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笔记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周德庆版-微生物学笔记

周德庆版-微生物学笔记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原核生物即广义的细菌,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细菌: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细菌细胞的构造1)细胞壁(主要成分:肽聚糖)主要功能:1.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的损伤;2.为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须;3.阻挡大分子有害物质(某些抗生素和水解酶)进入细胞;4.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

G+、G-和古生菌的区别G+细菌特点(代表:金黄葡萄球菌):细胞壁的特点是厚度大和化学组分简单,一般含90%肽聚糖和10%磷壁酸。

肽聚糖分子由双糖单位、四肽尾、肽桥(决定了肽聚糖的多样性)组成。

磷壁酸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

G-细菌特点(代表:E.coli):细胞壁的特点是厚度较G+细菌薄,层次较多,成分较复杂,肽聚糖层(与G+的不一样)很薄,故机械程度比较弱。

外膜(脂多糖LPS、磷脂、若干外膜蛋白)是G-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结构。

古生菌:特点:与真细菌具有功能类似的细胞壁,但细胞壁的成分是假肽聚糖。

自发缺壁突变:L型细菌(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实验室中形成彻底除尽:原生质体人工方法去壁缺壁细菌部分去除:球状体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支原体(细胞膜中含有一般原核生物所没有的甾醇,故即使缺乏细胞壁,其细胞膜仍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革兰氏染色的机制(证明了G+和G-主要由于起细胞壁化学成分的差异而引起了物理特性的不同而使染色反应不同。

):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G+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在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

微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1、微生物的分类2、甲类法定报告传染病:鼠疫,霍乱3、发展史巴斯德:巴氏消毒法,研制鸡霍乱、炭疽和狂犬病疫苗郭霍:郭霍法则弗莱明:青霉素汤飞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观察细菌的大小和形态,应选择适宜生长条件下的对数生长期细菌为宜。

2、细菌的基本结构3、细菌细胞壁缺陷型(L-型细菌)高渗环境中可生长典型菌落:油煎蛋样菌落可恢复为原菌4、细菌的特殊结构5、细菌芽胞并不直接引起疾病,只有在芽胞发芽成为繁殖体后,才能迅速大量繁殖而致病。

6、芽胞不包含质粒。

7、细菌的抵抗力比较:有芽胞,选芽胞;无芽胞,选金黄色葡萄球菌。

8、细菌的生长繁殖(1)个体的生长繁殖二分裂;代时:15~30分钟(2)群体的生长繁殖9、细菌合成代谢产物致病作用:热原质,毒素(外毒素和内毒素),侵袭性菌鉴别作用:色素,细菌素治疗作用:抗生素,维生素噬菌体1、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2、噬菌体具有病毒的基本特性:①个体微小,无细胞结构;②严格胞内寄生;③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④抗原性;⑤抵抗力3、噬菌体的化学组成:核酸,一种,DNA或RNA,遗传物质;蛋白质,保护核酸,识别宿主菌4、噬菌体分类①毒性噬菌体增殖过程:吸附、穿入、生物合成、成熟与释放。

吸附的原理:受体、配体特异性结合②温和噬菌体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上的噬菌体基因称为前噬菌体。

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三状态两周期:三状态,①游离的具有传染性的噬菌体颗粒;②宿主菌胞质内类似质粒的噬菌体核酸;③前噬菌体。

两周期:溶原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

★毒性噬菌体只有溶菌性周期。

细胞的变异与遗传1、细菌基因组的组成:细菌染色体、质粒、整合在染色体中的噬菌体基因组、转座元件2、质粒的特征:①自我复制;②编码产物赋予细菌某些性状的特征;③可自行丢失与消除,非必需;④具有转移性;⑤相容性与不相容性3、细菌由野生型变为突变型,经过第二次突变恢复野生型的性状,称为回复突变;往往是表型回复突变,即第二次突变没有改变正向突变的序列,只是在其他位点发生突变,从而抑制了第一次突变的效应,称为抑制突变。

微生物学考研笔记

微生物学考研笔记

微生物学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微生物(一)定义:传统定义: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是一些个体微小(一般小于0.1mm)、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现代定义:一般是指绝大多数凭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或看清,以及少数能直接通过肉眼看见的单细胞、多细胞和无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二)类群:1.原核类:细菌(真细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

2.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3.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三)特点:小(个体微小)µ m(微米)级: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n m(纳米)级: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器,病毒)简(构造简单)单细胞微生物简单多细胞非细胞(即“分子生物”)低(进化地位低)原核类:细菌(真细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

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1mm=103µ m=106 nm=107Ǻ分辨率:肉眼:0.1mm;显微镜:0.2 µ m;电子显微镜:10 Ǻ二、为什么要学习微生物1.微生物无处不在2.微生物对人类有利也有害。

因此,发掘、利用、改造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和改造有害微生物3.最终目的: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细菌数亿/g土壤,土壤中的细菌总重量估计为:10034 ×10 12吨每张纸币带细菌:900万个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皮肤表面:均10万个细菌/平方厘米口腔:细菌种类超过500种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粪便干重的1/3是细菌,每克粪便的细菌总数为:1000 亿个每个喷嚏的飞沫含4500-150000个细菌福:1、微生物在许多重要产品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面包、奶酪、啤酒、抗生素、疫苗、维生素、酶等重要产品的生产.2、体内的正常菌群是人及动物健康的基本保证;帮助消化、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组成生理屏障3、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有了它们才使得地球上的物质进行循环.4、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其美妙的前景也是微生物对人类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那么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孢晶体〔即ð内毒素〕。

L型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变异型。

1.没有完整而坚韧的细胞壁,细胞呈多形态,有些能通过细菌滤器,故又称“滤过型细菌〞。

对渗透敏感,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油煎蛋〞似的小菌落〔直径在左右〕古生菌:又称古细菌,是一个在进化途径上特别早就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相互独立的生物类群,要紧包括一些独特生态类型的原核生物,如产甲烷菌及大多数嗜极菌。

革兰氏染色机制: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乙醇脱色:G+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且不含类脂,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维持紫色;G-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使细胞退成无色。

