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的口头传播方式初探——以歌妓唱词为中心(一)

合集下载

歌妓:宋词的传播媒介

歌妓:宋词的传播媒介

歌妓:宋词的传播媒介
蒋晓城
【期刊名称】《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97(000)002
【摘要】词是一种较完美的配合乐曲的音乐文学,具有可歌可唱的特征,需要人来演唱。

宋代歌坛的风尚与宋词的本色观决定了它最直接最重要的歌者是宋代的歌妓,也就是说歌妓成了宋词传播途径与媒介的主要选择。

宋代歌妓数量多,遍布各地。

她们地位低下,与文人有密切的关系,这就使得她们成为宋词传播的主要媒介【总页数】4页(P81-84)
【作者】蒋晓城
【作者单位】湖南师大中文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3
【相关文献】
1.论宋词的传播媒介——歌妓 [J], 谢穑
2.宋词歌妓传播的媒介偏向性思考 [J], 魏岚
3.媒介环境学视域下传播媒介对宋词创作的影响——以歌妓唱词传播为例 [J], 魏岚
4.论歌妓传唱对宋词传播的影响及歌妓自身创作对宋词内涵的丰富 [J], 黄鑫
5.近二十年歌妓与唐宋词关系研究述评 [J], 邵洋; 刘尊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唐宋诗词与歌妓

唐宋诗词与歌妓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歌伎的最早起源,可以上溯至先秦的女乐,也就是当时的歌舞女艺人。

其后随着乐籍制度的建立和教坊的成立,歌伎群体逐渐庞大,歌伎制度也日渐稳定。

“歌伎制度在经历了先秦女乐,汉代倡乐和魏晋乐户的发展之后,到了唐代,逐渐形成其相对稳定的结构形态。

官妓的活动进一步组织化和制度化,家妓私妓也十分普遍。

”(李剑亮《唐宋词与唐宋歌伎制度》)。

唐宋两代,是中国古代歌伎制度最昌盛的时期,不仅人数多,而且艺术素质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唐宋诗词的发展。

正如武舟在《中国妓女文化史·修订版后序》中所言,“作为妓女,正宗的艺妓曾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

”这里所言的艺妓,也就是歌伎。

因而,我们在研究唐宋诗词时,绝不能忽略歌伎的重要作用。

唐宋诗词是我国几千年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诗词在唐宋时代,本是一种诉诸视听的音乐文艺。

诗词的兴起与繁荣,都与歌伎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诗词与歌伎的关系,成为诗词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环。

纵观近些年来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歌伎与诗词的创作,歌伎在诗词传播过程的中介作用,文人与歌伎的交往,歌伎诗词的创作内容与特点,歌伎对词风的影响等。

一、歌伎与诗词的创作唐宋两朝歌舞酒宴极其普遍,城市酒楼歌馆亦空前发达。

而唐是诗的王朝,宋是词的国度,能诗善词的文士就与能歌善舞的歌伎发生了密切联系,诗词就产生于这样一个急管繁弦、玉盏频传的环境之中,但引起创作冲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有求而作。

文人作诗词供歌伎演唱歌舞侑觞增添娱乐,歌伎慕名请文士写诗题词,以此抬高身价。

如《北里志》记唐乐伎颜令宾“见举人尽礼袛奉,多乞歌诗以为留赠,五彩笺常满箱箧”。

柳永“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

”李白、苏轼等大家都曾应求为歌伎填写新词,留下了许多佳话及优美的词曲。

至于宫廷盛宴,文士朝臣应制而作的诗词就太多了。

二是有感而作。

文人在宴会或秦楼楚馆中与歌伎接触,常触发其情而形于歌咏,这种情形较为复杂,也使这方面的诗词题材更为多样化。

宋词在当代的传播方式研究

宋词在当代的传播方式研究

介更加多元化,甚至文学本身即是媒介;同时还指出, 古代文学传播研究,对于促进中国古代文学发展、 评估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价值等有着重要作用。
张次第还发表了《略论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目 的与方式》一文,在文中着重分析中国古代文学的 传播目的:察民意观民风、政治劝谏、抒发情怀、 商业糊口以及教育、娱乐和艺术鉴赏作用。此外, 他还提到具体的传播方式:比乐弦歌、作者游吟、 游仙、讲学与考试、酬唱、传抄与印刷以及刻石题 壁等七种。
一、已有研究成果 (一)关于古代文学传播研究的成果 20 世纪 80 年代至今,古代文学传播研究取得了 丰硕的成果。孙民生先生在 1997 年提出了将“五个 W”传播模式运用到中国古典文学的传播研究中,“五 个 W”即 Who(传播者)、Say what(内容)、What camel(媒介)、To whom(受众)和 What effect(效 果)为古代文学传播研究打开了思路。 21 世纪初期,古代文学传播研究取得了较大成 果。曹萌、张次第在《略论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媒介》 一文中对古代文学的传播媒介进行了研究,提出传 播文学的媒介区别于传播新闻的媒介,文学传播媒
宋雨娟
(谢菲尔德大学,英国 南约克郡 谢菲尔德 S10 2TN)
摘 要:宋词作为古诗词文化的瑰宝,世代流传,影响巨大。王国维先生在《宋元戏曲史·序》中评价
道:“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
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可见,宋词文学地位之高。而宋词流传至今,其传播方式又有很大不同,本文将介
钱锡生先生在《唐宋词传播方式》一书中,以 唐宋词体性的形成、词史的进程和词风的演变为依 据,分析了唐宋词的传播方式,并将其划分为歌舞 传播、吟诵传播、手写传播、题壁传播和石刻传播 以及印刷传播的方式。

媒介环境学视域下传播媒介对宋词创作的影响——以歌妓唱词传播为例

媒介环境学视域下传播媒介对宋词创作的影响——以歌妓唱词传播为例

媒介环境学视域 下传播媒介对 宋词创作 的影 响
— —
以歌 妓 唱词 传 播 为 例
魏 岚
( 安徽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 院,安徽 芜湖 2 4 1 0 0 3 )

