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一课时》微课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说明
2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说明四川省华蓥中学谢慧一、教材内容解析及其地位和作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指三角形中的边、角满足什么条件可以推断两个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是研究全等三角形的两个重要方面。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安排的教学内容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中的“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全等三角形,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各种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同时学会如何利用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
教材安排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后展开的,在本节课中给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感受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
全等三角形是研究图形的重要工具,学生只有掌握好全等三角形的内容,并且能灵活运用它们,才能学好四边形、圆等内容。
从本章开始,要使学生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这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科书把研究三角形全等条件的重点放在第一个条件(“边边边”条件)上,使学生以“边边边”条件为例,理解什么是三角形的判定,怎样判定。
在掌握了“边边边”条件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怎样运用“边边边”条件进行推理论证,怎样正确地表达证明过程。
“边边边”条件掌握好了,再学习其他条件就不困难了。
二、教学目标解析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边边边”判定的内容,初步应用“边边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
能够利用尺规画出全等的三角形,具有一定的作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过程,体验用操作、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发现、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过程中,以观察思考、动手画图、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与反思
简单变式练习,总结证明全等的书写格式。
学生完成练习
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巩
固
迁
移
两道补充证明条件的练习和教材9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学
生
小
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
知道三角形三边的长度怎样画三角形;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体验分类讨论的思想;初步学会理解证明的思路。
④合作、交流意识较差
注:总计:S=25★
成绩: 优:S≥21★;良:21★>S≥17★;中:17★>S≥14★;较差:14★>S≥9 不合格:S<9★
教学反思
全等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图形,是学习其它多边形的基础。学生掌握好全等三角形的内容,并且能灵活运用它们,对学好四边形、圆等内容非常有帮助。
学生已学过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以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前面又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突出体现了新教材的设计思想。本节课,要使学生以“边边边”条件为例,理解什么是三角形的判定,怎样判定。在掌握了“边边边”条件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怎样运用“边边边”条件进行推理论证,怎样正确地表达推理论证过程。“边边边”条件掌握好了,再学习其他条件就不困难了。
②比较积极思考,勤于动手
③思考、动手情况一般
④思考、动手情况较差
学习目标评价
1、认知目标
①掌握知识好
②掌握知识较好
③掌握知识一般
④掌握知识较差
2、能力目标
①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②比较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③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④不大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
①合作、交流意识强
12.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2.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通过图形演示,感知、理解、整合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及其判定方法。
2.通过图形演示,理解为什么SSA不能作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
教学重点通过图形演示,感知、理解、整合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及其判定方法;教学难点通过图形演示,理解为什么SSA不能作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
创新设计方案微课用几何画板作为演示软件,通过图形及其动态演示,形象地展示几何图形的关系及其变化过程,有利于学生深化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判定方法。
教学过程一、全等三角形的概念1.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义是什么?答: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请看图形演示。
移动图形,当两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对应重合时,三条边也分别对应重合,这时候,就说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反过来,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这就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根据定义,两个全等三角形是可以完全重合的。
那么,通过哪些图形变换方式,可以由一个三角形得到与它全等的另一个三角形呢?一是通过平移;二是通过旋转;三是通过翻转或者轴对称。
当然,也可以是两种或三种变换的依次进行得到。
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3. 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哪些?(1)边边边SSS (2)边角边SAS(3)角角边AAS (4)角边角ASA这四种全等判定方法,对于任何形状的三角形都是适用的,包括直角三角形。
也就是说,直角三角形是可以用SSS、SAS、AAS、ASA来判定全等的。
三、SSA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吗?4.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再探究。
首先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顶点标上字母,如果它们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则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全等的。
但是我们不能把推理过程写成SSA的形式,而要写成HL(斜边直角边)的形式。
并且把直角三角形(即Rt△)作为前提条件来书写。
有的同学就很疑惑,明明就是SSA的关系,为什么偏要写成HL呢?我们知道,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就是确定唯一三角形的条件。
