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速度的变化
实验探究:小车沿斜坡滚下速度变化
[提出 小车沿斜坡下滑时,做的是变速直线运 问题] 动吗?
[猜想] 小车在斜坡下滑时的速度可能越来越大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如 何 设 计 实 验
怎样测速度?
测出路程S和时间t
测任意的路程和 取相等的S,测出每段用的时间t 时间吗? 举例 取相等的t,测出每段走过的路程S 哪一种更方便? 取相等的S,测出每段用的时间t
3.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 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 4.根据数据算出小车从中点滑过斜面下半段路程 的S3,以及用的时间t3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路程 (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全程 上半段
下半段
S 1= S 2=
S 3=
t 1= t 2=
t 3= 1.相等的S内,t的变化
实验方案
原理
s v t
器材 停表、刻度尺、斜面、小车、金属片 注意事项
测S:以看到小车的前缘撞击金属片为准
测t:(1)记时开始与小车释放应该是同时的 (2)斜面的倾斜度应该小些,使小车运动的速 度更小
步骤
演示
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 坡度,把小车放在斜 面顶端,金属片放在 斜面底端,测出小车 将通过的路程S1 2.测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v 1= v 2=
v 3=
[分析与论证]
2.计算出v,结论是什么 S分得不等
[评估]
误差可能产生的原因
计时[交流与合作]测量估读……
2020年鲁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章节专题训练——专题一:机械运动
2020鲁科版八年级物理章节专题训练——专题一:机械运动【专题一:运动与静止】【例1】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市交通大为改善.在南京“中山北路”平直的快车道上,有三辆汽车正同向顺风行使,此时甲车上的感觉顺风,乙车上的人感觉逆风,丙车上的人感觉无风,由此可以初步判断三辆汽车中行驶速度最大的是______车.若以丙车为参照物,风与丙车处于相对________状态;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________的.【针对训练】1.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A. 桥B. 河岸C. 水D. 岸上的树2.据报道,2014年5月17日深圳赛格广场工地上,有一幢高291.6m的大楼正在施工,下午3时许,刮起了大风,一大片乌云飞快地飘过大楼上空,突然有人惊呼:“楼要倒了!”结果引起邻近楼千人在大街上惊叫狂奔,造成这种判断失误是由于这些人选用的参照物是()A. 地面B. 乌云C. 自己D. 大楼【专题二:运动的快慢】【例2】下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15s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30mB. 整个2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2m/sC. 物体在20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D. 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针对训练】1.战斗机在空中加油,已知加油机的速度是800km/h,则此时战斗机的速度应是A. 0B. 800 km/hC. 大于800 km/hD. 小于800 km/h2.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进行,他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_____同学运动较快,开始运动时两同学相距_____m,图中的a点表示_____.【专题三:速度的测量】【例3】张亮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1)张亮在斜面中点处放一金属片,用停表记下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至撞击金属片的时间 t1,并用刻度尺量出小车通过的距离s1;(2)张亮把金属片放在斜面终点,在斜面中点位置释放小车,测出小车下滑到底端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2和这段时间内小车通过的距离s2;(3)用测得的数据求出各段的平均速度.张亮发现v1=v2,于是得出结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至底端做匀速直线运动.你认为张亮的实验过程妥当吗?为什么?【针对训练】1.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1、后半段路程s2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 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大B. 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C. 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D. 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小车在AB、BC和A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是v AB、v BC和v AC,由图可知A. v AB最大B. v BC最大C. v AC最大D. v AB、v BC和v AC一样大【专题四:速度的计算】【例4】小明家离学校2km,他以5km/h的速度步行上学,出发5分钟后小明父亲发现小明的教科书忘记带上,立即以10km/h的速度沿小明上学的方向骑车去追小明;求:(1)小明父亲经多少分钟能追上小明?(2)如果小明父亲发现小明忘记带教科书的同时,小明也发现自己的教科书忘记带上并立即掉头返回,问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多少千米(小数点后保留2位有效数字)?【针对训练】1.某人在一列以60km/h匀速行驶的车厢以一定的速度向火车头方向行走,走完一节车厢所需的时间需10秒钟;若他以相同的速度向车尾方向行走,走完一节车厢所需时间A. 等于10sB. 大于10sC. 小于10sD. 以上都有可能2. 一摩托车追赶在它前面相距120km并以50km/h的速度行驶的卡车,摩托车追了270km才追上,求摩托车的速度.【达标测练】1.中学生小明从学校步行回家,随身携带的手机记录共走了5 000步,则小明从学校步行到家的时间最接近实际的是A. 0.2 hB. 0.5 hC. 0.8 hD. 1 h2.用直尺和三角板测圆柱体直径,图中方法正确的是()A. B. C. D.3.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 一江春水向东流B. 万马奔腾C. 星光闪闪D. 春风拂面4. 春运期间,为了赶去乘车,大人搀着孩子一起快走了30m,其中大人共走了50步,孩子共走了110步,则速度快的是()A. 一样快B. 大人C. 小孩D. 无法确定5.平直公路上并排停放着两辆汽车,一段时间后,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关于两辆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B. 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一定是静止的C. 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甲车一定是向南运动D. 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乙车一定向北运动6.如图是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甲是匀速直线运动B. 乙是匀速直线运动C. 甲的速度是15m/sD. 第3s时,甲、乙速度相等7.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A.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B.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50mC. 汽车的速度是26.2m/sD. 汽车的速度是42.5m/s8.