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胆囊和胆道超声诊断.pptx
合集下载
第七章胆囊和胆道超声诊断ppt课件
胆囊结石
胆囊息肉
不痛, 可有恶 变倾向
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超声诊断学》CAI课件
一、胆囊结石
二、胆囊息肉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一般无症状 少数胆囊息肉伴随临床症状:腹痛、阵发性 呕吐、腹胀以及不能耐受脂肪食物等,可有 恶变倾向。
二、胆囊息肉
二、胆囊息肉
超声表现
胆囊内壁可见圆形或椭圆形高回声小结节影 向腔内突起 大小:1cm以内 形状:边界清晰光整,常带蒂或呈窄基底状 特点:后方无声影,不随体位的改变而移动。
一、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症状:反复、突然发作的右上腹部绞痛 疼痛持续时间:3-4小时后缓解 伴随症状:放射至后背和右肩胛下部,并伴随 呕吐。
一、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
一、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典型超声表现 胆囊内出现形态稳定的强回声团或半 月形的强回声带, 特点:后方伴声影,强回声团可随体 位的改变而发生移动 。
第七章胆囊和胆道超声诊断
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超声诊断学》CAI课件
复习:正常胆囊声像图
1.正常胆囊的 结构? 2.正常胆囊的 特点? 3.正常胆囊的 长径、前后径?
复习:检查方法
通常采用体位:仰 卧 位、左侧卧位
教学பைடு நூலகம்标
1.掌握胆囊结石的超声表现 2. 掌握胆囊息肉的超声表现 3.熟悉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的鉴别诊断 4.了解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的临床表现
二、胆囊息肉
三、胆囊结石和息肉鉴别诊断 病例分析
四、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课后收集有关胆囊结石的典型声像
图(至少两幅图),描述声像图的特点? 2.预习下节课内容—急、慢性胆囊炎的超声诊
胆道系统的超声诊断PPT课件
❖ 超声图像显示胆囊体积明显增大,胆总管扩张,胆总管 内见团状强回声后方伴有声影。
❖ 综上所述,诊断应首先考虑胆总管结石伴胆囊积液。
编辑版ppt
46
病理结果
患者进行了胆囊切除和胆总管切开取石 术,术后诊断:胆总管结石,胆囊积液。
编辑版ppt
47
❖ 常用的检查体位有:仰卧位、侧卧位、坐位或半立位 等,检查体位应根据不同体型的病人和检查时不同的 情况灵活运用,以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和可靠性 。
❖ 另外可需要配合患者的呼吸和不同体位进行扫查,提 高胆道系统的显示率。
编辑版ppt
8
内容
❖ 了解正常胆道系统超声相关解剖
❖ 了解胆道系统超声的检查方法
❖ 掌握典型胆道系统病变的超声表现
左肝内胆管结石,远端胆管有扩张
编辑版ppt
31
内容
❖ 正常胆道系统超声相关解剖
❖ 胆道系统超声的检查方法
❖ 掌握典型胆道系统病变的超声表现
❖ 提,55岁,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并阵发性 加剧2周,伴发热5天。
❖ 临床触诊:右上腹压痛,Murphy征阳性。 ❖ 超声声像图如下:
❖ 胆囊分为底、体、颈三部分。
编辑版ppt
4
胆管的解剖概要
胆管的分支及走行
编辑版ppt
5
正常胆囊声像图
编辑版ppt
6
内容
❖ 了解正常胆道系统超声相关解剖 ❖ 了解胆道系统超声的检查方法 ❖ 掌握典型胆道系统病变的超声表现 ❖ 提问与思考
编辑版ppt
7
胆道系统超声常用的检查方法
