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8《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8.古诗二首课题古诗二首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古诗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美感体验。
《古诗二首》蕴含了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诗人李白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由此,本导学案重点在于在朗读中,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情感。
学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预习二首古诗,试着理解诗意,查阅相关资料。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登鹳雀楼》。
2.体会这首古诗的节奏和韵味美,理解古诗的意思。
3.在理解古诗意思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4.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学习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含的积极向上的情感。
学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积累描写祖国壮丽景色的古诗;预习《登鹳雀楼》,试着理解诗意,查阅相关资料。
(学生)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图片话题,导入新课。
(用时:5分钟)1.提问:我国古代四大名楼有: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
同学们会背关于它们的古诗吗?2.播放幻灯片,展示鹳雀楼的图片,简介鹳雀楼。
1.思考问题,回忆学过的古诗内容,回答提问。
2.听老师讲解,了解鹳雀楼。
1.填空。
(1)王之涣是代诗人。
(2)鹳雀楼旧址在省。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用时:15分钟)1.借助工具书,读准生字字音。
2.自由朗读古诗,注意断句,并结合课文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3.启发和鼓励学生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释字的意义。
有不懂的字词可以提问,老师在幻灯片中标出。
4.小组讨论,让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1.认读生字词。
2.自由读古诗,自主尝试解释诗句意思。
3.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达成共识。
全班交流、展示结果。
2.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楼(lóu nóu)依(yì yī)尽(jìn jìnɡ)欲(yǜ yù)并与大家交流讨论结果。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教案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并且显⽰出教师对课标、教材、学⽣的理解和把握的⽔平以及运⽤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能⼒。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学⼆年级上册语⽂第18课《古诗⼆⾸》课⽂原⽂ yè sù shān sì 夜宿⼭寺 táng lǐ bái [唐] 李⽩ wēi lóu gāo bǎi chǐ 危 楼 ⾼ 百 尺, shǒu kě zhāi xīng chén ⼿ 可 摘 星 ⾠。
bù gǎn gāo shēng yǔ 不 敢 ⾼ 声 语, kǒng jīng tiān shàng rén 恐 惊 天 上 ⼈。
chì lè gē 敕 勒 歌 běi cháo mín gē 北朝民歌 chì lè chuān yīn shān xià 敕 勒 川, 阴 ⼭ 下, tiān sì qióng lú lǒng gài sì yě 天 似 穹 庐,笼 盖 四 野。
tiān cāng cāng yě máng máng 天 苍 苍, 野 茫 茫, fēng chuī cǎo dī xiàn niú yáng 风 吹 草 低 见① ⽜ ⽺。
注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见〕同“现”,出现。
【篇⼆】部编版⼩学⼆年级上册语⽂第18课《古诗⼆⾸》课⽂原⽂ 夜宿⼭寺 教学⽬标 1.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
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掌握会写字的⾳、形、义。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一、古诗文本解读第18课是二年级上册编排的第二次古诗文的学习,安排在第七单元——“想象”单元。
本单元的语文训练要素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情感体验”,古诗的创作时间距离学生较远,其画面也与学生现在的生活实际情况相差甚多,这其实不利于学生将古诗内容和自己的生活联结,但恰恰是因为如此,更利于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产生个性化的想象。
从古诗的内容上来看,《夜宿山寺》这首诗将大诗人李白的夸张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单从想象力这一点来说,值得学生好好学习一番了。
李白深夜留宿山中庙宇,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于是来到廊上欣赏山中夜景,夜色朦胧什么都看不到,但唯一能让李白感受深刻的就是,我现在站的地方真高呀!有多高呢,“危楼高百尺!”百尺有多高,还感受不到吗就是我现在随随便便就能“手可摘星辰”了。
你还不相信我现在都不敢大声说话了,生怕惊扰到天上的神仙清修。
整首诗看完,请允许我为李白的夸张想象顶礼膜拜。
作为成年人,看到这样的诗会拍手叫绝,但决不相信其真实性。
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真的会激发他们的无限想象,毕竟能摘到星星,能距离天上的神仙那么近在他们看来是极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便是孩子眼中天真无邪的世界。
因此在学习这首古诗时,不能一上来就告诉学生李白全诗用了夸张的手法,把不可能的事说的神乎其神,一下子幻灭了学生的想象小火苗。
首先老师要做的就是借助插图和语言引导,把学生带入到李白眼中的世界,围绕着“高”这一显著的特点,想象自己也能手可摘星、恐惊天人,给学生充足地表达个人感受的机会,其实这首诗在内容理解上并不难,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诗中的画面即可,教师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相机指导识字与写字。
如果《夜宿山寺》能成功开打学生想象的阀门,《敕勒歌》的学习便变得容易得多。
基于对学情的了解,《敕勒歌》是学生假期背诵的很熟练的诗词,而且课文的插图非常形象,诗歌的内容也不难。
因此《敕勒歌》的学习,老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尝试运用想象这一能力自学。
新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8 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部编本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两首》《雾在哪里》《雪孩子》 3 篇课文。
这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想象” 为主题的单元,本单元课文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体验” 。
