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175-92硅酸盐水泥

合集下载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92)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92)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92)来源:发布日期:2006-01-10标准名称: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准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准号:GB175-92标准发布单位: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标准正文: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定义、组分材料、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的生产和检验。

2 引用标准GB 17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 177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 203 用于水泥中的粒化高炉矿渣GB 750 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方法GB 1345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μm筛筛析法)GB 1346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 159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 2847 用于水泥中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GB 5483 用于水泥中的石膏和硬石膏GB 8074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GB 9774 水泥包装用袋GB 12573 水泥取样方法ZB Q12 001 掺入水泥中的回转窑窑灰3 定义与代号3.1 硅酸盐水泥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 ̄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即国外通称的波特兰水泥)。

硅酸盐水泥分两种类型,不掺加混合材料的称Ⅰ型硅酸盐水泥,代号P·Ⅰ。

在硅酸盐水泥熟料粉磨时掺加不超过水泥重量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混合材料的称Ⅱ型硅酸盐水泥,代号P·Ⅱ。

3.2 普通硅酸盐水泥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6%--15%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简称普通水泥),代号P·0。

掺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得超过15%,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重量5%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重量10%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来代替。

掺非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得超过水泥重量10%。

4 材料要求4.1 石膏天然石膏:应符合GB5483的规定。

水泥标号

水泥标号

常用水泥几大分类(1)硅酸盐水泥: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硅酸盐水泥熟料,添加适量石膏磨细而成。

(2)普通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添加适量石膏及混合材料磨细而成。

(3)矿渣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混入适量粒化高炉矿渣及石膏磨细而成。

(4)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火山灰质材料及石膏按比例混合磨细而成。

(5)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粉煤灰,加适量石膏混合后磨细而成。

常用水泥标号有225号、275号、325号、425号、525号、625号等多种,其抗拉强度因品种不同,标号不同,MPa值在2.8-4.5和3.4-8.0之间。

装饰水泥常用于装饰建筑物的表层,施工简单,造型方便,容易维修,价格便宜。

品种有如下几种:(1)白色硅酸盐水泥: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加少量铁质熟料及适量石膏磨细而成。

(2)彩色硅酸盐水泥:以白色硅酸盐水泥熟料和优质白色石膏,掺入颜料、外加剂共同磨细而成。

常用的彩色掺加颜料有氧化铁(红、黄、褐、黑),二氧化锰(褐、黑),氧化铬(绿),钴蓝(蓝),群青蓝(靛蓝),孔雀蓝(海蓝)、炭黑(黑)等。

装饰水泥与硅酸盐水泥相似,施工及养护相同,但比较容易污染,器械工具必须干净水泥标号品名:水泥标号拼音:shuinibiaohao英文名称:strength grading of cement说明:用以表示水泥强度的等级。

通常根据标准强度检验方法所测得的28天龄期的抗压强度而定。

例如425号水泥即指该水泥试样按标准测得的28天龄期的抗压强度425-524公斤力/厘米2间,同时该试样的3天、7天抗压强度和3天、7天、28天抗折强度也须达到标准中对425号水泥的规定。

对于特种水泥(如快硬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铁铝酸盐水泥等),标号由3天抗压强度确定。

水泥划分标号为合理选用水泥提供依据。

通用水泥新标准是: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

水泥性质

水泥性质

质量体系认证书国家首批推荐建材产品质量体系认证书“鱼峰”牌水泥系列产品一、通用硅酸盐水泥∙ Ⅱ型硅酸盐水泥(P.II):52.5R 、52.5、42.5R 、42.5; ∙ 普通硅酸盐水泥(P.O):52.5R 、52.5、42.5R 、42.5; ∙ 复合硅酸盐水泥(P.C):32.5R 、32.5;∙矿渣硅酸盐水泥(P.S):42.5R 、42.5、32.5R 、32.5;二、特种水泥∙ 道路硅酸盐水泥(P.R):):42.5; ∙ 中热硅酸盐水泥(P.MH):42.5; ∙ 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P.SLH):32.5; ∙ 中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P.MSR):42.5、32.5; ∙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P.HSR):32.5;“鱼峰”牌水泥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稳定,富余强度高,特种水泥特种性能优良,与各种外加剂适应性好,可配制不同等级标号的混凝土及预制件,广泛应用于机场、铁路、公路、桥梁、水电站、码头、高层建筑和一般的民房建设。

用户可根据工程需求选用不同品种,使用中请注意以下事项: 1. 鱼峰水泥安定性均合格,一经出厂,无需存放即可使用。

2. 运输和储存不能受潮和混入杂物,不同品种和等级的水泥分别储存,不得混杂。

3. 水泥储存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受潮降低强度。

从出厂日期始,水泥存放时间超过三个月视为过期水泥,使用时必须重新检验,按确定的等级使用。

4.一般能饮用的水及洁净的天然水,都可作为水泥拌制混凝土用水。

污水、工业废水及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硫酸盐含量超过1%的水均不得用于混凝土中。

5.鱼峰水泥强度高,和易性好,标准稠度需水量小,建筑施工水灰比尽量小。

6. 建议按建筑设计规范设计施工,也可参考鱼峰水泥混凝土常用配合比参考表。

52.5Ⅱ型硅酸盐水泥42.5Ⅱ型硅酸盐水泥52.5普通硅酸盐水泥42.5普通硅酸水泥42.5矿渣硅酸盐水泥42.5中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32.5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

建筑材料送检取样标准

建筑材料送检取样标准

检测依据:GB175-92 硅酸盐、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92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2958-91 复合硅酸盐水泥检测项目:3d(或7d)和28d强度、安定性、细度、稠度、凝结时间1.取样单位同品种、同标号、同编号为一取样单位,袋装和散装应分别编号和抽样,编号按水泥厂年生产能力规定;10--30万吨/年不超过400t为一编号;4--10万吨/年不超过200t为一编号。

2.取样方法和数量①从20个以上袋中等量取样后混匀;②从3车罐中等量取样后混匀;3.委托单的填写试验委托单必须逐项填写,如生产厂名、品种、标号、代表数量、工程名称等等。

