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公式证明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赤极g g >,高伟低纬g >g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 1-F 2F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②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F=G221r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

67×10-11N ·m 2/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天体质量;R: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22mg ma r T 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赤极g g >,高伟低纬g >g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F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F=G221r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N ·m 2/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物理常见公式的推导

物理常见公式的推导

高中物理公式一、力胡克定律: 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重力:G = mg (g随离地面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重力约等于地面上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3 、求F1、F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F F1 + F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合=0 或:F x合=0 F y合=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一定等值反向(2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只要求了解)力矩:M=FL (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5、摩擦力:滑动摩擦力:f= F N说明:①F 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②为滑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静摩擦力:其大小与其他力有关,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不与正压力成正比.大小范围:O f静 f m(f 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b、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浮力:F= gV (注意单位)7、万有引力:F=G m m r122适用条件:两质点间的引力(或可以看作质点,如两个均匀球体)。

G为万有引力恒量,由卡文迪许用扭秤装置首先测量出。

在天体上的应用:(M--天体质量,m—卫星质量,R--天体半径,g--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h—卫星到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GMmR hm()+=2VR hm R h mTR h222224()()()+=+=+ωπb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 Mm R 2 g = G MR 2第一宇宙速度mg = mV R2V=gR GM R =/8、 库仑力:F=K221r q q (适用条件:真空中,两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电场力:F=Eq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10、磁场力: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物理常见公式的推导

物理常见公式的推导

物理常见公式的推导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高中物理公式一、力胡克定律: 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1、重力: G = mg (g随离地面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重力约等于地面上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3 、求F1、F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F F1 + F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合=0 或: F x合=0 F y合=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一定等值反向(2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只要求了解)力矩:M=FL (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5、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f= F N说明:① F 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②为滑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静摩擦力:其大小与其他力有关,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不与正压力成正比.大小范围: O f静 f m (f 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b、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浮力: F= gV (注意单位)7、万有引力: F=G m m r122(1)适用条件:两质点间的引力(或可以看作质点,如两个均匀球体)。

高中物理公式及知识点汇总-热学

高中物理公式及知识点汇总-热学
(2)r=r(0),f(引)=f(斥),F(分子力)=0,E(分子势能)=E(min) (最小值)
(3)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4)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分子势能)≈0
4、气体的性质
4-1、气体的状态参量:
4-1-1、温度:
NA=6.02×10^(23)/mol
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米
5、油膜法测分子直径:
d=V/s
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3)
S:油膜表面积(m^2)
6、分子动理论内容: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7、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1)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热学
1、热力学第一定律:
W+Q=ΔU
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
符号法则:
外界对物体做功,W为“+”。物体对外做功,W为“-”;
物体从外界吸热,Q为“+”;物体对外界放热,Q为“-”。
物体内能增量ΔU是取“+”;物体内能减少,ΔU取“-”。
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Δ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
2、热力学第二定律
表述一: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表述二:不可能从单一的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对外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表述三: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3、热力学第三定律:
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273.15摄氏度(热力学零度)}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全)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全)

一、质点的运动1.1直线运动1.1.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 t2 –V 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 t/2=V平=(V t+V o)/24.末速度V t=V o+at5.中间位置速度V s/2=[(V o2 +V t2)/2]1/26.位移S= V平t=V o t + at2/27.加速度a=(V t-V o)/t以V o为正方向,a与V o同向(加速)a>0;反向(减速)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 o)m/s 加速度(a)m/s2末速度(V 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m)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 t-V 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1.1.2自由落体1.初速度V o =02.末速度V 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 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 t2=2gh t=(2h/g)1/2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1.1.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 o t- gt2/22.末速度V t= V o - gt (g=9.8≈10m/s2)3.有用推论V t2–V o2= -2gS4.上升最大高度H m= V o 2/2g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 V o /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一、力学公式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3 、求F 、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22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tg α=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0 或∑F x =0 ∑F y =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N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7、 万有引力: F=G(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3) .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1Gb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mg = G g = G c 、 第一宇宙速度mg = m V=8、库仑力:F=K (适用条件)9、 电场力:F=qE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10、磁场力:(1) 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高中物理公式详细大全解析