八年级数学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用“SSS”判定三角形全等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用“SSS”判定三角形全等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2节讲述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是初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在这一节中,学生将学习到用“SSS”(Side-Side-Side,即边-边-边)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全等的概念,掌握用“SSS”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这一节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如三角形的边、角等,并掌握了用“ASA”(Angle-Side-Angle,即角-边-角)和“AAS”(Angle-Angle-Side,即角-角-边)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
因此,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用“SSS”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已经有了相关的基础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全等的概念,掌握用“SSS”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自主探索用“SSS”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全等的概念,掌握用“SSS”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SSS”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学具、黑板等,辅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和“SSS”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已学的判定方法(ASA和AAS),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内容。
2.自主探究:学生分组合作,利用学具和多媒体课件,观察和操作三角形,自主探索用“SSS”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过程。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知识的罗列,而应该是优化知 学生畅所欲言,从知
识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 识内容和学习过程等多方
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 面、多角度自主归纳整理、
主体作用从学习的知识,体 总结得失。
验,方法三个方面归纳,让学
习方法等多方面自主地进行总结,并鼓
生发挥自我评价,赋予学生
励学生积极发言。
“主角”意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九)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 设计两项作业。 必做题:1.书P43 习题 12.2 第1题
∴△ABC≌△A′B′C′(SSS)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 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思想。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用设问形式创设问题情景和一系列实践活动,引 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交流、发现、思维,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为了体现课堂小结归纳不仅仅是知识的罗列,更是优化知识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 手段,我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让学生从知识和学习方法等多方面 自主地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多方面、多角度自主归纳整理、总结得失,让学生发挥 自我评价,赋予学生“主角”意识。
追问 3:两个呢?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按
照三角形“边、角”元素进行分类:
1.一个条件可以是: 一边,一角;
2.两个条件:两边, 两角,一边一角;
各小组按以上分类动手画图、操作
学生根据所给条件分
验证。
工合作进行画图,同组同
此环节老师要关注学生画图的细节, 学互相比较,观察得出结
并指导和纠正其中错误的作图。给学生 论。活动后,小组代表把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八年级数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定(1)1.会正确运用“边边边”“边角边”条件证明三角形全等.2.会根据“边边边”“边角边”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验用操作、归纳得出结论的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出示投影片,回忆前面研究过的全等三角形.如图1,已知△ABC≌△A′B′C′,找出其中相等的边与角.图1 图2图中相等的边是:AB=A′B′,BC=B′C′,AC=A′C′.相等的角是:∠A=∠A′,∠B=∠B′,∠C=∠C′.[来源:学科网ZXXK]探究新知活动一:只给一个条件有可能是什么条件?学生:一组对应边相等或一组对应角相等.一组对应边相等或一组对应角相等时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请同学们动手操作.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归纳,最后以组为单位出示结果作补充交流.结果展示:(1)只给定一条边时,如图2.(2)只给定一个角时,如图3.结论:活动二: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学生:给出的两个条件可能是一边一内角、两内角、两边.每种情况下作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分别按下列条件画一画.(1)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30°,一条边长为3 cm.(2)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30°和50°.(3)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4 cm,6 cm.结果展示学生得出结论:只给出两个条件时,所画的三角形也不一定全等.活动三: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你能说出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吗?学生:有四种可能,即三内角、三边、两边一内角、两内角一边.在刚才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已经发现三内角相等不能保证三角形全等(如图4中的(2)).接下来我们就逐一探索其余的三种情况.首先,探索三边对应相等的情况.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6 cm,8 cm,10 cm.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的三角形剪下来与同伴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它们全等吗?(1)作图方法:先画一条线段AB,使得AB=6 cm,再分别以A,B为圆心,8 cm,10 cm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点记作C,连接线段AC,BC,就可以得到△ABC,且它的边长分别为AB=6 cm,AC=8 cm,BC=10 cm.(2)以小组为单位,把剪下的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发现都能够重合.这说明这些三角形都是全等的.(3)特殊的三角形有这样的规律,要是任意画一个三角形ABC,根据前面作法,同样可以作出一个△A′B′C′,使AB=A′B′,AC=A′C′,BC=B′C′.将△A′B′C′剪下来,发现两三角形重合.结论: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为“边边边”或“SSS”).1.组织学生做游戏(找朋友),游戏规则:发放图4中的卡片若干张,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找出与自己手中的三角形卡片全等的卡片所有者,即为朋友.图42.