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臂实验
登革热诊断标准新
3 诊断依据
3.1 流行病学史(2项) 3.2 临床表现(6项) 3.3 实验室检查(7项)
3.1 流行病学史
3.1.1 发病前14d内去过登革热流行区。
(旧标准为“15d内去过流行区,发病前5-9d有蚊虫叮咬史”)
3.1.2 居住场所或工作场所周围(如半径 100m范围)1个月内出现过登革热病。
5 诊断(四)
5.3 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5.2)具备3.3.5、
3.3.6、3.3.7(组织分离到DF病毒、IgG抗体滴度 之任一项。 恢复期比急性期≥4倍、PCR检出DF病毒基因)
6 鉴别诊断
登革热与麻疹、风疹、猩红热、药疹、 伤寒、流感、基孔肯雅热相鉴别;
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应与黄疸 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 败血症、流脑、恙虫病等相鉴别。
3.3 实验室检查(一)
3.3.1 白细胞计数减少。
3.3.2 血小板减少(低于100109 L )。
3.3.3 血液浓缩,如血细胞比容较正常水平增加 20%以上,或经扩容治疗后血细胞比容较基线水 平下降20%以上;低白蛋白血症等。 3.3.4 单份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或IgM抗体阳性。
3.3 实验室检查(二)
(旧标准为“生活在登革热流行区”)
3.2 临床表现(一)
3.2.1 急性起病,发热(24~36h内达 39~40 ℃ ,少数为双峰热),较剧烈的 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骨关节痛及 明显疲乏等症状。可伴面部、颈部、胸部 潮红,结膜充血等。
(旧标准为“3.2.1,3.2.2,3.2.3”,但删去“3.2.4 表浅淋巴结 肿大。3.2.6 少数患者可表现为脑炎样脑病症状和体征” )
5 诊断(二)
5.2 临床诊断病例: 5.2.1 登革热: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可诊断。 5.2.1.1 疑似病例同时具备3.1.2 (流病史:住 所或工场1个月内出现过DF) 、3.3.1和3.3.2 (实验室: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第 1页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又称束臂试验、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为物理加压方法, 统计新出血点的数目来估计毛细血管的损害程度。
第 2页
1.方法
第 3页
(1)在前臂肘窝下4cm 处画一直径为5cm 的圆圈,仔细观察圆圈内有无出 血点,如发现有出血点则以标记笔标记。 (2)将血压计袖带缚于该侧上臂,先测量血压,然后使血压维持在收缩压 与舒张压之间,持续8分钟,然后解除压力。
第 4页
(3)解除压力5分钟后,计算圆圈内皮肤新出血点的数目。 (4)结果的判定:正常男性0~5个,女性0~10个,若出血点>10个为阳 性。 + 10~50个 ++ >50个 +++ 前臂伸侧及手背有出血点者 ++++ 前臂屈、伸侧及手臂均有出血点或紫斑者
第 5页
2.适应证
第 6页
(1)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 (2)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3)血小板功能障碍性疾病,如血管性血友病。 (4)过敏性紫癜、坏血症、老年性紫癜。
第 10 页
4.注意事项
(1)有明显的紫癜体征时无需做本试验。 (2)已有明显皮肤出血体征时不需做本试验。 (3)病人生命体征不稳定,处于濒危状态,不宜做本试验。
第 11 页
谢谢大家!