高中物理公式详细大全解析
弹 电 总
11 、初速度为零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
v 2 qU m
=-△ Ep =-△ Ep =△ E K =△ E

12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 加速度 —— a qU md
qU l 2 md
2 2 v0
Q=f
W t
相对 s?
W
其它
Fv cos
30 .交通工具行驶的最大速度:
1 mv 2 2
vt vt
t
2h g
单位: m/s
v0 h v 0t
gt 1 gt 2
2
10 .角速度:
t
2 T
单位: rad/s v T
n
11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 12 .周期与频率的关系:
r
1 f
60 f
2
v0 h v 0t
gt 1 gt 2
2
13 .转速与频率的关系: 14 .向心力: F向 v m r a向
k
( 圆轨道
r T
3 2
k)
vy
19 .万有引力定律:
F
G 4
m1 m2 r
2 2 3
, G=6.67 × 10
-11
1 、电荷先中和后均分: 2 、库仑定律: (k=9.0
9
q q 1 q2 r
2 2
q1 2
q2
( 带正负号 )
20 .中心天体质量: 21 .中心天体密度: ρ M 4 πR 3
l
2
U 2l
2
2 qU 1 m C
4 dU 1
34 .动能定理:
W总
14 、电容的定义: 35 .机械能守恒:
mgh 1 mgh 2 1 mv 2 2 2

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 1)公式:F=G22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经典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经典总结)

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7、 牛顿第二定律: tp ma F ∆∆==合(后面一个是据动量定理推导)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同体性 (5)同系性 (6)同单位制牛顿第三定律:F= -F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11、匀速圆周运动公式线速度:V=ts =2πRT =ωR=2πf R角速度:ω=φππtTf ==22 向心加速度:a =v R R T R 222244===ωππ2 f 2 R向心力:F= m a = m v R m 2=ω2R= m 422πTR =42πm f 2 R 注意:(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赤极g g >,高伟低纬g >g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F=G221r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高中力学公式证明

高中力学公式证明

1、动能定理:公式:K=1/2mv^2证明:动能K是物体运动时所拥有的能量,由物体的质量m和速度v决定。

当物体运动时,其动能就会增加。

由动能定义可得:动能K=功/时间=功率P时间t。

设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拥有的功率为P,则K=Pt。

当物体运动时,其功率P与其质量m、速度v成正比,即P=Fv,其中F为物体受的力。

由于力F=ma(a为物体的加速度),则P=mav=mvdv/dt=m(v2-v1)/t,其中t为时间。

将P代入K=Pt中,可得K=m(v2-v1)*t/t=1/2mv^2。

2、机械能守恒定理:公式:ΣK1=ΣK2证明:机械能守恒定理是指在机械系统中,机械能的总和是不变的。

机械能分为动能和势能两种。

动能K=1/2mv^2,由动能定理可得;势能U=mgh,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的高度。

当机械系统中的物体发生运动时,其动能和势能会相互转换。

3、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ma证明:牛顿第二定律是指在恒定质量的情况下,物体受到的外力F和其加速度a成正比。

由于加速度是指物体的速度变化率,即a=dv/dt,因此F=ma=mdv/dt。

当物体的质量恒定时,可以将其写成F=k*dv/dt,其中k为常数。

4、牛顿第三定律:公式:F1=-F2证明:牛顿第三定律是指对于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它们之间产生的作用力是相等且相反的。