❖ 胆道系统超声检查常用的切面有:右上腹腹直肌外缘 纵切面 、右肋缘下斜切面、右肋间斜切面、右上腹正 中旁斜-纵切面等。
❖ 综上所述,诊断应首先考虑胆总管结石伴胆囊积液。
编辑版ppt
46
病理结果
患者进行了胆囊切除和胆总管切开取石 术,术后诊断:胆总管结石,胆囊积液。
编辑版ppt
47
❖ 常用的检查体位有:仰卧位、侧卧位、坐位或半立位 等,检查体位应根据不同体型的病人和检查时不同的 情况灵活运用,以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和可靠性 。
❖ 另外可需要配合患者的呼吸和不同体位进行扫查,提 高胆道系统的显示率。
编辑版ppt
8
内容
❖ 了解正常胆道系统超声相关解剖
❖ 了解胆道系统超声的检查方法
❖ 掌握典型胆道系统病变的超声表现
左肝内胆管结石,远端胆管有扩张
编辑版ppt
31
内容
❖ 正常胆道系统超声相关解剖
❖ 胆道系统超声的检查方法
❖ 掌握典型胆道系统病变的超声表现
❖ 提,55岁,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并阵发性 加剧2周,伴发热5天。
❖ 临床触诊:右上腹压痛,Murphy征阳性。 ❖ 超声声像图如下:
❖ 胆囊分为底、体、颈三部分。
编辑版ppt
4
胆管的解剖概要
胆管的分支及走行
编辑版ppt
5
正常胆囊声像图
编辑版ppt
6
内容
❖ 了解正常胆道系统超声相关解剖 ❖ 了解胆道系统超声的检查方法 ❖ 掌握典型胆道系统病变的超声表现 ❖ 提问与思考
编辑版ppt
7
胆道系统超声常用的检查方法
❖ 胆道系统超声检查常用的切面有:右上腹腹直肌外缘 纵切面 、右肋缘下斜切面、右肋间斜切面、右上腹正 中旁斜-纵切面等。
胆囊超声诊断PPT课件
详细描述
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胆囊肿瘤的大小、形态和 位置,以及肿瘤是否浸润到胆囊壁的深层组 织。同时,超声还能观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 ,有助于判断胆囊癌的分期和预后。
04
CATALOGUE
胆囊超声诊断的优缺点
胆囊超声诊断的优点
无创、无痛、无辐射
实时动态成像
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无痛、无辐射的检 查方式,对患者的身体不会造成伤害,特 别适合于年老体弱和儿童患者。
主观性强
超声检查结果受医生的主观判断影响 较大,不同医生之间的检查结果可能 存在差异。
分辨率有限
超声检查的分辨率相对较低,对于较 小的病变可能难以发现。
受气体干扰
胆囊周围的气体会干扰超声波的传播 ,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对特殊情况患者不适用
对于某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如胃肠道 积气、肥胖等,超声检查可能会受到 限制,影响检查结果。
超声造影诊断技术
超声造影诊断技术是通过注射造影剂 ,增强胆囊及其病变的回声信号,提 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超声造影诊断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胆 囊的血流灌注情况,有助于判断胆囊 良恶性肿瘤等疾病。
03
CATALOGUE
胆囊疾病的超声诊断
胆囊结石的超声诊断
总结词
胆囊结石的超声诊断主要依据结石的大小、形态、数量和位置,以及胆囊壁是否有炎症 或增厚。
其他疾病
胆囊超声诊断还广泛应用于其他胆囊疾病的诊断和随访,如胆囊腺肌 症、胆囊癌等。
02
CATALOGUE
胆囊超声诊断技术
常规超声诊断技术
常规超声诊断技术是胆囊超声诊断的基础,通过高频探头对胆囊进行实时、动态 的观察,获取胆囊的大小、形态、壁厚、内部回声等信息,初步判断胆囊的病变 情况。
胆囊及胰腺超声诊断ppt课件
胰腺结石
通常为钙化斑或结石,病因较为 复杂,可能与慢性胰腺炎、胆道 疾病、饮酒等有关。超声表现为 胰腺内强回声团伴声影。
胆囊炎与胰腺炎对比
胆囊炎
