天唱歌。
白色的羽毛在清澈的水上漂浮,红色的脚掌轻拨着水波。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我们不仅能欣赏到古代文人的才华,还能感受到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同时,注释和译文的提供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注释和译文是对古诗的解释,它们使得诗歌的意义更加清晰明了。
注释可以解释一些古代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古诗的内涵。
202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必考必背古诗和译文汇总
202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必考必背古诗及译文汇总绝句[唐]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注释①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③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
惠崇春江晚景[宋]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注释⑴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善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⑵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⑶芦芽:芦苇的嫩芽。
⑷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⑸归鸿:归雁。
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⑹依依:不舍之貌。
《楚辞》“恋恋兮依依。
”归人:回家的人。
刘长卿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⑺朔漠:北方沙漠之地。
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8)更待:再等;再过。
三衢道中[宋] 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注释①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日积月累注释译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日积月累注释译文1.古诗三首绝句[唐] 杜甫(fǔ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迟日:春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变湿软。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宋]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惠崇是北宋名僧,能诗善画。
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春江晚景》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一种肉味鲜美的鱼,有毒性。
上:指逆江而上。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三衢道中[宋] 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地名,今浙江衢州一带。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又。
阴:树荫。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日积月累(11页)忆江南[唐]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注释】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谙(ān):熟悉。
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归类】高频考点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归类】高频考点【考点总结】1.课本背诵6首:《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日积月累3首:《忆江南》《滁州西涧》《大林寺桃花》《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默写:《绝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识记作者,理解诗句意思及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分别写了我国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和重阳节的节日情景。
1.《绝句》①迟日江山丽,②。
③泥融飞燕子,④。
(1)把诗句补充完整。
知识精讲(2)本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3)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迟日:。
丽:。
泥融:。
(4)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
2.《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
长恨春归无觅处,。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代诗人所写。
诗人登山前为春光逝去而遗憾,登山后发现大林寺桃花盛开又感到惊喜。
(3)诗人用(对比衬托)的写作方法,表现了自己发现山上桃花盛开的惊喜之情。
3.《元日》的作者是代诗人。
诗中描写了他在这一天看到的有趣的风俗,如:、和。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古诗+注释+译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古诗+注释+译文①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③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课本原诗】【注释】①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②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③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④上:指逆江而上【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课本原诗】【注释】①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④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⑤阴:树荫。
⑥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⑦黄鹂:黄莺。
【译文】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间小路。
山路上古树苍翠,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课本原诗】【注释】①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②谙(ān):熟悉。
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③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2020部编语文】3年级(下册)全册古诗+注释+译文
(1)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2)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3)独怜:唯独喜欢。 (4)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5)深树:枝叶茂密的树。 (6)春潮:春天的潮汐。 (7)野渡:郊野的渡口。 (8)横:指随意飘浮。
古诗大意:
最 是 喜 爱 涧 边 生 长 的 幽 幽 野 草 ,还 有 那 树 丛 深 处 婉 转啼唱的黄鹂。 春 潮 不 断 上 涨 ,还 夹 带 着 密 密 细 雨 。荒 野 渡 口 无 人 , 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含义:
原 比 喻 希 图 不 经 过 努 力 而 得 到 成 功 的 侥 幸 心 理 。现 也 比 喻 死 守 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2)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 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3)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4)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 俗 ,大 年 初 一 全 家 合 饮 这 种 用 屠 苏 草 浸 泡 的 酒 ,以 驱 邪 避 瘟 疫 , 求得长寿。 (5)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6)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7)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 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1)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 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2)纷纷:形容多。 (3)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断 魂 :神 情 凄 迷 ,烦 闷 不 乐 。这 两 句 是 说 ,清 明 时 候 ,阴 雨 连 绵 ,飘 飘 洒 洒 下 个 不 停 ;如 此 天 气 ,如 此 节 日 ,路 上 行 人 情 绪 低落,神魂散乱。 (4)借问:请问。 (5)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2023最新版部编版小学语文1-3年级课本古诗词集(原文+译文)
目录【一年级上册】 (2)画 (2)【一年级下册】 (2)静夜思 (2)池上 (2)小池 (2)【二年级上册】 (3)登鹳雀楼 (3)望庐山瀑布 (3)夜宿山寺 (3)敕勒歌 (3)【二年级下册】 (4)村居 (4)咏柳 (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绝句 (5)【三年级上册】 (5)山行 (5)赠刘景文 (5)夜书所见 (5)望天门山 (6)饮湖上初晴后雨 (6)望洞庭 (6)【三年级下册】 (6)绝句 (6)惠崇春江晚景 (7)三衢道中 (7)元日 (7)清明 (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一年级上册】画唐·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一年级下册】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亮的月光洒在井上的栏杆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新教材)部编版
我会认 我会写
xiōn
bèi
g兄 倍
兄独异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 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 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
两个“异”字连用,更能表达 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
为什么诗人要向牧童询问酒家呢?
因为作者独身在外,又被雨给淋湿了,无处 躲雨,心情愁闷,想找个酒家,一来可以歇 歇脚,避避雨,二来可饮点酒,驱驱寒,借 酒驱散心中的烦闷。
你觉得这句诗哪个词用的最好?为什么?