第 12 页
第 7页
(5)急性感染和中毒等因素对毛细血管壁的损伤,如败血症、尿毒症。 (6)严重的凝血机制障碍性疾病。 (7)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亢进状态。 (8)肝病变、糖尿病、高血压病等。第 8页3 Nhomakorabea临床意义
本试验阳性者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第 9页
(1)血管壁因素引起的出血,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某些原因 所引起的紫癜、坏血病、糖尿病、高血压等。 (2)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如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血管性假血友病、血小板无力症及血小板病等。 (3)亦见于肝病、慢性肾炎、严重凝血障碍及传染病等。
束臂试验检查方法
束臂试验检查方法
束臂试验也称为束臂实验,是指在实验中操纵变量时,将某些变量限制在特定范围内的实验方法。
该方法通常用于检验某个因素对其他变量的影响。
束臂试验的检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确定研究目标:明确研究的目的和要检验的因素。
2. 设计实验:确定实验的独立变量、依赖变量和控制变量,并根据需要将某些变量限制在特定范围内。
3. 制定假设:根据研究目标,提出相应的假设,例如某个变量对其他变量有显著影响。
4. 进行实验操作:按照实验设计,对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操作。
5. 收集数据:记录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包括独立变量和依赖变量的测量结果。
6. 数据分析:使用统计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验证假设是否成立。
7. 结果解释: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束臂试验的检查方法需要严格遵循科学的实验原则和方法,确保实验过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实验中,还需注意保持其他变量的控制,避免其对结果产生干扰。
对于实验中的不确定性和误差,还需进行合理的控制和处理,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中国登革热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要点
《中国登革热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要点1 前言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 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全球传播最广泛的蚊媒传染病之一。
近年来,我国登革热疫情逐渐由东南沿海地区向全国各地蔓延。
我国登革热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与国外地方性流行地区报道有较大差异,绝大多数患者为成人,重症病例多为伴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临床医师对登革热早期诊断及重症救治经验不足。
2 术语DENV:是登革热的病原体,可分为4个血清型(DENV1、DENV2、DENV3、DENV4)。
NS1蛋白(NS1): DENV基因组编码的非结构蛋白1,在病毒感染的早期大量分泌于患者血清中,可作为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指标。
抗体依赖感染增强作用(ADE):二次感染异型DENV 可出现依赖抗体感染增强作用,是重症发病机制之一。
输入性病例和本地感染病例:输入病例包括境外输入病例和境内输入病例两类。
地方性流行:重症预警指征:登革热可能发生重症的临床及实验室预警指标。
重症登革热:登革热的一种严重类型,临床表现为严重出血、休克、严重脏器损伤等。
束臂试验:又称为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红细胞比容(HCT):输液过量:重症登革热患者如静脉补液过多、过快或补液种类不恰当导致呼吸困难、呼吸窘迫或急性肺水肿、大量胸腔积液和张力性腹水等表现。
3 流行病学和预防3.1 流行病学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带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染源。
登革热主要是经媒介伊蚊叮咬吸血传播。
在我国传播媒介主要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有部分人发病。
DENV后,人体会对同型病毒产生持久的免疫,但对不同型病毒感染不能形成有效保护。
3.2 预防推荐意见1:本病目前没有可使用的疫苗,早发现对防控有重大意义,因此询问病例的流行病学史很重要( B1。
推荐意见2:发病5天内患者应采取防蚊隔离治疗措施,同时医院收治病房周围要立即杀灭成蚊,医务人员需穿长袖衣裤,值班房安装纱门和纱窗等预防蚊虫叮咬(C1)。
止血与血栓实验
• TBT法是较理想的方法, TBT是在IVY法基础上经改 进后最有效的标准化的测定法,由于使用标准测定器, 因此能使皮肤切口的深度和长度恒定,使试验重复性 比传统方法明显提高,有利于检出血管壁和血小板的 质和量的缺陷,且根据需要选用不同型号测定器。 • 测定器法对前臂的切口有二种:刀刃长轴与前臂垂直 的为水平切口,与前臂平行的为垂直切口,水平切口 敏感性高为首选方法,但对4个月以下的婴儿宜作垂直 切口,以免形成疤痕。
出血时间测定(一期)
• 原理:在一定条件下,人为刺破皮肤毛细血管后,从 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即为出血时间测 定(bleeding time,BT)。 BT受血小板质和量,毛细血管 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血小板和毛细血管之间相互作用的 影响,而受凝血因子的质和量的影响很小。