如图5①,已知△ABC,画△A′B′C′,使A′B′=AB,A′C′=AC,∠A′=∠A.画法:如图5②所示,(1)画∠DA′E=∠A;(2)在射线A′D上截取A′B′=AB,在射线A′E上截取A′C′=AC;(3)连接B′C′.则△A′B′C′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①②图5把画好的△A′B′C′剪下来放在△ABC上,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如何验证?学生:全等,放在一起完全重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因为满足哪三个条件?学生:两边一夹角.二.新知应用例1 如图5,△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图5 图6例2 已知:如图6,AD=BC,AC=BD.求证:∠A=∠B.三.课堂小结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为“边边边”或“SSS”).2.证明线段(或角)相等转化成证明线段(或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应注意:(1)书写格式;(2)注意图形中隐含的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等);(3)有时需添加辅助线.。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公开课-优质课(人教版教学设计精品)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公开课-优质课(人教版教学设计精品)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构建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思路,“边边边”判定方法.2.内容解析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指三角形中的边、角满足什么条件可以推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是研究全等三角形的两个重要方面.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定义,三条边分别相等、三个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本节主要探索能否在上述六个条件中选择部分条件,简捷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为此构建了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思路,即从“一个条件”开始,逐渐增加条件的数量,从“一个条件”“两个条件”“三个条件”分别进行探究,最后通过作图实验,概括出一种判定方法——“边边边”.“边边边”判定方法的探索过程也为其他判定方法的探索提供了策略和思路.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构建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思路,“边边边”判定方法.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构建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思路,体会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2)探索并理解“边边边”判定方法,会用“边边边”判定方法证明三角形全等.(3)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了解作图的道理.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知道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含义.为了寻求比六个条件更简捷的判定方法,从“一个条件”开始,逐渐增加条件的数量,依次探究“一个条件”“两个条件”“三个条件”能否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在探索判定方法的过程中,体会作图、观察、分析、猜想等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作两个三边分别相等的三角形,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出全等三角形的“边边边”判定方法.学生能理解“边边边”判定方法的含义,会用“边边边”判定方法进行一些简单的证明.达成目标(3)的标志是:学生能正确使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并能用“边边边”判定方法解释作法的合理性.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如何从六个条件中选择部分条件简捷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怎样通过逐渐增加条件的数量构建出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思路,这些对于思维水平正在逐渐提高的初二学生来说会有一定的难度.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和运用“边边边”判定方法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过程,多次涉及到尺规作图,而学生只在初一学习了用尺规作最简单的图形,作图技能还不高.教学时,教师要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含义出发,以在六个条件中选择部分条件,简捷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为目标,引导学生逐步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对于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尺规作图,则分别以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尺规作图和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判定方法来引导学生思考作图的思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构建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思路、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四、教学过程设计引言我们知道,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它们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反过来,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如果△ABC 与△A ′B ′C ′满足三条边分别相等、三个角分别相等这六个条件,即AB =A ′B ′,BC =B ′C ′,CA = C ′A ′,∠A =∠A ′,∠B =∠B ′,∠C =∠C ′,就能判定△ABC ≌△A ′B ′C ′(图1).1.提出“全等判定”问题,构建探索思路问题1 是否一定要满足三条边分别相等、三个角分别相等这“六个”条件,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呢?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追问1:上述六个条件中,有些条件是相关的,能否在这六个条件中选出部分条件,简捷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呢?你想从哪儿入手开始研究?A B C A ′B ′C ′ 图1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并派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最后达成共识:按满足“一个条件”“两个条件”“三个条件”……的顺序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追问2:当满足一个条件时,△ABC与△A′B′C′全等吗?师生活动:学生发现需要再分两种情况进行说明,即一条边分别相等、一个角分别相等.在探究过程中,可以通过画图加以说明,也可以利用三角尺、三角板等进行说明.追问3:当满足两个条件时,△ABC与△A′B′C′全等吗?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教师适时点拨,最后达成共识:满足“两个条件”分两边、一边一角或两角分别相等三种情况.学生分三组分别进行探究,通过画图、展示交流,最后得出结论:只满足“两个条件”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追问4:当满足三个条件时,△ABC与△A′B′C′全等吗?满足三个条件时,又分为几种情况呢?师生活动:学生回答问题,并相互补充,发现需要分四种情况进行研究,即三边、三角、两边一角、两角一边分别相等.