要 :歌妓的特殊身份和 活跃的特 殊场合 , 使 歌妓唱词成 为宋词 口语传播 的重要形 式。在歌妓 唱词形
成的媒介环境 中,口语化 、即 时性和互 动反馈 的媒介特 点,影响 了词 的创 作和 传播。歌妓 乞词 的创作 动机 ,
的历史 进程 表 明 , 各个 时代 真 正 有 意 义 、有价 值 的 “ 信息 ” ,是这 个 时代 所使 用 的传播 工 具 的性 质和 它
所 开创 的可能 性 以及 带 来 的社 会 变 革 。 …” 宋 词 创
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 每一种新 的媒介的
产生 ,都开 创 了人类 感 知 和认 识 世 界 的方 式 ,传播 中的变 革改 变 了人类 的感 觉 , 也 改 变 了人 与人 之 间
为媒 介 对文 化 的影 响表 现在 形式 上 和 环 境上 ,而 人
们 的思 维方 式 和社会 组织 则 是 由业 已 内化 的主 导性
( 一) 商业繁 荣提 供 了传播 沃 土
的传播模式塑造 的。 L 2
梳 理 目前 国 内外关 于宋 词 歌妓 传播 的诸 多研 究 文献 , 发 现从 媒介 环境 学 的研 究 视 角去 分 析 歌 妓作 为一种 传播 媒介 对 宋词 产 生 的影 响涉 及 甚 少 。鉴 于 此, 本 文立 足 于媒介 环 境 学 的视 角 ,以传 播 学 的相
景 、传播 方 式 、 传 播 内容 等 方 面 的探 讨 。麦 克 卢 汉 ( Ma r s h a l l — Mc L u h a n ) 高 度肯 定 了媒 介 本 身 的 巨大 威 力和 深远 影 响 ,提 出 了“ 媒介 即讯 息 ” 的论 断 ,他认

浅析宋代歌妓对宋词的传播影响

浅析宋代歌妓对宋词的传播影响

浅析宋代歌妓对宋词的传播影响摘要:宋朝是词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歌妓人数众多,她们对宋词的繁荣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而歌妓生活是宋词创作的题材之一,歌妓是宋词的传播者,有些歌妓还是宋词的创作者,他们互相依存的紧密关系,也使宋词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扩展。

关键词:歌妓;宋词;传播;创作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016-01宋词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以千姿百态、姹紫嫣红的丰神,与唐诗元曲争奇斗妍。

词体作为一种音乐文学,通过演唱得以广泛传播,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宋人称之为“歌词”、“乐章”、“乐府”或“倚声”,可见词与音乐的关系之密切。

由于在宋朝,词首先是以音乐作品的面貌展现于世,因此词的口头传唱成为很重要的一种传播媒介,而在众多的口头传唱者中,歌妓又无疑是最为特别而又重要的存在。

一般而言,在歌曲流行的社会过程中,有五个基本环节——(词人的)歌词,(作曲家的)音乐,(歌手的)表演,(机构的)传播,(歌众的)传唱——它们合力作用环环相扣,才能造就一首歌曲的流行。

当词与演唱者的风格达到完美契合点时,往往能将歌手的知名度和词的流传度都推到顶峰,二者的互惠关系达到最大值。

在古代,尤其是宋代,词的发展已达到全盛阶段,唱词成为当时十分流行的一种活动,“听词”更是成为一种大众化的生活方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

在大多数宋人尤其是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文人看来,听词既是娱乐的方式,更是一种对艺术的欣赏。

据高晦叟《席珍放谈》记载,晏殊曾经“坐堂上置酒,从容出姬侍奏管弦、按歌舞,以相娱乐”。

同时,作为源自民间的一种文艺,词的演唱不仅为上层社会人士所喜爱,更在广大市井百姓中又有了巨大市场。

随着演唱艺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审美观念的变化,宋朝出现了独重女声的现象。

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古人善歌得名不择男女……今人独重女音,不复问能否。

而士大夫所作歌词,亦尚婉媚,古意尽矣”。

女性歌者演唱清美柔婉的新词,曼声促节,很能使广大听众在精神上获得一定的满足,因其既能满足社会上层人士审美的文化需要,也能适合民间世俗享乐的需求,遂成为宋人文化生活中一个颇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学士学位论文—-歌妓在宋词创作与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学士学位论文—-歌妓在宋词创作与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词本事配乐歌唱的“音乐文学”,是融歌、舞、乐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态。

从创作上讲,它是依歌填词,应歌而作;从传播方式上讲,词多由歌妓舞女传唱表演,佐酒侑觞,以娱众人。

这些都决定了词的传播离不开歌妓这一重要的传播中介。

在宋代,歌妓唱词侑酒与文人遣兴填词共同构成了词文学的原生状态。

宋词的兴盛与辉煌,乃至后世的广泛传播,歌妓唱词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

在宋词的传播中,歌妓唱词作为口头传播方式,为宋词的广泛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文首先阐述了宋代歌妓制度的概况及兴盛的原因,正因有大量的歌妓存在,宋词才能通过她们的演唱,不仅流传于帝王将相和文人士大夫之间,也流传于贬夫走卒、市井民众之间。

歌妓在整个传播过程中,不单纯是受众,还是口头传播者。

歌妓在的角色特征与词在两宋的传播息息相关——歌妓不仅推动了宋词的广泛传播,为宋词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而且歌妓与词人形成了的天然关系,唤起了词人的艺术才思,激发了创作热情;同时,表现词人与歌妓的爱情,亦成为宋词中的一大题材,占据相当多的数量。

因此,歌妓是促使宋词兴盛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歌妓,宋词,繁荣目录中文摘要 (1)目录 (2)引言 (3)一、歌妓在宋代的存在境况 (4)(一)宋代歌妓产生的社会原因 (4)(二)宋代歌妓的临行及地位 (6)二、歌妓与宋词创作的繁荣发展 (9)(一)歌妓与女性创作题材的繁荣 (10)(二)歌妓对宋词创作的直接参与 (14)三、歌妓在宋词传播中的作用 (18)(一) 歌妓对词的传唱增强了宋词传播速度 (18)(二) 歌妓对词的传唱推动了词的传播范围 (19)结语 (22)参考文献 (23)第2页共24页引论说到“娼妓”,现代社会的人们会想到那些“因要得到他人相当报酬,乃实行性的乱交,以满足对方性欲”(王书奴.中国娼妓史[M].长沙:岳麓书社,1998. P3)的人。