4.废品和不合格品和标准废品:Mg0、S03、初凝时间、安定性其中任何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均为废品。

不合格品:细度、终凝时间、不溶物和烧失量中的任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指标,为为合格品;水泥包装标志中水泥品种、标号、工厂名称和出厂编号不全者,也属于不合格品。

对于不合格品或废品水泥、由检测中心上报至监督总站,再由总站或各分站进行处理。

5.几个注意点1).所用的水泥必须要有进沪准用证;2).水泥检验一定要及时,只有安定性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上,最好等3d或强度报告出来后再使用;3).若同批水泥存放超过三个月,应重新检验。

一、砼检测依据:GBJ81-85 普通砼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J107-87 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检测项目:抗压、抗折、抗渗、配合比设计、和易性试验、容重、初凝测定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其取样频率为:1. 抗压抗折①每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比的砼至少取样一次;②每一工作班不足100盘(高精尖指同配比)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③现浇楼层每层一组三块试块2).抗渗①水箱每个配合比为一批;②地下室、底板、侧面各为一批;每批二组试块,一组六块2.抗压试块的制作和养护1).每组三块试块应在同一盘中取样;2).试模的尺寸大小与粗骨料粒径有关:石子粒径mm 试模规格·mm3≤251003≤401503>40 20033)制作①准备工作将试模擦干净,并在其内壁涂上机油或其他脱模剂(注意不要太多);②成型a.震动台成型砼拌合物一次装入试模,装料进内壁用抹刀略加插捣并高出试模上口;振动时要防止自由跳动,振动持续到砼表面出浆为止,然后用抹刀抹平。

各种硅酸盐水泥的标准

各种硅酸盐水泥的标准

各种硅酸盐水泥的标准各种硅酸盐水泥的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21年11月9日发布,2021年6月1日起实施,标准个性编号GB175-2021。

该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之前三个水泥标准,分别为:GB175-1999《硅酸盐、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

其与欧洲水泥标准EN197-1:2000《通用波特兰水泥》的一致性为非等效。

与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相比,GB175-2021标准作了28项修改,主要取消了普通水泥中32.5水泥等级,限制了混合材品种,调整了部分水泥的混合材掺材量,增加了氯离子的限量要求,严格了包装水泥重量要求等。