设计意图:先提出“全等判定”问题,构建出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路径,然后以问题串的方式呈现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问题.2.尺规作图,探究“边边边”判定方法问题 2 我们先研究两个三角形三边分别相等的情况(其他几种情况以后研究):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好的△A′B′C′剪下来,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师生活动:师生共同用尺规作图(图2),学生剪图、比较图.具体过程如下:(1)师生共同回顾如何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然后学生在已画出△ABC的相同的纸上分别用尺规作出线段B′C′,使B′C′=BC,进而确定了点B′,C′的位置;(2)师生共同探索如何确定点A′的位置(由于此时应同时满足A′B′=AB,C′A′=CA的条件,所以,可借鉴确定点C′的位置的方法,即分别以B′,C′为圆心,线段AB,AC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A′),并用尺规作图确定点A′的位置;(3)画出△A′B′C,并将其剪下来,放到△ABC上.追问:作图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你能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概括吗?师生活动:学生回答问题,并相互补充.教师板书: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设计意图:通过作图、剪图、比较图的过程,感悟基本事实的正确性,获得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判定方法.在概括基本事实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锻炼学生用数学语言概括结论的能力.3.应用“边边边”判定方法,解决简单问题问题 3 我们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三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这个三角形木架的形状、大小就不变了.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师生活动:学生用“边边边”判定方法进行解释.设计意图: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进一步体会判定方法的作用,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例如图3,有一个三角形钢架,AB =AC ,AD 是连接点A 与BC 中点D 的支架.求证:△ABD ≌△ACD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分析解题思路,即要证△ABD ≌△ACD ,只需看这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否分别相等,题中有一个隐含条件——AD 是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边.学生口述证明过程,教师板书.设计意图:运用“边边边”判定方法证明简单的几何问题,感悟判定方法的简捷性,体会证明过程的规范性.问题4 你能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吗?师生活动:师生分别画出一个任意角∠AOB ,教师板书已知和求作的内容,学生尝试独A B C A ′B′C ′ 图2 图3立作图.如果学生没有思路,教师作如下提示:能否将作一个角等于∠AOB ,转化为作一个三角形与∠AOB 所在的三角形全等.学生可能有两种解答:其一,在OA ,OB 上分别取点C ,D ,连接CD ,得到△COD ,然后按照前面的方法作△C ′O ′D ′,使△C ′O ′D ′≌△COD ,延长O ′C ′,O ′D ′得到射线O ′A ′,O ′B ′,进而得到所求作的角∠ A ′O ′B ′(图4);其二,采用教科书第37页的作法(图5).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作法,选出简捷的作法,并分别解释两种作法的原理.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SSS ”条件进行尺规作图,同时体会作图的合理性,增强作图技能.4.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其基本思路是什么?(3)“边边边”判定方法有何作用?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掌握本节课的核心——构建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思路,以及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方法.5.布置作业必做题:教科书习题12.2第1,9题.选做题:如图6,△ABC 和△EFD 中,AB =EF ,AC =ED ,点B ,D ,C ,F 在一条直线上.(1)添加一个条件,使得可以由“边边边”判定方法判定△ABC ≌△EFD ;(2)在(1)的基础上,求证AB ∥EF .五、目标检测设计1.如图,AB = DC ,AC = DB .求证∠ABC =∠DCB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应用“边边边”判定方法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图4A O C BD A ′ ′ B ′D ′ A O B D A ′ O ′ C ′ B ′D ′ 图5 A B F C D E图62.如图,已知△ABC ,用尺规分别作∠A ′B ′C ′和∠A ′C ′B ′,使∠A ′B ′C ′=∠ABC ,∠A ′C ′B ′=∠ACB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尺规作图的掌握情况.(第1题) A B CD CA(第2 题) B。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际操作、观察、猜想、验证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运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教学中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6.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设想在教学结束后,引入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如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全等变换的探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将采用生活实例导入法,引发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学习兴趣。首先,我会展示一组图片,包括建筑物的对称设计、剪纸艺术中的全等图形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中的共同特征。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能够发现这些图形都是全等的,从而引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6.课外阅读题:推荐一篇关于全等三角形历史发展的文章,要求学生课后阅读,了解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发展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2.作业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查,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3.对于难题和疑问,鼓励学生与同学讨论、请教老师,及时解决问题。
4.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协助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实践应用,巩固知识:
设想通过实际操作、尺规作图、解决实际问题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反馈评价,促进发展:
设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通过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全面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数学
教学课例名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一课时)》
称
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书·数学》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
一课时).