但是中国古代娼妓的性质与制度并不完全如此。

“娼”字在汉代以前一般均书为“倡”,后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有“倡”字而无“娼”字。

宋词的传播

宋词的传播

論宋詞的傳播徐楓杭州大學學報編輯部論宋詞的傳播唐宋時代,詞是一種與音樂相結合的、可以吟唱的新興抒情詩體,音樂性是唐宋詞突出的藝術特性之一。

詞既具有文學的特性,又有音樂的特點,是“聲學"和“音樂文學"。

詞的這一藝術特點,決定了唐宋詞的傳播呈動態的方式,它既具有與一般詩文傳播相同的地方﹕可以通過書面傳播,讓人們閱讀和接受;又可播之管弦,付之歌喉,通過“鬻歌售藝者"“脆管清吭,新聲交奏"[1]的傳唱,讓人們喜聞樂見。

可見,詞的傳播渠道與一般的文學作品不同,它還需要一個書面傳播以外的特殊傳送者,擔任這一角色的,正是天賜“皓齒",長于“管弦"的歌妓。

唐宋之際,許多“倚聲填詞"的詞作,正是有賴于歌妓這一居于作者和受者之間的中介作用,才使詞的傳播形成了獨特的傳播方式﹕反饋歌妓作者詞受眾詞籍(聽者或讀者)(抄本或刻本)圖一、唐宋詞的特殊傳播模式從圖可知,唐宋詞的傳播範式大體有二﹕一是以抄本、刻本為媒體的靜態的書面傳播方式,而唐宋時期雕版印刷業尤其是宋代活字印刷的興盛,更使詞在書寫傳播外,憑借第二次人類傳播革命的輝煌成就——印刷傳播的優勢,使詞由人際傳播時代向前跨了一大步,初具大眾傳播的某些特色;二是以歌妓為中介的有聲的、動態的聲學傳播、音樂傳播方式,這二者互相補充,互相聯系,既有縱向的、超躍時空限制的書面傳播,又有橫向的、網絡遍布全國的大範圍的歌妓傳播,並呈信息傳播的雙向互動性特質。

因此,分析詞的傳播,就需從詞的傳播機制、傳播技術入手,以探討它的特點及其相互間的聯系。

一、宋詞傳播的多元格局(一)書面傳播﹕刻本和抄本往往具有歌本的作用詞籍作為詞的傳播的一種獨特文本,既具有一般文藝作品所具備的靜態傳播的特點,可用于閱讀、保存、流傳,又有著它獨特的作用,即作為唱本應歌使用。

可見,刻本和抄本對詞的傳播具有雙重作用。

敦煌遺書中,就存有唐詞寫本若干和一卷“曲譜"。

宋代印刷業發達,官刻、私刻、坊刻都很興盛,為刻寫詞籍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略论歌妓在宋词传播中的作用

略论歌妓在宋词传播中的作用

略论歌妓在宋词传播中的作用廖修成摘要: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一个高峰之一,产量巨大质量极佳。

那么,在那个时代是什么促进了宋词的发展的?又是如何传播的呢?在这个时代的我们要探究这样的问题本是极难的,不过根据一些史料和留存的一些故事,诗词,笔记,加上人们的推测也不难窥探其中一二。

经专家们研究,在那个时代的传播领域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却是一群让人“不耻”的歌妓,她们有极高的文艺素养和文化修养,对宋词的传播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关键词:歌妓;宋词;传播宋词是一种音乐文学,主要功能便是侑殇劝酒。

是中国文学史的高峰之一。

宋词的用途极为广泛,可以用来庆典、送行、结交、祝寿等,极深的融入了社会生活和朴质的情感,是宋代文化生活极不可缺少的部分。

宋代词文学的发展不外乎下面几个原因:一,宋代经济富足,市民大大增加,为其享乐提供了经济条件,宴饮增加,燕乐越加流行起来。

二,宋太祖为了巩固政权,以声色之娱减少大臣们的权利欲望,并鼓励他们:“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之利,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宋史.石守信传》。

三,歌妓对宋词的传唱扩大了其影响范围,加速了传播速度。

宋代歌妓根据其妓籍和服务对象不同,大体分为官妓,家妓,市井妓三大类。

[1]官妓包括朝廷教坊妓,军中歌妓和地方州郡歌妓,她们由各级专职官吏管理,其服务场合是王公贵族酒宴,官员迎送酒宴,各级政府酒宴。

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家庭蓄养家妓,用来歌舞娱乐,炫富摆阔,娱宾遣兴。

有许多繁华城镇中的歌楼妓馆、瓦市茶坊、青楼妓院,拥有数量更为庞大的市井妓(又称私妓)。

那么这些数量众多分布范围极广才艺双全的歌妓是如何影响宋词的发展呢?歌妓的职能本就是以歌舞演唱的形式劝茶延客,侑觞劝酒,歌舞娱宾,礼仪交际的应酬,正是歌妓这种演唱场合,演唱方式影响了词的传播。

说及歌妓对宋词的影响,若是依曹先生所的分三类歌妓分别阐述其影响,是不全面的也是不能将其概括的,若将她们合起来说也是不够准确的。

因此,我们既要说歌妓对词普遍影响的共通之处,有须得找出各自较为特殊或突出的特点来。

浅论歌妓与北宋词创作及传播

浅论歌妓与北宋词创作及传播

浅论歌妓与北宋词创作及传播作者:曹凡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36期摘要:词体作为一种音乐文学诞生于花间樽前,它的发展和流传与歌妓的演唱息息相关。

歌妓与词人都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密切关系,他们在生活中的交往产生大量的应歌之词,这对宋词的创作和传播具有很大的影响。

应歌时代的北宋词将歌妓作为传播的中介,歌妓在词的产生,传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歌妓;宋词;创作;北宋词人;影响作者简介:曹凡(1989.10-),男,江苏省南通市,本科,汉语言文学,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27-0-01词是伴随隋唐燕乐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诗乐结合的新型诗体。