教学中要循序渐进,体现指导的层次性。
《古诗两首》可以利用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环境清幽和草原的苍茫、高远辽阔。
教学中宜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与音像资料展开想象,以诵读为主要方式,进行理解积累。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人用极度夸张的笔调形象、生动地勾勒出山上的寺院楼非常高。
前两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是从视觉感受上写出楼高,后两行“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从听觉上进一步烘托出楼高。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开头两行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最后两行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
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
全诗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一直受到历代文论家和文学史论着的一致好评。
《语文课程标准( 2011 版)》指出第一学段古诗教学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温儒敏教师谈到古诗的教学,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8古诗二首夜宿山寺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8 古诗二首夜宿山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二首:夜宿山寺》。
本诗选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宿府》,内容包括诗的全文,以及对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解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古诗《夜宿山寺》。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感悟和审美能力。
3. 通过对古诗的解析,使学生了解诗中的景象和意境。
4.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古诗《夜宿山寺》的全文理解和背诵。
难点:诗中意境的理解和关键词语的解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含古诗全文、插图、关键词解析等。
2. 黑板、粉笔。
3. 学生准备古诗课本、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夜晚山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诗的思考,进而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看这幅图,它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一座山寺矗立在山间。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与这个景象有关的古诗。
”2. 诵读古诗:带领学生齐读《夜宿山寺》,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解析古诗:对诗中的关键词语、句子进行详细解析。
“‘危楼高百尺’,危楼指的是高楼,高百尺形容楼很高。
‘手可摘星辰’,形容楼高得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身处山寺,感受诗中的意境。
5.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夜静春山空”,讲解其中的修辞手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景象。
六、板书设计1. 古诗《夜宿山寺》全文。
2. 关键词语解析。
3. 诗句“夜静春山空”的修辞手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夜宿山寺》中的景象。
答案示例:“夜晚的山寺宁静空旷,高楼矗立,仿佛可以触摸到天上的星星。
”2. 作业题目:背诵《夜宿山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夜宿山寺》。
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部编版18.古诗二首(夜宿山市 敕勒歌) 教学设计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带板书设计、教学反思)3

18、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夜宿山市》《敕勒歌》教学目标: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3.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1.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1.字词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前面我们学过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吧!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李白的另一首诗《夜宿山寺》。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用投影出示插图,请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画的内容:在一座很高的山上,有一座寺庙,云雾萦绕在山腰,星星在寺庙周围眨着眼睛。
2.教师伴着音乐范读课文。
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4.教师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寺、庐、野”这些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
同时对多音字和形近字进行区分并组词。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3)多音字。
宿⎩⎨⎧s ù:住宿风餐露宿xi ǔ:一宿xi ù:星宿似错误! (4)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京:惊(惊讶)——凉(凉风)——晾(晾晒)——谅(原谅)危:跪(下跪)——脆(干脆)——桅(桅杆)白发(苍苍) (苍翠)的松柏(苍白)的脸色 (苍老)的面容(5)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2.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18古诗二首教学反思3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上册精品资料设计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上册精品资料设计 1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就教学的内容来看是“语文的”。
首先,这份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都是“语文”的,即使是“板画”“用手势表示”等教学活动,都建立在语言文字的学习基础上,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体验诗意。
其次,这份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在这首古诗诗意的理解、体会和朗读上,没有无限的拓展、延伸,更没有引入相关的史料、类似的古诗等,干净明了。
教什么、学什么,以文本为核心,精当!