• 方法学评价: BT是筛选试验中唯一的体内试验。传统 的方法有Duke法和IVY法,目前推荐使用标准化出血 时间测定器法(template bleeding time,TBT), BT影响 因素有:皮肤切口深度,长度,位置,方向,毛细血 管所受压力,皮肤温度等,但最主要是切口深度。 • Duke法是在耳垂采血,虽然操作简便,但整个操作难 以标准化,且很不敏感,特别对vWD的检测,故已被 淘汰。 • IVY法是在前臂掌侧采血,在上臂用压脉带施加固定 压力,然后在前臂规定范围内作切口,敏感性较Duke 法好,但因切口深度及长度仍未能标准化,故重复性 也不太理想。
儿科护理-ITP
什么是束臂试验
▪ 束臂试验又叫毛细胞血管脆性试验。 ▪ 方法:在前臂屈侧肘窝下4cm画一直径5cm的
圆圈(先把已有的出血点标出),然后在上 臂用压脉带加压至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持 续8分钟后,解除压迫。5分钟后在充足的自 然光线下数出新的出血点的数目,超过20个 为阳性。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80%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多为上呼吸
鉴别诊断
▪ 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三大 症状,肝、脾、淋巴结不大,与特发性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伴有贫血者相似,但一般贫血较重,白 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多减少,网织红细胞不高。 骨髓红、粒系统生血功能减低,巨核细胞减少或 极难查见。
▪ 急性白血病:ITP特别需与白细胞不增高的白血 病鉴别,通过血涂片中可见各期幼稚白细胞及骨 髓检查即可确诊。
概述
▪ 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 特点
➢自发性出血 ➢血小板减少 ➢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 ▪ 分型:急性型 <6月
慢性型 >6月
定义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是一种免疫性 疾病,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临床上以 皮肤、粘膜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 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 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为特征。
骨髓巨核 计数正常或增多,胞体大小 计数显著增多,核浆发育
细胞
不一,以小型为多,幼稚巨 不平衡,产板巨核细胞明
核细胞增多,分叶减少
显减少,空泡样变
临床表现
总结 ➢急性ITP,起病急 ➢自发性皮肤、粘膜出血为主要症状,多 为散在针尖大小出血点,严重者可有瘀 斑及血肿 ➢胃肠道大出血少见,1%早期发生颅内出 血,血管损害加重出血
经颅多普勒检出椎动脉收缩期切迹及束臂试验对锁骨下动脉闭塞的诊断意义
经颅多普勒检出椎动脉收缩期切迹及束臂试验对锁骨下动脉闭塞的诊断意义李宏;潘旭东;赵洪芹【摘要】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检出椎动脉(VA)收缩期切迹及束臂试验对锁骨下动脉(SubA)闭塞的诊断意义.方法对52例经TCD检测VA有收缩期切迹的患者进行束臂试验,再次进行TCD检测;并与31名TCD正常(无切迹)者(正常对照组)对照.对17例VA频谱异常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根据VA频谱收缩期切迹最低点血流速度,VA切迹的波形分为:波形1(高于舒张末期流速)18例(34.6%);波形2(等于或低于舒张末期流速)25例(48.1%);波形3(流速达到基线(0)水平)9例(17.3%).在束臂试验中,VA切迹组48例(92.3%)出现频谱波形异常变化,正常对照组均无出现变化.DSA检查显示,12例(70.6%)患者SubA存在闭塞性病变.VA切迹波形与SubA病变程度旱正相关(r=0.68,P<0.05).结论 TCD检测有VA 收缩期切迹及柬臂试验对SubA闭塞及其程度有诊断意义.提示有VA切迹的患者,既使无返转血流,仍有SubA闭塞的可能.【期刊名称】《临床神经病学杂志》【年(卷),期】2010(023)004【总页数】3页(P257-259)【关键词】经颅多普勒;椎动脉;血流动力学;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作者】李宏;潘旭东;赵洪芹【作者单位】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经颅多普勒(TCD)是目前临床上诊断锁骨下动脉(SubA)盗血综合征(SSS)的首选检查。
TCD检测发现患侧椎动脉(VA)出现部分或完全返转血流时,SSS的诊断相对明确,不易漏诊。
但在临床检测工作中发现,当VA血流方向还正常时,虽没有出现部分或完全性血流方向的返转,但如果VA频谱波形出现特征性的改变,即在VA收缩期出现明显的切迹,往往反映SubA有严重的闭塞性病变。
实验诊断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和解答集锦
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集锦血液一般检测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杆状核粒细胞、晚幼粒、中幼粒细胞或早幼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5%时称为核左移。
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
时称为核左移。