词作为一种音乐文学,它的发展繁荣与词之歌者——歌妓有着密切的关系。

词人与歌妓,他们的不同地位,不同身份构成了各自的生活方式和活动领域。

然而,在完善的歌妓制度下,歌妓与词人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密切关系。

词人与歌妓形成了广泛而又密切的交往在当时是很普遍的现象,甚至被当做一种风流雅事。

词人和歌妓交往方式多种多样。

总的来说,交往的内容主要是词人欣赏歌舞作词并由歌妓演唱。

从词人的角度看,他们与歌妓的交往是为了欣赏歌妓的歌舞表演,佐酒侑觞。

而在与词人的交往过程中,唱词自然是歌妓的本职。

因此,歌妓的歌唱活动就成了与词人交往的内容之一。

词人与歌妓的交往,首先满足了词人的声色之欲。

其次,这一交往还实现了更大的作用,即对宋词的创作和传播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词人与歌妓有着广泛而又密切的关系。

他们的交往活动,一方面正是词人为歌妓应歌作词的创作奠定了基本前提。

因为词人为歌妓作词,大都是建立在歌妓向词人乞词的情况下。

而歌妓乞词活又是必须在与词人的交往中才能进行。

因此,至少在这个层面上来看,词人与歌妓的交往活动是应歌之词的创作的重要依托。

而另一方面,词人为歌妓应歌作词,也是词人与歌妓交往的必然结果。

既然说应歌之词,有“应”必先有“求”,这“求”正是我之前所说的歌妓乞词。

论宋词歌妓传播的媒介生态

论宋词歌妓传播的媒介生态

论 宋 词 歌 妓 传 播 的 媒 介 生 态
黄 旭
( 南 大学 人 文学 院 , 东 江苏 南 京 2 0 9 ) 106
摘要 : 歌 时代 的 宋词 以歌妓 为传 播 媒介 , 妓 在 词 的 产 生பைடு நூலகம்、 应 歌 传播 和创 作 中均产 生 了重要 作
用 。近年 来 , 着媒介 生 态 学的兴起 , 传播 媒 介 看 做 生命 体放 在 社 会 大环 境 下考 察 , 为 媒介 随 把 认 并 不是机 械地 进行 信 息 交换 , 而是 不 断与社 会环 境 互动 , 与到 整 个传播 的全 过 程 中来 。歌 妓 作 参
媒介 , 无 数 条 鱼 , 天 在 吸进 呼 出 , 环往 复 地 像 每 循 做着 信息 处 理 与 信 息 传 播 的 工 作 。 口 这 条 鱼 既 ” 是 自在 的 , 同时又 不断 与社 会环 境互 动 , 参与 到整 个传 播 的全 过 程 中来 。作 为 宋 词 传 播 媒 介 的 歌 妓 , 身就 是 活 生 生 的人 , 何 况 她 们容 貌 出众 , 本 更
为一 种传 播媒 介 不是 中性 的 、 明的和 无价 值标 准 的 渠道 , 透 只管把 宋词 的信 息从 一个 地 方传 递 到 另一 个地 方 , 生存 的社会 环 境制 约 、 其 身份 的 限 定等 等 因素 都 对 宋词 的传 播 产 生 着 影 响 , 独特 其
的 生物特 征和 符 号特征 也 带 来 了宋词传 播 的思 想 、 感 、 会 、 情 社 内容等 的偏 向 , 终产 生 了独 特 的 最
传 播 的是 杨海 明先 生 的《 妙 在 得 于妇 人 ” “ —— 论
歌 妓 对唐 宋 词 的作 用 》 论 述 了歌 妓 不 仅 在 词 的 ,

宋词与歌妓:宋词恒久远,离不开歌妓的传唱

宋词与歌妓:宋词恒久远,离不开歌妓的传唱

宋词与歌妓:宋词恒久远,离不开歌妓的传唱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对于这一点,五代词人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有过一段精彩的论述:“则有绮宴公子,乡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手,拍按香檀。

”这段话大致说的就是词最初的演唱方式,在文人士大夫的筵席上,歌妓将填好的歌词付之管弦,轻歌曼舞。

可以说,这时的歌词具有娱宾遣兴的娱乐性质。

如北宋早期词人张先的《天仙子·观舞》,描写的便是一位歌女的才艺展示,她在筵席上的一支舞蹈惊艳了全场,她的一曲新词宛如天籁之音,令全场的客人心神摇曳。

词中对歌女的容颜、舞姿与歌喉的描写堪称经典:“斜雁轧弦随步趁。

小凤累珠光绕鬓。

密教持履恐仙飞,催拍紧,惊鸿奔,风袂飘飖无定准。

”张先用一首词为人们展现了一个歌舞曼妙、歌喉婉转的歌妓形象:她宛如仙子般美丽动人,她身姿曼妙、舞姿婀娜灵动,她能唱出悦耳的歌曲,她们能娴熟地演奏乐器;她用舞姿和歌声为筵席助兴,来宾沉浸在她优美的舞姿与歌声中。

随着经济的发展,五代时期仅限于文人士大夫筵席上的歌词演唱已经奏响了民间,并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大多数宋人,尤其是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文人看来,听词既是娱乐的方式,更是一种艺术欣赏。

晏殊就很喜欢听歌词演唱:“坐堂上置酒, 从容出姬侍奏管弦、按歌舞,以相娱乐。

”此外,像欧阳修、苏轼等文人士大夫的家中都蓄养歌妓,可以随时为他们一展舞姿、一展歌喉,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

同时,作为源自民间的一种文艺,词的演唱不仅为上层社会人士所喜爱,在广大市井百姓中也有巨大的市场。

宋代拥有发达的大众文化,随着坊市制的解体,市民的游乐中心由节令时期的寺观转向了经常性的瓦舍,文艺活动也由偶然行为发展为日常行为。

同文学的平民化步伐一致,宋代的音乐文化也出现了平民化、通俗化的倾向。

北宋时的汴京“以其人烟浩穰,添十数万众不多,减之不觉少,所谓花阵酒地,香山药海;别有幽坊小巷,燕馆歌楼,举之万数”。

由于配词的音乐属于俗乐,不仅能够符合大多数庶族出身的士大夫的审美要求,其强烈的感官刺激性也吸引了新兴的市民阶层。

宋词传播中歌妓的地位

宋词传播中歌妓的地位

宋词传播中歌妓的地位歌妓介入宋词传播中,不仅成为宋词传播的主力,还影响到了宋词的发展方向,为宋词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宋代的歌妓制度及歌妓的活动对文人士大夫们有着深远的影响,客观上推动了宋代文化的兴盛与发展。