全等三角形是研究图形的重要工具,只有掌握全等
三角形的有关内容,并且能灵活的加以运用,才能学好
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为了更直观、形象的突出 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采用以观察发现为主, 多媒体演示为辅的教学组织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 设置一系列例题变式,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 教学策略选 利用计算机,结合操作测量,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产 择与设计 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
为加强本节课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教学 设计中,加入了一个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环 节,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可以为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服 务.
本节课是全等三角形判定的第一课时,主要探究利
用“边边边”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以及简单应用.探
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不仅是“全等三角形”知识体系
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探索过程中所体现的思想方
法,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感悟三角形全等的数学本质、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验运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等,
提供了很好的素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
思考我们知道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都 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过程 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如果只满足这些条件中的一 部分那么能保证
△≌△吗?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讨论: 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条件能否尽可能少吗教师适时 点拨,最后达成共识:按满足“一个条件”“两个条件” “三个条件”……的顺序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追问 1 当满足一个条件时,△与△全等吗?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发现要分两种情况进行 说明,即一条边分别相等、一个角分别相等.在探究过 程中,可以通过画图加以说明,也可以利用三角尺等进 行说明. 追问 2 当满足两个条件时,△与△全等吗?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教师适时点拨,最后达 成共识:满足“两个条件”分两边、一边一角或两角分 别相等三种情况.学生分三组分别进行探究,通过画图、 展示交流,最后得出结论:只满足“两个条件”的两个 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追问 3 当满足三个条件时,△与△全等吗?满足三 个条件时,又分为几种情况呢?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问题,并相互补充,发现需要 分四种情况进行研究,即三边、三角、两边一角、两角 一边分别相等. 设计意图:先提出“全等判定”问题,构建出三角
11.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师:结论;
一角
(3)一边一角 多媒体演示两个三角形有一边一角对应相等 而不能完全重合的情形: 分类探究
300 9cm 300 9cm
学生观看得出 结论
师:结论:
一边一角
(4)两角 多媒体演示两个三角形有两角对应相等而不 能完全重合的情形: 分类探究
300 300
500
500
师:结论:两角 (5)两边 多媒体演示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对应相等而不 能完全重合的情形:
例 3;如图,AB=AC,AE=AD,BD=CE,
A
求证:△AEB ≌ △ ADC。
小组讨论,合作 拓展思 维, 完成 提高观 察能 力
D
B
E
C
课 堂 小 结
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步骤: (1)准备条件:证全等时要用的间接条件要先证好; (2)证明三角形全等书写三步骤: ①写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 ②摆出三个条件用大括号括起来 ③写出全等结论
9cm 9cm 8cm
8cm
6 m
9cm 9cm 8cm
8cm
6 m
师结论
三边可能全等
活动 3 画一个和己知三角形三边分别相等 的三角形 1.问题: 先任意画出一个△ABC, 再画一个△ A’B’C’,使 A’B’= AB ,B’C’ =BC,C’ A’= CA,你能做得到吗?