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请借助如图中的短跑比赛来说明这两种方法:a图表________;b图表明________ .9.我国高铁总路程居世界第一,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暑假小红和父母外出旅游,她们乘坐的高铁动车正以300km/h的速度向南行驶,旁边平行铁轨一列普通列车以120km/h的速度也向南行驶,小红发现自己超过普通列车用的时间为16s,以普通列车为参照物,小红向_____(选填“南”或“北”)行驶,以小红为参照物.普通列车向_____(选填“南”或“北”)行驶,普通列车的长度为_____m.10.国庆节期间,小明坐客车去旅游,当客车行驶到高速公路保持车距标识牌0m处时,恰好后面一辆小汽车行驶到客车旁,此时客车上速度计显示为80km/h.当客车匀速行驶到标识牌100m处时,小汽车匀速行驶到标识牌200m处,小汽车_____(选填“已经”或“没有”)超速;以小汽车为参照物,客车是向_____(选填“前”或“后”)运动的.(此高速路段限定小汽车最高速度为120km/h)11.一个球从高h处下落,着地后每次都回跳到前一次高度的一半.若历时t秒球才停止运动.那么球运动的平均速率为_____.12.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实验原理是_____.(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和停表.(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电子表的读数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的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13.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求:(1)小车在0﹣2内速度是多少____?(2)小车在5﹣7s内的速度是多少____?(3)小车在0-7s内速度是多少____?14.某地区道路如图所示,歹徒在A处作案后沿AB以5m/s的速度逃跑,到达B时停留1s,接着沿BC以6m/s 速度逃跑,在歹徒经过AB中点时,被见义勇为的小明同学发现,并立即从A出发,沿AC拦截歹徒,结果警方和他恰好在C处将歹徒抓获.歹徒从被发现至C处被抓获共历时_____s;小明追捕歹徒的速度为_____m/s.2020鲁科版八年级物理章节专题训练——专题一:机械运动参考答案【专题一:运动与静止】【例1】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市交通大为改善.在南京“中山北路”平直的快车道上,有三辆汽车正同向顺风行使,此时甲车上的感觉顺风,乙车上的人感觉逆风,丙车上的人感觉无风,由此可以初步判断三辆汽车中行驶速度最大的是______车.若以丙车为参照物,风与丙车处于相对________状态;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________的.【答案】 (1). 乙 (2). 静止 (3). 运动【解析】甲感到在顺风中行驶,表明甲的速度比风速慢;乙感到在逆风中行驶,表明乙的速度比风速快;丙感到无风,表明丙的速度和风速相同.所以他们三人汽车速度最快的是乙,最慢的是甲.【针对训练】1.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A. 桥B. 河岸C. 水D. 岸上的树【答案】C【解析】“桥流”说明桥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状态,那么所选参照物与桥之间的位置应该发生了变化.诗人在桥上走,以流动的水为参照物,水是相对静止的,桥就是运动的,所以会感觉“桥流水不流”.2.据报道,2014年5月17日深圳赛格广场工地上,有一幢高291.6m的大楼正在施工,下午3时许,刮起了大风,一大片乌云飞快地飘过大楼上空,突然有人惊呼:“楼要倒了!”结果引起邻近楼千人在大街上惊叫狂奔,造成这种判断失误是由于这些人选用的参照物是()A. 地面B. 乌云C. 自己D. 大楼【答案】B【解析】一大片乌云飞快地飘过大楼上空,大楼和乌云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若以乌云为参照物,大楼是运动的,有人说“楼要倒了”,这些人选用的参照物是乌云.故B正确为答案.大楼相对于地面、“自己”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ACD不符合题意.【专题二:运动的快慢】【例2】下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15s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30mB. 整个2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2m/sC. 物体在20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D. 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答案】C【解析】由图象知,物体运动15s对应的路程是30m,所以15s通过的路程是30m,故A正确;前5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20m,则速度为:v=st=205ms=4m/s,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5至10s内物体静止;而10至20s时物体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st=402010m ms-=2m/s.所以在20s的过程中物体做的变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4020s mt s==2m/s.故B正确;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故D正确;故应选C.【针对训练】1.战斗机在空中加油,已知加油机的速度是800km/h,则此时战斗机的速度应是A. 0B. 800 km/hC. 大于800 km/hD. 小于800 km/h 【答案】B【解析】只有战斗机和加油机保持相对静止时才能成功完成空中加油,所以选择速度相同的即可.解:A、当战斗机的速度为0时,不能保持相对静止,不符合题意;B、当战斗机的速度等于800km/h时,保持相对静止,符合题意;C、当战斗机的速度大于800km/h时,不能保持相对静止,不符合题意;D、当战斗机的速度小于800km/h时,不能保持相对静止,不符合题意;故选B.2.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进行,他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_____同学运动较快,开始运动时两同学相距_____m,图中的a点表示_____.【答案】 (1). 甲 (2). 10 (3). 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解析】(1)由图象可以看出,在时间为5s时,甲同学运动25m,乙车运动25m﹣10m=15m;相同时间内,甲同学通过的路程大,所以甲同学运动得快;(2)由图象可知开始运动时,甲同学从0m出发,乙同学距离甲出发点前10m,故相距的距离为10m;(3)由图象可知,图中的a点表示两同学相遇,即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专题三:速度的测量】【例3】张亮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1)张亮在斜面中点处放一金属片,用停表记下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至撞击金属片的时间 t1,并用刻度尺量出小车通过的距离s1;(2)张亮把金属片放在斜面终点,在斜面中点位置释放小车,测出小车下滑到底端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2和这段时间内小车通过的距离s2;(3)用测得的数据求出各段的平均速度.张亮发现v1=v2,于是得出结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至底端做匀速直线运动.你认为张亮的实验过程妥当吗?为什么?【答案】不妥当;小车从斜面中点滑到底端,与小车从顶端滑到中点的运动过程相同,不能探究小车下滑时速度的变化【解析】在实验中探究的是小车下滑全过程的速度变化,小车过中点时有一定的速度,而题假设为0,所以小明的做法不妥;正确的做法是:先让小车从顶端滑到中点,测出小车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然后让小车从顶端滑到底端,测出小车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然后求出两个过程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得出结论.