复染:G-细菌呈现红色,而G+细菌那么仍维持最初的紫色。

重要性:革兰氏染色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通过这一染色,几乎可把所有的细菌分成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两个大类,因此它是分类鉴定菌种时的重要指标。

又由于这两大类细菌在细胞结构、成分、形态、生理、生化、遗传、免疫、生态和药物敏感性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任何细菌只要通过简单的革兰氏染色,就可提供许多其他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方面的信息。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子实体:是指在其里面或上面可产生无性或有性孢子,有一定外形和构造的任何菌丝体组织2菌物界:指与动物界,植物界相并列的一大群无叶绿素,依靠细胞外表汲取有机养料,细胞壁一般含几丁质的真核微生物3二级菌丝:又称气生菌丝,由基内营养菌丝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

它是担子菌中由相应的异性的初生菌丝进行体细胞接合而形成的菌丝。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笔记(总结得真的很好),推荐文档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笔记(总结得真的很好),推荐文档

②化学渗透趋势转运系统;③基团转移。

四、影响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简答)1、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为细菌的代谢及生长繁殖提供必需的原料和充足的能量2、酸碱度(pH):多数病原菌最适pH为7.2--7.6,而结核杆菌最适pH值为6.5--6.8,霍乱弧菌最适pH值为8.4--9.2。

3、温度:病原菌最适温度为37度。

4、气体:O2:根据细菌代谢时对氧气的需要与否分四类:①专性需氧菌:具有完善的呼吸酶系统,需要分子氧作为受氢体以完成需氧呼吸,仅能在有氧环境下生长。

②微需氧菌:在低氧压(5%-6%)生长最好。

③兼性厌氧菌:兼有有氧呼吸和无氧发酵两种功能,在有氧、无氧环境中均能生长,但以有氧时生长较好。

大多数病原菌属于此。

④专性厌氧菌: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只能进行无氧发酵,必须在无氧环境中生长。

CO2:对细菌生长也很重要,大部分细菌在代谢中产生的CO2可满足需要,个别细菌初次分离时需人工供给5-10%CO2。

5、渗透压:五、细菌的生长繁殖1、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繁殖方式----细菌以简单的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繁殖速度----繁殖一代所需时间(代时)约20-30min。

但少数细菌代时较长,如结核分枝杆菌代时为18小时。

2、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退期繁殖规律----生长曲线迟缓期:细菌被接种培养基的最初一段时间,主要是适应新环境,同时为分裂繁殖作物质准备,此时细菌体积比较大,含有丰富的酶和中间代谢产物。

对数期:细菌分裂繁殖最快的时期,菌数以几何级数增长,研究细菌的最佳时期。

稳定期: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代谢产物的堆积,繁殖数与死亡数几乎相等。

活菌数保持稳定。

一些细菌的芽胞、外毒素和抗生素等代谢产物大多在稳定期产生。

衰退期:繁殖变慢,死菌数超过活菌数。

细菌形态发生改变,生理活动趋于停滞。

第三节细菌的新陈代谢和能量转换一、细菌的能量代谢■细菌能量代谢活动中主要涉及ATP形式的化学能。

微生物学课堂笔记共20页word资料

微生物学课堂笔记共20页word资料

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巴斯德的工作:∙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免疫学——预防接种∙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等∙柯赫的工作(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配制培养基∙流动蒸汽灭菌∙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具体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原则柯赫原则:1 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2 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3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4 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微生物的类群及特点:个体小、结构简、胃口大、食谱广、繁殖快、易培养、数量大、分布广、种类多、级界宽、变异易、抗性强、休眠长、起源早、发现晚。

个体小、∙杆菌的平均长度:2 微米;∙1500个杆菌首尾相连= 一粒芝麻的长度;∙10-100亿个细菌加起来重量 =1毫克∙面积/体积比:人 = 1,大肠杆菌 = 30万;这样大的比表面积特别有利于它们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

微生物的其它很多属性都和这一特点密切相关。

结构简、无细胞结构(病毒);单细胞;简单多细胞;胃口大、消耗自身重量2000倍食物的时间:大肠杆菌:1小时;人:500年(按400斤/年计算)食谱广、微生物获取营养的方式多种多样,其食谱之广是动植物完全无法相比的!纤维素、木质素、几丁质、角蛋白、石油、甲醇、甲烷、天然气、塑料、酚类、氰化物、各种有机物均可被微生物作为粮食。

繁殖快、一头500 kg的食用公牛,24小时生产 0.5 kg蛋白质,而同样重量的酵母菌,以质量较次的糖液(如糖蜜)和氨水为原料,24小时可以生产 50000 kg优质蛋白质。

易培养、很多细菌都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人工培养!在自然界中(土壤、水体、空气,动植物体内和体表)都生存有大量的微生物!分析表明,微生物占地球生物总量的60%!分布广、人迹可到之处,微生物的分布必然很多,而人迹不到的地方,也有大量的微生物存在!数十公里的高空(最高为离地85公里,须用火箭采样);几千米的地下;强酸、强碱、高热的极端环境;常年封冻的冰川;种类多、微生物的生理代谢类型多;代谢产物种类多;微生物的种数“多”;虽然目前已定种的微生物只有大约10万种,远较动植物为少,但一般认为目前为人类所发现的微生物还不到自然界中微生物总数的1%。

《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笔记

《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笔记

《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微生物的定义与范围1. 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一类极其微小的生物体,它们个体微小,通常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微生物包括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微小形态,以及无细胞结构的病毒和类病毒等。

2. 微生物的范围:(1)原核微生物:包括细菌和古生菌,它们没有细胞核和其他膜结构的细胞器。

(2)真核微生物:包括真菌、原生动物、藻类,它们具有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

(3)非细胞型微生物:如病毒、类病毒、朊病毒,它们没有细胞结构,必须依赖宿主细胞才能进行繁殖。

二、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1.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1)细菌的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2)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拟核等。

(3)真核微生物的结构: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2.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1)微生物的营养需求: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等。

(2)微生物的代谢途径:糖酵解、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等。

(3)微生物的代谢调节:酶的诱导与阻遏、反馈抑制等。

3.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遗传物质:DNA、RNA。

(2)遗传重组:转化、转导、接合等。

(3)基因突变: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

4. 微生物的生态与分布:(1)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土壤、水体、空气、极端环境等。