“遥”,牧童以行动代替语言,用比回答 还要明确的手势,指向了远处,让人仿佛 看到了杏花林后面的小杜庄,让愁闷的诗 人有了企盼而变得振作起来。
我会认 我会写
t
sū
屠ú 苏
旧符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声中一岁除
整 “爆竹”指的就是放鞭炮。“一岁 体 除”一年过去了。 感 知 在放鞭炮的声音中一年过去了。
春风送暖入屠苏
屠苏指屠苏酒,这是一种用屠苏草浸泡的药酒,在古 代,每到大年初一,全家都要暍屠苏酒,据说可以驱 鬼辟邪,让人一年都平安健康。人们喝下屠苏酒,就 叫“入屠苏”
是太阳刚出来时光辉灿烂的样子。 抹鼻涕 管弦 舞蹈 享乐 附庸 拳头 胚胎 规律 祸患 惩罚 迷恋
(4)“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是济南大明湖的一副七言对联,语言精练,对仗工整。上下联巧用两组数词,仅用了“四面荷 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几个最具特色的景观,就极其生动逼真地概括了济南古城风貌的秀美景色。这不仅是对大明湖 绮丽风光的精彩描绘,也是对风景如画的济南城的由衷赞美。 家破人亡 哀鸿遍野 民不聊生 内忧外患 登鹳雀楼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全册古诗翻译古文及名言积累翻译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第四课 古诗三首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zhèn林樾yuè。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翻译第一二句: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第三四句: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第一二句: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第三四句: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第十七课 古诗三首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第一二句: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第三四句: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q ín ɡ雨盖, 菊残犹有傲ào 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第一二句: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第三四句: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第一二句: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
第三四句: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语文园地六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liàn yàn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mǒ总相宜。
译文第一二句:在晴日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光彩熠熠,美极了;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
第三四句: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浓抹都显得十分自然。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古诗及日积月累(注释、译文)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与日积月累(注释、译文)第1课古诗三首(第2-3页)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迟日:春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变湿软。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惠崇是北宋名僧,能诗善画。
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春江晚景》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一种肉味鲜美的鱼,有毒性。
上:指逆江而上。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地名,今浙江衢州一带。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又。
阴:树荫。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译文: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间小路。
山路上古树苍翠,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日积月累(第14页)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注释: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及花开花谢(注释、译文)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及花
开花谢(注释、译文)
古诗: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注释:
- 鹤鸟飞翔的好景象,让登楼的人感叹。
- 在这里指黄河汇入渤海。
黄河因浊而黄,汇入海水后色泽逐渐淡化。
好比我们有时候原来很有朝气,后来没了激情。
-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语出南朝梁代文学家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深思熟虑,明辨笃行。
与群书仁人,修身齐家。
”此处表示不断追求进步,永不止步的精神。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注释:
- 明月在床前照耀,将地面照得银白色,让人怀疑地上结了霜。
- 看到明月高高悬挂在空中,会让人想起家乡的远方。
- 诗歌表达了人类千百年来对自然界的崇敬和向往。
花开花谢:
花开花谢,是自然规律。
生命有始有终,尽管往往令人不忍,
却也是生命的一种美。
如果认真品味,运用爱和智慧,从生命的角
度去看那花开花谢,想必必然会有收获。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下册必背古诗18首详细讲解及欣赏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下册必背古诗18首三年级上册(9首) (1)1、所见 (1)2、夜书所见 (2)3、赠刘景文 (3)4、山行 (4)5、望洞庭 (5)6、饮湖上初晴后雨 (6)7、望天门山 (7)8、早发白帝城 (8)9、采莲曲 (9)三年级下册(9首) (10)1、三衢道中 (10)2、惠崇《春江晓景》 (11)3、绝句 (12)4、忆江南(其一) (13)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3)6、清明 (14)7、元日 (15)8、滁州西涧 (16)9、大林寺桃花 (17)三年级上册(9首)1、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唱歌,静悄悄地站立在树旁。
【注释】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荡;回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yuè):指道旁成荫的树。
欲:想要。
捕:捉。
鸣:叫。
立:站立。
【简析】袁枚热爱生活,辞官后侨居江宁。
其主张抒写性情,所写多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
诗人在旅途的路上看见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
这一幕触发了诗人的诗兴,就写下了这一首“所见”。
2、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注释】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
【简析】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
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江上秋风瑟瑟寒,梧叶萧萧吹心冷。
诗中一个“送”字令人仿佛听到寒气砭骨之声。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
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统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预习和同步练习及答案
教材版本:统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和同步练习课文:第1课《古诗三首》年级: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学习日期:课文原文图文版教材版本:统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预习和知识点总结课文:第1课《古诗三首》年级: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学习日期:目录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教材文字版) (2)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知识点梳理总结 (6)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教材图文版) (15)第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22)教材课文原文预习文字版赏析2.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样不同的情态?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特点:描绘了一幅明丽阔远,色彩鲜明,生机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江山沐浴着春光,秀丽多姿,和煦的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2. “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呼应“迟日”,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3.该诗反映了诗人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欣欣向荣景象的欢悦情怀的表露1 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注释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