由于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等原因引 起的胆囊炎症,超声表现为胆囊壁增 厚、胆囊内透声差等。
胰腺炎
由于胰管阻塞、酒精、高脂血症等原 因引起的胰腺炎症,超声表现为胰腺 肿大、胰管扩张等。
小、形态、数量和位置。
胆囊炎
02
超声诊断可以观察胆囊壁的厚度、胆囊内的透声情况,以及胆
囊周围是否有渗出液,有助于胆囊炎的诊断。
胆囊息肉
03
超声诊断可以发现胆囊内的息肉样病变,并初步判断其良恶性
。
超声诊断在胰腺疾病中的应用 Nhomakorabea胰腺炎超声诊断可以观察胰腺的形态、大小、质地,以及胰管是否扩张 ,有助于胰腺炎的诊断。
与MRI相比
MRI具有多平面成像和软组织分辨率高的优点,在显示胰周脂肪浸润、胰周血管 侵犯等方面优于超声。但MRI检查时间长,费用高,且需要使用造影剂。
05
CATALOGUE
病例分享与讨论
胆囊结石病例分享与讨论
1 2
病例概述
患者因右上腹疼痛就诊,超声检查显示胆囊内多 发结石,最大结石直径约1cm。
胰腺癌
超声诊断可以发现胰腺的占位性病变,并初步判断其良恶性,为 胰腺癌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胰腺囊肿
超声诊断可以发现胰腺的囊性病变,并观察其内部回声、大小、 位置等信息。
超声诊断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的比较
与CT相比
超声诊断无辐射,无创伤,无造影剂使用,对孕妇和儿童更安全。但CT在显示胰 腺实质和胰周结构方面优于超声。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治疗方法包括
通常为钙化斑或结石,病因较为 复杂,可能与慢性胰腺炎、胆道 疾病、饮酒等有关。超声表现为 胰腺内强回声团伴声影。
胆囊炎与胰腺炎对比
胆囊炎
由于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等原因引 起的胆囊炎症,超声表现为胆囊壁增 厚、胆囊内透声差等。
胰腺炎
由于胰管阻塞、酒精、高脂血症等原 因引起的胰腺炎症,超声表现为胰腺 肿大、胰管扩张等。
小、形态、数量和位置。
胆囊炎
02
超声诊断可以观察胆囊壁的厚度、胆囊内的透声情况,以及胆
囊周围是否有渗出液,有助于胆囊炎的诊断。
胆囊息肉
03
超声诊断可以发现胆囊内的息肉样病变,并初步判断其良恶性
。
超声诊断在胰腺疾病中的应用 Nhomakorabea胰腺炎超声诊断可以观察胰腺的形态、大小、质地,以及胰管是否扩张 ,有助于胰腺炎的诊断。
与MRI相比
MRI具有多平面成像和软组织分辨率高的优点,在显示胰周脂肪浸润、胰周血管 侵犯等方面优于超声。但MRI检查时间长,费用高,且需要使用造影剂。
05
CATALOGUE
病例分享与讨论
胆囊结石病例分享与讨论
1 2
病例概述
患者因右上腹疼痛就诊,超声检查显示胆囊内多 发结石,最大结石直径约1cm。
胰腺癌
超声诊断可以发现胰腺的占位性病变,并初步判断其良恶性,为 胰腺癌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胰腺囊肿
超声诊断可以发现胰腺的囊性病变,并观察其内部回声、大小、 位置等信息。
超声诊断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的比较
与CT相比
超声诊断无辐射,无创伤,无造影剂使用,对孕妇和儿童更安全。但CT在显示胰 腺实质和胰周结构方面优于超声。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治疗方法包括
胆囊与胆道的超声检查 ppt课件
19
改善肝外胆管超声显像的方法:
• (1)对常规检查显示不满意者可在检查前3日禁食多渣和易产气的食 物,检查前1日晚餐仅进流质,睡前给缓泻剂(可用番泻叶5g),检 查当日禁早餐。
• (2)检查时饮水500~700mL,然后右侧卧位或坐位,使胃十二指肠 充盈,并在此部位用力向两侧移动探头,把气体推开以显示下段胆管
头背外侧的水平。其它如胆囊癌、胰腺癌常见肝内侵犯转
移。胆汁性肝硬化肝脏常显著肿大,光点增强,分布欠均 匀。
21
如何提高检查胆囊结石的阳性率?