再者,这份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并不深奥:研究题意;字字思考,理解诗意;处处想象,体会诗意;行行朗读,表现诗意。
教学内容是明确的,也是适度的。
如:“危”字怎么解释?“危楼”是什么样的楼?站在“危楼”之上,眺望窗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这样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又适合学生的学习程度,跳一跳可以摘到果子,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思考,自然学得明明白白,感觉踏踏实实。
不足之处:
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
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4)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形容诗中所描写的这座楼。(高)
(5)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楼很高,请你读给同学们听一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三)诵读欣赏,品读古诗。
1.通过学习,我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能加上动作、语气自己读读这首诗吗?注意要读出你自己的感受。(学生采取个人诵读,合作诵读,分组诵读,加动作诵读等形式练习诵读古诗)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
【导语】教案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并且显示出教师对课标、教材、学生的理解和把握的水平以及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
yè sù shān sì夜宿山寺tánglǐ bái[唐]李白
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掌握会写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端正地书写6个字。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李白曾望月抒怀,留下了《静夜思》这首千古佳作,他也曾在另一个群星璀璨的夜晚,写下了使人惊叹的诗行,那就是《夜宿山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3、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4、全班齐读古诗。
三、分步解读,把握诗境
1、解题意。读诗题,看注释了解题意。敕勒是一个游牧的民族,生活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这首诗就是敕勒人所唱的牧歌。
2、读通诗句,理解诗意。
①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18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4篇)【部编版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4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人李白用平易的语句,绝妙的想象,表达了他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感受。
诗题的意思是:夜晚投宿在山上的寺院里。
全诗共四行,前两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是从视觉感受上写出楼高,后两行“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从听觉上进一步烘托出楼高。
诗人用极度夸张的笔调形象、生动地勾勒出山上的寺院楼非常高。
全诗仅 20 个字,但足以令读者如亲临其境,亲感其情。
教学此诗就要引导学生置身于夜静、星朗、山高、楼危的情景之中,体验诗人的感受。
《敕勒歌》语言直白如画,艺术概括力极强。
反映了敕勒族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它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一首民歌,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
整首诗场面宏大,意境高远,层次清楚,语言通俗,充分表达了牧人对草原风光的热爱之情,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敕勒川,阴山下”,这句诗交代了牧民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句写天空像圆圆的蒙古包大屋顶,笼罩着大地。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主要写草地。
在蓝蓝的天底下,草原一眼望不到边,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
一、教学效果教学本节课我主要从诗歌的内容、情感、手法等角度对诗歌进行分析,学生在赏析诗歌的基础上,拓展到欣赏描写自己家乡的诗歌,通过练笔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课上采用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让授课在讨论、合作的氛围之下进行。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读、背、识字的基础上,加入整体感知诗意、体会古诗描绘的意境的要求。
我在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意境,体会感情,领悟内涵。
在这节课上,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主学习的能力,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学习中。
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又一次得到了提高,也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成功之处1.运用多种多样的读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的地位。
部编版18.古诗二首(夜宿山市 敕勒歌) 教学设计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带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

18、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夜宿山市》《敕勒歌》教学目标: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3.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1.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1)借助拼音读课文,初步了解诗题的意思。
(2)初读课文,自学会认字和会写字。
(3)再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板书:夜宿山寺)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
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
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
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
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
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
(板书: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