(2)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等。

5. 微生物的应用:(1)微生物发酵:酿酒、制酱、抗生素生产等。

(2)微生物生物技术: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等。

(3)微生物环境保护:生物降解、生物修复、废水处理等。

三、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1. 微生物学的启蒙时期(17世纪- 19世纪中期):(1)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微生物。

(2)拉扎罗·斯帕兰扎尼(Lazzaro Spallanzani):证明了微生物不是自然发生的。

2. 微生物学的奠基时期(19世纪中期- 20世纪初):(1)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证明微生物是引起发酵和疾病的原因,发明巴氏消毒法。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笔记(总结得真的很好)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笔记(总结得真的很好)

医学微生物学总结得跟教材一样的哦真的省了不少力气1.微生物: 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 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3.病原微生物: 少数具有致病性, 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 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 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微生物。

4, 郭霍法则: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 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 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菌纯培养。

5.免疫学: ㈠主动免疫;㈡被动免疫。

第一篇细菌学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1.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 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第二节细菌的结构1.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胞2.革兰阳性菌(G+): 显紫色;革兰阴性菌(G-): 显红色。

3.细胞壁结构革兰阳性菌G+革兰阴性菌G-肽聚糖组成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肽聚糖厚度20~80nm 10~15nm肽聚糖层数可达50层仅1~2层肽聚糖含量占胞壁干重50~80% 仅占胞壁干重5~20%磷壁酸有无外膜无有4.G-菌的外膜{脂蛋白、脂多糖(LPS)→【脂质A, 核心多糖, 特异多糖】、脂质双层、}脂多糖(LPS): 即G-菌的内毒素。

LPS是G-菌的重要致病物质, 使白细胞增多, 直至休克死亡;另一方面, LPS也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 并有抗肿瘤等有益作用。

①脂质A: 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 无种属特异性, 不同细菌的脂质A骨架基本一致, 故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均相似。

微生物学12笔记

微生物学12笔记

(3)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根据1884年革兰(Christian Gram)发明
的染色反应,真细菌常常分成两类。
表2.2 革兰氏染色程序和结果
步骤
初染 媒染剂 脱色 复染
方法 结晶紫30s
结果
阳性(G+) 阴性(G-)
紫色
紫色
碘液30s
仍为紫色 仍为紫色
95%乙醇10—20s 保持紫色 脱去紫色
聚糖层,多达20层,占细胞壁的成分60-90%,它同细 胞膜的外层紧密相连(见图2.4)。 肽聚糖:又称粘肽,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特有成分。其分子 是由肽与聚糖两部分组成,其中的肽又四肽尾和肽桥两 种,聚糖则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相互间隔连 接而成,呈长链骨架状。
#有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中含有磷壁酸(teichoic acid), 也即胞壁质(murein)。
原核生物细胞没有核膜,有一个明显的核区,这个核区上 集中了它的主要遗传物质,由一条与类组蛋白相联系的双链 DNA构成的染色体组成。真核生物细胞则是由一条或一条以 上的双链DNA与组蛋白等结合成的染色体,并由核膜包围。
(2)代谢场所 #原核细胞没有独立的内膜系统,与代谢有关的酶如呼吸酶
合成酶等位于细胞膜上,因此它的能量代谢在质膜上进行。
第二节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原核微生物(prokaryotic microorganism)是指一大 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有称作核区(nuclear region) 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 群。
#真细菌(eubacteria)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 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等,其细胞膜含由酯键连接的脂 类,细胞壁中含特有的肽聚糖(无壁的支原体除外), DNA中一般没有内含子(但近年来也有例外的发现)。

沈萍微生物学(第2版)知识点笔记课后答案

沈萍微生物学(第2版)知识点笔记课后答案

第1章绪论1.1复习笔记一、微生物和你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残忍”的破坏。

1.有利方面(1)微生物为人类提供很多有用产品,例如:啤酒、抗生素。

(2)微生物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

(3)微生物为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生物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有害方面微生物引起的瘟疫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二、微生物学研究对象及分类地位(1)定义微生物学一般定义为研究肉眼难以看清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

(2)微生物包括的种类① 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因子(卫星病毒、卫星RNA和朊病毒);② 原核细胞结构的细菌、古生菌;③ 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研究内容及分科微生物学已形成了基础微生物学和应用微生物学,其又可分为许多不同的分支学科,并且还在不断地形成新的学科和研究领域。

其主要的分科见图1-1。

(a)基础微生物学(b)应用微生物学图1-1 微生物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三、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微生物的发现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

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由列文虎克揭示的多姿多彩的微生物世界吸引着各国学者去研究、探索,推动着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表l—1列出了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表1-1 微生物学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1)巴斯德的贡献① 彻底否定了“自生说” 著名的曲颈瓶实验彻底否定了“自生说”,并从此建立了病原学说,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

② 免疫学―预防接种巴斯德研究了鸡霍乱,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以预防鸡霍乱病。

他为人类防病、治病做出了重大贡献。

③ 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④ 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和家蚕软化病问题。

(2)柯赫的贡献① 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② 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

③ 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原则。

微生物学学习笔记

微生物学学习笔记

微生物学学习笔记一、原核微生物1、特征:无核膜包裹的双链环状DNA(一些结合类组蛋白H-NS、HU、Fis、IHF等);缺乏单位膜分割包围的细胞器;核糖体为70S型。

2、分类:细菌(真细菌)、古生菌3、构造(1)、细胞壁1)、革兰氏阳性菌:90%肽聚糖(25~40层)和10%磷壁酸,一般无脂质和蛋白质。

肽聚糖(黏肽、胞壁质、黏质复合物),真细菌细胞壁特有。

单体组成:双糖单位(β-1,4-糖苷键)、四肽尾(L型与D型交替、第三肽必须有两个氨基以形成肽桥)、肽桥磷壁酸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