标准修订编制说明自1953年我国第一个统一的水泥标准诞生至今,我国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已经历了4次修订.1996年我国开始了强度检验方法等同采用ISO标准的研究,1999年颁布了以新强度检验方法标准为核心的六大通用水泥标准,这标志着我国水泥标准已完全与国际接轨.在1998~1999年修订GB175,GB1344,GB12958三项标准时,主要是配合我国水泥强度检验方法与国际接轨,在原92版标准的基础上只对水泥强度检验方法和强度标号进行了修订,大部分内容维持了92版标准.这样现行标准在实施中一些问题就显现出来,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建材院水泥新材所于2021年开始修订水泥标准,现已完成报批稿.现行标准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1,关于三项标准的整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按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国家标准进行清理整顿的要求,同时参考欧洲水泥标准EN197-1:2000《通用波特兰水泥》,此次修订将三项标准合并为一个标准,统称为通用硅酸盐水泥2,关于定义和组成按照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要求,定义中不能包含要求,水泥组分的含量不能在定义中体现.3,关于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名称及取消普通32.5水泥的理由我国普通硅酸盐水泥是五十年代初学习苏联标准而得名的.由于普通硅酸盐水泥性能是硅酸盐熟料起主导作用,混合材起辅助作用,而少量的混合材对于节能,环保等方面有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其使用量约占70%.近几年来,新型水泥生产工艺不断发展,水泥熟料质量的不断提高,粉磨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水泥中多掺混合材创造了条件,因此水泥品种设置和强度等级不匹配的问题愈来愈突出,绝大部分水泥企业按标准规定加入混合材实际是无法生产出32.5等级的普通水泥,如果不突破混合材掺量就肯定是富裕强度很大,甚至超出二个强度等级,由于水泥产品附加值很低,这样一来水泥企业损失很大.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生产P.O42.5水泥,最大混合材掺加量可以达到26%,平均水平20%;生产P.O32.5水泥,最大混合材掺量可以达到48%,平均28%.因此强度等级与混合材掺量不匹配也是我国普通水泥混合材使用混乱的主要原因.同时,生产水泥熟料需要消耗大量资源,能源,还排放大量有害气体,因此我们希望水泥企业能生产出高品质的水泥熟料,再依据不同工程的需要生产不同品种的水泥.4,关于混合材种类及允许掺量确定通用硅酸盐水泥允许使用混合材的原则:1)保证水泥质量;2)有利于水泥产品质量的管理;3)混合材量大,面广;4)对人体无害.部分水泥的混合材掺量进行了调整,具体见标准.5,关于石膏种类增加了混合石膏.6,关于助磨剂用量1%改为0.5%7,关于技术指标的一些调整.1 本标准与欧洲水泥标准ENV197-1:2000《通用波特兰水泥》的一致性为非等效.2 标准的全文强制改为条文强制.如:碱含量,细度作为选择性指标.3 增加了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定义.定义:以硅酸盐水泥熟料,适量的石膏,或/和混合材料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4 将组分与材料合并为一章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第4章,本版第4章.4.1 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掺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超过15%.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质量10%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来代替"改为"活性混合材料掺加量为>5%且≤20%",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5%且符合本标准4.2.5条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质量8%且符合本标准4.2.3条的非活性混合材料代替."_4.2 将矿渣硅酸盐水泥中矿渣掺加量由"20%~70%"改为">20%且≤70%",并分为A型和B 型.A型矿渣掺量>20%且≤50%.代号P.S.A;B型矿渣掺量>50%且≤70%,代号P.S.B;4.3 将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火山灰质混合材料掺量由"20%~50%"改为">20%且≤40%";4.4 将复合硅酸盐水泥中混合材料总掺加量由"应大于15%,但不超过50%"改为">20%且≤50%"4.5 材料中增加了粒化高炉矿渣粉;4.6 取消了复合硅酸盐水泥中允许掺加粒化精炼铬铁渣,粒化增钙液态渣,粒化碳素铬铁渣,粒化高炉钛矿渣等混合材料及符合附录A新开辟的混合材料,并将附录A取消;1 我国现行标准中规定了不同品种水泥混合材料的掺加量超过允许掺量为不合格品,但标准中没有明确混合材料掺加量的测定方法,从而引起了广泛的争议.2 混合材掺量作为合格判定项目产生在GB175-1999和GB1345-1999标准中,不合格品判定条款中规定"凡水泥细度……或混合材掺加量超过最大限量时……为不合格品".这一条款产生于1984年.当时我国刚刚进行改革开放,水泥年产量接近14000万吨,严重供不应求.为了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小水泥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多数立窑熟料质量差,生产水泥时大都需要依靠掺混合材来改善水泥的安定性,针对这一情况为了防止水泥中混合材的超标,1984年修订时将混合材超量作为水泥不合格判定依据之一.当时既没有可供全国统一使用的混合材测定方法标准,也没有在产品标准中规定的试验方法,然而标准实施后并没有出现如今的问题,主要是当时政府对企业具有无可代替的管束力,只要标准规定,行业主管部门就可以通过行政手段,或制定条例,规程对企业进行干预,所以这一规定对保证我国水泥质量,促进水泥质量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今天行业主管职能只限于宏观调空的情况下来执行这一规定,确实存在没有统一方法的困难,虽然各地技术监督部门为了查处水泥中混合材掺量超标问题,采取自选测试方法,指定检测机构的测定结果作为合格判定,甚至处罚的依据.但由于缺乏执法的依据,受罚水泥企业并不服气,而且抱怨很多.因此这一规定已经不在适应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应该进行修订.3 混合材对水泥性能的影响世界各国对通用水泥品种的划分都是以水泥中混合材品种变化和掺加量多少来规定的.这是由于混合材品种和掺加量的变化,会对水泥的性能产生影响.同一种混合材,掺量对水泥性能的影响是渐变的,相同种类的混合材对水泥性能的影响在品质内涵或影响程度上存在较大的差别,正因为可以掺入不同特性的混合材来调整硅酸盐水泥的性能,使得硅酸盐水泥具有更广泛的性能特点和更广泛的适用范围.为了合理使用具有不同性能特点的水泥,世界各国标准都把混合材引起性能变化范围基本相同的水泥划分为一个品种.我国现行标准的品种划分,基本上是建立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试验基础上.3.1 矿渣掺量与强度的关系掺加矿渣混合材料对于混合粉磨和分别粉磨的变化规律一致.对于3天,7天抗压强度,随掺量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只是在掺量大于50%后,强度下降幅度略微缓和;而对于28天抗压强度,随掺量增加呈下降趋势,但掺量大于35%后强度下降幅度更为明显.矿渣掺量大于50%后性能变化加剧.>50且≤70b>20且≤50b≥50且20且≤40≥60且20且≤40火山灰硅酸盐水泥水泥熟料质量的提高影响水泥性能的变化,而混合材品种与掺量的不同对水泥性能又有很大的影响,但水泥性能随混合材掺量的变化规律与上世纪60~70年代的试验研究结果基本一致.5 增加了M类混合石膏,取消了A类硬石膏(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3章,本版第4.2.2.1条)4.2.2.1 天然石膏:应符合GB/T 5483中规定的G类或M类二级(含)以上的石膏或4.2.2.2 工业副产石膏:工业生产中以硫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副产物.