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
时称为核左移。
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
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3%时称为核右移。
主要见于巨幼贫及造血功能时称为核右移。
主要见于巨幼贫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药物。
在炎症的恢复期,可出现一过性核右移。
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药物。
在炎症的恢复期,可出现一过性核右移。
溶血性贫血(HA HA)):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破坏增多或加速,破坏增多或加速,破坏增多或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不能相应代偿时引起的而骨髓造血功能不能相应代偿时引起的一组贫血。
一组贫血。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IDA IDA IDA)):因体内储存铁缺乏而使血红蛋白合成不足所致的贫血。
:因体内储存铁缺乏而使血红蛋白合成不足所致的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由于叶酸及维生素B 12缺乏使DNA 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类贫血。
其典型特征是除出现巨幼红细胞外,粒细胞也出现巨幼特征及分叶过多。
粒细胞也出现巨幼特征及分叶过多。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AA AA)):是由于多种原因所致骨髓造血干细胞减少和功能异常,是由于多种原因所致骨髓造血干细胞减少和功能异常,导致红细胞,导致红细胞,导致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生成减粒细胞和血小板生成减少的一组综合征。
少的一组综合征。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特点为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与分化成熟障碍,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而正常造血功能则受到抑制。
束臂试验
2011-5-19
19
2011-5-19
20
2011-5-19
21
2011-5-19
22
2011-5-19
12
实验二、 血小板聚集试验 实验二、
(platelet aggregation test ,PAgT) ,PAgT)
1.原理 1.原理
PRP 致聚剂 血浆浊度减低 BPL发生聚集 BPL发生聚集 透光度增加 血小板聚集曲线
将光浊度变化 记录于图纸上
2011-5-19
13
光束
透过的光
2011-5-19 17
组 别
1 2 3 4
病人血浆mL 病人血浆mL
正常人血浆mL 正常人血浆mL
PRP
0.1 0.1
PPP 0.1 0.1
PRP
0.1 陶 土悬液(mL) 土悬液(mL) 0.2 0.2 0.2 0.2
0.1
病 正
PRP 1 PPP
2011-5-19 4
4.注意事项 4.注意事项
①试验前圆圈内原有出血点标记⑼ 试验前圆圈内原有出血点标记⑼ ②观察时要选择好适宜的光线,以免漏检。 观察时要选择好适宜的光线,以免漏检。 ③最好用另一颜色笔标记出新生出血点。 最好用另一颜色笔标记出新生出血点。 ④试验一周前,嘱患者禁服阿司匹林、活血化淤等 试验一周前,嘱患者禁服阿司匹林、 药物,否则结果可出现假阳性。 药物,否则结果可出现假阳性。 内反复做此试验,结果可信度减低。 ⑤同一上臂在7d内反复做此试验,结果可信度减低。 ⑥40岁以上的女性(包括少数青年女性),可出现 岁以上的女性(包括少数青年女性),可出现 ), 假阳性。 假阳性。
束臂试验
注意事项
▪ 试验前的出血点需要标记。 ▪ 观察出血点时应选择好适宜的光线和角度。
避免遗漏。 ▪ 40岁以上的女性、病毒感染、服用阿司匹
林等药物时,可出现假阳性结果。
参考范围
▪ 圆圈中的出血点:男性少于5个,女性及儿 童少于10个。
临床意义(1)
束臂试验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capillary fragility test
目的
▪ 掌握束臂试验方法,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原理
▪ 束臂试验又称毛细血管脆性试验,也称毛 细血管抵抗力试验。通过给手臂局部加压 (标准压力),使静脉血流受阻,给毛细 血管以负荷,检查一定范围内皮肤新出现 的出血点的数目来估算血管壁的完整性及 脆性。
器械与仪器
➢血压计 ➢纸圆圈
操作
▪ 体位: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上肢伸直、 肌肉放松。
▪ 画圈:在前臂屈曲肘弯下4cm处划一直径 5cm之圆圈,在此圈内计算出血点的数目。
▪ 加压:用血压计的袖带束于该侧上臂,测 血压后,将缚带打入空气,当水银柱上升 到病人收缩压与舒张压的中点时便关紧活 塞,不使水银柱下降,一般不超过 90mmHg,持续8分钟后,放松袖带,将手 举起。
临床意义(2)
▪ 3.血管性血友病 ▪ 4.其他源自高血压、糖尿病、维生素C缺乏症、肝胆疾病、败血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 炎、尿毒症等。 ▪ 5.少数正常人可呈阳性,尤其是妇女。
▪ 新出血点的数目超过正常称为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或 束臂试验阳性。
▪ 1、血管壁的结构和(或)功能缺陷,如遗传性出 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过敏性紫癜、单纯性紫癜以 及其他血管性紫癜。
▪ 2 、血小板的量和(或)质的异常,如原发性或继 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增多症、先天性(遗传 性)或获得性血小板功能缺陷症。