【针对训练】1.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1、后半段路程s2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 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大B. 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C. 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D. 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答案】B【解析】平均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所对应的时间,小车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做加速运动,是变速运动;小车沿斜面做加速直线运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大,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居中,所以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小,故A错误,B正确.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所以应选B.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小车在AB、BC和A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是v AB、v BC和v AC,由图可知A. v AB最大B. v BC最大C. v AC最大D. v AB、v BC和v AC一样大【答案】B【解析】由图知,小车通过AC的路程s1=9cm=0.09m,所用的时间t1=3s,V AC=11st=0.093ms=0.03m/s;通过AB的路程用的时间t2=2s,路程s2=4cm=0.04m,V AB=22st=0.042ms=0.02m/s;通过BC的路程用的时间t3=1s,路程s3=5cm=0.05m;V BC=33st=0.051ms=0.05m/s;由上分析知,V BC>V AC>V AB.【专题四:速度的计算】【例4】小明家离学校2km,他以5km/h的速度步行上学,出发5分钟后小明父亲发现小明的教科书忘记带上,立即以10km/h的速度沿小明上学的方向骑车去追小明;求:(1)小明父亲经多少分钟能追上小明?(2)如果小明父亲发现小明忘记带教科书的同时,小明也发现自己的教科书忘记带上并立即掉头返回,问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多少千米(小数点后保留2位有效数字)?【答案】(1)5min;(2)小1.72km.【解析】(1)由v=s/t可得,小明行驶的路程,s1=v1(t0+t),①;小明父亲行驶的路程等于小明行驶的路程,s2=s1=v2t,②;由①②可得,v1(t0+t),=v2t,5km/h×(5×1/60h+t)=10km/ht,解得:t=1/12h=5min;(2)由v=s/t 可得,出发5min小明通过的路程,s=v1t0=5km/h×5×1/60h=5/12km;小明和他父亲相向而行时的速度:v=v1+v2=5km/h+10km/h=15km/h;由v=s/t可得,小明和他父亲相向而行时相遇的时间:t′===h;小明父亲通过的路程:s2′=v2t′=10km/h×1/36h=5/18km≈0.28km;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距离:s″=s总﹣s2′=2km﹣0.28km=1.72km.【针对训练】1.某人在一列以60km/h匀速行驶的车厢以一定的速度向火车头方向行走,走完一节车厢所需的时间需10秒钟;若他以相同的速度向车尾方向行走,走完一节车厢所需时间A. 等于10sB. 大于10sC. 小于10sD. 以上都有可能【答案】A【解析】一个人向火车头方向行走,所用的时间是10s,若他以相同的速度向车尾方向行走,人所走的路程是不变的,故所用的时间也不变.故选A.2. 一摩托车追赶在它前面相距120km并以50km/h的速度行驶的卡车,摩托车追了270km才追上,求摩托车的速度.【答案】90km/h.【解析】解:卡车的路程s′=s﹣d=270km﹣120km=150km,∵v=,∴卡车的运动时间:t===3h,摩托车的速度:v===90km/h;答:摩托车的速度为90km/h.【达标测练】1.中学生小明从学校步行回家,随身携带的手机记录共走了5 000步,则小明从学校步行到家的时间最接近实际的是A. 0.2 hB. 0.5 hC. 0.8 hD. 1 h【答案】C【解析】中学生的步幅在50cm=0.5m左右,学校到家的距离约s=5000×0.5m=2500m,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在v=1m/s左右;所以小明从学校步行到家的时间约t=25001./s mv m s=≈2500s=0.7h.故选C2.用直尺和三角板测圆柱体直径,图中方法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A、错误,刻度尺的零刻线没对准桌面,且无法确定直径的位置;B、错误,刻度尺的零刻线没对准桌面;C、错误,三角尺没把直角边与刻度尺靠紧,无法确定直径的位置;D、准确;3.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 一江春水向东流B. 万马奔腾C. 星光闪闪D. 春风拂面【答案】C【解析】A 、一江春水向东流,江水在流动,属于机械运动;B 、星光闪闪是由于大气层对光线发生了折射形成的,不属于机械运动;C 、海水奔腾,海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D 、春风拂面,风是空气的流动,位置在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所以选 B .4. 春运期间,为了赶去乘车,大人搀着孩子一起快走了30m ,其中大人共走了50步,孩子共走了110步,则速度快的是( )A. 一样快B. 大人C. 小孩D. 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解:大人搀着孩子一起走了30m ,他们的路程S 相同,运动时间t 相同,则速度V=相同,大人小孩运动的一样快.故选A .5.平直公路上并排停放着两辆汽车,一段时间后,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关于两辆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B. 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一定是静止的C. 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甲车一定是向南运动D. 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乙车一定向北运动【答案】A【解析】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甲车的运动有5种情况:①甲车不动,乙车向北运动;②乙车不动,甲车向南运动;③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④甲车向北运动,乙车也向北运动,但甲车比乙车慢;⑤甲车向南运动,乙车也向南运动,但甲车比乙车快;A、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故A正确;B、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甲车可能静止,也可能运动,故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不一定是静止的,故B错误;C、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可能静止也可能先北运动,也可能向南运动,故C错误;D、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可能静止也可能先北运动,也可能向南运动,故D错误.故选A.6.如图是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甲是匀速直线运动B. 乙是匀速直线运动C. 甲的速度是15m/sD. 第3s时,甲、乙速度相等【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甲图线与时间轴平行,表示速度不变,v甲=15m/s,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图线中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表示做加速直线运动;在第3s时,甲乙的速度相等,均为15m/s.故A. C. D 正确,B错误.故选B.7.