分类:壁磷壁酸、膜磷壁酸(跨越肽聚糖层并与细胞膜交联)。

功能:提高细胞周围Mg2+浓度;贮藏磷元素;增强致病菌对宿主粘连;特异表面抗原;噬菌体特异吸附受体;调节自溶素活力。

2)、革兰氏阴性菌:肽聚糖少(1~2层),机械强度弱。

四肽尾第三个氨基为特有的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

没有肽桥,单体间靠第四个氨基酸的羧基和第三个氨基酸氨基相连。

外膜(磷脂、脂蛋白和脂多糖:决定表面抗原决定簇的多样性;吸附Mg2+、Ca2+;内毒素的物质基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噬菌体的吸附受体磷脂和脂蛋白。

)外膜蛋白、周质空间/壁膜间隙(周质蛋白:水解蛋白、结合蛋白、受体蛋白、合成酶类)项目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厚度层次肽聚糖厚度磷壁酸外膜(LPS)孔蛋白脂蛋白周质空间溶质通透性厚(20-80nm)1厚有无无无无或窄强薄(8-11nm)2薄无有有有有弱肽聚糖四肽尾中Lys四肽尾中m-DAPGly五肽等短桥有无有无有无细胞细胞硬度产芽孢鞭毛基体硬有的产2个环较软不产4个环对理化因子抗性对机械力青霉素、磺胺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阴离子去污剂碱性染料溶菌酶处理后抗性强敏感较抗敏感敏感形成原生质体抗性弱较抗敏感较抗较抗形成球状体其他产毒素以外毒素为主以内毒素为主3)、抗酸细菌:特有分歧菌酸,化学组成为支链羟基脂质。

4)、缺壁细菌:L型细菌:自发突变形成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

微生物与免疫笔记

微生物与免疫笔记

1.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核糖体。

2.细菌的特殊结构: 鞭毛、菌毛(纤毛)、性菌毛、荚膜、芽孢。

3.细菌以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4.细菌分为: 球菌、杆菌、螺旋菌。

5.细菌的形态:菌落: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菌苔:当固体培养基形成的菌落连成一片是, 便形成菌苔。

6.细胞壁主要有肽聚糖(又叫黏肽)--------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区别肽聚糖的不同。

7.磷酸壁时革兰氏阳性菌的特有成分。

细胞壁有缺陷仍然能生长的细菌称为 L形细菌。

8.细胞壁的主要功能: 1.保持细菌的一定外形。

2.保护细菌免受外界渗透压和有害质的损害。

3.与细菌的致病性、抗原性、对噬菌体和药物的敏感性有关。

4.与革兰氏染色特性反应有关。

9.脂多糖内毒素的主要成分。

外毒素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10.细胞膜是半渗透性的生物膜。

11.荚膜的作用 1.保护细菌免受干燥。

2.储存营养。

3.有助于细菌粘附。

4.能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抵抗抗体, 使细菌发挥致病性, 是细菌致病的重要因素。

12.鞭毛 1.细菌运动有关。

2.与细菌的粘附有关。

13.性菌毛: 传递遗传物质。

14.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芽孢杀灭方法: 160℃干热灭菌或高压蒸汽灭菌。

15.对数期:细菌生长最快, 大小基本一致。

对外界最敏感。

药敏试验对数期。

16.细菌的合成产物1.致热源(本质是多糖)。

2.毒素。

3.侵袭性酶类。

4.细菌素。

5.色素。

6.抗生素。

7、维生素(大肠杆菌合成维生素B.K)。

17.培养基分类: 1.基础培养基。

2.营养培养基。

3.选择培养基。

4.鉴别培养基。

18.正常菌群的作用: 1.营养作用。

2、刺激免疫应答。

3、生物拮抗作用。

19.致病性:一定的病原微生物, 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在特定的寄住体内引起感染过程的性能。

20.毒株: 同一种病原微生物的不同分离病原珠。

医学微生物笔记

医学微生物笔记

第六章革兰阳性球菌第一节葡萄球菌属一、生物学特性:1、革兰阳性,球形,,葡萄状排列2、营养要求不高3、菌落较大,可有色素,脂溶性4、可有溶血圈,菌体表面可有SPA5、触酶阳性6、甘露醇发酵+7、产生血浆凝固酶和毒素。

血浆凝固酶:使含有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物质。

意义:①鉴别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

②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

③使化脓性病灶出现典型特点:浓汁粘稠、病灶局限、不易扩散、界限分明。

8、可产生耐热核酸酶9、抵抗力较强,耐10-15%氯化钠,对碱性染料敏感。

10、耐药菌株多见二、分类:1、按色素分: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

2、按血浆凝固酶有无分类:血浆凝固酶阳性和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3、根据噬菌体分型:26型。

三、临床意义:四.微生物学检验1、标本采集:应在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细菌增殖部位的标本, 如脓, 血, 脑脊液, 呕吐物等。

2、直接涂片: 有参考价值。

3、分离纯种: 接种血平板,或高盐平板。

根据菌落及镜下形态挑选。

鉴定:菌落及镜下形态、触酶试验阳性、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耐热核酸酶试验阳性、甘露醇发酵试验阳性。

(1)血浆凝固酶试验玻片法:检测菌体表面的凝固酶。

直接将菌落混于人或兔血浆中,立即观察有无凝固。

试管法:检测菌体外的凝固酶。

培养物和血浆混合,37 º C 4h 后观察结果。

(2)耐热核酸酶试验在含核酸甲苯胺蓝平板上打孔;培养物沸水浴15min后加入孔中;35℃1h 观察结果。

甲苯胺蓝变为红色者为阳性4、肠毒素检测:病人分离株培养物,煮沸30min,接种幼猫腹腔,4小时内出现症状为阳性。

第二节链球菌属一、生物学特性1、革兰阳性,球形,呈链状排列。

2、多数在培养早期有荚膜。

3、营养要求高, 需血液或血清4、血平板上形成灰白色、小菌落。

5、血平板上分别形成α、β、γ三种特征性溶血现象。

6、触酶阴性7、可产生透明质酸酶等多种酶:扩散因子是浓汁稀薄,病灶扩散,病灶界限不清。

微生物学笔记

微生物学笔记

绪论1.微生物(microorganism):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特点: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种类多、繁殖快、易变异、分布广等。