• (1)若胆结石太小,可选用高频探头。 • (2)使声束垂直射入体表和结石面。 • (3)选用合适深度的聚焦探头,使结石位于声束的聚焦带内。 • (4)适当降低增益条件,尤其是结石后方的增益不宜过强。
右季肋6-9肋间斜切面
16
正常胆道
• 1.肝内胆管,左、右肝管在门脉左右支的前方,内径在 2mm以下;正常肝内胆管二级以上分支超声难以清晰显
示。
• 2.肝外胆管,声像图尚肝外胆管大致分为上下两段;上段 紧贴于门静脉腹侧与之伴行,下段与下腔静脉伴行,前方 为胃十二指肠,胆管下段延伸进入胰头背外侧。下段胆管
右支及其腹侧伴行的左右肝胆管。
(4)患者取右前斜位45度,探头置右上腹正中肋缘下纵切 面下段稍侧向右外侧扫查显示肝外胆管。
14
正常胆囊
• 1.胆囊纵切面多呈梨形或长茄形,横断面呈椭圆形。正常胆囊轮廓整齐、清 晰。胆囊内胆汁为无回声,透声性好。
•
2.胆囊纵切面指向肝门,颈部位置较深,邻近门脉右支。体部前壁贴于肝脏 的胆囊床,底部游离于下缘邻近腹前壁。
胆囊与胆道的超声检查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超声科
1
•
胆道疾病超声诊断 ppt课件
肥胖者2.25MHz.
二、 检查前准备: 1. 禁食8小时以上 2. 在胃镜、钡透检查之前; 3. 腹胀病人服泻药或灌肠排便后; 4. 小儿不合作者可给安眠药后在睡眠状态
下检查
编辑版ppt
8
第三节 正常胆系声像图
编辑版ppt
9
头端
头端
纵切面
足端
前 上
后 前 上 后
编辑版ppt
下
下
10
横切图
上
下 下
1. 肝内见强回声光团,后方伴声影 2. 结石沿肝内胆管走向分布 3. 结石阻塞部位以上的胆管扩张, 与伴行的门静脉分支形成“平行管征”
编辑版ppt
55
左肝内胆管结石
编辑版ppt
56
右肝结石
编辑版ppt
57
二.肝外胆管结石 超声表现
1. 肝内外胆管扩张 2. 扩张胆管下端见强回声光团,
后方伴声影。
胆囊周围局限性积脓 6. 超声莫非氏征阳性 7. 胆囊壁内动脉血流明显减少
编辑版ppt
17
急性胆囊炎伴结石
编辑版ppt
18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编辑版ppt
19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
编辑版ppt
20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
编辑版ppt
21
胆囊穿孔
编辑版ppt
22
急性胆囊炎胆囊壁分离伴出血
编辑版ppt
23
二、慢性胆囊炎 常合并结石,占70%, 胆囊收缩功能减退。 超声表现分为三个阶段
编辑版ppt
42
胆囊腺肌症(弥漫型)
编辑版ppt
43
胆囊腺肌症节段型
编辑版ppt
44
胆囊腺肌症局限型
二、 检查前准备: 1. 禁食8小时以上 2. 在胃镜、钡透检查之前; 3. 腹胀病人服泻药或灌肠排便后; 4. 小儿不合作者可给安眠药后在睡眠状态
下检查
编辑版ppt
8
第三节 正常胆系声像图
编辑版ppt
9
头端
头端
纵切面
足端
前 上
后 前 上 后
编辑版ppt
下
下
10
横切图
上
下 下
1. 肝内见强回声光团,后方伴声影 2. 结石沿肝内胆管走向分布 3. 结石阻塞部位以上的胆管扩张, 与伴行的门静脉分支形成“平行管征”
编辑版ppt
55
左肝内胆管结石
编辑版ppt
56
右肝结石
编辑版ppt
57
二.肝外胆管结石 超声表现
1. 肝内外胆管扩张 2. 扩张胆管下端见强回声光团,
后方伴声影。
胆囊周围局限性积脓 6. 超声莫非氏征阳性 7. 胆囊壁内动脉血流明显减少
编辑版ppt
17
急性胆囊炎伴结石
编辑版ppt
18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编辑版ppt