5、势能定理:公式:U=mgh证明:势能U是物体拥有的能量,由物体的质量m、重力加速度g和高度h决定。

当物体处于物理场的高点时,其拥有的势能较大;当物体处于物理场的低点时,其拥有的势能较小。

当物体从高点自由落体时,其拥有的势能会转化为动能;当物体从低点上升时,其拥有的动能会转化为势能。

由于势能的变化量与物体的高度变化量成正比,因此可以得到势能定理:U=mgh。

高中物理必会证明汇总

高中物理必会证明汇总

vn
v n 1
xn
x n 1
T
T
xn
v nT

1 2
aT 2
x n 1
v n 1T

1 aT 2
2
(v n
aT )T

1 aT 2
2
x n 1 x n aT 2
3.推导:逐差法求加速度
a

(x 4

x5

x6 ) - (x1 9T 2

x2

x3)
x1 x2 x3
7.证 明:在自由落体运动中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
WG Ek
mgh

1 2
mv22

1 2
mv12
mgh1 mgh2

1 2
mv
2 2

1 2
mv
2 1
m
h
v1
h1
m
h2 v2
`
1 2
mv12
mgh1

1 2
mv2 2
mgh2
8.分 析:假设地球是理想球体,请分析南北极地表处重 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和赤道上代表处重力与万 有引力的关系(地球半径为R,地球自转周期 为T,地球质量为M)
x v 0t
y

1 gt2
2

1 2
g( x v0
)2

gx
2v
2 0
y

gx
2v
2 0
24.证明小角度单摆可近似视为简谐运动
回复力
F回=mgsinθ
l
F回

mg sin

mg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赤极g g >,高伟低纬g >g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合=0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221r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向 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高中物理公式完整版

高中物理公式完整版

高中物理公式完整版如果你理科不好,不要只归结于公式没记住,方程式没记住。

高中一年一学科错题要是没有一两本,怎么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废话。

一、力学1、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2 23、求F1、F2 的合力的公式: 2 cosF合F1 F F F2 1 2两个分力垂直时:F合2 2 F1 F2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1-F2 F F1 +F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F y合=0合=0或F x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②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0 f 静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1)公式:F=G m m1 22r(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m2 / kg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天体半径;g: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向高中物理公式02 2Mm v 42即 2 r ma mg'G m m r m2rr T由此可得:2 34 r①天体的质量:M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高中物理重要公式定律的证明及推导

高中物理重要公式定律的证明及推导

高中物理重要公式定律的证明及推导1、证明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证明:如图所示,取地面为零势能点,设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

在位置1时速度为v1,高度为h1,在位置2时速度为v2,高度为h2由匀加速运动公式可得:v22-v12 = 2g(h1-h2) v12+2gh1 = v22+2gh2 mv12/2+mgh1 = m v22/2+mgh22、证明动能定理: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加.证明:设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原来的速度为v1,动能为mv12/2,在恒定的合外力F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s,速度为v2,动能增加到mv22/2,设合外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由运动学公式v22-v12 =2as得:s = (v22-v12)/2a 合外力F做的功W = Fs,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ma 所以Fs = ma(v22-v12)/2a = mv22/2- mv12/2 或W = E K2- E K13、证明:万有引力定律F = GMm/r 2证明:设有两个孤立物体质量分别为M 、m ,相距较远间距为r ,m 绕M 作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为T 。

M 对m 的万有引力F 提供向心力:F = m(2π/T)2r ①由开普勒第三定律: r 3/ T 2= 常数 ②由①②得:F = (2π)2m( r 3/ T 2) /r 2 即F ∝m/r 2 ③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m 对M 的万有引力大小也为F ,且具有相同的性质 所以,m 对M 的万有引力F ∝M/r 2 ④综合③④得:F ∝Mm/r 2万有引力定律F = GMm/r 2 (其中G 为引力常量)4、证明动量定理: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量.如图所示,一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设在恒力F 的作用下,证明:开始时物体的初速度为V 1,经过t 时间后,物体的速度变为V 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a m = ① 由运动学公式得: 21v v a t -= ②由①②可得: 21v v F t m -=,由此式变形得: 21Ft mv mv =-式中:Ft 表示物体在t 时间内物体受到合外力的冲量;2mv 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的末动量;1mv 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的初动量5、证明动量守恒定律.证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碰撞过程中两球的加速度分别是:111m F a =,222m F a =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F1、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F1= - F2所以:2211a m a m -=碰撞时两球之间力的作用时间很短,用t ∆表示,这样,加速度与碰撞前后速度的关系就是:t v v a ∆-'=111, t v v a ∆-'=222 把加速度的表达式代入2211a m a m -=,并整理得:22112211v m v m v m v m '+'=+ 上述情境可以理解为:以两小球为研究对象,系统的合外力为零,系统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总动量是守恒的——即动量守恒表达式。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赤极g g >,高伟低纬g >g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F=G221r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高中物理公式