3..细菌易μm为单位,病毒以nm为单位。

第一篇细菌学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细菌(bacterium):原核生物界的一种单细胞微生物.2.广义细菌: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3.基本形态三种:球菌(coccus);杆菌(bacillus);螺形菌(spiral bacterium)。

4.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5.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6.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 Cell Wall)7.用革兰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即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

8.革兰阳性菌细胞壁:G+菌细胞壁是由肽聚糖和穿插于其内的磷壁酸组成。

(1)肽聚糖(黏肽):原核细胞特有,为坚韧的三维立体结构。

聚糖骨架:由N-乙酰葡糖胺(G)和N-乙酰胞壁酸(M)交替排列,经β-1,4糖苷键联结而成。

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凡能破坏肽聚糖分子结构或抑制其合成的物质都有抑菌或溶菌作用。

(2)磷壁酸: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有成分,壁磷壁酸膜(脂)磷壁酸9.磷壁酸的医学意义:a、磷壁酸的抗原性很强,是革兰阳性菌重要表面抗原成分;b、某些革兰阳性菌(A群链球菌)的膜磷壁酸(LTA)具有粘附宿主细胞的作用,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某些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尚有特殊的表面蛋白质,如金色葡萄球菌的A蛋白、A球链球菌的M 蛋白等。

10.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包括肽聚糖和外膜。

肽聚糖包括: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

特点:较疏松的二维单层平面网状结构;G-菌的肽聚糖较少,仅1~2层。

蛋白:位于肽聚糖与外膜之间,稳定外膜并将之固定于肽聚糖层。

外膜脂质双层:类似细胞膜,其上镶嵌有多种蛋白质,称外膜蛋白。

微生物笔记

微生物笔记

细菌的生理细菌的化学组成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脂质和核酸等细菌的物理性状菌体半透明、表面积大、带电现象、半透性、渗透压自养型细菌(光能,化能)异养型细菌(光能,化能-腐生菌,寄生菌)水:营养物质必须先溶于水,营养的吸收与代谢均需有水才能进行。

氮源:来源于氨基酸、蛋白质等,合成菌体成分。

碳源:来源于糖类,提供能量。

无机盐:钾、钠、钙、镁、磷、硫等。

生长因子:生长必需但自身不能合成的物质,如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嘧啶等。

细菌摄取营养物质的机制被动扩散主动转运系统1.依赖于周浆间隙结合蛋白的转运系统2.化学渗透驱使转运系统3.基团转移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充足的营养: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合适的酸碱度(pH):多数7.2-7.6(霍乱弧菌8.4-9.2,结核分枝杆菌6.5-6.8)适宜的温度:对细菌生长速度影响最大(嗜冷10-20,嗜温20-40,嗜热50-60)必要的气体环境:多数需氧,分为专性需氧菌(结核分枝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氧做受氢体)微需氧菌(5%-6%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兼性厌氧菌(人动物大多数病原菌)专性厌氧菌(破伤风梭菌,脆弱拟杆菌。

有机物做受氢体)(有氧会产生过氧化物,超氧离子毒害细菌)少数需要二氧化碳(CO2参与嘌呤,嘧啶的合成;O2参与氧化)渗透压:细菌的繁殖方式:二分裂法(binary fission)核质体DNA的复制和分裂、形成横隔膜、子细胞分裂代时(generation time):细菌分裂数量倍增所需要的时间(20-30min)细菌的生长繁殖规律细菌生长一般指群体生长描述细菌群体在整个培养期间的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称为生长曲线(growth curve ):以生长时间为横坐标、菌数对数为纵坐标迟缓期(lag phase)代谢活跃,分裂迟缓对数期(log phase)活菌数以恒定的几何级数增长(研究用)稳定期(stationary phase)活菌数保持相对稳定(芽胞,外毒素,抗生素等产生)衰退期(decline phase)活菌数急剧减少(营养缺乏,毒性产物积累增多)细菌的分解代谢:糖发酵试验、吲哚试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尿素酶试验、硫化氢试验。

微生物笔记

微生物笔记

1菌落:细菌等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时,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胞群2孢子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其上分化出可形成孢子的菌丝3同宗配合:是单一的孢子囊孢子萌发后形成的菌丝,甚至同一菌丝的分支相互接触,形成的接合孢子的过程4同宗配合:是单一的孢子囊孢子萌发后形成的菌丝,甚至同一菌丝的分支相互接触,形成的接合孢子的过程5烈性噬菌体:噬菌体侵染细菌后,造成细菌裂解的噬菌体6一步生长曲线:用群体病毒一次性侵染群体细菌,得到的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温和噬菌体:噬菌体侵入细菌,并不造成细菌裂解,而是将DNA整合到宿主核酸分子中37原噬菌体:整合在溶源性细菌核酸分子上的噬菌体或病毒核酸38溶源性细菌:含有原噬菌体的细菌39溶源性:温和噬菌体侵入细菌细胞后,其DNA随着苏辙细胞DNA的复制而复制,不造成细菌的裂解40噬箘斑:敏感细菌被噬菌体裂解后形成的透明空斑41溶源性细菌的特性:溶源性,自发裂解,诱发裂解,具免疫性,溶源性细菌的复愈42温和噬菌体的三种存在形态:游离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粒子,原噬菌体,营养期噬菌体43亚病毒:类病毒,卫星病毒,卫星RNA,朊病毒44类病毒仅含有一个单链环状RNA分子,没有蛋白质和脂类,是迄今发现的最小的生命体45病毒包涵体:寄主细胞中,由寄主蛋白质包裹着病毒形成的聚集体46分辨力:显微镜能分辨的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48速效氮源:无机氮源或以蛋白质降解产物形式存在的有机氮源,可以直接被吸收利用50迟效氮源:蛋白胨必须通过水解后讲解形成胨,肽。

氨基酸,等才能被吸收利用51生长因子:是一类对微生物正常生活不可缺少的而需求量又不大但微生物自身不能用简单的碳源或氮源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集体生长需要的有机营养物质。