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A.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B.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50mC. 汽车的速度是26.2m/sD. 汽车的速度是42.5m/s【答案】D【解析】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s1 =vt1/2=340×0.5/2=85m,故A错误;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s2=vt2/2=340×0.3/2=51m,故B错误;在两次信号时间间隔内汽车通过的距离s=s1-s2 =85m-51m=34m,34m内汽车用时 t=△t-t1/2+t2/2=0.9s-0.25s+0.15s=0.8s,所以汽车的速度为v=s/t=34m/0.8s=42.5m/s,故C错误,D正确,故选D.8.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请借助如图中的短跑比赛来说明这两种方法:a图表________;b图表明________ .【答案】 (1). 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多,运动得越快 (2). 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用的时间越少,运动就越快【解析】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即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图a中表示的是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图b中表示的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9.我国高铁总路程居世界第一,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暑假小红和父母外出旅游,她们乘坐的高铁动车正以300km/h的速度向南行驶,旁边平行铁轨一列普通列车以120km/h的速度也向南行驶,小红发现自己超过普通列车用的时间为16s,以普通列车为参照物,小红向_____(选填“南”或“北”)行驶,以小红为参照物.普通列车向_____(选填“南”或“北”)行驶,普通列车的长度为_____m.【答案】 (1). 南 (2). 北 (3). 800【解析】(1)由题知,高铁和普通列车都向南运动,且高铁的速度大于普通列车的速度,所以,以普通列车为参照物,小红向南运动;以小红为参照物,普通列车向北行驶.(2)高铁和普通列车的相对速度:300/120/180/50/v km h km h km h m s =-==,根据s v t=可得,普通列车的长度为:50/16800s vt m s s m ==⨯=. 故答案为(1). 南 (2). 北 (3). 80010.国庆节期间,小明坐客车去旅游,当客车行驶到高速公路保持车距标识牌0m 处时,恰好后面一辆小汽车行驶到客车旁,此时客车上速度计显示为80km/h .当客车匀速行驶到标识牌100m 处时,小汽车匀速行驶到标识牌200m 处,小汽车_____(选填“已经”或“没有”)超速;以小汽车为参照物,客车是向_____(选填“前”或“后”)运动的.(此高速路段限定小汽车最高速度为120km/h )【答案】 (1). 已经 (2). 后【解析】由v=s t 得:客车行驶时间为:t=s v =01km 80km/h .=1800h ,则小汽车的速度为:v=s t =02km 1h 800. =160km/h >120km/h ,故小汽车超速了;以小汽车为参照物,客车向后运动.11.一个球从高h 处下落,着地后每次都回跳到前一次高度的一半.若历时t 秒球才停止运动.那么球运动的平均速率为_____.【答案】3h/t【解析】该球第1次着地通过的路程s 1=h ,h 2第2次着地通过的路程s 2=2h +2h =h , 第3次着地通过的路程s 3=4h +42h h =,第4次着地通过的路程s 4=8h +2h 82h =, …第n 次着地通过的路程s n =12n h -+1222n n h h =--,则该球从开始下落到停止运动通过的总路程: s 总=s 1+s 2+s 3+s 4+…+s n =h +h +2h +2h 2+…+22n h -=3h ,所以球运动的平均速率:v =3s h t t总= 12.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实验原理是_____.(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和停表.(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电子表的读数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的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 ,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 .【答案】 (1). v=s/ t (2). 刻度尺 (3). 小车运行缓慢,便于记录时间 (4). 0.18 (5). 0.225【解析】(1)实验原理:v=st;(2)由实验原理可知,需要测量斜面长和运动时间,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停表;(3)实验时,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4)由图知,小车通过全程用的时间t=5s,路程s=90cm=0.9m,全程的平均速度:v=0.95s mt s==0.18m/s;由图知,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用的时间t2=2s,路程s2=45cm=0.45m,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220.45 2s mt s==0.225m/s.13.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求:(1)小车在0﹣2内速度是多少____?(2)小车在5﹣7s内的速度是多少____?(3)小车在0-7s内速度是多少____?【答案】 (1). 1m/s (2). 2m/s (3). 0.86m/s【解析】(1)由图象可知,在0∼2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2m;则速度v1=1122s mt s==1m/s;小车在5∼7s内,时间为t2=7s−5s=2s,小车运动的路程s2=6m−2m=4m;则速度v2=2242s mt s==2m/s;(3)小车在0∼7s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6m,则速度v3=3367s mt s=≈0.86m/s.14.某地区道路如图所示,歹徒在A处作案后沿AB以5m/s的速度逃跑,到达B时停留1s,接着沿BC以6m/s 速度逃跑,在歹徒经过AB中点时,被见义勇为的小明同学发现,并立即从A出发,沿AC拦截歹徒,结果警方和他恰好在C处将歹徒抓获.歹徒从被发现至C处被抓获共历时_____s;小明追捕歹徒的速度为_____m/s.。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课件沪科版物理八年级
19.2
速度不变
将挡板移至斜面中点,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1; (1) 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的长度s,找到中点。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三、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
小车沿斜面下滑时,运动的越来越快
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时,运动的越来越快。
2 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2 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二、猜想与假设: 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时,运动的越来越快。
斜面、小车、刻度尺、秒表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
时间测量最容易出现误差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
小车沿斜面下滑时,运动的越来越快 (1) 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的长度s,找到中点。 想一想:需要测量哪些数据?