宋代不少文人的词作同时借助于歌妓传唱、印刷、手抄等多种传播渠道得以流传,但由于豪放词的不适宜歌妓演唱,被当时的很多人指为非正宗而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豪放词的发展。

标签:歌妓;宋词;传播;地位胡适先生说:”我疑心依曲拍作长短句的歌调这个风气,是起源于民间,起源于乐工歌妓。

”歌妓介入宋词传播中,不仅成为宋词传播的主力,还影响到了宋词的发展方向。

她们把词用歌曲、舞蹈的形式加工处理后传出,潜移默化,使得词逐步向着歌舞化的方向发展。

”诗降而词,词降而曲”①,文学样式越来越向歌舞贴近,所以”由唐诗一变而为宋词,宋词一变而为元曲,最大的功臣应该说不是文人而是妓女。

”②这句话说明了歌妓在宋词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宋代歌妓演唱宋词有三种基本情况:一是朝庭和官署大合乐中的演唱;二是官僚士大夫家庭宴乐中的演唱;三是酒肆歌楼简单条件下的演唱。

宋代歌坛的风尚与宋词的本色观决定了不论何种演唱形式,最直接最重要的歌者都是歌妓。

因此,歌妓成了宋词传播途径的主要选择。

宋代的歌妓制度及歌妓的活动对文人士大夫们有着深远的影响,客观上推动了宋代文化的兴盛与发展,尤其在音乐、文学的发展上,歌妓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就宋词的发展来说,歌妓更是功不可没。

宋词的传播方式,主要有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两大类。

而在北宋初期,宋词的传播尤以口头传播为主,而口头传播方式又以歌妓唱词为中心,这就奠定了歌妓在宋词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词作为配乐歌唱的”音乐文学”,自然离不开演唱者,在这一需求下,歌妓自然成了词的演唱主体,同时也就成了宋词的传播主体。

而宋词的发展也与歌妓息息相关,在词发展到南宋时,爱国词人雄壮豪放的词风已不适合歌妓演唱,离开了歌妓这一重要的传播者,词的传播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后来被”曲”这一形式取代,不能不说与失之歌妓有关。

宋代歌妓唱词的演述:一种口头话语方式

宋代歌妓唱词的演述:一种口头话语方式

作、 流布 重合在 一 起 , 三者 是 同 一过 程 的 不 同侧 面 。 创作 与 口头 演述在 歌妓 唱词 的 口头演述 过程 中呈现 出分 离 的状 态 。它 的表 现形 态 大致 有 两 种 : 一是 词 人 即席填 词 , 妓 当众 表 演 。宋 初 寇 准 “ 歌 因早 春 宴
关 键词 : 宋代 ; 妓 唱 词 ; 歌 口头 演 述
中图分 类号 : 0 . 3 I 7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6— 4 8 20 )6— 12— 4 10 04 ( 09 0 0 4 0
在传 统学术 里 , 宋词 阅读 已经成 为一种 规范 , 而
宋 词在 口头演述 中呈 现的形 态一直 没有得 到充分 的 观照 。宋 词 的 口头 演述 在 宋 代具 有 相 当 的规模 , 尤
第 6期
冯 文 开 等 : 代 歌 妓 唱词 的演 述 : 种 口头话 语 方 式 宋 一
・13・ 4
到广泛地认 可 。歌 妓在 口头演 述 唱头演 述 和 无声 阅 读都是体验唱词

歌妓 在乐器 伴奏 下轻 声低 唱 ;玉 人 清 唱 , 袖 低 回 “ 舞 雪 l ( 80 , 纤 腰 妙 舞萦 回雪 , 3 I 3 页) “ 皓齿 清 歌 遏住 云 ”3( 55 , _ 1 0 页)描绘 了歌妓边 唱边 舞 的风 姿 。 唱词 的 口头 演述 是 书 面文 本 的一 种公 众 传播 ,
演述 而在公 众广 为传 唱 , 们 的知 名 度也 在 社 会得 他
已创 作好 了而且 已 经通 过 书面 传 播广 为 流 传 的词 ,
歌 妓根据 听众 的点 播而相 应表演 。李 邴汉老 少年 时
作《 汉宫春 》 梅词 , 炙 人 口。政 和 间 , 相 王黼 咏 脍 宰

宋词的传播方式

宋词的传播方式

宋词的传播方式嘿,各位朋友!咱今天来聊聊宋词的传播这档子事儿。

宋词啊,那可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

就好像是夜空中闪烁的星星,美丽又迷人。

你想想看,那些词人用他们的妙笔,写出了多少让人沉醉的词句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哇,这一句出来,是不是感觉心里都变得柔柔的啦?那宋词是咋传播开来的呢?这就好比是一场奇妙的旅行。

首先呢,肯定得有那些才华横溢的词人,他们就是这场旅行的发起者呀!他们在生活中、在情感里有了感触,就把这些感触变成了美妙的词句。

然后呢,这些词句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进了人们的心里。

就说那时候的文人墨客们吧,他们经常聚在一起,吟诗作对。

这可就是宋词传播的好机会呀!一个人写了好词,其他人一读,哎呀,太棒啦!赶紧就传开了。

这不就跟咱现在看到好文章赶紧转发朋友圈一个道理嘛!而且那时候还有歌女呢,她们把宋词唱出来,那传播速度可就更快啦!你想啊,在那热闹的酒楼里,歌女一展歌喉,唱出那些优美的词句,下面的人一听,哇,真好听,回去就跟别人说了。

咱再想想,要是没有这些传播途径,那宋词不就被埋没了嘛?那多可惜呀!就好像一颗璀璨的宝石被埋在了土里,谁也发现不了它的光芒。

那咱现在呢,不也应该好好传播咱老祖宗的这些好东西嘛!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呀,比如在网上分享,让更多的人看到。

或者组织一些活动,大家一起来欣赏宋词的美。

咱可不能让宋词就这么默默无闻下去呀!咱得让它继续发光发热,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它的魅力。

就好像是一阵温暖的春风,吹进每个人的心里。

你说,咱要是不好好传播宋词,那不就辜负了老祖宗的一片心意嘛!所以呀,大家都行动起来,让宋词在我们这个时代也能绽放出绚丽的光彩!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荣幸呀!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宋词的美妙永远流传下去!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宋词的传播背景与传播方式