要求: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1.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
(教师点评)2.领读、齐读。
三、交流切磋,诵读求悟1.过渡: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
先看第一行:危楼高百尺。
(1)学生找出“高”和“百尺”。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18.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18古诗二首(精读课文)【教学目标】1.认识“宿、依”12个生字,会写“危、敢”8个生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必备品格【教学重点】朗读和背诵古诗,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教师口述:介绍写作背景:诗人夜宿深山里面的一个寺庙,藏经楼,于是便登了上去。
凭栏远眺,星光闪烁,李白诗性大发,写下了这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
(板书:危敢惊1.学生字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危”半包围结构,“敢”左右结构,左右等宽,“惊”左窄右宽。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危”,学生练写。
“危”的半包围结构,“⺈”居上居中,从竖中线起笔;“厂”横笔写在横中线上方,宽于“⺈”;横折钩的钩尖抵竖中线;“乚”的钩部超出上部横折钩。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多元认字,是部编版教材强调的重点,书写的指导,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使学生爱写字、会写字。
】五、品读释疑1.学习第一、二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1)解释词语“危”字,倍显突兀醒目,与“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天空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写了出来。
“摘星辰”用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的高耸云霄。
“摘星辰”通过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2)结合课文插图,想象一下诗句的前两行给我们展现了怎样的景象?预设: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能摘下天上的星星。
3.学习第三、四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词语解释“恐惊”从诗人深“怕”的心理中,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极近,这样,山寺的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8 古诗二首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8 古诗二首公开课教案18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逐行朗读,思考每个字的意思,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2.指导学生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对诗意的理解和对诗境的感悟。
3.激发学生研究古诗的兴趣。
一、研究题意,自读自学1.出示课题,启发学生从中确定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
教师随着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的简笔画。
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和释义。
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教给学生据文想象的方法,为理解诗意奠定基础。
2.让学生观察板画和插图,然后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
教师选择“高”这个词,并板书。
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___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
3.教师按照下面的方法,让学生自学这首诗: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逐行朗读);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想象诗的意境)。
二、交流切磋,诵读求悟1.教师让学生逐行研究,找出哪些字表达了“高”,哪些景象说明了“高”。
先看第一行。
学生找出了“高”和“百尺”。
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教师出示“危楼”卡片,让学生查字典解释“危”字的含义。
教师告诉学生,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眺望窗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想象后,说出了“高极了,真高啊,好像站到了天边一样……”2.教师让学生齐读第一行“危楼高百尺”,要求学生读出楼的高。
教师示范后,让学生反复练朗读。
教师告诉学生,只要把“高”字读得高些响些,就能够读出心里对这个“高”字的感觉。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来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想象力。
教师出示“星辰”卡片并引导学生想象诗人站在高楼之上,伸手摘星辰的场景。
学生们根据诗意做出手势,想象诗人身体的姿态,并朗读诗句。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可”字的重音,以表达出轻松自如地摘星辰的感觉。
第18课《古诗二首》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最后,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引导和启发还不够到位,有时过于关注教学内容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调整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需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第18课《古诗二首》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18课《古诗二首》选自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本节课包含两首古诗:《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1.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了解古诗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学习两首古诗的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培养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同时,通过学习《登鹳雀楼》,了解历史建筑鹳雀楼,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与担当素养,通过学习古诗中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古诗朗读与背诵:培养学生正确的朗读语感和节奏,熟练背诵两首古诗。
