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湿度监测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
通信工程
温湿度监测系统
一、课题研究现状及意义
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温度湿度的环境状况要求越来越高,主要是指库房、储柜、大棚种植、工业生产等对温湿度环境变化有着重要要求的地方。例如: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实施科学监测和有效调控,是预防性保护文物劣化的关键所在。因此温湿度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温湿度检测的局限性
(1)不具有实时监测性
传统的温湿度检测器只是实时的检测而不是实时监测,检测只是将当前的环境温度检测出来,需要人工的观察检测结果。不仅监测效率低而且当监测环境空间过大也痛耗费人力。采用温湿度监测系统通过设置警戒温湿度的范围和正常的温湿度的范围。如果环境处于正常的温湿度范围系统将继续正常监测,如果环境处于警戒温湿度范围产生报警信号,通知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大大提高监测效率和减少人力消耗。
(2)不具有历史数据保存性
传统的温湿度检测不具有历史数据保存功能,历史的温湿度信息是一种有用的信息。对于流动型展示的文物,可以利用历史记录温湿度信息作为参考,为以后文物环境的变化做好准备。还可以根据文物在不同历史记录的变化,得出更适于文物保存的温湿度环境。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在该课题中采用温湿度监测系统通过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并协调LCD显示模块、温湿度传感器模块正常工作。通过串口传输与上位机连接,利用上位机软件和数据库进行连接,并对历史温湿度信息进行存储。从而实现温湿度监测系统。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监控效率和能力。
具体内容如下:
(1)调研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温湿度监测系统现状;
(2)利用单片机及其外设电路,通过编程实现温度信息的采集、显示,并给出程序框图及功能代码。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措施
(1)利用单片机开发板与各模块进行连接,确定连接关系。
(2)利用keil编译工具编写模块化程序。使LCD显示模块和温湿度传感器模块分别独立实现它们的功能。
(3)组合各模块程序,实现各模块协调运行。
(4)制作上位机软件。
(5)利用protel99se软件工具设计电路板,并制作。
(6)组装并调试系统。
四、课题研究进度计划
毕业设计期限:自2009年9月18至2010年5月18日。
2010年10月1日至2010年11月20日:明确任务,查找资料,确定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写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完成开题报告,准备开题答辩。
2010年11月25日至2010年12月10日:了解LCD显示模块和温湿度传感器模块的功能。
2010年12月10日至2010年12月30日:编写模块化程序。使LCD显示模块和温湿度传感器模块分别独立实现它们的功能。
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2月1日组合各模块程序,实现各模块协调运行。制作上位机软件。
利用protel99se软件工具设计电路板,并制作。组装并调试系统。
2011年2月2日至2011年3月20日:撰写毕业论文,完善与修改毕业论文;做好论文答辩的PPT资料,准备答辩,并提交所有电子文档材料。
五、参考文献
[1] UIT. ITU Internet Reports 2005 :The Internet of Things[R] .2005.
[2]沈苏彬,范曲立,宗平,毛燕琴,黄维.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研究.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29(6)
[3]TAN Ying,GODDARD S,PERE2L C.A prototype architecture for cyber-physical systems[J].SIGBED Review, 2008,5(1):5I-52.
[4]李群林.基于多传感器的温湿度检测系统[J].中国仪器仪表,2006,11
[5]杨长春,徐守坤,朱正伟.Delphi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2.[6]张兰涛,苏彦华.Delphi串口通信技术与工程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7.[7]张仿彦,赛奎春.Delphi接口技术开发实例解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1.[8]吴桂秀.传感器应用制作入门[M],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15.
[9]万福君,潘松峰,刘芳.MCS-51单片机原理、系统设计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60-301.
[10]金伟正.温湿度检测控制系统的研制[J].电子与自动化,2000,2.
[11]佟玲,等.智能温湿度监控系统的组成及发展[J].农机化研觅, 2006,5.
[12]周兵,等.智能温湿度调节仪[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2,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