宋词的传播背景与传播方式

2015年第4期一、宋词的传播背景文字是时代的反映,文学离不开生活。

一定社会的文字,反映着当时的社会发展状态,遵循这一规律,历代文学才得以更好的演变。

在宋代,文学形式的代表便是词,通过探析宋词传播的背景,探索和研究宋词的传播和对受众的影响,可以更好的理解宋代文学是怎样繁荣和推进的。

1、政治环境的相对宽松为宋词的传播提供了可能宋代实行重内轻外和重文抑武的国家政策,文官拥有极高的待遇。

他们具备很高的文化水平,富有文雅风流的生活情趣。

浅斟低唱,轻歌曼舞是他们经常的玩乐方式。

政局的宽松为宋词的传播提供了可能。

宋太祖曾公开鼓动大臣“可以多买些歌儿舞女,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浓厚的享乐氛围在整个社会发酵,使得词这种可以给人们带来娱乐享受,以一种不同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

同时,宋代有着相对完善的科举制度。

不受乡里,门第,贫富的限制,只要有突出的能力,都可能“学而优则仕”。

像欧阳修、三苏等,均是寒门出身,最终跻身庙堂高位。

宋太祖曾规定不允许杀害上书谏言之人。

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为文官提供便利,重新定义了政府和文官之间的关系。

政府提高了对文官的开放程度与信任程度,文官对政府也形成了浓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两宋士人的入世心态变得更加积极。

无论社会环境还是宋代统治阶级都对宋词的发展、传播提供了宽松便利的环境,在这样的政治环境背景的熏陶下,宋代士人地位得以发展壮大。

在入世之闲暇,宋代士人有了创作、鉴赏文学作品的激情,全部身心都投入在了创作,鉴赏文学作品上。

北宋初期,大部分宋词是以描写男女情感,离愁哀怨等为主要内容题材。

随着政治环境的稳固、宽松,新的题材也在宋词中应运而生。

或寄情于山水田园之间,或抒发人生志向抱负,或表达对古迹旧闻悼怀之情,宽松的政治环境也为宋词增添了新的生命力。

2、江南经济繁荣为宋词提供肥沃的发展土壤对于两宋时期的繁华大城市汴京、杭州而言,经济异常繁荣,以北宋后期尤甚。

那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重心实现了由前期的北方黄河流域到南方长江流域的变更。

试论柳永词的传播及其词史地位(一)

试论柳永词的传播及其词史地位(一)

试论柳永词的传播及其词史地位(一)【内容摘要】柳永是两宋著名词人之一,他的创作成果颇丰,影响深远。

传播是柳永词走向读者和受众的重要环节。

首先,柳永具有文学与音乐的双重才能,又常流连妓院教坊,为歌妓们填词歌唱,歌妓的演唱是柳词走向受众的重要因素,歌妓在勾栏瓦肆或茶坊酒馆里为市民大众们演唱,使柳词得以广泛传播到各个阶层,以一种动态的方式活化了柳词的存在方式。

其次,《乐章集》在不同朝代的编刻使柳词传播到文人士大夫的接受视野,以阅读读本和创作范本凸显了柳词的整体艺术功能;其三,历代选本的编选不仅筛选出柳词的名篇佳作,使柳词得到公允的评判,而且在没有歌唱的时代继续广泛着传播柳词。

【关键词】柳永;柳词;传播;歌唱;别集;选本柳永是两宋著名词人之一。

他善于填词而且精通音乐,工于音律,走歌妓乐工合作的道路,在两宋文坛上影响甚大,他不仅留下了213首词作,并在两宋近1500位词人中创作数量排名第15位〔1〕。

他的词在当时和后代都广泛流传:从教坊妓院到市井巷陌,从井水之处到宫廷禁中,从中原地域到边疆境外,都能听到柳词不绝于耳的传唱,影响极为深远。

柳永词的词史地位虽在历代遭到不同程度的非议,但实际上其词在后代人那里又被不断的学习和模仿。

本文拟从歌妓的歌唱传播和柳永词集的编刻及历代选本选录柳词情况的考察,试分析探讨柳永词的艺术成就和词史地位。

一、宋代歌妓的演唱传播从晚唐五代以来,词的主要功能是在宴乐场合供给伶工歌女歌唱。

五代词的两个创作中心,分别在西蜀和南唐的宫廷,就是由于这种文体最适合于追求享乐的小朝廷君臣的缘故。

〔2〕入宋以后,城市经济的繁荣更加有利于词的发展。

宋开国后逐渐在都市中取消了“坊”和“市”的界限,不禁夜市,为商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便利,《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等书都对当时的汴京、临安城中商旅云集,百业兴盛及朝歌暮舞,弦管填溢的繁华情景有过生动详细的记载。

由于经济的繁荣,各种娱乐场所和设施更加完备,歌楼妓院也随处可见,散落于青楼妓馆的市井歌妓更是数不胜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词的口头传播方式初探——以歌妓唱词为中心(一)【内容提要】宋词主要的演唱者,是职业化与专业化的歌妓。

演唱环境与地点,主要集中在公私宴集等娱乐环境和酒店茶楼歌馆妓院等娱乐场所。

宋人公私宴集,都有歌妓唱词侑觞。

酒楼茶馆和妓院,既有职业的歌妓长期驻店演唱,也有临时赶场的。

歌妓在宴集中唱谁写的词,唱什么内容的词,一般由宴集主人选定:或唱主人自作新词,或唱客人所作新词。

宋词的演唱方式有多种,其中唱小令慢曲的“小唱”最为普遍流行。

歌妓唱词,既促进了宋词的创作和发展,又制约着宋词的题材取向和风格基调的形成。

【关键词】口头传播歌妓唱词宋词的传播方式,主要有口头传唱和书面传播两大类型。

本文主要以歌妓唱词为中心,探讨宋词的口头传播方式及其对宋词发展的影响。

一演唱主体:宋代歌妓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宋词的口头传唱,既有“职业”或“专业”人员的演唱,也有业余爱好者随机自发的传唱。