采用工业副产石膏时,应经过试验验证,证明对水泥现行标准中规定水泥可以使用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二水石膏和硬石膏.但在水泥实际生产中,为了改善硬石膏与外加剂的适应性,一般多和二水石膏混合用,形成实际上使用的混合石膏;同时以混合石膏形态存在的脱硫石膏也开始广泛用于水泥生产.因此本标准增加允许"混合石膏"种类用于水泥生产.同时,单独使用硬石膏会引起水泥与部分减水剂的不适应,造成急凝,瞬凝现象,因此本标准取消了水泥中允许使用硬石膏的规定.6 助磨剂允许掺量由"不超过水泥质量的1%"改为"不超过水泥质量的0.5%";7 普通水泥强度等级中取消了32.5和32.5R;普通32.5水泥混合材掺量超标的客观原因是:水泥熟料质量的提高及粉磨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水泥中多掺混合材料创造了条件,因此水泥品种设置和强度等级不匹配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绝大部分水泥企业按标准规定加入混合材料实际是无法生产出32.5等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如不突破混合材掺量就肯定是富裕强度很大,甚至超出二个等级,由于水泥附加值很低,这样一来水泥企业损失很大.同时生产水泥熟料需要消耗大量资源,能源,还排放大量有害气体.取消普通硅酸盐水泥32.5强度等级,将水泥品种划分为两个层次,如果用户需要高强度等级的水泥主要选择P.Ⅰ,P.Ⅱ,P.O;需要低强度等级水泥主要选择P.S,P.C,P.F,8 将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中"熟料中的氧化镁含量"改为"水泥中的氧化镁含量",其中要求P.S.A型,P.F型,P.P型,P.C型水泥中的氧化镁含量不大于6.0%,并加注b说明"如果水泥中氧化镁含量大于6.0%时,应进行水泥压蒸试验并合格".S.B型无要求.氧化镁含量超标造成的破坏XRD实验结果9 增加了氯离子限量的要求,即水泥中氯离子含量不大于0.06%说明:由于水泥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会引起钢筋锈蚀,从而导致混凝土开裂破坏.欧洲所有品种小于0.1%.对予应力应严格控制;日本:普通水泥小于0.035%,早强,超早强,中热,低热,抗硫酸盐等小于0.02%,其它品种没有规定.其他国家没有规定._钢筋的腐蚀――电化学反应过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腐蚀主要是电化学腐蚀,这是由于混凝土空隙中的水分通常以饱和的氢氧化钙的溶液形式存在,其中还含有一些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pH值为12.5.在这样的强碱性的环境中,钢筋表面形成钝化膜,它是厚度为2×10-9- 6×10-9m 的水化氧化物(nFe203·mH2O),阻止钢筋进一步腐蚀.但是,当钢筋表面的钝化膜受到破坏,成为活化态时,钢筋就容易腐蚀.呈活化态的钢筋表面所发生的腐蚀反应的电化学机理是,当钢筋表面有水分存在时,就发生铁电离的阳极反应和溶液中氧还原的阴极反应,相互以等速度进行,其反应式如下:阳极反应 2Fe-4e-→2Fe2+阴极反应 O2+2H2O+4e-→4OH-腐蚀过程的全反应是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的组合,在钢筋表面析出氢氧化亚铁,其反应式为2Fe+02+2H20→2Fe2++4OH-→2Fe(0H)24Fe(OH)2+02+2H2O→4Fe(OH)3该化合物被溶解氧化后生成氢氧化铁Fe(OH)3,并进一步生成nFe2O3·mH2O (红锈),一部分氧化不完全的变成Fe304(黑锈),在钢筋表面形成锈层.红锈体积可大到原来体积的4倍,黑锈体积可大到原来的两倍.铁锈体积膨胀,对周围混凝土产生压力,将使混凝土沿钢筋方向开裂,进而使保护层成片脱落,而裂缝及保护层的剥落又进一步导致钢筋更剧烈的腐蚀.氯离子很容易引起钢筋锈蚀,有三种理论解释氯离子锈蚀的电化学作用.(1)氧化膜理论――钢筋在碱性介质中生成氧化膜,可以保护钢筋不受侵蚀,氯离子比其它离子(例如硫酸根离子)更容易通过膜的缺陷或孔隙穿透氧化膜.另一种意见认为氯离子能分散氧化膜使之更宜穿透,引起锈蚀.(2)吸附理论――氯离子吸附于钢筋表面,促进金属离子的水化,因而使金属更容易溶解.(3)过渡络合物理论――按照这个理论,氯离子生成氯化铁,氯化铁自阳极扩散从而破坏Fe(0H)2保护层,使腐蚀继续进行.氯化铁在电极不远处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氯离子自阳极传导更多的铁离子.现场的经验及研究表明,对于受氯离子污染的已建结构,0.026%的氯离子浓度足以破坏钝化膜而引起钢筋的破坏.其主要反应式如下,反应最终产物氢氧化铁Fe(0H)3即是铁锈. 2Fe-4e-→2Fe2+Fe2+ +2C1-+4H20→FeC12·4H20FeC12·4H20→2Fe(OH)2↓+2C1-+2H++2H204Fe(OH)2+02+2H2O→4Fe(OH)3↓10 将各强度等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强度指标改为和硅酸盐水泥一致,将各强度等级复合硅酸盐水泥的强度指标改为和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一致;11 增加了45μ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30%作为选择性指标;6.3.4细度(选择性指标)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以比表面积表示,不小于300m2/kg;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以筛余表示,80μ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10%或45μ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30%.水泥磨得越细,水泥水化速度越快,强度越高.但与此对应的是水泥需水量增大,干缩增大,施工性能变差等负面影响.在熟料矿物组成,水泥组成固定的情况下,这些就只有通过水泥细度在一定范围内调细度的作用由产品质量保证向性能调控作用转变.增加了选择水泥组分试验方法的原则和定期校核要求.由生产者按GB/T12960或选择准确度更高的方法进行.在正常生产情况下,生产者应至少每月对水泥组分进行校核,年平均值应符合本标准第4.1条的规定,单次检验值应不超过本标准规定最大限量的2%.为保证组分测定结果的准确性,生产者应采用适当的生产程序和适宜的方法对所选方法的可靠性进行验证,并将经验证的方法形成文件.13 将"按0.50水灰比和胶砂流动度不小于180mm来确定用水量"的规定的适用水泥品种扩大为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和掺火灰质混合材料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___ 按GB/T17671进行.但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和掺火山灰质混合材料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在进行胶砂强度检验时,其用水量按0.50水灰比和胶砂流动度不小于180mm来确定.当流动度小于180mm时,须以0.01的整倍数递增的方法将水灰比调整至胶砂流动度不小于180mm.胶砂流动度试验按GB/T2419进行,其中胶砂制备按GB/T17671进行.14 编号与取样中增加了年生产能力"200万吨以上"的级别.200万吨以上,不超过4000吨为一编号;_____ 120万吨~200万吨,不超过2400吨为一编号;说明:上述对于生产企业的约束,工程依然按照验收规程进行检验,即袋装200吨,散装500吨为一个批号.15 将"出厂水泥应保证出厂强度等级,其余技术要求应符合本标准有关要求"改为"经确认水泥各项技术指标及包装质量符合要求时方可出厂. "16 增加了出厂检验项目.出厂检验项目为6.1,6.3.1,6.3.2,6.3.3条.17 取消了废品判定.18 不合格判定中取消了细度和混合材料掺加量的规定,将判定规则改为"检验结果符合本标准6.1,6.3.1,6.3.2,6.3.3条技术要求为合格品.检验结果不符合本标准6.1,6.3.1,6.3.2,6.3.3条中任何一项技术要求为不合格品. "19 检验报告中增加了"合同约定的其他技术要求 ".20 交货与验收中增加了"水泥安定性仲裁检验时,从水泥取样之日起10天以内完成.如超过10天进行安定性检验不合格,则为不合格."21 包装标志中将"且应不少于标志质量的98% "改为"且应不少于标志质量的99% ".22 包装标志中将"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的两侧印刷采用黑色."改为"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的两侧印刷采用黑色或蓝色."本文来自: 中国质量热讯社区 [url][/url]中国质量热讯 -质量技术监督人士的网络家园!试说明生产硅酸盐水泥时为什么必须掺入适量石膏?水泥熟料中的铝酸三钙遇水后,水化反应的速度最快,会使水泥发生瞬凝或急凝。