19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
编辑版ppt
20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
编辑版ppt
21
胆囊穿孔
编辑版ppt
22
急性胆囊炎胆囊壁分离伴出血
编辑版ppt
23
二、慢性胆囊炎 常合并结石,占70%, 胆囊收缩功能减退。 超声表现分为三个阶段
编辑版ppt
42
胆囊腺肌症(弥漫型)
编辑版ppt
43
胆囊腺肌症节段型
编辑版ppt
44
胆囊腺肌症局限型
胆囊疾病超声诊断ppt课件
PPT课件
21
胆囊腺肌症分型
PPT课件
22
胆囊腺肌增生症声像图表现
胆囊壁增厚,可呈弥漫性、节段性或局限 性增厚。增厚的胆囊壁内有小的圆形无回声 囊腔,合并小结石时, 显示为囊内的斑状强 回声后方伴彗星尾征。
PPT课件
23
胆囊癌的临床概述
胆囊癌为胆道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女性多见多数胆囊癌 与胆囊结石及慢性胆囊炎关系密切。
壁可有边缘折射声影,显示为典型的
囊性结构。
❖ 正常胆囊超声测值:长径一般为
5~8cm,横径一般为3~4cm,正常的
胆囊壁的超声测量宜选择胆囊体部前
壁进行测量,其厚度不超过3mm,多
数小于2mm。
PPT课件
2
胆囊炎临床概述
急性胆囊炎是由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或胰液反流等原因引起的胆囊急性炎症
性病变,大多数由结石嵌顿引起。
PPT课件
6
胆囊结石声像图表现
典型胆囊结石 具有以下三大特征:
1.胆囊腔内出现形态稳定的团状强回声:一般较大而孤立分布 的强回声多呈新月形、半圆形或圆形团状强回声;体积较小 的多发结石,堆积于胆囊后壁时形成一片强回声带,不易分 辨结石数目。
2.强回声后方伴有声影:结石后方出现一条无回声带即为声影, 结石的声影边缘锐利,宽度与结石的宽度基本一致。
PPT课件
30
谢谢!
PPT课件
31
PPT课件
28
鉴别诊断:
1.小的结节型胆囊癌需要与胆囊息肉样病变鉴别:前 者病灶基底宽,表面不平整,体积较胆囊息肉大, 而胆囊息肉直径多小于1cm,蒂细。
2.厚壁型胆囊癌需与急慢性胆囊炎相鉴别:慢性胆囊 炎胆囊壁多连续,而胆囊癌囊壁多不规则,连续性 差。急性胆囊炎特别时化脓性或坏疽型胆囊炎,胆 囊壁增厚但厚壁光滑,仔细观察时可见囊内有脓液 移动。
胆道系统超声检查PPT课件
胆道系统 超声检查
.
1
胆道系统 超声分为胆囊和胆管两部 分。以肝门为标志,区分 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超 声不易分别肝总管和胆总 管,统称肝外胆管。
.
2
正常声像图: 1.胆囊:壁光滑整齐,轮廓清晰,内呈 无回声区,壁厚度3mm以下。 2.肝内胆管:显示左右肝管, 二级以 上胆管分支不能显示 3.肝外胆管:上段与门静脉平行,下 段与下腔静脉平行并进入胰头,不易 显示,肝外胆管内径小于7mm。
.
16
WES
.
17
流动
.
18
.
19
典型与非典型
.
20
胆囊壁结石
.
21
肝内胆管结石 1.肝内伴有声影的强回声光团。 2.沿肝内胆管走向分布,部分 可见位于胆管腔内 3.结石部位以上的小胆管扩张, 与并行的门静脉分支呈“平行 管征”。
.
22
.
23远端胆管扩张源自.24胆管积气
.
25
肝外胆管结石 1.肝外胆管扩张,内径大于7mm 2.扩张管腔内见后伴声影的强光 团
.
26
肝外胆管上段结石
.
27
下段结石
.
28
胆肠吻合术后:CBD结石
.
29
下段多发
.
30
肝外胆管结石:胰管扩张
.
31
平行管征
.
32
胆囊息肉 自胆囊壁向胆囊腔内突入 等回声光团,不伴声影, 不移动, 一般直径小于 10mm。
.