职业或专业的演唱者,主要是女性歌手。

宋代以前,唱歌的原本不分男女,著名的男女歌唱家都不乏其人。

唐代既有著名的男性歌手如李龟年、米嘉荣等人,又有名震一时的念奴、张好好、盛小丛等女性歌手。

而宋人特别重视女声歌唱,南宋王灼曾明确地说:“古人善歌得名,不择男女。

”“今人独重女音,不复问能否。

”①宋词里描写唱词的,也基本上都是女性。

如:“玉人低唱管弦催”②;“多谢秦娥绝唱,声声为、飘入云中”③;“翠眉重为唱,渭城朝雨”④。

这些玉人、秦娥、翠眉,都是指女性歌手。

宋人独重女音,主要是因为唱词的环境是在以男性活动为主的酒楼妓馆和公私宴集等场合,听众大多数是男性。

而女性歌手除了优美的歌喉之外,更有姣好靓丽的面容来取悦于男性听众,既能娱人耳,又能悦人目。

因此宋代男人特别注重女声歌唱而轻视男声歌唱。

其次,女性歌喉最适宜于传达词的特殊韵味,女声唱词比男声更动听。

南宋王炎《双溪诗余自序》就说只有女性的歌喉才能传出词特有的低回要眇的韵味:“长短句宜歌不宜诵,非朱唇皓齿,无以发其要妙之声。

”⑤南宋后期杨泽民《选官子》词曾表达过男人“重女音”的心态:“风埃世路,冷暖人情,一瞬几分更变。

唯有芳姿为人,歌意尤深,笑容偏倩。

”(《全宋词》第3006页)男人饱历宦海风波,看透了世态炎凉,在酒边看着听着风情万种的歌女演唱,心灵可以获得放松和慰藉。

管鉴《桃源忆故人》词也典型地表现了男人听歌后的满足与轻松:“垂鬟小舞幺歌趁。

莺语绿杨娇困。

多少旧愁新恨。

一醉浑消尽。

”(《全宋词》第1570页)“女音”之所以成为宋代词坛歌苑的霸主,是当时社会的审美需求所致。

宋代的女性歌手,绝大多数是“职业化”或“专业化”的歌妓。

作为一种职业,当时的歌妓,既可以在各级地方政府机关里供职,也可以在营业性的酒楼妓馆里从业,还可以在私人家庭里服务。

两宋时期,各级地方政府都配备有专职的歌妓,而且人数还不少。

就州级政府而言,在籍官妓大约有数十人甚至上百人。

黄庭坚《次韵周德夫经行不相见之诗》有句说:“高会无吏讥,琵琶二十四。

”所谓“琵琶二十四”,是指当时吉州官妓中弹琵琶的就有二十四人⑥。

如果加上其他弹琴、弹筝、吹笛的歌妓,那么吉州的官妓总数当有近百人。

与此相印证的是杭州官妓的人数。

靖康元年(1126),杭州知州毛友一到任就宣布:“杭州会府,官妓岂可不满百人?”并“肆行纠率良人之妇”入妓籍⑦。

毛友是比照其他州府的惯例来确定杭州官妓的人数,看来一般州府的官妓不少于一百人。

宋代州郡每遇圣节(皇帝生日)宴会,常常让歌妓表演大型舞蹈,排列成“天下太平”字样⑧。

要用歌妓排列成“天下太平”四字,没有几十上百人是难以做到的。

北宋元丰年间共有二百九十三个州府军,一千二百三十五个县⑨。

如果每州都有几十上百位歌妓,每县又有若干位歌妓,那么宋代的官妓至少有好几万人!这是一支相当庞大的职业队伍,她们的职责之一,就是在各种宴集中唱词侑觞。

宋代私人蓄养家妓也非常普遍,就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也蓄养过歌妓。

他在鄱阳做官时看中了一位雏妓,因年幼不便买回,改官离去后始终不能忘怀,于是写信给朋友魏介。

后来魏介出钱把这位歌妓买下来送给了他,才算释然⑩。

但求“清欢”不好声色的苏轼也曾有“歌舞妓数人,每留宾客饮酒,必云:‘有数个搽粉虞候欲出来祗应也。

’”11民族英雄文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

直到宋室灭亡之际,他才“痛自贬损,尽以家赀为军费”以图抗元复国12。

宋人蓄妓成风,以至于少数人不蓄家妓就成了一种美德。

宋人写墓志铭,如果墓主家无声妓,就一定要强调一笔,说他不蓄声妓或“无声妓之好”13。

家无歌妓,竟成为值得大书特书的优点,这从反面透露出宋人蓄养家妓的风气是何等盛行!宋人私家蓄养歌妓,不满足于一二人,有时多达十几人、几十人,甚至数百人。

如北宋仁宗朝宰相韩琦家有“女乐二十余辈”14;神宗朝宰相韩绛有“家妓十余人”15;徽宗朝宰相王黼有“家姬数十人,皆绝色”16;蔡京、童贯的家妓至少也有二十多人17;南宋高宗朝宰相吕颐浩家有侍妾“十数”人18。

绍兴间江东副总管张渊,有歌妓二十人19。

南宋中叶贵族词人张家的歌女多达“数百十人”20。

就连终身布衣的南宋名士方应龙,也曾“买姬妾数十人,吹笙鼓琴歌舞以娱宾客”21。

柳永《望海潮》词曾说杭州是“户盈罗绮,竞豪奢”,其实“户盈罗绮(歌妓)”的不止是杭州一地22,而是到处皆然。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词曾感慨六朝“繁华竞逐”。