生长因子包括:嘌呤和嘧啶碱基,氨基酸,维生素52氨基酸缺陷形:有些微生物缺乏或丧失合成某些氨基酸的酶,所以不能合成生长所需的氨基酸53野生型(原养形):不需要生长因子而能在基础培养基上生长的菌株54营养缺陷型:由于自发或诱发突变等原因从野生型菌株产生的需要提供特定生长素物质才能生长的菌株55培养基:应科研或生产的需要,由人工配制的,适于不同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用的营养基质56天然培养基:利用化学成分还不完全清楚或不恒定的天然物质,玉米粉制成的培养基61合成(组合)培养基:由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物质配制而成的培养基62固体培养基:常用于微生物的分离、纯化、计数等方面的研究。

微生物学笔记(武汉大学)3

微生物学笔记(武汉大学)3
E2是一种DNA内切酶,能切断细胞DNA,而colicin E3是一种核酸酶,能在16SrRNA的特定位点进行切割从而使核糖体失活。
由G+细菌产生的细菌素或与细菌素类似的因子与colicins有所不同,但通常也是由质粒基因编码,有些甚至有商业价值,例如一种乳酸细菌产生的细菌素NisinA能强烈抑制某些G+细菌的生长,而被用于食品工业的保藏。
3) 3)被降解, 转导失败,在选择平板上无菌落形成。
2.局限性转导(specialized transduction)
温和噬菌体感染受体菌后,其染色体会整合到细菌染色体的特定位点上,从而使宿主细胞发生溶源化,例如λ噬菌体,其插入位点的二侧分别是gal和bio基因;
但该缺陷噬菌体没有正常噬菌体的溶源性和增殖能力,感染受体细胞后,通过DNA整合进宿主染色体而形成稳定的转导子。
局限性转导与普遍性转导的主要区别:
1) 被转导的基因共价地与噬菌体DNA连接,与噬菌体DNA一起进行复制、包装以及被导入受体细胞中。而完全转导包装的可能全部是宿主菌的基因;
3、将上述混合物大量稀释,终止抗血清的作用和防止新释放的噬菌体感染其它细胞;4、保温培养并定期检测培养物中的噬菌体效价(对噬菌体含量进行计数);5、以感染时间为横坐标,病毒的感染效价为纵坐标,绘制出病毒特征性的繁殖曲线;
有尾噬菌体:注射方式将噬菌体核酸注入细胞
较广的抗菌谱
通过核糖体直接合成的多肽类物质
一般是次级代谢产物
编码细菌素的结构基因及相关的基因一般位于质粒或转座子上
一般无直接的结构基因,相关酶的基因多在染色体上
很多细菌能产生能抑制或杀死近缘。甚至同种不同株的细菌的因子(细菌蛋白),被称为细菌素,以和抗生素相区别。抗生素一般具有较广的抗菌谱。此外,抗生素一般是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通过代谢过程而产生),而细菌素一般是直接通过核糖体直接合成的多肽类物质。编码细菌素的结构基因及涉及细菌素运输及发挥作用(processing)的蛋白质、及赋予宿主对该细菌素具有“免疫力”的相关产物的基因一般都位于质粒或转座子上,因此,细菌素可以杀死同种但不携带该质粒的菌株。细菌素一般根据产生菌的种类进行命名,例如大肠杆菌(E.

微生物学笔记

微生物学笔记

微生物学笔记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2、微生物的共性3、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四、微生物学科发展推动了人类进步五、微生物学及其分科类群:原核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蓝细菌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非细胞类: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什么就是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1、)●个体微小(<0.1mm),借助显微镜观察形体;●结构直观:直观多细胞,单细胞或非胞●低等:演化地位高。

二、微生物的共性1、体积小,表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性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一定体积的物体,划分成越细小的颗粒,这些颗粒的总表面积越大,表面积/体积比值越大。

●优点:提供更多非常大的稀释面,排出面和互换面。

●体积小、表面积小就是微生物其它四个共性的基础2、稀释多、转变慢●原因:表面积/体积比值小●例举:乳糖发酵细菌、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utilis)3、生长旺、繁殖快●原因:稀释多、转变慢●简述:大肠杆菌●利弊:有益--工业发酵、理论研究材料培养;有害--病原微生物、霉腐微生物4、适应性强、易变异●适应环境弱原因:体积小、表面积小;有效率的新陈代谢调控机制(诱导酶)●极端微生物(extrememicroorganism)●易变异原因:结构简单、单倍体、巨大交换面●利弊:有益---育种(青霉素),有害---耐药性5、分布广、种类多●分布广:土壤、空气、海洋、人体肠道●种类多:(1)微生物的生理新陈代谢类型多(2)新陈代谢产物种类多样(3)微生物的种数多●种类多:(1)微生物的生理新陈代谢类型多微生物特有:分解天然气、石油、纤维素、木质素能力;多种新增产能方式:细菌光合作用、嗜盐菌紫膜光合作用、王念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各种厌氧菌的新增产能途径生物固氮促进作用;合成次级代谢产物(抗生素、维生素等)能力;对复杂有机物的生物转化能力(甾体化合物等);分解氰、酚、多氯联苯等有毒物质的能力独有的产卵方式(病毒、类病毒、肮病毒的激活、细胞分裂)2)新陈代谢产物种类多样含氮代谢产物:氨基酸、核苷酸类糖类贱气性新陈代谢产物:酒精、乳酸、甘油、丙酮丁醇;糖类不好气性新陈代谢产物:柠檬酸、苹果酸、葡萄糖酸;微生物多糖:黄原胶、右旋糖苷;微生物酶类:蛋白酶、淀粉酶、酯肪酶、工具酶;--次级代谢产物:抗生素、维生素、激素、生物碱3)微生物的种类多●目前比较确实的微生物种数大约10万种,随着分离、培养方法的改进,研究工作的深入,新种、新属、新科、新纲陆续被发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学笔记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和构造第一节细菌定义:细菌是一类细胞极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以二分列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一形态和染色1形状:球状,杆状,螺旋状,形态和染色1)球状:单球,双球,四联,八叠链状葡萄状球菌2)螺菌:弧菌螺菌螺旋体:环六个以上3)杆菌:短杆,棒状,梭状,分枝,螺杆状,竹节状,弯月4)不规则形态菌2细菌染色:单染色:美蓝,复红,孔雀绿复染色:革兰氏染色蓝紫色阳性粉红色阴性二构造(一)细胞壁:细胞最外层厚实,坚韧的外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功能:1.固定细胞外形2 保护细胞不受外力损伤3细胞的生长,分裂,鞭毛运动所必需。