33
胆囊息肉
.
34
大、多发
.
35
胆囊腺瘤
.
36
胆囊癌 声像图分为五型: 1.小结节型;2.蕈伞型;3.厚壁型; 4.混合型;5.实块型
.
1
胆道系统 超声分为胆囊和胆管两部 分。以肝门为标志,区分 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超 声不易分别肝总管和胆总 管,统称肝外胆管。
.
2
正常声像图: 1.胆囊:壁光滑整齐,轮廓清晰,内呈 无回声区,壁厚度3mm以下。 2.肝内胆管:显示左右肝管, 二级以 上胆管分支不能显示 3.肝外胆管:上段与门静脉平行,下 段与下腔静脉平行并进入胰头,不易 显示,肝外胆管内径小于7mm。
.
16
WES
.
17
流动
.
18
.
19
典型与非典型
.
20
胆囊壁结石
.
21
肝内胆管结石 1.肝内伴有声影的强回声光团。 2.沿肝内胆管走向分布,部分 可见位于胆管腔内 3.结石部位以上的小胆管扩张, 与并行的门静脉分支呈“平行 管征”。
.
22
.
23远端胆管扩张源自.24胆管积气
.
25
肝外胆管结石 1.肝外胆管扩张,内径大于7mm 2.扩张管腔内见后伴声影的强光 团
.
26
肝外胆管上段结石
.
27
下段结石
.
28
胆肠吻合术后:CBD结石
.
29
下段多发
.
30
肝外胆管结石:胰管扩张
.
31
平行管征
.
32
胆囊息肉 自胆囊壁向胆囊腔内突入 等回声光团,不伴声影, 不移动, 一般直径小于 10mm。
.
33
胆囊息肉
.
34
大、多发
.
35
胆囊腺瘤
.
36
胆囊癌 声像图分为五型: 1.小结节型;2.蕈伞型;3.厚壁型; 4.混合型;5.实块型
《胆道系统超声诊断》PPT课件教案
慢性胆囊炎声像图表现:
胆囊体积的改变,部分病例胆囊萎缩,胆囊体积 明显缩小,囊腔变窄,胆汁充盈差。另一部分病 例出现胆囊积液。胆囊体积增大,但也有部分病 例胆囊体积变化并不很大。
胆囊壁增厚,厚度大于3mm,边缘稍粗糙,胆 囊萎缩病例,胆囊壁明显增厚、粗糙、回声增强。 但也有部分病例的胆囊壁增厚不明显。
《胆道系统超声诊断》 PPT课件
胆道系统解剖
胆道:由各级胆管和胆囊组成,具有输送储存 和浓缩胆汁的功能。胆管起始肝脏内的胆小 管,他们相互汇合逐渐形成小叶间胆管和左 右肝管,在肝门处汇合成肝总管,胆囊通过 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成胆总管。
胆囊:位于肝脏的胆囊窝内长7-9CM,宽3 -4CM。可分为头体颈三部。
向上窜入胆道,很少能进入胆囊。
声像图特点
胆管扩张 在扩张的胆管内出现双条样相平行的回声带 虫体存活可蠕动 蛔虫死后与结石相混淆
胆道蛔虫
胆系肿瘤
原发性胆囊癌
多发生在胆囊底部,其次为体部和颈部。组 织学上以腺癌最常见,约占80%-90%。大体 形态分为乳头状型、肿块型和浸润型,亦可 为混合型。早期浸润型多局限于颈部壁内, 晚期导致囊壁弥漫性增厚。常直接侵犯肝脏。 约70%同时合并胆囊结石。
胆囊炎:合并胆囊壁增厚,临床症状明显。 泥沙样结石:回声较强较粗,移位速度较快, 可伴有声影。
胆囊内伪像:改变体位后不移位。
淤胆
结束
管壁突入管腔
与胆管壁无分界,后方无声影 或扩张的胆管远端突然狭窄或截断 病变以上胆管明显扩张 可见肝门部淋巴结肿大或肝内转移灶
胆管癌
胆囊增生性病变
胆囊增生性病变: 胆囊腺肌样增生
胆囊神经组织和弹性组织增生
胆囊腺肌样增生