束臂试验名词解释
束臂试验名词解释《束臂试验:小小的试验,大大的奥秘》我呀,今天在学校里听到了一个特别有趣的词——束臂试验。
你们知道这是啥吗?我一开始也不知道呢。
束臂试验啊,就像是一场小小的身体探险。
我去问老师,老师就跟我讲了好多关于它的事儿。
老师说,这个束臂试验就像是在我们身体的皮肤上做一个小小的挑战。
就好比我们在玩一个游戏,看看皮肤在特定的情况下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那这个试验具体是怎么做的呢?老师告诉我,医生会用一个血压计的袖带,就像平时量血压时用的那个东西,绑在我们的手臂上。
然后呀,医生会给这个袖带打气,让它的压力达到一定的数值。
这就像是给手臂上的皮肤和血管制造了一种特殊的压力环境。
这时候我就想,这手臂得多难受呀,就像被一个小怪兽紧紧地抱住了一样。
我又问老师,为啥要做这个试验呢?老师说这个试验可有用啦。
它能帮助医生发现好多身体里的秘密呢。
比如说,如果一个人身体里的血小板或者血管壁有问题,这个试验就能像一个小侦探一样把问题找出来。
我当时就特别好奇,我就说:“老师,这怎么就能找出来呢?”老师笑了笑说:“你想啊,如果血小板数量不够或者它们的功能不好,就像盖房子的小砖头不够或者质量不好一样,那皮肤在受到这种压力之后就会出现一些特殊的表现,比如皮肤上会出现好多小的出血点。
”我听了之后,感觉太神奇了。
我就和我的小伙伴们说了这个事儿。
我的小伙伴小明就说:“那这个试验是不是对所有人都要做呀?”我就把老师告诉我的又说了一遍,我说:“不是的呢。
只有当医生怀疑你的身体可能有血小板或者血管壁方面的问题的时候,才会做这个试验。
就像我们生病的时候,医生要先判断可能是哪里出了问题,才会用各种办法去检查一样。
”另一个小伙伴小红又问:“那这个试验会不会很疼呀?”我想了想老师说的话,然后说:“应该不会很疼的。
毕竟只是给手臂绑个袖带,打打气,又不是打针什么的。
不过可能会有点不舒服,就像你穿了一件有点紧的衣服,手臂被勒住的那种感觉。
”我还在想呢,如果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大城堡,那血小板就是城堡里的小卫士,血管壁就是城堡的城墙。
登革热症状的几种类型
登革热症状的几种类型登革热临床表现主要以出血倾向和皮疹为其特点,除此之外,还有全身疼痛、发热、乏力症状。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的严重程度不同,一般分为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症三型,临床上将登革热分为典型、轻型与重型。
登革出血热分为无休克的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HF)和登革休克综合症(dengue shock syndrome,DSS),潜伏期通常为5~8 天。
下面是yjbys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登革热症状的几种类型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症状【临床表现】登革热临床表现主要以出血倾向和皮疹为其特点,除此之外,还有全身疼痛、发热、乏力症状。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的严重程度不同,一般分为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症三型,临床上将登革热分为典型、轻型与重型。
登革出血热分为无休克的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HF)和登革休克综合症(dengue shock syndrome,DSS),潜伏期通常为5~8 天。
二、典型(普通型)登革热(1)发热:通常起病迅速,患者有畏寒或寒战症状,高热,24~36h 内体温升高达39~40℃,多数患者表现为稽留热或弛张热。
大部分患者经治疗5~7 天后,体温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少数患者于发热3~5 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 天后再度上升,称为双峰热或马鞍热(saddle fever)。
发热时常伴较剧烈眼眶痛,肌肉、头痛、骨及关节疼痛,极度乏力,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等胃肠道症状,患者于发热期的呼吸、脉搏加快,早期体征有颜面、颈、胸皮肤潮红,眼结合膜充血及浅表淋巴结肿大,恢复期常因显著衰弱而需数周后才能完全恢复正。
血栓与止血相关检查2
一、出血性疾病定义
由于血管壁异常、血小板数量、质 量改变、凝血和抗凝系统功能障碍 而表现为自发性出血或轻微外伤后 出血不止。
二、临床表现
PLT+血管
凝血因子缺乏
瘀点瘀斑
深部血肿
皮肤黏膜
关节肌肉
自发性
外伤较多
过程短暂可反复发作 术后延迟出血、终身性
女性多见
男性多见
少有家族史ຫໍສະໝຸດ 多有家族史本试验是外源性凝血系统常用的筛检试 验。
[操作]
(一)试管法
1.硅化试管或塑料管中加入109mmol /L枸橼酸钠溶液0.2ml,静脉采血 1.8ml加入上管中,充分混匀, 3000rpm离心10min,分离血浆。
2.将氯化钙、凝血活酶溶液、健康人 混合冻干血浆和待测血浆,置37℃水浴 中预温5min。
三、纤溶活性增强的筛选实验
FDP D-dimer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
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测定
原理:胶乳凝集法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原发性纤溶症、DIC、 恶性肿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肺 梗死、溶栓治疗等。
原发性纤溶亢进症:
简称原发性纤溶,是由于纤溶酶原 被过度激活,导致纤溶酶活性增强,后 者降解血浆纤维蛋白原和多种凝血因子, 使其水平及活性降低。
PTR=待侧血浆PT/健康人混合冻干血浆
INR=PTRISI(ISI为氯化钙凝血活酶试剂 国际敏感指数)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原理]