-生字词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理解字词在诗句中的意义。
-诗句理解:把握诗句的基本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学习了《古诗二首》,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首先,我发现同学们在朗读古诗时,对韵律和节奏的掌握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多花些时间让学生反复朗读,以培养他们的语感和节奏感。
其次,对于诗句深层含义的理解,部分同学还存在困难。在讲授过程中,我应该尝试用更生动、更贴近生活的例子来解释诗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8.古诗二首

18.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教学重难点】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课前准备】字卡、板贴、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孩子们,咱们做个游戏好不好?看图猜诗!谁能背。
(《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李白,二、学习《夜宿山寺》(一)引出诗题,理解诗题。
他特别爱到名山大川去游览。
这一天,他来到一座风景秀丽的山上(板画:山),山上有一座寺庙(板贴:楼)天黑了,李白住到了寺庙里,即兴写了一首诗(板题),读:夜宿山寺。
这个“寺”你是用什么好方法把它记住?这个字咱用了这么多好方法来记住了,来,你读,你读,一起读读。
孩子们,这里哪个字有居住的意思?师:宿这个字,古时候是这样写的,屋里有一个人,躺在席子上,所以,宿在这里就是住宿的意思。
你读,你读,跟老师读——住宿。
(出示卡片反面)那谁能告诉大家夜宿山寺的意思啊?说得多好呀!(夜晚,住宿在山上的一所寺庙里。
)来,一起读。
(二)自主反馈,学写生字。
孩子们,从自主学习单上老师发现,这个宿字写得不太美观(出示学生写的),那我们来看如何才能写好这个字?1.先看结构,什么结构(上下结构),知道了字的结构,我们还要知道宽窄关系,这个字是上窄下宽。
(出示辅助格)(上窄下宽)2.再看占格。
仔细观察它的占格。
(起笔点在竖中线,百的小竖紧贴竖中线。
)(点竖压线)3.三看笔画,注意穿插和避让,横画起笔在撇下,不要超出宝盖头。
4.来,咱们一起写一写:首笔点在竖中线,宝盖不要过于宽,撇尖一定要舒展,横画写在横钩下,小竖压在竖中线。
好,请大家在课堂收获栏里再写2个。
师一边画,一遍评价:a做到了上窄下宽一颗星打个勾;b做到了点、竖占线打个勾;c横画位置对的打个勾。
(三)整体感知,初读诗文。
(2019统编版)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8 古诗二首—敕勒歌(教学反思参考1)

(教学反思参考1)古诗二首——敕勒歌《敕勒歌》是南北朝时期的乐府诗歌,本节教案我精心组织,认真搜集资料,经过多次思考,最后制定了本教学设计及配套课件。
课后,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既有成功,也有不足。
一、成功的地方
1.导入设计较好,我由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引入新课,学生从画面上先感受草原的辽阔壮丽,拉近了学生与课本的距离,使学生快速走进课文。
2.拓展较好。
由敕勒人热爱自己的家园,激起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在此,我设计“家乡园”图片展,让学生在音乐中欣赏家乡的风景。
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
3.问题设计合理。
关于诗歌中为什么选穹庐比喻天空,是教学中的难点,为此,我设计介绍敕勒族的特点,帮助学生突破了难点,很好的理解了这个问题。
二、失败的地方
1.朗读环节,学生读的太少,虽然进行了指导,但没有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大部分学生掌握朗读技巧之后,我应再设计一个环节,让男女生PK朗读比赛。
2.对学生的评价不到位
3.知识把握还不全面,很多预设的知识没有及时展示出来,而且语言组织不到位。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教学反思5篇

【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步提⾼教育教学⽔平。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年级上册语⽂古诗⼆⾸教学反思 优点之处: 1.抓关键字词,体会情感。
在设计中我抓住诗句中的动态词“开、出、回、来”,体会作者把景写活,在体会中,我善于引导学⽣展开充分的想像,每⼀句诗即是⼀幅画,引导学⽣抓好这些关键字词,想像画⾯读出情感,感悟诗⼈的喜爱之情。
2.学习⽣字时,由于是⼆年级的学⽣不⽤像⼀年级那样,我适当放⼿让学⽣从⼰有的知识想出识记的办法,注意了低中年级的对接,⽽且我还运⽤了字理识字的⽅法来辅助学⽣识字,加深学⽣对⽣字的识记和积累。
3.注意语⽂课“听说读写练”相结合,实现学⽣的“双基”训练。
在设计中,我将这五要素融⼊到课堂中。
古诗以诵读为主,我在指导读时,则结合⾃⼰参加语⽂朗读培训班时学到的古诗朗读技巧来指导,引导学⽣朗读古诗时,注意“横看三字尾,竖看起承转合”,教师范读指导,激发学⽣读古诗的兴趣。
4.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差异,培养团结合作的能⼒。
在课堂中,问题简单的给后进⽣回答,难的,同桌互助,如有⾃学后两句时,这⽅⾯的关注会更突出⼀些。
不⾜之处: 1.教学时间的安排不适当,出现前松后紧的情况,在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把握不是很好,这还需不断地进。
2.在引导学⽣理解诗句进,⽅法“增换调补”没有落实到位,出现学⽣在回答理解诗句时,还是停在按字解释上,只有⼏个尖⼦⽣可以⽤,这个⽅法有⼀定的难度,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多使⽤。
3.在指导朗读时,由于时间的分配不妥,所以在“悟情”环节中,没能更深⼊地去体会诗⼈的情感,所以学⽣在读时,诗⼈味没读出来。
通过《古诗两⾸》的教学,⼒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的主体作⽤,调动学⽣学习的积极性,从⽽优化教学过程,提⾼教学效率。
改进措施: 1.上课时间时刻提醒⾃⼰注意时间,每到⼀个环节都有意识的去看看时间,严格按照备课教案来上课。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优秀教案

18 古诗两首——夜宿山寺[教学目标]1.自学诗中的生字。
2.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的意境。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谁读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能试着背一首吗?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时所写的诗。
出示课题:夜宿山寺二、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宿、寺、危、辰、恐、惊。
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
2.这些生字谁会读?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宿”字的读音。
3.去掉拼音,小组检查认读生字。
4.猜字游戏:老师手中拿了一个生字娃娃。
谁来猜猜,老师拿的是哪个生字娃娃?四、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读诗。
2.指名读词:高百尺、摘星辰、高声语3.指名朗读全诗。
五、借助插图,了解诗意1.出示课件或文中插图,找一找,山寺在哪里。
2.假如你就站在这山顶寺院的高楼上,你会有什么感觉?相机出示前两行诗。
3.指导朗读前两行诗。
(1)老师配乐范读;(2)学生试读;(3)指名读;(4)全班配乐齐读。
4.站在这高楼上,人们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
相机出示后两行诗。
(1)学生自由读后两行诗;(2)指名配乐读;(3)教师配乐范读;(4)全班配乐齐读。