4阻拦大分子有害物质进入细胞G+细胞壁厚度大,化学组分简单。

肽聚糖真细菌细胞壁所特有,肽聚糖分子由双糖单位(N-乙酰葡萄糖胺,N-乙酰胞壁酸通过β-1,4-糖苷键相联)、四肽尾由四个氨基酸分子按L,D型交替连接肽桥组成由五肽组成变化最多磷壁酸:G+细胞壁上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甘油磷酸和核糖磷酸可分为两类: 1.与肽聚糖结合的壁磷壁酸2.跨越肽聚糖层并与膜相连的膜磷壁酸生理功能:1. 吸附钙镁离子影响酶活性2 增强某些致病菌对宿主粘连,避免被白细胞所吞噬,抗补体.3 G+菌的表面抗原4 嗜菌体的特异性受体5条街细胞内姿容苏的活力,防止细胞自溶死亡;可以出现质壁分离现象若用抗生素处理(如青霉素)可以使其失去细胞壁,形成原生质体,球质体或单质球自然突变中产生的无细胞壁的一类细菌,对渗透压极敏感2)G-菌以E .Coli为代表肽聚糖深埋在外膜脂多糖LPS之内(1)四肽尾的第三个氨基酸L-Lys被内消旋二氨基丁酸(m-DAP)所取代. (2 )前后两间体的连接只是通过假四肽尾的第四个氨基酸D-Ala的羧基与第三个氨基酸的m-DAP的氨基相连。

(二)外膜:G-特有1脂多糖由磷脂,核心多糖,O-特异性侧链3部分组成作用:1类脂A时G-病原菌治病物质内毒素的基础2 控制细胞的透性,提高Mg2+的浓度3决定细胞抗原性的多样性4噬菌体的吸附位点2外膜蛋白在G-细胞中,其外膜与细胞膜间的狭窄胶质空间成为周质空间3)古细菌:假肽聚糖4)缺壁细菌:1 L 型细菌在实验室或通过宿主内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稳定性的细胞壁缺损植株。

2 原生质体用去细胞壁的原生质体3 球状体:残留了部分细胞壁的原生质体4 支原体含有一种原核生物所特有的甾醇。

5)革兰氏染色体的机制(三)细胞膜1选择性的控制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的运送2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结构屏障3合成细胞壁和糖被的有关成分4含有氧化磷酸化火光和磷酸化等能量有关的酶,是细胞产能化的基地5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脂类:蛋白质含量较其他之类少,故其生理功能少.(四)芽孢G+产芽孢杆菌好氧性厌氧性1。

芽孢的构造:芽孢囊营养细胞外壳芽孢胞外壁主要含脂蛋白,透性差芽孢衣疏水性角蛋白,抗酶解,抗药性多,多价离子难通过。

皮层含芽孢肽聚糖及DPA-Ca,核糖体,RNA和酶类核心芽孢壁:含肽聚糖,可发展成新的细胞壁芽孢质膜:含磷质,蛋白质,可发展成新细胞壁的膜芽孢含DPA-Ca,核糖体,RNA和酶类核区:含DNA2。

芽孢的形成过程:1束状染色体形成2细胞膜内陷,不对称分类3小体积部分位前芽孢4抗辐射性增强,双层隔壁之间填充芽孢肽聚糖DPA-Ca,折光率增强。

5芽孢衣形成6皮层合成结束,各种抗性形成7芽孢囊裂解3芽孢的诱导因素诱导因素:水分,温度,还原剂,pH(1)活化阶段:(2)出芽阶段:含半胱氨酸的蛋白三维结构发生可逆性的改变,芽孢的通透性增强,芽孢内部的酶活化,芽孢衣上的蛋白质降解,膨胀,溶解,消失,水分进入芽孢核心。

核心膨胀,各类酶活化,芽孢长出芽管,形成繁殖体。

(3)生长阶段:4细菌的其他休眠构造:1)孢囊2)3)蛭孢子(6)伴胞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可形成一个菱形或者多角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

对200多种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等昆虫动植物线虫有毒杀作用。

二细菌的群体形态:1.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形态: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以母细胞为中心形成的一对肉眼可见,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特点的子细胞基团。

菌苔:由两个以上母细胞形成的子细胞群体称为为菌苔菌落的价值:1分类价值 2计数2.液体培养基菌膜,菌Pu3.半固体培养基穿刺接种法,只沿侧线生长,不带鞭毛。

第二节放线菌一: 定义: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革兰氏阳性原核生物。

更接近于细菌,因而归入细菌。

细菌与放线菌相近的特点:1原核2 菌丝直径与细菌相仿3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4 有些包子具有类似于细菌的鞭毛5放线菌的噬菌体形态与细菌的噬菌体形态相似。

6最近pH接近于细菌7 DNA的存储方式于细菌相同8 核糖体与细菌大小相同。

9对溶酶体敏感10对细菌有作用的抗生素对他也有效.3)放线菌的存在一般在围歼性的肥沃土壤中最多,土腥味是由于放线菌引起的,可以产生80%以上的抗生素.集中在链霉菌属,同时也可产生维生素.二放线菌的形态构造:一典型的放线菌----链霉菌的形态构造细胞丝状,直径小于1微米,核质体间并未隔开(真菌分开),细胞壁是肽聚糖细胞壁:1L-二氨基庚二酸,甘氨酸2 消旋二氨基丁二酸3消旋二氨基丁二酸DAP4消旋DAP,阿拉伯糖,半乳糖孢子:(1)向培养基内部和四周长出较细,颜色较淡的菌丝,这样的菌丝具有吸收营养的功能,称为营养菌丝。