2 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 议一议:怎么测量前半程和后半程的路程s1、s2及时间t1、t2?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
将挡板移至斜面中点,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1;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
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时,运动的越来越快。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六、交流与评估:
1.在保证小车能自由下滑前提下,斜面的坡度应大些还是小些? 应小些;因为斜面的坡度太大时,小车运动过快,记录时间会不准确。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习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测量平均速度知识梳理本节的内容为探究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实验探究,并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及应用。
通过探究过程,学会通过实验收集信息、客观评价结果是本节考查的主要方向,通常以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的形式考查,考查知识点有长度、时间的测量及读数,速度的计算,误差的分析等,难度一般不大。
一、怎样测量速度实验原理:s vt =。
实验测量器材:刻度尺、机械停表。
我们只需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用停表测出运动的时间即可算出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如果要探究一段路程中速度的变化,只需将经历的路程分为若干段,再分别测出每段的平均速度,即可大致测量出整个过程中速度的变化。
二、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1.实验原理:s vt =。
2.实验器材:停表、刻度尺、斜面、小车、金属片。
3.实验过程:a.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和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b.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和所用的时间t2,根据数据算出小车从中点滑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s3,以及用的时间t3;c.根据记录数据算出两段的平均速度,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三、实验分析1.注意事项测s:以看到小车的前缘撞击金属片为准。
测时间t:(1)记时开始与小车释放应该是同时的;(2)斜面的倾斜度应该小些,使小车运动的速度更小,这样小车运动时间更长,误差更小。
2.误差分析误差可能产生的原因:s分得不等、计时不准、测量估读。
重难点突破重难点01 平均速度的理解典例在线一辆雪橇沿山坡滑下,第1 s内通过3 m,第2 s内通过6 m,第3 s内通过9 m…,则有A.雪橇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3 m/sB.雪橇做变速直线运动,但每秒内的平均速度都是3 m/sC.雪橇前2 m/sm/s【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由题意可知,雪橇每秒内通过的距离不相等,故物体做变速运动,故A错误;第一秒内【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应注意跟据物体的速度公式判断物体的运动,每秒内雪橇通过的路程都不同,找出每段对应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即可求出平均速度。
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
二、偶然误差 由于计时存在反应时间、对数的 估读等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可 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少
金石桥中学 张丽辉
实验原理:
在实验中,利用斜面小车的运动分段
s 来测量其运动速度。从公式 v t
可知,如果测出了物体运动的各段路程 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 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
斜面、小车、金属片、秒 表、刻度尺
实验步骤:
1.在水平面上架好斜面,使斜面保持一定 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 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
S1
金属挡板
s3t3 t1
S2
t2
实验数据记录:次数1路程 (m)时间
(s) t1
速度 (m/s)
2
t2
3
t3 t1 t2
实验结论:
1、在同一个斜面上的运动,运动物体
在不同的路程段通过的平均速度不同。
有:
v3 v1 v2
2、在斜面上的运动中,物体的运 动速度越来越快。
实验误差:
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 属片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和t1算出小车通过斜 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 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 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 平均速度v2。 5.通过计算下半段路程S3= S1-S2和 下半段时间t3=t1-t2,算出小车通过下半 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
1《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实验报告单
八上—1/7
实验报告
班级 小组成员
一、实验名称: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二、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3、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三、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木块
四、实验原理:v=s/t
五、实验操作步骤及要求:(按步骤操作,将结果填于下表)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无损,按上图组装器材,并标好斜面中点的位置。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斜面底端要通过的路程s ,填入表格;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 的时间t ,填入表格。
根据测得s 和t 利用公式v=s/t 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 。
3、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将挡板移至中点,测出斜面上半程的距离s 1和小车通过路程s 1的时间t 1,填入表格,根据测得s 1和t 1算出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v 1。
4、利用s 2=s-s 1,t 2=t-t 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下半程时的路程s 2和时间t 2 ,并算出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 2 。
六、现象及数据记录:
七、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小车上半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_全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均选填“>”、“<”或“=”)。
说明小车下滑过程是___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的,而且是____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的。
物理量 全程 上半程 下半程 路程(m) s= s 1= s 2= 时间(s) t= t 1= t 2= 速度(m/s) v=
v 1= v 2=。
备考2023年中考科学二轮复习-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二)
备考2023年中考科学二轮复习-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二)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实验探究题专训1、(2020北京.中考模拟)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的斜面、小车和电子秒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如图所示改变木板的角度进行了两次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了如下数据,请根据所给数据完成下列问题:AB 段AC 段路程/m 0.4 0.8第一次实验时间/s 1.6 2.8第二次实验时间/s 2.4 4.8(1)此实验需要测量仪器有刻度尺和________;(2)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3)在第一次实验中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4)下列哪个图像更接近第二次实验中小车的运动情况________;(选填字母)A.B. C.D.当兴趣小组的同学再次改变木板的角度,发现小车不能沿木板下滑,下车不能下滑的原因是________。
2、(2020衡阳.中考模拟) 在同一粗糙水平面固定两个不同斜面,小华同学研究相同的两个小球A、B分别沿不同的斜面运动,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了小球滚动时的不同位置,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位置间距如图所示:(1)甲图中A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乙图中小球B从2位置运动到4位置的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v=________m/s,小球B沿斜面运动过程中的动能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3)若两个小球从斜面上运动到斜面底部时与相同的木块碰撞,碰撞之后图________(选填“甲”或“乙”)中木块运动距离较大。
3、(2020江苏.中考模拟) 短文,回答问题新型冠状病毒漫延世界2020新春之际,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在我国武汉暴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科学防治,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但由于种种原因现已漫延到世界多地,导致我国目前的防控任务仍很艰巨。
进阶中考2020——实验专练(速度)物理精选练习题