通用硅酸盐水泥取样标准

通用硅酸盐水泥取样标准

通用硅酸盐水泥取样标准
1通用硅酸盐水泥定义:以硅酸盐水泥熟料和适量的石膏、及规定的混合材料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旧标准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三个标准整合为一项标准,在技术要求、混合材品种和掺量、合格判定等方面都做了较大的变动,特别是在水泥品种划分、混合材种类限定、取消P〃O32.5(原来市场上最常见的普硅32.5级水泥),现在市场上最常见的是P〃C 32.5级(即复合水泥32.5级)和P〃O42.5(即普硅
级。

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分为42.5、42.5R、52.5、52.5R四个等级。

复合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分为32.5、32.5R、42.5、42.5R、52.5、52.5R六个等级。

2检测项目
3
3.1同一水泥厂、同品种、同等级、同批号、同一进场数量的水泥,或者可以按
照以200吨为一验收批,不足200吨亦按一验收批计。

3.2取样要有代表性,一般从20袋(袋装水泥)或20个以上不同部位(散装水
泥)取等量样品,总数不少于12kg,拌匀后分成2份,1份6kg用水泥桶装
后送实验室进行检验,1份密封包存以备校验(本中心为方便委托方,已备
有专用水泥留样桶,委托时只需将所取水泥送至中心样品室即可,不必带水
泥桶)。

硅酸盐水泥

硅酸盐水泥

硅酸盐水泥一、普通特性1、硅酸盐水泥是由湿法旋窑生产工艺烧制而成的硅酸盐水泥熟料,掺加不超过5%的活性混合材和适量石膏磨细制成。

2、早期强度高,凝结硬化块,水化时放热较大。

3、抗冻性好,耐磨能力强。

4、对外加剂作用敏感,且效果好。

三、使用范围1、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特别适宜配制高标号﹑大型钢筋﹑预应力等混凝土。

2、在大型工业厂房、高层建筑﹑桥梁﹑道路﹑机场等重要工程宜优先使用。

四、不宜使用范围1、在大体积混凝土和地下有环境水侵蚀的工程应慎重使用。

2、在受热250℃以上的耐热工程不宜使用。

普通硅酸盐水泥一、普通特性1、普通硅酸盐水泥是由湿法旋窑生产工艺烧制而成的硅酸盐水泥熟料,掺加不超过15%的活性混合材和适量石膏磨细制成。

分为42.5、32.5两个等级。

2、早期强度略低于硅酸盐水泥,凝结硬化速度适中,后期强度增进率大,对各种混凝土添加剂均有较好的适应性。

3、抗冻性好,耐磨性好,不透水性强。

二、主要化学成分:三、使用范围1、地上工程及受侵蚀作用的地下工程。

2、无腐蚀水中受冻工程。

3、低温环境中需要强度发挥较快的工程。

四、不宜使用范围不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和受化学侵蚀的工程。

复合硅酸盐水泥一、普通特性1、我厂复合硅酸盐水泥是由湿法旋窑生产工艺烧制而成的硅酸盐水泥熟料,掺加15~50%的两种以上的活性混合材和适量石膏磨细制成。

2、抗渗性,抗冻性好。

3、水化热低,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好。

二、主要化学成分:普通范围:SO3含量2.0~3.0%,MgO(熟料)含量2.5~3.5%;国标GB175- 92: SO3含量≤3.5%,MgO(熟料)含量≤5.0%。

三、使用范围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

矿渣硅酸盐水泥一、普通特性1、我厂矿渣硅酸盐水泥是由湿法旋窑生产工艺烧制而成的硅酸盐水泥熟料,掺加20~70%的矿渣和适量石膏磨细制成;分为:42.5﹑32.5两个等级。

2、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进率大,特别有利于提高混凝土工程的长期强度和稳定性。

《通用硅酸盐水泥》新标准自6月1日起实施解读

《通用硅酸盐水泥》新标准自6月1日起实施解读

《通用硅酸盐水泥》新标准自6月1日起实施
为完善水泥产品技术标准,推动水泥行业发展,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新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国家标准,代替1999年发布的三个水泥产品有关标准。

新标准将于6月1日实施。

新标准将原来的三个国家标准整合为一个国家标准,解决了水泥强度检测方法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问题。

新标准最大的亮点是取消了普通硅酸盐水泥32.5和32.5R强度等级。

取消这二个等级,将提高我国水泥产品档次,压缩小水泥生产企业生存空间,减少污染,节约能源,推动水泥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调整产业结构。

新标准的实施将对水泥企业发展以及行业结构调整带来重大影响。

为了做好新标准的实施工作,建材行办、宁夏建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联合于近日举办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国家标准培训班。

(建材行办)。

硅酸盐水泥标准

硅酸盐水泥标准
≤5.00
2.14
≤5.00
2.10
≤5.00
2.10
≤5.00
2.20
SO3%
≤3.50
2.40
≤3.50
2.24
≤3.50
2.35
≤3.50
2.46
≤3.50
2.40




H:
min


≥45
1:55
≥45
1:56
≥45
2:08
≥45
2:30
≥45
2:00


≤6.50
2:59
≤6.50
2:58
17.90
抗折
≥5.00
5.70
-
-
4.80
4.60
4.50
7天
抗压
-
-
≥26.00
34.10
34.50
32.10
31.10
抗折
-
-
≥6.00
7.20
6..50
6.20
6.10
28天
抗压
≥52.50
58.90
≥42.50
50.30
50.20
50.60
50.70
抗折
≥7.50
8.50
≥8.00
10.40
≤5.00
3.58
≤5.00
3.80
SO3%
≤3.50
2.00
≤3.50
2.50
≤4.00
2.20
≤4.00
2.35
≤3.50
2.30




H:

硅酸盐水泥规范新标准对比

硅酸盐水泥规范新标准对比

硅酸盐水泥规范新标准对比1、6、3、8、3条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参照欧洲水泥试行标准ENV197-1:2000《通用波特兰水泥》修订。