思考
2.教师演示画法 画法: 画一个△ A’B’C’,使 A’B’= AB , B’C’ =BC, C’A’= CA 1) .画线段 B′C′ =BC, 学生仿照老 2) .分别以 B′,C′为圆心,以线段 AB , 师 的 画 法 各 自 重点是 画出
ì AB = DE ï ï í BC = EF ï ï î CA = FD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2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通过对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探索,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合作中交流思想,分享成果,从而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增强学生对几何美的感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在教学中,穿插几何图形的美学欣赏,让学生在认识全等三角形的同时,感受到几何图形的对称美和秩序美,进而提高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探索全等三角形的其他判定方法(如ASA、AAS),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生活中的全等三角形实例,如古建筑中的窗花、红绿灯的标志等。通过这些熟悉的图像,让学生感知全等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后,提出问题:“我们之前学过三角形,那么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完全相同的呢?”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三角形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2.借助多媒体和实物教具,采用直观演示和动态展示,帮助学生建立全等三角形的直观认识。
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PPT、几何画板等,展示全等三角形的动态变化过程,帮助学生克服空间想象上的困难,形成清晰的几何图像。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提供一些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原理来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模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接着,让学生尝试用剪刀剪下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纸片,并思考如何验证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通过这个简单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体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问题。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采用直观演示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向学生介绍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一课时)说课稿 2021——2022学年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一课时)说课稿本文档是关于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第2节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课时的说课稿。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全等的概念,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判定法和ASA判定法。
通过引入实际场景和生活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这两种方法。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SAS判定法和ASA判定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判定条件。
2.理解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并能够用图像和文字描述全等的含义。
3.能够应用SAS和ASA判定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能力目标1.运用判定法解决具体问题。
2.观察、分析和比较不同条件下的三角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1.发现生活中的有趣现象,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规律,培养合作学习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介绍SAS判定法和ASA判定法的基本原理和判定条件。
2.进行充分的例题训练,巩固学生的运用能力。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两种判定法的条件。
2.引导学生通过例题熟悉判定的过程,培养运用判定法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本《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P83-P86。
2.PowerPoint课件,包含教学内容、例题和解析的演示。
3.教学辅助工具,如白板、彩色粉笔或白板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热身(5分钟)通过介绍一个生活场景或问题,引起学生对全等概念的思考。
例如:班上有两个同学,他们的身高、体重、相貌和穿着都完全一样,你认为他们是不是全等的?2. 新课呈现(15分钟)2.1 引入概念通过PPT呈现全等的定义和符号,并请学生勾画对应的图形,引导学生理解全等的含义和形象表示。
2.2 SAS判定法通过具体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总结出SAS判定法的条件和使用方法。
通过图形和文字结合的方式,讲解判定法的原理和过程。
2.3 ASA判定法同样通过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总结出ASA判定法的条件和使用方法。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2.掌握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经历动手操作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经历动手操作画全等三角形和等角这一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难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教学工具多媒体【合作探究】问题:(1)如果△ABC≌△A'B'C',试找出其中相等的线段和角;AB=A'B',AC=A'C',BC=B'C',∠A=∠A',∠B=∠B',∠C=∠C'(2)如果△ABC与△A'B'C'满足:AB=A'B',AC=A'C',BC=B'C',∠A=∠A',∠B=∠B',∠C=∠C',这六个条件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能。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义法(3)△ABC与△A'B'C'全等是不是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部分能否就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呢?问题:(1)△ABC与△A’B’C’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个有几种情况?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两个有几种情形?1个:有6种情况;2个:有3类情况(2)先画任意一个△ABC在画△A'B'C',使△ABC与△A'B'C'满足上述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你画的△ABC与△A'B'C'一定全等吗?试一试。
教师引导学生分别从“角”和“边”的角度分析一个条件、两个条件各有几种情况。
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共同完成满足一个条件的情况的探究,然后指导学生分组操作。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全等三角形判定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折叠、拼接等操作,演示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全等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一、教学内容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
(2)掌握SSS、SAS、ASA、AAS、HL五种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3)能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举例:设计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
(1)判定方法的区分与应用:学生容易混淆五种判定方法,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区分并学会选择合适的判定方法。
举例:对比分析SSS、SAS、ASA、AAS四种判定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通过典型例题强化学生区分与应用能力。
(2)实际问题的转化: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问题,这是学生难以突破的难点。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如果两个三角形有 3 组元素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
三角形很有可能全等。这三组元素包含有以下四种情
况:“两边一角”、“两角一边”、“三边”、“三角”。
上几节课我们讨论了三边相等的情况,从这节课开始,
我们将对“两边一角”进行讨论。
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分别对应相等,
这两个三角形会全等吗?
问题 1:如果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及一角,那么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一课时)》教学 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数学
教学课例名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一课时)》
称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指三角形中的边、角满足什么
条件可以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重点:构建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思路,“边 教材分析
边边”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构建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思路,用尺
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呢?(两种,两边一夹角和两边一对 角)
每一种情况下得到的三角形都全等吗? (三)探索新知: 一.探究两边相等以及它们的夹角相等的三角形全 等。 再任意画出一个,再画出一个,使,,(即使两边 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把画好的剪下,放到上,它 们全等吗? 通过以上小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二.得出结论 同学们各抒己见后总结:发现对于已知的两条线段 和一个角,以该角为夹角,所画的三角形都是全等的。 这就是判别三角形全等的另外一种简便的方法: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 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三.例题讲解 例 1 如图 11.2-6,有一鱼塘,要测鱼塘两端 A,B 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 A 和 B 的点 C,连接 AC 并延长到 D,使 CD—CA,连接 BC 并延长到 E,使 CE—CB,连接 DE,那么量出 DE 的长就是 A,B 的距离,为什么?