实验专练(速度)物理精选练习1.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2.张刚同学在完成“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后,还想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从斜面下滑的物体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他对小车下滑快慢的因素进行如下猜想:猜想一,与斜面的高度有关;猜想二,与斜面的长度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一,他设计的方案是将小车分别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测出下滑时间。
通过测量,发现每次下滑的时间不同,于是得出猜想一是正确的。
请对张刚这一探究作出评价,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
3.小刚进行“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测量过程中小车分别在A、B、C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填“大”或“小”)些。
(3)根据图示的数据信息,他测得小车AB..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
4.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___和_____测平均速度.(2)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3)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4)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_____(填“大”或“小”).(5)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6)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选填>、<、=)5.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实验中斜面较长且保持较小的坡度是为了____________ (选填“延长”或“缩短”)运动时间,从而减少误差;(2)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为了方便计时,还须在斜面上放置____________;(3)下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小车下滑运动的是____________ 。
1《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实验报告单
1《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实验报告单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的速度变化规律,并验证加速度与斜面倾角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1.小车2.斜面3.钢尺4.随动计时器5.水平台6.停车计时器实验步骤:1.将斜面置于水平台上,并确认其处于水平状态。
2.将小车静止地放置在斜面的起点处。
3.使用停车计时器,记录小车沿斜面下滑的时间t14.将斜面倾斜一定角度,注意保持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变。
5.重复步骤3,记录小车沿斜面下滑的时间t26.重复步骤4和5,直至斜面倾斜角度达到一定范围(例如0°-45°)。
7.将每组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记录斜面倾斜角度θ和对应的时间t。
实验数据:斜面倾斜角度θ(°),时间t(s)------------------,----------1020304045数据处理:1.根据实验数据表格,绘制出斜面倾斜角度θ和时间t之间的关系图。
2.通过观察关系图,分析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规律。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处理的结果,得出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与斜面倾斜角度之间存在其中一种关系。
实验讨论:1.从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随着斜面倾斜角度的增大而增大。
2.这与我们的常识相符,因为斜面倾斜角度增大意味着斜面越陡,小车下滑时受到的重力分量增加,从而加速下滑。
3.实验中我们忽略了空气阻力对小车下滑速度的影响,因此实验结果中的速度变化趋势较为理想化。
4.实验中还可以对不同质量的小车进行实验,并比较不同质量对速度变化的影响。
5.进一步研究可以尝试改变斜面材质或斜面表面的摩擦系数,观察对速度变化的影响。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结论: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随着斜面倾斜角度的增大而增大。
实验结果与我们的常识相符。
第4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第4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基础训练]知识点1 探究速度的变化1.小明猜想:水滴开始下落的过程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为此,他做了这样的实验:打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地下落,并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秒拍摄了同一滴水下落时的不同位置,如图.可见他的猜想是(选填:“正确”或“错误”).从图分析,水滴下落0.3秒的平均速度是米/秒.2.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给你提供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需用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实验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中停表的每格为1s,那么实验中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4)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A.t AB<t BCB.t AB=t BCC.v AB>v BCD.v AB<v BC知识点2 平均速度的计算4.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A. 10cm/s B. 9cm/s C.8cm/s D. 7cm/s5.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 m/s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 m/s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 m/s6.某班同学在用皮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时,四位计时员记录了王军同学跑步通过10m、20m、30m、40m处的时刻,并记录在下表中.根据上面数据,计算出王军同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从起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为 m/s.(2)从10m处到20m处的平均速度为 m/s.(3)从20m处到40m处的平均速度为 m/s.(4)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参考答案]1.解析:在物理中,速度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观察图示可看出水滴每秒钟下落的路程,通过比较每秒钟水滴下落的速度大小可知它是变速直线运动还是匀速直线运动.水滴在某一时间段内下落的路程除以时间就是这一时间段内水滴的下落速度.由图示知:水滴0.1s下落5cm,从0.1s到0.2s下落15cm,从0.2s到0.3s下落25cm.由此可知水滴下落过程中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不同的,所以水滴开始下落的过程是变速直线运动,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因为水滴下落0.3s通过的路程是:5cm+15cm+25cm=45cm=0.45m.所以水滴下落0.3秒的平均速度是:.故答案为:正确,1.5.2.(1)刻度尺停表 (2)速度公式v=s/t (3)0.1 0.12 (4)速度越来越大3.解析:由图得出小车走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v=分析判断小车在不同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大小关系.(1)由图中停表示数可知,t AB=5s,t BC=3s,所以t AB>t BC.故A、B错误;(2)由题意知s AB=s BC=sm,小车在前半段的平均速度,后半段的平均速度;所以v AB<v BC.故C错误,D 正确;故选D.4. 解:滑块的平均速度:,故ACD 不符合题意;故选B.5.解析:平均速度是指运动的总路程与总时间之比,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
2019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运动和力 实验题 探究平均速度、二力平衡、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等(共26题)
2019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运动和力实验题探究平均速度、二力平衡、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等(共26题,有答案)1.(2019•永州)在测量平均速度实验中,小木块从装有刻度尺(分度值为1mm)的斜面A 点静止下滑并开始计时,每隔0.2s记录一次小木块到达的位置,所做的一次实验如左下图所示。
(1)该实验所依据的原理是V=;(2)小明将实验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A点、B点刻度放大以后如图所示,则表格中s AB =cm,v AB=cm/s;路程/cm 时间/s 平均速度/(cm•s﹣1)s AB=0.2 v AB=s BC=12.10 0.2 v BC=60.50s CD=20.00 0.2 v CD=100.00s DE=27.90 0.2 v DE=139.50 (3)由上表数据得出,小木块下滑过程中在做(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4)实验是存在误差的。
根据表中数据,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你可以推测出v AB、v BC、v CD、v DE之间的数学关系式是。
(只要写出一条,答案合理即可得分,但写v DE>v CD>v BC>v AB不能得分)2.(2019•柳州)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1)每次让小车都从斜面上高度行滑下,使小车到达斜面底时的速度相同;取不同的水平表面进行实验,目的是使小车在不同水平表面运动时受到的不同。
(2)分析实验现象可得:水平面越光滑,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选填“快”或“慢”),小车能滑行的距离就越大。