本标准代替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三个标准。

与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全文强制改为条文强制(本版前言);增加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定义(本版第3、1条);将各品种水泥的定义取消(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第3章);将组成与材料合并为一章,材料中增加了硅酸盐水泥熟料(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第4章,本版第4章);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掺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超过15%,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质量10%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来代替”改为“活性混合材料掺加量为>5%,≤20%,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5%符合本标准第4、2、5条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质量8%符合本标准第4、2、4条的非活性混合材料代替”。

(原版GB175-1999中第3、2条,本版第4、1条);将矿渣硅酸盐水泥中矿渣掺加量由“20%~70%”改为“>20%,≤70%”(原版GB1344-1999中第3、1条,本版第3、4条、4、1条);将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火山灰质混合材料掺量由“20%~50%”改为“>20%,≤40%”(原版GB1344-1999中第3、2条,本版第4、1条);将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中粉煤灰掺量由“20%~40%”改为“>20%,≤40%”(原版GB1344-1999中第3、3条,本版第4、1条);将复合硅酸盐水泥中混合材料总掺加量由“应大于15%,但不超过50%”改为“>20%,≤50%”(原版GB12958-1999中第3章,本版第4、1条);材料中增加了粒化高炉矿渣粉(本版第4、2、2、4、2、3条);取消了粒化精铬铁渣、粒化增钙液态渣、粒化碳素铬铁渣、粒化高炉钛矿渣等混合材料以及符合附录A新开辟的混合材料,并将附录A取消(原版GB12958-1999中第4、2条、第4、3条和附录A)增加了M类混合石膏(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和GB12958-1999中第3章,本版第4、2、2、1条);助磨剂允许掺量由“不超过水泥质量的1%”改为“不超过水泥质量的0、5%”(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和GB12958-1999中第4、5条,本版第4、2、6条);普通水泥强度等级中取消32、5和32、5R(原版GB175-1999中第5章,本版第5章);增加了氯离子含量的要求,即水泥中氯离子含量不大于0、06%(本版第6、1条);取消了细度指标要求,但要求在试验报告中给出结果(原版GB175-1999第6、5条、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6、3条,本版8、4条);将复合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改为和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一致(原版GB12958-1999中第6、6条,本版第6、3、3条)增加了水泥组分的试验方法(本版第7、1条);强度试验方法中增加了“掺火山灰混合材料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在进行胶砂强度检验时,其用水量按0、50水灰比和胶砂流动度不小于180mm来确定。

GB 175-92硅酸盐水泥

GB 175-92硅酸盐水泥

标准名称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准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准名称(英)Portland cement and ordinary portland cement标准号GB175-92代替标准号代替GB175-85 GBn227-84标准发布单位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标准发布日期1992-09-28批准标准实施日期1993-06-01实施标准正文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定义、组分材料、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的生产和检验。

2 引用标准GB 17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 177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 203 用水泥中的粒化高炉矿渣GB 750 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方法GB 1345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μm筛筛析法)GB 1346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 159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 2847 用于水泥中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GB 5483 用于水泥中的石膏和硬石膏GB 8074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GB 9774 水泥包装用袋GB 12573 水泥取样方法ZB Q12 001 掺入水泥中的回转窑窑灰3 定义与代号3.1 硅酸盐水泥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 ̄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即国外通称的波特兰水泥)。

硅酸盐水泥分两种类型,不掺加混合材料的称Ⅰ型硅酸盐水泥,代号P·Ⅰ。

在硅酸盐水泥熟料粉磨时掺加不超过水泥重量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混合材料的称Ⅱ型硅酸盐水泥,代号P·Ⅱ。

3.2 普通硅酸盐水泥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6% ̄15%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简称普通水泥),代号P·0。

掺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得超过15%,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重量5%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重量10%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来代替。

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用途区别

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用途区别

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简称普通水泥)共同特点:1、早期强度较高;凝结硬化速度快(前者比后者还要快)2、水化热较大(前者比后者还要大得多)3、耐冻性差4、耐热性较差5、耐腐蚀及耐水性较差适用范围:前者适用于快硬早强的工程、高强度等级砼。

不适用于大体积砼工程(发热量比普通水泥大得多,不用)、受化学侵蚀、压力水(软水)作用及海水侵蚀的工程后者适用于地上、地下及水中的大部分砼结构工程。

不适用于大体积砼(实际施工时一般视这个大体积到底有多大以及它的重要性,或者采取控温措施后还是经常用的,至少西南地区是这样)、受化学侵蚀、压力水(软水)作用及海水侵蚀的工程国家于2001年4月对水泥的标号制定新的标准。

通用水泥新标准是: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

六大水泥标准实行以MPa表示的强度等级,如32.5、32.5R、42.5、42.5R等,使强度等级的数值与水泥28天抗压强度指标的最低值相同。

新标准还统一规划了我国水泥的强度等级,硅酸盐水泥分3个强度等级6个类型,即42.5、42.5R、52.5、52.5R、62.5、62.5R。

其他五大水泥也分3个等级6个类型,即32.5、32.5R、42.5、42.5R、52.5、52.5R。

国家建材局经测试,得出新水泥标准的强度等级与老水泥标准的水泥标号之间存在如下表中对等关系:GB175-92 GB175-1999725(R) 62.5(R)625(R) 52.5(R)525(R) 42.5(R)425(R) 32.5(R)六大水泥标准实行以MPa表示的强度等级,如32.5、32.5R、42.5、42.5R等,使强度等级的数值与水泥28天抗压强度指标的最低值相同。

新标准还统一规划了我国水泥的强度等级,硅酸盐水泥分3个强度等级6个类型,即42.5、42.5R、52.5、52.5R、62.5、62.5R。

水泥厂质控科化学分析岗位(题库)

水泥厂质控科化学分析岗位(题库)

化学分析技能鉴定题库一、填空题(30题)1.使用天平秤取试样时通常采用(增重)和(减量)法两种方法进行称量.2.在滴定过程中,指示剂发生颜色突变时,停止滴定的这一点,叫(滴定终点)。

3.化学分析中,常用的EDTA其化学名称是(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4.用嗅觉检查试剂或反映放出的气体时,不得直接(靠近)容器嗅,只能(用手扇) 少量气体。