非炎症性也非肿瘤性的良性病变。病理改变 为胆囊壁增厚,囊腔缩小、黏膜上皮增生、 罗-阿窦增多、扩大成囊状。根据病变范围不 同分为三型:弥漫型、节段型和局限型。以 局限型多见,好发于胆囊底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B LPV
PV
右肋缘下斜切通过第一肝门的切面声像图
二、胆囊和胆道的探测方法和途径
⒊ 右肋间斜切探 测所显示的标准 切面为门静脉右 支的“飞鸟征” 声像图 。
GB RPV IVC
右肋间斜切通过门静脉右支的“飞鸟征“声像图
二、胆囊和胆道的探测方法和途径
⒋ 右肋缘下腹直 肌外缘纵切探测 所显示的标准切 面为经胆囊长轴 切面声像图 。
胆囊和胆管超声诊断
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 谭文
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超声诊断学》CAI课件
教学目标
1.掌握胆道器官超声探测方法及正常声像图表现 2. 掌握胆道常见疾病的声像图改变及诊断方法 3.熟悉超声在阻塞性黄疸鉴别中的价值 4.了解胆囊肿瘤的超声表现及鉴别诊断
一、胆囊与胆管的解剖概要
❖ 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疼痛,伴阵发性加剧,重者可有畏寒高热, 恶心呕吐。胆囊区有压痛(即墨菲征阳性)及反跳痛。
五、急性胆囊炎
超声表现 急性单纯性胆囊炎超声显像胆囊无明显
改变,仅表现为胆囊稍增大,囊壁轻度增厚。发展成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化脓性胆囊炎后其超声显像改变明显,表现为:
⒈ 胆囊增大,前后径超过4cm,轮廓线模糊,外壁线不 规则。
(二)肝管
⒈ 肝内胆管 肝左管和肝右管分别走行于肝门静脉左支和右支的腹侧,表现 为紧贴肝门静脉左、右支前壁的细管状无回声区,其内径多在2mm以内, 二级以上的肝内肝管目前难以显示。 ⒉ 肝外胆管 由于超声显像中胆囊管不能显示,故肝总管和胆总管就无法 区分,为了描述方便,可将肝外胆管人为的分为上、下两段。 (1)上段:自肝门发出与门静脉伴行。表现为在门静脉腹侧与之伴行的管 状无回声区,与门静脉形成双管结构,其内径为4~6mm。 (2)下段:向下与下腔静脉伴行,直至延伸到胰头部。其内径为6~8mm。
一、胆囊与胆管的解剖概要
胆囊颈 胆囊体 胆囊底 十二指肠
左肝管 右肝管 肝总管
十二指肠上段 十二指肠后段
胰腺段 肠壁内段
胆总管
胆道解剖示意图
二、胆囊和胆道的探测方法和途径
(一)探测体位和途径
⒈ 仰卧位 为胆道常规的检查体位。在该体位可作以下途径的探 测。 (1)剑突下横切探测:可显示肝门静脉左支的“工”字结构以及 与其伴行的肝左管。 (2)右肋缘下斜切探测:可显示胆囊,肝门静脉的左、右支以及 与其伴行的肝左管和肝右管。 (3)右肋间斜切探测:可显示胆囊,肝门静脉的右支以及与其伴 行的肝右管。 (4)右肋缘下腹直肌外缘纵切探测:可显示胆囊的长轴。 ⒉ 右前斜位 是胆道检查的重要体位。在该体位可作右肋缘下腹 直肌外缘斜纵切探测,以显示肝外胆管的长轴。 ⒊ 坐位或站位位 用于肝脏、胆囊位置偏高的患者,同时可观察胆 道结石的移动情况。 ⒋ 胸膝位 患者腹壁抬高离开床面,仍自腹部探查。此体位主要 是为了观察胆道结石的移动情况。
(一)胆囊
胆囊呈长梨形的囊状器官,位于肝脏脏面的胆囊窝内。其大小可 随贮存胆汁的多少而改变,一般长为7~9cm,直径为3~4 cm,容量 为40~60ml。胆囊分为底、体、颈三部分。