假如小车在水平面上不受阻力,它的速度将。
(3)如果分别让小车从斜面上不同高度滑下,请你推理:当小车滑到水平面上不受阻力作用时,其最终速度(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3.(2019•鄂尔多斯)如图甲,浩浩为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每次都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1)如图乙,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为cm。
(2)实验时,小车每次都滑到水平面上运动,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一对,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阻力(f)的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测量路程和时间,并求出平均速度。
2.会分析实验数据,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体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数据的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
2.养成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在实验中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组织调控学生有序地进行实验。
【实验准备】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组需要:长木板一个带刻度尺、机械停表一块、小车、金属片、小木块一块。
二、实验: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1、实验目的、原理和实验器材2、实验设计【模拟情境】本节课我们用小车代替下滑的人,搭起的长木板(斜面)代替轨道,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思考讨论】1、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的?如何粗略描述?2、测量小车下滑的平均速度用到的实验原理是什么?3、具体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怎么测?4、需要选择哪些实验器材?等等。
【小结】&【板书】实验目的: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v=s/t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路程和时间。
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设计意图:测量性实验,必须先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和器材。
)【设计实验方案】【第一步】如何测量路程和时间请同学们根据桌上提供的实验器材,初步组装,试着操作,思考如何把路程进行分段?学生讨论后老师用PPT展示如下图所示:学生讨论、回答:生1:越来越快平均速度生2:公式v=s/t生3:测路程和时间;生4:刻度尺、停表【温馨提示】同学们也可以结合生活中骑自行车下坡的情况,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后师生共同归纳:(1)S1,t1,(2)S2,t2,【第二步】明确实验步骤:明确了路程和时间的测量,那么做实验的先后顺序又是怎样的?请你把空缺的部分填写完整,用PPT展示根据刚才的讨论,完成空缺的部分:3、进行实验动特点,试着测两组数据。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162) 1.如图所示是拍摄的苹果下落过程中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57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m/s。
2.某班同学在用皮尺和停表测平均速度时,四位计时员记录了王军同学跑步通过10m、20m、30m、40m处的时刻,并记录在下表中。
根据上面数据,计算出王军同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从起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是m/s。
(2)从10m到20m处的平均速度是m/s。
3.同学们用如图甲所示的玻璃管做了“研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该实验的测量工具有和;根据测量数据画出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则气泡上升的速度为cm/s。
4.完成下列问题:(1)打点计时器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仪器,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由此可知,打点计时器是的仪器。
(填序号)A.记录时间B.测量质量C. 测量力(2)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打点计时器来研究物体的平均速度,得到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则A、C两点间的距离为cm,物体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是m/s。
5.如图所示为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闪光时间间隔为1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按提示描述这两个小球的运动,图中每一个小格的长度为0.2m。
(1)求出小球B在编号3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 B=m/s。
(2)分别求出小球A在编号1至编号3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1=m/s;小球A在编号5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2=m/s。
(3)小球A在编号1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速度逐渐(选填“变大”或“变小”)。
6.蚊香生产者为了节约原料和用户使用方便,要根据蚊香的燃烧速度生产不同规格的各种蚊香。
有一种蚊香如图所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该蚊香正常燃烧的速度,要求:(1)写出所需要的器材。
(2)说明测量方法。
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教材实验梳理、专项练习题
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教材实验梳理、专项练习题真题练习1.(2023四川广元)某物理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中,他们将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 )的斜面顶端A 点静止释放,并同时按下电子停表开始计时,图中圆圈内显示了小车位于A 、B 、C 三点的时刻(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1)由图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小车下滑过程中做___________运动(选填“减速”“匀速”或“加速”);(2)根据图中信息,小车在下滑过程中BC 段的平均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_cm/s ; (3)如果在A 点时,先释放小车,后按下停表开始计时,B 、C 两点都准确计时,则会使所测AB 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答案】(1)加速 (2)50.0 (3)偏大【解析】(1)由图可知AB 段的路程为sAB =10.00dm-6.00cm=4.00dm=40.0cm ,AB 段的时间为tAB =2s ,AB 段的平均速度为40.0cm =20.0cm/s 2sAB AB AB s v t ==,BC 段的路程为sBC =6.00dm-1.00dm=5.00dm=50.0cm ,BC 段的时间为tBC =1s ,则BC 段的平均速度为50.0cm=50.0cm/s 1sBC BC BC s v t ==,因为vBC >vAB ,所以小车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
(2)由(1)可知小车在下滑过程中BC 段的平均速度大小是50.0cm/s 。
(3)如果在A 点时,先释放小车,后按下停表开始计时,则计时晚了,时间变短,会使所测AB 段的平均速度vAB 偏大2.(2023·新疆卷)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常用的实验手段。
在暗室中,照相机的快门处于常开状态,频闪仪每隔一定时间闪光一次,照亮运动的物体,于是胶片上记录了物体在几个闪光时刻的位置。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及复习
第三讲: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及复习知识精讲一、科学探究的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二、合作探究活动一: 小车从斜面由静止下滑,在下滑过程中小车的速度是否发生改变呢?1.提出的问题:小车从斜面上滑下,速度是怎样变化的?2.猜想与假设:速度越来越大3.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我们要想研究小车在斜面上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分段的方式把斜面分开,然后分别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小车的速度。
(1)实验原理:t s v /(2)实验器材:停表、刻度尺、斜面、小车、金属片(3)注意事项:测S:以小车的前缘到金属片的距离为准测t: ①以看到小车的前缘撞击金属片为准;②记时开始与小车释放应该是同时的③斜面的倾斜度应该小些,使小车运动的速度更小。
(4)实验步骤:①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 1②测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1③将金属片移至S 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 2④根据数据算出小车从中点滑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S 3,以及用的时间t 3(5)设计表格 路程 (m)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全程 S1=t1= v1= 上半段 S2=t2= v2= 下半段 S3= t3= v3=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并将收集到的数据填入上面表格中。
5、分析与论证,由数据得出自己的结论。