用白陶土(激活剂)激活Ⅺ、Ⅻ因子, 用脑磷脂(部分凝血活酶)代替血小板第3 因子,测定乏血小板血浆加入Ca2+离子 后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APTT。
束臂试验出血时间测定及血小板计数护理课件
对患者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护理效果,及 时调整护理措施。
01
临床应用与案例分 析
临床应用
诊断疾病 束臂试验出血时间测定及血小板计数是诊断出血性疾病、 血栓性疾病、血小板减少症等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 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相关疾病。
监测治疗 通过定期进行束臂试验出血时间测定及血小板计数,可以 监测疾病的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使用无菌技术采集患者的静脉血 液样本,确保样本质量和安全性。
分离血小板
将采集的血液样本进行离心分离, 提取出血小板。
血小板计数
使用血细胞计数仪对提取出的血 小板进行计数,确保计数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结果解读与护理措施
结果解读
根据试验结果,判断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和出血风险。
制定护理措施
根据试验结果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饮食 指导、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
常见问题解答
Q2
血小板计数有何临床意义?
A2
血小板计数是评估止血功能的重要指标,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出血倾向或 止血困难,因此对于手术、创伤等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检测十分必要。
Q3
束臂试验出血时间测定和血小板计数有何关联?
常见问题解答
A3
束臂试验出血时间测定和血小板计数都是评估止血功能的检查方法,两者相互补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止血状 况。
评估风险 对于某些手术或治疗,束臂试验出血时间测定及血小板计 数可以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为制定手术或治疗方案提供 参考依据。
案例分析
01 02
病例一
一位中年女性患者因长期月经量过多就诊,经过束臂试验出血时间测定 及血小板计数检查,诊断为子宫肌瘤导致的出血,经过手术治疗后,患 者恢复良好。
血栓与止血检测二
2.以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表示: PTR = PT被检者/PT正常 3.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表示: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 INR = PTRISI (抗栓治疗时,一般维持在2.0~3.0之间)
( ISI为组织因子的国际敏感度指数 )
APTT 与 PT 的结果分析
做筛选试验: CRT新出血点24个,BT 8min (TBT法), APTT 37s,PT 13s。
分析结果: CRT阳性,其余均正常 推测:血管壁异常 诊断结论:过敏性紫癜
重 点 小 结
1. APTT、PT、Fg、TT、FDP、DD 的临 床意义与结果分析
2. 手术前必做的检测项目及凝血三项 3. 肝素与口服抗凝剂的抗栓治疗监测
APTT
内源途径因子 Ⅻ、Ⅺ、Ⅸ、Ⅷ 、 PT N :
APTT N、 PT
: 外源途径因子(Ⅶ)
APTT N、 PT N : 正常人或XIII缺乏症
APTT
、 PT
四种可能 :
APTT 、PT
时可能:
1.内、外源凝血系统的多种因子同时缺乏
2.共同途径的某个因子异常(Ⅹ、Ⅴ、Ⅱ、Ⅰ)
3.血中存在抗凝物质
★
Fg含量正常:存在抗凝物质或其它因子减少
三、 抗凝系统检测
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肝细胞
抗凝血酶(AT)、肝素系统※
蛋白C(PC)、蛋白S抗凝系统
体液
(灭活Ⅴa、Ⅷa 、激活纤溶系统)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抑制TF-Ⅶa复合物、Ⅹa)
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 (thrombin time, TT) + 甲苯胺蓝中和试验
四、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检测
束臂试验
临床意义:阳性:①毛细血管缺陷: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坏血病、过敏性紫癜、老年性紫癜等,本试验较有价值;②血小板有缺陷的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小板无力症、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VWD)、血小板病;③其他:偶见于严重的凝血异常;毛细血管造成损伤的疾病。如肝脏疾病、尿毒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束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验
别名: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束臂试验。试验对毛细血管施以压力,观察血管壁、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等因素的综合止血作用。正常血管壁对血液的压力有一定耐受力,如果血管脆性增加或血管内膜受损,以及血小板量或质异常,则在正常压力下即可出现多数出血点,而正常人无此现象.