看来宋人的“竞逐繁华”,也一点不让前人。

宋代的官妓、家妓,不仅是职业化的,也是专业化的。

她们一般都有专业分工,吹拉弹唱,各司其职。

南宋平原郡王家有“专为诸姬教习声伎之所”,“吹弹舞拍,各有总之者,号为部头”,“只笙一部,已是二十余人”23。

有的还各有绝活,北宋赵令畤《浣溪沙》词序曾说:“刘平叔出家妓八人,绝艺,乞词赠之。

脚绝、歌绝、琴绝、舞绝。

”除了“脚绝”是指身体上的特长之外,其余“歌绝”、“琴绝”、“舞绝”,都是指技艺上的“绝”。

在演奏乐器方面,常见的有这样几种分工:吹笛、弹琴、弹琵琶和弹筝。

吹笛子的歌妓,称“笛妓”或“笛婢”。

如苏轼《子玉家宴用前韵见寄复答之》“自酌金樽劝孟光,更教长笛奏伊凉”句自注:“子玉家有笛妓。

”24黄庭坚《从王都尉觅千叶梅云已落尽戏作嘲吹笛侍儿》“若为可耐昭华得”句史容注:“驸马都尉王晋卿家吹笛妓名昭华。

”25北宋杨蟠“每从亲宾,乘月泛舟,使二笛婢侑樽,悠然忘返”26。

辛弃疾家中妓妾甚多,其中也有吹笛妓。

一次,医生治好了辛夫人的病,辛弃疾为答谢大夫,将一名叫整整的“吹笛婢”赠送给大夫,并作《好事近》词纪事27。

弹琴的歌妓,称“琴妓”。

如陈造有《赠琴妓二首》诗28,刘清夫有《金菊对芙蓉·沙邑宰绾琴妓用旧韵戏之》词29。

弹琵琶的,称“琵琶妓”。

韩维有《又和杨之美家琵琶妓》和《再和尧夫欲借琵琶妓》诗30。

范仲淹幼子范纯粹喜爱琵琶,晚年患失眠症,其“家有琵琶、筝二婢,每就枕,即命杂奏于前,至熟寐乃得去”31。

弹筝的歌妓,称“筝妓”。

北宋洪朋有《戏赠弹筝小妓》,南宋董嗣杲有《夜宴赠筝妓》诗32。

这些笛妓、琴妓、筝妓和琵琶妓,只表明她们的专业特长,并不意味着她们只演奏一种乐器,在宴会上她们既要演奏乐器,还要唱词。

二演唱环境与地点:公私宴集和酒楼妓院宋代歌妓唱词,主要是在公私宴集等娱乐环境和酒店茶楼歌馆妓院等娱乐场所。

宋人的公宴,都有歌妓奏乐唱词以佐欢侑觞。

在公宴中奏乐唱词,是官妓的“本职工作”之一。

当时“公燕合乐,每酒行一终,伶人必唱‘嗺酒’,然后乐作。

”33公宴中用歌妓奏乐唱词,是官方认可的惯例。

如果不是公宴而用妓乐,当时是不允许的。

朝廷经常下令,禁止官员公宴之外随便召用妓乐。

如元丰元年(1078)正月癸亥,“诏:自今学官非公筵不得豫妓乐会”34。

绍兴十三年(1143)闰四月壬寅,“诏:诸州自长贰外,非公筵若休告,毋得用妓乐燕集。

违者坐之”35。

绍兴二十六年(1156)三月己未,“诏:诸郡守臣许以休务日用妓乐于公筵,余并不许。

擅自借用,仍委监司守臣具奏,台谏觉察”36。

这些禁令从反面透露出两种现象:一是宋代的公宴和旬休等节假日宴会用妓乐,属于惯例,合理合法。

宋初魏野有诗说:“每因公宴乐,方遣妓祗承。

”37尹洙则说他做官是“朝夕勤事,非公宴不迩声妓”38。

不是公宴不接近声妓,正表明是公宴必有声妓侍候。

曾有人问朱熹“妓乐”可不可用?朱熹说“今州县都用,自家如何不用得?亦在人斟酌”39。

朱熹是最洁身自好的理学家,连他都说“州县都用”妓乐,自家也可用妓乐,可见官府用妓乐在当时是很正常的事。

二是各级地方政府的官员们经常违反规定,“公筵”用妓乐,不是“公筵”或节假日宴会也用妓乐,所以朝廷才再三申严“非公筵”不得用妓乐的禁令。

“非公宴”不能用官妓,是针对在职官员所作的规定。

一般士大夫的私宴用妓乐则不受限制,既可用家妓,也可以租借官妓来陪酒唱词,如南宋陈造就曾“借郡妓饮客”,郡妓“歌以侑酒”40。

谢希孟在台州为宴请陈亮,也曾“借郡中伎乐,燕之东湖”41。

苏轼在黄冈时,也“每用官奴侑觞”42。

苏轼当时是贬居此地,并不是黄州的守臣,他用官妓侑觞,自然也是临时借来的。

可见两宋时期借官妓陪酒,是很流行的风气。

宋代官员所到之处,都习惯了有妓乐侍候,一旦来到一个偏僻穷困的州县,没有了歌妓,就有一种沉重的失落感。

比如王禹贬到商州后发感慨说:“山城穷陋无妓乐,何以销得骚人愁。

”43张耒也有过类似的感受:“州贫须惜尊罍费,俗陋兼无妓乐名。

”44可见这妓乐,已成为士大夫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失去,生活就减少了一份乐趣。

弄明了公宴用妓乐的惯例,再来看具体的“个案”,以了解公宴中用歌妓奏乐歌舞唱词的具体情形:北宋钱惟演留守西京洛阳时,“每宴客,命厅籍(官妓)分行袜,步于莎上,传唱《踏莎行》”45。

寇准每开燕必有歌舞相佐,“所临镇燕会,常至三十盏,必盛张乐,尤喜《柘枝舞》,用二十四人,每舞连数盏方毕”46。

州县举行公宴时,所有官妓一般都要到场。

苏轼知杭州时,在西湖举行宴会,是“群妓毕至”47。

吴仲广为四川绵州知州时,“开宴”延请上司,也是“倡优毕集”48。

有的公宴场面非常之大,仅歌妓就有上百人。

如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河北安抚使李允则设宴招待寇准,宴会上的歌妓多至“百数十人”,连一向豪奢的寇准也大为惊叹49。

至于家中私宴,更少不了歌妓的演唱助兴。

北宋晏殊就是典型的例子。

他居家“未尝一日不燕饮”,每宴“必以歌乐相佐”50。

辛弃疾也是“每燕,必命侍妓歌其所作”词51。

绍兴十五年乙丑(1145),王灼客居成都碧鸡坊妙胜院,与友人王和先、张齐望所居甚近。

王、张二家都“有声妓,日置酒相乐”,让歌妓唱歌侑觞。

王灼每天饮宴归来,就在客舍里将当天歌妓所唱“歌曲”和“闻见”之事记录下来,并追根溯源,写成了两宋词学史上第一部大型词话著作《碧鸡漫志》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