6、评估7、交流与合作专题训练1.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求出某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便可知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B .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C .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以内的D .前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比后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小2.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m 用时6s ,后50m 用时7s ,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明前50m 的平均速度是7.14m/sB .小明后50m 的平均速度是8.33m/sC .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是7.69m/sD .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是7.74m/s3.小刚家距学校1200米,上学时,前半段用了6分钟,后半段用了10分钟.问:小刚上学的平均速度为( )A .1.25米/秒B .2米/秒C .7.5米/秒D .0.83米/秒4.如图所示,物体沿斜面从顶端匀速下滑至底端.在这过程中,物体的速度V 、通过的距离S 、机械能E 和动能EK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则错误的是( )A.B .C .D .5.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如图所示,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A .10 cm/sB .9 cm/sC .8 cm/sD .7 cm/s 8题 9题6.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 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 (匀速/变速);运动照片上A 与B 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48cm ,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 m/s .7.在研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小明每隔10s 记录的气泡位置如图所示,则气泡上升时速度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小明用刻度尺测出A 、B 间的距离s=80cm ,则气泡通过AB 段的平均速度v= cm/s .8.如图,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2)斜面的作用是;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原因.(3)若图中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基础巩固1.通过下列场景中描述的运动状态,判断选择的参照物并填写在横线位置。
2021年南通市田家炳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1-4测量平均速度专项训练(人教)
江苏省南通市田家炳中学第一章机械运动1-4测量平均速度专项训练(2021-2022学年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用斜面和小车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小车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A. 7cm/sB. 8cm/sC. 9cm/sD. 10cm/s2、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A. 图中AB段的路程s AB=50.0cmB. 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 AC=2.5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 AC=32.0cm/sC. 在测量小车到达B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大D. 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 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3、小明在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时,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滚到C点,并用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一次,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6 sB. 小球在前0.4 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 cmC. 小球滚下的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1 m/sD. 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在AB段的平均速度4、如图所示是小明在实验室中测小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球相对于桌面是静止的B. 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3sC. 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通过路程15cmD. 整个运动过程平均速度为1 m/s5、如图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A. t AB<t BCB. t AB=t BCC. v AB>v BCD. v AB<v BC6、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B. 以地面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C. 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与BC段运动所用时间相等D. 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B.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C. 龟兔赛跑中乌龟获胜,说明赛程中它的平均速度更大D. 刻舟求剑故事中楚国人没找到剑是因为他不懂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这一道理8、小明家距学校2.4km,一天,小明骑自行车上学,他以4m/s的速度行驶到刚好一半路程时,自行车车胎被扎破了,他只好停下来找修车师傅修车,补胎用了8min20s,接着又以6m/s的速度到达学校,则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约为()A. 4.8m/s.B. 5m/s.C. 2.4m/s.D. 4.8km/h9、如图所示,一个小物体沿光滑斜面由A点上方从静止开始下滑,在它通过的路径AE分成相等的四段,v1v2分别表示通过AB段、BC段的平均速度,v表示BE段的平均速度,则v1v2与v的关系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速度的变化
s
一、原理:v =
t
二、器材:小车、长木板、木块、停表、刻度尺、金属片(挡板)
(斜面)(测量器材)
三、实验目的:测出小车在斜面上半段、下半段以全程运动中的平均速度。
四、实验步骤:
①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将小车放于顶端,金属片放于斜面底端,测小车通过的路程s1。
②测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撞击金属片的时间,重复多测几次。
③据s和t求得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
④将金属片移到斜面的中点,测得小车从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
s2,所用时间t,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
⑤利用全程所用时间减去上半段所用时间t1,求出下半段所用时间t2,算出小车在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2。
五、注意事项
1.调整斜面的高度适中,目的是:便于测量时间
(实验中斜面的坡度太小,小车不能下滑,无法进行实验;斜面的坡度过大,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越短,不容易计时,因此应使斜面的坡度应适中)
2.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保持初速度不变
3.开始计时与小车释放的时间应该是同时的,发生碰障时马上停表。
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最的数据更准确。
4.关于小车路程的测量要注意“头对头“或“尾对尾”
六、设计表格,收集数据,计算出小车在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得出结论
结论:小车在斜面下滑时的速度越来越大
七、可能产生误差的原因?
1.小车未开始运动提前计时或小车经过终点后才停止计时,导致测量时间偏大,测量的平均速度偏小;
2.小车运动后才开始计时或小车未到达终点就停止计时,导致测量时间偏小,测量的平均速度偏大;
2.测量路程时读数也会产生误差;
例题.如图是小明“测量小车的平均连度“的实验,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自由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本实验的原理是v=st
(2)要完成本实验,所需要的测量器材有刻度尺和停表(3)在测量过程中,发现小车下滑时间较难测出,可采用的措施是使斜面的坡度减小(或缓)一些
(4)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 mm,小车从A运动到C时的路程为80.0cm,小车AB段运动的路程为 40.0 cm;
(5)实验测得t AC= 3s ,则小年在AC段的平均进度v AC约等于
0.27 m/s;
(6)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v AB,在BC段的平均连度为v BC,则v AB < v AC < v BC (均选填”=”“<”或”>”)
(7)多次测量时每次必须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
开给自由下滑:
(8)下面的四幅图中能反映出该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的是 B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时)
(9)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会
偏小
(10)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不正确
理由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利用这个时间计算所测得的结果偏小
(11)小车从斜面A点滑到C点的过程中,机械能的转化情况是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12)利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这一实验的经验,两位同学打算测量小明跑完40m路程的速度。
①他们用卷尺(填一种测量工具)在室外测出40m的路程
②小刘担任计时员,他用停表(填一种测量工具)测量小明
跑步的时间,他应站在 40m 处(选填“起点”或“40m”)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