5.甘油和氧化钙反映生成(甘油钙)和(水)。

6.一个洗干净的玻璃仪器应以(不挂水珠为准).7.滴定速度以每秒(3—4滴)为宜.8.用重量法测定水泥中的三氧化硫时,沉淀剂是(氯化钡).9.溶液的PH等于10时,溶液呈(碱性),PH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

10.在游离氧化钙测定中所用的指示剂是(酚酞).11.硅酸盐水泥的主要矿物成分有(C3S)、(C2S)、(C3A)、(C4AF)12.煤的工业分析包括(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

13.氟硅酸钾沉淀的水解是(吸热)反应,所以,必须加入沸水使其完全水解。

14.缓冲溶液的作用在于它具有(抵御外来酸碱)及稀释影响,能保持溶液的(PH 值)基本不变。

15.用EDTA溶液滴定氧化钙时,提高溶液(PH值),使(氢氧化镁)沉淀,消除镁离子的干扰.16.国家标准规定普通硅酸盐水泥凝结时间初凝不早于(45)分钟,终凝不得早于(10)小时。

17.PI型硅酸盐水泥不溶物的含量应小于(0。

75),PII型硅酸盐水泥的不溶物含量应小于(1.5)。

18.重量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沉淀法)(氧化法)(电解法)。

19.化验室常用的强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20.碱含量的计算公式(0.658K2O+NA).21.络合滴定法,测定三氧化二铝,其滴定方式是(铜盐返滴法),以(PAN)为指示剂。

22.用EDTA滴定Fe3+离子时,溶液的PH应该控制在(1.8—20),若PH小于1。

5则(结果偏低)。

23.水泥化学分析中,常用的金属指示剂可分为(酸碱指示剂)、(氧化还原指示剂)、(金属指示剂)指示剂。

新旧水泥标准的对比

新旧水泥标准的对比

• 新的水泥标准最大的变化在于水泥标号改为强度等级, 新的水泥标准最大的变化在于水泥标号改为强度等级 水泥标号改为强度等级, 淘汰了原标准中的两个低标号水泥产品。 淘汰了原标准中的两个低标号水泥产品。五大通用水 泥标准实行以MPa表示的强度等级 表示的强度等级, 32.5、32.5R、 泥标准实行以MPa表示的强度等级,如32.5、32.5R、 42.5、42.5R等 使强度等级的数值与水泥28d抗压强 42.5、42.5R等,使强度等级的数值与水泥28d抗压强 度指标的最低值相同。 度指标的最低值相同。 • 新标准还统一规划了我国水泥强度等级,硅酸盐水泥 新标准还统一规划了我国水泥强度等级, 分3个强度等级6个类型,即42.5、42.5R、52.5、 个强度等级6个类型, 42.5、42.5R、 R、52.5、 52.5R、 52.5R、62.5、62.5R,其他四大水泥也分为3个等 R、62.5、62.5R,其他四大水泥也分为3 R,其他四大水泥也分为 个类型, 32.5、32.5R、 R、42.5、42.5R、 R、52.5、 级6个类型,即32.5、32.5R、42.5、42.5R、52.5、 52.5R。水泥新标准规定的最低强度等级为32.5, 52.5R。水泥新标准规定的最低强度等级为32.5,一 R。水泥新标准规定的最低强度等级为 般相当于老标准的425号水泥 号水泥, 般相当于老标准的425号水泥,这就意味着老标准中 325号 275号水泥被淘汰 有关部门预测, 号水泥被淘汰。 的325号、275号水泥被淘汰。有关部门预测,新标准 的实施,将有35%~ %的小水泥企业被淘汰。 %~40 的实施,将有35%~40%的小水泥企业被淘汰。
• 众所周知,凡是能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因素,都 会影响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增长,所以目前在配制混 凝土时都有较大的强度富余,以期补偿这种后期强 度的损失,这无疑会造成很大的浪费。现在看来, 问题远比此更严重,早期的高强度所带来的后患是 混凝土结构物提早劣化。因此,除非工程有特殊需 要,应尽量避免使用早强水泥。 • (2)混凝土早期高强度的需求促使了水泥向高 2 C3S S和高C3A C A、高比表面积发展,再加上低水灰比、 高水泥用量、超细矿物掺合料的使用,造成在约束 状态下的混凝土因温度收缩、自收缩、干燥收缩和 较高的早期弹性模量而产生较大的内部应力,早期 的低徐变无法缓解这种应力而产生早期裂缝;内部 不可见的微裂缝在混凝土长期使用过程干燥环境中 继续发展,是混凝土提早劣化的主要原因。

水泥各试验方法

水泥各试验方法

水泥材料试验检测方法一、适用范围及试样准备方法(-)适用范国按我国现行国标(GB175一92)和(GB1344一92)要求,对水泥的技术性质应进行稠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和胶砂强度等试验,这里主要介绍与工程密切相关的后三个试验,本方法适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以及指定采用本方法的其他品种水泥。

(二)水泥试样准备方法1.散装水泥。

对同一水泥厂生产的同期出厂的同品种、同标号的水泥,一次运进的同一出厂编号的水泥为一批,但一批的总量不超过500t.随机地从不少于3个车罐中各取等量水泥,经拌和均匀后,再从中称取不少于12kg水泥作为检验试样。

2.袋装水泥。

对同一水泥厂生产的同期出厂的同品种、同标号的水泥,以一次运进的同一出厂编号的水泥为一批,但一批的总量不超过2oot。

随机地从不少于20袋中各取等量水泥,经拌和均匀后,再从中称取不少于12kg水泥作为检验试样。

3.对来源固定,质量稳定、且又掌握其性能的水泥,视运进水泥的情况,可不定期的采集试样进行强度检验。

如有异常情况应作相应项目的检验。

4.对已运进的每批水泥,视存放情况应重新采集试样复验其强度和安定性。

存放期超过3个月的水泥,使用前必须复验,并按照结果使用。

5.取得的水泥的试样试验应首先充分拌匀,然后通过0.9mm方孔筛,记录筛余物情况,但要防止过筛时混进其他水泥。

二、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检测方法(一)概述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是指水泥净浆在标准稠度仪上,当标准试锥下沉深度为(282)mm 时的拌和用水量。