高中物理公式

高中物理公式
以下是高中物理常用的公式:
力学:
1. 速度v = Δs / Δt
2. 加速度a = Δv / Δt
3. 牛顿第二定律 F = ma
4. 动能E_k = 1/2 * mv^2
5. 动量p = mv
6. 力F = kx (胡克定律)
7. 弹性势能E_p = 1/2 * kx^2
物态变化:
1.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 Q + W
2. 内能U = 3/2 * nRT (理想气体内能)
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 nRT
4. 热量Q = mcΔT (比热容公式)
5. 摩尔热容C = Q / nΔT
6. 热功定理 Q = W (等温过程)
7. 热力学第二定律η = W/Q_h (热机效率)
8. 热传导率λ = Q/tAΔT
波动:
1. 波速v = λf
2. 周期T = 1/f
3. 光速c = fλ
4. 干涉条件dsinθ = mλ (双缝干涉)
5. 斯涅尔定律n_1sinθ_1 = n_2sinθ_2 (折射定律)
6. 总反射角θ_c = arcsin(n_2/n_1) (全反射)
电学:
1. 电势能Ep = qV
2. 电场强度E = F/q
3. 恒定电流I = Q/t
4. 电阻R = ρl/A
5. 电压U = IR
6. 欧姆定律 U = RI (理想电路)
7. 功率P = UI
8. 电容C = Q/U
9. 安培环路定理∮Bdl = μ_0I (带电体磁场)
10. 磁感应强度B = μ_0nI (索尔定律)
以上公式仅为常用公式,不排除根据不同学校和地区以及不同课程设置可能会有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安徽省高三物理公式证明题总复习 在安徽省近三年的高考中都出现了证明题,所以毕当引起考生的重视。

在物理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中,也出现了公式证明题。

在解这类问题时,要有一定的文字说明,首先必须交待所用的每个物理量的含义,其次要分析过程,并说明所用的物理概念或规律。

下面给出的是高中物理公式证明题总复习的示例,希望各位同学能够自己仔细去推敲。

【例1】证明运动学中的几个推论设物体做匀变速运动,初速度为v 0,末速度为v t ,加速度为a ,运动时间为t ,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 t/2,中间位置的速度为v s/2,证明:1. 2.2v v v 2t 202s +=3.v t 2-v o 2=2as4.Δs=aT 2[证明]1.根据运动学公式:v t =v o +at, s=v o t+at 2/2,中间时刻的速度:v t/2=v o +at/2平均速度:2/at v t2/at t v t s v 020+=+== 又(v 0+v t )/2=(v 0+v 0+ at )/2= v o +at/2,所以 2.v t 2-v o 2=2as ......(1) v s/22-v o 2=2a(s/2) (2)(1)/(2):v s/22=(v o 2+v t 2)/2,所以有2v v v 2t 202s +=3.根据v t =v o +at, 得:t=(v t -v o )/a,把t 代入s=v o t+at 2/2, 得:v t 2-v o 2=2as4.从第一个T 秒开始时计时,在该时刻t=0,速度为v 0,有:s 1=v 0T+aT 2/2, s 2=(v 0+aT )T+aT 2/2, s 3=(v 0+2aT )T+aT 2/2,……s n =[v 0+(n-1)aT]T+aT 2/2,s 2 -s 1= s 3 –s 2=……=Δs=aT 2【例2】证明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证明:如图所示,取地面为零势能点,设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