六、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全诗1.教师配乐描叙诗境,学生想象画面。
2.学生自读整首诗。
3.指名扮演小诗人,表演读。
4.师生配乐合作读。
七、选择作业(三者选其一)1.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
2.给诗配画。
3.李白还写过哪些诗,找一找,读一读。
18 古诗两首——敕勒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乐府;会认“似”、“笼”、“庐”“茫”“盖”“苍”6个字。
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计划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计划18古诗二首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比、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课前准备老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
2.收集与诗人有关的资料,写作背景。
学生准备:1.搜集其他乐府诗及李白的其他作品。
2.收集诗人的生平简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板块一古诗接龙,激趣导入1.游戏:古诗对对碰。
床前明月光,________________。
桃花潭水深千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时不识月,________________。
2.导入:呀!你们积累的古诗还真不少呢!这些古诗的是同一个人,大家知道是谁吗?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一首关于李白的诗《夜宿山寺》。
3.简介:(学生沟通课前搜集的李白的个人资料。
)操作指导教学时,老师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去选择孩子们所熟悉的古诗,在指导学生参加古诗对对碰的游戏时,要制造轻松自然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本课的学习,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板块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活动1多种形式读出诗的节奏1.引导学生听配乐范读全诗,学生听准字音,听清节奏。
特别要注意听自己不认识的字。
2.引导学生跟着课件读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读出节奏。
3.学生自由练读,展示评价。
活动2多种方法合作识字1.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一边读一边圈出读不准的生字,多读几遍。
2.引导学生同桌互读,帮助纠正字音。
3.指名读,老师相机纠正字音,强调“辰”是翘舌音,要正确读出“摘星辰”。
4.师生合作读。
按诗歌的节奏,老师读前两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
5.男女生合作读、分组读、齐读。
《古诗二首》教案 (《夜宿山寺》、《敕勒歌》)

野(田野)(原野) 苍(苍白)(苍生)
茫(迷茫)(茫然)
3.认识了生字宝宝,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古诗。(插入音频素材2)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5.相关链接
北朝民歌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方文人所创作的作品,其内容丰富,语言质朴,风格豪迈,主要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今存60多首。其代表作有《木兰诗》《孔雀东南飞》等。
宿。
山寺。
用虚的数字(百尺)说明了山寺楼很高。
高。
非常非常高,伸手就可以摘到星星。
夸张。
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认知生字词。
熟悉古诗及朗读节奏。
认识作者。
解读题目。
了解写作背景。
品读诗句。
了解重点词语。
精读诗句。
体会字的意思。
发挥想象。
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
了解词语的意思。
了解诗意。
体会诗人心理。
理解全诗意思。
喜欢。
读课题《夜宿山寺》。
以诗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明白要学的内容是什么。
讲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演示第4-6张幻灯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指导生字的笔顺。
危、敢、惊。
2.学习组词。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二、精读课文
1.古诗题目解读。(演示第9-10张幻灯片)
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
宿:住的意思。
诗人住在什么地方呢
写作背景:诗人夜晚住在深山里面的一个寺庙里,发现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于是他登了上去。凭栏远眺,星光闪烁,李白诗性大发,写下了这一首写景的短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8《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8《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人李白用平易的语句,绝妙的想象,表达了他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感受。
诗题的意思是:夜晚投宿在山上的寺院里。
全诗共四行,前两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是从视觉感受上写出楼高,后两行“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从听觉上进一步烘托出楼高。
诗人用极度夸张
的笔调形象、生动地勾勒出山上的寺院楼非常高。
全诗仅 20 个字,但足以令读者如亲临其境,亲感其情。
教学此诗就要引导学生置身于夜静、星朗、山高、楼危的情景之中,体验诗人的感受。
《敕勒歌》语言直白如画,艺术概括力极强。
反映了敕勒族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它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一首民歌,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
整首诗场面宏大,意境高远,层次清楚,语言通俗,充分表达了牧人对草原风光的热爱之情,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敕勒川,阴山下”,这句诗交代了牧民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句写天空像圆圆的蒙古包大屋顶,笼罩着大地。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主要写草地。
在蓝蓝的天底下,草原一眼望不到边,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
一、教学效果
教学本节课我主要从诗歌的内容、情感、手法等角度对诗歌进行分析,学生在赏析诗歌的基础上,拓展到欣赏描写自己家乡的诗歌,通过练笔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课上采用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让授课在讨论、合作的氛围之下进行。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读、背、识字的基础上,加入整体感知诗意、体会古诗描绘的意境的要求。
我在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意境,体会感情,领悟内涵。