基内菌丝,气生菌丝。

向空气中生长,颜色较淡,有分叉,称为二级菌丝基外菌丝,气生菌丝,成熟后顶端分化产生孢子。

称为繁殖菌丝。

菌丝:由分类鉴定的意义,转数,旋转方向,孢子的形状颜色。

三放线菌的繁殖。

横割分裂分为两种形式:1)细胞膜内陷,形成完整的和隔膜,把孢子丝分割成为许多分生孢子2)细胞壁和膜同时内陷,在逐步向内一所,最终将孢子丝横溢成一串分生孢子。

三放线菌的菌落特征:表面干燥,不透明,成丝绒状,上有一薄层彩色的干粉。

菌落和培养基紧密相连,难于拨取。

菌落的正反面颜色不一致,菌落边缘的培养基常有变形现象。

在固体培养基上。

第三节蓝细菌定义: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含叶绿体),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动物。

与真核藻类相比:细胞壁有肽聚糖,对青霉素敏感。

含70S核糖体,无叶绿体,无细胞核,进行非环式氧化磷酸化。

结构:细胞壁外多糖,荚膜,鞘细胞内含物: 聚磷酸盐PHD 、蓝细菌肽、(作为N源储备)蓝细菌蓝细菌的特化形式:异型胞:存在于呈丝状体生长的细胞链中央或末端。

壁厚,颜色浅淡,细胞两端有折光率较高的颗粒。

功能:在有氧条件下固氮。

常见于鱼腥藻属静息胞:位于细胞链中间或末端,壁厚,色深,对不良环境有抗性,有贮藏作用。

链丝段:具有繁殖功能。

内孢子:仅少数种类具有。

共分为五个类群:…… ……第四节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共同点:都是革兰氏染色阴性的小型原核生物一支原体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间的小型原核生物PPO在光学显微镜下面勉强可见。

特点: 1细胞很小2 细胞膜含甾醇3无细胞壁,革兰氏阴性,形态可变,对渗透压敏感4 菌落小,只有0.1~1毫米,呈油煎蛋状5生殖方式:二分裂,有些出芽生殖6 表面活性:对7营养要求苛刻:需血清,酵母膏和甾醇等营养丰富的培养基才能培养8耗氧或者厌氧生活,是氧化型或发酵型代谢9对作用于蛋白质和核糖体的化学药剂敏感二立克次体:最早在洛基山斑疹伤寒病人身上发现。

只寄生在真核生物体内与支原体的区别:有细胞壁不能独立生活。

与衣原体的区别:细胞较大,无过滤性,存在产能代谢系统,但酶体系不完全,不能形成包涵体。

寄生在植物体内的称为:类立克次氏体立克次体的特点:1 细胞较大2 细胞形态多样,但不稳定3 有细胞壁,但不稳定4 在真核细胞内专性寄生5繁殖方式:二分裂6对四环素,青霉素敏感7产能代谢不完整,只能利用谷氨酸和谷胺酰胺产能。

8 可以在鸡胚,培养的动物细胞上生长。

9 对热敏感10 基因组很小三衣原体定义:一类在真核细胞内营转型能量寄生的小型原核生物。

有过滤性。

1衣原体的特点:1 )由细胞构造2 )细胞内同时含DNARNA3)又缺乏肽聚糖的细胞壁,有一种特异性的肽聚糖4)有核糖体5)缺乏完整的酶系6)二分裂繁殖7)对抑制细菌的抗生素敏感8)只能用鸡胚卵黄囊膜,培养的动物细胞培养2. 生活史:原体始体3. 分类:根据包涵体的形态、有无糖原,对磺胺及环丝氨酸是否敏感分为I 属II属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非细胞生物真病毒:至少含核酸和蛋白质两种组分亚病毒:类病毒:只含有独立侵染性的RNA拟病毒:只含不具有侵染性的RNA朊病毒:只含单一蛋白质第一节病毒一真病毒的特点:1 极小,据滤过性。

2 无细胞结构,主要成分仅为蛋白质、核酸。

3 核酸或为RNA,或为DNA4 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的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或蛋白质。

5 靠核酸蛋白质的元件装配实现大量繁殖。

6 在离体条件下内已无生命的大分子状态存在,长期具有侵染能力。

7 对一般的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8 有些病毒的核酸还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并诱发潜伏的感染。

二病毒的形态结构:1 1 )核心(基因组)2 )衣壳由蛋白质组成,由衣壳粒组成。

作用1)支架结构2)抗原成分3)保护核酸3)有些种类的病毒具有囊膜,囊膜上生有刺突2 病毒的对称机制:螺旋对称、二十面体对称,复合对称。

病毒的群体形态:包涵体:病毒大量聚集并使宿主发病时,某些宿主细胞中就形成了大小、形态、数量、位置不同的小体,光镜下可见,称为包涵体。

细胞质中的包涵体多为嗜酸性,细胞核中的包涵体多嗜碱性。

包涵体的特点:1 若有动物病毒引起的多为病毒的合成部位。

2 是病毒的聚集体3 病毒蛋白或与病毒合成有关的蛋白质4 非病毒的包涵体包涵体存在的意义:1诊断疾病 2 鉴定病毒 3用于生产生防制剂。

噬菌斑:菌苔上形成负菌落噬菌体敏感菌空斑、枯斑用途:1 鉴定病毒 2 分离病毒 3 计数作用三三类典型形态的病毒及其代表:1 螺旋对称的代表: 烟草花叶病毒TMV ssRNA2 二十面体对称的代表腺病毒感染哺乳动物,禽类 dsDNA 由52个衣壳粒组成,含有12个五邻体,240 个六邻体,同时带有顶球的蛋白纤维组成的刺突实验室中,腺病毒只能培养在人的组织细胞上,如羊膜细胞、HeLa细胞株3 复合对称体的代表:E.Coli的T偶数噬菌体T2T4T6 含有daDNA尾部由尾鞘、尾管、基板、刺突四病毒的核酸基因组遗传信息的载体和传递体分类依据:1 DNA/RNA?2 单链和双链3 线状还是环状4 闭环还是缺口环5 基因组是单分子、双分子还是多分子6 核酸的碱基或者碱基对,序列动物病毒以dsDNA和ssRNA为主,植物病毒以ssRNA为主,噬菌体以线状的dsDNA 居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