在位置1时速度为v 1,高度为h 1,在位置2时速度为v 2,高度为h 22/)v v (v v t 02/t +==2/)v v (v v t 02/t +==由匀加速运动公式可得:v22-v12 = 2g(h1-h2)v12+2gh1 = v22+2gh2mv12/2+mgh1 = m v22/2+mgh2【例3】证明动能定理: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加.证明:设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原来的速度为v1,动能为mv12/2,在恒定的合外力F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s,速度为v2,动能增加到mv22/2,设合外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由运动学公式v22-v12 =2as得:s = (v22-v12)/2a合外力F做的功W = Fs,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ma所以Fs = ma(v22-v12)/2a = mv22/2- mv12/2或W = E K2- E K1【例4】证明: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动势ε= BLv.证明一:如图所示,假设垂直水平轨道放置的导体棒长L,以速度v在轨道上向右运动,设在Δt 时间内棒由原来的位置ab移到cd,这时线框的面积变化量ΔS = LvΔt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变化量:ΔΦ= BΔS = BLvΔt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ε=ΔΦ/Δt,将上式代入得: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动势:ε= BLv证明二:如图所示,假设导体棒长L,以垂直导体棒的速度v水平向右运动,有一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v 由左手定则可知:棒中自由电子e受洛仑兹力f = evB作用向下运动,使棒上下端产生电势差ε,形成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 =ε/L当f = eE 时,棒中产生稳定的电动势:ε= BLv【例5】求证:电流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速率的关系式I=neSv.证明:如图所示,设对一段导线通以强度为I的电流,导线截面积为S,电子定向移动速率为v,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数为n,通电时间为t则在这段时间内,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距离为L = vt通过导线截面的电量为q = enV = enSL = neSvt所以电流为I = q/t = neSv【例6】证明:洛仑兹力公式f = qvB.证明:设导线中单位体积内含有的自由运动电荷数是n,每个自由电荷的电量是q,自由电荷的平V 1 V 2 F F均定向移动速率是v ,导线的横截面积是S ,那么通过导线的电流就是 I = nqvS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是F=ILB .这个力可看作是作用在每个自由运动电荷上的洛仑兹力的合力,设洛仑兹力为f ,这段导线内自由运动电荷的总数为N ,则Nf = F ,即Nf = ILB代入I = nqvS ,得到Nf = nqvSLB又N 等于单位体积内的运动电荷数跟体积的乘积,即N = nSL因此上式简化为f = qvB【例7】证明:万有引力定律F = GMm/r 2证明:设有两个孤立物体质量分别为M 、m ,相距较远间距为r ,m 绕M 作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为TM 对m 的万有引力F 提供向心力:F = m(2π/T)2r ①由开普勒第三定律: r 3/ T 2 = 常数 ②由①②得:F = (2π)2m( r 3/ T 2) /r 2 即F ∝m/r 2 ③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m 对M 的万有引力大小也为F ,且具有相同的性质所以,m 对M 的万有引力F ∝M/r 2 ④综合③④得:F ∝Mm/r 2万有引力定律F = GMm/r 2 (其中G 为引力常量)【例8】(1)试在下述简化情况下,由牛顿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导出动量定理表达式:一个运动质点只受到一个恒力作用,沿直线运动。