确定标准稠度的目的是为了在进行水泥凝结时间和安定性试验时,对水泥净浆在标准稠度的条件下测定,使不同的水泥具有可比性。

(二)仪器设备1.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应符合GB3350.6规定)。

该仪器由铁座和可以自由滑动的金属圆棒构成。

松紧螺丝用于调整金属棒的高低。

金属棒上附有指针,在量程0~75mm的标尺上可指示金属棒的下降距离。

Q11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Q11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泥, 代号P・I 在硅酸盐水泥粉磨时掺加不超过水泥质量5 。 写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混合材料的称I I 型硅酸盐水泥, 代号P・I 。
32 普通硅酸盐水泥 . 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1%混合材料、 6 5 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称为普通硅酸盐 水泥( 简称普通水泥)代号 P・ , Oo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19 一7 3 批准 99 0 一0 19 一2 0 实施 99 1 一1
4 材料要求 4 1 石膏 .
天然石膏: 应符合 G / 58 中规定的G类或 A类二级( 以上的石膏或硬石膏。 BT 3 4 含) 工业副产石膏: 工业生产中以硫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副产品. 采用工业副产石膏时, 必须经过试验, 证 明对水泥性能无害。 42 活性混合材料 . 符合G / 2 的粒化高炉矿渣, T 3 B 0 符合G / 19 的粉煤灰, G / 24 的火山灰质混合材 B T 6 5 符合 BT 7 8
BT 5
G / 2 7 96 4-19 用于水泥中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e IO 319) B T 8 nq 8 :90 S 6
G / 5 3 9 石膏 硬石 n I 5 1 5 -1 6’ 和 膏( q 18: 7) BT 4 8 9 eS O 7 9
硅 盐 泥普 硅 盐 泥 酸 水 酸 水 、通
P rln cmet d dn r p t d n ay rln cme t ot d n a o i a e n r o a e
t B 9 fG71 * - 2 19 5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硅酸盐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定义与代号、 材料要求、 强度等级、 技术要求、 试验方 法、 检验规则、 包装、 标志、 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 1 -19 6 9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q IO 019) B T 7 ev 6 :90 S 8 G / 2 -19 3 94 用于水泥中的粒化高炉矿渣(e IC 37:94 B T 0 nq f 617) ' O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B-175-92硅酸盐水泥
标准名称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标准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标准名称(英)Portland cement and ordinary portland cement
标准号GB175-92
代替标准号代替GB175-85 GBn227-84
标准发布单位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
标准发布日期1992-09-28批准
标准实施日期1993-06-01实施
标准正文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定义、组分材料、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的生产和检验。

2 引用标准
GB 17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 177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GB 203 用水泥中的粒化高炉矿渣
GB 750 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方法
GB 1345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μm筛筛析法)
GB 1346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GB 159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 2847 用于水泥中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
GB 5483 用于水泥中的石膏和硬石膏
GB 8074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GB 9774 水泥包装用袋
GB 12573 水泥取样方法
ZB Q12 001 掺入水泥中的回转窑窑灰
3 定义与代号
3.1 硅酸盐水泥
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 ̄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
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即国外通称的波特兰水泥)。

硅酸盐水泥分两种类型,不掺加
混合材料的称Ⅰ型硅酸盐水泥,代号P·Ⅰ。

在硅酸盐水泥熟料粉磨时掺加不超过水泥重
量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混合材料的称Ⅱ型硅酸盐水泥,代号P·Ⅱ。

3.2 普通硅酸盐水泥
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6% ̄15%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
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简称普通水泥),代号P·0。

掺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得超过15%,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重量5%的窑灰或
不超过水泥重量10%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来代替。

掺非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得超过水泥重量10%。

4 材料要求
4.1 石膏
天然石膏:应符合GB5483的规定。

工业副产石膏:工业生产中以硫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副产品。

采用工业副产石膏时,应经过
试验,证明对水泥性能无害。

4.2 活性混合材料
符合GB1596的粉煤灰,符合GB2847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和符合GB203的粒化高炉矿渣。

4.3 非活性混合材料
活性指标低于GB1596、GB2847和GB203标准要求的粉煤灰,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和粒化高炉
矿渣以及石灰石和砂岩。

石灰石中的三氧化二铝含量不得超过2.5%。

4.4 窑灰
应符合ZBQ12001的规定。

注:①助磨剂:水泥粉磨时允许加入不损害水泥性能的助磨剂,其加入量不得超过水泥
重量的1%。

②水泥厂启用副产石膏和助磨剂时,须经省、市自治区以上建材行业主管部门批准,投产
后定期进行质量检验。

5 标号
硅酸盐水泥分425R,525,525R,625,625R,725R六个标号。

普通水泥分325,425,425R,525,525R,625,625R七个标号。

6 技术要求
6.1 不溶物
Ⅰ型硅酸盐水泥中不溶物不得超过0.75%。

Ⅱ型硅酸盐水泥中不溶物不得超过1.50%。

6.2 氧化镁
水泥中氧化镁的含量不得超过5.0%。

如果水泥经压蒸安定性试验合格,则水泥中氧化
镁含量允许放宽到6.0%。

6.3 三氧化硫
水泥中三氧化硫的含量不得超过3.5%。

6.4 烧失量
Ⅱ型硅酸盐水泥中烧失量不得大于3.0%,Ⅱ型硅酸盐水泥中烧失量不得大于3.5%。


通水泥中烧失量不得大于5.0%。

6.5 细度
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大于300m2/kg,80μm方孔筛筛余不得超过10.0%。

6.6 凝结时间
硅酸盐水泥初凝不得早于45min,终凝不得迟于390min。

普通水泥初凝不得早于45min,
终凝不得迟于10h。

6.7 安定性
用沸煮法检验必须合格。

6.8 强度
水泥标号按规定龄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来划分,各标号水泥的各龄期强度不得低于
下表数值。

MPa
──────┬──────┬───────────┬────────────
│ │ 抗压强度│ 抗折强度
品种│ 标号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