(二)胆管
胆管分为肝内、外两部分。肝内胆管由肝内毛细胆管及小叶间胆 管汇合而成肝左管和肝右管;肝外胆管由肝左、右管汇合成的肝总管 和胆总管组成,其中肝总管长约3cm,直径为0.4~0.6cm,胆总管长 4~8cm,直径0.6~0.8cm,根据胆总管的行程,可将胆总管分为十 二指肠上段、十二指肠后段、胰腺段、肠壁内段四部分。
GB RPV
右上腹纵切通过胆囊长轴切面声像图
二、胆囊和胆道的探测方法和途径
⒌ 右肋缘下腹直
肌外缘斜纵切探
测所显示的标准
PV
切面为肝外胆管
长轴切面声像图。
GB 肝外肝管
右肋缘下斜纵切通过肝外肝管的长轴切面声像图
三、正常胆囊与胆管声像图表现和超声测值
(一)胆囊
⒈ 形态 正常胆囊纵切面呈梨形、长茄形或长椭圆形,横切面呈圆形或椭 圆形。胆囊轮廓清晰光整,呈明亮的线状,囊内为无回声区,胆囊后壁及 后方回声增强。 ⒉ 超声测值 胆囊长径一般不超过9cm,前后径为2~3cm,一般不超过 4cm,囊壁厚度为1~3mm。对胆囊大小的测定,前后径意义更大。
四、胆囊结石
(一)胆囊结石典型超声表现 胆囊内出现形态稳定的强回声团或半月形的强回
声带,后方伴声影,强回声影可随体位的改变而发生移 动。
四、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
四、胆囊结石
(二)胆囊结石非典型超声表现
⒈ 胆囊内充满结 石:正常胆囊内的 无回声区消失,表 现为胆囊前壁出现 弧形或半月形的强 回声带,后方伴有 较宽的声影。
五、急性胆囊炎
❖ 急性胆囊炎是由胆囊管或胆总管梗阻,引起胆汁淤滞及细菌感 染所致。早期表现为急性单纯性胆囊炎,胆囊稍肿大,囊壁轻度增 厚,黏膜充血消肿,胆汁正常或稍混浊;进一步发展为急性化脓性 胆囊炎,胆囊明显肿大,囊壁充血水肿,明显增厚,胆汁混浊或呈 脓性;重者可发展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胆囊极度肿大,囊壁严重 坏死,甚至穿孔而引起急性腹膜炎。
四、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是常见的胆囊疾病,好发于较胖的中年女性,结石 可单发、多发,亦可呈泥沙样。胆囊结石临床一般无症状,有时 会表现为右上腹不适、隐痛及消化不良。但如结石梗阻胆囊颈部 则会出现右上腹部绞痛(即胆绞痛,表现为突发性右上腹疼痛, 并向后背及右肩胛下角放射),恶心呕吐,若合并急性胆囊炎则 可出现畏寒高热。胆囊结石常合并胆囊炎,并可互为因果。
胆囊内充满结石
四、胆囊结石
⒉ 胆囊内泥沙样结 石:当泥沙样结石颗 粒较小,沉积层较薄 时,胆囊的外形和内 部的回声显示正常, 仅表现为胆囊后壁粗 糙,回声增强,而无 明显声影。
四、胆囊结石
⒊ 胆囊颈部结石:当 小结石嵌入到胆囊颈 部时,有时由于囊壁 与结石紧密接触而使 小结石的强回声团显 示不清,仅表现为胆 囊增大或颈部伴有声 影。
二、胆囊和胆道的探测方法和途径
(二)扫查方法与标准切面
⒈ 剑突下横切探测所 显示的标准切面为门 静脉左支的“工”字 结构声像图 。
2
4
53
1
门静脉左支的 ”工“字结构
1.横部 2.左内叶支 3.左外叶上段支 4.左外叶下段支 5.矢状段
二、胆囊和胆道的探测方法和途径
⒉ 右肋缘下斜 切探测所显示 的标准切面为 通过第一肝门 的切面声像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