在这节课上,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主学习的能力,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学习中。
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又一次得到了提高,也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成功之处
1.运用多种多样的读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的地位。
如在学习认读生字词时,综合运用指名读、齐读和小老师领读的方式,将读的作用发挥得恰到好处。
2.课堂上留了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指导学生认真书写。
低年级语文课堂上至少要保证10到15分钟的书写练习时间。
这堂课我给足了学生练写生字的时间,对生字的讲解精细到每一个字的间架结构、起笔落笔、笔顺和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比较细致。
三、不足之处
1.教学中,我忽略了学生自身具有的学习能力,对问题的处理,一味地牵引,反倒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
2.没有加强对诗中具体词语的理解,如“百尺”“语”“恐”的意思,“语”是“说话”的意思。
3.精读环节,知识点把握还不全面,很多预设的知识没有及时展示出来,而且语言组织不到位。
四、改进措施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要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把课外的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积极营造班级爱阅读的氛围,鼓励孩子多读课外书,提高识字量和阅读量。
同时,我要加强自身语文素养,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18《敕勒歌》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敕勒歌》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一首民歌,它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语言直白如画,艺术概括力极强。
反映了敕勒族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
对家乡的热爱。
二、说学生
二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古诗学习经验,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古诗学习的方法。
为此我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本诗。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古诗教学的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
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的设计思路,教法上我采取了激趣法、演示法、讨论法等。
同时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为主,对收集的有效教学资源进行重构,与学科教学完美整合。
学法上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我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为主线,创设教学情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参与性,让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教学过程共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第二环节: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是扫清语言障碍,指导读通诗句,整体感知诗句。
第三环节: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先读懂前4句,再读懂后3句,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朗读全诗。
第四环节: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一)交流识记字形。
(出示生字:阴似野苍茫)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
加一加:“阝+月”是“阴”,“亻+以”是“似”,“里+予”是“野”,“艹+仓”是“苍”,“艹+汒”是“茫”。
(二)指导书写。
1.教师在黑板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
(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
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2.学生练写。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
第五环节: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1. 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大草原就是—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六、说教学板书设计
敕勒歌
似庐笼盖苍茫
草原的大、美
板书是一节课的缩影,要既简洁,又美观。
我撷取教学古诗中的“点睛”之笔进行板书。
既有知识的概括,又有方法的提示。
七、教学效果预测
诗歌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携手进行的一次审美之旅。
我希望这节课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和体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经由这样的引导而得以不断前行。
相信现代教育手段合理的运用,会在课堂上发挥巨大的作用,使本课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18《敕勒歌》同步练习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连一连。
kǒn g sì lú chén lǒn g
寺辰恐笼庐
二、看拼音,写词语。
tián yěcān g mán g g uān g yīn jīn g xiàbùgǎn
三、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危楼:
百尺:
恐惊:
草低:
四、课文整体梳理。
1.《夜宿山寺》的作者是唐朝(),这首诗用()的手法。
把山寺的()和夜晚的()写得非常逼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敕勒川》哪两句交代的是敕勒川的位置(),诗中描写的景物有(),(),(),(),(),(),()。
五、重点段落品析。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把诗歌补充完整。
2.敕勒歌是一首朝时的民歌。
3.穹庐是指
4.“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
六、写一写。
最高的楼,用诗句表示:
一、略
二、田野苍茫光阴惊吓不敢
三、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
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恐惊:唯恐惊动。
天苍苍:天蓝蓝的。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四、1.李白夸张高静
2.敕勒川,阴山下敕勒川阴山天野风草牛羊
五、1.笼盖四野天苍苍 2.北 3.蒙古包 4.现
六、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