八年级数学上册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课案(第一课时)(教师用)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课案(教师用)(新讲课)【理论支持】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以为:学习数学惟一正确的方式是实行再制造,也确实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觉或制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忙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制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同时心理学也以为:认知从感知开始,感知是认知的门户,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不断制造自主探讨与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充分的时刻和空间去实践操作、观看分析、合作交流,进而发觉和制造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判,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进程中的转变和进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全等三角形是学生在已经学过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和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有了一点说理的基础上引出的,它研究的是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推理论证的方式。
同时全等三角形也是研究图形的重要工具,学生只有把握好全等三角形的内容,并能灵活地运用它们,才能学好四边形、圆等内容。
在学习这部份的时候重点注意培育学生的推理能力,同时注重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踊跃性和热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研究,旨在让学生把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式,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的方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培育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踊跃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遇,帮忙他们在自主探讨和合作交流的进程中真正明白得和把握大体的数学知识与技术、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学目标】知识技术1.把握边边边条件的内容2.能初步应用边边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数学试探经历探讨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进程,体会用操作,归纳得出数量结论的进程。
解决问题会运用边边边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全等情感态度通过探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活动,培育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斗胆猜想,乐于探讨的良好品质和发觉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引导探究过程
(1)、只满足一个条件
(一组对应边相等或一组对应角相等), 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2)、只满足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每种情况下作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3)、满足三个条件画三角形,你能说出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吗?利用尺规作图可以作哪种情况?如何验证全等?
(4)、探究问题:
任意画一个⊿ABC,再根据尺规作图,作出一个⊿A′B′C′,AB=A′B′AC=A′C′、BC=B′C′。再验证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画法:
①画线段B′C′=BC;
②分别以B′、C′为圆心,BA、BC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A′;
③连接线段A′B′,A′C′.
(5)、归纳结论:基本事实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符号语言:
在△ABC与△A′B′C′中,
∵AB=A′B′,
AC=A′C′,
BC=B′C′
∴△ABC≌△A′B′C′(SSS)
学生回答:
可以先量出三角形纸片的各边长和各个角的度数,再作出一个三角形使它的边、角分别和已知的三角形纸片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这样作出的三角形一定与已知的三角形纸片全等。
思考并回答问题
图中相等的边是:AB=A′B、
BC=B′C′、
AC=A′C.
相等的角是:
∠A=∠A′、
∠B=∠B′、
∠C=∠C′.
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
为本节课探索过程做好知识准备。
2、
导入问题
探索新知
1、展示准备的三角形纸片,提出问题:
(1)、你能画一个三角形与它全等吗?怎样画?
(2)、这是利用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来作图。那么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
通过教师引导和分析,让学生体会分情况讨论探索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通过归纳和小结,是学生能联系所学知识归纳结论,并最终形成知识获得体验。
学生思考回答:
1、非常明显,只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个条件时,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2、只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两个条件时,有三种情况,两个三角形也不一定全等。
(一边一角,两角,两边)
学生归纳:
有四种可能.即:三内角、三条边、两边一内角、两内角一边。
学生回答: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内角条件不能保证三角形全等。
“微课”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赵栋
微课名称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一课时)
教材
学科:数学年级:八年级上教材版本:人教程探索与分析
3、基本事实的得出
教学设计
内 容
教学目的
1、经历尺规作图,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归纳过程,体会利用猜想、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学生回答:
可以利用尺规作图作线段相等,也就可以作三条边对应相等。可以根据全等三角形定义进行验证。(看两个三角形是否能重合)
学生回忆思考: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确定了,三角形的大小、形状也就确定了。
学生回答:
1、指明证明对象
2、列出三边条件
3、证明结论及依据。
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探索方向。
2、理解基本事实: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三角形的“边边边(SSS)”条件判定三角形全等.
教学难点
利用尺规作图探索和归纳三角形全等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目的
1、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出示投影片,回忆前面研究过的全等三角形.
已知△ABC≌△A′B′C′,找出其中相等的边与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