原理:毛细血管壁的完整性有赖于毛细血管的结构、功能和血小板质和量的正常。毛细血管脆性试验也称束臂试验,在上臂给静脉及毛细血管外加“标准压力”、增加血管负荷,观察前臂一定范围内皮肤出血点。本试验主要反映毛细血管结构和功能,也与血小板质和量有关。
束臂试验在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中的应用价值
束臂试验在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中的应用价值作者:李亮修俊青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7年第25期[摘要] 目的探讨束臂试验在多普勒超声诊断症状性锁骨下动脉盗血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7年1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证实的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共62例,分别进行双侧锁骨下动脉及椎动脉血流方向、速度及椎动脉血流阻力指数的测量,并在束臂试验后观察频谱形态的变化。
结果完全型盗血20例,部分型盗血18例,隐匿型盗血20例,无明显盗血4例;采用束臂试验后17例隐匿型盗血图像转化为部分型盗血。
结论超声能够通过椎动脉血流方向及血流频谱形态变化准确诊断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束臂试验对超声诊断是有益的补充。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锁骨下动脉狭窄;超声诊断;束臂试验[中图分类号] R4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9(a)-0131-03[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beam arm test in the diagnosis of symptomatic subclavian steal by Doppler ultrasound. Methods From August 2014 and January 2017, in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Guang'anmen Hospital, 62 patients confirmed subclavian artery stenosis by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 or comp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 were selected,the direction, velocity of bilateral subclavian artery and vertebral artery the resistance index of vertebral artery were measured, the changes of spectrum shape were observed after beam arm test. Results There were totally 20 cases were steal blood,18 cases were partial steal in blood, 20 cases were occult steal in blood, and 4 cases were no obvious steal blood; 17 cases of occult steal images were converted into partial steal after brachial beam test. Conclusion Ultrasound can accurately diagnose the degree of subclavian artery stenosis by observing the direction of vertebral artery blood flow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flow spectrum; beam arm test is a useful supplement to ultrasonic diagnosis.[Key words] 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 Subclavian artery stenosis; Ultrasonic diagnosis;Beam arm test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是由于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狭窄而引起的一系列血流动力学变化,从而引起同侧椎动脉逆向供应锁骨下动脉远端而引起后循环缺血[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束臂试验
• 一种用于检查出血与凝血障碍的筛选试验。 • 用加压方法部分阻断静脉回流后根据新出现的出血点的多少及大 小来估计毛细血管的脆性,本试验又称毛细血管脆性试验,目的 在于了解毛细血管的机能和结构,血小板的质与量,以及体液因 素等有无缺陷。
操作方法
• 在受检者前臂肘凹下4cm处划直径5cm的圆圈后,将血压计的袖 带系于上臂,充气加压,测量血压,将水银柱保持在收缩压与舒 张压之间(一般在80mmHg)部分地阻断静脉回流后,保持压 力8分钟后取下袖带,将前臂上举,等血液循环恢复正常后休息5 分钟后在充足的自然光线下数出新出血点的数目。
正常值参考范围
• 正常女性及儿童<10个出血点,正常பைடு நூலகம்性<5个出血点。 • 多于上述出血点时称束臂试验阳性,阳性程度以“+”多少表示。 • 出血点数<50个,但>10个为+,>50个为++,许多出血点为 +++,许多出血点并融合成片为++++。
临床意义
• 出血点增多,常见于血小板数量或功能缺陷性疾病:如血小板无 力症、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血管性假血友病等。 肝肾疾病、严重凝血障碍及传染病等。 • 血管性血友病、过敏性紫癜、血小板质或量异常、炎症等因素损 伤毛细血管亦可引起阳性。 • 本试验阳性亦可见于肝脏疾病、慢性肾炎等