要求说明推导过程中每步的根据..........,以及最后结果中各项的意义........... 解:(1)如图所示,一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设在恒力F 的作用下,开始时物体的初速度为V 1,经过t 时间后,物体的速度变为V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a m = ① 由运动学公式得: 21v v a t-= ② 由①②可得: 21v v F t m-=,由此式变形得: 21Ft mv mv =- 式中:Ft 表示物体在t 时间内物体受到合外力的冲量;2mv 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的末动量;1mv 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的初动量【例8】.求证:半径公式r=mv/Bq ,周期公式T=2πm/Bq证明:如图所示,设一带电粒子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匀强磁场的磁感强m 度为B ,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为洛仑兹力,即 F n =qvB=mv 2/r所以运动半径为r=mv/Bq . 根据周期公式T=2πr/v,将r=mv/Bq 代入得带电粒子的运动周期为T=2πm/Bq .【例9】如图所示,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连结一质量为m 的木块,今将木块向右拉开一位移L 后释放,木块在有摩擦的水平地面上减幅振动.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时,木块速度为0v ,试讨论:木块在整个振动过程中出现速度为0v 的位置有几个.分析和证明:在整个振动过程中出现速度为0v 的位置有且只有2个.释放木块后,木块在水平方向上的弹力和摩擦力同时作用下,先向左作加速度变小的加速运动.后向左作加速度变大的减速运动.在弹簧原长位置的右侧0x 处(mg kx μ=0),一定存在一加速度为零的位置(平衡位置),此位置向左的速度最大.根据速度变化必须是连续的原理可知,既然左侧有一0v ,其右侧也一定存在一0v 的位置.在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木块速度为0v 时,系统振动的能量2021mv E E k ==,此后的运动由于摩擦的作用,系统振动能量不断减小,E E <',设此后振动中任一时刻的速率为x v即2022121mv E mv p x <+ 所以x v <0v ,且不断变小,直至停止振动为止.【例10】如图1 所示:一根导体棒oa 长度为L ,电阻不计,绕o 点在垂直于匀强磁场B 的平面内以角速度ω做匀速圆周运动,求其产生的电动势。

解法一:假想电路法假想导体棒与一个定值组成闭合回路(如图2 所示),利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公式 求解。

此公式在高中阶段一般用于求感应电动势的平均值,不用来求瞬时值,但本题中棒切割磁感线的角速度恒定,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也是定值,故平均值与瞬时值相同,可以用此公式求金属棒产生电动势的瞬时值。

假设棒与某个电阻R 组成了一个闭合回路,经过时间△t ,棒转过了角度θ,则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增加量为:由楞次定律可知,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在增大,感应电流的磁场应垂直纸面向外。

如果形成感应电流,则方向由o→a ,故电动势的方向o→a ,a 点电势高于o 点电势,a 点相当于电源的正极。

解法二:利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公式的导出公式E=Blv 求解。

由于杆上各点的线速度都不相同,并且各点的线速度大小正比于该点到o 点的距离。

o 点速度为零,a 点速度最大,为ωl ,则整个杆的平均速度为2ωl ,相当于棒中点瞬时速度的大小。

产生的电动势由右手定则可以判断电动势的方向为o→a ,a 点的电势高于o 点的电势,即a 点相当于电源的正极。

由于解法二比较简洁,故以下拓展在不涉及能量转化问题时均用解法二。

【例11】质量为m 的物体与地心的距离为r 时,物体和地球间引力势能可表示为P GMm E r=-(设物体在离地球无限远处的势能为零),其中G 为引力常量,M 为地球质量。

当物体在地球表面的速度等于或大于某一速度时,物体就可以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成为绕太阳运动的人造行星,这个速度叫做第二宇宙速度。

证明:第二宇宙速度v 2与第一宇宙速度v 1的关系为v 2=2v 1。

【例12】:设计物理情境用牛顿运动定律推导动量守恒公式。

如下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小球,质量分别为1m 和2m ,沿着同一个方向运动,速度分别为1v 和2v (且12v v >),则它们的总动量(动量的矢量和)2211v m v m p +=。

当第二个球追上第一个球并发生碰撞,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1v 和'2v ,此时它们的动量的矢量和,即总动量'22'11'2'1'v m v m p p p +=+=。

下面从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出发讨论p 和p ′有什么关系。

【推导过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碰撞过程中两球的加速度分别是:111m F a =, 222m F a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F1、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F1= - F2所以:2211a m a m -=碰撞时两球之间力的作用时间很短,用t ∆表示,这样,加速度与碰撞前后速度的关系就是:t v v a ∆-'=111, t v v a ∆-'=222把加速度的表达式代入2211a m a m -=,并整理得:22112211v m v m v m v m '+'=+ 上述情境可以理解为:以两小球为研究对象,系统的合外力为零,系统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总动量是守恒的——即动量守恒表达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